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常识范文10篇

时间:2023-11-10 17:33:56

医学常识

医学常识范文篇1

1一个确实存在的特殊疗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自己的繁衍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无数与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经家传族承,有的已经形成了“一技之长”或成为“确有专长”。在这众多的医种、医术中,唯独有一以蜜蜂昆虫及其产品为主用于人类防病、保护健康的医疗方法,似乎各民族都在延用。经历代的陶冶完善,无论是以“蜂蜇”施术,还是以服用蜂产品为法,或以蜂蜇加蜂产品合璧,蜂疗法的确成为了一个确实存在的特殊疗法。在民间,这一特殊疗法以言传身教,广泛流传,什么“饮蜜防哮喘”、“蜂蜇治头痛”“,含脾口不臭”“,一针背轻松““,服蛹葆青春”“,养蜂得长生”等等。这一特殊疗法盛传不衰。

2一个确实存在的以特殊疗法从事医疗服务的特殊人群

有资料查寻,在我国,蜂疗始于秦汉时期,兴于改革开放的二十年,盛于医改大潮的今天。我国现有700万群蜜蜂,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山地、牧场,以蜂疗开展为农民、牧民防病治病的人员比比皆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以从事蜂疗为业的工作者约10万人,他们以特殊医疗服务方法,从事着不能取代与或缺的特殊医疗服务。这支特殊的医疗服务人群,他们为农民,牧民的健康低价位、高疗效地操劳着,被誉为“保护神“。

3从事蜂疗的这一特殊人群的文化资格应得到认可,并给予规范提高

从全国现实情况分析,从事蜂疗这一特殊人群,80%~90%不是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但他们的求知欲望很高。有的在七八十年代曾参加了崔月犁、吕炳奎等中医老前辈先后创办的“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或“健康报中医刊授学院”学习;有的多次参加各种“蜂疗”培训班培训,每个人手中都有几个不同毕业证书或培训结业证书。然而,由于这些文凭不被国家认可,均都一次次被拒之于报考执业医师门外,由于不是国家规定的学科专业,有的即使通过多种关系协调,准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也无法通过。可以想见,在当前正规医学院校毕业考试通过率尚不高的情况下,这些未按国家规定系统学习医学知识的蜂疗工作者要想进入正规医疗队伍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认为这些蜂疗工作者,尽管未进入正规医学院校学习过,但毕竟是学习了一些医学知识,对所开展的特殊疗法已发挥了明确指导作用,这些“函授”、“刊授”以及专业培训的证书,应得到认可。作为“特殊考核”的参考学业资格比较公平合理,也更有利于促进这一特殊疗法的普及推广,发展壮大。

4给予这一特殊人群培训、特殊考核

蜂疗称为“特殊疗法”,除所用物质及方法特殊外,更重要的是需具备两方面知识———医学知识与蜂学知识。也就是说,过去及现在医科院校毕业的医学生,因未学过蜂学知识,都不了解“蜜蜂王国”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因而开展不了这一疗法;而蜂业工作者,了解蜂国知识,缺乏医学知识,也不能开展好这一疗法。因此,无论是正规医学院校毕业,或是蜂学系毕业的都要经特殊培训,知识重新整合,方可胜任。那么,就多年蜂疗师的培训,归纳总结,特殊的蜂疗医学工作,最少需具备六个方面知识———医学法规常识、蜂国常识、中医基础常识、人体结构常识、针灸经络常识、临床实践常识。此六项常识内容经培训、知识整合,使从业者明了所界定内容是指此特殊人群从事此特殊行业必须掌握的知识要求,不是要求死记条文,而是鞭策精神,规范知识范围,以利区别于一般医疗服务行业人的考核依据。相信,经此六项内容知识的武装,一个高质量的特殊医疗服务队伍必将迅速形成。

5给予这一特殊人群特殊准许

医学常识范文篇2

论文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公共体育课程作为高校健康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养成健康、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的重任。但2006年9月公布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得到继续改善的同时,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却呈现下降趋势,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也居高不下。因此,我们反过来再检查一下体育课程体系,我们必须承认,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结果与公共体育健康课程设置具有的作用有很大的差距,这直接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质量。而造成这样结果的关键因素是现行的公共体育课的教材问题,突出的表现是教材体系不科学、教材的内容陈旧。因此,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改革重点应该在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上。

1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现状

近些年,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和体育科研人员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材的改革做了大量的工作,出现了许多观点不同、结构不同、内容各异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材。从所了解到的资料和文件中,全国各地高校大都还在延用过去的体育教材,基本上是体育课程的名称改变了,但授课的内容没有变化。这些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教材的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相对加大;教材的专业性过强,公共体育的普及性削弱,学生很难完成学习任务;教材的难度加大,公共体育课程竞收录了体育院校专业研究生的教材。其中绝大多数公共体育课程仍然是以体育运动项目的体系为主,以体育学为编教材的主导思想,主要以身体素质和技术技巧为基本教学手段。但这些教材的根本缺陷就在于缺乏针对性、实用性,没有与学生将来的生活、工作密切联系起来,没有更好地将该课程的理论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改革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以及教材的内容就势在必行。

2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课程的本质是由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它用以指导学校教学规划和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己、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课程体系是由课程的内容、结构、形式等组成的,培养目标规定了所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要求,它是制订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所以,新高校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思路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加强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综合性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概念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

21世纪社会所需人才的能力是学习者自身去创造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所以,体育健康课程的改革要反映体育学科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要。另外,体育健康课程的形式不仅要重视显性的教学,更要加强隐性课程的训练。如:校园卫生环境的维护、校园活动的组织、体育锻炼中的人际关系等。再有就是,体育学科教育中,健康知识、医学知识在体育课程中的比例及运用的方法和手段。

2.2注重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性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作为高校的毕业生应该是一名能够较好适应社会,独立健康生活的人。他们应该能够掌握基本的健身方法和运动技能,了解基本医疗常识和必要的急救措施,能够运用所学运动知识指导日常健身活动,能够在运动中得到乐趣,保持良好的运动兴趣。

2.3对新课程体系与内容的初步构想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健康知识:健康的概念、分类;健康的意识;性健康卫生常识

第三章医学常识:自诊与自救;基本的常规检查;常见的急救措施

第四章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及处理

第五章体育教育的任务:体育的概述;奥运知识;中国体育的发展

第六章体育教学实践:各个项目的简述、规则;技战术训练与教学;易受伤部位的处理;以及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健身锻炼的方法学

第七章娱乐体育:体育欣赏;时尚体育;传统体育该教材的篇幅字数不宜太多,使学生在学习阅读时容易理解,并且要突出高校公共体育的师范性、实用性和知识性。

3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体系构建及内容特色

3.1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应具有创新性

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体系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其内容和教学方法更需要创新。高校体育健康课程的改革,要密切联系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是该教材创新的关键。如由于现代行为观念的不断改变,加之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中性行为已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把反映当今世界最新的健康理论充实到新教材之中。要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有创新的教师,体育教师的创新重点应该是教学方法、手段和全面的医疗健康知识,并具有良好的操作师范能力,这是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

3.2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应具有基础性

高校体育健康课程的设置,从基础理论到基本技能,都要遵循这个原则:“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高校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就是掌握基本健康知识、医学常识和体育基础理论。使学生掌握基本健康常识和运动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我锻炼,学会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如: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及处理、常见的急救措施。了解奥运知识,中国体育的发展,以及体育教学实践和健身锻炼的正确方法。

3.3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应具有综合性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知识高度分化的同时又要有高度综合。知识的综合化趋势,反映在公共体育健康课上,就是涉及到体育健康课的各学科(如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体育教师具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是不能满足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的。高校体育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面,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体育学科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对学生人文、伦理、哲学、艺术、环保卫生和健康等方面综合知识的培养,使学生在新的体育健康课中得到综合训练。特别是在体育运动和比赛中,培养学生刚毅的意志,团结协作的能力,良好的思想心态,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以适应未来从事的教育工作和激烈竞争的社会现状。

3.4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应具有实践性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而不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理论,是灰色的理论。作为高校开设的体育健康课程,仅仅在理论上指导学生学习体育学是不够的,体育学有它的特殊方式,就是理论课和实践课,而且实践课的比例在公共体育教学中是非常大的。在新课程体系形成后,使学生掌握体育教育原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同时,理论课的内容有所加大,我们针对体育健康课程的实践必须有相应的实践方法。体育课程重要的是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体育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去,为指导体育健康教学服务。

4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的实用性

体育健康课程的另一重要特性就是实用性。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体育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对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有较强促进功能,同时也是体育健康教材在实用性上的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是教材编写的重要指导思想,该教材的实用性,还要体现在与过去体育教材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够将此书作为健身和医学常识手册永久伴随读者。

4.1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树立终身体育观

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主要是体育思想上的改革。要着重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不但学会全面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学会运用体育技能的能力。高校体育教育是学生在学校期间进行体育学习的最后一站,也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只要有了正确健康的体育观,体育课程的实用性就更能够体现出来。学生具有了独立锻炼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就能够合理地设计体育锻炼计划,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主动参与体育健身和锻炼,从中获得自我发展。公务员之家:

4.2运动兴趣的培养与运动技能的掌握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来选择运动项目,但前提是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自觉锻炼的习惯,学校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的环境。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是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它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另外,运动技能的掌握也是促进终身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高校期间学会并掌握了体育方面的一技之长,那将终身受益,并且还要将该技能传播。所以,高校体育课程必须在体育项目方面具有较强专业水平的教师,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运动才能,在不断提高运动技术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医学常识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实践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深化贯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具体增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扬人才对卫惹事业发展的决定性效果;大力推进医疗卫生科技提高,充分发扬医学技能对卫惹事业发展的引领效果;加速医疗卫生治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扬治理对卫惹事业发展强根固本的主要效果。完善硬件前提,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才能和程度,为人民群众供应安全、有用、便利、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建设目的

(一)总体目的

到2013年,全院医疗卫生服务才能分明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程度逐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顺应,努力为城乡居民病有所医供应优质医疗保健服务。

(二)详细目的

进一步优化病院医疗资源装备,在全院坚持起公益目的明确、科室结构合理、学科重点突出、规划恰当、功能完善、富有用率的病院服务系统。构成一支以医学出色主干人才、高条理学术技能带头人等为标记的医学领武士才,医疗技能程度不断提高,住院病人外转率<3%,人均医药费用增进幅度低于全省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进幅度。

三、首要任务

(一)增强公共卫生服务才能建设

1、增强卫生应急才能建设

增强突发公共卫惹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到2013年,卫生应急常识培训掩盖率到达100%。全院突发公共卫惹事件申报实时率到达100%,处置实时率到达100%。

2、增强妇幼保健科室服务才能建设

装备妇幼保健服务必需设备。为妇幼保健科室装备妇女病筛查、孕产期保健、妇女更年期保健、婴幼儿发展发育监测、儿童听力、目力、口腔保健及产儿科临床等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必需设备。到2013年,必需设备装备率到达100%。

增强专业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经过引进、雇用、培育等路子,保证妇幼保健人才队伍。坚持健全妇幼保健特征专业学科系统,重点建设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产前诊断、重生儿疾病筛查、高危孕产妇、儿童监测干涉等学科。

增强妇幼保健专业技能培训。对保健服务与治理人员、产儿科临床技能主干进行增强培训,重点开展重生儿梗塞苏醒技能、助产技能和医改妇幼严重公共卫生项目相关技能培训。

提高对基层妇幼保健工作营业指导才能。增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治理程度,进一步落实母婴保健专项技能治理要求,增强对“县级产科急救中心”、“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建设活动营业指导。提高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本身发展和科学治理才能。

3、增强健康教育才能建设

加大健康教育力度。装备响应的健康教育设备,充分应用播送、电视、报刊、收集等群众传媒,开展健康常识普及公益性宣传。积极参与城乡社区“健康讲坛”活动和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健康促进巡讲活动,促进健康常识进单位、进社区,提高居民健康常识程度。对100%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进行按期培训,提高健康教育程度。

(二)病院医疗服务才能建设

1、增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选拔医疗治理、技能服务和科技优势分明的临床专科,积极申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培养我院临床专科优势,提高医学科技竞争才能。

2、打造医疗技能创新高地。依据现代医学发展偏向,加大医疗技能创新力度,重点提高我院微创医学、肿瘤医学和分子医学。到2013年,三级妇幼保健病院诊疗技能项目开展率到达100%,90%以上诊疗技能的质量全体评价后果到达A级(专家专项评价85分以上),每年面向基层和乡村推行医疗卫生适合技能1-2项,急诊与住院患者中急危重症和疑问疾病诊疗比重力争到达60%,住院病人外转率<3%,具体提高我院医疗技能全体实力。

3、推进病院治理精密化、专业化。积极参与病院院长职业化培训,大力改善医疗服务,积极推进临床途径治理、优质护理服务,增强以病院治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病院信息化建设。到2013年,院长职业化培训率100%;制订并施行经常见病种的临床途径数不少于20个,80%以上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开展电子病历试点病院建设达标;三级病院复诊预定率到达60%,其中口腔科、产前检查、术后病人复查等复诊预定率到达80%。

(三)增强卫生信息化才能建设

大力推进综合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还,落实卫生信息化建设日常治理机构,加大卫生信息化技能和常识的培训力度。

四、保证办法

(一)增强指导,落实责任

增强卫生服务才能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病院要切实增强组织指导,细化施行方案,量化工作目的,增强工作办法。要坚持工作推进机制,单位首要指导负总责,分担指导负详细责任,构成由综合部分牵头负责、专业部分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保证工作有人管、有人抓。要签署责任状,将任务层层分化,构成层层负责、层层抓落实的优越机制,保证建设目的、任务和办法落实到位。

(二)加大投入,完善机制

病院要积极争夺市县政府和有关部分的支持,落实各项服务才能建设资金。争夺将更多的服务才能建设项目归入本地医改工作目的和县政府施行的民生工程,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予以重点保证。要增强沟通协调,增强县政府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中的筹资责任。要统筹和整合好卫生投入,完善资源共享和有用应用,提高卫生投入运用效益,保证各项建设如期到达规范。

(三)突出重点,规范治理

病院依据卫生服务才能建设工程的总体部署,明确首要建设任务和重点项目,分步施行,重点打破,全体推进。要增强工程施行全进程的监督治理,特别要重点增强对各项目标监管力度,规范操作顺序,保证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合理运用,严禁挪用和挤占。

(四)总结经历,搞好宣传

病院要认真总结前三年施行服务才能建设工程的经历和不足,扬长避短。要经过收集、报纸、多媒体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营建优越气氛,使社会各界和各级县政府对卫生服务才能建设工程有更深入的调查,争夺更多的支持。

医学常识范文篇4

1、应从论文的研究内容出发,突出重点,紧扣题目,围绕一个或两个“小核心”进行,并非做到面面俱到。

2、应紧密结合本文研究所获得的重要发现,以及从中引出的结论进行讨论,而不是重复结果部分的内容。

3、结果应该用对比数据表达,统计方法概况。

4、避免为了达到字数要求,文章的内容反复重复。

5、注意书面语的表达。

6、正确使用演绎法和归纳法,集合名词和个体名词。

医学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

1.详细清晰科研课题应尽可能详细清晰,它说明晰研讨者的思想清楚。标题的假说越会集,实验调查目标、使用的办法和效应之间的联络、因果关系就越清晰,预期作用越可信,答复的问题越深入。

2.可行可行是指要切合实际,要考虑主观要素与客观条件。一般情况下,主观要素是指研讨者业务水平、专业常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否掌握必定的科研办法和基本操作技术。客观条件则涉及本单位的业务特色、设备条件、科研经费是否可以确保课题的执行。科研标题基本上都表达了施加要素效应指标的断定和测量办法与手法的运用,从标题中大体可反应出研讨办法和观测指标的先进性。

3.立异如前所述,立异准则是科研作业的最基本准则,科研作业最忌讳无意义地重复前人的作业。”立异”表现选题者的创造性,是科研标题得以供认的基本条件和价值表现,选定科研标题可从下面几方面考虑是否有立异:①应注意到选题所研讨的内容与提出的问题是前人未进入的范畴,即添补某一项科学空白;②前人对此虽有研讨,但本人在选题中提出新的观念和猜测实验成果,对既往的理论知道有所发展和补充;⑧国内外对此虽有过一些材料,但需要结合我国医学实际情况进行研讨,然后添补国内空白,引入新的医学技术;④古医籍或前人虽有记载,但不完善,不成体系,不能上升为一个基本理论,需要经过逻辑思想加以归纳进步,形成对科学实践有指导意义的新理论。

医学常识范文篇5

1.1编写医学科普读物

针对问卷调查结果,根据中职生认知水平和医学知识本身难懂的特点,我们编制了《医学发展简史和趣闻》与《医学科普知识》两本科普读物。其中《医学科普知识》分为人体构造、人体系统、生命的历程、保健与护理4篇,是我校第一部医学普及类工具书。两本读物明显有别于枯燥的专业课本,极大地体现了趣味性和科普性。两本读物分别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通过实例,由浅入深地介绍医学知识并将医学知识巧妙地融入教学中,力求生动易懂,把深奥的医学专业知识变为通俗易懂的医学科普知识。两本读物不仅可以供学生自学,还可作为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从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

1.2.1课程教学中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

针对中职生临床教学和职业教育的需要,我们对学生加强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在内科护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中,穿插两本科普读物所介绍的知识。同时,通过在学校网站上宣传医学小常识,开展医学科普知识讲座,组织医学常识竞赛来推广医学科普知识,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加深其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后,及时对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将2010级护理双证书15、16班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医学科普知识的引入与讲解,对照组不进行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对比两组期末内科护理学考试成绩,发现实验组平均成绩85.50分,对照组则为79.60分,90分以上的学生大多在实验组。说明医学科普知识教育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能力。

1.2.2临床教学中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

我校全面整合研究资料,在临床教学中加强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并制定实施计划和评价标准。对见习、实习学生开展20学时的医学科普能力训练,通过运用医学科普知识提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医学科普能力,又能完成既定的临床教学任务。此外,临床教研室多次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和临床实训。模拟训练中学生扮演患者和护士,“患者”提出各种问题,“护士”给予解答。这种模拟训练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复习,有助于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医学科普能力模拟训练和临床实训结束后,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对实习生进行评价。具体实施办法是:由患者及其家属提问,学生解答,然后再由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评价。评估对象为随机抽取的我校2009级护理专业160名实习生,其中实验组(在临床教学中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80名,对照组(在临床教学中未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80名。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患者满意度较高。

2加强中职生医学科普知识教育的意义

2.1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对于刚接触医学知识的学生来说,专业技术知识与医学科普知识缺一不可。所以,医学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提升学生医学科普知识水平。中职生入学前接触的医学内容较少,医学科普知识匮乏,直接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和理解,学生学习兴趣大打折扣。而且医学理论知识枯燥、内容跨度大,使得学生对最基础的医学发展史等知识不能很好地了解和掌握。因此,中职卫校加强医学科普知识教育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是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

护理专业作为一门学科,在发达国家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从疾病护理扩展到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和预防保健等方面。在我国,护理事业虽处于快速发展状态,但发展极不平衡,尤其在西北等地区还处于萌芽状态,很多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者医学基础知识欠缺,远远不能满足护理工作发展的需求。因此,加强医学科普知识教育有助于培养护理专业人才,是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

2.3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医学常识范文篇6

1大学英语课程融入医学人文思政元素设计思路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思政内容和语言技能课程相融合,有效借助新媒体的优势,丰富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模式,依托单元主题和内容,根据《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设计大学英语每单元的语言学习目标和育人目标,根据BOPPPS有效教学设计模型设计教学任务,把思政内容融入语言学习,贯穿“教-学-练-测-评”整个闭环。将学科内容课程和语言技能课程相融合,有效借助线上教学平台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两结合,构建一种适合本校实际教学情况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英语语言知识传授和医学人文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1)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剖析课文主题,其中梦想、求职、教育、环保、性别平等和种族歧视等问题涉及到了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也涉及到平等、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选择添加思政材料: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通过文化对比,帮助学生建立公正的文化观;结合时政介绍种族歧视的历史和现状,深化平等、公正的价值取向。选取合适的大学英语思政素材,主要来源为大学英语教材,包括单元主题、语言点和课后练习。结合本单元主题补充其他素材,包括:政府工作会议及报道、中国文化典籍、学习强国、中外媒报刊、音视频和网络资源等。选择有代表性的、着力点强的素材,融入国内外重大新闻时事和一些突发事件,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使命担当、家国情怀和信念教育融入课程教学。(3)与高校金课建设相结合:引领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结合思政目标布置探索性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协作精神。

2大学英语融入医学人文内容的教学目标及实施步骤

2.1制定教学目标:以专业学习能力培养为主线

大学英语和医学人文教学是同一教学目标的两个层面,二者可以合理结合,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参照《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2002)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中的“较高要求”,以培养医科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为主线制定教学目标。具体如下:(1)培养医学生的沟通技能:使学生能够流利得体地运用英语进行一般场合的社交活动和医学场景的交流活动。(2)培养医学生的信息管理能力:使学生能广泛阅读各类与医学专业相关的英语资料,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并运用于口头或书面表达。(3)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透过英语语言的表达层面深入思考,对不同信息源的信息进行批判性评价和分析的能力。

2.2组织教材:以医学常识为载体

以医学常识为教学内容组织教材。医学常识将涵盖以下与医学相关的话题:①医学科普知识;②医学职业价值和态度。这些教学内容将通过不同的语言组织形式呈现给学生:①医学科普文章或视听素材;②介绍医学发展史的文章或视听素材;③医学影视剧;④国内外与医疗相关的新闻或社会热点(包括文字、声音和视频资料)。

3结语

医学常识范文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于妇产科治疗的妇女患者100例,并根据实施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年龄为20~40岁,平均年龄为(31.23±3.4)岁,其中子宫肌瘤患者有10例,40例为孕产妇患者,孕龄为19~37周,根据患者选择的分娩方式有23例患者选择自然分娩,而17例患者则选择剖宫产;而对照组50例患者年龄为19~41岁,平均年龄为(32.20±3.7)岁,其中子宫肌瘤患者有9例,41例为孕产妇患者,孕龄为20~37周,根据患者选择的分娩方式有22例患者选择自然分娩,而19例患者则选择剖宫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妇产科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再运用临床护理途径进行护理干预,其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后,护士长应该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陪同照顾;护士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态度诚恳,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患者进行全面而精致的护理,与患者多沟通与交流,获取患者的信任,使患者可以主动配合临床治疗工作;护士必须详细地记录患者在治疗前后身体状况评估的结果,此外,还要对患者实施的整个护理过程的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且记录其结果;在患者出院的前一天,护士向每一位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表,其主要内容主要有患者对妇产科就诊常识和妇产科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3护理满意度的判定标准:在患者住院前一天向所有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并根据患者的回答来打分,满分为100分。其中80分以上的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100例妇产科患者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一共向患者发放了100份的调查问卷,回收100份。其中观察组患者对其实施的护理表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有27、20、3例,护理满意度为94%;而对照组患者表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有12、15、23例,其护理满意度为54%,对比之下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表示对妇产科就诊常识了解的有47例,所占的比例为94%,而对照组患者了解的人数为41例,占总例数的82%。此外观察组50例患者中表示对妇产科相关的医学知识均有所掌握的有45例(占90%),而对照组50例患者中对妇产科相关的医学知识均有所掌握的有41例(占82%),差异显著。

3讨论

3.1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护理工作的体会:要在妇产科护理模式中加入并且做好临床护理路径,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后,向患者详细地解释每个相关检查的内容和作用,以及每个检查所需时间,让患者在检查前做好心理准备;第二,护士长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安排专门的护士陪同患者进行就诊检查,如患者出现突发情况或者特殊病情的患者,可以安排患者优先进行检查;第三,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文化背景以及性格等情况,护士选取在患者可接受范围内的护理方式和言语行为告知患者妇产科相关的医学知识和进行简单的自我检查方法;第四,护士根据每个患者的家庭经济情况、文化背景等因素,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尤其是存在情况不稳定的患者或者已经表现出不良情绪的患者,此时护士应该和其家属商量尽快做出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心理状态处于一个稳定平和的状态;第五,护士在陪伴患者就诊检查期间,可以向患者讲解妇产科的相关知识和妇产科就诊的常识,同时对患者了解和掌握这些相关知识进行调查评估并记录其结果;第六,可以开展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活动,使之可以相互交流护理经验和生活常识的沟通与交流,丰富患者的医学知识。

医学常识范文篇8

1、“点”、“线”结合法

在护理医学论文上找打破关于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来说首要是在护理医学论文写作上找打破,此类文章是护理期刊中较常见的一种论文,其间的数据材料首要来源于长时间的护理实践中所堆集的日常材料及临床作业经历总结,简单在临床作业中取得。因此,这类文章的写作难度要比护理科研论文的难度少许多,写作的含义在于将日常作业中的经历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深入评论某一方面的临床护理问题供给参考和头绪,是发生新理论、新办法、新技能的根底。论文写作应在“点”上做文章,也就是说选题要小,挑选一个写作的切入途径,叙事要深,对所描述的护理问题的存在原因、处理办法、临床作用等详细分析,使写作的文章有深度,易理解、可学习;一起论文写作还应在“线”上找打破,经过相关观点构成线,对一个问题的多个方面进行研究,总结构成高质量系列化的。

2、加强“三基”学习,强化“三新”“三基”

是临床医务人员完成任务的条件,也是写好护理医学论文的根底。在根底护理操作和理论上不断强化,尤其是关于护理职称阶段的人员,理论上每季度考试1次,操作上随时抽考,使她们在基本技能上逐步进步,一起使用年轻有奋发向上和生机的性格特征,常常安排各种形式的比赛。只要在丰厚理论常识和专业技能的条件下她们才能在临床中发现材料。现在新理论、新常识、新技能层出不穷,要把“三新”学习融入到作业中,带着问题学,向专家请教,多看书,勤动脑。一起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了解专科开展前沿,取得新信息,把握新办法,有利于专业理论常识的进步和断定写作方向。

3、勤于思考,促发创意

创意来源于所从事作业的投入与追求,当自己置身于对立中时勤于思考常会有处理办法的“一闪念”出现。这种一闪念包括有立异内在,应抓住相关材料的检索与查新。在此根底上付诸实施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新”作用。在实践作业中留意调查不断发现新问题并改善、总结。当有必定写作经历后可针对不同内容和体裁挑选不同的写作办法,在遵从不同论文写作的相对固定格式的条件下自成一体。主管护师职称可进行护理办法立异方面的实践和写作,这类文章首要来自临床作业中的新发现,处理问题的新办法和领会等。

医学常识范文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门诊孕妇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为自愿参与本组研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常规组,各74例。其中,健康教育组年龄20~32岁,平均年龄(25.45±1.31)岁;孕周5~11周,平均孕周(8.35±1.07)周;常规组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5.67±1.44)岁;孕周6~12周,平均孕周(8.43±1.15)周。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孕妇的基本资料及孕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健康教育组行孕期健康教育指导。①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孕妇的饮食护理干预,确保孕妇充足的营养摄入量,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②健康教育指导。通过定期开展有关分娩常识的讲座,发放宣传指导手册,对于情况较为特殊的孕妇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向孕妇提供相关保健常识和预防知识,详细讲解有关新生儿护理以及分娩过程的注意事项,告知孕妇有关自然器分娩的优势;③运动护理。护理人员邀请孕妇家属共同接受健康教育指导,指导孕妇学习健身操和孕妇瑜伽等活动,指导孕妇家属在孕妇运动的过程中,提供正确的保护和帮助,与此同时,还可以适当给予按摩护理,通过适当的锻炼和活动,能够有效缓解孕妇自然分娩的痛苦感受;④监测新生儿体征。门诊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叮嘱孕妇观察胎动情况,进而判断胎儿的实际情况,告知孕妇计算胎动的方法。若12h胎动次数<20次,胎儿可能出现异常,若胎动次数<10次,则可判断为宫内缺氧,应该及时进行治疗。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常规组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护理人员对检查异常的事项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相关常识认知率、其他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自然分娩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相关常识认知率

健康教育组的常识认知率72例(97.30%)显著高于常规组54例(72.97%)(x2=17.29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平均分娩时间和抑郁评分

健康教育组的平均分娩时间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

健康教育组的自然分娩几率65例(87.84%)显著高于常规组33例(44.59%)(x2=30.92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孕期通过提供健康教育指导,能够有效改善孕妇的认知行为,缓解孕妇的负面心理情绪,通过向孕妇讲解有关分娩过程的相关常识,使得孕妇能够纠正有关自然分娩的错误认知,进而主动选择自然分娩方式,并在分娩过程中使用腹压力量更好的配合分娩过程[3]。产前做好有关分娩和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指导,能够加强孕妇对于母乳喂养的深刻了解和认知,进而帮助孕妇做好母乳喂养的准备。母乳喂养不仅能够为新生儿提供充足的营养需求,同时,还能够加深母婴之间的情感传递,利于孕妇的产后恢复,降低母婴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几率[4]。大量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健康教育组的常识认知率72例(97.30%)显著高于常规组54例(72.97%),健康教育组的平均分娩时间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健康教育组的自然分娩几率65例(87.84%)显著高于常规组33例(4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孕妇的相关常识认知率,同时,还能够确保母婴的身心健康。总而言之,通过行健康教育指导,不仅提高妇产科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和常识认知率,同时,还能够改善孕妇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极大程度缩短了孕妇的分娩时间。

作者:陈建萍 单位:武威市凉州区柏树乡卫生院妇产科

参考文献

[1]刘君.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科门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2016,29(30):184-184.

[2]张崇芬.孕期健康教育在产科门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5,28(8):237-237.

医学常识范文篇10

1《杏林医学月报》概述

《杏林医学月报》在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时任校长陈任枚先生支持下创办,由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杏林医学社负责,社址在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内。1929年1月创刊,出版至1937年7月,每月1期,除了1929年2月、12月因故停刊外,共出版了101期。初期创办人有马荫遐、陆益三、江堃、张阶平、徐祥云、李鸣始,均为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首届毕业生。1930年1月始,刊物主编由张阶平、江堃担任。《杏林医学月报》创办于中医药危难之际,秉承杏林医学社“改良国药,改进国医,融贯古今,沟通中外”的宗旨,办刊志在“研究我国医药之实用,宣传我国医药之文化,介绍医药学说,交换医药知识”[2]。正如发刊词中所言,“本报之设,实为我新中医界之喉舌……普及教育,提倡社会之卫生,改制药剂,挽回利权之外溢,尤当与中西医学先进之士,共同研究也”[3]9-10。《杏林医学月报》出版时间长、期数多,“神交千里,闻名遐迩,立论稳重,内容丰富”[1]372,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医界重要的学术和舆论阵地。

2主要内容

《杏林医学月报》内容丰富,从第12期开始设置栏目,基本固定为社论、评论、论坛、辩论、言论、研究、学说、释古、辨古、考据、讨论、验方、方剂、药物、专著、医案、卫生、常识等。期刊栏目能够展示期刊的总体结构,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其办刊思路,体现其学术价值。根据报道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2.1时事评论类

时事评论类栏目主要有社论、评论、论坛、辩论、言论等,收录中医药界同仁关于中医学现状和发展的探讨、中西医学比较及政府关于中医政策的评论。如余锡亨发表《中西医药潮之评论》、梁长荣发表《论教育部取缔国医学院》、卢朋著发表《论中医勿失其故步》、邓鹤芝发表《汉医式微之原因及其今后之认识与努力》等。

2.2学术探讨类

学术探讨类栏目有研究、学说、释古、辨古、考据、讨论等,既包括理论学说、经典释义、文献研究等理论研究,也包括疾病临床诊治、个人临床经验等临床研究。理论研究如《论人身之火》《风雨与疫气之关系》《论温病之源流》,临床研究有《黑热病证治指南》《厥证辨》《论肺痨之原因》《治汗概论》,其他还有《论王清任医林改错》《医学大辞典手少阴与手厥阴条下更正》等。

2.3方药研究类

方药研究类栏目有验方、方剂、药物等。这类栏目有对单味药物的研究,包括药物名称、科属、性味、功效、用药宜忌,如《茯苓新研究》《垂丝柳解》《荆芥治产后痉厥》《续随子(一名千金字)治水肿之宜忌》《莱服之功用》,也有对验方应用及药物汇编整理的研究,如《方剂学之系统及其编纂与研究之方法》《辨养阴清肺汤之利弊》《经验生草药性》。

2.4专著医案类

专著医案类栏目有专著、医案,提供丰富的医家专著和医案的连载,以期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如卢朋著《中国医学源流略述》、李健颐《鼠疫新篇》、张确余《研究风寒温笔记》《伤寒方证对参》、陈应期《医学实录》等。其中部分专著,如卢朋著《中国医学源流略述》、李健颐《鼠疫新篇》均是在期刊首发后,才出版单行本。2.5卫生保健类卫生保健类栏目有卫生、常识,主要为大众提供卫生保健科普常识,如《谈谈齿牙卫生》介绍刷牙的重要性、牙粉的选择及漱水的改良,《食物相犯与宜忌之认识》介绍食物搭配食用的宜忌等。

3学术特点

3.1学术内容丰富

《杏林医学月报》以刊载学术论文、医籍连载、医案专栏等方式执守中医、学术汇通。据统计,1929年1月-1937年7月共载文1402篇[4],学术探讨内容丰富,既有中医发展方向研究、经典著作阐发、中医临床诊治、方药探讨,也有中西汇通探讨。专著连载、医案专栏更是荟萃了当时诸多著名医家的临证经验,如陈应期《医学实录》、陈渔洲《藻潜医案》、李秋铭《存本草堂六科方案》等都是连载较完整的医案。为《杏林医学月报》撰稿的多为省内外知名医家,如张锡纯、陈应期、陈渔洲、陈芝高、邓靖山、何奎垣、刘琴仙、张恭文、张确余、梁长荣、李健颐、李秋铭等[4]。其中梁长荣、李健颐为福建人,张锡纯为河北人,余者皆为广东医家。另外,撰稿较多的还有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的教师,如卢朋著、甘伊周、梁翰芬等。众多名医的撰稿,保证了本刊较高的学术水准。

3.2探讨中医科学化

面对西医的冲击,不少医家意识到中医必须与时代接轨,如果不加以革新,中医将面临更大的危机。他们大力倡导中医科学化,《杏林医学月报》刊载了许多倡导中医革新及汇通中西医的文章。梅永茂撰文《中医界今后应有之觉悟》,认为中医药在危机之时,亦是中医的绝好教训,今后需“刻励求进,渐趋于科学之轨道”,并指出中医最少须有以下之觉悟,“1阐明古书精义,2科学化,3证诸实验,4归入教育系统,5新的建设”[5]。谭活水在《今后中医应走之途径》提出,中医科学化应从几个方面着手:人体解剖宜实习;人体生理宜实质化验考征;卫生新法宜实施详究;病理解剖宜以动物实质试验;药理宜透解方可授服;诊断法宜参用机械;处方用药宜审慎将事[6]。张恭文连载《中西合璧实用生理学》一文,从中西汇通的角度,将西医的解剖位置及生理构造与中医生理功能相结合,阐述了五脏六腑之生理学。

3.3记录中医药界抗争资料

1929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通过了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及消灭中医的六项措施。《杏林医学月报》随即在3月第3期发行特刊《特载医药潮中之呼声》。主编马荫遐、张阶平分别撰写文章《写在全国中医药界一致反抗中央卫生会议议决废止中医药案之呼声之前》和《写在全国中医药界一致反抗中央卫生会议议决废止中医药案之呼声之后》。特刊还详细刊载了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纪、各代表赴京请愿情形、全国医药代表会请愿团之报告,及上海中医药团体之通电、广东新中医学会通电、中国医学会通电等来自全国各地医学会、医药团体的通电宣言,表达了当时中医药学界维护中医的强烈意愿,掀起了奋起抗争的舆论热潮。1929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又通令,要求中医学校等组织一律不得称医院、学校,而改称医室、传习所。布告发出后,《杏林医学月报》即向教育部蒋梦麟致电:“南京教育部蒋部长钧鉴,部令中医学校为传习所,实为毁灭国粹,扬西抑中,恳即收回成命!”[3]208同时发表《本社重要宣言》,刊登广东中医药团体学校联呈教育部电、浙江中医专门学校致各医药团体电、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学生会致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电、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学生会致国府蒋主席电及各团体的宣言。1933年6月,时任行政院院长的提议废弃国医国药,凡属中医不许执业,全国药店限令歇业等,引发了废止中医的激烈争斗。《杏林医学月报》陆续刊登《驳废止中医药的谬论》《中政会主废国医药后》《对日本奖励栽培汉药与氏废除中国医药之感言》《对氏废除国医药之评议》等评论文章,对的提议予以驳斥。《杏林医学月报》忠实地记录了民国时期中西医学的碰撞和中医存废之争,同时发挥期刊的喉舌作用,为中医药抗争积极发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3.4记录医政新闻

《杏林医学月报》从第25期开始,陆续刊登中央国医馆筹备情况,中央国医馆组织章程草案、理事会章程草案,中央国医馆宣言,中央国医馆发起人名录,中央国医馆组织章程及理事会章程,及中央国医馆的医令等,对中央国医馆进行了详实的报道。《杏林医学月报》第65期登载《苏省颁行中医暂行条例》,第67期登载《苏省取缔七十余县改组中医谨约同日领证义》,第80期转载《邹福松医师电疗误毙老妇纠纷详情》及各方报道。这些资料对了解当时的医疗政策和医疗新闻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