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语法的应用

时间:2022-05-02 16:15:19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语法的应用

摘要:“互联网+教育”在后疫情时代又呈现出新的内涵,尤其是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也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它有效结合了线下的面对面教学和线上资源自主学习的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发现,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能够促进、提升、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改善学习效果、且也有助于引导学习者进行深度学习。

关键词:微课教学;混合式教学;传统教学;名词性从句

随着各种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知识生产和传播的方式将会变得越来越智能化,课堂的教学亦如此。传统教学和E-Learning各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只有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才能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1]。而基于线上(E-learning)与线下(face-to-facelearning)的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因其具备两者的特点和优势,将逐渐成为一种教学常态。

一、名词性从句的传统教学

一般来讲,针对名词性从句而言,讲解都比较固定,首先从其定义及其分类出发,接着讲述其连接词的分类,紧接着将其注意事项点拨一下,最后可能就是有针对性的练习。具体步骤如下。

(一)名词性从句的定义及其分类

定义:在一个句子相当于名词的作用。分类:主语从句(SubjectClause)、宾语从句(ObjectClause)、表语从句(PredicativeClause)和同位语从句(AppositiveClause)。这个部分的讲解,不管老师讲多少遍,效果不是很明显,学生听完好像也只是听了一堆名词术语,能吸收的少之又少。笔者常常听到学生课后问老师什么名词性从句及其分类,可见老师讲的已经很清晰了但学生仍是稀里糊涂的。就其原因,笔者认为或许讲解缺少一定的英语思维。

(二)名词性从句的连接词

引导名词性从句的连接词可分为三类:连接词(3个):that/whether/ifthat,无词义,引导宾语从句时常可省略,但引导其他三大从句时that通常不被省略。whether,if(均表示“是否”)以上在从句中均不充当任何成分。连接代词(10个)what/whatever,who/whoever,whom/whomever,whose/whosever,which/whichever既起连接作用,又充当从句的主语、宾语、表语或定语。传统教学基本上是简单过一下其词义,然后给出对应练习。连接副词(7个)when/whenever,where/wherever,how/however,why既起连接作用,又充当从句的状语。同样地,传统教学基本上都是让学生做一些填空练习。

(三)名词性从句的注意事项

1.时态问题。①主句的动词用过去时,从句谓语动词用过去的某种时态,即保持时态一致。Hesaidthathewouldgotothestation.②主句的动词用过去时,从句表示客观事实,格言,谚语等,从句谓语动词用一般现在时。读完这个中文句子,然后又是相应的练习。③主句的动词用一般现在时,从句谓语可根据需要选用各种时态。同样地,教师基本都会给出相应练习。2.主谓一致问题。单个的主语从句作主语时,谓语动词一般用_____形式。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语从句作主语,谓语动词则用_____形式。由两个或多个连接词引导一个主语从句,谓语动词用_____形式。又会有对应练习对其进行支撑。3.同位语从句与定语从句区别。①同位语从句一般跟在一些抽象名词(idea,belief,fact,truth,thought,new等)后面。②同位语从句的引导词常为that,不作成分,但不能省略。

(四)辨别名词性从句类型

平时听课,一直听到老师们meaningcomesfirst,但学生结构都没能捋顺,句意根本无法走在前面的。所以笔者听了很多很多老师的课,基本上都是一系列的句子下来,然后就开始理解句子意思,再来判断是何种从句。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还没有达到能不通过结构分析就能达到句意理解的程度。平日里,很多老师都会反映,为何讲了这么多讲得这么细,学生还是对名词性从句理解不了。确实很细,且面面俱到,但正是没有突出重难点,学生才感觉各个都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大工程,笔者大胆地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其进行讲解。通过2个班的教学实践,发现混合式教学真的有其独特的魅力。

二、混合式教学在名词性从句教学中的运用

下面就是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在名词性从句的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及其运用效果。

(一)精选优质微课

“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正悄悄地使学校教学发生着颠覆性变革。在线教育蕴含着丰富而完整的课程教学资源,能够实现线上的个性化、智慧化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更好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现实选择,正逐步成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2]。在教育资源全球化共享的时代,一定要有与时俱进的眼光。笔者记得3年前,为了写论文,逼着自己录了不少微课,也在课堂上运用过,效果虽不错,但仍有不少提升空间。最近笔者在进行名词性从句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该知识点,绞尽脑汁想利用互联网上的优质资源,让自己的学生也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福利。在各种新媒体(西瓜视频,抖音,百度,哔哩哔哩动画等)进行搜索相关国内外的优质教学微课,最终通过搜索关键词nounclauses,并认真对比,搜索到了时长为18分钟的优质外教教学视频。该视频之所以被认定为优质微课教学视频,有很多原因,其一是全英教学且有英文字幕,这让学生有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其二nativespeakers讲解的点不像中国老师一样,样样都讲,但是讲完之后学生从头到尾仍然是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但nativespeakers首先从clause最基本的含义,表述如clause:s+v,这对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非常有益。其三,外教教学视频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讲其重难点,如conjunctions及其四大从句的辨别[3]。值得说明一下的是,18分钟的微课对于名词性从句来说,不算过长,因为前面也呈现过名词性从句包括四大从句且连接词包括3大类,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阐述清楚。

(二)微课自主学习

1.课前预习。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很难察觉每个学生在学习上的遇到的困难,即使老师能做到,也无法帮助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此外,根据学校的年级的科组的课表进度安排,必须落实好教学进度,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就只好继续向前推进,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但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下的翻转课堂上,学生就要发挥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方式。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微视频的反复观看揣摩掌握相关知识点。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自主学习,即自主掌控学习进度,还要使学生能够自行决定在哪里学和什么时候学,而这时,互联网和微课视频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如自学微课时,某个词汇或知识点不会,学生可以借助微课视频的优势,按下暂停键去查阅相关词汇或回头复习一下。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进行疑难点的深度学习;学生还可以记录难点,回到线下课堂上再把问题抛出来,教师就更有针对性的去进行讲解了[4]。2.课后复习与检测。对于已学过的课程,及时复习,防止遗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及线下的面对面学习后,仍有必要重复复习微课资源,而这正是微课所独有的优势。与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相比,借助互联网上的微课进行学习具有很大的优势,微课程可以反复使用,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再次巩固学习。

(三)混合式模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可根据现实的实际情况进行展开,而笔者则也是根据所在学校的硬件及其学生学情展开了对名词性从句的混合式教学。就其教学形式而言,就是让学生对微课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学习完微课后,老师在线下课堂进行面对面的答疑解惑。就其效果而言,比单纯的线下课堂教学或者单纯的微课自主学习都要好[5]。

三、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运用效果

(一)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发现,对于学习效果而言,比单纯的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都要好。通过微课学习加深了对定语从句的认识,对clause定义、连接词的功能、四大名词性从句的辨别及其复合句的理解更加精准。值得指出的是,经过混合式教学的学生的上课状态、作业情况及其成绩与同层次班级学生的成绩都要好。

(二)评价反馈

通过访谈得知,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的模式表示会有一种新鲜感且会更专注地去学习思考。且这种混合式的学习模式可以让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共享,是值得去推广的一件事情。学生们也提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也可以借鉴这种混合式教学方法。

四、结语

混合式教学因其结合传统教学和线上学习的优势,必将会成为后疫情时代最为合适的教学模式。在讲解名词性从句时,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取得较好的反响。该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之,基于网络媒体发展的微课是一种流行趋势,与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而用更是极大的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的创新也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过程,教师也应与时俱进让自己越来越卓越。

参考文献

[1]胡云生.高中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策略探究[J].校园英语,2021(29):135-136.

[2]陈士卿.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英语学习体验研究[J].校园英语,2020(29):13-14.

[3]殷鸯,张生祥.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重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8(33):110-112.

[4]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4):36-42.

[5]温景凤.巧用微课提高英语语法教学效率的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5):81-82.

作者:解金艳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惠州市综合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