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接受美学探讨

时间:2022-04-20 09:02:59

舞蹈的接受美学探讨

舞蹈作为素质培养的重点,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舞蹈中的主体通过肢体的表现,表达出作者中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与观众产生共鸣。在舞蹈教学中,舞蹈要系统化、科学化、细致化的发展,其中舞蹈的内容需要新形式的填充,美学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改变了很多人对艺术的理解,美学与艺术之间相互交融,本文从美学与舞蹈教学的关系为基础论点,通过论述美学理论的舞蹈作品欣赏,以观众审美的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延伸论述,提出美学与舞蹈的教学策略,为舞蹈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一、舞蹈接受美学概念分析

接受美学在诞生之初主要是一种文学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接受美学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文艺理论的思维走向。事实上接受美学的出现是比较突兀的,当时的人们都大惑不解,正当人们对接受美学的崛起感到困惑的时候,它已经悄然从文学领域扩散开来,传播到了其他一些领域。人们非常惊讶地发现,接受美学与艺术有着更加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舞蹈艺术。这个发现让人们大为震惊,本来起源于文学领域的接受美学,竟然在看似并不相关的艺术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研究潜力,无数的学者开始涌入这个领域进行探索,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此之后,接受美学在舞蹈领域获得了更为蓬勃的生机和更为强大的发展动力。美学的提出者对美学的解释是对美学研究并不是对其美感的细致解释,而是对美学的美感进行形式的完全研究,书面之类的研究,而接受美学事实上并不是纯粹理论的学问,它有着很强的实践性,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它也不单纯是文艺理论的欣赏与批评研究,文艺理论的欣赏研究是接受美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但绝对不是全部。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便能够顺畅地将接受美学从文学的领域移植到舞蹈艺术的领域。舞蹈是一门极为直观的艺术,它的组成因素是人们可以清晰看到的,也就是舞蹈者本身以及他们的表演动作。舞蹈表演者,是舞蹈艺术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说有些人站在台上不动就是一台戏,就是出自这个原理。一个好的舞蹈艺术家,能够在不动声色之中让人感受到惊天动地的艺术力量。而作为舞蹈艺术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者的形体动作,就完全是由舞蹈者来进行的,可以说舞蹈者是舞蹈艺术一切的根源,是组成1亿最前面的那个1,有了这个1,才有了后面的无数个0,才有了表演上的无限可能。同时,舞蹈也是一门写意性很强的艺术,它所展现出来的并不仅仅是舞蹈者的形体及动作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还有形象的虚拟,虚拟就意味着不是肉眼可见的,是具有形象思维的间接性的。这就和中国的山水画有点相似了,中国的山水画重视的就是写意,简单的线条勾勒,留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再比如中国的传统戏剧,三两步行遍天下,四五人百万雄兵,指的就是艺术的虚构性,实际上也就是写意性,挥洒自如,在有限的空间之中展现出无限的意味。舞蹈接受美学的提出,对舞蹈的研究具有革命性的拓展,从深层次揭示了舞蹈艺术的内在规律,对舞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催动了舞蹈的发展。

二、接受美学与舞蹈的关系

1、基于接受美学理论的舞蹈作品欣赏的必要性舞蹈作品并不仅仅是靠着感性直观就能够理解的,俗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外行和内行由于专业性的差别,所看到的同样一场舞蹈表演,其感受是大不相同的。专业的欣赏者可以看到更多表面现象背后的东西,一场表演如果是一颗星球的话,那么业余的欣赏者看到的可能是表面的坑坑洼洼,扭曲的山脉和灰黄暗淡的地表。但是在一个专业欣赏者的眼中,他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看到更多的东西,他可以看到这个星球数百万年来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到这个星球从生到死的一切经历,甚至可以通过这个星球看到其背后的浩瀚无垠的星空,看到一个真实而让人震惊的世界。所以,在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舞蹈作品的欣赏,是极其有必要的,这可以让业余的观众也看到更多的东西,从另外的层面去理解舞蹈的美。而基于接受美学理论的舞蹈作品欣赏的必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积累“审美经验”,审美这个词看似非常专业,实则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讲,审美都真实地存在着,并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每个人的审美能力是有差别的,审美对我们每个人来讲,既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也是一种可以锻炼的能力。人与人之间的审美能力有高下之分,但是这种先天带来的差距,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挖掘来弥补。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审美实际上是一种不可量化但是可以稳定增长的能力,这个能力的提升,主要就在于日复一日的积累。其次是培养观赏者的“期待视野”,我们为什么会走进剧场看一场舞蹈表演呢?一定是因为兴趣,兴趣使我们产生好奇,使我们在观看表演之前就产生了一种期待,我们会在自己的脑海中不断对即将观赏的表演进行想象,但是这种想象是需要一定的接受美学知识的。通过了解接受美学,可以让舞蹈作品的观赏者形成“期待视野”,从而让接受美学理论成为舞蹈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个极其关键的环节。最后是必须注重“内模仿”,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有着和别的艺术形式相区别的一些特性,我们必须寻找一种适合舞蹈欣赏的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内在的接收方式,通过接受美学的引导,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地将其融入舞蹈。2、舞蹈作品与舞蹈是观众审美需要的存在美学的意义,是以“读者为中心”为中心思想,与现论结合,和以人为本的观念相和一体。这句话是说,在一部文学作品创作出来以后,这个作品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这个创作的过程并没有完结。因为这部作品创造出来,就面对着特定的接受对象,而只有在特定读者的接受完成之时,它的价值才得到体现。这就跟马克思所提出的商品只有被消费了才完成它的使命如出一辙。文学作品的价值体现在读者的接受,而把接受美学的理论移植到舞蹈之中,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舞蹈作品的生死,实际上很大部分取决于观众。一部作品只要观众喜欢看,那么它便会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红极一时,可以天下皆知,甚至可以流传数十年甚至上百年。而一部作品观众不喜欢,那么哪怕这部作品艺术性和思想性很高,也会逐渐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再不被人想起。事实上观众的喜好往往比作品本身的价值更加重要,有些作品在某些时候没有得到很高的认可,但是时光流转,到了另外的年代就可能被全民热捧,这跟读者随时间流逝心境转换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总而言之,我们如果结合接受美学“读者中心”这个观点,从欣赏者也就是接受者的眼光去看舞蹈作品的流传以及价值的体现,许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观众始终都是舞蹈作品不可缺少的核心,更是舞蹈作品与的唯一对象,对于观众心理的研究,也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舞蹈的发展。

三、接受美学导向下舞蹈教学策略

1、基于接受美学导向下提升人文关怀舞蹈不应该是冰冷的,而应该是温暖的、有着人文关怀的特有温度的。特别是像我们这样身为舞蹈专业的学生,身为未来的预备人民教师,我们的责任其实不单单是停留在教好学生如何去跳舞,也不仅仅是将自己的舞蹈技巧及本领进行推广等只停留在表面上的肢体教学,真正的舞蹈,它具有属于自己的灵魂,每一个舞蹈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拥有属于自己的传统,更重要的是舞蹈在一定意义上承载着属于自己记载的文化,这一切都必须深入去理解深入去感受,同样这也是我们在将来进行推广进行教学时必须要领悟并且要进行彻底的理解其中的精髓,对我们来说,每一个舞蹈不是一段音乐配合上按着拍子来的动作,而是一种肢体所表达的艺术和一种无声的语言,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从事舞蹈的工作者自己进行感受的,在舞蹈进行的过程之中,提升人文关怀有着强大的积极作用。这个作用不会立刻显现出来,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就一定能够从根本上营造具有美感的教学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老师教学时,对课堂的把握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必须认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时候的动作以及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把人文关怀融进舞蹈之中,就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个体美感。除此以外,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的交流,这个交流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的交流,更重要的应该是在课堂之下,在生活之中。教师可以采用定期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通过和学生在关于舞蹈技术、舞蹈经验等方面的交流,努力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讲解。这种问题在课堂之上是很难暴露出来的,但是通过座谈会这样的形式就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更为轻松,也更方便教师观察到深层次的问题。所以,舞蹈教师必须注重人文关怀,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之中注重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引导,因为一个人首先要是一个温暖正直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有着伟大艺术操守的表演者,才能够在舞蹈艺术的万里长征中走得远、走得好。2、基于接受美学导向下增强教师个体美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在舞蹈中的角色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来看,在接受美学的导向之下教师必须时刻注意提升自身的素质,增强自己舞蹈表演的能力,用自己的优美动作来感染学生的表演行为。一个好的舞蹈教师,在熟练掌握相关教学理论的同时还必须有着强大的表演能力,纸上谈兵,永远不可能对学生产生真正有效的引领作用。尤其考虑到舞蹈的特殊性,有一些知识点单纯靠文字和语言是无法让学生明白的,有些非常让人困惑的问题,教师在做出相应的示范之后可能就迎刃而解了。这就要求教师在舞蹈之中必须重视自己的表演,而且除了表演本身之外,还要重视相关的细节。比如自己的穿着,必须得体适当,自己的气质必须和所要传授的相关课程相符合,要尽力从品格、人格、亲和力等角度出发,尽己所能增加自身美感,努力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和学生形成共鸣,真正引导学生在表演的时候提高自身的肢体美感。3、基于接受美学导向下增强传输媒介美感时代在不断发展,传输媒介的进步也是日新月异。所以在舞蹈之中,必须开阔思维,努力吸收新的技术手段,将其补充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中。在传统的舞蹈模式下,有些同学会因为课程内容枯燥等问题而心生倦意,这在以前是一个不太显眼但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说并非所有同学都会因为传播媒介不够吸引人而不努力学习,但是这个因素确实对学生的整体学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今天,在传播手段异常丰富的条件之下,教师必须突破陈规,勇于探索,去尝试接受以前自己并不那么熟悉和看好的一些教学手段。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迅速了,在中小学的课堂上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舞蹈理应与时俱进。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重自己传授的方式,要尽可能多地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比如使用现在比较发达的三维投影技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给学生配发3D眼镜,在课堂上给同学们看相关的舞蹈视频,让同学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一定会给同学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在保持了教学方式新颖的同时,能够更加简单地将同学们带入到课堂教学的氛围之中。传播媒介的美感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它是能够真正对舞蹈产生促进作用的一种形式。教师在采取更有美感更现代化科技化的手段上课的时候,能够通过这种手段实现舞蹈内容更加清晰直观的表达,但从实际出发,也许将来要学习舞蹈的学生并不是每一名都是自己感兴趣想去学自己想去了解,我们不否定存在一定的强制性或者父母的选择,但我们身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对待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在传播美的同时更多地给大众带来艺术的升华。

四、结论

我国的事业发展迅速,并且对学生的素质也一直作为一个重点进行,不光要求学生文化成绩进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要重点培养,舞蹈作为素质的重要课程,对我国素质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首先分析了舞蹈接受美学的具体概念,这是从文学演变到舞蹈领域的一个关键术语,但是对舞蹈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激发了舞蹈的活力。其次从必要性和审美需要指出了舞蹈与接受美学的关系,接受美学对观众来讲不仅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是观众在欣赏舞蹈之时的一个刚性需求。最后从人文关怀、教师美感以及传播媒介的美感三个维度分析了接受美学导向下舞蹈的教学策略,为舞蹈在深层次上结合时展进行改革提出了一定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碧华.接受美学视域下独立学院公共艺术教育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6.

[2]夏志伟.以舞蹈为核心的民族美育课程建设研究[D].北京舞蹈学院,2017.

[3]游嘉颖.高等舞蹈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4]赵巍.19世纪美国舞蹈教育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5]臧璐.舞蹈教育改革与舞蹈美学研究——评《舞蹈美学与舞蹈教育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9(05):98.

[6]项琳茜.孔子的美学思想对现代舞蹈教育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9(15):231-232.

[7]刘爽,张海燕.高校舞蹈教育定位和培养方式的思考——评《舞蹈美学与舞蹈教育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06):85.

[8]武昌林.高校舞蹈教育与美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4):98-99.

作者:菲鲁拉·热夏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