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全县民政工作要点

时间:2022-12-29 04:24:07

民政局全县民政工作要点

一、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升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深入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为民服务成果。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展系列党建活动。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履行新时代民政工作职责使命。

(二)着力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民政工作、民政机关政治属性,全面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深化理论武装、夯实基层基础、推进正风肃纪、健全制度机制为重点,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在“双报到”活动、争创精神文明单位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好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持续推进“红旗高扬”品牌创建,努力建设模范机关,引导民政干部忠诚履职、担当作为、攻坚克难,推动各项民政工作提质增效、健康发展。

(三)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决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坚定不移纠治“四风”,精准有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反馈意见整改成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四)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好干部标准和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优化干部选育促进干部健康成才。组织开展全县民政系统基层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不断提升民政干部执行力、落实力水平。大力弘扬拓荒牛、孺子牛、老黄牛精神,大力选树民政领域先进典型,激励广大民政干部有情怀、有温度,有责任、有激情,有担当、有作为,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良业绩。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保持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健全主动告知、主动发现机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进一步完善兜底保障监测预警机制,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将低保边缘群体、易致贫人群纳入备案管理,对脱贫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符合条件的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根据比对发现的风险信息进行入户核查,加强跟踪监测。继续落实好低收入家庭重残人员、重病患者“单人保”、养老金收入豁免、就业成本扣减、低保渐退等政策,强化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兜尽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强化兜底保障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

(七)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各类困难群众社会救助标准再提高10%,确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全面落实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五有”工作要求,持续提高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

(八)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狠抓《关于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的落实,加快出台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完善低收入家庭救助政策,构建多层次救助体系,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加快推动低保制度城乡统筹,创新发展急难社会救助制度。

(九)加大社会救助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快推进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推动社会力量参

与社会救助,探索“物质+服务”的社会救助方式。进一步完善分散特困人员第三方照料护理服务。加强镇、村、第三方照料护理人员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近亲属对特困人员照护责任落实。

(十)提高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加强社会救助综合

管理信息平台应用,逐步实现社会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功能。着力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镇街全部设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服务工作平台,加快推进村(居)设立社会救助工作站,充实基层民政工作力量。

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十一)优化服务供给。继续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计划,

新增护理型床位150张,力争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到50%以上,建成1处以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敬老院。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专项行动。推动古泉、陈王两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力争年内基本实现街道全覆盖。健全城乡日间照料设施运营奖补政策,推动专业服务组织连锁化托管城乡日间照料设施,鼓励镇街因地制宜发展助老食堂、家庭照护床位。

(十二)强化兜底养老。提升敬老院兜底保障功能,确保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年人愿进全进。探索建立经济困难重度失能老年人集中供养制度,拓展保障范围。建立失智老年人防走失关爱机制,为符合条件的具备行动能力的失智老年人发放定位手环。

(十三)提升服务质量。健全养老服务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持续开展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排查整治。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运营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健全养老服务应急救援体系,建立一支不少于2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继续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年内对全县所有养老院院长轮训一遍、培训养老护理员500余名。

四、加强儿童福利服务,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十四)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服务水平。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准保障,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保障标准今年再提高10%。规范开展“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持续推进“孤儿健康关爱行动”,精准落实“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强化信息比对和定期核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儿童纳入保障范围。

(十五)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积极宣传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加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规范化建设,开展“五有”创建三年行动。推动镇(街道)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构,选优配强村(居)儿童主任。依托政务服务热线开通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积极参与省厅、市局开展的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和项目“双十佳”评选推介活动。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法规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

(十六)规范儿童收养工作。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按照修订后的《省收养评估办法》,全面推进实施收养评估制度,规范收养工作档案管理。

五、推进基层政权建设和城乡社区治理

(十七)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并抓好贯彻落实。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培育镇(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典型,做好省级、市级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典型经验总结提炼及报送工作。

(十八)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配合县

委组织部指导全县390个行政村(社区)做好新一届村(社

区)“两委”换届工作。做好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等后续工作,做好优秀社区工作法、优秀村规民约、优秀居民公约的推荐和上报工作。深化村务公开,推行“阳光村务”,联合有关部门对软弱涣散自治组织进行整顿。推进社区减负增效,持续开展“社区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协调推动有关部门编制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办事指南。完成村(社区)“牌子多”问题集中整治。推动落实社区工作准入清单。加强村级议事协商示范点建设,推进农村社区“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创新实验试点工作。建立健全村民自治领域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

(十九)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编制县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积极参与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推动2021年底前城市社区工作者3岗18级薪酬体系全部按标准落实到位。“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在城市社区实现全覆盖。加快推进落实城乡社区工作者疫情防控补助预算落实及发放工作。圆满完成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试点创建工作,并确保顺利通过验收。落实增强村级公共服务功能和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政策文件,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活动。做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黄河滩区迁建集中安置社区治理等工作。开展城乡社区工作者示范培训和村(社区)换届工作知识培训。

六、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二十)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市12部门《关于加强党建引领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完善党领导社会组织制度,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入章。健全社会组织党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枢纽型社会组织党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质量。以“红色堡垒”品牌创建为抓手,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二十一)深化社会组织领域改革。巩固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成效,适时开展脱钩“回头看”,引导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清理力度,规范会费收取标准和程序。推动行业管理部门将行业协会商会纳入行业管理,完善综合监管措施。

(二十二)提升社会组织监管效能。发挥社会组织联合执法机制作用,重点查处违规开展评比达标表彰和乱收费行为。加强社会组织非营利监管,建立县管社会组织资金监管机制,规范县管社会组织资金使用行为。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加强社会组织信用建设。开展“僵尸”社会组织清理专项行动,持续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防范化解社会组织领域重大风险。

(二十三)有效发挥社会组织作用。鼓励县管社会组织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加大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基地)建设力度,广泛开展公益创投。大力培育发展城乡社区社会组织,促进其在创新社会治理中更好发挥作用。

七、着力提升区划地名和界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二十四)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按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总体布局和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聚焦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积极创造条件,优化行政区划设置,争取上级支持,适时推进撤镇设街道办事处、镇街规模调整等工作。

(二十五)提高区划地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依法加强对地名命名更名的规范性审定,做好地名标准化处理工作,适时开展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挖掘、整理、传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名故事,传承地名文化;扎实推进地名志编纂工作;发挥专家决策建议和专业咨询作用,助力提高区划地名管理水平。

(二十六)不断提高界线管理水平。及时完成省界界线联检及换桩任务,组织实施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及换桩工作。通过开展界线联检,及时化解边界矛盾纠纷,努力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确保我县边界地区和谐安定。

八、加强社会事务管理

(二十七)强化救助管理服务能力建设。持续开展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行动,推动街头巡查救助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拓展“互联网+救助寻亲”工作,强化源头治理。做好“夏季送清凉”和“寒冬送温暖”救助工作。

(二十八)深化殡葬改革和服务创新。进一步巩固殡葬改革工作成果,持续保持火化率稳定在高位。加强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完善安葬(放)设施审批手续,抓好墓地专项整治成果巩固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安葬(放)设施违规建设经营问题整改。集中开展散埋乱葬集中治理行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开展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培训,力争全县实行丧事“一碗菜”,推选优秀红白理事会,挖掘推广婚丧习俗改革典型案例。

(二十九)提升婚姻服务水平。推进现存婚姻登记纸质历史档案补录工作;加大婚姻电子证照应用力度,提供婚姻登记证照片拍摄和打印服务;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强化婚介服务机构监管,创新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做好婚俗改革工作。

(三十)提升残疾人福利水平。2021年,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保障标准再提高10%,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位。规范使用残疾人“两项补贴”管理信息系统,配合上级民政部门做好“两项补贴”资格认定“跨省通办”工作。抓好民政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规范、政府购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政策实施意见落实工作。开展贫困重度残疾人专项摸排行动,推动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提档升级。推进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工作。

九、加快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福利事业发展

(三十一)推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做好即将出台的《省慈善条例》宣传培训工作。按照上级安排,做好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评选、“中华慈善日”宣传、组织参加第九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会。协调行政审批部门,做好我县慈善组织(基金会)2020年度年报工作。会同财政、税务部门做好公益性社会组织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确认工作。创新拓展慈善募捐渠道,打造特色慈善品牌,提升慈善工作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

(三十二)提升社会工作服务能力。贯彻落实市15部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实施意见》,全县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比例不低于80%。开展社会工作师考试考前培训,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报考,推动全县持证社工人数明显增加。

(三十三)规范志愿服务工作。《省志愿服务条例》出台后,做好宣传贯彻工作。落实《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试行)》,规范志愿服务时长记录、证明出具等工作,年内全县志愿服务时长增加15%以上。持续做好志愿服务信息数据管理,推动全县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进一步提高。

(三十四)持续促进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福利规范管理和风险防控,健全管理制度,推进福利销售管理工作规范化。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扎实推进全县销售场所更新与淘汰,稳定福彩市场,严防销售场所“退机潮”。科学策化市场营销活动,统筹公益宣传和品牌建设,制定有效的爱心回馈活动方案,提升公益福彩品牌形象。

十、统筹推进民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十五)科学编制和实施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积极参与《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四五”规划》(涉及民政内容)编制工作,组织编制和实施好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专项规划,推动构建覆盖全面、分层分级、衔接配套、保障有力的民政规划体系。

(三十六)做好《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制度。聚焦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积极开展全县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和创新案例报送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加强放权事项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推动民政行业标准宣传贯彻实施。

(三十七)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持续提高信息化构建工作,加强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积极开展政务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做好构建信息化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将信息化工作责任细化分解,推动信息化工作深入开展。加强信息化工作制度建设,加大信息化工作执行力度,进一步增强构建信息化意识。

十一、防范化解民政领域重大风险

(三十八)持之以恒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总结提炼疫情防控经验做法,指导各类民政服务机构和服务窗口从严落实防控措施,健全检测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强化人员物资储备,及时研究调度督导防控工作。根据各级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对民政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入住服务对象进行核酸检测,稳步推进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做好受疫情影响困难群众救助保护工作,指导做好社区疫情防控。

(三十九)坚决防止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加大“救急难”力度,规范临时救助工作,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的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助。落实《民法典》要求,认真排查需要民政部门履行监护责任的特殊群体,切实做好相关工作。着力做好极端天气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