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11:50:02

舞蹈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范文篇1

摘要:随着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舞蹈这门人体艺术将被更多人认识、接受、认可,并喜欢。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语言,是通过人体动作过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舞蹈教育则是通过教授这门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幼儿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的体魄,健康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幼儿天性好动,喜欢模仿,喜爱看舞蹈节目,更渴望参与表演。初学舞蹈时,幼儿只知一味的模仿,几周一过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我们就要从多方面启发、开导,从新生第一天走进舞蹈室时,就要让幼儿知道这不仅是练功房,更是舞蹈宫殿。要在形体美上培养幼儿的自我审美能力,如芭蕾手位的延伸就是一种美,这就要求幼儿带有一种希望的追求的情感在做,感觉自己的眼前多么宽阔,就像包容了整个宇宙。耳朵里听着动人的音符,这多么富有诗意!这不就是以美带情,以情带舞吗?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幼儿的自我审美意识素质,使幼儿自身体现出一种对舞蹈的热爱,从而愉快的进行训练和舞蹈。将幼儿舞蹈形象化,在舞蹈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形成有趣的故事或者舞蹈造型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将舞蹈和启发教育相联系,使舞蹈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通过舞蹈示范、舞蹈欣赏、边歌边舞、音乐反映、模仿与想象、组合与成品舞蹈编排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幼儿全身的多种器官,在提高兴趣、注意力的同时,更强调了大脑高度的集中去支配身躯,以表达各种动作和情感。而且一系列优美的动作,丰富的队形变化等也促进了幼儿舞蹈记忆力的提高。

幼儿舞蹈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陶冶儿童的心灵,我们要仔细洞察孩子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质朴情感。广泛收集、提炼他们天真、形象的动作,吸收为幼儿舞蹈的基本素材。只有这样,创作出的舞蹈才会被幼儿喜欢和接受,幼儿舞蹈教学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将不断加强各方面的训练,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进一步加强舞蹈教育的普及和推广。

舞蹈教学论文范文篇2

教学内容的选择针对性要强,要能体现舞蹈训练中的“教”与“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舞蹈教学中,要求老师不但会跳,还要会编,因此,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舞蹈风格种类要丰富多样,技能技巧难度适中即可。音乐专业学生必须进行形体基训,学习芭蕾舞以及中国民族民间舞。除此之外,还应学习现代舞,编舞基本技巧和中学生舞蹈。只有在广泛接触各种不同风格舞蹈,并对其有所了解和掌握,积累一定的舞蹈语汇,想象力才会丰富,创编起来才能融入贯通。因此,教学内容要围绕培养目标来选择,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如在第一学期基础训练中,除了基本功训练外,同时要学习风格不同的各种舞蹈组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合实际地精选好教材。在舞蹈教学中应以训练学生直、立、灵活、协调感觉为主,腰腿的软度和技能的练习为辅。实践证明,这样做使学不仅进行形体训练,又广泛接触了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为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在第二学期教学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师要从各种民间舞的实用性上来进行综合选择,使其对以后编舞具有很强的使用性。通过这些练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灵活性、协调性并丰富了学生的舞蹈语汇,提高了表现力和鉴赏能力,为将来编、教舞蹈做好能力准备。

为了更好的巩固和加深学生学过的舞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原有的舞蹈基础上近一步提高,我在第二年开设舞蹈选修提高课,使一部分舞蹈基础好的学生在这一阶段进一步提高。扩展舞蹈教学内容,除了继续进行形体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和编舞技法课的学习外,外国代表性舞蹈,国际标准交舞以及爵士舞和现代舞均占一席之地,采取了这种扩大容量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能让学生有机会最大限度吸收各种不同风格舞蹈的精华,广收博采有利于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适应时展的高质量的人才。

二、达到舞蹈教学能力培养和创编能力培养的预期目标的基本途径

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可以根据学生基本素质着重从舞蹈实践可行性角度考虑,确定几项必备能力作为舞蹈必修课教学过程中的未来舞蹈教学能力进行培养。从主要面向中小学从教的实际出发,音乐专业学生在舞蹈课学习时必须掌握基本能力是基本教学能力和编排舞蹈小节目能力。

下面我就这两方面最重要的能力培养,进一步阐述:

(一)基本教学能力培养

首先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舞蹈动作语言内涵的同时,培养教学口头表达能力,这主要通过课堂提高和课外社会实践锻炼手段。促进学习思考、反复实践至成熟。课堂提问内容主要是舞蹈基本动作的要领、作用、目的、舞蹈术语等,以加强学生对舞蹈技术动作,规格动作要领的技巧语言传授给学生,懂得让学生不照搬教科书上内容的情形下,用自己的流利动作要领按顺序步骤讲解下来,同时要让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其次是对正确地观察分析鉴赏舞蹈动作、纠正错误的动作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中可选择几个典型的动作进行实分析比较,辩别异同。例如在中国古典舞动作时,可把已学过的芭蕾舞的基本手位、脚位和代表性动作的“迎风展翅”(Arabesqe)和“鹤立式”(Attitade)典型的动作和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脚位和典型动作中的“顺风旗”“商羊脚”进行对比,可从两种手位、脚位、身体姿态、运动轨迹、内在气质、舞蹈风格上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芭蕾特点是“开、蹦、直、立”,舞姿长而舒展延伸,动作多表现在下肢,线条清新等,与之相比中国古典舞特点是“圆曲、圆弧”,还有回旋,舞姿婉转修长,上下身配合,线条曲折等,通过对不同风格认识更清晰,动作要领更准确,这样也就提高了自我纠错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舞蹈教学能力,同时充分利用课堂最后3—5分钟,对课堂学过的知识、动作技能、技巧让学生来进行总结。(二)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舞蹈基本动作和人体规律之后,接着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这时可以有侧重地培养学生舞蹈想象能力和舞蹈编排能力,鼓励和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尝试改进发展已掌握的技能,使自己从舞蹈基本能力向舞蹈编排能力方面发展。

在教东北秧歌手绢花动作时,学生学会了“里绕花”这一主要绕花后,不要按一般规律那样接着就教“双绕花”、“交替花“等动作,而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编舞发展动作技法去延伸想象,去进行空间节奏,力度等变化的想象。结果产生出比教材中更新颖、更独特的绕花动作,如“上下绕,左右绕,前后绕,站、跑、跳、坐绕,还有翻滚、仰、俯绕”等,然后再将即兴创造出来的动作进行评议总结,与教材中的手位动作相比,分析、培养学生的编舞创造能为。

在舞蹈整体组合教学时,结合讲授舞蹈构图和画面的基本规律进行教学,让一组人表演,另一组人进行观察评议,通过直观教学向学生讲解各种不同的舞蹈构图的动用和表现特点以及使用手,让学生明白舞蹈构图不在于有什么固定模式而在于运动中怎么变,在变化中寻找规律,在变化中创造美。

(三)改进考试方法,重视艺术实践,以利于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舞蹈考试是检验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考试可以采用课堂现场表演这一形式,同时也应进行笔试和口试,笔式可以考察学生对舞蹈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口试可以综合考察学生记忆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舞蹈评分期采取平时分和末考试分数两部分相结合的做法,有利检验学生综合舞蹈教学能力水平高低,激励他们达到预期培养目标。

在改进考试方法的同时,必须抓编舞、艺术实践,适当给学生创造一定的编排舞蹈,突出艺术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舞蹈创编实践,通过学习自己习作的排练检验对学过的舞蹈理论与技法的理解相应用。

我们可以抓住音乐专业优势,以音乐特有的形式与内涵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音乐所示的特定内容,进行编排舞蹈,让学生随着音乐即兴编舞,学会确立主题动作,进而变化和发展主题变化动作,并注意音乐色彩结构及音程关系,知道如何开头,如何使动作体现高潮,动作与音乐吻合或体现不同,如何设置结局等。通过舞蹈短句和舞蹈的习作,再编成相对稳定的舞蹈组合,最后发展成舞蹈小节目,使学生循续渐进掌握舞蹈方法,再鼓励学生自己提出设想,提倡个性差别与审美的多样性,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全方位地提高舞蹈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切合实际地精选教材是达到培养学生舞蹈教学能力预期目标的基本前提条件,舞蹈教学基本技能的具备是取得成效的桥梁,考试方法的改进及教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是舞蹈教学能力形成的不可缺少的配套措施,只要我们有步骤地坚持这样做,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舞蹈教学论文范文篇3

回族舞蹈教学要想创新发展,只是分析本族的传统文化和舞蹈特点是不够的,还要多分析其他民族的舞蹈特点,多学习其他民族舞蹈学科的教学经验,从而让回族舞蹈教材内容更加丰富,让回族舞蹈不仅有本民族的舞蹈特色,也有其他民族舞蹈的魅力,这样才是真正的实现了回族舞蹈的创新发展。

1.对回族人民的典型动作进行归类整理。由于回族人民生活的地区分散,所传承下来的舞蹈形式也就多样,这是一笔宝贵的资源。我们可以把各区域有特色的舞蹈动作进行归类整理,整合成一本有教学价值的舞蹈书籍,它可以指导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可以保证学生所学的舞蹈更加系统化。例如:我们可以把花儿手、屈伸步、碎摇头等动作进行整理,然后从新分析进行编排,让这种动作更有节奏,从而提高舞蹈动作的观赏性。

2.把回族风俗习惯中的重要动作融入舞蹈艺术中。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很有特点,在生活中的许多动作很有代表性,有些动作很能体现出人的情感,这些动作如果能够融入到舞蹈教学中,不仅会让舞蹈艺术更具魅力,还会让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的托耳手势就是做礼拜的基本动作;还有回族舞蹈服装可以选择盖头,这个服装不仅可以反映出回族人民的服装特点,还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加以利用,一定会让回族舞蹈得以创新发展。3.在民间艺术中提取有价值的舞蹈动作。回族地区的民间到处都有艺术表演,有些表演很有特色,也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因此,我们如果把这些民间艺术融入到教学中,也会让回族舞蹈表演更有表现力。例如:“蛙鸣”“贤孝”“踏脚”等民间艺术可以和回族舞蹈结合,让回族舞蹈更具魅力,更有民族特色。

二、把回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元素编排到舞蹈中来,实现回族舞蹈的创新发展

把原生态元素合理的融入到舞蹈中,在经过加工处理,才能让这些素材具有艺术表现力,让人们体验到艺术的美感,感受到文化的气息。而且,创作者在对素材加工过程中,也是一种情感历练,他可以感受到回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宗教的虔诚,这是一种心灵上的交流,创作者会体会到回族人民内心的情感。在回族舞蹈语言创编中,回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情态是发挥重要作用的。例如:回族人民做礼拜的叩首动作、女子怀抱汤瓶的姿态等都是非常好的舞蹈素材,在《心泉》作品中,回族女子怀抱汤瓶身体前倾,塌腰昂首,半脚尖碎步曲线流动,形成了曲线美,女子时而梳理盖头,时而移动汤瓶,更有一种含羞的气质美,该舞蹈的基本动作都是来自宗教生活“净洗”中的,通过提炼女子的体态来表达女性的宗教情怀。《洗礼》中回族姑娘痛快淋漓的净洗,不仅表现了今天的回族妇女充分享受水带给她们的无限欢乐与幸福的同时,也暗含着回族人民严格信奉伊斯兰教的品格,生动的揭示出回族妇女心灵深处的纯洁和美好,展现出她们含蓄与开朗、纯真与热情的双重性格特征。该舞蹈中还融入了阿拉伯音乐元素,利用交响乐器和管弦乐器来演奏,给人带来更加流畅的意境,让人情不自禁的联想到和平的画面。在舞蹈题材创作中,民间剪纸也能发挥作用。《剪花花》作品的成功就说明了民间工艺也能成为舞蹈创作的主题。在宁夏的南部,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当地人民一直生活贫穷,但是,当地的少女却没有受生活的影响,没有抱怨生活的不公,而是揣着生活的梦想,她们心地善良、热爱生活,她们最擅长的剪纸就是一种民间艺术的传承,可见,生活上的贫穷并没有给她们带来压力,她们生活的还是那样幸福。该舞蹈在创作中就是以回族女人剪花花为题材,通过把她们生活中的态度利用舞蹈来反映出来,充分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该舞蹈的成功之处就是创意非常新颖,动作非常细腻,让整个舞蹈充满艺术性,让人们感受到人物渴望幸福的内心情感。回族武术也是舞蹈创作中可利用的重要元素。“踏脚”本是一种回族武术,而且是武术中的打斗动作,有很强的攻击性。但是,在舞蹈《啊吆喂》中,创作者却是把“踏脚”中的一些武术动作编排到舞蹈中,从而让男子的舞蹈动作更有霸气,能体现出男人的那种气魄。而哎呦喂又是一句地方语言,是女人对男人欣赏时所说的叹语,在舞蹈编排中,女子的舞蹈动作多是回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创作者这样编排可以反映当地女子对哥哥的爱慕之情,让人通过观看舞蹈就能看出人物的内心情感,这个舞蹈中的动作尽管是经过重组改编而成,但是却很能体现民族特色,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

三、结语

舞蹈教学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乐教乐学;体验;共同成长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新课程观中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进行的,所以“乐教”应服务于“乐学”;反而言之,学生“乐学”会促进教师“乐教”。“乐教”与“乐学”和谐发展,相互促进,师生才能共同成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先谈“乐学”。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快乐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心理系统是由认知和情感两大系统构成的,在人类进行各种活动中,两大心理系统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学生在舞蹈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各种动作所具有的独特的快乐感和喜悦感,体验到经过艰苦努力而取得成功和进步的积极情感,才能激发自身从事舞蹈学习的动机,才能真正提高舞蹈学习的基础效果。“乐学”绝不是表面意义上的快乐一下、哈哈一笑,真正的“乐学”只有通过产生兴趣后,历经努力,掌握了技能,体验到了成功(或许是稍许成功),继而以苦为乐,乐此不疲。乐学可以促使学生将舞蹈融入生活中,伴随一生。“乐学”离不开教师的“乐教”。什么是“乐教”,我想这首先体现在教师自身是否热爱舞蹈,喜欢孩子们;是否始终满含热情,面带快乐地融入到舞蹈教学中,融入到孩子们中;是否以当孩子王为快乐。“乐教”还需懂得教的目标是什么。所谓寓教于乐,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要让学生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技能,达到身心健康,提高审美能力,养成优良道德品质的目的。所以说,乐教乐学局面的呈现,是实现舞蹈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乐教”始终以“乐学”为核心,并能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作为一名舞蹈教师,时刻要做有心人,教师要能从学生的眼中找到“乐学”的教材,要善于选择与开发教学内容,特别是符合实际、学生乐学的内容,要善于教学时机的把握与选择。前不久,我宫舞蹈教师排练了一段维族舞蹈准备参加庆祝教师节的演出,学生们下课后停足观看,被老师们优美的舞姿和快速的动脖动作所吸引。有部分“小家伙”已按捺不住,纷纷模仿起老师的动作,虽然动作有点笨拙与滑稽,神情却非常认真。学生自发的主动吸引了我,我看到眼中,喜上心头,连忙在之后的舞蹈教学中调整教学内容,改教“维族舞”。结果可想而之,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教学目标很快完成了。为了促使学生“乐学”得以很好维持,激发表现欲望,增强学生终身舞蹈意识,我又安排了演出活动,让其在舞台上充分地展现自我。我想,舞蹈将成为他们将来乃至一生的爱好。

二、教师在教学中角色的两面性是“乐教乐学”的调音符

舞蹈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的一门课程,舞蹈教师在教学中愉快的心情能提高学生学习与锻炼的兴趣,除了饰演好自身角色外,还必须饰演好学生,与学生一起参与练习,一起游戏,与学生一起体验,一起开怀,一起做优美的动作。新课程观强调:在师生关系方面,从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朋友。我经常走进学生,有时与学生一起唱歌、跳绳、踢毽,有时与学生谈心,问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舞蹈课,希望老师教什么等,评价学生时,我努力去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成绩和闪光处,我还经常让他们给老师打分。真的,看着孩子们喜欢我的目光,我享受到了做一名舞蹈教师的乐趣。

三、“教与玩”的结合是实现“乐教乐学”的好途径

说到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放羊式”教学,一度还有专家认为“放羊式”教学是好方法,我虽不致认同,但它至少比用呆板、固定的教学捆绑学生的快乐与灵感要好。它至少是以学生为主体,容易营造“乐”的氛围,但它设计的无目的性和无组织性,使得学生不可能掌握好舞蹈的知识与技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又是我不可接受的。我这里所说的“玩”是有目的的玩,是以玩助学,以玩促练。在教蒙族的“筷子舞”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好两把筷子,用彩条系好,作为舞蹈道具。上课伊始,学生不知用来干什么,感到新奇而又跃跃欲试。我故作神秘地说:“老师先不告诉你们怎样用筷子跳舞,你们能想出什么动作来吗?”结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了很多动作:用两把筷子击出不同的节奏、用筷子敲击地板、敲击身体的不同部位、同学间的筷子互敲,等等。通过学生不同形式的“玩”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对于本节课而言也达到了热身的目的。

四、“乐教”要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既能享受学习兴趣,又能挑战学习的学习过程

第一,要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确目标达成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这里设定的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第二,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促进“尖子生”在更高的技能水平上个性发展。如在进行“翻身”技巧教学时,部分“尖子生”可能在平时的练习中对基本的技术已经掌握,这时教师完全可以让他们完成连续翻身。第三,适时地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使学生对舞蹈学习有一个清晰的反馈。挑战性目标完全可以交给学生依据自身情况制定,不同的学生目标可以不一样,当完成好当前目标,再给自身制定出更高一级的目标。富有挑战的学习过程,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的“乐学”学之有效。

五、“乐教乐学”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传统教学中枯燥单调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使得“乐学”无从谈起,无法实现新课程的多重目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是通过学生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优点在于创设一个民主、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在教“平转”技巧时,我先不对学生讲动作要领,完全由学生尝试,然后提出疑问:为什么我总是停顿?怎样才能转成直线?引发学生进行合作与探究。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在两脚的节奏、转体的度数及头眼的配合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思索。在掌握了方法之后,动作质量明显提高了,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了。

舞蹈教学论文范文篇5

维吾尔族的舞蹈是我国民族舞蹈中具有很强代表性的物种,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历史上的维吾尔族舞蹈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人民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其勇敢、乐观的性格,因此舞蹈是其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重要的节日都会用集体舞来进行庆祝,并且在舞蹈中,这种乐观的精神被渲染的淋漓尽致。从这个角度上看,维吾尔族舞蹈在性格色彩上可以分为三个地区,首先是东疆地域,带有与汉族兼并的维族风格舞蹈,其次是在巴楚、沙车、阿瓦提县等地盛行的刀郎舞,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并且风格粗犷,最后是伊犁一带的舞蹈,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并且受到多个民族舞蹈文化的影响,舞蹈规模宏大,曲调悠长,功能性和艺术性都非常强。伊犁舞蹈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带有自娱性质的民间舞蹈,代表舞蹈为“赛乃姆”,其风格自由热烈、洒脱奔放,在音乐中达到高潮;其二是带有礼俗性质的民间舞蹈,与宗教的祭天活动有关,比如“萨玛舞”,一般在大型的祭祀活动中可以看到;其三是带有表演性质的民间舞蹈,这种舞蹈集合了所有舞蹈中的精髓,并且不断的进行加工和改进,具有非常好的艺术成就,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盘子舞”。维吾尔族的舞蹈与其民族的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在舞蹈的教学中需要结合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来进行教学。

2维吾尔族的舞蹈教学规律

在舞蹈教学中,维吾尔族的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舞蹈学科进行教学,可见其舞蹈的艺术魅力是非常大的,通过专业的教学,才能培养出更加出众的艺术人才。在维吾尔族民族舞蹈的教学中,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规划来设置曲目进行排练,并且在社会的各种表演活动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表演能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学生首先学习知识,并且在活动中进行实践,熟悉表演舞台,并且将这些系统化的结合到一起,互相渗透,彼此加强。维吾尔族的舞蹈与其他的舞蹈不同,但是在教学时仍然在遵循“倾、拧、园、曲”的特点,并且结合其风格特点来进行表演,比如维吾尔族舞蹈特有的姿势、眼神、步伐等,并且需要注意位子来表现其特征。在教学中,除了要传授舞蹈规范动作,还要注意情感的表达和动作之间的关联性,并且在表现中要重视舞蹈的创新和整合,采用开放式的教学,再运用自身的方法进行培养,从而让舞蹈更紧的贴近民族文化,进而得到更好的传承。学生在长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可以清晰的描绘出舞蹈的精致画面,并且学生也可以更好的懂得蕴藏在舞蹈中的精髓。学生在维吾尔族舞蹈的学习和民族文化的研究中,结合其民族生活特点、服装文化、审美特点等,将其生活习惯、文化特点形成一定的特征,按照这个规律来吸取其精华,再加上艺术的不断加工,在民间采风的过程中形成舞蹈的整体艺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好的训练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

3舞蹈在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民族舞蹈中的动作和表演风格都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领悟其中的联系。表演动作是表演者在表演时的动作走向,这种走向具有很好的生活性和民族特点,在表演中通过细节来展现。表现的细节、画面、速度、队形等都是走向的表现形式,群舞中的分散、流动、单人舞中的走向、三人舞种的节奏、姿态等都在表现民族舞蹈中的走向,因此其表演风格的确定非常重要,在舞蹈过程中需要将走向和风格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将舞蹈所带有的形象很好的展示出来。在教学中需要注意表演的形成形式和民族特点的培养,这也是民族舞教学中最为重点的部分。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会最基本的舞蹈动作和技术要领,配上最合适的舞蹈音乐,让学生在情感和肢体语言两个方面来引起共鸣,学生要从精神上感受其艺术魅力,从心里激发出对于舞蹈的热爱,从而将舞蹈以最佳的表现形式表演出来。

4维吾尔族的教学技巧

维吾尔族的舞蹈曲美精妙,具有一定的表演难度,其不仅要求舞蹈者具有很扎实的舞蹈基本功,还需要有很精湛的表演技术,比如具有代表性的舞蹈《顶碗舞》,其是一个女子集体舞,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欣赏性和技巧性,其表现了维吾尔族的姑娘在欢庆的节日里通过头顶茶碗、载歌载舞来表现对客人的欢迎,独特的脚步和音乐节奏,并且随着音乐来变化整体的队形,端庄和带有民族风格的舞蹈在表演中展现着大方、爽朗的性格特点,将维吾尔族人民热情好客、乐观爽快的性格充分的展现出来。还有很多需要手持道具的舞蹈比如《萨巴依舞》、《盘子舞》等舞蹈都是女子团队舞蹈,其动作优美、婀娜多姿,身体柔软、姿态性非常强,在表演时需要充分展现出手的姿态,因此需要表演者有很好的细节表演才能。因此要加强学生的细节训练,不断的总结表演的技巧,从而将舞蹈中的元素充分的展现。

5结束语

舞蹈教学论文范文篇6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进步,舞蹈学科也要遵循这一理念。幼师舞蹈教学应该将各科知识进行科学融合,以舞蹈学科为主要依托,汲取其他学科中相关的因素进行渗透和融合,更好地发挥舞蹈艺术自身的优点,将舞蹈艺术的内涵与形式不断充实和丰富,促进舞蹈教学课堂的丰满。教师应该科学利用多种和舞蹈相关的艺术交流形式,例如融合音乐,提升舞蹈的感染力和节奏美,融合美术与雕塑等艺术形象,充实舞蹈的内涵和文化底蕴,借助话剧和主持,向人们充分展现伟大的思想和本质,使学生教师对舞蹈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舞蹈作品的领悟力和学习效率。歌舞剧表演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态,将编导、舞蹈、绘音乐、器乐、故事情节、朗诵、歌唱等视听艺术融合在一起,学生在排练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准备和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审美能力等,实现了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科学进行学习评价,培养学生积极心态

(一)关注学生自我发展

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能正确看待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差异,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要采取考试与日常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如果学生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良好,及时期末考试失误也不会影响升学与评价。因此,学生会在常规教学中认真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与训练的积极性。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进步和优点及时表扬,使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正面积极的情绪,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我认同感,建立自信心,提高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

(二)采取多种评价方式

舞蹈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变成电视节目表演,让日常考试成为学生才艺表现的舞台,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活跃课堂气氛。表演或者考试的学生成为演员,其他同学和教师是评委,由学生轮流担当主持人。舞蹈表演结束后,由选手自我评价,再由评委和嘉宾点评。教师最后进行综合评价和打分。这种考试和教学情境下,学生从兴趣、态度、情感、心理等方面得到了全新体验和注意,促进了学生对舞蹈的认知、交流、鉴赏、表达、想象,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

三、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一)优化教师素质结构

首先应该加强幼师舞蹈专业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师应该树立端正的教学态度和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修养,以高尚的品格与良好的素质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真正用自身的师德诠释舞蹈艺术渗透的审美和人文精神。其次,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能组织教师进行深造和接受继续教育,聘请舞蹈行业的专家进行讲座,进行远程计算机学习,不断汲取最新舞蹈教学理论和形式。再次,提供条件和机遇,让舞蹈教师能将课程和幼教工作有机结合,为教师深入社会实践调研创造条件。组织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能与幼教单位保持对接和实时联系,纠正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幼师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搭建艺术实践平台

幼师学校的学生不仅应该在课堂上收获舞蹈技能,还应该在艺术实践中提高与锻炼。学校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遇,让学生在舞蹈表演实践中,提升舞蹈教学的实践性。例如,学校可以组织班级或者校级的舞蹈竞赛,利用校园文艺汇演和各种节假日演出、大型活动表演等,为学生提供表演的平台。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舞蹈知识,进行新节目的编排和创新,提高创作能力,锻炼心理素质,为将来幼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运用先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一)互动式的幼儿歌舞创编教学模式

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能够调动歌舞创编教学效果,让学生成为创编活动的中心和主体,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机会,教师创设出良好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小组内成员发表自己的创意和观点,在对话中研究出方案,教师在与学生对话中掌握课堂动态,及时点拨和提出建议,最好由学生修改完善创编作品。这种模式能够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和创作中,提高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创新的能力,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班级之间的交流互动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拓展了教师的创编思路。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

舞蹈教学论文范文篇7

在幼师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舞蹈功底、舞蹈学习情况等因素,灵活安排课堂教学活动,在不影响正常舞蹈学习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舞蹈创编活动的时间和在整体教学活动中的比重,使学生能够在舞蹈知识学习完成之后,将这些舞蹈知识和舞蹈动作灵活的融入到舞蹈创编的过程当中,形成独具学生个性和色彩的舞蹈结构。例如在指导学生在指导学生对舞蹈动作中“单腿前桥”、“单腿后桥”、“错步级跳”、“错步射燕”等动作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留出一些时间,指导学生利用这些舞步来进行舞蹈的创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舞蹈动作的理解程度和灵活运用程度,自行选择音乐背景和舞蹈动作进行结合。比如学生可以根据“单腿前桥”、“单腿后桥”、“错步级跳”、“错步射燕”等舞蹈动作,结合《四小天鹅》、《蓝色多瑙河》等著名歌曲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在“错步级跳”、“单腿后桥”中,展现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和舞蹈天赋,创建轻松、愉快的舞蹈教学课堂氛围。这种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检验随堂课程中,学生对教师所讲解舞蹈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掌握水平,同时也能够创编活动,展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舞蹈创编能力。

2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促进学生舞蹈水平的全面发展

在幼师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将“教”“编”结合,在学生对舞蹈动作和舞蹈知识产生一定领悟的前提下,创编出更多富含生命力量和感动力量的舞蹈节目。例如在指导学生对“壮族舞蹈”进行学习之前,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壮族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着装特点等内容,在学生对壮族地区地域文化特色产生一定了解的前提下,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壮族特色的舞蹈,比如《歌飘山水》、《竹竿谣》等等,增加学生对壮族地区舞蹈动作和舞蹈形式的直观理解。随后,教师可以引入正题,通过“壮族是一个十分具有特色的民族,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入壮族地区,通过舞蹈,感受壮族人们的热情和活跃”等话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对壮族舞蹈中,扁担舞、捞虾舞、翡翠鸟舞等民族特色舞蹈进行简单的学习。在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留出一部分时间,运用所学的壮族特色舞蹈动作进行串联,形成一个较为简短而完整的舞蹈节目。

3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舞蹈创编质量

舞蹈是一门具有丰富内涵和文化特色的艺术,按照舞蹈的表现形式来划分,舞蹈主要可以划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歌舞剧等等,按照舞蹈的特征来划分,舞蹈主要分为古典舞、芭蕾舞、民间舞、爵士舞、现代舞、民族舞等等。在幼师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舞蹈教学活动开展进度,优化和创新舞蹈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将现代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理念渗透于舞蹈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丰富幼师舞蹈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发散学生的思维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舞蹈水平和舞蹈素养的全面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舞蹈学习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由的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舞蹈的创编活动。学生可以根据团队的整体实力和整体人数,自由选择舞蹈背景音乐、创编舞蹈节目和舞蹈形式。比如当学生数量为三人时,学生可以创编以正三角为主要队形的舞蹈节目,三角给人以棱角分明、力量集中的感觉,比较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比如学生比较喜欢跳现代舞蹈,就可以选择《cinderella》、《onlygirl》等歌曲作为音乐,学生比较喜欢民族音乐,则可以选择《高山流水》、《故乡的原风景》等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在学生进行舞蹈创编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走入到学生中间,细致的倾听每一个小组内,学生的想法和创意,了解当前学生的节奏感和应变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首先根据音乐,选择恰当的舞蹈动作,使之能够配合音乐进行生动的舞蹈,其次跟随着舞蹈的节拍进行一步步的舞蹈创编活动,检验舞蹈动作之间的连接程度和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程度。在学生创编和练习完成之后,可以组织每一个小组的学生进行表演,检验学生的默契配合程度和舞蹈动作学习能力,有全体学生选择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舞蹈编排奖”等奖项,以此表扬和鼓励表现较为优异的小组,并给予增加学分、增加课堂表现分数等奖励,也可以惩罚输的小组进行卫生打扫、表演节目等等,增加舞蹈创编活动的竞技性和趣味性。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在充分检验学生舞蹈动作学习质量的同时,使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和配合,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使学生得到思想素质和舞蹈水平同步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真正展现“教书育人”的教学作用。

4结束语

舞蹈教学论文范文篇8

(一)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在幼儿阶段就吸引幼儿参与到其中,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使幼儿体会到舞蹈的美感。舞蹈教学本身就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幼儿家长对于舞蹈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幼儿参与到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使舞蹈充满了童趣,同时能够对舞蹈充满好奇心,从而满足了幼儿的模仿欲望和表现欲望。经过舞蹈的培训和熏陶,幼儿不仅肢体动作更加协调,同时也使肢体动作充满了美感,使幼儿的生命更加绚烂多彩。幼儿阶段也是其思维能力不断形成的时期,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模仿学习,对于提高幼儿的记忆力、创造力等具有重要的帮助。在参与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幼儿往往会在舞蹈动作中融入自己的想象,从而使舞蹈动作更加夸张,但是又不失去其应有的美感。(二)有利于幼儿健康情感的形成。舞蹈本身就是情感的艺术,幼儿在参与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也将逐渐地形成健康的情感。对于舞蹈艺术来说,它来自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特别是对于幼儿舞蹈来说,它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具有故事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不同的情感。特别是在音乐的配合下,不同色彩的音乐有利于幼儿表达不同的情感。在一些比较欢快的音乐中,幼儿能够更好地放松自己,从而感受到舞蹈和音乐的双重快乐,最终不断地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同时参与舞蹈动作的过程,也是幼儿情感宣泄的过程,幼儿能够在蹦蹦跳跳的过程中释放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和情感等。情感是有力量的,通过舞蹈来宣泄和表达情感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舞蹈与游戏结合起来,使幼儿能够了解到不同的舞蹈动作所代表的情感色彩,帮助幼儿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情感。舞蹈作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活动,在幼儿参与舞蹈的过程中,能够使幼儿忘记自己的烦恼,从而变得更加的积极快乐,最终有利于幼儿健康情感的形成。(三)有利于幼儿交际能力的形成。在幼儿阶段,是幼儿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舞蹈教学能够加强幼儿之间的交际和互动,从而有利于幼儿交际能力的形成。例如在舞蹈练习和表演的过程中,有的幼儿会表现出领导者的色彩,主动地纠正其他幼儿的行为,告诉其他幼儿应该怎么做。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体现出幼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特别是在表演一些大型舞蹈方面,每个人都是其中关键的角色,需要每个人的协调,幼儿能够实现自查自纠,在自我提高中得到成长。在幼儿园这样的集体氛围下,幼儿能够更好地与同龄伙伴在一起,从而能够自觉地交流彼此之间互相感兴趣的事物。例如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讨论等发表意见,从而形成共识,最终锻炼了幼儿的沟通能力。

二、幼儿舞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舞蹈教育认识片面化。对于舞蹈教学来说,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肢体动作,结合音乐戏剧表演等形式来丰富幼儿的生活,同时使幼儿在参与舞蹈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肢体动作的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对于幼儿舞蹈认识不够全面,表现在对舞蹈的价值和作用缺少了解,在舞蹈教学方面存在着错误的观念,最终反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导致幼儿舞蹈教学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例如部分教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过分关注幼儿的技术,忽略了幼儿在舞蹈动作中的情绪感受,忽视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导致幼儿失去了对舞蹈教学的兴趣。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拔苗助长的情况,部分教师存在着求快、求好的心理,对于幼儿舞蹈练习没有耐心,最终也影响了教师对幼儿的态度,例如一些表现不够优秀的幼儿常常会受到教师的批评,导致这部分幼儿在舞蹈练习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卑的心理,甚至出现不喜欢舞蹈课以及去幼儿园的情况。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部分幼儿园对舞蹈教学不够重视的现象,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舞蹈课没有正确的认识,影响了幼儿舞蹈教育。(二)舞蹈内容不够丰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思维不断丰富的时期,如果教师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舞蹈内容的开发,就可能导致幼儿失去对舞蹈教学的兴趣。舞蹈教学作为幼儿园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教师缺少对舞蹈教学的规划,导致舞蹈教学缺少系统性,也导致了舞蹈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例如部分教师将舞蹈教学与其它教学结合起来组织教学,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用舞蹈动作来配合音乐的节奏,或者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利用舞蹈动作来反映人物的形象等。在这些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舞蹈教学难以独自承担关键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舞蹈教学处于递补的角色,导致教学内容缺少专业性,同时教学内容也比较杂乱,教学内容比较单调。部分教师在选择舞蹈内容时,主要选择动物或者飞行员等,这些素材内容如果一成不变,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幼儿因为熟悉而失去新鲜感。还有部分教师在选择舞蹈内容时,比较成人化,例如选择了一些文学内容等比较强的舞蹈,与幼儿的生活联系不密切,导致幼儿由于缺少文化体验而失去了兴趣。部分教师在选择幼儿舞蹈时,过分地追求教育效果,也会影响到舞蹈内容的丰富性,导致幼儿对舞蹈教学缺少耐心。一些教师在选择舞蹈题材时,没有考虑到幼儿的特点,只管自己喜欢,导致舞蹈理论缺少乐趣,或者动作难度比较大等,成为了对舞蹈动作的刻意模仿。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地强调标准化,也会导致部分舞蹈难以进入到幼儿舞蹈课堂中,都会影响到舞蹈教育工作。(三)教师的舞蹈素质欠缺。近年来我国的幼儿园教学普及率越来越高,在舞蹈教师的数量需求方面比较大,师资力量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舞蹈教师素质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缺口仍然比较大,在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师舞蹈素质不够高,舞蹈素质欠缺的问题,也阻碍了幼儿舞蹈教学的进步。幼儿舞蹈教学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教师不仅需要熟悉舞蹈动作,还有能够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能够理解幼儿的肢体语言。但是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在舞蹈的过程中不能遵循一般的舞蹈规律。部分教师没有接受到比较完整的舞蹈教学训练,缺少对舞蹈的专业认识,从而也会影响到幼儿舞蹈教学的效率。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重视舞蹈技能的提高,而对舞蹈理论比较漠视,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导致舞蹈教学科学性不足。教师舞蹈素质的欠缺,导致教师的舞蹈能力不够高,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不容易很好地掌握舞蹈动作,使舞蹈教学难以顺利地开展。当部分教师的舞蹈功底比较差时,就会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感到吃力,从而拉低了教学效果。

三、幼儿舞蹈教学的改进策略研究

(一)坚持以幼儿为本。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幼儿的利益为出发点,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来组织教学。在组织舞蹈教学时,要考虑到幼儿的个体体验,将舞蹈教学与幼儿的成长结合起来,在参与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调动幼儿的情感,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是舞蹈教学的主体,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确保幼儿有机会展现自己,使舞蹈能够真正地展现幼儿的自我,使幼儿的大脑和手脚都能够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得到解放。在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地考虑到幼儿的个体性差异,坚持个性化教学。对于幼儿舞蹈来说,它具有生动性强、趣味性足等特点,在表达的过程中虽然舞蹈动作简单,但是其形象往往更加真实。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因此在组织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一舞多练,由幼儿来参与舞蹈动作的创作,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例如在大风吹树叶的动作展示时,幼儿可能会将双手放到下巴下面,并且头倾斜到另外一边,在幼儿的自我解释中,幼儿表示风太大了,所以花朵也在随风摆动。对于幼儿的这些舞蹈动作,教师要善于鼓励,从而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展现自我,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舞蹈教学与幼儿内心的情感和个体的成长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二)舞蹈内容贴合幼儿的生活。在舞蹈内容的选择方面应当坚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贴合幼儿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幼儿对舞蹈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当舞蹈动作适合幼儿时,不仅幼儿学习时比较方便快速,而且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加强对幼儿的观察,积累经验,考虑到幼儿的身体比例等问题。在舞蹈动作的选择方面,应当满足幼儿动作造型的需要,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舞蹈内容。在舞蹈内容的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音乐与舞蹈动作的搭配,舞蹈内容应当与音乐的节奏以及情感等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表演效果。舞蹈动作也是其中的关键,一些代表性的动作能够不断地重复和出现,不仅能够塑造出典型的舞蹈形象,同时也会给幼儿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因此在选择舞蹈内容时,应当突出舞蹈动作的趣味性,突出舞蹈动作的主题。在选择舞蹈内容时,应当考虑到幼儿的性格特点等,例如他们活泼好动,而且喜欢跑跑跳跳,所以在选择舞蹈内容时,应当确保节奏欢快、舞蹈动作有力,从而很好地反映幼儿的精神状态,使幼儿能够真正地爱上舞蹈教学。(三)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对于幼儿舞蹈教师来说,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了提高幼儿舞蹈教师的素质,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这对于提高幼儿舞蹈教育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帮助。目前我国的民办幼儿园数量巨大,在促进幼儿园舞蹈教学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例如缺少专业化的舞蹈教师队伍等;或者部分幼儿园由音乐教师兼任,这些因素的存在都难以满足舞蹈教学的发展。特别是部分幼儿园唯利是图,不注重舞蹈教师素质的提高,只重视规模的扩展。对于这种情况,政府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督导,要求幼儿园应当配备专业的舞蹈教师,完善幼儿园舞蹈教师的师资力量。同时利用寒暑假等时间,组织舞蹈教师进行培训等,强化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对于幼儿园来说,应当充分地考虑到幼儿园长期发展的需要,积极地引进新鲜血液,同时组织教育专家和专业的舞蹈教师进行培训,定期开展舞蹈技能的培训等,从而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对于舞蹈教师来说,应当热爱自己的职业,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学习和提高,从而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地学习新的舞蹈知识和动作等,提高自己的舞蹈专业化水平,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四、结束语

在幼儿阶段,是幼儿的形象思维不断地成长和完善的阶段,而舞蹈具有形象性强的特点,它能够满足幼儿想象力的需要,有利于幼儿表达自我,实现对幼儿联想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出发,使幼儿在不同的舞蹈学习阶段能够获得不同的体验,从而提高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入游戏,通过这种方式使舞蹈教学更加的合理化,从而提高舞蹈的乐趣,同时也增强了幼儿之间的情感和语言交流,从而使舞蹈教学更加的具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纪文英.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之流弊与对策[J].艺术教育,2015,(01):158-159.

[2]曾映辉.舞蹈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5,(03):92.

[3]李韵葳.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J].艺术教育,2015,(02):160-161.

[4]李韵葳.幼儿舞蹈活动教学困境与创新策略探究[J].艺术评鉴,2016,(01):165-166.

[5]叶萌.幼儿舞蹈教育与即兴教育[J].才智,2016,(32):97-98.

[6]彭琳.幼儿舞蹈教育的理念创新与教学方法探究[J].文教资料,2016,(10):63-64.

[7]王靓.让孩子“释放天性,手舞足蹈”——小议幼儿舞蹈教育[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03):143.

[8]岳娜.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实践与改革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5,(29):49-51.

[9]杨林君.浅析幼儿舞蹈创新教学的几点心得[J].大众文艺,2017,(04):224.

舞蹈教学论文范文篇9

舞蹈教育作为高校的一门重要学科,是艺术审美教育的核心组成。高校舞蹈教学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全面地展现出人体之美,而且还能培养大学生自身的个性美和艺术内涵。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四肢的动作以及与他人的相互配合,来展现出个人或群体的美,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变换舞步的方式来丰富舞蹈形式,进行自我创新。学生在舞蹈教学中不仅可以亲身感受舞蹈的魅力,还可以通过他人优美舞姿来获得美的享受。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感知力和想象力,促使其懂得美的真谛。因此,高校的审美教育可以渗入到舞蹈教学的各个方面中去,这样会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在舞蹈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审美教育不仅成为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而且逐渐成为了培养我国当代大学生美德素养的必要手段。如今,大学舞蹈教育的侧重点应放到审美教育上,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于大学生而言,舞蹈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把现实中的美好通过艺术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而且还能广泛促进大学生的审美认知。同时,舞蹈课程中的审美教育对大学生的德、智、体方面的发展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挖掘出创造潜力。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非常具有必要性。

三、高校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构成

1.审美情趣教育

审美情趣是审美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表现出来的一种特定的感知反映。人们对于美的感受是从感知开始的,因此对大学生的舞蹈审美教育也需从感知出发,使大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愉悦感,提高审美认知能力。在高校舞蹈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审美情趣是构成审美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这就要求高校舞蹈教师在自身具备良好审美情趣意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情趣。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通过带领学生观看舞蹈影像和亲自示范的方式,从视觉、听觉上给学生以正确的感性指导,继而使他们对舞蹈产生兴趣。舞蹈教师可以通过对舞蹈动作的规范示范,依靠美的形象来打动学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享受到美的熏染,使他们以愉快的心情接受美的教育,培养审美情趣。同时,在舞蹈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运用舞蹈规范来要求学生,亲自指导改正,改善学生的体态和动作,满足学生对于美的需求,引导学生产生审美意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舞蹈所带来的美。

2.美的鉴赏力教育

鉴赏力是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中逐渐感受到的对于美的识别能力,通过对舞蹈动作、服饰、音乐等的体验,来达到一种内心的升华,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美的识别能力。通过舞蹈艺术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审美鉴赏力的培养是一项非常好的措施。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培养其对于美的鉴赏力。很多时候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的往往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很难从舞蹈教育中体会到美的意义,因而达不到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一般来说,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会沿用传统的民族舞蹈作为重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认识和感受不同民族舞蹈的内涵美,以及舞蹈表演过程中的舞姿特点和情感表达。比如在蒙古舞教学过程中,舞蹈中的马步、抖肩动作铿锵有力,能够体现出草原民族的真实文化风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到舞蹈的精神领域,领略到舞蹈的内在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对于美的鉴赏力。

3.审美表现力教育

高校舞蹈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特别重要的一项便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表现力的教育,学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要真正把自己投入到舞蹈的情感表达中,如此才能使身心获得真正的美的享受。在很多高校的舞蹈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技能差异和害羞心理,往往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动作的展示中,这时教师的鼓励和赞扬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使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使其领悟到独舞或与他人配合的美。此外,由于舞蹈艺术对人体的动作姿态和技巧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且不同的学生所展现出的气质特征也不同,因此,教师在审美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性格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舞蹈教学,要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鼓励学生大胆展现自己的美,并享受美。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指引学生主动表现美,这不仅是舞蹈艺术所追求的,也是高校舞蹈审美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目标。

4.审美创造力教育

所有艺术的本质都在于突破固有的模式,创新思想,特别是对舞蹈艺术家来说,创造力是使他们保持事业长青的重要方式。在我国高校舞蹈的审美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知美的基础上培养其创新意识,鼓励大学生自发创作。一方面,在授课时,教师不能仅仅教授学生舞蹈动作,还要引导学生积累舞蹈素材,发挥创作思维,展开丰富想象,不断提高学生对于美的创造力。对于当今舞蹈课堂的教学现状来说,教师很容易忽视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导致学生一味地对舞蹈动作进行模仿,而缺乏自我创作欲望。因此,我们应将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高校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在舞蹈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并结合课程内容来设置一些创作活动。比如在教师讲完舞蹈的基本技法和规范动作后,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音乐,自我设计、编排舞蹈动作,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感受合作的快乐。要注意的是,在授课中,舞蹈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和进步进行及时的赞赏和肯定,最大限度地鼓励其表达内心情感,给学生以足够的信心,让他们在获得心理满足的基础上提高创造美的能力。此外,高校还可以在课外开展一些舞蹈教育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四、结语

舞蹈教学论文范文篇10

舞蹈教育可以丰富聋生的想象力,启发聋生的心智。舞蹈的表现形式、主题以及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带给人们的感受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通过对聋生的舞蹈教育,可以让聋生通过观察舞蹈的动作来感知舞蹈表演者的心情,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也可以通过让聋生练习舞蹈的动作来感受舞蹈的优美和魅力,促进了他们的肢体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让聋生来表演舞蹈动作,享受舞蹈带给自己的认可,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更加愿意表现自己,体现自己的价值。

二、聋生舞蹈教学的常用方法。

(一)培养聋生的自信心,培养聋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1.勤鼓励,多肯定,培养聋生自信心。聋生的胆子小,缺乏自信心,他们总觉得自己有很大的缺陷,所以对于聋生的舞蹈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老师多给予鼓励,在舞蹈教学中使用激励手段,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尤其是一些本身对舞蹈就有抵触的小男孩儿,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的鼓励,让他们慢慢的从老师的鼓励中走出自身的阴影,最终爱上舞蹈。2.自我展示,享受自信心。曾经有一位名人说过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有感受过劳动或者学习带给他的快乐,没有品尝过克服困难后的喜悦,那么这个孩子是非常不幸的!这句话说的就是只有孩子感受过这件事成功后的喜悦,那么他才能够爱上这件事,愿意去做这件事。聋生学习舞蹈同样有这个道理。聋生在舞蹈动作的学习上有很大的差异,理解与感悟能力欠缺,老师只有一步步的去教授舞蹈动作,他们一步步的去学习,才能够熟练的掌握动作,但就是这小步的成功,就能够带给他们喜悦,成为他们舞蹈学习的一个转折点。

(二)实施多样化的舞蹈教学,增强聋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1.舞蹈教学形式要多样化。聋生的舞蹈教学大致分为这几个部分:基本功练习、组合舞蹈、儿童舞蹈、集体舞蹈以及民族舞蹈,这几种舞蹈虽然各有特色,但是要是真正学习起来,对于本来就性格内敛、有听力缺陷的聋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由于聋生自身听力的制约,他们没有办法将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学习,只能够通过视觉来感受每一个舞蹈动作,动作学习的困难让他们感觉舞蹈课越来越枯燥,慢慢对舞蹈失去了兴趣。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一定要经常性的变换课堂的教学模式,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动作入手,将他们喜欢的动作融入到要学习的舞蹈课程之中。举个例子:我们知道男孩子一般对舞蹈的兴趣较小,由于男孩子的肢体协调性和女孩相比较差,所以在舞蹈课堂上,男孩子总是提不起兴趣,也不积极配合。但是男孩子大多比较喜欢侧手翻,经常会在操场里翻来翻去,因此老师就把这个动作融入到了《我是小小兵》这个课程中,老师还临时改变了课堂的教学模式,一上课就带上小军帽先来了几个侧手翻,孩子们一看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都争先恐后想上来展示,老师找了几个平时不太积极地男孩子展示动作,没想到他们动作做得特别棒!在孩子们的愉快情绪中,老师适时地提出要学习的内容,孩子们的情绪越来越高涨,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舞蹈动作,让孩子们真正的从“让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舞蹈教学思维方式要多样化。在舞蹈的学习中,尽量多的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比如说:在蒙古舞的教学中,我们先展示给聋生几个蒙古舞蹈动作,然后可以让孩子们看一看有关蒙古人生活的录像,让他们通过蒙古人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特点联想到一些蒙古舞的动作,如:老鹰飞、挤牛奶等等。这样的教学,我们既能够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又能够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