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课程范文10篇

时间:2023-09-17 15:11:36

网络安全课程

网络安全课程范文篇1

关键词:网络安全;协议转换;教学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教学研究和科研成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处于初级阶段,离世界网络强国还有较长距离。纵观全球网络安全事件,从席卷全球的WannaCry勒索软件,国内专业IT社区论坛、京东数据泄露,到黑客入侵国外信用机构Equifax,企业对于网络安全工作人员的需求量巨大,现在我们看到的网络攻击现象却越来越多,社会影响也越发广泛。高校的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也需要紧跟时代变化进行技术和模式创新,通过网络安全课程中协议分析、协议转换的综合应用以激发学习者的实践动手的兴趣为主,理论知识学习为辅。

1以协议转换分析网络安全课程

1.1协议的体系结构

法律上具有国际标准的开放式系统互联(OpenSystemInterconnect,OSI)7层协议体系结构[3]却未能得到市场的广泛应用,归纳失败原因可总结为:

(1)理论研究的专家缺乏实际经验。

(2)7层协议模型实现过程复杂,运行效率低下。

(3)OSI标准周期耗时,使得按其协议标准下的产品不能及时投入市场。

(4)划分不合理,某些功能在多个分层中重复出现。TCP/IP4层体系结构是可实现因特网体系结构的协议族,它源于实际工作,可用于满足多种不同分组交换中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需求。实际教学中采用一种综合OSI和TCP/IP优点的5层协议体系结构,从底层往上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1.2协议转换及应用

以5层协议模型为基础讲授各种协议标准及运行方法,随时保持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相连,删除过时的旧知识,补充新的知识点及实际应用。在丰富理论知识点上强化相关网络安全知识,在享受网络协议给实际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把握协议转换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合实际项目如智慧家居网关(路由器)中涉及协议转换的设计,智能家居设备都各自使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如ZigBee,WiFi,WLAN,WCDMA,蓝牙等,它们相互独立,从系统角度上考虑,它们是混乱、零散且相互之间协议各不相同,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不能有效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因此无法构成一个有机的、可组织的整体。教师可针对此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设计一种使不同网络拓扑结构、不同协议、不同数据结构的孤立系统构成一个整体的异构网关。异构网关可解决家电设备之间不能互联互通的问题,它既可以将家庭区域的多个智能设备互联互通,实现家用设备资源和信息的共享,还可以实现与外部网络的互通,把不同区域、不同应用的传感网络连接在一起,实现不同网络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2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灌输型教学方式和单一的教学手段

网络安全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涉及许多新的知识点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但基于有限的课堂时间,许多老师普遍采取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是站在老师的角度在完成教学任务,缺少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没有真正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层面来培养学生。网络安全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教师应从传统授课的角色向引导者、启发者转变,在教学中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多方面接受知识。课内基本理论讲解时,教师应从纯粹授课的角色向引导启发者转变,从思维方式上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教学内容枯燥

网络安全课程教材比较陈旧,加之老师懈慢没有及时更新教学计划和内容,导致学生学的许多理论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得到应用。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概念繁多、知识点零散、涉及面广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普遍学生在课堂上难以积极主动听取抽象概念的介绍,无法真正理解网络中许多问题的本质所在,例如网络安全中涉及许多抓包、解析包的操作,教师一般是通过虚拟环境演示网络安全操作,缺乏真实的技术应用。同时,由于缺少专门配置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实验室,很多基于安全协议的实验环节无法开展,通过多媒体教学如图片、动画、视频等加深学生印象的教学环境也相对缺乏。

2.3教学重点难点不突出

网络安全课程的重点内容是关于各种安全传输协议的讲解,如网络层安全协议(IPSec/SA/AH/ESP)、传输层安全协议(安全套接层SSL/安全电子交易SET)、应用层安全协议(PGP/PEM)等,这些协议既是重点又十分抽象、复杂、难懂,经验较浅的老师往往不能直观生动地通过基本原理介绍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此外,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新的安全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教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如以协议法规作为课程的基础,以区块链的信任机制为兴趣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网络安全作为实践考核的重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学生兴趣知识的引导者应抓住网络安全的重点,不能过度追求每一个已经不适用的知识点。截至目前,市面上许多网络安全相关的书籍无论在内容或是理论技术上都各有侧重,缺乏针对学生量身定制的重点突出、难点生动讲解的教材。

3实施方法

在物联网和5G网络的发展下,网络协议内容不断更新去旧,相关网络安全隐患也频繁增加。因此,在教学中应重点强化相关网络协议的知识分析以及实验实践,尤其当各种协议面临相互转化的社会需求时,在保证网络安全的条件下,不断探索协议转换的设计思路与具体方案。

3.1加强网络安全教材更新

网络安全教材应定期更新,借助政府力量了解宏观趋势,通过企业合作保持与市场发展同步,譬如网络协议既是网络课程的重点也是信息时代下人们生活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商业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与实践中都应加大对网络协议这一块的重点讲解,增加网络协议在实验操作部分的比重,尤其是网络协议与社会生活的具体应用,如智慧家居网关设计中协议转换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趋势。此外协议转换设计牵涉很多技术,其中最核心的包括网络通信协议和网关软硬件平台构建两大部分,教师在此方面应抓住重点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其理论知识。同时教育部应根据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特点,广泛征集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建议,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教材。

3.2教学实验实践

首先,通过对TCP/IP中各层协议相关实验原理的设计;然后,在一定理论与实验的学习中通过网络安全问题实例,在基本原理实验的基础上改进优化协议,进一步仿真模拟并实际操作演示;最后通过设计综合实例,运用各层协议合作或多种协议转换的设计实现特定应用场景的模拟仿真。比如,在针对网络协议中多协议融合办法的实验设计时应主要从异构网关需求分析上、网络与宽带选取上、网络软件与硬件平台的分析与选取上考虑如何完成网络之间的协议转换和信息传输,从功能上应该满足Internet访问的功能、内外网访问的功能、信息存储功能、用户的配置功能和状态显示功能。软件平台上移植操作系统,通过操作系统实现协议之间的转换。加大网络协议转换的实验比重是智慧家居设备很好的实际应用,通过网关转换后形成同一的协议标准,更有利于他们之间的互联互通。

3.3突出协议转换的权重考核

通过一种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通过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互动或转换角色的方式充分将原理知识及相关网络安全法规透彻理解;同时引入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并配以文献、书籍等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突出网络协议的实践实训,增加以协议转换的实际案例及相应项目进行渗透教学、驱动训练,如网络拓扑搭建、服务器相关协议配置及运行方法、多种协议标准在具体应用中的转换及网络安全意识下网络协议编程等环节。最后以理论考察、课堂表现和互动讨论等活动考察、实验实践成果3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加权综合考察学生。

4结语

网络安全课程与当今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协议转换作为关键环节,是网络安全发展中新的应用与创新。本文主要就网络安全课程中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陈旧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同时对该课程中协议转换的设计研究是在重点考察了现今网络安全课程的市场需求背景下结合该课程协议特点而提出的,充分考虑了多领域知识和应用实践,可使学生安全责任意识得到增强,主动参与到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真正将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郭春生,程光.基于APIHooking勒索软件WannaCry的解密方法[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8(1):8-14.

[2]RILEYM,SHARPEJ,ROBERTSONJ.Equifaxsufferedahackalmostfivemonthsearlierthanthedateitdisclosed[J].Bloomberg,2017(9):18.

网络安全课程范文篇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威胁也随影而至。特别是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的体系结构更加复杂,任何网络节点的薄弱环节都有可能会是网络攻击者的突破口。近几年,引起广泛关注的高级持续性威胁(AdvancedPersistentThreat)更是综合了各种可以利用的突破口对目标进行长期踩点,并在适当的时候对目标发动攻击。因此,网络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操作系统、数据库、密码学的理论与技术、掌握网络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网络编程技术,以及常见的网络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尤其是对Web服务器的深入理解。但无论是信息安全专业还是信息对抗专业的培养方案都在网络路由域交换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等相关课程的设置方面比较薄弱,无法满足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体系的要求。因此,网络工程专业依托其深厚的网络知识体系,更适合建立网络安全管理所需要的理论技术,更适合培养网络安全管理人才。

2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当前社会对于网络和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本校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历经10年的改革与发展,形成了当前网络工程专业下的三个特色方向:网络技术方向、网络安全方向、网络编程技术方向。无论是网络技术还是网络安全技术都离不开网络编程技术的支撑,缺少相应的编程能力网络技术与网络安全技术也注定会是瘸腿的技术,无法满足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管理的需求。因此这三个方向相互融合形成的高级网络与网络安全技术方向,形成了目前网络工程专业较为稳定的培养目标。“PKI体系及应用”与“网络安全协议”是以应用密码学为基础的延伸课程。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密码学的技术研发密码产品的能力。“PKI体系及应用”以证书认证中心为轴心,详细介绍公开密钥基础设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公开密钥基础设施在现代密码产品中的应用研发技术。“网络安全协议”从密码应用系统业务逻辑层面的安全分析入手,介绍常见的网络安全协议、网络安全标准和典型的网络安全应用系统,在此基础上,介绍安全协议设计及其安全性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协议设计方法,能够根据具体的应用背景设计对应的网络安全协议,研发安全应用系统。网络攻防类课程是在以“应用密码学”等信息安全类课程开设的基础上,根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国内网络安全形势的需要而开设的网络维护类课程。其中,“网络攻防技术入门”是在大一新生中开设的新生研讨课,共16学时,分8次上课,以学生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通过安排技术资料研读和课堂讨论,启发学生对网络攻防技术的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的网络威胁防护方法。“网络信息对抗”综合讲授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网络渗透技术和网络防护技术。课程共64学时,理论授课32学时,实验32学时,每个理论学时跟着一个实验学时,以边学边练的方式组织教学。实验教学通过专用综合攻防平台进行验证性训练。“计算机取证技术”主要讲述计算机取证的基本方法、基本过程、数据恢复技术、证据提取技术、证据分析技术,以及常见的计算机取证工具的使用方法。“信息安全技术实训”是在四年级上学期开设的实训课程,共计192学时,8个学分。该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实际的项目案例为驱动,训练学生对现代密码理论技术应用能力与程序设计能力,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个小型的网络安全软件系统。第二部分以实际的网络安全案例为驱动,训练学生对于目标系统的渗透能力与网络加固能力、以及对于整个渗透过程的取证分析能力。该实训课程与学生的实习相互结合,部分学生进入网络安全公司进行实习,提交综合实习报告来获得同校内综合实训相当的学分。通过三年的实践,效果良好。

3网络安全方向的人才培养分析

网络安全方向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在校内形成了良好的网络安全研究氛围。自发形成了保有数为20人左右的本科生兴趣研究小组,另外,通过每年一届的全校网络安全知识比赛,促进了全校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与人才培养,通过组织参加全省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比赛,选拔优秀本科生进入相关课题研究,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结语

网络安全课程范文篇3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安全;建设路径

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网络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人们的生活娱乐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但人们在享受网络信息化时代的福利时,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且朝着复杂化、多样化、不可预测化的新形态发展。早在2017年,我国就以《网络安全法》的形式在国家战略层面对网络安全问题给出了足够的重视。目前各行各业对网络安全方面人才的需求量明显提升,更多高质量高素质的专业型网络安全技术人才是企业所迫切需要的。我国高职院校虽然也有开设网络安全课程,但其人才培养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内容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更注重全面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在实际应用和教学形式上有所欠缺,有必要完善和优化网络安全课程建设路径,提高课程质量,帮助学生适应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更快的成长市场所需的高素质强实践的专业型网络安全技术人才。

1网络安全课程现状

1.1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有待优化

目前大部分相关高职院校设置的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内容覆盖了计算机、软件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学、法律、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学生学起来相对困难。且课程内容使用的是几年前乃至几十年前的知识点和技术点,脱离了快速发展的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学生学完后在实际应用中还是无从下手。在教学内容上也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没有足够的实验教学课程去检验所学理论知识,更是缺乏综合型的实战课程内容,这种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出现了严重脱节。此外,在教学形式上,大部分院校也没有创新教学模式,还是使用教师主讲学生课后练习的模式。实验课程的教学形式也是让学生根据已有课程演示进行重复演练,更多的是一种验证,没法让学生理解其内部的原理并发挥出创新思维。这些教学形式互动性不强,没有与岗位实际需求相结合,学生也很难系统的学习和使用知识点,更不用说去独自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2课程实验实施质量不佳

在进行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时,课程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教育部对网络安全课程的结构设计和培养要求,该课程需要建设涉及应用安全、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密码学等课程的实验平台,但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专业用于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实验室,且还存在实验机器设备数量少、配置差、功能不足等问题,缺乏系统化的网络安全实践教学环境。就算教师想向学生展示一些有特殊要求的新技术都没法完成实验,学生也难以通过亲自实践的方式来理解新技术。学到的内容和知识无法得到验证也严重影响课程实验实施质量,进而导致高职院校网络安全实践课程教学质量不佳。此外,教育部和各省市组织了一些技能比赛,其目的是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理论和实践模式来改变网络安全实践课程的教学现状,但很多高职院校不够重视,没有积极参与,或者只是选择某一个队进行参与,流于形式。实际上,在实践课程时就可以参考这种模式,先分组进行校内比赛,以此形式来改革实验课程,有效的提升课程实验实施质量和学生的专业技能,以更好地契合新形态下的网络安全岗位人才需求。

1.3课程评价很难实现全员公平性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很注重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也设置了考核和评价来把控和促进课程教学质量。但其课程考核和评价的方式还是把笔试成绩与实验成绩按一定比例加权计算得到。学生在接近期末结课考试时通过死记硬背教材知识点就可以获得高分,并不注重日常课程的学习和阶段训练成果,这就导致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可以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来解决网络完全问题。因此,该种课程评价方式并不适合网络安全课程教学,评价结果并不能完全公平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成果和水平。此外,网络安全课程存在理论性较强、注重实践、更新速度快等特点,有些教师通过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网络上的漏洞、攻防技术等最新知识,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校企项目和技能竞赛,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培养出了符合实际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但按照现有的课程评价方法,学生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课程教学质量评分可能也并不高。

2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路径进

针对高职院校在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实验和评价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已有文献中的创新模式,并结合在我院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的尝试和探索,发现以下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明显提升教学质量,适合新形态下的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培养出迎合实际专业岗位需求的网络安全技术人才。

2.1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在新形态下,教师在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和教案设计时,可结合在线教学资源,利用好信息化教学手段和碎片化学习时间。在高年级进阶课程的学习时,可采用有计划、定期布置任务、按时指导的教学方式。集中指导课程教学时可以尝试多个年级学生一起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提供不同年级学生学习交流的环境,通过布置共同所的学习任务,形成一个以老带新共同进步的学习模式。在使用该种教学模式时,还需要设计不同的课程训练模块。为实现此模式,我们根据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建设了一个包含病毒防范、系统维护、数据安全、网络配置、安全设备配置、应急处理、安全评估等模块的在线教学平台,并按照不同模块的训练要求分别设置了对应的课程导学、训练任务、学习视频内容,这样不同年级学生进入各自的在线训练模块课程学习,形成课后线上学习、尝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和线下课堂集中交流、答疑锻炼专业技能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由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安全方面知识更新速度特别快,这就需要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在一些专业的网络安全技术论坛上关注最新的漏洞并学习相关攻防技术等网络安全知识,并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技术分享和案例分享的交流活动平台,给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此外,为了适应新形态下网络完全的新要求,结合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实践需求,可将网络安全课程分成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对未来职业岗位的规划,选择合适的课程体系去学习,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修其他课程。如图1所示。在学生选择课程之前,引导相关专业学生根据自身想要从事的职业按照表1中的不同职业方向对应的多层次课程体系选择课程方向。此外,教师还可以按照这个课程体系与实际的岗位实训项目相结合,打造出最恰当的课程教学内容。通过这种多层次课程体系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与自己期望职业所匹配的课程和实操项目,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更多的其他课程,来开阔自己的眼界以及学识。

2.2校企联合设计项目化教学训练模块

网络安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用于实践,通过校企联合的形式可以更好得到培养效果。这一模式改革的关键点在于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内容在校企之间的协同、教师在校企之间的协同、教学评价在理论和技能之间协同。教师带领学生与企业共同完成安全项目,积极参与各类网络安全竞赛,并承担官网保护等有助于技能提升的活动。结合参与的项目以及收集到的网络安全项目资源,按照网络安全相关岗位技能需求,设计能力递进式的项目化教学训练模块。通过校企联合设计项目化教学训练模块,其课程教学内容源于企业真实项目,将项目进行课程化转换,更符合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这种模式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帮助,还能把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融于一体,帮助学生更好成长。此外,对于完成基础能力训练并达标的学生,还可以开展第二阶段的技能进阶培养计划。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到企业实际的项目中去,在这一阶段的培养中可以实行“双导师制”,企业一个导师学校一个导师,课程教学的考核和评价可以采用过程考核、竞赛等多种考核模式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竞争淘汰机制,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此种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毕业生,还可以及时了解到企业技术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高职院校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培养出最符合当代企业需求的网络安全技术人才,形成一个良好的可持续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2.3“理论结合实践式教学”课程设计

网络安全课程不仅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还特别强调实践能力,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网络安全漏洞、缺陷、攻防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很多学生在刚接触时可能会觉得很枯燥和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实践教学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高职院校虽然有开设网络安全课程,但用来完成教学演示的工具比较简单,也只有最基础的实验操作条件,这没法支撑理论结合实践式教学课程目标的完成。我院特别重视实训操作中心的建立,并配置好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所需的技术工具资源库,给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实践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通过在教学中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还会更加直接以及形象,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也会获得更大的学习成就。一些实践教学内容也可以基于仿真教学实验平台或虚拟机平台进行,从而节约成本。高职院校在引进和设计仿真教学实验平台时一般会考虑多课程、多实验专题的使用需要,例如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仿真教学实验平台不仅可以用来进行简单的网络攻防演练,还可以用来进行做编程任务。与传统的案例式教学课程不同,理论结合实践式课程通常是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某个实验可能用到一个章节的理论内容,也可能是多个章节理论内容的综合体现。因此,有必要对网络安全课程按照纯理论和理论结合实践来进行分类,不同类别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我院在实际教学中对网络安全课程设计方案进一步细化,将其分解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理论宣讲、实验操作、实践创新和综合应用,这种教学实践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见表1。

2.4启用多元评价考核激励机制

对于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不能只看考试成绩,还需要注重日常授课效率。在我院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采取多元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学生的成绩由三方面来决定,一是日常表现;二是阶段成果;三是结课考试成绩。其中学生日常参与课堂讨论情况、分享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情况、参与技能比赛情况等都算入日常表现和阶段成果中的成绩,通过此评价体系能够更全面的评价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水平。在此多元评价体系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引导学生学习,也敢于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出契合企业发展和人才需要的网络安全技术人才。

3结语

在互联网信息化新形态下,很多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存在内容和形式不完善、课程实验实施效果不好、课程评价机制很难实现全员公平性等问题,有必要探索新的网络安全课程建设路径。本文基于当前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教育现状及企业对网络安全岗位人才的需求,提出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校企联合设计项目化教学训练模块、“理论结合实践式教学”课程设计、启用多元评价考核激励机制等教学改革路径,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教学质量,以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输送高质量高素质的行业人才,同时也让学生学习到与职业岗位需求相符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更好胜任工作。

参考文献:

[1]葛九涵.网络安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践[J].电子技术,2021,50(10):280-281.

[2]张敏.“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改革[J].陕西教育(高教),2021(10):63-64.

[3]匡慜.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27):179-180.

[4]何峰,黎莹.广西高职院校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观察,2021,10(30):92-94.

[5]廖常武.基于实训平台的网络安全课程教学设计[J].现代计算机,2021(20):122-125.

[6]王冬梅.大数据背景下网络安全教学改革与创新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35(03):44-46.

[7]叶晓鸣,杨力.竞技教学在网络安全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23(10):163-165.

[8]付智慧.“以赛促学”模式在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的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1):101-102.

[9]彭天彬.应用型高校网络空间安全课程的设计[J].计算机与网络,2020,46(21):55.

网络安全课程范文篇4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透彻掌握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原理内涵[1]。探析此种现状的根源,主要在于中职针对网络安全课程未能给予必要的转型与改进,因此遗漏了实践层面的网络安全教学要点[2]。在此前提下,中职针对现阶段开设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亟待运用科学手段加以优化,确保中职学生都能拥有较高层次的网络安全课程实践水准。

1中职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予以改进的必要性

从当前的现状来看,网络安全技术已经迅速得到有序推广。这是由于,计算机网络能否达到最基本的网络安全标准,其直接决定整个网络运行的实效性。在某些情形下,黑客或者其他不法分子可以凭借现有的网络漏洞,进而入侵特定的网络系统。如果遇到此种状况,那么网络用户将会丢失珍贵的用户隐私信息,甚至导致整体的网络运行瘫痪。此外,其他因素对于网络安全也可能带来显著的威胁,因此客观上体现了全面防控网络安全漏洞的重要意义[3]。网络安全课程应当属于中职院校目前开设的关键学科课程,该课程内容主要应当包含网络漏洞的防控、网络信息监管、提升网络安全认识以及其他课程要点。中职院校针对网络安全课程如果要体现较好的课程实效性,则必须借助于科学手段来转变网络安全课程原有的教学流程与教学模式[4]。同时,中职院校也要做到紧密结合网络安全实践以及该领域的基础课程原理,确保能够将培育实践素养的思路贯穿于网络安全课程的日常教学环节。

2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现有的教学缺陷

首先是单一的课程教材模式。在目前的课改现状下,中职院校需要做到全面引进新颖的课程教材内容,对于僵化与单一的原有教材内容予以适当更新。然而从现状来看,仍有较多的中职院校并未能真正做到转变现存的中职教材内容,因此仍然停滞于原有的教材内容。具体针对网络安全课程来讲,中职院校如果未能做到运用合理方式来更换现存的教材内容,那么中职生针对该学科知识将会呈现厌倦的情绪与心态,无法保证达到最佳的网络安全教学实效。其次是网络安全领域实践以及课程基础原理未能进行有效的衔接。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中职学科课程而言,网络安全课程带有十分鲜明的课程实践性。然而实际上,很多中职学生以及中职教师仍然无法做到全面关注学生实操能力,因此无法做到有效衔接基础性的课程原理以及网络安全实践。在此种状态下,中职生一旦通过了学科课程测试,则会迅速遗忘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课程知识,并且对于课程实践环节表现为漠视的心理状态[5]。再次是中职师生欠缺培育学生实操能力的认识。在现阶段的中职课改基本思路下,中职生应当具备优良的实操能力,如此才能保证中职生日后能够做到妥善应对该领域的岗位操作实践。但是在目前看来,多数中职生由于课程基础相对较差,因此习惯于忽视网络安全课程领域的实操,并且认为网络安全课程非常的乏味无趣。同时,很多中职教师也未能做到全面关注中职生现有的岗位实践技能,无法做到运用科学方式来创建网络安全课程的有趣教学氛围。

3探析改进课程教学的举措

经过分析可见,网络安全课程本身具备显著的课程实践性。在此前提下,作为现阶段的中职院校必须做到全面关注网络安全教学,同时还需不断尝试引进新颖的网络安全课程模式。中职院校只有做到了上述的课程模式转变,那么中职生针对网络安全课程才会表现出强烈的课程学习兴趣。具体在现阶段的课程教学中,中职院校关于网络安全课程需要关注如下的课程转型要点:(1)健全中职院校现有的实践课程体系截至目前,很多中职院校并未能拥有完整与健全的实操课程体系,此种状况亟待进行转变。中职院校针对现有的课程实践方式如果能做到全面进行更新,则在客观上有助培育中职生的实操能力,对于同学们的实践素养也能达到有效增强的目标[6]。因此,中职院校目前需要运用灵活与科学的手段来创建实践课程体系,并且遵照循序渐进的基本思路来引领中职生大胆尝试创新。经过全方位的实践课程体系优化与转型,中职生才能够拥有相对较强的实践操作素养。例如在针对防火墙涉及的网络安全知识深入探究时,教师应当引领中职生首先明确防火墙的基本安全防护原理,并且为同学们展示防火墙的总体架构及其内部各项因素。教师经过上述的详细讲解之后,应当要求各学习组的中职生尝试结合当前的网络安全防护实践,进而深入阐释防火墙运用于现阶段各个行业的关键要点。各学习组经过深入思索以及独立探究后,对于防火墙涉及的基础原理就可以透彻进行理解,进而有效弥补了中职院校现有的教学漏洞与缺陷。(2)中职师生需要做到切实转变认识很多中职生虽然体现为较差的学科课程基础,然而教师针对中职生只要能够施以科学的引导,那么同学们将会表现出强烈的课程学习热情。由此可见,作为中职学生以及中职院校教师都要做到逐步转变现有的认识,确保能够全面认识到网络安全课程对于中职生的重要意义。在此前提下,师生之间应当勤于进行沟通,并且做到随时分享同学们目前学习网络安全课程的内心感受与体会。教师应当逐步引导中职生尝试更多领域的网络安全实践,避免局限中职生的视野。同时,中职院校针对评价网络安全课程实效的各项指标也要做到有效转变。中职院校通过优化现有的课程评价机制,应当能达到全面测评中职生实践素养与实操能力的目的。具体在开展课程测评时,关键在于判定中职生目前能够达到的实践操作水准,并且还应当关注中职生自身具备的探究学习热情。(3)优化网络安全课程的教材内容网络安全课程包含较多层次的基础教学内容,因此很多学生对此感觉到无法予以全面的掌握。中职院校针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若能做到适当进行优化,则能够让中职生感受到该学科内容具备的趣味性,进而发自内心的喜爱网络安全课程的学习。具体在优化现有的教材内容时,适当引进网络购物以及网上支付等实践内容,让中职生感觉到课程内容与自身的日常生活具有内在联系。

4结束语

进入新时期后,网络安全监管的举措已经能够运用于当前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网络本身包含了复杂程度较高的网络信息,某些网络信息一旦被篡改或者盗取,则会导致较为显著的网络用户损失。由此可见,目前各领域针对网络安全都亟待着眼于全面推行安全监管。对于中职院校来讲,应当尝试逐步转变网络安全课程现有的教学思路与模式,运用新颖的课程教学方式来激发中职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培育中职生应有的网络安全领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史春水.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6):47-48.

[2]何锟.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9,9(04):296-297.

[3]周祥.微课在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农家参谋,2018(20):193.

[4]陈用耀.浅谈就业导向下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2):105+110.

[5]王峥.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探析[J].现代交际,2016(05):213+212.

网络安全课程范文篇5

本文认为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犯罪侦查、网络信息监控技术、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电子证据分析与鉴定技术、互联网情报信息分析技术、互联网安全管理,网络对抗技术等课程。这些课程的突出特点表现在:1.体现网络特征;2.与公安业务工作直接相关;3.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容易形成独立的研究范畴;4.适合模块化教学;5.课程研究内容变化较快。

二、传统教学形式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以课本为主要授课依据,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和做为主要表现形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XX原理”之类课程优势明显,但对于突出解决实际问题,实践性和目的性要求较高,内容变化快的课程表现相对不足。通常表现在教学形式呆板学生不喜欢听;教师突出讲解该类课程的一般性问题,而对于解决此问题的细节照顾不到,最终导致学生理解问题一知半解;教师教学资源匮乏,教学环节由于人手及硬件资源环境的原因,模拟实施困难,即便是通过组建教学团队,仍然不足以满足教学内容变化快,种类多的需求;教师讲解的问题和学生关注的问题达不成一致等。这些方方面面的问题最终会导致教师教授给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不能在实战单位得到有益的发挥和应用。

三、微课的表现形式及特点效果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微课作为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表现突出。微课表现形式多样,涵盖多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多种教学范围和场合。

四、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微课制作实施方案

1.分解课程模块对于专业主体课程,开学初进行任务分工,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并且将模块研究内容议题以任务形式分发给各个小组团队,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微课制作工作计划表。2.收集案例,制作情景素材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案例来源于对实际生活着网络犯罪相关案例和公安一线处理网络犯罪相关案例的整理,使之成为有效教学资源,将整理过的案例根据学生研究的内容分别分发给各个学生小组团队,使之成为微课制作的情景素材。3.提供相关素材学生可自行收集微课素材,也可以通过求助得到其它方面的微课制作素材。4.微课评价对于学生制作好的微课组织教师团队进行标准化鉴定,对于微课的内容,结构,解决的问题进行评价,能够起到促进教学的视为合格作品,否则,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同时将该项内容作为学生该课程考核的部分内容。5.组织微课“导师”提供本专业或公安实战部门教官专业方向及技术特长资料给学生团队,学生可以根据研究内容选择联系对应教师或教官作为微课指导教师。

五、微课应用形式

网络安全课程范文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探索

国际的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网络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面以及人们的生活当中越加重要。计算机的网络信息安全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为了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网络的信息技术,培养网络安全方面的人才已经成为了一个关键。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

在我国各个高校当中,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课程还大都处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在教授课程中存在理论知识过多,学生存在计算机方面的各个课程之间关联性不强的问题。然而,就网络安全这一门学科来说,其本身就是涉及面极广的综合性学科,与计算机科学学科、网络技术学科、安全技术学科、密码技术学科以及数论和信息理论都有着密切关联。如果在该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单独谈论本学科的知识理论,和其它学科脱离的话,很容易造成课堂枯燥,学生学习被动的情况,严重影响教学成果,所以,势必要加强该学科课程的改革。另外,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性质来说,其是一门工科性的课程。但是由于该学科的设备需求较多,实践操作的教学环境难以搭建,使之硬件设备匮乏。在一般的院校内都只配备了基础教学所用的交换器以及路由器这两种设备,因此课程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只能做一些关于路由器和交换器的基础实验操作。但课程内的防火墙设置、安全网关的设置,检查入侵系统以及网络这些对设备要求较高的实验就没有办法操作。另外该课程在理论知识的过于偏重,在考核学科知识的考核方法大都只有单一的闭卷笔试。考核内容也只局限于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技术运用以及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理论知识。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时候,习惯于应付考试,把知识的掌握仅限于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当中。这样的考查方式不仅不能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所学知识,更加无法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同时很多学生由于课本理论的背诵不够熟悉,还会在考核中实行舞弊抄袭的不良行为。可见这样的考核制度并不能带动教学成果的提高,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素质进行不正确的引导。

二、关于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究

(一)关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探究

计算机网络安全学科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网络安全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只有在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才能更好地掌握维护网络安全的方法,增加关于网络安全的维护意识,进而为全面保障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奠定基础。在进行该学科的学习之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之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复习,在之前的网络技术的学习中由于没有深入了解过网络体系结构,也只是对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粗略了解。由于网络安全的学习是建立在网络体系结构之上的,前期的不深入教学让该学科的教学面临困难。所以在进行该学科的正式授课之前,引导学生对相应的引入知识再做复习和了解是十分有必要的。此外,为应对网络攻击的手段不断变化,授课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面进行重新筛选,抛弃传统课程中的陈旧理论,根据实情补充更加有利于现代网络安全维护的新鲜内容,让课程的讲解伴随着行业的发展做出新的变化。理论知识的教授要多加结合真实网络发生的安全事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知识转变为实际操作能力运用到网络安全的维护上。通过课程与行业的现实接轨,让学生更多地掌握新知识与新技能。斯诺登事件进入课程就是行业更新的一个很好的实例。另外,在本专业的就业资格证书的获取要求中,应当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设置,还要有学以致用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可多采用相关情景教学,整合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理解职业化。在学习中,同样可以引进资格证书的测试题目,鼓励学生通过考试获取相关证书。

(二)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操作

教师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可以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在课程中引用“兴奋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课程黑客攻击方法的讲解中,可以通过放映电影《黑客的自白》,让学生在观影过程中逐渐对黑客攻击产生兴趣,让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另外,案例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在课程中穿插真实案例,让学生在当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的能力。例如计算机病毒的教课中,可通过实例分析鼓励学生编写实验性的病毒程序与对应的清除程序,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知识。除却以上两种教学方式,也可以将任务式驱动运用到教学中,这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用将一个任务分解、实施再进行总结的方法,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增加其求学欲望。例如将校园网安全维护作为一个总体任务,在教学中把任务分成多份,如防火墙配置系统、检测入侵系统、安全应急规划、网络信息方面的保密措施等多个子任务,从而展开教学实验活动,通过任务的完成与总结,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让学生在操作中具备整合新旧知识的联系,始终熟练于知识的运用。同时,学生在此阶段可尝试参与小型局域网的建设和安全维护。

三、结束语

在计算机的各个学科分区中,计算机网络安全可以说是其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分支。为了让本专业学生能够将知识实际应用到之后职业中,除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更加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对该专业的发展,应当积极对其课程的改革进行探索,在课程设计中明确专业培养的目的,调整课程的授课体系以及改善教师授课的授课方法,让学生在本专业的学习中能在兴趣的引导下提升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行业的新型人才。

作者:郭拴岐 单位: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莫永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2,13:43-45+51.

[2]赵宏,王灵霞.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113-116.

网络安全课程范文篇7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未来社会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信息的竞争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中职教育技术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网络型人才成为未来社会发展中比较受欢迎的人才类型之一。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如何发挥出培养人才的作用,成为目前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从计算机网络完全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我们简要的分析教学策略,探索出新的教学出路,开拓中职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的新局面。

1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特点来讲,这一科目实践性比较强,对于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讲,很多课堂依然是重理论,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关注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记忆的牢固程度,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机会,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其次,从教学方法上来讲,计算机网络完全课堂教学方法依然是比较单一的,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着主体位置,学生甚至整堂课都没有发言的机会,更不用说合作分析讨论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收敛性思维让学生习惯了被动式学习而不是主动的思考,学习效果自然受到了影响。第三,中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过程中接受能力也不一样,但是网络安全课程包含的内容也是比较多的,比如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网络编程等等;这些内容学习的标准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不同学习能力的对于相同知识的学习程度也是不同的,但是参差不齐的水平下,很多学生却不能接受此教学难度,这也影响了学生计算机教学的综合质量。

2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策略分析

(1)结合学生兴趣,开展兴趣教学。中职学生大部分是由初中生分流而来,因此从年龄段来讲,他们普遍处于比较活泼好动的阶段,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实比较差的,因为很多学生都是为了那一个文凭,学习的心态不是很端正,因此对与比较枯燥的计算机理论课程并没有很大的兴趣。从这些角度考虑,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从多种角度分析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存在的问题。比如学情角度,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自己的教学经验方面,而且还要理解目前学生的中职信息技术教育学习现状,从动态角度、持续性角度分析学生学习兴趣所在。比如模块一《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我们的教学任务分为几个层面,比如认识网络、了解网络的发展、认识网络的分类、认识局域网等。以《认识网络》为基础,我们事先调查了学生目前的基础知识学习现状,然后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感受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翻转课堂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是一项综合的教学策略,教师给出基本的教学策略,比如:①计算机网络的含义;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③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这些策略可以让学生们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如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保障,学生的兴趣的也在自主探索中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和提升,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而且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2)明确教学目标,增强学习自主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是如此。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首先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中职学生的情况与义务教育阶段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毕业就面临着就业,因此很多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并不明确,尤其是面对计算机网络课堂,很多学生认为这些内容根本不用学习,自己已经足够了解网络,也会自己运用计算机,殊不知自己仅懂知识皮毛,根本涉及不到更加深刻的专业内容。以《认识网络标准及通信协议》章节教学为例,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了解认识网络标准话组织的相关情况,理解网络通信协议等等。从章节结构图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本章节的教学结构,内容相对较多,涉及一些与网络安全相关的很多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教师与学生双方都明确了课堂学习的目标。以其中的某一个片段教学为例——认识通信协议。这一片段中涉及的术语比较多,学生理解起来相对较难,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归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明确基本的课堂结构,比如框架图、分层图等等;除了教材中包含一些学习设计图,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些框架图、分层图等等。学生通过结构图的总结,除了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教材知识结构,还能够让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网络通信安全的相关协议也能够更加了解,这对于我们未来的知识学习和应用也能够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3)开展校企合作,提高综合质量。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的学了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校企合作措施的实施,是我们提高教学综合质量的重要保障。校企合作是我们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开展的又一个保障措施,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那么接下来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现场的基础培训工作开始,然后进行集中提高培训,在培训的同时,教师和学生能够获得综合的提升,这对于我们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学综合质量的提升都是非常有力的措施。(4)加强自我测试,完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自我测评是非常重要的,自我测评一方面时检验学生对课堂上问题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的自我测评还能够增加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机会,为今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病毒问题,在学生学习了课堂基本内容之后,我们让学生对平时上网时遇到的病毒问题进行综合交流,分析网络安全指数;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明确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同时通过相互之间交流经验,我们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安全手段,加深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能够进行网络自我保护,一举多得。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除了自我测评之外还有很多种方法和策略,我们要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和活动评价体系,保证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3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开展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任务,本文只是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论述,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探究的步伐还会继续深入,从课堂拓展到课外,争取为学生创设更加积极的学习环境,为中职学生毕业即就业的现状奠定坚实的课堂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林.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创新实践探究[A].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2]一桥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牡丹江地区中职学校技能大赛暨计算机“网络安全”培训及竞赛活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11):81.

[3]徐海燕.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现代信息科技,2017,1(03):102+104.

网络安全课程范文篇8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改革;探讨

一、课程体系现状

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中,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是绝对的主要课程,因此教师应该提高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重视。而在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而这些问题主要以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分配不够合理为主。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虽然是理论性的内容偏多,因为网络安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里面所涉及的知识是方方面面的,不仅包括网络技术、数字密码技术,也包括计算机科学技术等。但是网络安全课程所针对性培养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也必须要加强对实践教学方面的重视,而从事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教师,却因为实践课时的分配过少以及实践环境过于简单,而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导致当前的实践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同时,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够合理,由于过于注重理论考核,导致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方面,但是却忽略了自己的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尤其是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对课本内容进行死记硬背,但是却并没有真正的将知识掌握和理解,同时也很难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解决现实问题。且因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所以在进行课程考核的过程中,还有可能会出现抄袭、作弊的现象。这以上种种原因都不利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开展,也不利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同时更无法满足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开展的目的。因为现阶段网络安全技术依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所以网络安全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内容也应该进行更新和调整,尽可能的保证其教学内容中包含先进科学技术内容,而这也提醒了教师改革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该尽可能的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及网络作业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和提升,而在教学中,文字教材就是基础,通过文字教材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也能够带领学生进入到知识的海洋,而好的教材就如同一位好的老师,能够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和理解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学习习惯,而网络课程作业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使学生的学习思路得到拓展,让学生能够快速的完成答题。所以这也说明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改革,不应该局限于文字教材,而是应该考虑到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再结合这些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二、方法创新,项目驱动

网络安全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课程,主要注重的是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提升和培养,而在学生学习网络安全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于网络安全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加强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掌握。(一)“项目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的重点就在于教师按照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参与到项目中,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能够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创新思维。教师也可以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项目中来,并且通过分组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合作,不过必须明确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才是一切的目的,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展开项目。(二)多教学方法交叉使用。学生不应该被动的学习,而是应该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教师在发挥自己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的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之后,促使学生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同时也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发散思维,并借由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而网络安全课程只能够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上课,因此教师也可以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三)“项目协作”教学法。利用项目协作教学法,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以及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给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而教师也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教学,小组成员之间就可以利用合作的方式来共同进步,而不同的小组之间也可以组织网络对抗,利用网络对抗也能够有利于让双方都更加明确自身的优缺点,并且要查漏补缺。同时,学校也可以和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安排学生进入企业中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

改革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推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使计算机网络安全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市场的需求,而想要做到这一点,那么也必须要改革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中的内容,并且,利用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道路提供一定的帮助,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也应该注重其实践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徐伟.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实验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8):115-116.

[2]谢晓霞.高专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创新方略[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3):20.

网络安全课程范文篇9

关键词:WebQuest;教学模式;法学课程;网络安全法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服务的普及,WebQuest作为一种以探究为取向的教学模式,其应用越来越广,除了理、工、医课程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也开始创新运用这一教学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高校法学课程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为了提高法学课程教学效果,有必要研究将WebQuest教学模式引入法学教学的问题。本文以网络安全法课程为例,分析WebQuest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价值,探讨WebQuest教学模式的建设和运用,希冀为法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WebQuest教学模式的特点及价值

WebQuest教学模式,是指在网络环境下,由任课教师设计主题任务并激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

(一)WebQuest教学模式的特点

WebQuest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WebQuest属于网络教学模式。Web即“网络”之义,有时我们也将WebQuest称为“网络专题调查”,在网络安全法课程教学中,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无法脱离网络环境。2.WebQuest以探究为取向。Quest即为“探究”之义,因此也可以将WebQuest称为“网络主题探究”,在网络安全法课程教学中,无论是网络运行安全还是个人信息安全,都需要任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3.WebQuest不是收集信息而是使用信息。网络时代的“信息大爆炸”使得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获得的信息更加丰富多元,WebQuest的运用不重在信息的获取而是强调信息的使用。4.WebQuest既是教学方法也是学习方法。WebQuest教学模式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则是一种提高其终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二)WebQuest教学模式的价值

在高校网络安全法课程教学中,构建WebQuest教学模式具有以下意义:1.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WebQuest教学模式以探究为取向,通过开放性、挑战性问题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网络安全法课程教学中运用WebQuest,有助于实现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探究”。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WebQuest是一种真正意义“交互学习”,其关键是培养学生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在网络安全法课程教学中,通过对线上和线下资源的资源整合与利用,提高学生准确搜集、分析、评价所需信息的素养。3.有助于提升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在网络时代,被奉为圭臬的“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不再适用。在网络安全法课程教学中,WebQuest教学模式凭借网络便捷性、交互性、超时空性以及资源共享性的优势,对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2]

二、WebQuest教学模式构建的要求

法学是研究法律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高校法学课程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参与、去调查、去思考,而WebQuest作为基于网络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恰好契合了法学教育的这一要求。在网络安全法课程教学中,WebQuest教学模式构建应当遵循五个要求,即“FOCUS”(Find、Orchestrate、Challenge、Use、Scaffold)。第一,搜索精彩的网站(Findgreatsites)。为了找到出色的网站,我们要善用搜索引擎、探索网络深处的资料、整理并妥善保存资料。我们推荐使用的搜索引擎如360搜索、百度搜索、搜狗搜索等,除了在网络上进行搜索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检索,搜索所得的资料可以存放在电脑的文件夹里,也可以保存在云盘中。在网络安全法课程教学中,精彩的网站有:网络监管部门的网站、司法机构的网站、网络安全院校的网站、网络安全企业的网站等。第二,灵活分配和利用资源(Orchestrateyourlearnersandresources)。教师是学生及资源管理大师,由教师主导灵活分配和利用资源包括组织学生和利用资源。在网络安全法课程教学中,由于小组活动是WebQuest教学模式的重要部分,教师应设计并运用成熟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灵活安排活动,巧妙善用有限的资源,包括PC端和移动端网络硬件。第三,激励学生思考(Challengeyourlearnerstothink)。WebQuest教学模式不应仅仅局限于通过网络搜集、记录资料,而应是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习平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激励学生进行思考,具体策略为:交给学生一个网络探究任务、设计完成任务的环节、以探访形式去执行计划、要求学生对争议性问题发表意见并提出解决方案。在网络安全法课程教学中,可以交给学生一个“非法有害信息的治理”任务,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发表评论,并鼓励学生设计出非法有害信息治理的有效路径。[3]第四,善用学习工具(Usethemedium)。WebQuest教学模式的学习工具并不限于互联网,也包括不同种类的线下资料;不仅包括PC设备,也包括移动便携设备;就网络而言,包括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网络安全法课程的教学中,如网络运行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都是开放性问题,在利用各种学习工具时,我们要注重互动讨论,适当插入有趣的影像资料。第五,搭建“脚手架”、订立高目标(Scaffoldhighexpectations)。在WebQuest教学模式中,为了发掘学生的潜能,教师应为学生设计一个“学习支援架”。学习支援架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技巧,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突破。关于高校网络安全法课程的教学,由于学生缺乏对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安全风险的理解,有必要建立一个惠及特定学生的学习支援架。

三、WebQuest教学模式的主要模块

高校法学课程教学中WebQuest模式的构建,一般包括六大模块:绪言模块、任务模块、过程模块、资源模块、评价模块、总结模块。以下以网络安全法课程为例,分析WebQuest教学模式的构建。当然,WebQuest学案的六大模块并非静态的和封闭的,在网络安全法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个性化调整和增减。

(一)绪言模块

绪言模块,也可称为绪论模块或引言模块,其目的是以一种吸引眼球的方式介绍学习背景和所选主题。在网络安全法课程中的“个人信息安全”一章,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文字、具有吸引力的图片、能够引发争鸣的视频等,对网络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介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网络安全法的兴趣和对争议领域的探索欲望。

(二)任务模块

任务模块主要在于阐明教学活动要达到什么结果或要解决什么问题,任课教师可以对“完成任务”设定一些量化标准,如设计一个图标、撰写一篇论文、制作一份PPT等。例如,在网络安全法课程教学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一章的任务体现在:个人信息收集与处理规则,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网络用户的更正请求权和删除权等。与此同时,对任务完成的标准作出明晰规定,鼓励学生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作出决策。

(三)过程模块

过程模块是为了描述完成任务所需的步骤,也可称为之“子任务”。过程模块将任务分解为循序渐进的若干步骤,教师在每个步骤中向学生提供明晰而易操作的建议,以提高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在网络安全法课程教学中,上述任务的完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知悉个人信息的内涵与外延;掌握更正请求权和删除权;运用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规则。

(四)资源模块

资源模块是指完成任务所需资源的聚合,既包括网络资源也包括线下资源。前者如Web网页中的超链接,后者如音频资料、视频资料、经典图书、研究报告等。在网络安全法课程教学中,相关的资源有:网信主管部门的官网、网络安全院校的主页、互联网协会等社会组织的资源以及民间研究机构的公众号等。

(五)评价模块

WebQuest教学模式的评价模块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的标准,在评价模块中,评价主体既可以是任课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家长,还可以是其他同学甚至学生自己;评价标准必须清晰明确、前后一致、公平合理。在开展网络安全法课程教学时,评价模块包括对学生掌握网络安全法基础知识的评价、对学生运用网络安全法律规范的评价,通过评价找出学生行为与设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并不断校准这种差距。

(六)总结模块

设置总结模块的目的在于,及时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学习的程度,还有什么没有学到或者没有学好。除了总结,这一模块还有拓展功能,即鼓励学生将学习方法拓展到别的领域。在网络安全法课程教学中,通过总结学生学习“个人信息保护”一章的情况,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方法扩展到“网络运行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网络安全信息共享”等章节。

四、WebQuest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

教学模式的生命在于实施,高校法学课程教学也是如此。WebQuest教学模式六大模块的设计为该模式的运行创造了条件,但教学模式是否可行、是否有效,还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检验。

(一)健全网络探究的学习环境

WebQuest教学模式的开展离不开网络探究学习环境的支持,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应用技术软件投入的不足、师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异以及学生对传统学习方式的固守,使得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受到制约。在网络安全法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不仅要注重课程开展所依赖的硬件设施,更应注重网络探究学习的软环境,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和优化。

(二)设定适当的网络探究目标

一般而言,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传统教学思维更加侧重于知识目标,在WebQuest教学模式中,由于知识目标对学生而言缺乏挑战性和吸引力,网络探究目标的设定应更加强调能力目标,更加突出问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在网络安全法课程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三)明确学生探究结果的评价

在WebQuest教学模式中,对网络探究结果的评价,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对学习过程缺乏可操作性的量化指标,教师难以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无法及时校正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在网络安全法课程教学中,无论是“网络运行安全”部分,还是“个人信息安全”部分,都应当提前设计探究结果评价的量化指标,以提高WebQuest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四)强化探究过程的有效指导

在传统学习思维的影响下,学生往往试图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寻求答案,这就偏离了网络探究学习中“分析、思考、综合、创造”的目标。在网络安全法课程教学中,WebQuest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援架”,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最终培育学生应用法律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思维。

参考文献

[1]杨琨.WebQuest教学模式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80.

[2]彭浩晟.Webquest样式下的医事法学教学[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3-25.

网络安全课程范文篇10

关键词:网络安全;红蓝对抗;教学模式

近年来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已经全面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互联网存在安全隐患。一方面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另一方面网络又成为犯罪的新领域。尽管国家出台了网络犯罪法律条例,但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的新技术也层出不尽,网络安全的现状警示人们,网络犯罪不会消失,网络需要大量的安全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在这种形势下,国内高校纷纷设置网络信息安全专业,希望通过专业技术的学习,培养社会急需的网络安全技术人才[1]。国家和IT企业通过举办各种网络攻防实战比赛,直接促进了高校对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发展。如何设置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如何设计实战化信息安全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当今高校正在探索的问题。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这门课程教学知识点多,横跨多个学科,理论抽象枯燥,逻辑思维跨度大,广度深,包括各种技术与社会工程学,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任课教师的一个难题[2]。本文从课程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学情,借鉴国家军事演习中红队与蓝队的军事对抗赛的思路,从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这门课的教材、教学实验环境、实验排错到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提出网络攻防实战化的红蓝对抗课堂教学模式,为高校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一点经验。

1面临的问题

1.1缺乏教材。信息安全专业虽然已经出现了十多年,但专业课程多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重复,高校也没有成功样板可以借鉴,现状大都是专业名称与专业课程不相符。造成这种情况有诸多原因:一方面是教材滞后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事件中黑客使用的技术不公开;一部分是黑客将技术泄露,被其他人员公开。这些技术总是利用各种漏洞或者人员的疏忽而生,当网络安全人员发现这种漏洞时就会针对漏洞打上补丁,这种情况的网络安全技术无法写入教材。软件总是存在漏洞,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网络通信协议的相关理论复杂枯燥,黑客熟悉编程和各种网络协议,利用自己的思维开发网络入侵工具进行网络犯罪,这也给开发教材带来困难。当教师在选择网络安全技术教材时,总是找不到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尽管市面上有众多关于网络安全技术的书——介绍高难主题的书和新手入门的书,然而实际情况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如果由教师自己编写教材,这种教材需要教师具有相当深厚的信息安全行业背景经验,而这恰恰是高校教师的短板[3-4]。1.2实验环境难搭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这门课所涉及的实验对实验环境配置要求比较高,实验所使用的各种安全工具软件随着新版本的不断推出,功能越来越强,而与此同时,软件却越来越大,对运行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攻防平台的升级、实验靶机的仿真都需要一定的硬件资源,高主频CPU、大内存是这类实验的共同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学校现有的实验室显得越来越不能适应复杂度和难度不断增高的网络安全实验。实验室需要不断地升级,这会面临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实验室设备的更新会造成教学成本的上升,不符合投入与产出的学校办学成本效益问题;另一方面实验设备的升级,又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又要进一步学习新设备技术,间接加大了教师的工作任务量和工作压力[5]。网络安全类实验大都具有一定的破坏性,这也决定了实验只能在实验靶机上进行,而进行各种场景的实验靶机搭建仿真成为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各种复杂场景的模拟仿真一方面加大了实验难度,搭建实验环境所消耗的时间往往超出实验教学安排的时间。网络安全实验造成的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对实验室管理的难度,实验室管理人员会按照学校实验室管理条例对实验室设备进行管理维护,当网络实验对实验室设备有改变时是不允许的[6]。1.3实验排错难。网络安全涉及整个网络空间,从单台PC、到小型局域网、网络通信过程中众多的网络链接设备、一直到运营商的服务器、服务器群、再到各种无线移动终端,都是网络入侵者可以用来作为渗透的目标,网络入侵者可以绕过网络安全设备而达到目标。黑客可以绕过防火墙、入侵服务器、删除日志服务器数据以及数据库服务器被倒库的网络安全事件屡见不鲜。因为攻击者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使得网络空间的漏洞往往出乎意料,对各种漏洞的堵截方式也各不相同,基于各种漏洞的网络安全工具开发语言也各不相同[7]。这些安全工具的运行环境和使用的便利性不统一,尤其是一些工具是基于命令行界面的,命令运行结果和报错信息全是英文,而国内高校的学生普遍特点是英文基础一般,英文阅读有障碍,这给学生在学习安全工具时造成了不少困难,往往令学生知难而退。不仅对学生如此,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报错信息往往令教师也费解,所以如何从报错信息解决问题是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这门课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8]。1.4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是课堂的解说员、演示者、学生是课堂的听众、观众是现在课堂教学学习活动的主要模式,不同于观看杂技、电影的是,学生要理解并模仿教师的演示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完全是模仿学习,在这种模仿学习活动中,观众完全处于次要地位。从高校的三大任务“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中可以看出,教学工作是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度模糊了高校改革者的眼睛,教师不重视课程的实践操作环节,也不注重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课堂教学是理论知识满堂灌,完全抓不住学生的好奇心,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致高校培养的学生思维僵化、创新能力低下,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9]。因此,设计贴近实战的网络攻防场景,让学生获得职业工作岗位的体验感,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探索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感觉到作为学习的主体处于中心地位能够自由发挥的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要求,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改革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解决问题的思路

红蓝对抗的思想来源于军事演习,为了从实战中提升军事战斗力,军事演习中设置一定的比赛标准,将部队分为红队和蓝队进行模拟对抗,按照比赛标准进行评判,以此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10]。国家网络监管机构对互联网安全监管力度的推进,促使网络攻防演练日益受到重视,各企业及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近年教育部或企业举办的网络攻防比赛,参与人数和规模也越来越大。基于网络攻防的模式,借鉴红蓝对抗的思想,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试着对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3解决问题的对策

基于红蓝对抗的网络攻防比赛,给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将红蓝对抗的比赛训练模式应用到网络安全及应用到课程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解决上述问题,还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对此本文提出如下教学方案。3.1教师自主编写教材。鉴于目前市面上现有各种教材的现状:空洞无内容、内容拼凑、缺乏实用性。近年也出现了一些译著国外网络安全的教材,这些译著教材比较专业,但有些内容存在重复,由于翻译的水平缺乏可读性,加上这些教材的教学资源在国外网站,难以获得。解决办法是自编教材,选用问题可以复原的典型网络安全事例,按照学习情景项目化的方式设计教学模块,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构建课程框架结构,按照学习内容的难易梯度编排课程章节。以学生为中心,全面体现为学生服务的原则,对各个章节教学资源进行归类,方便学生学习。3.2搭建开放实验环境。根据网络安全实验特点,选用基于Linux开源技术的KaliLinux作为训练平台,在虚拟机安装KaliLinux作为学生实验攻击平台,再根据需要安装WindowsXP、Windows2003或者Linux作为实验靶机。KaliLinux是一个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该系统是世界网络安全组织开发的一款专门用于网络安全的操作系统平台,系统本身集成了上千个当前最先进的各种网络安全工具。这些工具集成操作系统自身,不用另外安装,安全工具功能强大、占用资源少、大多数直接使用命令运行,节省资源、方便灵活,给学习网络安全提供极大便利,解决了以往搭建网络安全实验环境的高内存、特定安装软件等限制问题。在虚拟机安装靶机、可以克隆、便于实验平台的移植、也可以作快照,便于实验场景的复原。虚拟机的三种网络链接方式,保证虚拟机与外界网络通信的能力,又便于保护靶机不被泄露在外部威胁之下。3.3提高专业英语阅读能力。网络安全工具软件大多数都是英文界面,即便是有汉化包也只是对用户界面的汉化,工具软件内容和交互界面仍是英文界面。针对工科学生英语基础差、阅读理解困难的现实,给学生制定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计划,间隔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计算机专业英语进行考核,专业英语以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主,以问题库的形式编辑成册,供学生学习。实践证明,通过周期循环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督促学习考核,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阅读水平得到进步,问题处理能力也得到提高。3.4红蓝对抗的课堂教学模式。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借鉴红蓝对抗思想和网络攻防的模式,设计基于红蓝对抗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角度设计问题,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心里进行分组,将学生带入网络对抗场景。学生小组分别代表对抗的双方,给对抗双方布置任务并设定考核评分标准,给不同的目标分别设置一定的分值,当攻破一个目标可取的相应分值,这个分值从防守方的分值扣除。对抗的双方身份即使蓝方又是红方,当攻击是就代表红方,当进行防护时就代表蓝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这两种身份同时存在并相互转换。课堂教学反映效果表明,学生很喜欢这种代入感很强的教学模式,从这种学习模式中不仅有很强的体验感、获得感、还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也间接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这都有益于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

4结束语

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这门课大多数是操作课程,实验所用的工具软件版本、攻击平台和靶机操作系统升级周期短、新添加的功能多。新的安全软件不断被开发出来,教师和学生需要不断学习这些新的工具和技术,而一些旧的工具软件随着新安全工具的出现也不断被淘汰,这也是这门课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难点。

参考文献:

[1]王东旭.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J].中外企业家,2019(6).

[2]张咪.网络安全课程中的情景教学法分析[J].科教导刊,2019(9).

[3]陶槊.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现状与改进[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

[4]齐赫.《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模块化教学探析[J].消防界(电子版),2019(2).

[5]刘菀玲.网络安全与计算机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9(6).

[6]张宝全.网络攻防靶场实战核心系统研究及应用[J].昆明理工大学,2018(5).

[7]贾学明,王娟.基于网络攻防演练场景教学的公安类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5).

[8]张启芳.红蓝对抗与安全督查融合探索[J].电子设计工程,2015(11).

[9]张翠侠.红蓝双方攻防对抗仿真建模技术[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