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中的仲裁条款对基金持有人的约束力

时间:2022-03-22 02:51:00

证券投资中的仲裁条款对基金持有人的约束力

一、问题的提出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即具有资格的银行)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然后共担投资风险、分享收益。最近,笔者在实务中遇到这么一种情况:基金持有人在发生基金合同纠纷之后并不愿意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将纠纷交由仲裁机构解决,而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仲裁条款无效,理由是,仲裁条款的制定并没有经过基金份额持有人的签字同意,因此不是合同当事人之间合意的结果,对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具有法律约束力。那么,基金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否是有效的仲裁条款呢?

二、基金份额持有人是基金合同的一方当事人

为了对基金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的有效性进行研究,首先需要对作为仲裁协议载体的基金合同本身的性质进行探讨。

(一)基金合同是基金份额持有人、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

人三方间的格式合同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第37条规定“,基金合同应当包括:基金份额持有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的权利、义务。”在我国,基金合同是约束基金份额持有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三方当事人的合同。基金合同的条款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拟订,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基金份额持有人事实上未参与协商订立合同条款的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39条关于格式条款的规定,笔者认为,基金合同中的条款为合同格式条款,在基金合同法律关系中,基金份额持有人通常人数众多,于是基金管理人为了重复使用而与基金托管人预先拟定基金合同的行为符合法律关于合同格式条款的规定,而且基金合同条款都是必须经过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之后才公布供基金投资者阅读和选择的。因此,基金合同条款经过审核之后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格式条款。

(二)基金申购人对基金的申购和缴款行为视为对基金合同的承认和接受

《合同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在基金合同中,基金管理人作为合同一方的基金管理人,通常将基金合同的格式条款公布在网络和基金申购点,具有希望投资者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为要约邀请。基金份额申购人基于基金合同向基金管理人发出申购一定数量基金份额的要约,并且对基金合同的具体内容没有表示异议,视为同意基金合同的各项条款,愿意接受基金合同的约束。之后由基金管理人对基金申购人的申购行为予以确认,构成新要约,最后由基金份额申购人进行缴款,此为承诺,合同即成立。由此可见,基金合同成立的过程是以基金份额申购人同意基金合同的各项条款为前提的。基金合同在约定当事人权利义务时通常采用如下表述:“基金投资者购买本基金基金份额的行为即视为对基金合同的承认和接受,基金投资者自取得依据本基金合同发行的基金份额,即成为本基金份额持有人和基金合同的当事人,直至其不再持有本基金的基金份额。”因此,笔者认为,基金申购人一旦作出申购缴费行为即是对基金合同条款包括其中的仲裁协议的承认与接受。

(三)基金合同的成立并不需要基金份额申购人签字盖章

基金合同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质,并不需要通过每一位基金份额申购人签字来达成合同。如果认为基金合同因没有申购人的签字而不能成立,则不仅仲裁条款不成立,其他所有合同条款也将因为没有申购人签字而均不成立,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因此,认为基金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因没有申购人签字而无效的理由不能成立。在实践中,每个申购人在基金合同上书面签署既影响交易效率又显得没有必要,基金申购人和基金管理人通过申购、确认申购成功、缴款的行为达成合同已经是行业惯例,因此,并不需要基金申购人再进行签字和盖章。

三、基金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对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法律约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16条规定:“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一)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二)仲裁事项;(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在基金合同中,仲裁协议是包含在基金合同的仲裁条款之中的,仲裁条款所涉及的争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仲裁协议的形式与内容;二是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一)基金合同中仲裁协议的形式与内容符合规定

首先,《仲裁法》中“以书面形式达成仲裁协议”并不等同于要求当事人双方采取书面签字的方式订立仲裁协议。基金合同作为公开的书面文件形式,其中包含的仲裁协议自然也是以“书面形式”存在。因此,笔者认为,基金合同中的仲裁协议属于《仲裁法》规定的“书面形式”。其次,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6号文件《基金合同的内容与格式》第47条关于争议的处理有如下规定:“说明基金合同当事人发生纠纷的……可以依据基金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如果采取此方式,应当在基金合同中订明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由此可见,将仲裁协议约定在基金合同条款中的方式也是证监会关于基金合同的格式准则之一。再次,有观点提出,基金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违反《合同法》第40条关于格式条款的规定,即“……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笔者认为,基金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并不属于《合同法》第40条中的无效格式条款。第一,仲裁条款的内容是关于双方因基金合同发生纠纷时的争议解决方式,并没有任何免除或者限制基金管理人的责任情形。第二,关于争议解决方式的约定并不影响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与此相反,在合同中约定争议解决方式是更好地保护基金合同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体现,不存在“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情形。

(二)仲裁协议是基金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的合意

虽然基金份额持有人没有参与制定基金合同的过程,也没有在合同上进行签字盖章,但是基金合同作为基金申购人申购基金份额之前需要阅读的最基本法律文件,其中约定了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与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权利与义务,在实践中,基金份额申购人的申购及缴款行为即视为明示接受基金合同中的约定,而仲裁协议作为基金合同的一部分,随着申购缴款行为的完成即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具有法律约束力。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福建省生产资料总公司与金鸽航运有限公司国际海运纠纷一案中提单仲裁条款效力问题的复函”中认为:“本案上诉人福建省生产资料总公司虽然不是租船合同和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签约人,但其持有承运人签发的含有合并租约和仲裁条款的提单,并明示接受该仲裁条款,因此,该条款对承运人和提单持有人均有约束力。”即在此案中,我国法院承认该临时仲裁条款对于第三方非合同当事人的约束力。从最高人民法院的复函中可以推知,即使一方当事人并不是合同签约人,由于仲裁条款的特殊性,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受到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的约束。况且在基金合同的情况下,基金份额持有人是基金合同的三方当事人之一,所以基金申购人在阅读基金管理人提供的基金合同之后申购基金份额并缴款的行为完全能够体现其明示接受基金合同条款包括仲裁条款的约束的意思表示。

四、约定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并不违反公平公正原则

有观点认为,在基金合同中约定仲裁作为纠纷解决方式,对基金份额持有人来说不公平,主要理由是:第一,基金份额持有人申请仲裁成本过高;第二,仲裁机构设置的局限性对基金份额持有人申请仲裁造成不便。笔者认为并非如此。

(一)基金份额持有人申请仲裁成本高的理由不成立

在基金合同中约定关于合同的纠纷在特定城市进行仲裁将导致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成本过高的理由不能成立。基金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通过真实的意思表示达成的合意。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一旦发生争议,需要通过仲裁解决之时,基金管理人与基金份额持有人一样也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参与仲裁。而且如果基金合同双方不通过仲裁方式,而是通过诉讼方式进行争议解决。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原告就被告”的基本原则,需要原告至被告所在地提起诉讼,同样存在原告付出诉讼成本的问题,而且原告付出的诉讼成本并不一定比申请仲裁所付出的成本要少。因此,关于基金份额持有人申请仲裁成本过高的理由不能成立。

(二)仲裁机构设置具有局限性的理由不能成立

关于中国仲裁机构较少,不方便基金份额持有人申请仲裁的理由也同样不能成立。涉及基金合同有关的金融案件专业性强,需要法官具备专业的金融法知识和基金运作相关知识,因此选择具有专业审判能力的仲裁机构进行纠纷解决有利于提升纠纷解决的质量。而若由普通的基层人民法院进行案件的审理,则会出现因地方法院专业素质不强,而导致的对案件的理解不够等情况,反而不利于纠纷的顺利解决。

五、结论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知,基金合同是约束基金份额持有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三方当事人的格式合同,基金份额申购人和基金管理人通过申购、确认申购成功、缴款的行为达成基金合同,而基金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和内容,是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的合意,因此对于基金份额持有人具有法律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