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职称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6 19:35:48

土木工程职称论文

土木工程职称论文篇1

关键词: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7-0050-04

一、调研背景

2013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这是我国首次为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管理和发展制定依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自此迈出了重要一步。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具有导向、引领和定位的作用,其中的部分指标是原则性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同时,由于《专业标准》重在指导教师的专业管理和专业发展,职后发展是其关注的重点,而职前培养及教师资格准入则无法参照之进行准确定位。因此,开发一套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中职专业教师专业标准势在必行。教育部、财政部于2014年开展了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本科专业职教师资培养开发项目。

对土木工程专业职教师资而言,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技术性强,既需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又必须具备相当的实践技能,同时还需要根据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状况不能尽如人意,不仅许多教师毕业于普通高校的相关专业,即使来自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很欠缺。

因此,如何界定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能力范围,如何明确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以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成为教师标准建立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笔者利用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同济大学的资源,针对全国25个省及直辖市的79所开设有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调研,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发提供现实依据。

二、调研实施

(一)调研路线

经过多次研讨,本研究确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调研路线图(如图1所示),根据文献调研分析结果、邀请专家咨询后,研究小组首先对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能力进行了专门化方向划分,然后提炼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核心能力及各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能力要求,再提取各专门化方向能力确定具体能力构成。

(二)调研方法

1.文献调研

通过文献广泛检索,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从中汲取营养和养分,以增强研究的理论性和科学性。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具体思维方法,以各种逻辑方式对文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构建研究的理论体系。

2.问卷调研

问卷调查是本次调研的主要方法。项目组针对调研内容,经过专家咨询论证会,分别编制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调查网络问卷。采用抽样调查的研究方法,分析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规模和现状,收集教师群体数量、结构、发展趋势等技术参数,以推断总体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性。通过问卷对在岗教师和用人单位进行抽样调查,收集教师专业能力要求方面的有关信息,为研究提供技术参数支持。

3.德尔菲法调研

针对访谈的部分内容,采用德尔菲法开展调研。研究小组拟定了调查表,按照既定程序,以函件的方式分别向调研对象进行征询,调研对象则以匿名的方式(函件)提交意见。经过几次反复征询和反馈,调研对象的意见逐步趋于集中,最后获得具有很高准确率的集体判断结果。

4.专家咨询

研究小组邀请政府、行业、企业人员和职教专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构成的观点进行咨询。

三、调研数据分析

(一)基本信息调研

本次调研共涉及教师142人,其中男性67人,女性75人,其中包括25个省、市、自治区(调研涉及的省级行政区及人数如下:黑龙江省38人、上海市22人、山东省10人、江苏省7人、云南省7人、浙江省6人、福建省6人、内蒙古自治区6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人、广西壮族自治区4人、贵州省4人、河北省4人、山西省3人、四川省3人、重庆市3人、吉林省2人、辽宁省2人、安徽省2人、甘肃省2人、北京市1人、海南省1人、河南省1人、湖北省1人、湖南省1人、天津市1人)的79所开设有土木工程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从年龄上看,5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135人,占95.07%)。从学历上看,以本科为主(123人,占86.62%),硕士毕业生为16人,占总人数的11.27%,所获学历专业与教学专业一致性较高,仅有15人(占10.56%)所学专业与教学专业不一致,所获学历专业中土木工程专业(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有54人(占38.03%)。从职称方面看,受访教师中具备中高级职称者为113人,占79.58%。从专业方向职业能力与资格证书方面看,具备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及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证书者有91人,占64.08%,所获职业资格证书种类中注册建造师人数最多,有61人,还有76人所获资格证书与职业实践能力匹配程度较高。

(二)专业能力构成

1.专门化方向

根据文献调研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访谈、建筑行业专家咨询、职业教育专家咨询、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本研究初步拟定了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的几个专门化方向,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论证。

本研究邀请了142位一线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进行反馈,经过数轮的意见收集与反馈修改,最终得到以下4个专门化方向的分类,统计结果如下页表1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划分中建筑工程测量是作为单独的专业方向划分的,因此,在调研过程中有较多教师认为应该划分为独立的专门化方向。我们经过研讨后认为,建筑工程测量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与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专业核心能力之一列举,故将此专门化方向删除。

2.核心能力指标调研

根据文献调研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访谈、建筑行业专家咨询、职业教育专家咨询、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本研究初步拟定了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核心能力的数个一级指标,同样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论证。经过数轮次的意见收集与反馈修改,最终得到以下8个核心能力一级指标,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3.专门化方向能力指标调研

根据表1的结果,我们将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门化方向能力分成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监理三个专门化方向能力,分别进行二级指标的调查,同样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论证。经过数轮次的意见收集与反馈修改,最终统计结果如表3―5所示。

四、调研结论

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判断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针对不同的职业定位和专业方向,综合文献调研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访谈、建筑行业专家咨询、职业教育专家咨询、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笔者认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专门化方向: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及建筑工程监理。可将建筑工程测量专门化方向划归至建筑工程施工专门化方向。

综合以上专门化方向的能力需求,结合德尔菲法调研结果(见表2),笔者认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建筑工程绘图能力、建筑工程测量能力、地基与基础施工能力、主体结构施工能力、建筑装饰施工能力、建筑设备安装能力、建设工程费用计算能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各专门化方向能力指标根据德尔菲法调研结果划分如下。

建筑工程施工专门化方向: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能力、钢筋翻样与加工能力、模板翻样与加工能力、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能力、建筑工程信息与技术资料管理能力。

建筑工程造价专门化方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能力、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能力、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能力、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能力。

建筑工程监理专门化方向:建设工程项目准备阶段监理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监理能力、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备案阶段监理能力、建筑工程检测与复验能力。

调研结论汇总如表6所示。

基于以上调研成果,笔者对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了细致划分,以此为基础,可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标准的开发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概而言之,本研究主要可以收到以下效果:

一是可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标准研发提供现实依据。通过本次调研,对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了分类,明确了其职业能力的构成。

二是可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培养标准研发提供必需的前提条件,使其更具现实针对性、实施可行性和培养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宫雪.论基于国际经验的职业教育教师标准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0):32-37.

[2]孟建银.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3]任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4]唐林伟,董桂玲,周明星.“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解构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科教版),2005(10):45-47.

[5]王立科.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及其专业标准的制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5):41-45.

土木工程职称论文篇2

一、土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与指标

2003年建设部土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及专业评估委员会适时地给出了大土木框架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专业评估标准及其指标体系。[4]该标准从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三个方面制定了全面的指标,主要特点如下:

1.要求按照宽口径专业规格进行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细分为四个方向:建筑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岩土与矿山工程。要求办学院校同时开设不少于其中两个方向的专业,除了应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外,还要为各方向设置基础课程通用平台。这点是基础要求。

2.人才的基础知识把握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并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应具有鲜明的“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的职业特点,这是核心要求。土木工程是一门对基础要求较高的专业,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理论基础课,还要掌握土木工程制图、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专业基础课;同时,土木工程还是一门对实践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所以从工程制图实习、建筑结构设计实习、建筑认识实习等等到毕业实习,包括各种工程实验科目贯穿教育过程始终。

3.毕业生进入工程领域的准入程度高低是检验培养质量的最终标准强调学生为日后的技术职业生涯在知识上进行准备;毕业生是否具备了从事工程活动的必备知识和能力,是否能适应工程实践的需要,是否能适应我国建筑行业推行的执业资格注册制度。

二、西部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

1.师资队伍与专业认证体系不配套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在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诸多教学资源和要素中是起绝对主导作用的。因为如果没有配套的教师队伍,哪怕课程体系再合理、实验室再先进,教育还是无法达成既定目标,或者是形成特色。比如,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学生毕业后就应该是具有高度实践能力的“一张文凭、多张证书”的准工程师,不难想象:如果专业教师中的注册执业工程师都没有或者很少,如果专业课教师都没有直接从事过生产实践,又如何指导学生适应毕业后将面对的设计、施工等工作?其后果是学生毕业后往往要从头学起。而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弱,建筑市场上注册执业工程师本就稀缺,更何况教师的晋级只与论文、科研项目挂钩的高校中?

2.课程教学设置欠完备,实践环节与工程实际脱钩据笔者了解,目前广西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几乎都是由三个方面组成,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而认证委员会的评估标准要求毕业生应具有团队精神,能适应学科的发展,可以独立编写科学报告等等。这些能力不是仅靠课程能够培养出来的,而是要依赖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形成。另一方面,受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西部地区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相当有限,导致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针对性不强,与工程实际脱钩,效果不佳。

三、人才培养体系探讨

1.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显然,在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对从事土木工程教学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仅要有教学、科研能力,更要有从事实际工程的能力和经验;要求其不仅要提高职称,更要具有执业资格证书。要做到这点,首先学校或学院要建立相应的鼓励机制。学院这个层面制定的政策其实对教师队伍的发展方向有很重要的影响。为了适应专业认证体系,政策上一定要给予相应的支持,比如:规定专业课教师一定要定期在第一线从事一定的工程实践,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充实自身的工程经验;在引进教师的时候,除了考虑其教学和科研能力,也要考察其实际工程能力,刚毕业就走上教师岗位的新老师要安排其到工程第一线从事一段时间的设计或施工管理工作;鼓励教师参加执业资格注册考试,对于设计类、施工类课程原则上要求取得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建造师资格的老师来承担,并在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津贴评定中给予适当倾斜。通过完善教师引进和进修机制,可以克服西部高校对人才吸引力不足的困难,迅速建立和认证制度相适应的教师队伍,而教师在实际工程中学习或是复习参加考试也能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2.建立配套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要以《基本规格》为指导[4],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方面。理论课程——特别是专业课——可以针对某个特定工作岗位甚至是某一特定执业资格设置大的框架,比如“建筑施工管理”、“建筑设计”、“结构工程设计”、“岩土工程设计”等等。在大框架下再有针对性地设置各门课程,使学生在学校就适应未来的执业资格考试。实践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尽早实现人才与生产企业接轨。首先,通过让学生在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实习或实践中得到的亲身体验。并结合我国土木工程专业认证的具体情况,密切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根据国家对各行业、各专业建设的要求,研究工程建设需要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特点,合理配置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结构。其次,增设开放性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除了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外,还辅以各类课外活动对其进行补充,包括系列讲座、开放实验、科技活动等。例如,积极组织开展校级结构大赛活动,并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级、部级结构大赛。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其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土木工程职称论文篇3

为了适应新时期国家建设、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更加注重对社会各界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文浅谈了高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对高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就如何在新时代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高职院校认真对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进行初步的探索,使实践能力强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更完善,课堂教学更具新时期、新特色和新特点,本文略作陈述,以供借鉴。

关键词:

高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土木工程是对各类工程设施建设筑造科学技术的统一概括总称。是集所有工程建设必须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和建设材料、施工设备等应用的技术活动。

1高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城市的高楼林立、轻轨、高架桥、地铁、市政建设给排水系统的更新换代等及各地工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随处可见。无论是地上还是地下,无论是江河还是海洋,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使城市、乡村越建越美,道路、铁路等级越建越高。各个行业兴旺发达,施工人员、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勘探设计人员需求量逐年增加。建筑材料生产、供应增多,生产设备、施工设备不断更新,使工业技术也有较大提升。各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为建设美好和谐社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土木工程专业在各地的高职院校工科类科目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学科。传统的工科教学土木工程专业中“工民建”是建筑专业对《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简称,主要以房屋建筑为主。现代的土木工程专业在传统的“工民建”基础上拓展范围较广,从曾经的一个学科发展为一系列学科,主要有力学、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铁道工程、工程管理、市政工程、工程造价等土木工程类学科。教育方向也增多,主要培养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方面专业知识高级工程技术人才[1]。

2培养模式和教学中的不足

2.1课堂教学实践性不强

随着进一步对外政策的开放,很多外企进入国内市场,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之路赢得一席之地,改变企业被动的现状,向科学现代化方向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实技术力量引进高级专业人才,才能壮大企业,才能占据市场上更多的份额。建筑行业的生存之战推动了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改革发展。虽然多数高职院校在教育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更新的新时代,能紧随改革步伐不断进步发展,各院系的专业课程设置也更接近行业需求社会需要。但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实践性不强的现象,有些教师对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专业课程辅助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认识不足,对高职课程改革“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的教学新理念理解不透,学生自主式学习模式与教师起辅助、指导作用两者之间角色转换、关系处理尚无良策。

2.2应用能力培养效果不理想

在高职院校中,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未来的走向不外乎三种类型。一是从事基层施工、技术或管理工作,必须掌握一定技能。二是从事勘探设计和施工管理工作,除了专业技术还必须具备管理能力。三是从事教育或研究工作必须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高的专业水平。但在多数高职院校中都比较重视专业理论方面的培养教育。虽有开一些实际操作课程,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效果不太理想,主要缺乏更深层的实地练习。

2.3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每所高职院校都很注重学生的思政教育,有较完整的思政教育管理体系,院校党团组织也经常组织开展一些爱国主义、红色文化教育等有意义活动,传输党的十精神,使学生思想素质有较大提升。但也有一些理工科目院系领导或教师比较重视土木工程各类专业课程的传授,比较重视专业基础理论的教育。有的学生也很关心自己毕业后的前景,比较关心自己各类资格证书的考核,对传统的道德教育不太关注,对新政思想的宣传活动不积极参与,没有认真用心去学习党的新方针和新政策。学校、学生从思想上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致使有个别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进入管理阶层后,没能抵挡住腐败的思想,给国家和个人都造成不良影响[2]。

3高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探索

3.1创新课堂教学,增强实践性

高职院校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院校各系各专业教师或教授的学习,提高对教学改革的认识,改变课堂教学中存在实践性不强的现象,提高实践性教学重要环节的认识。尽快适应新时期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变化,尽快找寻学生自主式与教师辅指导课堂教学作用两者之间角色转换、关系处理的良策。建立健全完整的、精细的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以培养设计、管理和技术革新水平高能力强为核心组织,实施、创新课堂教学,应认真组建实验基地,制定详细的实验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参与院系内教学项目研究、教学实验活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课堂教学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2提升培养质量,应用能力增强

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结合新经济科学时代,学生就业趋势和将面临社会发展中的竞争与压力,以市场需求为培养指导方向,以“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突特色”为培养原则,改变传统的专业划分过细,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的情况,根据市场发展情况拓宽土木工程专业渠道,建立多层面、多模块、多方位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认真修订培养建设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组织管理和技术研究革新等核心专业能力较高、素质较好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培养质量,不断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策略,不断强化本科学生等同于工程师的办学特色,让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本科生必须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离开学校就具备工程师实际工作能力,使学校有培养特色、院系设置专业有特点、每个在校学生学习都具有相应的特长和精熟的技能。

3.3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全面人才

高职院校理工科目院系领导或教师应认真用心去学习党的新方针和新政策。除了应重视土木工程各类专业课程理论基础的教育和传授,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和法制宣传,应设置品德教育、法律法规、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应经常进行传统的礼仪、道德思想和素质教育,常常组织开展一些尊老爱幼、红色健康传递社会好风尚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使每位学生都具有爱国主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或进入管理阶层后,不仅以身作则行为端正,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还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诚实可信真诚待人遵纪守法的工作作风,能够抵挡住腐败的诱惑扼杀邪念思想,具有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愿意为建设科学现代化社会、温馨美好的家园出力献策。

4总结

通过上述浅谈,高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需认真探索,在专业教学中应建立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加强技术和应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进一步完善教学培养社会评价体系,运用最新、最科学的教学手段,全面综合培养新世纪高素养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杜文学,李长凤,周莉,徐晓红,等.“3+1”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02).

[2]王卫东,彭立敏,余志武,谢友均.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1).

土木工程职称论文篇4

【关键词】:土木工程 安全教育

2015年10月,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一在建房屋倒塌,造成轻伤14人、重伤9人、死亡17人的重大人员伤亡,在记者调查过程中据称“房主觉得他们家一楼太低了,就想垫高一些”,同时“施工队伍无证施工”、“施工方案未经任何论证”均被列为事故发生原因,但笔者认为,作为工程活动的核心――人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起事故中,业主和施工队人员都没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盲目施工、自行蛮干,都体现出我国目前对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

目前,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仍大多以培养定位建筑业岗位需求为主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层次以本科居多,且其就业的毕业生中约有80%―90%从事生产一线工作,如何提高本科层次的土木工程专业安全教育(以下简称“专业安全教育”)质量是亟需探讨的问题。刘佳亮等提出应该开发针对交通行业的“土木工程安全评价”课程,尹瑜认为应该从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方面入手,提高全行业的安全意识[1],刘海涛等在认为工程管理人员缺乏生产安全意识仍然是导致安全事故的内在原因 [2]。

1 专业安全教育存在的缺陷及原因

1.1 专业培养方案定位与实际就业存在差异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安全生产十分重视,但侧重并不在生产一线所常用的工法、管理、法律知识上,培养方案的课程(例如课程、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等课程)设置更多的是关注的是结构工程本身的设计安全问题,是以培养结构设计人员为目标的,这与学生的就业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最终造成毕业生对建筑结构的相关技术熟悉,却对安全生产技术比较生疏。

目前国内多所高校在化工、采矿等专业都开设了针对专业特点的安全课程,这些课程多建立在一些具有深厚专业实力和悠久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例如华南理工大学的化工安全课程等[3],但是对于大多数开设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来说,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目的多是为了配合市场就业和地区发展需要,学科建设的历史和沉淀深度有限,加之土木工程安全类的研究课题较难出学术成果,高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1.3 开展安全教育的资源缺乏

首先人力资源方面,专业安全教育需要有现场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或管理人员担任教学工作,但是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引进人才重视的是学历、课题、论文等学术指标,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因工作性质在这方面处于明显劣势,同时安全课题的研究相对来说也难以较快地出各种学术成果,导致在校教师也对这方面的知识热情不高。其次,教材建设并没有专业化、体系化,安全相关的知识点分散在施工技术、工程管理、工程法律法规等各门课程中,且相对来说理论知识多于实践教育,教学效果有限。

1.4 师生缺少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着“重效率、轻安全”的错误观念,虽然经过了二十余年的行业发展和制度改革,但在偏远地区和部分中小企业目前还是存在,笔者在与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师交流中多次听到“工地死亡一个工人花多少钱就可以了”的言论,甚至还有人讨论地区间赔偿额度的差异,这种错误的安全价值观必须隔离在课堂之外。

2 专业安全教育的构建原则

首先,专业安全教育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为核心,任何形式的教育只是一个有限的行为过程,要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必须要参与生产者持有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从业人员自我主动地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实践安全职责。

其次,教育对象除在校专业师生外,还应覆盖地区内的从业人员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安全事故发生后,往往生产方、监督方都有相应的责任,安全教育应该覆盖所有涉及到的责任人员,消灭安全死角。

然后,安全教育的过程应该从学生入学一直延伸到在岗期间。目前我国的执业资格证书制度保证了在职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较好的得到了实施,但是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教育与其连贯起来,做到“终身”的安全教育,既可以保证安全观念的早日成形,也可以实现教育效果的阶段化、层次化。

最后,专业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应做到系统化、专业化、标准化,改变目前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分散的局面,编写专用教材,以专题讲座或独立课程的形式将相关知识点系统化地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安全教育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

3 建设思路

在现有的土木工程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展开专业安全教育,首先应对整体有所规划,安全教育的过程应从专业学生入学一直延续到就业后的继续教育,不同时期的教育内容应体现出阶段化、层次化,做到有的放矢,见图1 。

图 1 土木工程安全教育整体构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在校期间的安全教育应该特别关注,这一阶段是安全意识产生、安全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企业、建筑业相关主管部门应共同重视,作为实施教育主体的高校,可根据现有的培养方案展开安全教育工作,图2中的架构可供参考。

图 2 在校期间的专业安全教育构架

4 结语

安全生产是建筑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的严峻问题,在土木工程专业突出应用型特点的今天,如何通过高校内外的专业安全教育不断改善安全生产的现状是本文的目的所在。应当看到,土木工程专业的安全教育体系需要有长期的计划、多方的协作、系统的资源,而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作为一名普通的专业教师,希望土木工程专业的安全教育能够不断地在时展中进步与完善,形成专业性强、体系完善、满足行业需要的一个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尹瑜. 中国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现状与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3.

[2]刘海涛,郭院成.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安全生产课程建设[J]. 高等建筑教育,2012,02:37-41.

[3]赵挺生,应玲丽,葛莉,仲景冰. 面向土木工程学科的安全工程课程探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08:58-61.

土木工程职称论文篇5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职业技能;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基本建设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促进了土木工程教育的发展。截止2009年,全国开办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有400多所,在校生规模达20余万人。在土木工程教育高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到学生能力与学历失衡的现象,所培养的人才因缺乏专业技能而不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出现这样的现象的原因就是人才培养进程中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与工作岗位对接的实际工作能力等工程素质的缺失。如何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1.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就土木工程专业而言,职业技能是指在土木工程管理的职业环境中用以合理、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工程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工程规范、工程管理、工程经济)、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的各种能力,它的形成需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素质要素融合在工程建设实践活动中,使素质要素在工程实践活动中综合化、整体化和目标化。

1.1 当前我国职业技能教育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

(1)缺乏全面的考核方式,多数实践性教学都以某一门课程为中心,未考虑学科之间的渗透。

(2)随着学生人数增多,平均教学资源减少,课堂教学外无暇顾及工程素质培养。

(3)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难度大,无法提供工程素质培养的实战平台。

(4)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自身接受工程训练的机会少,对工程素质培养关注不够,高校教师绩效考核长期以科研项目、论文为导向,使得部分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缺乏宽广的工程视野,对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缺乏应有的兴趣。

1.2 基于职业技能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则存在着一些问题:

(1)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整,且实践教学体系依附于理论教学,在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

(2)实践教学改革严重滞后于理论教学。

(3)实际的工程训练不足,导致实践教学的理论化。

(4)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为落后,缺少自主性和创新性。许多高校在实践教学改革中主要局限在加大实践教学学时,简单的改变组织形式,在实践内容上只是做些局部调整,但没有真正解决实质的问题。

2. 基于职业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性教学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验证和巩固理论教学的内容,是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提高土木工程教育的质量,优化人才能力结构,必须从整体培养计划入手构建教与学、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为一体的实践教学运行模式,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从而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1]。

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将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实验、实习、实训等技术技能环节和职业价值培养环节,构建具有我校特色“四维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图1)。给学生创造各种独立的实践机会,使系统化教育与个性培养相结合,使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同时将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每个实践环节都要有明确的实践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从而形成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3. 基于职业技能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3.1 根据“四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中三个技能模块的要求确定相关实践课程,按照课程群的系统观点强调理论课程为工程应用的服务性。对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的联系,注重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之后参加国家注册工程师考试奠定基础。如《房屋建筑学》、《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建筑材料》等组成设计实践课程群,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与时下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求学生能设计简单的混合结构、框架结构新农村住宅,加强学生的建筑、结构设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1.1 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将传统的由教到学模式转变为由学到教的主体参与模式。课内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传统的教学实验,开发实验CAI课件和仿真实验,将传统的验证性、演示性实验设计成综合性或设计性的实验,构建主体参与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挖掘其学习动手能力,培养其对实践教学的兴趣[3]。将现场情景教学、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和课程网络资源有机地相结合起来采用、走“授之予渔”的启发式教学之路,使学生掌握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研究问题的能力。 另外也可将课堂搬到现场进行教学。注重综合素质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的机会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锻炼,并学习专业软件为毕业设计和高层次就业打基础,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如《工程招投标》、《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实际工程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参与到招投标全过程,这样不仅增强学生对工程的管理综合能力培养,还激发学生对实践课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1.2 实习是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中很重要的的一个环节。在时间的安排上尽量考虑理论教学的衔接,改变过去集中实习的方法。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将实习内容分解,采用分期、分批跟踪实习方式使实习内容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同时让学生实习时知道实习内容的重点是什么,实习该干什么怎么干,为什么这么干。这样就可让学生参加从施工准备工作到抄平、放线从基础开始到主体、楼地面、门窗、装饰屋面防水等施工全过程的实习,使实习内容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另外学生边上课边实践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现场并得以解决,又从现场发现问题带回课堂进行分析,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图1 “四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3.1.3 由于生产任务紧张,安全管理任务繁重,施工企业一般不愿意大量、长期地接受实习生,为提高学生工程技能学校就必须建立有效校内实训机制,实训一定在接近职业活动的环境氛围中进行,体现高标准、严要求、强训练的特点,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练结合起来[2]。比如一些专业课程中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训教学环节就应以“实题实做”的方式开展,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强化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其职业素养的锻炼和磨砺,使学生能较快较好的胜任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笔者在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中,就引入新农村住宅建设项目,让学生作出自己的建筑和结构设计方案,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建筑经济和工程管理的知识判断其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是否是技术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这样既加强各课程设计之间的关联性,又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工程意识的训练。毕业设计实行双向选题,根据学生的喜好、特长、能力及今后的就业方向来引入不同的实际工程项目。有从事设计工作方向的学生可以选择建筑设计类的课题,有从事施工管理意向的学生可选择工程施工类的课题,有从事业主管理方向的学生可选择项目管理的课题等(见图1)。

3.1.4 课外打造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实践平台,开展的课外创新活动,并利用创新实验成果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学生社团,积极组织与参与相关的专业活动与竞赛(挑战者杯、结构设计大赛),同时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专业教师模拟行业过程等让学生真正了解全新的建筑理念,提早接触行业发展进程,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综合创新意识、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建模与构想中将理论与实践自然融合,将实验中所得成果、课外学习中所学理念运用于实践操作与创作,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利用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的机遇,让学生对奥运建筑、世博建筑进行鉴赏、评估考察进而分析,结合实践教学需求充实学业缺憾获得充分学习。

3.2 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职业人生的方向标,高层次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低层次则把是职业选择的主要依据。它的确立和培养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至关重要。因此除了完成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对职业价值的培养也应引起足够重视。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要通过职业价值取向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及时将书本理论知识用于工程实践。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社会、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例如建材信息调研、建筑节能情况调研等,还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特别是我们土木工程行业属于艰苦行业,野外作业多,流动性大,更该加强职业价值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求统一起来,才可能获得个人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4]

4. 结束语

只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特点以及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形势,建立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周详地安排每个实践教学课堂的设置,充分调动校内教师、学生以及校外施工企业的积极性,采取行之有效地教学方法,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就能得以顺利开展,就能培养出较高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周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55~156.

[2] 黄伟.关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5):135~136 .

[3] 罗旗帜;雷元新.地方大学土木工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1999(12): 52~57.

[4] 张西平;陈素红等.突出应用型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12):86-88.

[基金项目]商丘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建土木工程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2010-jgxm-52)。

土木工程职称论文篇6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筑工程管理

随着我国行业的不断完善已经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以及建设行业对于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也需要和社会广大需求同步。所以,推广全新的教学体制、改进当前的教学模式,完善和充实专业教学的内容、加快教学方法革新、转变教学思路是当前教学改革以及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当前学校在工程管理人员培养方面的改革策略,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借鉴。

1落实校企共建的模式

在卓越计划下,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充分联系工程的实际情况,并且关注当前建筑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充分结合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培养。学校采用的培养方案需要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来进行实践教学,利用企业和学校在不同方面的资源优势以及环境优势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校企共建模式下,要邀请企业全面参与到人才培养计划以及专业教学大纲拟定中。学校需要保证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认识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学生甚至可以在完成毕业设计。同时,学校可以建设并且应用各种教学平台(比如科研平台、实践平台以及中外合作平台),进而为学生提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操作性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和工程人员、教师共同开展对于工程技术问题的创新和研究,让学生最终掌握实用、专业和系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知识内容,发展成优秀人才[1]。在卓越计划下,不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来培养工程师,学校还需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来提升教师的水平,让教师也得到一定的锻炼。比如,企业和学校可以共同开创教师挂职锻炼体系,让教师能够获得在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学校还可以在职称评定以及岗位考核中强调教师企业挂职培训的重要性,例如在职称晋升条件中加入企业工程实践的要求,对于具备丰富工程经验的教师,学习需要给予一定的鼓励[2]。

2关注土木工程技术课堂的核心地位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说,需要明确以下目标:“培养具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的能力,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的手段、方法以及理论,可以参与工程建设行业项目的投资和决策,同时具备全过程管理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在这个人才培养目标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四个平台类型:工程法律课程、工程管理课程、工程经济课程以及工程技术类课程。依据“卓越计划”中培养工程师的要求和目标以及当前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需要突出技术类课程的核心地位,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制定需要倾向于技术类课程,对于技术类课程课时以及数量的内容需要合理安排[3]。

3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的年代,对于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更高的目标,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创业基础,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并且可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学校需要加强土木工程、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了解科学的管理手段、方法和理论,使其熟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学校需要培养可以在众多的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中负责全过程管理、项目咨询以及决策的人才。需要培养具备项目监理师、注册造价师以及注册建造师能力素质的、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4结语综上所述,各学校需要加快建设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教育体制,进而形成符合行业需求并且适应经济需求的建筑工程管理培养制度、知识层次以及教学体系,进而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于土木专业工程师的需求。

作者:习尧青 许书娟 孙振保 单位:广西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付志霞.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05):21-22.

土木工程职称论文篇7

关键词:校企合作;土木类;双师队伍;管理制度;分析;研究

“双师型”教师是当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师资主体,也可以说“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高校土木类专业一般的定位方向是培养区域性、复合型的高级技术人才,其培养的重点是让土木类学生掌握所学专业领域的相关技术知识,接受土木工程的生产实践训练工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土木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按照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模式,加快培养建设好一支结构合理科学、高素质的土木类“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当前我国高校的一项重要使命。

1我国高校土木类“双师型”教师管理现状

1.1内涵界定模糊、教师资格认证不统一

“双师型”教师属于一种全新的、特点鲜明的教师群体,“双师型”教师不仅涵盖了职业教育对教师的特殊要求,而且还从本质上体现了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专业化特征,在学术界,关于“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界定并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提法,像双职称教师、双证书教师、双资格教师、双能力教师等等,由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设定相对比较模糊,再加上我国的教育部门暂时没有对“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进行规定,而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又对“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有一个相对硬性的要求,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高校都会按照自身学校的实际状况来制定属于自己院校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并设定一系列的认定规范,由于“双师型”教师内涵界定的规范性不强,标准也没有进行统一,以此“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与教师的实际能力遭受怀疑,从而造成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混乱。从而阻碍到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1.2高校教师入校门槛低

现如今,我国高校的整体师资情况还是比较单一的,大多数的新教师都是应届毕业的本科学生直接应聘到职业院校当中,这类新教师基本上是没有任何的教学经验的,只不过是从大学出来之后又进入了大学,由学生变为了教师而已,这样的一种教师收编体系会让很多的新教师接触不到教学经验,因此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这类新任教师不能很好检查理论联系实践,也不能向学生传授与理论知识相关的实践能力,虽然各级政府和高校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努力,并且还制定了高校教师师资素质提高养成计划,各个高校也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进行了全方位多元化的探索。虽然上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但是这些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从而导致高校师资培训的任务异常的艰难,师资队伍的管理质量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障。

2土木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2.1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

时代的变化意味着教育教学也要不断的进行更新和改变,我们的教师也要恪守教育这一领域的职业道德,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来不断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和教育教学习惯。

2.2教师还要具备渊博的知识

土木工程领域需要教师掌握丰富的知识点,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其他建筑方面的知识,比如说建筑法律法规、各类规范等等,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写作阅读能力。教师不仅要理解知识内容本身,还要理解这一知识体系的联系网大小,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还要不断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并不断的接触新知识,以适应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

2.3教师还要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用之后都会有所改变的,我们的教师要掌握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具备较强的行业实践能力,这也是土木工程专业的特殊要求,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策略

3.1政府学校共同关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与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也要及时制定符合地方高校发展的“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并根据高校内各个专业的实际教学特点来制定只属于自身专业的细则规范,这样也可以极大的增强高校的发展进程,我摘要:创建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对其进行管理是当前我国高校的重要使命,当前我国高校“双师型”们可以将“双师型”教师进行层次划分,按照初、中、高三层次进行划分,这样也能够更好的监督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除此之外,我们的各级政府部门还要加大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只有保证了“双师型”教师的良好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才能够让我们的教师真正的踏下心来认真工作。更好的服务高校、服务学生。我们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的时候,学校所起的作用也是极其关键的。首先,学校要先给新进教师一定的空间,我们的高校可以定期的组织新进土木专业教师到土木工程企业中去实践,充实一下自身的实地经验。学校也可以定期的矩形各种与“双师型”教师相关的讨论会,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加强“双师型”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有利于提升教师们的综合素质。最后,高校还可以设立“双师型”教师培训专项基金,此外学校也要积极为年轻教师提供实践场所,可以说政府扶持和学校重视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

3.2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

我们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来分批分期的选派年轻教师到企业中去学习锻炼。不断充实新进教师的综合能力,通过专业实践,他们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的知识,将工程中的问题直接摆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去解决,激发其学习热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自身理论基础扎实的优势,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探讨、研究工程中遇到的难题。

作者:汤闯 韩衍军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

[2]陈诗达.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

[3]赵艳霞.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及政策法律支持[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

[4]李俊杰,蔡宝玉.论青年珠心算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策略[A].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

[5]马少纯,邢清桂.“动”起来,“金材课”也精彩——如何使学生掌握铁碳合金相图[A].2012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

土木工程职称论文篇8

关键词:执业资格制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2-0200-02

0 引言

建设行业已建立起比较全面的执业资格体系,这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有必要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进行改革,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构建一个与执业资格体系相适应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 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制度的背景

1993年,国家正式提出建立执业资格制度以后,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制度的建立工作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制度是政府对建设行业中事关工程质量和安全以及关系国家、社会和公众财产、生命、安全的专业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市场准入制度。2011年度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计划有48大类,其中与土木工程专业有关的考试计划有9大类,数量和类别最多,约占20%。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了结构工程师、勘察设计工程师、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岩土工程师等执业资格制度,建设领域执业资格制度框架体系已基本形成,已逐渐细化到各个阶段、各个专业。土木类企业资质的重要一项就是企业内具有执业资格证书人员的数量,是否具有执业资格已成为土木类企业招聘人员、职称评定、工资调整重要的依据。土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已逐步成为就业的基本条件之一。

1995年,国家建设部开始对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进行教育质量评估。根据相关规定,通过专业评估的学校,其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将享受可提前报考注册结构工程师等的优惠待遇。这项评估涉及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办学经验、学生素质等众多方面,要求相当严格,是国家执业注册考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的是保证专业教育质量达到执业实践的要求。根据规定,已通过评估的高校,在5年(个别学校为8年)后必须再次接受评估,评估不合格者,其学生不能再享受相关优惠待遇。专业教育评估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的专业建设,促进了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截止2010年通过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的学校有56所,约占设置该专业高校(不含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的13%。执业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不但明确了专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而且促进了工程教育界与工程界有机结合。高等学历教育环节中引入专业执业资格知识,便于学生在校期间有重点、有选择地汲取知识,打好工程执业基础。

2007年9月,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颁布的“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土木工程专业规范》的制定给出了指导性意见。2010年《土木工程专业规范>(征求意见稿)颁布。(土木工程专业规范)是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研究了用人单位需求、国内外办学现状、国内本专业办学情况,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的,符合当前教学的实际和行业发展的要求。

2009年12月,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颁布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点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专业标准也提出了指导性原则。2010年7月,国家获准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61所,其中土木工程专业类19所。这些高校既有国家重点高校,也有地方一般类本科院校。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规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制度和专业评估的现实需要,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主要表现在接受注册工程师基本训练上)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必要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研究,根据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制定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如图1所示。

2 土木工程专业改革的思路和内容

2.1改革的思路

2.1.1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工程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向工程界,由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转变。

2.1.2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土木行业执业资格注册考试的要求相适应在课时分配上注意与执业资格注册考试寻找一个适当的比例关系,既满足学科的严谨性,也满足执业资格体系的要求;在知识点的取舍上,注重纳入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突出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1.3动态性和灵活性反映土木工程行业最新发展,适应土木行业执业资格制度考试的动态性要求:采取多方向培养,拓展学生的执业空间,适应土木行业执业资格体系下不同注册工程师的要求。

2.1.4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注重相关学校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定期进行教学活动,及时沟通教学情况。

2.2改革的内容

2.2.1调整和完善专业培养计划在考虑学生未来发展需要上,理顺培养计划与执业资格考试之间、培养计划和专业评估之间的关系。完善专业培养计划,设置与我国现行注册工程师制度相适应的课程,覆盖注册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加强结构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试验与检测等方面的内容。

2.2.2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所要求的基本专业基础知识是学生掌握国家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要求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今后适应不断发展土木工程事业要求的必备素质。加强注册工程师考试必备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是加强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课程的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培养模式要与执业资格体系结合起来,如图2所示。

2.2.3体现知识的动态性土木工程专业中有些课程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影响较大,内容也随外界环境变化较大,更新较快,尤其是2010年,建设方面的法规、标准、规范颁布较多,2010年已颁布的国家规范主要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可根据每年注册工程师考试大纲和试题,适时更新教学内容,编写“适用型”教材,使其具有时效性和真实性。

2.2.4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大学所学的知识,由于专业课学时的限制,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有效地联系,不能互相联系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往往理论脱离实际。所以加强工程意识,增加实践环节是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一大问题。增加模拟注册工程师考试和系统知识测试,使教学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

根据土木行业执业资格制度的要求,提出“注重专业知识和工程素质训练,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的目标要求。使学生接受注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

理和工程研究能力。

3 培养模式改革的特色和效果

3.1特色通过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形成了与执业资格考试结合,与学生就业和成才相结合,与国家规范相结合,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突出研究成果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3.1.1与相关执业资格考试结合参考结构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投资)、项目管理师等执业资格考试相关的知识和内容,编写和选用教材中的例题和案例基本上来源于执业资格考试的真题,使学生毕业后适应执业资格考试。

3.1.2与行业企业共同设计培养方案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高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自2007以来,我院土木工程专业每年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先后邀请了中铁一局、宝鸡一建、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参与了土木工程专业计划的修订和完善。“卓越计划”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下一步重点在课程内容、实践环节等方面和企业合作,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实施培养过程。

3.1.3教学内容及时反应国家最新规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通过加大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将近几年颁布的相关法规条例融入新编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目前我院已有6位“双师型”(执业资格+高级职称)教师。

3.1.4工程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合作培养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加大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充分利用建筑公司、房地产领域的人才资源(特别是优秀的校友资源),做好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传帮带。

3.2阶段性成果

3.2.1主编或参与完成了多部教材教材体现的指导思想为:教材的内容满足三个专业方向(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岩土地下)的需要;满足“应用型”培养要求,注重工程背景和工程案例的引入,提供适当的延伸阅读:按照专业规范要求的知识点进行编写,避免与其他课程教材相同知识的重复:根据“土木工程专业规范”中知识点要求的掌握、熟悉、了解程度编写教材。

教材的定位要准确。教材编写紧紧抓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线;站在大土木背景下编写,不能局限于一个专业或一所学校:考虑现行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按照现行的工程标准、规范编写:注意建筑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等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其中,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0年通过了专业评估,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合编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材,该教材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指导性专业规范配套教材,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教材。

3.2.2获得多项相关教学奖励论文“现行执业资格制度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讨”获学校2007年教育科学研讨会论文二等奖;获两项校级教学成果奖,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案获西安工业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教案、讲稿评比三等奖。

3.2.3修订和完善了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形成了与执业资格考试和专业评估相结合的专业培养方案在2010、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修订过程中,对西安地区土木工程专业类院校,尤其是2010年通过土木工程专业评估、首批卓越工程师实施的高校进行调研,结合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和条件,学习、借鉴他们成熟的培养体系和优秀的教学成果,指导我们修订和完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3.3产生的效果在土木行业全面实行执业资格体系下研究如何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本科人才,进一步理顺土木工程培养方案、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评估三者之间的关系,架起土木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的桥梁,为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做好准备,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推广价值。强化“应用型”土木工程本科人才的培养(面向一线、面向工程),对新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执业资格证书是土木专业就业的基本条件,研究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制度的特点和要求,并以此为参考确立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实践环节与技能掌握要求,以确保高校紧紧围绕就业大环境、大市场,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执业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

4 结论

通过合理的人才培养定位,科学的教学平台构建,全面的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探索一套面向社会、面向就业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培养体系,进而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和实践技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叶树江,吴彪,李丹.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10-112

[2]韩涛,孟昭博,汤美安,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J].教育与职业,2010,(17):163-164

土木工程职称论文篇9

近年来,大众化教育以及对人才需求量的剧增,使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国基础建设飞速发展时期,土木工程作为一门工程类专业,也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上必需满足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三大属性,所以对学生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心。[1,2]对于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向研究型转型大学,创性型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关系到这两类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定位是否准确和评价是否达到办学核心目标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无需置疑的,但是当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创新人才培养而言存在较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矛盾

长期以来,土木工程教学一贯秉承重理论、轻实践的作风,重视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胜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甚至出现实践课以教师讲授的方式完成,学生根本没有动手的机会,导致实践课名不符实,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多,如大规模的扩招,使得现有的试验器械、试验场地已不堪重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严重滞后,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学手段和内容的落后,无法满足当前广大青年学生对知识获取的迫切需求。

2.实践教学与教师队伍建设的矛盾

其一,要求担任实践教学指导的教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同时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然而,对于大多数高等院校而言,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都是十分稀缺的。其二,现在承担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中,教师本身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出现偏差,往往以说教代替指导,忽略了实践教学的本质。其三,受社会功利的影响,部分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把实践教学当做是获取上课酬金的途径,把教学当职业而非事业来对待,缺乏主动性和热情,忽略了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3.实践教学与考核评价体系的矛盾

大部分高等院校长期以来通过校院两级督导,对理论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进行全方位监督,而对实践教学的实施以及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得学生的课程设计、室内外实验、三大实习均在无序的情况下进行,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秩序,达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和目的。

4.缺乏对实践教学方法和保障措施的探索

为教而教的现象在部分高等院校已经屡见不鲜,相关教师在探索实践教学方法和实施保障措施方面投入精力过少,没有深入思考如何进行实践教学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什么策略和办法能够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便利和支持。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利剑,是实现研究型大学教育目标的重要基础。然而,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保障措施方面都无法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结合湖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以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重新构建适合于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迫在眉睫。

二、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措施

1.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优化课程结构

现有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需要重新定位实践教学体系的地位。而实践教学体系的重组,核心内容是课程结构的优化。课程结构的优化需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制订适合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升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突出实践教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4,5]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特点,需重新优化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关系,删除现有课程体系中重复、过时的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部分实践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强的基础性和专业性实验;调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前后衔接关系,扩大实践教学作用;设置一定量的社会服务性实践活动,加强课堂实践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2.校内资源合理利用,构建阶梯形创新试验平台

我校2006年与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院校合并,并将各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合并后更名为土木工程学院。由于合并前缺乏整体布局,一方面重复购置了大量的试验设备,合并后的土木工程试验室设备处于混乱不堪状态;另一方面,试验室教师的分工不明,积极性不高,不能充分利用试验教师个人能力,导致大量设备空置率极高,部分新购置的贵重大型试验设备,自验收以来就从未投入使用,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通过校内试验资源的整合,对现有试验设备进行重新定位,试验指导教师重新定岗,建立面向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基础试验平台和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试验平台、技术鉴定平台和科技创新平台,从而构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阶梯形创新试验平台。

3.素质提升计划实施,加快创新人才的产出

为了给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本科生提供实践平台,加快创性人才的培养和产出。土木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于2012年首次实施素质提升计划,每年招收1个素质提升班。通过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在全校范围内公开选拔对土木工程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并有余力的本科生,提前参与到科学研究工作中来。学院为每位素质提升班学员配备专业导师一名,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从事创新性实验研究,加快了创新性人才的产出。

4.创新项目平台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大学创新性实践实训项目包括部级、省级和校级三个层次,主要是以实践项目为载体,调动本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要积极鼓励、组织有能力和余力的学生主动进行申报、参加这些创新实践项目,在立题、开展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发挥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勇于承担和团队精神,实现了以学生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5.以学科竞赛为依托,促进创性人才培养

学科竞赛是引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李金昌),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手段。本科阶段的大学生创新意识比较模糊,主动性不强。针对这种现状,学校在构建创性实验平台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部级、省部级及学校开办的各类学科竞赛当中去。在竞赛准备和进行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充分发挥了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发挥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勇于承担和团队精神,实现了以学生位主导的实践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能够接接触并深入学习学科前沿的知识,开拓了他们的知识面,提升了他们的研究能力及创性意识,为创新性人才培养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三、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建立

1.整合资源,加快试验设备共享

实践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硬件和软件上的双方面保障。首先,从学院层面上,学院内部应该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加快现有试验设备的整理和归类,整合现有的试验资源,并合理规划将来需采购的试验设备,使土木工程试验室内空置的大量设备得到最大化利用,确保学生实践教学的同时能够开展创性性实践研究。其次,从学校层面上,应该充分发挥设备管理和采购等职能部门的统筹规划功能,破除各二级单位的隔阂,建立全校资源共享系统,宏观控制各学院之间少买或不重复购买一些使用率低、已经过时或教学效果差的试验设备,多购买一些适合于开展土木工程专业创性人才培养急需的试验设备,为创新性人才培养服务。

2.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和经费使用管理

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和严格的经费使用管理措施是确保创新性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保障。学校通过上级拨款、企业捐款和开支节流等多方面的途径,争取尽可能多的将教学经费投入到创新实践教学当中来,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展开。学校和学院制定两级经费审批制度,建立校院实践教学督导组,对实践教学具体执行情况进行督导,对实践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每一笔费用支出严格把关,杜绝将实习经费以接待费、招待费和劳务费等科目的支出,切实将每一笔经费利用到实处,确保经费使用效果最优化。

3.鼓励产学研项目和校企两层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产学研合作项目,是将科学研究结果应用于实践,并反哺教学的重要举措,开展好产学研合作教育,促进产学研合作是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首先,我们要加强学院已有的建筑设计院、工程检测中心、监理公司和司法鉴定中心4个工程实体建设,抓住学校新校区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实体的社会服务功能,鼓励广大在校学生参与到实体当中,促进实体全面健康发展,为本科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基地。其次,要加强学院与社会企业的合作,构建校企互惠互利的合作新机制和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创新人才的新机制。增强企业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企业紧密结合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聘请企业导师,进一步发挥企业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土木工程职称论文篇10

20xx年最热门专业有哪些_本科大学热门专业排行榜前十强20xx年热门专业有哪些

1.电子与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最近几年大力发展的方向,这就是一次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行业会持续走强,十分有前途。

2.外语类:外贸英语、小语种

专业性很强,随着中国走向世界,这个行业也会是个经久不衰的行业

3.法学类:法学、社会学、治安学、侦查学

这个行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看看美国如今法学低位,那就是中国未来法学地位了

4.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这个行业一直都很火,必进是国民生活、国家建设的基础性行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过工资嘛,也都一直不温不火。

5.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曾近中国第一支柱产业,现在只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土建类现目前正走下坡路,必须要迎来产业改革才会有新的发展前程,如果你还在选专业,那么最好慎重

6.会计类:会计学、财务管理。

专业性很强,也是比较有钱程的一个行业

7.中文类:对外汉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这个行业我觉得会走强,因为中国在走向世界

8.医学类: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象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药理

学、中药理论。

医学一直都是比较强势的行业

本科大学热门专业排行榜十强

1、专业名称:临床医学

专业特点:分数高 学制长 要求严

就业情况:

从近几年的高考录取分数上看,医学类院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普遍较高。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显示,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约为75000~80000人,本科生近几年的就业率在75%至80%之间。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医学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但即使有一部分医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做医生,我们也应该理解。”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说。

实际上,很多医学院校毕业生进入医院就业的比例不到40%。我国大医院的体制基本都是国家事业单位,很多人都想进入大城市的大医院。“大城市的大医院根本不缺人,是农村缺、基层缺,而且问题很严重。”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感慨。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20xx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比上年增加46万人,但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却减少了2.6万人。

公立医院编制有限,私立医院在中国的发展又很一般,因此无法消化每年大量的毕业生。所以,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医院就业率相当低。不仅是本科生,近些年连临床医学的研究生也面临就业问题。

2、专业名称:计算机类

专业特点:就业岗位多 高端人才俏

就业情况:

截至20xx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新增网民4299万人。而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也由20xx年的90.1%提升至95.1%,说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依然是带动网民增长的首要因素。计算机类专业应用性广、交叉面多,覆盖社会各行各业,这就决定了就业领域非常广泛。

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显示,近几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率区间在75%至80%之间。那么,哪些专业人才受到市场青睐呢?如软件开发方面的高端人才缺口很大,就业薪金亦不菲;还有软件工程专业,一些实力较强的院校还成立了软件学院。它们起点高,理论新,学费也较贵。而硬件维护方面,由于技术含量不是很高,本科生常常被一些技术比较出众而身价又比较低的职校生抢夺“饭碗”。

3、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专业特点:技术含量高 真不是“搬砖专业”

就业情况:

土木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遍布国民经济建设的各条战线,可以说没有土木工程,就没有我们日常生活的最基本条件。任何基础设施建设,都离不开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智慧——住的房子,乘坐的地铁,参观的场馆,享受的休闲场所,无不与土木工程紧密相连。高铁、活动场馆、城市轨道交通、南水北调等项目的建设中,都遍布着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

随着城市建设的提速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增加,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持续走高。找到一份工作,对大多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来讲并非难事。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显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规模在10万人以上,就业率区间为85%-90%,属于就业形势乐观型的专业。

4、专业名称:会计

专业特点:高层次人才是“香饽饽

就业情况:

会计是商业的语言,可以通过公司的账面和会计知识来了解一个公司的整体运营状态。通常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都会在就读期间或毕业后参加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的考试,美国的CPA和英国的ACCA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注册会计师协会,很多毕业生都选择考取这两个协会的资格证。会计行业入行容易,注重经验,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会越老越吃香。

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规模为10万人以上,就业率在75%-80%之间。从数据可以看出,该专业的毕业生规模较大,总体就业情况尚可。

5、专业名称:财务管理

专业特点:企业的“心脏”

就业情况:

就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显示,近几年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规模为80000-85000人,近几年全国就业率区间为75%-80%。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后大多数都是从事会计类职业,一般要花大量实践工作才能得到运用。现在中国企业主很难真正理解财务管理的作用,还是一手抓,对于资金的管理没有一整套管理来运作。

毕业后如果能够考取相应资格证书,会在求职中为自己增加竞争力。很多用人单位对资格证书是认可或有上岗要求的。从事会计岗位,需要会计从业资格证,从事银行证券等领域需要理财规划师、资产评估师等资格证,在房地产从事评估专业的需要工程评估师等资格证。

本科生毕业后也可以选择学习深造,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有会计学、会计、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

6、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专业特点:国民经济的“装备部”

就业情况:

机械行业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基础行业,很多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机械类行业的技术支撑,如航空航天、船舶制造、建筑机械、农业机械等等,都需要机械行业来帮助制造基础设备。它可以说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

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显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规模在8.5万人-9万人之间,连续三年就业率区间在80%-85%,属于就业率较高专业。

就业岗位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方向:1.机械工程技术人员;2.设计研发人员;3.机械产品的销售人员。

7、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特点:能力重外语就业看地域

就业情况:

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显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规模为8.5万至9万人,近几年全国就业率区间为75%至80%。

用人单位要求的外语并不仅限于英语,很多企业都招聘小语种的国贸人才。一项以义乌地区外贸公司和出口生产企业为对象的调查显示,该地区外贸企业对小语种的人才需求量较大,60%的企业对外业务中需要用到阿拉伯语,40%需要用到西班牙语,其他应用频率较高的语种还包括韩语、日语、俄语等。

排名前列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圈: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这些城市位于沿海,拥有上海港、深圳港、广州港、天津港等众多港口。国际贸易市场繁荣势必拉动人才需求,因此,这些城市可以成为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首选。

8、专业名称:英语plus

专业特点:英语+专业被动变主动

就业情况:

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显示,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规模为10万人以上,就业率在75%-80%之间。

英语专业毕业生几乎可以迈进任何行业的门槛,但是“入门”是有附加条件的,仅仅会掌握语言还不够,还要将英语跟某个专业或行业融会贯通,用个公式比喻就是:“英语+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中都加强了专业特色的学习方向。如英语与管理、外贸、金融、工程、法律、出版、广告等专业相结合。

9、专业名称:法学

专业特点:“雾里看花”

就业情况:

就近年来,法学专业一直是文科生报考的热门,但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显示,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规模在75000-80000人左右,该专业的就业率却只在65%至70%之间,实际就业情况并非与填报时一样“火爆”。

随着法学毕业生人数暴增,公、检、法等单位人员逐渐饱和,从20xx年开始,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低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

主要就业职业:公务员,律师,公司法务人员

10、专业名称:中文类

专业特点:开设院校多就业对口难

就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