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难点及对策10篇

时间:2022-03-03 10:17:20

初中物理教学难点及对策10篇

第一篇:实施自主合作教学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一、做好合理分组,促进有效学习

实施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前提是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组建班级学习兴趣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和发展能力,按照男女比例,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内部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确保小组内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小组内部做好分工,选出小组长,按照一定的合作学习程序,围绕学习任务开展探究学习.确保每个人都有事情可做,形成小组合力,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以此实现共同进步.小组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促进,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学习“太阳能”的有关知识时,可以课前对学生进行兴趣分组,每一个小组的学生根据之间的基础和兴趣,搜集更多的有关太阳能方面的资料,在前期阶段以学习自主学习为主.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内部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把太阳能和其他能量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太阳能的优势.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活跃气氛,每一个学生能够根据之间的理解和感悟表达自己的看法,营造了非常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在整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学生在合作中不仅得到了更多的关于太阳能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学会了合作,不断强化的理论与实际联系能力.

二、做好引导释疑,鼓励自主研读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研读教材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感悟能力,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和解决能力.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才能找到的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解决,才能真正提高自己.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不急于给予答案,而是做好引导,给他们以思路和方法指导,帮助他们学会找到解决办法,真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研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学生不仅要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知识,更应该以研读的方式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够做到读出内容,读出问题,读出深度,在此基础上做好合作探究,这样才能真正让合作更有基础,探究更有价值,学习更有效率.例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有关教学内容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研读,给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真正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什么是惯性,理想实验是什么,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过程和推论如何理解等.让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再向他们提出这样几个问题:“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起含义如何理解?“总保持”又是如何去理解?定律表述中有一个字“或”能否改成“和”字?然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教材,通过这样的导引,结合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目标,有任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第一定律的内涵,也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严禁务实的科学精神,感知科学语言的感染力和严谨性.也是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基础,有教师的问题导引,能够把学习和合作探究引向深入,能够真正感知问题深度,合作学习更有目标,自主学习更有效果,不断提高他们学习的有效性和积极性,构建高效物理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进步.

三、安排充分自主学习时间,不断拓展他们合作空间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包括两个重要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自主学习,这是合作探究的前提,也是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自主学习,才能掌握基本的知识和能力,才能与小组内的成员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只有认真自主学习,找到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和其他同学合作探究,围绕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提高合作学习的针对性,提升学习效率,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合作学习是让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因此,初中实施自主合作学习模式需要为学生留足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围绕重点和难点,向深度和广度合作探究,不断拓展他们的合作空间.例如,学习“欧姆定律”的有关教学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掌握欧姆定律的基本内涵,并认真研读教材,感知定律的应用条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当电压是0时,该电压下的组织是不变还是也为0呢?引导学生小组内的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合作讨论.对于这个问题,小组成员立即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他们讨论非常热烈,相互辩论,相互质疑,分歧在逐步缩小,最后争论不断减弱,形成共识.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其他小组,小组之间展开辩论,气氛又进一步热烈起来.最后由小组内推荐一名成员进行展示,也可以由其他同学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安排和适度调控,为他们留下足够的时间和充分探究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进步,在竞争中提升,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总之,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是能够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学模式,能够真正把学生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与同学开展合作学习,不断强化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研究能力.初中物理教学一定要重视自主合作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模式,不断改进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打造高效物理课堂,培养和造就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段义平 单位:江苏省泰兴市三里实验学校

第二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生处于物理学习的入门阶段,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切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来规划课堂安排,有效推进教学工作的改进.下面就以力学模块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在这一方面的思考.

一、设计生动的课堂导入,点燃学生认知的激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第一步,导入环节的质量直接决定这堂课的整体效果.良好的导入环节应该能充分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热情,能通过相关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因此教师在导入环节设计时,要抓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最对学生胃口的情境.例如:《摩擦力》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实验导入,以激起学生探究规律的动力.实验如下:把一定量的米装在杯子里,把一根筷子插入其中,压紧后,让学生来提这根筷子,筷子被轻松提起;第二步,还是将筷子插在米中,不过这时在米中倒进去一些水,停留片刻之后再次压紧,让学生来提,这次下面的杯子和米都被提起来.学生感到惊奇之余,纷纷要求体验一下.教师让学生充分体验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只是一把筷子就能提起米呢?”教师结合学生思考和讨论的结果,将静摩擦力概念引出.同时进一步提醒学生观察思考这样一系列问题:①筷子提起米的过程中,静摩擦力发生在哪两个物体间?②手与筷子接触的地方,发生着怎样的力呢?③这两种情况有相似的地方吗?……良好的导入成功地将学生领进规律认知的情境之中,一串串问题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主动完善知识的构建.

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倡导学生参与性学习

实际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是多样化的,但是无论在怎样的教学模式里,我们都要积极倡导学生的参与性学习,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地体现.

1.先学后教的物理教学模式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种方式应用于初中物理力学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究中完成力学知识体系的搭建,同时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当然,学生在认知和能力上肯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因此,教师要鼓励他们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老师,教师务必做出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这样,基础性的有关概念,学生很快就能自主把握;深层次的问题,教师做出到位的处理,教与学的步调相互协调,共同推进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例如,对《牛顿第一定律》一节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在课堂上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相关资料,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规律的学习和理解.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不能置身事外,而是要提出一些恰到好处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的同时,也会激起他们大胆地质疑:如运动的小车速度逐渐减慢直到停止,真的是因为没有力的维持吗?小车减速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存在摩擦力,小车将如何运动呢?结合相关问题的思考,并联系生活经验的回忆,学生会逐渐认识到摩擦力在减速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学生会进一步思考,如果不存在摩擦力,则小车的运动会不断地持续下去.学生就进一步归纳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认识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最本质的东西.

2.任务型物理教学模式中,引导学生有的放矢

初中学生刚刚开始物理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以及探究思维还不够成熟,很多时候,他们的思维是紊乱的,因此,教师安排合适的任务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相应的目标意识也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上将明确的任务交给学生,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角色立足于物理课堂,针对性的进行物理研究活动.例如,《液体的压强》这节课,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器材:压强计(配说明书),盛水的容器(足够的体积和深度),水等,并安排这样一系列任务:(1)熟悉压强计的使用;(2)请通过实验证实液体内部压强的存在;(3)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4)归纳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四项任务的要求逐渐提高,引领着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入.教师让学生针对任务进行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应该适时地让某些同学站起来,和其他同学分享他的研究心得,以点带面地推动全体同学的思维节奏.总之,有了任务,学生就有了明确的前进方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一种竞争和协作的探究氛围,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3.建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认识初中物理力学的学习涉及到大量的模型、概念、公式以及规律,如何将一系列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稳固而清晰的知识网络呢?思维导图就是一件很有用的工具,有了它,学生就能通过一个关键词,顺藤摸瓜地将一系列物理知识点串接起来,从而加深认识.在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时,教师要不断地给予指导和点拨,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例如:学习《压强》这一章之后,复习课可以通过以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并交流的方式来进行.学生会在思考的过程中,回忆本章的所学,将松散的知识点通过对比分析,逐渐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设计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学生对所学不断地浓缩并提炼,这正是一本书“越读越薄”的过程,也是再一次地探究和学习.通过这项工作,还能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地能力,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三、富有艺术的评价,强化学生探究的勇气

教师要积极地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合理而艺术地评价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用欣赏的目光来看待学生的研究过程,会更加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即使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教师也要发掘其中的闪光点,并从中切入加以肯定,进而对某些不足给出点到为止的提醒,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纠正错误的同时,会增强自信心,并强化继续探究的勇气.例如,《二力平衡》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组问题中展开探究:(1)汽车在马路上进行直线运动时,受到动力和阻力,如果动力大于阻力,汽车的速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如果动力小于阻力,结果又如何?学生在经过分析后,会得到相关结论.这时教师要合理地评价每个学生,对基础薄弱的同学尤其要有耐心,尊重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构建的权利,对他们的错误,要善意地给予点拨,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综上所述,教师要提升物理课堂的效率,就必须有策略地进行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自主构建物理知识体系.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才更有意义.

作者:徐文娟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中学

第三篇:学案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了学案导学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运用学案导学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自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及时的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有问题的应及时改正,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有助于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一、应用学案导学法进行新授课教学

新授课是物理学大厦的基础,如果没有严谨、正确的物理概念,就没有定量的物理学.初中物理教学新授课中,物理概念是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基础.教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方法呢,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引入概念、建立概念

物理教材中物理概念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大的,概念的种类也是有很多,物理教学中对于不同的概念采用的引入方法也是不同的.例如,机械运动,物理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这种物理概念,教师要采取演示实验或是情境推理等方法进行引入,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从而避免死记硬背.合理的引入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理解概念、深化概念

通过建立物理概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例如,物理概念“参照物”,教师在学案导学上一定要留出相应的空白作为学生的自留地,一定要引导着学生对“参照物”这一课进行预习,如果学生对概念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做好记录,教师讲课时根据课堂45分钟的时间留出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通过合作解决,对于学习底子较差的学生再单独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

二、应用学案导学进行物理探究教学

众所周知,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尺度很难把握的.如果物理实验难度很高,那么对于一些知识底子差和学生教学时间限制等因素的影响达不到物理实验预期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课堂上看似活跃的学生并没有很好的把握教学知识.如果物理实验的难度很低,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丝毫的帮助.因此对这种现象教师要用学案导学法解决.作为教师通过学案导学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学效率.

1.探究活动准备

教师要把探究过程中用到的实验器材进行罗列,学生活动开始前要准备相关的器材,并要说清楚这些器材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以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初中物理小孔成像实验,在探究小孔成像实验之前一定要准备实验器材:针、不透明的纸、白纸、白炽灯、桌子,同时一定要认真的检查这些器材是否完整,从而确保小孔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

2.明确探究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很多学生的目的不明确,学生心理生理承受水平的限制等因素导致探究活动非常费时间.因此,对于这种情况要用学案导学的方法来解决盾.这就需要教师在探究活动之前要让学生明确此次试验的目的,探究的意义是什么,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实验开始前收集相关的资料,在脑海中构建蓝图,这样有助于明确探究活动的目的、方法和过程.例如,学生在进行小孔成像实验之前,就要把相关的实验器材准备好,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研究小孔成像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这样有利于在课堂上开展活动以后,学生可以不做无用功直接奔主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得出探究结论

现在很多的学生不善于在课堂上记录相关信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用学案导学法督促学生记录、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例如,小孔成像实验结束以后得出的结论是:小孔所成的像是光源的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和亮暗都随着光源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变化而变化的.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记录物理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让学生通过小孔成像实验理解概念的含义,从而有利于学生真正的理解物理概念.

三、应用学案导学法进行复习教学

第一,回忆知识.让学生利用学案导学复习,回忆小孔成像实验;第二,知识梳理.教师利用学案导学法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一个知识大厦,帮助学生理解小孔成像现象,并举一反三,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影子等物理概念,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教会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的方法;第三,实验复习.将小孔成像实验中的出现的难点和疑点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全面的掌握教材内容.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的方法,教师利用学案导学法进行初中物理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还要不断摸索探究学案导学,使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更大地作用.

作者:张磊磊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二中教育集团总校

第四篇:人文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功能

物理学虽然是一门自然科学,但是它和人文社会科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多数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强调了物理学的科学教育功能,而对物理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兼顾甚少,甚至完全忽视,这是物理教学的一大误区。笔者认为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对科学知识的传授起着无法估量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二者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人文教育在物理课堂教学的作用

如何使刚接触到物理的学生乐学、善学这门课?如何在物理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充分发挥人文教育的功能将会对我们的教学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适当的人文教育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物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特点来看,学生容易对其产生一定的距离感。而“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设法提高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据统计,大多数的国外大学物理教材上都有科学家的照片,目的就是让学生首先通过物理学习来了解物理,了解物理学是来自于我们的生活的,这样就可以拉近学生和物理学的距离。因此,物理教师物理课上应克服我们的教材忽视对物理学家、物理学史介绍的缺陷,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对物理学家加以介绍。介绍科学家在科学实验中的轶闻趣事,研究物理学的一些科学的思想方法,甚至还包括科学家最初的错误思考方式等,以增加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而且还可消除学生对物理的畏学心理。

(二)对科学家思维方式的介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在初中物理教材大多是罗列事实、公式,对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很少涉及,结果只能使学生机械地接爱一些理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展现科学家的思维过程,生动地再现概念或规律在当时的形成和建立过程,使学生也“亲历”一次发现、发明、创造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极大鼓舞作用。因为虽然这种“亲历”过程得琶的并不是现在的新发明,但对学生来说,它的思维过程却是创造性的。如再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法拉第建立电磁感应定律的过程,原子核模型的建立等等都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现代教学是为了培养发展型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使学生能从别人发现在突破口来寻的、求自己实现发现的突破口。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创造力不是遥不可及的,创造力就在每一个人身边。如瓦特就是从水壶盖跳起这一简单的物理现象生疑并加以思考后创造发明了蒸汽机。教师要善于从科学家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去尝试新发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实现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目标。

二、开展人文教育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在教育领域,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者的首要任务,而作为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人文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进行人文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着积极的中进作用。教师向学生传授物理学史、物理学家传记知识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寓教于乐、寓教于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物理学史、物理学家传记揭示了认识的痛苦多难的历程,表现了科学家的勇敢精神和坚定不渝,以及科学家创建功勋时的自我牺牲精神。他们对科学的酷爱能在学生心中唤起崇高的思想与感情,能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与世界观。正如伽利略的最后一句话“但是,它(地球)仍然在运动!”使多少代人坚定了科学必胜的信念,并甘心情愿为之奋斗终生。

(二)利用人文教育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学生知道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创立了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使动力学理论达到了某种和度的完成,但教师还应让学生了解到动力学的创建始于伽利略,惠更斯也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都为牛顿完成这一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如英国的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因发现了中子而获得诺贝尔奖,岂不知他的这一成果是建立在他的老师卢瑟福11年前对这种粒子的预言之上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劳动,而在承认个人劳动成果的同时,教师更要让学生懂得一切科学成就的取得都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物理中的美学教育能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科学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引导学生从对物理学家的了解中发现物理学的科学美,对学生进行审美创美教育。因为物理学蕴涵着深刻的美的本质,如统一美、守恒美、对称美等等。很多物理学家就是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创造了物理学中的科学美。牛顿把力学中种种复杂的力学现象概括为F=ma,既简洁又和谐,其美无比。应该说最早奠定了科学美基础的是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日心说,虽然它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它把太阳作为宇宙的中心却是自然科学的一种美的创造。教师要都会学生善于发现物理学中已有的美,进而去探索、发现科学美的存在。物理学不仅是一种理论,它更是推动新技术革命的主导力量。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还将对人类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要让学生学好物理学,真正理解并掌握物理学,就要在物理教学中既承认物理学的科学教育功能,又不能忽视其人文教育功能,二者相辅相成,我们才能培养出造福人类、贡献于人类的有用之才。

作者:许晓明 单位:磐石市吉昌镇中学校

第五篇:初中物理习题课效率的有效提升

习题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的巩固我们所学的内容,还可以拓展延伸知识与技能所能达到的高度.而习题到底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习题课的课堂效率.对习题课堂的效率,教师需要着重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一、精选题目

选编题目是第一步,只有选择适合教学重点难点突破的题目才能满足教学目标的达成,只有选择迎合学生需要的题目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只有将知识与技能巧妙的渗透到学生的习题中,把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与物理知识相关的内容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我们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持续发展,因此,选编题目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注重以下三点:

1.迎合教学重点难点而选编.习题的目的就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自我突破,因此,在选编的过程中一定要切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形成循序渐进、多方位考察的效果.比如在探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就是声现象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难点关键难在学生不会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此时我们可以选一道常规的经典题进行难点的突破.

2.迎合学生存在问题而选编.按需施教、以学定教是习题选编的一个原则,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选编的题目一定要切入学生在学习和解题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特点进行选编题目,通过题目再训练、再变式的形式促使学生对原题的理解和突破,通过对新选题目的训练达成对相应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突破,以此迎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促使学生在问题上有所突破.

3.迎合生活的物理而选编.学科魅力的展现能很好的服务于学生对学科的深入感悟,促使学生内在学习兴趣的激发.在选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题目和生活情境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物理在我们生活、生产中起到的巨大作用,能帮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和价值性,促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感受到物理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服务于考试和升学,还可以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努力改善我们的生活现状,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二、挖掘问题

习题的选编是课前的准备,习题课堂的有效与否还取决于课堂上的把控.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挖掘学生在习题解决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来突破,习题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我们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还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就要通过习题的训练来挖掘学生存在的真正问题,而我们挖掘学生存在问题的途径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

1.课前作业批改.教学过程中教师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不一定要做到全批全改,但是我们一定要通过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抽样批阅,以此了解学生在习题解题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到分类和心中有数,明确学生问题的关键所在.

2.课堂个别提问.课堂提问是很好的了解学生问题所在的策略之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单独提问的形式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情况,并通过分层提问了解不同层面学生的现状.

3.课堂问题变式.问题的呈现如果比较单一、直接的话,很多学生会凭借着单一的记忆来正确的回答出来老师的问题,而这样的正确回答并不能很好的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问题的变式是一种更好的挖掘学生存在问题的方式,教师通过挖掘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方法积累

在习题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仍然不能缺少授之以渔的教学原则,在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达到减负高效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注重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和总结,让学生在训练中发现问题,在问题挖掘和突破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交流总结的过程中反思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而整个反思的过程都是留给学生自主解决的,让学生进行思维的摩擦、碰撞、交替、融合,而教师就是要引领好学生去达成思维的这种融合.比如在力学作图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布置了以下几道作图题来突破学生对摩擦力存在与否的训练,而训练以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其中摩擦力不存在的几种情况。习题课堂的效率也是依托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并注重方法的渗透和积累,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持续发展,那样,高效的习题课堂也就应运而生了!

作者:谢敏 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金升外国语实验学校

第六篇:运用网络视频素材优化初中物理教学

一、网络视频素材和初中物理教学结合优化的意义

应试教育已经不能够适应教育的整体发展,以学生为主的素质教育也应运而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渐普及,教育也随之发展和进步.物理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同样网络上丰富的视频素材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福音.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网络视频的辅助教学让学生看到生动的视频内容和有趣的生活信息,构建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并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素材和空间,让学生去参与探索、发现和获得知识,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的和谐和有趣,使学生在良好的交流互动空间里,拓展自己的学习思路,培养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网络视频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应用的原则

1.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教学的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故无论采取何种教育手段都需要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初中物理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教学开展中选择学生感兴趣易于接受理解的网络视频素材,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选择幽默风趣且易被学生接受的网络视频素材进行物理教学,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欲望.

2.学习内容的适用性原则

利用网络视频素材进行教学时,要注意网络视频与课本内容的一致性和适用性,切忌生搬硬套,牛头不对马嘴的教学模式,这样开展的教学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困惑,还丟失了教学目标,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选择网络视频素材时,一定要注意其内在所延伸的物理规律,选择的原则是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还要起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

3.促进学习的原则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共同的进步.利用网络视频素材教学时,核心思想是为了促进学生物理知识的发展,因此利用此教学方法的时候要遵循促进性原则,要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为前提.

4.优化教学的原则

采取网络视频素材和初中物理课程结合应用的目的,是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对物理常识的兴趣和深度的思考.在选取网络视频素材时,要注意选取易于理解可对教学起优化效果的素材.例如课堂上选取新闻素材“2004年德国站KIMI尾翼脱落事件”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不易于了解什么是流体的情况下,明白流体的概念和流体压强的应用范围以及所产生的现象.

5.渗透性原则

在利用网络视频素材教学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当下初中物理的学习,更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喜好,培养学生对物理主观的自学能力发挥,在主观上热爱物理,观察物理现象,寻找物理学习方法.因为初中物理的课程是有很强的延续性,要保证课程稳步进展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网络视频素材的选择可以逐渐渗入到学生日常学习中,让学生将素材内容和课程内容相结合,进而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

三、运用网络视频素材推进初中物理教学

1.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构建

对于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如何更好的与初中物理课程相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用网络视频素材短时间内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构建出生动合理的物理现象,集中学生的思维的过程中会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当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学效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这一章节时,很多学生对于照相机和眼睛有个大概的表面认知,对于其原理很难从现象认识到本质.而现实中比较枯燥的讲述和黑板上传统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快速的认知和了解.而网络素材广告“为您揭开缓解近视的秘密”,可爱卡通的画面,立体形象的眼睛内部构造立马就会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从而诱导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聚精会神地观看视频.该视频可使学生清楚地了解眼睛内部的构造,进而很容易理解成像原理.这种网络视频素材轻松的构建出物理课堂上的教学场景,即让教师的课堂变得趣味十足,又让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轻松快乐理解眼睛成像的原理和视力的矫正这一课程.

2.便于理解物理抽象知识点

物理教学课程中有很多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难点,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由浅及深的对知识点开展讲解.采取网络视频教学的手段使课堂教学形式变的多样性,会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困难的知识点.比如,学习各种能量的转换时,对于重力势能、动能之间的转换,很多学生会认为比较抽象,也没有实际案例便于考察.这个时候选取网络视频素材科普新闻“这是真的吗?鸡蛋从30米高空下坠能砸碎玻璃?”是比较不错的手段.该视频一开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接下来就会有探索难点的兴趣观看接下来的视频,居然鸡蛋从30米高空下坠真能砸碎玻璃.学生会思考为什么能砸碎玻璃呢?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抽象的概念,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换.通过这样的一个网络视频素材,很好地解决了物理抽象知识点难以理解的问题,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3.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由于物理学习是一个延续不断的过程,因此需要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该将网络视频素材培养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一个工具.因为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视频素材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如何让学生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视频素材进行自主学习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发的寻找网络上的视频素材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讲出所蕴含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发展.列如,常见的网络新闻“江苏一女子自助加油,静电起火点燃油枪”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深入思考相关的物理常识,会发现这是常见的一种静电现象,进而明白要对静电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以免造成意外的发生.网络上丰富多彩的视频素材涉及很多常见的物理规律,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自我探究.比如学而思研发中心出品的礼花蛋系列视频,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精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日渐普遍,初中物理教学的相关网络视频素材会越来越丰富多样,贴合学生生活.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提高研究积极性,继续深入的发现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网络视频素材,将其与课堂内容相结合,化繁为简,使日后的课程教育更加的完善.让其成为教师开展课堂教育的得力助手,提高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效果,实现师生教学的共赢!

作者:苏硼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孝友中学

第七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实践

过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是按照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或者是班级中等水平作为教学参考,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兼顾到全班同学的实际学习能力,也就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质量。分层教学法是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开展相应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能够照顾全班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效果。探究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由于每一个学生在先天条件、学习成长环境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不同的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掌握能力和认知能力。分层教学法是适应这种差异产生的新型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在认知能力、掌握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别,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和作业布置,从而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学习和发展。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实践尝试

(一)明确物理教学分层教学目标和任务

教学目标和任务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引导,是刺激学生求职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重要因素。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如果为学生设定了一个较高的目标,会让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影响学习动力。但是如果为学生设定了一个层次较低的目标,就会让学生失去对物理探究的兴趣,影响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根据班级内不同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将教学目标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水平选择不同层级的目标,当一个层级目标完成之后继续下一个层级目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物理实验分层教学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和重要内容,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实验对初中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实施物理实验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尊重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各自符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实验中获取知识。例如在学习“电流电阻”这一课的时候,可以设计三组不同层次的物理实验:第一组学生只要能够运用相应的实验器材将电线、电铃以及闭合开关装置等进行连接然后保证连接后的电铃能够响起来就算成功;第二组的学生需要学会用并联线路连接电阻;第三组学生则需要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实验设计,设计前后门开关闭合与电铃响之间的关系,当前门开关闭合绿灯亮,铃响,当后门开关闭合红灯亮,铃响。不同层次的实验都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实验满足感。

(三)物理学习评价分层

课堂学习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科学的评价能够让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继续努力。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分层,在学习评价方面也要进行相应的分层设计。鼓励学生运用横向评价的方法审视自身取得的成绩,与过去的自己比较发现自己的进步。另外,在物理评价过程中还要做好多元评价和过程评价,从多个方面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法应用的心得总结

首先,在开展分层教学法的时候要对全班学生的学习能力、物理知识基础、兴趣点等基本情况进行掌握,针对学生的特点划分不同的层级,为教学目标分层、教学任务分层等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感情、自尊和自信心的培养和尊重,不论是哪一个层次的学生教师都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初中生的感情十分敏感,不能让分层让学生产生自己被差别对待的想法,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情感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例如在上文提到的“电流电阻”实验,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自身的不同能力选择符合自己适合的实验层次之后,教师要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实验结果给予客观的评价,要做好横向评价,杜绝纵向评价,充分肯定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的成就,第一个层次的学生只要能够通过电路连接使得电铃响起来;第二个层次的学生成功完成并联电路;第三个层次的学生完成实验设计,得到的评价都应当是正面的。教师要顾忌到每一个层次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各自的领域里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最后,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要将分层教学法科学的运用到物理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分层教学法的价值和意义。分层教学法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实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合学生实际特点的教育活动,因材施教,有利于物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做好分层教学的基础工作,为分层教学法的充分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于冬梅 刘洪生 单位:滨州市惠民县魏集镇中学

第八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如何能做到真正落实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将德育教育内容真正融合到各学科教育教学内容中去,已成为现在中小学教育中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根据中学物理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外,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配合教学内容,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时刻不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物理教学三维目标中的智育目标和德育目标相互渗透,实现和谐统一。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如何能结合学科内容特点,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

一、渗透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1.可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历史长河中出现的充分展现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发明和论著等。例如,在讲机械运动时,可向学生介绍《庄子》中公孙龙曾提出“飞鸟之影未尝动也”的见解,可见其对于物体的运动已有了深刻的分析。在光的反射的教学中,可向学生介绍《墨经》中关于小孔成像的记载,以及战国文物铜镜的出土,说明我国早在四千多年前对光学就已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在讲授杠杆知识时,可对《墨经》、《天工开物》中的相关记载以及三千多年前捣谷的舂、井上汲水的桔槔等杠杆的巧妙应用进行介绍。在热机的教学中介绍火箭时,可让学生了解我国宋代就已发明了原理与现代相同的火箭。关于磁现象的教学素材更为丰富,如司南、指南针等,还有《梦溪笔谈》中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磁偏角的记载。在讲授回声知识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现存古建筑如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等世界罕见的回音建筑。

2.可在相关教学内容中适时介绍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例如,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的实验成功,人造卫星的发射与回收,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等尖端技术方面我国都处于国际前列。在理论物理方面提出的物质结构的层子模型理论,超导的研究与实践,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钢铁和电力事业的发展、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3.在教学中,通过对一些优秀物理学家感人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和家乡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例如,在光学教学中,可向学生介绍我国优秀的光学家如蒋筑英、蔡祖泉等人为发展我国光学事业,填补电光源空白而努力奋斗艰苦创业的事迹。在讲核能知识时,可以介绍对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钱三强、何泽慧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返回祖国等事迹。通过对中国物理学史和科技发展史料的了解,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二、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学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辩证唯物的思想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内容中去,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理解物理知识,而且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例如,在讲授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时,可通过列举人的行走、车的行驶甚至天体的运动等实例,向学生阐明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以及宇宙是由运动的物质组成的等基本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讲到电流磁场内容时,可在让学生明确通电直导线、环形通电导线和通电螺线管各自的磁场情况后,再揭示它们之间存在的变形、叠加的关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并且使学生认识到这三种磁场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有内在联系的。又如,杠杆、轮轴、滑轮虽然外形不同,但都具有相同的实质,并且都符合杠杆平衡条件。功的原理更是揭示了一切机械的共同特点。再有通过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更能使学生明白任何事物之间都是存在着普遍联系的。在讲授物态变化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得出质量互变的规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引起质变,而质变又必然会引起新的量变,新的量变必然会出现新的质变。晶体熔化前先吸热升温,发生量变;达到熔点,吸热熔化,这一过程中发生了质变;全部熔化成液态后,继续吸热升温,发生新的量变;达到沸点,吸热沸腾,发生新的质变。又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物距的量变会引起像的质变等,也同样揭示了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在讲惯性的利用与防止、摩擦的利用与防止、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物体热胀冷缩的利与弊、合理利用能源给人们带来的收益与过度使用能源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等问题时,可以向学生揭示物质的对立统一规律。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三、渗透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和科学精神

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等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优势,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等心理品质。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应充分注意其示范作用。演示实验的作用不只是为了提供教学所需要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演示本身就包含了“表演”和“示范”的意义。为了能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避免在演示过程中出现纰漏。教师在演示实验得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在实验仪器的摆放与整理等方面注意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良好榜样,以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当学生分组做探究实验时,应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①实验前做好预习等充分的准备。②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细心观察实验现象。③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不要为追求精确度而去弄虚作假。如果有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存在困难,教师应教育其主动虚心请教同学或教师,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具备实事求是、对待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对于一些逻辑性很强、不太容易理解的规律、公式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不要过于依赖课本,要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使用一些简单的器材,进行自主探究实验。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利用鸡蛋做惯性实验、压强实验、大气压强实验、不倒翁实验;利用乒乓球研究浮沉条件、研究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利用自动上升的试管实验研究大气压强等。这些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完成的实验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地取得成功。经过反复遇到挫折、努力战胜困难、取得最终胜利这样的过程,可使学生体味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同时明白做任何事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学会踏踏实实、脚踏实地,要具备认真严谨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切实可行的。只要教师注意细心挖掘物理课本中的德育因素,找准德育教育与教学内容的切合点,并潜移默化地融入,就可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只要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能按照以上三方面的德育要求,找到正确的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那么提高教学水平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作者:韩思 张艳娇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临塘学校

第九篇: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策略及其应用

万事贵于始,精彩的新课导入,不但会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还能达到承前启后、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目的.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环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效地消除之前其他课程学习中产生的思维干扰,使学生快速进入物理新课学习的最佳情绪心理状态;二是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一开始就牢牢地吸引学生,引发他们积极思考,开启思维大门;三是充分调动学生大脑中原有的经验,以接纳新知识,使新知识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自然而然地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研究课堂导入策略具有积极意义.

1物理课堂导入策略

1.1演示实验导入法:直观激趣,诱发思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采用实验导入法能在学生和新授课内容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把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实验现象,能对学生的多重感官造成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1.2问题设疑导入法:情境设疑,以问启思

问题设疑导入法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相关的内容以认知冲突的方式设置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思维并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的一种新课导入方法.

1.3生活经验导入法:感性激趣,学以致用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都与物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经验导入法是恰当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切入点,通过激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它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为物理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1.4故事导入法:先声夺人,意境深远

故事导入法是以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例或新闻、历史故事、科学史上的趣闻轶事来设置学习情境的导入方法.这些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可以利用它们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

1.5多媒体导入法:直观生动,优化高效

多媒体导入法是通过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动画、图片、视频等电教媒体,借助多媒体技术直观而形象的演示功能来呈现物理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它不仅可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更好地诠释物理知识,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2物理课堂导入的教学建议

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但不论以哪种方法和手段导入新课,都应以启发学生思维为目的.因此,教师在物理课堂导入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建议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2.1要努力钻研教材内容,贯穿教学主线

课堂导入只是一种形式,关键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目的要明确.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教学要求,为采用恰当导入提供必要的条件.实施教学时,首先是导入内容要切题,要服从于教学任务和目的的要求,要围绕教学重点,不可牵强附会,不能喧宾夺主.其次要注意课堂内容的连贯性,导入时设置的问题悬念与后续的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课堂内容要前后呼应.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分析和揭晓前置的问题悬念,使每堂课的主线贯通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2要灵活实施课堂导入,把握教学节奏

课堂导入的教学设计要有新意、情趣和启迪性,尽量以生动、简洁的事例或实验为依托来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切忌平淡枯燥.导入的方法和形式要灵活多变,不同内容要选用不同的方法,切不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要注意,导入仅是“引子”,要简练,导入时间不宜过长,不可冗长拖沓,不能喧宾夺主.如果导入时间过长,将会影响教学进程,减少课堂容量,分散学生注意力,反而会产生负面作用.还要注意,导入过程中教师不可唱独角戏,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实效.

2.3要努力加强内功修炼,探寻教学艺术

导入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教师形象的语言和炽烈的感情,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教学魅力,苦练内功,丰富内涵.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应重视积累和沉淀,积极思考,不断提炼反思,厚积薄发,为有效导入教学提供丰富素材;同时要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活动,听取专家名师报告,促进自己的专业素养;还要经常与同行交流,进行思维的火花碰撞,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升自己内涵,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个人教学风格,积极探寻和把握物理课堂教学艺术.诚然,物理课堂导入的方式、方法远不止本文所列几种,不论以哪种方法和手段导入新课,都应以启迪学生思维为目的,要贴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这就需要教师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适合、适宜、适当的课堂导入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情境,这也正是我们研究课堂导入这一经久不衰课题的意义所在.

作者:陈燕青 单位:江苏省太仓市第二中学

第十篇:初中物理新课三步导入法

一个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的课堂导入直接决定了初中学生学习激情,可快速地集中学生注意力,带动其形成思维的碰撞,给学生以思想启迪,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初中物理教师应兼顾学科和学生群体的主要特征,紧紧抓住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入众所周知或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层层递进地引出新课程内容,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鉴于新课导入形式的多样性,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自己对新课导入三步法的几点认识,以供广大同行参考与借鉴。

一、故事导入教学

与低年级物理相比,初中物理难度系数有所上升,且学生课业也明显加重,初中学生难以长期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枯燥乏味的物理课堂往往带来一定的厌学情绪,教学效率不高,不利于初中学生的自身发展。因此,教师应适当让其“换换大脑”,以一些物理小故事或趣闻轶事开头,使学生始终紧绷的大脑得到放松,激发其求知欲望,以主动发散思维,自主探究,在优化课堂氛围的同时,寓教于乐,大幅度提升教学效率。以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平面镜》这一课时,笔者以《木兰诗》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开头,借一则众所周知的故事,引导学生对“镜子成像原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且让学生集中涣散的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然后,笔者讲述了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晚年时的趣事,其在罗马军队入侵之时,让当地人民手持“镜子”,将阳光聚焦于敌方的木制战船上,最终使其自燃,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找出故事中蕴藏的物理知识。在此基础上,笔者还播放了事先从网站上下载的“水中倒影”的图片,让学生掌握“虚像”的主要特征;最后,笔者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镜子,要求学生动手摸一摸,切身感受一下镜子表面的主要特点,进而引出“平面镜”的相关概念及一系列特征。并让全班学生分成两两一组,让一位同学将手放在镜子上,另一位同学绕道镜子的背面看看是否真的存在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导入新课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科学性,这就要求教师适时引入物理实验,亲自演示后让学生自主操作,以有效调动初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刺激其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带动其在屏气凝神地观察实验现象时,认真聆听实验中产生的一系列声音。以苏教版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与浮力》为课例,该课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学会计算大气压的具体数值,因此,笔者在讲授“大气压强”这一部分内容时,先进行了演示实验,将一根粗细适中的塑料管放进装满染色水的容器中,从上端吸气,明显看到有颜色的水从塑料管中持续上升,此时用手指及时堵在塑料管的上方,并将其从容器中取出,染色的水仍然在塑料管中,并未流出来,只有将手指挪开后,水才流出。在整个过程中,笔者适时抛出:“为何在塑料管上端吸气,染色的水会顺着塑料管持续上升?”“为何塑料管下端是开着的,水却没有流出来?”“为什么将拇指挪开后,水就流出来了呢?”便于初中学生边观看实验,边思考问题,并从实验中找出答案,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教学中。以演示实验导入新课教学,可使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加形象生动,以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多种物理现象,便于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三、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检验教育。”其主张将教育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要求教师将生活实例或实物带到物理课堂中,可削弱物理知识的距离感,给学生以自信心,从而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全新的物理知识。例如,笔者在讲授苏教版初二物理《牛顿第一定理》这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了《甜蜜的事业》中主角坐在处于行驶状态的拖拉机上且有说有笑,一急刹,人与行李都从车厢滚下来的这一桥段,让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问题?”,有学生答道:“人和行李都是因为刹车带来的惯性才从车厢滚下来的。”笔者仅利用课堂2min时间了播放了这一片段,却将全班学生的聚焦点快速地拉进课堂;接着,笔者让学生仔细回顾一下视频内容,找出其中违背物理原理的动作,整个课堂都陷入了一片争论中,笔者允许学生按照自由意识进行分组讨论。5min后,有学生答道:“急刹时,人与行李倾倒的方向是不符合逻辑的。”还有学生答道:“人与行李在惯性的作用下,应超前倾倒,而不是向后滚落。”由于刹车时所带来的惯性是初中学生可切身感受到的,因此,该片段在物理课堂中的引入,可深化初中学生对惯性的理解,进而受到启发。综上所述,新课导入作为一项十分复杂且至关重要的工作,其直接关系到初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理应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充分结合初中学生的群体特征,选择适用性强的导入方式,瞬时抓住全班学生的眼球,将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的学习中,带动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以打造一个优质且高效的物理课堂。与此同时,好的新课导入有着“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重要作用,其也是成功的开端,有助于增强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作者:蔡其国 单位:江苏盐城市新洋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