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集群生态结构及平衡条件

时间:2022-08-01 02:39:46

林业集群生态结构及平衡条件

“十一五”期间,中国林业产业集群的培育计划被提上了日程,2007年出台的《林业产业政策要点》的区域发展政策中提出要促进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2009年出台的《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中明确提出扶持人造板、家具、木浆造纸、竹制品等10大特色产业集群。这充分说明林业产业集群培育已成为现代林业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它是提高区域经济和林业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2010年我国林业总产值22779.02亿元,比2009年的17493.73亿元增长30.21%。我国林业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龙头企业逐步壮大,林产品质量继续提高,产业化经营势头良好。特别是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业、木本粮油种植加工业、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等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林业新的增长点。虽然我国林业产业集群建设速度很快,但整体水平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较少,产业链条延伸还不长,集群层次较低,林产加工业集聚有余而关联不足,自身尚未形成良性循环模式,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目前国内对林业产业集群实践中的关注较多,理论研究支撑不足,而从生态系统视角,研究林业产业集群结构、特征的更是少之又少。该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的视角,运用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界定了林业产业集群的概念,并对构成集群的生产要素系统、服务要素系统和环境要素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林业产业集群的生态链结构,从而提出林业产业集群生态平衡的条件,以期对林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有效引导和培育,促进林业产业集群的升级转型。

1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类比

1.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结构主要指构成生态系统的诸要素及其量比关系,主要包括组分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三个方面[1]。组分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由不同生物类型或品种以及它们之间不同的数量组合关系所构成的系统结构;时空结构是指各种生物成分或群落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同配置和形态变化特征,包括水平分布上的镶嵌性、垂直分布上的成层性和时间上的发展演替特征,即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时空分布格局;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以食物营养为纽带所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它是构成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主要途径。

1.2经济系统经济系统中的企业种群、产业集群与生物种群、生物群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以企业为主体按一定结构组成分层次的系统。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产业集群组织,就是以企业为单位,将企业比喻为物种,同一区域中一群工艺、技术相似的企业构成企业种群,在一定的时空内,由不同的企业种群按照一定结构、一定种类和一定种间关系构建起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与其生存环境构成了一种组织生态系统,表现出一般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2]。产业集群中相关生产企业、辅助企业及政府和其他支持机构之间通过纵向的产业价值链、横向的竞争-合作或其他内部联结模式实现互动,形成一定的垂直网链和水平网链结构,通过系统主体的生产活动、物质流动、价值流动、信息传播等,完成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实现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转[3]。

2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2.1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概念林业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各林业生产、流通、服务企业与相关机构和部门有机结合所形成的经济聚合体,它与周围的生存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生产要素系统、服务要素系统和环境要素系统组成的相互依赖、竞争与合作、共生共存的组织生态系统。林业产业集群的系统结构模型见图1。

2.2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林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进过程表现为林业产业资源要素输入其生产要素系统,经过生产要素系统的配置与整合,在服务要素系统和环境要素系统的“催化”作用下实现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演化与升级。林业产业集群中的生产要素系统、服务要素系统和环境要素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耦合构成严密的集群组织生态系统。在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结构的各个层面,始终存在着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之间的交换互转,即为系统生态演替提供充足的物质能量,体现出外部环境条件和资源因子与产业集群生态系统形成的供给支持或生态制约关系[4]。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结构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生产要素系统是集群创新系统的最核心的部分,供应商、企业和用户之间通过产业价值链、竞争合作或其他内部联结模式实现互动,构成一个密集的企业关系网络,包含垂直关系网络和水平关系网络两部分。服务要素系统主要是为核心要素系统提供有力支持的价值网络,不仅为集群成员企业提供格式化、一般性的科学知识,还负责协调集群成员间的联系,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结和支持。环境要素系统或通过不断完善服务要素系统的功能,或直接通过有关规制的建设,或通过其他间接的作用方式,影响着生产要素系统的行为和相互联结方式,实现集群区域创新。在集群服务要素系统和环境要素系统的“辅佐”下,生产要素系统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带动集群生态系统的正向演进,集群生态系统的演进与发展又对集群服务要素系统和环境要素系统的完善提出了新的动力诉求,并提供了物质支持。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上述演进与发展是在市场需求动力机制、系统自组织机制以及政府和社会的推动机制作用下实现的。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运行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3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网链结构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生命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三者缺一不可。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或简单或复杂的“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整个生命系统运转的内在机制[1]。在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中,图2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运行结构模型上、中、下游企业群落及其最终的产品市场,按照投入产出关系构成类似食物链的生命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时,上游企业群落研究的技术成果被中游企业群落吸收、消化后转变为一种产业,下游企业群落又将中游企业群落的成果吸收消化完成规模化形成最终产品。这样,上、中、下游企业群落就组成了简单的“食物链”。“食物链”最终产品,再由分解者———市场进行分解,于是,一个产业集群生态循环得以完成[5]。

3.1网链结构概念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网链结构是指集群中处于上、中、下游层次的企业,通过具体分工、紧密合作所形成的类似于食物链的产业生态价值链。它可以将产业中众多不同角色的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链条关系,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提高整体效益。集群生态链分为垂直的供需链和横向的协作链。垂直关系是集群生态链的主要结构,即把这种垂直分工划分为产业的上、中、下游关系(图3)。横向协作关系就是产业配套问题。

3.2网链结构内涵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网链结构实际上是许多林业企业和相关机构结成的网链状结构,包含2种生态网链:生产网链(内层)和社会网链(外层)(图1)。由产业集群内部的各个主体要素———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中间机构为节点,以它们之间基于产业关联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形成的网络层面就是生产网链;以产业集群的社会主体(集群社会机构)为节点,以它们之间存在的社会关系形成的网络层面就是社会网链。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网链是由生产网络层和社会网络层叠加而成的复合网络,这两层网链结构并非各自独立,而是基于产业关联、知识共享和社会规制与公共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

3.2.1生产网链。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生产网链包括集群中核心生产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和跨产业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①核心生产企业是指专业化生产某一类产品、达到一定规模、对于所属行业领域发展起到主导作用的大型林产品加工制造企业,它们是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中坚力量,如家具、地板制造企业。②产业内部与核心企业有竞争或产品互补关系的中小企业,往往也能以市场挤压的方式推动核心企业提高效率,或者弥补核心企业的市场盲点,形成与核心企业的“合力效应”。机械加工、五金、化工等配套企业通过产品供给、服务配套等形式与核心企业结网。企业广泛分布于集群网络中,它们经营灵活,柔性好,竞争程度高,增强了市场的活性。③同时,林业产业集群网络中行动者之间的互动也并非局限于相同产业,森林培育、林产品加工、林业科技、林业生产机械、森林旅游等跨产业的企业之间也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往往基于产业之间的强关联度,企业之间不单纯是产品供需关系,而是基于完整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业在产品、技术、服务以及相同背景人力资源上的配套和服务。跨产业的生产企业之间,一方面存在着频繁的产品、服务交易,形成错综复杂的产品交易关系网链;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对技术人才有着相同需求,而且生产技术的相通性使得很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能够有共同话题的交流,促进了知识(特别是经验、技巧等)的快速传递[6]。

3.2.2社会网链。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社会网链的非生产机构主要包括为生产企业服务的科研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政府机构以及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等。产业集群中的社会网链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社会网络特有的地缘、亲缘关系,使得集群内部企业拥有大量的社会资本。这些社会资本的存在有助于减少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并促进企业合作的承诺形成,节省谈判、交易费用,增进集群组织内部合作。①科研机构及高校是知识、技术创新的主体,通过开发新技术并将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生产能力,实现集群区域内部知识、技术等的扩散;生产企业由于自身研发能力的局限,需要和科研机构及高校合作,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是企业与科研教育机构的经济结网方式,直接影响了整个集群网链的效用;②培训机构担负着培养人才、传递知识和技术的重任,教育培训促进了知识流动,集群组织内部的技术、管理人才在当地教育培训机构获得知识进入各个企业;③地方政府以政策支持、基础设施配套、信息服务和环境氛围创建等方式参与到集群网链中,在营造区域创新环境、促进区域经济有序化以及推动知识技术的合理扩散等方面起桥梁作用;④而作为区域公共利益的代表,地方政府部门通过产业政策、税收杠杆等对集群网络结构形成和其他主体要素的行为产生导向性影响;⑤产业集群网链内部的行业协会与各类服务机构兼具市场灵活性与公共服务型的特点,一方面协调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增强区域内的创新活力,另一方面,也以中介服务、金融服务等方式为集群要素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7]。

4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平衡条件

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功能能够正常发挥的关键因素有:①生态系统网链的完备程度。如果出现链条缺失的情况,整个产业的生态环境将大受影响。相关企业将不得不付出很高的成本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如上游森林培育与采伐企业资源供应不足,致使木材加工业转而寻求国外木材资源,就会影响木材加工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的发挥。②生态系统网链各环节的匹配关系。上、中、下游产业和配套产业之间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上应该是相适应的。如果某些链条之间在上述因素中出现过大的落差,将会对整个产业链的状况造成消极影响。③生态系统网链各个节点企业富集程度。在每一个节点上,必须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才能平衡产业链之间的供求关系,但如果企业富集程度过大,就会引起恶性竞争,反过来破坏产业生态关系。因此,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平衡发展应满足如下条件。

4.1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内的企业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差异性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企业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差异性(或是材质上的,或是款式上的,或是档次上的),有了差异性才能产生功能互补性,有了互补性才能形成协调效应。如果企业间产品无差异,在生产效率、生产成本上又完全同质,则企业之间必然存在激烈的竞争,最后将出现以价格竞争为主要手段的恶性竞争。过分的价格竞争将使企业产品质量退化,无力培植企业的创新能力。将对集群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4.2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内各企业间必须形成功能完善的分工协作网络一方面,具有互利关系的企业之间的依赖程度不能太大,要在互利合作的基础上保持适当的竞争。竞争迫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无情的竞争规律形成强大的压力,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另一方面,集群企业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合作关系,包括产品价值链上的分工合作关系、共享各类基础设施、共享劳动力市场、集体采购和集体营销等,这一切都有利于集群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所在。

4.3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要保持与外界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形成开放型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平衡是对一定的环境条件而言的,环境条件的急剧改变往往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解体。同样,区域给产业集群提供的环境空间也必须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不能急剧地减小。在进行产业集群的生态学研究时,曾假设集群所在区域环境空间的各种要素禀赋包括技术、原材料、劳动力、资金和市场规模等维持不变,但现实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集群中的这些要素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所有这些“环境条件”的变化都可能破坏集群的均衡。要维持集群的平衡状态或者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产业集群必须在企业竞争与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创新机制,形成集群的持续的竞争优势,同时通过与外界的物质交流、人才交流、资金交流和信息交流,建立开放型的生态系统[8]。

4.4按产业的关联性和配套性组建林业产业集群生态产业链集群内部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和公共物品的共享并不必然产生聚集效应,如果集群中各企业缺乏产业关联性和配套性,不能形成良好的分工与协作,就会导致各个企业在资源利用产品生产和废弃物处理上运用“大而全”的生产系统,无论从竞争成本,还是从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上,都使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因此,必须按照市场规律,依据生态学原理和要求,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将产业关联或生态关联的企业组织在一起,发挥协同效应,形成生态产业链。

5结论

(1)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要素系统、服务要素系统和支持要素系统构成的组织生态系统,集群的演进与成长是这些要素系统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耦合的结果。因此,为促进我国林业产业集群的成长,要从三大系统“耦合”的视角,采取促进集群内部要素相互协调、互惠共生的“集成”措施,以集群政策替代产业政策,创造一套能从整个系统持续提升集群生产要素的机制。如制定企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建立和培植以配套产品为中心的与核心企业共同发展的网络状集群,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强以产业园区建设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学研联合,打造企业集群品牌等。

(2)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演进与发展实际上是集群为了适应外部环境,通过集群网络的创新,不断地寻求集群生态系统平衡的过程。因此,集群内部成员企业和产品的选择要考虑其差异性和互补性,建立并完善集群内的分工协作网络,并通过建立专业化的产品交易市场、举办产品博览会、加强群内外的知识与人才流动,来保持和促进集群与外界的物质和信息交流,使集群不断地满足其生态系统平衡的条件,促进集群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