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机制研究论文

时间:2022-02-11 02:44:00

版权机制研究论文

一、我国版权困境

与英美等版权贸易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版权贸易产业起步较晚。而版权贸易产业中版权体制还不完善。目前,经国家批准成立的专业版权机构有28家,从业人员也不过百余人,而其中23家都只限于图书版权的,而真正能在版权贸易中发挥作用的只有三四家。

除此之外,在整体质量上,我国的版权机构还存在以下问题:

1、在体制方面,中国的版权公司大都是事业单位,个别是企业单位,工作人员大都是地方版权局或是版权处的公务员兼任,体制缺乏灵活性,制约行业发展;而国外的版权公司大都是企业单位,由专门且专业的版权人负责版权工作。

2、在范围方面,国内的工作涉及提供版权咨询、版权纠纷和诉讼等,同时也逐步参与前期的图书选题策划和后期的营销发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介入出版;国外,主要是作者,与作者签订委托协议,代表作者这许可或出卖版权给国内外各种各样的媒体,在最大程度上维护作者的权益。

3、在内容方面,国内是以图书版权为主,内容比较单一。也一些音像、影视版权及相关版权;欧美国家版权涉及各个版权相关领域,发展得比较成熟完善,青睐于小说和非小说畅销作品的作者。

4、在从业人员方面,国内一共百余人,每个公司多则十几人,少则两三个人,人员不足,而且文化水平、外语水平、谈判水平、办事能力和交往能力都不够成熟;国外版权公司的员工数量充足。而且具有专业的工作素质和能力。

二、西方版权内生性组织模式

英美版权贸易产业发达,主要原因之一为拥有大量的版权贸易机构,西方版权机构的发展,内生组织功不可没。好的组织机构都是内生性的NGO组织。英美的代表性版权公司有商业性的版权公司;也有非商业性的,行会组织形式的非盈利性NGO。后者是主体,比如美国的全美书商联合会;作家代表人协会,作曲家、作家和出版家联合体,音乐放送联合体,英国的英国版权公司等。英美国家的类似商业行会性质的NGO,实际上是在从业者自发下内生形成的非盈利组织,这些组织由于是行会内部组建的,所以一般规模较大,面也很宽,而且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不但能够替组织成员维护各种权益,还能够代表组织全体成员与其他国家相对应的组织交往。下面就对英美版权机构组织做一些介绍:

1、美国书商联合会ABA(TheAmericanBooksellersAssociation)是独立的书商们组建的部级贸易联盟,1900年11月15日建立,代表着美国零售书商的利益。为书商提供培训,服务和各种产品,辩护和相关的商务信息。它不仅仅是一个纯商业型的贸易组织,它持续为其成员提供培训,研究,信息和辩护的服务,从第一版的图书购买手册到1999年建立的BookSense网站(项目),ABA成员一直为大众提供着多样,富于知识性的和热情的服务。

2、TedWeinsteinLiteraryManagement(简称TWLM)是最重要的美国版权公司,是作家代表人协会的会员,同许多作家和成人非小说散文文学工作。客户包含新闻记者、学者、热衷者和其他专业作者。他们不只是作者的版权,还为作者提供一条龙的各方面服务,诸如提及的为作者寻找机遇主动牵线搭桥,也负责图书出版过程中的各种事项,是一种全权的公司。

3、美国的作曲家、作家和出版家联合体(AmericanSo-cietyofComposers,AuthorsandPublishers,简称ASCAP),1914年2月13日创建于纽约,意在保护其公司会员的音乐作品版权,之后在纽约的锡盘巷(TinPanAlley,注:美国音乐的发源地,流行歌曲作家和出版商的集中地)联合了大多数的作家和出版商。ASCAP早期的会员囊括了当时最活跃的作曲家。不久之后许多其他卓越的作曲家也加入了进来。直至2007年八月,ASCAP声称他们的作曲家、作家和音乐出版商的会员人数已经达到了30万人。ASCAP是美国仅有的播出权组织,它通过监控其公司会员音乐的公共演出来保护会员的音乐版权,从而给予会员以补偿。ASCAP将使用其会员音乐作品的许可费收集起来,然后作为版费分发给原作者。2005年。ASCAP一共收取了7.5亿美元的演出许可费并将其中的6.46亿美元作为版费分发给了会员,而剩下的12.5%则留作公司的运作费。

4、音乐放送联合体(BroadcastMusicIncorporated,简称BMI,美国)创办于1939年,作为与ASCAP的竞争对手,同ASCAP一样主要播出权,性质也同ASCAP一样。BMI发放给音乐使用者的许可证包括以下方面:电视台、广播电台和网站,新媒体,包括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如播客、手机铃声、卫星音频服务。

5、英国版权公司(ThecopyrightlicensingAgencyLtd,简称CLA),稍微有些不同,是部级的出版公司,但同时又为非盈利性机构。拥有丰富的资源——英国作家授权和收藏学会、英国出版商授权学会、英国设计和艺术家版权学会会员及非会员;其主要工作在于建立版权所有者和消费者的联系:定期出版期刊、定期举办不同专题的版权展览或洽谈会。该机构与许多国家的版权机构都有联系和业务往来。

而在我国,这样的自发内生形成的组织还不够多,现存的大多是为了进行组织交往而设置的。其业务范围还需要扩展。

三、版权机构与体制中问题的制约

由于版权机构数量的不足和整体质量的有待提高,带来了如下后果:

首先,这使得我国的版权贸易产业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就版权贸易中的情况来看,规模和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败,海外版权贸易机构和国内相关机构打交道的时候。一直非常重视那些有一定资金规模和专业团队、实力较强、讲信誉、懂规划的出版社或出版机构,像上海译文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等就比较受重视,而其中一些出版社已经与海外相关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联系。我国有的比较大的经常进行版权贸易的出版社比如外研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专门成立了版权部门,并为之配备了专门的人才,制定了完善的管理机制。但是相对于这些出版社,大部分的出版社都是没有相关的人才和机构的。有些人认为就是由于这样各出版社的版权贸易才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实际上他们是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中小型出版社本来做的版权贸易就不是很多,如果专门设立机构培养人才会浪费资源。但由于版权贸易是复杂且专业的事情,又必须得由专门的机构人员来操作,所以在国外这种版权交易都是由专业的版权机构来进行的,因为这样做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然而我国由于版权机构数量太少,一些小型出版社如果要进行版权交易,也不得不成立专门的部门和寻找专业人才,这就严重影响了版权贸易产业的资源配置。

其次,版权机构的缺乏影响到了版权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版权贸易专业人才比较紧缺。发展版权机构一是可以缓解这种紧缺的状况,二是可以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然而版权机构的缺乏也对其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有文章说我国“精通外语、熟悉出业务版并和国际版权知识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十分紧缺。”这制约了我国版权贸易工作向深度和广度上发展的后劲。因此不少文章提到搞好版权贸易需要重视人才建设,但是出版社在进行人才建设的时候,也必须考虑投入产出以及远期规划。如果出版社本身并不大,涉及不了多少版权交易的时候,专门花巨资进行人才培养还不如花少得多的钱请版权机构来交易。出版业是一个分工较细的行业,版权贸易离不开高素质的版权公司和版权经纪人。这些人才的培养,除了依靠高等院校之外,还可以借助社会上其他的力量,比如借船出海,聘请的版权经纪人,或利用专门版权机构了解版权贸易的谈判技巧、版权合同订立、版权合同履行、版税管理结算等知识,凭借其熟悉海外出版市场的特点,帮助中国出版社输出中文图书版权,开拓海外市场。然而由于我国版权机构的缺乏,不但很难通过版权机构的渠道使人才紧缺的状况得到缓解,而且也使得版权专业人才的培养受到了制约。

最后,版权机构的这些不足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的版权贸易,是版权贸易不平衡的重要成因之一。近四年来我国的版权引进与输出中。中美贸易逆差巨大。据我国国家版权局统计,在中国的版权贸易中,中美版权贸易占有很大的比重,2000年以来,中国每年从美国引进的版权项目是最多的,而且比重也在增加。“如2005年中国图书版权引进了9382项,其中从美国就引进了4068项,占近43%。从中美版权贸易数量来看。中美版权贸易存在着严重的逆差,2000年至2005年美国输出到中国的版权数量是从中国引进的版权数量的456倍,其中2003年中美版权贸易引进与输出的比例高达1100:1,就连最好的年份2005年也达到了246:1的比例。”国内版权机构太少,质量也有待提高,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版权产品的“走出去”,这进一步拉大了中国版权贸易特别是与英美发达国家的差距。

四、版权体系改革措施

由于国情不同,英美版权贸易发达国家的一些模式是不能硬搬到中国来的,我们必须有所选择,只借鉴那些确实能够推动我国版权的发展,促进我国版权贸易产业繁荣。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方面。基于这种观点,可以得出如下建议:

1、放宽政策。改革体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成立版权公司,从而促进行业发展,同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版权市场;

2、出版机构要走规模化、产业化道路,强强联手,扩大规模和经营范围,特别是要有机地联合起来进行经营;

3、通过发展版权机构培养专业的从业人员,给现有的业务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素质;

4、准确定位,明确消费群体——了解自身利弊,扬长避短,同时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开辟新的国内外市场,引导消费;同时开展品牌战略,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明确发展方向;

5、进行一些体制上的创新,特别是应该发展内生性组织。通过国外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自发的内生性NGO组织如ASCAP,BMI和CLA作为公益性的版权机构能够很好的维护成员的权益,协调各种纠纷,制定各种规范,这些联合体由于规模大、有权威性、又是公益性组织,所以能够很好的消解该行业的商业化倾向和那些商业化公司的恶性竞争。由于它们的存在,使得那些文化性强的作品的出版得以实现并且使严肃作家和非主流作曲家的继续创作成为了可能。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得各种大型的商业公司都认识到要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作品的含金量。这些内生性组织在英美国家的版权贸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与西方版权贸易发达国家的比较,抓住版权体制创新做一些解析:在版权方面,其机构和制度都在中国有待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不仅仅是规模化和人员培训等皮毛小事,还要思考如何培育版权贸易中的内生机制,使得内生性非盈利版权机构发展壮大,以此促进中国版权贸易的发展和应对来自国际版权贸易巨头的竞争。

关键词版权贸易版权内生性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