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规范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3-11-17 17:13:27

医学规范培训

医学规范培训范文篇1

1加强医学人文培养及应急突发情况处理能力

美国继续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将住院医师的核心能力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病患照顾能力、医学知识、临床工作中学习与提高、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职业精神和在医疗系统中的执行能力。在参与医院统一岗前医德培训后,再并结合医学影像中心具体情况,对造影剂过敏反应处理及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心肺复苏及危重症患者抢救等进行专人培训,要求每位学员实际操作与演练,并打分考核。通过以上培训加强学员医德素养及职业道德建设,同时提高应急突发情况处理能力,为以后培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制定科学轮转制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深入推进。基于医院在本地区学术地位,规陪人员较多,有单位职工、外单位人员以及应届医学毕业生,不同来源学学员基础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培训成效,必须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对于医学影像专业规范化培训的学员,需要在各专业组按照培训手册时间安排进行学习实践。除了日常报告书写外,还要求学习X线、CT、MRI操作和成像原理及放射防护,并根据学科特点特安排以器官、系统的CT三维重建技术,包括骨关节系统CT图像三维后处理、肺小结节三维重建、结肠低张造影、冠状动脉等大血管成像等。带教导师根据学员在技能操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做出一对一指导,并基于部分外单位学员学习重点,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轮转安排。

3基于专科细化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

近年来,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五年制医学影像本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其优势在于对临床影像理论进行充分整合,并能对同一类疾病提供不同影像学检查方式进行横向比较,有利于分析病变及总结特征性影像征象,便于诊断与鉴别诊断,并能为临床提供最合理检查方式。2012年吉林市中心医院为适应国际化大趋势,进行人力资源整合,将影像中心分为头颈脊柱五官组、胸部骨肌肉组、腹部专业组、冠脉血管组,并以此将住陪学员按照各专业组进行专业、系统地培训。通过各亚专科横向联合、纵向深入梳理与完善,使之建立起整体、科学、综合的理论体系,提高岗位胜任力。3.1各专科导师定期进行三基培训。刚进入规范化培训的影像专业学员,往往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脱轨,给带教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与挑战。因此有必要细化培训方案,做到针对临床实践应用的授课模式。基地影像中心设有专职规培秘书进行排班管理,每周一安排一名带教导师轮流讲课1h。按照本科室五个亚专业组进行循环讲授,对常见疾病从病因、临床查体、实验室检查、影像表现及特征性影像征象、诊断和鉴别诊断等进行全面讲解,帮助学员短期内有的放矢地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完成影像诊断实践。3.2基于PACS系统,将三基培训理论与专科细化实际病例联合应用按基地轮转计划,对于学员均有在PACS网进行临床病例书写要求。并细化地体现到规培轮转手册里,每一个系统、每一个器官需要多少例报告书写,均有数目上的具体要求。由代教导师进行审核,由专人负责定期抽查每位学员书写诊断报告,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员及导师,作为年终优秀导师、优秀学员评比的重要参考。通过规范日常影像诊断报告书写与督促机制的建立,使学员从理论了解到熟悉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病史、影像主要表现及典型征象、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有效提高了住院医师诊断水平与临床思维能力。3.3参与早读片疑难、典型病例学习讨论。每周二至周五早晨8—9点进行1~2种疾病早读片病例汇报,由科室秘书对规培学员进行统一排班管理。要求学员选取当前所在专业组典型或疑难病例进行病例汇报,并提前1天通知汇报病例住院号或检查号,便于其余学员与带教导师提前预习与查阅资料。第2天汇报人员对所选病例采用PACS网进行现场解读和分析,其余住院医师轮流发言,针对病例提出自己分析思路、诊断意见与鉴别诊断等,再由带教导师通过现场进行解读与分析。通过学员回答与反馈,导师进行针对性提问,并理论联病例实际,分析与解读影像诊断中存在诸多“同影异病”和“同病异影”病理征象。同时学员提出疑难困惑问题,导师进行一一解答,最后汇报人用PPT形式集中展示已查阅的资料,早读片参与人员共同学习、探讨。通过病例汇报使日常教学过程中较难理解或抽象的问题客观化、具体化,学员提问-导师解答,导师提问-学员解答,双向交流模式,明显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获取知识能力,以及学员的基础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而且导师在答疑解惑中要不断查阅资料与病例总结,对导师业务素养提出较高要求,也是一种激励导师学习进取的机制,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4导师制应用于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的教学实践

医学规范培训范文篇2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文教育;临床实践

医学是不同于其他专业的一门具有专业性、人本性、艺术性的科学,是集“自然-人文-社会”于一身的学科。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强健身心的不断追求和向往,新时期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提出了新的挑战。人民对医疗的需求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治疗”,更多的是追求身心的“治愈”,由此,“医学人文”这一概念逐渐走进医务工作者的视野。医学人文是指将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人文价值融于医学实践,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保障医者践行博爱、尊重和关怀的行医准则[1],而其教育则是培养和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顾名思义就是住在医院里随时待命的医师,他们是医学生锻炼成为真正临床医师的重要角色担当,是我国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属于毕业后医学教育的范畴之一,是指医学生在结束院校学习后开始进入临床见习的医学实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主要是指由国家通过认定,取得培养住院医师资格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综合医院。培训基地内符合国家要求的临床科室同时申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即内外妇儿等各临床专科培训基地。住院医师要完成系统性、规范性培训,进入临床工作必须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2-3年的住培训练,这是其医学生涯的重要起点,也是其必经阶段。国家也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作为住培工作开展的最终目标[2]。

2住培阶段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当住院医师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医生进入临床工作后,面对相对匮乏的医疗资源、复杂的疑难杂症、紧张的医患关系时,仅具备医学知识和诊疗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其还需要有崇高的职业观、良好的医德、人际沟通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人文知识予以支撑。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卷席全国,波及全球。打响战疫的第一刻,全国四万多名医务工作者身披战袍毫不犹豫主动请缨奔赴战场,秉承着“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驰援湖北,为全国乃至全球人民用生命上了生动的一课。“医者仁心”,我们培养的医生从来都不应该是只会开药做手术的机器,他们应该是一群仁爱慈悲、懂得感同身受的可爱可敬之人。因此,作为医学生培养起点的国家各住培基地应该以肺炎疫情防控为契机,重新回归医学人文教育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的重要地位。

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文教育面临的困境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视,住院医师的人文素质教育也被广泛重视起来。但是,从适应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的要求来看,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距离其应当承担的责任仍有较大的差距。3.1对人文素质教育认识不足。人文素质的培养不是先天生成的,其主要是由后期教育、个人成长、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不断积累而成的。然而,当前培训基地大多数带教老师还处于传统认知当中,认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医学伦理、医学心理学、医学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未真正将以患者为中心、尊重医学、服务患者、敬重生命的人文医学观带入到日常临床教学实践当中[3]。所以,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对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将人文精神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培育住院医师的责任意识、职业精神和价值观念。培训基地带教老师作为住院医师在住培阶段的引路人,其在人文素质教育层面认识的不到位,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认知上的偏差,如何使得医学人文教育获得应有的尊重,让医学生成长为一个有温度的住院医师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3.2医学人文知识基础薄弱。国内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着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一方面,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占比较低,平均约为7.45%,而国外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占比以美国、德国为例,多达20-25%[3]。另一方面,以我院其中一类住院医师(专业型研究生)来说,学校在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卫生法学、医学史等课程的设置上占比极少,有些课程甚至没有开展。相较于国外医学教育体系,我国无论是从人文课程设置时长上还是开设课程种类上都远低于国际水平。由于课程设置占比低种类少,直接导致大多数住院医师在进入临床实践之前缺乏相关的医学人文知识储备。人文知识看似无形,实则价值无穷,它虽然不能产生可见的经济效益,但却是住院医师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沟通的基础。医学生进入临床后,其主要精力基本全部放在了专业技能的学习上,将原本薄弱的理论知识逐渐淡忘,从而导致在临床工作时不能及时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带来很多本可避免的沟通问题[4]。3.3培训基地教学形式单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因为临床工作的需要而减少或忽略了一些自以为不必要的学习内容,例如沟通技巧、患者心理学、卫生法学等。一方面,离开学校投身到教学医院临床科室轮转学习的住院医师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深度学习;另一方面,各培训专业基地受临床业务量的限制,无法更多的召集学生集中起来深入教学,更不必说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开课程学习。住培基地的不重视、各临床专业基地的受限性直接导致人文教育内容欠缺且多以讲座等直接灌输的形式开展,授课内容也仅局限于一般性常识的讲解,教学形式单一且效果不好[5]。因此,住院医师并未能从填鸭式的授课当中吸取心得体会并运用到日常实践当中。3.4考核和评价机制欠缺。根据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和细则,提到“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要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由于这方面考核难以量化,直接导致我国大多数培训基地在具体考评细则中未对其进行实质要求[6]。意识薄弱、临床工作繁忙,带教老师在住培学员出科考的过程中容易忽略人文相关知识的考核评价。此外,国家在对住培基地进行抽检时也未对人文教育这一方面提出强制性建设规定,这也使得住培基地相关职能部门不重视。培训基地缺乏相关人文知识整体考核的统筹安排,没有强硬的考评机制加以支撑,很难在行为上约束住院医师积极投身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

4我院回归住院医师人文教育的路径探索

医学人文教育是提升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我院作为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目前在培人员600余人。2020年初在院领导的重视下成立医学人文教育工作小组,针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欠缺加大力度推进落实。4.1共筑合力,重新定位人文素质教育。回归医学教育人本化、人文化的过程中要各方面形成合力,不单单只是认准住院医师这一方进行加强,我院以住培导师、带教老师为抓手及时调整传统“重实用轻人文”的认知大环境。在院领导的重视下,医学人文教育工作小组积极组织开展“百家讲坛”、“名医讲堂”等系列医学人文交流讲座,通过不同主题知识宣讲加强师资带教人文知识的综合学习。建立住院医师学业导师与德政导师“双师联动”育人机制,实行导师申请上岗制度,打破导师终身制,上岗与师德师风挂钩。引领突出榜样力量,建立典型示范激励机制,表彰年度优秀导师、优秀专业基地,评选最喜爱带教老师。积极开展住院医师“第二课堂”活动,开拓学员视野,促使全院形成求真务实、奋进向上的优良学风。4.2贯穿始终,强化住院医师基础知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任何内涵修养的形成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积累,人文素养的培养亦是如此。因此,我院住院医师在进入临床学习时,教育培训部要求各专业基地要将涉及本专业领域的相关内容包括可能涉及的医疗纠纷处理、患者常见问题沟通技巧、医学伦理、科室特色人文关怀等融进入科教育之中,不断更新住院医师相关知识储备。加大补贴力度,对各专业基地定期举行茶话会、团建活动给予资金支持,一方面带动了专业基地积极性,另一方面给住院医师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学员们通过相互分享、倾听纾解职业压力,同时也在无形中感悟科室人文关怀,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4.3创新形式,多样化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好本院资源,我院教育培训部积极邀请心理学老师定期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通过住院医师讲述自身故事,模拟故事情境,舒缓住院医师职业压力,强化住院医师医患沟通、人文关怀的交流能力。与医院工会联合定期组织课外实践活动,通过“义诊”、“下社区送温暖”等志愿服务让住院医师贴近生活。与医院宣传部门合作,利用微信公众号、院内服务平台推送住院医师临床工作的感人小事迹,通过榜样引领感染住院医师传播正能量。医院临床技能中心在课程设计中,有意识的将人文教育与PBL、CBL教学相结合,针对具体病例与学员展开有关医学伦理、卫生法学、医疗政策等相关内容的讨论。4.4灵活落实,注重形成性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是发展性评价,旨在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等全面发展[7]。我院在落实考评体系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除了加大医学人文在考核中的比重,也积极寻求在考评方式的灵活性上不断下功夫。针对带教老师,教育培训部不间断地灌输带教意识和人文教学的重要性,运用医视界360度评估,在评估指标中加入人文带教,通过不同角色评价反馈了解专业基地人文教育开展情况。同时,不定期开展飞行检查工作,查看带教老师在日常抽查、床旁考察、出科考核的过程中是否留意学员职业素养、沟通交流、服务态度等行为细节。此外,增加在客观结构化出科考核环节中卫生法、心理学、医学伦理等相关内容的考试占比。只有不断探索实践,落实随查随教随改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才能真正持续落实住院医师人文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住院医师职业生涯开始的起点,医学人文教育是住院医师医德医风塑造的必要环节。社会需要的不仅是技术精湛的“工匠”,更需要品德高尚的“精神”。在住培阶段加强住院医师人文素质教育是国家各个培训基地都应该重视的永恒课题,只有多方重视、协同创新,才能以文化人的医学人文精神浸染每位医学生的血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继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医学人文教育改革[J].医学与法学,2018,10(5):38-40.

[2]罗银丽,何国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39(1):27-29.

[3]金晶.高职院校医学特色人文课程的研究与实施[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12):79-80.

[4]陈利群.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31(11):88-90.

[5]黄虑,周颖杰,高继明,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文化建设探索[J].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18,2(3):222-226.

[6]何珂,刘雪莲,张琦华,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医德医风教育的探索和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12):54-55.

医学规范培训范文篇3

关键词:超声;住院医师;超声报告

质量控制评分系统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已在全国医学院校陆续展开,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经培养出许多综合素质强、临床技能优秀的住院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的积极作用已初现端倪[1]。超声医学科轮转实践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环节,无论是医学影像专业的住院医师还是临床专业的专业医师都应当具备超声医学科轮转实践经验。

一、超声医学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超声诊断和报告书写中的常见问题

我们将我院超声医学科2016年9月—2017年8月期间的超声报告及临床诊断、复查对比及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随访并进行归纳整理,发现超声医学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在超声诊断操作和报告书写中的常见问题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未仔细核对检查申请单,致病人信息不一致或检查部位错误,导致较严重错误。(2)超声报告书写不规范,不符合超声基本术语要求,或误用放射诊断术语描述超声图像。(3)报告书写不认真,将某些脏器如胆囊、肾脏、甲状腺等已手术切除者,仍在报告中按正常器官描述。(4)图像存储数量偏少,未留存重要阳性或阴性图像致漏诊或错诊发生。(5)仪器调节不正确致使留图不标准美观,或诊断及测量结果出现偏差。(6)报告错别字较多,测量单位书写错误,致使语句不通顺或前后不符,甚至导致临床医生对病情判断出现较大出入。

二、原因分析

1.超声医学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超声理论实践水平不足影响操作及诊断水平。超声医学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大都是刚刚离开医学院,对于影像医学尤其是超声医学的认识很少,超声医学又仅占医学影像学教材的很少一部分章节,对于超声诊断的实际操作缺乏实质性的体验,超声医学专业住院医师在刚进行超声科轮转时也十分生疏,对于非超声医学专业或非医学影像专业的住院医师而言难度更大。超声图像是探头声束方向上的脏器切面,手法不同所得的脏器切面也不同,不如X片、CT等放射学图像直观,也缺乏统一标准,初学者容易手法不到位、留图较少或图像不标准,导致诊断出现失误。不同于放射影像学,超声医学的仪器操作和疾病诊断由同一医师完成,这就要求医生既要会看图像,又要会调节仪器,初学者接触超声设备时间短,仪器使用调节不当就会导致留图不标准、诊断出现偏差。超声医学依靠声波发射及接收进行影像诊断,有其专用的影像学术语,如“回声”“频谱”等,放射科则使用如“密度”“显影”等,初学者容易混淆导致报告书写不规范。2.超声医学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诊断及报告书写不熟练不细致以致错误发生。超声医学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由于对超声图像熟悉程度不高,同时操作不熟练,进行甲状腺、乳腺、肾脏等左右对称器官的检查操作时,容易在跟报告记录者交流时出现口误或自己书写时产生左右混淆的错误,如果留图上无体表标记也难以核对正确与否,从而导致报告最终出现左右不分的严重错误。超声图像的分辨率较高,测量可精确到毫米级别,初学者书写报告时不细致或对测量精确度认识不足,会导致测量单位书写错误,因此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给临床诊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综合三甲医院的门诊住院病人量多,超声医学科工作量过大,医生在实际操作时所能给予患者的扫查、诊断时间有限[2],加上诊断过程中经常受到病人的询问致使注意力分散导致留图不足、诊断错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报告记录者或操作者本人书写报告时在电脑上打字过快,少数人语文水平不高等原因也常容易出现一些错别字、白字错误。

三、超声报告质量评分系统在超声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运用

1.建立超声报告质量评分系统。将超声报告结果评价分为报告质量和图像质量两个部分,每部分设为不合格、合格、优秀三个等级。各等级评分条款如下:报告质量不合格———(1)未核对病人信息,致病人身份错误;(2)未按照申请单要求检查对应部位;(3)未复习既往报告或询问病史致检查结果前后不一致;(4)检查不仔细致漏诊较大病灶;(5)所查脏器已手术切除仍描述正常;(6)单位错误;(7)方位错误。报告质量合格———(1)未按照报告系统既有模版描写;(2)超声描述不规范;(3)超声描述与留图不符合;(4)超声诊断不规范;(5)条理不正确;(6)排版错误;(7)字词错误。报告质量优秀———未出现以上各种问题。图像质量不合格———(1)未储存重大阳性图像;(2)存图无标识且图像无法辨识左右。图像质量合格———(1)未储存重要阴性图像;(2)图像标识不准确;(3)探头及仪器预设不正确;(4)B模式参数调节不正确;(5)PW参数调节不正确;(6)CDFI参数调节不正确。图像质量优秀———未出现以上各种问题[3]。2.对超声医学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超声报告定期进行质量打分,总结指正。由高年资主治医师或主任级别医师组成超声医学科质量控制小组,每天安排一个班次,对超声住院医师的报告进行检查。每次由电脑随机抽查50份超声报告,质控医生根据报告和图像质量进行打分,对照超声报告质量评分系统的各项条款进行比对,将每份超声报告按照报告和图像的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在超声报告质量评分系统存档,每月月末总结。同时根据临床医学院的住院医师培养计划,我们对第一年轮转的超声住院医师安排了一对一的带教老师跟班学习,对超声医学住院医师进行培养、指导和考核。每名轮转医生都会在具备带教资格老师的指导下按正确的思维规律进行诊断思维,学习超声检查方法和报告书写[4]。

四、取得的效果

超声报告质量评分系统的运用使质量控制全面实施于整个超声诊断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超声科规陪医师在轮转的过程中需要学会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会使用会调节,为以后的日常工作打好基础;超声图像质量评分系统的应用使得超声诊断留图有据可依,帮助超声科轮转医生按照规范留存超声图像,操作手法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标准美观的图像也更有利于病人得到准确的诊断。超声医学科带教老师根据所带规陪医师的每月质量打分总结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带教成效,使得规培医师的超声操作水平和诊断思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综上所述,超声报告质量评分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超声医学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报告质量和诊断水平,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赵玉荣,董文兵,李伟.浅谈新形势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几点体会[J].继续医学育,2016,320(7):13-14.

[2]孙大峰,何瑾,施春雷,等.“三长一短”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现代医院管理,2009,7(3):29-31.

[3]王子真,吴新淮,陆海容.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质量控制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8):37-38.

医学规范培训范文篇4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人文教育

住院医师是我国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经过医学院校教育后以住院医师的身份进入医院,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以扎实临床知识、提高临床技能、提升临床思维为目的的一种规范化、标准化培训,属于医学毕业后教育的范畴。“医学人文”是指将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人文价值融于医学实践,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是保障医者践行博爱、尊重与关怀的行医准则,而其教育则是培养和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和精神的关键途径。随着我国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文”概念在医学领域逐渐盛行,与医学价值紧密相扣。然而,目前我国多数医学院校缺乏对医学人文教育规范化和系统化的重视,致医学生难以形成医学人文的终身学习理念,因此,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背景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起源于德国,经美国不断完善和发展,推向世界各国。我国于200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提出要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此提升临床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2013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委联合《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划范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强调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涵盖医疗法规政策和医患沟通等内容,这标志着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入新的阶段。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界定了医师6项核心胜任力,其中人际沟通能力和职业精神与素养两项均属于人文层面。同时,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也明确指出: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尊重患者生命、关怀患者感受。医学人才的培养不再仅是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其个人素养、沟通能力、职业精神和医德医风的提升。近年来,各地方虽从不同层面致力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形式的创新和内容的丰富,但鲜有形成一套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能将医学人文精神的理念有效融于培训中的新机制中。我国目前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尚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进行有效的改革探索。

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医学人文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一)人文素质教育定位尚不明确在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塑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及习惯内化成相对稳定的心理涵养,是目前大多数人所认同的“素质”概念。所谓“人文素质”,又称“人文素养”,是指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内在修养和品质。在既往的经验中,对住院医师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解仅仅是停留在医德医风培养这样的层面上,未真正将关爱与敬重生命、尊重健康权益的医学人文观置于教育理念中,致使医师培训过程往往缺乏生动和灵气。这本质上是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和对人文素质理念的忽视,以致于对其定位无法明确,在具体的工作中更加难以体现出其内涵。医学对象具有特殊性,是具有思想情感的社会存在,这就需要加强医疗过程中对“医生人文素质”的界定,强调医学应回归人文,发挥医学的人性化与人本化。住院医师的人文素质教育定位不再仅是如何构建良好的道德理念与体系,而是还要加强医师的行为修养和形象创造能力,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关怀与照顾。

(二)医学人文教育思想难以渗透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贯穿医学人文教育思想是顺利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的基础。目前多数住院医师仍是从自我角度出发,存在唯临床专业技能为高的思想,片面追求医术的精进而忽视自我人文素质的提高。而一些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存在偏差,在理论与实践培训中片面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医学人文内涵方面的解读却未能有效贯彻,在医学人文教育的受重视程度,教育的系统性和规划性等方面同,尚显不足。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医学知识技能的培养应是建立在医学人文教育之上,知识和技能的尖峰越高,与之相对应的构筑基石也应越牢。当下医学人文教育思想难以渗透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除是因住院医师自身和培训机构的不重视外,另一重要原因在于现行的医师考核中鲜有将医学人文方面的内容纳入考评之中,在对住院医师进行综合评定时,考核的重点环节和细节往往较少涉及到诊疗服务中理当涵盖的具体医学人文表现。

(三)医学人文教育形式缺乏创新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医学人文教育,大多以讲座、会议的形式开展,授课内容局限于对伦理、法律和心理等一般性的基本人文常识讲解,教学过程中缺乏让住院医师参与讨论的双向交流互动,缺少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形式创新,而其填鸭式的单方面灌输,只会导致人文教育思想传输不到位,使医师无法深入领会人文内蕴;且其培训过程中监督力度较轻,使得住院医师在高强度的临床技能培训之后,参与医学人文培训的积极性明显不高;再加之培训效果评价机制不完善,也让住院医师存在松懈心理,故终使医学人文教育在培训过程中沦为形式。可见,理论性的人文教育,已无法对住院医师的医学人文涵养进行高层次的提升,因而医学人文教育需在实践过程中探索更加新颖突出的培训形式,以新的方式引导住院医师在课堂之下、培训之外的工作环境中主动发掘体会,将人文与医学有机结合,将人文概念自然内化成医师自身心理品质,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两者内部的一致性,提高医师的人文素养。

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医学人文教育之改革路径

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基础,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对于提升住院医师人文素养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十分必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探索医学人文教育的改革,应着重从认识态度、教育模式、教学形式方面进行。

(一)明确医学人文教育定位

医学人文素质是住院医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机构应当重新审视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价值,从根本上将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放置于同等地位。培训机构在修订住院医师培养方案时,应进一步明确医学人文教育的性质,明确培训体系中职业精神与素质版块有关的医学人文素质培育的具体路径与方法,使住院医师从思想上重视医学人文方面的学习。[10]进入培训阶段,住院医师应学会从自身角度建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医学人文的内在联系,更要将这种理念上的转变践行于医疗实践中。只有住院医师清楚明晰了医学人文的核心内涵,在面对患者时才能传递人文关怀,对其进行精神上和心理上的疏导与安慰,让患者切实感受到医院的人文氛围;而这一点,是医患之间建立互信互任的基础,更是医者仁心的体现,从某种层面来说,也是打造医院人文形象的强大推力。明确住院医师规范培训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要引起住院医师、培训机构及社会三方的重视,从上至下、由点到面构建人文教育培养体系。

(二)改革医学人文教育模式

传统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通常以在床旁教学和病例讲解中融入人文元素为主,这虽能体现人文蕴意,但其实所强调的仍是理论知识的讲授和技能操作手法的运用。住院医师人文素质教育包含教师“教”与学员“学”两方面,上级医师在指导住院医师时应整合医学人文内涵,将其与PBL、CBL教学有机结合,以案例为基础,以团队合作为形式,针对具体病例与学员展开有关医学伦理、卫生法学、医疗政策等相关内容的讨论,辅以情景教学法,使医学人文概念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在模拟教学中得以体现,纠正住院医师对有关医学人文教育的错误观念。[11]而住院医师的培训效果考核也应贯穿人文教育理念,结合现行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加大医学人文考试的比值,对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中所形成的临床态度、医患沟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与精神进行强化考核。形成性考核注重医师学习过程,终结性考核注重医师的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实际运用能力;在平时的医师考核评价中,也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建立医学人文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考核相结合的机制。

(三)营造医学人文教育氛围

营造文化氛围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需创新医学人文教育形式,营造人文教育氛围。目前住院医师的人文教育多停留在科室层面,培训机构可以充分利用住院医师的碎片化的学习时间,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直播等方式向其推送关于人文素质培训的文章或视频,实现培训机构与住院医师之间的线上互动交流,使得培训的参与面扩大。这种灵活便捷的学习交流形式可作为住院医师人文素质教育的补充。培训机构通过增加新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营造医学人文教育学习氛围,培育住院医师的同情心、同理心,使其间接受到人文环境熏陶以提升人文素养。

在具体培训过程中,也可增添趣味培训教学,例如利用俱乐部的形式,采取集中于分散相结合的教学,定期组织住院医师学习探讨医学人文内涵精神,通过集中讨论与分散个人学习和作业的方式,以住院医师为主体,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医学的发展日益重视人文属性,住院医师肩负着发展未来医学的重任,培训机构更需关注其人文素质的培养。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医学人文教育,通过明确医学人文教育定位、改革医学教育模式、营造医学人文教育氛围等途径,引导住院医师树立正确的医学人文理念,在临床工作中实践医学人文内涵,以提升其人文关怀、医患沟通能力,这将对建立医院文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海珊,王晓曼.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08):73-76.

[2]李海军.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视角下医学人文教育改革的路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06):853-857.

[3]刘宏伟,詹建湘,张佳,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医学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医院,2016,16(03):429-432.

[4]麻师宇,孙美平,王慧,等.国内外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况及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5,31(11):1580-1584.

医学规范培训范文篇5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循证医学;住院医师

1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特点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指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后,需要在认定的培训机构,接受以培养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从而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承担本学科常见疾病诊治工作的临床医师[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培养大批应用型临床人才、发展我国医疗教育起到重要作用。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自1993年《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法》颁布,到目前为止已开展十余年,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住院医师培训上百年的历史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采用“经验医学教育模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即教授查房时直接讲授,查房结束后指导病历文书的书写,病例讨论时听取住院医师汇报并进行点评和答疑[2]。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的确有一定优势,老一辈医师积累的经验得以传承,住院医师的理论知识得到有效地巩固;但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固有弊端,住院医师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缺乏足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经验医学教育模式强调了住院医师从专家教授处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这一途径,但忽视了住院医师本身也具备自主探索知识的潜力。例如,在科室疑难病例讨论中,住院医师只是汇报病例,并不能参与真正的讨论过程,专家教授的讨论意见往往决定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式,住院医师们也很少提出自己的质疑和思考;在查房过程中,住院医师大多听候上级医师的指令,“上级医师说什么就做什么,不说就不做,不提问就不思考”[2]。这些日常的工作状态折射出住院医师培训方式的被动性。除了自主探索能力,住院医师知识更新能力的培养也受到了忽视。住院医师疲于应付每日的查房、病例讨论、文书书写,自主支配的时间有限;业余时间懒于主动查阅相关文献,文献检索能力不足,知识水平不能有效更新,因此不能快速把握本领域当前的重点、难点以及最新进展,以至于临床决策依赖上级医师。我国正面临着一个医学高速发展、疾病模式愈加复杂化的时代。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的成熟使得人们对某些疾病的认识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到达了细胞和分子水平;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的普及使得人们从新的角度看待传统的治疗方法。全世界每年有200多万篇生物医学文献发表,一个内科医生每天需要阅读19篇专业文献才能勉强了解本领域的新进展[3]。此外,随着疾病研究的逐渐深入,新的更加细化的临床难点随之产生,这使得临床医生每天面对许多原有知识不能解释的问题和临床表现异质化的患者。这些都提示我们,一名合格的当代临床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临床技能,更要具备必要的自主探索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因此,迫切需要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培养出真正合格、符合时展要求的住院医师。

2循证医学的内涵及其发展

循证医学是一门源于临床实践的科学,是指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患者的具体临床问题,谨慎、确切、明智地采用目前最佳证据对患者的诊治做出科学的决策[4]。研究证据主要来自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和系统性评价(systematicreview)或荟萃分析(meta-analysis)[5]。循证医学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和理念,它在经验医学之上,采用经过严格评价和临床试验论证过的治疗方法,更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减少了经验治疗的主观性。具体来说,临床研究比较了不同诊疗方式的差异,再对大量临床研究的结果进行严格评价,将这种严格评价得出的成果作为证据,指导临床实践的进行。循证医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医学教育模式。国内外均有将循证医学纳入医学院校教育体系的做法,培养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澳大利亚已将循证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纳入到必修课程。美国20%以上的大学开设循证医学课,循证医学已经进入到美国研究生内科教学计划之中。我国部分大学也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开展循证医学教育[6]。临床医生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常常会产生面对有关疾病诊断、病因、预后和防治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只能通过积累的经验或者陈旧的课本,还可以通过循证医学的方式更好地解决。临床医生要学会将这些信息需求变成可回答的问题,再根据所提出问题查寻文献,获得一系列研究证据,对这些证据的真实性和临床应用性进行严格评价,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专业知识进行应用,最后对应用的效果和结局作出后效评价[7]。这就是循证实践的过程。通过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过程,临床医生可以迅速提高知识更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英国、意大利、荷兰、巴西等国家早已开始用Cochrane图书馆对全科医师进行循证医学培训[6]。美国的临床医生在工作之余开展journalclub,通过交流讨论了解最新医学动向。实践证明,循证医学能培养临床医师发现问题的能力;查找文献过程有利于培养文献搜集、筛选能力;通过对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的分析,提升了收集、分析证据的能力;通过治疗效果的科学评价,培养医师的临床能力、负责任的工作态度,积累临床经验。

3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住院医师的重要措施,也是完善医学院校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循证医学理念注入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来,建立循证医学模式下的规培,一方面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诊疗服务,另一方面使被培训的住院医师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知识、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形成循证医学思维,逐渐成为能够独立承担本学科诊疗工作的合格医师。将循证医学理念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3.1转变教育理念。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因此无论是带教老师还是被培训的住院医师都需要转变观念。带教老师应当在临床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会培养住院医师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住院医师应当学会用循证医学的方法主动解决临床问题。3.2加强循证医学理课程学习。应当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开设循证医学理论课程。通过对循证医学理论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循证医学的内涵和方法,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3.3加强的文献检索方法的应用。循证医学强调知识更新和科学证据,其应用的前提是大量地收集资料,就某一问题寻求证据。而文献检索是循证医学实践过程中最基本的手段。应当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设立文献检索课程,让住院医师学会使用常用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比如PubMed、OVID医学数据库、CL(CochraneLibrary)、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鼓励住院医师们在面对临床问题时主动查阅文献,并学会对查到文献的真实性和临床应用性进行评价,学会有效筛选。3.4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方法。临床上医生经常会遇到诊断、治疗、预后估计等多方面的问题,针对遇到的问题查寻文献,获得一系列研究证据,严格评价这些证据的真实性和临床应用性,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专业知识应用证据,对应用的效果和结局作出后效评价。通过反复实践上述过程,形成循证医学思维。3.5住院医师参与临床研究。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是循证医学证据的源头,国外的临床研究结果有时并不能适应我国人民的疾病模式,作为将来独立承担本学科工作的临床医师,应当学会参与我国本土的临床研究工作,探索我国人民疾病诊疗的更好方式;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疾病的数量和复杂程度之大,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数据。通过参与临床研究的工作,能够培养住院医师自主探索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3.6住院医师撰写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是严格评价临床研究的文献,通过撰写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使住院医师学会对临床研究进行评价和分析,培养其循证医学的思维,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4结语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住院医师的重要措施。循证医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证据为基础的实践方法。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利于培养住院医师循证医学思维、自主探索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从而为临床一线培养出合格临床医学人才,促进医学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齐鲁医院医师培训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手册[Z].2015:1-2.

[2]黄杨,宋祖军,张新睿,等.循证医学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3):208-209.

[3]陈虹.循证医学教育理论在临床教学医院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07,36(1):23-26.

[4]刘续宝.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5]BritainN.Evidence-basedmedicine[J].BrMedJ,1995,310(29):1085-1086.

[6]董生伟,江兴堂.浅谈循证医学与循证医学教育[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03,24(12):1383-1384.

医学规范培训范文篇6

循证医学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又称实证医学,是一种旨在优化诊疗效果、提升诊疗服务水平的医学研究方法[1]。与病理学、解剖学等基础学科相较,目前循证医学尚未被纳入医学本科生培养的常规教学[2]。虽然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代表的部分院校将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合并设为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但循证医学部分的教学仍停留在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的层次,缺乏广度和深度。在此背景下,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继续医学教育中补充循证医学相关内容极为重要。住院医师是主治医师之下的初级职称,主要负责完成各项基本医疗工作[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医学人才从理论迈向临床的必经之路。对于全科医师而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般包括理论培训、临床技能培训以及基层医疗卫生实践[4]。近年来,全科医师教育的试点工作稳健实施,在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临床与科研偏重失衡、全科与专科界限不明[5]等一系列问题。现结合全科医学发展背景及全科医师自身特性,对住院医师循证医学教育的价值和目标进行综述。

1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比较

从教学方式看,传统医学一般采用“经验医学教学模式”[6],在诊疗思维和操作方面,学员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主要依托年长医师的带教以及对国内外指南文件的解读,因而其之后的诊疗思维和操作会表现出相对鲜明且固化的“师承”特点。传统“填鸭式”医学教育过分强调带教教师的权威性,学员自身的存在价值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循证医学教育模式则具备一定的兼容性,可联合巴林特小组教学模式[7]、督导式教学模式[8]、以案例为基础(CBL)的教学模式[9]等其他先进教学范式进行实践,在书本理论知识讲解、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医学人文熏陶等方面展现出较好的协同效果。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突出了学员的自主性,鼓励其在有效检索文献资料及研究实证的基础上,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自发研学[10]。通过分析比较不同诊疗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学员可进行由浅入深的独立思考,进而优化调整诊疗策略。从教学思路看,传统医学以疾病为中心,教学时通常按不同的器官、系统及疾病类别划分课时;循证医学则以患者为中心,在关注患者安全与疗效的基础上通过证据评价建立逻辑范式[11]。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了传统医学模式[12],医患关系中患者的尊严及地位受到关注。以患者为中心,即充分进行医患沟通,合理考虑患者需求,在医患双方协作努力下制订更具个性化的医疗方案。无论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命质量还是协调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循证医学相比传统医学都展示出明显的优势。

2全科住院医师循证医学培训价值

2.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循证医学研究项目的开展往往以文献法为主[13],文献资料不仅包括研究者自身单位可查询的数据,也涵盖其他研究者公开发表的实证[14]。在信息全球化的当代,语言不通造成的阅读障碍使地区和地区之间的信息传递仍然存在滞后性,大部分科研人员了解世界范围内的研究进展仍以被动接收信息为主。进行循证医学教育,推动荟萃分析研究,可从侧面促进医师以主动的思想态度获取信息,实现现有研究资料的最大化利用。此外,循证医学研究本身即是将一次文献转化为三次文献的过程,推广循证医学的研究成果,可减少其他研究者的重复劳动和阅读压力,方便其直截了当地获取整合后的信息。考虑到目前医际关系往往局限在院所之内,不同医院间的信息交流较为有限,开展以循证医学为主题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继续医学教育,可为住院医师提供有效的交流平台,在个体层面推动科研课题的开展运作,在集体层面促进院所信息的联动互通。二级、三级医院的医师可自上而下地调动一级医院工作者的积极性,为医疗系统注入新活力。一方面,基层全科医师可以从大型医院在职医师处了解医疗动态,学习未掌握的治疗手段,提升个人诊疗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基层全科医师主要服务于社区,受众相对固定,三级医院的医师亦能委托其搜集样本资料或招募试验志愿者,降低了以队列研究为代表的科研项目的实施难度。

2.2提升诊疗服务水平

对住院医师进行循证医学教育,重点在于整合思想的点拨,即“授之以渔”。在过度专科化的医学背景下,目前的诊疗服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5],各个科室的医师往往专精某一器官或系统的诊断或治疗,可能忽视其他系统乃至全身性的症状和疾病。相较于高年资医师,住院医师尚未被经验主义桎梏,此时佐以循证医学培训,加强整合思想教育,或可有效树立全局意识、整体意识,降低其未来工作中误诊漏诊的几率。循证医学以现有的研究实证为支撑,强调将决策最佳化。敦促住院医师用循证医学的思维看待日常工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其故步自封的思想惰性,方便其在假设和检验中提升专业水平,进而优化诊疗效果。此外,随着人文关怀在医事活动中不断得到重视,就诊服务的评价指标不再局限于实际的治疗效果,也逐渐涵盖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友善度、理解度、支持度等多维度[16]。住院医师在检验新疗法过程中与患者友好互动,可有效改善患者体验,提高患者对检查手段及治疗措施的依从性,形成“来院患者就诊服务优化—住院医师职业能力提升”的互利共赢与正向激励机制。

2.3推动全科医学建设

继续医学教育是全科医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是全科医学教育的重点环节。所谓规范化培训,即为树立规矩、明确规范,引导新一代医疗人才走向正确的职业道路。传统概念上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注重医疗工作的参与和临床技能的培训,随着“科研与临床并重”理念被各院校弘扬,近年来,科研能力训练在全科医学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得到关注[17]。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循证医学的价值日益凸显,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补充循证医学相关内容,不仅是促进住院医师能力成长的个体需求,更是推动全科医学建设的宏观策略。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全科医学起步较晚、尚未成熟,但在政策支持的友好环境及社会需求的内在推动下,当前国内的全科医学教育正往系统化、网络化方向迅猛发展[18]。循证医学既是思维理念,又是技术方法;既是医学学科,又是教学模式。将循证医学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推动全科医学建设的必然之举。以循证医学为切入口补全全科医学教育环节,可以为规范化培训的形式、内容、方法打开新思路。目前我国医学教育不断发展,叙事医学、精准医学、“双心”医学等概念被提出和实践,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循证医学教育范式得到妥善建立,其他教学内容可以此为参考引入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实现全科医师的全面发展。

3循证医学培训导向

3.1创新与批判意识

鉴于部分住院医师刚刚结束实习阶段,可能尚未完全适应从学生参与者到实际责任人的身份转变,循证医学培训可作为从灌输式教学到自发式研讨的过渡手段。开展继续教育,鼓励住院医师用循证医学的思维看待医疗工作,有利于其树立职业自信,觉醒批判意识[19],从日常医疗工作中总结出过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求突破。受传统思维的误导,部分医师在自主探索科研道路的初级阶段或陷入对“创新”含义的认知误区,即全盘否定过往总结的经验技术,过度怀疑权威专家的指导意见,试图另辟蹊径建立全新的诊疗手段,往往浪费大量时间精力而未能获得有效成果。实际上,循证医学的决策最佳化理念是基于现有的实证对不同方案的诊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进而优化诊疗策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全科医学以人为中心、综合化照顾的典型特征相一致[20]。因此,在进行循证医学教育时引导住院医师形成辩证的意识,对提升其科研水平和工作能力均大有裨益。

3.2检索与整合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科研信息的检索依托知网、万方、Pubmed等公开数据库,而信息的处理则借助Revman、SPSS等软件或程序。运用循证医学手段进行荟萃分析对科研人员的信息检索与整合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21]。基于此,对住院医师开展循证医学教育,除思想观念的指引外,也应提供技术层面的指导和帮助,提升其数据处理能力。传统意义上的检索即指输入主题、关键词、摘要等检索条件从数据库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及材料,是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的必要前提。通过本科及研究生阶段的前期锻炼,住院医师基本都能通过构建检索式完成更为精准的文献检索。然而,和一般研究相比,循证医学研究需要纳入更多高质量的文献,项目开展者往往需要花费较多时间进行文献筛选。在此背景下,将以Python为典型的编程语言纳入科研辅助工具得到提倡[22]。不管是在数秒时间内对公开数据库的文章进行批量定位下载及引证关系的追溯,抑或是通过开源的函数功能协同SPSS等系统进行数据分析,都可大大缩短数据筛选和统计处理的时间。

3.3组织与协作精神

与主治医师相比,住院医师工作经验相对较少,人脉资源亦相对薄弱,难以作为核心骨干组建一支大型团队进行复杂课题的现场研究。而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医学诊疗方法,循证医学以文献法即文献回顾为主要研究手段,对课题组成员“求质不求量”,更注重小型团队内部的有效合作。对住院医师进行循证医学教育,鼓励其开展循证项目研究,可培养组织能力和协作精神。从课题拟定、文献筛选、质量评价、数据录入、统计分析到最终的论文成稿与项目结题,各个环节的完成与衔接既需要团队成员默契配合、高效工作,更要依托团队队长的协调。当存在调配不合理、任务不明确、要求不详细等漏洞时,可能出现纳入的文献重复、缺失、同质性差等问题,进而拖延整体完成进度,甚至加剧团队内部矛盾。对住院医师进行循证医学教育时,可适当训练其协调能力,同时以教学案例为模型让住院医师了解组织循证医学研究应经历的步骤、注意的细节,从而引导其规避未来科研活动中的相关问题。

4目前存在的问题

4.1师资力量薄弱

全科住院医师规培中循证医学教学对授课人的水平提出了一定要求,要求其既具备全科医学的知识背景,又掌握循证医学的统计方法。鉴于国内接受过完整全科医学和循证医学教育的带教师资较为紧缺[23],在合适的情况下,可招募高年资全科医师和有科研经验的公共卫生领域专家组建联合教学团队,前者负责整合医学思想论的点拨,后者负责循证医学方法论的指导,双方将全科医学的研究热点与循证医学的常用方法结合以完善相关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目前国内尚无全科医学循证教育的系统著作,针对全科住院医师的循证医学教育主要依托以循证医学为单一主题的医学教材或网络课程开展,如刘续宝主编的《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为贴合全科思想、确保教学质量,教学团队可向在培的住院医师发放自编讲义,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此外,各个教研单位亦可在全科医学平台上进行资料共享,通过参考其他团队的教学案例反思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思路。

4.2学员水平参差不齐

同一院所或地区的全科住院医师往往来自不同背景的本科院校,在进行规范化培训前对循证医学的已有认知和掌握程度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统一授课的教学质量不能保证。在正式开展循证医学培训前,带教团队可通过测验或问卷调查等形式预先了解相关情况以调整教学安排。当学员间掌握水平梯度较大时,可以实施小班教学、分层教学,有利于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对于已经掌握循证医学的全科住院医师,可鼓励其参与帮扶计划,作为助教向进度落后的学员传授学习经验,实现共同进步。对于不同教学进度的在培学员,应明确其阶段目标和终末目标,通过考核检查其掌握水平和进步程度。有别于以生理学为典型的基础学科通常按照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等经典题型组织命题,循证医学培训的考核形式更加多样化,学员的情况、在解决案例中的参与情况等均可作为评价指标。考核的实际意义是让在培学员认识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促使其牢固掌握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而不拘泥于纸质考试形式或推行唯分数论,影响学员的学习热情。

4.3理论与实践割裂

作为一门思想内涵与研究方法并重的学科,循证医学本身即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但受教学课时或教学方案的限制,国内部分单位在对全科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时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割裂。重理论轻实践的结果是课程结束后全科医生仍未完成理论和操作的双向转化,难以熟练地将循证医学的思想和方法运用于常规诊疗及科研课题中。为从根源上解决理论与实践割裂的问题,应合理安排教学课时,适当调整知行占比,给在培学员更多亲身实践的机会和时间,提高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在培训总时长的相对比重,有助于其认识和反思循证思想在全科医学中的运作路径,将循证医学融入自身的诊疗习惯和科研思维[24],形成个性化的循证医学应用模式,从而体现出规范化培训的价值。

5展望

全科医学的迅猛发展对全科医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补充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项目和内容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循证医学既是思维理念又是技术方法,开展全科医师循证医学培训符合提升个人能力与完善学科建设的双重需求,应以创新与批判意识、检索与整合能力、组织与协作精神为目标实施教学工作。虽然目前循证医学教育仍需解决一系列问题,但在CBL等其他先进教学模式的协同配合下,循证医学教育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必将展示出更好的效果。此外,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建立循证医学的教育范式,亦有助于为叙事医学、精准医学等概念的引入提供参考,实现全科医师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艳,刘佳,赵兰,等.教师教育领域的循证实践:价值与挑战[J].教师教育研究,2020,32(6):1-7.

[2]张凤,武志远,何电,等.循证医学课程基础和临床联合教学模式建设[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6):455-457.

[3]沈晖,唐慧,耿庆山.国内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比较及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7):863-868.

[4]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补充修订建议(针对2019年修订版)[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1,19(2):99-101.

[5]姜礼红,孟佳,王秋军,等.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带教模式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9):88-91.

[6]袁敬,朱唯玮,李芋亭,等.加强教学基地医院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3):74-77.

[7]刘婵,许琰,罗荧荃,等.巴林特小组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1):3858-3862.

[8]田颖,张之尧,陈文明.督导式门诊教学在全科医师血液科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9):2380-2383.

[9]王良君.SeminarCBL+PBL教学模式在全科医学概论社区见习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92-94.

医学规范培训范文篇7

一、我市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背景

(一)**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

我市从**年起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现已初步建立了适合我市市情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自**年起,我市逐年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到**年底全市已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到97个,大大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为我市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社区实践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在社区卫生服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在职卫生人力资源最突出的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尤其是中专以下学历人员所占比例较大(占63.80%)。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缺乏、知识结构与业务能力缺陷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对这些转岗到社区从事全科医疗和社区护理工作的医生和护士进行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知识的培训,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要,是摆在我市卫生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我市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做法和体会

由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及培训起步较晚,无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面对大量的培训需求,如何在较短时期内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掌握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全科医学思维能力和诊疗策略,能为社区居民提供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成为全科医学教育培训面临的首要新课题。为此,我市在对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调研基础上,根据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现状,实事求是地确立了我市开展全科医学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基本工作思路。

(一)加强领导,积极探索

我市及各区(县级市)卫生局对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卫生局科教处;并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社区全科医学培训及科技交流”工作组;各区(县级市)也相应成立了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1、开展强化社区卫生服务观念培训(1996-1999年)

2、举办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班和社区护士骨干培训班(2000-2001年)

此外,为积极推进中医中药进社区,我市在国内率先开办了2期中医师全科医学培训班。

(二)合理规划,稳步推进

**年,我市被正式作为全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试点城市之一。我市分别组织制定和实施了《**市**-**年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规划》(穗卫基[**]2号)和《**市**-2010年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规划》,明确要求我市各区(县级市)在**-**年期间重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工作,力争到**年底前对已经转岗并已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完成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工作,从**年起对即将转岗或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逐步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培训合格取得《**省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证书》后才能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对县以下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和乡村医师进行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培训,到**年底完成农村相关卫生技术人员的全科医学轮训工作。从2008年起逐步转入以毕业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为核心的全科医学教育,高等医学院校非全科医学专业毕业生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均需参加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到2010年建立起符合我市市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和培训制度。这些规划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全科医学培训工作的开展,截至**年12月31日,已有5940人完成和正在参加培训,超额完成了《**市**-**年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规划》规定的岗位培训任务。

(三)充分利用**地区医学教育资源优势,抓好全科医学教学师资队伍及教学基地建设

为推进我市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了《**市全科医学理论培训教学基地基本要求》、《**市全科医学临床实习基地基本要求》、《**市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基本要求》,在各单位申报及组织专家审定的基础上确定了首批三种类型的**市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基地:一是以具备医学或护理类专业本科或专科教学条件的医药院校为主体,以培训全科医学理论为主要任务的“全科医学理论培训教学基地”5个,二是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为主体,以培训临床实践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的“全科医学临床实践基地”23个,三是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培训社区卫生实践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13个。

同时利用暨南大学、中山大学、**药学院、**医学院、**省疾病控制中心、**卫生学校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市和各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工作、具有实践经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师建立了由215位专家组成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并对所有入选的师资进行了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培训。由于组建了一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协调的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师资队伍,逐步规范了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及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从而保证了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的质量。

(四)统一管理,分类指导,逐步形成和完善市、区(县)二级培训网络

全科医学教育与培训工作涉及面广,而且我市13个区(县级市)的经济水平、医学教育与卫生资源差异很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按照“五个统一”(统一培训大纲、统一培训计划、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发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积极发展,逐步完善”以及长远发展与当前需求相结合的原则,确立了“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分片实施”的工作思路,对全市的全科医学培训工作进行分类指导,积极依靠政府支持,先易后难、以点带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培训工作,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市、区(县)二级培训网络,并形成了两种教学与管理培训模式即一是全程委托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理论教学基地进行教学与管理培训模式;二是在区(县级市)卫生学校或医院设立教学点共同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采取在培训学员集中的区(县级市)设立教学点,由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理论教学基地和教学点共同管理。教学点所在的区卫生局协调安排培训名额,教学点所在卫生学校或医院负责安排教学场地和学员管理,我市批准设立的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理论教学基地安排教学计划、组织教学、选派师资和考核验收。这种模式学员就学方便,区(县级市)卫生局主管人员可及时了解培训进展情况。

(五)加大投入,建立试题库与教案库

我们率先在全国建立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试题库与教案库,强化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工作的内涵建设和教学管理规范,确实提高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质量。

(六)积极探索开展全科医学学历教育

**医学院通过实施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全日制本科和成人业余本科学历教育,在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促进了我市全科医学培训教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并为我市下一阶段开展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1、师资问题。由于我国全科医学发展开始较晚,无法快速组建一支合格的全科医师师资队伍,目前只能依靠专科医师进行全科医师培养。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仍然是当前全科医师培训的当务之急。

2、目前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师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还比较低。为了保证全科医师的高质量和高素质,可考虑采取“分流培训”,将学历层次低的人员转岗培训为社区所需要的医疗卫生辅助人员。

3、进一步加强培训质量的管理与评估,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将培训效果和效益的评价同培训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需进一步完善有关配套政策

1、制定并完善全科医师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和全科医师资格注册制度,并将全科医师的培训、管理与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更多的高素质的医师选择全科医师职业。

2、联合**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如**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学院,探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建立激励机制,支持并引导医学毕业生选择全科医师职业,进入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

医学规范培训范文篇8

【关键词】影像医学;住院医师;临床思维;教学

2010年上海市先试先行,探索建立新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要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严把质量关,尤其注重各专业基地对住院医师临床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我院影像医学专业基地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培养住院医师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影像医学专业的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培养至关重要,现就这方面的体会和经验进行总结。

1影像医学专业住院医师具备临床思维的必要性

影像医学属于临床医学的一个亚专业,从而影像科医生首先必须是一个临床医生,而不仅仅是“看图说话”、“看片子”的医生。许多影像医学专业基地的住院医师因平时工作中总是面对影像图片、很少直接面对患者,而忘记自己是临床医生的一员,甚至降低对自己临床思维能力的要求。反之,如果具备全面且严谨的临床思维能力,不仅了解疾病的影像表现,还熟悉其临床表现、病理表现,并且了解相关的治疗方式、预后及复发的诊断等,必然有助于影像科医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诊断的效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病患。为了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对住院医师提出来以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的培养要求。因此,影像医学的住院医师更加需要培养自己的临床思维,以适应新时代医疗体制下对影像医学专业医师的新要求。

2建立多维度的教学课程体系

三年期影像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安排了将近一年的临床科室轮转时间,这种通科轮转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借鉴了国际经验,其目的就是让影像医学专业住院医师接触临床,到病人身边来,通过和病人交流,观察病人体征来学习医学,这也是从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学教育者们对影像专业住规陪医师们进行临床思维培养的大好时机。临床教学中可结合医学模拟课程的方式,多维度、立体化地培养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既注重技能技术的培养,又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以临床和学员需求为导向,减少过关式考试,增强评价机制。在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唤醒住院医师对社会的责任、对人类的关爱、对生命的关爱。临床思维培养的方式可多种多样,不拘泥于形式。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教学查房,其的特点是以临床查房的形式实施教学工作、团队式教学、实例教学、综合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思维教学为重点的教学。教学查房集医学科学、临床技能和表达艺术为一体。在实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既要做、又要讲、还要想,重在临床思维。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从集中培训到碎片化学习,从小班授课到开放式网络授课,从组织专家到用户生成内容。要从管理层面持续、有效推进临床教育,尤其是适用于临床实践的临床思维训练课程和项目,建立分层、分类课程,分阶段评估、评价,形成规范的住院医师培养模式。应用相关评价指标,各类评价方式,长期跟踪、适时反馈。对住院医师的培训做到“温而厉”,“温”指确保待遇,“厉”则是严格培训,加强形成性评估,注重反馈,以持续提升培训质量。

3借鉴多种成熟的临床教学方法并改进

对于影像医学专业基地的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培训,除了在临床科室轮转期间的相关临床训练及考核以外,当住院医师回到本专业的学习时,也应该持续推进临床思维的培训。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影像医学带教老师可以借鉴已有的多种临床教学方法。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成体系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如临床思维PBL教学、实训授课、床旁教学,MINI-CEX、DOSP以及OSCE考核等。这些教学和考核方法都是各自的特点、优势和局限,在实际运用时因条件所限、学科特点等不能也不必要完全照搬,必须紧密结合影像医学专业特点和要求,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进行调整、优化。我们影像医学基地经过多年的探索,在有关影像医学专业的临床思维培养方面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学经验。首先,我们借鉴了适合影像医学学习的基于临床病例学习(CBL)教学方法,带教利用专门时间挑选准备一些难度适中的病例,在带教过程中模拟临床影像诊断过程:提供病史资料,让住院医生分析病史、并提出需要补充的病史资料;然后着重分析病变影像学特征,该缓解主要让住院医师充分讨论,鼓励发言、各抒己见;最后提供手术病理或治疗转归结果,并把相关疾病的最新诊治指南融入教学,把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呈现给住陪学员,让住陪学员也能接触到新知识。

其次,我们利用充分平时工作中的一切机会,训练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这样做的优点是不需要另外花时间准备教学内容和素材,教学的老师也不一定是住规陪的带教老师、全科室的主任和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专科医师都可以成为老师,培训的时间地点灵活、形式多样,培训带教的同时也解决了临床实际问题,切实贯彻医教协同的理念。这些训练包括:见习放射专家特需门诊和多学科门诊,让住院医师了解影像医学在临床决策中的关键作用;病史采集,每当遇到检查申请单上面的病史描述不完整时,都由住院医师亲自电话采集追问病史,在问诊过程中,加强临床思维的锻炼,同时也提升了与病人沟通的技巧;随访影像诊断有疑惑的病例,包括手术病理结果随访和治疗效果随访,让影像诊断的结果得到反馈和印证,促进诊断水平的提高,提升住院医师对影像检要性的理解。最后,我们创造沉浸式学习的微环境,让各科轮转学员和影像基地学员互动,形成的生态小环境,让临床思维自然地孵化、孕育。固定时间安排轮转医师交流各自专业的PPT,来自临床科室的轮转研究生和影像基地住院医师互动,激发临床思维。带教老师不需要过度设置范围和内容,乐观其成,适当点拨,鼓励相互学习讨论,讨论中鼓励我们专科的住院医师主动发言,多发言,并且可以在最后做总结性发言,让学员读懂影像背后的东西,直接传授老师的诊疗经验和一些书本和文献上没有的“隐性”知识,强化其临床思维的实战演练。

综上所述,影像医学专业基地要注重培养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以提高诊断效能和综合职业素质,培训既要充分利用临床轮转的优势熟悉临床诊疗流程、又要结合影像医学的特点开展丰富的临床实践活动,多管齐下、综合培训,主动适应新时代医疗体制下对影像医学专业医师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春新.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6):182-183,185.

[2]冯罡.改良案例教学法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4-6.

[3]张晓青.浅谈几种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教学改革中的运用.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12-13.

医学规范培训范文篇9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准备充分,是做好试点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加强了组织领导。为适应全科医师培训的需要,我省建立了以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心为龙头的培训组织网络体系,并由李兰娟厅长亲自担任培训中心主任,分管副厅长、高等医学院校领导等任副主任,从组织上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提供了保障。

(二)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经验。我厅十分注重加强与国内外培训机构的联系与交流,先后派教师去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南非、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学习交流,并开展互访活动,建立合作关系,为我省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提供借鉴。

(三)增加了专项资金投入。我厅每年资助全科医学教育经费达1**0万元,其中2**余万元用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拨专款对全科医学教育专用教室、远程教育教室进行装备,配置现代化的教育设施,改善全科医学教育的教学条件。

(四)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针对专科医师培养全科医师的现状,我们通过组织编写培训教材,树立全科理念、实现师资转型。几年来先后组织教师编写了《全科医学导论》等8本一套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教材,于2**1年正式出版。编写了《社区护理导论》等4本一套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材,于2**3年正式出版。目前,我们受卫生部委托正在编制《全科医师临床技能视频教材》。同时,我们还聘请国内外专家开展全科诊疗的示范教学,培训40余名临床带教老师。

(五)加强了临床、社区教学基地建设。我们以《全国全科医学临床和社区教育基地建设要求》为依据,制订了浙江省全科医学临床和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标准,确定浙一医院、浙二医院、省人民医院等8家医院为首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育基地。同时,在杭州、嘉兴、金华等地筛选出一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实习基地,加强了全科医师培训的临床、社区实践教学,实现了临床基地与社区基地的教学互动。

二、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是培养“单位人”向培养“社会人”转变的重要条件

2**0年,我们根据卫生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制订了以培养单位人为主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培训经费由省卫生厅承担。2**0至2**4年我们试行了该方案,但随着时间推移,单位的派送积极性和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呈下降趋势,生源日渐减少。为适应新的变化,通过总结、分析前阶段的试点情况,结合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做出了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的决定。2**5年,我们根据卫生部《全科医学专科细则》制订了以培养社会人为主的《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实施方案》,其特点是:培训对象范围限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或毕业一年内历届生,培训时间由脱产四年改为三年,录取方式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学员在培训期间作为培训单位的临时聘用人员,人事档案由人才交流中心管理,三年合同期工资、福利待遇(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险和工伤险)由培养医院支付,月工资第一年1**0元;第二年12**元;第三年16**元。培训经费继续由省卫生厅承担。2**5至今,我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执行《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实施方案》,生源已有明显回升,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培训模式逐步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三、纳入“**”基层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是试点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省“**”基层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是卫生强省建设中人才培训的专项子工程,把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列入基层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以培养全科医学人才为重点,“**”期间要完成236**名全科医师培训、其中通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数不少于2360名。由于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我厅相继制订了一系列有助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的配套政策和有效措施。

其一,为落实培训经费,省卫生厅和省财政厅联合下达《基层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其二,为落实加强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教育职能,解决社区与综合性医院“双向转诊”问题,加强临床、社区培训基地建设,省卫生厅专门下达了在综合性医院设置全科医疗门诊的通知。其三,为稳定城乡社区卫技队伍,省卫生厅、省人事厅专门下达了《浙江省乡村卫生技术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与职务聘任规定(试行)》,除了对基层卫技人员晋升全科医师职称系列实行倾斜之外,把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列入申报乡村高级卫生技术资格的依据。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列入基层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之后,最大的好处是使原来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科教处一家的事转变成为人事、医政、农卫、妇社、规财等部门大家的事,改善了试点工作的内环境和外环境,为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了有力的人、财、物和配套政策的支撑。

四、建立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向群众提供高水平全科医师服务的迫切要求。

医学规范培训范文篇10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中医药;信息化;管理;网络平台

继续医学教育是一种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及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更新教育,是随着世界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种灵活多样的终身性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任务包括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增新知识的教育,提高专业技能、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等。在知识信息爆炸时代,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继续医学教育规模逐步扩大,覆盖率和受教育率不断提高,教育形式多样化、管理规范化、评估标准化是目前的主要需求,需要创新继续医学教育方法[1]。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信息网络的广泛普及,信息化建设在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学分审验、资源共享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内普遍开展了与信息化手段相融合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包括自行开发在线学习课程[2]、慕课教育模式[3-4]等网络资源,同时搭建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管理实现规范化、流程化、专业化,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积极性与满意度[5-6]。

1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现状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本院”)作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国家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中医(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医药特色突出、临床学科门类齐全、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区域影响力明显、综合实力雄厚的中医医疗中心、科教中心和治未病中心。在繁重的临床医疗压力下,积极开展了各类别人才培训。2017-2020年,共获批并举办部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61项、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100项,培训省内外人员逾1.4万人次,对各级医院中医人才培养起到助力作用。

2医院继续医学教育构建模式

本院以“学习自主化、管理规范化、评估标准化”为建设目标,推动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成“1个管理平台、1个考核平台、N个名老中医传承学习库”的“1+1+N”模式,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扩展覆盖人群,实现继续医学教育教学与教务管理相融合、学习过程和考核过程相融合。

2.11个管理平台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是继续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但存在认识不足、制度建设不够、存放保管环境欠缺、工作量繁重等问题,利用信息化网络等现代技术,进一步提高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效率势在必行[7]。本院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平台共包括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外培训、学分管理、人才培养4个子系统。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系统围绕临床住院医师各项培训工作,细化住院医师的整体培养过程,将数据进行量化储存、统计和分析,使医院的培训工作能够更加规范化、具体化、标准化,在培训医院内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加强信息实效性。包括个人培训平台实现公布轮转计划、轮转记录、在线培训、出科考核、考勤请假、数据导出打印、双向评价等功能,科室管理平台实现带教分配、在线培训、在线考核、审核记录、考勤管理、双向评价等功能,学院管理平台实现制定轮转计划、制定培训目标、制定考核指标、监管轮转情况、在线培训、考勤管理、通知、统计分析等功能。对外培训系统是针对来本院进修人员使用的在线平台,并将学员培训过程中涉及的审核管理、过程管理、结业管理进行电子化评审,方便教学管理。包括个人培训平台实现注册报名、进修记录、在线培训、出科考核、数据导出打印等功能,学院管理平台具备制定考核指标、在线培训、结业管理、发表通知、统计分析等功能。学分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学分计算维护、统计分析、电子化存储、数据导入导出等功能,可根据人员的进修情况、培训情况、论文情况、科研情况等自动统计学分。根据专业技术类别、学历层次、学科专业、年度等不同要求生成学分查询统计报表,提高学分管理效率。人才培养系统适用于各类别人才培养项目,包括师承、优才、西学中等,系统根据不同项目导入考核指标,对应灵活配置各项考核表单,供考核人编辑填写存档。配套提供相关资料上传功能,包括学习心得、临床医案、跟师笔记、论文/著作发表等,对完成情况提供各类查询报表的统计和导出。

2.21个考试平台

考试平台包括题库和考试系统两大板块,同时支持PC客户端、PCWeb端和移动端。题库包括医学“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执业医师、执业护士、执业药师等多类型考试。其中医学“三基”覆盖各知识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覆盖国家设置的28个专业及亚专业;执业医师/护士/药师题库覆盖执业医师历年真题及模拟试题,执业医师同时覆盖临床、口腔、公共卫生、中医、中西医结合5个方向。题型分类全面,支持A1(单项最佳选择题)、A2(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A3/A4(病例组合型最佳选择题)、B型(标准配伍题)、X型(多项选择题)、C型(综合分析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名词解释题,均符合国家考试要求。考试系统具备以下特点:⑴组卷模式灵活:针对模拟训练、正式考试等不同出卷要求,管理员可按照题库、专业、难易度等方式建立跨知识点的试卷方案,同时支持试卷预览、输出打印,满足考试、培训、学习等不同应用需要;⑵成绩管理便捷:理论考核实现客观题系统自动判分与主观题阅卷老师在线评分,技能考核实现系统自带评分表单与评分表单自动维护,考官扫码评分,考核成绩自动核算,所形成的试卷成绩可批量导出,考生考卷可批量下载,可根据考生类别、学历层次、考核版块等条件导出相应的成绩分析情况。

2.3N个名老中医传承学习库

在多种继续医学教育资源并存的情况下,保证优质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这是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必须重视的问题[8]。通过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围绕全国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或技术专长,完整、清晰地录制全国名老中医开展的临床(实践)、带教、授课、查房、访谈、讨论等相关活动,供特定学员网络培训使用。依托名老中医工作室网站,实现以下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功能:⑴在线音视频直播、录播上传等,可在线交流、互动;⑵通过会员系统,实现对青年医生的传承培训、继续医学教育课程的学员网上招募与报名;⑶围绕工作室临床成果、特色名方、院内制剂等,通过音视频+图文的形式实现内容,扩大传播效应。

3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平台建设成效

本院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平台自2017年运行以来,接受进修生1473人,详见表1。本院还承担了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卫生技术人员学分审核的继续医学教育与信息化管理工作。见表2、表3。其中,本院为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四川省骨科医院为协同基地1,四川省人民医院为协同基地2。实现医学“三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执业医师、执业护士、执业药师等各类考核运行2000余人次。截止到2020年12月,名老中医工作室网站浏览量累计超过10000人次。

4结语

依托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平台的“1+1+N”模式,带动了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等建设工作,并逐步向西部地区推广,扩大继续医学教育覆盖面及医院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熊洁琳.浅析学分制下医学继续教育管理的创新思路[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5):121-124.

[2]马丽,张力健.医院职工继续教育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7):37-38.

[3]张楷莹.Mooc教育模式对于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3):6-8.

[4]罗银河,蒋屏,黄婷,等.慕课(MOOC):中医药学继续教育的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9(44):114-115.

[5]汪蕾,徐跃,赵因.探讨加强分层式教育管理及信息化平台建设[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2):7-8.

[6]朱邕俊,黄莉,吴易,等.信息化系统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8):1-3.

[7]陈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探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