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索10篇

时间:2022-02-09 08:59:22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索10篇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数形结合思想的概念

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在数学中体现出一种已知条件和结论之间的相互联系.数形结合的方式,不仅是分析数量上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分析几何形状之间的关系,将数量关系和几何形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数形结合的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第一,建立适合的代数模型;第二,建立适合的几何模型,有效地解答有关函数和方程式相关的问题;第三,对待同一个函数相关的几何、代数相关的综合性问题;第四,利用图形呈现出足够的信息,找出隐藏的条件,方便解答相应的问题.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能够借助数的特点表达出形的属性,或者借助形的几何关系表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很多图形画的非常简单,很难观察出隐藏的规律,需要添加边长、角度等数量关系,才能发现其中的关联.数形结合的方式,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换一种方式,具体地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数学中蕴涵了数量、结构、变化、空间等具体信息,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问题非常困难,但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去解决问题就会变得简单.数形结合思想是利用数量和形状之间的逻辑性,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图形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未知领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践

1.注重思想引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熟悉数形结合方法的使用步骤、使用条件,使学生在自己的大脑中自动地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意识.例如,在讲“有理数和无理数”时,教师要注重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促使学生接受无理数和有理数之间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和无理数知识.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这门学科和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如趣味游戏、金融、理财、股票、银行交易等,都与数学有着紧密联系.例如,在讲“函数”时,函数图象本身有着自身的规律,很多图象都是呈现对称分布的,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乐趣.又如,在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通过画出图形轻松解决看似困难的问题,从而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在讲“不等式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准确的解集画到同一个数轴上,并且绘画出相应的图形,分别计算不等式的范围,从而轻松算出两个不等式之间的共同解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使看似困难的数学问题轻松找到答案.

2.有助记忆概念,促使方法形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定义和公式需要学生记住,使学生在记住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烦琐的数学概念讲解和推理过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的想法.通过符号和图形将数学规律和定义直观地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数学知识.此时,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就恰到好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采用联想法、坐标法、情境模拟法等,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巧设教学案例,强化数形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案例题目的分析和具体讲解,采用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对于二次函数的应用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案例中题目的真正意义,辅导学生画出与之相对应的图形,根据题目中所给出的数据,标出相应的坐标,从而判断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坐标点的位置.

4.综合归纳应用,促使探究学习.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些数学题目比较新颖,有一定的开放性、发散性.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学生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解答这类题时,学生应该从数学解题的基本思维思考,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将知识点活学活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情况,创建教学情境,提出类似的问题,鼓励学生相互研究,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积极归纳和综合数学知识、数学原理和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李军 单位:湖北潜江市苏港中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数学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行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接受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帮助学生解答数学问题.解答问题的前提条件是要去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标志着新问题的出现.有效性和高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源头来自于问题的发现.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对于复杂多变的世界充满好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1)利用一题多解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发现与解答,鼓励学生的解题思路多样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利用数学史.教师可以结合教科书,说说数学史上公式、定理等发现过程,讲讲数学史上的难题是如何被解出的.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对于教科书中“阅读材料———方程史话”,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学生十分感兴趣,纷纷询问“天元术”是什么,要求我对此进行详细解释,并立即着手列方程计算丢番图的年龄.

2.准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近年的中考试题,具有多元化、时代化的特点,直观地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少试题考查到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例如,在讲“数据的描述与分析”时,我设置问题:请对我们班十二月考试的数学成绩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如平均数的角度、众数的角度、中位数的角度、方差的角度等.教师还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树立新型的数学问题观,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问题形式的改革.例如,在讲“三角形”时,我联系生活中的物品,如照相机的三角支架、自行车的连接架等,使学生明白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稳定性.针对这种比较,学生会提出质疑,并引发对问题的思考.

3.问题难度要体现层次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挖掘学生的潜能,设计难度有层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思维拐点,突破思维的难点.例如,在复习“二次函数”时,我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使学生投入二次函数的应用之中,适当地以问代教,以问代学,启发激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从理解领悟入手,进一步玩转课堂.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重要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凸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质疑与比较、分析与概括、判断与推理、归纳与小结,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把课堂上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和提高的过程;倡导自主学习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在每一节课中都要腾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消化,自行质疑提问,让学生以提问的形式来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的巩固和消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数学开放题目,要求学生扩大思考空间,扩大学生思维活动的自由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复习和反思工作.阶段反思和过程反思,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从而融会贯通.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问题引领式活动,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例如,在讲“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我亲自制作一些立体图形模型,并让学生自带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在课堂上展示模型以及所带物品,然后请他们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点,能不能将它们分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能力与双基并行,方法与技巧并重”,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陈年 单位:江苏东台市梁垛镇台南中学

第三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新课程改革后,许多学科都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就数学而言,教学改革目标是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并指引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实现建立高效数学课堂的目标,教师必须进行改革,根据课堂教学的状况研究制定新的教学方法.只有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走出传统课堂,并走向改革新课堂,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一种创新

新课程改革之后,要求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还要具有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课程改革的要求可以看出,新课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模式应该是建立在合作学习基础上的探究学习,学生需要主动参与数学课堂,并积极与同学进行讨论.只有达到这些教学要求,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通过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讲“几何初步”时,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预习.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互补小组,在每个小组内都有学习能力较高以及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分组完毕之后,让学生自己为自己制定学习任务,明确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任务之后开始进行预习.实践证明,笔者采取的优差互补小组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优生与差生在学习的时候交流很密切,虽然优等生的数学成绩很好,但是他们在学困生上也学到了许多东西.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每一个学生都学到了许多知识,他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又如,在讲“平方根、立方根”时,笔者采取优等生一组、学困生一组的分组方法,将学生分为四人学习小组,因为大多数学生对平方根知识不太理解,所以笔者将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可以促进他们学习,提高他们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二、举例教学是建立高效数学课堂必须的手段

新课程改革之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成为主体之后,必须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只有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学生才能掌握数学知识.但是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教师必须对他们的学习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理解陌生的数学概念,从而帮助学生学习数学.为了创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师必须进行举例教学.通过实例列举,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在讲“轴对称”时候,笔者列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具体特征.之后笔者结合具体实例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实践证明,笔者采用的举例教学方法非常有效.通过具体的实例列举,帮助学生理解了轴对称图性的定义与特点,从学生的习题反馈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并学会进行相关的运用,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多媒体教学是建设高效数学课堂可以借助的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人们正处于信息高速传递的信息社会.在高科技时代,许多科学技术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多媒体设备是科技的产物.多媒体设备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初中数学学科来说,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数学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此外,多媒体设备可以减少教师的板书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知识点讲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笔者用多媒体设备将课堂教学的内容投影给学生看,减少了板书的时间.笔者还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列举了几个一元一次方程的公式建立的例子,通过例子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讲解之后,笔者又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进行习题讲解,让学生结合多媒体的展示进行例题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知识.实践证明,笔者采用多媒体教学之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入理解.此外,多媒体设备属于信息科技产物,所以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很感兴趣,提高了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活跃了课堂氛围.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需要注重构建高效课堂,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举例教学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进行数学教学,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张红彦 刘玉娟 单位:山东高青县第四中学山东高青县高城镇田横小学

第四篇:初中数学课堂形成性评价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记录初中数学课堂,对课堂评价行为进行编码,分析现代教育评价理念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形成性评价;相关建议

1研究背景

近年来,教育评价关注对“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关系”等方面的调整、更新,关注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结合的多维评价、多样性的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及评价关系的改善等。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倡导类似的评价理念,有关基本理念可行性和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情况的实证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课堂实录法,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观察记录,结合《初中数学课堂形成性评价观察表》(此表从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功能这四个一级维度,教师主体评价、学生主体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个体被评价、小组被评价、全体被评价、数学认知评价、非认知评价、结果评价、是非评价这11个二级维度进行统计)对课堂评价进行编码统计,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形成性评价现状进行研究分析。

3研究过程

研究从烟台市某初中选取两位资深的数学教师(两位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均有6年以上教龄,再此分别称为教师J、W),各听取他们的五节课,用录音笔记录下了完整的课堂内容,课后对原始材料进行编码统计分析。

4研究结果

4.1关于评价主体:由上表知,教师评价占整个评价主体的67%,说明当前数学课堂形成性评价还是以教师评价为重心。但值得肯定的是,学生为评价主体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新课程提倡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理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与应用。在以学生为评价的主体中,多数为学生互评,很少出现学生自评的现象。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一般也是由教师发起的。比如在课堂中,教师会询问全体同学或者个别同学,对某一同学的回答进行评价。说明教师是课堂的掌舵者,课堂形成性评价的主导权仍然在教师手中。

4.2关于评价对象:基于我国班级授课制的背景,班级人数比较多,所以在课堂中对全体和小组学生评价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评价典型学生的方法来代替。在上表中我们发现数学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对象主要为学生个体,占整个评价对象的70%,其次是小组被评价、全体被评价。两位教师都比较多的用到了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但是课堂中的小组评价却并不是很多,对于小组讨论得出的结果一般是通过评价学生个体的方式来进行。比如J老师在讲授《轴对称图形》复习课中,分配给每个小组讲题任务,以全班7个小组代表学生的表现评价整个小组的表现。W老师在讲授《有理数的减法》新授课时,提问几个学生代表,通过了解个别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来判断全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4.3关于评价内容:通过编码数据分析得:数学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内容主要是认知方面的,占评价内容的90%,非认知的评价相对较少。教师在评价内容的选则上主要选取为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评价时一般是针对传统的“双基”进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内容较少。不过值得肯定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逐渐重视非认知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比如J老师在讲授《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自己通过折纸的方法,找出相应图形的对称轴。让学生参与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W老师在讲授《有理数》时给学生介绍有关数、有理数的数学史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4.4关于评价功能:形成性评价是一个预先计划好的“过程”,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关注与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学习进展的证据,以修正教学来帮助学生学习,学生能够通过反馈调节学习。把形成性评价融入教学,能够为教师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同时在情感上又能激励学生的学习。两教师课堂中启发性与细节性的评价的比例都超过了一半,教师对学生回答的结果进行细节性、启发性评价分析,让学生全面、详细的了解问题,启发、帮助学生自我完成对于问题的修正、完善等。两课堂都比较好的发挥了形成性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关注细节性、启发性评价的教学方式,比较好的体现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

5相关建议

首先要凸现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形成性评价应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一个独立的学习者,要关注学生对自我学习情况的意识以及对自我学习过程的监控,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指导者而不是主导者的角色;第二要关注对学生非认知因素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能够激励学生学习,丰富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最后要让评价的形式更加生动、多样,丰富形成性评价的形式,让学生对评价充满新鲜感并能够提高评价的效率。

作者:曹睿 单位:鲁东大学

参考文献:

[1]王立东,王西辞,曹一鸣.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价研究———基于两位教师课堂录像的编码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1(5):37-40.

[2]许瑜函,杨向东.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课堂评价———2011课堂评价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J].全球教育展望,2012(1):93-96.

[3]钱青松.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中,2013(5):123-123.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面对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表现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但是,由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所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并没有理想中的那么完美,严重影响了教学理念。本文中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又指出了搞好课堂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初中;现状;环境;解决

本文在对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表现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严重影响教师进行良好的教学的阻碍,希望教师和有关的组织能够借鉴经验和措施进行有效的改革,将学习效果和学习氛围提高到一定的程度。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1教师教学的方式比较的单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成为了教师追求的唯一教学目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的这一方面,教师显然做的是不够好的。教师只是简单地利用教材进行讲授知识,并没有利用多种丰富的形式对复杂的数学原理知识进行详细、形象的解释。讲课方式比较的单一,并没有引起学生多大的兴趣去预习和研究新知识,也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够积极。

1.2课堂偏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自从新课改之后,教学目标就开始偏向于素质教育,改变以往的传统教育目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会在不经意间少将了许多有价值的知识点。但是,我们在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够产生的效果

2.1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初中数学的难点就是由于初中生在此时缺乏一定的想象力,所以很难将抽象的数学图案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但是数学知识他本就有具体性,即如果把抽象的数学图案转换成一定的数学模式,就会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有助于学生将数学概念形象化,容易将数学概念和数学现象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接受复杂的几何图案和数学公式,并且很清晰的找到彼此之间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2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因为进行良好的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更加的频繁,互动也会更加的有默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增加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友情,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样也会增加学生上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3改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3.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以人为本”是目前教育的发展方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首先,老师就应该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友好关系,带领学生一起参加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活动,对他们进行有力的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改变自身的身份,将学生由原来的配角地位调整到主体地位上来。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提高教师教学创设情境的积极性:明确教学创设情境的必要性,提高教师教学创设情境的积极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明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创设情境,这是由数学学科自身特点和初中学生思维特点决定的。教师只有明确情境创设对数学教学的意义,才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出情境创设的教学价值。明确情境创设对教学目标达成的意义,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创设情境的重视程度,有助于提高教师创设情景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3.3加强教师自身的学术修养:教师是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学习的指路灯,教师的思维方式影响着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所以,加强教师在数学文化教学中的表现,对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要培养教师在数学文化方面的素养,只有教师足够了解数学文化,才能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资料,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其次,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培养教师主动学习数学文化的意识,使教师懂得数学文化的关键性,从而让教师传递给学生这种学习数学背景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文化的学习习惯。最后,加强教师在数学文化教学理论方面的学习。因为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根据理论进行活动的。初中教师在数学文化教学方面的理论水平的高低,就会决定着教师在数学文化教学的实践效果的强度。

3.4激发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兴趣:首先,加强学生的独立自主学生的能力,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良好的教育不仅是学生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还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学习态度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发展,使得学生会主动地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其次,培养学生在数学文化教学中的文化学习意识。加强学生的文化学习意识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会主动去了解文化和查找资料,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去学习和被动的去学习,产生的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主动去做一件事,就会充满激情,发挥自己所有的能力和本领,全力以赴,完美地完成作业;被动地去做一件事,就会产生消极的情趣,草草了事,敷衍了事,自己也不会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巧。就如众所周知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投入了自己极大地兴趣,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就会处于亢奋的状态,有利于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例如,可以使用奖励学习方式,对于数学公式分析出色的同学,教师进行特别的奖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就会引领学生自主的学习,培养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数学教学方面的表现出色,有益于提高学生的教学成绩。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且能够将素质教育和课堂丰富性相互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增加了相互交流的环节,活跃了课堂气氛。即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者:闵沙 单位:重庆珊瑚初级中学校

第六篇: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自从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这同样是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手段之一。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有效的达到这一目的,因此,本文将从分析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入手,分析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并浅谈在现代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不同于文科性质的学科,是理科课程的基础课程,因此学生是躲不过数学的。有人将数学称为“数学是一切学科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具有三大特点,分别是严谨性、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学好一门数学课,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培养严谨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将来更好的发展。从这一方面讲,初中数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初中数学生存的现状

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学生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他们对于知识的好奇远比成年人要大的多。但是,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开始接触数学知识,这显然已经不是一门足够新鲜的课程。几年学习数学的时间,学生已经差不多摸清楚了数学教学的模式与“套路”,他们对于数学的热情到初中阶段就已经很小了。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我们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旧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模式,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更不要说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传统的初中数学的教学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僵化的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过多的强调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过分的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课堂沉默,死气沉沉,学生容易犯困,这就是我们数学教学出现的严重的问题。其次,教师的备课走形式。由于教育功利化的日益严重,多数教师认为重要将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就可以了,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将知识一股脑的全部丢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消化。同时,课堂呆板,学生没有热情,这与教师准备的课堂模式是息息相关的。最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没有自主学习的热情。学生僵化的课堂模式已经不存在任何热情,只是机械的去上数学课。随着年级的增长,数学的教学内容本来就更加的难以理解,学生对于数学的恐惧也日益的增加。如果课堂的教学形式依旧是如此的一成不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是日益下滑。这就是学生、课堂与教师之间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模式,有责任的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技能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习信心。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

语文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那么数学则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基础。数学的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日后有很大的帮助。帮助学生更好的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有能力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在工作中可以运用数学思想来完成工作任务。在进行公众场合的演讲时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有逻辑、有思想的演说,这是学生成长路上都能够用的到的。这些思维对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措施

3.1培养学生灵活性思维: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数学教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主要表现在使学生能根据事物的变化,运用已有的经验灵活地进行思维,及时地改变原定的方案,不局限于过时或不妥的假设之中,因为客观世界时时处处在发展变化,所以它要求学生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认识、解决问题,“因地制宜”的思维灵活性的表现。首先是培养学生数学的基本技巧。“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根基,就不会牢固的上层建筑。而数学的根基就是简单的运算技巧,包括加减乘除、多项式的因式分解、解方程与解方程组的练习,再就是简单的演绎推理的技能与操作技能也应该是必须掌握的。其次,培养学生解题的方法与技巧。数学的解题方法是学生解题的工具。良好的解题方法能帮助学生解决更多的问题,这不仅能够提高解题的正确率,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初中的数学方法有思想方法与解题方法,数学的思想方法包括:方程的思想方法、函数的思想方法、构造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整体的思想方法。掌握这些方法也就掌握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半壁江山。再者,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不止包括举一反三,同时也要求学生就尽可能的用多种方式解决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沿着不同的方向,提出各种的假设,进行多种的推理。这样的解读方式能够开放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最后就是要具有批判性思维,不轻信,不盲从,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3.2培养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思维概括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在复杂的问题中概括出问题的实质与核心,这是每个学生都应必备的能力。没有思维抽象概括的能力就无法很完美的解决繁杂的数学问题。具有数学能力的学生在收集数学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时,明显表现出使数学材料形式化,能迅速地完成抽象概括的任务,同时具有概括的欲望,乐意地、积极主动地进行概括工作。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对方法的归纳,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所学基础知识进行的梳理,对每一章内容的基础知识进行综合,使所学知识条理化,明朗化,清晰化,使解题过程中能迅速捕捉到所要信息,达到快速解题的效果。

3.3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是我们现在学生缺失的,也是我们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思维,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表达能力。自觉地观察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的感知过程,更容易观察到以往不易发觉的蛛丝马迹。加强动手探索能力的培养。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加强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也必须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与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春霞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五中学

第七篇: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做合一”理念探讨

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他还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教学做合一”理念,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在“做”中教,变“教授法”为“教学法”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等思想已为大部分教师所了解,但是课堂教学仍以教授法为主,教师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因此,坚持在“做”中教,变“教授法”为“教学法”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讲“负数”时,虽然有些学生在小学听说过负数,也可以举一些负数的例子,但他们对负数认识还比较肤浅,没有认识到负数比零小的本质,也没有将负数纳入到他们的认知结构中.我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列举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有关比0小的问题,如天气预报零下温度、财务报表中亏本等,鼓励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形成共识,然后适时互动、评价.这样,学生从初步感受存在“新数”到主动探索并解决“新数”带来的新问题,扩展了学生对“数”的认知结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教师应传授一些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开展一些思维拓展训练,让学生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审题、解题经验策略.只有掌握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学生才能自主学习,自主探索.

二、在“做”中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要学”就是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掌握知识,方法就是在“做”中学,从而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陶行知说:“‘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产生新价值.”实践,就是行动,就是“做”.但仅仅是实践还不够,还必须思考、分析,才能“产生新价值”,得出科学的结论.因此,学生的数学知识获得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通过自己的活动探索、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探索与创造的感性体验,进而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我让学生课前准备40cm、30cm、20cm、20cm、10cm五根木棒,课堂上任意拿出三根(不能再换)摆三角形,大家兴致勃勃,努力地构造三角形.有的学生摆好了三角形,而有的学生却没法摆出来,这时给学生宽松的学习氛围和充分思考的时间,很快学生就会想到三根木棒的长度,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交流,最后形成一致意见.这样,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经历了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得出问题的过程,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

三、“教学做合一”,在教、学互动中落实数学课程的“三维目标”

陶行知提出“以教人者教己”的主张.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教人者不但能教人,也应教己,而学人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能教人、育人,也即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育者.这启发我们,要把讲台让一些给学生,让学生做“小先生”.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好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学习资源,搜集到多种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课堂上结合教具,请学生到讲台上介绍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证明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在实践中探索知识,获取知识.这样,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了堂课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谈思路、谈想法.当然,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不一定分析得很到位,很完整,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与自己的思路方法对照,学习其长处,站起来补充其不足,做到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倾听者,参与者,评价者,与学生一起探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做到教学相长.总之,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在强调培养学生素养的今天,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要坚持“在做上教”,同时让学生“在做上学”,并把“教学做”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相长.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树立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数学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倪万贵 单位:江苏兴化市戴窑乐吾实验学校

第八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社会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代表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可视化、动态化和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数学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方式.在新课改标准下,各个地区加大对多媒体教育的投入力度,通过多媒体技术整合初中教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其中重点在于建设发展初中多媒体教育,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下面就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点体会.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和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能只是机械化将知识传输给学生,而要合理掌控好尺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以其多样性、趣味性以及创新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维时刻处在灵活的运行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制作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利用圆规画圆原理创作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又如,在讲“多彩的图形世界”时,教师可以提前在网上收集著名建筑或景物,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并指导学生对这些建筑物的形状进行分析,然后回忆生活中是否有与之相似的物体.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给学生带来视听上的直接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二、人机互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人机互动,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依靠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优势,让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降低数学学习难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时,传统教学方式难以直接呈现其过程,导致学生对于部分概念难以理解.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电子屏幕中画出△ABC和内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以及中线,让学生用鼠标在电子屏幕中对A点进行任意的拖动.这时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ABC与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基础上出现变化.任意拖动A点时,学生发现一个D点,能够让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以及中线三者相互重合.由此可见,多媒体的人机互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三、丰富形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一定的被动性,容易开小差,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自身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定位不明确,没有树立主动探索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形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借助多媒体几何画板,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学生可以借助于几何画板进行图形实验,通过自己动手探索来积累数学经验,从而加深理解记忆.

四、拓展思维,提供创新空间

多媒体技术能够为拓展式数学教学提供一定创新空间.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一些难以发现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全方位数学思维,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变难为易,从而让他们产生学习好奇心和成就感.因此,教师应借助全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创新空间拓展教学思想深入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实现多媒体技术和数学课程之间的有效整合.利用创新扩展式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思维的建立,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环境下数学课堂带来的学习乐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和补充,改善初中数学难懂、抽象、逻辑强等问题,让枯燥的数学变得更加通俗易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张国蓉 单位:南京市溧水区云鹤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庄亚华.初中数学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探究[J].学周刊,2015(27).

肖碧凡.探究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融合[J].福建质量管理,2015(07).

第九篇:动态生成的初中数学课堂探讨

摘要: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教师要具备高度的敏感性与开发意识,才能保证课堂中的动态资源具有有效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活跃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与互动.

关键词:动态生成;初中数学课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与情境的变化构建具有生成性的教学过程.动态生成教学,不仅满足了新课改要求,还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仅要完成预设,还要产生动态的资源.因此,提高动态生成资源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值得教师研究的课题.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是以教师为教学活动中心,还是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中心?是根据教师所预设的流程为主,还是以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在新课改背景下,这些问题成为教师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长期的发展与变化可以看出,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与习惯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创造开放性的动态生成课堂

对于数学课堂来说,在动态生成的影响下,是一个具有开放性与多元化的课堂,也比较注重在相互平等与尊重的环境下实现教学目标.只有在这种开放性与平等性的课堂中,学生才会大胆进行想象,课堂的生成也才会更加具有吸引力.因此,要想创建出这样的教学环境,教师就要保证自身具有民主意识,并充分相信学生,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想动态生成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实际意义,就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与良好的思维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思考,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能主动回答.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这是动态生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做好动态生成的生活化延伸,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首先,教师要保证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初中数学的很多内容都是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才会从心理上转变对数学知识的看法,才会认识到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保证动态生成的效果.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过程,也是学生感悟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对于数学课堂来说,有效生成并不难,而关键的问题在于教师要为学生创建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生成工作,也要深入挖掘学生身上的潜力,做好引导工作,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教学效果.

五、做好动态生成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工作

良好的评价可以推动动态生成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在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评价,在不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还有哪些地方存在不足,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此外,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就需要学生与教师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分解因式”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学生进行改正.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总之,开展初中数学动态生成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活跃课堂氛围.教师要利用好数学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金康衎 单位: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梧桐学校

参考文献:

王莹莹.点亮生成资源,展现灵动课堂———谈数学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利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2).

第十篇:初中数学中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中考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的一个关键考验,也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在初中数学中考复习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复习效果,而且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自主学习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程改革逐步完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必须关注其价值性和需求性,尊重人的个体差异性,确保不同的人可以在数学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必须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其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一、做好错题归纳总结

在初中数学复习中发现,学生在相同类型的题目上反复出错,尽管经过教师多次的讲解,但是在独自解题时仍然出现错误.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对错题的归纳总结,能够起到强化记忆的效果.对于一些易错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本子,将错题的讲解过程记录下来,然后结合相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巩固练习,归纳出难点和易错点,从而提高复习效果.不过,考虑到初中毕业班学生的复习压力大,考试频繁,往往没有精力去进行错题的摘录和归纳,如果采取强制要求的方式,可能有学生为了应付而盲目抄写,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此,可以将错题归纳的工作交给教师,在日常的作业批改或者试卷分析中,对一些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进行总结,按照每周一次的频率进行错题的专门讲解,加深学生的记忆.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归纳的错题,通过当堂演练的方式,总结易错点,然后利用相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强化练习,加深印象.教师也可以合理地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使学生通过相互讨论的方式,针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易错题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对解题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归纳.

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就目前而言,在中考数学中,简单的题目占据大部分,不过其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事实上,正是这种广撒网、多开花的模式,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在一些基础的题目上屡屡犯错.对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多样化的题目,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达到中考的要求.在对题目进行选择时,教师要把握好难易度,从简单基础的题目开始,等到学生适应后,再逐渐加大难度,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三、开展分层复习模式

一直以来,在大课堂的背景下,中考数学复习采用的都是统一复习的方式,由教师针对全体学生安排统一的复习内容,沿用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可否认,这种复习方式适应大课堂的情况,能够提高复习效率,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由于针对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影响了复习效果.优等生可能认为复习的内容过于简单,无法取得突破,后进生则会感到吃力和无所适从,加上没有对复习内容进行明显的难易程度划分,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提高习题的针对性.对于优等生,教师可以适当放松基础知识的巩固,选择一些具有创新性的题目,促进其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通过巩固练习的方式,帮助其掌握一些易错的知识点,逐步提高其自主解题能力;对于学习困难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题目,使其能够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复习效果,促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总之,中考是学生即将面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复习的效果决定了其所取得的成果.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在中考复习中应该重视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数学学习的思想和方法逐步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促进数学中考复习效果的提高.

作者:华从娟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参考文献:

倪宏,张鹰.初中数学中考复习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J].学苑教育,2015,1.

邵珠侠.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