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销售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7-10 17:10:26

网络销售法

网络销售法范文篇1

关键词:网络销售;公益;刑法;非法经营罪

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这其中,既有合法公益,也有国家明令禁止的私彩和境外。企业借助互联网销售私彩和境外的行为无疑会触犯刑法的相关规定,可能构成的相应犯罪,在此不做重点论述。本文主要对企业通过网络销售公益行为的刑法定性问题展开讨论。

一、公益网络销售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财政部在2010年制定的《互联网销售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中第一次肯定了可以通过互联网销售公益,但同时设立了此种销售方式的行政许可制度。然而,截止到目前,财政部只在2012年批准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管理中心委托中体彩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易迅天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试点进行互联网销售体育业务。2013年,中国福利发行管理中心更是直接发表声明:“没有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展互联网销售福利业务,也没有与任何单位合作开展互联网销售福利业务。”然而现实情况是,除了财政部授权试点的两家公司外,还有大量其他企业,如阿里巴巴集团、新浪、网易、腾讯等,在公开进行互联网公益销售,这些企业均存在行为主体资格欠缺的问题。依据目前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相关规定,企业通过互联网销售公益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自无疑问。国务院《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38条规定,擅自销售,构成犯罪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6条又明确指出:擅自销售,构成犯罪的,根据非法经营罪第4项的规定,定罪处罚。鉴于刑法具有保障各部门法实施的性质,能否以非法经营罪对此类行为进行规制就成了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销售公益行为性质分析

从事网络公益销售的企业由于自身不能出具,往往采取私下同有权销售者合作,通过企业网络平台接受彩民信息和资金,再将信息和资金实时转给有权销售者,由后者出具,最后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取得有权销售者“返点”分成的方式来进行销售。此外,逻辑上还存在企业不同任何有权销售者合作,单纯接受彩民,进行销售的方式。但是由于我国公益售价都具有透明性、固定性,以此种方式进行销售,企业的利润来源就存在问题,故此种销售方式在实际中十分罕见。因此,实际中企业的销售行为主要只有两种具体表现形式:其一,企业同地方销售中心签订协议,网络销售;其二,企业同地方代销者签订协议,网络销售。

(一)同地方销售机构合作销售行为的刑法性质

我国刑法规定的非法经营罪状要求行为“违反国家规定”,同时《刑法》第96条明确指出:“本法所称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规定,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决定和命令。”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关于准确理解和适用刑法中“国家规定”的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更明确指出:“国务院规定的行政措施”应当由国务院决定,通常以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制发文件的形式加以规定。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制发的文件,符合以下条件的,亦应视为刑法中的“国家规定”:(1)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或者同相关行政法规不相抵触;(2)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或者经国务院批准;(3)在国务院公报上公开。各级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对有关案件涉及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认定,要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准确把握。对于规定不明确的,要按照本通知的要求审慎认定。对于违反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的行为,不得认定为“违反国家规定”。对被告人的行为是否“违反国家规定”存在争议的,应当作为法律适用问题逐级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显然《暂行办法》本身只是财政部门的部门规章,并不包括在《刑法》第96条所述范围之内,单纯对部门规章的违反不足以满足非法经营罪的犯罪构成。二如果要以刑法第225条第4项的规定,追究企业的刑事责任,必须还要证明该类行为违反了《条例》本身。认定企业违反《条例》的可能性路径主要存在两条:第一,虽然《条例》本身并没有对网络销售行为做出明确的规定,但是《条例》第5条已经指出财政部负责全国发行、销售的监督管理工作,财政部据此在《暂行办法》中设立了行政许可制度,企业对《暂行办法》的违反,实质上就是对《条例》本身的违反。例如有学者就主张:“对于法律、行政法规没有授权下位阶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进一步对上位法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则这些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确立的非法经营行为的条款,也可以成为非法经营罪成立的依据。”第二,不借助《暂行办法》,直接认定企业行为是《条例》第38条规定的擅自销售行为,仅追究其刑事责任。就第一条路径而言,主张对《暂行办法》设立的行政许可制度的违反实质上等同于对《条例》的违反,这种观点值得商榷。首先,财政部《暂行办法》本身设立的互联网销售公益的行政许可制度的合法性就存有疑问,我国《行政许可法》第16条第3款规定:“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除此之外,部门规章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然而《条例》本身并没有明确表示应当设立互联网销售网络的行政许可制度,只是概括地表示“国务院特许发行福利、体育”以及“国务院财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监督管理工作”,财政部能否据此设立互联网销售公益行政许可制度本身即存在疑问。其次,即便退一步,承认《暂行办法》的合法性,如果认为对《暂行办法》的违反即是对《条例》本身违反,考虑到我国目前行政立法的实际情况,这样无疑会将大量的部门规章的效力实质上等同于行政法规,从而使得非法经营罪“违反国家规定”的要求形同虚设。最后,事实上,倘若采取历史解释、探求立法原意的立场,《条例》在制定过程中,就曾经对是否应当承认网络销售行为是我国公益合法的销售方式问题产生过激烈的争论。从最后通过的条文来看,《条例》没有直接提及互联网销售行为,可见,立法实际上是刻意回避了此问题,既没有承认该行为的合法性,也没有认为该行为违法。如果认为对《暂行办法》的违反就是对《条例》的违反,事实上也是对《条例》立法原意的背离。因此,通过第一条路径认定企业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是欠妥当的。那么,能否通过第二条路径,直接根据《条例》第38条之规定,追究该行为的刑事责任?这就涉及到对《条例》第38条所述“擅自”一词的理解,在对该词语进行解释时,如上所述,如果根据部门规章的内容决定“擅自”一词的外延,实质上就将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等同于行政法规,与非法经营罪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要求相抵触。因此,对“擅自”一词的合理解释应当从行政法规本身出发,《条例》第15条第1款规定销售机构有权委托他人销售,由此,从文义解释的角度出发,地方销售机构委托企业在互联网上销售实际上只是直接违反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并没有直接违反《条例》的规定。《条例》本身只是在第3条规定禁止销售私彩以及境外;在第15条第2款规定禁止代销者转代销。由此,从体系解释的角度出发,《条例》第38条所指“擅自”销售的范围应当是:擅自销售私彩,擅自销售境外以及代销者擅自转代销,而并不涵盖企业同地方销售机构合作,通过互联网销售公益的行为类型。因此,此类行为并不满足非法经营罪的犯罪构成,不具备刑事违法性,不宜认定为犯罪。

(二)同代销者合作网上销售公益行为的性质

《条例》第15条第2款明确指出代销者不得委托他人代销,企业同代销者合作,网络销售公益的行为毫无疑问是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从形式上说,此类行为完全满足了《解释》以及非法经营罪的条文要求,并且在我国,与公益的销售制度相类似,烟草也采取许可销售的制度,而司法实务普遍将无烟草零售许可证的烟草销售行为认定为非法经营行为,按照这一处理方式,似乎应当认定此类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但是,如果认定此类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也会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而言:第一,此类行为是双向行为,企业最终必须通过代销者来实现公益的销售,在这个意义上,代销者的行为还是正犯行为;第二,如果认定企业构成非法经营罪,没有理由不认为代销者也成立该罪。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一方面,代销者由于越权转代销而构成非法经营罪;另一方面,代销者最终出具的行为本身却是经合法授权的经营行为。事实上,从表面上看,互联网公益销售行为与无烟草零售许可证的烟草零售行为相类似,都是无权销售行为;但是从实质上看,由于相关企业自身并不具备出具的能力,通过互联网销售公益只是销售方式违法,而公益的销售行为本身并不违法,而无烟草销售许可证的烟草销售行为却是行为本身违法。无论是企业的第一类行为还是第二类行为,由于公益都是由合法的销售机构最终销售,刑法对这两类企业行为的评价重点应着眼于其销售方式是否具有实质刑事违法性。依据通说见解,非法经营罪的保护客体是“国家的市场交易管理秩序”。具体就公益的市场交易管理秩序而言,一方面,由于具有性,该行业本身只是重新分配财富而并不创造财富,为了不至于危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家设立了许可发行、销售制度,限制发行、销售的范围;另一方面,公益又具有公益性,国家可以通过公益的发行、销售募集公益资金,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企业通过互联网销售公益销售的国家许可发行的,并没有突破国家许可发行种类的范围;同时,在我国,是面向公众销售的,通过互联网销售公益也并没有扩张销售的范围;不仅如此,由于互联网的便捷性、非地域性特征,通过网络更有利于我国公益的销售,这对公益资金的募集只是有利无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过网络销售公益的方式不但没有侵害公益的市场交易管理秩序,反而有利于公益销售市场的发展。从实质违法性的意义上来考察,难以说通过网络销售公益的行为侵害了非法经营罪的保护客体,因此,也不宜将第二类行为认定为非法经营行为。综上所述,企业同地方销售机构合作,通过互联网销售公益本身不满足非法经营罪的犯罪构成,不具备形式违法性,不宜认定为犯罪;企业同代销者合作,通过互联网销售公益尽管具备形式上的违法性,但不具有实质上的违法性,亦不宜以非法经营罪论处。

三、立法建议及对企业的风险警示

目前,我国刑法不存在可以直接认定网络销售公益行为性质的条文,相关司法解释、意见也缺乏相近的规定,为了我国公益销售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合理的规范性文件对该问题加以明确,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时,域外的一些立法及司法实务情况值得我们参考。在大陆法系国家中,德国和法国依然坚持传统,认为网络销售违法。而普通法系的英国早在2005年的《法案》(GamblingAct2005)第1章第4条第2款(a)项中就明确承认了网络销售是销售方式的一种。美国的情况较为复杂,美国目前规制网络销售的联邦法案主要是《联邦电信法案》(FederalWireAct),该法案被收录在《美国法典》(U.S.C.)中。对网络销售的规制条文主要是该法典第1084条(a)款:“使用电信设备进行跨州、跨国体育赛事及其相关事项的竞猜,传播相关信息协助此类的;或者使用电信设备使得者得以查收竞猜所得的;或者使用电信设备传播其他信息的,单处本章规定的罚金或两年以下有期徒刑,亦可并处罚金及两年以下有期徒刑。”在2001年以前,美国司法实务一直根据该款规定,否认所有网络销售的合法性。但是2001年,联邦第5巡回法院在审理对集体诉讼的上诉案中,明确表示同意一审路易斯安那东部地区法院对第1084条(a)款的理解:“从该条文的字面描述来看,该款规制的行为必须是体育赛事及其相关事项”的范围内。2011年美国司法部发来的一份备忘录中明确同意了美国法院的观点:“‘体育赛事及其相关事项’以外的竞猜行为并不在《联邦电信法案》的规制范围之内。”由此,目前在美国,通过网络销售非体育类的行为已完全合法。就域外关于网络销售的立法实际来看,由于通过互联网销售是信息时代下新兴的销售方式,对于此种销售方式的合法性,国际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但是应当看到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与潮流,美国对该问题看法的演变就验证了这一点。从通过互联网销售公益更有利于公益资金的募集这一点来看,肯定此种销售方式是合适的。尽管财政部在《暂行办法》中承认了网络销售公益方式的合法性,但《暂行办法》本身就存在立法级别较低的弊端,根据《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由国务院制定具体的许可制度是合适的,同时司法机关也应该尽快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明确此类行为的法律性质。对于目前从事互联网销售公益的企业来说,在未取得财政部相关授权的情况下开展网上公益销售业务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同代销者合作,进行销售的企业来说尤其如此。企业在从事销售活动的同时,应当密切留意相关部门关于该问题做出的最新规定。

作者:刘敏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春晓.非法经营罪的“口袋化”困境和规范解释路径———基于司法实务的分析立场[J].中国刑事法,2013(06):43-47.

[2]李诗林.论行政许可设定范围的合理界定———对《行政许可法》第13条的批判性思考[J].行政法学研究,2008(03):69-73+121.

网络销售法范文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农产品;销售模式

在我国一些农业大省的特色产品销售过程中,由于产品本身的优良特性,使得实际的销售量收入相当可观。不同农产品的来源产地不同,在成本投资及保养措施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农业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农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主要包括:销售路径的繁琐;销售方式的单一;运输过程的困难;产品信息流通效率的偏低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造成了农产品整体的销售工作无法持续地进行,对相关的投资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互联网的迅速崛起,间接地为农产品的销售工作提供了更多可靠的思路。其中,网络营销模式的出现,使得相关的企业在农产品销售的过程中拥有更多选择。

一、网络营销的相关概念综述

网络营销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销售模式。它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将产品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发送到网络平台上,吸引消费者购买的过程。网络营销相对与传统的销售模式具有很多的优势,主要表现为:(1)信息传播速度快,产品信息资源丰富;(2)销售成本降低,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开支:(3)扩大的产品的经营范围,有利于形成品牌效应;(4)利用计算机的技术优势,丰富了销售手段;(5)减少了人员配置,提高了销售过程中整体的工作效率。

二、利用网络营销促进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对于网络营销信息量掌握太少

网络技术的推广,主要针对的消费群体是知识量掌握相对较多的网名。作为农产品销售的相关人员,由于文化程度的制约,导致其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只能依靠传统的销售模式,自身产品在具体的推广过程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农民来说,网络营销类似于一种想象中的概念。其中涉及到的最基本的网络知识甚至是技术操作,他们都无法理解。这种客观的现状使得农产品销售的整体工作效率普遍偏低,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最终目标。因此,对于一些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农民,对其开展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普及培训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二)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

计算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刺激了各行业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但是,农村的网络建设步伐依然缓慢,相关的基础设施也没有达到科学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山区,基本无法接触到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这也造成了网络营销对于农村无法实现快速地推广,相关的农产品销售工作也就无法正常地开展。

(三)生产规模化较小

当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利用网络营销手段,可以使产品在一定的时间内快速地占领市场,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但是,当前形势下由于受到国家政策及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过于分散。即使利用网络营销的技术手段推广自己的产品,有时也无法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导致农产品的销售工作停滞不前。

(四)专业人才的匮乏

这主要是针对农产品销售的相关工作者整体的工作能力。针对网络营销的实际工作,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做好专业网站的建设工作,能够利用技术手段对农产品相关的信息进行一定地丰富和优化,进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但是,农村整体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相关的销售人员也不具备专业的网站建设管理能力,导致网络营销无法进行有效地推广。

三、解决网络营销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一)加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营销主要依靠的是计算机强大的技术优势。因此,对于农产品进行推广和销售的相关工作,要做好网络营销,就必须加快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针对农村实际的地理环境和整体的发展水平,做出一定的网络规划设计方案,从而使更多的农民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快速地销售自己的产品。

(二)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提高网络管理的综合水平,丰富农产品的相关信息,是做好网络营销工作的关键所在。农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相关的农产品种植销售人员,对于网络营销手段认识的不足,导致自身农产品销售始终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对相关的农产品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的网络知识的宣传和专业技术的培训,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产品销售不利的局面。

(三)建立先进的农产品示范基地

为了使更多的农产品能够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就应该通过相关部门与农产品销售人员的共同合作,建立先进的农产品示范基地,扩大农产品的影响范围。建立农产品示范基地是目前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方式,这对农产品销售工作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四)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农产品销售常见的问题就是保质期过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及时地将产品运送出去,很容易造成成本费用的加大。因此,在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周边区域,及时地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物流配送体系,对于农产品的销售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这也会直接加大网络营销的应用范围。

四、结束语

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销售方式,对于农产品的推广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网络营销在农产品销售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利的影响。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农产品整体的销售工作无法取得实际的效果。因此,解决好网络营销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对于农产品销售相关的企业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燕.以网络营销促进农产品销售的难题探析[J].农业经济,2014(,02).

网络销售法范文篇3

一、基本情况

此次“清网”行动,共排查清理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单位19家、医疗器械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2家,发出监督意见书3份,责令整改问题单位3家,当场行政处罚(警告)1家。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精心组织,扎实开展

结合监管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并组织执法人员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对辖区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单位和医疗器械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进行了集中排查清理。

(二)履职尽责,务求实效

此次专项检查采取“线上”监测线索与“线下”深挖细查的联动方式,在对辖区入驻“美团”、“饿了么”医疗器械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进行医疗器械销售的10家医疗器械网络销售企业、1家入驻“药房网”医疗器械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进行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单位和8家依法备案但未开展实际经营的医疗器械网络销售企业是否存在未经许可或者备案从事医疗器械网络销售、销售无注册证或者备案凭证医疗器械、未按规定办理网络销售医疗器械备案、未记录医疗器械销售信息、虚假医疗器械产品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检查,责令整改3家,当场行政处罚(警告)1家,并责令存在问题的3家网络经营单位立即下架所经营医疗器械,确保了公众用械安全。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以专项整治为契机,面对面向医疗器械网络经营单位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督促其切实履行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自觉规范经营行为,保障群众用械安全,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疗器械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

主要表现:1.辖区内2家医疗器械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均未履行核实入驻平台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是否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义务;2.未与入驻平台的经营企业签订入驻协议,明确双方义务及违约处置措施等内容;3.未能提供对入驻的医疗器械经营单位的相关管理制度。

(二)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单位

部分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单位从业人员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认知度不高,主要表现在:1.个别经营主体不合法,表现为未按要求办理网络销售备案,甚至未取得第二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2.履行法定义务不到位,表现为未落实产品合法性审核、未建立并执行经营质量管理制度、未在医疗器械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展示商家经营资质等。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宣传监管法规政策。通过宣传,让医疗器械经营单位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执行相关法规政策的自觉性。

网络销售法范文篇4

1食品网络营销带来的商机

正如18世纪末英国发明家瓦特发明蒸汽机引发工业革命、20世纪初弗莱明发明电子管引发微电子技术革命一样,在人类历史上,每一项重大科学技术的进步并服务于全社会、影响到社会生活和经济的众多领域时,毫无疑问,该项技术将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促使社会经济启动一轮爆炸性的增长.互联网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将又一次引发一场技术革命,它将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

1.1网络营销概述

食品网络营销是指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以及电子支付技术,实现食品销售和提供相关服务,完成交易的方式.网络营销模式可以分为C2C和B2C两种主要模式.C2C模式是指提供个人对个人的网络购物、宣传、支付交易等电子商务形式的网络营销模式,例如,淘宝网所提供的个人开设的网店销售食品就是典型的C2C模式.B2C模式是指提供企业对个人的网络购物、营销宣传、支付交易等形式的网络营销模式.例如,中粮集团我买网等一些大中型企业开设的网络商店所提供的针对终端消费者进行食品销售的行为,也包括一些其他B2B电子交易平台(如当当网)所提供的企业对个人的网络营销形式,都属于B2C模式.此外,目前比较流行的网络团购也属于B2C模式.网络营销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通选择,消费者使用网络搜索信息、购买商品与服务已经深入人心,企业利用网络进行宣传、依靠网络点击分析市场和获得利润已成为常态[4].新营销方式带来的变革与发展受到了众多学者和企业界前所未有的关注,网络营销已开始进入追求精准营销的新阶段,食品行业也纷纷加入其中.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和食品企业在考虑如何利用网络实现有效营销、推动营销业绩增长等核心问题,一个善于运用网络营销的企业,无疑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1.2网络营销的价值

网络营销之所以受到重视,主要原因是,其一,网络营销具有无可比拟的时效性,信息受众非常广泛;其二,网络营销可以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双向互动,网络的使用者和终端用户数非常庞大,网络的信息传播与数据采集等已非常成熟;此外,电子支付技术已经普及,为网络营销提供了支持和坚实的基础.相对传统销售,网络营销更直观、更有效率,不仅企业拥有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平台,也使经销商和消费者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和选择.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了年度互联网统计信息,截止到2011年,我国网民已达5.13亿,手机网民达3.56亿.其中,中青年占绝大多数,而且商务类应用呈上升趋势.受互联网巨大消费人群和消费潜力吸引,一些有远见卓识的食品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利用网址直达功能,注册食品名进行网络营销.网络营销作为一种营销新方法,完全可以作为企业新的赢利手段,一些企业已经很好地运用了这个方法并尝到了甜头.以北京为例,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申请注册了“庄园酒”、“庄园葡萄酒”两个通用网址.网民只要在地址栏输入中文关键词,网址栏便会显示该公司的相关信息,而且是唯一出现在网页上的公司.据称,80%的经销商是通过在地址栏输入“庄园酒”或点击搜索页面才找到锦绣大地,该公司开通庄园酒、庄园葡萄酒通用网址之后,其网站访问量急剧上升.国内著名企业五粮液葡萄酒有限责任公司(五粮液集团全资子公司)已经成功地与国内最大的跨平台博客传播网(BOLAA网)进行了战略合作,采用网络营销方式对红酒进行大规模市场推广,这是知名食品企业利用网络进行的一次营销突破,并已经获得丰厚的回报.由此可知,食品网络营销最大的优点是企业能够以较低的营销费用甚至零费用进行信息查询、市场调研、完成交易全过程.网络营销给食品企业和消费者带来的最直接好处是商业成本下降[5].在美国,每笔传统交易的平均成本达到1.08美元,而通过网络,每笔交易的成本能减少到0.1美元,节约90%的成本.网络营销对于食品行业已具战略意义,和传统营销一样,网络营销也可以实现精准营销,准确地锁定目标消费者,使营销更具实效.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式下,营销在经营成本中的比例越来越高,无论是食品企业还是其他企业,敢于革新观念、整合资源、应用新技术的企业往往能更快速发展,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而墨守成规,不能接受新事物和应用新技术的企业则容易原地踏步,失去发展良机.现代食品企业要发展和壮大,网络营销是必由之路.而网络营销的开展,需要一个好的平台和一个好的市场环境.

2食品网络营销安全状况

据CNNIC统计,在美国,使用网购的人群已经超过70%,而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选择网络购物的人群分别达到了53.6%和57%,而我国网络购物率仅26%[3].因此,我国在食品网络营销方面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目前质量监督、工商和卫生监督部门暂时无法有效地对网络所销售食品的进货渠道、储存卫生、销售渠道等进行全面监管,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食品网络营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销售假冒劣质食品

网络营销在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少数不良厂家提供了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构成了危害,给监管带来了困难.对于食品网络营销而言,目前的突出问题之一是销售假冒伪劣和三无食品,这些食品没有标注生产厂家名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甚至无任何标签,更无从了解所销售食品的配料表、食品添加剂等其他信息.众所周知,食品、尤其是熟食产品的安全与食品加工工人的健康状况有着紧密关系.这些因素表明,食品网络营销对消费安全是一种巨大威胁,因此,网络营销对生产厂家、监管者和消费者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与传统食品销售企业相比,网络营销的特点之一是没有实体商店.消费者在通过网络购买食品时,既不能直接看到所购买的商品,也无法接触到食品,不能实际查看所购买食品的外包装及其应标注的相关信息,只能通过网络根据商家提供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了解商品,因而在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形成了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渠道的束缚,一部分消费者不能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因此可能会出现某一食品因为被查出存在安全隐患而被各大超市、集贸市场等实体店全面下架,而在部分网店依然销售无阻的情况,给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2.2违法销售食品

网络营销还存在违法销售进口食品等现象.低成本是网络营销的重要特点之一[3].在网络上销售食品,特别是进口食品比传统实体店更具成本优势,以网络销售进口食品为例,其价格一般比实体店销售同类商品的价格低10%~25%,因此,造成少数消费者选择网络平台选购进口食品.于是,一些企业和个人开始进入到这个行业提供进口食品销售或提供代购服务.然而,由于网络营销缩短了流通的中间环节,容易造成监管缺失.一些通过网络销售的进口食品没有中文标识或中文说明书,消费者无法获知食品的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信息,甚至一些网络平台对产品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从而造成消费者误购、误食,危害消费者健康.

3食品网络营销安全监管难点

虽然网络营销给食品企业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的、公平的市场,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喜爱,但作为新兴的营销手段,网络营销的游戏规则与传统销售的规则不尽相同.

3.1法律依据和监管缺位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经营者必须到工商部门办《食品流通许可证》方可申请办理营业执照,然后才能进行食品销售.但目前仅对传统的实体店铺进行审核,对于食品网络销售,并没有规定必须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而且根据已有的法律、法规,食品网络销售没有规定必须强制进行市场主体准入登记,不一定必须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因此,缺乏对食品网络营销进行有效管理的法律与行政法规,对于通过网络进行食品销售所产生的问题,现有的法律法规并没有任何明确的执法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相关部门对网络食品销售进行监管变得更难、效率更低.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食品的数量一般不会很大,费用相对较低,当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消费者可能会知难而退,不会采取维权措施[1].而且,进行网络营销的商店并非一定存在实体店,监管部门很难根据对传统商店的监管经验对网店进行现场监管和风险监测,甚至一些不法网店在网络上提供的地址和相关信息可能不准确、不全面,使质检、工商和卫生部门的监管和追查的难度很大甚至无法追查.

3.2信息不对称

网络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因为其虚拟性带来了监管困难.在实体店购买食品时,消费者可以直接看到和接触所购买的物品,而网络营销,消费者不能直接接触食品.食品网络营销的全部信息均来自于在线广告,而一些经营食品的网络平台仅在网页上提供食品的图片和价格,一般没有食品配料、使用方法等详细信息,而且不排除少数不法商家为了让所售食品更具广告效应和诱惑力,对食品的图片进行了某种处理,造成图片信息与实物相差巨大,使消费者产生错觉、甚至引起误导.目前,网络营销市场规模逐年扩大,而监管部门无法全面掌握网络经营者准确、全面的信息,即便已掌握的信息也没有实现完全共享,造成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对各种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监管和评估,甚至发现了食品安全风险,却难以获得网络经营者的详细信息,不利于进行网购食品的安全溯源.此外,食品的网络营销与传统店的食品销售存在一定的差异,日常监控和抽样检查更难,食品安全技术支持部门目前还不能像监管实体店一样,对网络营销开展持续、有效的风险监测,缺乏有针对性的高效监管措施和经验.对于网络营销,如何进行抽样检测、如何选择样本才更具科学性与代表性,才便于发现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

4食品网络营销监管安全对策

虽然网络营销使小型企业与国际型大企业在某种程度上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但由于食品网络营销与传统的实体店销售存在一定差别,因此在对食品网络营销安全进行监管时,除了使用常规监管手段外,监管机构还应从监管方式、方法,甚至立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满足食品网络营销的安全监管需求,保证消费者安全和健康.根据网络营销的特点和食品零售的特殊性,监管机构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技术监督和部门合作、建立诚信体系等多方面强化网络食品安全监管措施.

4.1加强立法和拓宽监管

网络营销作为一项新的商务活动形式,其相关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加强和完善立法是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前提和基础,应尽快制定和完善与食品网络营销相关的法律法规.考虑到网络食品销售本身的跨地域性,食品网络销售的立法应在国家层面上进行,必要时还可以在《食品安全法》的基础上,补充和完善与网络营销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实现对食品网络营销的安全监管.考虑到网络营销的特点,2010年6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正式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以实现对网络商品交易及相关服务行为进行规范,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营销持续健康发展.由于该规定并没有强制要求通过网络销售和提供服务的自然人必须办理工商登记,给监管增加了难度.但国家相关部门应根据食品网络营销的实践情况,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之内,积极鼓励和倡导食品销售者积极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由经营者常住地或者经营发生地的监管机构对经营者的相关信息进行登记备案,对其所经营的食品种类进行明确,并对经营者的地址、网络平台以及身份等信息进行现场核查和确认,必要时应随时实地抽查和核实.为了维护和建立网络营销的市场诚信,监管部门应第一时间将已办理过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网络营销企业的相关信息向网络平台经营者进行通报,加强监管机构与网络平台的合作,给消费者以提示,给经营者以警示.对已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网络经营企业和个人信息进行公示可以使消费者能在网络平台上了解更多的信息,若食品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消费者可以直接向备案地的工商、卫生和质检部门进行投诉,从而避免出现产品质量、售后、假冒伪劣等问题时不能及时解决,使监管部门的认证标识成为维护网络经营秩序的标志.此外,鉴于网络的特殊性,对于已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和个人也应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跟踪监管,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维护食品流通许可标识的权威和公信力,促使食品网络营销平台经营者自觉到监管部门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使网络经营者主动接受监管.

4.2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

加强与网络平台经营者的合作,加强网络平台对网店经营者的制约机制,监管机构应根据现有法律法规对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方的义务在操作层面进行细化,明确网络交易平台方在食品网络营销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网络平台经营者应积极协助监管部门,及时在交易平台提示和预警信息[1].同时,参照实体商店的常规做法,对正在销售的相同或类似的食品提醒和监督经营者进行下架,并对其他问题进行详细检查,对不采取相应措施的网络经营者采取关闭或注销网络商店等制裁措施.此外,监管部门还应对不安全食品的销售主体进行行政处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若发现销售三无食品或违法销售进口食品等情况,应要求网络平台对经营者进行即时纠正和清查.同时,还应杜绝被清理食品又到其他平台再进行销售的可能.监管机构应与网络平台建立食品网络营销安全“黑名单”,将销售不合格、不安全食品的商家列入黑名单之中,凡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对其实行规定时限的市场禁入.同时,还应将不安全食品的名称列入“食品安全风险名单”,并在各交易平台公布企业黑名单和食品安全风险名单,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消除不安全食品带来的危害.

4.3加强技术监管

食品安全技术监管是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的重要方法,针对食品的网络营销的新特点,技术部门应借鉴对传统实体店的监管经验,对食品网络营销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监测,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的技术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在网络平台方的积极配合下,及时整顿或取缔销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的网店经营者.进一步探索食品网络营销风险监测形式和抽样方法,加强技术监管的作用.食品安全重于泰山,抽样检测是监管机构宏观掌控食品安全状况的有效途径,也是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机制、加强风险监测体系,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食品网络营销与传统销售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使抽检的样品更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更加真实地反映网络营销的安全状况,技术部门应进行科学、合理的抽样检测.从统计学讲,监测抽检是一种无偏性的抽检,是指对网络营销的食品进行动态随机抽样,通过对食品的营养成分、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添加剂等信息进行监测,开展风险评估分析,制定科学的食品安全标准、操作指南、评估方法、监管法律等工作.随着食品网络销售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对传统实体店进行食品抽样监测一样,对网络营销的抽检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销售法范文篇5

关键词: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网络营销

木耳产业作为黑龙江省一项特色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该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于网络购物,这也就为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经营者在运营过程中不断拓展网络营销模式,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网络营销模式开展研究,旨在解决目前木耳产业在网络营销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木耳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黑龙江省木耳产业发展现状

1.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种植现状受到自然气候、地域等因素的影响,黑龙江省特别适合发展黑木耳产业。就现阶段来看,黑龙江省黑木耳总产量6亿多斤,产值达200亿元以上。预计未来几年,全省黑木耳年产量有望达到10亿斤,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黑木耳产业有望在国内市场成为强势品牌。目前,黑龙江省内一些市县已把黑木耳产业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及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并在抓品牌、建市场、优化分销网络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在尚志市苇河镇、海林市山市镇、穆棱市下城子镇等黑木耳生产集中县市,相继启动黑木耳交易市场,打造“市场+企业+基地”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形成了以“世界黑木耳之都”牡丹江、“中国黑木耳之乡”尚志以及全国最大黑木耳生产基地的东宁县为主产区的产业一体化模式。2.黑龙江省木耳产业加工现状在对木耳进行加工的过程中,木耳生产企业大都选择传统的烘干模式。以前市场出售的木耳大多是散装的,没有包装和品牌,产品的附加价值较低。由于木耳产业链精深加工较差,致使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弱。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对产品形式进行了创新,开始出现了即食类、休闲类、饮料类等木耳产品。但是,这些产品依旧无法满足广大消费者对木耳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因此,黑龙江省木耳产业还需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产品,深度挖掘产品的附加价值。

二、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网络营销的模式

1.借助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的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电商平台在产品销售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在电商平台购买所需的商品。因此,在电商平台创建账户,开设店铺出售商品的商家也越来越多。木耳生产者可以在电商平台注册店铺,将其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目前这种模式已经成为木耳经营企业主要运营模式之一。由于网络消费者数量众多,不受地域限制,产品销量不断攀升,木耳生产者通过线上平台与消费者直接进行沟通,省去中间商的环节,节约了运营成本。2.经营企业自建网站销售的模式对于一些经营企业而言,他们已经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形成一定经营规模。这类企业大都会自己建立网站进行销售,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都可以依靠自身的产业链实现。如黑龙江省和粮农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北味菌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都拥有自己的经营网站,并在网站上对所经营的木耳产品进行展示与介绍,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了解产品详情。这样既能够让消费者感知到产品,又对自身的销售渠道进行拓展,在市场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总体来看,现阶段企业自建销售网站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网络营销模式之一,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3.地方政府主导的网站营销模式对于部分不能借助电商平台与自建网站的种植户及小型经营企业而言,要想通过网络进行木耳市场营销活动,就需要借助由地方政府建立的农业信息网站相关信息。这类农业信息网站会集中大量农产品供求信息,这其中就包含了木耳产业商品销售和需求信息,可以为种植户、小型经营企业提供销售渠道。例如,东宁黑木耳网在地方政府与合作社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成为综合性的木耳网络服务平台。该平台汇集了黑木耳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求购、招商信息、企业库、物流、健康资讯、行业信息资讯等,为黑木耳行业经营单位提供有效的产品信息、招商信息、网上展会、企业建站、商机匹配等服务项目,促进了木耳产业网络营销的发展。4.网络直播平台直播销售模式直播销售商品已经是极为常见的一种网络销售模式,通过直播间销售商品这种销售形式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现阶段网络直播平台有很多,可以选择流量高的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带货。通过网络直播,消费者可以了解到木耳的种植、生长、采摘、加工等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再配以主播的讲解,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产品和产业发展情况,这是增加产品销量最快的一种模式,也是现阶段最为流行的一种网络营销模式。

三、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1.生产经营者网络营销理念淡薄对于大多数的木耳种植户和经营者而言,他们仍旧偏爱传统现货交易的模式。特别对于一些年长的人,网络营销对他们来说还是一种陌生的销售模式。目前黑龙江省仍然有很多木耳生产经营者依旧坚持传统销售模式,对网络营销并不了解,网络营销意识更是薄弱。这类生产经营者往往觉得网络世界过于虚幻,触碰不到,无法取得良好的销售效果。因此,他们不会主动去探索网络销售模式。此外,对于那些已经采用过网络营销的经营者,由于无法全面了解网络营销的优势所在,会出现轻视网络营销,将销售的重心仍旧放在线下实体销售的现象。黑龙江省木耳生产经营者网络营销的理念薄弱,会对木耳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2.木耳产业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对于大多数地区的木耳经营者而言,要想在众多的农产品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重视区域特色和产品质量。从黑龙江省的木耳产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各个地区、各个经营企业及各个种植户大都是按照各自的标准进行生产。如东宁县黑木耳、尚志黑木耳、依兰木耳等,这些县市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打造产品特色,互相抢占市场份额。这就造成木耳市场中出现了很多品质、定价并不相同的产品,致使黑龙江木耳产业整体的标准化程度过低,而影响整体的产业发展。3.网络营销人才较为匮乏企业在网络营销实施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获得更多的销量,必须拥有一批网络营销专业人才,这也是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制胜因素之一。就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一些企业虽然重视对网络营销人才的培育,但仅是针对种植户、传统销售人员的相关培训。由于这类人员在自身素养、网络销售理念上的差异较大,甚至大多数的种植户对网络并不了解,他们不会使用电脑和智能设备。网络营销人才的严重匮乏,致使企业无法取得良好的网络营销效果。现阶段在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网络营销运用过程中,拥有解说能力、专业摄影和摄像能力、网络技术的网络营销人才还是比较匮乏的。例如,在网络直播平台直播销售木耳产品时,主播既需要了解木耳生产、生长相关知识,又能准确说明产品的优势所在,还需要能激发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网络营销人才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为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的快速发展设置了障碍。4.网络营销缺乏推广策略对于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而言,网络营销模式具有极大的优势,在推广方式上形式灵活多样。在现阶段其实大多数的木耳产业经营者对网络营销的方式也不是特别熟悉,他们认为网络营销就是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站、开设网店、开通网络直播间等,并通过各种平台进行产品销售。这种认知造成大部分的木耳产业经营者不能根据自己的产品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宣传推广方案,造成网站、网店、直播间等平台没有人气和流量,销售效果差。即便一些经营者、企业认识到宣传推广的重要性,但是选择的依旧是单一地在网站、网店对木耳产品信息的介绍,缺乏合适的多元化宣传推广渠道,这对产品宣传效果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5.网络平台营销信誉机制较为薄弱对于大多数的消费者而言,在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商品可能遭遇所收的商品与实际宣传并不相符的情况。纵观国内的诸多网络交易平台,或多或少地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诚信机制尚未建立,如卖家与买家相互之间并不了解彼此的信誉状况,也就无法预料交易中会引发什么样的矛盾。在现阶段黑龙江省木耳产品的网络营销中,主要出现了两种与信誉相关的矛盾。如从木耳销售者的角度来讲,部分卖家获得销售订单以后,以次充好给买家邮寄与宣传不符的木耳产品。从买家的角度来讲,一些不法买家在购买优质木耳以后,收货后依旧选择退款而将残次品邮寄给卖家。所以,当下在木耳网络营销中,网络平台的营销信誉机制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优化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网络营销的对策

1.转变生产经营者网络营销观念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网络营销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木耳生产经营者的网络营销观念必须改变。让木耳生产经营者充分认识到网络营销的优势,意识到网络营销的重要性。提高生产经营者对网络营销的运用效率,使其掌握使用电脑、智能设备的网络营销操作能力,并向其介绍相关的成功经验。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木耳生产经营者的扶持,制定更多帮扶政策,借助政策方式引导生产经营者转变自身的经营理念。2.提升木耳产业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从黑龙江省木耳产业长久发展的角度来看,产品生产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标准化的生产既能够保障木耳产品的质量,又能在与其他地区木耳产品的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木耳生产加工过程应严格按照制定的生产经营技术规范、法律法规,将木耳的生产环节、包装加工环节、销售服务环节等重要节点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进行市场标准化管理,从产品自身到销售企业全方位做到统一、优化,保障木耳的品质与安全,以优良外观形象、优质的大众口碑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3.加强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针对黑龙江省木耳网络营销人才匮乏的现象,木耳生产经营者应加强对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进行人才培养。第一,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网络营销技能培训。在木耳种植过程中,选取拥有学习能力的人,进行网络营销相关知识的培训,帮助其正确认识网络营销、掌握摄像技巧、学习解说技巧等。第二,与农业院校合作,根据黑龙江省木耳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设计网络营销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既懂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又懂网络技术、了解网络营销特点的综合型人才。第三,面向全国特聘高水平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专家,借助专家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建立黑龙江省木耳产业运营网络,明确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网络营销发展方向,提高木耳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4.拓宽网络营销的推广渠道任何营销模式都离不开渠道建设,网络营销也需要借助多样化的分销渠道推广产品。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网络营销要不断拓宽其网络分销渠道,提高产品的渗透速度和市场占有率。首先,木耳生产经营者可以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理,借助短视频平台将木耳的种植和成长过程进行视频录制,到视频传播平台,让消费者了解木耳的生长历程。其次,利用网络直播的方式与消费者进行在线互动,讲解产品的特点。再次,开通木耳销售公众号,以文字、语音的形式向广大消费者介绍木耳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并在评论区对消费者的疑问进行讲解。最后,借助微信朋友圈,对木耳产品信息进行转发。例如,转发朋友圈三天就可以免费领取木耳试吃装,既可以起到宣传的目的,也可以通过消费者直接品尝了解木耳的品质,诱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5.建立可靠的网络营销诚信体系保障木耳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建立一套可靠的网络营销诚信体系。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就网络营销发展现状,构建可靠的网络营销诚信体系,在体系内规范木耳产业经营者的行为规范。这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产品品牌形象、促进木耳产业整体发展非常重要。具体做法如下:第一,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当对网络营销诚信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明确销售企业或个人的诚信责任,认真履行信用认证制度,将木耳产业网络营销可能存在的问题扼杀在萌芽中。第二,如果企业或消费者失信,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如果木耳生产经营者向消费者出售与宣传不符或者以次充好的木耳产品,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同时,如果消费者利用退换货的方式,掉包优质木耳,也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五、结论

网络营销已经成为当代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主流方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在网络中购买所需的商品。黑龙江省木耳产业要抓住网络营销带来的机会,充分利用好网络营销的优势,优化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网络营销运营模式,促进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的整体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戚玮妍,逯明宇,李雪.“互联网+农业”营销策略研究——以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网络消费为例[J].当代经济,2020(12):70-72.

网络销售法范文篇6

关键词:微博;网络营销;国际贸易;影响;对策

我国近几年最受欢迎的网络平台就是微博,很多知名红人还有一些企业通过建立营销账号为自己的产品做营销。这种营销手段被称为微博网络营销。这种网络营销的方法很快就被很多企业知道,他们利用微博建立企业形象,销售企业产品。微博网络营销为国际贸易也提供了良好的销售平台。本文阐述了微博网络影响对国际贸易的作用,并且提出了相关规范对策。

一、微博网络营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摆脱实物存货的现状,降低交易成本。我国企业有很多下游企业,这些下游企业主要就是销售总公司的产品,在以往的销售方式中如果想要完成销售就要有实体店铺还有实体存货,这些都是销售中的交易成本。现如今,企业利用微博网络销售手段销售公司产品,就可以摆脱实物存货的销售现状,同时还可以省下租店铺、盘店铺的费用。这样也就降低了大量的教育成本。另外,微博网络营销也能利用微博的特点对公司产品进行宣传,卖出产品后也可以通过微博实现互动,及时得到消费者对产品的意见。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可以直接在微博支付,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加快企业周转资金的速度。2.增加贸易机会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在国外,网络销售平台有推特,在国内最受欢迎的网络销售平台就是微博。随着微博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很多国外友人也在关注微博。全球人民都可以通过微博了解中国产品,了解中国企业,从而购买中国产品。利用微博网络营销手段能够增加贸易机会,为国际贸易提供更好的交易平台。很多企业可以借此机会提高企业形象,在微博上公布企业信息,主要营销产品,公司面貌等等。加大宣传力度,增加贸易机会,提高交易效率。3.微博网络销售工作无压力。在传统的销售方式下,如果进行国际交易,那么销售服务的工作压力会非常大,需要提供24小时的服务。但现在,如果利用微博进行网络销售就能减轻客服工作压力,既能够消除工作压力,又能让客户时时刻刻接受到优质服务。消费者能在微博上时刻了解到企业信息还有主要消费产品。消费者在接受优质服务以后也能对微博销售客服工作进行评价。评价信息其他消费者也能观看到。企业得到了良好的评价也有利于企业发展。

二、国际贸易中运用微博网络营销对策

1.加强国际贸易宣传,提高微博网络营销知名度。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销售方式也逐渐被替代,逐渐出现多种营销平台,比如微信、QQ、淘宝等。这些网络销售平台都为企业提供了销售渠道。近几年,微博网络营销逐渐受到了企业和我国人民的关注和欢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微博购物,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微博上建立自己的公司形象。企业利用微博网络营销开展国家贸易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运用多种宣传方法,比如好友分享,微博大V转发等等这些宣传方法,也可以在知名的营销账号中宣传公司形象,为公司打广告。提高微博网络营销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选择微博购物。2.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企业的营销和管理模式逐渐走向信息化。企业如果在管理上还遵循着传统经营模式,那么势必会被新时期所淘汰。因此企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网络建立自己的公司形象。利用网络寻找销售市场。目前,由于信息化的影响,全球企业都受到了竞争压力,如果我国企业想要顺利开展国际贸易,就要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扩大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3.对网络贸易要深入研究,规范网络贸易管理。利用微博网络营销开展国际贸易虽然有很多有利影响,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交易问题,比如消费者支付费用的安全性是否能得到保证,消费者购买商品后的售后服务质量,还有网络贸易是否需要征税,这些问题都是在网络贸易中需要注意和解决的。因此企业就要对网络贸易进行深入研究,在网络贸易中要加强管理,规范网络贸易的发展。如果在网络贸易中缺乏正确的管理方式,就会打乱网络贸易市场的秩序。企业要在网络贸易中学会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发展中要适应国家政策,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管理网络贸易,保证网络贸易环境健康发展。

三、结语

目前,在我国最受欢迎和关注的网络营销平台就是微博,在国际贸易中运用微博网络营销能够减少很多交易成本,也会增加交易机会。总之运用微博网络营销会带给国际贸易非常多的有利影响。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微博网络营销开展国际贸易。企业应当深入研究网络交易,掌握网络交易的管理方式,企业要充分利用微博网络营销手段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微博网络销售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国际消费者,顺利开展国际贸易。

参考文献:

网络销售法范文篇7

关键词:网络销售;家具设计;营销渠道;

一基于网络营销环境下的家具设计现状

在中国家具行业,网络营销(以下简称“网销”)平台除了依附淘宝,京东,腾讯拍拍的这些卖家平台,还有美乐乐、一统等专卖家具的独家平台,而且家具网络销量的数字遥遥领先于实体店的销售。市场营销学认为,产品设计是一个基于市场环境而满足消赞者需要的假设,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论证其市场竞争优势。[1]而网络营销环境下的家具销售的产品目前还大多数停留在了从实体店的爆款中挑选,家具设计遵循的也就是最传统的家具设计理念,并没有针对网络销售的特殊性选择不同产品。传统的家具设计部门面对的是市场部门从消费者那儿层层传达后到达的消息,导致设计和用户之间没有深入的信息整合交流。设计师没有完全面对最原始数据,而是通过营销人员的转述。多层级之间的转换难免引起设计判断的失误,导致其设计并不能引导市场的潮流,而是被动地被市场引导。目前,以依附淘宝平台起步的家具网销行业大企业“林氏木业”在企业壮大的同时,对于设计的关注也在同步上升,他们很多新款的设计推出都在逐步进入市场,设计与网络销售的电商团队之间的配合日益密切,款式造型、功能创意等都有为消费者追捧的地方,配合网销的渠道数据使得设计多方考虑,最后推出市场才得到更优质的销售反响。

二网销家具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问题总结

网络销售家具需要考虑的东西比较复杂,除了家具本身还包括环境。通过调研的问题总结如下:1)色彩二维展示与实物相差太大,导致用户心理落差较大。若选用的淡黄色纯度比较低,容易在灯光下反射出不同的颜色。宝贝详情页显示的皮质为淡黄色,客户手里拿到的颜色却是黄偏绿的颜色。2)材质由于实物拍摄有一些陪衬和灯光的照耀,材质会根据灯管颜色有所反射的影响,使得拍摄出的照片和谐,但是颜色相差太大。短绒布的效果也是,绒色在倾倒拥簇时候会加深,光照强度不同的情况下,色泽也不同。3)结构某些结构不适宜于长途运输,容易损坏导致来回返修,企业成本增加。家具网销一般需要经过物流公司,而不是自身专设的货运,物流的运输途中由于货量较大,人力有限,难免会出现磕碰,但是当一件家具的破损率达到一定的程度和频率,此时我们就应当反思这个设计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尤其是结构断裂磨损、细节设计不够结实易损坏等问题。4)拆装安装不易,费时费力。由于家具需要运输,某些部件不能整装上车,需要拆分装箱,而到了用户家中,如果没有专业的师傅都很难安装完成,需要的零件和安装的工具也是一大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2.2当前家具设计所面临的新挑战

在消费者需求上,网络营销环境下的消费需求也有极大的不同,目前网络消费者对于家具的需求具有如下特点:1)时尚个性化需求增加。网络销售数据显示,定制化家具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爱,用户会把自己对产品设计外观,颜色、尺寸、材料、性能等多方面的要求直接告知生产者,而不愿意仅仅受限于接受现有店面内范围选择。2)追求方便性需求与购物乐趣体验追求。网络购物只需要一台电脑就可以解决逛商场劳累的问题。网络的家具各式各样,也能满足消费者的各类需求,在选购的效率上大大提高。3)追求全面的视觉感受。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消费者不再局限于二维的图片感受,简单的视觉冲击,他们希望有一件真实可以动的家具出现在自己面前,想看哪个细节看哪个细节,想看到家具的生产过程是否有偷工减料,是否做工正规,符合自己所想的品质感受。4)渴望拥有顺畅的收货体验。家具网销经过仓库出到物流,由物流运输到用户所在城市,到达家门,再经过安装师傅组装为成品,消费者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物流出现破损,来回换货等现象导致收货过程的不顺畅。当消费者的共性减少,个性增加的时候也就是企业面临新挑战的时候,这时候不再是以前设计紧跟市场,让消费引导设计,创建市场,而是要根据市场需求,做出设计引导市场的决策。因为一个企业一系列产品在满足各类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同时,也要能够适当可以引导消费,设计师对待市场要足够灵敏地做出反应,以满足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所属消费者心理需求,才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用户群体,才能使得创建的专属市场能够稳定存在。

三网络营销环境下的家具设计要点与展望

3.1网络营销环境下的家具设计要点

针对网络营销的家具具有其特殊性,在满足家具设计基本原则之外还应当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对于设计流程也应当参考市场,直接面对消费者,建立全新的一套流程。这样以后才能更好地适应飞速发展的网络营销环境,对于未来的家具设计才能有更大的突破。家具设计需要具有的基本设计原则,归纳有如下几点:1)科学原则。遵从力学、机械原理、材料学、工艺学的要求指导结构、运动、零部件形状与尺寸、零部件的加工等设计,避免不合理的设计。[2]2)系统性原则。家具设计的内容不仅仅是造型、功能的设计,还应当考虑到家居环境系统以及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系统的因素3)可持续发展原则。家具的报废是个需要处理的过程,家具设计应当考虑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以及减少报废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4)创新性与时尚性原则。紧随时尚的脚步,创造新型产品,也是企业所关注的内容。针对网络营销的特殊性,家具的设计可能不能仅仅满足一些基本原则了,还有些特殊性的要求也应当是设计师所需要关注的,通过经验和理论总结如下:1)色彩和材质三维产品平面视觉化显示应当构成较强的冲击力,有资料表明,网络销售的产品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图片产生的视觉印象,材质,色彩等的表达,来迎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色彩上,选用纯度较高的色彩,拒绝使用灰度太高的颜色,避免太多偏色,色差。材质上,材质尽量选用能再摄像机下图像质感的材质,要有材质机理的。容易造成偏色或纹理表现不清的尽量不使用。2)结构结构应当无悬空状态的细节部分,适宜于长途搬运。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连接应当稳定,不可以有大块板块悬空的状态,容易被压塌,挤坏。内在结构不单单要具备辅助完成家具功能的作用,还应当考虑结构设计对于空间的改造和塑造。[3]这样仅有利于运输方便也有利于家庭空间结构的规划。3)拆装模块之间易于安装,便于安装。拆装是网销家具过程中比较麻烦的一部分,若是板块之间有很明显的安装指示,就像是手机一样,拿到就知道用的话,可以减少很多人力的浪费,客户在家即可安装完成,同时也能让客户了解到家具的很多细节,有良好的用户动手体验。4)造型造型时尚富于创新。网络销售家具的样式造型等各式各样,更替也是非常之快,网上的家具一旦展示就很有可能被仿照,网络销售中抄袭问题也是屡禁不止,产权问题,客户对于正品的各种怀疑源自于没有特别的家具出售,而是实体店销售成熟的款式,模仿太多,无法辨别质量好坏。

3.2基于网络营销环境的家具设计方法

由于网销的发展需要,加之设计对于网络销售有促进的作用,那么如何让设计更好地配合网络销售则是设计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综合网络营销的优点,通过网络营销来辅助设计,通过设计来促进营销。这就需要设计流程中与网络营销随时配合交流。得出以下可能的设计与营销结合的结构(图1)。首先,设计师应当直面用户调研数据。网络销售渠道的整个过程都有数据的监控,包括客户的评论系统,都是可以用来研究的重要范本,这些是最原始的,最具有针对性的样本。此时,问题和想法的构思就可以通过网络调研,市场的情况能根据营销后台数据综合来挖掘需求。其次,在想法呈现的时候又可以通过市场来反馈最佳的方案,方案可以通过数字建模等方法,做成照片呈现出来或者直接用3D技术展示,进行预售,在预售达到一定的量后进行下一步的决策生产,最后投入生产。这样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投资新产品的风险。再则,在进行新品改进的时候,通过在网络销售的过程中数据的搜集也比较简单,每个平台都有提供充分的数据,此时通过数据的分析,以及及时的客户反馈又能更好地得到应该设计的要点。设计需要整合一切可用的资源,对于网络营销过程的问题和数据的转化,设计师应当全盘收录加以分析,把技术、营销、生产的创造力和全球竞争挑战以及向顾客提供满意的利益点结合在一起。[4]设计与营销相结合,有针对性的设计,以便于更好地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才是适合网销的产品,减少企业新产品开发的风险投资。

3.3未来家具设计展望

根据目前家具网销的未来家具的需求趋势,家具设计应当面对个性化定制的方向,每一个户型的不同,家庭装修的不同,应当匹配最佳搭配的家具这是最完美的。那么网络上存在千千万万的用户,要怎么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呢?这就需要设计师通过网络销售整体数据将用户分为大致的几个类别,进行较为准确的市场细分,以达到最高的人气和销售额。家具网店所涉及的家具风格也不会是单一化的发展,现在是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设计挑选具有竞争力的家具需要从新材质、新造型、新功能出发。材质上,目前大多数人都觉得现在的家具是又沉又笨重的,而现在超轻金属、蜂窝复合材料等都是可以运用的,解决家具在清洁方面的困难,可以选择一些抗菌材料,或者使用具有易清洁功能的材料。造型上,模块化家具可以任意转变造型;墙体家具很适合小户型,做装饰又不占空间,还实用;多功能性家具也符合目前年轻群体的潮流需求……色彩上,为使得消费者消费前后,可采用较高纯度和较为常见的颜色,以便向消费者诠释产品色泽,色彩搭配上,适合通用搭配的色彩方案,太过于风格化的配色方式使用较为小众。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于目前家具网络销售的家具需求总结,以及对于现在网销家具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家具的设计应当顺应时代潮流,除了自身的基本设计要点,还要面对此类特殊的潮流营销渠道做出某些相适应的特色设计。应当注意营销渠道对于设计的局限性,为此做出相应的设计。以此帮助营销渠道更加通畅,营销渠道的顺畅又帮助设计引领消费潮流。让设计与营销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

作者:刘姝 单位: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蔡骏万然黄晟青.基于市场营销观念的产品设计研究[J].营销策略,2012.5

[2]刘文金邹伟.家具造型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2007.03

[3]邓石砺罗琦.家具设计的结构美[J].设计,2014,(11):21

[4][美]格伦•厄本,[美]约翰•豪泽.韩冀东译.新产品的设计与营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614

网络销售法范文篇8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茶叶销售;应用

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茶叶的营销可以借助网络技术,能够实现以互联网为基础,借助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从而实现数字化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促进茶叶销售方式的革新。茶叶销售运用新媒体技术指的是在茶叶的国内和国外市场中,在互联网较为开放的环境下,能够借助浏览器的方式,在双方不见面的情况下实现交易,并且能够实现网上的交易,采用网上金融方式,实现茶叶的快速营销。

1新媒体技术下茶叶销售的现状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茶叶的销售逐渐步入了电子商务阶段,在传统营销方式的基础上,能够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茶叶是我国的一类传统的产业,在销售中应该通过创新销售模式,借助飞跃的信息化技术,才能够提高销售量,茶叶销售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其销售渠道在拓宽,人们可以在网络上销售茶叶,使茶叶的客户越来越广泛。

1.1新媒体技术背景下茶叶销售的平台日益丰富

如今,茶叶在营销中,运用新媒体技术建立的平台主要分为三类,其一是综合性的网络交易平台。这类平台主要有买买茶、淘宝等网站,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淘宝网上的茶叶商家已超过10万家,其商品已超过400万件,淘宝网已成为茶叶销售的重大平台。第二是大型的综合电子商务网站,这类网站主要有大益普洱茶等,这些企业的规模比较大,能够形成自己的域名,结合大力宣传,通过网络进行产品的介绍和展示,实现了网络交易,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市场的开拓,建立了茶叶交流的论坛,能够实现顾客与销售商的交流。在我国大型的茶叶销售商中,有近90%的茶叶企业都有自己的域名,他们的网站是独立设计的。第三类是各类茶叶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在茶叶行业中能够自己的新闻动态,能够通过网络资讯和展会信息,在了解市场行情的基础上,能够为顾客讲解茶叶方面的知识,对生产茶叶的专业技术进行分析,通过这些信息的,能够吸引很多顾客,并且通过在网站上做广告的方式,能够建立商城交易平台。我国现在已有近300万个茶叶门户网站,在国际茶叶网和第一茶叶网上的资讯比较多。我国茶叶商在销售中还可以借助很多团购网站推广自己的产品,我国从2010年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团购网站,这类网站的营销方式比较新颖,顾客在团购的过程中能够节省时间和资金,而且不受地点的限制,尤其是价格低受到了很多顾客的青睐。茶叶是我国传统的农产品,团购网站能够为茶叶的销售拓宽渠道,在网络的团购中,产业的销售能够占10%。

1.2交易规模扩大,经济效益好,潜力大

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中,我国的网络技术在普及,我国的网民数量在上升,网络购物成为人们热衷的一种购物方式,改变了传统的销售格局。我国在2012年网购的规模达到了7788.24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68%,在淘宝网上的茶叶商家于2010年总销售额不超过1亿元,2013年已超过20亿元,其交易规模在不断地扩大,而且发展迅速,茶叶商借助新媒体技术获得了更大的商机。

1.3新兴的媒体品牌正在兴起,品牌个性鲜明,销售方式先进

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开放、自由的销售平台,茶叶企业越来越多的依靠网络这个平台,开展了网络营销。茶叶商在销售产品中,不用踏入较高的门槛,对于很多规模不是很大的茶叶商来说非常的合适,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大型的茶叶企业,如艺福堂等,他们能够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迅速的崛起,这些商家能够借助新媒体技术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能够在品牌销售中设计不同的销售方法,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改善用户的体验度,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价值,使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更好的口碑。现在,艺福堂通过新媒体技术提高自身的产品知名度,已经获得了近百万个用户的体验,运用新媒体技术将茶叶销售以互联网的形式,能够适应电子商务的基本的规则。同时,新媒体技术也促进了茶叶包装设计的革新,在借助新媒体技术中,能够展示互联网化的品牌,很多茶叶的类型受到了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的认可。通过新媒体技术,茶叶企业还能够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从销量的突破转变成品牌的突破。通过新媒体技术,茶叶企业能够对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能够运用口碑营销的方式,获得更好的销售业绩,借助口碑营销的方式,能够获得更多的用户群。

1.4企业规模小,销售渠道简单,产品的价格低

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茶叶的销售,由于茶叶企业的销售门槛比较低,他们不用耗费较大的成本就能获得较高的收益,所以,很多小规模的茶叶企业也开始使用新媒体技术。甚至有很多茶农也步入了新媒体技术的茶叶销售中,他们在家就能将茶叶卖出,借助新媒体技术,能够实现直营的模式,实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接,不用过多的中间环节,能够节省大量的成本,消费者买到的茶叶的价格比较便宜。

2新媒体技术下茶叶销售存在的问题

2.1看重实体销售,对新媒体销售认识存在偏差

很多茶叶企业还是在实体市场上销售,还没有认识到新媒体技术能够带给他们很大的商机。茶叶企业也拥有自己的网站,但只停留在形式上,他们没有对网站进行管理和维护,没有借助网络技术促进销售。现在,拥有独立网站的茶叶企业已超过整个茶叶企业的30%,但运用网络进行销售的茶叶企业却不足10%。网站不能定期的更新,而且更新速度过慢。在茶叶网站建设中,其效率与其他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在页面设计方面也存在不足,茶叶企业对网站的设计还不够重视,而且也没有聘请专门的网络设计人员。

2.2标准化和诚信问题成为新媒体技术销售的制约因素

茶叶行业在销售中借助新媒体技术就要制定相关的标准,但在实际销售中存在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产品的价格受产品质量的影响,标准化没有建立起来,导致消费者在借助新媒体技术购买茶叶中不能分清茶叶质量的好坏,很多低质量的茶叶也以高价格卖给消费者,导致茶叶销售存在问题。而且,茶叶不同的生长环境和加工方法,对茶叶的味道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新媒体销售只借助文字和图片的描述,不能展现出茶叶产品的特色。另外,在新媒体技术运用中,诚信问题成为突出问题,在茶叶销售中应该重点去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商家为了提高自己的信誉度,他们会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提高信誉度。所以,在新媒体技术促进营销的背景下,应该建立起相关的法律和法规,通过严格的法规来约束,提高新媒体技术销售的诚信度。

2.3营销方式滞后,推广力度不足

在新媒体技术的背景下,茶叶商家能够借助低成本的营销方式获得很大的利润,顾客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的方式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但是,茶叶企业在对自己产品推广的过程中力度过小,销售的手段比较落后,不能充分发挥出新媒体技术的优势。

3新媒体技术发展背景下茶叶销售的方法

3.1规范茶叶的销售市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茶叶销售中应该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消费者往往会选择一些信誉比较高的企业,茶叶企业应该坚持诚信经营的基础上,在销售过程中做到货真价实,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应该为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实现对市场的拓展。在各类网站和论坛上,都有很多茶叶产品质量的评价,在茶叶行业内部,应该建立起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茶叶营销的形象。

3.2借助新媒体技术建立网络销售平台,打造网络销售团队

茶叶企业应该在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网络销售平台,在独立网站的设计上花费一定的资金,借助计算机技术,结合现代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趋势,实现网站设计的美观度,运用合理的推广方式,借助邮箱、论坛等方式向顾客介绍产品。茶叶企业也可以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网络销售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支比较完善的网络销售团队,与高校进行合作,促进人才的培养。茶叶企业应该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还可以通过邀请学校的专家为员工讲解相关的知识,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市场竞争的机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

3.3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多种方式的宣传,强化网络营销和推广

很多茶叶企业在茶叶网上获得了良好的收益,因此,茶叶企业应该通过网络的方式提高推广的宽度,人们在购买产品时一般喜欢去门户网站,不会去单独浏览一些商家的网站,所以,茶叶企业可以在一些知名的门户网站上做宣传,可以在新浪等网站上做广告进行宣传。通过在百度网站上推广,能够发现更多的潜在客户,还可以借助关键词搜索的方式,运用访问量调查的方式,找到顾客群。茶叶企业借助新媒体进行网络营销,能够实现茶叶市场的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茶叶企业借助互联网可以实现不同地区的消费者的收集,实现产品信息的及时传播。结语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茶叶的营销已经从传统的营销方式向技术营销的转变,茶叶商家能够借助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产品信息的及时传播,能够通过网络找到潜在的客户,通过新媒体技术能够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起到产品推广的效果,促进产品的销售,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作者:罗永红 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小文,吴国星,高熹,陶玫,肖春,李正跃,周红杰.几种新技术在茶叶农药残留分析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210-214.

网络销售法范文篇9

一、网络交易的主要形式。

网络交易的形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消费者与经销商之间网上购买交易。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如淘宝网等)向经销商购买所需商品(交易双方是经销商与个人)。这类交易的经销商一般都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领取了营业执照。二是商家对商家的网上交易。经营者与经营者之间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商品交易,并履行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行为。双方当事人一般均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合法经营资格。三是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向个人购买商品的交易行为(通常讲的个人对个人)。这类交易的行为主体大多数都没有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属于无照经营行为。但是这类网络商品的交易量很大,目前占居网络交易主导地位,也是引发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和难点的主要问题所在。

二、网络商品交易的特点。

应该讲,网上交易和网上购物之所以趋热,是因为其交易形式具有其它交易形式所不能及的特点和优势:一是便捷。广大网民(消费者)通过网上查询,能快速查找到自己所需称心的商品。同时,通过网上交易平台,按交易程序和规范完成商品买卖,检索快捷省时,手续简单方便;二是价格便宜。(网络销售产品)因没店铺投资等成本因素,网络销售的商品价格比一般市场所销售的同类、同款、同型号的商品价格往往低许多,而且通过网上检索能够货比三家,消费者能够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这也是吸引消费者网上淘宝购物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款式新。网上所销售的商品,其款式、设计等往往比较新颖时尚,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四是款项支付方便、安全。主要由第三方担保并监督保证交易,如通过“支付宝”来完成最终的支付交易,即货到付款,也就是消费者验货后付款这种方式,只要操作规范,注意审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避免网上购物风险。

三、网络交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交易主体不真实(虚构公司或其他企业法人)的情况大量存在。这是引发网上交易投诉的主要根源。根据受理的网上交易投诉的统计来看,被投诉方的单位和名称虚假的占相当大的比例。此外,消费者付款后的商品给付及质量验收无保证。如不少诈骗分子虚构合法交易主体,只收钱不给付商品或给付的是伪劣品;在商品交付过程中,通过物流企业送货的,常在先交钱还是先验收上扯皮等;

二是交易主体不合法。主要指以个人对个人的形式通过网络平台而完成的交易行为。这类交易行为的个人商品销售者,基本上都没有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属于无照经营。而这类群体十分庞大,人数众多、量大面广,给工商管理带来相当大难度。

三是利用网络交易,公开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有的经营者或个人销售者,在网上展示产品时,公开标明此产品是“仿品”,而且价格却相当便宜,诱导消费者购买。应该讲,“仿品”就是假冒伪劣产品,属于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产品。因此,工商部门应对这类经营行为加强重点管理。

四是售后服务不到位。在所受理的网上消费投诉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网购商品售后服务不到位而引发的投诉。对于某些网络运营商(购物网站),相关执法机构难以用行政手段加以控制和管理,只能靠销售商自身的诚信和信誉来保证。

五是虚假宣传。消费者网上购物大多数是看图买货,在网上看到的物品图片总感觉是精美无暇,但当拿到实物后感觉却大相径庭,无论是外观还是色彩,与网上所展示的图片效果差异很大。

六是低价诱客。很多喜欢网购的市民都有这种感觉,网上的物品价格大多偏低,甚至低得超乎想象,网上实物图片还非常精美,但是一分钱一分货,价格便宜其商品质地也会相对低劣,而这些所谓的物美价廉商品往往会通过网络的夸大宣传忽悠一部分消费者。

七是卖家信用等级掺水。网购也有许多的“托”,不少卖家往往会找亲朋好友来当“托”,对自己网上所宣传推销的商品进行点评和留言,当然这些点评说的绝对都是“过年话”,网站根据这些点评就会自动生成“卖家的信用等级”。一般的消费者看到“卖家好评”和“卖家信用”时,会放心的把货款汇到对方帐户,但这个信用等级的水分很大。

根据近几年受理网络商品交易投诉情况分析,网购商品类投诉呈现电子数码产品、金银首饰、珠宝类商品投诉较多;日用百货、服装鞋帽类投诉相对较少。其原因是:日用百货、服装鞋帽等商品交易过程中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外观情况等容易辨别,因而消费纠纷较少。而电子产品、金银首饰、珠宝玉器类商品,其质量内涵很难从网张图像的外观上辨别,再加上一般的消费者大多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上当受骗自然常有,容易产生消费纠纷。

四、对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监管的几点建议。

目前,对于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的监管还比较困难,主要难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大多属个人行为,量多而分散,管理难度大。销售者大多数是属于个人行为,对其违规违法行为处罚难于执行到位;二是经营地址不详或虚假。通过调查,大多数商品销售者详细地址没有在网上标明,而只标明省市等地区,这就给工商或消协处理和调解消费纠纷带来一定难度。有的标明的则是虚假地址;三是不提供商品销售发票。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买的商品,销售商或销售者大部分不提供商品销售发票或凭证。有的销售商虽承诺与商品一并送达,但在送货时大多并未兑现。这也给消协和工商管理部门受理消费者申、投诉带来不便。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工商部门重视对网络交易行为的监管,通过制订相关法规规范网络交易行为,加强网络销售企业自律,接受消费者监督等基础性管理。并着重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管:

一是规范网络交易主体的资格。首先要把好网络经营主体的准入关,确保交易主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这是规范网络交易的关键。要逐步建立网络交易主体许可准入或确认制度。凡进入网络交易平台销售商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要在所在地的工商部门领取“网络交易许可证”后,电信部门或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如淘宝网)方能为其开通电子商务平台,方可进入网络交易平台进行合法交易,并实行许可证代码查询制度。通过查询,迅速便捷的查找到销售商的相关真实信息,以方便工商行政监管和处理消费者的申、投诉。

二是规范网络交易规则。要制定消费者网上购物退、换货制度,对进入网络交易的各类主体实行保证金制度,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

三是规范网络交易商品的给付规则。要借鉴一些网络运营商好的做法(如支付宝),与金融部门相配合,最大程度上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

四是建立工商、电信、公安、消协联动机制。要建立信息互通管理机制。工商、电信、公安、消协等相关执法、监管部门要依据职责,对所掌握和发现一些销售商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及时通报,并依据各自职责进行处理。工商部门主要负责对销售商的行政处罚。电信部门根据工商部门行政建议,对严重违法和侵权的经销者或个人商品交易的网站平台予以清理或关闭,从根本上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公安部门应对网络交易中发现的网络交易行为涉及到犯罪行为的及时予以处理。

网络销售法范文篇10

一、网络交易的主要形式。

网络交易的形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消费者与经销商之间网上购买交易。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如淘宝网等)向经销商购买所需商品(交易双方是经销商与个人)。这类交易的经销商一般都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领取了营业执照。二是商家对商家的网上交易。经营者与经营者之间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商品交易,并履行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行为。双方当事人一般均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合法经营资格。三是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向个人购买商品的交易行为(通常讲的个人对个人)。这类交易的行为主体大多数都没有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属于无照经营行为。但是这类网络商品的交易量很大,目前占居网络交易主导地位,也是引发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和难点的主要问题所在。

二、网络商品交易的特点。

应该讲,网上交易和网上购物之所以趋热,是因为其交易形式具有其它交易形式所不能及的特点和优势:一是便捷。广大网民(消费者)通过网上查询,能快速查找到自己所需称心的商品。同时,通过网上交易平台,按交易程序和规范完成商品买卖,检索快捷省时,手续简单方便;二是价格便宜。(网络销售产品)因没店铺投资等成本因素,网络销售的商品价格比一般市场所销售的同类、同款、同型号的商品价格往往低许多,而且通过网上检索能够货比三家,消费者能够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这也是吸引消费者网上淘宝购物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款式新。网上所销售的商品,其款式、设计等往往比较新颖时尚,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四是款项支付方便、安全。主要由第三方担保并监督保证交易,如通过“支付宝”来完成最终的支付交易,即货到付款,也就是消费者验货后付款这种方式,只要操作规范,注意审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避免网上购物风险。

三、网络交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交易主体不真实(虚构公司或其他企业法人)的情况大量存在。这是引发网上交易投诉的主要根源。根据受理的网上交易投诉的统计来看,被投诉方的单位和名称虚假的占相当大的比例。此外,消费者付款后的商品给付及质量验收无保证。如不少诈骗分子虚构合法交易主体,只收钱不给付商品或给付的是伪劣品;在商品交付过程中,通过物流企业送货的,常在先交钱还是先验收上扯皮等;

二是交易主体不合法。主要指以个人对个人的形式通过网络平台而完成的交易行为。这类交易行为的个人商品销售者,基本上都没有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属于无照经营。而这类群体十分庞大,人数众多、量大面广,给工商管理带来相当大难度。

三是利用网络交易,公开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有的经营者或个人销售者,在网上展示产品时,公开标明此产品是“仿品”,而且价格却相当便宜,诱导消费者购买。应该讲,“仿品”就是假冒伪劣产品,属于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产品。因此,工商部门应对这类经营行为加强重点管理。

四是售后服务不到位。在所受理的网上消费投诉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网购商品售后服务不到位而引发的投诉。对于某些网络运营商(购物网站),相关执法机构难以用行政手段加以控制和管理,只能靠销售商自身的诚信和信誉来保证。

五是虚假宣传。消费者网上购物大多数是看图买货,在网上看到的物品图片总感觉是精美无暇,但当拿到实物后感觉却大相径庭,无论是外观还是色彩,与网上所展示的图片效果差异很大。

六是低价诱客。很多喜欢网购的市民都有这种感觉,网上的物品价格大多偏低,甚至低得超乎想象,网上实物图片还非常精美,但是一分钱一分货,价格便宜其商品质地也会相对低劣,而这些所谓的物美价廉商品往往会通过网络的夸大宣传忽悠一部分消费者。

七是卖家信用等级掺水。网购也有许多的“托”,不少卖家往往会找亲朋好友来当“托”,对自己网上所宣传推销的商品进行点评和留言,当然这些点评说的绝对都是“过年话”,网站根据这些点评就会自动生成“卖家的信用等级”。一般的消费者看到“卖家好评”和“卖家信用”时,会放心的把货款汇到对方帐户,但这个信用等级的水分很大。

根据近几年受理网络商品交易投诉情况分析,网购商品类投诉呈现电子数码产品、金银首饰、珠宝类商品投诉较多;日用百货、服装鞋帽类投诉相对较少。其原因是:日用百货、服装鞋帽等商品交易过程中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外观情况等容易辨别,因而消费纠纷较少。而电子产品、金银首饰、珠宝玉器类商品,其质量内涵很难从网张图像的外观上辨别,再加上一般的消费者大多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上当受骗自然常有,容易产生消费纠纷。

四、对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监管的几点建议。

目前,对于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的监管还比较困难,主要难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大多属个人行为,量多而分散,管理难度大。销售者大多数是属于个人行为,对其违规违法行为处罚难于执行到位;二是经营地址不详或虚假。通过调查,大多数商品销售者详细地址没有在网上标明,而只标明省市等地区,这就给工商或消协处理和调解消费纠纷带来一定难度。有的标明的则是虚假地址;三是不提供商品销售发票。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买的商品,销售商或销售者大部分不提供商品销售发票或凭证。有的销售商虽承诺与商品一并送达,但在送货时大多并未兑现。这也给消协和工商管理部门受理消费者申、投诉带来不便。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工商部门重视对网络交易行为的监管,通过制订相关法规规范网络交易行为,加强网络销售企业自律,接受消费者监督等基础性管理。并着重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管:

一是规范网络交易主体的资格。首先要把好网络经营主体的准入关,确保交易主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这是规范网络交易的关键。要逐步建立网络交易主体许可准入或确认制度。凡进入网络交易平台销售商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要在所在地的工商部门领取“网络交易许可证”后,电信部门或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如淘宝网)方能为其开通电子商务平台,方可进入网络交易平台进行合法交易,并实行许可证代码查询制度。通过查询,迅速便捷的查找到销售商的相关真实信息,以方便工商行政监管和处理消费者的申、投诉。

二是规范网络交易规则。要制定消费者网上购物退、换货制度,对进入网络交易的各类主体实行保证金制度,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

三是规范网络交易商品的给付规则。要借鉴一些网络运营商好的做法(如支付宝),与金融部门相配合,最大程度上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

四是建立工商、电信、公安、消协联动机制。要建立信息互通管理机制。工商、电信、公安、消协等相关执法、监管部门要依据职责,对所掌握和发现一些销售商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及时通报,并依据各自职责进行处理。工商部门主要负责对销售商的行政处罚。电信部门根据工商部门行政建议,对严重违法和侵权的经销者或个人商品交易的网站平台予以清理或关闭,从根本上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公安部门应对网络交易中发现的网络交易行为涉及到犯罪行为的及时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