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学习材料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7:44

业务学习材料

业务学习材料范文篇1

一、教育机智的涵义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以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教育机智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基础上的教育经验的升华,是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经验熔铸的合金。教育机智实质就是教师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等在教育工作中有机结合的表现,是教师优良心理品质和高超教育技能的概括,也是教师迅速地了解学生和机敏地影响学生的教育艺术。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个教师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必须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如果教师不能灵活巧妙地处理这些问题,就会造成僵局,伤害学生的情感,有损教育威信,妨碍教育教学活动。因此,为了避免教育工作不必要的挫折和失误,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教育机智。

二、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

教师面临突然出现的新问题,能否表现出当机立断,机警地采取有效措施,受教师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有:

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

教师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是能否表现教育机智的前提。如果一个教师对事业与工作缺乏责任感,对学生冷漠无情,那么当他遇到学生出现意外的情况时,就有可能认为是节外生枝、故意刁难或成心捣乱,因而就可能以厌烦甚至粗暴的态度对待。那样就很难体现出教育机智。只有满腔热情地对待事业、工作和学生,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思维才能积极活动,这样在必要时就可能产生机智,妥善地巧妙地处理意外事件。

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

这是产生教育机智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教师具备了良好的自制力,才能善于控制感情冲动并以理智来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能迅速地判断和分析问题。当然,除此还要有果断性,面对突然意外的问题,教师不能表现惊慌失措、犹豫不决,要头脑冷静,当机立断,即使是无法立即解答的问题,也不应当在学生面前含混不清、拖泥带水或随心所欲地解释或解决,那样会破坏教师的形象。

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教师的态度和自制力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实践中,在知识经验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因此,每个教师平时都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另外,还要注意积累各方面生活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机智地处理学生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除了上述三种因素外,教师的思维品质、性格与气质类型以及能力等都对教育机智的形成和有效发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

1、善于因势利导

所谓因势利导,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利用并调动积极因素,循循善诱,使学生扬长避短,健康成长。例如一位教师上课时,发现某学生看小说,就突然提问他。可这个学生站起来嘻皮笑脸地说:“这个问题嘛,我可以给全班开个讲座了。”全班哄堂大笑。这时教师沉着地说:“好呀!正好教学计划中有个专题讨论,下周进行,你作中心发言。”那个学生一下子泄了气。课后为了下周的发言,他查找了许多资料,作了充分准备,发言时效果很好。教师表扬了他,他也公开向老师道歉。这位教师正是能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才解决了这个棘手问题,充分展示了自己良好的教育机智。

2、善于随机应变

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及公式化,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和特点,从而找到适当手段。教师随机应变能力是教育机智的集中体现。比如有位外语教师在教cock(公鸡)一词时,有个学生突然怪声怪调地说:“有没有母鸡呀?”顿时,全班一片喧哗。教师平静地说:“有,不仅有母鸡,还有小鸡这个单词。”接着一一讲解,并表扬了那位学生好学好问,但也批评了他说话的态度。这样机智的处理,既没有干扰正常教学,还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受到了教育。由此可见,随机应变能力是教育艺术的高度表现,也是教育机智的重要特征。

3、善于对症下药

这是指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巧妙地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室发现了个别学生抽的烟头,但他没有点名批评。班会时,他说:“今天,我要谈谈吸烟的好处。”同学们一听就愣了,特别是吸烟的同学更是莫名其妙。这时老师接着说:“抽烟有十大‘好处’,第一,抽烟的人永远不会老,据医学研究,抽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永远也别想老了一一提前死亡。”老师一连讲了十个“好处”,学生明白了老师的意思,以后,班上再没有发现学生抽烟的事情。这个成功的教育事例,就体现了教师巧妙、幽默的教育机智。

业务学习材料范文篇2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通过师生相互作用,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一、提问的构成、类型和特点

(一)提问过程的构成

从教师的最初提问(主问题),引导出学生最初的反应或回答,再通过相应的师生相互作用,引导出最终希望得到的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分析和评价,这个过程称为提问过程。提问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引人阶段

在即将提问时,教师用不同的语言或方式来表示这一问题,可使学生对提问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因此,提问前要有一个明显的界限标志,表示将由语言讲解或讨论等转入提问。例如,“同学们,下面让我们共同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好,通过上面的分析请大家考虑……”等。

2.陈述阶段

在引起学生对提问注意之后,教师需对所提问题做必要的说明,引导学生弄清要提问的主题,或使学生能承上启下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例如,“你们还记得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吗?”“请利用……原理来说明……。”此外,在陈述问题时,教师应清晰准确地把问题表述出来。在提示方面,教师可预先提醒学生有关答案的组织结构,如提示以时间、空间、过程顺序等作为回答的依据:“请注意,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请注意教材中所提供的时间顺序”等。

3.介入阶段

在学生不能作答或回答不完全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帮助或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核对或查问学生是否明白问题的意思;学生没听清题意时,原样重复所提问题;在学生对题意不理解时,用不同词句重述问题;让学生尽快做出回答或完成教学指示;提示问题的重点或暗示答案的结构。

4.评价阶段

教师可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学生的回答,主要有: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以不同的词句重述学生的答案;根据学生回答中的不足,追问其中要点;纠正错误的回答,给出正确的答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依据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思考另一个新的问题或更深入的问题;就学生的答案加入新的材料或见解,扩大学习成果或展开新的问题;检查其他学生是否理解某学生的答案或反应。

(二)提问的类型及特点

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如事实、现象、过程、原理、概念和法则等;其思维方式也有不同的形式和水平。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千篇一律,应包括多种类型。根据提问所达到的知识要求,提问可分为低级与高级两大类,低级提问所需知识是用所记忆的知识照原样回答,不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判断时较容易,答案只有一个正确,大多是回忆。高级提问所需知识是在学习者的内心引起新知识的问题,需学生自己思考,需根据提问的意图做出判断,判断答案是否有道理,有无独创性,或者在几个答案中比较哪一个更好些,有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以下介绍几种不同类型的提问,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类型或提问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

1.回忆式提问

这类提问是要求学生根据记忆来回答问题。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不需进行深刻的思考,只需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即可。例如,《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吗?这个单词的拼写正确吗?或者要求学生从两个答案选择一个。这类问题不需要学生做深入的思考,只需回忆已学过的事实、概念等,所回答的句子一般要求是和教材上一字不差的。例如,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回忆式提问限制了学生的思考,没有提供让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因而,在课堂上,教师不应过多地把提问局限在这一等级上。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类问题不能使用。一般来说,在课的开始或对某一问题的论证初期,通过这类问题,可使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概念或事实等,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材料。此外,通过此类问题,教师可以考查学生对一些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情况。

2.理解式提问

这类问题又可分为三种:(1)要求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以便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你知道西安事变是怎么一回事?”(2)用自己的话讲述中心思想,以便了解学生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例如“你能概括这篇课文的大意吗?”(3)对事实、事件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例如,“通过比较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你能说出它们的不同点吗?”。

一般来说,理解式提问用来检查学生对复杂的陈述性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多用于讲解新课之后或课程结束时。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或重新组合,因而,这是一种较高级的提问。

3.运用式提问

运用式提问是建立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过去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许多理科教学常用这类的提问。例如,在代数教学中,学生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师就可提出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去解3x+5=20这个方程的问题。因此,运用式提问主要是用来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则等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概念或规则给出对问题的解答。

4.分析式提问

分析式提问是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如“请分析感觉的适应性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或“列举清王朝灭亡的几条原因”。因为高级认知提问不具有现成的答案,所以学生仅靠阅读课本或记住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是无法回答的。这就要求学生能认真阅读,理解结构,寻找根据,找出联系,进行解释或鉴别,并组织自己的思想。因此,理解是比运用更高级的思维活动,回答这类问题需要多种知识和技能的参与。通常情况下,年龄较小的学生对这类问题回答较困难,他们的回答经常是简短的、不完整的。因此,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教师不能指望他们准确地回答问题,教师除鼓励学生回答外,还必须不断地给予提示和探询。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要针对回答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使学生获得对问题的清晰表述。

5.综合式提问

这类问题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综合提问的回答,学生需要在脑海中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得出崭新的结论。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温室效应可能会给全球的气候和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这种类型的问题能够刺激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维,适合作为笔头作业和课堂讨论教学。综合提问的表达形式一般如下:“根据……你能想出问题绚解决方法吗?”“为了……我们应该……?”“如果……会出现什么情况?”“假如……会产生什么后果?”等等。

6.评价式提问

评价式提问主要是要求学生对给出的材料进行价值判断。评价提问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要求学生对特定对象提出看法(评价他人观点)或评定思想价值,例如“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要求学生判断各种解决问题方法的长处,如“在教育心理学中,请指出讲述法、谈话法、发现法三者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是什么以及各自的特点与不足?”(3)要求学生判断艺术品及文学作品等的优缺点,例如“你认为这篇散文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在评价提问中,学生最开始的回答可能质量不会太高,教师必须通过问“为什么?”“还有其他原因吗?”“其他人有什么想法?”等进行探询,以使他们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分析问题,评价事物。

二、提问的设计与要求

(一)提问的专家——新手差异

根据有关针对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教学提问所做的比较性研究表明,在提问这一技能上,专家与新手存在差异,专家教师与新教师提问技能的差异表现为,专家教师通过建立课堂教学常规,采用鼓掌表扬、举手等形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和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得反馈的机会。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会针对同一学生提出另一个问题,或者是给出过程反馈(即确定学生回答过程中那一步导致错误解答,而不是仅仅说出答案是错的)。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进一步利用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新教师有时也会表现出与专家教师相类似的一些行为,但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没有耐心,而且缺乏适当的解决办法,要么情绪化的解决,如生气;要么不予以处理,进入下一知识点的教学。提供给学生的反馈较少。专家教师与新手无论在对提问目标的理解问题的设计、提问的策略及评价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提问顺序的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会害怕回答问题。这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回答可能不符合教师的要求。因此,在设计提问时,教师应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敢于回答或能够回答问题。下面,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问卷:

确定提问的顺序:假定一位教师刚刚给班上的学生放映了一部关于现代日本的影片。放映完毕之后,这位教师准备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作为对影片观,后情况的总结。这位教师正考虑从下面的两套提问顺序中,选择一种提问的顺序:

顺序1:

(1)你对这部影片有何感受?

(2)我们应该建立像日本那样的管理体制吗?

(3)这家工厂里的这个人正在做什么?

(4)您将怎样把这家日本炼钢厂与美国的某一家炼钢厂进行比较?

(5)炼钢工人和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哪些不同之处?

顺序2:

(1)这家工厂里的这个人正在做什么?

(2)炼钢工人和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哪些不同之处?

(3)您将怎样把这家日本炼钢厂与美国的某一家炼钢厂进行比较?

(4)我们应该建立像日本那样的管理体制吗?

(5)你对这部影片有何感受?

请发表您的观点:看了以上的两套提问顺序,请回答下面这些问题:

1.这些问题中,学生是否感到有的问题比另一些问题更难于回答?如果有的话,是哪些问题?为什么您认为这些问题会比别的问题更难于回答?

2.您是否认为使用其中的某一个提问顺序会比另一个顺序更有利于学生踊跃地参与讨论?您为什么这样认为?

3.您将选用哪一个顺序,为什么?

可以看出,在问题难度上,顺序2的问题有一种梯度,即从简单的回忆式问题过渡到评价式的问题。故顺序2比顺序1的问题设计更合理。有人总结出有三类问题的类型,并建议教师首先使用第一种类型的问题进行提问,然后再用第二种类型的问题,最后使用第三种类型的问题。

第一类问题,要求对具体事情进行分析的问题(回忆式或理解式问题):

这类问题只要求学生回忆具体的知识,是他们在提问之前就已经遇到过的。这里并不要求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做出判断。因此对学生来说是不会感到为难的。这是一个建立学生信心的阶段。教师可以问学生这样一些具体的问题:小说中主人公的职业是什么?现在已经发现了多少种化学元素?“猴”的英文单词怎么写?

第二类问题,要求对各种关系进行分析的问题(运用、分析式问题):

前一类问题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基本知识有一种正确的理解。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对各种关系进行分析的更深一层的问题。这种问题要求学生对他们所学过的材料进行比较、对比和分析。因此,对这类所做的回答常常要超越这些事实,而且常常包含着个人判断的因素。如“在加入硝酸铵以后,对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你将怎样解释?”

第三类问题,需要进行概括或进行归纳的问题(综合、评价式问题):

这一类问题层次最高、难度也最大。要求学生很好地驾驭所获得的知识,进而做出一些相当深刻的个人判断。学生可能不愿意回答这类问题。但是,如果教师使用一系列对具体事情进行分析、对各种关系进行分析的问题,建立起一种适宜的知识基础和问题情境,有相当多的学生愿意并且能够回答这种问题。如“你个人认为这首诗有何意义?”“人口的高速增长会造成什么后果?”

(三)提问的要求

教师提问不仅是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或使教学向更深一层发展。为了使提问能达到这些预期的目的,教师必须注意提问过程中的一些要求,即清晰与连贯、停顿与速度、指导与分配、提示与探询。

1.清晰与连贯

要使问题表述清晰、意义连贯,教师必须事前精心设计,尤其是对于高级提问。教师在设计时对所提问题需进行仔细推敲,不仅要考虑问题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还要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和接受。某一具体问题,对于教师来说是能表达一个概念或知识,而对于学生而言,可能导致其误解题意或概念、知识上的混乱。如在地理课教学中,教师问学生“地球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圆形”或“椭圆型”,显然并非教师希望的回答。另外,问题的措词恰当、表达准确,也会影响提问的清晰与连贯。如“大脑右半球有什么特点”,则不如“大脑左右半脑在思维方式上各有哪些优势”的问题明确。

2.停顿与语速

首先,教师要掌握停顿的时机。要使学生做好接受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思想准备,教师必须有停顿。例如,教师先用诸如:“好,让我们仔细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或“请试着给下面这个问题一个详细的答案”等说法,然后停顿3秒钟左右,以提醒学生对问题注意。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再有一定的停顿,以便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且提问前应先说明问题思考的时间长短。如:“我现在要问你们一个问题,希望能尽快做出回答。”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这些事前说明可以减少,提问后停顿的时间可变成要求学生做多种回答的信号。

其次,教师要注意安排停顿过程中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环顾全班,观察学生对提问的反应。这些反应一般都是非语言的身体动作或情绪反应。例如,学生举手表明他已经思考成熟,或者他愿意积极地回答这个问题。当学生准备回答又不愿举手时,他便会嘴微微张开,身体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还抬起头注视着教师。这些都是停顿期间教师可获得的有价值的信息。停顿时间的长短同样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停顿时间较短,表明问题简单要求迅速地做出回答;停顿的时间较长,表明问题比较复杂,要求仔细从多方面来思考问题。

关于提问的语速,是由提问的类型所决定的。简单、低级的提问可以用较快的速度叙述;而高级的问题,除应有较长时间的停顿外,还应仔细缓慢地叙述,以使学生对问题有清晰的印象。

3.指导与分配

一般来说,教师可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来指导学生的回答。根据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和回答的积极性,课堂中有这样四种学生:理解能力强、能积极回答;理解能力强、被动回答;理解能力弱、被动回答;理解能力弱、积极回答。对于这四类学生,教师可分别处理,具体处理办法是,对于理解能力强、能积极回答的学生,可利用他们活跃课堂气氛,起到回答问题的带头作用。对于理解能力强、被动回答的学生,注意鼓励措施的运用,如“你对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好,全班学生要向他学习”,培养其对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理解能力弱、积极回答的学生,引导其进一步对问题进行思考,如“从另一个角度,你再看着这个问题”,但不要挫伤其积极性。对于理解能力弱、被动回答的学生,给一些较容易的问题,通过其正确回答,以正反馈的方式培养其积极思考以及回答问题的兴趣。

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必须对提问进行适当地分配和指导。首先,教师必须细心观察班级里谁在积极参与活动,谁对参与活动不感兴趣,对不愿参与的要调动其积极性;其次,对于不善于表达思想的学生要给予锻炼的机会,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让他们先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不断地给予鼓励和帮助,使他们逐渐地赶上去。最后,要特别注意坐在教室后面和两边的学生,这些区域常常被教师忽视。

要想使问题得到合理的分配,教师还必须学会控制学生的回答。对于不愿意参加的学生,在提问时应将注意力对准他们,即有所指向地望着某个学生,但并不一定让他回答问题,主要是促使其对问题进行思考。另外,教师不要接受未举手而讲出来的回答。假如有几个学生七嘴八舌地讲出答案,教师对他们的肯定等于鼓励他们这种无规矩的行为,这样将导致提问和教学都无法控制。同样,如果教师对正确答案不能肯定和表扬,对错误的回答不能提示和帮助,将会造成课堂纪律混乱,从而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

4.提示与探询

提示是为帮助学生回答问题而给出的一系列暗示性语言表述,通过教师提示解决问题的方向,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更好地回答问题。当学生应答不完全或有错误时,为了使应答完整,教师也要提示学生回忆已学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应用已学过的知识,产生新的想法,使其进行判断和评价。

业务学习材料范文篇3

一、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专家型教师主要指在教育教学的某一方面(主要是学科教学或学术研究领域)有专长的教师。专家型教师首先应具备一般教师所具有的素质,同时专家型教师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要成为研究者,不能只是停留在“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上,而是自己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探索。专家型教师应具备有求知欲、主观能动性和自学愿望、有合理的工作方式的知识、有演绎、归纳和类比的能力;在进行一项活动时具有确定其不同阶段所必须遵循的逻辑顺序能力;有形成和修改假设,拟定观察计划或实验计划以及理出事实与现象之间联系的能力;对收集到的数据材料能够加以处理,使之系统化,并且予以说明,从而得出结论;有独自作出具有科学根据的决定的能力;有清楚、确切、简洁的表达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曾提出确定专家型教师不同于新手的三个基本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关于知识,专家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知识,如何教的知识以及如何专门针对具体要教的内容施教的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尤其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他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第二个方面是关于问题解决的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在专长领域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第三个方面是洞察力,专家比新手(同样也是在专长领域里)有更大的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专家型教师与一般教师最大的不同在于:专家型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即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只有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才会有科研质量的提高,才会有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专家型教师的素质结构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专业化为确立专家型教师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国内外的学者对这一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美国学者论述了受学生喜爱的教师特征有三方面:亲童性: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考虑学生的需要,鼓励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安全感: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自信和随和以及由此形成的教师威信;个人组织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学组织、班级管理、课业规定等方面的使学生可以接受的能力、魄力和态度。我国学者叶澜提出未来教师的理想风格是“对人类的热爱的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唐松林等人提出了三维一体的教师的教育素质结构,即教师素质包括认知结构、专业精神和教育能力三方面,教师的教育素质结构是这三个维度组成的精神世界,其中认知结构起导向和支配作用,专业精神起动力作用,教育能力起保证作用,三者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制约、渗透的有机统一整体。

具体专家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高尚的师德: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师德对于学校教育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尚的师德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教师的师德是教师个体的人格魅力的反映。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规范、人们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教师的人格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

2.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否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区分经验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重要标志。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持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还间接地影响着未来教育的性质与发展。作为专家型教师要树立尊重爱护学生,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树立“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给出现成真理的人”的教师观;树立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千差万别的个体,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学生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教育应不断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尽可能发展的学生观。

3.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一般地说,专家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三方面的内容。强调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是因为普通文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它能丰富人的文化底蕴,使人性更加完满,专家型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不仅要渊博,而且要精深,要内化到个体知识结构中去。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不仅要求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基本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还要了解学科的架构,发展脉络及学科信念等内容。教育学科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教学法及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专家型教师的专业能力除了应具有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交往能力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这是专家型教师区别于一般教师的根本所在。众所周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了解一些科研知识,掌握一些具体研究方法,只是为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才是从事科研工作的根本前提。教育研究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能力结构,一般来讲,它包括以下几种能力:定向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评价分析能力、组织科研活动的能力。六种能力在每个人身上的不同发展水平,就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研究风格。

4.勇于创新,具有一定的创造性:21世纪的发展呼唤创造型人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乃至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都与教师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没有教师的创造性,很难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性的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区分“教育家”与“教书匠”的重要标志。专家型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专家型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即对教育发展前瞻能力,能迅速感悟、准确判断处于生成和变动的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具有教育智慧,及时把握教育时机,能根据实际环境选择和决策,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尊重科学,不盲从和迷信权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善于进行科学研究,能创造性地把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融会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中去,对解决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

三、专家型教师成长的五大支柱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未来教育的目标即:使受教育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就要求专家型教师要学会志远,学会认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1.学会志远:学会志远,远离浮躁,树立矢志不渝、终身从教的理想,牵引自己不断攀登个人潜能的高峰。志远即志存高远,亦即树立远大的理想。理想是人们奋斗的目标。人的一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有高远的志向(目标)的牵引。理想是远航的标灯,有了它才有了前进的航向。

教师从事的工作是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为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奠基的工作,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每位教师要有鸿鹄之志,不断完善自己,“修身、齐家、治国”,使自己的人格、品行、学识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面镜子端端悬挂、一面旗帜高高飘扬、一座山峰巍峨耸立。一位教师只有将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立志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坦然面对浮躁的世界,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渝,才能激发出强劲的动力,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开挖到极致!

2.学会认真:学会认真,严谨务实,养成克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习惯,做教人求真的真人。

认真是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有了远大的理想,在实现的过程中,态度左右着你的行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愈挫弥坚等这些态度是把理想达及现实的舟楫。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从教者要象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的善待每一位学生。具体地说:教师平素的工作要一板一眼,要精致每个环节,细雕每个问题,实事求是,表里如一,没有半点虚假和浮夸,准确的传承文明,科学的启迪智慧,真挚的感悟人生,让学生追求至真至善至美;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有一双认真的慧眼,对待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见微知著,明察秋毫,及时指点,耐心帮助,对于成长中的亮点,善于捕捉,及时鼓励,促其光大。

认真的人会时时处处都完善细节。作为认真的教师,应懂得:教育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乌申斯基)。教师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心中永远装着学生,为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撑起一方蓝天。

3.学会合作:学会合作,双赢共进,形成取长补短、相携互助的协作氛围,共创美好前景。

人类已进入了“合作”的时代,什么是合作?在《没有人能独自成功》一书中是这样界定的合作:合作是所有组合形式努力的开始。一群人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把他们自己联合在一起。拿破仑把这种合作称之为“团结努力”。

知识经济时代,为什么成了告别了单枪匹马闯天下“孤胆剑客”时代而成为携手并肩走天涯“联手合作”的时代呢?其一,合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个行业之间、各门科学之间等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而每个人所涉猎得知识及能力,相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及纷繁复杂的世界而言,又是有限的。故而要完成一件事、成就一项事业,需要多方合作;其二,合作也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需求。合作是一种智慧的聚合,采众家之长,优势互补,众人划桨开大船,团结就是力量,这种力量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再者,合作也是现代人自身发展的需求。《成功的七项习惯》中指出:第四项习惯是双赢,第六项习惯是合作协调。合作是“1+1>2”的效应,合作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双赢共前。合作就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启智开思。学会合作以经是现代人的基本的生活方略,必备的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迫在眉睫,而起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合作;再者,新的课程计划的颁布,新教材的推行,新的课程理念的逐步渗入,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间彼此合作,共同提高;还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共育英才。在此系统中,教师要学会与家长及时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沟通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伙伴似的关系,这样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有效的开挖。因此,教师学会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合作呢?

首先合作者要有共同的目标,明确的目标,能使合作者形成合力执著的去追求。合力在物理学中是指:多个矢量在方向一致(共线同向)时,矢量值最大;而多个矢量组合在一起有夹角时,会形成内耗,矢量值较小。共同的价值追求即方向一致,可以使大家产生合力;再有,合作者集思广益——凝成合力的智力支持,合作者积极参与——凝成合力的行为保证,合作者相互体谅——凝成合力的情绪协调。如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要用明确的教与学的目标来指引,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准确定位,让师生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去,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

4.学会学习:学会学习,与时俱进,养成苦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打造学习型组织。

许维诚先生在为《学习科学大辞典》作序中写道:“从个人来说,在无限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如何快速的获取自己的那一部分知识?随着事业的发展,又如何补充知识来满足新的需要?面对知识本身的不断发展,又如何能做到不落后于时代?这些问题都告诉我们,学习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的事情。”学习是一生一世的事,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从某种角度说,学习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格调。只有学会学习,我们才能当今社会大潮中搏风击浪,勇往直前。

学会学习的内涵:学会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探索,独立地进行有效的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学习尤为重要,其原因有二:

其一:学校的教育功能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教师从教的基石,《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全世界在争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该是两个科目: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作者提出相互联系的四部分课程模式即:个人成长课程、生活技能课程、学习如何学习的课程、具体内容的课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教师应是学习的典范,应该率先学会怎样学习。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而非简单的奉送真理,以即授之以渔。

其二:知识迅猛更新客观上要求教师学会学习。据技术预测专家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三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面对知识的蜂拥而至,我们必须学会从中筛选、检索、加工、整理这些信息,从中提取出最有利于自己生活、最有利于师生发展的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课堂常教常新,永远流淌着时代的春水。

综合国际、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教师要做到“学会学习”,应当具有以下学习能力: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学习的方法;有效地沟通与表达;泛读和理解的技能;探究推理、解决疑难的能力;获得、处理与应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的意念;开展研究的能力;终身学习。

教师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观念,要渐次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就需要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学习、学习、再学习,全力建设学习型学校。具体操作层面:

(1)个体学习

教师个人要勤学不辍,学会学习是每位教师的人生主餐。首先教师要主动学习间接经验。其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语);向周围其他同仁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巧妙移植,可以少走弯路;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再者,要积极主动积累直接经验。要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灼见,实践长才干。学习中有三点特别重要:一是迅速获取有用信息;二是利用它来解决问题;三是变革它推陈出新。

(2)互动学习

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主旨是培养学生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要积极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探究活动。师生、生生、生与媒体间可以尝试专注式学习、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网络探索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使我们的学习真正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愿学、乐学、创造性的学。网络探究学习是一种以单一主体探索为导向的学习活动。它经常以网页呈现问题作为开始,引导学习者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犹如一位探险者,与一群各俱专长的探险高手,在网络中作知识探索。

(3)团队学习

我们的社会正从“学历化社会”走向“学习化社会”,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即学习。许多国家提出如新加坡等建设学习化的国家,上海等城市提出建设学习化的城市,我们教师工作成长的学校也应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而打造为学习型的学校。

如何使我们的学校向学习型的学校迈进?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的五项修炼是改善个人与组织的思维模式,使组织迈向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技术。这五项技术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五项修炼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孤立或分割开来。学校要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用共同的远景目标培养成员对学校的长期承诺,客观的审视自己,不断改善心智模式,团队中成员不断超越自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全局利益出发,全面提升整体的教书育人水准,全力打造学习型学校。

5.学会研究

学会研究,探索反思,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努力做专家型教师。

“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改进。教育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发现和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

(1)教师为什么要成为研究者?

首先,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时展的客观要求。教学系统是有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要素构成。其中教材即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不断融入新鲜的血液,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教材;新的课程开发国家把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教师即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就要求就是应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的对象学生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智力水平等等,这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育,开挖他们的智慧潜能,这些无疑都必须教师具备较浓厚的科研意识,要求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其次,教育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一名师范毕业生由新教师成为合格教师,可以在实践中感悟或师于名师,而模仿和向老教师倾角是一条成为合格教师的捷径,可以少走弯路,缩短成熟期;而又基本胜任到名家名师的成长,则需要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研究,用理性的目光,大胆尝试,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业内的行家里手。国内外许多教育家,如美国的桑代克、我国的陶行知等人,他们都是教师出身,但他们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探索出教育的真谛,成为大教育家,被后人敬仰。

最后,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动根植于课堂,也才能使教育研究成果很好的在教育实际中加以应用较好的变为教育生产力。“教师即研究者”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藤豪斯谈到:“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改进教学,或如何能满足课程规划。如果教学要得到巨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教师通过研究,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的教育发展观、人才观、教育教学观构建新的教育理念,使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和动力;还可以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的课堂创新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教育研究的理想是,每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

(2)教师如何成为研究者?

首先,学校创设优良的外部环境,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发展空间。学校要以“科研兴校”为切入点,建立激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机制,提供必要的研究硬件如研究经费、研究的必要设备等,定期组织教师间、教师与专家间的交流,确实把教师的研究落到实处。

业务学习材料范文篇4

我这里所说的人格是指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性格、气质、能力、水平等的总和。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本质和劳动过程,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示范性。具体的说,教师是用自己的思想、言行和学识,通过榜样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的,而我们的学生又是具有模仿性和向师性的特点,这就使教师的示范作用得以发挥,对于学生来讲,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只有自己具有美好的心灵,才能使别人的心灵更美好,好的教师本身就是强大的教育力量。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最具有人格魅力呢?我认为:

一、在道德风范方面,

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旗帜。他们关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民族的兴旺发达而培养祖国栋梁之材的敬业精神。

1、其为人正直,堪称人师。

他们待人接物以公心,在他们眼里人无等级之分,在他们胸中无世俗之染,他们对待权贵学生不偏爱,对待贫寒学生能给予特别的帮助和鼓励。

2、其心胸开阔,豁达大度。

他们不因“容”而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不因“辱”而耿耿于怀,怨天尤人。他们知道自己的言行会时刻影响着学生,所以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他们宽容的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却不肯原谅自己的错误,他们“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领域里常讲常新的一个重要话题。在贯彻落实新课标新理念时,我们发现有些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课程计划的落实名存实亡,尤其是课堂教学还是“封闭式”,还是基本上遵循着“四部曲”(先是“赶鸭子”,把学生都赶到教室里;其次是“填鸭子”,机械地给学生填塞很多东西;填完后到期终就是“考鸭子”;最后学生就成了“板鸭子”)。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我们要求各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

1.要树立五个教育教学观念:①要承认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确立教学能动观:②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确立教学自主观;③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确立教学民主观;④要承认学生中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确立教学个性观;⑤要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确立教学创新观。

2.要走出三个误区:

一是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淡化考试,甚至不要考试;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放松文化课的教学;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让学生有课业负担,或是认为素质教育高不可攀,教师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行。

二是措施上的误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加强活动类课程,而没有意识到要着眼于课堂,着眼于在学科课中贯穿和渗透素质教育。在活动类课程中,又只侧重文体活动,对科技活动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三是关系上的误区:把实施素质教育与严格的教学常规管理、必要的考试检测、合理的学生课业量等对立起来。以为素质教育就是要降低教学质量要求。孰不知,素质教育不但不是降低质量要求,而是提出更全面、更科学、更高的质量目标要求。即学校必须从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健心、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创新”这七个方面去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目标。

二、创新教学管理,适应“课改”要求

能以满腔的热情去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在学生心目中他们永远年轻。

四、其潜心治学,堪称师表。

他们虽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但仍能不断的进取,而且他们应有演学家的口才或艺术家的风采,让学生在语言到行动上都羡慕他、模仿他。

五、其现代意识强。

他们特别关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重视自身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他们能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他们有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他们能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在思维上,发展过程中的差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快和创造的乐趣。

六、其谦虚谨慎,宽以待人,并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业务学习材料范文篇5

专家型教师主要指在教育教学的某一方面(主要是学科教学或学术研究领域)有专长的教师。专家型教师首先应具备一般教师所具有的素质,同时专家型教师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要成为研究者,不能只是停留在“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上,而是自己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探索。专家型教师应具备有求知欲、主观能动性和自学愿望、有合理的工作方式的知识、有演绎、归纳和类比的能力;在进行一项活动时具有确定其不同阶段所必须遵循的逻辑顺序能力;有形成和修改假设,拟定观察计划或实验计划以及理出事实与现象之间联系的能力;对收集到的数据材料能够加以处理,使之系统化,并且予以说明,从而得出结论;有独自作出具有科学根据的决定的能力;有清楚、确切、简洁的表达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曾提出确定专家型教师不同于新手的三个基本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关于知识,专家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知识,如何教的知识以及如何专门针对具体要教的内容施教的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尤其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他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第二个方面是关于问题解决的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在专长领域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第三个方面是洞察力,专家比新手(同样也是在专长领域里)有更大的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专家型教师与一般教师最大的不同在于:专家型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即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只有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才会有科研质量的提高,才会有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专家型教师的素质结构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专业化为确立专家型教师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国内外的学者对这一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美国学者论述了受学生喜爱的教师特征有三方面:亲童性: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考虑学生的需要,鼓励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安全感: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自信和随和以及由此形成的教师威信;个人组织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学组织、班级管理、课业规定等方面的使学生可以接受的能力、魄力和态度。我国学者叶澜提出未来教师的理想风格是“对人类的热爱的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唐松林等人提出了三维一体的教师的教育素质结构,即教师素质包括认知结构、专业精神和教育能力三方面,教师的教育素质结构是这三个维度组成的精神世界,其中认知结构起导向和支配作用,专业精神起动力作用,教育能力起保证作用,三者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制约、渗透的有机统一整体。

具体专家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高尚的师德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师德对于学校教育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尚的师德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教师的师德是教师个体的人格魅力的反映。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规范、人们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教师的人格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

2.科学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否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区分经验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重要标志。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持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还间接地影响着未来教育的性质与发展。作为专家型教师要树立尊重爱护学生,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树立“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给出现成真理的人”的教师观;树立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千差万别的个体,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学生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教育应不断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尽可能发展的学生观。

3.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一般地说,专家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三方面的内容。强调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是因为普通文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它能丰富人的文化底蕴,使人性更加完满,专家型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不仅要渊博,而且要精深,要内化到个体知识结构中去。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不仅要求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基本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还要了解学科的架构,发展脉络及学科信念等内容。教育学科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教学法及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专家型教师的专业能力除了应具有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交往能力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这是专家型教师区别于一般教师的根本所在。众所周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了解一些科研知识,掌握一些具体研究方法,只是为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才是从事科研工作的根本前提。教育研究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能力结构,一般来讲,它包括以下几种能力:定向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评价分析能力、组织科研活动的能力。六种能力在每个人身上的不同发展水平,就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研究风格。

4.勇于创新,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21世纪的发展呼唤创造型人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乃至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都与教师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没有教师的创造性,很难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性的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区分“教育家”与“教书匠”的重要标志。专家型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专家型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即对教育发展前瞻能力,能迅速感悟、准确判断处于生成和变动的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具有教育智慧,及时把握教育时机,能根据实际环境选择和决策,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尊重科学,不盲从和迷信权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善于进行科学研究,能创造性地把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融会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中去,对解决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

三、专家型教师成长的五大支柱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未来教育的目标即:使受教育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就要求专家型教师要学会志远,学会认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1.学会志远

学会志远,远离浮躁,树立矢志不渝、终身从教的理想,牵引自己不断攀登个人潜能的高峰。志远即志存高远,亦即树立远大的理想。理想是人们奋斗的目标。人的一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有高远的志向(目标)的牵引。理想是远航的标灯,有了它才有了前进的航向。

教师从事的工作是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为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奠基的工作,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每位教师要有鸿鹄之志,不断完善自己,“修身、齐家、治国”,使自己的人格、品行、学识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面镜子端端悬挂、一面旗帜高高飘扬、一座山峰巍峨耸立。一位教师只有将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立志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坦然面对浮躁的世界,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渝,才能激发出强劲的动力,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开挖到极致!

2.学会认真

学会认真,严谨务实,养成克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习惯,做教人求真的真人。

认真是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有了远大的理想,在实现的过程中,态度左右着你的行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愈挫弥坚等这些态度是把理想达及现实的舟楫。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从教者要象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的善待每一位学生。具体地说:教师平素的工作要一板一眼,要精致每个环节,细雕每个问题,实事求是,表里如一,没有半点虚假和浮夸,准确的传承文明,科学的启迪智慧,真挚的感悟人生,让学生追求至真至善至美;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有一双认真的慧眼,对待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见微知著,明察秋毫,及时指点,耐心帮助,对于成长中的亮点,善于捕捉,及时鼓励,促其光大。

认真的人会时时处处都完善细节。作为认真的教师,应懂得:教育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乌申斯基)。教师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心中永远装着学生,为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撑起一方蓝天。

3.学会合作

学会合作,双赢共进,形成取长补短、相携互助的协作氛围,共创美好前景。

人类已进入了“合作”的时代,什么是合作?在《没有人能独自成功》一书中是这样界定的合作:合作是所有组合形式努力的开始。一群人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把他们自己联合在一起。拿破仑把这种合作称之为“团结努力”。

知识经济时代,为什么成了告别了单枪匹马闯天下“孤胆剑客”时代而成为携手并肩走天涯“联手合作”的时代呢?其一,合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个行业之间、各门科学之间等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而每个人所涉猎得知识及能力,相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及纷繁复杂的世界而言,又是有限的。故而要完成一件事、成就一项事业,需要多方合作;其二,合作也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需求。合作是一种智慧的聚合,采众家之长,优势互补,众人划桨开大船,团结就是力量,这种力量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再者,合作也是现代人自身发展的需求。《成功的七项习惯》中指出:第四项习惯是双赢,第六项习惯是合作协调。合作是“1+1>2”的效应,合作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双赢共前。合作就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启智开思。学会合作以经是现代人的基本的生活方略,必备的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迫在眉睫,而起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合作;再者,新的课程计划的颁布,新教材的推行,新的课程理念的逐步渗入,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间彼此合作,共同提高;还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共育英才。在此系统中,教师要学会与家长及时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沟通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伙伴似的关系,这样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有效的开挖。因此,教师学会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合作呢?

首先合作者要有共同的目标,明确的目标,能使合作者形成合力执著的去追求。合力在物理学中是指:多个矢量在方向一致(共线同向)时,矢量值最大;而多个矢量组合在一起有夹角时,会形成内耗,矢量值较小。共同的价值追求即方向一致,可以使大家产生合力;再有,合作者集思广益——凝成合力的智力支持,合作者积极参与——凝成合力的行为保证,合作者相互体谅——凝成合力的情绪协调。如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要用明确的教与学的目标来指引,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准确定位,让师生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去,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

4.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与时俱进,养成苦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打造学习型组织。

许维诚先生在为《学习科学大辞典》作序中写道:“从个人来说,在无限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如何快速的获取自己的那一部分知识?随着事业的发展,又如何补充知识来满足新的需要?面对知识本身的不断发展,又如何能做到不落后于时代?这些问题都告诉我们,学习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的事情。”学习是一生一世的事,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从某种角度说,学习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格调。只有学会学习,我们才能当今社会大潮中搏风击浪,勇往直前。

学会学习的内涵:学会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探索,独立地进行有效的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学习尤为重要,其原因有二:

其一:学校的教育功能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教师从教的基石,《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全世界在争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该是两个科目: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作者提出相互联系的四部分课程模式即:个人成长课程、生活技能课程、学习如何学习的课程、具体内容的课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教师应是学习的典范,应该率先学会怎样学习。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而非简单的奉送真理,以即授之以渔。

其二:知识迅猛更新客观上要求教师学会学习。据技术预测专家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三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面对知识的蜂拥而至,我们必须学会从中筛选、检索、加工、整理这些信息,从中提取出最有利于自己生活、最有利于师生发展的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课堂常教常新,永远流淌着时代的春水。

综合国际、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教师要做到“学会学习”,应当具有以下学习能力: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学习的方法;有效地沟通与表达;泛读和理解的技能;探究推理、解决疑难的能力;获得、处理与应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的意念;开展研究的能力;终身学习。

教师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观念,要渐次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就需要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学习、学习、再学习,全力建设学习型学校。具体操作层面:

(1)个体学习

教师个人要勤学不辍,学会学习是每位教师的人生主餐。首先教师要主动学习间接经验。其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语);向周围其他同仁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巧妙移植,可以少走弯路;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再者,要积极主动积累直接经验。要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灼见,实践长才干。学习中有三点特别重要:一是迅速获取有用信息;二是利用它来解决问题;三是变革它推陈出新。

(2)互动学习

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主旨是培养学生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要积极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探究活动。师生、生生、生与媒体间可以尝试专注式学习、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网络探索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使我们的学习真正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愿学、乐学、创造性的学。网络探究学习是一种以单一主体探索为导向的学习活动。它经常以网页呈现问题作为开始,引导学习者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犹如一位探险者,与一群各俱专长的探险高手,在网络中作知识探索。

(3)团队学习

我们的社会正从“学历化社会”走向“学习化社会”,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即学习。许多国家提出如新加坡等建设学习化的国家,上海等城市提出建设学习化的城市,我们教师工作成长的学校也应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而打造为学习型的学校。

如何使我们的学校向学习型的学校迈进?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的五项修炼是改善个人与组织的思维模式,使组织迈向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技术。这五项技术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五项修炼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孤立或分割开来。学校要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用共同的远景目标培养成员对学校的长期承诺,客观的审视自己,不断改善心智模式,团队中成员不断超越自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全局利益出发,全面提升整体的教书育人水准,全力打造学习型学校。

5.学会研究

学会研究,探索反思,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努力做专家型教师。

“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改进。教育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发现和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

(1)教师为什么要成为研究者?

首先,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时展的客观要求。教学系统是有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要素构成。其中教材即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不断融入新鲜的血液,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教材;新的课程开发国家把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教师即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就要求就是应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的对象学生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智力水平等等,这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育,开挖他们的智慧潜能,这些无疑都必须教师具备较浓厚的科研意识,要求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其次,教育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一名师范毕业生由新教师成为合格教师,可以在实践中感悟或师于名师,而模仿和向老教师倾角是一条成为合格教师的捷径,可以少走弯路,缩短成熟期;而又基本胜任到名家名师的成长,则需要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研究,用理性的目光,大胆尝试,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业内的行家里手。国内外许多教育家,如美国的桑代克、我国的陶行知等人,他们都是教师出身,但他们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探索出教育的真谛,成为大教育家,被后人敬仰。

最后,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动根植于课堂,也才能使教育研究成果很好的在教育实际中加以应用较好的变为教育生产力。“教师即研究者”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藤豪斯谈到:“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改进教学,或如何能满足课程规划。如果教学要得到巨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教师通过研究,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的教育发展观、人才观、教育教学观构建新的教育理念,使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和动力;还可以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的课堂创新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教育研究的理想是,每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

(2)教师如何成为研究者?

首先,学校创设优良的外部环境,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发展空间。学校要以“科研兴校”为切入点,建立激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机制,提供必要的研究硬件如研究经费、研究的必要设备等,定期组织教师间、教师与专家间的交流,确实把教师的研究落到实处。

业务学习材料范文篇6

关键词:网络教学,基本素养,学会学习,反馈.

Internet迅速发展,网络教学是Internet应用的一个热门话题.网络教学中的教与学都和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有很大的差别,对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素养也有不同的要求.

一,网络教学中学生的基本素养

1.学会学习

与课堂教学环境下相比,网络学习中学生的最大的不同是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他可以选择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来学习.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生具有极大的自由度.伴随着这种自主性的是责任感,学生必须具有动机和自律来完成学习,缺少这两种素质的学生往往很难适应网络课程的学习模式.网络学习曾只应用于具有良好学习技巧的研究生,专业课程.但是随着网络教学扩展到教育培训的整个领域,而许多学生没能掌握相应的学习技巧,结果,网络教学经常面临成绩下降,失学率上升的困扰,并难以推广和扩展.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会一些基本的学习技巧,例如时间的安排,目标的制定,进行自我评价等.还有如何有效地使用软件,进行网络搜索,利用通讯方式如电子邮件,公告板等.一些网络课程中讲到了这些软件的使用,但大多数课程中,需要学生自己学会掌握.另外,还要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有些学生厌倦了通常的课堂教学形式,网络课程能使学生感到有些挑战性,并因此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关键是学生的参与程度.

基本的写作和通讯技巧也是进行网络学习的学生必需具备的,尤其是在小组交互学习中.如果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有障碍,他们就不会习惯用电子邮件,参与讨论等.而且,网络学习能提供大量写作,通讯交流的机会.教师在实践中发现,积累了大量网络学习经验的学生学习技巧有明显提高.

网络学习中成功的学生必须善于学会学习.当今世界教育的最大难题是信息变化太快,大多数学科领域有大量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方式经常变化,网络教学的性质也经常变化.学生必须善于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来适应这些变化.

2.网上交往能力

网络学习不仅仅是人机对话,而且是人与人之间跨时空的对话与交流.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尤其是参与协作式学习,交往的能力与技巧是很重要的.网络学习中的人际环境与实际的人际交往的环境不一样,需要新的交往技巧和行为方式.

人们参与网上讨论和会议的程度是不同的,一些人经常参加,另一些人只是阅读别人的信息而很少参与讨论.参与程度是以下因素作用的结果:(1)个人的拘谨或开放程度.(2)对话题的感兴趣程度.(3)对所使用网络软件的适应程度.(4)与系统连接的方便程度.(5)他们的多媒体写作与网上交流能力.(6)参与的动机程度.这些因素的影响决定着学生是否会参与网上讨论.

文化背景也是网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网络课程班包括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实际上,网络教学的一个优势就是世界参与性.然而,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社会风格,与其他的文化会有冲突,更不用提宗教和政治的分歧了.学生和教师必须对这些差异很敏感,与他人交往时也要考虑这点.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好的方法是鼓励学生在课程早期细致地讨论这些问题.

总之,异步交互方式(电子邮件和在线讨论)对交往能力的要求比需要即时响应的会议要求低.由于需要时间阅读,起草,异步方式允许学习者一定时间后再答复,这会使拘谨,有限的通讯技巧,不熟悉使用软件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服.异步方式还允许对信息加以思考,这样会使得讨论深思熟虑.

3.参与能力

近几年已经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学习模式.尽管这些理论在某些方面与网络学习有关,但很少是专门为网络学习提出的,只有参与理论是个例外.

参与理论(Kearsley&Shneiderman,1998)认为: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意义任务,以便学习.也就说,他们必须进行设计,制定计划,解决问题,进行评价,得出结论,参与讨论.参与理论,认为所有的学习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协作性,基于问题,真实性.协作性意味着学生,教师,课程专家之间通过电子邮件,讨论平台,会议进行交互.基于问题意味着学生活动包括完成作业或项目,而不是参加考试,测验.真实性意味着所有的课程材料和活动是现实的,与学生的兴趣密切相关.

根据参与理论,一个网络班级应该以大家互相认识来开始,通常是要求学生在讨论平台上张贴自己的背景介绍.另一种方式是要求学生讨论对本门课程的期望和目标.另一个作业可能是要求学会成对地或成组地参与讨论一个基本问题,也可能是要求小组中的成员分析一个案例或对一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接下来的作业可能是一个大的设计或分析项目让学生在剩下时间里研究,并在课程结束时提交上来.

参与理论在许多方面是基于学习理论.它支持倡导让学生建立自己学习环境的建构主义.参与理论支持诸如情境学习的观点,另外,它还支持协作学习,小组学习的观点.

4.网上礼仪

在网上与他人交往需要一些特别的通讯方式--可被称作网络礼仪,以下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些常用"通用规则":

(1)尽量发短消息.人们不喜欢阅读长的电子邮件或讨论板上的信息.如果有很多内容要讲,把它分成几个短消息.

(2)不要用大写字母,尤其在短消息中.大写字母在网络相当于大声喧哗,就象在通常的讨论中大声喧哗一样被视为不礼貌.只有当你想强调某点的时候再用大写.

(3)当你回电子邮件或会议通知时最好是开头第一句就给出你的主要观点或结论,这样表达信息不仅醒目,而且简明扼要.

(4)当你提到一个网址时,要给出它的URL地址,以便别人可以用到.最好是用可执行方式给出URL地址.

(5)在网上讨论时切忌使用偏激的或粗俗的话语.

正象有些人在个人交往中很得心应手一样,许多人成为网上交往的专家.当然,这意味着不仅仅是理解这些礼仪,还意味着计算机网络对他们是透明的,他们能全心专注于交流.一段时间后,许多学生也能达到这种状态.然而,总有些人对网络交互感到不舒服,如何使这些人适应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5.计算机文化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必须掌握计算机文化与操作使用以便在学习中有效学习.实际上,这对于年长一些的学生(大学生和成人)来说比对于儿童是一个更严峻的挑战,因为后者是在技术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似乎很容易接受计算机文化.

高中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巧,如字处理,图象编辑,表格处理,连接Internet,使用E_Mail,网上浏览.在大学阶段,学生要求掌握某些专门软件的应用,如数学软件,统计软件等.不管是在教育的哪一个阶段,知道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是进行网络学习的基本技能

显然,学生的计算机熟练程度决定了他们在网络学习中能否成功.应当考虑网络教学中应该花费多少时间来教计算机技巧.许多中学,大学,组织在课程培训中花大量时间来教计算机文化.然而大多数人是通过自学来获得计算机知识的,因此,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对网络文化的理解,适应程度在进行网络教学中是很重要的.

总之,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网络学习者,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学会学习的技巧,网上交往能力,参与学习活动,遵守礼仪,掌握计算机文化等.

二,网络教学中教师的素养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使学生对所讲的知识感兴趣.而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更象一个教练,指导者而不是呈现者,表演者.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程度提高了,需要教师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程度降低了.信息可来源于数据库或协作学习,指导者不必要成为知识专家.另外,网络课程给教师协作提供了许多机会,小组教学正成为网络教学课程中的一个通用形式.

1.交互和参与

网络教学中指导者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具有很高程度的交互和参与活动.这也意味着与学科专家,学生共同参与设计,进行学习活动.网络课程应当是一些与社会,自然相关的有现实性的作业和项目.要求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在在线讨论平台上,这样每个人都可看到,评论各方面的回答,反应.邮件列表的使用也可达到同样的目的,但是它不能满足累积的讨论.

尽管提供了网络交互和参与的手段,还应当鼓励学生参与,这种鼓励对于网络学习的新手或有大量作业的学习者尤其必要.最有效的方法是使参与成为课程的必需和评分的组成要素.每份作业可通过学生总体参与的程度评分.学生间的交互性可通过同学间的评价,小组作业来提高.在一个不评分的课程或自愿参加的课程中,交互性和参与性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如果学习内容有趣和有价值,学生不需要强烈的动机就能参加.因此,使用有意义的,有现实性的作业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很关键的.

另一个对学生交互性和参与性有影响的因素是指导者的参与程度.如果指导者经常在讨论平台消息或通过E_Mail给学生评论,会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好的网络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指导者必须大量参与以使学生也增加参与度.

应当指出的是,尽管交互和参与是密切相关的,但它们并不是一回事.参与是指参加,在场,不包含任何的反馈.例如,许多学生可能参加一个实时会议,只有一小部分具有交互能力.交互是指学生与指导者,与其它学生的对话活动.对话意味着系统对学生的输入或选择有反应,如回答问题和查询结果等.很显然,在网络教学中教师既要有参与,又要有交互.

2.反馈

教师的一个主要的任务是提供反馈.在网络课程中,教师的反馈通常是以Email的形式进行的,通过Email给学生布置作业,或对作业给出评论.指导者通常是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评分,然后让学生下载该文件来看评论.理想的情况是,指导者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信息.小组反馈可能会采用在讨论平台上或会议上信息的形式,给出对某一专题或活动的许多人的答案的总结或分析.

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可作为指导者评价的替代或补充.来自同学的评价由于是来自同一层次而不是专家经常会很有帮助.然而,学生在评价别人的作业时通常需要细致的指导.因为学生常认为评价应是负面的,很有必要提醒学生在评论时要多一些建设性的评价.

反馈的及时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经常急于知道他们的作业是否正确.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改正错误.即使反馈只是简单通知学生作业已被接受,对于学生来说也有很大的意义.实际上,学生对于网络教学的普遍的抱怨就是他们的作业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教师应当给作业的反馈留出适当的回旋余地,确保他们达到要求.及时反馈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同学之间的评价.

3.工作量

使一门网络课程有高度交互性,给学生提供及时反馈意味着指导者要有很大的工作量.课程的交互程度和参与程度越高,需要教师做的工作越多.组织和指导网络课程需要大量时间,如果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指导者每周对每名学生花费20分钟进行评价,反馈,这就是每周10个小时的工作量,远远大于大多数传统课堂.要知道这只包括与学生的交互,不包括准备课程材料,学习使用软件,解决问题的时间.

一种减少工作量的方法是更多地进行同学之间的评价.然而指导者仍需要进行不时的参与.另一个策略是进行小组反馈而不是个人反馈,创建一个FAQ(经常问的问题)人工智能化的解答数据库是处理各种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好方法.

使用助教是另一个解决方法.总起来说,一个大于30个人的网络班级不是一个指导者就能成功指导的.在网络教学中用助教,需要他们有上网经验,他们还有必要进行网络教学的基本技巧训练.同样,他们的工作也需要有指导或课程管理者的监督.考虑以上因素,尽管用助教是一个简单的方法,但不是处理大量课程的唯一方法.

给学生提供反馈的最容易方法是使用多项选择或简答题的测验.实际上,大多数网络测试工具提供自动评分,并在测试完成后,立即给学生生成信息.尽管反馈的及时性达到了,这类测试的成绩和反馈有时不会提供有用的学习经验.尽管简单测试在某些情况下有效,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这种方式意味着网上学习活动的设计的失败.

尽管网络教学的工作量很大,由于教学活动可随时随地进行,它还是具有比传统课堂更大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是进行网络教学的教师的驱动力之一.因此,网络教学的方便性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4.调适与帮助

调适包括鼓励学生参加讨论和网络会议,确保不会有学生一直占主导,使讨论集中于一个话题,总结和分析讨论重点.帮助意味着给学生提供能帮助他们完成作业的信息,在课程进行中提出建议和观点.

这些调适与帮助行为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在课程进行初期,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这门课的期望和目标,学生的背景,以往的网络学习经验.当给每个作业评分时,应考虑每个学生所起的作用和背景.在网络会议系统和讨论平台中,教师应尽力使学生多参加和互相学习.在小组学习和协作学习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如何使学生协同工作,从小组交互中获益.

网上班级中采取这些原则,可大大改变教师作用的性质和工作量.这要求教师更多地注意班级中的交互方式,注意学生的需要和每个学生的进度以便促进他们的学习.较少采用呈现信息的方式而较多重视帮助学生发现信息.

5.有效教学

有许多因素决定网络教学是否有效.最明显的一个是经验,包括熟悉网络教学的性质和技术,掌握课程中应用的系统和软件.例如,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如何管理讨论平台,他们还必须善于使用课程中所用到的特定软件工具.由于课程传送工具和网络经常变化,教师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如何使用软件.

有效的网络教师需要理解和学习以下技巧:交互,参与,反馈,帮助和调适.这些技巧通常是随着教师在网络课程中经验增长而培养起来的.因此,网络教学实践本身是培养和提高教师网络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对教师有效性的研究表明:好教师对教学,对本学科领域有很大的热情,关心帮助学生,乐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感兴趣.许多喜欢课堂呈现和与学生个人接触的优秀教师往往对网络教学环境不适应,还有一些好教师对网络教学不感兴趣或缺乏必要技巧.

6.教师协作

正像网络课程给学生提供了许多交互机会一样,他们也会给教师协作带来了可能.尽管通常教师喜欢合作,但在传统课堂环境很难实现.然而网络教学使协作变得容易,协作方式的一个通常的模式是在一节课中有一个客座教师.例如,可在实时会议室或讨论平台中邀请某个专家参加.他可以对学生的回答与评论作出反应,许多人愿意免费参加这种活动因为它占用的时间很少,只是在计算机前工作也没有太多的不便.如果时间长的话,可能需要付给一定的报酬.

准备课程时,主要的教师可找出可能的客座教师并通过Email联系,看他们是否有兴趣,如果同意的话,可列出时间表,并请他们准备相关的材料.专家和学生都会觉得这些经验很有趣和有帮助.这不仅使专家能够给学生介绍未来的发展前景,而且还建立起与学校与研究机构的联系.

教师协作的另一种形式是当来自不同的学院的多位教师联合设计与开设一门课程时.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可能同时参加该课程获学分,对每位教师也都算工作量的一部分,这种小组教学比前一种更难组织,因为必须取得两个不同学院系所的行政同意.然而这种方法有许多优点,它使得多所院校的学习资源在一门课程中共享,学生可通过与其它学院的学术交流获益.

最后,还有一些通过Email,会议,讨论平台的非正式协作.教师经常与作家或研究人员就他们的工作相互联系,并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应用.软件开发者常急切地与使用者沟通,并讨论与软件有关的问题和观点.实际上,在网络环境下离开协作是很难成功的.

7.学生评价

网络教学中常引起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教师担心他们不能正确地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参与程度.实际上在网络教学中的评价往往比传统课堂环境中的评价更有效.

可把所有学生的回答记录下来,提供丰富的数据以供分析.当进行成绩评价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以往成绩.如果学习活动包括讨论平台,会议,电子邮件等多种书写形式的作业,可把它们集中放到学生的文件夹中.作业和考试的结果放在学生记录数据库中.

业务学习材料范文篇7

一,学术论文写作的国家标准(GB7713-87)摘录

国家标准GB7713一87规定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指明报告与论文由前置部分和主体部分两大部分构成.对于学术论文来说,每部分包含4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前置部分包括:题名,论文作者,摘要,关键词;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

二,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

(一)题名(Title,Topic)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为选定关键词,编制题录和索引等二次文献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可见,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

1.准确得体

论文题目必须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2.简短精炼

题目用词需要精选,字数要少.尽管题目的字数多少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但一般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30个字.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

4.醒目

虽然论文题目首先映入读者的眼帘,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论文的效果.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定要真实可靠.这是因为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者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四是用于文献检索(作者索引).

(三)摘要(Abstract)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读者不用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论文的必要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公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为便于交流,还要有英文摘要.

(四)关键词(Key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

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的主题内容,是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五)引言(Introduction)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

(六)正文(Mainbody)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

段落的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以理科方面的论文为例,一般常见的划分方式有:实验原材料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结果比较与分析.

由于学术论文的选题和内容性质差别较大,其分段及其写法均不能作硬性的统一规定,但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直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七)结论(Conclusion)

论文的结论部分,应反映论文中通过实验,观察研究并经过理论分析后得到的学术见解.结论应是该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

结论的写作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

"结论"部分的写作要求是: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八)参考文献(Reference)

在学术论文后需要列出参考文献.其作用有: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分清是自己的观点或成果还是别人的观点或成果;对前人的科学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是为了指明引用资料出处,便于检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分别对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有明确的规定.

1.论文的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为(包括标点符号):

序号.作者(三人以内全部列出,超过三人,后写等).论文名.刊名,出版年号,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示例:华罗庚,王元,论一致分布与近似分析:数论方法(1),中国科学,197(4):339一357

2.专著的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为(包括标点符号):

业务学习材料范文篇8

专家型教师主要指在教育教学的某一方面(主要是学科教学或学术研究领域)有专长的教师。专家型教师首先应具备一般教师所具有的素质,同时专家型教师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要成为研究者,不能只是停留在“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上,而是自己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探索。专家型教师应具备有求知欲、主观能动性和自学愿望、有合理的工作方式的知识、有演绎、归纳和类比的能力;在进行一项活动时具有确定其不同阶段所必须遵循的逻辑顺序能力;有形成和修改假设,拟定观察计划或实验计划以及理出事实与现象之间联系的能力;对收集到的数据材料能够加以处理,使之系统化,并且予以说明,从而得出结论;有独自作出具有科学根据的决定的能力;有清楚、确切、简洁的表达能力。美国闻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曾提出确定专家型教师不同于新手的三个基本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关于知识,专家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知识,如何教的知识以及如何专门针对具体要教的内容施教的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尤其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他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第二个方面是关于问题解决的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在专长领域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第三个方面是洞察力,专家比新手(同样也是在专长领域里)有更大的可能找到新奇和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专家型教师与一般教师最大的不同在于:专家型教师必须把握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即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只有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才会有科研质量的提高,才会有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专家型教师的素质结构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专业化为确立专家型教师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国内外的学者对这一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美国学者论述了受学生喜爱的教师特征有三方面:亲童性: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考虑学生的需要,鼓励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安全感: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自信和随和以及由此形成的教师威信;个人组织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学组织、班级治理、课业规定等方面的使学生可以接受的能力、魄力和态度。我国学者叶澜提出未来教师的理想风格是“对人类的热爱的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聪明。”唐松林等人提出了三维一体的教师的教育素质结构,即教师素质包括认知结构、专业精神和教育能力三方面,教师的教育素质结构是这三个维度组成的精神世界,其中认知结构起导向和支配作用,专业精神起动力作用,教育能力起保证作用,三者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制约、渗透的有机统一整体。

具体专家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高尚的师德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师德对于学校教育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尚的师德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教师的师德是教师个体的人格魅力的反映。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规范、人们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教师的人格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

2.科学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否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区分经验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重要标志。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持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还间接地影响着未来教育的性质与发展。作为专家型教师要树立尊重爱护学生,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树立“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给出现成真理的人”的教师观;树立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千差万别的个体,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学生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教育应不断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尽可能发展的学生观。

3.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一般地说,专家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三方面的内容。强调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把握,是因为普通文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它能丰富人的文化底蕴,使人性更加完满,专家型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把握不仅要渊博,而且要精深,要内化到个体知识结构中去。把握学科专业知识,不仅要求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基本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还要了解学科的架构,发展脉络及学科信念等内容。教育学科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教学法及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专家型教师的专业能力除了应具有教学能力、组织治理能力、决策能力、交往能力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这是专家型教师区别于一般教师的根本所在。众所周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熟悉过程,了解一些科研知识,把握一些具体研究方法,只是为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才是从事科研工作的根本前提。教育研究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能力结构,一般来讲,它包括以下几种能力:定向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评价分析能力、组织科研活动的能力。六种能力在每个人身上的不同发展水平,就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研究风格。

4.勇于创新,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21世纪的发展呼唤创造型人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乃至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都与教师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没有教师的创造性,很难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性的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区分“教育家”与“教书匠”的重要标志。专家型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专家型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即对教育发展前瞻能力,能迅速感悟、准确判定处于生成和变动的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具有教育聪明,及时把握教育时机,能根据实际环境选择和决策,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尊重科学,不盲从和迷信权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奇别致的教学内容;善于进行科学研究,能创造性地把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融会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中去,对解决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

三、专家型教师成长的五大支柱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未来教育的目标即:使受教育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就要求专家型教师要学会志远,学会认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1.学会志远

学会志远,远离浮躁,树立矢志不渝、终身从教的理想,牵引自己不断攀登个人潜能的高峰。志远即志存高远,亦即树立远大的理想。理想是人们奋斗的目标。人的一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有高远的志向(目标)的牵引。理想是远航的标灯,有了它才有了前进的航向。

教师从事的工作是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为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奠基的工作,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每位教师要有鸿鹄之志,不断完善自己,“修身、齐家、治国”,使自己的人格、品行、学识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面镜子端端悬挂、一面旗帜高高飘扬、一座山峰巍峨耸立。一位教师只有将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立志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坦然面对浮躁的世界,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渝,才能激发出强劲的动力,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开挖到极致!

2.学会认真

学会认真,严谨务实,养成克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习惯,做教人求真的真人。

认真是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有了远大的理想,在实现的过程中,态度左右着你的行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愈挫弥坚等这些态度是把理想达及现实的舟楫。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从教者要象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的善待每一位学生。具体地说:教师平素的工作要一板一眼,要精致每个环节,细雕每个问题,实事求是,表里如一,没有半点虚假和浮夸,准确的传承文明,科学的启迪聪明,真挚的感悟人生,让学生追求至真至善至美;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有一双认真的慧眼,对待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见微知著,明察秋毫,及时指点,耐心帮助,对于成长中的亮点,善于捕捉,及时鼓励,促其光大。

认真的人会时时处处都完善细节。作为认真的教师,应懂得:教育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乌申斯基)。教师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心中永远装着学生,为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撑起一方蓝天。

3.学会合作

学会合作,双赢共进,形成取长补短、相携互助的协作氛围,共创美好前景。

人类已进入了“合作”的时代,什么是合作?在《没有人能独自成功》一书中是这样界定的合作:合作是所有组合形式努力的开始。一群人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把他们自己联合在一起。拿破仑把这种合作称之为“团结努力”。

知识经济时代,为什么成了离别了单枪匹马闯天下“孤胆剑客”时代而成为携手并肩走天边“联手合作”的时代呢?其一,合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个行业之间、各门科学之间等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而每个人所涉猎得知识及能力,相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及纷繁复杂的世界而言,又是有限的。故而要完成一件事、成就一项事业,需要多方合作;其二,合作也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需求。合作是一种聪明的聚合,采众家之长,优势互补,众人划桨开大船,团结就是力量,这种力量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再者,合作也是现代人自身发展的需求。《成功的七项习惯》中指出:第四项习惯是双赢,第六项习惯是合作协调。合作是“1+1>2”的效应,合作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双赢共前。合作就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启智开思。学会合作以经是现代人的基本的生活方略,必备的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迫在眉睫,而起要害是教师要学会合作;再者,新的课程计划的颁布,新教材的推行,新的课程理念的逐步渗入,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间彼此合作,共同提高;还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共育英才。在此系统中,教师要学会与家长及时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沟通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伙伴似的关系,这样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有效的开挖。因此,教师学会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合作呢?

首先合作者要有共同的目标,明确的目标,能使合作者形成合力执著的去追求。合力在物理学中是指:多个矢量在方向一致(共线同向)时,矢量值最大;而多个矢量组合在一起有夹角时,会形成内耗,矢量值较小。共同的价值追求即方向一致,可以使大家产生合力;再有,合作者集思广益——凝成合力的智力支持,合作者积极参与——凝成合力的行为保证,合作者相互体谅——凝成合力的情绪协调。如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要用明确的教与学的目标来指引,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准确定位,让师生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去,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

4.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与时俱进,养成苦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打造学习型组织。

许维诚先生在为《学习科学大辞典》作序中写道:“从个人来说,在无限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如何快速的获取自己的那一部分知识?随着事业的发展,又如何补充知识来满足新的需要?面对知识本身的不断发展,又如何能做到不落后于时代?这些问题都告诉我们,学习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的事情。”学习是一生一世的事,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从某种角度说,学习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格调。只有学会学习,我们才能当今社会大潮中搏风击浪,勇往直前。

学会学习的内涵:学会把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探索,独立地进行有效的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学习尤为重要,其原因有二:

其一:学校的教育功能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教师从教的基石,《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全世界在争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该是两个科目: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作者提出相互联系的四部分课程模式即:个人成长课程、生活技能课程、学习如何学习的课程、具体内容的课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教师应是学习的典范,应该率先学会怎样学习。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而非简单的奉送真理,以即授之以渔。

其二:知识迅猛更新客观上要求教师学会学习。据技术猜测专家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三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面对知识的蜂拥而至,我们必须学会从中筛选、检索、加工、整理这些信息,从中提取出最有利于自己生活、最有利于师生发展的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课堂常教常新,永远流淌着时代的春水。

综合国际、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教师要做到“学会学习”,应当具有以下学习能力:把握熟悉世界的工具,学会学习的方法;有效地沟通与表达;泛读和理解的技能;探究推理、解决疑难的能力;获得、处理与应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的意念;开展研究的能力;终身学习。

教师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观念,要渐次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就需要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学习、学习、再学习,全力建设学习型学校。具体操作层面:

(1)个体学习

教师个人要勤学不辍,学会学习是每位教师的人生主餐。首先教师要主动学习间接经验。其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语);向四周其他同仁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巧妙移植,可以少走弯路;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再者,要积极主动积累直接经验。要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灼见,实践长才干。学习中有三点非凡重要:一是迅速获取有用信息;二是利用它来解决问题;三是变革它推陈出新。

(2)互动学习

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主旨是培养学生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要积极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探究活动。师生、生生、生与媒体间可以尝试专注式学习、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网络探索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使我们的学习真正能激发学生的爱好,使之愿学、乐学、创造性的学。网络探究学习是一种以单一主体探索为导向的学习活动。它经常以网页呈现问题作为开始,引导学习者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如同一位探险者,与一群各俱专长的探险高手,在网络中作知识探索。

(3)团队学习

我们的社会正从“学历化社会”走向“学习化社会”,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即学习。许多国家提出如新加坡等建设学习化的国家,上海等城市提出建设学习化的城市,我们教师工作成长的学校也应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而打造为学习型的学校。

如何使我们的学校向学习型的学校迈进?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的五项修炼是改善个人与组织的思维模式,使组织迈向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技术。这五项技术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五项修炼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孤立或分割开来。学校要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用共同的远景目标培养成员对学校的长期承诺,客观的审阅自己,不断改善心智模式,团队中成员不断超越自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全局利益出发,全面提升整体的教书育人水准,全力打造学习型学校。

5.学会研究

学会研究,探索反思,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努力做专家型教师。

“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改进。教育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发现和熟悉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

(1)教师为什么要成为研究者?

首先,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时展的客观要求。教学系统是有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要素构成。其中教材即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不断融入新鲜的血液,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教材;新的课程开发国家把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教师即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就要求就是应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的对象学生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智力水平等等,这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育,开挖他们的聪明潜能,这些无疑都必须教师具备较浓厚的科研意识,要求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其次,教育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一名师范毕业生由新教师成为合格教师,可以在实践中感悟或师于名师,而模拟和向老教师倾角是一条成为合格教师的捷径,可以少走弯路,缩短成熟期;而又基本胜任到名家名师的成长,则需要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研究,用理性的目光,大胆尝试,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业内的行家里手。国内外许多教育家,如美国的桑代克、我国的陶行知等人,他们都是教师出身,但他们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探索出教育的真谛,成为大教育家,被后人敬仰。

最后,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动根植于课堂,也才能使教育研究成果很好的在教育实际中加以应用较好的变为教育生产力。“教师即研究者”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藤豪斯谈到:“假如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改进教学,或如何能满足课程规划。假如教学要得到巨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教师通过研究,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的教育发展观、人才观、教育教学观构建新的教育理念,使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和动力;还可以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的课堂创新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教育研究的理想是,每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

(2)教师如何成为研究者?

首先,学校创设优良的外部环境,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发展空间。学校要以“科研兴校”为切入点,建立激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机制,提供必要的研究硬件如研究经费、研究的必要设备等,定期组织教师间、教师与专家间的交流,确实把教师的研究落到实处。

业务学习材料范文篇9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本质和劳动过程,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示范性。具体的说,教师是用自己的思想、言行和学识,通过榜样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的,而我们的学生又是具有模仿性和向师性的特点,这就使教师的示范作用得以发挥,对于学生来讲,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只有自己具有美好的心灵,才能使别人的心灵更美好,好的教师本身就是强大的教育力量。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最具有人格魅力呢?我认为:

一、在道德风范方面,

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旗帜。他们关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民族的兴旺发达而培养祖国栋梁之材的敬业精神。

1、其为人正直,堪称人师。

他们待人接物以公心,在他们眼里人无等级之分,在他们胸中无世俗之染,他们对待权贵学生不偏爱,对待贫寒学生能给予特别的帮助和鼓励。

2、其心胸开阔,豁达大度。

他们不因“容”而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不因“辱”而耿耿于怀,怨天尤人。他们知道自己的言行会时刻影响着学生,所以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他们宽容的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却不肯原谅自己的错误,他们“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领域里常讲常新的一个重要话题。在贯彻落实新课标新理念时,我们发现有些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课程计划的落实名存实亡,尤其是课堂教学还是“封闭式”,还是基本上遵循着“四部曲”(先是“赶鸭子”,把学生都赶到教室里;其次是“填鸭子”,机械地给学生填塞很多东西;填完后到期终就是“考鸭子”;最后学生就成了“板鸭子”)。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我们要求各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

1.要树立五个教育教学观念:①要承认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确立教学能动观:②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确立教学自主观;③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确立教学民主观;④要承认学生中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确立教学个性观;⑤要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确立教学创新观。

2.要走出三个误区:

一是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淡化考试,甚至不要考试;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放松文化课的教学;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让学生有课业负担,或是认为素质教育高不可攀,教师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行。

二是措施上的误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加强活动类课程,而没有意识到要着眼于课堂,着眼于在学科课中贯穿和渗透素质教育。在活动类课程中,又只侧重文体活动,对科技活动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三是关系上的误区:把实施素质教育与严格的教学常规管理、必要的考试检测、合理的学生课业量等对立起来。以为素质教育就是要降低教学质量要求。孰不知,素质教育不但不是降低质量要求,而是提出更全面、更科学、更高的质量目标要求。即学校必须从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健心、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创新”这七个方面去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目标。

二、创新教学管理,适应“课改”要求

能以满腔的热情去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在学生心目中他们永远年轻。

四、其潜心治学,堪称师表。

他们虽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但仍能不断的进取,而且他们应有演学家的口才或艺术家的风采,让学生在语言到行动上都羡慕他、模仿他。

五、其现代意识强。

他们特别关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重视自身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他们能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他们有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他们能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在思维上,发展过程中的差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快和创造的乐趣。

六、其谦虚谨慎,宽以待人,并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业务学习材料范文篇10

听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说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注意哦.

读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6,读的要求应该分出层次.首先是通读,将句子读顺口,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读准字音.对于这一点,我们同学的认识是清楚的,态度是重视的,做得很好.7,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8,默读时,贵在边读边思考.现在我们将默读的思考心得交流一下.9,默读,要讲究速度.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

1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请各位再把这部分内容多读几遍,弄懂它的意思.

问1,"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2,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

3,这里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看看是否有答案.

4,你们现在真能问,能问在点子上,能抓住要点来提问.

5,我们同学的思想变得很敏锐,这些问题提得很好.

6,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让我试着回答,也不一定准确.

7,今天我们提问已大大地超出了课文的范围,反映了我们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及强烈的求知欲望.

8,有些问题我们可先问自己,自己有能力解决的,就不必向别人提出,让我们试试看,刚才新提出的问题,哪些是自己有答案的

9,有一个问题,是我要求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10,我从同学们的提问中,看到的是思维的火花,非常烂灿,与其说是我在教你们,不如说是你们在教我,你们的学习能力是在提高.

写1,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干净,书写也端正.我很高兴,感谢大家.

2,请同学们看(用手扬起一大叠本子)我今天要表扬这么多同学,让我来介绍他们的名字.这些同学的作业字迹端正,行款整齐很少有错别字,文句通顺,进步很大.

3,同学们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我也写了一点,现在我念给大家听,希望大家能喜欢.

4,写文章的目的是与别人交流,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让别人了解.我们的作文也应该有读者,有读者群.我建议大家互相交流.看完后将自己的体会,用一两句话写下来,目的是互相鼓励.

5,优秀的作文是全班的财富,应该让大家来共享,请大家出出主意,如何使这些财富充分地发挥作用,让每一位同学得益,特别请这些财富的创造者出出主意.

6,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班×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7,"有纳才能吐",有积累才能够表达.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8,××同学从生活中找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