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7:43:09

校内实训总结

校内实训总结范文篇1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校三年来秘书专业实训教学的设计原则、实施过程、实训效果等诸环节的分析评估,探索适应高职高专文秘专业实训教学的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秘书人才。

【关键词】高职高专秘书实务实训教学

我国高等教育秘书专业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秘书专业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随着现代文秘职能从过去专注于文书写作转向综合辅助管理,文秘专业教学要从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转向综合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

一、我校文秘专业实训模式的探索

文秘专业实训要充分体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切实贯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具备更广泛的适应能力来应对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要考虑尊重学生的发展期望;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修养。

以往在教室或实训室的实训教学空间太小,大部分同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印象不深。所以我校秘书专业安排了校内和校外两大部分实训活动,在校内和校外都建设了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本校内部资源为学生接触社会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安排学生接触社会,为走出校门踏上社会做好准备。我校实纲明确:秘书专业的实训分成实训室模拟、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三块。

(一)实训室模拟

第一、第二学期,配合课堂理论教学,教师设计实训项目,提供项目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小组轮流角色扮演。一部分学生扮演领导、办公室其他人员、来宾等,学生轮流扮演秘书。假设处于某种办公环境和工作事件当中,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要求学生在实训室中模拟秘书实务的动作、语言以及处理各类突发情况的技巧,强化实务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秘书工作的特点以及职业定位,使理论学习成果得到初步检验。全过程用摄像设备记录下来,在角色扮演完毕之后,进行过程回放,教师与学生共同加以分析、点评,强化对秘书职业行为的理解。

(二)校内实训

校内实训选择校内与秘书工作贴近的学生处、人事处、财务处、各系部办公室等部门,在第四学期安排学生到这些部门实习,充分利用学校的软硬件资源,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工作环境,使学生适应秘书工作,进一步强化秘书工作技能。

校内实训要求涵盖秘书实务的所有内容,在校内实训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写实训日志,把一天中最有感触、印象最深的一点记录下来,并尽可能结合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思索和独立的判断,这对教师指导实训,学生总结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校内实训结束阶段进行实训总结。实训总结采用口头报告的方式。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自己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相互讨论,加深印象,锻炼演讲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表达的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校外实训

校外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校外实训一方面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提供真实的实训场景。另外校外实训基地也是对校内实训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在校外实训前的准备阶段召开一系列的实训工作小组座谈会,研究、确定本阶段具体的实训方案。落实实训督导老师(每个基地安排一个督导老师),并对实训督导老师进行督导培训。召开实训基地、实训督导双方座谈会,商讨实训的有关事宜,以总的实训方案为依据,根据督导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督导方案和要求,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以及合作的方式。

校外实训前召开学生实训动员大会,向学生说明实训的目的、要求和安排,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实训方向和对即将到来的实训和实习做出充分的准备。

我校要求学生在校外实训中完成一份秘书职业调查报告,让学生通过对现代企业的考察了解,熟悉专业和职业的具体情况,了解秘书人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现代社会企事业单位对秘书人员的要求,同时锻炼学生的调研能力和观察模仿能力。学生在有聘用意向的单位实训,如果在实训、实习期间用人单位与学生双方都非常满意,则可以顺利签订就业协议书,实现就业。

我校一方面不断完善实训管理制度,成立实训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实训的组织和管理协调工作;另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从事秘书实务,提高教师指导实务的能力。针对实训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应付、拖延和不按规定要求完成实训任务的情况,我校建立了一整套系统的评估制度,包括实习学生的自我评估,实习督导老师的评估,学生对督导老师和实训部门的评估等,通过评估及时发现实训中存在的问题,为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训督导的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对我校秘书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反思

在实训课程建设中,我们也遭遇了实训指导难、实训基地建设难、实训成绩评定主观性强等方面的困难。文秘实训很多过程难以量化评判,办公自动化操作、档案管理可以根据实际操作步骤和结果给予量化评判,其他实训,如接待训练、会务管理训练、公共关系训练等属于行为、观念的范畴,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根据现实环境加以调整。因此难以做出量化评判,容易导致评价实训质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弊病。

三年来,我们从无到有的建立了将近10家校外实训基地,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与实习单位相互了解、深入合作的过程。和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合作给专业教学带来的好处也是巨大的。首先,学生能得到正规的实训指导和大量的实习机会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其次,我们的教师得到了深入实际的机会,有利于其从中提高专业素质,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再次,实训同时是一种向社会宣传和展示学生素质的窗口,而且也是学生就业的极好宣传。

指导教师是实训教育成败的关键,有效的实训督导应该做到:第一,有系统地安排整个实训的内容,包括考虑实务工作是否适合学生的能力,在有需要时提供适时的支持,保证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得到专业水平的训练;第二,促进学生的学习,熟知学生处理问题的经验、弱点、强项和疑虑,协助学生克服实训中的困难,提供情绪的支持,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三,给学生有益的教导,包括协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理论,教导学生在实务方面的工作技巧,帮助学生不断在技巧及能力上得到锻炼及提升的机会,促使学生建立个人对专业的认同;第四,给学生做好实践的示范,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仿效自己排除困难以及推动同事间合作的技巧,并在模仿过程中,让学生慢慢理解自己的工作技巧的优势与不足;第五,不断对自己的督导方式及学习表现做出反思,包括描述自己在督导过程中所做的,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在实训中成长。

高职高专实训教学开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我们的尝试是局部的、初步的,认识是粗浅的。我校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发展力度,不断总结经验,把高职高专文秘实训教学开发建设工作健康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校内实训总结范文篇2

一、按照医药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校内建立实训中心,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双管齐下加强高职医学实训教学的目的

实训教学是高职药学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可以说是实训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措施。但是,就近几年的发展行情来看,校外实习基地的组建并不是很乐观。一是企业出于对技术环节的保密考虑,很少有企业愿意接受学生来实习;二是由于实施GMP和GSP的管理,企业考虑到安全问题,不愿意接受学生来实习。在这种形式下,学校必须要改革办学措施,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校企联系,实行人才就业订单式培养计划,实现校企的互利互惠。在加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还要积极建设校内实训中心,建设一个集教学、训练、技术开发于一体的新型教学基地。同时,可以根据药学专业特点组建不同的实训中心,比如:按照药剂制作、检测等相关流程组建药剂实训中心、检测中心等等。

二、组建一套完善的实训模式

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必然会促进相关专业教学内容和方法地变革,使着相关的实训模式不断地完善。在新课程背景下,必须要改变传统地教师教———学生学的教授模式,要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首先由教师布置任务,提出问题,讲授具体的指导方法,然后由学生根据教师的讲授方法来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总结讨论。再由教师指导教授,实施再教学、再实践。最后,由教师在课后进行总结提炼。就拿《片剂的制备及其释放度试验》来讲,老师首先按照“乙酰水杨酸的制备—乐来的合成—苯乐来的片剂制备—测定片剂中苯乐来的含量及其溶出度”的操作流程来一遍,详细介绍其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布置学生实际操作,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把遇到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学生间讨论,老师就讨论的结果给于解答和解疑,同时,再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做到师生互动,等到师生间讨论结束之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实地地仪器操作,最后做到人人都会操作的目的,达到真正掌握技能训练的效果。

三、完善师资队伍,构建“双师型”教师

师资队伍的质量是高职药学教育实训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构建一批“双师型”专业教师对于改善高职医药教育实训起着重要的作用。②对于专业教师来说,我们要把重点放在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使老师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备专业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校内实训中心的平台,承接社会或者是企业课题、项目,使教师在完成校内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技术开发和科研的实践能力。对于设备实训的老师来说,要求相对来说就要高一点,首先加强教师在仪表、器械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其次就是熟悉制药的各个具体程序和工艺,熟练掌握各项技能;最后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对设备进行具体的技术改造。

四、不断规范实训教学管理

实训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质量的好坏,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实训教学的管理,确保学生各项技能的学习。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

(1)强化实训过程的监控,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当实训项目落实之后,要根据项目的情况来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把训练计划落实到每一个训练日上,并做好相关的日记记录。在教学管理上,要对学生的实训日记做好管理监控,以确保每日的实训内容落实到实处。

(2)制定标准,严格技能的考核力度。对每一个实训项目要制定技能考核大纲,学生在教育实训结束之后,学校要依据考核大纲进行技能测评,对达到标准的学生予以通过,没有达到标准的则要重新进行训练。

(3)要求学生做好总结,吸取经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能顺利完成任务的情况。会在不同的环节、不同的方面中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予以指导和改正,要求学生在指导和改正中不断进取、巩固和提高,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训练的过程。在这里,教师一定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生思考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学习内容。

校内实训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旅游管理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质量与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旅游有了更好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渐凸显。高职院校作为面向社会各领域一线岗位,实施高素质高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要场所,需进一步加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现状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是高等职业院校依据旅游产业需求与旅游企业岗位从业要求,实施高素质、高技能、旅游专业化人才培养,所构建的教育教学体系。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尤其是位于以旅游发展为中心地区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已经成为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并在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改革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旅游管理专业的改建、完善与优化,构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发展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但是从整体实践情况来讲,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其中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不完善,实训基地利用率低下等问题明显,具体分析如下:第一,高职院校在组织开展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内涵”现象,从而导致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数量多、规模大与实际利用率低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实训教学质量,使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取向形式化发展,浪费教育教学资源。第二,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缺乏明确的建设目标,出现定位不准确、不科学问题。就旅游管理专业中导游方向学生实训教学而言,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宗旨在于提升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知与理解,在实践训练与学习中实现导游方向旅游管理职业素养与能力的提升。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目的,导致实训基地职业文化分析、校企深度合作不足,实践教学与实践生产内涵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性,不利于学生发展。第三,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导致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存在布局不科学,设备配置与专业学习要求、学习标准、职业要求不对等问题的产生。就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方向学生实践教学而言,实训基地建设布局问题、设备问题,使实训基地无法真实还原酒店管理场景,无法满足学业与就业的有效对接[1]。第四,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构建问题始终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过程中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实施校企深度合作急需解决的问题。实训指导教师专业教学水平低下,导致在实践教学中无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先进实践教学理念、教学技术、教学方法得不到科学应用,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

三、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策略

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是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优化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实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协调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也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的重要措施。(一)准确定位,实施针对性的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在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过程中,为提升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质量,避免实训基地形式化发展,应找准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出发点,实现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准确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建设活动。而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要求、相关意见、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规划来看,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出发点在于:以服务旅游产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产、学、教、研相结合为指导思想,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符合学校实际情况,满足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管理性、服务性实训需求,职业培训考核要求为基础,实施针对性、目的性的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例如,在实践建设过程中,将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定位为“旅游行业技能训练”,使其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多岗位职业需求的实际技能教育培训中心。[2](二)联系实际,以共赢为基础确定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模式。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必然需求。基于“校企深度合作”要求,高职院校应联系自身实际情况,坚持遵循学院与政府、企业、社会共赢发展原则,实现学校教育目标与企业生产目标、社会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构建多元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模式,提升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品质,保证实践教学与实践教学需求相契合。[3](三)创新方法,打造长效性高水平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长期工程,需要在不断创新中得到完善与发展。对此,在实践建设过程中,需以创新发展为指导思想进行不断探索与实践。例如,创新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管理机制,从实训基地生产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操作行为准则等方面进行强化,提升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水平;引入旅游企业与旅游行业标准,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的高效对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设备的跨学科、跨专业应用;联系生活实践,构建真实实训情景,让学生在自主经验与管理中,提升专业能力与素养。(四)强化能力,加快高素质专业化实训指导师资队伍构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实训指导教师的参与。对此,高职院校应加快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实习实训基地教师管理教育培训体系与管理制度。

四、结语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是其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素质、专业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廉梅霞,张金荣,李鹂,等.高职生态旅游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森林生态旅游专业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2):169-171.

[2]刘晓娜,张立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生态职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7(06):20-21.

校内实训总结范文篇4

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通过参观学习和实地调研,笔者发现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还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

1基地规模偏小且数量少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涉外经贸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助理、商务翻译、外贸业务员、跟单员等。而一般外贸企业或进出口公司规模都较小,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及资金使用都比较有限,无法投入过多的精力参与基地建设;同时,尚不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导致企业热情不高。这些导致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都普遍较小,且数量偏少。

2实训周期长导致受益学生面偏窄除了基地规模小、数量少外,外贸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训要求。在一般外贸企业,进出口贸易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流程基本都是由同一个人完成的,而且通常需要1至2个月。如此计算,如果每批安排5位学生进入基地实训,即使寒暑假包括在内,每学年也只能满足30位学生的实训要求,而这显然是不够的。

3教学计划与生产计划矛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兼有教学实训功能和产品生产功能,然而学校的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企业的生产计划是随着市场波动变化的,不同的属性导致两者之间经常出现矛盾。

4欠缺有效的实训组织模式导致管理松散“引企入校”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有些基地将企业引入学校后,对实训项目开发、实训组织与管理等缺乏规划与创新;同时,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使得企业重生产轻实训,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训效果。

5缺乏师资保障良好的师资是生产性实训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但部分基地的指导老师却达不到生产性实训的要求。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虽应具备“双师”素质,但“重语言轻商务”的传统理念和工作经验的缺乏导致学校教师实践技能较弱,无法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企业师傅虽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对学生和教学规律、方法的了解,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途径

随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各高职院校都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及时总结建设经验。目前,比较公认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有三种:学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校企共建型。由于文科专业无法通过产品生产或加工等实训项目产生经济效益,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创建了学校主导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外贸翻译中心。外贸翻译中心包括外贸工作室与翻译工作室,其中翻译工作室主要为九江市及周边地区外资企业、进出口公司、旅游景点或有涉外业务的企业提供资料翻译及校审服务,并承接地方政府涉外部门有关外事接待翻译事宜。本专业师生已承接多笔翻译业务,例如庐山西海温泉资料翻译、首届中国(九江)鄱阳湖国际名湖友好交流大会资料翻译和外事接待翻译等。由于翻译业务市场较大,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语言功底扎实,且翻译业务对设备要求低,翻译工作室主要依靠学校独立运行,操作相对简单易行。因此,笔者在此重点介绍外贸工作室的建设情况。

(1)“筑巢”。学校按照外贸公司环境进行场地装修、布局,并配备相应的办公设备与设施(如办公桌椅、打印机、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等),营造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

(2)“引凤”。由于专业教师实践水平的限制,需遴选并引进典型企业。为缓解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偏小的问题,引进成长性良好的、产品具有地方特点的生产型企业。相对于进出口公司,一方面,产品生产型企业的业务量相对较大且稳定,能提供更多的岗位进行生产性实训;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处于成长期,不断拓展业务的现实需求将提高企业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积极性。

(3)签订协议,明确职责。引进企业后,签订协议,确立双方主体地位,规范校企双方的行为,明确各自职责与义务,在保证实训效果的同时,保障企业合理的经济效益,实现技能训练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协议中,对实训目标进行具体阐述,明确企业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训的岗位数及时间总量,避免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

(4)建章立制,统筹管理。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外贸工作室的工作制度、实训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等做出规定,保证外贸工作室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同时,根据规章制度,加强过程性监督与管理,避免将学生安排至工作室后而“不闻不问”的形式上生产性实训。

(5)创新实训组织形式,扩大实训主体。在生产性实训基地数量少和外贸实训周期长的背景下,创新实训组织形式,将“仿真实训”与生产性实训结合,以尽量安排更多学生进入外贸工作室进行真实工作体验和技能实践。在对外贸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分为两个阶段:订单前期工作与后期工作。前期工作主要有市场调研、产品推广、业务谈判、函电往来、确认订单等;后期工作主要有合同订立、单证制作、租船订舱、外汇核销等环节。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工作室主要开展外贸业务的前期工作,后期的外贸业务可结合前期工作融入外贸业务综合实训课程,以保证实训环节的完整性,从而缩短生产性实训周期,使学生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并进而让更多的学生能有机会进行生产性实训。

(6)适时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基于生产性实训中“工作”的不确定性,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运行及管理要体现职业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实行柔性管理,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如根据企业生产周期、大型展会以及企业用人急需等,灵活安排进行实训,承担工作任务。同时,在教学上,以学生为中心、以行业兼职教师为主导进行实训指导,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项目式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在考核方式上,将校内成绩考核与外贸工作室实践考核相结合。

(7)培养专业教师,储备实践人才。为了减少对企业实训指导教师的依赖,避免外贸工作室因企业流失而不能正常持续运行,本专业一方面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参与外贸工作室的实训指导和管理,让其指导学生的同时向企业实训指导教师“偷师学艺”;另一方面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为学校独立运行生产性实训基地或建设更多的基地储备良好的师资。

三、结语

校内实训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酒店管理;高等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

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教学制度便发生相应程度的改变,现今国家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需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当学生步入社会的时候,将会具有较大的发展机会,目前,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发展而言,国家便实施相应的政策,校领导便建设相应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与相应部门进行不断联合的情况下,将使其处于积极的发展趋势中。

一、酒店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概述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对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而言,许多学校对此项目的建设都处于缓慢的发展趋势中,并处于一种不完善的发展模式中,现今对于此种定义的内涵具有多种方式,并未对其具有一种明确的定义。而最为广泛的定义指学校管理人员在对学校整体运行发展情况进行精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定的优点,在此基础上,对学校中的实验基础设施进行不断完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其可以对学校实验室基础设施进行相应程度的改革,或在与相应机构进行不断联合的基础上,从而便有相应的实训基地。在对学生整体情况进行不断考量的情况下,且在对学生进行尊重的情况下,使学生综合能力不断增强,从而使其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特点。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断建设的过程中,其便具有相应程度的特点。实训基地需具有较高程度的真实性,在实训基地不断开展的过程中,应与校外企业发展情况处于一致的发展状态中。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断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便对于真实的人员进行不断服务,从而学生体会到对真实顾客进行服务的重要性。同时,在校内生产实训基地不断开展的过程中,其便具有生产性的特点,在学生对相应活动进行不断开展的时候,便对社会相应人员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在其不断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会使学校获得相应的收益。此外,在校内生产实训基地不断开展的过程中,需符合市场规范的基本标准,从而在对相应顾客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便能对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开展过程中的相应情况进行不断检验。

二、建设酒店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意义

(一)使学生具有正确的职业意识。如若在酒店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被建设的情况下,将会对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使学生具有正确的职业意识。教师在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不断教学的过程中,便应遵循相应的教学基本规范,如在学生对理论知识具有全面了解的情况下,便能够进行相应的实训活动。从而在学生对实训环节掌握完善的基础上,便能进入相应的岗位开展酒店管理活动,同时在校内实训基地被不断建设的过程中,需遵循相应的建设原则,如在对不同场景进行不断创建的过程中,便会使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使学生掌握客房布置的基本规律,如若在真实场景被不断创建的基础上,将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服务意识,从而使学生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二)是校外实训基地的补充。在校内实训基地被不断创建的过程中,此种方法便是校外实训基地的补充。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师在对校外培训基地不断建设的过程中,发现酒店大多数为高档次的饭店,对于此种酒店的员工而言,其在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后,便能进入到相应岗位中进行相应职位的担任。而在校外实训基地逐渐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相应程度的问题,如大部分学生在此过程中未能学到一些酒店管理的知识。而对于校内实训基地而言,在尊重学生地位的情况下,再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开展,从而使学生对相应知识具有广泛的了解,进而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发展态势中。(三)提高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途径。在校内生产实训基地不断开展的过程中,其便是提高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途径,在与其他实训场地进行不断比较的基础上,发现校内生产实训基地便处于积极的发展模式中。其能在对某一领域进行不断了解的基础上,研制出相应的酒店管理知识,如对于客房管理中的一些基本知识,但在此知识被不断实行的过程中便存在相应程度的问题,处于一种较低的发展模式中。而在此种情况下,在实训基地不断开展的过程中,便能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了解,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积极的发展趋势中,同时,在不断发展的售后,便能使实训室处于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中,进而使学生对基本酒店管理常识具有较为深刻的了解。

三、建设酒店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问题及建议

(一)规模过小。在建设酒店管理校内生产实训基地的过程中,便会产生相应的问题,如规模过小。在对相应酒店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学校而言,其在受到资金限制的情况下,便会使建设规模处于一种逐渐减小的状态中。由此,在对实训基地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其便具有相应程度的问题,从而与国家规定的标准具有较大的出入,进而未能达到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在此种情况下,对于学校而言,应在对校内外资源进行充分考量的前提下,对一些优秀学校进行不断学习,从而使酒店实训基地处于完善的发展模式中。(二)管理体制不完善。在校内实训基地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便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的情况,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虽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但在其逐渐发展的时候,仍具有管理体制不完善的发展趋势。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便未能符合酒店规定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酒店中的人员将会逐渐减少,从而管理便会处于混乱的发展模式中。因此,在此种形势出现的情况下,便应对相应的基础设施进行不断完善,如对酒店管理人员进行不断完善,从而使管理处于逐渐完善的发展模式中。(三)师资水平匮乏。在校内实训基地逐渐开展的过程中,便存在师资水平匮乏的问题,因此,在此种情况下,在校内生产实训基地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便应使教师具有双师的基本素质,使教师到相应机构进行不断培训,从而使其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其次,学校对外聘请一些优秀的教师,使其对学校内的教师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从而在教师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的基础上,将使学生对酒店管理知识具有深刻的了解,从而在教师队伍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将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酒店管理校内生产实训基地不断开展的过程中,如若在其处于积极建设模式的情况下,将使学生对酒店管理知识具有深刻的了解,同时酒店管理能力不断提升,进而实现国家对酒店学校教育规范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其呈现积极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俞彤.校企共建旅游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12):91~94

[2]罗清德.酒店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旅游论坛,2014,15(16):191~192

校内实训总结范文篇6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的基本思路是:在院党委领导下,认真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立足于服务恩施旅游产业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为宗旨,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为契机,校企结合为途径,工学结合为突破点,强化校内、校外两个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中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社会实践教学为载体,校园文化活动、校内岗位锻炼和校政合作、校企合作为支撑平台,构建与恩施、湖北旅游产业发展人才需求规格相吻合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校企“融合型”的教学运行机制,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恩施旅游支柱产业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作出贡献。

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出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实践教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加以强化,系统构建现代旅游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和实际的教学运行情况,我院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探索。2006年始,我们在通过企业的调研和分析、论证基础上,开始探索“实境镶嵌、分段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初步效果,得到了企业、学生、家长的好评。

实境,是指真实的职业环境;镶嵌,是指将实境多次多点镶嵌于人才培养过程,以及将特定的知识、职业能力镶嵌于实境训练。分段循环,是指将学生在校时间分为四个段,即1+0.5+1+0.5。第一阶段为期一年,安排专业认知课和部分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第二阶段为半年,即到校外基地顶岗实习,带队挂职教师参与管理;第三阶段为期一年,针对上一阶段实践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增加新的专业内容与技能的学习,着重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并组织学生完成“双证制”的考试;第四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时间半年,为学生毕业前与就业相结合的生产性实习,即“顶岗实习”。“实境镶嵌、分段循环”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基础层次

基础层次具体包括专业认知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实践教学设计、为取得相应的职业、技术等级资格证书而设置的培训课程;与课程相配合的专业实训;其功能是使学生获得一般的通用性的旅游知识,并具备从事旅游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和素质。

(二)提高层次

提高层次具体包括校内模拟岗位实习和校外旅游企业岗位实习,其功能是让学生从模拟实境环境到真实的企业运营环境中,使学生逐步获得旅游企业某一或某几个具体岗位的实际服务操作技能,基本具备独立上岗的能力。

(三)发展层次

发展层次主要包括较长时间的企业综合实习,和返校后针对前一阶段实践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而进行反思,以及根据市场需要而新增加的专业技能学习,其功能是使学生能较全面的接触旅游行业和企业,熟悉和掌握某类旅游企业大多数岗位的服务操作技能、流程和企业相关管理经验、技巧、思想等,同时熟悉旅游行业运行的一般规律与流程,能独立处理经营中常见的突发事件和矛盾,并具有发现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撑平台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应在互利双赢的前提下,开展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的合作,打造成一个资源共享的育人平台,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撑平台包括校内支撑平台和社会支撑平台两大部分。

(一)校内支撑平台

1、校内实训平台。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学校已有的基础实验室,如:语音室、机房的设施设备;二是专业必备的实训场所和设施。如数字虚拟导游与酒店服务实训室、酒店卫浴实训室、酒店前厅实训室、酒吧实训室、恩施教育旅行社、模拟导游实训室、客房服务实训室、中餐厅实训室、西餐厅实训室。等等;

2、校园文化平台。为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的职业综合素质,我院旅游管理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十个一工程”列为旅游管理专业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即学唱一组民歌;学会一组民族舞蹈;培养一支有民族文化与素质的骨干学生队伍;选拔训练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礼仪队;选拔训练一支民族歌舞队;每个假期上交一份社会调查报告;建立一个校外民族文化教育基地;组建一个“比兹卡”学生社团;每学期举行一场以上民族文化与旅游专题讲座;编撰一本民族特色辅助教材或学习资料。

(二)社会支撑平台

1、校政合作平台。我院与恩施州(包括各县市)旅游委员会合作,建立了旅游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旅游从业人员培养培训基地、导游资格证考前培训基地、恩施国家导游资格证考试考点。鼓励学生多参加政府、企业等举办的各类旅游知识大赛、演讲比赛、导游技能大赛等,鼓励学生考导游资格证、旅游经理资格证、领队证、以及餐饮、客房、前厅服务技师证等旅游职业资格证书,邀请实践教学成效显著的相关专家来校进行技术讲座和学术交流,介绍优秀的实践经验。

2、校企合作平台。与众多企业单位合作,共建实践基地,联合培养高质量的社会公共管理人才。我院旅游专业选择专业对口、设施环境优良、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效益良好的旅游企业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与企业签订共同培养人才的协议,形成产学合作体,利用企业工作现场,在职业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开展现场实训教学。学生在旅游企业接触到旅游管理行业实践,充实了实际操作经验,达到教育、训练、应用三者的有机结合,将极大地提高学生自我的职业技能素质。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管理

(一)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训基地顶岗实训

近年来,我院采取多方措施大力建设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目前,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建有校外实训基地25个,校内实训室9个。覆盖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导游服务公司等;其中校外实训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学生顶岗实训的重要场所,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1、寻求校企持久、深度的合作,为顶岗实训提供保障。拥有固定的、合作良好的校外实践基地是实施校外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校企合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双赢”、“互利”。旅游企业考虑的主要有三点:其一是希望用学生这一相对低成本的人力资源获得理想的利润,其二是希望学校能在旅游接待旺季补充其人手的不足,其三是希望能在双方的合作中发现人才,今后能为企业所用。学校方考虑的重点则集中在如何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场所等资源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以及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行业和社会,提高就业率。

2、有效设计顶岗实训教学内容,使实践教学有的放矢。实践教学的效果与实践内容的设计安排密切相关。顶岗实训的内容应涵盖服务技能训练、管理方法与技巧训练、经营思想与观念的学习以及处世能力训练等四大领域,因此,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之下,结合当前的需要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实践计划及实践教学内容,使每次顶岗实训达到预期的目的。

3、加强顶岗实训的过程与现场管理。无论哪一层次的专业实训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即:计划准备阶段、上岗实训阶段、实训结束后总结阶段。上岗实训阶段是整个实训过程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了实训效果,因此其间的管理非常关键。在以往的实训中,常常是非现场管理(教师在学校的遥控管理和指导)替代了现场管理,实训中产生的问题常常被忽视或搁置,严重影响实训的效果。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在集中实训环节,安排专职老师、聘请实训单位的实训指导教师到现场实施不间断现场管理和指导,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指导、管理和控制。

4、强化顶岗实训总结。实训总结是一次实训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整个实训过程的升华阶段。实习学生应重点就实习过程中涉及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及相关体会进行自我总结,学会将实践问题提升、转化为理论,并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学校则应就每次实训教学的过程及结果进行整体总结,汇集每次发生的问题及经验,研究改进的策略,并及时就此结果反馈给实习单位,以推进双方的进一步合作。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强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配套

课堂教学都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场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行不悖,且有机结合在一起。故此,构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也理应从课堂教学着手,大力引进实践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强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配套,从而有利于实现锻造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培养目标。

1、调整专业教学计划。旅游管理是一项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其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另外,实践教学相对来讲动态性大,因此教学计划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弹性,在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立足于当前,并预测未来市场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2、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根据旅游企业对服务管理型人才培养层次、规格、能力的实际要求,按照“项目驱动、任务导向、工学结合”的改革目标,建立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内容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与社会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可直接上岗;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获得学历证书外,还获得国家导游资格证、旅游饭店从业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以“十个一工程”为主要内容,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学生假日的社会实践和短期工作、企业打工与兼职相结合,积极组织旅游专业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志愿者以及校内各项主题活动,将素质教育融入旅游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专业认知、顶岗实训、工学交替,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三)建立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监控体系

科学的质量考核监控制度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杠杆。每次实践环节结束后,应及时严格考核,并与学生的评优、毕业考评直接挂钩。

1、加强实践教学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的建设。

校内实训总结范文篇7

1.1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的主要类型相比较

传统的案例教学而言,利用实训基地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目前,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训基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依托学校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各类设备和实训软件,以及在校内开设超市,以超市作为课堂教学基地,进行现场教学;二是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和企业签约,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场环境,使学生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企业实际营销工作。

1.2建立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的必备条件

本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理论课时偏多,实践课时偏少,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着脱节,学校的教学培养对于社会的发展存在滞后性,如果不引起重视,加快营销实训基地建设,势必会影响市场营销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造成就业困难。因此,学校领导和系领导应高度重视,给予大力的支持,包括提供实训室场所,引进实训软件,配备专业人员,提供资金支持等。在教学体系的设置上既要保证课程体系的整体性、连贯性,又要突出重点、强调核心,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获得应有知识结构的同时,获得继续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学过程也要学会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增强互动性,让学生多多参与,亲自动手,亲自操作。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需要配备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师资队伍的多元化是确保实训效果的可靠保障。学校要注重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专业实验实习教师;聘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做兼职教师到校指导实训,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形成专兼结合实力雄厚的专业教师队伍。

2.本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

2.1学校出面和学校目前现有的超市合作

基于本校市场营销专业目前的状况,每届只有一个班级,班级人数也只有30人左右,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还需要一个过程,并且也没有相应的经验。因此,利用现有资源,和学校超市合作,让学生了解更多和市场相关的知识,同时又为将来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打下基础。3.2建立以职业技能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依据课程特点,缩短理论教学的课时,讲清概念,做到够用。在课程安排上,要提高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课堂上要安排技能训练的环节,大力推行案例教学,建立案例库,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意识。

2.3加强与校外企业的联系,创建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总结范文篇8

(一)校内综合实训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汽车营销综合实训仍然是在校内实训中心完成,但学校毕竟不同于企业,仿真毕竟不同于真实情境。虽然学校在综合实训教学过程中也采用企业销售流程考核要求来对学生进行考核,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但与企业实际岗位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学生在进入企业前必须要经过面试、培训、考核方能上岗,未能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的设定目标。目前,高职院校汽车营销综合实训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学生多老师少,实训管理难度大。高职院校一个班的学生通常有40人左右,有的班级人数更多,而实训老师最多配备2个。在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综合实训中,师生比例明显偏低。虽然在实训过程中也会采取分组管理的措施,但对于汽车销售这种重流程、重过程的实训,在不同的场景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在实训过程中全程跟进正在训练的学生,而无暇顾及其他的学生。其他学生虽有班组长管理或布置分组练习的任务,但由于高职学生普遍自控力差,再加上碍于同学情面,管理效果往往不理想,在实训室玩手机、聊天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就造成虽然实训时间很长,但学生真正练习的时间短,造成老师累学生闲的局面。(2)仿真与实践脱节,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汽车营销综合实训要求学生通过实训能够完整完成汽车的销售流程。这里面就包括要求学生完成大量的某一汽车产品品牌、车辆参数、价格以及竞品参数的信息收集并且将其熟练记忆。记忆产品基本信息是一个销售顾问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很多同学认为该任务太过机械、简单,且校内实训与实践存在脱节可能,如果以后就业的企业不是实训车辆的品牌,花那么大的精力去熟悉和了解实训室的实训车辆并无意义。这些想法使得学生在实训中对汽车产品的知识记忆处于散漫状态,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训的整体效果。(3)无法营造真实职场,职业素养养成困难。校内综合实训拥有便于学院统筹开设、方便管理等优势,能比较容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它缺乏真实职场中的新老员工关系、上下级关系、部门关系等职场关系,再加上校内实训的作息时间和企业工作的作息时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所以校内仿真实训虽能满足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但无法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吃苦耐劳以及与不同年龄段同事及不同级别领导和睦相处之道。从历届毕业生的跟踪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踏入社会以后频繁跳槽的原因是因为无法忍受企业的管理、或者无法融入团队而离职。

(二)“生产性”综合实训开展的难点

鉴于校内综合实训开展所面临的问题,不少学校也在探索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性”综合实训。较之仿真的校内实训,“生产性”综合实训由于其真实的工作场景、工作任务以及管理模式,虽然可以大大提高实训效果,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通常也会碰到一些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学校教学与企业经营存在矛盾。从校方的角度上来看,生产性实训无疑应该是件“双赢”的事,学校为企业提供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企业为学生提供可供学生学习的条件。但我们在实践中却发现这个设想虽然美好,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不尽人意,其原因是学校与企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单位。学校是教育的场所,“综合实训”只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里的一门课程而已,学生除了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习后还有其他教学任务需要完成,不能通过课程培训而继续留下为企业服务。而企业毕竟是以达成经营目标为目的,各岗位是相对固定,各部门希望人力资源部招来的人才是没有学业负担、能够全心全意为其服务全职人员。对于学生到企业“几周游”的这种生产性实习,他们认为从这个合作中,企业除了付出并没能得到他们想得到的益处,因此,企业对这种校企合作形式的开展并不感兴趣。即使碍于情面接受,大部分企业也不愿花上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生更多地是见习而非实习。由于缺乏系统规范的培训,学生感觉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积极性也不高,实习效果也并不理想。

二、基于岗位竞争的汽车营销综合实训的优势

通过对常规校内汽车营销综合实训以及常规生产性汽车营销综合实训的分析可知。要使得综合实训效果达到最佳,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企业的用人需求,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而基于岗位竞争的汽车销售综合实训正好能满足双方的需求。基于岗位竞争的汽车销售综合实训具有以下优势。(1)将社会竞争引入教学,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被动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和安排来进行学习,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和竞争意识不强。基于岗位竞争的汽车销售综合实训将工作岗位的竞争引入教学,企业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训期间的表现,可以考核学生是否适合在该企业发展。实习期间表现好能够够获得企业认可的学生,在学业结束后可以继续留下从而获得就业的机会。就业岗位的竞争让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能够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满足企业人才选拔需求,充分利用了校外实训资源。基于岗位竞争的汽车营销综合实训与常规生产性实习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企业在实训的过程中不单只承担接受学生学习的任务,而且还拥有优先选拔人才的好处。这对于人才流动性较大,人才需求较旺的汽车销售岗位来说,接受在校生的实习无疑是企业选拔人才的最佳途径。这样,在培训过程中,企业就不会将学生只当作见习生来敷衍对待,而是象对待新员工一样让他们参与企业的生产工作,同时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基于岗位竞争的汽车营销综合实训能满足企业人才选拔需求,能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人力、物力资源完成实训教学,使学生通过在企业中的生产实训最大程度地做好技能和心态的准备,顺利完成由学生向企业员工身份的转变,为未来“零距离”就业打好基础。(3)充分发挥指导老师导向作用,帮助学生实现向员工身份的平稳过渡。以往学生通常要等到毕业实习才有机会进入企业,而且该实习多是由学生自谋职位独立完成,老师参与的少,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很轻易就选择了离职,导致就业不稳定,企业满意度低。基于岗位竞争的生产性“汽车销售综合实训”是在专任教师的引导下,由企业配合共同完成的一个实训。“汽车销售综合实训”由于课程考核保证学生不会轻易离职,加强了学生的就业稳定性。指导老师在整个实训过程中虽然不直接参与教学,但是通过组织面试、定期组织学生集中交流实训心德,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初入职场中所碰到的问题或疑惑,通过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分析来进行工作指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实现向员工身份的平稳过渡。

三、基于企业岗位竞争的“汽车营销综合实训”的实践

为了为改变“汽车营销综合实训”单纯实习的现状,让企业乐于接收学生实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汽车营销综合实训”的效果,使教学能够更好地为就业服务。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基于企业岗位竞争的“汽车营销综合实训”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一)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1)调整“汽车营销综合实训”开设时段,使其与毕业实习相衔接。以往“汽车营销综合实训”仅作为“汽车营销实务”课程的后继实训课程来开展,没能和就业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在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习后仅获得学校给予的成绩或学分,并未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在毕业实习时还需通过递简历、面试等选拔环节才能进入企业,到了企业后,还需重新按照企业的培训标准进行重新培训和考核,学生培训周期长,效率低。将“汽车营销综合实训”与毕业实习连在一起以后,在综合实训课的开展过程中即可以直接利用企业的岗位的培训标准和考核制度来考核学生,学生通过考核的若双方愿意继续合作,在接下来的毕业实习环节中即可省掉原来重复的培训和考核环节,大大提高人才的培养周期,实现课程与就业的对接。(2)调整“汽车营销实务”课程教学计划,提高在校学生实操技能。基于岗位竞争的“汽车营销综合实训”要求学生在企业学习之前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这就必须对前期的“汽车营销实务”课程进行改革,适当加大实训比例,增加学生的实操练习机会,重视实操考核,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在校实操技能,从而保证学生在企业参与生产性综合实训的效果。

(二)基于企业岗位竞争的“汽车营销综合实训”的实践

1.遴选实训合作企业

合作企业的选择是保证“汽车销售综合实训”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差别选择不同市场定位的企业以满足学生和企业的不同需求。考虑到与企业长久合作关系的建立,我们在选择企业的同时必须兼顾考虑企业的文化、环境、管理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及成长。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选择了几家比较典型的品牌作为我们的合作企业,它们分别是:长城(国产品牌)、长安铃木(日系品牌)、北京现代(韩系品牌)、东风标致(欧系品牌)、JEEP(美系品牌)。

2.组织面试

学生在进入企业实训之前,首先要经过面试的选拔,这实际上就是一次竞争。在面试之前,我们将谈妥的几家企业告之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品牌偏好以及自身条件进行初步选择。老师对学生的报名情况进行了解和协调,尽量使学生报名不出现扎堆的情况。在面试这个阶段,指导老师的协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个环节,指导老师一方面要对学生做面试的基本指导工作,包括简历的审核、服务礼仪的培训以及面试技巧的培训;另一方面,指导老师还要想办法尽量将各单位面试时间错开安排,让前面没通过面试的同学有机会参与下一轮的面试。在每一轮面试结束时,指导老师通过与面试学生交流了解面试情况,为落选学生分析落选的原因,总结经验。将以前单调的课堂教学变为应聘实战,通过学生自身的经历、总结、反思来完成此任务,给学生上一堂生动的面试课。

3.实训的监管

学生外出参加企业生产性实训,如何保证学生的安全与教学质量,将风险控制在最小化,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生产性实训一直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我们专门针对生产性实训可能面临的问题做了研究,并在学生实训前召开了实训动员大会,对学生在将要参加的顶岗生产实训做了以下要求。(1)加强安全意识,尤其要注意上下班道路安全以及工作安全。学生在实训前必须抄写安全责任书,购买意外保险。(2)学生在实训期间应严格遵守企业管理制度,按照企业的作息时间进行考勤。在实训前,学生们应做好吃苦的准备,由于企业作息时间与在校不同,学生按照企业的作息时间来安排工作与休息刚开始会不适应,感觉非常辛苦,若擅自离开或表现不好被企业中途退回,本门课程将无法通过,以此来约束学生在企业中的行为。(3)努力和企业员工融为一体,积极参与企业的培训和学习,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对于实训报告,要保证一日一记,每日交师傅检查签字确认,指导老师要不定期抽查。(4)实行分组分级管理制度。每个实训小分队设组长一名,在企业中如有任何问题,需报告小组长,然后报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出面协调解决,严禁擅自与企业进行交涉。(5)设定校内交流时间,方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6)实训成绩由企业考评、实训报告、实训总结综合评定。

4.实训的安排及考核

校内实训总结范文篇9

商务英语是全球经济竞争与合作进程中广受关注的热门专业与课程,由王娟萍编著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2014年2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围绕高等职业院校商务英语的教学进行展开,深入分析并说明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实践的内涵建设与实践创新,逻辑清晰、脉络分明,由浅及深地探索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创新方法与实用策略,给教师与学生以专业化的指导与借鉴。

该书共包含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从专业理论研究的角度说明了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概念、专业背景、实践教学现状等内容;第二章归纳并总结了国内外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对德国“双元制”、英国“三明治”、新加坡“教学工厂”、日本“产学合作”、澳大利亚“TAFF”以及中国订单式培养、理实一体化等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综合性的比较分析;第三章从语言经济学、建构主义、交往理论、需求分析、语言输出假设等专业研究视角探索了当前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创新理论,切实推动了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理论体系的健全与完善;第四章介绍了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现状,并从实践教学的现状出发总结了实践教学的现实性问题与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完善并优化了当前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第五章具体化地列举了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途径,遵循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一般规律与原则,推进了高职商务英语实践课程体系的开发、实训教学体系的开发、教育教学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发展进程;第六章从经典案例分析的角度分别讨论了校内创业、“订单式”培养、校内实训机构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亮点。首先,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应当加快实践课程教学的创新手段与策略。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以实践为导向,突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切实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训练提升学生的商务英语交际能力。以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手段的创新为例,教师应当在遵循商务英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引进创新性的技术与手段,对实践教学的课程单元进行更高效、专业和科学的设计,模拟更真实的商务英语交流情境,让学生得以在创新性的技术手段下更好地融入商务英语的实践当中,从而充分锻炼与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能力。其次,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应当重视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包括口语实训室、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等,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作为课堂的延伸,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资源来推进学生的商务英语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让学生得以根据自身的兴趣与优势来选择相匹配和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作为社会实践应用的一个缩影或窗口,通过情境模拟、环境仿真、模拟公司组建等形式在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间架构一个沟通与过渡的桥梁,鼓励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便在真正参与职业竞争的时候,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调整状态,全身心投入,全方位展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

最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应当加强产学合作的教育与实践。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必须强调实践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堂的教学示范与校内的实训并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最终还是要鼓励学生在真实化的商务环境中体验商务英语实践的实际目标与需求,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与产学合作中,学生应当自觉、主动地参与企业实践的学习与训练,逐步熟悉市场竞争中商务英语职业岗位会接触到的业务情境,增强自身的岗位竞争力,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以上就是笔者在研读该书之后,对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所做的探索与思考,结果表明,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应当以创新为驱动力,以实践为导向,优化实践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与评价体系,并在校内实训与校外产学合作的综合作用下,切实推进学生在商务英语实践应用中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提升,进而全面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质量与水平。

作者:苟小亮 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管理分院

校内实训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CIPP评价;实训课程

《电子商务物流》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通过电子商务物流实训,学生将进一步了解电子商务物流仓储模式,深入了解电商物流企业如天猫国际进口保税仓储的运营流程和模式,将理论知识在电子商务物流实训中结合实际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在实训课程中解决实际运作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1]。选择CIPP作为评价模式,是基于实训实践教学特征的考虑。实训提升的不仅是学生的外在技能,更包括内在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因此,仅用目标达成及效果来评价还不足以考核实训取得的成效,须对整个实训过程进行评价,将评价作为实训持续运行的改进工具[2]。

一、评价体系的构建

《电子商务物流》实训课程的评价,应从职业能力和敬业精神方面进行评价,即可从服务态度、业务能力、应急处理能力、规范化执行等方面进行。评价体系的构建在于指标的细化,评价指标的设置应体现对《电子商务物流》实训课程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两方面的评价考核。职业技能考核指标可从一级指标业务能力、二级指标如物流单据处理正确率、规范操作、业务处理响应速度;职业精神考核指标可从一级指标服务态度、应急处理能力进行设置,对应二级指标为参与度、服务意识、应急反应等具体指标。CIPP评价由背景评价(Context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Evaluation)四个评价过程组成[3]。1.背景评价背景评价指的是《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实训评价的学情基础,学情基础决定了实训的目标。在背景评价环节需要全面分析学生在实训前的学习能力、实操能力、素质基础。再通过实训后评价学生在学习能力、实操能力和素质基础三方面的提升情况。背景评价的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2.输入评价输入评价指的是为实现实训课程在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方面的目标而提供的有关课程学习资源、实训场地资源、实训设备资源、实训岗位安排、实训师资投入等各类资源要素及各种资源条件投入作出的评价。基于实训课程资源的投入和学生对《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实训的预期,评价资源是否满足学生的预期实训目标,评价课程资源在投入前后是否从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方面提升了学生对电商物流行业和岗位的认识。为达到评价效果,在进行输入评价前,需要与实训企业进行充分的事前沟通交流,明确课程实训目标、学生实训预期、企业实训诉求。在实训方案的制定中充分考虑企业经营情况和学生实训内容,保障实训过程的有效进行[4]。3.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主要是对实训过程中所涉及的学生表现、企业教师指导、校内教师指导的实训情况进行的过程性监督、检查和反馈性评价,也是检验实训效果的重要评价内容。可通过过程评价检验实训过程是否按照既定计划执行,调整变动情况等。《电子商务物流》实训课程的过程评价可通过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学生的实训日志,学生提交的实训总结报告等方面反映出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精神变化。为有效实现过程评价,可校企双元结合,通过学生小组日常管理、实训小组岗位考核、教师随机抽查等方式开展过程性监督。4.成果评价《电子商务物流》实训课程的成果评价指的是:通过实训是否达到课程实训目标。成果评价的具体指标可从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实训成果等方面开展评价,评价实训过程中采用自评和他评的方式评价学生在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方面的收获和不足之处。自我评价指的是评价主体—实训学生对照实训目标和考核指标进行自我评价的方式。他评主要指由校内和校外的双教师对学生从不同层面进行评价,校内指导教师的评价从学生实训过程表现和实训总结两方面进行评价;校外指导教师评价主要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表现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5],如表2所示。

二、评价流程的确立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实训的CIPP评价流程可通过以下流程开展:第一,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典型工作岗位和对实训人员的要求;了解学生的爱好特长、未来的目标;整合本专业现有的校企合作资源。第二,制订制度文件,保证实训工作顺利地保质保量的完成,尽可能推动实训标准化。主要体现在实训教学文件齐全,具体文件包括《电子商务物流实训安全预案》、《<电子商务物流>外出实训纪律要求》、《<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外出实训安全责任书》《<电子商务物流>校企实训协议》等文件;详细记录实训过程中的各种任务内容和完成情况,使用图片和文字做好实训过程的记录工作,工作现场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适当留存照片,为实训留存佐证材料。第三,建立健全校企双元评价指导机制,校企指导指的是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企业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的校企双元评价指导小组。校企可通过建立联合指导办法,具体可通过企业教师加强实训过程考试的方式,如企业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训的过程中严格学生实训考核,忽略实训学生的身份,对学生考勤、职业精神、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日考核。而校内指导教师应当深入实训企业深入了解、观察、记录每一位学生的实训情况,并适时做好调节工作。第四,总结实训的收获和改进之处,通过学生实训报告提炼总结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提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旨在有效进行结果评价,为学生从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做好总结。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以往的实训课程评价中,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往往属于被动参与和评价。为提升实训效果,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在评价主体上进行改革[6],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在传统教师单一评价的基础上增加生生评价。将实训学生按照实训岗位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组内推选组长作为小组岗位负责人,学生评价按照普通员工和部门负责人两类进行考核;普通员工的考核除了教学内的评价,还从企业管理维度进行考核,即部门负责人组长对其进行评价,鉴于组长对组员的日常工作情况的了解较为深入;部门负责人的考核也从教学维度和企业管理维度进行,具体考核形式为,将该组组员的日常行为如:出勤率、规范操作等行为也计入组长的日常考核,作为部门负责人考核成绩。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一方面为团队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在团队中成长,增强职业技能的同时,增强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等职业精神,从而提升实训的技能;同时学生成为评价主体,让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自主管理,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四、评价手段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