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

时间:2022-11-21 04:21:00

打牢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

打牢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区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推进措施,使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活动载体和工作机制有新突破,确保农村党组织更好地承担起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班子建设,夯实新农村建设的战斗堡垒。

一是全面加强镇党委建设。镇党委换届中,区委把具有工业经济、旅游开发、农业科技、党务、法律专长的各类人才进行合理搭配,既注重年龄梯次,又注重知识结构,更注重能力和水平,使镇党政班子配备更加合理,结构更趋优化,使整体执政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区5个镇党委班子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有43名,占95%,班子平均年龄37岁,其中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有12名,基本实现了“一高一低一优化”的目标。在镇党委自身建设和制度建设上,制定了《**区关于进一步加强镇级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规定》、《关于区管党政领导班子进一步贯彻民主集中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从而全面加强了镇党委班子建设。二是选准配强村级班子。2005年初,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采取“两推一选”办法(其中4个村实行了直选)对54个村级党支部委员会进行了换届选举,把171名政治素质好、组织协调能力强、群众威信高,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支部班子。目前,全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人兼的有3名、交叉任职的“两委”干部48名(其中有12名支委兼任村委会主任),并发现培养了一支120多名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三是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各项制度,严格质量标准,坚持实行发展党员全程联名推荐制、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探索建立了发展党员质量评估体系,确保发展农村党员的质量。注重从“双强”型村级后备干部和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今年,全区54个村均发展了党员或确定了发展对象,目前镇党委已审批的有69名。同时,搭建平台,建立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按照“树立新思想、塑造新形象、作出新贡献”和“双培双带”的要求,共设置了四大类19个岗位,全区890多名无职党员认领了岗位。“设岗定责”把党员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组织“压担子”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不当干部也能很好地为党工作的强烈愿望,为展示党员个人特长,奉献社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形成了“有为就有位”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强化教育管理,提高新农村建设的队伍素质。

一是抓教育培训,提高乡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创新教育培训机制,建立上下联动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干部培训体系。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改革传统培训模式,按照“缺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实行“菜单”式培训,形成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培训体系,引导干部“学一门技术、上一个项目、带一批群众、富一方经济”。4月份,我们采取与市委党校联合办班的形式,对全区村“两委”主要干部、选派到村任职干部和驻村指导员共170多人进行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务培训;各镇村坚持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考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帮助他们进一步开阔眼界、开拓思路。同时,我们还切实抓好“双强”型村干部培育工作,提升培训层次,挑选一批年轻镇村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二是严格管理,规范乡村干部履职行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激发乡镇干部深入基层、服务“三农”。落实了《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办法》,明确了村干部配备标准、选用任免程序、培训教育的内容和途径、考核监督等一系列管理要求,加强了村级干部管理。三是完善机制,激发村级干部队伍工作活力。在确保村干部报酬足额兑现的基础上,我区建立了村干部离退岗生活补贴基金,采取区、镇、村、个人(3∶3∶3∶1)筹集资金,按照任职年限和年龄对离退岗村干部给予生活补贴。各镇也相应出台政策,对村干部报酬和离退岗生活补贴作出补充规定,如阳湖镇规定对任职时间长、成绩突出、达到退休年龄的村干部,将从镇财政给予每人每月300元的生活补助。

三、强化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完善新农村建设服务功能。

年初,在对全区无村部或村部年久失修或面积不足和村部不规范的村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专门召开了村部、社区办公用房建设专题工作会议,确定新建村部18个,完善规范21个,并将村部建设作为区委、区政府2006年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之一。为推进村部建设,我们积极协调市直规划等有关部门到区现场办公,较好地解决了村部建设中规划选地、土地审批等难题。目前,拟新建的18个村部中,已基本完工的有8个,正在施工的有4个,已进入工程招投标程序的有3个。随着村部建设的推进,村部及党员活动阵地在村容村貌改善方面的的引导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功能将进一步提高。

四、强化农村党员干部引领全民创业工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是大力鼓励。加强宣传发动,着力破除农村党员“等”、“怕”、“满”的思想,鼓励他们敢闯敢冒,开拓进取。组织广大党员加强政策法规、实用技能等创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深化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努力提高创业水平。立足“双培”,切实加强“能人”队伍建设。将群众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将党员能人培养成村干部,进一步优化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切实增强带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二是强化激励。探索建立健全创业的镇、村利益分成机制,舍得让利于基层,对村级发展民营经济增量部分形成的税收,对土地流转形成的收益,按一定比例奖励给村,以此增加村级集体收入,调动村干部引领创业、发动全民创业的积极性。三是积极探索。形成了股分经营、厂房店面出租、预留地项目、资源开发等多种发展集体经济模式。2005年,村级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的有12个,占22%,超过5万元的有27个,占50%。

五、强化农村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新风貌。

农村干部作风对村风民风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上半年,我们扎实开展了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切实解决村干部队伍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整改的重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村级党组织征求到的意见建议有1248条,查摆问题624条,已整改557条,并形成保持先进性和良好作风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村“两委”班子团结,干部带头廉洁奉公、带头为民服务,群众体谅、支持干部,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和谐、文明的村风民风。继续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全程制度,在镇村两级设立为民服务全程服务中心和点,各选派村带头印制卡片,免费为村民事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六、强化管理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我们向1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派驻了区、镇两干部作为驻村指导员,并与市派干部一道组成指导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对新农村建设驻村指导组干部管理的暂行办法》,建立健全了《新农村建设驻村指导组有关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为全面完成选派工作“深化提高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我们严管理、强督导,切实加强对第二批选派工作“深化提高年”的领导和指导,确保取得实效。一是加大对选派村继任书记的选拔培养力度,全区11个选派村均物色培养了村党支部书记继任书记人选,有9人已在村党支部书记岗位,2人担任了村支部副书记;二是进一步完善村级公益事业的管护办法,努力实现选派成果长效化;加大了对发展集体经济项目资金的投入管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发展项目20多个,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

七、强化制度建设,建立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

发展党内民主,扩大基层民主,保障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要求,也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坚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健全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我们依据《安徽省村“两委”工作规则》等,按职责系统、制度系统、操作系统三部分编印了《黄山市**区村级组织建设制度汇编》,形成了村级组织“五项规范”,即规范领导体制和组织设置,理顺了村级组织关系;规范议事决策程序,强化了村级民主管理;规范村干部管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规范党务、村务公开,解决了农村热点问题;规范民主理财,创新了农村财务管理。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使农村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的新路子。并通过对村干部进行年度考核和民主测评,加大了对村干部的监督和约束。目前,我区54个村全部实行了村级帐目、资金双统管理制度,党务、村务公开实行了区、镇、村三级联动制度。

对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要求,当前我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的问题:

一是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还不适应。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五句话”目标要求。对照这些要求,目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还存在许多差距。比如,对照“生产发展”的要求,一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统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还不强,难以肩负起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对照“管理民主”要求,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还不强,依法行政的能力还比较弱,部分农村党员干部仍然习惯于强迫命令、行政干预,导致干群关系坚张,等等。

二是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还不适应。建设新农村,人才先行。顺利完成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任务,必须要有大量的农村人才作支撑。然而,农村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流失严重、资源短缺的现状令人担忧。如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亟待破解的难题。

三是面对社会主义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举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还不适应。中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合力。这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多年来,各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主要依靠传统资源,主要实行垂直化、内部化、封闭化的管理方式,更多局限于就农村基层组织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没有充分统筹城乡资源和整合社会资源,真正形成农村“大党建”的工作格局,这与新农村建设“新三农”、“大三农”的创新举措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必须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从内涵到外延、理念到方式、从目标到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设计,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在指导思想上相统一、总体目标上相一致、工作部署上相协调、工作成效上相促进。结合**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大力实施以“四双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基工程”,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第一,实施“双强行动”,大胆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人充实到镇村领导班子,切实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镇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又是具体实施者,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加强镇村领导班子建设。从镇一级来讲,重点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把那些真正热爱农村、熟悉农业、了解农民的“双强”型优秀干部选拔进镇领导班子,努力把镇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发展的班子、和谐的班子。从村一级来看,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村干部的选人用人制度,打破身份、城乡和地域等选人用人壁垒,切实把想干事、会干事、干实事和群众拥护的“双强”型能人充实进村级班子,彻底解决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

第二,实施“双带行动”,广泛组织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党员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各级党组织要通过系统培训、政策倾斜、资金支持、项目扶持等措施,帮助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自觉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转变成具体行动,率先走上发展生产、勤劳致富的道路。同时,要着眼于城市带动农村,组织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分别与村党组织结对帮扶;着眼于工业支持农业,组织经济实力强、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关联的企业,同经济发展落后的困难村结对帮扶;着眼于党员帮助群众,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和农村致富能人党员分别与困难党员和群众结对帮扶,营造“人往农村走、钱往农村投、物往送”的良好氛围,形成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合力。

第三,实施“双培行动”,努力把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能手,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农村人才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一方面,要实施能人入党培养计划,采取“结对交友、关怀服务、定向培养”等途径,注重把农村能人培养成党员,重点发展一批农民企业家、农产品生产经营大户和流通大户党员,努力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汇集各类农村精英的“人才摇篮”。另一方面,要实施党员能人培养计划,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采取专题培训、挂职锻炼、考察学习等措施,扎实抓好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农村党员首先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真正成为发展生产的带头人、执行政策的明白人、社会稳定的维护人、文明新风的倡导人、村容村貌的管护人,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锋模范。同时,结合“双培行动”,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育“乡土拔尖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第四,实施“双促行动”,促进农村领导体制、工作体制创新,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创新体制机制,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和重要保证。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切实转变乡镇职能,改进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要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各项制度,大力推进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加快建立符合促进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引导干部关注农村、重视农业、倾情农民,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早日建成富裕文明、和谐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