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诊断与建设推动教育发展

时间:2022-05-13 10:42:00

学校发展诊断与建设推动教育发展

四川教育学院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力优势,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于2010年9月启动了“学校发展诊断与建设”项目。旨在大力提升地震灾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中小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帮助他们诊断办学中的实际问题,厘清推进学校发展的突破点、增长点和创新点,并在诊断的基础上提出学校办学的改进意见,使学校发展的效率与效益皆有明显的提高。目前,项目实施第一阶段已经结束,成效突出。实践表明,实施“学校发展诊断与建设”项目不仅体现了高等师范院校的社会价值也促进了学院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学院十分注重项目实践案例的收集和总结,教育理论的分析和概括,院办编发了15期简报,各项目组都有诊断与建设方案资料存档。项目的独特亮点,还引来《四川日报》、《成都日报》、《华西都市报》、《教育导报》和四川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积极关注和热情报道。

1深入基层教育大有可为

四川教育学院紧紧围绕“立足四川,服务城乡统筹和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培养农村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新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的优势,积极探索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创新之路,通过与陶行知研究所的合作,曾对省内几十所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学校诊断建设与指导,积累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丰富经验。2010年,学院在进行5期1000多名四川省地震灾区中小学校长参加的管理能力提升培训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地震灾区学校在推进课改、“减负”、“提质”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为此,启动了“学校发展诊断与建设”项目。学院把项目视为近年来的一项重点工作,项目开展一年多,充分发挥了学院服务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学院党委书记曹子建、项目首席专家姚文忠教授为首的院办、教育系、数学系、中文系、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等四十多名专家、教师,先后深入四川省地震灾区、少数民族地区青川县清溪小学、崇州市廖家中学、绵竹县拱星小学、都江堰市八一聚源中学、西昌市普格中学、成都温江区海科实验学校、南江县赶场中学、南江县第四中学等13个中小学校,以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教研活动为三个主要诊断与指导方向,从学校改进目标的制定入手,在其已有的教学经验上寻找实现和达到目标的合适途径和方法,从落实常规管理、课堂教学、学生活动开展的合理性、教师的教研活动、学校的文化景观等五个方面扎实推进学校诊断建设。外语系黄亚宁、王国艳等十来位老师,从学院成都温江校区到彭州市通济镇,多次来回奔波,帮助通济镇蓝天小学诊断办学中的实际问题,撰写了《学校发展诊断与建设项目调查方向提纲》,制定了《学校发展诊断与建设细则》,形成了《彭州市通济镇蓝天小学发展和建设方案》。该校第二课堂科技活动“我要飞”,就是在外语系老师们的具体指导策划下组织实施的。另外,外语系的老师们还为蓝天小学组织安排了课堂开放日、同课异构活动、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成都市知名小学的校长、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也赶来“捧场”。实践表明“,学校发展诊断与建设”充分显示了师范院校在灾后重建促进灾区学校、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内涵发展方面大有可为。这种“院校合作”模式,对四川省农村基础教育、高校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2开展诊断与建设成效突出

目前,项目实施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1年5月)已经完成,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2.1深入调研,拿出了科学的诊断方案。

项目首席专家姚文忠教授认为“项目学校在学院的指导和帮助下,摸清了自己学校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通过诊断方案,大多数找准了突破口,破除了学校的发展瓶颈。”学院专家组给崇州廖家中学制订了“建设成都市一流的农村中学”的发展目标,并以“快乐学习”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让老师快乐教学,学生快乐学习,将快乐融入到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去。绵竹拱星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专家组为其制定了着眼于学生的和谐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创建有特色的农村小学的发展目标,提出了“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改革重教轻学,让学生“问”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灵”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2.2项目开展,促进了项目学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项目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项目学校教师创造走出去、开眼界、转观念的机会。首先,项目组利用学院在基础教育界的影响了,联系成都市一流学校的骨干教师和教育专家为项目学校开设讲座,传授新理念、新思维、新教法。其次,让项目学校与成都市的强校结对,崇州廖家中学与成都七中育才三圣分校,绵竹拱星小学与四川大学西航港小学,彭州通济蓝天小学与成师附小“牵手”等,开展同课异构、教研讨论等活动,提升了项目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同时,学院还利用自家中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现代化先进条件与强大师资力量的优势,对项目学校年轻教师进行《教师口语》、《多媒体教学技术》、《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等课程培训。

2.3发挥高校科研优势,指导项目学校进行校本科研

针对项目学校科研能力薄弱的问题,项目组帮助他们进行校本科研。姚文忠教授先后为南江县的领导和骨干教师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现代学校制度”、“教育的乐趣”等讲座,对南江县二小的四川省教育科研重点资助金项目《学校文化的深度建构研究》的开题进行全程指导。还将项目学校教师吸纳入学院已有的基础教育课题项目中,通过课题参与、讨论分析、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行指导。

2.4以提高升学率为突破口,提高项目学校美誉度

学院党委书记曹子建亲自带领项目组深入民族地区学校西昌市普格中学,开展调研,提出了找准突破口的策略。针对普格中学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实际情况,以年级组为单位,从“踩线生”的学习动机、方法、风格、积极性等方面入手,使“踩线生”能够抓住学习重难点;从心理关注和学习上有意识地重点帮助偏科生;着重抓好高分生的考前心理辅导和考后志愿填报。通过帮扶,普格中学在2011年的高考中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目前项目实施进入第二阶段(2011年~2013年),开始将研究对象扩大到四川省农村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