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途径

时间:2022-05-09 08:32:55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途径

摘要: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巩固党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的内在要求,也是改善我国在国际话语权中所处地位的迫切需要,更是增强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关键环节。然而,在新时代的条件下,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还面临着多元社会思潮、纷杂网络舆论、市场经济体制、网络流行文化等方面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应当从主体队伍建设、特色话语创建、网络环境优化等维度出发,培育多主体参与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队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环境。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统意识形态斗争格局逐步被打破,网络开始成为话语权博弈的主阵地。新时代,必须科学审视互联网带来的诸多新挑战,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加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

1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必要性

1.1内在要求:巩固党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绝

对领导“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所强调的主要是指一种思想统治权,即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意识形态主导权。掌握思想领导权即话语权,对于执政党来说至关重要。”[2]由此看来,话语权与领导权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我们党要牢牢掌握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也就必须在网络空间拥有真正的话语权。质言之,强化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是巩固党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领导的内在要求。想要牢牢掌握和巩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务必要在坚持党管媒体原则的前提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与领导权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1.2迫切需要:改善我国在国际话语权博弈中所处的弱势地位

当前,网络已然成为国际话语权博弈与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然而,世界互联网信息的通行用语为英语,“全球大部分地区约80~90%的资讯由西方通讯社提供,而以华语为载体的信息量仅占全球信息总量的5%左右”[3]。与此同时,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掌握的关键技术优势,制定了一整套网络信息技术的规则与标准,进而为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和实行网络霸权主义提供了可乘之机。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国际话语权争夺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拥有极强的话语主导权,我国处于敌强我弱的不利局面。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打好意识形态主动战,提升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治理能力,进而增强在国际舆论中的影响力,改善我国在国际话语权博弈中所处的弱势地位。

1.3主体价值:增强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是意识形态的一项重要职能,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化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各种思想文化与价值观念不断涌入中国,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有效性大大减弱,严重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领域的指导地位,从而进一步导致了人们不同程度上的主流意识形态社会认同缺失。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有些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不甚了解;有些人对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漠不关心;甚至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产生了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强化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有效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说服力、吸引力,以此来增强人们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2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面临的挑战

在互联网新场域,马克思主义被标签化、空泛化、边缘化的现象日渐突显,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面临着“失踪”、“失声”、“失语”的困境。从深层次来看,多元社会思潮、纷杂网络舆论、市场经济体制、网络流行文化等是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2.1多元社会思潮:弱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多元的社会思潮在我国社会日益交锋、交流、交融。在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综合评选的2020年国际十大思潮中,反全球化位居榜首,霸凌主义、民粹主义、极端右翼、国家主义、科技至上主义等社会思潮紧随其后,多元社会思潮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产生的负效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借助网络技术和媒介,大肆倾销其文化商品和价值观念,打着“全人类共同文化”的虚假旗号,进行思想渗透和政治渗透,他们给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披上了华丽的新衣,极力鼓吹资本主义的价值与信仰,试图抢占网络话语空间,弱化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引领力。另一方面,当各种或同质或异质的社会思潮以不同方式进入大众视野时,人们常常没有辨别正误的能力,极易受到错误价值观念的牵引,陷入迷茫状态,进而影响他们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2.2纷杂网络舆论:削减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89亿人,网络已然成为人们情感、态度、意见、观点表达与互动的主阵地。在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中,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是信息、思想、观念的传播者,网络事件的突发性、网络信息传递的隐匿性和网络舆论传播的难控性给网络舆论管控工作带来了重重挑战。在开放宽松的网络世界里,网民们各抒己见,甚至人云亦云。当失真的信息与言论在网络空间不断传播与发酵,极易诱使一些不明事件实情又不善理性思考的网民争相跟风与盲目效仿,使网络舆论偏离正确的价值轨道,侵蚀人们的精神世界。更有一些心怀叵测之人借助舆论风暴的效力,在网络空间肆意和传播不实言论,将或大或小的社会公共事件和热点话题恶意夸大上升为国家的制度、方针与政策等问题,企图扰乱网民视听,弱化马克思主义在网络空间的指导地位。2.3网络流行文化: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网络传媒的日益成熟与发展,为流行文化的延续与传播创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然而,流行文化的风靡,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生态中的话语空间,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中的吸引力,从而阻碍着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步伐。具有娱乐功能的流行文化,往往能够以感性的方式满足人们的感官需要,进而得到人们的认可与追捧,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流行的网络话语附加上风趣幽默甚至浮夸的话语表达总是更易引起网民的围观和注意。特别是在新生代的青年群体中,比起正能量的英雄人物,他们更加愿意把娱乐明星当作自己的崇拜对象,八卦趣闻、低俗怪谈更能吸引他们的眼球,引起他们的关注,进而影响他们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导致社会主流价值认同危机。因而,如何应对网络流行文化给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建构带来的威胁与挑战,是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又一难题。

3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实现途径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意识形态工作的生态环境与传播方式,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新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应当精准把握新媒体的特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在主体队伍建设、特色话语创建、网络环境优化等维度协同发力,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最大正磁场”。

3.1主体队伍建设:培育多主体参与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队伍

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加强领导干部队伍、网络评论员队伍、网络“意见领袖”的培育,形成多主体参与的话语队伍,以此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引领力与公信力。第一,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领导干部队伍。一方面,通过对领导干部的培训,让他们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仰,从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提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的网络业务水平。

3.2特色话语创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聚焦话语内容、话语表达、话语平台的创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彰显话语优势,以此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阐释力、说服力、吸引力。第一,创造既符合大众利益又独具特色的话语内容。马克思强调:“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7]“‘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8]因此,想要获得人民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认同,必须注重话语权建构的利益逻辑,把维护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准则,创造符合大众利益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切实关注人们对美好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除此之外,还要善于提炼重大事件中蕴含的话语主题,做好对热点话语的解读,讲好中国故事,使人们从党和国家对抗震抗洪、疫情防控等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中切身体会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彰显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进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与感召力,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地位。第二,形成既契合大众思维又科学合理的话语表达。在实际的意识形态宣传工作中,理论到理论、文件到文件的表达方式显得过于生硬,难以让宣扬的思想内化到人们的内心深处。正如艾思奇所言:“我们大家都是俗人,耳朵最听得顺的是日常的俗话。”[9]因此,要让主流意识形态深入到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就必须要把理论话语转化为日常话语,将晦涩难懂的书面文字、理论文件转化为通俗语言,形成既契合大众思维模式又科学合理的话语表达。同时,流行文化具有短暂性与瞬时性特点,每一历史阶段都有其风靡盛行的特色话语表达。所以,必须要关注前沿的网络流行话语表达,善于将富有趣味性、充满吸引力的正向网络流行话语表达融入意识形态工作中去,与网民形成有效的沟通与对话。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形式“接地气”了,人民大众真正听懂了,其所传达的思想也就更易让人们接受了。第三,建立既贴近大众生活又与时俱进的话语平台。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方式,媒体融合发展成效日益显著。因而,网络意识形态宣传工作也应紧跟时代步伐,不仅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意识形态话语平台的作用,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兴媒体平台及时有效地宣传党的思想,建立贴近大众生活又与时俱进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平台。一方面,要科学运用手机电视、手机报刊、网络广播、网络数字电视等新兴传播媒介,建设和完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学习网站,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宣传工作更加富有艺术与活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发挥中央媒体作用。既要做好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决策部署的宣传与解读,又要聚焦网络社会中的热点、疑点问题,着力回应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的困惑与难题。

3.3网络环境优化:营造风清气正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环境

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增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完善、媒体平台的管控与核心技术的投入,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为网民营造风清气正的话语环境,以此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控制力与约束力。第一,完善网络法律法规,扎牢制度篱笆。尽管我国的网络空间治理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行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着边缘地带和模糊地带,致使许多网络侵权行为与网络犯罪事件受不到法律的约束与追究。因而,立法部门要根据网络治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原有法律法规不断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加强对网络信息言论、审查和监控等方面的规制,推动网络传播的法制化与规范化,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提供风清气正的话语环境。此外,还需要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实名认证、信息屏蔽等规章制度,严格惩治网络违法乱纪行为,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与威慑力,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控制力与约束力,形成良好的舆论生态。第二,强化媒体平台管控,弘扬社会正气。新媒体在大众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但新媒体平台中出现的信息内容低俗化、网络信息诈骗泛滥、情绪表达非理性化等不良网络社会风气,严重破坏了网上舆论氛围与网络生态环境。因而,“要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4]306一方面,要加强对综合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移动社交平台等新媒体平台的管控,不断完善新媒体行业准入机制、内容监管机制、行政问责机制,通过信息过滤、实名认证等方法规范网络信息内容生产与传播的秩序。另一方面,新媒体行业自身也要承担起网络空间治理的责任,提升行业自律,强化内容建设,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话语环境。第三,加大核心技术投入,筑牢安全防线。

作者:李爽爽 沙莎 单位:河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