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毕业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8:32:14

中医毕业总结

中医毕业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中医文化;高校;德育工作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今天,如何挖掘并充分发挥好传统中医文化资源的价值,结合实际改革创新、进而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疑是中医药院校得天独厚的优势。只有重视中医文化的医学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丰富的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及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才能真正提高中医教育的质量,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1]近年来,云南中医药大学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医药院校德育工作的意义与现状

1.1意义。2018年5月2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中医学与文化紧密相融,医文无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天然产物,有着自身的理论根基和发展轨迹。开展中医文化研究的要义仍在于中医学的解读、阐释和发展,在于提高中医的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2]分析当前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纠纷突出,药价畸高、制售假药、医药市场商业贿赂严重等问题,固然有体制机制弊端以及投入不足等深层次原因,但不可回避的是一些药企、医院急功近利、追求利益最大化,个别医药从业者缺乏职业道德和操守。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对医科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尤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在医药人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尤为重要。1.2现状。医科院校历来高度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改进学生德育,为国家和地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医药院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2.1观念滞后。认为德育就是上好思想政治教育课,只要按部就班地上好思政理论课、做好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就行。还有人认为,德育固然重要,但比较“虚”,不值得大投入、花大力气,只要思政理论课教师、团学干部维持着即可。1.2.2目标空泛。德育目标一味追求高大全、喊口号,忽视学生的成长规律、情感体验和个体发展的差异。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和阶段性,不接地气,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1.2.3知行脱节。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把德育理解为师生简单的知识教学过程,学生因一味被动接受,缺乏参与的自觉与热情,难以内化于心、外见于行。有的把德育简单理解为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校园文化活动、党团组织生活、辅导员班主任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仅满足于开设课程或搞活动,不注重针对性、实效性。

2中医文化的德育观及应用

医德教育被古代医家列为教育之首。[3]中医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4],学习、借鉴、挖掘并充分发挥中医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对于中医药高等院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2.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临床上要通过“四诊”(望、闻、问、切),采取因地适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治疗手段,既重视“病”,更重视“证”。而应用在学生德育中,就是积极打造具有浓厚中医文化和道德教化氛围的校园环境,以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德育作用,滋养学生中医思维。2.2中医“大医精诚”的伦理观,契合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中医十分重视医德,把德作为立业、立身之本。这不仅体现在历代中医名家的言行上,而且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如崇尚“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理想,坚持“生命至重,惟人最尊”的信念;倡导“医乃仁术、济人为本”的思想;守护“医贵乎精,仁术济世”的精神;恪守“贵义贱利,自正己德”的准则。传统中医医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我们中医药院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最鲜活、最直接、最有效的内容。把传统中医医德纳入学生德育内容,能够使学校德育有机融入学生专业教育中,提升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2.3中医强调“治未病”的理念。《黄帝内经》云:“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未病”理念对于我们做好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要求我们要全面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尤其要准确掌握五类特殊学生(经济有困难、学业有压力、心理有困惑、行为有过错、身体有残障)的动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贴近学生,及时给予必要帮扶、教育和引导,才能收到好的效果。2.4传统中医强调“师徒传承”的教育模式,要求我们重视发挥名师名家的引领示范作用上古以降,尽管也存在官学,但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是师徒传承。徒弟跟随师傅不仅学习中医药基础理论、治疗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更为重要的是耳濡目染、在熏陶中传承师傅的崇高医德和为人之道。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体系与机制,必须充分发挥全体教工协同育人的功效,尤其是要努力把中医师承教育的传统精髓,与现代院校中医教育相结合,发挥名医名师专家的引领作用。不但通过课堂、实验室、跟师等途径言传身教,还要借助新媒体技术等途径,让名师名医名家风范,影响更多的莘莘学子,熔铸到他们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之中,成长为高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

3中医药文化在创新云南中医药大学德育中的探索和实践

“中医文化核心价值……已然成为民族基因。中医学是科学和人文水乳交融的知识体系”。[5]几千年来中医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近年来,云南中医药大学在逐步深化中医文化对于现代德育借鉴价值的认识基础上,自觉把中医文化体系、核心价值有机融入学校学生德育,积极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文化德育工作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3.1挖掘中医文化内涵,凝练大学精神和核心价值。3.1.1编辑出版校史、建设校史馆,构筑云中人精神家园学校历届党委高度重视编辑出版校史,把历代云中名医名家事迹收进校史;编辑出版学校大事记,详细记载学校改革发展点滴进步;建设具有风格、能充分体现中医文化理念校史馆,集中展示了建校以来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成就、历代师生风采、名师风范。把校史校情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必修课,让学生从进校开始,接受云中精神和中医药文化熏陶感染。3.1.2确定校训、校徽、校风等,确定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多年来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校内外广泛征集,通过师生投票、专家论证、教职代会审议确定了体现学校办学历程、蕴含中医药文化精髓、独具特色的校训(崇德和合、博学敦行)、校徽、校风(树人求真传大医精诚,授业从严承岐黄仁术)、教风(务实、进取、严谨、创新)和学风(乐学、勤学、自主、合作)。得到师生热烈响应和广泛认同,对于增强师生员工凝聚力、归宿感具有重要意义。3.2融中医文化于环境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效。3.2.1以中医药文化理念融入校园建筑文化云南中医药大学抓住呈贡新校区的整体设计建设契机,以传承中医历史文化,注重地域特点和建设生态环境作为切入点,选取“秦砖汉瓦、汉唐风格、天圆地方”的特征作为建筑设计的主要元素,采用“柔、透、秀”的建筑理念,通过“连廊、楼、亭、榭、景”衔接联系各建筑单体,建成各具特色、相互呼应、整体协同、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在校园布局和文化特征上,五行广场与翰墨楼内的阴阳太极图处于学校大门中轴线,象征着中医药传统文化及理论核心阴阳五行学说的历史传承;在校园的人工湖(“上池”)中,建设了湖中葫芦岛,寓意传统中医“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医鉴楼”屋顶装饰飘板酷似“博士帽檐”,寓意这片杏林沃土孕育后学才俊,培养更多的国医大师。呈贡校区的设计和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整体协调、融会贯通的思想体系,力求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科学内涵相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指出,云南中医药大学呈贡校区的建设理念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具有示范意义。3.2.2以中医药文化符号为楼宇、道路、景观命名通过广泛征集和师生民主酝酿,最终呈贡校区楼宇、道路、景观以兰茂、佩衡、歧伯、华佗、扁鹊、仲景、崇德、博学、敦行、精诚等命名,既体现中医药文化,又体现云南区域特色和云中半个世纪的办学沉淀。3.2.3构建八廉平台,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云南中医药大学按照中医文化核心理念,构建廉政文化建设的“八廉平台”:一是按照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原则搭建“机制保廉平台”,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用“红绿灯”有效约束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二是以“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理念搭建“课堂讲廉平台”,通过思政理论课主渠道,坚持学习制度,坚定师生员工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三是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的心态搭建“读书思廉平台”,通过开展“清风做伴、读书思廉”主题活动,引导师生员工将廉洁文化理念根植于内心,见诸于行动;四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的养生理念搭建“活动促廉平台”,通过丰富的文娱体育活动,倡导寓教于乐,心情愉悦,清廉生活,敬业乐群;五是以“精诚为本”“兼容为怀”的理念搭建“典型导廉平台”,广泛开展学习“杨善洲、高德荣先进事迹”活动,推荐评选勤政廉政先进个人、道德模范,营造了“学典型、赶先进、创佳绩”的良好氛围;六是以“昭源质本、与时偕进”的理念搭建“网络传廉平台”,在校园网站上开设“廉政文化进校园”专题窗口,将“网络传廉平台”打造成师生员工学习和交流的园地;七是以“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的治学态度搭建“研究倡廉平台”,鼓励师生应用新思维、新方法、新科技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八是以“执中致和”的思想搭建“文化兴廉平台”,充分展现中医文化“大医精诚”和“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追求人体内外阴阳平衡、达到中正和谐的境界。通过营造风清气正校园氛围,发挥“春风化雨筑防线,润物无声倡廉政”的文化正能量。3.3注重经典学习,强化中医思维践行大医精诚。为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云南中医药大学在专业课程中一贯注重中医各家学说、云南中医药学术流派及名家介绍、四大经典与临床应用、古典诗词与中医学课程及内容的教学。2013年起在全校学生中精心组织实施“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活动。通过有奖征文、手绘经络、手绘本草、经典诵读、知识竞答、名师导读、论坛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到经典、走进经典、品味经典,去感受传统中医药独特的生命科学与生命哲学之意蕴,提高传统文化的领悟和认知能力。3.4实施本科生德育答辩,以制度规范德育工作。本科生德育论文答辩是云南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一张名片,从2013年实施以来取得了重要成果。3.4.1制度规范确保德育工作由虚变实云南中医药大学明确规定德育答辩不合格者不予以毕业,较好地解决现有毕业鉴定简单化、同质化的缺陷,构建了积极有效的学生毕业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机制;通过答辩,可全面深入地掌握毕业生思想现状、成长轨迹,进而为加强和改进人才培养提供科学依据;充实毕业教育内容,有效疏导离校前的各种不良情绪,确保学生带着“正能量”走向社会。3.4.2有效检验德育成效,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本科生德育答辩不但有效引导和规范学生毕业前静心思考,总结得失,寻找差距,展望未来,完善自我,也系统地检验了学习思政教育和德育成效。近45%的教职员工通过参与了指导答辩过程,师生彼此互相影响,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有力地促进了全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教书育人的格局。3.4.3增强了毕业生社会责任感通过德育总结答辩,学生提升了思想认识,强化了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理想的价值观,不少学生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更加理性务实,主动到边疆、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涌现出了一批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

4云南中医药大学成功探索和实践带来的启示

4.1增强中医文化自信,助推德育创新。中医虽然做的是关乎人命的事业,但它有足够的自信处理和其他文化的关系(包括佛、儒、道在内)。[6]指出:“抛弃传统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我们要增强中医文化自信,深刻认识中医文化的德育价值,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中医文化资源条件,并与专业学习有机融合,创新医药院校德育工作,彰显特色优势,达到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4.2注重顶层设计,精心组织实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德育工作涉及面广,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校内各部门形成共识,注重顶层设计,制定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相应投入,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系统规划分步实施,要以点带面,逐年推进,注意总结提高,不断完善,及时固化制度,只有坚持不懈,锐意创新,才能精心打造特色品牌。4.3继承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融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关键是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任务,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目标,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注重实效。

参考文献

[1]吕梅军.论中医药高专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王明强.中医文化自觉的历史演进与当下新特点、新趋势[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1):11-15.

[3]周黎.论中医院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4]黄爱明,马维平,陈文,赵静.中医文化在中医专业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5):146-147.

[5]王雷,付修远,成功,郑晓红,秦蕾.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调查与分析[J].中医杂志,2013,54(13):1098-1102.

中医毕业总结范文篇2

1一个确实存在的特殊疗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自己的繁衍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无数与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经家传族承,有的已经形成了“一技之长”或成为“确有专长”。在这众多的医种、医术中,唯独有一以蜜蜂昆虫及其产品为主用于人类防病、保护健康的医疗方法,似乎各民族都在延用。经历代的陶冶完善,无论是以“蜂蜇”施术,还是以服用蜂产品为法,或以蜂蜇加蜂产品合璧,蜂疗法的确成为了一个确实存在的特殊疗法。在民间,这一特殊疗法以言传身教,广泛流传,什么“饮蜜防哮喘”、“蜂蜇治头痛”“,含脾口不臭”“,一针背轻松““,服蛹葆青春”“,养蜂得长生”等等。这一特殊疗法盛传不衰。

2一个确实存在的以特殊疗法从事医疗服务的特殊人群

有资料查寻,在我国,蜂疗始于秦汉时期,兴于改革开放的二十年,盛于医改大潮的今天。我国现有700万群蜜蜂,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山地、牧场,以蜂疗开展为农民、牧民防病治病的人员比比皆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以从事蜂疗为业的工作者约10万人,他们以特殊医疗服务方法,从事着不能取代与或缺的特殊医疗服务。这支特殊的医疗服务人群,他们为农民,牧民的健康低价位、高疗效地操劳着,被誉为“保护神“。

3从事蜂疗的这一特殊人群的文化资格应得到认可,并给予规范提高

从全国现实情况分析,从事蜂疗这一特殊人群,80%~90%不是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但他们的求知欲望很高。有的在七八十年代曾参加了崔月犁、吕炳奎等中医老前辈先后创办的“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或“健康报中医刊授学院”学习;有的多次参加各种“蜂疗”培训班培训,每个人手中都有几个不同毕业证书或培训结业证书。然而,由于这些文凭不被国家认可,均都一次次被拒之于报考执业医师门外,由于不是国家规定的学科专业,有的即使通过多种关系协调,准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也无法通过。可以想见,在当前正规医学院校毕业考试通过率尚不高的情况下,这些未按国家规定系统学习医学知识的蜂疗工作者要想进入正规医疗队伍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认为这些蜂疗工作者,尽管未进入正规医学院校学习过,但毕竟是学习了一些医学知识,对所开展的特殊疗法已发挥了明确指导作用,这些“函授”、“刊授”以及专业培训的证书,应得到认可。作为“特殊考核”的参考学业资格比较公平合理,也更有利于促进这一特殊疗法的普及推广,发展壮大。

4给予这一特殊人群培训、特殊考核

蜂疗称为“特殊疗法”,除所用物质及方法特殊外,更重要的是需具备两方面知识———医学知识与蜂学知识。也就是说,过去及现在医科院校毕业的医学生,因未学过蜂学知识,都不了解“蜜蜂王国”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因而开展不了这一疗法;而蜂业工作者,了解蜂国知识,缺乏医学知识,也不能开展好这一疗法。因此,无论是正规医学院校毕业,或是蜂学系毕业的都要经特殊培训,知识重新整合,方可胜任。那么,就多年蜂疗师的培训,归纳总结,特殊的蜂疗医学工作,最少需具备六个方面知识———医学法规常识、蜂国常识、中医基础常识、人体结构常识、针灸经络常识、临床实践常识。此六项常识内容经培训、知识整合,使从业者明了所界定内容是指此特殊人群从事此特殊行业必须掌握的知识要求,不是要求死记条文,而是鞭策精神,规范知识范围,以利区别于一般医疗服务行业人的考核依据。相信,经此六项内容知识的武装,一个高质量的特殊医疗服务队伍必将迅速形成。

5给予这一特殊人群特殊准许

中医毕业总结范文篇3

1、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对于护理专业的认识度还不够,因此没有重点发展这一专业,很多人在心理上觉得医学院校就应该重点培养高级医师与护士,护理行业在部分人的心理还没有被列入医学的部分,因此对于大部分院校的中医护理学,很多人是疏忽的,甚至选择这一专业的学生也比较少,这也是造成我国中医护理行业人才缺失的一大原因。

2、其实护理专业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比其他专业更多,因为要面对不同症状的患者,因此中医护理专业的学生和工作人员就要掌握比医师、护士多的知识量,所以面对特别繁重的学习任务,这一专业的学生压力就比较大,因此这一原因也导致我国中医护理学的学生无法承受,最终放弃学习,或者学的不够专业。

3、我国目前的教育水平,对于中医护理行业研究的还不够透彻,因此学生所学的课程并不全面。中医护理学科要结合中医学的基础,还有简单的了解西医的护理专业、并且包括针灸、按摩、拔罐等知识的学习,但是在一些方面我国的中医护理学专业知识简单的渗透一小部分,学生无法完全掌握,最终导致毕业生无法胜任中医护理这一行业,造成人才的缺失。

4、由于场所、资金的不足,因此校方对于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课程过少,学生无法真正了解每个知识的应用,在中医护理学中穴位和手法十分重要,因此实践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大部分学校对于实践问题只是停留在学生看着老师操作,自己不能动手,课后参照书本记忆性回顾老师讲的内容,这样即使只是背得再扎实,也无法真正领会中医护理专业的技能。

5、对于我国中医护理专业的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仍然还停留在老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的方式,课堂上学生参与得过少,这样就导致学生眼中缺失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的枯燥也是造成我国中医护理学科不发展的原因之一。

二、我国中医护理学该如何发展

1、首先是人们对于中医护理学的认识,校方在招生时要宣传护理学科的重要性,以及毕业后人才的走向问题,这样才会吸引更多学生主动选择中医护理专业。并且校方也要重视这一专业学生的学习以及课程设置。

2、对于中医护理专业血刺学习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方面,因此要结合专业需要开展相关课程,把中医护理学涉及的教学内容都逐步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这样才能让本专业学生全方位发展,达到培养更多人才的目的。

3、增多学生实践的机会,校方应该多与中小型医院联系,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医院学习,这样更容易受到环境的熏染产生对护理专业学习的兴趣,也更容易扎实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4、在课堂上老师要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对于中医护理学中所学的穴位和按摩手法,让学生互相按摩,把彼此想象成医院的患者,这样实践起来更容易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然后让合作的学生指出对方的优缺点,互相取长补短,结合起来对于知识的掌握就更加详细和牢固。

中医毕业总结范文篇4

1.研究背景

目前全国医疗机构、相关行业对中医护理专业人员需求量大,但中医护人才队伍还不能满足需要,高层次中医护理人才不足,基层中医护理人员严重短缺。中医护理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护理专业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发展中医护理专业意义重大。尤其是拔罐、刮痧、保健按摩技术等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更能适合现代中医护理需要。

2.研究内容、方法和目标

(1)研究内容。该课题主要研究了适合中医护理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广大师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及实施后效果评价。(2)研究方法。主要用了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对比法案例反思法、经验总结法等。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教育教学。(3)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提高我校护理专业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过关率;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尤其是实践教学水平;加快发展中医护理专业建设。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原则。依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论证报告、针对调研结果分析研究人才需求的主要方向,设计改建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结合现行课程体系、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主要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按临床路径的工作方式分析了六项主要工作项目,三个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每个工作项目分解成可完成的工作任务,再将可完成的工作任务分解为具体的职业能力。通过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更加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改革方法,明确“三统一、两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学环境与医院环境对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护理工作任务对接、专业教师与护理专家及技术能手对接,将执业资格培训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将人文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2)“3+2+1”课程体系的构建1)明确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的主要思路充分调研后明确中等职业教育改革需要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的管理人员和技能人员。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明确职业能力培养主线、注重职业迁移能力培养,同时不能忽视职业生涯规划。2)确定职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主要的工作项目学生毕业应具备护理学的基本技能、基本操作、专科护理、监护技能和中医护理技能,并能够应用临床路径、护理程序等方法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具备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具备获取新知识,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岗位变更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按照临床路径工作方式,将中医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模块划分为护士岗前学习、接诊患者的护理、住院患者的护理、中医护理、重症患者的护理和出院患者的护理6个基本工作项目,社区护理、康复护理和老年护理3个主要发展方向。3)建设课程体系基本框架。通过医院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的调研,明确了医疗卫生行业对中医护理人才主要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主要侧重技能型人才。在确定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基础上,聘请10余名行业专家,进行课程开发的指导,分析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最后由专业指导委员会修订审核。以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为主线,兼顾国家教育政策、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中医护理专业应根据岗位需要设置课程体系,为学生顺利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服务,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服务,兼顾对口高职考试。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技能方向课、素质拓展课的全新课程体系。在时间分配上,构建“1.5+1+0.5”的课程体系,即第一学期学习基础课程,第二、三学期学习专业课程,第四、五学期到企业(医院)进行岗位实践,第六学期返校进行护士执业考试复习及毕业考试。4)优化课程结构确定授课内容。针对原有课程体系中的不足之处,结合课程特点和主要内容整合原有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全新的创造,保持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论、基本方向稳定的前提下进行,体现课程的实用性、先进性、趣味性。

4.创新成果呈现

(1)论文、课题、校本教材硕果累累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共发表课题相关论文7余篇、先后申报课题3项,立项校级课题2项、编写校本教材4本,在全体建设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稳步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2)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整体提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青年教师都积极参与到课题的建设和研发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总之,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的实践活动中,构建“三统一,两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医护理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的有效方法。中医护理专业建设要沿着这一模式继续探索,不断总结完善。加强校企(院)深度合作,加强课程的内涵建设,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努力为中医护理专业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林华 何文娟 单位:甘肃省中医学校

参考文献:

[1]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医毕业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1现状与问题

自古以来,中医是以民间、家庭师承授受教育模式传承和发展的。1949年后,我国系统的中医药学校教育逐步确立,中医师承模式首先被中专教育制度所取代。随着办学制度逐步规范,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具有一定中医药知识和中医临床实践能力、康体服务能力的技能型中医药人才。这不仅为改变城乡落后的医疗卫生状况、维护基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也为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储备了教学师资,积累了办学经验,起到了“本科教育摇篮”的作用,成绩有目共睹。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基本上是近十几年发展定型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别[1],小部分院校由中医药本科高校分化而来,大部分由中职中医药学校升格而成。国内独立开办的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不足10所,更多的高职中医药专业分布在全国各省综合类、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中医药高职教育在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夹缝中起步,在医学教育和职业教育氛围中发展,自成体系,但问题也伴随着成绩逐步显现。1.1办学思路局限,理念冲突。医学教育具有明确的普通教育属性,但专科层次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究竟属于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抑或两者属性都有,在我国是个模糊不清的理论问题。实践中,我国目前把专科层次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多归属于职业教育范畴,专业设置在职业院校,即使在高等医专也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这种教育理念指导下,办学者的思维方式更倾向于模仿理工专业的实训操作,更注重技术训练,往往忽视基础理论夯实、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效果提升、中医思辨能力培养以及医学道德伦理教育等,与当今医学模式转变对从业者的要求差距不小。中医药高职院校和专业大多是在原中职中医药类学校基础上升格组建起来的,在运行体制、管理机制、办学理念、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或多或少停留在升格前的状态,领导的思路、教师的观念、员工的素养等也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办学质量、培养水平难以达标。中医药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理论具有哲学属性。中医(传统医学)与西医(现代医学)在基本观念、基础理论、诊疗技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思维方式、理论体系也不同。中医药相关专业的教学标准、课程体系等,是仿照现代医学(西医)教学模式制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中西医两种思维模式相互转换、碰撞、冲突。而中医概念、理论、经典、逻辑与现代思维模式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怀疑,在某种意义上对中医学习也是有弊的,甚至导致中医思维弱化、中医评价西化、中医学术异化、中医技术退化、中医特色淡化[2]。1.2专业课时短缺,课程简化。根据教育部2019年7月最新高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3],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药学等专业学制三年,总学时一般为2800学时,理论与实践约1800~2000学时,实习最多44周。构成公共基础课的德育课、文化课、体育课等学时占总学时的1/3,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的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毕业实习占1/3。专业技能课是培养中医岗位能力的关键课程,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是否扎实、专业能力是否过硬以及职业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效果。知识获取需要学习、吸收、消化和积累,从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学生学习能力来说,1年内要完成1000学时、二十余门核心骨干课程的教学、实验、实训,任务较重,同时,三年学制内绝大多数学生无法熟练掌握每门课程内容。课程方面,一是中医思维方法的形成与拓展、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传统文化等应该构成中医学基础和桥梁的核心课程缺少或没有。二是为了应对短学制,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普遍存在体量压缩、内容浅显问题,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诊断学、中医内外妇儿科学和国医经典等,只能做到提纲挈领、点到为止,成了概念性的“压缩饼干”,深度不够,广度不宽,学生理解消化吃力、吸收掌握困难、学习效果较差。三是公共基础课存在被动让路、被迫挤占问题,所谓“德智体美四育并重”只停留在口号上。四是现行教学标准虽然规定实践教学学时不得低于总学时的50%,但中医药类专业普遍存在不重视基础实验教学的事实,实验室投入不足,实验教学资源匮乏,实验仪器设备简陋、使用率低。1.3实习问题突出,就业堪忧。中医药类专业实践性极强,临床实习和顶岗实习至关重要,但存在较多问题。一是高水平医院越来越不接收低学历学生实习,学生多在低等级医疗机构实习,带教教师水平不高,学生反映学不到更多东西。二是学生实习转科少,接触病种范围小,动手机会不多,实习效果难以令人满意。三是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几乎全在以营利为目的的康体保健机构顶岗实习,多以足浴、按摩、开背、减肥等项目为主,学生按教学标准应该学习的中医推拿、保健按摩、保健刮痧等技能无法掌握。四是按教学标准规定临床实习8~9个月,学生返校后距毕业离校还有两三个月,加上实习中途返校参加双选会、专升本考试报名、现场确认、体检,多次往返,难以保证有效的实习时间。高职中医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空间越来越小,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全社会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认为高职学生水平低、能力差,用人单位也不愿意聘用中医药类高职毕业生。二是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阶段,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多,中医药高职毕业生不具有学历优势,二级以上医院对高职中医药专业毕业生零需求。三是我国阶段性医改目标已实现,医疗机构外延型扩张接近尾声,医改红利快速消退,人才储备基本完成,规模引进人才现象不再重现,中医药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将常态面临“寒冬模式”。四是中医药高职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政策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指向,有调查显示几年前乡镇卫生院尚有10%的需求量[4],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尤其缺乏,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部分没有编制,长期虚位以待。五是高职中医药专业毕业生报考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无法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始终不能进入医疗机构,学非所用、用非所长,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2对策与措施

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问题,是系统性问题,既有制度层面的不足,也有执行层面的缺憾,还有社会快速发展产生的新变化。要针对问题的根源,着力转变教育理念,完善顶层设计,延长修业年限,培养中医思维,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实验教学,加强见习教学,强化毕业实习。多措并举,深化改革,推动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范、健康运行。2.1转变教育理念。医学教育在全球都是一种精英教育,具有办学成本高、学制长、学历高、师生比高、实践性强、强调文理交叉、注重人文精神等特点,属于普通教育类别,世界各国鲜有把医学教育归属到职业教育类别的做法。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又对医学教育包括中医药类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中医药高等职业院校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打破多年来已成思维定式的教育观,跳出职业教育思维模式,树立普通医学教育理念。借鉴现代医学教育方法,对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保健、中药学等专业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在现代医学教育框架下重新进行高职中医药专业的教学标准、目标定位、修业年限、课程体系、实验设置、培养模式、教学计划等的顶层设计。2.2完善顶层设计。新颁布的《中医药法》指出,“中医药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及学术水平评价标准等,应当体现中医药学科特色,符合中医药学科发展规律”。顶层设计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改革举措,应着重在标准、专业、定位、学制等方面迈出关键性步伐。一是中医药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应牵头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医药行业、学校、教师、学生之中,了解办学现状、人才需求、就业变化等,以全面、客观、准确的依据制定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标准。二是根据中医药本科、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及人才培养变化,预测和论证高职中医药各专业的就业前景,逐步缩减高职中医学、中医骨伤、中药学等专业招生人数,扩大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保健等专业招生规模,对接国家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的产业政策,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三是树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教育观,淡化职业教育色彩,以普通医学教育理念和视角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更多地关注知识结构全面的复合型应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使中医药类专业毕业生生存能力更强。四是完善课程体系,统筹设置现代医学和中医专业核心课程,突出基础医学地位和中医药学科特色。五是遵循医学教育一般规律,探索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的合理学制,科学设置修业年限。六是制定中医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督导办学过程,保障培养水平逐年提升。2.3延长修业年限。生命现象极其复杂神秘,医学教育在国际上作为精英教育,是明确有别于文、理、工、农诸学科的特殊教育,需要较长修业年限才能完成培养任务。虽然中医药在国际上属于传统医学和补充医学范畴,但在我国仍居于主流医学地位,同样关乎千家万户的生命健康。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只有几十年历史,由高职高专开办三年制中医药类专业也是典型的中国特色。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中医思维方法特立独行,没有足够时间修业,不可能完成必要的传统文化知识奠基和中医思维训练。现行中医药高职教学标准按三年学制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时数、教材内容、培养目标等与中职几乎完全雷同,无法区分高职与中职。中医药高职教学标准明显存在先天不足,不仅不能适应本来就缩水严重的课程内容,更不可能在此基础上增加传统文化、基础理论课程并合理设置基础实验教学及实训操作项目。为此,修订专业教学标准、设计修业年限必须考虑医学教育的本质属性,不能囿于一般高职修业3年的规定,需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大胆改变沿用了几十年的中医药高职学制,至少将中医学、中医骨伤、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等专业学制增加一年,“量身定制”为四年制修业期限,其他专业如针灸推拿、中医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保健、中药学等仍可保留三年学制。2.4培养中医思维。中医药和西医药都是服务于人类、维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有效工具,但两者哲学基点的不同造成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本质认识大相径庭,进而采行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也势同水火,形成了两种迥然不同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体系。我们知道造成中西医各层面差异的核心要素就是思维方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西医学的本质区别就是思维方式的区别。在方法论层面,中医学的思维方式集中表现为直观观察、司外揣内、取象比类、直觉体悟,与西医思维相比,具有重神轻形、重合轻分、重用轻体、重时轻空、重悟轻测等特征。西医比之中医,理论通俗,概念具体,方法直接,临床规范,很容易影响一些中医专业学生的理论信仰、专业思想和职业信念,这与中医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因此,中医药教育的顶层设计者和教育者要坚持中医药教育不管选择什么样的办学理念、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必须姓“中”的原则,树立中医哲学观,建构中医特色课程体系,让学生注重传统文化学习,注重中医思维方法训练,具备辩证思维能力,真正、自觉地信仰中医,这是中医药教育的重中之重[5]。2.5优化课程结构。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在四年学制框架下,现有课程结构需要根据中医药学特色、教育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行调整、优化、完善。一是由于中医药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理论来源于传统文化,涉及古文基础、国学经典等知识范畴,有必要将医古文、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医学史、中医文献学等纳入中医药职业教育公共基础必修课,厚植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二是中医经典著作哺育、培养了一代代名医,但现在高职中医经典课程被压缩、简化,无法发挥引领、启示作用,不利于学生体悟、掌握中医学术的精髓,应合理引入中医经典内容并设置为高职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必修课。三是中医姓“中”不代表封闭僵化、排斥现代医学成果,要兼容并蓄、开放吸收,选择增设部分重要医学基础和临床骨干课程,如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医学心理学、机能实验学、急救医学、皮肤医学、传染病学、循证医学、流行病学等课程,朝着中医全科医生方向定位培养目标。四是充实课程内容,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宽度,美育课程要增设一定的艺术门类,体育课要保质保量、“体”“育”并重,专业核心课中的诊断学要按照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核医诊断学等细化知识内容,增强知识的系统性。五是把基础医学实验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严谨设计,合理安排。六是在时间安排上,第一年开设文化课、公共基础课,第二年开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实验课,第三年开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实训课及临床见习,第四年进行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2.6重视实验教学。中医药学在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学术体系时,吸收了哲学、天文、历法、地理、气象、数学、生物、社会、心理等中国古代传统人文、自然多学科研究方法和成果,但缺乏实验手段求真验证。《中医药法》指出中医药教育应当注重“现代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这里的现代教育方式就包括实验教学。医学实验不是让学生背诵科学结论的描述,而是让他们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验证事实,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验课具有形象、直观、生动、明了、真实、有趣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科学精神,锻炼动手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代医学自希波克拉底的眼见为实、威廉•哈维的实验为真、科克伦的循证为信一脉相承而来,贯穿始终的主线就是观察、实验。中医经典理论不需要实验验证,不等于中医专业不需要实验课,相反,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基础课程都应该开设实验课。传统中药药效是靠经验总结传承的,不等于今天的中医大夫可以罔顾实验事实只靠取象比类臆测和使用药物疗效,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就说明了中药的出路在于利用现代科学实验手段被验证和承认。所以,中医药高职教育要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方针,在加强传统人文教育、中医经典教学的同时,重视基础医学实验室建设,开足开好基础医学实验课程,这是现代教育制度和医学教育的本质要求。2.7加强见习教学。专业实训教学与医院见习存在本质区别。实训是使用设备、工具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见习是在医院的真实人体上观察、动手操作,并与课堂教学穿插进行。目前开设高职中医药专业的院校多数没有附属医院,没法安排见习教学,只能在校内进行实训。但医学生包括中医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对象是人,人不是一成不变的机器,而是活着的复杂的有机体,个体差异显著,生命现象变化多端。中医的舌诊、脉象、经络腧穴、望闻问切都在模型上训练,局限性很大;西医诊断、西医内科、西医外科等只在实训室进行仿真演练,误差率很高。加强见习教学的关键是学校要建立有隶属关系的附属医院,或有能自主灵活安排见习教学的医疗机构。对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坚持医学教育的办学标准,严格执行“必须有一所二级甲等以上直属附属医院(中医医疗机构)”“生均床位数不少于0.5张”的规定,把设置附属教学医院作为评价学校办学的硬性条件,不达标的挂黄牌限制招生,直至亮红牌撤销专业。2.8强化毕业实习。临床实习不仅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还是实现从医学生到医生转变的过程,除角色转变外,还包括思维方式、心理素质、工作态度、职业素养、伦理道德、责任意识、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转变,是医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一是在保证中医教育特色的前提下,借鉴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实习方案,制定好实习教学大纲。二是尽量选择科室设置、设施设备、指导教师等能基本满足实习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医院,落实好学生轮转科室计划,扩大学生接触病种范围,增加动手机会,严格出科考试,提高实习效果。三是校院双方要共同提升带教能力,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争取达到教学标准要求的60%占比,提高临床医生的带教水平,定期开展实习评价和带教评价,向医院反馈评价结果。四是努力保证学生实习时间充足,可以通过推迟双选会举办时间、实行“2+1.5+0.5”学制、为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提供跟进服务等方式,避免干扰和中断正常实习。五是针对针灸推拿、中医骨伤、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药学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特点,与医疗机构、康体保健机构、制药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共同制订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顶岗实习计划,真正把教学标准规定的、能涵盖专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中医适宜技术等实习内容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龚晋文.关于推进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8):151-153.

[2]李慎明.中医药立法:解决中医思维弱化等问题[J].法治与社会,2014(7):46-49.

[3]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Z].2019.

[4]王允娜,景书州.中等职业中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4):93-94.

中医毕业总结范文篇6

1核心职业能力———规范化培训课程的内涵

1998年1月,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首先发表了“医学生教育的培育目标(LearningObjectivesforMedicalStudentEducation)”,而由此确立21世纪医学院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以及价值观。而后,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评鉴委员会(ACGME)于1999年提出各专科住院医师在其训练规划中,纳入六大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ies)的培养,以确保及提高住院医师教育的质量,藉此改善病人健康照护的质量。ACGME所订定的六大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在医学知识(medicalknowledge,MK)、病人照顾(patientcare,PC)、人际关系及沟通技巧(interpersonalandcommunicationskills,ICS)、职业精神(professionalism,P)、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提高(practical-baselearningandimproving,PBLI)以及医疗系统中的执业能力(systems-basepractice,SBP)[1]。核心职业能力是每一个合格的医务人员、教育者及研究人员必须具备的技能。尽管在上海市规范化培训内容与要求中提及了对住院医师职业道德和政治思想的要求,并且在公共科目中有相关课程[2],但具体考核方法仍以技能测试为主,不能全面体现医师的综合素质,故有必要在培训及考核过程中添加核心职业能力相关内容。由此,医师培育以院校医学教育为起点,以毕业后医学教育为重点,并透过次专科医师的发展,将医学教育培养训练整合并形成完整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

2“六大核心能力”融入临床教学———规范化培训课程的实施

2010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部门部署下,上海市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纳入“规培”培训体系中。经过评估认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成为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曙光临床医学院的传统中医科成功地将中医理论、PBL教学、医患沟通和团队协作整合起来,成为“六大核心能力”融入培训课程的载体和支撑。2.1夯实中医理论基础,强化中医临床能力。通过中医特色查房、病例讨论、系列讲座等形式,巩固“规培学员”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中医临床基本技能、完善临床辨证思维方法、提高临床诊疗能力[3]。2.1.1强化中医思维科室定期举行名老中医查房或疑难病例讨论,由“规培学员”介绍患者病史,类证鉴别,辨证实施等情况,专家则从中医理论出发,结合各家学说观点,对患者进行分析,就学员汇报给予点评。2.1.2提升操作技能中医临床应用方式多样,内外合治,针药并施,学生不应限于一隅,应当广泛学习并亲身实践。对此,科室要求“规培学员”针药并施,实践多种中医传统治疗手段如针刺、艾灸、拔罐、刺络放血、耳针、药物熏洗等治疗方法。反复实践,体会传统中医综合诊疗技术的疗效。2.1.3拓展经典学习“规培学员”在有一定临床经验后,科室定期组织中医专题讲座,内容涵盖中医药经典理论现代运用、中医药专病研究进展、名医经验总结传承等,拓宽知识面。通过循序渐进地理论学习,使基础知识得到了强化和扩充。2.2强调自主学习,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提出的“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提高”和“在医疗系统中的执业能力”两项能力,是中国规培学员较为缺乏的,在前阶段的学校学习中也少有涉及。然而作为未来的医生,学员将来面对的是临床种种复杂的情况,包括如今严峻的医患关系和医疗环境。因此,我科开展了PBL学习,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导向,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学员互动的模式,主动学习如何进行临床决策,切实提高沟通的能力。PBL客观地呈现临床实景,弥补了课堂教学、案例教学的不足。临床病例本身具备结构不良的特点,繁杂的信息需通过思考逐步询问、整理,抽丝剥茧以达到最终结论,为PBL提供大量学习素材。教师在旁适当引导,学员进行头脑风暴,整合既往所学知识,并从卫生经济学方面、医患者沟通方面、患者心理学方面展开思考。2.3注重医患沟通,培养良好医风医德。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提出的“病人照顾”“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与“职业精神”占了六大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一半。在临床医疗中,懂得与人沟通,具有正义和道德感,对于坚定“规培学员”的医学信念,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员在进行规培前,先接受医院文化、规章制度培训;定期开展医患沟通技能讲座;参加院级伦理查房;要求学员深入临床医患沟通各个环节,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病情告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医患沟通培训与医德养成紧密结合,通过结合品德与能力的培训,激发学生在情感、态度层面的主动思考,促使他们在临床实践中的沟通行为自内而外展现,到达内外的统一[4]。2.4教学相长,团队协作。教学相长和团队协作都是“职业精神”的一部分,既能强化学习效果,又为将来漫长的职业生涯做好铺垫。在传统中医科学习过程中,“规培学员”身负学习与教学双重任务,除了完成自身学习目标,还需承担一定针对实习学生的教学任务。包括指导实习学生完成日常病程录的书写,示教各项中医外治操作等。高年资(2或3年级)的“规培学员”还需发挥专业专长结合病例向实习学生开展小讲座。学员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牢固专业知识,发现自身不足,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见表1)

3考核与评价———规范化培训课程的保障

考核是评价学习效果、促进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注重形成性评价与出科考结合,引入mini-CEX临床评价量表、SP考核结合书面测试,强调综合能力考核,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及时、良性的反馈。Mini-CEX强调较高频度的有效反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均可开展,其特点是耗时短、操作性强、直观,已被证实具备相当可靠的可行性和信效度[5-6]。我们调整制定了符合中医类别“规培学员”教学要求的mini-CEX量表,就临床技能、中医思维、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用于学员形成性评价。出科考试则为SP结合书面测试,SP设置为传统中医科常见疾病,从采集病史到做出处理,从专业知识到沟通能力多层面评估,以求客观、公正、标准化和量化地评价中医类别“规培学员”的问诊、体检、初步诊断等能力、技巧,并反馈“规培学员”在规范化培训轮转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提高教学水平。

4小结

国内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起步较晚,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从临床教学层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4.1培训标准“一刀切”。根据上海市规范化培训文件要求,对住院医师的培训年限主要根据高等教育学历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是其学科之间的差异却未能很好地体现。现行统一年限、统一标准的培养要形成培训“一刀切”的状况,不能因材施教,影响培训质量。4.2教学资源不足、师资短缺。在受限于各类考核指标,高度重视周转率与床位使用率的形式下,各临床科室普遍存在教学资源、师资捉襟见肘。我们建议各教学基地健全网络建设,教学资源数字化,做到资源网络共享,及时互通有无。4.3中医跟师学习时间保障不够。中医教学有其特殊性,中医与西医在思维方式等方面有着显著差异,中医学习自古以跟师抄方临证为主,抄方将大幅提升学员的临床能力,也与中医流派的生存和发展有巨大关系。建议从制度上确立跟师体系,保障跟师学习的实践,加入一定的考核保准。将大师班、传承班的开展方式向年轻医师开放,早抄方,早建立学员个人的中医思维,将有利中医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AccreditationCouncilforGraduateMedicalEducation.ACGMEOutcomesProject[EB/OL].http:∥www.acgMe.org/outcoMe/.AccessedMarch30.2005.

[2]赵青川.中美医师培养若干特点[J].医学与哲学,2003,24(4):63-64.

[3]刘源香,考希良,杨继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的机制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5,21(5):100-101.

[4]王笑莹,陈新宇,蔡虎志,等.关于中医硕士培养应注重的几个问题[J].中医药导报,2014,20(14):107-109.

[5]HauerKE.EnhancingfeedbacktostudentsusingtheMini-CEX[J].AcadMed,2000(75):24.

中医毕业总结范文篇7

一、严格管理,有效协调

一年来,在护理部和科主任的领导下,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科室工作尤其是护理工作中身先士卒,大胆管理,认真落实医院和科室的各项工作制度,保证了科室工作稳步进行。积极配合主任做好医护协调工作,引导大家做好医护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一些摩擦和矛盾,增强了科室凝聚力,使中医科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医生护士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工作,也为病人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病区住院环境。

二、狠抓护理业务培训

作为一个中西医结合内科综合科室,我们科面临病种杂,疑难杂症多,护理专科性不强的难题。而与之对应的是:中医科的12名护士,仅有一名是中西医结合护理大专毕业,其余都是西医护理专业毕业,在学校仅了解到简单的中医基础知识;在西医“专科护士”培训不断深入发展,专科护士特点和优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中医科护士没有特定的专业知识和发展方向,这在一程度上影响了这个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也给病区护理工作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现实,我果断决定:从我做起,全员培训。采取业务讲课和业务查房相结合的方式,发动科主任和医生参与,对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系统的常见内科疾病知识进行培训,对中医基础知识和常用技能系统培训,甚至对一些普外科和骨科疾病的保守治疗、护理知识,也进行了培训。一年的系统培训下来,考核结果表明,护士对上述各系统常见疾病都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不仅提高了她们的业务技术水平,也极大的增强了护士对自身、对科室发展的信心。此后,我又采取日常强化的方式,不断结合病房现有病例强化培训过的知识,终于打造出了一支技术过硬、有中医特色的护理队伍。

三、尝试文化管理,力求做出特色

多年的护士长经历,使我深切的体会到:对于一个团队而言,规范其行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其思想,升华其内心世界,要让“护士长管理”这个外因,通过护士“个人素质”的内因起作用。为此,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护士排班表上,每周送她们一句人生、职场感悟;举办“天使心语”小板报;利用早会给她们讲一些励志、哲理等小故事,引发她们对人生、对事业的思索。潜移默化之中,我们中医科的护士,人文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我终于打造出了“我用人文知识改变护士---护士有效管理自己---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的良性链条。近几年,不仅中医科的护理文化建设搞得风生水起,而且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在省市历次检查中,我们中医科以收费规范著称,每次都迎接收费检查,没有给医院丢过一分。在行风评议检查中,中医科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服务,更是赢得了参检专家的肯定和赞扬。

四、注重服务细节,提高病人满意度

比如说,在对病人的健康教育方面,多数科室的做法是,单纯依靠护士口头宣教,但我通过长期以来的观察,发现了一个弊端:护士说得少了,内容涵盖不全,说得多了,因为时间有限,就会说得快而没有重点,这样,病人根本记不住。为此,我把入院宣教的内容列了一个提纲,作为护士口头宣教的内容,而把详细内容输入电脑,护士在做提纲挈领的宣教后,把详细的资料发于病人,这都起到很好的效果。类似的还有“鼻饲知识宣教”、“痰培养标本留取方法”、“尿培养标本留取注意事项”等等等等。这种口头和书面相结合的宣教方法,不仅有助于病人掌握,也节省了护士大量时间,因此深受大家欢迎。

五、不断学结,提高自身素质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认真做好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同时,我坚持学习新知识,不断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于2010年5月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考试,望在8月份获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一年来,先后在部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在我院院刊上发表诗歌1篇,散文两篇。

中医毕业总结范文篇8

一、严格管理,有效协调

一年来,在护理部和科主任的领导下,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科室工作尤其是护理工作中身先士卒,大胆管理,认真落实医院和科室的各项工作制度,保证了科室工作稳步进行。积极配合主任做好医护协调工作,引导大家做好医护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一些摩擦和矛盾,增强了科室凝聚力,使中医科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医生护士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工作,也为病人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病区住院环境。

二、狠抓护理业务培训

作为一个中西医结合内科综合科室,我们科面临病种杂,疑难杂症多,护理专科性不强的难题。而与之对应的是:中医科的12名护士,仅有一名是中西医结合护理大专毕业,其余都是西医护理专业毕业,在学校仅了解到简单的中医基础知识;在西医“专科护士”培训不断深入发展,专科护士特点和优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中医科护士没有特定的专业知识和发展方向,这在一程度上影响了这个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也给病区护理工作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现实,我果断决定:从我做起,全员培训。采取业务讲课和业务查房相结合的方式,发动科主任和医生参与,对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系统的常见内科疾病知识进行培训,对中医基础知识和常用技能系统培训,甚至对一些普外科和骨科疾病的保守治疗、护理知识,也进行了培训。一年的系统培训下来,考核结果表明,护士对上述各系统常见疾病都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不仅提高了她们的业务技术水平,也极大的增强了护士对自身、对科室发展的信心。此后,我又采取日常强化的方式,不断结合病房现有病例强化培训过的知识,终于打造出了一支技术过硬、有中医特色的护理队伍。

三、尝试文化管理,力求做出特色

多年的护士长经历,使我深切的体会到:对于一个团队而言,规范其行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其思想,升华其内心世界,要让“护士长管理”这个外因,通过护士“个人素质”的内因起作用。为此,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护士排班表上,每周送她们一句人生、职场感悟;举办“天使心语”小板报;利用早会给她们讲一些励志、哲理等小故事,引发她们对人生、对事业的思索。潜移默化之中,我们中医科的护士,人文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我终于打造出了“我用人文知识改变护士---护士有效管理自己---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的良性链条。近几年,不仅中医科的护理文化建设搞得风生水起,而且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在省市历次检查中,我们中医科以收费规范著称,每次都迎接收费检查,没有给医院丢过一分。在行风评议检查中,中医科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服务,更是赢得了参检专家的肯定和赞扬。

四、注重服务细节,提高病人满意度

比如说,在对病人的健康教育方面,多数科室的做法是,单纯依靠护士口头宣教,但我通过长期以来的观察,发现了一个弊端:护士说得少了,内容涵盖不全,说得多了,因为时间有限,就会说得快而没有重点,这样,病人根本记不住。为此,我把入院宣教的内容列了一个提纲,作为护士口头宣教的内容,而把详细内容输入电脑,护士在做提纲挈领的宣教后,把详细的资料发于病人,这都起到很好的效果。类似的还有“鼻饲知识宣教”、“痰培养标本留取方法”、“尿培养标本留取注意事项”等等等等。这种口头和书面相结合的宣教方法,不仅有助于病人掌握,也节省了护士大量时间,因此深受大家欢迎。

五、不断学结,提高自身素质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认真做好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同时,我坚持学习新知识,不断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于2010年5月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考试,望在8月份获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一年来,先后在部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在我院院刊上发表诗歌1篇,散文两篇。

中医毕业总结范文篇9

一、有效协调,严格管理

护理部和科主任的领导下,一年来。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科室工作尤其是护理工作中身先士卒,大胆管理,认真落实医院和科室的各项工作制度,保证了科室工作稳步进行。积极配合主任做好医护协调工作,引导大家做好医护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一些摩擦和矛盾,增强了科室凝聚力,使中医科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医生护士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工作,也为病人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病区住院环境。

二、狠抓护理业务培训

科面临病种杂,作为一个中西医结合内科综合科室。疑难杂症多,护理专科性不强的难题。而与之对应的中医科的12名护士,仅有一名是中西医结合护理大专毕业,其余都是西医护理专业毕业,学校仅了解到简单的中医基础知识;西医“专科护士”培训不时深入发展,专科护士特点和优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中医科护士没有特定的专业知识和发展方向,这在一水平上影响了这个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也给病区护理工作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果断决定:从我做起,针对这一现实。全员培训。采取业务讲课和业务查房相结合的方式,发动科主任和医生参与,对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系统的罕见内科疾病知识进行培训,对中医基础知识和常用技能系统培训,甚至对一些普外科和骨科疾病的激进治疗、护理知识,也进行了培训。一年的系统培训下来,考核结果标明,护士对上述各系统罕见疾病都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不仅提高了业务技术水平,也极大的增强了护士对自身、对科室发展的信心。尔后,又采取日常强化的方式,不时结合病房现有病例强化培训过的知识,终于打造出了一支技术过硬、有中医特色的护理队伍。

三、力求做出特色,尝试文化管理

使我深切的体会到对于一个团队而言,多年的护士长经历。规范其行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要改变其思想,升华其内心世界,要让“护士长管理”这个外因,通过护士“个人素质”内因起作用。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护士排班表上,每周送她一句人生、职场感悟;举办“天使心语”小板报;利用早会给她讲一些励志、哲理等小故事,引发她对人生、对事业的思索。潜移默化之中,中医科的护士,人文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终于打造出了用人文知识改变护士---护士有效管理自己---护理工作质量提高”良性链条。近几年,不只中医科的护理文化建设搞得风生水起,而且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省市历次检查中,中医科以收费规范著称,每次都迎接收费检查,没有给医院丢过一分。行风评议检查中,中医科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服务,更是赢得了参检专家的肯定和赞扬。

四、提高病人满意度,注重服务细节

对病人的健康教育方面,比如说。多数科室的做法是单纯依靠护士口头宣教,但我通过临时以来的观察,发现了一个弊端:护士说得少了内容涵盖不全,说得多了因为时间有限,就会说得快而没有重点,这样,病人根本记不住。为此,把入院宣教的内容列了一个提纲,作为护士口头宣教的内容,而把详细内容输入电脑,护士在做提纲挈领的宣教后,把详细的资料发于病人,这都起到很好的效果。类似的还有“鼻饲知识宣教”痰培养标本留取方法”尿培养标本留取注意事项”等等等等。这种口头和书面相结

不只有助于病人掌握,合的宣教方法。也节省了护士大量时间,因此深受大家欢迎。

五、提高自身素质,不时学结

打铁还需自身硬,俗话说。认真做好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同时,坚持学习新知识,不时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于2010年5月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考试,望在8月份获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一年来,先后在部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院院刊上发表诗歌1篇,散文两篇。

中医毕业总结范文篇10

一、严格管理,有效协调

一年来,在护理部和科主任的领导下,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科室工作尤其是护理工作中身先士卒,大胆管理,认真落实医院和科室的各项工作制度,保证了科室工作稳步进行。积极配合主任做好医护协调工作,引导大家做好医护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一些摩擦和矛盾,增强了科室凝聚力,使中医科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医生护士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工作,也为病人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病区住院环境。

二、狠抓护理业务培训

作为一个中西医结合内科综合科室,我们科面临病种杂,疑难杂症多,护理专科性不强的难题。而与之对应的是:中医科的12名护士,仅有一名是中西医结合护理大专毕业,其余都是西医护理专业毕业,在学校仅了解到简单的中医基础知识;在西医“专科护士”培训不断深入发展,专科护士特点和优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中医科护士没有特定的专业知识和发展方向,这在一程度上影响了这个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也给病区护理工作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现实,我果断决定:从我做起,全员培训。采取业务讲课和业务查房相结合的方式,发动科主任和医生参与,对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系统的常见内科疾病知识进行培训,对中医基础知识和常用技能系统培训,甚至对一些普外科和骨科疾病的保守治疗、护理知识,也进行了培训。一年的系统培训下来,考核结果表明,护士对上述各系统常见疾病都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不仅提高了她们的业务技术水平,也极大的增强了护士对自身、对科室发展的信心。此后,我又采取日常强化的方式,不断结合病房现有病例强化培训过的知识,终于打造出了一支技术过硬、有中医特色的护理队伍。

三、尝试文化管理,力求做出特色

多年的护士长经历,使我深切的体会到:对于一个团队而言,规范其行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其思想,升华其内心世界,要让“护士长管理”这个外因,通过护士“个人素质”的内因起作用。为此,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护士排班表上,每周送她们一句人生、职场感悟;举办“天使心语”小板报;利用早会给她们讲一些励志、哲理等小故事,引发她们对人生、对事业的思索。潜移默化之中,我们中医科的护士,人文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我终于打造出了“我用人文知识改变护士---护士有效管理自己---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的良性链条。近几年,不仅中医科的护理文化建设搞得风生水起,而且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在省市历次检查中,我们中医科以收费规范著称,每次都迎接收费检查,没有给医院丢过一分。在行风评议检查中,中医科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服务,更是赢得了参检专家的肯定和赞扬。

四、注重服务细节,提高病人满意度

比如说,在对病人的健康教育方面,多数科室的做法是,单纯依靠护士口头宣教,但我通过长期以来的观察,发现了一个弊端:护士说得少了,内容涵盖不全,说得多了,因为时间有限,就会说得快而没有重点,这样,病人根本记不住。为此,我把入院宣教的内容列了一个提纲,作为护士口头宣教的内容,而把详细内容输入电脑,护士在做提纲挈领的宣教后,把详细的资料发于病人,这都起到很好的效果。类似的还有“鼻饲知识宣教”、“痰培养标本留取方法”、“尿培养标本留取注意事项”等等等等。这种口头和书面相结

合的宣教方法,不仅有助于病人掌握,也节省了护士大量时间,因此深受大家欢迎。

五、不断学结,提高自身素质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认真做好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同时,我坚持学习新知识,不断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于2011年5月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考试,望在8月份获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一年来,先后在部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在我院院刊上发表诗歌1篇,散文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