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7:07

小学阅读教学

小学阅读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小学教育;单元整合;教学模式;特点;方法

一、“单元整合”式群文阅读教育模式的特点

(一)针对性强。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多拘泥于教材内容,这样一来很容易导致阅读教学的单篇教学效益低下。同时加之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教育方式也比较单一,致使学生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相比之下,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单元整合”式群文教学模式则具有比较高的针对性,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考力,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单一按照课本逐句讲解,也能够提高学生体验学习的参与度,突出了阅读教育中使学生拥有独立阅读能力的特点。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将阅读能力运用到生活当中来,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能够在无形中将自己的批判思考能力提高到最好。(二)生动形象。“单元整合”式群文阅读教育模式是符合新课标观念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具有高度生动力,既在满足讲授学生相应知识时也能够使学生获得学习过程当中的趣味性。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结合到了一起,实现了让阅读学习回归生活的目标。让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不再只局限于课本上,更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阅读教育相比之下当然是更加生动形象的。(三)内容丰富。“单元整合”式群文阅读教育模式相比传统的小学阅读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其本身内容的丰富性。传统的教育中阅读通常就只局限于单篇文章,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的内容比较单一,十分不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而“单元整合”式群文阅读教育模式则能够使学生在一堂课中能够同时接触到多个主题的文章。一方面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小学阅读课堂的教育效率。

二、“单元整合”式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运用时的要点

运用“单元整合”式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务必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使其优势发挥到最大,具体如下。(一)落实好预习工作。老师在课前以布置作业的方式给学生框定好接下来要上课的文章内容,督促学生在课堂之前寻找相关资料并做好笔记,面对文章中的一些生词,学生可通过询问父母、查找字典的方式解决。这样一来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二来也帮助提高了学生自我提高的能力。同样的教师也应该在课前做好课堂备案,因为这样的教学策略对于老师来说上课内容也是比较多的,唯有做好充分的课堂备案才有可能使老师在课堂解决好学生可能疑问的地方,更好地将阅读课授予给在座的学生。(二)选择具有一定关联性的授课内容。在“单元整合”式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之中,所教授的内容如策略本身名称所强调的“单元”一样,需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即不能随意套取几篇文章来作为教师授课内容。教师在甄别上课题材时,应该对所选取的文章本身进行简要分析,应该在确定了合理的主题后,围绕此选取相关联的几篇文章作为授课内容。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像那种几篇毫无关联的文章凑在一起的群文阅读在很大的程度上便增加了学生的阅读负担,不仅不能帮助学生阅读,反而可能使他们的效率受到抑制,更甚者削弱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求同”阅读。上文中提到,“单元整合”式群文阅读策略较传统阅读教育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能够突破传统阅读教育中单篇文章的局限,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文章主题的内涵。这一点主要是由于这种教育策略当中,群文阅读的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同一时间里接触到更多主题相似的文章内容,即能够使学生进行“求同”阅读。(四)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拥有其独特的特点。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对这些主题相似的文章进行对比对照便是具有很大实际意义的。学生在对比这些主题相同的文章过程中,发现不同文章中的文学独创性。也许这些不同对尚在小学的学生作用不大,但笔者认为,这些东西都是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的,也许不能够完全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到一定可以迸发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一点不仅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对他们日后的生活工作都是十分有利的。

综上所述,“单元整合”式群文阅读教育策略是新课标改革下新出现的一种阅读教育策略。在进行“单元整合”式群文阅读教育时也应该注意结合一定的方法技巧,确保能够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优势发挥到最大,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使学生的阅读思维激发到极致,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万千小学教育者的初心。

参考文献:

[1]俞慧春.体会动物之间的“爱”——“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62-63.

小学阅读教学范文篇2

随着学生词汇量的增大,学生会越来越喜欢阅读。一开始读书的时候,学生可能读得慢,还可能会有增减字、读错音、读破词、停顿不当等现象。学生往往觉得读书非常吃力、紧张,对所读内容也不是很理解,只是为读书而读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他们扩大识字量,并逐步掌握阅读技巧。

二、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完生字和生词后,应给学生留出大量的阅读时间。在课下、在生活中,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言交流也变得越来越自如了。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让学生自主阅读,进而在阅读中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自由阅读的空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要对学生独特的看法进行表扬和鼓励,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要在阅读教学中营造一种温馨、和谐、自由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善于阅读。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合理提出阅读要求,找出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文本,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阅读。例如,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拼音读一句话,知道这句话的大体意思就行;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要稍高一点,要求学生断句阅读要准确,要能准确理解语句的含义;对三年级学生的要求要更高一些,要求学生能把单句话放到文中去理解,能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等。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有不同的阅读要求,根据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定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指导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学生可能还不理解什么是方法。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阅读方法,对阅读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先从整体感知课文开始,要让学生明确文章的重点词句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大,让学生学会欣赏小说,学会快速阅读和略读。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在阅读的海洋里畅游,学习过程才能得到优化,语文综合素质才能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始。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计划,坚持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阅读,不能想起什么读什么,还应养成做笔记、摘抄、写感想的好习惯。每个学期,教师都要为学生开列阅读书目,指导学生阅读。当然,选择书目应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

四、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

小学阅读教学范文篇3

现今语文教学大部分停留在知识和能力教学方面,所以亟须开展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和审美教育有非常多天然的关系。语文作为语言文字,主要是表达抒发情感,作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手段。虽然语文并不是独立的艺术门类,可是作为语言文学,还具备非常强的艺术和审美性。语文阅读教材当中散文、诗歌、故事等都是文学体裁,所以语文学科不但具备非常强的实用性,而且还具备艺术和审美性的特点。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互相推动作用,审美教育可以推动语文教学工作,而且语文教育也能够促进审美教育。语文教学当中开展审美教育,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敏锐的感受力,帮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主动表达以及创造美。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当中,引入审美教育,可以促进二者相辅相成。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途径

(一)引导学生感知美。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课文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情景中,充分感知到文章的美。主要包括下面三种方式:第一,课堂导入工作做好,通过设计一定的导语,引导学生尽早地进入到语文内容的学习情景中去。第二,利用朗读示范,教师利用示范朗读的方式,利用抑扬顿挫的有感情的朗读,充分表现出文章的重点。帮助学生进入语境,感受到文章所蕴藏的美。第三,引导学生想象。教师利用一定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保证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依靠多媒体视频教学,让学生更加快速地了解文章内容,更加良好地感知到文章描述的情景与内容,加深文章的理解。例如小学一年级课文《四季》中,教师要事前准备好多媒体视频,播放文章中描绘的场景,学生通过观看,感受到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变化,更加深入地了解文中所描述的大自然的美。(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品鉴词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语言文字训练工作做好,实现文化的良好传播,特别是对审美教育来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与情操,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主动发现、理解、感受与创造美,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加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当中。对审美来讲,是较为特殊而且具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作者创造文章的过程中,审美是富有生命的。随着时代的逐渐进步,人的文化水平以及鉴赏美的能力也相对应地提高。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材使用好,培养出学生比较好的理解力。特别是要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将学生的思维启发,保证学生可以感受到美,从而将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有效提高。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将审美的乐趣感受到,更好地将学生内心的情感丰富起来,将学生的精神层次提升。比如:学习古诗《静夜思》中,作者将“明月光”比作“霜”,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作者的思乡情感,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词句的美感。(三)依靠阅读材料情景感悟。小学阅读教学审美教育的重要方法就是体验式教学。教师能够利用阅读材料,创造出相对应的阅读内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材料当中的气氛、环境与情感,和审美零距离接触。详细的步骤如下所述:第一,通读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基本上对材料内容有所了解,形成大致的框架。第二,情境导语,在对材料有所了解的前提下,教师要综合阅读内容完成短小精悍的导语设计工作,利用生动导语将学生带进阅读内容为基础的教学情境当中去。第三,阅读感染,导入情境之后,学生对阅读文章有了一定的感悟,之后教师再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语调和情感表达中深入了解文章内涵。第四,展开丰富的联想:学生具备十分丰富的想象力,教师需要抓住这个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对特殊情境实现联想,保证审美活动具有一定的思维基础。(四)教师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分析,里面包括非常多寓情于景的文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保证学生更好地发现其中蕴含的美,从形象、语言等方面入手,做好全方位的工作。比如在教学《古诗两首》当中的《所见》一诗时,教师要将具有针对性的字作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利用此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语言美,实现和作者之间的互动,提高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融入审美教育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从无形中对学生带来影响,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构成独特的个性,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有效实施审美教育,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从而直接对学生的思维、理解和鉴赏能力进行有效锻炼,给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非常大的积极作用。就让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闪光,让语文教学中的美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参考文献:

[1]肖琳.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课外语文,2017(13):149.

[2]孙波.探讨小学阅读教学审美课堂的构建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5):36.

小学阅读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科学阅读;实践

科学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获取科学原理,掌握科学学习记忆技巧必不可少的助力。通过对当前小学生的科学阅读能力进行研究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生都不具备良好的科学阅读技能,在科学学习过程当中由于缺少阅读能力,遇到了极大的学习障碍。为帮助学生突破科学学习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水平,教师要把科学阅读环节纳入到科学课程体系,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科学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把握科学本质。

1.激发科学阅读兴趣,有效感知教材内容

阅读是学生获取学习信息的基础途径,但是很多的小学生并不热爱阅读,尤其是缺少识字量的学生。这些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着极大的障碍,同时也不能够有效通过阅读进行知识的初步理解与感知,因而对教材当中的内容阅读产生了抵触畏难的消极情绪,进一步制约了学生阅读技能的发展。所以要保证科学阅读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好科学课程,先要调动学生的科学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教师可以把教材当中的内容进行段落分割,利用引导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概括不同段落的核心内容。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善于从科学教材当中选取趣味性强的内容,让学生在阅读完成之后表达自己的感想与收获,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长久的保持下去。例如在教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时,虽然学生都知道空气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学生却不了解空气性质,于是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思考题,为学生的文本阅读提供引领: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维持生命就需要空气,你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证明我们无法看到的空气呢?空气有哪些成分?空气的性质又是什么?想要解决以上问题,那就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真正认识我们周围的空气吧。

2.培育科学阅读习惯,获取准确科学信息

阅读是获得有效信息最为主要的一个方法,更是当前小学阶段学生获取学习材料的主要途径,培育学生良好的科学阅读习惯,能够让学生获取更加准确丰富的信息,让科学课程的学习事半功倍。而科学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循序渐进和需要持续强化的一个过程,不能够要求一蹴而就,也要避免急于求成,否则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心态,影响到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习惯,教师要在科学课程上安排专门的阅读环节,并将阅读教学渗透到每节课程当中,让学生真正将阅读变成一种自觉习惯。例如在教学热空气的流动时,其中要求学生掌握跳舞的纸蛇制作方法,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更加深入细致的认知。于是教师可以安排自主阅读环节,鼓励学生阅读教材当中给出的制作方法的文字描述资料,让学生将阅读获得的方法步骤应用到实践当中顺利的完成制作。学生要想真正掌握制作方法,那么就要对材料进行细致的阅读,边读边进行理解,才能够掌握具体的制作步骤和要点,所以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认识到认真阅读以及培育阅读习惯的重要价值。

3.锻炼科学阅读能力,提高科学学习质量

科学课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有很多的资料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和分析,不仅要读的通顺,还要边读边理解,真正掌握阅读材料的内容。这就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不断提高阅读技能,才能够适应学习要求,真正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科学文本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对科学实验以及数据资料的分析更加得心应手,更能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科学原理与概念,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加的轻松自如,直至学会融会贯通与学以致用。教师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阅读当中给予细致耐心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的目的性和阅读效率。例如在教学热传递的方法时,教师不要直接让学生阅读材料内容,而是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当中的热传递箭头指向图片,先让学生对热传递的方法有大致的认识,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不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阅读能力。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分层次的阅读加热糖的实验步骤,一边阅读一边标注实验当中的重要事项和注意要点。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可以在实验操作中主动避免失误性操作,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质量。

小学阅读教学范文篇5

1.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需要达到的标准和效果,而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否有效,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只有达到教学目标,这一阅读教学才是有效的,反之,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是低效、无效的。

2.学生有阅读学习的兴趣

从宏观角度上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二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观。因此,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的有效性表现在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时,就表现在:一是学生通过教学对阅读学习有了热爱;二是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阅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悦于阅读教学

受到年龄等因素的原因,小学生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老师在教学时的热情不仅能有效利用老师在课堂上注入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渲染课堂感染力,不知不觉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有效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预期目标未达到

预期目标是衡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否有效的重量衡量标准,当前阅读教学在预期目标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们没有学到相应的学习内容。学生在阅读教学时由于自身注意力易分散的因素会产生疲劳感,即使老师的备课内容十分充分,由于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学生们有时会没能在最佳教学时间内学习到全部的相应规定教学内容。二是学习未达到教学效果,即学生没有学会相应的教学内容。

2.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小学生处于儿童期,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他们的附属内驱力很强,学习的动力大部分来自于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们的认同,这种学习动力随机性大,很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的学习动力严重影响学习兴趣。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们对于阅读学习的兴趣降低,它表现在学生课堂上,不积极参与互动、不主动学习等方面。

3.教师教学激情消退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教师而言,是一场“劳心劳力”的活动,长久的教学会造成老师的职业倦怠感,主要体现在教学程序化和课后的消极怠工。例如,老师丧失教学热情,机械化的进行教学活动,为了教学而教学,这样呆板的教学课堂传递给学生的是一种懈怠,造成课堂教学的恶性循环,无法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方法

1.完善教学步骤

良好的教学步骤对于有效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必要的,只有完善教学步骤,才能踏实的进行每一堂阅读课,有效实施教学。完善的教学步骤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整个教学活动有指向作用,不仅是老师教学的重要参考,也是检验教学的标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达到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必要的,设定时要先明确表述一般的预期教学效果,然后才是学生教学后的反应,这一描述要采用行为动词,做到具体可感。二是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为保证教学有效性,必须谨慎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要以基础为主,侧重选择有利于今后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同时,选择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新课标,还要考虑学生学情,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除以上两点外,教学时合理选择教学情境以及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

2.分阶段引导学习

小学涵盖六个年级,不同阶段应有所侧重,并加大难度。为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效果,可以借鉴新课标模式,重点突破不同阶段的学生。低年段学生,阅读教学要做到“读懂”,阅读学习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字词,把握阅读学习的基本方法;中学段的学生,目标是“读好”,即在阅读学习时巩固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对于高学段的学生,此时阅读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在巩固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到“乐读”。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作为教学的传授者,为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要做到的就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小学师资力量,已经有了相应的企划,用于督促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资源。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国家和学校平台,参与“国培计划”等培养计划,不仅要保证正常的语文阅读学习,还要扩展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使教师有效的教学促成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效果。

四、总结

语文教学以阅读文本为依托,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目标,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阅读学习效果的好坏尤其重要。当然我们应首先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并且分析现今小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点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从教学内容上、学生学习热情上、老师教学素养上等各方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作者:徐芳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刘集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程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6,(33):94-94.

小学阅读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改是我国教育发展必然然结果,是推动我国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理念下,要求小学语文阅读阅读教学要全面转变观念和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地创新和探索,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满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促进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重要体现

有效的阅读教学代表着阅读教学的正确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代表着阅读教学是符合学生阅读学习需求,符合阅读课程需要的。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的阅读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有具体的阅读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完成了相应的阅读教学任务。

1、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行为指导。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就要求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阅读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保障阅读教学方式始终是正确的,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2、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开展有效阅读教学的保障,只有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在阅读教学中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学习,让学生的阅读能够符合阅读的要求,从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通过有效的阅读能够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不断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增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3、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有效的阅读教学就是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的主观意识在阅读中得到发挥,让学生主观地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和相应的学习目标调整阅读方式,满足自身阅读的需要[1]。只有满足以上几个方面的需求,在阅读教学中都有所体现,才能够真正算得上是有效的阅读教学。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者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新思考

1、优化阅读教学设计,奠定阅读教学基础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行动指南,优秀的教学设计意味着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也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中,很多教师不够重视阅读教学,只是在课堂中随意抽取个别学生进行朗读,这种方式没有计划、没有步骤,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要优化阅读教学设计,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通读全文的时候,为学生制定一个阅读目标,就是自己使用工具书,将文章中的生字词标注出来,并注上音标,做到在阅读中不多字、不漏字,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2]。其次,尝试合作朗读。教师可以让同桌之间进行对读,一方在阅读的时候,另一方要注意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指出,做到相互监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熟读成诵,通过反复地阅读,在阅读中不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让学生实现有情感地阅读,能够熟读成诵,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文章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目标。

2、开展多样化阅读方式

传统的单一阅读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需要。因此,教师要开展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利用多媒体构建阅读情境,让学生深入到课文情境中,感受其中的环境,让阅读对象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如,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开展问题探究,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效果,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3、拓展阅读,开拓眼界

语文是一门厚积薄发的课程,学生的阅读也需要多样化和丰富化。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也不应该拘泥于语文课本,而是应该要放眼于课外文本的阅读,让学生接触是更多的阅读内容,开拓学生的眼界,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通过阅读让学生获得情感和精神上的满足。比如《童话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等等,这些适合于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都会对学生的思维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成长。

三、结语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相关教学工作者要多方结合,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断优化阅读教学方式,制定有效的阅读教学目标,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梁海荣 单位:山西省霍州市赵家庄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改是我国教育发展必然然结果,是推动我国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理念下,要求小学语文阅读阅读教学要全面转变观念和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地创新和探索,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满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促进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重要体现

有效的阅读教学代表着阅读教学的正确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代表着阅读教学是符合学生阅读学习需求,符合阅读课程需要的。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的阅读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有具体的阅读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完成了相应的阅读教学任务。

1、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行为指导。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就要求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阅读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保障阅读教学方式始终是正确的,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2、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开展有效阅读教学的保障,只有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在阅读教学中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学习,让学生的阅读能够符合阅读的要求,从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通过有效的阅读能够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不断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增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3、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有效的阅读教学就是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的主观意识在阅读中得到发挥,让学生主观地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和相应的学习目标调整阅读方式,满足自身阅读的需要[1]。只有满足以上几个方面的需求,在阅读教学中都有所体现,才能够真正算得上是有效的阅读教学。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者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新思考

1、优化阅读教学设计,奠定阅读教学基础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行动指南,优秀的教学设计意味着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也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中,很多教师不够重视阅读教学,只是在课堂中随意抽取个别学生进行朗读,这种方式没有计划、没有步骤,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要优化阅读教学设计,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通读全文的时候,为学生制定一个阅读目标,就是自己使用工具书,将文章中的生字词标注出来,并注上音标,做到在阅读中不多字、不漏字,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2]。其次,尝试合作朗读。教师可以让同桌之间进行对读,一方在阅读的时候,另一方要注意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指出,做到相互监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熟读成诵,通过反复地阅读,在阅读中不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让学生实现有情感地阅读,能够熟读成诵,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文章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目标。

2、开展多样化阅读方式

传统的单一阅读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需要。因此,教师要开展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利用多媒体构建阅读情境,让学生深入到课文情境中,感受其中的环境,让阅读对象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如,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开展问题探究,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效果,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3、拓展阅读,开拓眼界

语文是一门厚积薄发的课程,学生的阅读也需要多样化和丰富化。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也不应该拘泥于语文课本,而是应该要放眼于课外文本的阅读,让学生接触是更多的阅读内容,开拓学生的眼界,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通过阅读让学生获得情感和精神上的满足。比如《童话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等等,这些适合于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都会对学生的思维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成长。

三、结语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相关教学工作者要多方结合,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断优化阅读教学方式,制定有效的阅读教学目标,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梁海荣 单位:山西省霍州市赵家庄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教学范文篇8

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教学重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小学语文综合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阅读也是一个学生学习和实践有效的渠道。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和阅读练习,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意识到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效果提高的重要性,却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导致阅读教学教学效果的事倍功半。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把阅读教学停留在静态分析的层面。在面对一篇文章时,教师往往只是带领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并将阅读材料分成几块一块块的进行分析和讲解等。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能挖掘到阅读材料中的部分内容,而对于文章的总体结构、布局、语言等,了解不够深刻。小学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首先就要对传统阅读分析教学的方法进行革新。另一方面,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模式过于枯燥和单一,学生往往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当前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阅读基础知识掌握的要求较高,往往要求学生不断的练习,对于生字生词的教学也只停留在默写、听写、练习的层面上,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语文教学带来新活力。

二、阅读中的美

从审美角度反思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中机械重复、单调无味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审美的角度培养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1.结构美

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材料往往是经过多次挑选、删改的最适合小学生使用和学习的文本。因此我们小学语文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小学语文阅读材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提高。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文章分段分节的剖析和讲解,导致学生虽然了解了文本的主要内容,掌握了分析和总结的方法,却对于文章的结构等了解的不多,从而难以在作文中进行有效的实践,提高自我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同时语文的学习也讲究融会贯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结构美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文本中也是体现的非常明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阅读知识,文本多为总分总、总分、分总等。文章的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这都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结构美。

2.语言美

语言美是语文的一大特点之一。发现文章的语言美要求学生不断的对文章进行阅读和咀嚼。在小学阅读教学中,阅读文本中的语言都是简单易懂却又非常丰满。如课文《鸟的天堂》中对绿叶的描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在这一句话中,作者只是为了表达树叶的颜色很明亮,用了“翠绿”“明亮”等形容词使描写的对象形象更加丰富。使那种树叶的颜色通过描写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同时,作者还通过拟人的手法指出“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让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作者对那绿叶的喜爱,以及绿叶那种充满生命活力的颜色。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文本中的语言之美,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通过美的教学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并通过美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在语文作文中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小学阅读中,语句中的各种修辞手法也是非常多的,比喻、拟人、排比等,各种修辞手法将语文修饰得更为美丽,更全面准确的表达了作者的视觉。如在《珍珠鸟》这一课文中,作者就将珍珠鸟比作一个小球“它好肥,整个身体就像一个蓬松的小球。”通过这样的比喻手法,没有看过珍珠鸟的我们也能透过作者的比喻想象出珍珠鸟那种可爱的模样,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阅读中的语言美,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对语言语句进行鉴赏外,还要求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多看课外书,实践课堂知识,并通过接触更多的阅读文本拓宽知识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语言教学方面,对语言语句进行模仿和理解是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方法之一。

3.情感美

小学阅读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小学是语文阅读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阅读的学习不仅关系到自身语文的能力,还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师引导不够、教学方法欠缺和教学难点和重点的不明确等问题,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引导作用的不足

目前,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由于过于倡导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很多教师忽视了自身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上让学生的学习过于自主化,从而导致课堂逐渐成为学生的自习课。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基本上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迅速阅读,之后就让学生进入讨论等环节,由于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导致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课堂内容和完成教学任务,使得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很低。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打击学生阅读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方法的欠缺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段落大意———掌握文章内涵———提升文章中心思想的过程,从而导致了教学模式的形式化和规则化,使得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失去探究、品读的兴趣,进一步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低效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创设教学情景

文章不是无情物,化作情景更有效。实际上,在小学阅读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表达出了作者的思想内涵和文章主旨,并且有其固定的写作背景和意图。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法具有很重要的促进意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从而帮助情景的建立,还有各种实物和教师的正确描述等。引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对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并在课堂上积极观察学生的学习反馈,并对其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例如,在《美丽的丹顶鹤》一文中,文章对丹顶鹤的美丽进行大量的文字描述,仅靠这些文字上的描述学生可能无法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因此,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播放丹顶鹤的野生环境视频,设立一个真实存在的丹顶鹤情景,将学生融入到丹顶鹤的生活习性中,从而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对阅读内容理解不全面,对新的阅读知识消化不了的现象。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文本的深层分析与理解,并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从而指导并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想象。帮助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有效性,使得学生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探究式教学方法中,教师要起到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狐狸与乌鸦》这篇课文中,此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狐狸看到了乌鸦嘴里有块肉,非常的想要得到,于是使出了一个计策,让乌鸦嘴里的肉掉了下来,从而得到了乌鸦的肉的过程。教师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狐狸是什么性格?乌鸦的羽毛和声音美妙吗?待学生回答后,让学生熟读课文,并提问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每次都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有了教师前面的启示和引导,有利于学生后面的思考和探究。

(三)教学内容主次分明

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阅读文本中的内容知识量很大,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期待更为全面性的教学模式,尽可能讲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面对丰富的阅读教学内容教师往往难以取舍,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明确,没有主次性,学生面对着大量的知识点难免无法理解,从而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在新型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对知识内容进行合理性的划分和分层,明确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使得教学内容精而简。并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观察学生的课题反应和教学反馈,从而了解学生对阅读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情况,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课堂观察的分析,让我们知道了小学阶段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并为学生语文能力和其它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但目前我国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教师引导作用的缺失和教学方式的缺失。因此,小学阅读教学要创新教学方法并加强教学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从而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恽兰玲 单位:扬中市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对策

阅读是知识的输入阶段,只有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输入知识,扩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为此,小学阶段教师就应该注重阅读教学,着眼于阅读教学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从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阅读技巧不足、缺乏读写意识、阅读习惯不良等问题,影响了阅读水平的提高,亟待引起重视。

1.1阅读技巧不足:阅读需要讲求技巧,技巧是弥补学生阅读理解的重要砝码。然而,由于刚刚接触阅读的时间不长,很多小学生缺乏阅读技巧,而教师也较少传授阅读的技巧,导致小学生在阅读方面事倍功半,逐渐丧失了阅读的信心。

1.2缺乏读写意识: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中,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读和写是互补共进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如果具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意识,那么不仅可以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还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然而当前的小学生以及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并没有树立良好的读写意识,以致阅读效率也难以提升。

1.3阅读习惯不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尤为重要的。但是小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阅读时坐姿不正确,句子读不通顺、不当返读、指读、逐字阅读等,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影响到了学生的阅读效率,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尤其需要引起重视。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对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传授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读写意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多措并举促进阅读教学的实施。

2.1传授学生阅读技巧:小学生缺乏阅读经验,所以在阅读技巧方面存在欠缺,为此教师应该注重传授学生阅读技巧,教给学生一些小策略。比如:在阅读过程中,从题目入手,重点阅读文章每段的第一句话,阅读结尾,因为这些句子都是能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抓经常出现的关键词,这是文章的文眼;读问题,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这些技巧都可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阅读经验更丰富,使其阅读效率得以提升。

2.2培养学生读写意识:读和写之间存在着互补的关系,理清这个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齐头并进。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对课文内容理解,有意识地带领学生理解课文的表现情况,理解语言的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么样立意、选材、安顿层次结构和遣词造句的。可是教学中一定要将有关知识用最浅显的、适应小学生认知本领的语言来表述。假设,不妨将“立意”说成是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或中心意思,将“选材”表明为针对主要意思所要写的内容等等。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写作知识了解了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通过阅读技巧又了解了写作的要点。读写结合,大大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2.3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阅读不仅需要阅读技巧,更需要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为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阅读习惯:(1)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坐姿:阅读坐姿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视力,还影响到了学生的脊柱发育。为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坐姿,对不良的坐姿进行督促和提醒,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恰当使用工具书,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阅读辅助方法。为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教学生在预习、朗读、自学的过程中适时使用工具书,利用工具书及时解决疑惑,加深印象。(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阅读卫生,就是阅读过程中爱护书籍,不在书本上乱涂乱画,勾画重点时要整齐、美观。(4)培养学生边读边记的阅读习惯:很多时候,学生阅读过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此阅读就会低效甚至无效。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边读边记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字词,抄写优美的句子等,以加深印象。(5)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习惯: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为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阅读时应尽力避免干扰,做到安静,空气清新,光线适度;保证学生作息合理,因为作息不定时是分散注意的主要因素,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有利于专心阅读习惯的养成;保证学生的学习地点的固定,学习场所单纯固定,可以控制心理倾向;还要培养学生形成默读的习惯,因为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阅读专注度。做到这些,就能逐渐使学生养成专心阅读的好习惯。

3结语

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是一项重点,也是一项难点。由多年教学经验可以得知,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从一点一滴出发,教授学生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技巧,游刃有余;培养学生读写意识,使学生的阅读同写作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受益终身。当然,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创新阅读形式、加强课外阅读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得出更完善、更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

作者:田云友 单位:湖北省来凤县翔凤镇小学

参考文献:

[1]李振国.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