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智慧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9-04 17:06:37

医学智慧教育

医学智慧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卫校;智慧课堂;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与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基本实现了电子白板在课堂上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教学是教师传达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所在地,也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发源地。课堂教学不仅是简单的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而智慧课堂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更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是能够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应采用模拟演示、情景再现等方式将教学知识传递给学生,并让学生融会贯通。

1中职卫校中的智慧课堂教学重要性

中职卫校就是中等医学教育学校,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行业中比较特别的机构,同时也是培养医疗卫生服务人才的教育学校。卫校要对学生的见习方面给予支持,并建立一支专业性极强的临床教师团队,而中职卫校的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们树立卫生观。中职卫校中的智慧课堂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还是一种追求价值的理念所在,能够不断地激发中职卫校学生的学习、思考与创新能力。卫校中的智慧课堂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完善学生医学理论基础作为终极的目标,同时也是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并开发智慧的能力。因此,智慧课堂提出了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水平等条件的重要要求,要求教师在教与学的传递过程中,展现自身的教育能力与蕴涵的知识水平[1]。智慧课堂的成立是实施智慧教育的中心要点,也是一种智慧环境诉求。想要培养中职卫校中学生的智慧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意识,就要通过构建智慧课堂来实现教育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手法。目前,我国在教育上比较重视,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虽然现在的信息技术已经在慢慢融入课堂教学中,但一些比较传统守旧的教育方式和本质问题仍然存在,课堂教学的形式还是以“教习课本知识”为主。由此可见,构建智慧课堂的重要性。

2信息技术在中职卫校智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就是将信息技术引入常规教学中。通过采用多媒体器材来辅助教学,可以创造出一个远程但真实的教学环境,这样还可以充分地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2]。与此同时,通过多媒体中的图形、文字、声音、影像等特征,以生动的情景再现的方式,将一些比较难理解的医学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能够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创新和探索的新型教学环境,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教学知识简洁全面的进行讲解,并通过课后对学生的沟通,来及时有效对本节课进行反馈。2.1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教学情境在。传统的教学中,没有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概念,也很难做到教学情景再现的能力。而将信息技术运用在中职智慧课堂中,就会很自然地将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知识,通过比较直观地且真实地方式传达出来[3]。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教学情境中的“情”是以情感沟通的方式来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而“境”就是对学生进行认知性学习的手段之一。在教学中,只有将知识与情境相结合,才能将知识更好地传达出来,也能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并展现出学生该有的活力积极学习的一面。2.2教学中的教学互动。在传统的医学教学过程中,实验课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只单纯的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的一方,完全忽视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4]。但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在整个的教学中,无意识地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互动意识,在学习中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并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观察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2.3构建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在应用信息技术的中职卫校智慧课堂中,构建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之间进行有效地交流与沟通,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熟练掌握,并有利于促进整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具有节省板书时间、促进教学进度、增加教学内容的特点[5]。但在教学中也要掌握分寸,不能全程播放影像进行教学,也要给学生们留有思考的时间,并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对该节课所讲解的医学内容进行融会贯通。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有效地调节教学进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事先做好学生在课堂所要思考和讨论的内容,并在学生们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其中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2.4注重课后的教学反馈工作。在中职卫校的课堂教学中,智慧课堂是以信息技术与教育内容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现如今的教学热点就是,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智慧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的方式就是以智慧课堂的本质加上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作用相结合,所开展的新型教学模式[6]。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学生们的课后练习来对教学方式进行反馈,这样就可以随时了解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起到改善问题和促进学习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学生们的反馈,让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并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是否存在问题。因此,教学反馈工作对教师与学生进行具有指导与纠正的重要意义。2.5通过教学的活动方式来改善学习的重难点。通过信息技术在中职卫校智慧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将整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再现,并将整个单元的知识建立起知识体系,以直观地方式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与体验,而整个单元的活动设置可以将教师准备的相关医学内容提前交给学生,并告知学生整个单元的重难点都有什么。同时可以将单元活动所提出的医学问题交由学生来进行呈现,其中包含课本中的医学理论知识、医学知识运用的技能等,从而突破医学教习的重难点。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卫校智慧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只有充分地了解在中职卫校学生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不断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才能实现智慧课堂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出既有优秀医德医风、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以及符合当今社会所急需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卫和.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60.

[2]熊希璐,张欣.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70-171.

[3]杨登学.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81-82.

[4]刘蓓.浅谈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72.

[5]李雷.新课改下中职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68-69.

医学智慧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护理;口腔;临床医学;药学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已越来越多地融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新型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1]。在医学院校各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课上进行知识讲授,学生在课下独立完成教师所布置作业”的传统教学方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2]。近几年,以智慧树平台为依托的新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锦州医科大学的英语课程讲授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1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翻转课堂又被称之为“颠倒课堂”或“反转课堂”,它最早起源于美国,在2006年首次被提出,之后在全美得到普遍推行。在经过萨尔曼·可汗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之后,翻转课堂逐步走向世界,并得到了教育领域专家及学者的认可。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将教学任务、授课内容及学习时间进行重新规划与分配,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习需要,合理地制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进程[3]。其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1.1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高居圣坛之上、恪守师德尊严一直是对于教师角色的神圣定位。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是知识的传播者和讲授者,教学模式讲究规范严谨、细致认真。在对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时引入借鉴的基础上,基于信息化云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了自主探究、互动合作,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的良好氛围,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4]。在医学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已逐步转化为医学生课内外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监督者和评价者,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英语学习任务,构建英语知识体系[5]。在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教师角色的翻转必将对大学英语教学形态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2学生角色的转变

伴随着的医学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在翻转课堂教学中,不同医学专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借助于教师在网络平台上传的学习视频及相应软件,在线下开展灵活多样自主的学习活动,拓宽知识范围,提高综合应用能力[6]。翻转课堂的实施,打破了传统课堂讲授中医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沉闷局面,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医学生依托网络平台的桥梁作用,认真完成教师在学习平台所布置的作业及学习任务,将有疑问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群聊、话题讨论等多种方式与教师及其他同伴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习角色逐步由被动变为主动[7]。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充分调动了各医学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2智慧树平台在医学专业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智慧树是全球大型的学分课程运营服务平台,其课程空间设有学习任务、见面课、学习资源、问答讨论、作业考试、小组教学、学生管理、学情数据、成绩管理9大板块。目前,笔者所在院校锦州医科大学各医学专业的英语课程全部借助智慧树平台来进行学习及讲授。

2.1利用智慧树平台做好翻转课堂教学课前准备工作

在翻转课堂授课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将需要各医学专业学生在课前学习的相关视频、音频、PPT课件等内容上传至智慧树平台的“学习资源”板块。借助平台课程空间的“问答讨论”板块,不同的医学生可以将在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难点及自身感兴趣的问题填写在问答区,点击“提问”标签将其发送至平台。老师及同学看到题目后可相继发表各自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使所提出的问题得到了及时的解答,在师生彼此观点的碰撞中又会激发出新的思维的火花,从而将对问题的理解引向纵深。(图1)中所展示的是临床医学专业授课教师在课前已上传完成的供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相关资料。图1授课开始前已上传至智慧树平台的英语学习资料。

2.2智慧树平台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

在医学专业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进入“见面课”板块,点击“开始上课”按钮后,在打开的页面的左下角将会出现“互动”标签,其中包含“签到”、“点名”、“抢答”、“投票”、“头脑风暴”、“答疑”6个主要功能。通过“签到”通知,教师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所授课的各医学专业学生的出勤情况。在抛出问题后,教师可以方便地设置允许参与“抢答”的医学生数量,这样做既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快速思考能力,又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课堂注意力,激发医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热情。教师开启“答疑”功能后,参与学习的不同医学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发送弹幕,从而实现与教师的实时互动。通过“头脑风暴”,教师可以将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方式至智慧树平台,学生在接收到头脑风暴通知后,也可通过文字、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参与讨论,每个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可以在教师端和学生端同时呈现,在交互中实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图2)中所展示的是护理学专业、口腔专业学生在智慧树平台参与“头脑风暴”活动之后,平台页面中所呈现出的具体内容。“头脑风暴”功能的灵活应用能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各医学专业学生的所思所想,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及时根据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授课内容及教学进度,以帮助不同的医学专业学生更好地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2.3借助智慧树平台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反馈

为了更为全面地反映基于智慧树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对于提升医学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在授课结束之后,笔者采用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方式。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前学生的在线作业、在线讨论,课中及课后学生的随堂表现及测试成绩。(图3)中展示的是在智慧树平台针对药学专业学生测试成绩的统计分析。智慧树教学平台在锦州医科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意味着我国的医学专业大学英语教学进入了基于网络平台及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阶段,丰富的多媒体学习资源正以更为便捷的方式走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推动了学生全新的认知体系的构建[8]。随着医学院校软、硬件环境的不断改进及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智慧树平台在医学专业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将会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林国振.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的影响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142-143.

[2]蔡宝来,张诗雅,杨伊.慕课与翻转课堂:概念、基本特征及设计策略[J].教育研究,2015,28(11):82-90.

[3]苏晓俐,刘姗姗,马武林.国内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评述[J].外国语文,2019,35(1):142-148.

[4]韩盼盼.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的错位及其矫正[J].教育探索,2016,27(9):128-131.

[5]李晓娜.基于"互联网+"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吉林农业,2019,31(21):83-84.

[6]李霞.慕课+课堂讨论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9,39(1):84-88.

[7]缪静敏,汪琼.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基于实践一线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5,43(5):74-82.

医学智慧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智慧校园;医科院校;探索研究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VR/AR等信息新技术应用日益广泛[1-2],为医科院校开展信息化建设提供新的技术生态。数字校园建设正在向智慧校园建设转型升级,并朝着服务化、智能化、融合化、移动化方向发展[3-4]。当前,国内医科院校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的建设成果。但是,受多重因素影响,医科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还存在一些瓶颈,主要表现在[5-6]:①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共享程度低,数据挖掘能力弱;②应用系统建设分散,新旧系统并存,技术规范不一致,互为孤岛,整合力度不够;③“线上”虚拟空间和“线下”实体空间的融合程度不够,壁垒仍然存在,难以激发应用活力;④面对日益严重的信息安全风险,重视程度和防护能力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紧贴医科院校特点,聚焦智慧校园建设的发展方向,提出医科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框架,细化设计智慧校园的关键基础工程和重要应用系统,以形成医科院校信息化大生态,推动教学、医疗、科研和管理等各项业务的发展模式变革。

1智慧校园建设框架

智慧校园建设框架主要包括实体层、基础层、应用整合层和呈现层(图1)。实体层主要由现实中的人员、终端、教室、实验室、车辆等实体构成,形成“线下”实体空间。基础层、应用整合层和呈现层共同形成“线上”虚拟空间,基础层具备高性能计算、大容量存储、高带宽网络和数据统一管理能力,应用整合层具备应用接口开放、应用构件共享、业务流程订制、数据分析挖掘等能力,呈现层具备一站式、个性化、自适应的多元呈现能力。“线下”实体空间和“线上”虚拟空间一体融合,共同构成智慧校园生态体系。

2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基础工程

2.1打造统存聚合、共享共用的数据管理枢纽

依据大数据、云计算理念,打造“主中心”和“分中心”相聚合,“公有云”与“私有云”相结合的校园数据中心,作为学校各类数据管理的枢纽,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共用。同时,建立支持订制、持续演进的数据分析模型,开展数据挖掘分析,充分发挥数据应用价值。“主中心”和“分中心”相聚合,即通过制定全校统一的核心数据标准,研发跨平台数据交互引擎,建设核心共享数据库,构建校园数据中心“主中心”,实现核心数据的“一数一源”和异构数据共享共用。针对具体的业务应用,制定特定的数据标准集,建立业务数据“分中心”,与“主中心”共同构成校园数据标准集,形成覆盖学校教、医、研、管等各项业务的数据管理体系。“公有云”和“私有云”相结合,即校园数据“主中心”分为“公有云”和“私有云”两个既逻辑隔离又互联互通的有机组成部分。“公有云”主要存储和管理学校公共数据及各单位业务数据,由相关业务部门管理;“私有云”主要存储和管理全校教职员工的个人用户数据,由用户自主管理。通过数据交互引擎和严格的权限管理,“公有云”和“私有云”能够实现数据的共享共用。

2.2打造流程驱动、一体开放的应用建设模式

以软件构件为点,以工作流为线,以立体门户为面,构建“点-线-面”一体融合、开放灵活、持续演进的智慧校园应用建设模式。2.2.1建设灵活易复用的“点”统筹智慧校园应用功能需求,依据易开发、简对接、可替换、能复用的原则,将应用系统划分为粒度合适的软件构件,构成应用系统建设的基本单元,多个应用系统功能相同的部分可共用软件构件。2.2.2建设开放易订制的“线”引入流程驱动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依据以人为本、需求牵引、自由订制的原则,开发工作流引擎,按照应用需求将软件构件进行拖拽联接,建立体系开放、面向服务、功能全面的工作流,每一个工作流相当于一个应用系统,从而打破业务部门边界,实现业务流程重组。2.2.3建设丰富易交互的“面”依据服务一站式、界面可订制、窗口自适应、交互个性化的原则,创新打造虚拟校园门户、移动APP门户、微信轻门户和传统桌面门户多维融合、开放立体的智慧校园门户,开放共享接口规范和应用建设,为用户呈现丰富的应用和聚合的信息。

2.3打造创新实用、服务高效的虚实融合空间

引入O2O(onlinetooffline)、VR/AR(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社交网络、三维建模等前沿技术,构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三位一体的关系网络,建立虚拟线上空间和现实线下空间之间的桥梁,打通“虚”和“实”之间壁垒,打造实景虚景相对照、线上线下相对接、网内网外共社交的虚实融合空间。2.3.1建设校园虚拟社区引入三维建模、社交网络等技术,构建校园虚拟社区,等比例呈现实体校园环境,建立虚拟环境下人员沟通交流渠道,作为虚拟校园门户,通过全新呈现模式,展示校园文化风采,整合业务管理与应用服务,提升用户应用体验。2.3.2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建设VR/AR实训室,将VR/AR技术引入课堂,构建逼真、直观、沉浸式的虚拟教学空间,带来全新的教与学体验。完善在线教学平台功能,推动师生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碎片化学习、自主学习等教学实践探索,不断深化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2.3.3拓展智慧空间建设深化智慧教室建设,拓展功能应用,不断探索挖掘线上、线下相融合带来的全新体验与价值。同时,开展智慧会议室、智慧实验室、智慧仓库、智慧手术室等智慧空间建设,推进各智慧空间的融合互联。

2.4打造防范严密、多维立体的安全防护平台

围绕构建全方位、立体化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目标,创新数据安全管理模式,升级网络安全防护手段,加强终端防护管控能力,建成防范严密、风险可控、源头可溯、去向可查的安全防护平台,建立从终端防护到漏洞扫描、从接入控制到入侵检测、从行为审计到容灾备份的立体化全方位安全防护体系。同时,补充升级技术检查装备,健全常态化检查机制,构建人防加技防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全面提高学校信息安全整体防护水平。

3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应用体系

3.1建设突出医学、辐射全国的远程教育体系

围绕构建全层次、全类型、全时域的人才培养体系目标,聚焦人才培养需求,构建全时、全员、全域远程教育体系,建设凸显医学特色的“医学网络大学”。打造集网上建课、在线备课、远程教学、网上考试、互动答疑、学分认证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医学精品网络课程和微课程,丰富优质医学教学素材库,构建覆盖医学各学科、各门类的网络教育资源体系;根据各类卫生岗位能力结构模型与培养路径,对课程进行模块化分组,设置不同课程学习计划及标准要求,高效开展对各类别、各专业方向卫生人员的全覆盖远程教育培训。同时,与校外网络教学平台对接融合,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网络教育学分的互认。

3.2建设管理高效、服务智能的医疗卫生体系

推进智慧医疗工程,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构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医院ERP系统,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整合升级医院现有HIS、EMR、LIS等信息系统,深度优化各类诊疗业务流程和临床路径,提高医院信息化服务保障能力;引入语音识别、手术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减轻医生工作负荷;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就诊和个性化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建立远程会诊平台,加大远程医疗服务力度。

3.3建设医工融合、协作创新的科研转化体系

加强转化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构建转化医学成果库、临床与产业需求库等数据库,实现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的沟通融合。深化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应用,通过建设统一的科研信息数据库,构建便于科技人员开展研究、辅助领导科研决策的科研信息综合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成效。

4小结

当前,信息化已成为衡量医科院校综合办学能力的重要标志。通过打造服务智能高效、管理科学精细、资源丰富优质、文化底蕴深厚的智慧校园生态体系,能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全面地成长,让教师潜心地教学、专注地研究,让医务人员快捷地诊疗、精细地服务,让管理人员惬意地办公、精准地决策,真正让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全员统一、过程全员参与、成果全员共享。

【参考文献】

[1]王强,霍慧彬,陈展,等.基于5G边缘计算的全场景智慧校园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9(10):94-96.

[2]赵磊磊,张黎,代蕊华.智慧校园的智能升级: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校园[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11):26-32.

[3]陆成松,孙小影,张晓林.智慧校园一站式服务平台任务中心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23):85-88.

[4]冷洪敏,郭文良.构建智慧校园的价值关切与路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21(10):13-15.

[5]李才.智慧校园建设实践研究:让学校发展步入快车道[J].天津教育,2020(33):54-55.

医学智慧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智慧校园平台;教学诊断;改进机制;动态监测机制

当前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等机构对临床医学人才进行了教学改革指导,提出加快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教学改革,构筑“3+2”“5+3”为补充的教学改革体系。很多高等医学院校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加强了新一轮的临床医学教学改革工作。同时有效利用当前快速发展的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移动终端等技术,构建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智慧校园平台,使学生能够更为便捷地参与学习活动。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要求学校建立课程内部质量评价机制,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优质课堂,对教学工作建立系统的问题诊断及改进机制。

1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病理学教学工作分析

1.1信息技术促进构建病理学教学移动学习方式

在病理学课程教学中,基于智慧校园构建移动教学方式,学生可广泛使用移动互联技术,在课前即能获取相应的教学资源,便于学生课前有效明确此次教学内容,从而进行相应的课程预习。因此,应大力加强数字化智能校园与移动校园建设。当前很多医学院校师生智能手机使用率几乎达到100%,这为病理学移动学习平台的搭建构筑了良好的运用平台,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了便捷的操作技术。基于此,教师能够更好地整合课程教学知识,加强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打造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构建优质课堂,为病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平台支持[1]。

1.2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病理学教学诊断目标

基于智慧校园构建针对病理学课程教学的网络学习平台,构建针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教学诊断方式与改进方式,建立课程内部质量评价机制,结合不同专业课程教学要求,建立相应的教学诊断方式与评价机制,以此更好地丰富病理学教学改革,加强关于病理学教学的相关资源建设。基于智慧课堂的构建,改进病理学线上教学课程与智慧课堂之间的有效融合方式。基于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好地促进课内与课外教学方式的融合以及理论研究与医学实践之间的有效融合。在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之外,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与医学人文素养培养,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更好地打造优质课堂,建立优质教学团队。

2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病理学教学诊断、工作机制改进及工具体系

2.1建立病理学教学诊断及改进机制

教学工作诊断与工作机制改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系统性,要求对此建立相应的工具体系,从大教学管理层面进行教学分析,提供相应的机构机制,由医学院的相关负责人牵头,各院系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全部教师以及学生应共同参与其中。建立全过程及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于信息技术及智慧校园平台的构建,建立全过程及全方位的教学诊断体系。针对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外平台等建立相应的协调与控制工作。针对教学诊断与教学改进构建相应的教学管理与培训机制,建立有效的质量反馈与评估机制,加强对各类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对各项内容的专业分析与评价机制[2]。针对教学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咨询相关专家学者,与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建立相应的交流共享机制,提升对各类教学问题诊断的科学性。针对病理学课程教学改进,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将各类工作职责与相关部门结合在一起,将其贯彻于现有职责部门之中,以此更好地推进诊断工作,提升教学改进工作效果。由校长与教研主任负责,联系各个教学院系,制定相应的教学改进方案。

2.2诊断病理学教学问题

选择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在校学生,分析病理学课程教学现状,通过访谈与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判断学生对病理学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以及教学模式改革需求,分析当前病理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分析教师与学生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教师实际上课情况等,据此全方面掌握病理学教学模式的实际开展情况。分析教学现状,判断实际教学情况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通过定性与定向评价判断实际教学活动开展情况,综合运用报表分析、关键绩效指标(keyperformanceindicator,KPI)分析、大数据分析等分析工具,提升对教学问题分析的精确性[3]。

2.3确定改进点及优先级

结合诊断点得出实际教学问题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对病理学教学中诊断出的各类问题进行分类,基于改进条件、严重程度等进行不同类别划分,并设置不同改进问题的优先等级。结合教学质量生成、教学决策制定、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系统及监督控制等层面判断实际的教学效果,依次对教师、学生、专业、课程及学校等层面进行综合评定,基于智慧课堂及信息技术的运用依次建立相应的改进方式[4]。对于暂时难以创造条件改进的问题先行搁置,优先改进部分很严重但是通过创造条件能够改进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表现较为严重,在病理学课程教学影响较大,可通过一定的教学改革与处理,及时解决,在改进之后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对于很严重但是有条件改进的问题进行重点改进,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相应的改进策略,对于不严重但是通过创造条件能够改善的情况建议改进。由此针对不同等级的问题,建立相应的教学改进方式。

2.4形成任务清单

针对病理学课程教学中诊断出来的问题,建立任务清单。利用云计算技术,在智慧校园背景下有效梳理教学改进中的各种情况,编制《改进任务清单》,详细列明各个诊断问题的编号、问题表现、改进策略、改进时间、改进工作负责人、改进优先等级及在不同改进等级中的分类,从而更清楚地明示各项诊断问题在整体问题中所处的位置,便于从整体以及全局角度明晰当前病理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而从整体上构筑系统的教学改进方案[5]。

2.5针对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在教学问题诊断出来以后,由院校教学管理的相关负责人员及组织人员针对问题表现,建立科学的综合评定机制,将病理学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与要求相结合,制定系统的教学改进策略,提升教学改进措施的综合性与全面性。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构建,积极收集相关数据,以此更为全面地掌握病理学教学中的问题。综合运用报表分析、KPI分析、大数据分析工具等,定量分析教学开展中的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掌握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各项问题的发现提供数据支持。若难以通过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则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头脑风暴方法、走访调研法等分析工具对相关问题进行定性分析[6]。

2.6结合改进情况及时调整改进措施

要求在病例学教学改进过程中,有效发挥智慧校园构建的优势,不断调整改进措施,增强教学改进效果。为此要求对教学改进情况建立动态监测机制,通过有效分析实时掌握制定的教学策略,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结合所达到的改进效果,不断调整教学改进方案。若发现教学措施的制定未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改进效果不理想,则及时调整改进方案。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构建实时动态化监测体系,建立信息化教学管理方式,针对教学中的相关问题以报表的形式进行体现,在数据管理中超过一定的限度,系统自动发出警报。利用信息技术对各个类目的改进过程建立项目管理方式,以此实时追踪各个诊断点,运用项目管理工具辅助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针对每一项改进工作建立一个项目,综合运用项目管理工具,将教学改进中的相关问题分配至具体的教学人员,在子任务栏目中显示制定的改进措施及达到的改进效果,并以文件的形式呈现出来,由此使得医学院校领导层能够更为全面真实地掌握实际教学状况,由此在院校内部建立高度信息共享机制,使得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此使得教学诊断及教学改进工作可控。

2.7总结复核

为了给病理学教学改进工作提供保障,要求医学院校有效利用智慧校园平台,以此促进对学校运营中各项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全面把握教学中的各类数据,并利用专业计算工具生成各类过程性质量报告,全面反映教学过程中学生成长情况、教师专业建设情况、病理学课程建设情况、教学改进方式及改进效果等。将各类检测结果呈现于年度质量报告之中,以此促进病理学教学质量改进。在病理学课程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加强智慧校园建设与病理学课程资源之间的有效整合,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不断加强病理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最终提升了学生的理论课程成绩与实践操作水平,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习兴趣与学习满意度。

3结语

基于云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智慧校园平台为病理学课程学习建立了新的方式与途径,是对传统教学工作的重要改革与突破,可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索新的病理学课堂教学方式。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不断改进病理学教学课堂,加强教学工作诊断。基于智慧课堂及信息技术的运用依次建立相应的改进方式,形成任务清单,从整体角度掌握当前病理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构筑系统的教学改进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践运用效果,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具有良好的教育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春娜.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数控编程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1):53-58.

[2]崔天意,邹琳.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平台建设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7):157-159.

[3]唐昊.“智慧校园”建设中电大计算机教学的新模式分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0):28-29.

[4]郑曦,董睿.地方医学院校移动智慧校园规划研究———以济宁医学院为例[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7(4):550-553.

[5]农艺,何汝勇,唐忠.J2EE架构下的一体化就业服务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与设计———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8):91-94.

医学智慧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智慧校园;模式;医学教育

党的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2018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2018年1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规划(2018年-2022年)》提出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和教育治理新模式。这些都为“互联网+”下高等医学教育的模式创新提供了方法和路径。

1传统医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从课程体系设置上看,医学各专业学生始终按照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医学专业课、见习、实习的线性顺序进行。(2)从教学模式上看,大多数教学仍采取黑板+PPT+教材的传统方式,以老师讲解、学生背记为主。(3)从考试评价上看,绝大多数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强行记忆上,以一张试卷评价考核学习,学生的能力经常被忽视。

2互联网与高等医学教育的可能结合点

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化、人工智能化、共享经济化和虚拟现实化”都能够实现高等医学教育模式创新。具体来说:(1)互联网+课程。将传统医学教育课程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使课程理念、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发生全方位系统变革,实现线下传统课程到线上信息化资源的变身。(2)互联网+教学。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互联网方式,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变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辅助、服务学生学习,从单向“满堂灌”向注重互动的“翻转课堂”转变。(3)互联网+学习。互联网环境下,学生不再受校园、课堂和书本的局限,只要连接网络,就能随时随地开展学习,真正实现了时空上的互联网+学习。而且远程培训的兴起,也使师生终身学习变成了现实,这对医学专业生尤为重要。(4)互联网+评价。互联网应用于教育评价特别是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育评价,将带来两方面的变化:一是评价依据的丰富,另一方面变化是评价应用的便捷。“互联网+教学”背景下的教育评价正在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多样化、智慧化方面大步迈进。

3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医学教育模式创新

针对以上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医学教育要在教学形式、知识获取途径、更新、实时获得、虚拟训练和智能化、网络化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我校的智慧校园,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各类应用服务系统,把校园中的各信息“孤岛”联为一体,实现了智能化、数据化、网络化为一体的新型校园系统。其特点图1。(1)网络互通性。有线网、无线网、局域网和视频监控网等多种类型的网络覆盖整个校园,构建了校园教学、管理互联网,为医学教育模式创新提供了强大硬件支撑。根据制度安排和层级划分,教师、学生通过认证了身份的“自己”,接受各类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快速、准确地访问网络资源,获取自己所需要信息。(2)智能感知性。智能感知既是智慧校园关键的信息采集终端,也是最基础的部分。通过利用传感器、二维码、视频采集、GPS定位等,动态感知和实时监测校园环境,借助互联网、物流网等技术将捕获信息传递给支持平台,并结合大数据分析完成数据统计及趋势分析。(3)数据共享性。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云存储等技术,信息中心收集、处理和存储各类共享数据,为各部门、二级院系提供标准的信息资源存储、信息系统运行和信息资源服务。利用大数据分析,收集、汇聚、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数据,利用多媒体制作等技术,建立、管理与共享各种资源库。努力建设网络精品课程、网络公开课、在线开放课程等共享资源。(4)可视性教学。目前,模拟仿真医学教学已被广泛应用。学校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学校、医院、实训基地间建起了远程医疗教学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临床常见病、少见病的分析及诊断,为学生提供检查、介入治疗模拟训练、重复训练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感受和体验接近真实的医疗环境,对于提高高等医学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5)互动性学习。借鉴国内外各种在线学习平台功能和架构设计,借助互联网、多媒体制作等技术,搭建起来的在线课程(SPOC)学习平台,实现师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跟踪、评估、发送、管理等,有效地促进了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开放、共享在线课程学习平台,“教与学”不受时空上的限制,实现了随时随地可学,动态学习诊断与评价也逐步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借助在线互动教学平台,我校目前已初步形成一个开放包容、资源共享的教学体系。为学生创建了一个个性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2018-04.

[2]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规划(2018年-2022年).2018-11.

[3]石少敏.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系统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7(08).

医学智慧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智慧教学;翻转课堂

1引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用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过程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生命学科,是医学院校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桥梁[1]。其知识面涵盖较广,理论复杂,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且内容抽象,加之理论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难,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缺乏热情与兴趣、无法完全内化课程知识,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故如何将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接受,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成为目前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似乎已不足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变化带来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变革。随着“互联网+教育”体系的发展,智慧教学接踵而来。智慧教学是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运用交互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搭建的网络教学平台。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以此实现智能教学和高效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动态学习过程记录下来并实时分析反馈,实现师生之间深层互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以提升学习效果[2]。而信息化的智慧教学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内外的时间重新调整,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们试图将智慧教学与翻转课堂有效结合,使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深度融合,构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创新课程体系,以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1智慧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通知,提出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其核心意义在于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改进教学理念与模式,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水平[4]。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基础医学教育刻不容缓,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超星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逐步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笔者所在的学校,已将超星学习通移动教学平台应用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中[5]。其主要优势体现在信息技术充分融入教学过程,在教与学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学习通平台提供视频、PPT课件、图片、图书、动画等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方便了教师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化技术的灵活运用为课堂上组织签到、抢答、提问、讨论、分组、投票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课后,教师通过平台布置作业、讨论话题、推送在线测试等,让学生在课后对学习内容理解内化,重点难点充分掌握,使课堂学习得到延伸和扩展。同时,智慧教学使教师借助平台的大数据统计、分析及反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得精准教学、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

2翻转课堂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是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逆序创新,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颠覆和重构,是对传统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将“先教后学”转变成“先学后教”。这种创新使学生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同时完成知识的内化,极大地改善了学习效果[6]。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微课、慕课、思维导图、课件等学习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在课前借助学习资源完成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自学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将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梳理重点,解决难点,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内化效果。课后,教师根据课堂学生讨论及学习情况,将重点难点反馈给学生,供学生自我复习和巩固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并反馈给教师,促进形成性评价。因此,以学生为中心是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教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维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引导者,学生则由被动接受信息的听众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的主体[7]。翻转课堂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融合智慧教学的翻转课堂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设计

医学智慧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线上教学;生物化学;教学评估

生物化学是医药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前沿性、实践性等特征,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能力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1-2]。但是生物化学课程内容繁杂,概念抽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低下等情况。目前,我院生物化学课程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随着慕课的兴起,我院也在积极尝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但从未采取过完全线上教学的方式[3-5]。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施,为进一步促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院生物化学教学团队通过精心准备,展开了以智慧树学习平台为载体,腾讯会议、QQ群为辅助的生物化学课程线上教学,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此次教学任务。下面以2019级全科医学专业班级为例,简要介绍线上教学具体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及教学效果评估情况。

1线上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1课前准备

本次线上教学选用的是智慧树学习平台,上课前,教师先在平台上创建课程,学生通过搜索课程号进入课程,同时建立QQ学习群,便于资料和师生交流。开课前三天,分别在智慧树平台和QQ学习群开课通知,同时上传本次课程的学习资料,包括电子版教材,录制好的小视频,并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例如在讲授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这一章时,教师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自己搜寻答案。

1.2线上教学

正式上课前半小时在QQ学习群中签到手势,然后在智慧树平台开启签到模式,督促学生进入平台签到并准时开始在线学习。上课时,根据课前思考题带入课程讲授,为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我们在每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后,引入几道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对于练习题的选择,可以是选择题,可以是案例分析题,比如在讲维生素这一章时,提供案例:患儿眼部不适,从亮处到暗处视物模糊,偏食,吃菜少尤其不喜荤食,请学生诊断病因。可采用点名、抢答、投票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结束前10分钟,对本次课程所学内容进行梳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轮廓。同时进行课堂答疑,及时解答本次课程中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加深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在课程开始时采用EV软件对本次课程的讲授过程进行录屏,课后在QQ群中供学生课后复习。

1.3课后互动

课后及时本次课程视频并布置作业,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通过智慧树平台中的学情分析功能,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个性化评估和指导。对于共性问题,在下次课进行集中解答,此外,在QQ群中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实现与学生的实时互动。

2教学效果评估及意见调查

线上教学完成后,对2019级全科医学专业1~3班共106人进行问卷调查,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以了解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线上教学的总体满意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最后统计出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结果见表1。

3线上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3.1网络平台建设,刻不容缓

网络平台的功能和稳定性是影响线上教学最主要的因素,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智慧树平台出现过登录不上、直播画面停滞、黑屏、教师说话有回音、不能提交作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现问题时,通过在QQ群及时沟通、更换平台等方式解决,但更换平台后,互动方式受限,无法像智慧树平台可以实现点名、投票、弹幕提问等互动。此外,我们也尝试采用错峰上课的方式避免网络拥堵,比如提前10分钟上课,但也收效甚微。因此,网络平台建设刻不容缓。一方面,平台设计人员要尽快解决网络卡顿等问题,及时修补漏洞,丰富在线教学资源,优化用户体验;另一方面,教师要进一步熟悉各个平台,必要时可切换使用平台,尽量保证不拖堂、不影响教学进度。

3.2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线上教学缺乏传统课堂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师生之间有一定距离,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更容易出现溜号、疲倦等现象。如何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是授课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教学内容设计更为重要。授课教师应将生物化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切入点,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及职业荣誉感。如在讲授PCR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这一章节时,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当下热词: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原理是什么,它是如何让病毒无所遁形的,以此为切入点引入PCR技术原理的讲授,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以致用。

3.3积极交流,树立信心

远距离的沟通有时比近距离的面对面交流更有成效,这是因为在课堂交流时,往往需要短时间内组织好语言,保证条理清晰,还要在众多学生面前进行表达,这些压力会使一些学生因为胆怯选择闭口不言。而在线沟通基本上是通过文字进行,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距离远了,反倒更有信心了。表现最明显的是那些平时班上比较安静的学生,在直播教学的弹幕提问环节,能积极地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教师预留的10分钟问答时间经常不够用,许多问题只能待课后在QQ群中继续解答。同时在线上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学主导者,而是变成了像朋友一样可以和学生交流互动、畅所欲言的帮助者。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积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及时解答学生问题,在拉近彼此心理距离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结语相比传统教学,线上教学仍是新兴事物,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此次生物化学课程线上教学的整体效果令人满意,但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线上教学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将线上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超,任丽莉,肖建英.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9):7-9.

[2]黄卓烈,黎春怡.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及双语教学方法的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0(5):176.

[3]师岩,张春晶,宁小美,等.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3):119-120.

[4]张春晶,李林,赵正林,等.基于慕课和翻转课堂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0):41-43.

医学智慧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临床医学生;“互联网+教育”;卫生法

2015年“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广泛应用于第三产业,随后在教育领域产生了“互联网+教育”的新理念,对整个教育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互联网+教育”理念的逐步推进,对高校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产生了强烈得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重新认识了“教与学”的关系。在依法治国和医疗卫生法制化的背景下,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卫生法》课程的开设是增强医学生卫生法律知识和提高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卫生法》是适应法制建设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一门医学与法学交叉的学科。卫生法律规范也是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主要内容,因教学内容较多,课时量有限,教师多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及案例教学法,普遍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等问题。《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1],这就要求公共卫生专业教师“回归本分”,潜心教书育人,提升教学艺术,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多模式教学,打造有深度的“金课”[2]。

1“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各教学方法简介

1.1慕课。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是一种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教学内容以视频为主,它由教学目的、教学计划、课件、教案,互助环节等部分组成,以兴趣为导向,“多、快、好、省”的特点极大程度的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3]。1.2微课。微课(Micro-lecture),以某个核心知识点为主,通过简短的视频以及相应的配套资源完成授课。微课是一种教学资源,是组成慕课的一部分。1.3雨课堂“雨课堂”(RainClassroom),是由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与学堂在线共同研发的一种新型智慧教学工具,其突出的特点是门槛低,只需要借助于Powerpoint、微信及插件,就可将任务清单、各种课件、网络MOOC视频、习题等推送到学生手机,师生沟通及时反馈,实现师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全面互动,为持续性学习及反馈提供了便捷。

2多媒式教学在公共卫生专业教学中的(SWOT分析)优缺点

SWOT分析法,原本是企业用于分析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来制定未来发展战略规划的工具,但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SWOT分析法从优势(S)、劣势(W)、机遇(O)、威胁(T)四个方面对影响《卫生法》多媒式线上课程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在优势和劣势方面,本文分别从学生和教师的视角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卫生法教学实践提供教学指导策略。2.1优势。从学生的视角,临床医学生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医学知识的学习,多媒式教学可以让学生进入一流水平的专业讲堂,体验高质量教学;可以充分实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教师的视角,在教学效果方面,当堂就能反馈学生学习的效果,利于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及措施;卫生法相关视频案例的提前观看,有效节约了时间,又可以加强同学间的交流,活跃课程气氛。2.2劣势。从学生的视角,大学丰富的课余活动及学生的自制力不同,容易形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手机观看流量收费限制会影响学生手机学习视频的热度。从教师的视角,多年的教学经验导致思维定式,对于新型的教学形式,认识不够全面,;无法保证课下学生的学习效果,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不如传统授课法直观。虽然多数高校已推行混合式教学,但在政策、资源上支持力度不足,持观望态度的教师较多。2.3机会。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为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本科教育进入瓶颈期,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大学生要有效“增负”,提升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信息化教育步伐一直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明确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2018年《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强调: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2.4挑战。卫生法学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大量的理论和法律条款,是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医药卫生相关社会热点事件时有发生,法律、法条也时有更新,临床执业医师《卫生法规》大纲知识点每年略有调整.多媒式教学既要凝练知识点又要合理的课外延伸,课前、课上、课后,三部分内容的设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3混合式教学在卫生法课程的应用建议通过对卫生法多媒式教学中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的分析,构造SWOT分析矩阵,对影响多媒式教学发展的各类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有针对性的发展提出了4类组合战略(见表1)。

在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对培养目标有这样一条界定:在道德和素质层面上,培养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其中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质是优秀临床医师必备的素质。多媒式教学法相比传统教学法具有极大的优势,卫生法课程应改变过于注重知识点传授模式,提倡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式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完善培训机制,增强教师对“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及信心;多媒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势必会增加卫生法学课程的活力,获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Z].卫人发[2011]15号.2011-2-12.

[2]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Z].教高[2018]2号.2018-9-17.

医学智慧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资源库;“互联网+”;医学检验专业

2012年,教育部出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应该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明确指出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的要求。教学资源库提供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平台,融合了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总结并固化了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前阶段成果。基于互联网思维,建设高效、智能的医学检验专业资源库,准确把握“能学、辅教”的功能定位,代表高职院校在专业改革和专业建设方面的高度和水平,带动了信息化认识的提升,引导用户实践创新,提升人才素养,增大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价值。

一、医学检验专业资源库建设的现状

2006年,中国启动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提倡教学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2010年,教育部启动部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到2018年底,建立了数字化学习平台,包含111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高职院校初步建立了部级教学资源库体系。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积累了理论和实践经验,各种问题逐渐凸显。(一)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资源库资源包含海量资源,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为一体。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是形成高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关键途径。大多数资源库在最初设计时缺少框架整体性的思考,章节之间、课程之间是静态的,课程体系照搬书本,各种素材简单堆叠,标准化程度不够,存在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模块的粘连性有待调整,太紧致不利于教师们对于教学素材的选取重组,太松散导致学生无法把握知识体系和理解内在逻辑。(二)资源库日常使用率低。在资源库建设中期和末期验收时,大数据追踪发现,临近验收期,资源库使用率暴涨,而平时使用率低,为了敷衍验收,短期内刷点击率,甚至挂机,匆忙勉强达到教育部的要求。学生和教师平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为了完成任务而短期使用资源库,费时费力耗财去建设,没有长期充分使用,造成资源的浪费。(三)资源库功能欠缺。教育部对于资源库的功能定位是能学和辅教。这个功能定位对学生和老师都提出了要求。“能学”是指学生使用资源库开展个性化学习。“辅教”是指教师充分利用资源库,选取灵活优质的教学内容,辅助教学顺利进行。[1]目前大约85%的教学资源库都把智慧职教云平台作为载体,[2]平台功能有待开发和完善。个性化学习的愿景没有完全实现,对于过程性学习记录有限,无法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没有形成规律性总结归纳。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存在割裂现象,未深度融合,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机会较少,缺乏合理设计。

二、医学检验专业资源库建设的思路

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资源库(以下简称“资源库”)项目于2016年经过教育部批准立项,2019年验收结题。资源库项目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检验专业岗位需求,总结形成了资源库建设的基本思路,在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标准化原则。教学资源库包含专业介绍、人才培养计划、教学环境、在线课程、培训项目和教学评价系统等。立项后,按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指南2016版的要求,控制对资源的理解,维持优良资源的制作质量。符合“互联网+”时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涵盖专业教学标准内容,覆盖检验工作岗位的所有基本知识点和技能,颗粒化程度高,资源多元化,各种素材的形式规格应遵循行业通用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云平台的统一标准,方便上传、下载、应用和按时更新。(二)科学性原则。教学资源库的设计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结合学生学习情况,顺应认知规律,达到“能学”和“辅学”的目标。资源库的应用效果是资源整体质量的外在表现,长期统计学生使用频率、使用时间、学习人数,建立智能化的学习反馈评价机制,达到交互性要求,改进信息技术处理方式,执行硬性技术规范,平台功能不断更新,从智慧职教1.0改版到2.0,功能更加全面,资源重构和平台设计体现了启发性、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资源库建设在宏观层面上,搭建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在微观层面,按照知识碎片化、课程结构化、设计系统化的原则,进行资源库建设。[3]根据医院和企业工作的对象、场景和过程来设计教学,教学过程对接岗位需求。资源库中包含职业标准、技术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业务流程、企业案例、教学文件、最新行业技术等,根据资源的内容和性质,科学全面地标注资源的属性,方便资源的检索和智能化重组,提供多维度的网络化、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三)共建共享原则。资源库是研究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实践。[4]一是多方参与资源库的建设。资源库由政府、学校、医院和企业等共同参与开发,以高职教学团队作为资源库建设的中心,其他单位进行辅助。把握互联网医学检验行业发展趋势,融合医院和企业最新技术,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整合多方资源,实现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二是资源共同应用。资源库由学校、医院、企业共同建设,为教师、学生、检验行业人员提供学习平台,在保证版权的前提下,教学资源共享,开放应用权限,充分发挥资源库的教学和助学功能,实现服务社会的效果。

三、医学检验专业资源库建设的实践

资源库由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和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主持建设,全国20多家院校和企业、医院联合申报立项建设,目前已经建成16门标准化课程,碎片化资源18106条,题目15126道,资源库的素材都源于医院检验科的日常工作实景,每一幅图像,配合着细节和标注,现象对应的机理和临床作用,形与义结合,使学生辨析并且记忆不同图片的含义。资源库的每一个视频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微课和实训操作视频都由老师们录制,视频清晰,可看性与实用性高。覆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标准化课程已在智慧职教平台上线,全国检验专业教师和学生均可实名注册免费学习,专业教师可以从资源库调用资源,自行组建个性化课程,学生可以通过资源库进行学习和考试。(一)标准化资源库项目架构。随着“互联网+”程度的提高,传统课堂转变成了在线课程(SPOCs)和智慧课堂。资源库的架构多元化,资源库包括专业教学资源汇聚中心、专业学习与指导中心、教研教改成果展示中心。教学资源汇聚中心分为课程中心、培训中心、微课中心、素材中心、MOOC学院、云课堂。专业学习与指导中心包含教学服务、在线测试、社会服务,教学服务从专业信息库、课程资源库、素材资源库、技能训练库四个方面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教学,通过习题库在线测试,及时反馈评价学习效果。社会服务包含继续教育、政策法规和操作规程。继续教育提供技能提升培训,紧跟职业资格考试热点和工作需要,政策法规包含卫生法律法规、医疗器械管理、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操作规程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作为标准,让学生在工作中规范操作。资源库建设小组前期深入研讨,以统一建设标准。专业层面研讨: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怎么用。整合行业企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证考试要求,研制统一的教学标准;构建共识的专业课程体系,解构课程,构建知识点树,重组课程,防漏防重复,统一分配任务,明确工作进度与质量标准。课程层面研讨:每个知识点最佳的表现形式,录屏或者拍摄,操作视频或者虚拟动画。项目团队层面的研讨:项目任务推进、应用、后期保障等。(二)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库的课程建设有四个要素:内容、活动、评价、认证。医学检验专业16门课程的内容围绕着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以标准化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为基础,融合多种在线教学活动,系统可以收集学生动态的过程性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学习效果反馈。将学习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处理,构建模型,包括分析搜索关键词提取兴趣度,计算访问时间和次数了解用户需求,行为模式从人找资源到资源找人,[5]基于大数据的学习行为分析,可以预测和跟踪学生未来发展情况,学习完所有内容,最终可以拿到优秀或者合格证书。(三)资源库校园应用和社会服务。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边建边应用,学习任务,学生及时学习反馈。一是教师率先使用,项目主持学校相应专业教师使用资源库进行专业教学的学时数占专业课总学时的比例达60%以上,项目联合建设学校该比例达40%以上;各类素材合理使用,课程使用率达100%,题库题目使用率达60%以上。二是学生广泛使用,项目主持单位和参与建设单位的本专业学生使用率达100%,用户活跃度高且学习行为符合认知规律。为了实现教育的长周期性,避免短时间即时性管理,[6]资源库要进行可持续性建设,制定规则资源库每年更新率超过10%。基于实际的临床检验工作,将学校和行业企业进行深度融合,有效弥补了教师们长期脱离临床工作的现状,使知识更新速度跟上检验技术发展,课程内容与临床实践同步更新。医院为资源库提供临床案例和前沿的技术分享,在平台上新技术和相关培训课程,项目联合建设行业企业把资源库平台纳入职工继续教育、技能提升培训系统,检验岗位员工应用资源库累计学习时间达到每周2小时以上。在社会服务方面,社会学习者使用资源库累计达到每周1小时以上学习时间,具有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品牌影响力,吸引媒体宣传报道。

四、医学检验专业资源库建设的成果

(一)教学形态的变革。将书本的知识进行碎片化和重组,将知识点做成思维导图放在资源库每一个模块的前面,知识和技能的梳理、预习放在课前,课程采用以项目驱动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以实际的分析项目为载体,引发学生兴趣,按照“项目分析任务—相关知识学习—项目分析实施—学习效果评估—学习拓展”的教学设计,依托课程库资源和智慧职教云平台,课前、课中、课后,每个环节灵活应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真正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实现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7](二)编写资源库配套教材。为了应用、固化和推广资源库建设成果,提高专业人才素质和质量,学校、医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作,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依托资源库建设成果,充分利用具有知识产权的丰富资源,结合教学标准,综合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规划系列教材,正在编写资源库里16门课程对应的教材,预计2020年出版教材,并参与申请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三)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通过智慧职教云平台,资源库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资源库边建边用,及时更新,部分内容实现了SPOC混合式教学改革,开放课程的使用频率高,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建立了智能化可视化的教育教学体系,推动了专业改革。医学检验技能习题库和培训室,每半个月进行模拟竞赛,以考促学,已连续开展多个学期教学和考核,学习效果良好,课程建设团队成员在各项教学比赛中获得多项奖励。(四)促进院校资源共建共享。医院、学校、企业三方交流合作,共同建设资源库。资源库的所有素材与兄弟院校共享、交流、讨论,建设过程中互相审核,提出修改意见,优势互补,达成多方共赢的局面,为搭建部级的医学检验继续教育平台奠定基础,为学生、教师、社会人员提供优质检验专业相关资源,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漪.基于“互联网+”的职业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8(26):46-49.

[2]严启荣,詹春青,田世锋,李正凯.基于SPOC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3):49-54.

[3]郭福春.泛在学习视阈下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91-94.

[4]杨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意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99-102.

[5]叶波,刘怀恩.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平台建设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8):49-53.

[6]张国民,周建松,孔德兰.基于资源、平台、机制三协同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机理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19):24-29.

医学智慧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新医科;自我决定理论;智慧教学;学生为中心

为推进“健康中国2030”建设,医学已进入整合医学(新医学)时代,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新医科”人才培养体系[1]。“新医科”是指从人的整体出发,将医学及相关学科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有机整合,并根据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等方面进行修正、调整,使医学成为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的新体系[2]。要实现从治疗为主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覆盖,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大健康新理念,在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今天,对医学教育及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从生物医学教育模式向以“医文、医工、医理、医X交叉学科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转变。所有学科专业都在加速交叉融合,学医不只是“就医论医”,防病治病也不只是医学的事。与“新工科”等其他体系建设交互推动,建立生物医学科学平台,培养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同时全面整合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等方兴未艾的新型医学领域,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科”教育新体系正在形成[3]。培养能够适应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革命和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变革、能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未来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卫生健康行业智能化等对医学教育提出新要求[4],是每个高等医学院校面临的艰巨任务。“新医科”背景下高等医学教育模式正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数学作为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目前的教学形态、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具体表现为所授内容偏理论、轻应用,教学手段单一化,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等。落实素质教育,加快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是中国当前医学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如何在新医科背景下实施教学改革,实现智慧教学,值得探究。

1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学和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中国医学院校的数学教学远落后于时展和要求。教学理念一直以“学科为本”: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重视教材灌输,轻视方法改进;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环节。数学作为基础课,其教学忽略了数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且学生也把数学仅作为大学课程学习考核,没有真正体验到数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其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造成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缺位”[5]。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习,无法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也无法树立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机器人手术、基因测序、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等在悄然改变着当今医学的发展[6]。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已经对医学人才的数学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医学和数学相互渗透,使医学中定性化的科学问题能定量研究,能更加有效地探索医学科学中物质间量与量的规律性关系,向定量、精准、可控制和可预测的方向迈进,并派生出像生物医学工程学、智能医学工程学、新医科智能医学工程学等新型学科[7],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正面临新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DeciEdwardL和RyanRichardM等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theory,SDT),该理论认为人类行为产生及发展与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归属感需要相关,强调个体在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重视个体主动性与外界环境影响的辩证关系。自我决定理论既强调内在动机,又关注外在动机是如何影响内在动机[8]。自我决定理论的分支———有机整合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可以通过支持学生自主、胜任、归属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来增强学习动机、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保证学生学习效果;但是,当前医学院校讲授高等数学课的教师大部分毕业于数学专业,缺乏相关医学知识,需及时补充,需要将医学知识和数学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对所学专业的作用。而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必须树立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如何渗透到医学科学研究与实践中的观念,必须具备数学和医学学科及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此,教师要转变现有教学理念,树立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意识,补充与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其次,要借用各种教学平台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9]。

2改革教学内容,融合医学知识

2.1根据教学实际,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关系学生学习动机行为大小的直接影响因素。当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的能力知觉和自主感时,学习动机就会加强。目前,医学专业数学课程学时数有限,为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必要的基础知识,需要根据医学院校特点优化教学内容: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让学生在体会到数学思维过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应用价值。尽管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材含有极限、导数、定积分等知识点,但多数概念浅显、理论不完善,与高等数学内容有一定差距,使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困难,授课教师应该根据学情对高等数学内容作适当的删减和补充,做好与中学数学知识前后的衔接[10]。对中学学过的内容可以采用复习法、专题练习法,对没学过、难理解的内容采用重点讲授。要以实用为标准,多结合医学实例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比如在导数概念内容融入药液进入机体血液后,如何计算血药浓度下降过程中随时间的下降速度,使学生对导数概念在医学中应用有了初步认识,觉得数学不再枯燥乏味,反响很好。另外,要立足于后续课程的应用,敢于简化与后续课程关系不大的内容,如重点让学生明白概念和公式的使用,尽量避免繁琐的定理证明和公式的推导,让学生理解怎样使用、怎样解决实际问题即可。

2.2利用数学建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模型是连接数学与医学实际问题的桥梁,是学生数学理论知识与数学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11]。在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中融入数学建模案例,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建模对医学实际问题及其内在规律进行合理假设,简化、抽象、提炼成数学问题,并对其进行求解,将结果经过证明、推导,对实际问题进行解释、验证及预测。如定积分概念看似抽象,其实与测量正常人血液胰岛素的平均浓度、脉管稳定流动的血流量等具体医学问题密切关联。当下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内和国际的医学研究者都用数学模型预测了疫情的拐点、感染人数等。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建模方法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在当今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提供了大量有广度和深度的教学空间,只有这种空间设计策略才能支持和帮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深度学习。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学习不再是阶段性行为,而是贯穿一生的主动行为[12]。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要有一种内在的心理需求驱使。当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外部支持时,学习的可能性就会极大增强,并会形成内在驱动机制,就会愿意或尝试开展学习行动。开设生物数学和数学实验课,让学生在学完“医用高等数学”课程后及时利用相应的数学软件包进行运算或演示,开展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13-14]。在教学中依据生物数学知识点的规律和层次关系设置整体框架结构图:先由教师依据结构图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和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遗漏知识点或教学盲区并加以修改,逐步达到完善的生物数学知识体系架构,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洞察力和创造力及数学表达能力奠定基础。每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就是对在校学生动手能力的最佳契机。近几年,学校每年都给在校学生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在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CMCM)取得了部级二等奖、省级一、二、三等奖等若干奖项。实践证明,数学建模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3改进教学方法,使其更加立体化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Rogers在1951年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他认为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学会学习”[15]。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山西医科大学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自我提升、团队合作、临床思维等“m-active”模式。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课程体系,高等数学课程是其重要的基础部分,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至关重要。改变现有教学方法,真正把学生的学作为教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强化和促进这一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收获知识,感到学习的快乐,努力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16],需要授课教师精心设计和打造。教师要改变以往单向信息传递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除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工具外,需将互联网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形成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学习通平台智慧教学工具作为媒介,协调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媒体的广泛交流,使信息系统呈多元化、网络化的多向传递。逐步构建一种多角度、全方位、多向信息交流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打造互联网时代数学教学的新形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要设计具有高度投入和主动学习特征的学习活动。教师应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合理把握教学情境的入口坡度和问题梯度。入口的选择应在学生“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上,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果子,使学生的思维强度出现“临界状态”,激发其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教师要善于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出问题,揭示矛盾,激发学生不断探求的欲望。教师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采用学生主讲、教师补充的翻转课堂[17],此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学生在准备讲课的过程中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其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升;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模式[18]是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总结分析。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思维特点,课堂设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最后向“已知区”转化,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超星学习通投屏手段显示学生的正确率、参与率和选题比率,改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提升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使其产生学习责任感,促进学习价值内化。此时,学生进行的就是深度智慧学习[19]。

4改变评价方法,建立更加全面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