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念的分析及应用思考

时间:2022-04-09 10:28:14

体育理念的分析及应用思考

体育理念是体育运作模式和体育行为的前提。体育的多功能特性使得体育工作者对体育应有的理念有了多样化理解和应用,导致了体育理念杂、体育模式多、体育价值取向不明确等体育活动现状。为此,笔者在体育工作实践中深觉有必要理清目前的体育理念,为构建有效的体育运作模式奠定思想基础。1.健康体育理念健康体育理念是体育教学中多年来一直秉承的主导理念。“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确立是党中央从当代世界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针对应试教育现象作出的英明决策,“健康第一”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指明了方向[1]。“健康第一”思想是统领学校体育其他指导思想的最佳选择[2]。健康是人力资源素质构成的基础,高校体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大学生形成健康意识和养成锻炼习惯[3]。体育教师应加强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4]。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仍存在重技术和身体素质练习、轻科学健身能力培养的问题,为此,从体育教学内容到课程设置以及成绩评定,对体育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在体育教学中切实将学生身心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5]。“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是从科学本位和人体本位主义出发,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标,以学生体质下降为社会背景。新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也是以此基础构建的,是今后学校体育教学追求的近期目标。2.人文体育理念人文体育理念是体育文理交叉的集中体现,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体育领域中应用的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体育理念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三大领域的体现,重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人文体育理念,实现以人文发展理念促进体育学科自身的完善,使体育能更加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人文体育观价值体系的建立,将使人们意识到体育所蕴含的人性意义,并使体育重新和人生联系在一起,推动体育真正走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轨道[7]。过去我国学校体育目标忽视人文性,重视科学性,目标过分强调科学性,其导向的结果就是容易使喜爱体育运动的学生远离体育课堂,体育教学也将失去培养人的价值的作用[8]。我国的体育理论研究需要从人学的高度,以人的发展为价值尺度,对人文体育观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探讨。人文体育理念以以人为本人和文化本位主义为出发点,以提高素养、领悟体育文化魅力为目标,强调体育文化属性和社会功能。基于体育运动本身蕴含的竞争、团结、拼搏等人文精神内涵以及体育广泛的社会参与特性,无疑对体育的人文理念目标实现有重要意义。3.终身体育理念终身体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全民健身领域、是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理念转变的产物。高校体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又是高校体育的延续和发展,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应该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9]。高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为此高校体育教育必须作相应的改革,为适应新世纪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需求,高校体育教育必须作好对大学生进行终生体育教育工作,转变观念,改革高校体育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0]。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对培养学生终生体育健身意识、习惯以及与社会体育相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其教学指导思想则是反映在教学实践中是否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真正实现“健康第一”理念的问题[11]。终身体育理念是以体育的健身功效为基点,以全民健身意识萌发为背景,在大众健身领域的一种积极的健康生活理念。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阶段,理应为学生终身意识、终身体育能力、终身体育习惯奠定基础。4.休闲体育理念休闲体育理念是基于体育的娱乐属性提出的一种教学及全民健身理念。休闲体育是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文化现象,是对休闲与体育之间的文化认同的产物[12]。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是休闲体育的科学理论基础[13]。从宏观层面来看,休闲体育教育既是休闲和体育教育两个文化范畴一体化的表现,也是现代休闲生活方式的基本内核;从微观层面来看,它既是以休闲运动项目为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也体现了休闲化的体育教学过程的意义[14]。休闲体育理念是以体育的娱乐属性为基本出发点,以休闲娱乐为目标,强调在可供支配的自由时间里,通过人对体育活动的体验而达到身育和心育的目的,是一种具有多元价值取向的体育理念。休闲体育要求运动项目具有娱乐性和冒险、刺激等强烈体验特性。目前,休闲体育虽然已经写入国家有关体育规划,但对“休闲体育”概念的提法尚有很多争议,有学者建议使用对全面和客观的”体育休闲“的概念[15],有待进一步探讨。

通过对上述四种体育理念研究发现,尽管几种理念内涵、思想出发点,价值取向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但是在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中都有积极意义。通过对四种体育理念的应用比较研究(见表1)得出如下结论:1.娱乐和健身是体育的两个最本质功能。体育运动项目是从人们生活娱乐中发展起来的,让体育活动回归到原生心境下进行,可以激发人们对体育的内心需求和兴趣。健身功效是体育活动对人体最直接的有利作用,身体健康也是健康的最基本要素。强身健体的目标是引导体育活动的可持续的根本动因。学校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身心发育特征,初中之前适合以休闲体育理念为主导理念,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感性认识和内心需求,高中及大学适合以健康体育理念为主导理念,帮助学生提高对体育的理性认识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2.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是体育的两个基本阵营。学校体育注重培育体育兴趣、体育习惯、体育知识、体育能力和体育行为。社会体育注重引导体育行为、体育体验和体育效益。因此,学校体育教学理念应该以“身心体验”为核心的休闲体育理念过渡到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健康理念兼顾以“保持终身健康”为核心的终身体育理念。社会体育应健身体验和健身价值追求为引导,以休闲体育理念和终身体育理念为主导理念3.科学和人文是体育的两个基本属性。体育的科学属性本质在于帮助人们正确的舞好体育这把“双刃剑”,为身心健康服务。以此,以科学本位和人体本位为思想出发点的健康体育理念适合作为在高中及大学生阶段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体育教学和大众体育锻炼中如果失去了人文属性,体育便失去了文化魅力,必然导致体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单一化。人们对体育的感性认识是体育锻炼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人文体育理念理应贯穿学校体育教学及社会体育全部过程。

体育理念是人们体育生活中的信念,是人们生活信念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理念的定位思考关系着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教学评价方法的确立,同时也关系着社会体育开展模式和价值导向。笔者通过对现在四种基本体育理念的分析研究,思考确立了以休闲体育理念为主导过渡到健康体育理念和终身体育理念为主导的学校体育教学理念,以休闲体育理念和终身体育理念为主导的社会体育理念,认为终身体育理念应该是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过渡理念,使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在理念上能够合理衔接和过渡,肯定了人文体育理念在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中的重要意义。研究结论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在运作模式上的有机融合以及体育的社会化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本文作者:邱毅邓文辉工作单位:陕西理工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