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师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整合

时间:2022-04-19 11:09:13

高师院校师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整合

摘要: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如此,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带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因此,将师德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整合起来,对当前高师院校的教育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可通过以下措施将两者整合起来:树立学生端正的职业价值取向,为师德教育提供动力;明确高师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目标,推动师德教育建设;增强高师院校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改善师德教育。

关键词:高师院校;师德教育;职业规划;整合探析

高等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祖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民教师。与此同时,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再加上一些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和未来没有很好的规划,导致他们在就业处于劣势地位。从这两方面的因素来看,在高师院校加强师德教育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十分必要。这两种课程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因此可以将二者进行整合。

一、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通过对职业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职业的发展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学会调整学习状态,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通过对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学生可以对自己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了解自己的就业环境及未来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并为之努力。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问题

教育部曾对高师院校学生的职业规划作出明确的规定,详细内容可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找到。虽然高师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已经取得了较显著的进步,但问题依然存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注重理论而轻实践,课程的针对性及实践性不高。另外,缺乏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是目前困扰高师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完整的职教体系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保障,体系的缺失导致课程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如此,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就难以调动,以至参与程度很低,教学效果很难保证。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难以根据其性格特点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也就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此外,高师院校的具备专业职业规划知识的教师资源紧缺,执教该课程的教师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限。

二、高师院校师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教师的师德直接决定教师的思想及情感态度,也决定着教师在学生当中的形象,对其培养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师德是从职业道德观念及行为等方面对教师的要求,它建立在教师长期稳定的道德行为的基础之上,具有调节教师个人与集体关系、保障其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近年来,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质,高师院校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并开设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伦理学等课程,同时,也从实践方面开展了多种活动,如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考察实习、听优秀教师的讲学等。但是目前高师院校的师德教育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如下:首先,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由于高师院校对师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低,开设的课程少,导致学生难以接受良好的师德教育。只有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其他课程,了解到关于师德的有限知识。由此可见,高师院校对学生师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师院校对于专业课程和辅修课程都比较重视,而由于课时紧张等原因,没有设置相关的师德教育课程或把师德课程放在其他课程之后,甚至认为教师是学生的一种谋生手段而已,师德教育没有必要。其次,学生进行师德教育的学习效果不明显。由于师德课程的缺失,导致学生的大部分师德课程只能够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学习,例如自学等。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学生的师德知识往往是不全面的,学习的效果也不理想。另外,部分学生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他们往往会受到社会上一些与师德不符或者相悖的现象的影响,产生疑惑甚至动摇。因此,高师院校应开展系统全面的师德教育,强化学生的教育信念,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正确认识现实中的现象,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再次,师德教育课程的操作性不强。当前教育伦理以及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教材较多,但是能够将师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的教材很少,这就导致师德教育的操作性较低,且针对性不强。而同时开设师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又会导致课时的增加,这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在内容上,师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紧密的联系,二者是相容的。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信念是师德教育的主要目的,而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从事教师行业所需要的各种素质和能力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激励学生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活动,其中也包括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三、高师院校师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整合的措施

(一)树立学生端正的职业价值取向,为师德教育提供动力

学生在选择自己职业的过程当中,需要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首先在意向上认同并趋向于教师职业。高师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应该是学生对教师职业的一种固定的态度。针对当前高师院校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呈现出的下降趋势,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职业价值取向,让学生能够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既能够满足物质的需要,也能够满足精神的需要。其次是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让学生深刻理解教师的社会责任,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潜能。端正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教师职业产生良好的价值定位,而不只是将教师看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能让学生体会到从事教师职业的神圣感。解决好高师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问题,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敬业奉献的价值观念,还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为人师表、做学生楷模的意识,从而为高师院校学生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供精神动力。

(二)明确高师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目标,推动师德教育建设

学生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而目标的确定源自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高师院校学生职业目标的确定应该以尊重教师职业为前提,让学生个人的发展与教师职业的发展相一致。学校要通过专业的训练,让学生获得教育学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的教学技能,并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高师院校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以及职业准备都是固定的,在此基础上,学校难以影响学生对职业的选择,但学校可以帮助学生在职业发展的目标上进一步明确。因此,学校应当在综合考察多种因素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完成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同时,对于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技能训练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给予积极的帮助。高师院校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在师德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问题,并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他们建立明确的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能力和自身的素质,提高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专业能力。

(三)增强高师院校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改善师德教育

职业认同是多方面的,它既包括高师院校学生的自我认同,也包括社会对高师院校学生的认同。高师院校的主要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建立起对自我的认同,在情感、能力、目标以及信仰等方面达到一致,在将来的工作中找到乐趣,产生他们对教师职业的热情,并在实现职业理想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高师院校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也有一定的特殊性。高师院校在加强学生师德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巩固和加强高师院校学生的职业认同,引导那些对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烈的学生,让其认识到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在毕业后能尽快投入教师工作。同时,高师院校要充分了解并掌握学生对于职业认同的状态,并根据不同的职业认同状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师德教育,提高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效率,调整师德教育的方法。综上所述,高师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师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等,可以有效提高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效率,在促进高师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同时,推动师德教育建设。

作者:苏美莉 单位:广西玉林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江.论高师教育的社会适应与超越———兼论高师教育的学术性与师范性[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21):10-12.

[2]宋婕,洪亚楠,张朝华.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融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2):67-71.

[3]陈珊.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新构想———基于合作学习的教育实习模式[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255-257.

[4]邱芳婷.试论模块化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语文教学通讯,2014(12):15-17.

[5]马连营.“善行河北,立德树人”背景下高师院校师德建设的构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6):151-152.

[6]王颖,张杰,董烈霞,张学仁.普通高师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46-48.

[7]陈美兰,沈柯银.,师范生的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现状调查报告[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