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7-23 09:34:28

土木工程教育

土木工程教育范文篇1

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举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实施这一重大战略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十分活跃,但也存在很多误区,有不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游离于专业课程体系之外,没有形成更为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1]。当前在高校创新创业实践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相对独立的,可以脱离专业教育而存在,这种错误的认识在很多高校的表现形式就是将几门创业培训、职业规划等课程教学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而缺乏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2]。然而,这种培养方式与创新创业教育基本理念是不相符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将来的职业发展中[3]。本文根据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对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途径进行探讨。

二、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在各高校中正不断深入推进,但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还存在着影响本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一系列问题。(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识不足。在国家号召双创的背景下,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一些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还缺乏深度认识和理解,开展教育的方式通常也比较单一,比如把创新创业教育片面理解为创办公司或开店等,缺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很显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培养创业者,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的专业教育背景下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的人才。(二)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有待提升。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一门传统的工科专业,现有师资队伍中不乏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还有众多具有高学历、学术能力强的教学研究型人才,但仍然比较缺乏既有创新创业能力又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人员。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大部分的教师是以前主要是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缺乏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背景,难以满足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加强具有土木工程背景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显得刻不容缓。(三)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融合不够。“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土木工程专业提出了更加严格的人才培养要求。据统计,我国设立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院校超过400所。高校的定位不同、学科专业方向不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也有所不同。根据不同培养标准这些高校可分为研究型学校和教学型学校,而其中居多数的教学型学校以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上,大多数高校都未能将专业培养目标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进行融合,这难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四)课程体系设置有待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需要依托有效的课程载体。目前我国现有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主要侧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的的基本理念,各高校需要设置更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在本专业的普及程度。高校应将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创新创业类课程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形成适合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五)课堂教学模式有待优化。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现阶段还存在一些有待优化的问题。从教学内容看,创新创业教育通常被看成是某种技能的学习,脱离于专业教育而独立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也更侧重创业技巧的训练,而专业教育内容较为单一,更多地表现为对专业知识的灌输,在专业教育课程中缺少创新教育思想的渗透,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都是薄弱环节。从教学方式上看,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组织模式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没有凸显出来,这也直接导致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不足。

三、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途径

针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借鉴各高校有关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成果,结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下面从教育理念、师资队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堂教学等几个方面提出融合措施。(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建设。在高校中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表明要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取得实效,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来改进高校教育理念,需要把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到与专业教育同样的认识高度。在开展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革新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理念。如何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树立将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为一体的教育理念。(二)师资队伍的建设。具有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创新创业精神的教师队伍可以正面地引导学生,激发出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首先,高校应经常性地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活动,提升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创新创业意识,不断丰富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并将其融合到专业课教学中去,打造高校高水准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其次,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引进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聘请土木行业具有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杰出校友来担任客座讲师,向大学生传授创业实践经验。第三,经常组织学工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接受相关培训,在学生管理上体现创新的内涵,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的舞台,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三)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设。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为基础,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为核心。我校在修订2018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学科建设、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明确了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业方向及业务范围,从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这将有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理念和土木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当然,不同类型的高校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内容可以有所差别,但是都需要将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目标放在突出的位置。在应用型高校应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求,在研究型高校更应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培养方案中必须有支撑这些培养目标实现的课程体系。(四)课程体系的建设。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创新创业的知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4]。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定位于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来架构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集中实践环节、第二课堂、创新创业类课程等六大模块组成。在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中增加创新创业类活动比例,在第一学期开设1.5学分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导论课,以专题形式引入本专业基本研究内容、创新创业方法等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中设置第二课堂环节,旨在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紧紧依托专业教育来展开,从创新创业基本理论(如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基础、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思维训练)到实践体验(如土木工程专业科创指导和训练、土木工程专业创新精神与实践),构建起有层次、立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支持学生将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等取得的创新成果作为创新创业类课程学分。在专业知识教育和集中实践环节中,每门课程安排不少于2学时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内容,课程大纲明确课程在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层面的教学目标,呼应和支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至此,构建起三个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一层次是面向土木工程专业全体学生,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通识课和创新创业类课程模块中的必修课;第二层次是面向本专业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旨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的第二课程环节和创新创业类课程中的选修课;第三层次是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的各类实践活动课程。(五)课堂教学的建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可以围绕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来展开。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以创新的思路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训练的平台。在考核内容上,可结合实际问题,加大对学生创新思维考核的比重,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对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在考核方式上,要根据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内容和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重视创新创业素质的考核。

四、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挥而就的短期教育行为,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持久教育过程,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在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突出专业的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中,及时更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观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以此来更深入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龙起.转型发展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一课双融”体系构建[J].四川建材,2017,43(9):219-220.

[2]吴青松.浅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高教学刊,2016(23):16-17.

[3]纪常鲲,纪常虹,陈艳明,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和实践[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1):148-149.

土木工程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华盛顿协议》;专业认证;评价系统

一、综述

《华盛顿协议》于1989年由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6个国家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发起和签署。国际上已经逐步形成了以《华盛顿协议》为核心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的国际协议体系,也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国际流动的基础[1]。2016年6月2日,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加入国际工程教育专业和职业资格互认体系对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加强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促进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要在工程教育专业学历管理方面落实其具体要求和约束内容[2,3]。因此,建立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获得工程教育学历的国际互认意义重大。

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要求为。(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教学设计全过程。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管理都必须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二)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根据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全面修订培养计划、课程环节、教学大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建设。从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出发,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办学条件和管理机制为保障,构建科学合理、适应国情、与国际接轨并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达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要求,根据学校定位、行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制订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三)周期性评价及持续改进机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重点考查专业教学体系中必需的周期性评价环节和有效的持续改进机制。综上所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个综合体系,涉及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七个模块。土木工程专业认证的核心是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程类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在教学环节的体现就是对理论课程、设计环节、实验环节、实习环节等进行达成度评价。达成度评价反映了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程度及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持续改进效果。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研制专业评价系统,保证专业评价过程的规范,对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合格的毕业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土木工程专业评价系统的研究

土木工程专业评价环节涉及的主要内容有:毕业要求指标点管理;课程信息管理;达成途径的管理;学生作业、报告、设计、考核等成绩的管理等。专业评价系统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根据土木工程专业评价的内容及管理层次,作者研究并开发了适合土木工程专业评价的软件系统,评价系统包含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模块。系统研发的关键要厘清评价内容和管理层次关系,如三个管理层次为任课教师→课程负责人→教学负责人。任课教师须对所负责的教学班进行教学内容达成度的评价;课程负责人须对所负责的课程(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进行总的达成度评价;教学负责人对各个专业进行专业达成度的评价。每个管理层次对应不同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如图2、图3、图4所示。土木工程专业评价软件系统的研发,保证了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减轻了各管理层次人员的工作量;且评价结果为电子版,利于长期保存,方便做连续性分析。

四、土木工程专业评价系统的应用

专业评价系统将相关教学信息统一保存,每个相关人员在进行评价时均可从系统调用信息。由于教学大纲相对固定,所以相同课程评价模板可以重复使用,减少数据的录入量。每个课程的评价可由课程负责人做好模板后,同课程任课教师调用,以保证计算参数的一致及最后评价结果的客观。本专业评价系统研发成功后,已试用两个学期。相关人员在经过短暂的学习后就可以方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评价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具体问题不断进行了完善。本专业评价系统不仅可以应用到土木工程专业评价,也可以拓展到其他工程专业的评价。

五、结论

为力求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评价系统的研究开发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本评价系统可应用到土木工程专业、铁道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3个本科专业。研究中将专业评价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化,保证专业评价过程的规范。评价系统的应用降低了手工操作人为失误的概率,保证专业评价过程的客观性。望本评价系统对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塑造具有国际质量规范的高等工程教育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玲,雷环.《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的工程教育认证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5).

[2]李姝霖.《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的工程教育认证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分析[J].教育界,2018(18).

土木工程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文化;文化育人

一、开展建筑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文化是民族血脉、人民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能否有效传承创新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要求。当前,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攻坚期、各种矛盾相互叠加、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新形势,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精气神,汇聚正能量,不仅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为重要,而且也是高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养人才的迫切要求。[1]土木工程专业作为高等学校的工科专业,如何利用专业特点和特色开展育人工作成为土木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土木工程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崭新的物质环境,同时促生着建筑文化的发展。因此,利用土木工程的特点,在土木工程专业开展建筑文化教育对加强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育土木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不能单纯地以“建造”为目的,更多土木工程的从业者都意识到,建筑物从古到今都是文化内涵的承载物,我们需要将“建造”与“美学”完美结合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探索在土木工程的专业教育中实施建筑文化教育,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建筑文化鉴赏能力、加强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显得非常必要。[2]

二、建筑文化的内涵

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建筑物质财富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物则是建筑文化的表现形式,它装载着人类、社会、自然与建筑之间相互运动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综合就是建筑文化。文化的多元性、地域性、时代性和层次性等属性也对建筑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建筑文化既是社会总体文化在建筑活动中的体现,同时也是建筑活动对社会文化的反馈,两者是相互促动、同时发展与进步。建筑文化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符号文化的综合反映,它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也具有文化的关联性、历史的延续性、时代的延展性、民族的习惯性、地域的环境性等特性。[3,4]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建筑历史发展,前人的优秀建筑遗产遍布全国,丰富的建筑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然而当前的建筑创作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这是建筑文化发展前景中的进步现象,各种新理论、新思潮的涌现,以及新型建筑物的诞生,都将随着建筑文化发展不断地展现,并显示其应有的活力。

三、开展建筑文化教育的思路与实践

对于土木工程而言,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既能开展土木工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又能从事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的项目规划、工程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等工程实践。因此,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将来是建筑文化发展的实施者、传承者和创新者。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过程而言,仅通过增加学时来加强建筑文化教育显然是不可行的,并且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中国建筑史、建筑美学等课程也不能有机地衔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因此,在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需要全程融入建筑文化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在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充实建筑文化知识,做到通过专业课渗透人文精神,如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加强施工技术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在结构工程中介绍我国不同时期的典型结构及其特点,在建筑制图和房屋建筑学等课程中适当介绍有关建筑史、建筑大师、建筑美学等特色内容。这样,既加强了建筑文化教育,又使专业课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围绕建筑文化教育这个主题,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学校的特点开展本校的建筑文化宣传,充分展示身边建筑文化的历史与传承,加强建筑文化的认同感;经常邀请知名专家开展建筑文化讲座和学术报告,特别是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报告,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建筑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建筑艺术鉴赏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设计竞赛,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再者可以在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加强学生对建筑文化的理解。工程专业的培养环节中,实习实践占有相当大的教学比重,利用这一环节加强学生的建筑文化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环节,组织学生对各种建筑风格、建筑艺术进行参观学习,特别是对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进行参观,有利于帮助其掌握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

最后是加强建筑文化的应用,教育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实际应用,要求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建筑文化教育的目标是让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了解建筑文化的发展历史,把握当代建筑文化发展的趋势,能够鉴赏建筑文化之美,最终能够结合建筑文化建设符合人们精神物质文明需求的建筑物。

参考文献:

[1]邓纯东.坚定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J].探索,2018,(05):30.

[2]曹所江.论高校建筑文化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功能[J].江苏高教,2002,(05):124-126.

[3]彭立勋.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点[J].城市发展研究,2005,12(06):75-77.

土木工程教育范文篇4

在传统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才的发展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大力扶持高校的双创教育发展与建设,并就新时代人才培养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在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下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多元化探索(2019SJB267)”支持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由宋来新、商云龙主编,化工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化工行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教程》一书,针对教育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基本要求编写而成,对大学生双创教育的研究与探索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化工行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教程》内容涵盖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的关系,创新创业基本要素、创业项目过程和注意事项。另外,以大化工行业为背景,本书分析探讨了该行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新形势,从而帮助大学生建立创业理论基础,熟悉创业基本流程和方法,并了解该行业创业的法律法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投入创业项目活动实践中,以促进大学生创业和就业的全面发展。研读该书,发现有以下特点:第一、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本书由具有丰富创业就业指导经验的高校教师联合编写而成,并融合化工行业知名企业家、创业指导专家等多方意见和建议。其对创新创业与大学生职业发展关系的阐述,创业者与创业团队的重要性以及其团队规模的介绍,以及分析创业市场和积极发现创业机会的探讨等内容的编写值得思考和探索。另外,充分利用、整合创业资源,正视创业风险,掌握并完善创业企划书的撰写,以及学习新企业的生存和生成管理,了解当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掌握企业成立、管理的基本流程等内容对大学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最后,还附加科技生产型创业项目和服务型创业项目的创业计划书格式。该书内容丰富,全面系统,编写结构清晰严谨,便于读者对该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是一本良好的教材和参考书。第二、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国家人才,丰富高校教学机制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该书首先阐释了创业与学生职业发展的关系,阐述了创新创业基本理论和形势分析,并阐明了创新创业对当代大学生发展及就业的重要意义。此外,还重点论述了创业市场、创业风险以及创业企业的运营管理,强调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表明大学生应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创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基础。本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能够使读者快速理解并掌握该书的核心内容,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创业指导书籍。

面对我国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化学工程和土木工程等工程类人才培养的基础。针对当前工程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面临的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分离、创新意识不足、创业能力单一等问题,可通过实际竞赛、能力、学科的交叉教育等方式来进行综合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化工行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教程》内容的编写,对当代高校工程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化学工程和土木工程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复杂性、广泛性和专业性。高校工程类创新创业教育应注重专业实习的重要性。通过专业实习的实践练习,锻炼实践能力和积累创业技能,提高学生本身就业能力和创业实力。同时,工程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应结合社会发展要求,在市场需求、企业需求以及学生自身需求和能力基础上,进行有方向、有市场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有效引导、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注重能力提升,从而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坚实能力基础。

土木工程教育范文篇5

1.施工较为复杂。因为土木工程的特性,使用功能较为多样,导致土木工程的类型较为多样化,施工就变得非常复杂,在土木工程类型使用功能一致的情况下,因为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需要考虑到土木工程施工的环境因素,气候因素,地理因素等等,导致了就算是同一个类型的土木工程施工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导致了土木工程的施工较为复杂。2.施工流动性较大。对于土木工程施工来说不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区域进行施工没有固定的身缠和生活场所,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土木工程的施工流动性较大,施工人员需要跟着工程走,这就导致了施工工作人员的生活不太方便,特别是如果施工场地在一些偏远郊区,施工员工没有娱乐的方法,生活较为单调,最终导致了工作积极性较低,工程的施工效率较为低下。3.施工周期较长。土木工程和其他的工程来说因为土木工程的建设难度较高,施工面积较大,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流动性,最终导致了土木工程的施工周期相对比与其他类型的工程来说施工周期较长,这就要求土木工程的施工队伍和相关的企业需要相对稳定,对于施工企业的管理稳定性的要求较高,并且因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对于管理方法容易进行持续性的优化和改进。4.施工环境较为恶劣。因为土木工程的施工地点不固定并且土木工程的施工面积较大,这就导致了不能和其他工厂给一样拥有良好的施工环境,土木工程的施工人员都需要在露天的环境当中进行施工,并且土木工程的施工受到天气影响较大,既定的施工计划往往会因为风雪洪水等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导致退后,这就要求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调整施工的进度。

二、建筑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是个庞大的学科,但最主要的是建筑,建筑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的发展历程。整个世界每天都在改变,而建筑也随科学的进步而发展。力学的发现,材料的更新,不断有更多的科学技术引入建筑中。以前只求一-间有瓦盖项的房屋,现在追求舒适,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科学,推动了土木工程的发展,使其更加完美。土木工程也是-门古老的学科,它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未来的土木工程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这是需要心平气和和极大的耐心和细心的专业。因为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根线条要把建筑物的每一处结构清楚的反映出来。没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做什么事情都只是浮在表面上。就目前的建筑施工技术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施工技术比较落后。在当前的建筑领域,沿用传统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现象十分普遍,大部分创造性工程严重缺乏科研力量,再加上施工人员队伍的施工技术比较落后、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就会导致施工过程中频发安全事件,情节严重时还会给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埋下巨大的隐患。(2)施工技术缺乏有效的规范。目前我国的施工技术尚未形成标准化、统一化的完整体系,从而使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几率不断增大。不仅如此,土木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十分复杂,每个施工领域都包含着繁杂的施工工序和多样化的施工方法,对技术的要求灵活且多变,然而大部分施工人员在实际开展作业的过程中,由于不清楚工程项目的具体建设类型,就会导致施工后期频频出现返工的状况。(3)管理制度有待加强。大多数管理人员没有准确认识到自身的工作职责,工程延期完成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企业必须对管理制度的完善引起高度重视,确保项目施工有序进行的同时,有效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三、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土木工程当中包括了对于交通运输,信息通讯以及水利排气等等设施设备,提供电气设备和无形产品,他是一切企业和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根本和基础,也是城市运行的根本保证和重要条件。土木工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和条件,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足够的能量,如果土木工程的建设较差会制约实际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需要基础建设的推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一部分区域的发展,一条共同的经验就是通过率先启动大规模的土木工程建设,为经济高速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需要集中所有的力量加强对于基础建筑设施的建设力度,重点项目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明确的带动作用,和城市发展相对比来说,我国农村地区的土木工程建设相对较弱,我们需要根据实际的部署情况,围绕改善我国农民生产生活全面加强农村建设力度。1.创新是当今时展的主题。创新是时展中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方面也是如此。近段时间以来,我国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相应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也提高了许多,但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目前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还是相对落后的,大量未知领域等待着我们前去探索,尤其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因此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仍旧是任重而道远。就现阶段的发展实践情况而言,我国自主创新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实发展的需求。对建筑施工技术行业来说,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立足于技术创新,唯有如此,企业才能生产出品质一流、质量过硬的产品,从而有效避免与时展步伐发生严重脱节的状况。如果我们将一个城市的发展看做一个生命体,那么这个城市的土木工程就是这个生物生存所需要最基本的生理系统,交通则是这个城市的血管,排水系统就是这个身体的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电力则是血液。土木构成构建了城市的主要框架,承载了系统发展和未来,为城市的发展构建了基本,如果没有土木工程就好像生命没有了肉体,一切都显得毫无意义。现目前,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质量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理念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土木工程作为城市的实体框架,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土木工程的需求也从传统单一的实用性角度开始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土木工程的合理性和人性化以及土木工程自身的品质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土木工程和城市的发展潜力,备受人们的关注,土木工程的基础建设,是衡量最主要的指标之一,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土木工程当中城市发展的价值和意义。2.可大大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随着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企业在现阶段社会中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来的艰难处境,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真实需求,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背景下,各企业间的竞争局势变得愈发紧张。因此,企业必须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到位,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作为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力的强力手段,在实际工程建筑中不断引入新兴技术,为企业节省最大化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扩展企业的盈利空间。创新是时展中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对建筑施工技术也是如此。在当今社会,我们不仅要大力倡导创新,还要全力支持创新。一个行业只有保持创新发展的劲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相比国外的大部分国家,我国在土木工程建设方面只能处在中下游水平,因为这些国家都有着先进技术作为支撑,而相比发达国家,那就是天壤之别了。3.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经济体制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已不足为奇,施工企业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并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在绝对优势地位就必须走技术创新的道路,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唯有创新才能带来更多的新兴技术和工艺,从而大大增强自身的生产力,节省时间成本,达到品质过关、质量过硬的理想化效果。所谓创新就是对传统技术做出改变,使自身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企业自身发展内外需求,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强力手段。

四、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方法

1.深基坑支撑技术创新。在对于土木工程施工过程当中,深基坑的施工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施工技术,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整体的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相关的安全性,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土木工程实际的施工质量和相应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对于深基坑施工技术进行相关的创新。深基坑施工技术创新主要来说可以体现在支挡技术当中,一半来说深基坑的深度较深,并且基坑当中的土质较差我们会选择使用支护体系,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施工降低了最终的施工效率,深基坑支护体系当中的创新点就是实现了支挡以及相关结构一体化的设计分析。2.预应力技术的创新。在预应力的施工过程当中需要比较创新意义当中一种新型技术就是对于体外预应力技术分析,体外预应力技术的具体应用较为广泛,被应用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等等一系列工程当中,在一部分跨度较高的工程当中较为常见。这样的施工技术主要应用包括了两个应用体系当中,一种是无粘结体外预应力还有一种方法是利用粘结体外预应力技术角度,有粘结体外预应力就似乎的具体有点减少了预应力实际的摩擦力。无粘结预应力最根本的有点操作简单可以减少预应力出现损失,这些技术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土木工程实际的施工效率和相关的质量。关于新型预应力技术的探讨。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新型预应力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体外预应力和后张预应力。根据不同后张预应力的发展特点,现代新型预应力技术开始向以下两种技术体系方向发生转变:(1)无粘结技术体系,可以将各种摩擦力系数控制在最小范围内。(2)粘结技术体系,摩擦力较小,操作难度低。结合两种技术体系的特点不难看出,第一种的技术要求要远比第二种高出许多。关于深基坑支挡技术的探讨。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这种技术最常见于现代高层建筑的实际应用。首先,现代高层建筑都需要进行承载力效应检测;其次,高层建筑对地基承载力、地下空间负荷力等都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因此就亟需新型深基坑支挡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否则就无法满足城市高层建筑事业及地基施工技术发展所提出的迫切需求。以下是该技术的两种常见做法:(1)“桩—桩—锚”支挡体系。当土木工程作业区域内的地基土质较差时,就可以使用这类支挡体系。(2)承重结构与支挡一体化结构体系。在遇到一些隐秘性较强的作业区域时,这种结构体系可以实现施工场所墙体一体化,使桩柱的承载力变得更强。因为这种方式的投资成本不高,且操作难度较低,所以使用钻孔灌注技术开展承重结构与支挡一体化作业的方法就变得愈发普及化。3.强调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理念。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建筑施工企业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残酷的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部分企业被淘汰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在市场经济的洗牌中,企业要想求得生存,就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加强技术创新力度,才有可能获得长足发展。这不仅意味着建筑施工企业要具备雄厚的资本,在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上也要占据一定优势才行。4.构建出相对完善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机制。对于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来说,企业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构建出相对完善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机制,组建专业的工作小组,研发出符合自身发展现状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方案,促进企业内部发展核心技术的形成。现如今,随着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然而企业自身工作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却普遍偏低,且专业技术水平也十分有限,这就要求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引进大量的综合型人才,确保对当前员工专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开设丰富多样的培训课程,聘请相关技术专家与学者前来开办讲座,让每一位员工的专业素质水准都有所提高;此外,还应当在企业内部建立薪资奖励机制,让表现好的员工得到额外的福利待遇。在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中,企业应加大监督力度,确保每一项创新技术都能贯彻落实到位。

五、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土木工程十分特殊而又具有系统性。因为几乎所有的土木工程师设计和建造的构筑物都是独一无二的,绝不可能出现两个完全相同的建筑物。有些建筑物虽然看似相同,但是建筑的场地条件(地基、风荷载、地震荷载等)都是不同的。像水坝、桥梁或隧道这样的大型建筑物每一个都完全不同。因此,土木工程师随时要准备应付新的复杂情况。同时工程要考虑的相关影响因素非常多,任何设计上的忽略都将导致一个失败的工程。1.技术理念创新。理念作为行动的实际指导,全面加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力度,我们需要进行相关技术理念的构建和创新,我们需要理念指导技术创新技术和行为。学习我国国外先进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例如预应力技术等等,从中吸收新型技术经验,全面加强国内土木工程建筑项目体系,提高国内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保证技术创新工程的开展,全面加强对于技术层面的投入,保证资金投入的足够2.科技含量的提升。土木工程施工通过使用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施工环节的检测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数据依靠和支持,加强对于施工前期工程费用激素按当中,通过使用较为全面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其更加的方便具有精确度,并且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的效率,解决施工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但可以实现对于人员的科学滚利,我们还可以保证施工进度和实际的施工质量,良好的把握,解决存在问题的施工材料和相应的设备,提高设备的科技化程度结束语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未来建筑施工行业将会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水平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企业在实际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也要对技术的革新引起足够的重视。未来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必然会朝着高精专方向发展,如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无法使自身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能力不断加强,那么对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与品质将会产生不利影响,进而阻碍企业的长足发展以及综合竞争力的提高。随着国际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建筑理念,为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随着我国城市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施工的难度系数也变得越来越大,加上部分地区的地理环境比较特殊,导致部分从国外引入的先进技术无法在这些地区发挥作用,从而给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与此同时,不少建筑因为技术支持力度不够而使质量无法达到相关标准,进一步限制了我国施工建筑的发展,所以现阶段我国在开展建筑工程时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加以改革与创新,让我国的建筑行业可以在未来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彭冬松.土木工程施工中节能绿色环保技术探析[J].建材与装饰,2020(02)

[2]李文慧.关于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技术应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1)

[3]仝胜.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01)

[4]彭冬松.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门窗,2019(11)

[5]李文慧.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J].门窗,2019(11)

[6]仝胜.关于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技术应用研究[J].门窗,2019(13)

[7]仝胜.关于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技术应用研究[J].门窗,2019(11)

[8]张燕燕.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08)

[9]张燕燕.财务战略中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5)

土木工程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大土木”人才培养模式宽口径厚基础

1998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公布的目录中,将土木工程专业做了重大调整,将原来的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隧道工程、港口工程、海洋工程、给排水工程等8个专业综合为土木工程。调整后的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学科方向多、专业口径宽、综合性强、人文素质要求高等特点。因此原有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合新形势下“大土木”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研究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尽快适应土木工程向“大土木”的转变。本文结合浙江大学土木系的教改实践,谈一谈新形势下“大土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情况。

一、转变教育观念,确定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其他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样,都要迎接时代的挑战,都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只注重知识的传递和继承,专业化分过细,口径过窄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大土木的教育新理念,拓宽专业口径,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强化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个性教育的观念,从“重专业、轻素质”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转变,从单纯传授专业知识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转变,增强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意识,努力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人才。

二、修订教学计划,架构培养体系

浙江大学土木系从1998年开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建筑工程专业调整为土木工程专业,并从1999年开始按“大土木”招生,实行宽口径教学。在宽口径厚基础的大土木办学思想指导下,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发挥原有的学科优势,柔性的设置了六个专业方向,它们是:建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经济与管理、水工结构工程。并率先在国内实现了按大土木招生和按土木大类培养计划教学。土木工程专业向大土木的转化,使得原有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及实践环节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想适应新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必须制订新的教学计划,架构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浙江大学土木系在制订新的教学计划时,按照“拓宽专业、一专多向、适应发展、灵活设置”的指导思想,实行前期按大类培养,后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新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具有以下特色:

1.体现“宽基础、多模块”的原则学生入学后,前两年基本上按大类统一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人文与科学素质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从第三学年开始分别按专业方向模块进行分流教学,在六个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中,学生可以任选一个模块以上。在168学分的教学计划中,各课程模块所占比例如下:

1.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34%

1.2人文与科学素质课程模块8%

1.3学科基础课程模块35%*专业方向课程模块10%

1.4实践环节课程模块13%

2.突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在以往的课程设置中,设计类课程只侧重解决和分析本课程领域的内容,较少涉及其它方面。为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况,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设计的整体把握能力,通过修订教学计划,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土木工程设计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力求做到设计教学贯穿本科教学全过程,各门设计类课程在教学过程分布如下:第一学年:土木工程概论、建筑制图与CAD基础第二学年: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AutoCAD、结构概念与体系第三学年:计算机辅助设计、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基础工程、建筑施工、钢混、道路勘测设计、城市给排水工程第四学年:钢结构设计、大跨空间结构、市政结构物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毕业设计第一学年开设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聘请工程院院士、教授及建筑设计单位的设计大师等讲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入学初期能够对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解决的问题以及土木工程发展的前沿性课题和今后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逐渐培养他们的工程意识。后续开设的结构概念与体系、大跨空间结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土木工程AutoCAD课程,大大加强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综合能力和对工程设计的整体把握能力。修订后的教学计划,基本上形成了以计算机制图为基础、各门设计课程为框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为主线、毕业设计为目标的一套完整的相互衔接、互为条件的课程体系。

3.结合专业教育评估制度和注册工程师制度我国的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评估工作始于1993年,目前我国已有18所学校通过了建筑工程专业评估。实践证明,专业教育评估在提高教育质量、改革专业教育、改进教学管理、加强教育界与工程界的联系和合作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我国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以及与发达国家相互承认学历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土木工程教育走向世界打开了通道。实际上,我国的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制度已与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挂钩。我国注册工程师(结构)管理委员会规定,凡是经专业评估合格的学校的毕业生可以提前一年参加专业部分的注册考试。以培养土木工程师为主要目标的土木工程教育,其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计划,除了考虑一般工科人才的要求外,还必须重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和注册工程所必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因此我们在制定适应宽口径、厚基础的大土木人才培养计划时,综合的考虑了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的要求和土木工程注册工程师的考试内容,经过改革后的教学计划,淡化了原来划分过细的专业界限,打破了学科课程壁垒,更加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训练内容,充分体现出了加强基础、拓宽面向、优化体系、注重创新、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发展方向。

三、整合系列课程,改革教育方式

随着专业设置的调整和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确立,原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已不再适合宽口径和厚基础的大土木教育模式,必须对其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采取“删、减、并、增”的思路,对于一些落后的、趋于淘汰的课程予以删除,对于仍有部分保留价值的课程通过改造,并入相关课程予以吸收,对于保证专业质量、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通过进一步充实和创新后予以保留。在整合系列课程的同时,我们还加大了精品课程的建设,先后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等十几门课程获得了学校及学院的经费资助。通过几年的建设,出版了一批精品教材,制作了一系列多媒体课件,并将教学成果应用在了实际教学当中,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在有效的时间内,丰富了课堂教学信息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1世纪,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已经并将深刻地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了保障一系列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我们还加大了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并改善了教学条件,优化了教育环境。浙江大学土木系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先后投入230多万元(211工程建设项目和高等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项目),建立了100多平方米的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和工程结构设计实践基地,购置了一系列软、硬件设备,为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目前已有土木工程AutoCAD、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施工、钢筋混凝土CAI、流体力学CAI、高层建筑CAI、结构概念与体系、房屋建筑学、建筑制图、大跨空间结构等一大批课程在教学实验室完成教学活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比如像建筑施工这样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量多,许多技术性的东西,如施工工艺、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操作过程、施工器具的构造和工作状态,施工技术应用的运行过程等实际操作内容,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不但繁琐,而且很难叙述清楚。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对一些路途较远但采用新工艺、新方法的具有代表性的施工工程,选派教师到施工现场进行拍照和录像,如:杭州黄龙体育中心工程施工、广州动物园水族馆模结构体系、福建漳州后石电厂123米巨型网壳结构、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和长江二桥施工等十几个代表不同施工内容的资料,经过剪辑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演示给同学们观看,既形象生动,又内容丰富,经过几届同学的应用,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同学们的欢迎。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将这些资料进一步系统化,放到网络上供学生随时观看和参考。

四、抓住机遇,与时俱进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引发了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21世纪,信息技术将广泛影响经济的各个领域,同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土木工程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经历了各个阶段的技术进步以后,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同其他领域相比,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含量还不是太高。另一方面,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要求已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产业的人才模式,社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以及企业技术的升级,都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建行业在科学技术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催化下,其传统产业正面临着变化和革新。但是,由于受国家专业目录的约束,专业改革的重点基本上放在了拓宽专业口径,更新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2002年6月,教育部率先批准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6所高校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行自主设置新的专业。这一好消息,无疑也给土木工程的发展提供了良机。因此,土木工程专业要想发展,必须抓住机遇,结合自身的科研特色和社会需求,努力申请筹办新的目录外专业或专业方向,如土木工程可以向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土木工程智能化,就是在古老的土木工程中融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后期维护等阶段实现高度自动化、信息化。目前土木工程智能化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施工以及智能化的物业管理等。

目前我国在土木工程智能化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从事智能化方面的人才非常短缺。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深入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土木工程智能化人才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给土木工程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动力和优异的社会环境。在新的形势下,土木工程这门古老的学科,要想获得新的生机,只有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古老的土木工程开拓创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沈祖炎主编.挑战与突破.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

[2]陈云敏等.土木工程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高等理科教育,2002年第3期.

[3]沈蒲生等.论我国注册工程师制度和土木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机械工业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土木工程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数字化;土木工程;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是指一切与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工程建设及其建造和维修。一般的土木工程项目包括道路、水利、交通等。土木工程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工程建设,而且包括在建设过程中使用的设备、用料及其施工操作等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行业的发展,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我国各高校正在积极发展土木工程教学,并对教学方式进行探索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努力实现土木工程课程的建设及人才的培养。

1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已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①传统的土木工程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学生每日重复学习课堂板书,教师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却不想学生是否能接受并消化这些知识,没有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结果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授课,而学生却无法接纳如此庞大的知识量,学生缺乏创造力,无法将学习的知识活学活用。②传统模式下的土木工程教学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③对于土木工程教学来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期末考核时,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通常只是简单地通过试卷来进行考查,而这种单纯的卷面考查并不能使学生很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环境。

2新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优势

2.1课堂生动有趣,变化多样

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很容易犯困,不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授课方式死板,这说明板书教学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教育。相比之前的授课方式,教师可以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授课中,其不仅方便接收和发出信息,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更便捷地接受知识,并且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

2.2不限时间和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正确应用新媒体,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在任何地点都可以传递知识信息,而且新媒体还可以筛选整理大量知识,实现跨平台、跨终端信息的交互模式,方便学生开拓视野,博学广识。除此之外,由于新媒体拥有海量的数据和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喜好和专业知识来安排教学计划。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项,使所学的知识更加多元化。

2.3双向传递信息

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通常是单向传播,而新媒体技术可以实现接收人和传播人之间的双向传递,方便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讨论交流。信息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实现扩散,而使用这些信息的人也可以将评论反馈给发送者,双方随时都可以对信息展开交流与研讨,省时省力。

3高校土木工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3.1制订合适的土木工程授课计划

排布合理的土木工程课业计划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宜的土木工程授课计划。①基础理论在任何课业中都是排在首位的,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基础理论课,使学生更加快速地学习基础理论并熟练掌握教授的相关技能。因此,在排布的授课计划里,教师可以用基础理论课作为其他课业的筑基,并在此筑基上扩展土木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习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并学会合理应用,以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计划里融合不同的土木工程专业课,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②对专业科目的动手操作教学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土木工程专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育,通过布置一些实验项目,使学生亲身体会工程操作并拥有实践经验,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③教师还要注重人文精神的知识传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将来就业提前做好准备。

3.2应用信息化平台,随时获取学业信息

现阶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网络教学逐渐成为主流。教师在网上学习任务,学生完成后可以给予反馈,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课堂小测和日常考试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无时空、无地域局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反馈进行重点讲解,实现因材施教。

3.3充分利用信息化

大数据,及时更新教学信息教师通过网络信息化的大数据库筛选,可以快速了解有关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最新政策信息,再将整合后的政策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学习到全新的知识。实践出真知,教师通过网络给学生布置实践任务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组织专题小组进行网络查找资料并讨论整理,将其传到网上,与其他小组和教师讨论获得的信息及心得体会。因此,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有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让土木工程施工教学紧跟时代潮流。

3.4健全土木工程的课程体系

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以往单调的土木工程课程系统已经不再适用,所以教师理应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①要有丰富的课程内容和适当的信息量,使其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程度,还可以通过结合社会人才市场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修改更新。例如,要想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设计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可以添加建筑法律、计算机和建筑经济学课程等内容,使所学课程丰富多样。这样不仅可以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而且可以使他们了解相关方面的其他知识,全面发展,增强实操能力,培养全面型社会实践人才。②可以适当地改革土木工程课程体系,让其分支下的每一个小科目相互结合,使整个体系完整互通。在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缩减一些课堂讲授内容,让学生更加注重课下的动手实践。教师在进行土木工程专业授课的过程中,其内容多数是关于工程类的行业知识,涵盖了道路交通建设、楼房建设、隧道建设等方面。要想培养更具有专业性的学生,教师可以将课堂基础知识和该专业的专业技能相结合,挑选与该专业基础相关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筑牢根基。课本的选择可以参考《材料力学》《计算机技术》《工程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岩土力学》《工程概论》等。

3.5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土木工程教学的基础在于实践,因此,学生不仅要牢牢掌握土木工程建设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把这些理论基础应用到实践中,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各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可以通过与相关建筑工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带领学生在工地现场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融会贯通。此外,高校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结组前往实践基地进行学习,以锻炼动手能力。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一方面提升了高校的实际教学成效,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基本教学设施。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更好地对教学工作进行管理,同时也能够提升学校的土木工程教学水平。学校进行合理的土木工程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学习书本知识,还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今后的土木工程建设工作建立一个完备的知识理论框架。

3.6开展多元化教学

有些知识的教学比较枯燥,这样会导致学生无法全神贯注地听讲,影响学习质量。因此,高校在进行土木工程改革时,可以利用新媒体设备开展教学,依据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师利用新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结合视频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变得生动活跃;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新媒体将相关知识和施工操作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这些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新媒体的教学方式难免会与实际状况有所偏差,教师应视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并带领学生到实际的施工场地进行参观学习。

4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在土木工程教学中引入新媒体技术和设备,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并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学,以便培养出优秀的土木工程类的专业人才,推动我国建设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浩.基于智慧建筑行业升级的校企共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以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为例[J].智库时代,2019(16).

[2]孟津竹,任大林,王军祥,等.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7).

[3]吴辽.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土木工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9).

[4]张正彬,何平,汪日光,等.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程制图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4).

[5]王飞,陈艳.新媒体背景下地方高校土木工程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

土木工程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构建要点

基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重大战略部署的需求,我国于2010年出台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其目标为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基于此,如何构建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也成为学术界、工程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即围绕此展开分析。

一、卓越计划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程教育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社会经济、民族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经由几代工程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国工程教育逐渐形成较为适应我国发展的培养体系,且培养规模位居世界首位,为工程界、产业界输送了大量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程教育职能也发生了转变,从仅传授知识,开始朝着增强学生获取知识与创造知识的能力方向转变。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下,高校须尽快培养出一支具有开阔视野、创造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基于这一背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随之开始,并提出了卓越计划。2010年,教育部召开卓越计划启动大会,联合相关部门与行业协会,共同实施卓越计划。此次会议有69所高校与多家企业共同参与[2]。会议指出,卓越计划的实施,旨在培养一批卓越的工程师后备人才,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现代化社会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卓越计划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是工程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但不是唯一方案;是工程界与教育界共同参与的教育改革;具有通用培养标准,但是各专业培养模式没有具体形式,具有开放性特征;重视对学生创造性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中应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放在重要地位,而这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二、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

(一)实践教学改革目标

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具体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如下:基础理论:在实践中拓宽学生的眼界与思维,增强学生对土木工程理论知识的掌握,并能够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拓展与创新;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土木工程设计、建设以及管理维护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结合社会需求、实际工程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职业素养、实践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加强对工程实践活动的重视,借助实践培养学生的坚持、刻苦以及挑战精神,为工程界输送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二)实践教学改革内容

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是对该学科实践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环节,教师需要根据实践教学目标,科学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多层次(基础—综合—研究—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主要分为校内与校外两大部分。校内部分的改革内容包括:建设校内基地、增设特色课程、调整实践环节及时间、鼓励学生参与各项科研创新活动等。校外部分的改革内容包括:采取多企业合作模式,打造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完善企业培养体系等,还可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担任任课教师,建立稳定的校企联合开发课程的教师队伍。

三、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要点

(一)校内实践教学体系

1.建设校内基地在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背景下,高校应建设开放的实验、实践基地,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内基地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硬件建设,包括学科基础试验平台、专业共享实验平台以及工程实训平台。校方须加大对基础实验设备的投入力度,做好优化配置与调整布局工作,深度整合相关科研资源,提高实验设备水平。二是软件建设,主要完善卓越土木工程师基地网站建设工作,以方便教师信息、上传资料,学生下载资料、课件等,并实现网上交流、答疑。此外,基地信息化管理也有利于实现兄弟院校的资源共享。三是制度建设方面,学校应科学打造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根据教师的年龄、职称等科学配置队伍结构;完善基地的管理制度,健全实验室安全使用登记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制度等,保障基地的正常使用与运行。2.打造特色课程为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在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应增设特色课程,如土木工程材料设计性试验、结构模型概念与试验、土木工程产业模式与创业课程等。这些课程是在参考国内外高校本科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打造的,能够在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3.改革实践课程内容在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改革实践课程内容十分关键。对此,高校应与企业共同研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标准界定核心能力、修订课程内容;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其占比可设置为总学分的25%~30%;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并引入一些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项目。4.科研创新实践活动在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中,校方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项科研创新实践活动,具体改革要点如下:①校方、院方应加大学生科研方面的经费投入,设立校级、院级科研项目,配备导师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团队,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②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活动、职业技能考试,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增强其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③鼓励学生、申请专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能;④增设研究创新学分,推动科技创新活动课程化,鼓励学生参加讲座、竞赛、科研以及实践项目等。

(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

土木工程教育范文篇9

1.1我国建筑物能源消耗情况分析。城市建设进程的深入推进,加大了对能源的需求量和消耗量。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期,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将节能减排、可循环发展方式渗透至社会各行业中,以期通过这种方式,缓解我国能源危机,为实现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助力。对于高能耗的土木工程来说,具有巨大的节能空间与节能潜力。随着土木工程建设数量和复杂程度的增加,对于能源的消耗量也逐年提升,虽然现阶段的土木工程在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上较之以往有很大提升,但大部分建筑物仍未达到相关行业节能标准,其能源消耗量尤其是冬天的供暖能耗,已经超出其他国家的2~3倍。1.2土木工程建筑节能。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是指将节能减排理念融入工程建设的每一环节,在保障建筑工程满足相关质量标准和居住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土木工程的优化设计与施工,注重对节能技术和节能环保材料的利用,并对整个建设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让整个建筑结构从房顶、门窗、墙面到地面等部位的密封性和阻热保温性能大幅度提升,以此来降低建筑的能耗。另外建筑经过节能设计和建造后,在保障各项条件满足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减少空调、照明、热水器等消耗品的使用次数,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消耗和浪费现象。1.3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作用及意义。1.3.1有助于缓解能源消耗的压力。建筑行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土木工程是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人口数量逐步攀升增大了对建筑工程的需求量。土木工程建设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其施工行为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加上众多的人口数量,每天各种各样的电器设备等的使用,所消耗的能源数量非常巨大,长此以往必将引发能源危机。土木工程中的建筑节能,从设计、施工到建筑的后期使用,其能源消耗量显著降低,有助于缓解能源压力。1.3.2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能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各行各业的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能源的支撑,将节能环保科学理念在社会各行业中进行推广,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尤其对于蓬勃发展的土木工程来说意义尤为凸显。中国人口数量较多,多种能源的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甚至处于极度匮乏状态。土木工程建设数量的增大,使其对各项能源量的消耗量和对环境的影响力都不断提升。采用建筑节能后不仅能够降低各种废弃物的产出率和排放量,降低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同时节能化的设计和施工,使得建筑环境更加科学合理,可再生资源、可循环方式的利用,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相关要求。

2土工工程建筑节能现状分析

2.1建筑节能技术有待提高。土木工程中的建筑节能是一项集多种专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从建筑材料、技术、设计、人员及设备等方面都应全面体现节能理念和节能要求,涉及的知识和研究非常复杂繁琐。我国土木工程建筑节能发展时间较短,受传统施工理念的影响,节能技术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目前很多施工企业节能意识不足,所采用的节能技术也不够先进,同时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的差异性,导致节能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水平。2.2对建筑节能重视程度不够。建筑节能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起步较晚,目前所采用的技术也没能表现出特别明显的节能优势。在以往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未对节能环保给予更多的关注,只是按照施工要求生产出质量合格的建筑产品即可,没有充分认识到到节能环保对土木工程的重要意义。首先国家在建筑工程节能应用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无法为相关技术的应用提供有效保障,导致当前我国建筑企业与工作人员对建筑节能的重视程度偏低,也就无法为节能技术的全面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在土木工程建筑节能应用过程中,有些工作人员在节能设计和施工时出现严重的违纪、违规现象。其次,土木工程的使用人群没有意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使得建筑节能环保的意义失去了价值。

3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常见措施

3.1建立健全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管理机制。以健全的土木工程建筑管理机制为建筑节能的规范使用提供保障,这是确保建筑节能应用效果的重要举措。因此国家相关部门要结合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让建筑节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为各项节能体系的合理应用提供应用标准和应用规范。同时施工企业要以国建相关行业法规规范为依据,结合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完善的管理制度,并成立专门的监管小组,深入施工现场对整个建筑节能进行全面监管,以此来引导土木工程朝着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3.2创新节能环保技术。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发展,就是要不断完善和创新节能环保技术,使其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为提升建筑质量和性能而提供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不断被研发出来,并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土木工程也应如此,相关人员需结合土木工程建设特点,对节能环保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成功经验,促使施工技术更加完善。加大对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的开发和利用,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让更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加大对高性能材料的合理利用,以此来降低对资源的消耗量,严禁使用污染有害的材料,合理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保障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节能环保要求。3.3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土木工程的建筑节能技术,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其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撑,所以应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施工单位要创建长效学习机制,定期对相关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使他们具备较强的节能意识,提高对节能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增强对节能技术的了解与认知,同时能够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对节能技术进行创新和优化,进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发展。3.4大量利用自然资源。各种自然资源是建筑节能中首选的能源,这些资源具有绿色无污染、可循环使用的特点。比如结合土木工程建设地的地质状况和自然条件,合理选择施工位置,并对建筑内部进行优化设计,让建筑的采光、通风都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到太阳光和自然风。在建筑的房顶、墙面增加太阳能板、光伏发电等设施,还能实现对室内照明、热水等的资源供应。

4结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相关要求相一致。立足我国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现状,我们要从健全节能管理机制、创新节能环保技术、提升相关人员技术水平、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多角度入手,为建筑节能技术的发挥作用而创造条件,这是降低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刘金磊.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3):35.

[2]陈淑曾.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0):201.

土木工程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教学;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普遍倾向于注重知识教育,忽视质量和创新意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探索创新的应用体系,以满足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值得我们认真考虑和重视的重要课题。

1是积极转变教育以及教育观念

首先在我国培养高等教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工程研究人才的培养模式,另一种是知识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素质全面,自学能力强的人才。这种人才主要从事高等教育任务。是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培训工程总体工程和工程知识,生产工程实践基础培训,建设设计实践能力,土木工程,管理人员。这种人才主要从事生产线的工作。其次我国的大部分高校教学方法过于僵化,过分强调考核成果,缺乏启发式,学习环境的研究风格是当前土木工程教学的弊端。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互联网等辅助教材,激发学生的氛围,扩大信息量。以广泛的知识创造和扩大视野的前提,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知识尽可能地引入相关知识,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分歧思维,融合思维和综合能力交叉思考,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不断积极,创造性,为培养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国家土木工程专业施工技术未来建设应符合未来科技发展观,我们应当积极发展创新施工技术。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工程师,在培养人才方面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的知识,加强学生在学习中对项目建设,设计,施工,管理,也可以是金融保险投资发展的了解。不断创新提升学习能力,协调团队能力和组织能力,让他们具备国际先进的人才视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今后国家的经济、建筑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因此:建筑工程师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是实现发展的基本前提。在人才培养中不光要加强基础培训,还要对施工技术设计,技术管理工作任务领域的施工和管理过程一系列系统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让我们土木工程师熟悉施工的各种技术,具备提前适应各种挑战的能力。大学生必须花4年时间学习知识和能力水平,具备创新和基础工程设计的能力,克服下挑战,勇于接受挑战,为土木工程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教学方式、教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

为了实现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教师为中心的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充分发挥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培养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在土木工程中,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3.1优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课程按照不同的顺序进行排序,是教学内容和过程的总和,课程类别决定学生通过学习的顺序将获得什么样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主要由一个具体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组成,在课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建立新课程的整合与形成,教学内容不断推进,突出实践教学,综合建设多元化教学平台,公共基础结构力学教学平台等主要文化素质教育平台。是主要的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平台的大型基础课程,选修课程的主要方向和相关国家的当前法律法规优先选择专业课程教育平台,体现专业特点跨专业选修课教育平台。3.2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和目标。合理的教学计划具有前瞻性。教学计划要重视基础教育、基础教育课程的衔接,也要考虑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学生视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基础课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安排合理,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开始锻炼的能力;实践教学,尤其是课程设计与生产实践。为了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应在教材和教学内容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应组织学生对设计和施工过程进行访问、分析和讨论。这样,教学任务可以减少课堂教学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获得独立知识。

4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注重发展人格素质

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在集团层面过于强调,忽视个性的发展。虽然采取了一些针对学生能力的措施,但这些措施仅限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变,缺乏对个体发展的鼓励和创新。所以大学毕业生我国社会或国外深造或工作,往往缺少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积极的态度是理解的,倒是小问题,缺乏问题如何找到充分的准备,因此,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培养创新人格,必须考虑人才。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迫切的社会需求。中国的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每年约有2000万人,而英国的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每年只有100万人,我们的创新是远远低于其他人,所以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是大学教育的神圣使命。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方法,未来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必须能够设计和建造优美典雅或宏伟的建筑艺术。

5结束语

土木工程专业的职责是将来培养高层建筑人员。国家景观设计的设计和创造,不仅要树立坚实的知识基础,而且要有创造意识和创造力。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普遍都是知识教育,忽视了培养素质和创新意识。广泛的大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相当扎实,观察分析能力差,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后的学生在从事建筑设计约95%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都是大专以上学历,是企业技术创新和核心的骨干,在企业创新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大学教育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表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相对较高,但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还不够,实际上就是大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高等工程教育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主要渠道之一,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精神有一定的决定性效果。

参考文献:

[1]郑荣跃.突出重点切实进行土木工程专业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12(02).

[2]朱健敏,胡夏闽.德国土木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高等建筑教育,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