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土地整理建设作用

时间:2022-04-25 10:37:29

新农村土地整理建设作用

1土地整理对建设新农村的促进作用

1.1土地整理增加了耕地的数量,提高了耕地的质量。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基本涵义是保持现有耕地数量,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数量还将增加,我国人口基数大,且其增长趋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会扭转,土地面积的有限性、空间位置固定性决定了无限增加耕地的数量是不可能的,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全局,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只有实行土地整理,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才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措施之一。我国农村土地通过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和利用效率的潜力很大。各类零星闲置土地、废弃坑塘及未利用的土地数量较大;由于受自然耕种条件限制产出率低和沟渠等土地占有较大比例。对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市、县,利用自筹资金或耕地开垦费,通过全省统一安排到后备资源丰富的市、县开发新耕地,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1.2土地整理对农业结构、农产品、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土地整理,使农村的产业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使农业的区域布局更加的趋于合理化,使产区集中起来,利用国家农业科技的最新研发成果,集合各地区的特色产品,大力发展高效农作物,这样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使特色农产品开始向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同时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体系,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提升其竞争者力,从而构建以区域为主的特色农业。构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需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而这一重要标志则要要实现农业机械化,能过土地整理使零散的耕地得以归并,为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条件,同时通过土地整理工作,使耕地向集中和集约化发展,有效的促进了机械化装备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的实现成为可能。通过土地工作,有效的增加了农村的耕地面积,使耕地的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为农民的增产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土地整理后打破了传统的土地利用格局,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使农业生产开始向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了农业的增效,同时在土地整理的开展下,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者力得以进一步提升,这种种有利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民的收入得以增加,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1.3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建设用地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对农村分散、闲置的以建设用地为主的土地综合整理,将整理完成的建设用地(拆旧区)等量置换到城镇建设发展区(建新区),一方面可以拓展城市发展的空间,保障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增强以城镇经济为主导的区域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高于农村建设用地,可以提高城乡建设用地的整体利用效益,改善城乡土地利用配置效率。

1.4有效的改善了生态环境。当前在人类经济活动不断频繁的情况下,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受到较大的,而通过土地整理工作,使耕地面积和质量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增加,有效的缓解了当前人地矛盾。通过土地整理,使农村的田、水、路、林和村的综合整治措施,从而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生态环境更趋于合理化,和谐化。同时通过各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土壤的蓄水能力得以提升,增强了抗洪、排涝和抗旱的能力,同时生物措施的利用,有产的改良了土壤的结构,使土壤的肥力增强,更易于庄稼的生长,同时资源的合理利用,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的生态环境,使其经济效益得以提升。

1.5有利于理顺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城镇不断发展的同时,农村地区也同步发展,公平享受发展机会和发展成果。通过城镇用地扩大与农村建设用地缩小相挂钩,尤其是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收益挂钩支付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理与新农村建设,可以有效地解决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资金渠道,缓解土地整理工作的投入瓶颈;同时在目前政府财政支出仍然重点投向城镇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拓展农村建设发展的资金来源,从而使城镇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真正能够落到实处,使农村与城镇同步发展成为可能。

1.6实现国家与地方利益的统一,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国家战略利益的具体体现。地方在有限的建设用地指标控制下,通过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理,既可以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产业化,又有利于推进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建设,不断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2结论

强化土地整理工作中土地利用规划的统筹协调作用,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在用地上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即需要在保护土地资源和生产力的持续性外,还要充分的调整各地的用地矛盾,通过土地整理工作,加大对农业综合的整理力度,从而通过对农田水利的整治,建设高质量的农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证农民实现丰产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步伐。

作者:刘展鹏工作单位:南京江地土地开发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