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实训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6:30

网页实训报告

网页实训报告范文篇1

一、Java系列课程组成

由于Java语言特点,它主要应用于B/S模式的应用系统中。而单靠Java语言自己是不能开发一个完整B/S应用程序,需要和其他技术合作来完成的,主要包括课程:数据库技术、网页设计、Java程序设计、JSP动态网页设计、Java应用框架以及移动设备客户端开发的Android开发技术等。这几门课构成了Java系列成组课。另外,专科生在升入专升本之前,一般只学习了C语言,如果直接学习面向对象的Java语言可能有些困难,所以,在学习Java语言之前,设置C++程序设计课程。因为有C语言基础学起来比较容易,可以顺利掌握面向对象思想,再进行Java学习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课程设置

Java系列课程可以分为三部分:一类是先修课;一类是专业基础课;另一类是项目有关的专业技术课程。先修课为专业技术课打基础做铺垫,只有先学好先修课,才能顺利地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的学习。先修课有:数据库技术、网页设计、C++程序设计;专业基础课:Java程序设计、JSP动态网页设计,该两门课程使学生具备Java及动态网页编程基础;专业技术课:Java应用开发框架、Android开发技术,这两门课是在开发中常用的实际技术。在与现有市场技术相衔接上,设置了软件案例开发课程。该课程对市场当前的技术进行介绍,使学生能够开阔知识面,了解当前软件开发的一些常用的技术,例如Shiro框架、Activiti框架、layUI框架、Bootstrap框架、微信小程序等。该类课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改变,所以应该及时调整,灵活处理。(一)先修课课程教学设置。三门先修课之间从知识内容上没有过多联系,可以并行开出课程,也可以串行开出课程。考虑到专升本只有三个学期上课时间,不能采用完全串行安排。在实际教学中安排顺序是:C++程序设计和数据库技术并列开出,安排在第一学期前八周,随后在后八周开出网页设计课。在课程内容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与后续课程的连续性,对课程内容做了相应调整。数据库技术的理论部分进行压缩,课时重点分配在具体DBMS及SQL语言应用上;C++程序设计基础部分占用学时很少,大部分学时分配给与类有关的知识点上;网页设计基本HTML标签、CSS的课时相应减少,对于表单标签多分配了较多学时,并加入HTML5中有关知识,其中插入相应式编程方法。(二)Java专业基础及技术课设置。在四门课中,Java程序设计是其它三门课程的基础,也是三门课程都会用到的,所以要先行开出。Java程序设计与网页设计两门课程没有联系,可以并行开出,实际教学中也安排在第一学期后八周。JSP动态网页设计在Java程序设计后开出,Java应用开发框架随后开出,顺序不能颠倒,实际教学中,JSP动态网页设计安排在第二学期的前八周,Java应用开发框架安排在第二学期后八周。Android开发技术与上两门课程联系不大,可以在Java程序设计后开出。实际教学中考虑到其它课程,这门课程在第三学期开出。课程内容上,四门课程也稍作调整。Java程序设计重点放在类、接口、JDBC应用、多线程、泛型与集合框架上,基本知识分配学时较少;JSP动态网页设计围绕MVC模式为重点展开,了解WEB编程的特点及所涉及的技术,每个技术的作用及它们相互之间的调用关系,详细介绍JSP+Servlet+JavaBean综合应用,各种标记及内置对象简单介绍;Java应用开发框架对内容进行了改革,由学习SSH框架替换成SSM框架,与软件公司开发工具对应;Android开发是开发移动设备程序的技术,核心是Java程序,重点放在用户界面设计、组件通信、数据存储与访问上。课程设置顺序分布学期见表1。(三)注重实践教学。由于受学时限制,各门课设置的总学时都是48学时。对于这几门课程来说,Java程序设计、Java应用开发框架、Android开发技术是不够的,可以适当增加学时。这些课程实践性较强,压缩讲授学时的同时,每门课开设对应的课设或实训,有些课程学完之后还设置了综合实践环节,在JSP动态网页之后设置了网站设计综合实训,可以把数据库技术、网页设计、JSP动态网页课程集成起来训练,对综合应用这些技术起到了较好效果,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显著提高。各门课程讲授学时与实验学时以及课设、实训设置如表2。

三、教学方式、方法

专升本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是培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相比四年制本科更注重这一点,主要是提高学生软件开发的技术技能。另外,因为学制为两年,受学时限制,教学方法、方式上也不尽相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需采用以下系列方法。(一)多元教学。传统教学方式是采用课堂教学,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有限时间内学习,学生可能没有学会。课后老师答疑时间又有限,不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为了学生多渠道学习,除了上课以外,还开设了相关MOOC,学生可以在MOOC中反复学习,另外,还建立了学习群,老师可以通过微信、QQ和学生互动、答疑,通过多种学习手段,保证了学习效果[2]。(二)实例引导。课程中的实验往往都是验证性的,学生只是按照指导书中的步骤、代码进行操作,不利实践技能的理解与提高。在课程中引入实际开发中常用的典型模块实例,例如设计实现一个安全有效的登录模块,再比如通过表格处理表数据等等,通过实例的锻炼,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实际开发能力。(三)项目驱动。在课程设计、实训中,积极引入实际项目,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其中,积累项目开发经验。横向科研中的医院管理、物流管理、公文审批管理等,都吸纳了多名学生参与。另外,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软件竞赛,自拟题目,开发设计。这些项目的引入,学生积累了项目开发经验,教学效果良好[3]。(四)团队协作。原来的实训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缺少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现在的软件规模大、技术涉及面广,一个人是不能胜任的,必须协同作战才能完成。在实训中,将4至5名学生分成一组,给他们分配一个综合性的项目,既各司其责,又相互协作,互相交流,在短期实训中,能够完成一个较为复杂一些的项目。学生在实训中能够学到更多的技能,也得到了团队协作的锻炼。(五)校企合作学校教育目标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在教学中寻找契机与企业合作。笔者所在的学院与祥云科技、恒大科技、滕泰科技等软件公司进行了教学合作。在实训中,邀请公司技术人员做技术报告,指导学生实训,学生既能了解企业的需求,也能掌握一些企业常用的开发技术。随着教学的进行以及市场人才需求的转变,要想培养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软件人才,学校和企业应当探索更深层次的合作。在校企合作进行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方面进行联合,为学生就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四、成绩考核

Java系列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实践技能、动手能力的考核应为主体。课程中实验、课程设计、实训的结果必须实现,否则,不能通过。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组成,比例为1:1。平时成绩中,实验部分占50%,平时表现、出勤、作业等占50%。期末考试试卷中,有关编程技能方面比重偏多,理论方面偏少。课程设计、实训中,要对每位学生单独考核,对实现细节进行答辩,掌握学生技能掌握程度,以此作为成绩的主要依据。五、教学效果Java系列课程开出十多年来,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密切关注软件人才市场需求,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屡次在软件竞赛中表现优秀。毕业生对Java开发技术掌握也来越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为以后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实现了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欧阳宏基.Java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9(9):14-16.

[2]时雷,司海平,张浩.Java程序设计课程开放式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4(12):72-75.

网页实训报告范文篇2

长春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匀速上升的阶段,已有很多的开拓者走在创业的道路上,成为各大产业的缔造者。根据《2016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在服务业中文创类小微企业、先进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充满生机。吉林省服务业企业1488家,同比增长80%,全市的固定资产新建设总额为4659亿元,同比增长10.5%,比全国高出2.4%.虽然中国各类产业崭露头角,但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还是较为落后,长春作为东北的重要经济部署地,其发展受阻的情况基本是我国的缩影。根据上述发展报告数据分析,文创产业发展受阻点主要为资源和人才严重缺失、市场集中度低、尚未形成高效顺畅的产业链、浪费严重等。在这些问题中,第一问题就是人才缺失。本文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宗旨,以扶持地域企业为目标,推动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培养一批能更好地服务、运营与管理各类企业的人才,提升文创企业核心竞争力,利用杠杆原理,促进各类企业综合实力提升,撬动东北经济复苏,赢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2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制订及推广

以长春建筑学院电商专业为例,推动教学环节改革,开展互动式微课平台,对基础课程进行基本调整。专业课程设计结合长春建筑学院专业的特色,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主要划分成七大模块,即APP页面设计、网页界面设计、电子商务设计、微信推广、电子商务活动和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模拟实训等,目前,试运行的为前五大模块。其中,可开设互动平台,比如互动式微课平台等,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APP页面设计和网页界面设计采用电商实训平台模式开展学习;电子商务设计与微信推广设计采用工作室模式的教学模式;电子商务项目策划采用线上、下教育理念。2.1导入专业课实训模块,体验职场角色。该环节针对APP页面设计、网页界面设计。围绕电子商务专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学院(艺术类学科为主)的特色,在大二、大三开设专业课程并导入实践平台。对于该实训平台,以提升学生技能为根本,以教学过程改革为主导,针对APP页面设计、网页界面设计两个实训项目,设定平台训练模块由视频微课、基本课程课件知识、线上测验、多模式训练、企业业务实战构成。此外,平台建立线上班级,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效果跟踪,并提供电子商务课程资源包、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等。2.2开展工作室模式教学。引进企业,利用文创学院提供的设施设备、师资和企业实训场所、技术指导等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该环节对应的实训项目有电子商务设计、微信推广设计。通过加盟真实企业,让真实企业入驻电子商务工作室,为学生定期派发工作项目,并由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监管学生;同时,培养骨干教师,更新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教学作用,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师资水平。2.3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根据实训平台继续构建模块,构建内容为企业对接环节。该环节需要企业加入到实训平台中,在线上根据企业的要求,企业将自身本年度的项目进行分解,发给学生,学生将做好的项目回传,由教师与企业共同审定,并给予评价和打分。在此基础上,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实际项目方案,到企业中完成线下的实操过程。其中,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可以获得入企推荐,并进入企业完成大四阶段的实习,实习成绩优良者可留在企业任职,从而实现企业快速选择合适的人才。2.4建立创业实战。采用与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培育,大力推进万众创新,实现创业孵化,学生通过平台报名选择基础创业实践或者自主创业实践两种模式。选择基础创业实践项目后,则获得学校为其提供的分销账号,以此进行线上营销推广,促成下单,实践之余,获得收益;选择自主创业实践后,则学生自行筛选销售渠道,各渠道展开销售,实践之余,获得差价收益。此外,吉林省高校的电商联盟是本平台的长远目标,该平台的推广使用将为吉林省内各大高校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实现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师生合作、大学生联合创业等多方资源联动模式,实现高校人才、企业人才共同完成创新创业教育,推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互联网+模式下的大学教育改革与创新,营造万众创新氛围,推动区域经济多元化发展。

3结束语

网页实训报告范文篇3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实务》是我们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为了培养我们理论知识在操作中熟练运用的能力.我们金融专业全体学生于年月日(星期六)上午(8:00—11:30),前往位于市四川路的中国农业银行市分行进行实训活动.

期间,我们进行了包括:(1)参观农行营业大厅;(2)听取副行长有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专题报告;(3)聆听农行公司业务部营销专家甘国宁关于银行营销管理的专题报告;(4)聆听农行信贷部韦玉坚所作的关于信贷文化等方面的报告.等几个项目.通过半天的交流学习,使我们收获良多,对我的影响很大.也对我们今后从事银行的业务带来巨大的帮助.

我对荣满副行长所作的报告印象最为深刻.副行长用他自己独特的,方便我们听得懂并理解的方式跟我们阐述了他个人作为一个副行长在他的职位上工作的一些经验.我的心得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副行长首先从的经济发展情况给我们进行了介绍.他提到:在古代,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到了1984年改革开放的热潮,成为中国第一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92年,因为房地产,从一个人口不足10万的小城,成为全国瞩目的地方.银行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度有13家城市信用社在互相抢夺市场.90年代中期,国家宏观调控,出台了包括严格控制信贷总规模等16条强力调控措施.一时间人去楼空.经济产业遭到了重大打击,也导致许多家金融机构破产清算.这说明金融业跟经济是分不开的,经济决定金融.投资能带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能带来银行金融体系的发展壮大.

二、面对经济发展的衰落,农行积极营造外部环境.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努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为银行重新走向正轨铺平道路.结合市自身情况,准确定位市场的需求,推出一些如渔船抵押贷款等特色贷款项目;支持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发展;对进驻工业园区的高新企业提供建设贷款......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二篇:出纳上岗实训心得体会

这是我的第一次实训,怀着一份新鲜和一点紧张的心情,我开始了实习的第一天。刚开始实训时,面对着实训书,我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久久不敢下笔,深怕做一步错一步。后来在熊文敏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开始一笔一笔地填写。不管自己做的都小心,还是错误连连,让刚接触这些知识的我烦躁不已,改了又改,但是苦的还在后面,写金额的时候,写错一个,要改正它还得要用红笔划了再用蓝色或黑色的水笔改正。由于自己的不细心,登记下来发现基本上每张账都让我修改过。看着真壮观啊!真是“佩服”自己。在登记记账凭证时,有一些分录都还不太会,还老是要请教老师和同学,看着同学们都做的很快,而且还很顺利,这就只能说明以前的知识没有学扎实,课后也没有去巩固这些知识点,所以在这次实训中又学到了很多分录,很多细节方面的知识,并把它牢记在心里。

但是老师说的对,越是错的多越好,因为只有在错的过程中吸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经验当看到自己做的实训作业时,感觉很骄傲,虽然错了很多,但是因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在实训课上,和同学一起讨论,一起进步,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在出纳实训上,我学到了如何编制会计分录,学会了如何填写凭证,如何登账……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作为一个会计来说是最基础的东西。但基础永远都是最重要的。第一节实训课,老师给我们做准备工作,告诉我们作为一名会计,你不仅需要细心,还需要更多的耐心。虽然有老师的言词教导,但是还是避免不了错误。

只有在实训中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哪里,只有通过实训才能增进自己的知识,才能使自己进步,平时总以为自己学的很好,知识学的很牢固,在实训中才能知道自己原来很多知识没有学好,比如:原始凭证的填制等。像托收凭证由很多联组成,开始时不知道哪一联才是本单位作为原始凭证。还有在登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时候,它们两个是序时账,在登记时要逐笔进行登记,但在进行实际登账的时候会把它登在一起。在登记完现金日记账时要与现金盘点表进行对比,如发现盘亏或者盘盈时要及时在现金日记账上面反映。在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时要与银行对账单进行对比,如有未达账项,要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

在实训中我们还学习了点钞的技能。人工点钞的基本步骤:拆把、点数、扎把、盖章。我们总共学习了四种点钞的方法:手持式单指单张点钞法、手持式单指多张法、手持式多指多张法、手持式扇面式。四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前总觉得点钞是最简单最好玩的,谁知道自己真正练习的时候才知道原来那么辛苦,就比如手持式多指多张的来说吧:点钞时用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依次捻下一张钞票,依次清点四张钞票。在清点的时候要求用左手持钞,中指在前,食指、无名指、小指在后,将钞票夹紧......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三篇:婚庆公司实训体会

婚庆公司的发展和壮大需要有一个集体的组织和配合,还要有很好的执行力。以婚庆公司为点延伸发展组织团队。当所有人围绕你这点时,你就取得了成功。

二十一世纪的婚庆行业,是感性的是有灵魂的是快乐的,是充满创新创意的快乐行业。我们每一个婚庆人都应该为了这份行业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短短的数月,让我深深的迷恋上了这个行业,从最初的感性趣,到现在的迷恋,我也经过了一个过程,里面有无助,迷茫和困惑。但走过来了之后,我仿佛抓住了一个希望和一个愿景,一个另自己可以付出一生的职业和快乐。我喜欢,所以我爱,我爱所以浓。

这半年来我最大的收获,首先是这个行业,其次就是认识了这个行业里面感性的策划师,主持人,摄像师,花艺师,灯光师,等等。真诚的祝福大家在这条路上能越走越远......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四篇:电厂实训体会

去年夏天,我实习刚刚开始就遇到了厂里的一次锅炉检修。别人都忙的满头大汗,我心里却偷着乐,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啊!

炎炎烈日,谁看见太阳都害怕,可是作为检修工人的却不能因为这些就放弃检修,厂里的生产离不开他们,肩膀上的责任更是提醒着他们。虽然锅炉早已停炉许久,可是炉膛内部仍然炙人。为了学到知识,更好的了解炉膛的结构,我还是硬着头皮钻进了火焰山似的锅炉。锅炉内,检修师傅们汗流浃背,但是他们的干劲却热火朝天,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他们的笑声也阵阵不断。

见到我进来,他们就笑着对我说:“你说你怎么进来了,大学生还用学这个吗?”我看着他们辛苦的样子心里想:检修工人真辛苦啊,他们就是我们工作中最可爱的人!我笑了笑:“师傅您不能这么说啊,大学生更应该从基础学起,只有这样才能学好啊!”

在锅炉里帮师傅们敲了几十个风帽,我便累的腰酸背痛了,只好出来了。外面真凉快,风吹在脸上......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五篇:测量实训心得体会

把握学生心理,增强管理效果——初三班级管理侧记一总场中学常言道:管理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我认为,管理是技术,仅仅是管人的技术性的低级的管理,管理是艺术,则是育人攻心的高级的管理。班主任是社会角色中重要的管理者,既要注重技术的学习,也要注重艺术的修养,狠练内功,提高个人管理水平,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体现独特的管理艺术,增强管理的效果。

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承担学生管理的主要责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任务细琐而繁重,充满挑战与幸苦,欢乐与智慧。而且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将面临更加复杂化班级管理和自己所教学科及班级学生总体升学成绩的升学压力,那么我们如何能使自己在在繁重的工作中轻松,让班级在平稳、奋发中走完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时光。使全体学生行动一致,目标明确,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形成强大的合力和班集体凝聚力和战斗力,让学生给自己的人生第一次选择在学业和思想上交一份自己认为满意而且不后悔的答卷呢?

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深刻分析班情和学情,明确班级教育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增强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初三的学生面临毕业,特别是日益迫近的中考,使他们在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认真研究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有利于全面掌控班级,明确管理的方向,增强管理效果。

(一)思维方式深刻性和批判性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三是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明显提高,思维的对象大为扩展。思考问题的方式由原来的纯感性逐步向初步的理性过度,已经把人生的目标和走向与自己目前的努力和选择联系起来,,认识问题有了自己的观点和主见,学会从想象去分析本质,智力日趋成熟化。

为此,我在班内,引导学生,学会看社会,审视和思考自己的人生,而且提出了现在的努力是为了更好的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初三是自己人生的第一次选择,现在的努力就是为将来的人生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激发他们的斗志和学习的热情,用自己负责的态度和真诚的关怀去点燃他们火热的心,让他们学会了坚持和奋斗与竞争,提升了他们的生命的质量,增加了他们生命的厚度与宽度。这为班级营造良好的学风和班风提供了雄厚的学生认知基础,也形成了强大的心里认同感,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使他们感到学习累并快乐着,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

(二)人际交往自主化和社会化增强班级即是一个社会,社会关系是班级学生人际关系的折射。可见班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人是社会化的产物,学生就是在知识化和社会化结合下步入社会的。良好的同学关系可以帮助彼此在学习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关照,思想上相互交流......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六篇:假期实训心得体会

时光如梭,转眼间实训已经半个月了在这半个月中,我每天都有新的体会,想说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坚持

不管去哪工作一开始都不会习惯,在这段时间中有人觉得无聊就想离去,但我想说的一定要坚持,离去自己肯定会后悔。阳光总在风雨后嘛!

2.要多听、多看、多想、多做

一开始去工作对自己的工作不怎么熟悉,这就要多听、多看、多想、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工作的......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七篇:网页设计实训体会

一连上了两个星期的网页实训课,可以说学到很多以前没有学到的东西。虽然在大一的时候我们的专业出开设了网页设计课,但感觉这两个星期学到的远远比以前学一个学期的要多,要丰富。

每一天都有新的内容要学,让人感觉很兴奋,很高兴,恨不得马上就把它给学会。通过这次实训使我更熟练掌握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Photoshop等软件的功能和应用。不但如此,更增加了同学间的友谊,陪养了彼此间的团结。

在这期间,每一天老师都会发一些素材和实训给我们,首先是网页素材的准备,在网上查看一些网页背景和背景颜色搭配,让我了解到网页的颜色不能多过3种色彩。接下来的几天再结合自己的网页来进行策划,在做首页之前,先用图纸把网页的结构画出来,内容和结构都想清楚用Fireworks把网页设计出来,再切割图片,把它们导成Html格式在Dreamweaver中进行进一步的编辑。

我们的网站主要是围绕宿舍而展开的一串活动、人物等,宿舍给我们一种很温馨、很快乐的感觉,所以我们决定将这次的网页名叫funnyroom。主题确定好了,那么分工出就明确了,我们组有三个人,两个人负责找素材,另一个美术好的就负责网页的页面设计,但是我们始终不是学美术方面的......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八篇:计算机实训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电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做二十一世纪现代人不但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超强的电脑操作能力,正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为一名食品专业学生来说,必须有较广的社交圈和开阔的知识面,所以要把电脑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经过一星期的计算机实训,我深深体会到电脑的神奇和奥妙;也意识到自己在计算机上还有许多不足。

老师布置了一些的作业给我们操练,在老师精心的指导下我已把Excel,word,outlook,powerpoint等操作的很好了!现在我们已步入大学,经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对电脑还只是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但在这学期期间,一直忙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没能有机会放开课本,真正切身感受计算机魅力,所以在实训之前,电脑对我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但通过这次实训,我们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离我们不再遥远!据我了解,大多数同学都以前接触过电脑,也有玩过一些游戏,却不懂操作一些对我们以后工作有用的系统。对于我们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渗透较少,之前都是老师操作为主。此次实训就不同了,同学们都作了充分准备,在活动中同学们都提前来到教室上课,每位同学都认真的操作、练习;听着“嗒嗒”的打字声,心里真的不亦乐乎......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九篇:会计实训心得体会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已经步入了第三学年,所学的内容都是专业课,其中会计实训是非常重要的课程,经过前几学期对基础会计和企业会计的学习,会计实训是由理论到实际操作的重要转变。

会计这种职业,在理论研究方面,并不需要多少人,需要的是实际操作好、专业技能强的人才。尤其作为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是我们的立足之本,所以上好会计实训课尤为重要。

从一开始的做会计分录,到填写记账凭证,然后登记账簿,再是结帐,对账,编制报表,装订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由几个人来完成,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了,才正真的了解到什么是会计。原来会计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那么轻闲。

会计实训的上课方式,让我觉得很有趣,是三个人一组分岗位进行,有出纳岗位,有综合会计岗位和主管岗位。我做的是主管岗位,在小组内全面负责财务工作,会计稽核,负责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总账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帮助组员进行工作。

上会计实训课,要有“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意识。“精于计算,善于管理,勤于理财”是我们的岗训。“我说行一定行,说我行我就行,我自信我成功”是我们不变的信念。

在课前要准备好物品,作为会计,丢三落四可不行!上可过程中一定要集中经历......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十篇:计算机实训心得体会

经过短短一星期的计算机实训,我深深体会到电脑的神奇和奥妙;也意识到自己在计算机上还有许多不足。

老师布置了一些的作业给我们操练,在老师精心的指导下我已把Excel,word,outlook,powerpoint等操作的很好了!现在我们已步入大学,经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对电脑还只是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但在这学期期间,一直忙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没能有机会放开课本,真正切身感受计算机魅力,所以在实训之前,电脑对我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但通过这次实训,我们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离我们不再遥远!据我了解,大多数同学都以前接触过电脑,也有玩过一些游戏,却不懂操作一些对我们以后工作有用的系统。对于我们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渗透较少,之前都是老师操作为主。此次实训就不同了,同学们都作了充分准备,在活动中同学们都提前来到教室上课,每位同学都认真的操作、练习;听着“嗒嗒”的打字声,心里真的不亦乐乎!和我们一同参与实训的还有姚远老师和滕晓焕老师,在实训中也分别给予了我们指导,并且做详细的讲解,这次实训活动十分成功,除了各位同学的充分准备,还要感谢学院和食品系的各位领导及专业老师......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十一篇:编辑工作实训心得体会

编辑工作需要激情,耐心和细心。

编辑部的工作者们每天都要争分夺秒地修改、编辑,还要经常加班,有时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但我从来没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疲惫和厌烦,他们总是精神饱满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中。我想,正是这份对工作的激情支持着他们。

如果没有激情,他们不可能为此付出如此巨大的精力。

编辑部的工作既繁琐又枯燥无味,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都得静下心来慢慢地阅读稿件。如果没有耐心,他们不可能坐在办公室不厌其烦地工作着。细心同样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新闻播出效果的好坏。哪怕一个字,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都会影响到新闻播出的质量。所以,即便他们再累也得提起精神,仔细检查,宁可多看几遍,也不愿意放过一个错误。如果不细心,他们不可能做出如此高质量的新闻节目。

激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地对待工作......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十二篇:小学班主任实训心得体会

本人很荣幸参加了县教体局于2010年8月27日在卧龙学校举办的的小学班主任培训,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样的学习机会。在培训期间,我认真听取了来自全县各个学校的优秀班主任关于班主任工作的报告。在培训中这些优秀班主任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独具风格的工作经验和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本次培训,让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使我受益良多。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我体会到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突出一个“爱”。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书工作,热爱自己从教的学校,热爱班主任这个岗位,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位学生。要具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道德情操。“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要求每一位教师捧着一颗爱心,用爱去浇灌每一棵幼苗,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去付出所有的努力。

班主任的工作,是辛勤,是细心,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老黄牛精神。作为教师,尤其的班主任,要用很长时间,用心灵来认识学生,支持和赏识学生,努力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用理解打开学生的心灵。“勤”字要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应做到腿勤、眼勤、嘴勤。其次要做到一个“细“。学生出了问题,切忌主观武断,简单粗暴,处理问题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哓之以情,达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使动机和效果,手段和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育人,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班主任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现实,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努力处理好自身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主动帮助他人,用健康的身心去影响学生,协调好来自各方面的关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尽量为自己和周围的人创造一个合适的空间。师爱如阳光,学生的心理渴望老师的爱,教师的使命在于发现、唤醒、引导。让我们把阳光播洒在别人心田,让生命的阳光照亮教育的每一个角落。我知道:感激不仅来自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而且也来自于一份真诚的信赖,老师的教诲,渴望得到学生的尊重,但更要珍视学生的这份尊重,这样才能了解学生、走进学生,从而充满热情和真爱来面对伟大的事业。

教育是心灵的交流,是心灵的建设。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育人先要育心,只有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用爱去交换爱,用真情赢得真情。记得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听了之后让我很受启发,我们老师就应该蹲下来与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除此做好班主任工作,还要把握一个“严”字。班主任对学生不仅要给予关心、爱护、帮助、鞭策、指点、引导等使关系融洽、和睦,还要对学生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衡量,使师生之间有一定距离。只有做到严宽适度,严爱统一,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常言道:“严师出高徒”班主任在教学中把握好了严的尺度,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做好班主任工作,要讲究一个“法”。管理上要有法,处理问题要得法,遇到问题要积极地想办法。并且做好班主任工作也要注重一个“学”要做好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十三篇:工程测量实训心得体会

武汉的夏天,全国有名,在这样每天接近三十五度的天气下,我们完成了五天的工程测量很好的完成了我们组的任务.测量课上我们实践的机会不是很多,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上课的时候我也听的不认真.当把仪器领到手上,我们真的感觉到了手足无措.我们的任务是中区图书馆的地形图绘制.第一天的测量我们积极性高涨,面对炎热的天气,我们暴晒在阳光下,汗水流不停这天气直接导致我用了那个很拉风的帽子.控制点的选择,水准的测量,我们在组员六人的团结下很快完成了.下午的分工我们更加明确,经纬仪,全站仪,­面对仪器,我们按照老师的方法,另外加上我们的团结协作,没用多久就摸索的差不多了当然更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其实鲁老师才是最辛苦.

网页实训报告范文篇4

摘要:文章针对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课程的实践进行解决问题的尝试及探讨。主要针对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几大问题展开课程的探索及实践。试图通过微课编排及微课平台的建立,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及方便师生课上、课下交流、探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能力。

关键词:微课;微信公众号;树状知识体系

一、引言

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网络走入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学生获取知识不在单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查阅文献,书店浏览或购买书籍。网络时代给我们的艺术师生带来新的获取信息的平台和媒介。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视野和创作素材,为艺术设计教学与发展都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近几年来,无线通讯技术发展迅速,手机移动设备功能越来越强大,通过随身的移动设备就可以上网,并在有WiFi的环境下可以任意享受网络冲浪,不仅方便了生活和娱乐,同时也给我们课上使用网络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而,伴随着学生学习条件的转变和时代的需求,出现了适合网络学习及课上辅助教学,课下辅导自学的微课等新型教学手段与课程类型。传统讲台单一授课的方式,特别是单一的语言表达或者讲义播放,使学生处于知识接收的被动地位,项目任务虽然让他们体验了工作岗位上的工作内容,但是在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上无法得到锻炼,特别是一刀切的项目任务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将微课与现行课程进行融合、与在线课程相整合、与教学内容的复习巩固进行结合,可以帮助教师规划班级的整体教学,个性化设置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时,通过结合网络平台的各种方式,对微课进行学习,从而课上、课下巩固环艺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和便于资料的查询和浏览。

二、微课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比较分析

所谓“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曾对教学活动产生过积极的进步性作用,且至今价值犹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学习理论的问题越发明显起来,越来越不适合当前高科技迅速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本课题针对微课平台对艺术设计环艺课程中需要拓展的动态知识及实践演示等难点,通过结合微课平台来解决并完成,并通过课题的调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艺术专业课堂教学中学习者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利用好的教学方法作用于学习者个体内因素来实现的,只研究教学方法或者教学内容都是不完整的、不科学的。所以,需要对参与其中的所有内容同时进行互动研究,从而为整个教学提供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为专业课程教学程提供一个理性、完整和同步进行的教学系统。深入研究微课理论,发掘其与影响设计理论及实践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专业课程教学构建一个以微课为基础的学习者自身因素同步参与的理论框架,为进一步深化环境艺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经验支持。

三、课程中微课制作遇到的问题

在微课教学平台的构建和细化中,遇到很多理论和技术的问题。在环艺课程的微课制作中笔者遇到诸多问题和亟待解决的症结。诸如艺术设计的理论体系、微课内容的针对性选择、艺术理论知识点的贯通和链接及知识点对应的案例选择,都给微课制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工作量。微课短小精悍,要在短时间内有力的说明一个问题,微课教学是知识点的凝练和知识体系的升华。这就对当前的艺术设计教学和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的、符合学习学习兴趣及易于知识消化理解的新型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的整体构建及微课的辅助教学、课程立体化、层次化、丰满化。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兴趣。1.笔者通过自己的十年高校教学经验及课堂上遇到的症结,进行分析和总结。试图通过课程改革中的微课教学,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目的。本人认为,在课程微课平台的创建中,寻求各个知识点中的难点和容易试图歧义的点,寻找问题,问过问题编排和问题合理解答,制作出相关问题求解式的微课。在微课制作课程中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在每届学生课程的学习过程和作业情况中找到该课程的各章节的容易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在问题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编制出微课中针对教学的问题求解式的微课程。其过程分为以下几步:①课堂反馈,结合调查问卷。在教学过程中,口头及通过制作调查问卷征集学生对课程教材章节目的疑难困惑点,并归纳总结出问题的类型,并针对各种问题,设定适合学生接受吸收的微课制作的手法及微课情景;②结合教材及作业情况制作微课,在微课程制作之前,反复研究教材的各章节知识点,推敲知识点间的关系和联系,提出大层面及细节问题,并设定微课的制作途径和手法。同时在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中,进行组对,便于同类型易混淆问题的提出和解答。③针对不同学生基础,进行问题的编排和解答。艺术生文化课悬殊很大,所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调整微课的形式及内容量。问题由简极深,深入浅出,便于各个层次学生消化理解和学习复习。2.在以往艺术设计教学中,光靠大纲和制作PPT课件,已经不能再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的增强,单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求知“胃口”。采用灵活多变、知识含量大、信息更新快的微课教学可以极大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微课的制作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及现场制作视频展示,更加直观的演示环艺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和不易表达的知识点,既直观有清晰的展示图样和实际操作过程。并可以在微课制作的时候,教师提前根据知识点设定好场景,更好的便于学生课上、课下学习吸收。3.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逻辑性不够清晰。课上讲解时,知识点联系不紧密,知识点链接的也不够紧凑。会造成不断重复或缺乏系统分析。通过微课的制作,可以设定知识体系的树状管理。通过把课程按照知识点块状分解,并在大块知识点下分枝,以大化小,以点逐面。把课程的整个体系逐步细化。逐一细化分解,既能做到知识点间的关联管理,也使得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更好的养成逻辑思维的能力。对知识点细化的树状管理见图1。

四、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微课体系构建的方法

在环艺设计专业课程《家具设计》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微课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通过以下方法,制作微课,辅助正常的艺术设计教学。1.调查问卷法,针对环艺课程微课建设的若干环节进行问卷调查。如学生对微课的认知程度、对每次课上微课时间长短的要求、对微课视频、图片、语音讲解、动画示范等环节的实际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学生对微课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微课的环节及内容,更好的服务于课堂及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质”与“量”。并针对学生反映的问题,依据教学大纲和归纳总结好的微课知识点进行语言导入录制、知识重点、难点讲解录制;并准备在课上应用的相关环节;课下通过微信交流群,进行课程辅导及作业辅导阶段,对所学知识在授课结束后进行课下辅导及知识延伸讲解。通过课程作业微信交流平台进行作业辅导讲解。对微课教学理论进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借助辩证思维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通过系统整理,找到环艺设计作品诞生和更新的方法和规律,并作出有针对性的研究总结,为微课在环境艺术教学创新形式的发展提供参考例证。通过课题教学总结,影像记录、收集资料、统计学处理等,获得第一手材料,结合图纸进行归纳分析。最终以微课的视频形式进行编辑制作。并通过以往课上教学的难点、重点分析及课题辅导教学的分析。统计出,课上容易出现问题的症结,并试图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详细阐述及分解难点。2.总结归纳法并通过对前人对微课的探讨及研究成果,针对环艺课程进行总结归纳,把有利于环艺课程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扩展知识范围、拓宽思维领域的优秀方法进行继承学习,并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的问题及症结进行逐一的攻破及解决。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与对知识的吸收、理解率。达到课题的预期目的。建设名为“课程乐园”家具设计的课程订阅号。通过微信订阅号,把课程分为六大章节,分别发到公众号平台,供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学习及课下复习。每期公众号都以课题组组长的一段引言开始,如第一期为家具设计的概述、第二期为漫谈现代家具、第三期为家具设计风格及赏析、第四期为家具设计的创意思维、第五期为家具制作的工艺流程、第六期为家具设施的材料。以轻松、自由、前卫的形式把课程概述及引入章节和重点章节介绍给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知识点链接及动图展示、视频讲解等手法,分别对每栏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突出新颖、易懂、设计走向前卫等特点。例如课题组制作的图2-5。3.创建微信交流组,解决课下师生沟通及作业点评。通过微信交流群的建立,可以很便捷的联系到任课教师,对课上不清楚及课下需要扩展的知识进行延续讲解。并能够在课下及时的进行作业布置及辅导。方便学生在有创作灵感时,更好的和任课老师沟通想法及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创建微信交流组,解决课下师生沟通及作业点评。通过微信交流群的建立,可以很便捷的联系到任课教师,对课上不清楚及课下需要扩展的知识进行延续讲解。并能够在课下及时的进行作业布置及辅导。方便学生在有创作灵感时,更好的和任课老师沟通想法及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家具设计》课程微课平台的建立,使得环境艺术设计课堂教学更加多样化,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性。同时也为学生课下学习、课后作业辅导提供很好的平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作业质量。在课程进行中,融入了微课教学,使得学生的上课率也有所提高,微信平台的建立也方便了学生课下和老师交流作业进行情况和便于学生间的交流。通过网络使得教育学变得紧密而又轻松便捷。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HE3066)研究成果之一。项目名称《微课动态教学在环境艺术课程中创新应用方式的研究》天津市201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TJGL16-031)《“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配套公共设施标准研究》。

作者:谭巍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第二篇:提高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质量的探讨

一、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艺术设计行业和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各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艺术设计相关专业。但认真研究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状况不难发现,在繁华的表象下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专业报考人数的激增和就业难的矛盾在逐年加剧,艺术设计专业甚至在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被列入上海市预警专业。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寻求有效的解决方式?笔者分析目前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再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发现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教育产出过于饱和,而是由于教育输出的人才质量和专业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样的产出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值得人们认真思考: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究竟应该如何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衔接?笔者从阐述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出发,探讨这一问题的答案。

二、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

1.从专业性质上看艺术设计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极高的专业学科。在该学科学习中,学生只有通过实践,充分接触市场、了解市场,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境界。2.从培养目标看高等职业教育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所不同,它是培养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更注重实用性和技能性的培养。同时,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保证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保持自我学习和创新进步的原动力。3.从培养方案看以培养艺术设计应用能力为主线,学生在毕业后应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扎实的设计应用能力,还应具备设计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4.从教学模式看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更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要根据设计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教学内容应紧贴社会岗位的实际需求,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商业设计模式和设计流程的基本内容。

三、有效提高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质量的几点建议

1.教育应当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首先,课程教学中必须重视市场调研环节。一份良好的市场调研,有助于明确设计目标、准确定位消费群、提高设计活动效果。市场调研报告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传统的文字报告,也可以通过形象化的图形和图表配合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概括出市场和消费群体的需求,从而有助于明确之后的设计活动方向,避免无的放矢。市场调研也是学生进入设计公司后首先需要适应的一项工作内容。其次,艺术设计教学应当适度增加设计材料、工艺和技术方面的内容。对于艺术设计而言,创意与表现手法固然重要,但是作为载体的材料、技术、工艺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更迭,给设计创意带来了全新的展示空间和可能。以包装设计课程为例,除了要设置传统设计技法表现课程外,还应增加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课程内容,建立和完善教学实习基地,使学生了解包装的结构、材料、印刷、机械、自动化等相关知识,这有利于包装设计课程的建设和研究的系统性发展,增强学生在把握技术与工艺、设计理念与形式的衔接方面的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设计创造的潜能。再次,艺术设计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的设计交流和沟通能力。在企业的设计工作流程中,与客户的交流沟通几乎贯穿了设计的始末,所以设计者要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等。而在目前的艺术设计课堂教育中往往缺少这个环节,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为主,遏制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很多时候,学生拥有较高的设计创意表现能力,设计作品也表现得很优秀,但是进入设计说明环节,部分学生会对自己的作品丧失基本的描述和表达能力,使设计作品陷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境地。所以,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教师都应给学生创造更多表达自我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不仅是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更在激发设计创新能力、增强个人自信心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最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是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实践工作中可以发现,任何设计工作都需要一个团队完成,团队合作非常重要。所以,在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模拟项目实践中,可以适当加入分组作业的设置,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锻炼学生在团队中工作的能力。教师在了解每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需要的前提下,应该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布置符合学生专业要求和实际能力的课题,并进行适当的专业引导,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实施能力。2.实践应始终贯穿课程教学内容艺术设计者需要具备扎实的艺术基础知识、敏锐的社会市场触角、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成熟自信的心态,而这些都和实践工作分不开。实践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灵活化,实践的内容要循序渐进,使学生尽早逐步地了解社会的商业需求,掌握设计行业的运行模式,以成熟设计师的工作态度和方法要求自己,为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明确未来自身正确的发展方向,为快速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在课程设置方面,现在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模块比重较小,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先,应增加实践教学模块的比重,有效实施实践教学,从大一的专业认知实习到大二的专业课程实践,从大三的专业综合实践到大四的专业顶岗实习,形成大学四年不断线的实践体系。其次,减少总课时数和理论学时,删减边缘课程,增加实践教学学分与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实践课程。最后,提倡采用“3+1”的教学模式,将所有理论课都安排在前六个学期,强化对学生的课外要求,包括课外实习、职业技能培训、社会调查实践等活动。3.学生到企业中去,企业到学校中来笔者对传统社会实践的理解是学生到企业中去,让学生在校期间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到社会企业中开展实践工作,直接面对社会企业生产前沿,第一时间接触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学习到新的知识,使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活动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目的。学生进企业实践固然是最直接有效的,但因为一些客观因素,学生进入企业的实践环节的机会不够,这也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实践教学面临的困难所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请企业到学校中来。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事务所或研发中心(机构)入驻校园,使教学课程结合企业产品开发项目,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学生可直接接受企业派出人员和教师的具体指导,实践条件以学校工作室为主。学校与行业、企业在合作的基础上可联合进行课程和实践教材的开发,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形成科学的分配和管理以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此外,学校还可以聘请知名企业、国内外优秀的设计师和设计主管等来校以兼职任教、举办讲座等形式,将企业实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强化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操作性。通过建设一系列专业配套校内外专业实践基地,既能保证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需要,又巩固了校企合作关系,促进了产学结合,对全面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促进就业起到重要作用。4.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教师要避免纸上谈兵,就需要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企业的先进理念、技术要求、设备性能、用工需求等,将这些内容及时更新并融入课堂教学,使之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此外,教师要不断提高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为成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的“双师”素质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艺术设计教育必须与社会的经济、技术、信息,社会文化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紧密结合,才能在社会构造中起到重要作用。实践能力已成为当今市场对设计师的基本衡量标准和行业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须加强培养实践能力,实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目标。学校作为市场输送人才的“孵化间”,必须积极适应市场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作者:何丽萍 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李中扬,刘桦政.关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陈汉民.艺术设计教育展望(上).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第三篇:专业照明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探讨

摘要:文章从中国照明设计行业发展现状、社会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差距入手,分析现今高校中照明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照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照明设计;课程教育;存在问题;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城市照明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2013年10年间,我国仅在城市道路照明方面,路灯数量由1053.13万盏增加到2199.55万盏,年均增长率达8.53%。城市夜景照明也发展迅速,由政府投资的城市景观照明项目约24000项,总投资达102.23亿元。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照明产品生产、使用、出口国家,城市建设的发展、人居环境的改善为照明应用领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据近期全国工业普查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照明电器企业数为8792个,在专业照明工程公司、照明设计公司、设计院和照明企业等从事各类照明设计的人员达数万人。而国内目前能开展照明设计教育的高校极少,缺乏照明设计人才的专业培养机构,照明专业人才较为缺乏。社会对照明设计人才的需求,吸引了大量人员涌入照明设计行业。而在从业人员中,只有少数接受过专业教育,其余是通过短期培训及转行以后从事照明设计的。由于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良莠不齐,导致我国照明设计行业虽然拥有较大的产值规模,但存在着行业组织化程度低,技术等级低和人员素质低的现实问题,成为照明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1当前我国照明设计教育的现状

照明设计作为一个专业在国外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在我国则是近些年的事情。目前为止,仅有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设有环境光学方向照明设计的硕士、博士培养点,2013年四川美院开设了全国第一个城市照明设计本科专业。近年来,照明设计课程才陆续在其他数十所高校开设。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基本上从以下两个渠道为照明领域培养专业人才。一是大学中的设计类学院。与城市建设相关的建筑学院或艺术设计学院,相关专业有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二是大学中的电气工程学院。我国大学本科教育中与城市照明领域关系最紧密的是设在理工类院校的“光源与照明专业”。不同学科背景的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对艺术素养和技术素养的培养侧重点不同,导致一部分学生设计思维的孤立与片面。在我国,照明设计师现阶段基本可以分为三类。艺术型的设计师,以灯光的美学创意为主,熟悉灯光的表现技术,大多从艺术、建筑、环境设计专业转做照明设计;技术型的设计师,也就是常说的“照明工程师”,以应用技术为主,大多从光源、电器、电力等专业转型而来;一般从业人员,就是效果图绘图员。这类所谓的“设计师”基本只会胡乱画出一张效果图,然后凭借一点点常识和经验堆砌一大堆常用的灯具到建筑上和空间环境中,往往就是把建筑和环境变得“花花绿绿”,缺乏专业的思考和整体规划,导致最后很难实现舒适的光环境氛围。而这一部分设计师在国内照明设计师群体中又占了很大的比重。由此而看,我国优秀的照明设计人员还十分匮乏,其数量与工作质量难以满足我国照明行业的发展需要,要想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照明设计师,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照明设计课程教学对扩展学生设计思维、丰富就业方向等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照明教育是相当必要的。虽然目前我国已经有数十所院校的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环境设计专业开展照明设计课程教学。但整体教学水平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何让中国照明设计行业稳健发展,需要各方面人士共同探讨、共商对策,以照明教育为起点,使照明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2照明设计的学科特点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矛盾

从学科特点来看,照明设计教育本身具有艺术与科学的双重属性,兼具文科和理科教育的特点。由于本身跨学科的边缘性,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全面性有较高的要求,不仅涉及光学、视觉与视觉环境、照明技术、电气、环境科学、行为科学、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设计美学、材料学等,还包括历史、文化、宗教、政治、民族、风俗、地域等知识。由于多学科的特点,单一的设计思维模式已不能满足复杂的功能与审美需求,需要建立在科学方法上的创新思维能力。照明设计也已经脱离了纯粹谈技术或艺术的层面,上升到设计理念的层次。特别是近年来,光环境、光艺术、光生态、光文化等概念在国内越来越引起行业的重视,也对设计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照明设计课程教学情况来看,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在照明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中,主要采用计算、实验、基础理论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大量关于物理定律和技术标准的讲解,繁琐枯燥的计算公式,往往让理工科学生都感到头痛。对于艺术背景的学生来说有较大的学习难度,学生面对艺术背后的技术问题易产生畏难心理。如何采用一种更为直观,以视觉体验为主、创意启发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是设计类专业开展照明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其次,光线与照明在设计教学中容易被空间、形态等传统教学模式淹没,因为光线在图纸上是没有办法准确表达的,光线的光照图式与人们的常规想象大不相同,凭空绘出的夜景效果图往往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光在空间中的分布也不可能照图施工,安装好的灯具如果没有后期设计师的现场调试,很难呈现出设计效果。没有设计光、控制光、变换光的动手体验,很难建立照明设计的把控能力。第三,阶段式的授课方式,忽略设计过程的训练,与其他专业课联系不紧密,课堂教学与设计实践剥离,缺乏工程技术及沟通能力培养等是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照明设计专业的实践技能特点,决定了设计人员的水平并不能以简单的理论水平来衡量。以当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设计意识与生活脱轨,缺乏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真正进入设计行业还得3至5年的时间。

3照明设计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

我国照明设计专业人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具有较高的艺术、美学修养,以及较强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中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如此大的建设工程量却没有与之相对等的合格照明设计人员,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中国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一支爱岗敬业、受过正规教育、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人才队伍。而通过设计教育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才是照明行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下面就笔者在照明设计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改革构想,与大家进行探讨。

3.1引导学生对照明设计进行正确认识

当前国内在社会文化层面对照明设计的一般认识为:照明是照亮空间的行业,是灯光装饰行业。“亮化”“装饰”在中国已成为照明设计的代名词,这反映了社会层面普遍存在的设计观念缺失问题,导致了“亮化=设计”“设计=装饰”的错误照明设计观。因此,我国的照明设计形态,基本上也就体现了对“追求亮度”“追求色彩”的热衷,产生过分追求色彩刺激,过分追求离奇效果,过分追求空间明亮等情况,这些错误的照明设计观直接影响学生的观念,是导致设计思维片面性的主要原因。光作为一种语言,用来表达,用来交流,甚至可以给人带来安慰、和平。光是虚的,但同时它又具有很大的力量。如何利用光让生活更美好,让人更舒适才是国际照明趋势。设计人员需要具有时空的理念,用四维空间的概念进行设计。以空间理念完成的设计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理性的、概念的、综合的,而基于简单亮化、装饰理念的设计表现则在很大程度上维系于二维或三维的空间界面,它所传递的是一种附着于实体空间上的艺术审美理念,在时间上表现为线性单向。所体现的视觉表现只是一种技术手段,而不是设计的最终目的。空间规划的氛围体现为功能与审美的统一,满足以人为本的照明(HumanCentricLighting)需求才是设计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予以重视和引导,避免学生孤立地去接触少数几门学科而导致设计思维的片面性,达到学会设计、驾驭设计的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

3.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光

“师法自然”是照明设计的最高境界。师法自然在这里指的不仅仅是师法自然界中美丽的光照场景、动人的材质变化,还要师法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光。因为人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一直伴随着日月的运行,形成了相应的生命节律。自然中光的运行和变化时刻控制着我们的生理状态、心理感受。学习照明设计,首先要做的就是走到自然中去仔细地观察光。深入感受各种各样的光,再把这些光的表情忠实地记录下来。视觉不是简单对光的视看,而是将视网膜的视觉信息传递到大脑内进行感知,并对其加以评价判断,再记忆下来的过程。就算是同样的光照场景,也会因为人的个体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评价。许多学生会通过网络去找寻美丽的光影,但这也不全是学习光的方法,网络上的光不是全部真实的。站在现场通过视觉等去观察光是非常必要的。光的设计不仅需要想象力,锻炼观察力和光的感知力也非常必要。照明大师面出薰在日本武藏野大学组织的照明侦探团成为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去现场实际感受光。团员们聚集在现场对不同的光进行观察,对照明场景进行调研,在其中会发现让人深深感动的光,也会发现让人非常愤慨的光。通过这种类似游戏的活动,如同听了许多好音乐而使音乐的鉴赏能力变强,品尝许多美味的料理可以锻炼味觉一样,能提升对光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观察生活中遇到的不同类型的光,通过比较、思考予以评价,让学生知道其中的差异,并去寻找这些光各自的价值。建立对光的感受,再将感受用于设计。

3.3引导学生与光接触

学习光的设计,第一,必须在自然和生活中观察我们曾经先入为主的光,仔细地进行分析,并将这些变为有用的数据;第二,与光进行接触,接近光的本质。很多时候,光不会因为我们的想法而改变,通过接触不同形式的光与光建立真正的关系,这样才可能产生对光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例如,可以使用滤镜(filter)和透镜(len)进行各种直射日光的加工实验,了解自然光的特性。通过对低压钠灯、水银灯、金卤灯、氙灯等高压气体放电灯,荧光灯、冷阴极管、卤素灯等传统光源,以及现代LED的近距离观察,了解这些人工光源的特性,更好地在照明设计中使用这些光源。了解各种光学照明设备的特性是照明学习最基础的作业,通过对光的控制才能知道照明灯具就是将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反射器这样的光学构件,运用遮光罩和遮光板等遮光技术,按照设计意图投射在物体之上的设备。不同种类的光源,使用的电力和光照效果不同,此外,色温、显色性、灯具投射出的配光形状也是不一样的。在现场实际对照明灯具进行控制才能知道这些,才能更好理解光的设计。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通过现场演示和介绍,学生才能直观了解和掌握各种光源与灯具特性。有了亲身参与和体验,学生才能融入课程学习,且增强学习积极性。例如,对于“显色性”概念的讲解,不同显色指数的光源照射在学生的外衣和他们带来的物品上,学生便能立刻观察到显色性的差异。结合照度计,学生便能建立客观照度值与主观视觉感受的对应关系,使数字变得不再乏味。

3.4引导学生动手实现照明设计

这个课题是离开课堂,到校园与街道上进行照明操作实验。使用各种光源和照明灯具,以创造出能实现的城市景观为目的,通过与各种光的直接接触和操作,学习光的性质。首先对校园或城市进行夜间调查,找出被黑暗覆盖的有特点的环境,有必要进行照明改造的地方,环境光太过明亮、被光破坏的地方,稍许添加照明设计就能改变其价值的地方等,这些场所都是实验的绝佳场地。其次,针对现场环境进行光的设计,讨论照明手法,制作成实验计划书。第三,使用必要的实验工具,根据实验计划书进行现场操作,并记录各种数据。最后,制作成照明设计报告书,将成果在研讨会上汇报。在现场进行实验的时间很短,要提前对责任进行分配。此外,实验前后现场变化的比较资料非常重要,需要认真规划实验的顺序和细节。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加具体、细微的问题,实验的同时也能检验自己方案的可行性。设计有趣的实验项目,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快理解光的设计和运用光控的技术。

4结论

教育改革应针对市场的改变而与时俱进,甚至能预见市场的发展趋势。照明设计教育应根据学科特点、市场需求、培养目标等合理设置课程和制定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设计人才。照明设计的教学内容应突破传统教学中有关物理定律的描述和现有技术标准的讲解,将这门唯一产生视觉效果的课程通过生动的灯光操作来进行学习,将光的数量与质量关系,光与照明对建筑空间形态的艺术塑造,照明技术的实现方法,视觉功效和光环境的心理等方面的设计理念综合灌输给学生。激发学生探索光与照明艺术形式的强烈欲望,使学生对艺术背后的技术问题不再望而生畏,学生在设计方法上也受益匪浅。

作者:李锐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第四篇:“特朗普现象”对艺术设计教学工作的启示

【摘要】“特朗普现象”是从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活动中产生的一个词汇,本不被美国主流媒体和上层社会所看好的候选人特朗普,竟然最终赢得总统大选,令世人大跌眼镜。“特朗普现象”实质反映出美国社会阶层间的割裂。笔者所从事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本与时事和政治热点无交集,然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所折射出的深层次现象,却对笔者的教学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特朗普;现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启示

“特朗普现象”是从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活动中所产生的一个词汇。一位没有任何从政经验和公共服务资历的地产富商、媒体从业人特朗普,因在参与总统竞选活动中多次公开发表挑战美国现行政策的激进言论,并屡屡引爆舆论热点,自然不被美国主流媒体和上层社会所看好。但这位70岁的老人却能一路过关斩将,将一个个党内候选人远远甩在身后,并最终赢得美国总统大选,成为此次总统选举中的最大一匹“黑马”,令世人大跌眼镜。事实上,这个以“世界警察”自居的当今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优越地位越来越受到挑战,而自身社会结构已悄然发生变化,中产阶层萎缩、财富增长日益流向掌握资本的大企业家阶层,大批对经济和现实有所不满的底层民众(以白人为主体)就以选票的形式,将呼吁限制移民、保护本土企业、削减不恰当福利的候选人特朗普推上了前台。“特朗普现象”实质反映出美国社会阶层间的割裂,凸显了美国主流价值观的迷失,大批普通民众用选票表达出的问题是,美国究竟该做好自身事情还是对外传播价值观?究竟该先让本国底层民众改善生活还是做世界的灯塔、挂起美国梦的高尚旗帜?特朗普总统和他所领导的国家,以及其他政治热点,与笔者的教学工作似乎无交集,但“特朗普现象”带给世界的回响尚未平息。笔者认为,“特朗普现象”实质所反映出的美国社会阶层间的割裂状况,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有所启示。

一、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和实训当紧密联系现实、紧扣大众生活需要

特朗普之所以胜选,是因为他的言论反映出了底层民众,尤其是美国主体民族(白人)的心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训也应当以满足绝大部分学生对设计和审美的需求为准绳,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紧密联系实际似乎老生常谈,但不同院校和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却有所偏差。何谓实际?有人以紧随潮流和前卫为实际;有人则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为基础。在教学、实训中,不少院校和教师偏好于指导学生追寻潮流和前卫。笔者曾参观过很多设计院校的毕业作品展,但见服装设计多奇装异服、产品设计造型奇葩、平面设计崇尚复古和抽象,等等。总体感觉有想法有创意,却离常人生活较远。艺术设计大赛也是如此,新、奇的设计总容易胜出,但日常生活中很难寻觅出同种类型的量产实物。诚然,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设计工作者具有引导和提升公众审美水平的责任,但公众审美水平的整体提升,却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和实训,固然需要在各种展会、赛事上展示优秀成果,但更需要满足普通大众衣食住行的中低层次需要,这两者都是实际生活的组成部分,而后者还占主体地位。只有在教学和实训中紧扣大众生活需要,艺术设计专业才可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笔者认为,这是“特朗普现象”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的启示之一。

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当惠及大多数学生

特朗普在竞选中容易获得底层白人民众的支持,还在于美国政府之前的福利政策过于倾向少数民族、移民,过于扶持大资本家,对大众民生少有改善,社会阶层间的割裂状况日益明显。受此启发,笔者总结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群体,也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割裂”状态。由于受“高考指挥棒”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学文化课成绩不佳的学生多会被引导学习美术以增加高考竞争力,很多学生学习本专业并非出于兴趣和热爱,仅仅是高考形势下的无奈选择而已。他们普遍缺乏耐心细致的求学态度,学习比较被动。当然,也有少数学生是从小热爱美术、有志于从事设计工作的。学生群体“割裂”状况的存在,势必要求艺术设计院校和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层次、教师的实训指导水平要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教学及其成果当能惠及大多数普通的学生。教学实训中要保持适当的强度、广度和深度,能保证大多数学生在校内学习本专业一技之长,能从事设计实践,从事中低层次的设计工作。同时,也要选拔少数能在各种大赛中获奖的学生,加以重点培养。

三、结语

特朗普的胜选,与笔者的教学工作本风马牛不相及,但“特朗普现象”的存在,却实实在在地给很多人上了一课。笔者关注“特朗普现象”的成因,更想从中获得启示,以改进自身的教学工作。

作者:王可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可.浅析新媒体互动功能对视觉传播设计的影响与启示[J].湖南包装,2016(4).

[2]王可.浅议新媒体背景下的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内涵建设[J].青年时代,2016(7中).

第五篇:工作室制度在实践育人中的应用

摘要:我国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发展,使本科艺术教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然而,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却一直沿袭着传统大学本科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高校在坚持狠抓教育质量的同时,应长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本文通过研究工作室制度在实践育人中的应用,力求使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相关艺术设计企业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同时增强高校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最终实现创收双赢,即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真正探索出一条实践育人的新途径。

关键词:实践育人; 工作室制度; 创收双赢

一、实践育人与工作室教育制度的现状

工作室教育制度起源于19世纪的法国,很多工艺美术专家都曾在著名画家、雕塑家的个人工作室学习,从而近距离受到社会高度认可的艺术大师的熏陶。德国国立包豪斯学院由学校设立工作室并进行指导,其有别于传统的师徒制,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学生可以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创新创业。2012年1月10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高等院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在该意见中明确了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敏锐地提出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应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传统教育观念,根据社会需求与学生特质因材施教,知行合一。以创新为根本,积极组织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在实践中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技术能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发展,培养贴近社会需求的高技术高技能双高人才。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通过学习外国先进教学经验纷纷开设了教师工作室,但在实地调研和访谈后发现,大多院校的工作室功能单一,教育质量低,与实际社会需求脱节,主要起到凸显和推广教师本身业务素质的作用,而在实践育人方面明显不足,对学院长期发展和学生毕业就业都产生了不利影响。笔者认为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应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在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的新情况下,通过校企联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业务技能,将工作室制度与传统艺术设计教育巧妙结合,力求走出一条全新的实践育人途径。

二、工作室教育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

1.创新进取。工作室教育制度有别于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尊重艺术设计的特殊规律性和快速革新性,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业务技能。不再拘泥于教室内老师授课、学生听讲的老旧模式,采取工作室乃至企业工作现场老师指导、学生动手的新方法。节省了学校教学资源,在实践中育人、在实践中创新,使培养的学生更具创造力,技术能力更强,更符合现代企业对高知人才的需求。2.创收双赢。工作室由社会企业提供商业化项目,贴近社会需求和生产实际,使学生在校就能方便快捷地体验到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真实生产的要求,达到快速成长、创新实践的目的。而企业则利用学校的资源,扩大在业内的影响力,从而拓展项目来源,聘请教师和学生真实参与艺术设计项目,降低运营成本,企业在学生毕业前就可接触到优秀学生,吸引优质人才。从而通过工作室制度达到了学校、企业双赢的目的。3.精细化工作。在教师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培养上,工作室制度有绝对性优势。首先,工作室往往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一对一进行交流,有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当学生思想不太稳定,情绪波动较大时,老师能够及时发现,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解决生活困难,调适心理状态。其次,工作室为学生和老师的沟通架起了桥梁,拉近了师生间距离,学生进而对老师更加信服,敞开心扉与老师分享思想上的成长,学习上的成绩,生活上的感受,信任二字会为学生一切成就的取得奠定基础。

三、工作室教育在实践育人中的应用

工作室教育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发展成熟是必然的。首先,艺术设计类专业与传统理工科、文科专业不同,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性和快速革新性。教学方法不能按照固有的教学模式生搬硬套,应紧跟社会的实时需求,走在艺术创新的前沿。其次,艺术设计类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学校若只进行理论知识教育,将如空中楼阁一般脱离实际,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期间加强技能授课,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教学,引领学生,这就催生出一种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工作室教育制度。工作室教育制度的核心在于实践,因此在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培训。一方面,要根据地区、行业、社会的发展需求,在校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业务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到企业进行实习,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让学生可以直接面对、参加实际生产过程,接触社会高端艺术设计师,在走出校门前就与社会接轨,实现校园—社会的无缝交接。笔者由此总结归纳了一系列工作室教育制度的方法:1.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研究课题和指导,同时工作室的每一名成员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目标计划。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个性化发展,参加各类设计比赛,提升专业技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在艺术设计上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2.工作室要与校外诸多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实时了解社会对艺术设计的需求,除旧革新走在时代前沿。3.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成为学生实践的引导者、鼓励者,推行课题式实践教学,鼓励学生根据社会、企业要求进行自主创新,提供给学生校外实习单位的实习机会,参评学年奖学金给予加分,表现优秀的学生优先推荐给知名企业就业,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

作者:朱晓昕 刘晓阳 关通 董娇媚 王磊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丹丹.艺术设计类课程体系与工作室教学相适应的思考[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2]吴利锋.基于工作室平台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制度建设[J].设计,2013(2).

[3]吴永江,张一琳.基于工作室模式下的服装设计创新教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5(36).

[4]王临坤.中国目前大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35).

第六篇:新媒体下的网页视觉艺术设计研究

摘要:以传统视觉艺术设计为基础,实现新媒体时代下的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对网页的整体艺术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提高网页浏览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文章以视觉艺术设计及其内容进为基础,总结新媒体时代下的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原则为主体鲜明原则、统一原则、整体原则,并且从版面、文字、色彩3方面提出设计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网页视觉艺术设计的优化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网页视觉艺术;艺术设计

网页视觉艺术设计的发展是在传统视觉艺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的新媒体视觉艺术形式,也是网页设计工作者需要尊重和注意的内容。网页作为网络信息的载体,其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以不同的美感和视觉冲击效果给予网页浏览者直接反馈,进而实现网页浏览量的增加,起到更好的宣传和引导效果。因此,对新媒体时代下的网页视觉艺术设计进行研究具有优化我国网页设计的作用,也是促进我国网页发展的关键内容。

1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及其内容

1.1网页视觉艺术设计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发展,网页艺术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此基础上逐渐衍生出来网页视觉艺术设计[1]。其主要是艺术设计的一个分支,以网页为设计空间或平面,在艺术设计的基础上对网页构成的元素实施视觉设计,以达到美观和功能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艺术设计方式[2]。网页视觉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构建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衍生成果,也是我国社会美学和网络美学发展的关键。

1.2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内容

(1)元素内容。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内容包含文本、表格、图像、音乐、背景、动态影像等,其所设计的内容较为繁多,且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协调性不足[3]。网页视觉艺术设计中元素内容是构成网页的基本要素,也是网页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就目前我国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元素内容上来看,其主要是以文本、背景、图像和动态影像4种为主要元素[4]。其中音乐、导航、按钮等属于功能视觉艺术设计元素内容[5]。以市场发展需求为根本,从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入手,组成网页的每一个元素均可以将其称之为网页视觉艺术设计的元素内容范畴中。(2)版面内容。版面内容主要是以元素内容为根本的网页主体结构划分形式,其版面内容中包含广告版、宣传版、中心内容版、延伸版等。版面内容是维持网页整体结构合理性的主要内容[6]。以传统报纸为例,其中包含广告信息版面、新闻信息版面、招聘版面、房地产版面等,还包括头版头条、末版等内容。网页作为新媒体下互联网中报纸,其在版面内容上的合理设计是保障网页效果和浏览数量的关键[7]。因此,网页版面的设计也是网页视觉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

2新媒体时代下网页视觉艺术设计的原则

2.1主体鲜明原则

在新媒体时代下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必须始终坚持主体鲜明原则。网页作为互联网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必须具备主体鲜明的特点。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从视觉艺术设计效果的角度出发,设计鲜明主体的网页效果。网页设计作为艺术设计范畴中的一部分,其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坚持艺术设计原则,以突出的视觉感官刺激观看者的感官,从心理、生理、逻辑等角度完成网页元素的运用,凸显鲜明的色彩标准,实现网页的诉求效果,向观看者不断传达各种需求功能。因此,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随着人们心理诉求和企业心理诉求的逐渐增加,网页视觉艺术必须充分发挥艺术设计的原则,以网页主体鲜明的视觉艺术设计为根本,实现网页的美学和功能学结合。

2.2统一原则

统一原则是指在新媒体时代下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上完成设计的视觉性统一,这样才能够是网页内的设计要素以稳定的形式存在设计的主体内容中。统一性原则的建立是在艺术设计协调性的基础上,拓展其协调内容为网页内容和网页形式,继而形成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内容和形式协调统一的原则。网页作为网络内容表达的基本,其在形式需求的表达上应该具备“特立独行”性,在其内容上需要具备“个性化”,“独”与“个”的差异性使得一部分网页设计者在网页设计的过程中从产生过分侧重某一方面的内容,而最终使得整个网页的视觉艺术效果不够明显。因此,在实施网页视觉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在其“独”和“个”的基础上完后内容和形式的整体容易,这样才能够设计出既满足内容需求,又满足宣传需求和表达需求的网页。因此,以统一原则为根本是新媒体时代下网页视觉艺术设计所坚持的主要原则之一。

2.3整体原则

网页是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的载体,其是继报纸、电视之后的另一个大型的信息宣传和承载体。因此,在其网页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保障其内容、主体、意识的整体性,进而满足企业需求和消费者需求,实现需求的多向性满足。因此,整体原则的创建时新媒体下网页视觉艺术设计的关键点,也是其设计过程中需要从组织、结构、元素等方面注意的一点。网页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种其不仅具备艺术设计的美感需求,还必须具备网页的功能需求,因此未来达到二者之间的统一发展,就要求网页视觉艺术设计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实现网页内部信息和外部主题的一致性,进而从版面划分、色彩搭配、风格形成、信息主次等角度实现精确的组织结构定位,完成网页整体性划分。因此,可以说整体原则是新媒体时代下的网页视觉艺术设计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保障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合理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3新媒体下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应用优化

3.1版面优化

为进一步优化新媒体下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应用,从其版面上对其进行视觉艺术设计优化。网页版面的分配需要从空间和内容主次上达到一致性和错落性。这要求设计者在实施版面视觉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从浏览者的直观视觉图案上入手,还需要从网页自身角度入手对其进行版面的设计和优化。首先,从版面点线划分的结构入手,以不同情感层次的划分,实现规律、不规律性的版面分散,在以分散点为基础,实现视觉的整体效果融合,形成版面划分衔接一体化的网页视觉效果。其次,在网页版面视觉艺术设计的过程中版块与版块之间的衔接一般是以线条的形式,因此在线条衔接的过程中必须实现版块线条衔接的完整性和流畅性,降低衔接违和感,这样才能够满足浏览者的视觉效果,实现新媒体下网页视觉艺术版面设计的优化,使得网页版面设计更加人性化。

3.2文字优化

文字是网页中最关键的一部分,也是最多的一部分,在实施网页视觉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文字优化需要从文字的内容、文字的侧重点、文字的情感等角度出发,从而实现文字与版面、色彩的融合。首先,在网页视觉艺术文字设计优化的过程中就文字的编排主次对其进行划分,从而实现功能的自动排版和功能的顺序规划。例如,以招聘页面为例,其在文字的视觉效果设计方面需要从浏览者的需求角度出发,根据文字的主次结构实施整体布局,既不显得文字突兀,又能够实现招聘单位的宣传效果。其次,在网页视觉艺术文字设计优化的过程中文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网页的形象,文字也是网页与浏览者交流的载体。因此,在文字视觉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侧重文字的情感划分和心感沟通为基础,以引发浏览者的情感共鸣为视觉艺术设计的侧重点,实现网站文字的情感性宣传和处理,优化我国新媒体时代下的网页视觉艺术设计水平。

3.3色彩优化

色彩是人们主观意识的第一接触体,也是直接影响视觉冲击的因素。因此,在网页视觉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进行优化处理,进而实现色彩共鸣的效果。首先,在网页色彩设计的过程中视觉艺术设计者必须根据网页可能出现的浏览者进行情感预测和心理划分,是以大气的色彩,还是以活泼的色彩为基调实现整个网页色彩视觉的设计。例如,相亲网页需要以浪漫色彩为主情调,法律网页需要以庄重为主色彩,幽默笑话网页需要以幽默色彩为主色彩。以不同色彩主体的判定,协调色彩与浏览者之间的情感沟通,达到网页视觉色彩艺术设计优化。其次,在网页色彩视觉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利用色彩的生命力吸引浏览者的实现。例如,对于重点信息或版块可以采用突出色彩,如红色、黑色、黄色等鲜明的色彩突出原则,实现整个网页色彩视觉效果意识,在融合色彩的同时避免色彩矛盾,完成色彩协调构建。

4结语

通过本文中对新媒体时代下的网页视觉艺术设计研究得出当前新媒体时代下的网页视觉艺术设计必须遵循主体色彩鲜明原则、统一原则和整体原则,进而从版面、文字、色彩3方面内容上对网页实施视觉艺术设计优化,使网页具有整体性、艺术性,充分发挥网页在互联网中的作用。

作者:吴军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参考文献]

[1]黄伟.新媒体艺术时代下“别开生面”的视觉传达设计[J].艺术品鉴,2016(1):140-142.

[2]杨哲.数字媒体时代我国高校平面视觉形象设计研究[J].设计,2016(1):137-139.

[3]明媚.数字媒体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的运用——评《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6(3):91-99.

[4]周薇,朱宁.新媒体与艺术设计的创新之路——评《新媒体艺术设计——数字•视觉•互联》[J].传媒,2016(5):95-96.

[5]文智.论新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5(1):93-94.

[6]郭伟胜.传承是根基,超越获生机对西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之思考[J].西北美术,2002(8):21-23.

[7]李芙蓉.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工程中的美学研究[J].艺术科技,2014(1):150-151.

第七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社会实践的研究

摘要:笔者从大学生创新创业中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社会实践实效性关系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期实现提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激发学生创业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用。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艺术设计;社会实践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深入发展,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出发,追求社会价值体现,高职院校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入手,将教学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以此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性、能动性和自主性。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中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是在职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计划设想,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也成为了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重要创业能力培养的方式之一。随着经济市场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需求,就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实施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较典型的就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教学师资力量弱化,使学生对行业内部的信息更新掌握不及时,削弱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院校对社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不完整和实践教学内容的不完善都使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与社会实践脱节,实际能力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市场的需求。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社会实践实效性关系的研究

1.创业园的创新构建能起到双促进的效果。根据国家提出的“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创新创业成为了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教学理念,对于创业园的建设,则成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主要方向之一。它能为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性构建一个积极的发展平台。创业园的创新构建能对高职院校本身的创新创业计划的教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传统的创业教育中,往往采用的是开设讲座等方式,过于单一和枯燥,限制了创新的思维发展,但创业园的建立,使高职院校对创业教学的创新进行了拓展,从实践操作中丰富了教学方式,提升了高职院校本身创业教育的创新性和社会实践性。创业园的创新构建还能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自身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良好的平台沟通,让学生在实践中完善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认识路径,丰富自身的学生与社会实践能力,开拓思维模式,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2.多元教学实践能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多元教学实践主要体现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是“双导师”形式和“工作室教学”两种。“双导师”是基于学生培养的目标决定的,给予学生培养过程中进行实践指导老师和专业理论指导老师的“双导师制”。教师通过各自司职的专业能力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兼顾社会实践的学习。“工作室教学”其实主要是学生在校期间组建工作室式的团队学习方式,通过将趣味相投的学生进行组合形成,“工作室教学”的模式接近于社会实践,通过项目组的成立,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从开始到最后独立完成项目,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而实际上,工作室的组建是创新创业成本和风险都偏低的一种基础的社会实践,能为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较好的发展起点。3.实训化考核能激发实效性并赋予创新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开展和实施,必然会引发考核制度的改革,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根据其实践课程安排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实训化考核改革。其主要目标在于考核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和效果,以及对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就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可以通过艺术设计作品的展示开发式的进行评分,由学校、系等相关专业的教师形成阶梯式的打分,从而综合得出学生的总分,并以此来判断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技能掌握程度。使考核更加具有客观性。对于团队项目组式的考核则应该根据学生在团队中的位置、职位、做出的贡献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让学生从实践操作中完成对社会实践的完整认识,从项目的接洽,到项目的设计方案制定,再到设计制作,最后到设计制作完成后的流通等方面,以此实现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和创新性,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专业艺术设计能力和素养。

三、结语

以保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为例,该系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服务学生发展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实践育人模式改革。几年来,他们组建了几只社会实践服务小分队,在蠡县、易县、定兴、涞水等地农村,结合村情特点、村容村貌规划设计绘制群众喜闻乐见的墙体宣传画,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也有效推进了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作者:张瑞 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苏专.试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4(2).

[2]陈金球.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5(17).

第八篇: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艺术类专业大学生适合自身创业的发展,更应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大力发挥校园文化宣传教育功能;引领学生创业的舆论导向;以活动创新带动学生思维创新。

关键词:艺术设计;大学生;创业教育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的行业性不强,从业比较广泛,更适合自身创业的发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的下,多项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在我国的艺术设计类的院校,目前创业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现行教育仍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而忽视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学生们更多接触的是艺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然而,在创业教育实践中,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难于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创业思想与创业观念经不起现实与市场的考验。

一、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基本特点

1.思想活跃。艺术设计类的大学生富有创造性和丰富的想象力,思想敏锐、活跃具有创新性,同时创造力也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他们热烈奔放,对生活充满激情,对真、善、美有着强烈的追求,能快速、积极地吸收社会进步的成果。2.实践能力强。艺术设计类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意识、更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更丰富的社会经验。3.创新意识强。艺术设计类的大学生由于从小就受到艺术氛围的熏陶和培养。对他们而言,有个性的作品才是富有生命力的作品,有创新意识才能使专业有更加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现状

1.师资力量不足。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普遍较晚,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是困扰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瓶颈。创业教育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实践体系,多为“纸上谈兵”。师资队伍建设是创业教育中的基础,教师业务素质影响高校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2.创业教育体系不完整。多数创业教育都没有制定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大学生在教育过程对创业中无法感同身受,最终导致无法形成积极的创业意向。3.校园创新型元素缺失。现有的校园文化活动多以泛娱乐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这也导致大多数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元素,阻碍了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1.构建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第一,艺术设计类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来设定具体的创业教育课程,将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训等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引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并大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第二,高校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现场模拟会,形成足够权威的创业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创业做好理论指导。2.以能力创新带动思维创新。高校应该整合校内资源形成合力,注重优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陶冶塑造功能。以赛代练,以赛促练,围绕创业教育精心设计并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业类实训活动,如创业计划竞赛、创业文化节等。艺术设计类专业是实践型专业,在创业教育中尤其以实践实训教学为推广的重中之重。3.搭建以创业型社团和专业工作室为主的创业实践平台。第一,在创业教育中,推进“专业社团+创业实体”的实践模式。根据创业型社团的特点,增强社团内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社会的认知水平,提升社团成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创业导师给予社团专业性的指导,鼓励学生承接校外企业和机构的艺术设计业务,开发属于自己的创意产品,最终形成以社团为主体的自主运营和自负盈亏的创业实体。第二,在艺术设计类创业教育中,积极推进“专业团队+创业实体”“设计工作室+创意产品研发”这两种创业实践模式。设计工作室全面实施有丰富创业情境的教育教学模式,搭建团队协作的氛围,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企业设计任务或者自主研发创意产品,最后进行市场销售。4.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加强创业典型的宣传和经验推广,就要利用好新媒体平台,精心制作和设计宣传的内容,将形式多样化,将宣传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之中去,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充分利用校内宣传媒体,如校园网、校报、学报、广播站、校内宣传橱窗以及电子显示屏等软硬件设施,全方面、多维度的宣传创业和创业事迹,发挥校园文化陶冶塑造功能,促进大学生创业意识的产生。

作者:谭林 王子轩 单位:沈阳化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左殿升,李兆智,刘泽东.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教育科学文摘,2010(3).

[2]唐汝山,张静,刘英.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途径[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网页实训报告范文篇5

二、在教学内容上,由于电子商务知识时效性很强,教材往往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所以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和教辅资料,而是应关注影响教学内容的逐多因素,如时代性、实践性、应用性、职业性、可衔接性和系统性等,配合实施电子商务在线模拟案例教学。这不仅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主动学习。

三、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真实操作与模拟实验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2、探索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素质教育培养模式。

3、强调开放性:电子商务教学不仅要有开放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组织,而且要有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评价体系。

4、整合教学资源:由于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教材知识与网上资源紧密结合起来,以教材知识作为教学的引导,以网上丰富的资源作为基础,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强调教学互动。这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从“教师(学生”单向传授知识,转向“教师(学生”双向沟通,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应起引导和帮助作用。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论坛、博客、电子邮件等工具进行有效的互动。

6、通过综合实训,锻炼团队合作意识。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计划中,第四、五两个学期分别设置了为期一周的综合实训。根据计划由专任教师负责指导,实训以小组为单位,如在线建网上商店,对网上策划、网店建设、网络营销等方面的能力进行测评;在实训平台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操作;进行网页设计与维护操作等。学生以团队形式在真实和模拟的平台上对系统和公司管理的过程进行实践操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还锻炼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小组成员间的配合能力得到提高。

四、在考核评价方面,强调考学结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如电子商务实务这门课程,我们将助理电子商务师考证纳入教学计划,鼓励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考学结合,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摸索,期末考试的形式采用理论部分基本按照助理电子商务师考证理论部分的要求设计,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项目组成,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测试形式;实操部分采取上机考试,由教师设定平台考试项目内容和分值,由计算机系统自动评分,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和练习的准确性。

分值比例为:期末成绩=模块技能操作+过程考核+理论考核

(100%=70%+20%+10%)

模块技能操作包括:网络营销、交易模式、电子支付、BBS、EDI等;过程考核:平时作业+上机报告;理论考核:期末面对面口试。

模块技能操作考核部分利用电子商务实验室软件提供的考核模块进行考核,按照综合技能操作的内容,对电子商务操作中的各项操作分别设定考核点,在考试过程中学生使用教师给定的考号进行登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核点的内容,然后计算机根据设定的模块考核点自动记录成绩。

过程考核考察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认真程度,每学期每个学生至少提交4次纸质作业,以便他们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每次上机课后,学生要提交一份上机实验报告,将本次上机实训的目的、实训步骤以及本节课的收获记录下来,便于整理思路掌握技能操作。

理论考核采用期末口试形式,通过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项目练习,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考试改革使我们逐步探索和积累了职业资格考证实操和理论部分考试的复习方法,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而且整个学期均衡的学习,避免了平时松松垮垮,考试时“临阵磨枪”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周小科.电子商务教学方法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12.

[2]郭俊博.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能力培养问题[J].陕西教育(教学).2005,10.

网页实训报告范文篇6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正确的教学思想必然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体现出来,科学的教学内容也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计算机技术具有发展快,更新变化快的特点,所以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与此对应的就要求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的进行改革。

过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操作为辅,考试以笔试为主,上机考试为辅。对此,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差,实际操作能力低,就业时,很难适合就业单位的要求。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一、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1.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智能水平、学习习惯、知识基础等,都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上课之前要对自己所代班级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调查研究学生的这些特点,掌握实际情况。然后根据情况制定讲课的内容、重点和进度。这样有的放矢,因人因时而异,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大多数学生习惯于以书本为准,以教师为准,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求新、求异思想欠缺。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己去发展知识,而不是停留在书本或讲课内容上。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种解法,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完全可以超过老师,我们在讲课中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体意识。

3.教师要做的工作不仅要把有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他们是怎样接受知识的,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快更容易更有效地接受知识。只有知道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普遍都存在这样的看法,就是应用软件好学,程序设计语言(如VB、ASP等)及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难学。为了消除学生的这一想法,提高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及理论性较强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授课时采用的是这样的做法:从具体问题入手,提出问题,通过大量例题说明讲解课程内容,然后归纳总结出几点结论,说明使用规则。这样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思想跟得上,学了就能用。每一章为学生制定一个小目标,让学生一点点的深入学习。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授课方式,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及理论性较强课程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授课方法是板书+讲解。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授课,学生只能是把操作步骤一步一步的记下来,看不到操作的结果,所以接受起来有些费劲。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教学地点也应该从教室转移到现代化教室或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或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直观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声、光、电、色等多重元素,突出信息的形象性及感染力,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它以形象生动的图文并茂的人机界面,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已成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优点:1.它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极大的吸引力。2.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3.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集中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4.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将授课内容上网,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现在,我们的计算机课程均改在了现代化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大量的实施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组织教师收集、研制和使用多媒体CAI课件,部分课程(如基础课、图形处理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都是以CAI教学为主,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将自己实际的经验及见解放在授课中

每个人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都会积累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别人的经验不能代替自己的实践。在讲课中应该体现出自己的见解,这对学生是很有益处的,因为它是一般书本上所没有的,是教师通过自己实践积累的经验,很可能有一定独到之处。在长期的实践操作中,我们不断的积累了自己的经验、计算机使用及各种软件应用方面的技巧。把这些内容溶入到我们的讲课中,使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帮助。

四、增加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以往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上机实践的时间太少,而且学生不重视上机练习。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针对以往学生的情况,在现在的教学中我们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一些应用软件,我们基本上都能安排每个学生每周每门课程平均上机时间数不少于2课时。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5比5或6比4。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另外,在实践课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十分重要,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计算机实践课程主要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如在程序设计中,学生上机多数是将书上的程序作业在计算机上运行一遍,形式单调,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能够对课程内容作深入的理解。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平时安排的实践课之外,对于一些应用性很强的软件和一些编程软件,如静态网页制作软件,动画制作软件、VB、ASP等课程,我们设置了一周到两周的实训课程,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更注重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实训,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完成实训作业的同时,检验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由于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了,毕业生在就业中逐渐受到了计算机市场的欢迎。针对学生上机操作不认真的情况,我们还采用了讨论法教学,就是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上机课的一些问题,教师对于共同的问题根据情况进行解答或给学生提示让学生再去上机实践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在实施时,分组采用男女学生以及善于言谈者与不善言谈者适当的比例,来保证讨论的气氛热烈。这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督促他们勤于上机实践起了很好的作用。

五、营造浓厚的计算机学术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计算机重要,但对计算机在其专业的具体应用尚不了解。因而学习起来有点茫然。所以我们在学生入学时,专门组织计算机专业介绍报告会,让学生了解社会各个行业的计算机应用和需求情况,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我们还不定期地举办全校范围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比赛。比赛结束后,对部分优秀学生给予奖励并颁发证书。这样,既增加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批计算机应用较好的学生,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

六、考核方法的改革

以往的考核几乎都是笔试,学生学计算机如同学语文、政治一般,去背书本上的知识,对计算机课程的掌握,大多只限于理论方面,在实际应用中总是觉得难以动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考核方法做了改革。现在除笔试外,更加大了上机考试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方法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

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

实践能力考核又分成基础考核和能力考核两种:

基础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上机作业作为考核依据。

能力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实训作为考核依据,根据学生对实训课题完成的程度、设计的效果和创造能力进行评分。

此外,针对不同的年级我们还举办了校内计算机认证考试,包括基础知识、多媒体制作及软件编程三种。

经过以上的改革,计算机的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提高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张萍,《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2]朱龙祥,《怎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3]赵继承,《中专计算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初探》.

网页实训报告范文篇7

一、职业教育教学中面临的情况

1.实践性教学特点

现代职业教育适应现代科学生产发展,以增强岗位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为重点,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达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就需要围绕学生的技能培养,突出实践性教学的特点。

2.形象直观性教学需求

由于目前学历教育选拔机制存在的弊端,使得一些文化基础好、抽象思维强的学生选择报考学科院校,而职业院校招收的往往是文化程度偏低的学生,这种文化程度导致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方面偏爱于采用形象直观方式,而不善于采用抽象的逻辑推理方式进行学习。

3.学生的差异化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通过研究认为,人类智能是多元的,对于个体身上存在着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相联系有多种智能,有的偏重于逻辑、数理智能;有的偏重于言语、语言智能,或音乐、节奏智能,或视觉、空间智能,或身体、动觉智能等等。因此,每个人的认知和发展是有差异的。

二、职业教育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1.突出实践性教学

职业教育的教学不同于传统学历教育,其专业课程教学应当是明确地体现服务于实践技能的能力培养的目标,突出岗位职业特色。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以未来岗位需求为中心,围绕技术技能培养精选学习内容,紧扣能力生成,构建与岗位任职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将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有机融合。要着眼于职业教育特色,以培养学生岗位任职的实践能力和发展潜力为主要目标,而不刻意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学术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加强直观性教学

直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直观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条件,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相结合。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感官,利用实物、模型、图表、影像等多种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媒体,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减少认知过程中的困难,从而更准确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比如,课程概要部分,可通过录像视频、图片等增强总体感性认识。对于设备结构、工作原理较为简单的内容,可直接通过结构图和工作原理图进行讲授,以提高学生的识读和理解能力;对较为复杂的设备结构,可先通过三维模型讲解组成,通过三维动画讲解机械工作原理,在学生理解掌握了设备结构和机械原理的基础上,再结合三视图进行讲解,最后再通过三维动画进一步深化对机械图纸的理解。通过这样一个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再到直观形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增强其长远发展的动力。

3.采取差异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科体系的系统性、逻辑性和严密性,忽视了学生的智力类型和认知特点,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职业教学要使所有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培养社会所需的不同类型人才,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就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首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区分层次进行教学。对那些基础好、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可以突出理论素养和理论教学能力的培养;对那些基础较差、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对那些素质比较全面的学生,则可以突出知识应用、方法、组训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其次,在教学考核方式和标准上也要相应的加以改革,在要求全体学生达到基本标准和要求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其擅长的方面制定更高的标准,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达到自己的目标。在学生毕业时,可以将每名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写入档案,并针对每名学生提出人才应用的建议,供用人单位给学生分配岗位时作参考,以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并最终满足社会不同层面的工作需要。

作者:姜从群工作单位:第二炮兵工程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第二篇: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能力培养

一、不同投资者证券投资分析能力的差异分析

(一)专业证券分析师的投资分析能力不容乐观

“证券分析师荐股靠谱吗?”曾是2011年媒体、投资者对分析师提出的最有争议的话题。宾建成,昊俊(2012)发现证券分析师队伍中大部分是研究生学历,但高学历的背后,却被市场认为出具的报告不靠谱。市场中总存在这样、那样的研报门事件,2011年由媒体发起的关于券商研报门事件的讨论,可谓把券商研究所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从中国宝安“石墨门”到重庆啤酒“疫苗事件”,从“天价榨菜”再到“188元卫星价”,……一个接一个“研报门”事件,不仅令一些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也让投资者对券商研报的信任降至冰点【1】。关于券商研究员不靠谱的报告,其中不乏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获得者。我们不禁要问,高素质研究人员竟然写不出合格的分析报告吗?证券分析师真的不靠谱吗?于静、陈工孟、孙彬(2008)研究表明,最佳证券分析师荐股具有一个星期至三个月的投资价值,值得一提的是荐股一个月的投资价值尤其明显。而推进的六个月和十二个月,或者不能够战胜市场或者显著的弱于市场【2】。王伟峰、何镇福(2012)的研究表明,卖方分析师的研究报告能带来超额收益率,但是仅在事件窗口内具有显著效果,而且这种超额收益率是不可持续的【3】。杨大楷、王佳妮(2012)通过研究分析师的可信度与胜任能力表明,公众投资者认为证券分析师的投资建议只有40%-59%的可信水平,由于证券分析师的工作性质使他们常常陷人各种“利益旋涡”当中,他们所预测的股票并非都是“信得过产品”【4】。以上学者关于证券分析师研究能力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分析师荐股是否靠谱。从学者的研究结果来看,证券分析师研究能力和分析水平并不乐观,投资者应谨慎对待分析师推荐的投资标的,应着力注重提高自身的投资分析水平。

(二)普通投资者的投资分析能力较差

根据新浪网2012对投资者账户盈亏的调查显示:获利的投资者占比6.4%,持平的投资者占比4.4%,亏损的投资者占比89.2%,其中亏损超过50%以上的投资者占比45.1%。从以上数据来看,投资者获利的比例不足10%(见表一)。由此可见,投资者的投资分析能力较差。深交所的2012年度投资者结构和行为变化特征统计结果显示,市场交易行为总体上出现改善趋势,理性程度有所增加,但中小散户依然是股市生态结构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从投资者结构趋势变化情况看:一是投资者群体不断扩大,中小散户数量众多。2010~2012年,深市投资者累计开户总数从7625万户增加到8425万户,持股户数从1938万户稳步上升至2448万户。2012年月平均销户低于2011年水平。2007~2012年,个人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占比从60.4%降至42.8%,但个人投资者交易金额占比下降相对较缓,从87.4%略降至85.6%。总体来看,尽管机构持股占比逐年上升,但中国股市未来一段时期个人投资者仍然将占较大比重,交易结构有待改善。我国证券市场中,中小投资者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证券市场中的主要资金来自中小投资者,由于中小投资者对于证券投资的专业技能较弱,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拥有高等学历的人群仅占43%左右,投资经验不足等,使得自身投资的收益受损。【5】从上述情况来看,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投资者投资都是亏损的?笔者认为,主要是普通投资者的投资分析能力差,如对于市场环境变化、投资标的选择、投资标的买卖时机及相应的投资策略等没有做出较好的判断,从而导致亏损。因此,投资者的投资分析能力亟待提高。而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是学生获取投资分析能力的一个重要来源,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更加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投资分析能力。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欠完整,对后继持续学习能力的拓展不够

对于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不乏研究者,很多学者对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作出了有益的探讨。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蒋丽君(2004)认为: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证券业的激烈竞争,我国证券市场急需大批既懂专业、又懂实践,既有战略眼光、又有开拓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而高层次的人才来自高质量的教学,为此,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高职证券投资理论及实训教学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6】吴朝霞(2010)认为证券投资学是金融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目前财经类院校在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均设置了理论学习和实验学习两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的运作、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现代组合理论和资本市场理论、证券监管等内容。实验教学虽然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但是各高校根据其教学的特点和课时的安排,主要还是凭借世华财讯、CSMAR等金融教学实验系统,以理论教学中证券市场运作、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为基础,以证券的模拟操作为实验的主要内容,巩固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证券的模拟操作将证券投资分析理论与证券市场的操作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校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应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中心,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模拟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7】陈钧(2012)认为,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教学中最普遍的问题是流于知识性的介绍和理论性的概括,而缺乏实践深度;二是教学方法单一、教材内容相对陈旧。传统教学存在课堂讲授比重太大,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三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证券投资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应该设置一定数量的教学实践课,让学生能从投资者角度进入证券市场,感受证券市场的涨跌变化,培养学生的市场敏感性,磨炼心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8】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投资分析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与投资实践经历等。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具体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应值得进一步商榷。应进一步构建较为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使学生具有后继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重视“教”而忽视“学”

证券投资学教学离不开分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投资分析能力,尽可能的在回避风险的同时,获取收益。投资分析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投资的成败。故笔者认为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应该注重投资分析能力的培养。目前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重视“教”而忽视“学”这一问题较为突出,如过多侧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革新,对于学生如何“学”重视不够。赵玉娟(2008)认为,学生在学习该课程遇到的问题:第一,教学内容学生接受难。单纯从概念上看,学生记住相关概念并不难。但由于该课程不是一门纯粹的基础知识课程,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对学生的接受程度提出了高的要求,学生往往在学以致用阶段不断发现对前面所学的基础概念不理解了,要通过一定的反复,才能较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及运用。其次,理论和实践的差距。现实中的证券市场时时都在变化、发展,课堂上的理论和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证券投资学》课程理论性强,并且要求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这对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都是一个高要求。如何尽量缩短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是证券投资学教学中的一个大问题。【9】由上可见,证券投资学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很多都具有功利心理:如老师只要告诉我哪只股票好,什么时候买卖就好,其他的我都不想知道太多。所以在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畏难、浮躁情绪的现象比较普遍。重视“教”而忽视“学”这一问题理应得到进一步重视。

(三)缺乏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刘川(2012)指出,目前高校中讲授《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的教师,一般没有证券投资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这样的情况使得学生不能够通过老师直接获得证券交易的实际经验。对于这样的情况,高校应该给讲授《证券投资学》的教师提供实际证券交易的培训。【10】可以想象证券投资学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果授课教师自己没有投资交易经历,缺乏投资分析能力,即便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后盾,因为没有与实践结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作为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师,应该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投资分析水平,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提升学生投资分析能力的途径与对策

(一)构建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加强对学生后继持续学习能力的拓展

目前,多数学者已达成共识,认为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包括理论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有关学者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在理论教学方面,如张启智(2005)认为,应增加和强化西方证券投资理论在《证券投资学》体系中的教学内容,不断完善该课程的教学理论框架体系,加强对网络教学的建设,提升教学质量。【11】在实践教学方面,李国义(2009)认为,证券投资业务操作体系应该包括六部分内容:一是如何开户和如何委托投资;二是证券行情识读;三是证券投资软件操作;四是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五是证券投资技术分析中指标的应用,六是投资略策的应用。【12】笔者认为,应构建较为完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以便为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为其后续持续学习奠定基础。理论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证券市场与投资工具介绍,如介绍证券市场的运作、监管,投资工具的定义、特点、类型及其交易规则等;二是投资工具的估值,介绍投资工具的估值方法与应用;三是投资理论,介绍主要的投资理论,如证券组合管理、风险资产的定价与证券组合管理的应用、投资组合管理业绩评价模型等;四是投资分析,主要介绍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基本分析主要介绍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目的是找出好的投资标的,技术分析主要介绍K线理论、切线理论、形态理论、技术指标等,目的是为了选择较好的介入市场时机;五是风险控制与投资策略,这里主要介绍资金配置策略、买卖策略与市场策略等。实践教学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证券投资软件的学习、操作等;二是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学习与应用;三是投资策略与风险控制的应用;四是学会收集和获取证券市场的信息,发掘市场热点等方面的专题训练等。通过构建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使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即便脱离老师的指导,也具备一定的后继持续学习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投资分析水平。

(二)注重“教”“学”结合

要提高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投资分析能力必须注重“教”“学”结合。对于“教”的问题,多数学者基本达成共识: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方式达到目的。而对于如何“学”的问题,讨论的较少。如赵俊英(2010)认为,应坚持开放式学习,以启发学生思维为主,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针对一个问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讨论、辩论等,在此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终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创新。如针对印花税的出台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讨论。【13】笔者认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目的是有差异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调动各方面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坚持自主性学习。因为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实践项目课时毕竟是有限的,很多其他相关知识还需在以后的自学中不断扩充。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必须对证券投资有相当的兴趣,并坚持不断的专业学习与拓展,坚持对市场的长期跟踪,在学习———实践———反思这一模式的反复循环中,螺旋式地提升自己的投资分析水平。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提升自己的投资分析水平。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对专业理论的进一步学习,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在课程讲授当中适当地把新内容、前沿内容等加进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当前证券市场发展的动向,也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在课后去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沟通,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证券投资的秒处。第二,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证券市场风云变幻,新的投资工具,新事物、新政策层出不穷。作为教师,必须了解市场、熟悉市场,并具有较高的投资分析水平及其较佳的投资业绩,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使学生信服,提高教学效果。换句话说,教师不仅是理论大师,还应该是投资实践业绩优良的实践大师。

四、总结

鉴于我国专业投资分析师与普通投资者的投资分析水平都不高的情形下,高校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效果应该是使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且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学生在接受课程学习后,应该具备较为完整的理论知识结构和初步的投资分析能力,以及相应的后继持续学习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投资分析水平,做一名成功的投资者。

作者:张绍合工作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第三篇:课程教学创业能力的提升

一、学生创业能力的评估

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NFTE创业教育课程实际学期课时数为34学时。在创业课程教学中,为了解学生具备多少创业者的素质情况,在课程学习的第一节课及最后一节课上,分别对学生进行了“创业潜力分析”的同类测试。内容从动力(很强的冲劲)、毅力(坚持完成任务或达成目标)、承担风险能力(愿意冒险)、计划性(有序地安排工作和生活)、自信(对自己有信心)、善于说服他人(能使别人信服)、诚信(诚实守信)、竞争性(渴望成功)、适应能力(善于应付新环境)、理解(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自律(自我控制)、远景(能够将目标铭记在心)共12种指标,分别从1至10由低到高10个选项中,选择合适的数值给自己进行评估。通过对授课三年级班级103名学生的自我能力的两次评估,从图1学生自我能力评估、图2能力提升率中可以得出:

1.在第一次自我评估的能力指标中,指标值偏高的是诚信(8.69)与竞争性(8.04),指标值偏低的是计划性(6.44)、善于说服他人(6.45)、承担风险能力(6.46)。说明学生受过多年的教育,已具备诚信、竞争性的能力,在课程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计划性、善于说服他人、承担风险能力的培养。

2.在第二次自我评估的能力指标中,指标值偏高的仍是诚信(9.37)与竞争性(8.71),指标值偏低的仍然是计划性(7.78)、善于说服他人(7.83)、承担风险能力(7.83)。说明课程教学后,虽偏高或偏低的创业能力仍等同于第一次自我评估的能力,但学生第二次自我评估的能力各项指标值均比第一次自我评估的能力各项指标值高,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学习后,创业能力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提升。

3.对两次评估的提升率进行分析发现,提升率较高的指标为善于说服他人(21.4%)、承担风险能力(21.2%)、计划性(20.8%)、动力(20.6%),提升率较低的指标为诚信(7.8%)、竞争性(8.3%)。说明教学前需注意的能力培养,通过课程教学都得到了提升。

二、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NFTE创业课程主要从商业机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综合应用四大模块进行教学,涉及18个主题,23项活动。在商业机会模块中,学会寻找与分析商机,主要采用贸易游戏、期望树、头脑风暴(一支铅笔的用途)、组建公司、公司汇报、模拟案例分析等教学实践活动;在市场营销模块中,学会设计市场推广策略、销售与谈判,主要采用模拟市场调查、商品采购、销售实践活动、模拟谈判等教学实践活动;在财务管理模块中,能评估商业机会,做理性投资,主要采用假币思维游戏、制作水果沙拉等教学实践活动;在综合应用模块中,选择适合的经营与注册形式,承担社会责任,完成商业计划书,主要采用商业计划书展示活动。

1.采用参与式的教学安排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实践、辩论、分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教学方式,以生动有趣的参与式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以提高创业技能。通过商品贸易游戏,设计学生查看自己的商品、他人的商品、小组范围内交换商品、全班范围内交换商品四个环节,对每个过程进行满意度调查,学生都积极寻找自己满意的商品,说服他人进行商品的交换;通过假币思维游戏案例,让学生分析计算损失了多少钱,用自己的想法说服小组其他同学,最后形成小组意见进行汇报。这些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了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度,有效地促进学生善于说服他人、承担风险能力、动力等创业能力的提升。

2.开展拓展性的课后学习

拓展性学习不仅是对课本创业知识的补充,更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创业课程教学中,安排学生利用拜访、电话采访、社会实践,或者借阅图书、网络搜索等,从中了解一位创业者的创业故事,完成创业经历对自己的启示,并在全班进行分享与点评;安排学生组织成立模拟公司,根据商业机会的来源,从身边的问题中寻找商业机会,分析小组成员的兴趣、现有或潜在资源与条件,确定在近期或近一两年内可行的主营业务,以小组形式进行成立公司汇报与答辩。这些课程活动,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业品质,提高了学生对创业的认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动力、理解、竞争性等创业能力的提高。

3.组织实践性的创业活动

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更需创业实践,在创业实践中更能磨炼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训练创业技能。在创业课程教学中,安排了学生的销售实践活动,学生自行组建创业实践小组,自行筹集创业资金,根据校内学生需求选择商品,在批发市场、网络不同渠道进货,结合学校组织的“小商品集市”活动,进行商品销售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制订营销策略,制作商品海报,积极推销商品。这些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创业兴趣,培养了积极的心态、勇于开拓的心理素质,有效地促进了计划性、承担风险能力、善于说服他人、竞争性、诚信、自信等创业能力的提高。

4.进行多样化的课程评价

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创业课程教学中,由于成立模拟公司展示是小组合作项目,需学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涉及组织集体讨论、记录、收集资料、方案策划、制作海报、制作PPT、方案汇报、问题回答等方面。评价采用老师与每个小组学生根据评分标准共同评分的方法,以一定的比例确定出各小组成绩,之后对小组的学生根据参与程度分成三档(A档≤2人,B档不限,C档≥1人),确定出各档学生的成绩,最后按一定的比例确定出每个学生的成绩。这种集体项目的课程活动有效评价,参与的学生不再是小组个别学生,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自我的学习探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动力、计划性、诚信、竞争性等创业能力的提高。当然,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很难凭一门创业课程教学就能达成,需要学校各个课程教学、各项学生活动等多途径共同培育,还需要学校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让学生课堂学习创业知识与能力,搭建创业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真正的创业实践中形成创业者的素质与能力。

作者:胡翔环工作单位: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四篇: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1、旅游心理学课程的特点

旅游心理学在旅游学科体系中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在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研究其特点,从其特殊性出发,是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的起点。

1.1理论性:旅游心理学课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旅游心理学概念、理论和方法,作为旅游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其基本内容和任务是针对旅游业和旅游者的特点,以心理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结合旅游实践,深入分析、研究旅游者的心理活动规律;研究旅游企业管理中如何调节和控制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及领导行为,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优良心理素质,创建优质高效的企业形象,对旅游地居民心理进行系统的阐述。

1.2实践性: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中探讨的很多问题都是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旅游者消费心理、旅游服务心理、旅游工作者的心理健康与挫折心理、旅游活动中的人际关系、旅游业对旅游地居民心理影响等,是每一个旅游企业和旅游工作者以及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认识或掌握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旅游心理学中都进行了深入探讨,提供了有价值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1.3趣味性:为了让学生们理解旅游心理学理论,应该在教案中加上相关的旅游心理学有关的案例、心理实验、故事、图表。从感性到理性,从抽象到具象,案例和心理学效应穿插在课程中,会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具体,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2.1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实践。

2.1.1教学模式理念:搭建高水平的跨学科研究平台,利用旅游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创设师生平等参与、实践性强、创新性强、开放式、探索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独立思考,加工内化、知识重组、创新等方面的训练。

2.1.2情感化教育理念:旅游心理学倡导情感化教育,因为,在教育人、激励人时,有时情感的力量更大。旅游心理学的教学应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中不仅是知识、技能的讲解,更重要的情感熏陶、人格塑造。

2.1.3形成项目团队管理的理念:在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中,要加入项目管理的理念。师资队伍是保障教学质量体系的根本保证。课程教学需要一个教师团队来完成,团队在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协调合作上要合理、科学,形成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教师梯队。担任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的负责人,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并且具有较强的协作、沟通能力,能带领这一教学团队向着既定目标奋进。

2.1.4市场理念:旅游心理学课程是从研究旅游者消费心理人手,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又涉及到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旅游服务心理、旅游企业管理心理、旅游地居民心理等都与市场变化息息相关,所以,该门课程必须与市场对接,研究市场,从市场要素出发,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复合型旅游人才。

2.2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在教学范围上,从原有的旅游心理学框架出发,如旅游知觉、旅游动机、学习与旅游消费者行为概念、旅游态度、旅游者人格、旅游活动中的情绪情感、旅游审美心理、旅游服务心理的基础上,增加旅游活动中的人际关系旅游工作者的心理保健、旅游地居民心理概念在宽度上拓展了旅游心理学的教学范围。同时加大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教学力度,并开发相关的旅游心理学开放实验课程提升旅游心理学的理论高度和深度。

2.3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2.3.1案例教学法:对旅游心理学案例教学的具体方法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案例导人法:在每一章节前,引入一个与其章节内容相关的案例,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是案例例证法:在某些理论论述中,引用相关的典型案例论证、解释相关理论;三是案例讨论法:教师在案例分析中的角色既是导师,又是批判家。教师应在学生由案例的个别事件上升到普遍性意义时,加以指导。

2.3.2互动教学:互动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教学参与者之间通过教学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创造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知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相互沟通中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2.3.3读书指导法: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心灵发展史和学术发展史。阅读能力与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判断决策能力息息相关。只有借鉴前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展望未来,选择正确的方向,准确的定位。作为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以扩大学生旅游心理学专业知识面。

2.3.4演示法:运用演示法能使学生获得生动、直观的感性印象,对理解抽象的旅游心理学理论有较大帮助,在旅游心理学的教学中可采用的演示法如下:一是实物、标本、模型;二是图片、图画、图表;三是实验演示;四是电化演示:利用幻灯录音、影视法,放映与课程相关的影视资料开拓学生的眼界,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现实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旅游发展的需要,及时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更多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

作者:齐祖晟工作单位: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

第五篇:角色动作设计课程教学

一、动作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在动画专业课程体系中,解决动画角色运动的课程结构有运动规律、动画表演和动作设计三门。运动规律课程主要解决角色运动符合客观运动规律,合理、正常、自然、顺畅地运动。在动画中表现最多的是角色的动作,虽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有年龄、性别、体型等方面的差异,但其基本的规律是相似的,所以研究和掌握角色动作的一些基本规律也就十分重要。影视动画的表现力在于典型形象的艺术表现力。动画表演课程对于学生掌握动画表演艺术创作技能具有重要作用,在应用运动规律的同时要体现“技巧性表演”以及“个性化表演”,通过教学实践和训练掌握人物和事物的情绪表演方法和原理。在学生掌握角色客观的基本运动规律和动画表演的基础上,通过动作设计课程深入挖掘角色性格和情绪的表情特征、动作特点。这门课程是动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先修课程是运动规律和动画表演。动作设计是指对动画中角色的运动状态进行动态设计,其包含角色的性格、情绪、动作特征定位等。动作设计必须根据不同角色的体态、性格、情绪加以深入挖掘,分析研究其典型形象和典型动态,进行最具特征和表现力的运动过程设定,使每一角色的性格和情绪得以充分合理的体现。在动画生产制作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原画工作,该岗位的设计人员称为原画设计师。原画设计师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根据剧本和导演的要求,完成动画镜头中所有角色的动作设计,是动画片里每个角色动作的主要创作者。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动画动作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对角色的运动规律、表演、造型、时间等内容的掌握,以及在动画创作中技法的运用。通过对多所高校动画专业角色动作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查表明,目前各高校进行角色动作设计教学采用的是传统方法和教学手段。一是采用传统木质或现代液晶透光台和拷贝台,通过手绘的方法在标准动画纸上用铅笔绘制。然后将设计绘制完成动作的一套动画纸放在动画线拍仪器上拍摄。最后把每张画面通过特定软件在计算机上连续播放,检查动作设计的合理性和观赏性是否符合影片需要;二是根据本校学生层次选用市场主流教材,强调动画角色的造型画法,在原画动作设计之前先掌握好基本形体的画法,熟悉规定角色造型,从而在进行动作设计工作时有的放矢;三是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常规运动力学理论知识讲解,再结合教材的角色动作练习案例进行讲解。动作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制定主要依据早期传统二维手绘风格动画为市场主导和就业导向的学术环境。现代动画市场日新月益,广大观众审美情趣不断提升,现有动画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需求;四是每个知识点对应单一实例,缺少各知识点以及各门课程的衔接,缺乏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和解决实际动画项目问题的能力。

二、探索角色动作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国家人才培养战略,为实现高等教育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级实用型人才的目标,需要探索动画专业角色动作设计课程教学中的3种改革措施:重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手段、改变考核方法。

(一)重构教学内容

一是根据各高校招生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基本功和美术功底定位,不同高校生源层次情况在动作设计课程教学上要有所区别。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层次的教材。同时,还要配合动画制作流程中期环节设定的工作岗位设定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避免以偏概全,如二维动画中的原画师、动画师,三维动画中的三维动画师等。传统动作设计课程中以人物、动物、自然现象为主要内容,适合二维手绘传统动画就业市场需求。作为主流三维动画影片,自然现象表现的课程内容可在后期特效制作软件中得以实现。在有限的课时量标准下,适当偏重于角色本身内容的学习研究,包括角色常规运动状态、角色特殊运动状态、常规表情动作、特殊表情动作、性格化动作这5个方面;二是根据课程所学内容适当调整每一部分学时安排,针对不同学校生源层次制定授课计划,延长特殊运动状态、特殊表情动作和性格化动作3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合理安排时间。

(二)改变教学手段

1.临摹教学法

成就感是一个人渴望成功、在成功之后所获得的心理感受。基础教学前期重视临摹,在动画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对调动学生学习动画动作设计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从当下影院热映动画片、国内外动画大赛获奖影片、国际动画节、国内外大量经典优秀动画片中,截取、选用完整动作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临摹分析角色动作的设计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习了前人及当代动画大师的经验,又能保持自己的艺术表现个性。

2.兴趣驱动法

由于动画的造型艺术手段和工艺制作技术具有多样性,不同形式风格的动画影片中角色的动作设计不能拘泥于一种表现方法。二维手绘风格的动画可以采用纸上动画的方法;Flash风格的动画可以直接在软件中采用元件的方法进行动作设计;定格动画采用实物材料手工摆放角色姿势动作拍摄的方法;三维动画可以在MAX或MAYA等三维动画软件中实现。先对角色进行建模、骨骼绑定,然后通过关键帧设定的方法设计制作动作。这种方法对于动画行业反复修改调整的行业特点来说,具有修改方便、实时预览的优势。

3.案例引入法

在课程每个环节内容开始前,先将案例的设计制作过程按照流程顺序出现的问题逐一分析解决,引出相关理论再进行讲解,与常用的设问教学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案例引入法,学生主观有了解决问题的学习需求,更加有利于记忆。该种教学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案例展示──实例分析──环节制作──归纳总结──项目实践。经过实例演示后,学生基本能理解并灵活运用同类角色动作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4.表演教学法

在为角色设计动作时,先让学生想象角色动作的关键姿态和运动过程,然后本人进行实际表演练习,或者通过手绘、定格、Flash、三维等多种形式模拟演练体会角色动作特点。结合剧本中的剧情和对角色性格的定位,通过学生的表演对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想象和分析,设计出最适合剧情表达和典型角色形象性格情绪的动作表现。

5.项目教学法

高校在努力探索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引进公司实际生产项目。但由于商业项目周期短、要求高,以及学校学习课程安排的特点,校企合作面对着现实挑战。教师可以使用已经结项的实际商业项目或假定模拟项目进行教学,从指定项目中选择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环节,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辅导。在课程教学中也可以根据近期或过期比赛的要求进行明确项目需求的制作。通过项目实训学生会发现问题,进而通过自发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团队合作、教师指导等途径解决问题。其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任务分配。由教师、行业专家拟定任务内容,然后由教师进行任务分配。教师结合案例讲解、指导学生进行项目设计。根据设计内容量决定设计人员数量,组成一人以上的项目组,并任命组长负责项目整体进度与各成员的工作任务分配、监督实施等方面的工作。第二步资料搜集。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进行相关资料搜集,从剧本、分镜、角色造型到角色类别运动规律进行全面资料搜集汇总。第三步任务分析。汇总教师提供一份项目分析汇总表,讲解填写方法,指导学生对剧本、角色背景进行分析,总结角色性格特点、年龄特点、性别、体态特点并记录到汇总表上,对分镜头进行分析,总结角色的心情、身份、环境等因素并记录到汇总表上。教师指导学生再根据汇总表上的信息进行基本动作设计,进行表演并绘制草图。第四步设计制作。教师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解决学生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监督学生逐步完成骨骼搭建、模块设置、动画制作、灯光设置和渲染输出工作,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第五步评估项目。完成后采用行业标准评测、共性问题统一讲解、个别问题单独指导、成果展示进行总评。评价由学生评价、行业标准评价和老师评价构成。第六步总结项目,完成后个人进行总结。总结包括过程总结和技巧总结,过程总结要求学生按照角色动画设计过程总结得失,寻找最佳设计思路;技巧总结要求学生重视各个设计制作环节中遇到的难题解决方法的总结,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的精髓。

(三)考核方法改革

艺术类专业考核有其学科特点,角色动作设计课程考核应改变传统纸上绘画的单一考核形式,教学考核形式以考查学生作品为主,考题范围主要是角色情景动作设计作品,考核的形式多样化,既可包括二维手绘或Flash制作,也可以是定格拍摄或三维制作。教师可模拟企业招聘情景,根据公司具体岗位要求进行考核,制定考核内容、形式和评定标准,根据评定标准确定学生成绩。在教学过程当中,多种教学模式需要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共同推动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法,这些都丰富了影视动画角色动作设计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角色动作设计项目的突出特点是多样性和创新性,这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并且利用资源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法,继续推进角色动作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结合专业特点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更多实用知识和较好的学习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动画教学质量。

作者:翟继斌工作单位:北京城市学院

第六篇: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方法

一、项目教学法

(一)项目教学法。职业教育中的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能针对当前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它是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以实施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项目,来组织学生参加项目的设计、实施及管理,让学生从真实的项目体验中获得经验和技能。其目的是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1.项目教学法是以当前就业市场人才需求为依据,以所学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基于项目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相应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2.项目的完成是由全体成员的合理分工和通力协作进行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3.项目教学的结果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可以在分项目完成时评价,也可以在总项目完成后评价;可以在小组内相互评价,也可以在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可以由任课教师评价,还可以让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评价。正是由于项目教学法在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当前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和建设中,特别是在课程教学实施层面上,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三)基于项目教学法《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培养目标基于项目教学法,《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对象所需要培养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人沟通及团队合作的能力。一方面,为能准确地把握客户的需求,项目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与人沟通能力,主要是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学生组队合作开发项目,共同努力来完成任务,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可以使所有学生之间形成更积极的配合关系,有利于提高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2.职业技术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这是能力培养的核心所在。学生应能使用所掌握的技术,结合获得的信息,解决客户的问题。具体地讲:①网站的规划能力:学生应能够准确地分析项目内容,正确地理解项目要求;并能对项目进行合理地规划,撰写出网站建设方案。②网站的设计能力:学生应能熟悉主要工作环境,规划和设计网页布局;能掌握主要开发工具,使用网页元素,实现设计方案。③网站维护和更新能力:能按照专业规范操作,维护和更新网站。④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网页设计是一个具有活力的行业,创新、变化,富有挑战性。网页设计课程逐渐引领学生熟悉并掌握网页设计常用的方法和工具,并不断强化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学和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有用的信息,从容面对和解决职业中所遇到的问题。创新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向着新的方向、有效的方面变化,这是从事网页设计职业所需具有的重要条件。通过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验到社会的岗位实践和学校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贴近了和社会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有益于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社会需要学习什么以及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

二、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

根据《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关键在于项目的合理选取与设计。项目的选取与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项目教学法实施后所能取得的效果。好的项目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完成项目所能获得的成就感。因此,要选择切实可行并且适于学生设计的项目。将课程分为多个教学模块、项目及单元,课程项目可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变化、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组合、动态调整。《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内容也要根据网页制作技术和手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一)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网站设计与制作的实际项目作为驱动,项目贯穿整个学期的整个教学过程。每次课程设计完成其中部分小项目,最后将其整合成一个较大的项目。通过这种基于项目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地、系统地、完整地掌握网页制作技术。具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静态网站学习阶段,确定的项目是中小型校园网站或企业网站。学生以开发分析、模仿为主,主要学习网页的外观设计,重点是各网页元素的设计、以及网页的布局、色彩的运用等。第二阶段,是动态网页的学习阶段,确定的项目是中小型电子商务网站。这时的学生已具备网页制作基础,主要是深入学习网站内部的代码、脚本以及数据库的链接等。各阶段的授课都以技能训练为主,详细设置技能训练项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或模仿、或独立、或互助,最终完成该部分实训内容。每次实训,教师应及时给出指导,评出成绩。对于实训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积极引导,鼓励其创新,积极参与实际的网站开发项目。例如可让学生参与到本院校网站的开发与维护项目中,以此作为该课程教学的拓展。

(二)教学实施。根据能力培养要求,结合教学规律,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教学可由简到难展开,分步进行。1.划分项目:课根据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项目,每个项目独立完整,但教学的侧重点、难点不同。2.分组:根据学生不同的特长和能力以及课程项目教学的需要,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3~5人。3.安排任务。指导教师根据需要对项目任务进行划分,并下发给相关学生。明确任务进度控制,明确任务的详细要求。4.实施项目。通过严格的进度控制及预案保证每个任务按时完成。允许学生在项目的基础上有创意、有突破、有改进。在教学中,对于项目中涉及技术问题、难点问题的,教师要及时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完成任务。5.提交项目。学生小组在完成项目后,要及时提交。指导教师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确认、验收学生的项目成果,并给出评价。

(三)考核评价。项目教学的课程设计贯穿于整个学期,先将项目化整为零,每次课完成部分网站的页面,最终再综合打造成一个完整的网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训学生要按阶段实训,过程按行业规范操作,每个实训结束后都要撰写项目实训报告,以总结项目实训过程中的收获、经验与不足。《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实操性强,学习效果即时可测。考评由平时成绩、课程实训等组成,具体比例可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我们通常的做法是:1.平时成绩占40%:包括学生日常的出勤、课堂的表现以及每一阶段实训项目的质量等等。2.课程实训占60%:包括本课程日常教学阶段中和后期项目实训阶段中所完善的页面等。若有条件,也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由企业参与到教学中,将真实的项目引入教学。项目结束后,由企业根据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项目组织和工作能力等具体的表现,给出综合评价。

三、结束语

实践证明,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以就业为导向,合理设计课程内容,通过对项目的教学实施,确定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质量控制意识、进度控制意识等方面,能取得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特别是通过校企合作,在实训教学中引入网站设计与维护的真实项目,使得项目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刘海鹏工作单位: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教学

一、重视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已经迈入信息化社会,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十分宽泛,已经远远超出教材和课堂范围。其中,网络信息因其表现形式多样、方便快捷、内容丰富、直观形象等特点而深受大学生的欢迎。鉴于网络信息的覆盖面及其个性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甚至要超过课堂教学。对网络信息资源的价值,中央也高度重视。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重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倡导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新手段,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然而,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源十分复杂。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中存取和信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控机制,许多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编辑审核,使得互联网充斥着各种不良和错误的信息。中央虽然认识到现代教育手段和网络教育资源对提高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但并未进一步指出如何抵制网络负面消息的不利影响。实际上,如何根本杜绝网上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这一思想阵地如果高校思政课教师不投入必要经历予以关注,贻害非浅。2013年6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称:“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网络中,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许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网民热议的话题。然而,许多内容多为一家之言,它们往往以新奇怪异、哗众取宠来吸引读者眼球,很多观点实际上经不起推敲,缺乏科学依据。许多史料被断章取义,对问题的认识也失之主观武断。面对杂乱纷呈的各种网络信息,青年大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强的主动学习精神,但却难以分辨良莠瑕瑜。但由于其新、奇的特点,对求知欲正旺盛的大学生朋友的影响尤为深刻,杀伤力尤大。一些大学生因缺乏基本的史学素养,对此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朋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对相关问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主动答疑解惑,加以科学引导,久而久之,大学生会对课堂里所学知识产生怀疑,并最终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事实上,近些年,因历史观的偏失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已经开始显现。2011年,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黑龙江方正县为日本开拓团立碑事件,以及安徽黄山景区开发的“皇军抢花姑娘”旅游项目,均反映出一部分国人对抗日战争史的漠视和无知。这应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敲响警钟。为尽量避免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切实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力军的重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正视此类问题,使《纲要》课程教学做到有的放矢。《纲要》任课教师应重视网络信息收集,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关注较多、思想较混乱的问题要及时澄清,不留尾巴。讲解时应侧重于最基本的史观和史论方法的介绍,力求使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网络上的负面新闻和不当话语要及时予以鲜明的态度批判,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曲直,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各课任教师可以建立专门数据库,并进行恰当的话语解释,以全面应对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

二、不回避历史敏感问题的讲述

所谓历史敏感问题,主要是指党和国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对现行社会稳定、制度安全构成危害,有较大争议的问题。大学生渴求知识,求知欲强烈,对于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领域中的一切,都会感到新奇,都想了解和探知究竟。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历史敏感问题,大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大,当在课堂中寻求不到满意答案时,往往会在课后通过各种手段寻求答案,而所获取的所谓答案,往往良莠不齐。笔者认为,在《纲要》课程教学中,没有必要回避历史敏感问题的讲述。因为依靠当今的技术条件,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小报小刊等渠道了解相关信息。而其从课堂外渠道接触到的信息,又往往鱼龙混杂,一些错误的、含有毒素的信息也被搜罗下来,会对大学生思想产生极大负面影响。正确的做法应是将相关问题拿到课堂上予以合理解释,积极引导。在此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之在课后遇到相似问题时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之。而且,此举也是改变因教材知识结构单一、内容陈旧而导致学生厌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比如,很多学生私底下认为,日本侵华战争帮助了中国共产党,给中共发展铺平了道路。一些书籍和网帖引用的话,称其曾亲口说过,“要感谢日本皇军”:“就是因为日本‘皇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别无出路,才觉悟起来,才武装起来进行斗争,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所以,日本军阀、垄断资本干了件好事,如果要感谢的话,我宁愿感谢日本军阀。”[1]对此类问题,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向学生解释清楚,任其在网络信息源中泛滥,影响十分恶劣,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建立的知识体系也最终会轰然坍塌。笔者认为,对此类问题,《纲要》课任教师应教育学生学会理性地看待历史问题,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科学方法,以便举一反三,防止日后出现类似的认识偏差。结合以上事例,应着重向大学生说明,认识历史问题,切忌不从历史情境出发,断章取义。要通过典型事例,告诫青年学生,学会用正确的历史观看待历史问题,形成自觉抵御网络虚假、错误信息的能力。对的这句话,应结合其前后语境,弄清前因后果,否则,极易曲解其本意。结合史实,讲此话的背景是,1960年10月,主张中日友好、“美帝国主义是日中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的日本社会党领导人浅沼稻次郎被日本右翼分子刺杀,中日友好事业受到沉重打击。在此背景下,日本社会党国会议员黑田寿男于1961年初访华,以此宣示其继承浅沼遗志,继续推进中日友好事业、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决心和信念。期间,接见了黑田寿男,针对二战后美军占据日本的情况,认为,一个国家要觉醒,必须要有外在的压力,美帝压迫日本人民,也可以使日本人民尽快觉醒。他以日本侵华为例,发表上述言论。实际上,1960年6月,在会见日本文学代表团时也曾讲过:日本侵华固然不好,但“另一面日本帮了我们中国的大忙。假如日本不占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不会觉醒起来。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感谢日本皇军。”[2]如果不是一些人有意曲解的本意,那么,不难理解讲这些话的真实意思,即:帝国主义的侵略会促成了一个国家人民的觉醒,壮大人民武装力量;日本侵华活动教育了中国人民,使中国人民觉醒起来,奋起抗争,奠定了革命胜利的基础。笔者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讲述历史敏感问题时,必须坚持几条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科学精神和党性原则相统一。丧失科学性,课堂讲授必然丧失说服力,学生以教师所言为非,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同时,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政治立场,对历史问题的分析不能站到党的对立面上。第二、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相结合的原则。中国近现代史内容体系庞大,每个教师自身知识体系有限,授课课时亦十分有限。面对这种矛盾,教师在对待敏感问题时,不应求全责备,而应结合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自身情况,选择有利于课程教学的内容。第三、坚持澄清史实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原则。对于学生密切关注的敏感问题,教师在立足于澄清相关问题的同时,应该趁势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不能无的放矢,否则就变成历史讲授课了。同时,要教育学生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

三、寓思政教育于历史事实的陈述中

现行高教版《纲要》教材由教育部组织专家统一编写,为保证内容的整体性,该教材将自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历史高度浓缩,总计29万字。笔者在与大学生的交谈中发现,许多学生都反映,《纲要》教材知识体系较为陈旧,很多内容早在初中甚至小学时就已经接触到,缺乏新意,政治说教味道太浓,激发不起学习兴趣。当然,这绝非教材本身存在大幅度修改的必要。作为一本全国通行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材,其观点不可能任由编者自由发挥,而必须与主流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另外,受篇幅限制,其内容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花大量篇幅对诸多问题展开解释。但是,教师在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应该有所采择,而不应死守教材内容范围。否则,必定丧失学生的兴趣,偏离教学目标。大学生是心智渐趋成熟的青年群体,对许多问题逐渐形成自己的辨别力。如果再像小学、初高中阶段那样,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事事贴上政治说教的标签,其教学效果会适得其反。笔者认为,为提高《纲要》课程的教学效果,《纲要》课应兼具思政课和历史课的双重特征,一种可行的做法,应该是寓思政教育于历史事实说理之中。作为历史课属性,《纲要》课程教学应向学生解释清楚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内在规律,应尊重历史客观事实,力求还原事实真相,不虚美,不隐恶,力求还中国近现代史以有血有肉的历史面貌,增强其可信度,赢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任感。在此基础上,再突出《纲要》的思政教育特征,分析自近代以来,历史和人民为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3]同样以抗战史为例,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倾向于这种观点: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最大赢家,共产党利用抗战有利时机,拼命扩张力量,结果在抗战胜利以后就具备了与国民党抗争的军事实力。历史选择共产党,乃是战后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决定的结果。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共产党的问题解答,是《纲要》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对此问题,我们应该客观理性地用历史事实予以反驳。我们应该承认,在抗战时期,中共掌握的武装力量有了较大的发展,这是适应抗战需要的结果。中共领导的正规军从1937年的9.2万人增加到1945年的131.8万人,[4]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共确实是赢家,这也是人民战争胜利的结果。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以为首的国民党力量同样获得巨大发展。抗战胜利后,个人威望空前提高,国民党内地方实力派在抗战时被严重削弱,国民党中央控制全国绝大部分工业生产。同时,日本投降时,200多万日伪军的装备作为战利品被国民政府接收,再依靠大量的美援,组织了400多万的装备精良的军队,拥有各种现代的武器装备,军事实力空前壮大。比较国共双方在战后的力量,只要不带政治偏见,任何人都能发现,国民党通过抗战所获取的集团利益丝毫不逊于中共,历史亦曾经为国民党提供过机会,而且这机会丝毫不比给予共产党的少。但由于违背民意,坚持独裁和内战方针,国民党集团腐败堕落,失去了民众支持,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潮流、合乎民心,所以赢得了最后胜利。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绝非简单的国共双方军事力量比拼的结果。历史实践已经证明,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中国共产党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以来,各项建设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期间虽然走过一些弯路,出现过许多失误,但允许失败,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乃是一个政党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从总体上看,建党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胜利经得起任何考辩的,客观实践验证了这一点。笔者相信,通过讲述客观事实,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达成《纲要》课的教学目标。

作者:李海涛工作单位:安徽工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第八篇:物联网安全课程教学方法

一、物联网安全课程教学内容

物联网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物联网安全也涉及到各种技术自身的安全和整个系统聚合应用的安全。对比互联网,物联网大致可以划分为

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感知层,负责信息的感知和采集。第二个层次是网络层,负责远距离信息的可靠传输。第三个层次是应用层,负责对信息的分析、处理和利用。应分层讨论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另外对于信息安全的一些共性技术,如数据加密技术、安全协议理论和技术、认证技术、隐私保护技术等,也是物联网安全的核心技术,也应该作为重点进行讲授。物联网安全课程的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1.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物联网安全是信息安全的一个特殊领域,掌握信息安全的一些核心技术,如数据加密技术、认证技术、安全协议理论和技术等,以及信息与网络安全的一些基本概念,是正确认识

和理解物联网安全的前提。其中重点在于数据加密技术,这不仅是信息安全研究的重点,也是保障物联网安全的核心技术,其他安全技术或理论大多都建立在数据加密技术的基础上。

2.感知层安全技术。感知层主要通过各类感知设备和技术,如传感器、RFID、二维码、GPS设备等,从终端节点感知和收集各类信息或标识物体,并可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完成一些复杂的操作。相应

的安全问题主要是终端设备的物理安全和短距离无线传输的安全。物联网中感知层的安全是最能体现物联网特性的部分。由于感知层终端设备一般都具有电源有限、存储空间有限和计算能力有限的特点

,传统信息安全中的解决方法不能直接用于解决感知层安全问题。如在RFID系统中,传统的安全协议就不能直接用在RFID标签和RFID读写器的通信中,并且传统的安全协议设计理论和模型也不适用于设

计RFID系统的安全协议。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充分体现物联网特性,并作为物联网安全课程的重点进行讲授。

3.网络层安全技术。物联网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传统的网络安全问题在物联网中仍然存在。这部分内容主要讲授传统网络安全问题,同时应兼顾物联网的特性。由于物联网系统中,大量终端节点

都接入网络,导致数据量激增,并且物联网呈现多元异构的特点,在这种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可用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可控性等安全属性会带来新的挑战。

4.应用层安全技术。应用层的安全主要是多种平台、多种业务类型、大规模物联网络的安全架构设计和建立的问题以及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问题。这部分讲授的重点应放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在物

联网时代,各类物体都连入网络,而这些物体都附属于某人或组织,如果没有有效的隐私保护措施,那么通过获取物体信息就可以获得物主的某些信息或实现对物主的追踪。

二、物联网安全课程教学方法

作为新的课程,物联网安全课程的教学方法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通过深入分析和广泛调研,认为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统筹考虑,突出特色。物联网安全涉及面比较广,内容杂,教学中应该统筹考虑,突出重点和特色。不同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应突出优势学科和特色行业,相应的物联网安全课程教学也

应突出院校的特殊行业安全需求。

2.理论与实践并重。必须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物联网安全技术人才。

3.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对物联网的各类攻击以及各种安全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将加深学生对物联网安全技术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

力。物联网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物联网未来能否在各个领域大规模应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物联网安全有区别于传统网络安全的特性,并且物联网安全问题更加复杂紧迫。探讨物联网安全人才的培养问题

,对我国物联网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淼磊刘宏月工作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第九篇: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反思

一、正确使用教程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能使学生在各类考试中考到高分,常常是死教书,完全做了教材的奴隶.新课程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要灵活的使用教材,不能做它的奴隶.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没有过分的强调知识的逻辑关系,而是更多的融合了探究活动的内容,突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彰显了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灵活的使用教材,组织好学生进行各种形成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得到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比如,在进行杠杆教学的时候,可以先利于多媒体,播放幼儿园里玩跷跷板的视频:小孩可以将爸爸这个大人压翘起来;然后可以请几个学生上来做表演:一根木棍抬重物,重物放在木棍的不同点上,让学生感受肩上受到力的变化.学生看到这些情境后,自然的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杠杆上所受的力与支点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关系.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可见,新课程教学不是由教师将教材上的物理知识全盘的告诉学生,而是教师灵活的利用教材,组织学生一起探究物理知识与规律,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是害怕,也不是渴望教师来告知,而是觉得很有探究的兴趣,很希望自己通过实践来获得其中的物理原理.教材只是一种教学的资源,真正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想到各种各样的方法,他们的思维远远超出了教材的束缚.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在进行新课程教学的时候,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设计,还应该创设让学生积极学习的环境,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重要.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的一切,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对某些问题即使有兴趣,但没有机会提出来,或者不敢提出来,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抑制.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帮助者,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要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认真听取学生的心声,这些得以实现的基础就是要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比如,在学习欧姆定律运用的时候,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可能精选了一些题目,很多是有关的计算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解答,教师希望通过这些题目,让学生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从而使他们在有关考试中能正确的解答题目,得到比较高的考分.但,这种解题忽视了学生的心内感受,学生对这些死解物理题的教学方法比较反感.假如,教师联系生活实际,比如,设计知识抢答器等,学生不仅一样能理解欧姆定律,而且学的有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优化教学设计

新课改重视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不仅要重视教学目标的达成,还要重视教学效率的提高.新课程教学不允许加班加点,而不能采用各种名目来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欲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只有在教学效率上做文章,因此,教学设计的优化显得十分的重要.比如,新课改大力提倡进行各种形式的探究式教学,提高探究教学的效率成为广大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效率呢?首先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比如,在探究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某人在地震中不幸被压在建筑物里,他欲发出声音进行呼救.请大家想想,他有哪些办法能发出声音呢?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这样的探究式教学的设计,简洁,但又给予学生极大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欲罢不能的进行探索,从而为探究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个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欲使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师一定要真正的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而设计教学,比如,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与担任相应的工作,从而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相互达到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作者:钱新民工作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周铁中学

第十篇:PLC课程教学项目设计实践

1引言

近些年,我国职业教育吸收了德国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项目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让学生自主完成给定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产品、任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协作完成项目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种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职业培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将项目式教学法在《PLC》课程中应用,可以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

2、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原则

项目式教学法中重点是教学项目的设计,只有好的教学项目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完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设计教学项目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2.1项目的内容应该与专业相关。确定的项目应根据不同的专业与学生的未来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相关。这样通过实施项目,学生可以把学过的知识具体应用,明确课程在未来岗位中的地位,这样学生可以增强课程学习的目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2项目的实施结果可展示。项目在实施时,实施的结果应该直观,看得见,摸得着。实施的过程、使用的工具与未来工作岗位中使用的工具和工作对象相同,避免空谈。避免演示性的成果,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难以理解程序的运行效果。

2.3项目的内容包含多学科知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既包括学过的旧知识还包含没有学过的新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巩固旧知识也有利于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4项目新颖有吸引力。设计的项目应该新颖,吸引学生,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5项目的数量。项目的数量不宜过多,通常以4到6个为宜。这样既保证教学的质量,也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3、《PLC》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

根据教学项目设计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设置了教学项目。

3.1《PLC》课程教学项目设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未来工作岗位中主要是以电机的控制为工作对象,通常是利用各种控制器完成电机的启动、停止、正反转。工作中电机又分为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普通电机和特种电机。为了保证项目实施中的安全性、可行性,项目中主要采用了24V的直流电机。设计的教学项目如下所示:项目1:利用PLC实现小车的自动往复控制。项目2:利用PLC实现电机转速的显示。项目3:利用PLC实现小车呼叫系统的控制。项目4:利用PLC实现自动化生产线产品的计数设置和显示。

3.2课程教学项目的涉及的知识。设计的4个教学项目涉及传感器技术、电机控制技术、电气施工工艺等知识,这四个教学项目的共有控制对象是小车。小车利用直流电机拖动实现正反转的控制、速度的显示,在此基础上完成呼叫系统的设计和计数统计。

3.3教学项目的难易程度。教学项目的难度是递增的,项目1主要学习PLC的基本知识、基本逻辑指令和典型程序的结构;项目2主要学习PLC的计数器指令;项目3主要学习PLC的功能指令;项目4主要学习PLC的人机接口设备通讯与编程。项目4的综合程度比较高。

3.4教学项目的组织与实施。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课程教学项目通过小组完成实施,小组可以由教师分派组成,也可以通过学生自由结组。小组由于学生自身水平有差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定教学项目。在项目实施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按照项目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大多数学生要求完成项目中的基础内容;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设置提高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4、《PLC》课程教学项目实施的效果

在教学项目实施的工程中,关键是小车的制作。学生协作完成了小车皮带轮、皮带轮支撑轴承、皮带。皮带轮由机械系学生实习时给予加工,这既促进了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也使同学们非常有成就感。在带轮安装过程中没有更小的轴承支撑,同学们利用轮滑轴承解决了问题。皮带的制作也是利用了废弃的行李打包带制作。在整个项目制作中,注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流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小车制作成功后,各组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都按照要求完成了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程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5、结束语

网页实训报告范文篇8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正确的教学思想必然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体现出来,科学的教学内容也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计算机技术具有发展快,更新变化快的特点,所以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与此对应的就要求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的进行改革。

过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操作为辅,考试以笔试为主,上机考试为辅。对此,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差,实际操作能力低,就业时,很难适合就业单位的要求。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一、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1.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智能水平、学习习惯、知识基础等,都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上课之前要对自己所代班级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调查研究学生的这些特点,掌握实际情况。然后根据情况制定讲课的内容、重点和进度。这样有的放矢,因人因时而异,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大多数学生习惯于以书本为准,以教师为准,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求新、求异思想欠缺。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己去发展知识,而不是停留在书本或讲课内容上。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种解法,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完全可以超过老师,我们在讲课中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体意识。

3.教师要做的工作不仅要把有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他们是怎样接受知识的,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快更容易更有效地接受知识。只有知道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普遍都存在这样的看法,就是应用软件好学,程序设计语言(如VB、ASP等)及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难学。为了消除学生的这一想法,提高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及理论性较强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授课时采用的是这样的做法:从具体问题入手,提出问题,通过大量例题说明讲解课程内容,然后归纳总结出几点结论,说明使用规则。这样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思想跟得上,学了就能用。每一章为学生制定一个小目标,让学生一点点的深入学习。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授课方式,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及理论性较强课程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授课方法是板书+讲解。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授课,学生只能是把操作步骤一步一步的记下来,看不到操作的结果,所以接受起来有些费劲。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教学地点也应该从教室转移到现代化教室或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或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直观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声、光、电、色等多重元素,突出信息的形象性及感染力,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它以形象生动的图文并茂的人机界面,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已成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优点:1.它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极大的吸引力。2.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3.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集中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4.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将授课内容上网,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现在,我们的计算机课程均改在了现代化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大量的实施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组织教师收集、研制和使用多媒体CAI课件,部分课程(如基础课、图形处理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都是以CAI教学为主,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将自己实际的经验及见解放在授课中

每个人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都会积累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别人的经验不能代替自己的实践。在讲课中应该体现出自己的见解,这对学生是很有益处的,因为它是一般书本上所没有的,是教师通过自己实践积累的经验,很可能有一定独到之处。在长期的实践操作中,我们不断的积累了自己的经验、计算机使用及各种软件应用方面的技巧。把这些内容溶入到我们的讲课中,使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帮助。

四、增加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以往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上机实践的时间太少,而且学生不重视上机练习。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针对以往学生的情况,在现在的教学中我们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一些应用软件,我们基本上都能安排每个学生每周每门课程平均上机时间数不少于2课时。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5比5或6比4。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另外,在实践课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十分重要,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计算机实践课程主要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如在程序设计中,学生上机多数是将书上的程序作业在计算机上运行一遍,形式单调,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能够对课程内容作深入的理解。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平时安排的实践课之外,对于一些应用性很强的软件和一些编程软件,如静态网页制作软件,动画制作软件、VB、ASP等课程,我们设置了一周到两周的实训课程,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更注重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实训,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完成实训作业的同时,检验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由于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了,毕业生在就业中逐渐受到了计算机市场的欢迎。针对学生上机操作不认真的情况,我们还采用了讨论法教学,就是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上机课的一些问题,教师对于共同的问题根据情况进行解答或给学生提示让学生再去上机实践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在实施时,分组采用男女学生以及善于言谈者与不善言谈者适当的比例,来保证讨论的气氛热烈。这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督促他们勤于上机实践起了很好的作用。

五、营造浓厚的计算机学术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计算机重要,但对计算机在其专业的具体应用尚不了解。因而学习起来有点茫然。所以我们在学生入学时,专门组织计算机专业介绍报告会,让学生了解社会各个行业的计算机应用和需求情况,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我们还不定期地举办全校范围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比赛。比赛结束后,对部分优秀学生给予奖励并颁发证书。这样,既增加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批计算机应用较好的学生,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

六、考核方法的改革

以往的考核几乎都是笔试,学生学计算机如同学语文、政治一般,去背书本上的知识,对计算机课程的掌握,大多只限于理论方面,在实际应用中总是觉得难以动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考核方法做了改革。现在除笔试外,更加大了上机考试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方法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

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

实践能力考核又分成基础考核和能力考核两种:

基础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上机作业作为考核依据。

能力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实训作为考核依据,根据学生对实训课题完成的程度、设计的效果和创造能力进行评分。

此外,针对不同的年级我们还举办了校内计算机认证考试,包括基础知识、多媒体制作及软件编程三种。

经过以上的改革,计算机的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提高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张萍,《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2]朱龙祥,《怎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3]赵继承,《中专计算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初探》.

网页实训报告范文篇9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正确的教学思想必然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体现出来,科学的教学内容也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计算机技术具有发展快,更新变化快的特点,所以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与此对应的就要求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的进行改革。

过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操作为辅,考试以笔试为主,上机考试为辅。对此,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差,实际操作能力低,就业时,很难适合就业单位的要求。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一、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1.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智能水平、学习习惯、知识基础等,都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上课之前要对自己所代班级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调查研究学生的这些特点,掌握实际情况。然后根据情况制定讲课的内容、重点和进度。这样有的放矢,因人因时而异,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大多数学生习惯于以书本为准,以教师为准,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求新、求异思想欠缺。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己去发展知识,而不是停留在书本或讲课内容上。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种解法,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完全可以超过老师,我们在讲课中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体意识。

3.教师要做的工作不仅要把有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他们是怎样接受知识的,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快更容易更有效地接受知识。只有知道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普遍都存在这样的看法,就是应用软件好学,程序设计语言(如VB、ASP等)及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难学。为了消除学生的这一想法,提高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及理论性较强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授课时采用的是这样的做法:从具体问题入手,提出问题,通过大量例题说明讲解课程内容,然后归纳总结出几点结论,说明使用规则。这样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思想跟得上,学了就能用。每一章为学生制定一个小目标,让学生一点点的深入学习。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授课方式,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及理论性较强课程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授课方法是板书+讲解。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授课,学生只能是把操作步骤一步一步的记下来,看不到操作的结果,所以接受起来有些费劲。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教学地点也应该从教室转移到现代化教室或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或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直观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声、光、电、色等多重元素,突出信息的形象性及感染力,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它以形象生动的图文并茂的人机界面,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已成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优点:1.它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极大的吸引力。2.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3.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集中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4.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将授课内容上网,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现在,我们的计算机课程均改在了现代化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大量的实施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组织教师收集、研制和使用多媒体CAI课件,部分课程(如基础课、图形处理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都是以CAI教学为主,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将自己实际的经验及见解放在授课中

每个人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都会积累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别人的经验不能代替自己的实践。在讲课中应该体现出自己的见解,这对学生是很有益处的,因为它是一般书本上所没有的,是教师通过自己实践积累的经验,很可能有一定独到之处。在长期的实践操作中,我们不断的积累了自己的经验、计算机使用及各种软件应用方面的技巧。把这些内容溶入到我们的讲课中,使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帮助。

四、增加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以往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上机实践的时间太少,而且学生不重视上机练习。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针对以往学生的情况,在现在的教学中我们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一些应用软件,我们基本上都能安排每个学生每周每门课程平均上机时间数不少于2课时。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5比5或6比4。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另外,在实践课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十分重要,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计算机实践课程主要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如在程序设计中,学生上机多数是将书上的程序作业在计算机上运行一遍,形式单调,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能够对课程内容作深入的理解。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平时安排的实践课之外,对于一些应用性很强的软件和一些编程软件,如静态网页制作软件,动画制作软件、VB、ASP等课程,我们设置了一周到两周的实训课程,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更注重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实训,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完成实训作业的同时,检验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由于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了,毕业生在就业中逐渐受到了计算机市场的欢迎。针对学生上机操作不认真的情况,我们还采用了讨论法教学,就是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上机课的一些问题,教师对于共同的问题根据情况进行解答或给学生提示让学生再去上机实践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在实施时,分组采用男女学生以及善于言谈者与不善言谈者适当的比例,来保证讨论的气氛热烈。这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督促他们勤于上机实践起了很好的作用。

五、营造浓厚的计算机学术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计算机重要,但对计算机在其专业的具体应用尚不了解。因而学习起来有点茫然。所以我们在学生入学时,专门组织计算机专业介绍报告会,让学生了解社会各个行业的计算机应用和需求情况,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我们还不定期地举办全校范围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比赛。比赛结束后,对部分优秀学生给予奖励并颁发证书。这样,既增加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批计算机应用较好的学生,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

六、考核方法的改革

以往的考核几乎都是笔试,学生学计算机如同学语文、政治一般,去背书本上的知识,对计算机课程的掌握,大多只限于理论方面,在实际应用中总是觉得难以动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考核方法做了改革。现在除笔试外,更加大了上机考试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方法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

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

实践能力考核又分成基础考核和能力考核两种:

基础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上机作业作为考核依据。

能力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实训作为考核依据,根据学生对实训课题完成的程度、设计的效果和创造能力进行评分。

此外,针对不同的年级我们还举办了校内计算机认证考试,包括基础知识、多媒体制作及软件编程三种。

经过以上的改革,计算机的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提高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张萍,《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2]朱龙祥,《怎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3]赵继承,《中专计算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初探》.

网页实训报告范文篇10

一、网络专业的社会需求预测分析

1.人才需求预测

全球网络人才相当短缺,随着全球各国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其网络人才需求会有新的增长。网络及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迅速带来对人才的巨大需求,为大学生网络教育提供巨大的发展机会。根据我国目前每天开张2-3家各种类型的网站的速度来推算,我国对网络人才的需求缺口是相当大的,可以说是一种相当严重网络人才危机。

2.人才素质结构预测

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素质结构的确定,主要根据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随着社会向信息时代的迈进,人们更重视从人类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思考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除了仍然重视知识,能力之外,更突出地重视人的素质。第二,面向21世纪,本行业的发展态势是,在原有网络管理的基础上,将迅速发展电子信息管理;在通信业务急速发展的环境下,将迅速改造、升级和发展高速宽带网,接入网和三网合一成为大势所趋。在这种形势下,要求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能适应科技日新月异变化发展的要求。

二、网络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

1.强化质量观念,走特色之路

整个专业教学采取“以技术应用”为关键,形成一条“以培养能力”为主线的模式,努力把专业办精、办好,使本专业的毕业生成为“能吃苦、会学习、敢创新”、“会设计、善维护、有特长”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高级应用型人才。

2.根据社会和行业需求,重构人才培养的目标

按照“基础理论知识适度,专业知识面较宽,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的原则,重新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适应社会和网络技术发展和推广为目的,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体现大学生网络人才培养特点,重新构建课程结构

研究职业特色和工作过程,以现场为依据,从知识、能力、素质多方位入手,重点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从课堂实训、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五个环节一来构建课程体系。

4.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促进产教研结合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培养合格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建设教学基地,应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旨,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学校发展规划目标后所设专业的实际需要为依据,以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为原则,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性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密切校内外实践实训教学基地,加快产学研步伐,尽快形成企业、学校一条龙教育的新体系。

5.建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制度

(1)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大胆尝试、改革,因材施教,提倡启发互动式、讨论式等研究型教学方法,结合课程特点,把课程讲授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开放专业实验室,淡化教室、现场和实验室的区别

(2)、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实行弹性学分制。对不同的类型、不同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基础条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课程,在变学年为学分制的同时,努力建立与之配套的学籍管理、学生管理政策。

6.改革人才培养的评估模式

改变传统的以考定性的模式。公共课程的考核将以权威的试题库为基础,逐渐实现教、考分离。专业课程要根据课程的特点,除采用闭卷考试外,可以采用开卷笔试、面试、上机实训并写实训报告等能够充分反映学生实际能力的各种手段。实践教学的考核尽可能地与实际工作成果相一致进行鉴定和考核,对典型学生进行案例答辩,评定成绩。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各种技能比赛,参加职业认可的各种考级、考证,并对成绩合格都计入学分。

三、构建“以能力为本,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课堂实训、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五个环节组成。

1.课堂实训:在课程的设置上,按照“必须、够用、实用”和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围绕“计算机应用能力”、“网络组建管理维护能力”和“网站建设管理维护能力”设置课程。本专业所有专业课程均安排了课堂实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接近1:1.1。此阶段主要是通过模仿学习,巩固知识,培养操作技能。

2.专业技能实训:本专业安排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程序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Web程序设计等共5门课共9周的专业技能实训,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从模仿到应用的过渡,从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基本技能训练:本专业安排了中英文录入、程序设计、OFFICE软件应用、局域网络组建和求职面试等共5个学期的基本技能训练,强化本专业学生对基本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序,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基本技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