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物化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22:39:38

医学生物化学

医学生物化学范文篇1

1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又称CBL(casestudy-basedlearning)教学,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所倡导,目前在国内外颇为流行[2]。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所需,在课堂中引入典型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学生带入一个宽松的、特定的临床实例情景中,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讨论,结合老师和学生的集体协作力量,用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案例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它主要通过具体案例的展开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来完成教学。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大大缩短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差距,另一方面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临床思考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很大优势[3]。

2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具体实施

在生物化学中,物质代谢及其调节是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篇章,而糖代谢十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重点。糖代谢使学生自然联想到糖尿病。作为一个医学生,应该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糖尿病和胰岛素的关系、糖尿病和糖代谢的关系等相关问题,下面,我们就以糖代谢的案例教学为例,来讲述一下我们在糖代谢中实施的案例教学法。糖代谢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的重点和难点,本章节的内容复杂繁多,反应过程和反应步骤很多,例如糖酵解途径就包括10步化学反应。如果只是按照课本照本宣科地去复述一遍反应过程和步骤,教学效果非常一般,学生还会感到枯燥乏味至极。因此,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先系统讲解课本内容,然后恰当引入案例对理论内容进行印证,学生就会对案例非常感兴趣,他们就会认真听讲,独立思考,结合案例分析讨论所学内容,很快就掌握了所学内容。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所选的案例要合适,能恰当的说明问题。案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更要能反映所学的课本知识,而且案例的综合性要强,以便给学生留下足够思考和讨论的空间。针对这个特点,糖代谢这一章我们选择了有关临床上的糖尿病的案例。案例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问题,选择与临床密切相关的重点内容和难以理解的问题,还可以附加一些问题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糖尿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多多少少也了解一些,但是并不深入,因此这个案例肯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4]。案例选择好以后,我们,我们将案例及思考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要求其做好课堂分析、案例讨论的准备,并针对案例提出疑问。布置案例的同时将案例的诊断也告知学生。因为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课程之前未学习诊断学及部分临床专业课,无法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所以案例的诊断要提前告知学生,使学生有目标的准备材料。学生的准备,我们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学生在课前阅读案例,并通过图书馆、上网查找资料,对案例进行分析并解决提出的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做好准备。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被设计身处在特定的情境中,教师由一个讲解者变为一个参与者、协助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理论为手段的授课方式。案例教学是一种主动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了他们的潜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5]。

3案例教学法实施后的总结

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教师提前设计好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自己根据案例查找资料,并在课堂上通过群体合作方式对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找出最佳答案。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协作和反复训练,答案和判断要通过学生自身应用知识和技能进行合理的分析得到。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而逐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案例教学法实施后,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学生对该方法的评价。学生普遍认为:通过临床案例的学习不仅能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知道了生物化学课程在临床上应用的重要性。这种方法提高了大家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以后进入临床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尽量多的应用这种方法来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小结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实践证明的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为生物化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该方法可以大大缩短课堂教学和临床实际的距离,学生可最大限度地接近临床情景,从而使学生明确认识理论在实践中的作用。在具体、生动、真实的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自学、思考、记忆、归纳、分析和表达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高。案例教学法改革了生物化学传统的教学观念,有助于培养医学综合性、实用性人才[6]。总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应用到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单在应用的时候,我们也要活学活用,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华.谈面向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广西医学大学学报,2007,24(9):280-281.

[2]李久霞.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146-147.

[3]付金霞.案例教学法在神经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3)121-122.

[4]张俊河,董卫华,王芳.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化化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12(2):139-142.

[5]彭少君.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中的应用和探索.[J].宜春学院学报,2009,31(6):102.

医学生物化学范文篇2

[关键词]概念图;医学生物化学;知识建构;实证研究

概念图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Novak,J.D.)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基于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及概念同化理论所提出的一种科学的教学策略[1]。研究表明,学习者通过制作概念图,能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有效地降低自己的焦虑水平,从而提高学习效果[2-3]。医学生物化学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该学科内容抽象、枯燥,涉及反应复杂、基本概念多,学生往往因为庞杂的概念和复杂的反应过程对该学科望而却步。本研究旨在将概念图合理应用于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并探究概念图对该学科的教学效果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取临床医学院2015级本科临床专业的学生,学生处于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教师在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讲解过程中未涉及概念图的应用。第一章结束后对所教班级进行章节小测,并对各班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之后,从统计分析无差异,且大一学情分析相当的班级中随机抽取两个小班,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人数均为30。两组分别再分成5个小组,每小组6人。(二)教学方法。本次研究历时一个学期。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不涉及任何与概念图有关的教学内容。实验组在第一章结束后便应用概念图进行教与学。1.学生初步了解概念图。第一章测试结束后,利用以“蛋白质”为主题的概念图对第一章知识要点进行复习,同时对概念图的组成要素、结构,概念图的绘制工具及绘制流程进行讲解。2.小组绘制概念图。教师首先依据教学对象、内容和目标选定概念图主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带着主题去预习,并绘制概念图初稿。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创设具体情境,引出概念图主题,并围绕主题展开教学。讲解完毕,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作为各个小组的协作者参与讨论,学生则根据讨论完善概念图。讨论完毕,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概念图展示与讲解。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则作为评议者对概念图进行点评。课后,各小组对概念图进行最终修改,之后利用概念图绘制软件绘制最终完善的概念图并提交,用于建立生物化学概念图资源库。实施流程如下(见附图)。由于小组绘制概念图的教学法耗时长,为了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仅在第三章与第四章中实施了该教学法。3.个人自制概念图。实施小组绘图之前,每位学生自制第二章以“核酸”为主题的概念图;实施小组绘图之后,学生对后续每一章的内容进行自制概念图。教师对学生自制概念图进行评分。4.学生利用概念图资源库进行巩固性学习。将学生绘制的优秀概念图作为学习资料进行分享,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绘制的概念图进行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三)应用效果评价。1.评价方法。(1)对学生自制概念图进行评分:具体参照王立君[4]提出的依据教师制作的标准图中包含的知识点进行评分的方法展开;(2)将对照组和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3)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实验组学生对概念图应用效果进行评估,采用Likert5级评分。同时,问卷涉及2道开放式问题。问卷发放30份,回收30份。2.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比对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组多次概念图评分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调查问卷的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

二、结果

(一)学生自制概念图评分情况。抽取学生自制的四次概念图进行评分。其中,第一次概念图是在未开展小组绘图之前绘制,后三次概念图是在团队绘图后依据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抽取。结果显示,实施团队绘图后的概念图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而后三次的概念图评分依据时间的推移虽然有所增加,但并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二)学生考试成绩分析。应用概念图之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成绩无差别,而在应用概念图后,实验组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三)学生对概念图应用的评价。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来看(见表3),概念图促进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主动性。学生对概念图教学法的满意度高,并且有90%的学生(27/30)表示将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应用概念图。从学习能力来看,概念图加强了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好的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的分布,有助于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顺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及知识点的应用能力。然而,学生对概念图有助于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进行结合的满意度不高。另外,学生的反馈意见中还提到了两点不足:概念图涵盖知识点不全,很多细小的知识要点没法通过概念图得到一一体现;概念图绘制耗费时间长,尤其是在知识体系比较庞杂时。

三、讨论

概念图在医学生物化学中的应用有其利也有其不足。从概念图对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积极意义来看,首先,概念图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尤其是采用小组绘图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推动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竞争。其次,概念图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均发挥着积极作用。再次,概念图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工具,教师可通过对概念图的评分,及时了解学生某一知识领域的知识建构水平,发现知识建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针对性的反馈、评价与指导推动学生知识建构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最后,将学生自己绘制的概念图作为资源库进行分享,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并让学生产生认同感、自豪感和成就感。就局限性而言,学生普遍反映概念图所涵盖的知识点是有限的,很多考点在概念图中得不到体现。其次,学生对概念图绘制的掌握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本研究将小组绘制概念图应用于个人自制概念图之前,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建构能力的提升,也是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与掌握概念图的绘制。因此,在高校课堂中应用概念图,建议采用团队制图与个人制图相结合的方式,并且宜将团队制图置于个人制图之前,以便学生更快地掌握与运用概念图。

医学生物化学范文篇3

1认清生物化学的本质———生命的化学,建立四个问题

在学习第一章绪论时,要建立一种概念,生物化学就是生命的化学,研究的对象是有生命的生物体,那么第一个问题是生物体的物质组成是什么?(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生物化学的前四章就是阐述这些重要的组成物质;第二个问题是体内重要的物质是如何代谢的?(主要是糖类、脂类、蛋白质,这三大代谢);接下来第三个问题是代谢之间是如何联系和调控的?生命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遗传;第四个问题是遗传信息如何传递与表达?最后是两个专题生化(血液生化和肝的生化)。在整本书的学习中,一直要问自己这四个问题,把这四个问题弄明白了,生物化学也就学透了。

1.1第一个问题如何学习

第一个问题即组成生物体的生物大分子有哪些?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化学结构、性质及功能。结构影响了性质及功能,所以在这四章的学习中,共同点是掌握每一种大分子物质不同的化学结构。可以把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种大分子物质,对比着进行学习,重点掌握它们的组成结构,进而理解其性质。酶是特殊的蛋白质,通过了解它的结构来认清它特殊在哪里,从而理解酶的特点以及酶催化的原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等,还有一些特殊的酶如同工酶、酶原。第四章维生素,相对好理解,可以通过自学学习,掌握各种维生素的别名、功能、缺乏症。这前四章,记忆的内容相对较多,概念较多,蛋白质和核酸我们都可以把它们想象成“麻绳”;只是组成“麻绳”的元素不同,基本单位不同,所以功能也不同,要学会“解麻绳”。而酶,通过实验学习酶的活性,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等等,理解得会非常深刻。

1.2第二个问题是重点(三大代谢是核心)

在学习三大代谢时,记清每个代谢途径的概念,反应地点,反应条件,限速酶或者关键酶,能量变化[消耗多少三磷酸腺苷(ATP),产生多少ATP],启动物质、中间产物、生成物质分别是什么,能够描述每个代谢的过程。在三大代谢的学习中,尤其是糖代谢,是非常重要的;而糖代谢中三羧酸循环又是重中之重,可以说是本书的核心和重点,一定要清楚明白这个循环的概念和意义。另外,血糖和血脂都是临床上检测的生化指标,与健康息息相关,要掌握糖尿病的生化基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是必须掌握的。同样在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中,分别有血脂的来源与去路和氨的来源与去路。这三者要区别记忆,以免混淆。

1.3第三个问题———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控

三大营养物质在代谢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代谢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可以进入其他的代谢途径,而其中最重要的中间产物是乙酰辅酶A,它是三大代谢的联系点。而三羧酸循环之所以重要,由于它是三大代谢的共同通路。物质代谢调节的三种方式: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整体水平的调节。1.4第四个问题———遗传信息如何传递和表达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如何把遗传信息进行传递和表达的呢?传递———通过DNA转录合成核糖核酸(RAN),表达———通过m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是生物体构成的最基本物质,蛋白质不同生物体表现亦不相同,正所谓结构决定功能。在本章中重点掌握遗传的中心法则,DNA的复制,以及转录合成RNA,最后是蛋白质的合成,这些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把这些过程合成动画效果在脑中时常演绎。自然就记住了。

2学习方法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是有方法的,掌握对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常常说学习的过程就是开始要把一本书读“厚”,而渐渐的要把书读“薄”;读“厚”是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求知,累积的过程;读“薄”,是掌握了这本书的精髓,书中最重要的内容凸显出来。

2.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生物化学涉及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有些内容较为抽象难懂,如果课前不预习,可能上课时完全不知到老师在讲什么;生物化学的课时不多,但内容不少,有时老师在某些地方就会略讲,比如以前课程学过的东西或老师认为不太重要的内容。课前预习会让我们脑中有大概的印象,老师说到哪里都可以跟得上;对于预习时不理解的内容,在上课时会认真听讲,形成有目的的学习,记忆会深刻。

2.2课堂认真听讲———巧做笔记很多学生上课时,埋头抄笔记,完全顾不上老师说什么,而老师也不会因为同学做笔记而停下讲课的进程,结果是笔记记得整齐认真,但完全搞不懂学了什么。生物化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需要在理解的情况下记忆,所以上课时一定要抬头看着老师,听老师讲解,要跟上老师的逻辑思维,必须集中精力去听,才能弄懂明白。上课老师提到的重点之处或者精华内容,在书上进行标注或者在笔记上注明。用笔记下不明白的地方比记下已明白的内容要重要得多。

2.3课后的整理、复习与重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很多同学忽视的地方。学完就撂,是很多学生的特点。课后整理笔记时,会把一堂课进行回顾,形成自己的学习心得,理解会非常深刻;如果有疑难或者不明白不会的地方,查资料、问老师或与同学沟通交流,这种收获会远远大于课堂所得。及时整理,会加深学习的记忆。不留问题到下堂课,不要积累问题,否则前面是小问题不懂,后面就会出现都听不懂了的结果。

2.4学习要有框架结构,建立思维导图每个章节学完要进行总结,回顾这一章节的所有学习内容,可以画一张思维导图,先把所学这一章的每一小节凭记忆画出,然后向里面填内容,最后回归课本笔记查漏补缺。重要的知识点,比如限速酶、反应地点等都填充上,并用荧光笔标记。如果每学一章都画一副这样一张思维导图,对于学习了什么内容一目了然,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了自己脑中的框架,书本上的知识也就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中,被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如果说在书上记笔记是把书读“厚”,那么总结出思维导图就是把书读“薄”了蛋白质的化学和核酸的化学这两章,有很多近似的地方,容易混淆,可以对比着学习和记忆。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的分解代谢这三章也可以通过对比进行复习和学习。

医学生物化学范文篇4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雨课堂;互联网

国务院总理同志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指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将各个行业进行有效联结,创造出社会发展的新形态[1]。在教育领域,可以是“互联网+学校”、“互联网+课堂”、“互联网+教师”、“互联网+学生”等模式[2]。同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指出了我国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任务目标。教育部同时指明,应大力发展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3]。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是医学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实验,在基础医学学科建设中的地位非常重要[4]。目前,我校的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于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5]。因此,在“互联网+”逐渐走进课堂教学的背景下,旧的教学模式迫切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阐述构建基于雨课堂实验教学新模式。

一基于雨课堂的医学实验教学设计

雨课堂是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由清华大学推出的一款新兴智慧型教学工具,结合MOOC和翻转课堂模式,把教师和学生最为熟悉,利用率最高的通讯软件“微信”和PPT结合起来。将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教学环节全覆盖,利用这一教学工具,教师可将相关教学资源如语音、视频、练习题等推送至学生的微信上,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全面教学互动。同时,雨课堂中的一些功能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在线预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点不懂,并和老师通过手机进行及时的沟通;课堂上限时答题、弹幕答疑等功能既可以及时反馈教学质量,又可以维持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课堂热情,实现了良好的教学互动。最后,在一整个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过程中,雨课堂通过教师的微信端动态推送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数据,利用收到反馈的信息,对教学情况和效果进行精确的量化分析,评估自身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的数据分析也有全方位的掌握,促进提升教学质量。雨课堂这一教学工具的推出将手机带到了课堂教学中,实现了“课堂上手机”功能的转化,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基于雨课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有所侧重于分子生物学实验“基因工程实验技术”和“PCR实验技术”。这两个实验教学内容涉及内容多,知识要点较为抽象,有部分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同学反映较难掌握。针对这些在实验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笔者也就雨课堂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安排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设计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各环节具体教学内容见表1。

二雨课堂医学实验教学结果反馈

本次结果反馈利用了雨课堂软件手机端教学日志中所收集的数据汇总而成。本科一模块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44人通过雨课堂完成课堂满意度投票,本科二模块护理学专业学生78人完成投票。在“雨课堂的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实验课实践应用中,你的体验”问题上,本科一模块65.5%选择“对实验教学有很大帮助”;25.7%选择“有一定帮助”;3.7%选择“没有帮助”;5.1%选择“说不清”。本科二模块70.1%选择“对实验教学有很大帮助”;20.4%选择“有一定帮助”;5.5%选择“没有帮助”;4.0%选择“说不清”。本科一模块和二模块不同专业医学生对雨课堂的使用体验为满意及以上的学生占比80%以上(临床班级85.9%,全科班级81.8%),而且相比于小班学生,大班学生有着更高的满意度,P=0.015(P<0.05)。此次调查结果真实准确地体现在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中。很多同学经过雨课堂学习方式的体验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从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的成绩中也体现出良好的改观。雨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在医学实验教学中营造出了良好的互动氛围,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开放型,探索更为有效的实验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主动思考与探究。通过前期准备、幻灯片设计和课堂网络互动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同时利用互联网构建出课上、课中、课下全面的教学互动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

三小结

随着医学教育方法学的不断更新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包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新机遇,信息多维化的实验教学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发展增强了内生动力[6]。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医学本科教育是一个相对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提高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互动成为该门学科教改的重要内容。所以,以教改作为切入点,研究与设计有效的基于雨课堂的实验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对于实验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其他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70-73.

[2]夏娟.“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J].人民教育,2017(06):20-24.

[3]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教育[N].光明日报,(4).

[4]刘玉莲,纪朋艳,李庆华,等.构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思考[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240-241.

[5]刘少军.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思路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6):2484-2485.

医学生物化学范文篇5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创新思维;联系;培养

生物化学因知识点繁多、内容晦涩且直观应用性不强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学不会或不愿学[1],在医学教育中被学生公认为最难学的科目之一[2]。因此,生物化学的教学成为历来医学教育研究的热点[3-5]。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医学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放在了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基础医学学科的生物化学,尽管在实验教学方面已为一些研究者所关注[6-7],但理论教学在创新思维培养上的重要作用却往往被忽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医学生物化学亦不例外,如果挖掘出所授知识之间及其与相关专业、职业等之间存在的内外联系,运用这一哲学规律将知识点化繁为简、诠释晦涩及体现实用性,再以探究为载体启迪学生思维,则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以上困境将迎刃而解。应用联系规律进行探究式教学,可着重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体现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在创新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以下用具体实例来进行探讨。

1联系规律

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会以教学主、客体的主观认识而改变;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欠热情,却常常归咎于课程内容与生活、专业及将要从事的职业等无太大关系,这正是他们忽略了联系存在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实质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才是生物化学与社会诸多方面的真正关系。因此,教学时要重点突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生物化学内容与课程之外的极大关联。如“吃啥补啥、以形补形、以脏补脏”的饮食理念深入人心(课程外),该说法虽源于人体的化学组成,但却归于生命活动化学的变化规律(课程内),因此,“猪皮未必能美容,猪腰可能不补肾”,由此衍生出“吃啥也不一定补啥”的理念。

2医学生物化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及运用

医学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活动的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及疾病发展机制的一门重要基础医学学科。研究内容如果从宏观层面化学角度来概括,实质上包括人体的化学组成和化学变化规律两大模块:第一,生物体的化学组成有生物大分子、有机小分子、水和无机盐,属于静态生物化学模块;第二,生命活动的化学变化规律,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这就是生物学上所指的新陈代谢,化学上的合成代谢、中间代谢与分解代谢,属于动态生物化学模块。一“静”一“动”、动静结合,这就是整个生物化学内在的本质联系,使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浑然一体。教学时,利用动静联系的辩证哲学规律,诠释“物非物,我非我”的哲学现象,这是学习生物化学的主纲。生物体的化学组成模块,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而这些生物大分子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生物学的中心法则上,即DNA→RNA→蛋白质。然而,DNA、RNA的生物合成需要先有蛋白质为酶,因此在起源问题上,三者之间尚存在“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混沌关系。生物大分子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用途)模块,各知识点之间貌似无甚联系,实则前后之间存在着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其中化学组成是后三者存在的根本性决定因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酶原激活、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等生命现象的发生,都基于化学组成的变化。四者之间可视为现象发生的“原因(化学组成)→变化过程(分子结构)→结果(理化性质、生理功能)”之间的联系,如图1所示。这种关系有助于加深对酶原的激活、变性、复性、沉淀、两性解离及分子病发生机制等专业术语的理解记忆,更有助于临床用药及疾病发病机制的探索。如基于牛或猪胰岛素与人胰岛素化学组成即氨基酸序列相似,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疗,然而又因其组成与人胰岛素的不完全相同,一些患者注射胰岛素后会产生一种早期过敏反应或形成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现象。疯牛病是因为感染病毒后,朊蛋白二级结构形式由正常的α-螺旋转变为致病的β-折叠,蛋白质空间结构层次的异常引起功能上的改变——神经退行性病变。化学组成决定了分子结构,完整的分子结构基础之上,具有一定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化学组成改变,原有分子结构亦随之发生改变,最终导致生理功能改变,这种内在联系即可成为学习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纲。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部分的一些知识间的因果关系具体体现如表1所示。基于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生物大分子繁多、琐碎的知识点被有序串联、并联起来,共同形成一张错落有致的关系网,琐碎成线,线连成面,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样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更有利于有序创新思维的锻炼。化学组成模块内在联系的教学运用:教学时,首先和学生探讨物质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然后,按照生物大分子各具体知识点之间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一一阐明;接着,以此联系总结所学内容;最后,应用于临床药物的研发和疾病治疗策略的设计,加强创新思维锻炼。如学习蛋白质时提出“镰刀形红细胞贫血如何治疗”,经学生之间讨论后,给出结论,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将寄希望于能够更正患者Hb基因的基因疗法。对分子结构、性质应用的教学,深化为探究药物、临床治疗作用靶点的基础。如若想抑制癌细胞的快速增殖,可采取什么措施?由生物大分子功能可知,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蛋白质是执行各种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想抑制细胞增殖,则需改变癌细胞内异常的核酸或者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若需改变核酸或者蛋白质的功能,则可通过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用途)之间的关系,改变相应分子的化学组成或/和分子结构即可。因此,临床药物作用的靶点多为蛋白质、核酸。如抗癌药物顺铂,进入人体后其活性形式和DNA双链共价结合,从而破坏DNA的结构,最终起到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授课时通过步步推理、层层深入,逐步延展学生思维,得出核酸的组成、一级结构为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双螺旋结构表面形成的大沟、小沟是许多临床药物结合的位点等深层次内容。并由此引导学生,如果让你开发一种新型药物,可从何处着手?基于化学作用可以改变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或者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改变分子结构的知识支点,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出他们的创新精神。生命活动的化学变化规律模块:构成人体的化学物质在不停的运动之中,表现为体内物质代谢与调控,主要包括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及DNA、RNA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各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基于各物质代谢之间的动态平衡,而物质本身来源与去路的动态平衡则为其内部联系,一“间”一“内”两个“动”,终了一个“平”字,完美地体现了物质代谢之间及其内部的联系。对于具体物质的代谢,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哪儿来(来源),哪儿去(去路);如何来,怎样去”的问题,即来源→代谢物→去路的代谢规律,实质为合成代谢、中间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动态平衡。代谢的调节,就是机体动用神经、器官和激素等协同调节体系,通过协调物质来源与去路各代谢途径之间不断进行的博弈,以达到“减多增少”、维持物质代谢动态平衡的目的。化学变化规律模块内在联系的教学运用:通过物质代谢“来龙去脉”的教学,沿着代谢脉络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共同探究临床上调控物质代谢的可能可行方案。由生物遗传学中心法则DNA→RNA→蛋白质可知,在遗传信息传递及表达的整个过程中,仅抑制/激活其中传递或/和表达过程中任一阶段,即复制或/和转录或/和翻译过程中的任一阶段,即可达到使被作用生物体的生命现象被抑制/激活的目的。如6-巯基嘌呤、5-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等一系列抗核苷酸代谢物,通过竞争性抑制核苷酸代谢关键酶,最终抑制DNA的复制而达到抗癌的目的;利福霉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β亚基,抑制RNA的转录,起到抗菌作用;伊短霉素(抗病毒)、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抗菌)及嘌呤霉素(抗肿瘤)等,通过作用于核糖体这个蛋白质加工厂的大/小亚基,以抑制翻译,最终达到抗菌的疗效。而通过不同途径改变物质代谢的来源和去路,则可达到维持物质代谢平衡的目的。这些理论及临床实例可用于药物研发、临床疾病诊疗方案的开发等,同时,启迪学生联合用药、开发新药的思路,引发、拓展学习者的思维空间。

3医学生物化学与专业、职业的联系及运用

医学生物化学以正常生理状态下的生命活动规律为基础内容,异常生理状态则属于病理状态,而这个“异常”恰恰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专业及职业的联结点。教学时,阐述完正常,引出异常,使连接变得水到渠成。因此,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要适时将“异常”贯穿于教学之中。下面以胆固醇代谢为例说明。授课时,先讲解正常生理状态下胆固醇的来源和去路处于动态平衡,食物、机体自身合成→胆固醇→转化→胆汁酸(主要去路);再讲授病理状态如高胆固醇血症时,动态平衡被打破。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调节异常而维持正常呢?和临床上“高胆固醇血症如何预防、治疗”、药学上“运用何种药物可降胆固醇”等问题直接接轨,再以探究的方式,运用所学代谢规律剥茧抽丝般地去分析问题:结合代谢路径的思维导图,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一起讨论寻找调节节点,概括、整理出解决思路“降来源,增去路”(学生主导,教师补充完善),如图2所示。具体教学实施如下。提出问题“怎样降?如何增?如果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你可以给出怎样的治疗方案。”首先给出思维提示,调节胆固醇如同工厂生产产品,如果市场上产品量过多,作为生厂商应如何处理商品积压现象?由此及彼得出,可以从饮食到阻断不同代谢途径的药物使用方面着手,多措并举共同降胆固醇。其次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再辅以相互讨论。最后,一起归纳、总结给出方案。并沿着代谢路径不断深入探究,筹划出具体措施。(1)减少来源——限制含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使用依折麦布吸收抑制剂等药物减少外源胆固醇;限制糖类物质摄入以减少内源的合成原料,利用他汀类药物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以抑制内源的合成过程等减少内源。(2)增加去路——促进转化为胆汁酸这条主要去路,利用考来烯胺(消胆胺)、考来替泊(降胆宁)等胆汁酸结合树脂药物,抑制胆汁酸的重吸收,也可通过多摄入高纤维食物,促进胆汁酸排出,以增加胆固醇转化。(3)最终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情况、结合临床实际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当然,如果是药学专业的学生,可将重心偏移至来源去路中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固醇合成关键酶抑制剂及胆汁酸吸收抑制剂等功能药物的设计方面,如此也可有效地将药物化学上零散的药物串联起来;如果是营养学专业的学生,仅着重强调来源去路中的健康饮食相关内容即可。以上相关内容是教材上所未列出或者仅简单提及的(为了减少学生学习难度,对于涉及到的临床药物,也可一带而过浅尝辄止),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新颖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学后易获得价值感、成就感和满足感,更重要的是能启迪、锤炼他们的创新思维,比如当场就有同学提出“促使胆固醇转化为类固醇激素是不是也可以降胆固醇”的新思路,此外,可为后续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联系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和重要方法。科学创新成果往往产生于事物之间的联系。创新就是超越课程内容联系之外的联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石。教学时可针对不同内容开展不同侧面创新思维的培养。

4结束语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时以医学生物化学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主要手段,以教、学探究的方式进行授课,通过所授知识点与其在医学中的应用融会贯通、有机统一,多次举一反三的思维训练,培养了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以致用,使所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生物化学考试的卷面平均成绩,由2019级的64.6分增至2020级的71.7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课堂教学效果良好。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所实施的策略,药物的使用、新药的开发等都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融会贯通。而联系规律的运用可使临床医学紧密贯穿于生物化学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运用联系的哲学思维启迪他们,通过问题探究,锤炼其创新思维,并将其逐渐融化为终生受用的思维模式。因此,联系是生物化学教学境界得以飞升的翅膀。随着社会的进步,虽然医学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许多慢性病、遗传病、癌症仍然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杀手,在经历了现有治疗手段收效甚微的苦难之后,人们将希望逐渐寄予分子层次的治疗上。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及肺炎病毒等新型病毒的不断涌现,认识、征服它们借助的依然是分子手段,这就要求医学需要持续不断的进步,才能应对现有或突如其来的病患。因此,以分子为研究水平的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应给予高度重视。创新永远是医学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杜秀红,崔节虎.高职高专医学生物化学物质代谢教学探讨.化学教育,2017,38(18):55-59

[2]罗成,李艳.“四部曲式”趣味课堂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生命的化学,2021,41(2):403-407

[3]蔡蓉,王家敏,梅文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生物学杂志,2019,36(6):105-107

[4]王艳君,陈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生物学杂志,2012,29(5):100-103,99

[5]安丽平,王伟,安然,等.基于学习通平台的生物化学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生命的化学,2021,41(1):149-155

[6]李妍,罗军,张巍,等.基于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4):213-215

医学生物化学范文篇6

伴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生物化学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所以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手段也应该进行创新,对学生想象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医学生物化学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动手能力能够与时俱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将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将它们给予多彩的表现形式,对教学结构进行完善,这样能够充分的满足学生们对于医学生物化学的好奇心,提升学生们在一定时间内接受知识的速度,使学生对于医学生物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对生物化学比较先进的知识进行了解,还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学手段进行了创新,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了比较全面的要求,这个时候就必须要求学生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对医学生物化学知识点进行想象创新,比如酶的诱导契合学中,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图片以及动画信息的传递,学生在观看了相关多媒体信息之后,可以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对酶的实际形态进行联想,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酶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在实验技能教学实践中,如蛋白质组学研究、几种电泳、层析方法的区别与实践等一些微观、抽象、机理复杂,难以重复,实验难度高,成本大,难以实地、实景、实体操作训练和无法示教的教学内容,可以运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环境,使学习者仿佛身临其境,既节约成本,又提高教学效率。

2突破教学难点,重视学生课后复习

在对医学生物化学课程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对教学大纲进行了解,然后根据自身实力以及学生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教学难点的剖析,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教学问题进行明确化。教师在进行难点教学的时候,应该对难点进行层次分析,从简至繁,逐渐的加深教学程度。学生们的学习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们的课后复习,在课程结束之后,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习题,但是学生对于这种布置很是反感,教师必须对习题进行选择,尽量挑选一些趣味性比较强,但是理解程度又不深的题目,让学生在进行问题解答的时候不会产生抵触心理,甚至会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索,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有所上升。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很是丰富,所以必须要求教师对难点进行准确把握,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课后复习,才能避免学生出现知识点认识模糊的现象发生。然后再加上课堂上教师大方的举止、幽默的语言和活跃的课堂气氛,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逐渐改变生化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不利局面。

3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分开教学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由于涉及到的教学内容繁多,分子结构复杂,且物质代谢变化多样,所以学生们对于这些知识点认识不够彻底也是比较常见的,加上还有繁重的实践知识,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的接受程度不佳,所以必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分别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医学生物化学中繁多的理论知识,应该进行分类,在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结构以及功能学习的时候,可以从分子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将发病机理进行总结,并且以营养学的角度进行饮食调节。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将抽象的知识进行具体化,联系实际情况进行知识分析,让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进行认识。而对医学生物化学中的实践知识,教师首选需要对学生的基础实验能力进行训练,然后对学生的综合性实验操作能力进行提升。对于生物化学实验可以对半分为基础实验以及综合技能实验两大模块。通过综合性实验将生化基础知识串联起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的相互衔接,锻炼综合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对生化化验单做出基本的评价,体现学生对生化知识的应用能力。

4结语

医学生物化学范文篇7

关键词:成人教育;生物化学;远程教育;案例式教学;医学

随着医学与生命科学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二十一世纪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成果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医学的众多领域,成为预防、诊断、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以及新药研发等的重要方法。因此,掌握医学生物化学的原理和基本的研究方法,适当了解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对于当代医疗卫生工作者不可或缺。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担负着提高在职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理论基础和业务水平的重要任务,也是在职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迅速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的一个主要渠道。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在成人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医学生物化学成人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形式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利用周末或业余时间授课。由于成教学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和家庭负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主要问题:①每次上课时间间隔较长,学员知识遗忘度大;②每次授课时间集中、信息密集,过程中容易疲劳,难以长时间保持专注;③学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对知识的需求具有实用性,但自身的理论知识基础可能不够系统。而生物化学的学习首先对化学基础有一定要求,部分基础知识较为枯燥抽象、物质代谢的联系剪不断理还乱,而整体知识系统内容宏大、前沿知识和技术更新快,这些特点一方面对学员的学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学员认为所学知识与临床应用脱节,而丧失对生化学习的信心。针对这个明显不同于全日制学生的群体,目前大多数医学成人教育,包括生化教学依然照搬普通高等医学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只是教学内容难度减小,考试要求降低。如此造成的后果就是教师和学生都失去了教与学的兴趣,敷衍了事,大大制约了成人教育的发展。面对种种的弊端,亟待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满足成人教育的需求。

二、混合式教学在成人生化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这些困难或弊端,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建立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是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第二层含义是在课堂教学中融合CBL等教学法。(一)网络课程在成人《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网络课程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课件、多媒体资料和文本等形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具有共享性、开放性、交互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点。生化网络课程还能够利用图形、动画、视频等在网上形象逼真地展示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知识,学员可以通过在线反复观看课件、视频、提问、讨论等等,理解和掌握在课堂教学中未能完全消化的内容。因此,利用网络课程能够有效解决成人学员学习时间不集中及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课时等之间的矛盾。学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自己需要和意愿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上的教学资源。为了真正发挥网络课程在成人教学中的作用,还需做好网络课程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我们目前是依托本校的E-learning平台建设生化网络课程。课程上常用模块如下:①课程简介;②教学大纲;③教学日历,通过这三部分内容,学员可以掌握教学进度,对知识点的要求,以及整门课程知识体系的结构。④教学课件;⑤自测题库;⑥互动板块(作业、论坛、测试等),通过这三部分内容,学员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因此这些内容最好能在手机端访问,这样更方便成人学员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查看。网络课程的建设并非一劳永逸。事实上,要高效发挥网络课程的作用,更需做好“软件”工作。比如任课老师需及时更新教学日历、粘贴对应于成人考试要求的教学考试大纲,在讨论区与学员分享教师掌握的学习、考试经验等等,这些更人性化的内容才可以维系好的论坛氛围,增进师生情谊,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课件、每章作业是否贴合教学内容,紧跟成人考试的要求与趋势,这些具体内容的好坏,对于学员最终的学习效果影响很大,也会影响一门网络课程的口碑,值得引起重视。因此,我们一般要求授课老师负责维护其任课期间的网络课程,每轮教学活动均需重新布置作业,增补新题,学期末通过统计学生访问网站的次数、时长、论坛活跃度等等,来进行评价和考核。最后,还需做好成人学员使用网络课程的普及工作。例如帮助学员完成电脑端或手机端的注册,教导他们如何查看通知与作业推送等等,耐心告知学员通过网络课程可以获得的帮助和便利,最终让他们能够自愿积极地使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只有做好了上述的硬件及软件建设,才能做到线上网络课程与线下课堂教学的真正融合,也才能真正方便成人学员的生化课程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二)CBL教学法在成人《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育中的应用探讨。CBL(Case-basedlearning,CBL)教学法强调以案例作为切入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并强化对知识点的学习与记忆,旨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各校实施CBL教学法的具体方式有所差异,但其基本理念都是减少大课讲授内容,采取小组讨论方式模拟临床实际状况进行问题导向式或案例导向式的学习。我校全日制本科生采用的案例式教学多是以小班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分组讨论后,在课堂上发表本组的观点,并在老师的引导和提醒下,进行汇总分析和答疑;而我校的成人教育学员在校学员有12000多名,学员较多,而我校在成人教育方面教学资源相对紧张,无法开展小班教学,事实上目前全部采用大班制(100人左右)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成教学员对很多病例也比较熟悉,没有本科生那种新奇感。如果将CBL教学法中的讨论环节应用于大班教学,让100人左右的学员分组讨论,就会导致课堂显得有些混乱,而且解决一个案例或者问题,就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而成人生化教育的课时数就只有52个学时;大班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时量不够,而不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以往我校实行的案例教学法的形式不能照搬到成人教学中。但是不可否认,CBL教学法对于具有实践经验的成人学员是提高兴趣,将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掌握水平的一种重要的教学途径。因此结合我校的基本情况和成人教育的特点,我们认为将远程教学、PBL教学法和CBL教学法结合的方法比较实用于我校的成人教育。(三)线上与线下的有机融合。网络课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在很多的全日制本科生已经采用,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尝试采用网络课程+本地教师面对面参与教学模式来进行实践。这种模式下首先教师将案例相关视频上传到网络共享平台上,然后在上课前要求学员对视频资源进行提前学习,并提出相关的明确要求和问题;上课时根据课前提出的要求和问题,大家一起学习,互动交流,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共同讨论,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对上述CBL和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摸索,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机融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流程。远程教学法与CBL教学结合法在生化成人教学中的应用的大致流程如下:①首先教师将与生化相关的临床问题和案例整理,并根据不同的案例或问题的特点,结合生化的理论知识,录制相关的微视频。比如关于酶活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脂类物质的代谢异常引发的营养不良型脂肪肝等,我们已经制作了相关的微课视频,临床病例和问题。②以本学系已经建立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为框架,将相关的案例、问题和微视频上传到生化的网络课程上,并借用慕课检测学生对于网络视频观看程度和次数的统计工具,检测学员自主学习的情况。③将成人学员的信息录入网站(这样学员就可以通过学号登录生化的网络课程),并建立学员和教师都能够参与的讨论区。④在课堂上和网络课程上向每一位学员布置下一节课前他们需要预习的相关案例、问题和微视频,同时教师将相应问题在讨论区,让学员进行在线的讨论。⑤在理论课授课时,将理论知识和网络课程提出的问题交叉进行,并且根据学员网上讨论情况,进行汇总,并在课堂上让学员提问问题并答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首先通过网络微课程提供案例、问题和兴趣指引,创建探究型学习环境,能够提高成人学员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一定程度的主动查询和挖掘资料;并借用电脑的评估系统获得学员平时自学的成绩,来促进成人学员自主学习;最后通过课堂的授课将学员在网络上讨论的情况,加以汇总和答疑,从而既将生化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的问题联系起来,也培养了成人学员自学的习惯。这种模式既将CBL教学法和远程教育方式结合,又兼具慕课的部分学习特色;既提供了学生多样化主动性学习机会,也保证了传统教育中教育监督的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网络对课堂的优化,成人学员不仅能够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以及生化基本原理与临床的关系;而且还培养学员主动获取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素质培养和长久学习习惯的养成。三、复合式考核方式的探索目前成人教育的考核依然沿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注重卷面的考核和对知识的记忆能力。为了保证学员利用网络课程进行自主的学习,对教学的考核形式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将学员观看视频的程度和次数、问题或案例的的讨论情况以及学员在课堂上讨论问题的效果和最终期末考试一起考量,计算期末总成绩。重视课程学习的过程

性(线上作业、习题),增加分析讨论式的作业,并且考核更侧重于与临床的联系。实践中也发现这样的考核方式更适应成人学员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较强等的特点。四、结语

医学生物化学范文篇8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PBL;传统教学模式

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生命信息传递与调控规律的学科,也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许多疾病的发病机理都可以用医学生物化学的理论从分子或基因的水平上加以解释。另外,许多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也可以用医学生物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加以解决。可见,医学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作为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掌握医学生物化学的相关知识,可以更好的认识生命、研究生命和探索生命,更好的适应临床医学的需要。然而,医学生物化学的知识面覆盖广,并具有微观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再加上理论课时的大幅减少,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起来更加吃力,导致不及格率较高。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什么是PBL教学法

PBL是problem-basedlearning的简称,也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通常不直接回答学生的提问。在PBL教学中,学生通常以小组(7~8人)为单位进行集体学习,并由小组长对每个组员进行任务分工、分头查阅资料,并充分讨论交流,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开拓性,还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及解决实际问题、自主学习、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等,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PBL教学法由神经学教授Barrows首创,并于1969年成功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此后,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学教育中。1986年,第二军医大学和原西安医科大学首先引进了PBL模式,此后许多高校都引入了这种教学模式。2000年,中国大陆主要医科大学的代表赴香港大学交流、学习PBL教学经验,因此可以认为PBL教学模式将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二、PBL教学法的实际应用过程

笔者以本校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授课对象,践行了PBL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教师在不同的阶段担任不同的角色。1.病案准备:病案选择是整个教学的关键所在,案例中疾病的发病机制,既要可以用医学生物化学的理论解释,又要真实、合理、有效,还不能超出学生所学过的知识范围。问题的设置也要难度适中,案例中提供的数据应能启发、帮助学生,使学生通过努力查阅文献就能完成,以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我们讨论制定了一个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例,并给出了病人体征检测、ICU检测、血液检测和尿液检测的检测报告,并设置了两个情景,最后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给出最佳治疗建议。该案例中的疾病发病机制,既和医学生物化学中的糖代谢、脂代谢等有关,又可用到病理生理的内容,综合性较强。2.学习材料,提出问题:学习材料之前,需要将学生进行随机分组,每组6~8人,每组设置一个小组长(职责是组织大家学习材料和任务分工)和一个记录员(职责是记录学习过程中大家所提出的一切问题)。可采用朗读材料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每位同学的学习进度可保持一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所有能够想到的问题,并由记录员记录下来。简单的问题,可以当场讨论解答。复杂的问题,可查阅文献后,再作讨论。3.查阅文献阶段:该阶段,组长负责对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分工,然后各自查阅文献,独立思考,寻找问题对应的答案。由于大多数学生查阅文献的手段就是“百度搜索”,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如何查阅期刊文献。4.集体讨论得出最佳治疗方案:该阶段是最为关键,也是学生讨论最为激烈的阶段。每位同学将自己所查的答案叙述给大家,并集体讨论答案的正确性。待所有问题都解决以后,要回归案例,得出最佳的治疗方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表现之外,还应该对错误性的结论进行提醒,但不要给出具体答案。5.学生总结汇报和教师点评:学生将讨论的结果和最佳治疗方案以PPT的形式向老师进行汇报,且应要求每位同学都要汇报。为了避免不同同学汇报同一内容,组长应做好分工、合理安排。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PPT汇报内容的逻辑性、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打分。学生汇报结束以后,教师还应对汇报进行点评,学生使用不恰当的知识点、遗漏的知识点或者是治疗方案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或提醒。

三、PBL教学效果反馈

根据学生反馈,学生喜欢并乐于参与PBL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以小组模式围绕案例进行学习、主动提问、查阅文献、分工合作、集体讨论、分析总结,最后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自主学习、语言表达、解决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巩固了医学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

四、小结

PBL教学方法可以将微观的、抽象的医学生物化学知识具体化、实用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将会更好的提高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诒森,侯筱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03).

[2]慕景强.PBL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3):170-173.

[3]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J].医学与哲学,2000,21(12):48-49.

医学生物化学范文篇9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法;实践

生物化学主要是对生物分子在结构、功能以及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对生物自身的生命情况进行研究。然而在实际学习的时候,由于讲授内容抽象,且专业术语既繁又杂,不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导致教学进度较慢。另外,还由于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够先进,只是单纯的机械化教学,很少联系实际,造成了学生对生物体内各类物质代谢理解不够,不能深入地了解各类生物化学知识[1-2]。所以,本研究主要就不同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一定的贡献。

1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工作者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按照一定的规律以及学以致用的原则,让学生自觉、认真地学习一种教学措施,此种教学措施被称为启发式教学法。之前的教学方法对整体知识结构的掌握和了解不够充分,只是单纯地教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学习,所以,启发式教学法是由之前的教学方法逐渐演变而来的,同时,在实际教学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并获得了一定成果。以各医学院校开设的临床专业和护理专业为例,临床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医院各个科室工作,所以,在进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时,学生不仅要清楚人体代谢的性质。另外,对于新陈代谢所造成的疾病和生物化学上相应的核心理论以及治疗方法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运用灵活、生动的方法对于难以理解的诱发疾病的原因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可以掌握医学知识理论,还能够让学生对疾病产生的原因有清晰的了解。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医院一般从事护理工作,所以在生物化学教学的时候,要着重讲解护理常用临床实践的内容,例如,糖尿病病人发病原因以及其平时的护理重点,又如通过酸性灌肠原理对诱发肝硬化的原因进行讲解等。启发式教学是在之前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又给予创新的教学法,分析、探讨理论知识,并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开发思维,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掌握的启发方法。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加以巩固,让学生对于事物间的关联以及差异掌握得更加牢固,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2多媒体教学法

最近几年,我国计算机发展迅速,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具有可以把声音、动画、文字、图像等集合起来及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等优势。然而CAI教学法通常会使教师讲解的速度加快,有些学生只能匆忙摘抄笔记,而来不及考虑、消化所讲知识,造成掌握不好重要内容以及不能解决难点的问题。所以,在进行授课时老师可以把某些重要的以及难度大的内容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同时做一些简明的解释以及讨论,使老师和学生能够共同解决其中的问题。例如利用计算机将蛋白质的各级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等演示出来,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将老师作为主体,恰当运用CAI教学方法,可以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3问题教学法

学校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在教学开始前列大纲,并且制订教学计划,还要对不同的计划提出不同的问题,做好涉及方面的工作,全面细致地进行整理,然后给学生进行教学。通过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抱着为什么的心态萌发自主学习动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总结。通过实际的例子引入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及自身的知识,对问题进行研究以及分析,同时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以便能够解决更多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素质以及水平[3]。

4病例式教学法

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传统教学时学生还没有进行临床试验,只是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对于理论知识有了了解和掌握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因此,导致了学生对于生物化学的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在死记硬背的学习中降低了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化学的兴趣。而病例式教学法就是运用实际的病例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病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穿插对将病例的探讨,对该病例出现的状况进行认真讲述,让学生站在医生的角度来分析病人患病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和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5小结

综上所述,教学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更适合的选择。作为教育工作者,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引导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

作者:薄一览 魏增云 董芳娟 贾珺 单位:

参考文献:

[1]郭俣,杨清玲,马佳,等.PBL教学法在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4):341-343.

医学生物化学范文篇10

1翻转课堂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

蛋白质、酶、核酸和脂类是医学生物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而关于蛋白质的实验内容为重中之重,我们首先选取了“血清清蛋白分离、提纯和定量”这个实验内容进行了实践。蛋白质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要分析某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前提需要将它从蛋白质混合物中分离纯化出来,而且尽量不损伤蛋白质的空间构象。血清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分子,通常采用透析、盐析、电泳、层析及超速离心等物理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盐析法沉淀蛋白质成本低、操作简单安全、对蛋白质活性具有稳定作用,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分离、提纯。层析是分离、纯化蛋白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应用最广。“血清清蛋白分离、提纯和定量”应用盐析、凝胶过滤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多个专业的重要实验内容,为综合分析实验,实验操作复杂,对学生实验技术和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本节课的实验目的:1)熟悉蛋白质分离提纯的总体思路;2)掌握盐析法、分子筛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技术。课前将本次实验课的3个教学重点硫酸铵盐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除盐和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蛋白质分别录制成了3个时长在10min左右的微视频。视频内容包括实验器材、试剂、演示实验操作等。实验器材部分,重点介绍了本次实验课所用的葡聚糖凝胶G-250、DEAE纤维素,并强调此两种实验材料属于价格昂贵的实验材料,实验结束后必须按要求处理后仔细回收。由于本次课所用实验试剂比较繁杂,而且所用3种醋酸铵缓冲溶液只有浓度的区别,所以在视频展示实验试剂时,对学生给予提示。实验操作采用真人录像的形式演示操作步骤并配以同步讲解操作技巧,为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操作演示的录像中,只有出现演示教师的操作,教师的头像以及其他与操作无关的实验台上的物品均不出现。录制完成后上传到网上,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观看学习,并对视频内容进行总结。课堂上首先检测学生是否认真观看了课程视频,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并评价他人的总结,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针对课堂前所自学的内容提出问题。问题设置的比较灵活,不针对问题的内容和形式做过多的要求,问题可以是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认为其他同学会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对概念解释的扩展、实验流程的质疑等等。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后,老师对学生首先简要说明本堂课的活动安排:1)检查实验仪器和试剂是否准备齐整;2)学生讨论安排组内成员的分工后开始实验;3)对分离、纯化的清蛋白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老师走下讲台深入到每个实验小组内,观察实验情况,及时纠正实验操作错误和不规范之处,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提示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记录等。课后,老师主要运用形成性评价来检验翻转课堂是否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学生完成的书面实验报告质量、本节课采用翻转课堂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对学生操作过程给予评价等多个方面,与采用传统模式的平行班级实验效果进行比较。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掌握、对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明显好于采用传统教学的班级。课后,任课教师进一步与其他教师开展对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讨论,并进行经验总结,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和完善。学生与教师之间也可以针对课堂前和课堂实验过程中的感受进行交流,并对课堂安排通过讨论进一步完善。

2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