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7:41:35

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范文篇1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强劲支撑。主要特点是:

(一)思想认识不断统一,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好转、氛围浓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根据新的经济发展形势,立足阳曲实际,确立了实施工业强县、推进工业化进程、打造太原市北部经济隆起带、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从视察情况看,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不断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形成了政府强力推动、各级干部合力促动、社会整体联动的新的工作格局。特别是我县连续几年来以项目为重点,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干事的热情空前高涨,创业的激情充分涌动,形成了全社会抓工业、上项目的热潮。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总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一些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优势明显、贡献较大,已经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全县工业企业87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今年1-8月份,我县1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41376.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1.87%;工业增加值31332.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2.33%,完成税金11004.4万元,其中三兴煤碳气化上缴税收2303.7万元,龙辉煤碳气化上缴税收4852.1万元,新东方铝业上缴税收3366.4万元,焦化、铝业产业已经成为我县的纳税大户。焦碳产量5763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0.7%,水泥产量147431吨,比上年同期减少.46%,铝锭产量5217吨,为上年同期的16.16%,金属镁产量4731吨,为上年同期的13.23%,铜材产量3773吨,为上年同期112.76%,铝厂新线全部投入运营,预计产量将持续增长。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规模在不断壮大,以铝业、焦化、铜业、金属镁等为龙头的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

(三)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工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升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的构想,坚持壮大规模与提升产业层次并重,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优势产业特色明显。全县已形成了金属冶炼、水泥建材、煤炭化工、食品药品加工、机械加工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经济结构比较合理,随着这些企业的规模逐步扩大和新企业不断落户,支柱产业呈现出集群式发展的态势,必将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新上项目有所增加,企业技改取得了新进展,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主要抓手,千方百计招商引资,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新上了金威镁业、锦宏钢结构、隆盛福晋管业、炉业公司、金圆特种水泥、水煤浆、威特美肉食品、太阳神乳业、仿瓷涂料等个项目,另外龙辉煤气化、三兴化工、顺天生物制药、旭美薯业、北白水泥、百城钢铁、汉波食品、永鑫锻造8家企业进行了技改扩建,这些重点项目建设相继立项、技术改造,为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增强了阳曲工业发展的后劲,这些项目必将成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

(五)加强节能减排增效,绿色转型步伐加快。近年来,我县以强化环境监管为手段,不断加速环境整治,大力减少污染排放,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到现在为止,有11家企业实施节能减排,它们是旭美薯业、广厦水泥、派达铜业、瑞明乳业、北白水泥、铁猫水泥、三兴煤气化、昌欣镁业、龙辉煤业、易威镁业、汉波食品。视察中,委员们认为一些大型企业,特别是人们原来印象中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现在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绿色转型做的非常好,所到之处令委员们耳目一新,感受了现代化企业的风采。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足;二是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缺乏支撑力强的大产业带、大企业集团;三是企业发展的环境还不够宽松;四是环保方面节能减排还不全面、不彻底;五是新上项目、改扩建项目涉及的占地、资金成为项目发展的瓶颈;六是交通滞后、原料紧缺、一些水泥企业矿山手续难以办理,已经给部分支柱产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鉴于我县工业发展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视察组认为,必须立足我县县情,扬长避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理智决断;必须突出市场导向,开拓进取;必须树立超前意识,跨越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指导思想,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工业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标志,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引擎。我县县域经济要实现强盛,潜力在工业,依靠也在工业。如果没有工业经济的支撑,则农业没有出路、农民没有出路,服务业发展和城镇化也难以实现。目前我县还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工业经济仍将是全县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只有全面加强工业化,才能使农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和非农劳动力转变,才能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持;只有树立工业强县的理念,把加快工业经济提速、扩张、上档、增效作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优先目标,才能较快地增加地方财税收入,才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切实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乃至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更大的精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要广泛运用各种舆论媒介宣传“工业强县”战略思想,凝聚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惠和力量,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步伐,使我县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先机、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实现工业经济“六个转变”

1、在总量扩充上下功夫,实现由量小低效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我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依靠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作支撑,应积极把握好一个量的问题、一个效的问题,把培育产业集群、企业集团纳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战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培植一批大产业、大企业和知名品牌,以达到工业总量高、效益好的目标。要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确定优势产业,实现重点突破。可选择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作为重点,实行定点、定人、定责帮扶。要立足科学发展,抓住太原老工业基地改造、太原新型工业基地建设和太原北部经济隆起带规划发展等良好机遇,以太原工业新区建设为切入点,在园区产业引进上要全面衡量、科学论证,重点发展能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的产业;在园区建设标准上,大视野规划、高标准起步、规范化建设,提高发展层次和集聚能力;在园区服务功能上,建立以信息服务、市场开拓、人才培训为主的服务体系,为园区快速发展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在园区建设运作上,举全县之力与依靠外力相结合,走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建设路子。要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县形成一批缴税过亿元的大型产业带和大企业集团。

2、在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实现由原始粗放型向集约精细型转变。我县的工业近年来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形成了五个产业板块,但总体来讲,还没有真正摆脱产业原始、经营粗放的局面,“小、旧、低、粗、散”的情况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还存在,“高、精、特、新、聚”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因此,应进一步建设好载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引导产业块状集聚,提高工业集中度,实行集约化发展。以完善的产业配套政策和相对较低的投资运营成本,在扶持好、装备好现有工业板块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企业,特别是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高产业辐射、高经济回报的企业来我县扎根、创业、发展,使我县的工业产品、企业、产业能够在集约精细上迈出更大步伐。

3、在环境改善上下功夫,由环境污染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视察中发现,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环境意识淡泊,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做的不够。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乃至全社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引导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努力构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围绕在县“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构建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资源开发与保护,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整治环境污染,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以及“期末,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0%以上,县城大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要达到300天以上;全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0%,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年的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0.04吨以下);“三同时”审批率、执行率要达到100%”的目标,把发展循环经济与推进清洁生产、“抑黑促绿”结合起来,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对落后生产工艺依法淘汰,土小企业严格关停取缔。对不符合占坚决执行“绿色高压线”,新上项目严格坚持“三个不批”。以“减排放、调燃料、控扬尘”为重点,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开展“绿色转型、维护环保”相关活动,推出重污染企业循环经济试点典型,严格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特别是对金属镁、铝冶炼行业中的“工业三废”进行详细化验科学分析,提出合理处理转化办法,坚决防止其对当地空气、水资源造成严重损害,影响长远发展。同时加强小型企业的环境监管,从厂容厂貌的绿化、美化、工业“三废”的处理作出严格要求。

4、在产业升级上下功夫,由单一初级型向链条延伸型转变。我县的企业由于历史沿革和地理特点等原因,目前传统型、资源型居多,产品初级、品种单一,关联度不高,带动性不强,缺乏下游产品、终端产品,不少企业片面追求短线效益、一次效益,在追求长线效益、附加效益上动的脑子少做的文章少,在水泥、金属镁。我们应在三兴、龙辉等企业在综合加工、延线生产方面开好头、起好步的示范带动下,倡导全县企业尽可能地嫁接新的技术,引进、开发下游产品、附加产品,挖掘生产潜力,延伸工艺流程,在生产链条上体现出精深加工,使产业升级、产品上档,特别是水泥、金属镁等行业更应该在这方面加以重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市场需要并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的开发下线产品,以实现产品系列化、效益最大化,积极推动我县新型工业基地建设。

5、在企业创新上下功夫,由传统经验型向知识科技型转变。

发展是企业的主题,创新是企业的核心。我县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个,民营企业125家(包括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创新上下的本钱少、工夫少,单就企业管理体系、生产体系而言,学习创新很不够,还没有完全与市场经济接轨,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小型企业则更谈不上,引用传统,活力缺乏,后劲不足。龙辉煤气化从管理层面到产供销层面,员工人手一到两本管理经营方面的书本,组织学习,定期考试,营造出不断学习、积极创新的氛围。企业不论大小都应向龙辉煤气化一样,从学习入手认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发展思维,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经营机制,创新产品定位,特别是政府也应自上而下加强对创新的理解和认识,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和服务,切实实现工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方式方式由传统经验型向知识科技型的转变。

工业经济范文篇2

自8月起我由办公室岗位调整到工业经济科工作。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分管领导带领协助、科室人员的配合协作下,根据委党组安排。能紧紧围绕全委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条线机关的各类文件及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协调,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科室职能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举全科之力,一是主动参助领导科学决策。依照委主要领导“继承、创新、发展”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好工业经济综合管理科室“站岗放哨、沟通上下、顾问助手”工作职能,加强工业经济规律性研究,积极当好领导顾问助手,为市委、市政府经济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深入调研摸清情况。工业经济科后,先后多次陪同Xx市经信委领导、市政府领导、委领导深入乡镇、园区、企业调研,对全市工业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情况有了直观的认识和深入的解。同时,参与了2次Xx市工业经济例会和1次季度点评会,对Xx全市的工业经济情况有了全面的掌握。认真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近年来,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工业科已把经济预警监控建设作为组织工业运行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且卓有效果。继承完善工业经济信息日报、周报、月报制度的基础上,还力争有所创新,8910月每月的工业运行分析都有所侧重,每月的工业经济主要指标通报都传递压力,切实加强了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因素对我市工业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调研性分析,加强对当期工业经济运行中生产要素配置的动态性分析,有效提升了对工业运行态势的掌握,有效发挥了顾问助手作用。精心编制“十二五”工业规划。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全市上下都高度关注,加之今年又逢“十二五”规划编制年,处于宏观末端又是最基层的承当了很多的工作任务。认真学习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及一系列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基础上,依照我市“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切实强化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积累,精心编制了十二五”工业规划初稿,并在日益完善中。

想企业所想,二是主动服务企业协调难题。工业经济科始终把主动服务企业作为工作的重要抓手。急企业所急,努力成为协调解决企业难题的企业之家”协调企业融资难题。市政府的领导下,和人民银行海门支行共同组织开展了第三期中小企业金融超市活动,11家金融机构及多家担保公司、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负责人与全市59家中小企业主、各乡镇园区分管负责人等近200余人参加了本次金融超市活动,共为19家企业和4名个人提供了总额为2.52亿元的签约融资,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提供了良好平台。推进企业上市进程。切实加大了对工业企业上市的培训和指导力度,对中兴能源、金轮科创、通光线缆、金呢织物等4家上市进轨企业,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方法,妥善处置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对于联海生物、世泰器材、晨牌药业、冠东车灯等8家后备上市企业,通过组织参与各种经常性的证券知识讲座和专家演讲会等形式,积极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开拓视野,形成政府积极支持、企业自愿争取、合力推进上市的新局面。同时,积极落实企业上市优惠政策,给予通光集团20万元的一次性上市奖励,有效提高企业上市积极性,进一步加快我市工业企业上市进程。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依照全市工业亿元企业培育三年倍增计划的要求,积极引导乡镇、园区认真排摸本地区的亿元企业,落实培育措施,实行挂钩帮扶,促使企业上规模、增效益。预计全年应税销售超亿元企业突破60家。

工业经济范文篇3

今天,区委、区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区工业经济工作会议。这是在落实区委工业强区战略,实现工业经济“三高三倍增”的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全区性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动员各镇乡街道、各部门和广大企业,振奋精神,创新创业,以更大的决心和干劲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为实现工业经济“三高三倍增”起好步、开好头。下面,我根据区政府的意见,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年工业经济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考验之年、转型之年、收获之年。一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区上下以“作风建设年”推动“盘活存量攻坚年、基础设施建设年、体制创新开拓年、项目推进成效年”四个年活动,紧紧围绕工业强区战略,扎实工作,余杭工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总量和质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仅圆满完成区委十二届二次全委会提出的年度目标任务,而且实现了工业经济五年翻两番的“再造工程”预期目标,为今后三年继续努力,实现“三高三倍增”目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回顾过去一年,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1、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95.49亿元,增长27.4%;完成工业总产值1167亿元,增长21.3%,其中规模以上905.6亿元,增长24.1%;规模以上工业利税54.5亿元,增长34.4%、利润31.3亿元,增长41.6%。全区工业“五年翻两番”任务超额完成。工业“块头”不断壮大,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54家,其中华立、诺贝尔、华鼎、西湖汽车零部件、钱江压缩机、鼎胜、崇钢集团、老板集团、申江等9家企业超10亿元。外贸出口继续高速增长,实现自营出口突破20亿美元大关,达到23.3亿美元,增长40.3%,外贸出口在全省县(市区)排名列第九位,比上年再进一位。华鼎集团、华立集团等4家企业自营出口超1亿美元。工业经济成为拉动我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工业增加值占全区GDP415亿元的47.1%,拉动GDP增长十个百分点左右。

2、发展后劲获得新支撑

*年,全区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资75.8亿元,增长8.8%,扭转了工业投入负增长的被动局面(*年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入69.7亿,下降5.7%)。51个1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15.1亿元,鼎盛铝业、春风摩托、华正电子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做好项目储备文章,落实工业用地指标1700多亩,为工业发展拓展了空间。积极开展土地招拍挂工作,全年共有62个项目1015.9亩工业用地顺利实现招拍挂。*年,全年新批和增资外商投资项目共127个,合同外资4.7亿美元,实到外资1.84亿美元,分别增长7.6%和22.4%。全区引进内资项目279个,到帐内资78.17亿元,增长22.68%。

3、盘活存量取得新突破

实行奖惩并举,建立每月督查协调制度,重点督促落实项目推进承诺书、履约保证金两项制度,盘活存量成效明显。167个已供未动项目列入镇乡街道年度考核任务,*年初核对未动工面积5020.4亩,除20个因规划调整、项目调整等客观因素外,其余项目均动工建设,实际动工面积3780.6亩,其中143个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考核目标任务。

4、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

*年,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1356”培育工程,全区工业增加值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超过20%;组织申报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408项;专利申请1043件,授权611件,增长26.7%,新培育专利试点示范企业22家。全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4家,其中部级3家,截至*年底,全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6家。品牌战略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新增中国驰名商标5件,省级著名商标3个,国家名牌2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目前,全区已拥有省级以上著名商标34件,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7个,国家免检产品9个。

5、节能减排开创新局面

节能减排指标首次纳入镇乡街道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区级—镇乡—企业”由点到线、到面的责任体系基本建立。继续实施工业循环经济“225”试点示范工程,多方位地推动节能降耗、循环经济建设,安排34家企业推行清洁生产试点工作,另有近50个废水余热回用、水循环利用、节能节电、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正在付诸实施之中。加强能源管理、能源统计、能源计量等方面的基础工作,以开展行业节能经验交流会、新产品新技术推进会等形式,推动重点行业单位能耗下降。下大决心加大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实施半山地区环境整治,加大实心粘土砖瓦窑关停力度。全区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2.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分别下降3.5%和4%。

6、安全生产赢得新成效

*年,安全生产总体形势继续趋于好转,全区共发生各类事故712起,同比下降0.56%,死亡166人,与上年持平,直接经济损失387.3万元,同比下降25.43%。全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连续第三年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数“三个零增长”目标。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克难攻坚,齐心协力,成绩有目共睹,来之不易。和2002年相比,*年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了395%,超额完成“五年翻两番”目标,“再造工程”划上圆满句号。在这一年里,不但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镇乡、街道、开发区和区级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实效性也得到明显增强。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付出辛勤和汗水、奋战在工业战线上的同志们,特别是各位企业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2008年工业经济面临的新形势

2008年,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从国际经济形势看,继续呈增长势头,同时又因美国次贷危机、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国际贸易摩擦加剧而更显复杂。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仍处于一个稳定的上升周期,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各项基本因素2008年依然存在,并将产生新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两创”总战略、杭州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必将在更高起点和更有力引导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和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政策的实施,必将增强微观经济活力。从我区自身看,区委实施工业化、城市化两轮驱动,坚持“一化带四化”,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去年工业投资也出现了有效回升,发展后劲趋于增强。

但也应该看到,宏观经济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人民币升值、货币政策紧缩、新劳动合同法实施都将给工业和企业带来直接影响。当前,我区仍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投资结构不够合理,高新技术产业比例偏低,大项目还不多,节能降耗工作压力依然很大等诸多难题。

对此,我们要居安思危,迎难而上,对可能遇到的风险与问题早做研究准备,抓住重点,各个击破,强势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要鼓足干劲,以更大的信心与决心抓住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努力实现工业经济“三高三倍增”目标。

三、2008年工业经济的奋斗目标和主要工作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伊始,就要把工业经济抓得紧而又紧。2008年,我们要坚持好字优先、干字当头、能快则快、做优做强,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定不移地落实“三位一体”方针,确保2008年工业产值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30%以上,工业生产性投入100亿元,其中限额以上投资93亿元;自营出口27亿美元,增长15%;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和万元产值能耗分别下降4.5%和10%,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分别下降3.7%和4%。为此,突出抓好7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工业强区战略实施力度。一是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重点抓好对区委《余杭区工业强区扶持政策意见》的宣传,对企业培育、工业投入、循环经济、品牌培育、担保贷款、存量盘活、企业上市、总部经济发展、企业家培训、考核评比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贯彻落实。政策文件中对生产性项目的资助比例最高的达到13%—14%,政策的力度是空前的,希望宣传好,利用好,真正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二是引导全区上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第一、工业强区第一”的意识,大力营造永不停步、永不言败、永不满足、勇于创新的局面,加快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为实现“三高三倍增”目标起好步、开好局。三是要强化考核。对照“三高三倍增”目标任务,各镇乡街道、开发区要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加快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在对各级各部门的目标考核中,要加大对规模工业产值、工业利税、工业增加值的考核权重。

2、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一是要抓项目关节点。继续按照“前期抓报批、开工抓进度、竣工抓投产”的思路,加快项目建设,在项目推进中,强化落实项目例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区级重点工业项目,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72个续建项目和37个新建项目是重中之重。三是要抓盘活存量深化。目前,167个盘活存量项目,大部分还未竣工,要继续开展项目督查,督促项目签订推进承诺书、缴纳竣工投产保证金,敦促企业加快设备投入,早日投产见效,坚决杜绝竣工项目“空壳”现象的发生。四是支持鼓励企业利用原有场地进行技改,积极鼓励企业实施零土地技改。把提高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的设备贴息扶持标准的政策用足用好。同时,要继续鼓励标准厂房建设,为量大面广的成长型企业提供发展平台。五是要抓好项目储备。要坚持“三位一体”方针,按照“一项目一信息表”模式,加快储备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装备制造业项目和传统产业提升技改项目,付诸实施。六是要增强开发区、工业区块承载能力。要完善规划,进一步提高开发区、工业功能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为招商引资、项目进驻提供坚实的平台。

3、加大招商选资力度。为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区委区政府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在今天的会议上,我结合工业经济发展,简单提三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招商选商准入门槛,要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引进一批投入产出大,对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积极作用的好项目。要以产业导向目录为指引,以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为基准,积极实施项目评估制度,合理布局工业重点项目。要树立“亩产值”概念,着力提高项目的单位土地产出。二是要形成招商引资合力。这方面区委区政府已经决定采取建立我区重大项目招引特别行动组等办法,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完善全区上下招商联动机制,促进良性互动,形成工作合力。三是要突出主平台建设。开发区和各工业区块依然是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工业仍然是利用外资的重点。要充分利用开发区体制机制优化、基础设施完和产业集聚等优势,发挥其在招商引资中的主平台作用。

4、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一是要着力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通过加强引导和培育,力争全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70家;继续实施“1356”科技企业培育工程,提升发展传统优势工业,促进传统产业企业向科技型、高新化方向发展,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群。加快推进仓前高新区块及科技孵化器建设。中都集团科技孵化大楼、杭师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及有机硅重点实验室要加快建设,浙江大学余杭产学研创新基地、恒生电子、浙大网新、三维通信、阿里巴巴淘宝城、浙大亿科等项目要尽快动工。二是加快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体系。紧紧围绕企业初创期“场地、资金、共公服务”难题,大力建设各类科技孵化器。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内的科技大楼要加以必要的改造整合,进一步发挥好作用,成为全区的示范;各镇乡、街道可利用标准厂房等开展孵化器建设;鼓励企业、房产开发公司利用现有条件建设专业孵化器,进一步促使我区科技型企业的培育成长。三要抓好公共技术平台建设。要继续加快推进,尽快发挥先进制造研究所、现代数码纺织技术与创新产业化基地、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余杭分中心、部级花式纱线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等机构的作用,加紧家纺技术中心建设工作,并在工业设计、企业信息化服务等重点领域的公共平台建设上加以积极努力。要整合各种科技资源,加快各类技术数据库建设,发挥专利检索中心和网上技术市场作用,大力引进培育和创办各类科技信息、科技咨询、技术评估、技术交易、检验检测、专项申报等服务机构,探索发展风险投资,加快各类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培育、发展。四是加快建立以人才为重点的自主创新保障体系。要从机制、体制、观念等更高层次上入手,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5、加大优势产业和企业培育力度。一是加大优势产业培植力度。要做优做强纺织服装、新型建材、食品加工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电子电气、机械五金、塑料化工三大成长性产业。以仪器仪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为重点,加快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仪表基地和部级的光仪产业化基地建设,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二是要实施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实施“235”优势企业培育工程,排出一批强企大企、一批行龙头、一批成长型企业,制订培育目标,予以梯队扶持,并在财政扶持政策上予以大力倾斜,努力促使企业提质增效,做优做强。要实施上市企业培育工程。把鼓励企业上市作为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工作来抓。要积极为上市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平台,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力争花若干年时间,打造上市企业的“余杭板块”。三是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实施“百名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筛选出一批优秀企业家,组织到国内外培训、考察,拓展视野、学习先进管理模式,增强企业家的发展信心,努力造就一支懂经济、勇创新的企业家队伍。

6、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一是强化责任。继续落实年度节能降耗责任书制度,坚持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作为企业享受扶持政策的前置条件,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要进一步提高镇乡街道的对该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要切实把节能降耗作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重要环节、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调优工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加强能源监察队伍建设,加大节能降耗执法力度。二是严格控新。认真执行项目评估制度,把能耗水平作为项目筛选的强制性指标,限制能耗指标高于全区同行业平均水平的项目进入土地招拍挂程序,并积极探索能源评估机制,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备案,从源头上防止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实施。三是大力治旧。要联合环保、安监等部门,运用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花大力气坚决淘汰一批能耗大、污染重、效益差的企业,实施关停并转。四是加强重点监测。对热电、印染、水泥等行业,要继续加强用能排污等基础管理,必要时要启动节能减排应急预案,对重点用能行业、相关企业实行强制措施,限产限量。

工业经济范文篇4

一、2010年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10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5.3亿元,同比增长21.1%;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50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利税总额133亿元,同比增长60%;预计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24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3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45亿元,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2010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365亿元,同比增长5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5%。共实施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39项,计划总投资479.90亿元,完成投资161.84亿元,同比增长12.86%。技改项目115项,完成投资59.67亿元。2010年1-9月,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71吨标煤,比2009年下降7.35%。

二、主要工作情况

1、认真谋划协调工业经济运行,确保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转型战略,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全面推进萍乡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城市转型,根据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省工业三年强攻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发展情况,我委编制了《萍乡工业经济三年强攻规划(2010-2012年)》,力争到2012年,全市工业实现在规模、速度、效益、结构、投资、布局、创新等方面都有新突破,力求在新一轮发展中加快形成竞争新优势,努力实现工业经济赶超发展。此规划得到了来萍调研的洪礼和副省长的高度肯定。同时,我委认真做好“十二五”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其它有关专项规划的编制起草工作。为提高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运行环境的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我市经济转型,我委建立了经济运行分析月度例会,定期开展工业发展情况调研,观摩各县区优秀企业项目,考察其发展潜力。坚持以经济运行动态的形式提出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积极做好行业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国家的产业政策,指导行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培植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今年我市把加强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工业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一是重大项目数量增多,支撑作用明显。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重大项目223项,项目总投资447.80亿元,完成投资141.58亿元,同比增长9.84%,全部竣工达产后,可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1149.66亿元、利税152.49亿元。二是投资结构更优,今年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类项目大幅增加。三是一批重大项目进展较好,成为我市工业新的增长点,投资30亿元萍钢节能改造项目、浮玻二线日产600吨优质浮法玻璃提质扩能搬迁改造等重大项目已顺利完成。金桥焊材、阿尔法高科药业、江西神硅科技、印山台水泥、弘源煤化工、赣西电煤储运、百纳瓷业、樟丰化工、众邦冶金、耐可化工、萍特钢铁(二期)、PEC电瓷、鑫泰冶金等34个亿元以上项目也已竣工投产。

3、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切实维护企业稳定。一是积极做好市属国工业企业改革工作。通过精心组织,积极发动,妥善安置,到目前为止,全市需完成国企改革工作任务的47户企业已全面完成职工身份置换工作。二是深入推进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全市47户国有工业企业38850名职工社会化管理已全面移交完毕,并与各乡镇(街)人民政府签订移交协议,移交名单已交各乡镇(街)、社区,移交资金也已拨付至各个社区。三是妥善办理企业改制资产移交工作。在对改制企业资产进行清理、登记、评估审计的基础上,认真协调市国资委与企业的交接事宜,办理好交接手续,做到依法移交。四是认真做好企业改制的信访、接待工作。我委负责的企业改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矛盾较集中,信访和接待工作量特别大。但我委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层次的宣传、解释、疏导,实现了无一例由于国企改革原因赴省、赴京上访的目标,从而切实维护了企业和社会的稳定。

工业经济范文篇5

二、突出重点、大力建设绿色工业体系。加快现有企业节能减排改造力度,大幅降低环境污染,实现达标排放。突出发展以白酒、竹食品、肉牛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工业。积极作为,调整发展思路,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品牌影响力;鼓励等竹类食品生产企业围绕产品质量、生产工艺、产品开发等方向进行难点攻关,积极推动、参与竹笋加工企业标准修改和地方标准制定;鼓励长顺竹业、重竹型材等竹型材生产企业积极研发、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促进竹原纤维、竹型材、竹家具等产业化发展。积极帮助九牛公司1万头肉牛屠宰和精深加工如期顺利投产达效。

三、狠抓投入,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抓重点工业项目实施。二抓竣工项目的投产达效。三是积极推进工业招商工作。顺应招商工作新常态,以企业为主,主动对接招引上下游相关的企业,以企建园,延伸产业链和做大产业规模。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确保国家鼓励“双创”的系列政策在我县落地生根,形成全民创业热潮,激发民间投资,增强经济内生活力。

四、鼓励创新,加快企业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积极鼓励企业重视创新,下大力抓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围绕酒类食品、机械制造、化工建材、新型材料等优势产业,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和改造力度,积极鼓励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提升工艺水平,加速发展上下游及关联配套企业,拓展产业链,全面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推动企业实施“互联网+”行动,积极拓展产品市场。

工业经济范文篇6

确定2018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5%。1一5月已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316万元,同比增长-13.6%。

二、主要做法

1.加大对企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我县进一步加大对企扶持力度,积极为企业创造条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再生产、拓企业规模,增加我县工业总量。组织企业申报项目资金。

2.强化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做好预警监测。一是深入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加大对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态势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反映工业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出现苗头性、趋势性的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及时预警监测,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进一步加强情况反映和信息报送工作,为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加强对工业经济形势和工业结构的分析,以重点企业监测为突破点,加强对重点企业常规报表数据的统计分析,密切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3.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减小自然灾害影响。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工作,采取“四不两直”的检查方式,深入各企业开展各项检查工作,督促企业加强隐患排查和值班值守工作,及时将消除安全隐患。

三、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

经过排查我县有6家“散乱污”企业,目前已完成1家整改工作。

四、联合相关单位

对辖内县级城市建成区(县城区)燃煤锅炉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和排查,通过检查组全面清理和排查,我县县级建成区无10蒸吨/时及以下燃煤小锅炉。

五、存在的问题

1、公司一是水电站作为年调节电站,投资大,上网电价较低,目前执行的是径流式电站上网标杆电价0.308元/度,从投产即亏损。二是受省内水电装机容量增加、用电量增速缓慢、外送通道容量不足等不利因素影响,公司弃水严重持续亏损。三是8.8地震导致公司受损严重,亏损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2、电力公司由于受地震影响大多数宾馆饭店未恢复营业,市场需求下降导致该公司销售收入急剧下降。

3、黄金产业金矿公司由于矿石品位下降资源逐渐枯竭,产量逐年下降,1一4月未生产。紫金矿业公司由于生产资金不足,维修铁桦岭道路还未开工。

4、由于工业增加值率的下调,也对我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产生较大影响,贵金属冶炼增加值率2017年11.68%,在今年5月调整为2.7%,下调了8.98%;电力生产增加值率2017年81.85%,在今年5月调整为78.82%。

工业经济范文篇7

全面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着眼“三大计划”(优势产业、百亿园区、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行动计划),实施“三大工程”(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工程、技术改造百千工程、新安江流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工程),抓好“十件大事”(推进300户“智慧·数字企业”建设、创建市中小企业服务网、成立市工业科学发展咨询委员会、争创十大产业集群专业镇、抓好TFT—LCD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4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整体推进、182个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工程项目建设、166户新安江流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40户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带动、30户旅游工艺品企业提速升级),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二、主要目标

1、工业发展目标。力争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30亿元以上,净增规上工业企业50户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5%以上(上报数);完成工业投资100亿元以上,增速30%以上,完成工业技改70亿元以上,增速30%以上;新签亿元以上工业招商项目40个以上。

2、园区发展目标。力争新增开发面积8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招商项目到位资金80亿元、新增规上企业户数50户、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实现税收13亿元;“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0亿元以上。

三、工作措施

2014年,按照统一思想、搞好衔接、明确任务、抓好落实的要求,围绕全年工作目标,认真做好八个衔接(“十二五”规划、“三大培育行动计划”、“六个高潮”、省定目标、全年目标、区县目标、一季度目标、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工程),细化措施、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

1、优化提升园区经济。以177个年度投资85.7亿元的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工程为抓手,重点提升园区建设发展水平。对区、歙县新扩区部分严把质量标准,推进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发展,对各园区已建成部分进行集中整治,重点推进“腾笼换鸟淘汰一批、技改创新提升一批、新签引进重点项目一批”,着力解决园区发展“散、乱、低”问题,实现“项目质量效益、园区建设水平”双提升。今年,拟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0个,总投资120亿元,当年投资24亿元,力争30个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竣工。同时,立足休宁县中显微电子、金视界电子和展硕半导体等企业,着力打造TFT—LCD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同时,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汽摩配产业基地建设。

2、提速升级龙头企业。加大七大优势产业培育力度,重点突出股份、茶叶、纺织、股份、药业、等40户龙头企业培育工作,实行市、县两级联系帮扶制度,推进企业新上项目、扩大生产、增资扩股等工作,力争今年40户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占七大优势产业的60%以上,同比增长60%以上,七大优势产业实现产值400亿元,百亿元产业突破2个。围绕加快推进旅游工艺品产业发展,确定竹艺轩、园艺、绣品等30户旅游工艺品企业进行重点调度、扶持,今年实现产值4亿元以上,同比增长40%以上。

3、综合治理重点企业。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涉及我市工业企业166户,其中:搬迁类企业73户,升级类企业60户,关闭类企业33户。今年,我委将围绕新安江流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细化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员,配合相关部门加快出台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狠抓政策落实,督促企业加快搬迁、改造和升级步伐,全年拟实现搬迁20户、关停10户、优化升级40户的目标。

工业经济范文篇8

(二)健全组织解决困难。县供电、供水、税务等部门要在工业园区设立工作站,提供快捷、长期服务。县效能办牵头,整合相关部门力量,抽调专职人员,组建联合服务工业企业工作组,专门为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入规工业企业等重点工业企业及工业项目服务,督办相关部门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县领导带部门服务重点工业企业(项目)制度,坚持“谁引进谁服务”,引进单位为企业终身服务。继续推进政、银、企、保的全面对接,全年举办1-2次融资对接会。

(三)增加投入建设平台。积极拓宽工业园区发展空间,努力构建以古樟工业园为主,屏山、小松创业园为辅的工业平台体系,进一步完善古樟工业园、屏山创业园规划。破解工业发展投入难题,重点推进工业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园区道路、供水、供电、绿化亮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全力争取获批省级工业园(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泉商创业园。

(四)积极引导加强管理。积极开展对企业业主的教育培训等系列活动,引导企业依法纳税,诚信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帮助企业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财务制度。县工业小区管委会、县工信局、县民企局、县国税局、挂点服务单位等部门要加大对园区企业的培养、扶持力度,并负责园区内原已供地且开工生产的工业企业逐步转为一般纳税人企业。园区内工业企业必须切实履行签约投资合同的投资强度、纳税等约定。县监察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未履行签约投资合同、有违规建筑等情况的企业进行清理整治。

(五)扩张总量推进项目。按照“引进项目促落户,落户项目促开工,开工项目促竣工,竣工项目促达产”的要求,全力推动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实现速度快、质量高、效益好。进一步完善重点工业项目推进协调机制、项目建设调度例会制度、项目建设督查工作机制。对重点工业项目继续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县领导牵头、一个部门负责、一个班子服务、一套方案实施。

(六)从严查处优化环境。坚决查处发展工业经济不作为或设置障碍的部门及工作人员。加大媒体监督力度,对影响发展的典型人和事进行公开曝光。由县效能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涉及工业企业项目审批、收费、办证等实施细则,并监督落实到位。

工业经济范文篇9

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首先是看工业化程度。没有工业的大发展,就没有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大提升。市委五届七次全会要“抓机遇、扬特色、破难题”,在研究分析我市面临的机遇和长处的同时,找出了五个方面的差距,其中最核心、最关键的是工业化的差距。我们现在处在工业化的中期,工业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低、小、散”,增长方式“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情况仍然十分突出。因此,在整个浙江省加快推进工业化,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局中,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建设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大格局中,如果我们对此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就很难形成果断的举措,形成很大的工作力度,最终我们与别人的差距会越拉越大。一个城市的核心和特色在工业。我们要实现在杭宁城市带的“中间崛起”,首先是工业要崛起。我们要提高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发展的能力,其中最基础、关键的是抓工业经济的能力;我们要创新破难,首先要在突破工业经济难点,做大做强做优工业上走出新路子。在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的主体地位是其它产业无法替代的,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支柱产业,没有强大的先进制造业作支撑,经济就不可能长期保持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就失去了增长的基础,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奋斗目标就成为了空中楼阁。我们在加快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切实把加快发展工业经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放到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下真功夫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经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经济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攻坚破难,奋发有为,努力实现工业经济规模大提升、结构大调整、素质大提高。

二、怎样实现工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经济

要实现工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破难,加快发展。要努力把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创新破难、加快发展大学推进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经济这一重中之重,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用改革的思路,寻求克服困难的举措;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攻坚克难,奋力突破阻碍发展的难点,加快发展,使的工业经济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产业强、企业强、品牌强,使工业经济真正成为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要做好几个结合:

一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政府调节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企业是主体,市场是主导,但并不是说政府可以无所作为。政府的扶持和推动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还处在工业化中期这个历史阶段,更要注重政府对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经济的导向推动作用,努力在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导向、环境优化等方面加大力度。因此,我们既要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坚持发挥职能,为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经济服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要编制产业规划。产业规划要有前瞻性、科学性,符合的实际,就是要从实现杭宁城市带“中间崛起”这个战略定位出发,汲取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经验,立足发挥的优势,研究下一步的产业发展、产业结构问题,进一步深化、细化产业目录,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尤其要注意把产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统一起来。二要优化产业布局。要合理调整产业的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从全市范围考虑优化产业布局,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三要研究产业政策。产业政策要体现超前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按照产业规划和产业导向,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到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设备的升级换代,支持发展重点行业和重点骨干企业,支持工业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二是调整存量与优化增量相结合。要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经济,调整存量与优化增量两者绝不能偏废。调整存量就是要痛下决心,以凤凰涅槃精神,对产业结构进行脱胎换骨式的调整和改造,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对三高一低企业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各种手段坚决压缩。优化增量就是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构筑新的竞争优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新技术产业是经济的第一增长点。要把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赶超先进发达地区的一项战略举措来抓,进一步明确高新技术产业的主攻方向,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强大带动作用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要积极支持技术研发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企业把先进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结合起来,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提高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要推进科技创业园建设,加快规划建设南太湖科技城,努力构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平台。

三是加快产业集聚与加强平台建设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经济,必须推进产业集聚。一个企业强靠不住,一个产业强才有竞争力。一个产业光有规模也不行,还要有航空母舰、龙头骨干企业。产业集聚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企业数量的集聚,而是按照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系列具有内在关联性、构成完整产业链的各种综合要素的集聚。我市工业企业数量虽然不少,但规模小、档次低,缺乏产业链长、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集群,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不明显。因此,要尊重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集聚规律,在更大范围内实施产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健全服务体系,创新市场组织,降低生产成本,发展规模经济,延长产业链,形成完整的产业,增强集聚效应。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平台建设是根本和基础。推进产业集聚,还要避免村村点火、乡乡冒烟的老路子,防止布局分散,要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建好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强化承接产业发展的能力,提高集约发展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尤其要扶优扶强,努力培育出一批在国内外同行中处于先进行列的大企业、大集团,真正实现产业集聚,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同时,要壮大一大批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

四是坚持外向带动与激活民资内资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经济,关键在项目投入,路径在招商引资。引进外资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增加经济总量的有效手段,而且招商引资不光是引进资金,还会带来信息、技术、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对一个地区提升工业化层次,加快工业化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一定要下决心,狠抓招商引资,努力完成保七争八的目标任务。但引进外资不能只求数量,要严格防止周边城市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把污染高、能耗大、产值低的垃圾企业引进来。要进一步研究新情况新形势,积极转变思路,拓宽渠道,创新办法,真正把招商引资与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层次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特别是要更多地去研究思考引进战略投资者。在坚持外向带动的同时,我们要实行内外并重,切实做好引进内资和激活民资的工作。要继续抓好市外内资的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实现今年引进内资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对上层次、上水平、上规模的民营企业,我们要大胆地引进。要鼓励和支持全社会发展民营经济,弘扬创业精神,努力营造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氛围,把全市人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推进工业经济的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激活民资内资,关键在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宝贵、最稀缺的战略资源。没有优秀的企业家,就没有成功的企业;没有一流的企业家队伍,就没有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高度重视企业队伍建设,努力培养有国际眼光、战略思维、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企业家。企业家和广大企业经营者要正确认识自我,努力提高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在国内外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大潮中,要有创新破难,干一番大事业、做出大成就、实现大作为的雄心壮志,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把企业真正做大做强做优,争做行业巨人;要有战略眼光,有跨越发展的气魄,以凤凰涅槃的精神,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在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经济,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历史进程中,创新创业,争当先锋,努力贡献聪明才智。

二、努力营造“合力兴工、合力强工”的环境

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经济,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在全社会着力营造“合力兴工、合力强工”的浓厚氛围,真正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加快工业发展上来,把全社会的力量凝聚到加快工业发展上来,形成合力,催生动力,激发活力。

首先要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的领导,真正把工业经济发展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工业,特别是县区、乡镇的主要领导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抓工业经济上,及时研究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政令畅通。市县区几套班子的领导都要关心工业经济发展,经常了解各自联系的经济工作、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等情况,抓好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落实。

第二,要强化服务。政府各部门特别是工业主管部门一定要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服务、优化服务、有效服务,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实实在在地去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对重点企业,各自联系的市领导要带领有关部门经常到企业进行现场办公,听取意见,帮助企业进一步明确发展战略,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工业经济范文篇10

一是主动参助领导科学决策。按照委主要领导“继承、创新、发展”的工作要求,我们举全科之力,充分发挥好工业经济综合管理科室“站岗放哨、沟通上下、参谋助手”的工作职能,加强工业经济规律性研究,积极当好领导参谋助手,为市委、市政府经济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深入调研摸清情况。到工业经济科后,先后多次陪同市经信委领导、市政府领导、委领导深入乡镇、园区、企业调研,对全市工业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情况有了直观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同时,参加了2次市工业经济例会和1次季度点评会,对全市的工业经济情况有了全面的把握。认真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近年来,在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工业科已把经济预警监控建设作为组织工业运行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且卓有成效。在继承完善工业经济信息日报、周报、月报制度的基础上,我们还力争有所创新,8、9、10月每月的工业运行分析都有所侧重,每月的工业经济主要指标通报都传递压力,切实加强了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因素对我市工业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调研性分析,加强对当期工业经济运行中生产要素配置的动态性分析,有效提升了对工业运行态势的把握,有效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精心编制“十二五”工业规划。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全市上下都高度关注,加之今年又逢“十二五”规划编制年,处于宏观末端又是最基层的我们,承担了很多的工作任务。在认真学习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及一系列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基础上,我们按照我市“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切实强化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积累,精心编制了“十二五”工业规划初稿,并在日益完善中。

二是主动服务企业协调难题。我们工业经济科始终把主动服务企业作为工作的重要抓手,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努力成为协调解决企业难题的“企业之家”。协调企业融资难题。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和人民银行海门支行共同组织开展了第三期中小企业金融超市活动,11家金融机构及多家担保公司、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负责人与全市59家中小企业主、各乡镇园区分管负责人等近200余人参加了本次金融超市活动,共为19家企业和4名个人提供了总额为2.52亿元的签约融资,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提供了良好平台。推进企业上市进程。我们切实加大了对工业企业上市的培训和指导力度,对中兴能源、金轮科创、通光线缆、金呢织物等4家上市进轨企业,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方法,妥善处理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联海生物、世泰器材、晨牌药业、冠东车灯等8家后备上市企业,我们通过组织参与各种经常性的证券知识讲座和专家报告会等形式,积极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开拓视野,形成政府积极支持、企业自愿争取、合力推进上市的新局面。同时,积极落实企业上市优惠政策,给予通光集团20万元的一次性上市奖励,有效提高企业上市积极性,进一步加快我市工业企业上市进程。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按照全市工业亿元企业培育三年倍增计划的要求,我们积极引导乡镇、园区认真排摸本地区的亿元企业,落实培育措施,实行挂钩帮扶,促使企业上规模、增效益。预计全年应税销售超亿元企业突破60家。

三是主动强化自身提升形象。工业经济科于我而言,是个全新的岗位。为此,我努力做到勤学善思、求真务实、创新进取。业务上勤学善思。我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和相关经济政策的学习,以锲而不舍、水滴穿石的精神,系统深入地学习工业经济各项专业术语,孜孜不倦地思考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坚持联系实际,边干边学,做到既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作风上求真务实。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从科室实际出发,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踏实肯干,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同时,坚持以学立德,以行立德,以律立德,始终以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工作上创新进取。坚持以创新的思路、进取的精神去开展工作,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力争做到超前思维、超前谋划。面对复杂的局面,学会统筹兼顾,把握重点,切实做到学中干、干中学。

虽然在工业经济科工作时间还不长,但我切切实实体会到了自己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在业务科室的工作经历,特别是在工业经济科这种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的重点科室工作的经历,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很好地帮助和促进作用。工作期间,我始终坚持虚心学习,静心学习,亲身体验了科室的日常运作流程,重点关注了国家、省市工业运行的基本态势,使自己的眼界和思维得到拓宽,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升华,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焕然一新。

二是丰富了阅历,提升了能力。工业科工作期间,我对全市工业经济的基本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驾驭经济工作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体会,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学习力和工作能力,对今后所从事的行政管理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更加充满信心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