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的养成十篇

时间:2023-03-29 22:25:20

好习惯的养成篇1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个小和尚,想学会理发来帮寺庙的和尚剃发。于是他就开始用冬瓜练习,只是每次打水洗冬瓜时总要顺手把剃刀插到冬瓜上。没多久就学会了如何剃发,当他第一次帮人剃发,去打水洗头时,“顺手”把剃刀插了上去。结果可想而知,小和尚成了杀人犯。

究竟是什么给小和尚的一片好心带来害人害已的结果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用冬瓜作练习时养成了把剃刀插向冬瓜的习惯,尽管为自己的师兄剃发时心里想着这是人不是冬瓜,但手却不听使唤,习惯性地把刀插了上去,因此,是那个小小的坏习惯害了他。

虽然这个故事有几分夸张,我们也不可能会是一个为别人理发的小和尚。可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类似的坏习惯呢?比如:随地吐痰、随意骂人、说脏话、随手乱扔乱撂、经常大声喧哗、在楼道里追逐打闹、自习课上说话等,如果有,它们迟早会给你带来或大或小的麻烦。

这个故事再一次告诫我们:坏的习惯一旦养成,即使是很小的,也不容易改掉,最终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

所以,我们平时要养成一些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能够使我们在各个方面受益匪浅:平时不浪费一分一秒,努力学习就会使成绩上升;尽自己的一份力维持班级的卫生,就很有可能使班集体成为“卫生模范班”,如果每个同学都这样,学校也会变得干净漂亮,我们在其中学习、生活也会心情舒畅;平时坚持锻炼身体,就可能在运动会上一展风采;帮同学讲解问题,也许会使自己有新的发现;在家中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给父母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好习惯的养成篇2

记得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被记者采访时说:“我不是在大学,而是在幼儿园学到了我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他说的这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以后一切行为和成就打下了基础。这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句话说的是教育的实质,说明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教育任务。好习惯终身受用。而习惯的养成,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的。行为养成习惯,好习惯的养成如此,坏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如何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注重习惯教育,让习惯根生于理念

作为小学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这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对将来的学习工作受益无穷。

1.树立观念,重视习惯

习惯是把信念变为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它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是构成一个人个性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人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标志。良好学习习惯的具有不但能使教育者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这是因为习惯的功能具有省力性和不自觉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化、稳固化,不必别人的帮助提醒,不必再花费什么意志努力,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都会不自觉地表现,从而能使教师减轻教学负担,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学习中长期受益于良好的习惯。

2.明确要求,注重指导

我们现行的新课标就十分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每一册书本一开始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书上的要求要明确具体,逐步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是孩子们必须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教师要花足够的时间与学生一起交流明确,并要对每一个习惯的养成进行细化。对成年人一般提出要求就行了,不需指导过细,而对小学生则不行,必须做到“明确要求,指导具体”。如学生的作业习惯,首先制定了四条要求:一、书写规范、二、格式正确、三、正确率高、四、按时完成,及时复批。有了明确的要求,学生的行为就有了参照的标准,能更好更快的养成习惯。所以,教师要从每个细小的动作入手,从站、立、行走开始,随时都要给予明确的要求和细致的指导。

3.转变态度,督促指导

很多教师在明确习惯养成的具体要求之后就把习惯的养成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开始很热心、很细心,但当热情渐渐冷却后,就会重蹈覆辙,依旧我行我素。所以我们常会听到一些抱怨,责怪学生学不象,交不会。其实,这种反复的出现与我们教师自身也脱不开关系。在学生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态度扮演好督促与指导的角色。如在明确好作业要求:一、书写规范、二、格式正确、三、正确率高、四、按时完成,及时复批之后,我们还要经常用这四条要求指导孩子的作业,及时给予评判,好的印上红旗或小红花,开展优秀作业展评、一日无错题等活动。经常在全班展览,以此来鼓励本人,促进大家。

二、注重细节影响,让习惯根生于细节

1.从细节开始,持之以恒

习惯是日积月累的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许多习惯还未定型。因此,更需要我们细化学习生活中的各个习惯的养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

2.从自身开始,引导表率

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言传不如身教”。所以,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就不能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自己也不能总是匆匆忙忙赶进教室……教师要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3.从校内到校外,统一标准

在学校经过老师的教育指导,很多学生能有良好的习惯。但一旦他们离开了学校这个特定的场所,很多人又会“原形必露”。所以习惯的养成光靠学校力量是不行的,还要学校与家庭的紧密配合。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能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从而养成真正的好习惯。

三、注重塑造典型,让习惯焕发活力

好习惯的养成篇3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习惯 作业习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已经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对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现在大部分在务工的家长都认为自己外出打工对子女教育责任就是将孩子抚养成人,能否成才全靠学校老师和孩子自己。作为家长,整天忙于打工挣钱养家,与学校的沟通、交流很少,教育的合力不足。很多孩子缺少家庭教育和监督,因此学校教育如一条腿走路。老师对他们付出成倍于其他学生的精力,但是却收效甚微。针对这些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关键。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就是把作业自觉完成,因此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我们城乡结合部学校教师的首要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我试着尝试了以下措施:

1.科学地布置多样化、合理化的作业

家庭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封闭式、僵化的家庭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所以我们不能从单方面责怪学生和家长。作业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才能乐于接受,乐于练习。因此,在作业的设计上应该注重多样化,多层次,供不同基础的学生自主选择,开放性的作业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尽量在学校在课堂上完成作业

农民工子女回家后基本上无人看管,想要他们一回家就自觉写作业是很难实现的,这不能全怪孩子,是由儿童自控能力差的特性所决定的。很多孩子回家后也写作业,可是一碰到有难度的题目无人辅导就知难而退了;再加上缺少家长的监督,非常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干扰,一会儿玩玩橡皮,一会儿饿了吃点零食,有的干脆不写了直接看电视或出去玩了。老师怎样才能让这部分孩子养成写作业的自觉性呢?我认为最好也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作业在课堂上完成。老师来看你,直到你养成自觉写作业的好习惯。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就需要老师抓紧课堂的每分每秒,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便留出写作业的时间。当然更好的就是把作业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完成了作业,在我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我经常使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讲述一个例题后马上进行随堂巩固,并巡视课堂批改学生的作业。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新知识就能得到及时巩固,老师也不用专门利用一些时间来批改学生的作业。如果班级学生人数多,也必须要利用下课的几分钟时间就能把全班的作业批改完并燃起那个学生及时订正。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又可以因有老师的看管而集中精力,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的有意注意。更重要的是对课堂教学进行及时地反馈,老师可以及时对重点难点问题做反复讲解指导,为学生答疑解难,让学生不带不懂的问题出课堂。久而久之,学生已经习惯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作业,自觉性就会得到很大提升。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条件下,老师也只有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习惯来弥补家长的教育缺位。如果学生的作业能在课堂上基本完成,那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参加实践活动,来弥补自身阅读量小、知识面狭窄的不足。

3.培养良好的订正作业习惯

很多学生都不太喜欢订正作业。老师辛辛苦苦批好的作业发给学生,可有些学生看了一下等次后,对作业的错误不屑一顾,下次交作业时,原有的错误又“完璧归赵”,很令教师心灰意冷。如果老师没有到教室里一个一个地看着,学生没有主动来请教老师并主动订正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每天的作业批改后都拿到教室一个一个的订正给我检查过关,保证每天的作业错误订正及时完成,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错题不堆积。

订正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老师对教学重难点做及时的讲解和纠正,而且对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订正作业的效率,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小班干的带头作用,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提高学生订正作业的兴趣,让他们从订正作业中再次尝试成功的喜悦。为了让学生养成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我制定了“错题不过夜”的规定。每天及时批改完作业就把作业本发放到学生手中,让每个同学明确当天的任务,并利用下课时间让小组长提醒同学改错,把订正好的作业给老师检查,每天傍晚进行作业改错反馈。

4.争取家长配合,家长与学生一起“完成作业”

做到了前面的几点,学生的良好作业习惯已经基本养成。在班级中一个孩子总是不写或不订正作业,老师又不管不问,可能会让其他意志不坚定的学生争相效仿,也想要趁机偷懒,影响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所以必须制定严格的班规来约束每个学生的作业行为,必须要争取家长的配合,给家长也布置一道家庭“作业”。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家庭作业记录本。每次布置作业时,在顶格上写上几月几日、星期几。然后,编好序号按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顺序依次记录当天作业。注意:(1)完成作业后,学生要按次序检查,并在序号上打“√”;(2)家长只作常规性检查,不作任何提示,最后签上名字即可。这样每天放学前同桌互相检查记录本,完成作业后自己检查作业、家长督促完成,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再少做漏做作业了,并且也养成了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如果家长多次无故不检查签字,老师将进行家访或电话提醒,批评教育,责成改正。这样每天家长在忙碌的工作中只要抽出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我还积极地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形式向家长进行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沟通,更新家长的现代家庭教育观念,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增进和孩子的交流沟通。

好习惯的养成篇4

中图分类号:G63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229-01

摘要: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拍案叫绝。“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能够得到不断提高。

关键词:良好;作文;习惯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一、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灌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但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记得前不久,笔者布置了一道参加全国作文竞赛的作文题目《温暖》,先是布置作文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准备从这些写作能手中发现几篇佳作,然而事与愿违,多数同学编造的痕迹明显。最终写得最打动人的是一位位参加兴趣小组的普通同学。这位同学饱含深情地叙述了母亲与父亲离婚后突患重病,舅舅姨姨们倾全力救助母亲的经过,此文写得令笔者动容。可见,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有些同学在平时的言谈中,对有些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老师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教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能写得好吗?只能给人作假的印象,倒不如直言不讳地指出老师的缺点。

语文教育老前辈都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说自己想说的话”,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在某年高考作文《战胜脆弱》中,有不少学生臆造父母去世的悲痛。以此来作文的现象,应该予以深思,予以纠正。

二、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泉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仓库里储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对曰:“当然更难。你是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学生写作文也往往是肚里没货。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随读随忘,随见随忘。

三、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这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得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是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于读书,逸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法都在 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 ;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写作成功的道。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凑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着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处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了。

好习惯的养成篇5

一、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目的,间接建立学习兴趣

学习目的,是指某学科的学习要达到的程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该学科。当学习该学科没有吸引力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这是很重要的。学习作为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在这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很多困难,而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不能不学,所以要让学生认真了解每门学科的学习目的。如果学生对学习的个人意义及社会意义有较深刻的理解,就会认真学习各门功课,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培养自我成功感,直接培养学习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个小的成功,就进行自我奖赏,达到什么目标,就给自己什么样的奖励。有小进步、实现小目标则小奖赏,如让自己去玩一次自己想玩的东西;有中等进步、实现中等目标则中等奖励,如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或乐器等;有大进步、实现大目标则大奖励,如周末旅游等。这样通过渐次奖励来巩固学习的成果,有助于产生自我成功感,增强自信心,学生不知不觉就会建立起直接兴趣。

二、注重学习习惯养成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还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我们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一边做作业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没有养成用记事本记录每天要做的作业题的习惯。在家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学生学习和做作业效率低下。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等等。纠正以上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只有教师、家长平时对学生做到严格要求,有耐心和信心。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培养专心学习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要做好以下工作:在学期初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这几个星期宁可少学点知识,也要花时间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学生的学习是否专心认真,其实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些父母边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业,一边又跟别人聊天或看电视,甚至在家里打牌、打麻将,这样,孩子能静下心来学习吗?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协调,给学生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家庭学习环境。平时孩子在家里做作业的时候,家长不能对孩子表示过度关心,一会问孩子肚子饿不饿,一会问衣服是否穿得太少了。家长也不要陪着孩子做作业或让孩子帮忙做事情,要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做作业,使孩子有一个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这样孩子的专心学习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2.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应该有意识地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做起,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不依不靠。学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学习方面,要遵循古人说的一句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时,不要坐在一旁监督,也不陪着看书、做作业。学生自己的作业要做到按时独立地完成。至于碰到实在不会做的题目,要指导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多思考几种可能性,但不告诉学生答案,要迫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3.培养检查作业的习惯

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打扰学生,让他们静心做题。学生做完数学作业后,要求学生看一看计算是否准确,单位换算是否搞错,应用题的算式列得可对,训练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订正过来。语文作业做完后,要求学生看看字是否写错。作文写好后主要是自己去读,看语句是否通顺,想想别人看了文章后能得到什么启迪和感想。

4.培养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

要求学生每次做完作业后,养成整理书桌并收拾好学习用品的习惯。从小让学生面对生活,学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好习惯的养成篇6

开家长会时,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脑子太笨了,造成学习成绩不好,不知道怎么办,其实我们都知道,这类学生大多数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智力没多大关系。家长们只看到了表面,注重分数的高低,而没有深入地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的分数低呢?在小学阶段,知识点不难,培养习惯才是重中之重。马克 吐温说:“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正确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榜样的力量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作为老师应该为学生树立榜样,辅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初当班主任时,我发现每天中午,学生到校都特别早,到校之后没有学习的,都在楼道里、操场上追逐打闹,为了防止学生发生意外,我曾经三令五申的告诫他们,早到校的要多看书,少打闹,可是都无济于事。为此我很伤脑筋。第二天,我自己准备了一本书,走到教室,认真的读起来,很多学生看到后也都安静下来,我偷偷地观察他们,有的也在看书,有的在练字,虽然有的学生可能是因为“怕”老师,迫于无奈坐下来看书,但是也颇见成效。以后的几天里,我都是如此,慢慢的学生们也形成了习惯,很多学生也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同时,我们也可以在班级里表扬那些有好习惯的学生,让其它学生跟着学习,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学生学习对方的好习惯。

二、开展活动

小学生好胜,喜胜厌败。如受到教师表扬会喜形于色,受到批评则表现灰心丧气。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开展一些活动,去激发他们的斗志,形成好习惯。记得,一次接近六.一儿童节,我们班有几个节目,好多学生只注重了表演节目,而忘记了学习,作业书写很潦草,眼见也接近学期末了,我很是着急,所以就开了一次班会,题目就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并开展了“我是书法家”活动,要求不高,每天中午认真写一首古诗,书写认真的贴在走廊的墙壁上,很多学生表现都很好,慢慢的我发展成了写作业,书写好的作业本,放在门口的桌子上,让来回走动的人去欣赏,这样学生自然就形成了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三、小组的力量

可以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来强化习惯养成。我们可以在班级里建立小组,由小组长安排,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我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表现好的就奖励这个组一朵小红花,看看那个组,得到的多,每个小学生都有一种集体荣誉感,如果有个别违反纪律的,小组成员可以互相监督和提醒。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并鼓励学生与以前的自己赛一赛,与同学赛一赛。我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定能够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四、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

小学生大多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但由于有的孩子性格腼腆、害羞、怕开口,导致上课时不爱思考和提问,从而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而素质教育要求全体学生都应该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帮助这些学生扫除思想和心理上的障碍,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即使是点滴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进步,要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例如:在英语课上,有的小学生怕读错单词,所以懒的开口,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十分精心的组织教学,利用一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学生融入英语学习的环境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口练说,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好习惯的养成篇7

最近,我们这一带经常停电。爸爸说,现在是用电高峰期,电力不足,定期停电可以缓解用电紧张的状况。

我问爸爸,是不是我们国家的人太多了,所以电力才不够。爸爸说也有道理。咱们国家人口众多,资源不足,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我们还是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能铺张浪费。

听了爸爸的话我想,勤俭节约要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房间没人的时候就尽量少开电灯,天气不是太热的时候也不要开空调,做作业的时候要爱惜每一张纸、每一根铅笔……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爸爸,爸爸高兴地笑了。

好习惯的养成篇8

1 小学数学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1.1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可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认为小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应从培养学习习惯开始。

1.2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的逐步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做到动力系统与情感系统,智慧系统与行为系统相整合,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终大的意义。

1.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文学家巴金说过: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家吴正宪曾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 小学数学习惯养成的途径

2.1 要从思想上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教育工作者,首先思想上要重视良好数学习惯的重要性。我们老师思想上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不仅对小学生练习、解题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有益于学生的一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实际教学及生活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用苦良心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思维习惯。

2.2 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此外还要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

听课的习惯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我们老师反复练习,及时提醒和评判。同时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以建立起良好的听课习惯。

2.3 要培养动脑多思的习惯。教师应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精力集中、专心听讲、勇于钻研、肯于动脑、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其做法是:①激疑启思法。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②情境激励法。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③操作悟理法。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教师一方面应利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应充分让学生有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算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2.4 要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从低年级开始,先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低年级学生还比较敢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表扬。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怕问,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要以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爱护学生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切忌责怪。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则还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则要设疑。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

2.5 要培养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学生细心的作业习惯,首先要求要具体明确。作业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准确、完整。其次要树立作业榜样。在作业前,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向上心理。还要及时反馈、认真纠错。

2.6 要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习惯。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与人合作。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组织讨论,发表意见,进行练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此外,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学,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加以迁移运用,深化提高。

好习惯的养成篇9

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一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好知识,培养学习能力,获得学习的成功;二是习惯成自然,可以相对减轻学习的负担;三是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道德情操,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在语文学习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语文学习习惯主要有哪些内容,又怎样培养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呢?

一、认真阅读的习惯

从内容上讲,要养成全面阅读的习惯,既认真阅读语文课本(包括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课外自读课文),课外自读课本、高中选修课本,又认真阅读教师指定的与课内学习有关的其他课外读物,不断扩大知识面。从阅读的方式讲,要养成熟练掌握各种阅读技能的习惯。要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等方面的技能;养成相应的良好习惯。对一些重要的基本课文要做到熟读成诵,熟练背诵。从大语文学习角度讲,要养成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的习惯。要以课内学习为轴心,向课外延伸,向整个社会语言实践活动扩展,处处留心,养成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影电视、参观游览、参加社会活动的习惯。此外,还要养成有目的的阅读,边读边思考,专心阅读,随时翻检工具书、注意阅读卫生(坐姿、眼与书的距离)等习惯。

二、认真写作的习惯

首先,写各种文体的文章和日常应用文,都要养成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字要规规矩矩地写,坚持每天练习毛笔字和钢笔字,不会写的字要查字典,不乱写被简化了的繁体字和被废止的简化字。叶圣陶先生在《改变字风》一文中说:“学生写字大多潦草,也是人们常皱着眉头说起的”“学生一开始就养成写字的好习惯,也将终身受用不尽”。其次,要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的习惯,不要一逗到底,乱用标点符号,要学会常用文体的书写格式,不要乱写。再次,要养成作文前注意观察、体验生活,认真审题、构思、列提纲,选材组材,写完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三、专心听话的习惯

良好的听话习惯是在长期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形成的。首先,要养成有礼貌的听话的习惯。在听别人讲话时,要有诚恳和谦虚的态度,这是做到认真听话的前提。要用和蔼的目光注视对方,并且点头、微笑向对方示意。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要随便中间插话,不要表示不耐烦,做小动作或打哈欠,更不要曲解说话人的原意。其次,要养成专注听话的习惯,抱着积极主动的态度,边听边记边思考,一是用脑强记,二是用笔摘记讲话的重要内容。在听教师讲课时,尤其要专心致志,听出教师讲课的思路,抓住教师讲的重点、难点、特点、疑点,适当地做笔记。再次,一边听,一边察颜观色,注意审视对方的表情动作,以便深入理解和准确判断说话人所表达的深层含义,这就是俗话说的“听话听声”。

四、礼貌说话的习惯

良好的说话习惯,也是在长期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形成的。首先,要养成使用文明语言的习惯,在同别人说话时,要用向对方表示尊敬、友好的用语,如“您”“请”“谢谢”“对不起”“别客气”等,而自己则要注意用表示谦恭的词语,如“请允许我”“也许我说得不对”“希望您多多指教”;在一些公共场合要说必要的委婉语,如不直说“大小便”,而说“出去方便一下”。特别要注意不说骂人的话、脏话、土话;要带头说普通话,便于不同地区的人交谈,提高交际的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其次,要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这有助于克服词不达意、嗦重复、话语混乱的毛病。无论是课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还是在小组讨论、课外参加演讲、校外参加宣传等活动,都要在发言前动脑想一想自己要说的内容、观点、材料、顺序等,必要时还可以写一个发言提纲,把发言的思路整理一下再说。再次,养成敏于表达的习惯。在上课时回答教师的提问,要快速思考,主动举手,敢于发言;在班会、组会和其他公共场合,既要有发表自己意见的勇气,讲话时又要镇定自若、从容不迫。要注意锻炼自己驾驭语言和驾驭听众情绪的能力。此外,还要养成说话得体的习惯。要善于针对对方的特点,注意对方的性别、年龄、职务、身份、文化水平等,说符合身份的话,符合具体语言环境的话。说话时,看对象,注意分寸。

五、坚持自学的习惯

1983年1月21日,叶圣陶先生在为《中学生》出刊四百期而作的《自学》一文中说:“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学会自学的本领,养成自学的习惯。只知道捧着课本死记硬背是没有用处的,至多只能应付考试。学会了自学的本领,养成自学的习惯,将来离开了学校,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自我充实,自我修养,成为有益于人民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叶老的话深刻地阐明了学会自学的本领,养成自学的习惯,具有深远的意义,不光对在校的学习,而且对离开学校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重要的作用;不光有益于不断地“自我充实”,而且有益于“自我修养”,有益于把自己培养成“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这就把学习和做人统一起来了。培养自学的习惯和培养上述四种习惯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自学习惯包括:⑴勤于动手,包括在阅读时,圈、点、批、划,做摘录,翻检工具书,坚持写日记、周记,写参观访问记,自己动手修改文章的习惯;⑵勤于动口,包括学会用普通话交谈,在课上、会上、公共场合积极参加课外朗诵、讲故事、演讲等活动;⑶勤于动脑,包括学会分析文章的内在联系、主题思想或中心论点,全面细致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多方向、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⑷勤于观察,包括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条理、有选择地观察,眼、耳、手、脑并用观察的习惯;⑸善于积累,包括写阅读笔记、编索引、集剪报等。

好习惯的养成篇10

一、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在长期的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能力的提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整个教学中能够发挥很大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发现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长期处于不理想状态,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极为不利,同时对整个教学的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采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可以对课本知识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学习的难度也会大大降低。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整体教学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因此要在实践中不断变化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变不良学习习惯带来的负面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要求是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学会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教学目标的特殊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直接影响,而且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良好的行为习惯带动下,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不断提升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对策

从当前教学发展需求出发,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行相应的培养工作,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降低教学难度的同时,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工作:

1.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授之前,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预习开始,通过预习可以缩短学生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们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预习之后,学生会对教师的内容讲解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明确学习的重点,并且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地配合,降低学习的难度。在预习的支持下,如果教师提问相关的问题,学生会更有勇气回答,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摸索学习的路径,积累自学的方法。预习习惯的培养要采用渐进的方式,在初始阶段,教师要在讲解之前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进行预习,采用统一预习的方式进行习惯培养,在相互比较中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预习之后,将预习的时间留在课外,让学生在课前自行预习,通过这种渐进的方式可以实现预习习惯培养的目的。

2.培养听课习惯。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核心,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和能力。数学学习是一种即时性的,在课堂讲解中如果学生出现了走神、不认真听课的现象,会影响整个学习质量,如果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那么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要让学生认识到听课的重要性,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充分利用好课堂的学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