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

时间:2022-01-15 09:44:46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据调查发现,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初中物理教学课堂要想收获很好的教学效果势必要先着眼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以及渴望。情景教学法,即教师依照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们融入这个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将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在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将情境教学法有效地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

一、合理地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顾名思义,指的是与日常生活以及自然现象息息相关的物理情境。这类物理情境与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十分贴近,有利于学生们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的物理知识相结合并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再者,基于对这些生活现象的熟悉,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接受并理解新的知识点。例如,在讲解“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时候,笔者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与蒸发相关的知识点,就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六伏天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特别爱洗冷水澡而不爱洗热水澡,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班长积极地举手并发言:“因为冷水澡凉快呀!”“那你知道为什么会洗冷水澡更凉快吗?”我又接着问,他抓耳饶腮,摇摇头:“不知道。”看着学生们渴求答案的眼神,我顿了顿,说:“这个问题的答案与我们接下来所学的知识点——蒸发有关,那就让我们一起在新知识里寻找答案吧!”在我精心设计的生活情境中,实际生活与物理知识紧密相关,这不仅带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并且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为新知识点的讲解做好了铺垫。

二、适时创设物理实验情境

众所周知,物理教学分为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验教学两大部分,理论知识为实验提供理论依据,而实验又是理论知识的体现,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物理教师要么是先将理论知识讲解完之后带领学生们做一些物理实验,要么是只讲理论知识,不做物理实验,不管是哪种教学方式都不利于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物理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课堂上要充分给予学生们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们只有在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并且,物理实验需要学生们多个感官的参与,这能够在丰富学生们经验的同时帮助学生们记忆相关知识点。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为学生创设一些物理情境,让学生们在动手实际的过程中感悟物理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学“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就把学生们分成两大小组,分别在所学知识点的基础之上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和望远镜,做好之后,每个小组都要把本组所做的产品给另一小组使用,并检查该产品是否具有其应用的功能。在这样一个实验情境中,学生们在学完理论知识点之后便能够及时地动手实验,这样的实验过程虽然花费了一些课堂时间,但却让学生们能够及时地消化和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点,对学生们理论知识的巩固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都很有帮助。

三、有效创设多媒体情境

近年来,教学方法与手段层出不穷,新兴的多媒体技术也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课堂之中,在物理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将一些在教室中难以操作的实验展现在学生们眼前,以此刺激学生们的眼耳,从而让学生们获得丰富的视觉与听觉的体验,而这些都是教材难以达到的效果。例如,在讲到“光现象”的时候,如果单凭讲解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学生们很难深刻理解光的相关现象,于是,笔者便借助多媒体播放了月食的视频,将这一常见的生活现象动态地展现在学生们眼前,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光现象。

四、合理创设故事情境

有趣的故事往往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其听课的兴趣。在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趣味小故事来引导学生们融入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们感受到物理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力”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引入其发现者——牛顿的相关故事:某天,牛顿经过一棵苹果树下的时候恰好一个成熟了的苹果砸在了他的脑袋上,对于这样的意外收获,牛顿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惊喜,而是思考为什么苹果熟了之后便会从树上掉下来,于是,他便开始观察生活中重物下落的现象,慢慢地,他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存在,接着他便开始做大量的实验,最后终于推出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当然,教师在讲故事时也可以讲到一半骤止,也就是说先引导学生们融入到故事情境中,然后再在此基础上留给学生们遐想的空间,让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去探索求知。

作者:李华 单位:江苏省射阳县通洋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的规律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发展,初、高级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标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的培育,传统的“应试教育”正在逐渐向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生着质的改变。本文结合今年来的教学经验,通过与学生交流与分析得出的一些教学方法和计较,希望就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与各同仁共同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规律

引言

课程的变革对当前传统教育方式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传统应对“应试教育”的知识灌输方式产生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教学方式单一、学习氛围乏味、教育的观念落后,进而严重削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作为理科的重要分支物理课程的教学,由于其理论性很强,严谨性很强,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因此,教学实践和技巧直接影响着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优劣,影响着学生对物理学研究的兴趣和爱好。

一.传统初中物理教学过程

传统初中物理过程一般首先要课前自学。学习能力是作为学生的必备本领,因此,课前自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手段。自学过程包括全文的阅读、知识点的圈划、简单问题的提出等。然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该是自主学习的开始,问题的提出包括由教师直接提出相关知识点问题和由学生提出不懂的知识点疑问两种方式。讲授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详细分析、解说课本知识、对课程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习题练习进行分析讲评的过程。物理教学当然也包括课堂讨论,课间的讨论过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经过师生之间的思考和讨论,求得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课间讨论过程中师生应站在学术的同一高度,老师不得以学生某些知识点的欠缺而责备他们,不能择其优者而教之,忽视对学习稍微困难的同学提出的简单问题的指导。最后是练习,教学过程后教师通过一些练习习题、卷子考核等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对知识点进行联系和深入化。

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方法单一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教学观念落后,严重制约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忽视对学生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培养。教师传统讲授型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化,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教学,课后又大搞题海战术,仅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传授,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削减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发展。

(二)学生学习压力大、甚至厌学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繁琐的资料练习,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严重制约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知识特别是物理知识内容比较繁琐,知识点间的关系十分紧密,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传统教学方式会严重影响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全面认识,进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三.物理规律教学方法

(一)丰富教学手段

通过物理规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理解,学会融会贯通,掌握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规律,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知识点,将物理课程学以致用,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对于初中传统物理学教育,教学技巧和创新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最后可以通过演示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PPT、视频图片资料、运动动画等方式形象显示所学知识点的过程,再对其演示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使其有了学习的动力,又使学生从更深的角度掌握所学知识。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开始设计一个与所讲知识点相关的物理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新型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新课标的变革应运而生。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正确的物理研究方法去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物理知识的相关规律。例如利用控制变量法实施教学。当研究的物理问题有几个物理量时,通过分别固定一个或几个物理量,研究其他物理量间的关系,进而得出这些物理量的关系。如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等。还有等效替代法,运用具有相同性质的物理量替代,来研究物理量间关系的方法。如研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等。亦或推理法,在经验基础上,通过推理联系,最后得出规律。关键是通过实验数据得出规律,让学生牢牢记住所学内容。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物理学中相应规律显示出在某种条件下某些物理量间存在着的必然联系,所以规律性知识点始终贯穿物理学的始终。学会运用这些联系和规律,发现知识点与知识点间的联系和规律,形成一张知识的大网,这样整个物理学就会变得简单而充满活力。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和综合初中物理规律能力,试行物理规律教学方式。物理学是一种实验型科学,通过实验可以证实大部分原理和规律,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是物理学习的基本要求。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四.总结

物理学是理学的重要学科分支。初中物理课程通过对学生物理学概念与物理学规律的教导,让学生对整个物理学知识有初步的了解;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进而学会发现和总结规律;学会发现与总结规律,将理论的文字概念转化成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内容,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赵海芝,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技巧,[J]理科考试研究•物理版,2015.5.10

[2]王璟,浅析课程变革中学生能力的提升,[J]理科考试研究•物理版,2015.3.10

[3]何文峰,浅析物理规律教学,[J]畜牧鱼饲料科学,2010.31(3):88

[4]邓惠康,初中物理规律教学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6,第五期:119-120

[5]叶国伟,初中物理规律教学的有效途径,[J]知识窗•教师版,2012.09期

作者:颜华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第十六中学

第三篇: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物理是初中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要想尽办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多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教学方法及教师观念等方面来分析、研究、探索新的物理教学模式,以便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导入有吸引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恰当的教学方法

一、课堂导入要有吸引力

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不管哪一门学科的教学,课堂导入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课堂导入运用得好就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了解教学目的和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导入新课。

(一)借助多媒体导入吸引学生兴趣

现代化教育手段越来越受到教师青睐,初中物理教师也应该顺应时展的要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讲《物体的运动快慢》一节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放了一段录像,让学生了解人步行的速度比自行车的速度慢、自行车的速度又比汽车速度慢、汽车速度比飞机速度慢等。然后,我引出速度这个词,告诉同学们: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各种运动着的物体都具有一定的速度,只是他们的速度是不尽相同的,有快有慢。

(二)借助物理人物故事导入

我们知道,物理学家在探索物理科学之谜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坎坷曲折,在导入时,把这些科学家的有关故事拿出来讲给同学们听,也会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浮力的计算》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亚里士多德一次在洗澡时发现水缸中溢出了一些水,然后他就经过认真研究、测量计算,发现溢出的水与自己的重力相当,后又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浮力的计算公式的故事,然后引出主题。

(三)联系实际问题导入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在教学时,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导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水的反常膨胀》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冬天,水管为什么会冻裂?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初中物理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动起来,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自然就会愿意听你教的课,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会好。要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做到平等对待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以师自居,而是应该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间,用真诚面对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不再害怕教师,从而学生乐于和教师交往,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其次,要想办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课上或课下,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最后,要懂得尊重、信任和关爱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发扬民主精神,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对他们要充分的信任,给他们提供机会,让其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和体会。在学生犯错时,教师不要对他们进行过分的批评和指责,而要耐心教导和鼓励,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感到有动力,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理解学生,对待学生要公平,让学生感受到关怀。

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由此可见,要想教好一门课程,选择教学方法很重要。物理教学方法有很多,在一节课上,我们可能会同时使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不管使用哪种教学方法,只要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那这就是好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教学方法是重中之重:第一,可以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方法选得好就能容易实现教学目的;第二,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的内容不同,知识点也就不一样了,选择的教学方法自然也就不同了;第三,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能力、性格特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第四,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每个人因特点、性格不同,在教学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同一种教学方法,不可能对每个教师都适用。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必须适应适应自己的风格特点,并能充分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第五,可以根据环境和条件来选择教学方法。以前的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用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教学,现在,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教师借助一些现代化教具上课,课堂品质顿时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教学方法运用得恰当,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很多,我们作为新世纪的物理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规律,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尝试,去开拓、创新。

作者:周清保 单位:江西省丰城市孺子学校

第四篇: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

当代培养21世纪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成为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物理的研究拥有很长的历史。随着素质教学开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综合素质。进而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以及方法也有了新的要求,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性的学科,在当代更要开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初中物理通过结合学生的日常兴趣,进行系统的思维图导教学,提高学生关于物理方面的能力,下文就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

一、当代物理教学的现状

1.初中物理思维图导教学课堂缺乏创新

随着高考制度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考试的关注日益增加,学生都希望考上名牌大学,但是却忽略了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在物理课堂上不断地强调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学生缺乏自由思考物理加速度,受力分析等知识原理的时间。对于初中物理思维图导教学课堂的构建这一问题不予重视,还是沿用原来的教学方式,认为只要利用更多的时间学习,学生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却没有想到使用更优秀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

2.学校物理教学设施有待完善

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和学校本身也有很大的关系。一些初中学校,在开展的物理课程时,讲到杠杆原理,滑轮的受力情况时,只能进行简单的在黑板上进行受力分析,没有多媒体高端的图示等设施,不够形象生动。这就使得学生视野以及获取外部信息的途径受到限制。没有给学生能力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设施环境,阻碍了其物理方面的发展。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具体方法

1.利用思维导图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

以思维图导学教学的方式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利用思维图导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学习过的知识,进而使同一方面的理论系统化,帮助学生记忆,加深其对物理的印象。在课堂上利用思维导图为老师的讲解以及学生的思考留下了充足的空间,让学生明白学过的知识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教师还可以添加各种颜色,使思维导图更加立体化,饱满化。生动鲜艳的颜色以及立体的构造形态,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兴趣,听课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例如:在苏科版九年级上册学习做功这节课程时,就可以利用思维图导的方式,将功分为水平方向做的功和重力做的功,进而用W=FS就可以算出功德大小。进而将功联系到重力势能和机械能等方面,利用思维图导将这些琐碎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将放射性的思想一一详细具体,进而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举一反三,从根本上提供一个学习物理科目的捷径,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提升成绩。

2.完善学习的相关物理设备

初中学生特别是九年级是发展各方面能力的关键时期,对于物理课堂所讲的内容以及授课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物理课堂的思维导图教学要以现实的教学设备为基础,一边梳理理论知识,一边进行相应操作的实践,从根本上加深学生物理知识的印象。某些学校还没有在教师配备多媒体设备,一些物理方面的杠杆和滑轮实验设施的数量不够用,对物理教学课程造成应阻碍。例如:初中学校应该及时引进新型的教学设备,完善学校的教学设施,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学习环境,推动初中物理新型教学方法的开展。比如说有关内能转化的机械器材,和机械能,重力势能相关的器材,这样在学生在学习物理方面做功,内能,热传递,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更加形象具体化。在接触到具体实物的基础上在利用思维图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更容易把相关理论知识总结归纳在一起。不仅仅是物理教学思维导图教学相关的设备,还要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多引进一些与物理有关的图示和模型等器材。综上,在初中学习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时展要求,为了推动21世纪综合国力的发展,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在物理课堂上实行初中物理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教学,是对初中生综合素质培养非常有用的方式,为了学生的未来以及其以后的事业的发展,这一教学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既能帮助学生归纳相关系统知识,又能加深对物理的印象,发散学生思维,知识点举一反三,同时也为培养当代社会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作者:李亚洲 单位:江苏省盐城亭湖新区实验学校

第五篇: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实践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对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尤其要重视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实践表明,实验教学在现阶段的初中物理课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培养他们动手与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极大促进作用.因此对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加强实验教学非常必要.本文就此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的策略.

一、贴近生活进行教学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理现象存在,实际上物理来源于生活.在初中的物理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多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尽量避免在物理课堂当中出现太过枯燥的氛围,一定要将授课的内容尽量丰富,多以实际生活当中的案例来作比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堂知识,要让学生在生活当中会习惯利用物理知识来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章“声现象”时,因为声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应用传统的教学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进行这一章的教学时,应该要积极贴近日常生活,可先让学生分别说出在自己生活当中所存在的声音,包括每种声音的发生源,传播源,以及每种声音中不相同的地方与相似的地方.老师还可与学生一同探讨每种声音的特征,包括哪些声音让人感觉不舒服,哪种声音能使人放松,以及有哪些声音是我们人耳听不到的.教师应从生活细节的角度来讲解这一课,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互动,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取程度.

二、增加演示实验

在物理授课中,演示实验很常见,因为有很多物理知识并不能单从书本就可以讲解透彻,很多教学内容非常抽象,由于一些物理因子的可见度比较低,所以在日常的演示中可能现象不够明显.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要将其现代化的科技器材进行合理的应用,一些复杂的物理知识用复杂的实验进行演绎,能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其规律以及概念.比如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力”的时候,因为力学在生活中虽然很常见,但是其中包括了很多部分,如摩擦力、重力、弹力等,这些常见的力学教师在讲解中如果能配合现代器械将能更完整具体地演示给学生看,因为每一种力的发生跟表现形式都一样,只有利用实验器械才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教师在进行演示的时候,可将一些基础的知识融入到实验的讲解中,其后再让学生学习更深入的知识,那么学习效果一定会更佳.所以在物理授课当中,合理应用实验器械来进行演示,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大提升.

三、引导学生多参与实验

在很多化学教学课堂中,老师会尽量让学生来操作实验,因为化学知识比较广泛与复杂,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实验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深入认知.但是在物理实验中,却不会让学生过多的进行实验,因为很多教师认为物理实验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是在众多的物理知识中,只有让学生亲自操作,才能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所存在的神奇力量.比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电路初探”时,因为这一章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接轨,所以教师更应该让学生深入的了解.而这一章教学时教师多会以实验连接的方式来让学生更明了的了解,关于电路的连接方式,以及电压表与电流表等知识,老师的操作并不能让学生透彻地了解到其中的奥秘.应该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中明白电路连接中应注意的地方,以及正确的连接方式,还有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电路出现问题应该如何安全地进行探查与修理.只有对知识了解越清楚,在日常生活当中面对这一问题才能有效地防止危险的发生,所以教师在某些物理知识的教学时,多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引进高新技术,进行虚拟实验

在初中的物理授课中,因为很多教学内容需要应用到实验器材,而我国有很多物理实验室的实验器材都较为落后,所以在实验演示的时候并没有将物理知识更深入的表现出来.因此,我们一定要多引进一些高新技术,可以建立一个虚拟的实验室,使学生能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又能确保实验的安全性.而且这种方式的教学,能使学生的实验既能有效的提高,还能将学生综合素养大幅度提升.比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时,如果教师运用一般的实验器械进行演示,因为光的知识点非常多,所以一般的实验器械并不能完整地突出知识点.而虚拟实验在操作中更加简单,实验效果也更加明朗,因为在光的折射知识点中包含了透镜、凸镜、眼睛、照相机、望远镜及显微镜.这些知识点在常规的实验器械中不能完全地表现出来,自然也不能让学生很好地区分每一种光折射的产生与特点.而虚拟实验室能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现场实验对比,区分知识点的不同,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也能更加深入.所以,适当引进一些高新科技,应用在一些物理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学效果将会非常显著.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应该坚持强调在教学中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基础,所以必须要将实验授课的教学方式加以改进,使学生的思维能更加地活跃,从而让他们的想象力也能相应地丰富起来,这样就能在物理学习中促使学生积极地感受科学世界中的奥秘,提高物理学习效果.

作者:张先桃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初级中学

第六篇: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因为课堂教学中不存在有效性,导致课堂教学功能整体实现受到抑制.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时间全部利用,教师也拼尽全力,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很糟糕,所以本文尝试围绕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进行教学,让教师可以将教学的过程和结果相互统一.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课堂教学

一、通过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实验观察

可以借助出乎意料之外的实验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凸透镜章节的讲解时,让学生拿着凸透镜看远程的景物,顿时就会有人在问为什么凸透镜看远处景物反而很小,而且是倒立呢?但是靠近了后就可以看到景物变得很大,这种情况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而初中物理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科学探究、理解物理知识、学习物理技能,以及体验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从而从本质上了解物理学.所以可以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例如,在进行电阻大小影响因素教学时,学生都回答说家里的电线的芯用的都是铜,但是问到为什么要用铜而不用铁的时候,课堂顿时安静下来,学生都在认真地思考,之后互相之间开始进行非常积极的讨论.之后笔者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导体之间存在电阻,有哪些因素影响电阻,学生的兴趣得以延续,并且提出诸多假设,之后笔者开始通过实验来证实学生所提出的各种假设,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整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得到了表扬,从而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十足,达到有效进行物理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通过思维能力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

传授基础知识只是教学的一个部分,将教学和学习的方法连接成一个整体比整天去整理、归纳和总结更为重要,教师应当注意讲解自己的想法、想到了什么,以及对于类似问题的处理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通过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其思维能力

归根结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都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这一环节是很难知悉的,所以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暴露其思维过程,并且对其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和剖析,倘若学生的思维方向正确,就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进行思维启发;如果学生的思维方向有误,那么需要针对其错误进行纠正,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让学生参与教学

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依赖于多种教学形式,尤其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讨论、思考,亲身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主动参与实践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大重要途径是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往往是学生思维的开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情趣性问题情境的设计,那么就可以帮助学生的思维进行较好的发挥.例如,在进行惯性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主动向学生发问为什么小车在毛巾、棉布上滑动的距离要远小于在光滑木板上滑动的距离?谁能猜想一下小车在光滑的物体表面的运动状况?这种层层递进的问题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物理学习和研究兴趣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考,从而可以更为深层次和透彻地理解惯性定律.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对素材进行挖掘,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想法,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来塑造生动别致的直观形象,达到增强实验的趣味性的目的,确保很好地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动机得以激活.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由学生提出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教师对此要非常重视,并且因势利导让学生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参与到讨论中去,这样不仅保证了对于学生的尊重,而且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于身边各种物理现象的探究欲望.在借助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有句话说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但是想要提出新的问题,发现新的可能性,想要可以从新的角度解决旧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的支持,这同时也是科学在真正的进步的标志.只有问题被发现了,才能够形成一个动力,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达到创新的目的.

四、结束语

兴趣培养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较为有利的切入点.通过对于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开始自主进行学习,具体可以基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真正地学会学习,主动地去学习,从而使得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从而达到物理教学的目标.任何的教学,其最终目的都是达到不需要教学,倘若学生可以主动自主地去探究、去辨析、去历练,进而寻找到正确的知识,掌握了熟练的技能,那么这样的话,物理教学的预期目标就已经得以实现,并且可以引导学生基于物理学习的方法来学习其他的学科,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作者:丁银中 单位:江苏靖江市土桥初中

第七篇: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物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指出要将物理生活化,将实验器材生活化,将操作性教学模式灌输到教学,自制教具就是响应这个号召的具体举措.所谓的自制教具就是利用身边的废旧资源,采用简易的物品自己研制教具,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有效地解决了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本文针对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举出相关教学实例.

1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教育压力越来越大,教材中教学大纲的重点与难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严谨性.现有的教学器材已经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采用自制教具不仅能够缓解器材不足的压力,还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有一节关于“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教学内容,为了有助于学生对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理解.准备两张白纸,将两张白纸竖直平行放置,使两张白纸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然后在两张白纸的中间吹气.学生利用自制教具可以发现,原本以为会向两边分开的白纸却相互吸附在了一起.利用最简单的自制教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看到这种实验现象后自然会产生疑问,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就会大大提高.经过相关专业知识学习与探究后学生就会知道产生这种现象的奥秘.在向两张纸之间吹气的过程中会加速两张纸之间的空气流动,压强变小.而两张纸外侧的空气流通保持正常状态,压强不变,相对于白纸内侧的压强来说比较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迫使两张纸发生吸附的现象.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与探究的情况下会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准备1个矿泉水瓶,在瓶壁上用小刀刻出一些刻痕,瓶里装满水后用中间插有玻璃管的胶塞塞紧;然后取一装有适量水的量筒,将1.5m左右的乳胶管一端插入水中,另一端接在抽气筒进行抽气,当塑料瓶里水从瓶口流出时,把乳胶管套在瓶塞的玻璃管上.当把量筒向上抬起时,就会看到水从瓶壁的划痕处喷出来,向上抬的高度越高喷出的水花也相应越急,通过该自制演示实验来进一步引入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进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知识的培养和创造思维意识.

2缩小知识与生活的距离

学生进行自制教具时一般采用的都是废旧的饮料瓶、绳子、笔等常见生活用品,都是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材料,学生在制作教具与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兴趣会潜移默化的增长.案例1在对苏教版“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时,可以灵活采用易拉罐这种材料,再加上橡皮筋、螺母、棉线、剪刀和锥子这些辅助工具就可以做出一个自制教具.自制教具的过程大致为去掉易拉罐的上盖,在上下两端用锥子扎上两个直径为3cm的孔,将橡皮筋在上下两端的孔处固定.最后把螺母系在橡皮筋的中间位置,橡皮筋呈X的现状.自制教具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实验,将易拉罐进行回滚实验,用手推动易拉罐,学生会发现易拉罐在滚动一段距离后便停止向前滚动反而会返回来滚动.这一实验现象极为有趣,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动能与弹性势能的相关知识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学生用手推动易拉罐,使易拉罐具有动能而向前滚动,而在滚动的过程中由于重力以及橡皮筋的原因使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而当易拉罐停止时,弹性势能达到最大,弹性势能又转化为动能,使易拉罐发生返回来滚动的现象.案例2在带电体可以吸引物体的教学中,让一位学生站在一块5cm厚的干燥聚苯乙烯塑料上,周围没有其他物体接触,用一只手与放在桌面上一块干燥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摩擦若干次,人体便带上了正电荷.随后拿一只乒乓球放在水平桌面上,让学生用带电的那只手接触乒乓球,球会向手的方向滚动过来并随着手的方向运动,通过实验验证带电体不但可以吸引轻物体,而且也可以吸引类似乒乓球的重的物体.案例3用自制杆秤演示阿基米德定律.教师提问:决定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学生的回答各异,让学生带着好奇引入实验:(1)在秤盘中放一木块,待秤杆平衡时记下秤砣的位置;(2)另取一装满水的烧杯放在秤盘中,把木块放到烧杯里,水溢出到称盘里,等水停止向外溢出时,小心取出烧杯;(3)把溢出的水称出质量,比较两次秤砣悬点的位置是否一样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清晰地看到木块的重量与木块排出水的质量是相等的,学生真正意识到浮力大小的关系.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物理属性,在进行自制教具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事物的物理属性,可以更全面地展示物理规律以及物理现象.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还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新型师生关系,学生通过实验唤起了学习注意力,产生了学习情感,教师适时用语言指引,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学习欲望.

3弥补实验不足

传统的苏教版“升华与凝华”教学的过程中一直都是采用碘锤来演示升华与凝华的实验现象,但由于实验可见度较低,所以实验效果不太明显,为了弥补实验的不足,在教学中可以自制教具以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需要的实验器材大概有樟脑丸、烧杯、电热杯、冰块、保温盒、橡皮筋、热水、保鲜袋、铁丝做成的小树枝.实验步骤大致分为以下几步:首先,将铁丝制成的小树枝放在保温盒中再加上适量的冰块;其次,将少量樟脑丸碾成粉末状放入烧杯中,烧杯口用保鲜袋盖上,再用橡皮筋固定,防止气体漏出;再次,将准备好的烧杯放入电热杯中进行加热;最后,当收集到足够的水蒸汽后将保鲜袋去掉,迅速将烧杯盖在冰冻的小树枝上.学生根据实验观察可以看到,用铁丝做成的小树枝由于低温在遇到较高温的水蒸汽后小树被凝华形成雪花状的固体.原有的实验教学效果没有自制教具实验效果显著,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实验的不足,取得了更好的实验效果.自制教具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氛围,创造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当然,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够深刻理解凝华与升华这两个物态变化过程,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4拓宽物理知识的相互复盖

物理教学知识的前部分引桥与后部分铺路彼此深入完善,突破章节的限制,强化巩固知识的全面性,把初中物理各章节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贯穿于一体.例如在复习“密度”这一节时,如学生用自制器材测出以下三种物质的密度,需要用到哪些器材,操作步骤是怎样.(1)密度大于水的小块不规则石块;(2)密度小于水的小块蜡;(3)密度大于水的一杯盐水和密度小于水的一杯菜籽油.学生思考:较多的测量方法是常规仪器.此时教师适时引导用二力平衡,浮力,杠杆平衡原理等方法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以上问题贯穿了力学的主要章节,突出了重点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前后的逻辑关系,进一步深化学生分析与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5小结

传统的物理教学抑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为单一,久而久之学生对初中物理就会没有兴趣,影响初中物理教学质量.自制教具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教具,让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搭建知识与生活连接的桥梁.学生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自己动手研制,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熟练运用实验工具.灵活处理好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有的利用自制实验将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在弥补实验器材不足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激励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广度和探究领域.

作者:张同兴 单位:连云港市赣榆区欢墩中学

第八篇:浅谈初中物理兴趣教学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把游戏引入课堂,把课堂教学生活化,为学生营造更贴近生活的、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把学生带入到物理知识的环境中,激活学生的活跃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索,从而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教学;课堂游戏化;生活化;物理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激活他们内在的学习潜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物理学科是进入初中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因此学生在刚接触物理这门新课程时,会感到既陌生又好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认真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活课堂气氛,使各项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产生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索物理知识、提高物理技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结合自己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改进措施,来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堂游戏化

教师在每节课上课之前都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然后再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每堂课的教学活动,力求使每堂课的教学都有滋有味,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不要总是板起脸来说教,而是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同玩同学,让学生感到物理教师很亲切,物理知识很有意思、很好玩。受到电视台一档科普类节目的启发,我会在每节课上寻找一位学习成绩比较好、语言表达能力比较突出、有一定的表演能力的学生来当我的物理小助手,让他来协助我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为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帮小助手打扮一下,比如戴一顶博士帽或者戴一副很夸张的眼镜等。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提前让这个小助手准备要讲的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助手要和教师一起活跃课堂气氛,提出疑问,并且进行简单的演示性实验。由学生来担当教师的角色,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也会让其他学生感到新奇和有趣,对所学物理知识印象深刻。让学生当小助手,学生敢于和小助手一起讨论问题,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小助手的存在不但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还可以和学生在课后一起交流和探讨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的讨论过程又成为学生巩固新知识的重要环节。小助手能够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教师的劳动量减少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更好了。教师在课后可以专门设立一个物理知识咨询处,让一些物理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担当志愿者,每天定时值班,在物理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可以向志愿者询问题目,解决他们的困惑,这样,后进生能够及时解决数学问题,不至于把困惑越积越多。被教师选为志愿者的学生会在内心油然而生出一种荣誉感和责任感,通过帮助学困生,锻炼了他们的解题能力和促进了他们的思维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刁难者,这些学生会专门找一些难题去问志愿者,这会逼迫这些志愿者去查找资料、询问教师。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人人要学、人人爱学的良好氛围。每上完一章的内容之后,我会利用一整堂课的时间来开展角色换位的游戏,由学生来扮演教师的角色,我来当学生,和其他学生一起听课。这样开放性的课堂使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一个个认真翻阅资料,努力找寻适合的题目。然后经过我的筛选之后,学生可以大模大样地走上讲台,读题、分析题目,然后让其他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之后,举手回答小教师的问题,答对的学生给予掌声的鼓励和肯定,答错的问题可以再讨论和回答,如果下面的学生回答不上来小教师的问题,就可以由小教师来讲解。被选为小教师的学生热情高涨,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信心十足,回答错误的学生永不服气,学习更加刻苦用功。全班学生在一个个小教师陆续上台下台的过程中,把每一个章节的概念、典型题目重新归纳总结了一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巩固了新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习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游戏课堂化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来制作物理实验需要的器材,比如说收集一些瓶瓶罐罐、绳子、注射器、水桶、废旧的近视镜片、老花镜片、旧电池、旧电线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天平、刻度尺、滑轮组等。学生在收集材料、制作实验器材的过程中,会自然产生一种对物理知识的亲近感,明白了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物理知识。在学生收集整理物理资料、制作物理器材、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锻炼了自身的动手能力。课后我还组织学生成立了物理兴趣小组,让小组成员一起利用课外时间共同进行物理实验,制作望远镜、孔明灯、发电机等,并且把这些学生的作品在班内进行展览,让其他学生去观察和思考,并尝试着自己亲手做一做。学生对这些活动很感兴趣,也会积极地开动脑筋,利用课外时间来反复试验。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学到了物理知识,掌握了物理学的规律,在玩耍的过程中实现了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没有人要求学生必须怎么做,但是他们还是会主动地去完成物理的学习。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在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同时,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探索欲望强烈,所以教师可以将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大自然、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内外的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参与小实验、小制作,多参加一些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活动。这样的课外活动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无穷魅力。总之,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把游戏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两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1(2).

[2]谷志民.初中物理电学实验解决办法[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5).

[3]李海丰.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0(10).

作者:马统领 单位:河北省隆尧县固城中学

第九篇: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改革

物理学是一门精确科学,与实验有密切关系.随着进入新课改以来,实验的内容与原来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下面结合自己在课改以来近四年中的物理教学实际,就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些经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实验教学思路的更新

实践是知识的源泉,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后,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鸡蛋盐水做浮沉实验;用生熟鸡蛋做惯性实验;用矿泉水瓶自制潜水艇模型;用筷子、废凋料盘、棉线制作杆秤;用废弃的牙膏盒、两块平面镜制作潜望镜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适当开展一些制作小器具、设计小实验的评比,这样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动手的欲望,更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热情.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教学方法的变革

1.观察是实验的前提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结论,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要进行任何创造和超越的第一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的本身,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再提供给学生实验,那样做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2.实验是创新的关键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序言中教学中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使学生感到新奇,通过这段教学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共识,知道什么是实验,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那么在这里学习的就不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根本的方法———实验.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每做一个实验应该了解实验目的,正确使用仪器,作必要的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整理好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大师所做的物理实验及所取得的成绩,而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探索知识.

3.总结应用是目的

科学方法提出这样几个步骤:收集大量资料,证据;总结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应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这也完全符合唯物主义方法论中关于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辩证原则.当学生做了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做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比如:在做完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后应该总结实验时所采用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物理的实验中是最常用的,是应该掌握的,这样在学完密度知识后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可以要求学生解决如何测金属块的密度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提出设计方案,也可以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这不仅是对前面知识的应用,也是一种对物理方法的使用,运用现有的知识内容推论后面的学习内容是一种物理研究的思路,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物理方法之一,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有新的突破,在做固体熔化的实验过程中(直接加热),开始的实验结论和课本上总是不一致,学生甚至考虑了推翻课本的大胆想法,在引导学生考虑小学学习的热平衡的知识后,就有学生考虑是不是加热不均匀的问题,通过讨论,最终使用了水浴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结论与课本基本一致,这就是运用来探讨新知识新方法,在探讨中学生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实验教学评价的创新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获取的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往的教育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而实验教学的评价似乎成了其中的重点,新的评价观点不仅仅应该看到学生在操作实验中的熟练程度、准确程度,更应该重视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种评价还在起步当中,在实际操作时就更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总之,实验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把蕴含在知识中的智慧价值和方法价值充分展示出来,并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实现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的内在统一,促进学生不断从现有发展区走向最近发展区,实现教学的发展功能,而且也能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和态度进行训练和培养,让学生懂得合作、乐于合作,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朱茂祥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

第十篇: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摘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有效性提问,将会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投身于物理活动之中。学生只有通过问题对话,才能由浅入深提高学习成绩。而教师在课堂内通过有效提问,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让整堂课变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物理高效课堂;有效提问;培养;创新能力

一堂高效课,重点突出固然重要,但利用有效提问去评价学生,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课堂教学对话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尤其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正确实施有效性提问,将会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投身于物理活动之中。在多年的教学锻炼与提升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提问。

一、化难为易,使学生愉悦的参与学习

物理课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讲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觉得物理这门课枯燥无味,难学难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好教材的重点、难点,还要备好学情和问题设计。当学生面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时,感觉有强烈的兴趣,有思考的余地,这样的问题才是有效提问。坚决剔除那些让大部分学生感觉高不可攀、纷繁芜杂的问题。要从小问题、浅问题着手,要让学生在快乐中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浮力”一课,浮力是初中力学中难度较大的教学课时,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弄懂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确实让一些本来对学习物理就没多大兴趣的学生去思考,实属难上加难,这样就会使他们束手无策,丧失信心。但我们不妨变换一个角度,用学生熟悉而又简单明了的例子去诱导提问,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手持盛有清水的烧杯,杯中恰悬浮一颗鸡蛋。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操作,此时教师一边向杯中添加食盐,一边用玻璃棒搅拌,学生都清楚地看到鸡蛋在杯中慢慢上浮,待学生都目不转睛地沉静在现象的神奇当中时,教师恰如其分地提出一个问题:“鸡蛋为什么会上浮?”教室里顿时热闹非凡,学生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个个争先恐后,积极思考,唯恐自己在眼见为实的例子中落后于别人。学生答:“鸡蛋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教师趁势再提问:“鸡蛋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增大?”学生答:“盐水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到了此时,教师再提问:“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便成了水到渠成的问题了,全班学生都会不约而同的抢答:“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这种提问会使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清楚明了,让学生以愉悦的身心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循序渐进,促学生系统地深入学习

初中物理属理科类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要有明显的逻辑联系,绝不能使问题以孤立的形式存在。有效的逻辑性的问题设置要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既科学又系统的提问,教师要在提问过程中循序渐进,使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例如,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电路”,在回顾总结这一章的相关知识点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这一章涉及了电学中的哪些物理量?”学生回答:“电流、电压、电阻。”接着问:“室内电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有的学生答:“与电压有关。”有的学生答:“与电流有关。”教师阐释:“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对于同一盏电灯,它两端的电压越大,电流就越大,电灯也就越亮。所以前者两种回答都是正确的。”接着问:“怎样改变电流大小?”答:“改变电压或电阻。”乘势追问:“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到了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已经从点连成了线甚至扩展成了面,于是学生便不约而同地回答:“改变导体的材料、长度、粗细”等。接着深入追查:“以上三种因素中,改变哪种最方便可行?”学生答:“改变长度。”最后联系到:“我们学过的哪种仪器就是靠这种方式来改变电阻的大小从而改变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这种循序渐进的提问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有机的系统的联系在一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举一反三,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在综合性复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生活中的实例,阐释物理现象。例如:“举例说明生活中属于液化现象的例子”,“举例说明减小压强的例子”。这类问题只要有个别学生开个头,其余学生便会积极思考,挖空心思去搜寻已学过的知识,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带动,使平时不愿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踊跃参与讨论,让整个课堂活灵活现,气氛热烈。用这种复习过程来构建学生的课堂活动,可以制约课堂上零碎的、频繁的问答,有效地克服那种一讲到底、零敲碎打等种种弊端,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这种能引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但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四、开放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应具有启发性,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提问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所提的问题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要能引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甚至有惊人的发现。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教学。古今中外的科学家们都非常重视“问”和“疑”,陶行知先生认为:“学贵知疑。”质疑辩难是学生追求真理、勇于创造的内驱力,是通向创新的第一步阶梯。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问,懂得“好问则裕”,培养创新精神。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纽带。巴西教育家弗莱雷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学生的学习是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对话来实现的。而教师在课堂内通过有效提问,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通过有效提问才能让学生愉悦学习,大胆创新;通过有效提问才能让整堂课变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义务教育教科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赵徽,荆秀红.解密高效课堂[M].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全桦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