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地方文化产业的渠道

时间:2022-08-07 03:37:21

发展地方文化产业的渠道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南通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当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发挥资源优势求发展文化资源优势不等于文化产业竞争优势。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竞争优势,首先要注重挖掘南通独特的文化资源,提供特性鲜明、深受市场欢迎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探索文化企业的赢利模式和成长路径,从而在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其次要加强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创新融合,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保护南通老城历史风貌,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建筑形态、风格、色调的总体设计,进一步在城市建设中彰显南通高品位的文化魅力。要加快对唐闸近代工业街区、芦径港生态园区、寺街、西南营、天生港、泽生街等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抢救性保护、整理,做好综合开发利用,并通过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努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南通挖掘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第三,加大文化产业和旅游资源嫁接、渗透、融合力度,通过接轨上海加强区域合作,深度开发南通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激发旅游文化活力。以文化资源整合为手段,开发和建设精品旅游项目。通过举办文化旅游商品设计大赛等大力开发南通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

坚持项目带动求发展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战略举措。我们将重点推动海安523文化产业园、南通唐闸“1895”项目、南通江海民俗生态文化博览园、南通城市绿谷、南通华强方特城等项目。积极推动南通凤凰国际书城、海安慧源书城连锁经营等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南通文化企业盘活国有文化资源,不断推出体现较高水准和江海文化风韵,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持久竞争力的文艺精品。大力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建立一批多媒体经营、跨地区发展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促进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演艺娱乐、广告会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实现规模化与集约化、专业化的有机统一,不断增强我市文化产业的规模和实力。大力实施文化企业招商引资,依托南通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规划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大力引进文化产业的领军企业和领军人才,实现文化产业无中生有,跨越发展。通过几年努力,力争形成亿元以上文化企业2O家,文化企业总数达7000家。

推进产业集聚求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是实现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现有的基础上,我们将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集聚效应明显的优势文化产业园区,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要着力打造一批龙头文化企业集团和文化产业基地,进一步推动产业融合、集聚以及产业链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我们将大力实施文化产业集聚战略,强化文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打造一批空间布局合理、产业链结合紧密、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群。大力扶持动漫制作和网络游戏、新闻出版、会展广告、设计等优势行业,联动发展相关产业链。大力推动文化旅游、影视制作播放、演出娱乐、音像制品业等传统产业升级,精心打造上下游文化产品相互带动、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链,实现文化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的有机互动和共同发展,提升产业园区集聚功能。大力加强产业集群内外部的有机联系,推进文化与旅游、信息、体育等相关行业产业园区联动发展,努力形成富有活力、形态多样的文化产业集群。未来五年,将力争建成1个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巧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引入社会资本求发展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投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建设和文化服务多元化、社会化。发展文化产业一定要由政府主导逐步转向政府扶持、市场主导,实现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要实现这个目标,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是一个有效的途径C一般而言,资本投入越多元化,市场化程度就越高,产业的发展态势就越好。民营文化企业市场活力强,发展模式灵活多样,有利于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充分突出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也有利于实现文化产业的升级转型。当前,我们将积极吸收民营资本参与艺术品、大众娱乐项目的经营,以及文化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经营,要继续扶持今世缘、百老汇、飞越百度等民营演艺业的发展。发展数字影院等高技术娱乐文化产业,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以投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兴办文化企业,大力扶持各种中小文化企业,形成政府支持、多元投入、多方面发展的态势,拓宽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同时,积极推进文化市场的开放。凡法律未禁止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都应对社会资本放开;一些公共文化服务可以通过公开招标、合同、特许等方式给市场主体经营;通过减税、免税、财政补贴和财政转移支付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

依靠科技创新求发展科技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依靠科技创新,既可以丰富文化的表现力、提高文化的感染力、提升文化的传播力,又可以带给人们全新的消费体验,增强文化消费力。我们应大力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融合,催生文化新业态、新载体,创造新的文化消费终端,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在广播影视方面,我们要紧紧抓住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进程的机遇,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发挥移动通信网络、宽带光纤接人网络等网络基础设施的作用,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加快推进广电网络建设和发展。在出版发行方面,我们要打破出版载体界限,发展纸质有声读物、电子书、手机报和网络出版物等多介质出版业态和新兴出版发行业态,推动高新技术印刷、数字化出版以及现代物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现由传统出版产业向现代出版产业转变。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力度重点支持发展创意设计、文化软件、动漫游戏、新媒体及文化信息服务、文化旅游、高端工艺美术等产业,做大做强以创意内容为核心的文化服务业。

培育规范市场求发展市场的力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找准文化方位的前提下,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需求的产品,并不断地培育市场,开拓市场,扩大市场,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出文化产业新业态,才能带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当前,我们应加大力度培育各类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合格市场主体,建立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繁荣城乡文化市场,培育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推动文化市场体系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转变。同时,我们还应高度重视文化消费和文化市场对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积极引导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努力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扩大文化市场需求。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大力开发城乡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

引进高端人才求发展文化产业是智慧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位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高端,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将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创造有利于培养、吸引创意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使南通成为文化人才创新创业、成就事业的一片热土。我们将建立高层次紧缺急需文化人才的绿色通道机制,重点引进文化企业家、文化产品原创人员、文化经纪人、文化策划人等高端人才。我们将创新文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将文化人才引进纳入“江海英才计划”,加快引进培养使用一批掌握高新技术、善于运用科技手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创新人才和一批熟悉文化贸易规则、善于开拓国际文化市场的文化贸易人才,并通过加快改革,创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体制机制,为南通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