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创新教学研究论文10篇

时间:2022-12-14 10:49:15

初中历史创新教学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

一、剖析当前历史教学现状———提出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几千年前,埃及的卢克索的“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的名言流传至今,“上知五千年,下知五百载”成为人们通古博今的传承佳句。这些都是在警示人们不能忘记过去,不要忘记历史,历史具有“鉴古知今”的作用。然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常常听到师生们的对历史的藐视的声音:政治历史两门的分值不如语文、数学、英语的一门分值大;学历史有什么用;你能回到过去等的质疑,历史教学承载着太多的压力和充斥着被藐视的声音,学历史无用、无功的声音此起彼伏。历史教师和学生们对历史不重视,望而止步的做法屡见不鲜。19世纪的欧洲国家,因对历史的轻薄,出现了欧洲人的道德的沦丧、人性的异化。因为历史充满了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怀,藐视历史,必将受到惩罚。文章从历史的人文关怀层面上,论述运用到教学生涯中,进行创新教学,让学生爱上历史。

二、历史教学的思考———创新教学策略

1.教学思想和原则的创新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教育观,因此,历史教学中,情感、意志、道德等的人文素质的养成,以及社会责任感,对未来命运的关怀,都应该成为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1)关注历史人物,凸显“以人为本”的原则学习历史,不仅仅在于掌握历史知识,应首先关注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是历史的前提,没有生命的存在,历史也就是没有生命的历史,历史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关注历史人物,也是对历史的关注和尊重。同时,借助于历史人物,也可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从历史人物身上,借鉴他们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个性。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阶段,伟人对他们来说,就犹如一面镜子,为其树立了榜样的作用。如抗金英雄岳飞,在国即将破碎之际,仍然高歌《满江红》、戊戌君子谭嗣同在国运衰微关头大呼“我自横刀向天笑”、近代作家鲁迅在国破家亡的日子里书写“我以我血荐轩辕”;学习近代史时,在“万里长征”一节中,的“碗里磅礴走泥丸”的豪迈等,都可以使学生产生心灵的激越和慷慨,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的讲解和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当然,“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的实现,教学中应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减轻应试考试的压力,给学生一份关怀,多一分对学生的关爱,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2)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原则历史教学中,不是分析写景散文,不是欣赏小说,不是观看电视剧,对文章、对小说、对电视剧里的人物、剧情等可以自由评论,而历史是真实的,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应一分为二,尊重事实,不能带有任何的主观色彩。如对于新中国的创始人、缔造者、改革开放的提出者邓小平等的伟人的分析,应坚持功过分开,全面评价的原则,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认识的能力和意识。教学中,多数教师认为佛教、基督教等宗教问题不是考测的重点,并且更多的渗透可能引导学生信仰宗教,因而,教学时要么视而不见,置之不理,要么大而化之,一言以蔽之,多持否定的观点。然而宗教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而“宗教是历史的钥匙”,忽视了“宗教”对人类的影响,历史是残缺的。

2.教学手段的创新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出和实施,新课改的推进,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一改传统的灌输的方法和方式,多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多媒体的音响特点、动漫性质等的综合运用,扩大了历史教学的学习内容和教学容量,且省时省力,突破时空限制,提供历史人物故事、大量的史实方面的直观材料等。如八年级下册的《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的教学,用多媒体将“两弹一星”的时间、发明者等淋漓尽致地得到展现: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生平和人物画像等呈现给学生,学生对这一史实得到拓展性的了解,再展示三个事例:钱学森召见邓稼先、邓稼先的岳父问严济慈“原子弹是谁造出来的”、杨振宇证实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是否有美国人参与等故事,得益于多媒体的使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强调多媒体的优势、过多使用多媒体也是浪费之际,不得不提出,在多媒体成为主要教学方式之际,不能对传统的教学手段一概否定,应关注历史教学中应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以确保多媒体的实效性、时效性。

3.教学理念的创新

理念是先导。新课改推进了十几个春秋,但目前的历史教学仍然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和实施,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仍然停留在口头理论的层面上,没有真正开展,小组合作、学讲计划等更是重形式、无实效。为此,放下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解放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而自主构建知识,学会学习,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习历史过程中,走出教师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间等的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同伴一起学习,互相探讨,如学习《两弹一星》时,让学生自主探讨、上网查询、查阅资料等方式,交流“神舟飞船”的发射成功的史实;了解了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让学生写一篇历史小论文;结合本土,从生活生活中确定研究专题,如如何对待历史遗迹的论题等,这样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课内外的完美整合。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势在必行,创新教学的宗旨是改变课堂模式,以学生的发展观为最终目的,以培养学生会学、乐学为宗旨,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学,把课改理念贯彻到教学的始终,让课堂因创新而精彩,并使创新教学在不断创新中再度创新,不断谱写创新教学新华章。

作者:魏汀默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沭河中学

第二篇

一、端正态度,善读巧记

当今,地理在中学基础教育中仍然处于“低谷”地位,出现了学生偏科厌“地”,教师改行离“地”的现象。怎样扭转这种局势?首先必须端正态度,认识地理课是中学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施素质教育中,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功能和作用。地理概念多、原理多、规律多,时空概念难于建立,很多知识交叉联系,综合性强,容易混淆,知识难于掌握,因而感到无所适从。这是现在很多学生出现厌学地理,对地理知识学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种现状,应当让学生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养成阅读、思考、分析、归纳的习惯。教师可通过课例分析,指导阅读,使学生学会找出重点,理清结构,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加强记忆。如在学习“天气”“气候”概念时,内容不多,但不少学生只会一字不漏地死读,容易混淆;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引导学生把它归纳为:“天气具有短期、多变的特点”,“气候是多年来比较稳定的”这样去区别,再加上一些有关天气和气候的谚语、成语、古诗等加以分析,学生就容易记忆。如:清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昆明四季如春;极地地区全年严寒等等。

二、创设条件,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知识、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果是照本宣科,学生必然会觉得枯燥乏味,毫无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可依据教学要求,一方面充分挖掘地理教材本身的趣味“矿藏”,一方面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不断引入课外趣例,“旁逸斜出”,把教学内容融化在其中。可采用观看地理图像,讲述地理现象,链接地理新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单调、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有趣。

三、深入挖掘,巧设疑问

提问是教学中调动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艺术加工与处理,适时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去理解、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如在学习“土地资源”这一课时,教师可预先根据“识记”这一层次教学目标要求,精心设计下列提纲性的思考题:什么叫土地?它的影响因素、作用、利用分类是什么?我国土地资源有哪些基本特征?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基本国策是什么?让学生根据提纲自学课文和地图,完成“识记”这一教学目标要求,当学生完成“识记”这个教学目标后,教师又及时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探索性、趣味性、课文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各个特点的成因与表现,并指出构成上的特点。当前世界和我国的土地资源遭受破坏,主要表现有哪些?我国土地利用与保护措施是什么?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探索,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深化。这种层层设疑,步步深入,使学生始终处于疑问-思考-讨论——解疑的学习氛围中,直至完成对本课重点、难点的理解。最后再设计一些实践性强、灵活性大、涉及面广的问题: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优缺点。为什么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培养学生应用、评价、综合等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带疑而思,思而解疑,尽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因势利导,启迪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往往都会去思考,寻找答案。当学生遇到难点、疑点,渴求了解教师所提问题的答案时,教师不是急于给学生于“鱼”,而是着重于教学生怎样去“渔”。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但在北极上空或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方向有什么不同呢?这时,教师只需拿出地球仪,转动给学生看,学生在观察中受到启发,经过思考,然后就会做出回答。所以,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该启发诱导,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使其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的理解与掌握。这种深入浅出,利用直观的手法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性高,教师教得轻松、愉快、效果良好。五、归纳总结,练习深化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呢?教师可在讲完教学内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运用已储存的知识信息,对所学内容进行简要归纳,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要点,使所学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在讲完“地球的自转”后,给学生留下思考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描述了什么内容?又如,在讲完“日界线”后,穿插了双胞胎的故事:一只向东行进途中的船上,一对孪生兄妹先后降生,后出生的妹妹却比先出生的哥哥年龄大一天,试问他们出生在何地?为什么?通过练习可巩固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实践证明,以上做法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良好效果。

作者:赵娜 单位:北师大乌海附校

第三篇

一、强化课前预习,夯实基础知识

常言道熟能生巧,学习也是如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提前的课程预习,通过预习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教师讲解时能够紧跟教师的脚步,对课文的理解和吸收速度更快,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在传统的历史学习过程中也有一部分学生会进行课前预习,但是预习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学生没有目的地盲目预习,胡乱地翻看教材,这样的预习并没有什么学习成效可言。因此,在新时期的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课前预习进行强化和系统化,夯实历史基础,这样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自主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旁观者,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料,对学生进行关键时刻的启发,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英国在选择走私鸦片的时候为什么将中国作为市场?在硝烟过程中林则徐是怎么样做的?鸦片战争对我国有什么负面的影响?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性地去预习,从而提高历史预习的质量。

二、创设条件,实践体验式学习

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类似于创新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语言描述等多种方法。例如,在学习玄奘西行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首《西游记》的主题曲,对于学生来说,这部电视剧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导入,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内容充满好奇,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中。同时,听完歌曲后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巧妙地引题,提问学生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谁?他们的目的地是哪里?他们想要去做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不但能够有效地将课文内容融入其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又如,学习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准备一根缝衣服针和一块小磁铁,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制作出一个简单的小型指南针。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记忆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对历史内容更加感兴趣。

三、课堂让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发生着较大的变化,这个时期的孩子也比较叛逆,上课不注意听讲,情绪波动较大等。这时,教师应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束缚,将历史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导者,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将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然后教师再为学生设置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研究。在讨论完后进行回答,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合作的快乐。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出新一代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作者:韩甲武 单位: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第四篇

一、创新教学方法,转换思想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纲领,更是创新的导师。思想指引着行动的方向和执行结果的落实。历史教师要勇于打破以往教学中的条条框框,敢于创新,探索新领域和新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灌输式”授课方式转换为“互动式”授课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二、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教师要合理地设置历史情境,将问题设置在课堂内容中,但不直接去解答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法兰西第一帝国兴起》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将拿破仑战争进行详细讲解,设置合理的问题,例如,法国波旁王朝的余党、资产阶级、普通贫民和殖民地的居民,分别会对对外战争持有什么态度?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最后教师进行合理的点评。

三、整合教学资源,充实课堂内容

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课堂中,网络素材是必用的教学资源,丰富的图片和影片,能更加真实地展示历史事件,学生也能立体地感知历史事件,在了解历史的同时还要铭记历史,吸取经验和教训。所以教师要搜集更多的素材,充实课堂上的内容。

四、创新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主体,而学生则是接受知识的被动体,服从教师的安排和指挥。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不利于学生接受知识,而且影响课堂质量的提高。教师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创新师生关系。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更新观念,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设置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领悟历史、铭记历史,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开发学生的思维,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作者:田景权 何小燕 单位:重庆市酉阳县第三中学

第五篇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将创新教学理念融入到历史教学中

目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不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和情绪体验,积极鼓励学生合作、探索、创新,将创新教学理念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要积极融入新理念,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历史学习中。

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活动

在素质教学不断推动下,初中历史教学必须积极响应素质教育号召,在加大对教学设备投入的基础下,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比如多媒体技术应用。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情绪。比如在教学开始之前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播放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入课堂学习中;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下载的历史资料和教学视频,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情绪,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促进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优化历史教学活动。

三、建立良好的是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做朋友,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其次,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树立师生平等的民主思想,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再次,和谐的师生关系表现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核心,就发挥学生潜在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独立见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四、加强模式创新,促进师生互动

初中历史教学要融入创新理念和创新实践,同时给予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积极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想要做到这些,首先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嘱咐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堂讲解之前自主学习,了解课堂讲解内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事先收集有关资料,以便更好地配合教师讲解。其次在历史课堂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可以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分组,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针对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解答,对于具有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辅导,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突破疑难问题,又能够提高学生创造力。

五、建立立体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教学往往是在课堂上实施教学,即便是在新课标下也只是利用一些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方式进行教学处理,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维持度不高,长时间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思想。所以,教师应该从不同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将创新理念模式充分应用到历史教学实践中,调动学习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水平。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历史兴趣小组,课后实施各种有关历史知识的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根据历史教学进度开展历史知识抢答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警示教育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素质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多方面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融入创新教学理念,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丰富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创新意识,注重将创新教学理念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性学习环境;同时注重师生和谐关系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培养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水平。

作者:孙丽红 吕妍岩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九中学

第六篇

一、以学生为本,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是老师与学生传授与接受知识的地方,我眼中课堂很神圣。学生和教师之间无论在课上还是下课都应该是互动交流的关系,而不是管和被管的关系。首先教师对学生必须做到一视同仁,坚信只有不努力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对学生要有充分的耐心。其次一定要主动创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允许学生犯错,谁都会犯错,何况是在学习阶段的学生,面对犯错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充分信任教师,走进他们的心里,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困惑和难点。只有当师生之间构建起了平等交流的桥梁,学生才能更投入地接受你所教授的知识。最后,教师一定要经常激励学生,让他们有进步的动力。如此一来,学生就会渐渐接受教师的一切,包括他所传授的知识,在这种状态下,教学任务就可以更加轻松地推进。

二、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环境

万事开头难,教学课堂也是这样。在尝试以一种新的方式改变课堂的一开始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你够用心思,想法够好,就可以慢慢为学生所接收。你讲的东西学生喜欢听了,那就可以顺利展开其他教学工作了。(1)故事导入法。这种方法屡试不爽,因为对学生来说每日千篇一律的课堂是枯燥的,所以在课堂一开始,教师所讲述的小故事就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以表演小短剧的方式拉开课堂序幕,这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自然提高了。(2)视频引入法。引导学生进入状态的方法纷繁多样,开课前播放视频也是方法之一。纪录片、历史剧等都可以。播放视频比故事更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热身,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既吸收了课堂知识,又多了学习热情,还发挥了锦上添花的作用。(3)提问导入法。提问可以在上节课结束前也可以在本节课开始前,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用一个学生还没有掌握的问题导入一堂课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可以训练学生自主思考和理解的能力。

三、充分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兴趣

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爱上历史。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当一个人喜欢一种东西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容易接受这种东西,学习历史也是如此,当学生产生了对学习历史积极性,那么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就会十分主动。以下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策略。(1)发挥感情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感情在很多时候都会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起到导向性作用。所以情感在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实践中相当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多与学生沟通,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其爱好、兴趣所在。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人格魅力、优良习性、对学生的热爱程度、渊博的知识面、出众的形象、优良的口才都是感染学生的因素。因此,作为课堂教育的引路人,教师必须主动展现自己的情感,让学生为自己所感染,成为与教师“志同道合”的人。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不应该是一个管理者,而应该是一些其的他亲近角色,如朋友、家人等。所以如果教师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感情,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是很有帮助的。(2)展现自己的语言魅力。语言是展示一个人的个人魅力的很重要的方式。幽默诙谐的语言能使学生以一种更加轻松的状态听课,当学生处在这种状态中时,更容易接受来自外界的知识信息,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3)利用课堂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尽可能地创造出他们更加喜欢的教学环境。比如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部分年轻老师的电脑水平高,会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一些图片、音乐、动画等效果,学生会对这些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再加以适当指引,把学生的兴趣引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然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课程。

四、课堂语言优美生动,扣人心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夸美纽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点是注意,有了注意学生才能使他的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无论是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还是注意都是靠精彩的教学语言去牵引的。以前我总认为语文课上才适合用诗一般的优美语言,而历史课在语言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但通过这些课我认为自己错了,试想没有美妙的旋律,怎能产生动听的音乐?一个语言贫乏的老师怎能上出富有魅力的课?教师讲课中的语言、语调是教师情感体验的外露,当教师将这些体验到的情感通过语言语调向外传达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为学生美感的获得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这些历史课中大多数老师的语言优美生动,感情充沛,教师富有个性魅力的语言语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历史教学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展现历史原景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一定要注重他们的反响,因为他们的热情会直接影响整个课堂的气氛及课堂教学效率。只要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有足够的兴趣,再加上教师悉心的教导,学好初中历史就不难,每一个历史教师都要认真做到。

作者:武建颖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第三中学

第七篇

一、当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农村基层初中在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学活动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相对薄弱的则是政、史、地等小学科。在我国农村基层学校,这些小学科的教学工作或多或少面临着一些农村中学特有的实际问题,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农村基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不足:

(一)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在许多农村基层初中,专业的历史教师寥寥无几,历史学科大多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教学,他们缺乏对历史教学的专门研究,在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敷衍搪塞现象,严重滞后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实际需要。

(二)教师教学研究不深

笔者发现,走进有些教师的历史课堂,发现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少有创新。有些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堂灌输,只顾将所有历史知识点罗列出来,甚至将一些需要理解的内容以问答题形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对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缺乏深入有效地研究,未能融合并利用当前历史教学改革中一些新的、有效的、能大大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技巧、经验,教学成效停滞不前。

(三)校内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有些学校虽然也在学期初制订了历史学科教研计划,但直到一学年结束,这样的计划还是停留于书面,停留于完善会议记录、应付上级检查,而实际组织的活动次数少、质量差,有些纯粹是走过场,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未能发挥校内教研活动对历史教学成效提升的促进功能。

(四)课堂改革推进不足

课堂改革是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成效提升的最主要抓手,遗憾的是,农村初中部分历史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环节的作用,不愿多动脑筋想一些“花头”,甚至也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引用别人的一些成功的课改经验,课堂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大多以灌输方式进行,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非常低下。整个课堂演变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过程,与当前如火如荼开展的新课程改革形势大相径庭。

(五)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力

许多历史教师虽然也能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的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他们在教学中依然嫌麻烦不愿意适应多媒体手段,或是技术掌握不熟,不能灵活运用和自主制作历史教学课件,导致初中历史课堂上难见多媒体踪影。

(六)课外拓展程度不高

在农村基层中学,有些历史教师只片面重视课堂教学,没有对历史课外活动进行深入研究。部分历史教师图省事、怕麻烦,在课外根本没组织这样的活动,甚至连对学生的基本指导也较为匮乏,无法体现历史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如何突破当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

(一)多措并举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历史师资队伍建设是整个历史教学成效提升的核心与关键,农村学校也应当强化这一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专任教师、骨干教师,历史专业出身的教师原则上应当专门从事历史教学,还要培养一批在历史知识方面较为丰富、历史教学研究方面比较深入的骨干教师,形成以专业出身的教师和骨干教师为龙头,带动其他教师共同发展的优质师资队伍。其次,要重视历史教师岗位培训工作,在业务能力培养方面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脱产培训、跟班学习、教学观摩等,培养一批在本校、本区域有影响力的教学能手,并在本校范围内开展培训。另外,还要重视专业师资力量的引进。通过新教师招录、中心校教师送教走读等多种形式,不断优化现有历史教师师资结构,为教学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人才基础。

(二)主动积极开展历史教学研究

在历史教学中,广大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主动深入研究教学经验和方法,要主动汲取外地外校在历史教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将他人经验技巧加以消化吸收,为己所用,这也是提高历史教学成效的重要方面。学校应当鼓励教师通过网络学习、订阅教学刊物、浏览教学网站等多种方式,积极搜集历史教学经验,将先进的经验与本校教学联系起来,加以消化吸收和运用,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养成博采众长的良好习惯,这对于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有较大帮助。学校还应将教师自身能力素质建设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参加课题研究、取得教研成果、发表历史教学论文等方面进行表彰奖励。

(三)丰富载体推进校内教研活动

校内教研最为直接有效也更加形象直观,是提高历史教学成效的有效抓手。每一位历史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学校也应当通过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等扎实有效组织开展、监督校内教研。首先,教研活动计划要更加具体、更具可操作性。要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历史教师能力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计划要细化到时间节点,细化到活动方式、内容,细化到责任人员,体现教研项目化、项目节点化、节点责任化。其次,要对教研活动的形式、内容进行丰富。教研形式既可以通过座谈会、研讨会、教师沙龙业务学习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实践课、观摩课、微型课、说课等方式进行,努力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加生动的教研教改活动,让教师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提高。只有建立起层次分明、内容丰满的校内教研活动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广大教师岗位成才。

(四)与时俱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历史教师要重视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专门研究,要站在时展和教育改革的层面落实、推进这项工作。首先,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采取一言堂的灌输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研究,踊跃发言、拓展思维,保护他们在历史学习中创新的智慧火花。教师还要通过现代信息手段演示设置情境,以及组织研讨专题活动等方式,赋予初中历史课堂更多的活力,使历史教学呈现出更加活泼的良好状态。课堂教学改革是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和主体性的体现,教师一定要以此为目标和抓手,扎实有效推动教学深入进行。

(五)体现现代教学手段促进功能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历史教学所涉及知识面非常广泛,需要的信息量也较大,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历史教学的生动丰富程度。例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理解的直观效果,笔者专门开展了教学演示,通过图片对比、数据对比,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人均收入、家庭拥有的家电数量、存款数量,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对比,基础设施投入以及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等方面素材,在学生思想上引起强烈震撼,尤其是对比的巨大反差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这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效果的有效路径。

(六)积极开展拓展活动巩固成效

历史教学中,许多内容可以通过课外拓展的方式进行延伸,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效果,也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研究、梳理和总结能力。笔者在教学中注意拓展教学课堂,例如《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中,指导学生编写调研计划,针对当前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其背后揭示的深刻道理,自由组合开展社会调查,从生活方式的变化中感受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从而达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效果。这样的拓展活动既是对历史课堂的延伸,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的教育。广大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拓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有效部署,确保每一次的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综上所述,针对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广大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立足农村基层教学实际进行拓展延伸,学校也应加大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力度,创造、优化各学科教学的条件和环境,帮助教师着力打造更具活力、更加高效的历史教学。

作者:马启录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何市中学

第八篇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进行历史教学创新的前提

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课程,只要学生们产生了兴趣,那么教学效果会好的多。反过来说,如果学生们对一门课程没有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也不会学得多么好,甚至不会去学,更谈不上进行教学创新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表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一种内在的最强劲的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许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甚至列为自己最不喜欢学习的课程,主要原因是:这门课程枯燥、没意思,且不知道学了这个有什么用,不能真切的理解明古知今这个词的含义。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除了课文过于枯燥之外,教师不能有效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是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一些真实的物品、图片,或是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一些历史场景或是影视片断,鼓励学生听一些比较好的历史讲坛和历史典故,让学生们在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气氛潜移默化地把知识就吸收了。持续一断时间,在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后,学生自己可能就会体会到这门课的魅力所在。

2创新历史教学理念及手段,搞活历史教学

良好的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取得成功的关键,创新教学手段是历史教学创新的重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还有应试教育的影子,没有转化为真正的素质教育。教学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强调人文性,培养学生历史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真正明白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内容也在变化,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要进行创新,要改变过去的“照本宣科”式的陈旧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和创造性的思维,多思考一些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另外,还要提高学生获信息与资源的能力,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与资源需要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渠道获得,培养这种能力本身就培养了学生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师生关系

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学的前提,它是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来说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有一种填鸭教学的味道,并且教师严格控制课堂纪律,学生们处于一种比较绝对的被动地位,一般来说只能被动的服从,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及课堂主体作用的机会几乎是没有的。这样的课程在早些年代可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学生心理成熟的提前,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抵触,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太高,学习效率自然也非常的低下。现代教育越来提倡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学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构建平等的课堂关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这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前提。要做到这些,首先就要求教师树立民主平等的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从根本上转变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即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由教师主导,这里主要体现一个导字,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关键时刻的导,从而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以充分发展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发表有自己想法的见解,不断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精神,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掘,最终学好历史,并提高综合素质。

4加强学习和修养,培养自身创新能力

创新教学自然离不创新型的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创新,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要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让他们成长为创新型的人才,首先教师不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进行创新的能力。虽然在当前的教学中,通过教学改革,教师在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许多教师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但还有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素质和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创新能力和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历史课程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进行尝试,积极进行探索,敢于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大胆进行创新,组织开放式、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当下这个高速发展充满变革的时代,历史教师特别是初中的历史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其他各方面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越来越高。

5小结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势在必行。进行创新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历史教师创新性劳动的环境,并给教师提供必要的进修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

作者:陈涛 单位:张家口市桥西区教研中心

第九篇

一、初中历史创新教学定位

在初中教育教学中,学科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创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历史教学也一样。初中历史创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相应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对自身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等进行提升,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初中历史创新性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创造史,并促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创新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促使学生树立创新目标,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原则创新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历史创新性教学的实现,需要历史教师对教学原则等进行创新,使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向多方位、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初中历史教学原则创新的内容是指历史的发展是纵向的,历史之间的联系是极为紧密的,而同时期的文化、经济等是处于横向发展状态,且历史的发展也是对因果关系的最好体现。比如,世界发展史和中国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等。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原则进行创新,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真正了解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而初中历史教师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多方位、多层次的方式开展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农民战争是初中历史教材中包含的最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封建社会存在不平等制度,各个封建王朝都曾经爆发过农民战争。而笔者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与之相关的内容,在讲解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这一内容时,往往是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作为主要讲解内容,并将这次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以及意义作为重点知识进行分析,以使学生能够通过笔者的讲解真正认识到陈胜、吴广所领导的农民起义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还真正推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在讲解完该内容后,笔者会鼓励学生自主对造成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进行多角度分析,以便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分析,真正理解这些知识。初中历史教学原则创新的实现,要求教师需要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以便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对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行强化。

三、初中历史教学的理念创新

当前学校教育一直是处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尽管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部门也在倡导素质教育,但这种教学理念的实施一直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然而,素质教育的提出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都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的历史素养进行培育,以使学生的自身素质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摒弃“填鸭式”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观念,并在历史教学中提倡情感体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去,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便学生的实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确保初中历史教学能够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例如,在讲解华盛顿会议的相关内容时,历史教师可以先对历史教材上的内容和评价进行讲解,如,华盛顿会议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失败的会议,并针对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不利影响等问题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历史教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对华盛顿会议进行两种不同的评价,对华盛顿会议进行分析,并分析造成两种不同评价出现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如,分析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如何能取得外交胜利。最后,历史教师可以综合分析这一知识点,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章节的内容。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教育教学要想满足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则需要对教学原则、方法、理念等进行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从而保证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全面提高,并确保初中历史创新性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

作者:郝玲丽 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初级中学

第十篇

一、更新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对于农村初中历史教师而言,应试性教育观念在他们脑子里打上了很深的烙印,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上他们总是希望无差错、无保留地将历史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整节课的活动控制权被他们牢牢掌握,学生没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甚至连质疑、释疑的机会都没有,这就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对历史课程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历史教学质量自然也因此受到了很大影响。所以我们应及时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转变以往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这部分内容时,我并没有直接为学生讲授有关本课的历史知识点,而是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搜集有关秦汉宗教、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并和本组成员进行共同探究,然后,将搜集到的知识资料以小论文的形式记录、整理下来,并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我也依据学生所阐述的历史知识提出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宗教与邪教的区别是什么?兵马俑为什么都面向东方?然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既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与人协作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为农村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较为落后,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相比城市而言显得比较陈旧简陋,但是国家对于农村教育状况还是很关注的,在国家的支持关注下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教学设备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现代化工具也走进了农村学堂,使教师们的教学手段不再局限于粉笔+黑板以及口头语言讲解。同时,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历史教学工作,可以弥补历史教学很大的缺憾,因为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所讲述的内容是过去发生的人和事,对于现代学生而言有着遥远的时空感和距离感,单纯使用,根本无法使学生对课本中所呈现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所以教师利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和设备,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历史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拉近历史教学和现实实际的距离,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依据农村实际,开展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

农村与城市相比,尽管会在教学手段、教学条件等方面显得较为落后,但我们不能否认它在其他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如农村地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比较频繁,信息传达的速度比较快,所以,依据农村的这一实际,作为初中历史教师的我们,就不必将历史教学只局限于课内教学,而是依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积极开展历史课外实践活动,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与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进而推动历史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就可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自己所生活的农村社区中,通过与年长老人和与邻居街坊进行交谈,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并通过对比的方式,将其撰写成调查报告。课堂上,让学生对所完成的报告成果进行分享、交流。通过倾听学生的讲述,我从中看出了学生对这项调查活动的热情投入,部分学生撰写的报告也是让我特别满意,如在论述服饰、饮食、居民住宅、交通、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变化时,做了不同时期的划分,如刚建国时期、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以来,而且配上了相应的图片。这样,开展历史课外实践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历史体验,使学生从中感知了近几十年身边生活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生发了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对信息资料进行搜集、归纳和应用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研究技能,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推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综上所述,广大历史教师应该正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所存在的种种不利因素,并和广大同仁一起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尝试,对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使之符合农村现实实际和学生心理特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推动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目的。

作者:程家斌 单位:安徽省无为县十里墩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