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23:46:47

校内范文篇1

我很想到校外实习,可惜都找不到实习的单位,所以只能留在学校实训,虽然不像校外实习那样接触社会,学习那些校内学不到的东西,但是在校内的这三个星期我也学到了很多,礼仪、导游技巧、景点了解、模拟导游……

在校内的第一周我们学习了礼仪,当今社会的大学生有很多,但是大学生所懂得的礼仪知识却越来越薄弱,礼仪首先就可以体现了我们的素质,现在企业单位招聘人才的时候首先都会观察我们的行为举止。正因为这样,我们更应该学好礼仪。一周下来我终于体会到原来站、坐、走、蹲看起来很容易,但是真的做到端庄规范的却很难,我们还学了怎样介绍别人、怎样接发名片……这样的学习令我觉得以前我们所谓的礼仪根本不算什么,这短短的几堂课让我获益良多。我们还学习了交谊舞,舞蹈也是交际礼仪的一种,短短的学习下来觉得根本不够,从来没有接触交谊舞的我,学起来很笨拙,所以最后也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舞步。除此之外,我们还聆听了几个关于当代大学生创业的主题讲座,学校特地请了企业老总给我们演讲,并指导我们往后就业或者创业,由此我又学习到大学生要大胆、创新,才能创出一片新天地。

而第二周就是让我们以自主学习为主,因为我学的是旅游专业,所以老师分配给我们的任务是到校外踩点,我们所需要去的地方都是今年导游证考试中出现的景点,、陈家祠、中山纪念堂、北京路步行街、番禺余荫山房。我们先分好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去景点考察,我们主要是去了解景点概况和周边情况、模拟景点讲解等等。这次踩点是没有老师陪同的,我们只是要联系老师,向老师询问和报告情况。踩点全部都要靠我们自己完成,而团队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组员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我们都知道作为一个导游我们都会遇到好多突发事件,这次我们校外踩点就是让我们体会到那些突发事件,让我们学会自己处理,从而学到从老师课堂学不到的知识。这次踩点我们首先通过小组讨论,通过自己的方案,然后就按照方案进行实践。以前都是在学校听老师讲课,觉得其实也没有什么困难的,但是经过到校外的体验,我们发现其实当一名合格的导游是非常的困难的,你所遇到的事情可能是学校上课中不可能提到的。而且当导游要有很好的体力、高度的集中力……导游要一般带游客游览景点一边讲解导游词,而且要注意观察游客的反应,时刻注意着游客的举动,就因为导游身上肩负着许多东西。

在校外踩点的时候我也得到了一个很大的锻炼机会,当我们去的时候,有一位从来的阿姨一个人游,然后她也邀请我们和她一起游览,因为这是她第一次来,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充当了一回免费导游,我们也完全把阿姨当成了我们的游客,用心的讲解,也把广州的特色景点介绍给阿姨。就这样一个机会,我过了一回导游瘾,也为以后考导游证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快乐的时间过得特别的快,很快就到了第三周,我们要到商旅中心上课,这是我第一次踏进这里,这里是模仿旅行社建的,我们在这里学习了很多关于导游的注意事项,例如:旅游计划、接送旅行团、入住酒店……而且我们还模拟了这些场景,让我们体会一下导游的工作程序。

校内范文篇2

实训的具体内容主要有:1、如何填制原始凭证,它是让实训者对发生的业务以一种凭证的形式进行记录,并能够正确地填写业务发生情况。2、怎样对现金、银行日记账进行登记,现金账和银行账的发生必须进行日清月结。3、怎样对财产物资进行核算,这是让实训者能正确地运用数量金额式账和各种存货计价方法进行登记账簿。4、如何进行错账更正,这要求实训者能用正确更正方法对已经登记错误的账簿和凭证进行更正。5、如何对帐、结账、如何对财务报表进行编制等一系列重要环节都是实训中要完成的工作

通过模拟实训,我们基本上完成了三大目标。①知识目标:加深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将所有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相关课程进行综合运用,了解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掌握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②能力目标:熟练掌握会计操作的全部技能,包括:各种账薄的设置,各种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对各种典型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各种帐薄的登记方法、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以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提高手工操作下会计业务综合处理能力;③职业道德目标: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得工作作风。总之,通过这次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二者的统一,特别是将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计信息系统纳入企业信息系统之中,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对企业实践运作情况的认识,为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尽快胜任会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通过这次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二者的统一,特别是将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计信息系统纳入企业信息系统之中,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对企业实践运作情况的认识,为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尽快胜任会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校内范文篇3

科学编制会计校内实训教材

截至目前为止,市面上已然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会计实训教材。细观这些会计实训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会计实训教材仅注重会计核算,并未将其和企业会计实务有效对接起来。再加上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在具体的核算、税费及科目等方面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可以说,高职院校原本的会计校内实训教材已然无法真正切实有效地适应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已然不适应于会计校内实训模块教学。因此,为更好适应新会计准则下的高职院校会计校内实训模块教学,我们必须科学编制会计校内实训教材。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本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对企业进行深入走访和调查,了解企业的具体会计实务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依据新会计准则编写会计校内实训教材,不断提升会计校内实训教材的仿真度。会计校内实训教材编写完毕后,便可依据会计校内实训教材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通过教学不断培养本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加深本校会计专业学生对新会计准则的了解。更适应于新会计准则的校内实训教材,更利于高职院校教师有的放矢地组织开展校内实训,更利于提升高职院校会计校内实训模块的教学质量。

加强会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会计校内实训模块教学还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予以支持。有了完善的会计校内实训基地后,教师便可更加有效地实施会计校内实训模块教学,让会计校内实训模块教学更适应于新会计准则。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校内实训教学设施不完善;(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困难。此种现实情况的存在不利于提升新会计准则下高职院校会计校内实训模块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种情况,建议高职院校大力加强会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会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具备如下功能:(1)会计基本技能培训功能;(2)综合能力培训功能;(3)预就业功能。在具体的会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应设立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设立会计岗位业务实训室,建立多功能会计信息化综合模拟实训室。除此之外,还应切实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待会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完毕后,教师便可更加有效地组织开展会计校内实训模块教学,让会计校内实训模块教学更适应于新会计准则的变化与发展。

积极改变传统实训教学方法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职院校的会计校内实训教学均不同程度上存在如下问题:(1)教学课程设置脱离实际;(2)教学的组织脱离情境;(3)教学的团队建设不足。上述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会计校内实训教学质量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会计校内实训教学的质量。为更好提升新会计准则下高职院校会计校内实训模块的教学质量,教师应切实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分层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及多媒体教学法等诸多现代教学方法。通过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积极培养学生的如下能力:(1)对新会计准则的应变能力;(2)对新会计准则的实训操作能力;(3)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等。

模块教学评价体系的人性化

新会计准则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会计校内实训模块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的会计校内实训模块化教学可以使得会计专业学生每接受一次模块实训便可以掌握一项新的专业岗位技能。会计校内实训模块教学不仅需要教学方式的转变,更需要切实转变传统的校内实训教学评价方式。笔者认为,新会计准则下的高职院校会计校内实训模块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呈现出更多的人性化特点。所以,对传统的评价方式必须要适当做出改变,进而构建出一个更为人性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在高职院校实施会计校内实训的模块化教学以前,大多数学校仅以课程为评价单位。实施模块化教学之后,应以模块为评价单位。在此基础上,应让会计校内实训模块的教学目标更加具体,切实突出会计专业岗位技能。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构建的模块化评价体系应更适应于会计专业学生个性的发展。此种教学评价不会因为学生一两次考试的不合格,而让学生在整个模块学习中成绩不合格。此种评价体系更为人性化,也不会挫伤学生的校内实训模块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建议,高职院校在会计校内实训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应切实依据具体模块的不同特点,积极运用分块分时的考核方式。应彻底改变以往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的特点,应切实改变传统考核方式轻技能而重理论的弊端。

校内范文篇4

督导,原意上指的是上级行政主管对下级执行部门的视察、监督和考核。教育督导就是上级教育主管对下级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的活动进行行政视察、监督和考核的公务活动。这是最早期的人们对督导的理解。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对督导的理解也经历了行政视察时期(1624-1875),专家督导时期(1876-1936),努力改进教学时期(1937-1959),以研究和探索为主要活动的时期(1960-1970),以系统分析为主导的时期(1970-至今)。

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国内高校校内督导更多的应该是综合性督导,帮助老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注重教学的过程性督导;注重日常制度的建立和日常教学资料的积累,研究分析评估指标,研究国家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捕捉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为高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总之,高校的校内督导应该是高校教育质量保障方面非常有力的一个组织,对内动态保障教学质量,对外能够在不影响日常教学活动前提下有条不紊的应对各种专项检查和教学评估。

2校内督导的定位

因为对校内督导作用认识的不同,各高校对校内督导的定位也是不同的,甚至在人员构成上也大有不同。

重视校内督导的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督导办或者督导组,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专门对校长负责,其人员由教育经验丰富的老专家组成,是专任督导;不重视校内督导的高校,没有专门的校内督导组织,也不开展相应的活动;也有高校成立了相应的部门,但人员由兼职教师构成,不定期举行活动,对教学进行监控,但无法进行对评估等活动进行专题研究的工作。

事实上,督导是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1995年颁行的《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将其法定成为我国教育基本制度,上升为国家意志。

但显然高校对督导工作的重视,远远达不到对日常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程度。日常教学由教务处来运行,虽然也有教学反馈、教学监督这些职能,但因为它本身是教学的执行部门,所以不免有即使“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之嫌。

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对校内督导不重视或者弱化,实际上是对教育质量本身的弱视。这当然是有原因的,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最根本的是评价这所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对社会的贡献,而这是一个非常难以量化的客观事实。要评价,则必须要量化,而学校的专业排名、重点学科的数量、博士硕士点的数量、论文数量、教授数量则是非常好统计的,所以不知不觉,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就向这些可以统计、可以量化项目倾斜。我们都知道一所高校的老师发表多少论文只能代表这所高校的老师水平高,不能代表这所高校的教学质量高,只有学生发表了多少学术论文、有多少技术创新等,才能表明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高。

所以,高校设立校内督导还是必须的,因为督导是天然对教学质量敏感的存在,它的职责就是保证教学质量。合理的建议是高校设立校内督导,成员可以专兼职人员都有,挑选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组成专任督导,带领由年富力强正当年的中青年专业教师构成兼职的校内督导队伍,从专业建设、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从而帮助高校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设立的校内督导机构还必须是独立于高校内任何部门,直接对校长负责的机构,形成自然的第三方教学监控,这样才能真实的反应教学质量。

3校内督导的工作新思路

国家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已经成了教育部的常规工作,国内高校对评估已经不陌生。为了避免到评估时候临时抱佛脚,很多高校设立了与之相对的部门,比如教学评估办公室,比如督导办公室等,但前者更侧重对评估标准的分析,评估材料的搜集,后者更侧重平时的教学检查、督促,两者各有侧重。单单成立教学评估办公室,显得功能非常单一,而且功利性太强,和真正提高教育质量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而高校的校内督导工作,从目前来看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在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上没有发言权,日常工作流于细枝末节。所以高校校内督导工作需要寻求新思路,新突破。

既然评估工作是教学督导“监督、检查、指导、评估”四大职能之一,那么很显然,把督导和评估工作结合,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思路。评估本身就是为了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而督导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提高教学质量,两者在目标上是高度一致的,我们可以把这个工作叫做“督评一体化”。

高校设立督导机构,除了想及时了解各类校内教学信息、教学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外,更想要把这些提高反映到一个显性的标识上,而教学评估正是一个非常吻合的显性平台。同时校内督导虽然有一个清晰的大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却对提高教学质量具体体现在哪些环节上,或者说哪些环节是可以体现督导成效的方面是模糊的。如果能够把督导和评估切实结合起来,以评估指标为依据,把评估指标细化,形成建议和意见,融入到高校发展规划中;同时根据评估指标制定督导切实的督导目标,制定督导计划,形成督导文件和制度,进行督导活动,最后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上。

这样,校内督导实际上成为了一个把高高在上的评估指标分解、细化、形成可行性文件或制度的工作,真正为高校的发展、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出谋划策。而在具体项目执行的过程中,校内督导可以实时跟进,恪守督导的底线,即只监督跟进,不越俎代庖做决定,做实施,只把真实情况给相关领导和部门做汇报。在具体项目完成的时候,由督导联合各方面进行实际的校内预评估,形成新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各单位、各机构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从而从各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由此可见,这里“督评一体化”不是简单的把督导和评估两项工作叠加在一起,由校内督导机构负责评估、进行评估材料的收集、制定;而是由校内督导机构牵头,研究评估指标,结合本校实际,把评估对高校的抽象的要求,提炼成高校自我发展的目标,并脚踏实地的向目标提出的要求发展。

采取督评一体的校内督导机制,不仅有助于校内督导打开工作的新局面,切实落实督导的作用;同时可以使得评估工作不再是一项突击任务,而是一个细水长流、真正融入到高校各项工作中的过程,从而达到高校教学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宗旨。

参考文献:

[1]《高校督导与评估一体化的工作体系初探》.黄振菊.宁波大红鹰学院.

校内范文篇5

一、高校内部审计以组织价值增值为目的

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实施了《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指南》,其中规定“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指南是在对过去成功经验的总结和肯定的基础上提出的今后工作的依据。2011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出台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指出,“高校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从中可看出高校内部审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防错查弊,而是通过审计,完善学校管理方法和程序,为学校经济决策出谋划策,搞好服务,作好参谋和助手,促进教学效益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保证学校组织价值的增值。

二、高校内部审计如何为组织价值增值服务

高校内部审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为组织价值增值:一是减少组织损失,二是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在减少组织损失上,主要是对组织的控制进行评价与监督,以确保组织的控制可以防止组织价值遭受损失。在提供增值服务上,主要是通过咨询与服务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以增加组织价值。

(一)评价与监督

评价与监督是高校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是以现代大学制度的财经法规为依据,对高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风险管理的及时性、科学性进行评价和监督,帮助高校识别和规避运营风险,从而间接为组织增加价值。高校内部审计的这一作用,可通过共同参与高校治理,评定监督被审计单位是否贯彻执行教育部门和学校内部方针政策,是否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真实、可靠的反映与高校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来实现。并根据评价监督的结果,提出改善内部治理和管理的建议,以保证其在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下的有效运转,从而减少组织的损失,为组织增加价值。

(二)咨询与服务

咨询职能是一种服务职能,旨在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以实现组织价值增值。其活动范围包括顾问、建议、流程设计协调和内部控制培训等。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应以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前提,把为被审计单位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审计全过程,每一个审计项目的实施,都要围绕本学校工作的重心、领导关心的热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以实现为管理者完善高校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层解决问题提供专业性的意见,为领导层完善组织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为内部控制不完善的部门提供内部控制培训。服务大局,改善和加强学校的治理和管理,从而实现组织价值增值。

三、基于组织价值增值的高校内部审计完善路径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和发挥作用的关键。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坚持独立性和权威性原则。一般而言,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其独立性越大,权威性越高,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越充分。我所在学校的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十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在事业单位机构分类改革大的背景下,审计机构独立设置,形式上采取直接向学校主要领导报告工作。学校主要领导主管审计,亲自审定审计工作计划,提出工作重点和要求,批阅审计报告,过问审计意见整改。建立由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度召开审计联席会议,通报审计情况。通过与学校主要领导的直接接触,使重要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从而使审计工作职责得到顺利履行,强化了审计效果,树立了审计权威。

(二)内部审计质量的保证

审计质量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只有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和规范的内部审计程序才能有效的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才能切实为组织增加价值。近年来,我校审计工作紧密围绕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以流程标准、制度健全、业务规范为目标,逐步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审计制度体系。先后制定了学校《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基建、修缮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实施办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具体审计制度和规定,同时建立健全了《内部审计工作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设计了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标准审计文书表格,不断推进审计工作规范化,为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果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在审计程序方面,我校重视审计环节的规范操作,各审计项目由2人以上组成审计组,进行细致的审前调查,科学、合理制定审计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向被审计单位发送审计通知书,召开教职工代表座谈会,采取抽取样本进行符合性测试等审计技术方法以及现场观察、询问、突击性盘点等方式,审查了解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会计资料、财产物质、会议记录等内容,从而确定审计重点和关键环节,逐一核实审计发现的问题,搜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并进行三级复核,经过综合、分析与判断,形成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在充分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基础上,形成审计报告,报主管校领导批阅后送达被审计单位。由于注重在每一审计项目、审计阶段、审计环节遵循规范的审计程序,规避了审计风险,保证了审计质量,审计报告及审计意见和建议得到认可,从而大大的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最终实现为学校增值。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再造

内审人员的素质是内部审计能为组织增加价值的根本保证。我认为,注重审计队伍建设,一要不断优化内部审计队伍、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高校作为财政全额预算单位,在不断加强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形势下,内部审计领域不断扩展,由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向以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为主的现代审计转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也随之改变,由原来单一的人才结构向多元化、多层次人才结构转变。高校内部审计队伍中,不仅要有熟悉会计、审计的专业人才,还要配备精通基建、法律、风险管理等人才。二要强化专业培训,提升队伍素质。为了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的依法审计能力和政策法规水平,高校审计部门认真组织审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和有关培训。近年来,我校每年都组织审计人员轮流参加辽宁省内部审计协会组织的培训班,同时还在单位内部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学习与工作交流,通过学习与交流,使审计人员的知识得以补充和更新,经验和失误得以总结和提高,从而增强了审计人员依法审计的意识,提高了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也为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提供了高水平的技能支持。

(四)内部审计技术的革新

内部审计要实现为组织增值服务,实现功能拓展,就必须转变传统思想,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能较好地满足审计工作中对数据采集、计算、查询、排序、筛选、判断、分析等要求,可以全面记录审计工作内容,根据设定要求自动反映审计质量评价结果,实现审计质量过程化控制。近年来我校利用工程造价审计软件、财务审计软件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建立审计数据库,并恰当运用数据自动筛选、汇总、分析等手段开展审计工作,有效的降低了审计风险,保证了审计质量,从而实现为组织增值的目标。

(五)内部审计领域的拓展

为了更好的做到为组织增加价值,内部审计应当适应目前的经济形势,拓展审计领域,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之前瞻性,从事后的审计为主转化为以事中和事前审计为主,并且应该融入管理和治理层面。近年来,我校审计工作紧紧围绕资金运行这条主线,突破传统的财务审计的局限,涉足的领域涵盖包括基建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物资采购审计、资产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等多个方面。并且我校强化内部审计对高校治理的服务职能,提供多项审计咨询服务,为学校领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专业性的意见,从而实现完善高校管理,提高办学效率,增加高校价值的目的。随着高校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内部审计作为高校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内部控制和增加高校组织价值的关键因素,应重视内部审计在价值增值中的作用,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功能,以促进内部审计与治理文化的良性互动,内部审计与高校组织价值的同步成长。

作者:李倩 王立新 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审计处

参考文献:

[1]孙双全.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增值效应[J].财会研究,2012(22)

[2]张晓瑜.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访东北财经大学李维安校长[J].中国内部审计,2012(9)

校内范文篇6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整合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人才对接行业企业实践的重要途径。随着供给侧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产业和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特别是人才实践能力、实践素养等要求日趋提升。为贯彻落实“”报告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目标。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主体的地方本科院校,肩负为地方区域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资源数量、结构及使用等,直接关乎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水平。本研究中,实践教学资源是指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实验、实训、毕业设计(论文)、专业作品、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所涉及人、财、事、物等各种要素的总称。基于此,以衡水学院为例,针对地方本科院校校内实践教学资源数量结构等进行调研,以梳理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建议。

一、高校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整合的必要性

(一)各级各类文件对实践教学资源整合提出新要求。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1]较全面细致地对高校实践育人及其落实进行规范,强调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并对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提出规范性意见,要求高校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创设条件和保障。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2],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提出高校“强化创新创业实践”。2018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教技〔2018〕3号)[3],强调整合实践教育资源,建构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等。上述文件均要求高校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思想道德、专业技能等实践素养的培养,并对高校实践教学资源统筹合理运用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提出新挑战随着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1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的提出,特别是供给侧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传统单一专业人才过渡为复合式人才;从注重人才精英化培养,过渡为人才大众化培养。当前,社会经济政治对人才的需求,迫切要求高校突破以往以专业为单位“各自为政”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转向跨学科、跨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模式。(三)在校大学生对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提出新需求。当前,“90”后在校大学生对学习、生活的自主性和自由度要求更高,为满足“互联网+”背景下在校大学生个性化学习及兴趣发展需求,提升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实践素质,势必需要高校开放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和设施,优化整合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共享不同专业、不同类型校内实践教学资源。

二、地方本科院校校内实践教学资源配置及利用现状

以衡水学院为例,调研地方本科院校校内实践教学资源配置及利用情况,发现地方本科院校积极贯彻落实各级各类文件对高校实践教学的系列要求,逐年增加对实践教学场所、仪器设施等的投入,逐步完善校内实践教学管理相关文件制度,建立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在保持校内学生实践教学环节正常运转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和贡献。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及学生个性化实践教学的需求,衡水学院等地方本科院校校内实践教学资源配置及利用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一)实践教学资源数量配置不均衡。综合近十年来校内实践教学资源数量配置情况,发现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资源数量配置不均衡。1.学科专业间实践教学资源数量配置不均衡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实践教学资源数量配置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传统学科,如生物类、化工类、计算机类等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资源投入较高,实践教学场所、实践仪器设备等数量较多,经过数十年学科专业建设,在满足实践教学基本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服务地方发展,实践教学资源除消耗外,总量不断增加,生均实践教学资源数量较高。而新兴的播音主持与艺术、学前教育等非理工类的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资源数量偏少,投入不足,由于建设周期短,生均实践教学资源占有量偏少。2.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资源数量配置不均衡根据不同类别对实践教学进行划分,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资源数量分配出现了不平衡问题。就实践教学而言,涵盖学科专业实验、实训、毕业论文(设计)、专业作品、见习、实习等各环节,不同类别实践教学资源数量存在差异。其中,实验场所、实验仪器设施设备、实习基地等数量较多,而实训场所及设施、见习基地等数量偏少。(二)实践教学资源类型重显性轻隐性。调查发现,地方本科院校实践资源按照显性的仪器场所等物质资源和隐性的制度、师资素质等文化资源划分,二者存在不平衡的现象。显性实践教学资源,如实践教学场地、实践教学的仪器设施、投影、电脑、桌椅等介质资源,由于短期投入见效快,建设周期相对较短,是地方本科院校为满足基本师生实践教学需要,顺利通过院校、学科专业评估,开展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主体。但实践教学文化、制度、师资素质等隐性资源,由于建设时间较长,投入产出速度较慢,往往被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建设所忽视。(三)校本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不足。调查发现,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资源中,引入资源数量类型较多,校本开发的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地方本科院校承担服务地方、引领地方的重任,但在实践教学建设中,往往以引入、借鉴现有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等资源为主,缺乏立足地方,自主研发、自主生成校本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和实践教学教具设施等资源。

三、地方本科院校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整合对策

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直接受实践教学资源及其管理的制约,为解决地方本科院校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一)统筹全校实践教学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地方本科院校应统筹全校实践教学资源,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和配置。实践教学资源的数量是保障学校、学科专业、师生实践教学需求最基本的体现。地方本科院校应在统计现有全校实践教学场所、设施设备、师资、实践教学利用情况的基础上,立足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及实践教学建设规划,根据现有行业企业对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及现有新老专业建设情况,分周期、分年度加大对学科专业实践教学资源数量与结构的配置。对于新兴的学科专业,应参照教育部学科专业建设质量标准,以新专业学生数及实践教学课程、环节等为依据,加大实践教学资源的硬件投入,以保障新学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需求;对于传统学科专业,应以省级、部级“质量工程”及专业认证建设项目为目标,以探索和凝练传统学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特色为依据,强化传统学科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中文化、管理模式等软件建设,以满足传统学科专业富有特色及品牌式的实践教学建设需求,从而实现对全校不同学科专业之间实践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二)强化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体系建设。地方本科院校需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整合体系。首先,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管理人员需更新传统的实践教学资源观,转变原有只重视显性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忽视隐性实践教学资源的观念。其次,逐步完善显性、隐性兼有的实践教学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显性和隐性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度,提升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最后,打破原有院系、专业对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掌管的所有权壁垒,强化校级实践教学建设的统筹管理及实践教学资源的所有权归属,明确院系、专业、师生是实践教学资源使用的主体责任,建立全校公共、专业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开放管理体系,以满足全校师生不同的实践教学需求。(三)注重校本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地方本科院校应在引入现有实践教学资源的同时,在制度、管理机制等方面突出校本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首先,建立健全校本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管理制度,积极鼓励广大师生立足地方,服务社会,开展校本实践教学所需设施设备、教材(讲义)、文化氛围、管理模式等的探索和创新。其次,完善校本实践教学开发与利用管理的组织机构体系,明确职责权限,在财力、物力、宣传等方面,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校本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性,为更高效地研发校本实践教学资源提供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2-09-14)[2018-04-16].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870/201209/142870.html.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13)[2018-04-16].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校内范文篇7

从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师资来源看,专业教师从学校到学校,基本具备本科及以上的学历背景,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专任教师还具备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会计资格证书。这些证书的获得造成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双师资格”比例达标,而会计专任教师的实务操作能力较弱的现状普遍存在。虽然高职院校都越来越重视老师下企业,由于会计岗位涉及商业秘密,企业一般不会提供非企业员工的锻炼机会。而另一方面,目前会计类专业的在校生数量占了高职院校在校生数量的很大比重,会计专任教师承担了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一般专任教师平均每周不少于10-12课时),教学业绩考核指标和职称评定依然重科研,轻实践,使得会计专任教师放弃会计工作实践,应付超负荷的科研任务。以“校中厂”为载体的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体系的构建,可以改变目前“双师资格”数量达标质量不达标的现状。宁波市鄞州诚缘财务咨询公司是2010年11月工商注册的“自办实体公司”,对外开展财务咨询、会计培训以及会计等业务,服务于宁波地方经济和校内外学生的会计培训。每年委派三名会计专任教师在业余兼职公司出纳和主办会计、财务经理等会计岗位工作。被委派的专任教师在兼职的一年中,每月末须及时在税务网站上提交诚缘财务咨询公司的财务报表,申报纳税。专任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实际的报税软件的操作,如工资发放系统的操作,还需要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领购发票等,年末要配合审计人员出具审计报告,配合工商部门开展网上年检资料的填报。经过三年岗位的轮换,会计专任教师的“双师资格”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利用“校中厂”的会计资料,设计全真的分岗位实训项目

会计专业“校中厂”实训基地指的是指利用“校中厂”的会计资料,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在校内建立真实会计工作的企业环境,专任教师不仅是理论课的指导老师,还是“校中厂”的企业指导老师。解决了校外实训基地流于形式的弊端。在“校中厂”,“企业指导老师”可以分岗位设计实训项目,包括会计档案的管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纳税申报等。这些项目可以分别设置出纳、主办会计、财务主管等岗位,被委派为出纳岗位的“企业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去税务机关领购发票、开具发票,保管现金、编制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等。被委派为主办会计的“企业指导老师”要指导学生如何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每月末及时提交公司财务报表,每年末如何在网上申请年报。第二年初配合工商部门填写网上年检资料。纳税申报岗位的企业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网上填写纳税申报表、工资系统的操作等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生通过轮换岗位,亲身体验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通过实践,让学生全面感知职场岗位氛围,履行职场工作流程,使学生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有利于学生就业。

3.以“校中厂”为校内实训基地,营造全真的企业财务管理环境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开始引入ERP企业沙盘模拟实训教学。如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会带领会计专业的学生参加全国ERP沙盘竞赛。ERP企业沙盘可帮助学生从企业整体资源配置的角度去理解会计,摆脱会计就是核算技术的思维约束,使学生从单一作出会计判断,扩大到从研发、市场、生产、销售等多元化视角来重新审视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全局的观念在动态的企业环境中理解会计与企业运作的关系,理解团队协作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4.编写分岗位的综合实训教材

校内范文篇8

[关键词]内部审计;高校内部审计;研究综述

1内部审计的理念和方法

1.1国外内部审计理念和方法。内部审计首先在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缘于这些国家的经济水平较为发达,内部审计的发展总是与经济水平保持一致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成立和发展为内部审计理论和实务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1996年,IIA协会公布的一份对未来内部审计发展进行阐述的报告,是国外内部审计发展的一件重要事项,首次提出了增值型的内部审计概念。在英国,很早就根据《慈善法》建立起了完备的慈善组织审计制度。这是英国最早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审计制度。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在上个世纪就已迅速发展起来,由新公共管理理论衍生出对政府的财务和合规性监督的重视,使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绩效审计体系。包括美国审计署颁布的《立法机关重组与法案》与《国会预算控制法案》,由此美国政府审计职能由传统财务审计转为绩效审计。从现代的国外内部审计发展来看,在以往已建立较为丰富的内部审计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不断继续深化内部审计作用,拓宽内部审计职能。Williamson(2011)提出内部审计的机构和人员都应保持其独立性,在从事审计工作中独立性可以保持客观审慎,促进内部审计工作公正有效率地开展。Yahel和Abraham(2016)的研究充分肯定了内部审计在增加企业效益、推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利用数据说明了如果企业高层管理者越重视内部审计部门并支持他们的工作和发展,内部审计越能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国外的发达国家,内部审计起步较早,形成了值得借鉴的发展经验。他们的理论和实践说明了应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应结合国情大力发展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2国内内部审计理论研究。我国内部审计发展起步较晚,较多借鉴了国外的相关经验。1988年,杨树滋、鲍国明教授所著的《内部审计概论》出版,这是一部当时在内部审计方面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书中重点研究了内部审计如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开展,对促进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秦荣生(2010)提出,公司内部审计应扩大其审计范围,保障公司各部门的顺利运行,是高层管理层掌握公司动态的重要途径。冯均科(2010)研究了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产生了正向的影响,强调了其在公司治理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建议公司要加强对内部审计的建设,建立系统的内部审计结构。我国内部审计理论经过了从最初的萌芽期,到账项基础导向审计、管理导向审计,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发展到对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风险导向审计相关文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王奇杰(2008)和林炳发(2009)深入探讨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且都不约而同地指出内部审计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企业价值的重要作用。王延汝(2003)在《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发挥的作用》一书中提到,内部审计对企业各部门以及内部人员工作合理有序开展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审计涵盖了企业的各个角落,它能解决企业高层与企业员工之间的矛盾,对各部门间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避免了各部门间冲突的产生,也避免了企业利润的流失,有利于加强企业各部门见得合作,团结企业员工,共同为企业谋利润。高幼怀(2015)研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时指出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二是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对接,三是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四是内部审计的薪酬和业绩评价政策。1.3国内内部审计实证研究。耿建新和续芹(2006)通过对近五年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公司内部设立内部审计独立部门有利于公司治理效应,但目前公司设立内部审计独立部门通常处于管理基本层面的考虑,而非公司治理角度。陈丹萍(2007)在收集、分析了大量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着审计计划制定机制不够严密、审计主体管理不佳、审计成本管理欠缺等问题,提出应加强审计成本管理、实现价值增值;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风险管理意识。田国全,高德翠(2008)分析论证了中央银行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对我国风向导向审计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我国审计模式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熊运莲,石恒贵(2010)根据审计收费的经验数据,分析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模式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发现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比隶属于总经理更能发挥对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秦毅(2011)的研究通过建立一个用于内部审计计划阶段的β系数风险评价模型,探讨审计项目立项的风险因素。由于在风险导向审计中,对审计风险的评估一直是一个难以计量的难题,此项研究为风险导向审计中对风险的评估和计量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庄莹(2013)对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对于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有一定影响,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内部审计部门隶属层级越高,越能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这项创新研究站在一个新的角度上丰富了内部审计理念。牙臻怡(2019)通过对近8年来沪深两市有过境外投资经历的国有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增值型审计模式能显著减少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风险水平,并且文化差距又进一步加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为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管理和“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持。

2高校内部审计相关研究

2.1高校内部审计政策制度方面。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是跟随着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步调以及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应运而生的。1990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对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这一法案的规定表明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制度的正式确立。2004年,教育部再次对该法案进行了修正,对内部审计的内容进行了更细致的规范,明确了内部审计包含了对对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等方面的监管。2010年,我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发了关于高校内部审计改革的相关指南,将高校内部审计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旨在对高校活动践行监管控制,预测风险,防范未然,保证高校业务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实现高效管理高效化。除此之外,内部审计协会还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要履行咨询职能,完善管理体系,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增加效益。这一要求的提出有利于进一步开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符合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2016年,教育部进一步提出要加强高校内部审计,提高高校领导的能力水平,加强对学校预算的管理,节约资金使用,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取得更大的发展。2.2高校内部审计理论研究方面。言文(2003)在探讨高校内部审计核心职能选择问题时,认为我国内部审计落后的原因之一是没有明确核心的审计职能,过去往往以监督职能进行审计,这样不利于高校的审计效率和长期发展,应以服务职能为核心,监督职能要服从于服务职能。王刚(2003)提出要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需改进审计方法,注重审计服务理念,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执法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赵乃璞(2013)认为内部审计部门和高校管理层的行为策略存在着利益博弈行为,应采取”加大审计检查和执法力度;规范审计操作,提高审计质量;强化管理层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强化外部监管”等措施来促使这种博弈向“管理层内控得力,审计部门审计”这个理想的均衡结果转换。刘珂(2019)在思考高校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时,认为审计全覆盖并不是审计数量的全覆盖,其更大程度上强调的是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应运用大数据审计方式,重视内部审计控制与评价方式,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优化资源配置等来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

3结语

国外发达国家内部审计发展较早,形成了一些较为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开创了先河。美国IIA协会等组织的成立和发展,并相继提出完善内部审计框架,以及各发达国家在内部审计发展过程中对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完善为全球内部审计和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内部审计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国家政府明文规定要大力发展内部审计,促进内部审计的改革,体现了国家对内部审计的高度重视。而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经历了最初比较落后的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阶段等阶段后,随着新常态下高校体制的改革对内部审计提出新的要求,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制度日趋完善,但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起步较晚,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强,受到高校机构设置和领导政策的局限,宣传不到位,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审计理念和方法落后,还停留在事后审计,深度不够,没有从监督审计转化为服务审计;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素质有待提高;内部审计职能有缺陷,体现在职能过于单一传统,审计范围太窄,这些都制约了内部审计的作用。针对高校内部审计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应扩大审计职能,开展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加强事前和事中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内向型服务职能;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加强审计信息化管理的培训,这些都不失为良好的改革措施。而根据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提出的增值型内部审计为当下先进的审计模式,符合高校的发展特点和目标,是将来高校内部审计的一个改革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IIA.theProfessionalPracticeFramework[M].AltamonteSpringsFL:TheIIAResearchFoundation,2001:24.

[2]DavidMcnamee,Ceorgesselim.Risk-baskedAuditing[J].广东审计,2000,36(1):25-27

[3](美)《世界审计组织(INTOSAI)发展项目》[Z].2010.

[4]秦荣生.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监督[J].中国内部审计,2010(11).

[5]冯均科.公司内部审计:治理与被治理[J].中国内部审计,2010(12):30-33.

[6]王良玉,黄济民,等.浅议内部审计关口的前移[J].中国内部审计,2010(12):44.

[7]蒋俊鹏.关于高校内部审计职能转型的探讨[J].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9(4).

[8]刘博,安广实.“免疫系统”下高校内部审计创新的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8).

[9]袁璨.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思考[J].财会通讯,2015(7).

[10]董丽英.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14(12).

[11]郑梅娟.关于高校内部审计定位与职责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3).

校内范文篇9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高校多渠道筹资办学的能力不断增强,高校面临的经济业务活动日趋复杂,内部审计作为高校经济业务活动的“免疫系统”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将从行政负责人重视、审计队伍建设、体制机制顺畅、审计实务拓展、审计信息化和审计结果运用方面分析目前制约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提升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对应的完善策略,促进高校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范内部管理,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高校行政负责人重视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

当前高校中部分行政负责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比较落后,认为内部审计在完善高校治理结构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高校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提升教学质量、抓好科研工作和服务于社会发展,对于高校各种资金如何使用、如何分配、使用效益如何重视不够,更有部分高校领导认为审计工作的积极开展会导致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的矛盾,经常性的监督会影响学校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部分学校主要领导甚至从未询问过学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情况,尽管在审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努力下,高校内部审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审计部门无论是在人员设置和质量配置都与其他部门存在着较大差距,在这种现实条件下很难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作用。实践证明,高校行政负责人重视是提升教育系统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要素,只有高校行政负责人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才会设置合理的审计机构,配置素质过硬的审计人员,形成良好的审计环境,更好地支持并解决审计实务中的困难和问题;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贯彻执行的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除此之外,在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重点专项经费的申报等事项中将审计机构的设置情况以及审计结果的应用情况作为硬性条件才能更好地保证高校按照《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要求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配置素质过硬的审计人员。

二、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是提升审计质量的基本保证

现实中,高校的专职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即使配备了足够数量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也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目前高校开展的审计工作有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科研经费审计、举借债务审计、基建和修缮工程结算审计以及各种诸如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等各种专项审计,如此繁重的审计工作要求不相匹配的审计资源去高质量的完成,难度可想而知;除此之外,内部审计机构还要配合相关部门参与各种诸如教育收费检查、固定资产处置、二级单位小金库治理等工作,繁重的审计工作与审计力量的严重不匹配导致审计质量无法保证,审计检查浮于形式。随着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加大,高校的经济业务活动的资金规模和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日益增大,高校只有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审计队伍,配备充足的审计人员,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专业审计队伍,才能够充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

三、体制机制顺畅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障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应该依照法律、法规和本规章的规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在学校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向学校主要负责人负责并报告审计工作。现实中部分高校未独立设置审计机构,审计部门仍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甚至部分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挂靠财务部门,纪委是党的监督,监察是行政监督,审计部门主要侧重经济业务活动监督,各自的工作范围、手段、目的、方法各不相同,将其合署办公势必造成审计工作专职不专;高校内部审计的外部法律规范主要有《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以及各地方人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并的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相关的制度多而且法律层级较低说明了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处在探索时期,同时各行业、地方和协会之间缺乏协调,造成了高校内审实务中缺乏统一的指导规范,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相关主管部门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普遍存在缺失的现象。促进内部审计作用发挥,充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和地位是当务之急,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职能上独立于纪检监察部门,接受高校行政负责人的领导,独立向其报告工作,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除此之外,国家相关的审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权限范围内加强对已颁布的内部审计规章方面的检查落实力度,形成统一的内部审计规范,为基层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具体的操作规范,理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体制机制。

四、积极拓展高校内部审计实务的外延

现实中高校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仍然关注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将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作为审计的主要方向,缺乏对高校资金使用效益审计的探索的动力,对于高校内部控制层面的审计更是很少涉及,提出的问题也多是就事论事,缺乏识别违反财经法律法规活动根源性原因能力,财务收支审计、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也大多以事后审计为主,侧重于审查中层单位的经费支出的合规性,普遍缺乏对学校和中层单位完成任期目标的审计,造成审计报告深度不够、质量不高。转变审计工作的思路,拓展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从合规性审计向绩效性审计转变,探索开展高校内部控制审计;在审计涉及的内容上从财务收支审计向关注完成任期内的经济责任目标上转变,重点关注被审计对象完成任期目标的情况;在审计方式上,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有条件的情况下对重点经济业务活动事项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五、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

计算机辅助审计已经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各个高校应用的审计软件的版本不统一,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尽相同,现实中绝大多数高校未能获取财务部门账务处理系统的接口,未能做到内部审计的实时监控,更有部分高校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审计模式,审计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到了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和指导力度,探索教育系统统一规范的信息化审计软件;另外,高校行政负责人应支持审计部门获取财务部门的账务处理系统的接口,实现与财务部门账务处理系统的联网,对学校的经济业务活动的实时监控是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路径。

六、充分落实审计整改决定,保证内部审计权威性

审计整改落实方面国家审计有完善、规范的处理程序,而高校缺乏关于内部审计工作整改的法律依据和具体的操作规范,缺乏对发现审计问题后续整改的落实和跟踪机制,再加上高校审计力量不足,未能把后续审计工作作为审计工作的一项常规性业务。审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建立统一的内部审计结果运用制度,高校可以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先建立起内部的审计结果运用、整改以及经济责任追究方面的规定,将审计整改工作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提升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的权威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指出加强审计资源统筹和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对内部审计工作发挥的作用和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新时期国家对审计工作的要求,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促进高校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

作者:周山 单位:滨州学院审计处

参考文献:

校内范文篇10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排查和集中整治学校等重点领域的事故隐患,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分级管理制度;落实学校安全工作主体责任和政府的安全监管主体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校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我校的安全稳定。

二、治理内容

1、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安全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学校安全工作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并层层签定责任书。

2、学校要经常对广大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内容要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防拥挤踩踏、防中毒、防爆炸、防盗窃、防侵害、防突发性事件为重点,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自救能力。

3、定期组织学校安全工作会议,分析学校安全工作情况,定期开展安全工作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4、定期对学校实验室危险物品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学校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

5、加强对校园校舍的检查,特别要把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实验室、图书馆、会议室等人群集中场所作为检点,严格把好新建及维修校舍的设计关、材料关、施工关,确保校舍修建的质量,全面消除和杜绝学校危房。

6、重视学校食品卫生工作,坚决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防止师生食物、药物中毒和传染病及各类突发性事故、事件的发生。

7、加强学校值班工作,强化值班人员门卫的责任意识,严格工作纪律,严禁社会闲杂人员随意进入学校。

8、积极配合公安等部门,搞好学校治安工作,打击各类扰乱学校秩序的犯罪活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9、严格执行大型活动审批制度。凡是组织大型师生集会等活动的,必须报教育局批准,并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做到组织管理无疏漏。

10、做好学校安全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做到精细、规范、不遗漏。

三、时间安排和步骤

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此次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从2月25日开始至7月10日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

安排部署阶段。学校要研究制定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本学校具体的排查治理任务,落实排查治理责任人。

自查整改阶段。4月30日前为学校自查整改阶段。结合学校自身安全状况,认真细致的开展自查,全面治理事故隐患。对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制定整改计划,落实资金和责任,限期完成整治。对治理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加强监控。

督导检查阶段。从5月1日开始至7月10日,县督查组、镇督查组将先后到我校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切实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确保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到位,取得实效。

四、具体要求

(一)我校要把此次隐患排查行动作为今年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镇中心校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

学校也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全面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任务。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此次隐患排查治理行动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对查处的各类安全隐患,要坚决停用整改,一时无法整改的,要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明确具体责任人,加强监控管理,限期整改。公务员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