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在生态文明中的作用

时间:2022-04-28 11:47:14

学校教育在生态文明中的作用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被党和国家重视,加快发展生态文明,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的必然要求。而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以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为前提,通过提升意识水平,才能更好地践行生态文明行为。通过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教育合力,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效果。

关键词:学校教育;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作用

1前言

时至今日,现实的环境问题引发了人类的关注,科技的进步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手段。但是,解决环境问题仅仅依靠党和国家关注,采用科技手段解决是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源上解决环境问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爱护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也是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所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面对生态环境形势愈加严峻的现状,党和政府越发重视采用科学、可持续的方式发展经济,逐步治理生态环境,加快发展生态文明,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的必然要求。而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以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为前提,通过提升意识水平,才能更好地践行生态文明行为。加强学校教育在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中的作用刻不容缓。

2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参与的主要场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是培育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科学途径。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首先,学校要通过采用合理方式,营造出生态和谐的校园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内教育,不断地在日常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生态文明习惯的教育行为。做到有序组织,树立典型,科学评价,将校内的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成为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一部分。逐步能够实现由强制学习到自觉行为的转变。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体会到,生态文明意识不是枯燥无味,为了考试而学习的一种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发掘自身对于生态文明知识的兴趣度,让学生意识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他们可以发挥的作用被重视,有效果。最后,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应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目前的生态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发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让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得到提高。通过教学环节的设立,让学生通过自己得出“我们应该这样做”的结论时,生态文明的意识已经树立,行为也就会变得自觉而长期。总之,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发挥,与学校、教师,特别是课堂教学设计有密切关系,真正发挥学校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才能够实现学生生态文明从意识走向行为。

3加强生态文明培育队伍建设

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进行,而培育活动的实效,取决于从事此项工作的队伍人员素质。要重视生态文明意识培育队伍的选拔和培育。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培育一支有分工、有合作、素质高的培育队伍,对于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任课教师的素质是重中之重。课程中关于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内容教学的实效性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高度。因此,任课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增强教学技能,运用交流技能,还要通过提升自身生态文明知识储备,积极拓宽自身对于生态文明的认知,提高自身授课水平等有效措施保障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技能的提高。首先,任课教师要从提升自我内在需求的角度出发,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基本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来说,任课教师不但要充实自我对于生态文明的认识,更要把生态文明意识相关的内容转变为适合的教学技能。其次,学校要为认可教师提升自身生态文明意识的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这是提高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通过增加对教师的培训教育,提高任课教师的生态文明意识,和学习生态文明意识的水平。

4加强课堂教学与健全完善队伍相配合,形成培育合力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推广低碳生活、完善监督体系,构建完备的低碳消费体系,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法治氛围。另一方面,国家和政府要采取各类方式方法,加强社区、学校、家庭之间的联系,搭建三者之间有效沟通的途径。为了达成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通力合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改进:首先,合力教育的一致性。要在共同的培育理念指导下,力往一处使,让三者之间的培育步调都保持在一个方向上,只有这样才更能够推动中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形成。其次,三方教育的互补性。学校在学生课堂学习知识中强调知识的学习,家庭在培育过程中注重潜移默化的养成作用发挥,社区在参与实践,提高应用能力上发挥作用,要各有侧重,取长补短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作用。教育工作者为了创建一个开放的、支持的、和谐的教育环境,必须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系,努力形成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教育合力,切实使学生全面了解生态文明意识,并运用于生态文明的实践当中。

作者:孙柳艳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2012-11-8.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