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9-06 17:31:38

数字图书管理

数字图书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管理;数字化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课外学习及相互交流的第二课堂。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数字化为载体的各种媒介不断出现,出现多元化发展,图书管理也迎来新的技术挑战,如何最大程度的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满足读者需求,成了图书管理工作的研究热点。与此同时,网络中的信息资源丰富,信息更新较快。因此,为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图书和信息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实现数字化图书管理,建立信息化服务模式,以便提供更好的图书服务。

一、高职院校数字化图书管理的现状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图书和信息的存储地,不但资料繁多而且读者数量巨大(全校师生以及部分社会人员),因此很多信息数据需要进行记录和统计等工作。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已经使用计算机对图书借阅情况和读者的权限,借阅图书的日期等进行管理,同时还提供数字检索功能,这比以前的人工查找,人工记录,无疑既减少了人为的工作量,又保证了准确性,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图书馆内缺少网络图书的共享资源、图书馆的资料缺乏电子版,当图书资料被外借的时候,想借阅的同学只能等下个同学归还。总体而言,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还缺乏有效、系统的信息管理手段,知识部分实现了计算机化,没有真正做到数字化。在数据库和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实现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有许多高校已经在开展一系列的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计划,如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建设等等。

二、加强图书数字化管理建设的措施

1、提高图书馆人员数字化建设意识。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对图书数字化建设的意识以及重视程度对高校图书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有重要作用,只有统一认识,相关负责人重视,才有决策及实施,这是开展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第一步。因此,要想提高图书馆人员数字化建设的认识,应从下面几点着手:加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的数字化建设意识,重视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同时制定有力的执行计划,参与实施过程;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数字化建设意识,开展相关的数字化建设专题讲座,使其明确数字化建设的意义及重要作用;同时重视图书管理人员的数字化专业技能及服务意识,以期在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发挥中坚作用。

2、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由于数字化和信息化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有较高要求,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是实现数字化图书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3、扩大图书管理工作的服务范围。高职院校图书的管理工作宗旨是为全校师生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图书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就应贴合读者的需求,从实际出发,在数字化建设中应多方考虑,以便为师生读者提供快捷方便的图书服务。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实行全开架式服务,以方便师生读者现场或在网络中获取图书资源,另外还可以建立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间的沟通平台,方便读者就图书资源的存放及其他问题就行沟通,为读者提供便利;图书数字化管理服务应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开通读者推荐图书的权限,只要是相关的教学和科研类书籍,都应首先购买,同时将新购买的相关新书放入网络资源中,建立相关的图书书目、新书推荐版块等,以便让读者第一时间掌握新书动态;加强或建立读者论坛,由专人负责管理读者论坛,及时掌握读者的建议和需求,加强读者与管理人员的互动,还可以将一些相关的教学与科研资料放在论坛中,提供下载权限,最大程度为师生提供查阅文献的便利。

4、加大资金投入。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提高除了管理人员的素质外,技术装备也是重要保障之一。因此还需加大对科技设备的资金投入,加大预算采购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以及相关的配套附件,建立现代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还应与资源共享,可由专业的信息技术中心负责图书馆网络的信息系统建设和维护工作,同时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控制,防范黑客入侵等等。

三、实现高职院校图书管理资料数字化的措施

1、联网和图书资源共享。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资料的网络共享需要以网络为平台,建立多家高职院校图书馆之间的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实现有效合作,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2、建立标准化数据库,实现图书资料的数字化管理。标准化的数据库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需要依据统一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同时结合自身特点以此为基础建立数据库,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图书馆间的统一;为方便读者查找资料和文献,应对所有图书资料按中图法中不同学科分类和相关的整理,并据此建立索引;对图书资料进行适时更新,借助图书数据库的优势,将目前先进的科研成果和专利等按中图法分类后加入到数据库中。

【参考文献】

[1]江立功.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3)

数字图书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图书数字化;质量;安全;保密

图书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信息获取途径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是企业的重要信息资源和资产,它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中型企业具有组织规模大、职能部门广、下属单位多、层次复杂等特点。对企业而言,构建企业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是企业图书管理的最佳解决方案。完善企业图书管理,充分发挥图书资源价值,是企业开展经营分析、安全生产、人力资源、财务预算等管理分析和文化建设的基础,是为企业提供高层次科学决策服务的主要信息支撑,会间接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随着我国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图书数字化建设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建设工作的议题,是未来图书数字化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顺应新时展潮流和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新举措。目前,图书数字化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我国大中型企业的图书基本上都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并且一些图书在数字化管理方面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与此同时,在图书数字化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问题,对于此问题企业必须给予格外重视。

1图书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企业对图书管理工作的日益重视,图书数字化管理逐渐走向成熟,图书数字化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图书数字化就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虚拟化技术、数字化设备、移动互联网技术等专业技术,对传统的纸质图书信息内容进行收集、管理、保护等处理,再将处理后的图书采用电子文档的方式进行保存。而所谓的数字化则是通过计算机处理将图书信息、纸质信息转化为电子文档的一种技术手段。简而言之,就是一种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管理融合处理技术。当今,数字化图书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存储信息,而是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产生形成了诸多作用。首先,图书数字化的建设可以提升图书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图书管理工作中应用数字化,有益于图书管理的规范化。图书数字化建设,需要将原有纸质的图书文件的内容输入保存到计算机中,再对储存到计算机中的图书内容进行数字化管理。因此,图书数字化的管理需要企业的图书管理部门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将纸质图书储存到电脑中,并建立电子图书数据库,为之后数据资料的提取和使用提供方便。用数字化技术,图书数字化工作人员可以更准确和便捷地查询图书信息的完整与否,确保了图书信息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其次,利用数字化技术管理图书可以有效提升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运用数字化技术管理图书不仅有益于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整理和储存,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工管理的错误,还有利于图书使用者的查取和储存,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质量。最后,图书数字化与传统图书管理工作对比可以显著降低工作成本:图书数字化的又一大优点就是降低成本、节省资源。传统图书存放需要大量的纸张和空间,对于图书的维护和整理分类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但是图书数字化打破了这一约束,只需要有足够的计算机内部存储空间,同时对于图书后期的维护,只需要几个甚至只需一个专业人员就足够了。除了以上的优点,图书数字化还具有提高经济效益、可长期保存、增强图书保护等优势。所以,在追求快速、效率和质量的今天,充分利用数字化图书,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企业图书数字化质量保障的提升

2.1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新时代下的图书数字化管理对图书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图书数字化工作的最终成果好坏往往是由工作人员的技能和职业素养决定的。为此,企业在招募和选拔相关工作人员时,应设置相应的门槛,有针对性地考察其职业素养,提高人才利用率,并且贯彻图书数字化管理“三审”责任制,坚持做好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确保图书数字化的质量。对于在岗职工,需要定期开展培训和考核活动,使其能熟练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图书管理工作,如此才能有效促进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提升。2.2选择合适的图书数字化管理软件并不断完善。企业应联系实际,选择与企业管理相适应的MIS系统等信息化软件,加强对软件的引进和利用,有序推进图书数字化工作。对于数字化图书管理软件,人们对其的认识层次不一,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图书管理人员在利用软件进行图书管理时,应多注意软件的工作流程,以避免在以后管理中经常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人为性质的工作错误。当然,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注意对硬件设备的维护,对软件进行实时更新,保证应用软件的先进性。

3企业图书数字化安全保障的提升

3.1制定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图书数字化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有价值性和保密性的信息,因此,企业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保密规章机制。在图书数字化过程中,不同的工作和程序交由不同的小组或人员进行,并制定相应的约束制度,例如制定保密规定,设置信息管理场所的保密措施,对图书整理场所人员的身份验证等。3.2加强对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数字化为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为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安全隐患。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图书数字化管理工作安全性和保密性的重要依靠。应该通过举办相关网络和信息化安全教育讲座、举行相关网络和信息化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以此杜绝在图书数字化过程中管理上存在安全隐患,人员上出现泄密行为。3.3设置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奖惩机制。企业建设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图书内容的安全及信息获取的便捷。面对重要的图书信息工作,企业应该明确图书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和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避免出现工作推诿做不到位、工作交叉相互干扰、工作衔接存在漏洞等情况,职责应落实到细节当中,必要时签署相关保密协议。在图书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并发挥企业有关管理制度,加强实施过程监管力度,确保图书数字化工作的安全。3.4进行定期图书备份工作。利用数字化进行图书管理工作具有高质、高效、节约成本等优点,但是,储存在计算机中的信息容易受到病毒、不法分子侵入、计算机损坏等因素导致丢失。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应在服务器配置安装专业安全防护软件,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解决图书数字化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数据、应用、数据存储、隐私保护等方面安全问题;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应该进行图书信息数据的定期备份,不仅要将数据进行更新,使图书数据不断扩充,还要将原图书与备份图书信息分别储存,避免图书数字化信息丢失。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网络和信息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图书数字化建设已成为企业建设工作中的一项关键任务,图书数字化工作不仅要追求速度和效率,保证图书数字化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更是重中之重。企业应当加强对图书数字化工作的监督管理,实时完善相关软件系统及硬件设备,综合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保证图书数字化管理工作的保密性、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安全性,成功建设企业图书数字化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缪军.企业图书及档案数字化质量及安全保障问题探讨[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8(7):161,163.

[2]张璐.简述图书及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及安全保密控制[J].经营者,2015(7):34—35.

[3]刘涛.浅议我国图书及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践与发展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8(13):69.

[4]周雪玉.图书及档案数字化的质量与安全保密控制研究[J].决策探索(中),2020(01):13.

[5]罗天香.图书及档案数字化的质量管理和安全保密工作的措施[J].卷宗,2019(29):48.

数字图书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管理;效率;现状;对策

图书是传播人类一切文明的最好载体,见证了人类从古至今的一步步发展。但随着数字化的出现,云计算、二维码、认证技术等都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各领域,数字化技术为图书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形成一个信息量巨大的电子阅览室,以前的图书馆只能把一本书借给一个人,而现在在电子阅览室一本书可以同时被许多人翻阅,实现了图书资源的共享,还为工作人员减轻了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图书数字化建设不仅能够使读者方便地阅读更丰富的图书内容,在读者提取和保存信息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能够改变图书馆管理的传统模式,对提升图书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重要意义。

1图书数字化管理的特征

1.1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图书管理在现代数字化背景下,突破了空间与时间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方便读者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检索,而且可以根据读者需求,扩大信息资源的搜索范围、形式以及种类等等,同时,图书的数字化管理也为用户提供了诸多获取信息的方法,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1.2网络化的组织形式。借助数字化的管理办法,图书馆的信息组织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状组织形式取代了传统的线性组织形式,并借助于数字化技术,进行代码的转换,使信息个体可以组成有逻辑关系的互联网结构,连接全球不同的数据库,使用户能够更快速、更直观、更灵活地查找到所需信息。1.3新型的数字存储技术。图书数字化管理背景下,各种信息资源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文字、视频、音频、图像、图形以及动画等等,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下,将这些内容转换为相关的信息代码,经过重组和改善,使用户检索速度提高,图书资源的表现力增强,同时,也便于后期的各种维护。1.4服务便捷、管理高效。在数字化管理背景下,人们对于图书管理的评价多以用户对服务的满意度为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遇到问题,图书馆便可以为用户和读者提供诸多数字化服务,同时,用户也可以在客户端反映自己的问题。这样可以让用户充分体会到图书数字化管理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增强图书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图书数字化管理,借助计算机强大的存储能力,快速提取图书信息,既省时又省力,也大幅提高了管理效率。

2佳县国桢图书馆图书数字化管理现状

佳县国桢图书馆的图书数字化管理在长期的发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是发现了诸多问题,阻碍了工作的顺利进行。2.1佳县国桢图书馆概况。本馆的前身是民众教育馆,始建于1937年,1941年停办,1947年复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截至2016年底,佳县国桢图书馆总藏书量109274册,其中纸质图书67169册、电子图书35000册、过期报刊杂志5200册、古籍1105册、地方文献800册。2.2佳县国桢图书馆数字化图书管理现状。2.2.1信息资源整合不完善,数据库协调兼容性差。在本馆信息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一方面,因为共享网络网速低、网站容量小,许多当下的信息资源都不能第一时间录入到系统当中,甚至有大量碎片化的信息来不及整理,不能高效地从所有信息中筛选和确认有价值的部分,阻碍了我馆图书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另一方面,我馆主要依赖自己独立的运营系统,没有和其他图书馆进行深度合作,许多稀缺性信息资源无法保证越馆查阅,数据库信息不能很好地兼容。2.2.2图书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不高。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不断深入,图书管理人员开发信息资源,建立信息检索系统,拓展信息服务,使图书资源电子化、使信息内容数据化成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但我馆很多员工对数字化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思维中,认为他们的工作只是利用现成的管理软件对读者和图书进行简单的记录和借阅。显然他们达不到应有的技术水平,且不重视在电子书籍和网络化技术方面的提高。2.2.3数字化安全性建设差。目前我馆在开放式网络读书的背景下,存在太多有害的信息,一定程度上会误导和伤害读者的认知。特别是现在网络黑客的出现,通过攻击网站,盗走很多珍贵的图书,破坏网站的数据库,泄漏读者的信息,甚至有可能造成图书管理系统瘫痪,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我馆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建设。而我馆大部分管理人员对信息的安全意识薄弱。

3佳县国桢图书馆图书数字化管理对策

3.1优化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我馆要想加强图书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必须充分整合信息资源。首先,要不断提高馆藏量,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文献资料和阅读内容;其次,为读者快速跟进当下的热点话题,及时编辑和收集信息;第三,优化系统检索动能,实现文献信息的便捷查找;最后,建立各个图书馆之间的网络连接,对不同图书馆之间的信息数据库进行交换。3.2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本馆一方面要聘请同时拥有优秀的图书管理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人才加入到图书管理的行列,为图书馆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先进的管理思维,另一方面要鼓励现在的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再学习,再教育,为他们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网络知识、计算机技术、图书管理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比如可以为职工量身订制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主要涵盖计算机应用理论知识学习、系统文件管理、WPS、Excel、PPT等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采用面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培训老师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讲解,使职工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可以不断地进步,跟上数字化发展的节奏,提高专业素质。3.3引进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数字化管理技术在我馆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管理过程中使用到的各种搜索引擎、网络信息管理工具的开发和应用,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实现档案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投入是关键,要逐步加大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投入,强化档案数字化软硬件设施建设。首先,把我馆图书管理工作的基础化建设做好,在走哪都需要WIFI的时代,做好图书馆网络的全面覆盖。其次,在自主开发的基础上也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及时更新硬件和软件设施。同时,还要特别引进网络安全技术,避免出现非法操作,并对那些不法现象要严厉处罚,确保图书信息的安全性。3.4增强图书馆数字化特色资源库的建立。在现代化信息背景下,建立我馆数字化特色资源库,规范网页栏目。我馆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本区或者本馆的图书资源特色,通过购买相关专题数据库、自建特殊资源数据库、网络资源导航等方法建设本馆的特色资源数据库,为读者提供多姿多彩、具有特色的信息资源服务。其次,在图书馆网页栏目的规范方面,从读者的视角出发,使服务内容一目了然,从主页设计、内容规范和检索工具的使用上实现方便快捷的人性化服务,提升图书管理的服务水平,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完成信息传播、信息筛选以及信息整合等图书管理基础工作。又比如在佳县国桢图书馆实际工作中,要利用高新技术,构建个性化的服务,像上海图书馆通过微信平台,开辟市民数字阅读网站的微阅读频道,每周为市民更新7本适合手机阅读的优质电子书。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细致且周到的服务。

4结语

近年来,各行各业在数字化、网络化等方面展开了不少探索,而在当今各领域数字化蓬勃发展的同时,图书馆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围绕服务读者展开信息和管理各方面的学习和改进,充分完善图书的数字化管理,为读者创造快速、便捷、丰富的阅读体验。作为一个基层图书馆,我馆全体人员需共同努力,不断推进数字化建设,满足读者的需求,充分发挥出图书馆在现代文明建设和民众生活学习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星春.大数据时代数字化技术在图书集中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7(4):175.

[2]陈瑞.图书管理中数字化技术的运用[J].管理观察,2016(13):130-132.

[3]赵相锋.大学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模式[J].办公室业务,2015(23):124.

[4]陈琪.浅析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数字化建设[J].才智,2015(28):301.

[5]张勇.试论大数据时代高校纸质图书的数字化发展[J].科技资讯,2015(7):217.

[6]张丽君.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图书情报导刊,2016(4):77-79.

数字图书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图书管理;建设;措施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互联网在各个行业的普及应用,使得信息技术彻底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人们分享与传递信息的方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包括图书领域。图书是人类宝贵的经验与智慧的结晶,图书承载着对人类优秀文化的传递作用,但是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图书也受到了信息化所带来了一些影响,在给传统的图书管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然而,信息时代作为一种时展的趋势,图书管理只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努力实现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而如何建设信息化的图书管理,成为了当前图书管理领域所面临的重要的问题。

二、信息化与图书管理

信息时代给图书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对图书管理的方式、图书管理的技术以及图书管理人员的挑战三个方面:首先,给图书管理的方式带来的挑战主要在于图书管理的范畴包括对图书资源的管理和各种设备的管理,当前我国不断地将信息化的成果大量运用在了图书管理之中,从而使我国图书管理从落后的人工操作转变为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操作方式,有效改善了传统的图书管理所无法满足广大读者对信息与知识检索和反馈的需求,这将给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带来巨大的挑战。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给图书管理的技术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新的技术和媒体不断出现和运用在工作生活中,比如我国当前关于图书信息的机构具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但是信息技术的功能设置使得用户的检索系统与管理者的管理系统所无法兼容,因此给信息资源和图书资源的整合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从而难以真正实现全面的信息化建设。最后,信息技术的运用给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在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图书管理的结合给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其的职业技能有着全新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其原本的知识结构和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都无法适应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尤其是在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播四通八达的当今,信息资源的安全化直接关系到整个图书管理行业的发展,因此,信息技术的到来给图书管理人员关于掌握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都提出了全面的挑战。

三、新时期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信息时代图书管理在运用信息技术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未能全面共享数据资源。检索馆藏图书馆的分类信息应该是图书管理的基础工作,而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图书管理中的运用,使得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扩大了图书管理的范畴,图书管理的对象不再仅仅是纸质的载体,而包括各种以网络为载体的电子图书资源。但是目前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使得各种电子图书的共享仍然无法全面实施,从纸质化图书到电子化图书的转换还需要一段时间。二是广大读者使用计算机等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低。对读者的管理也是图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说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需要管理人员和广大读者共同实施完成,而广大读者的主要义务就是能够真正享受到信息化所带来的服务,为其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这样才算是成功的信息化建设。但是当前我国很多读者无法正确操作计算机和互联网,不会运用信息技术去检索图书信息,从而浪费了信息化建设的各种资源,最终导致管理人员与读者之间出现信息化严重失衡的现象。三是目前图书管理对数字化的图书资源利用率低。虽然很多图书管理机构已经逐渐在实现和完善信息化的建设,逐渐实现了图书资源数字化和电子化的目标,但是对这些成果的利用率却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广大读者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更加丰富,图书不再是唯一的来源,从而导致信息化的图书管理无法为广大读者提供服务的窘境之中。

四、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第一,图书管理部门需要不断开发出有效的图书管理系统。由于当前广大读者对信息化图书资源的共享还无法实现,因此各个图书结构应该根据自身的规模特点,建设出适合自己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一是要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有关图书管理方面各个角度的互动信息,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专业和更好的服务。二是该系统要具有联动性,让图书相关的各个行业都能够依托这个系统,同时将读者联系起来,从而更加有序、便捷地开展图书管理的各项活动。第二,创新图书管理的方式。随着各种媒体以及终端设备的出现,可以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网络图书平台,该平台不仅拥有大量的图书资源,还可以进行图书的借阅与预定,为广大读者与管理者之间提供交流对话的机会,让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广大读者而对图书信息的反馈,从而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管理模式。再者,创新管理模式可以减轻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实现电子化与数字化的工作内容。第三,加强对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运用给管理者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掌握图书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先进的计算机与互联网、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图书管理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有效的培训,不断提升管理者的知识储备与操作技能,从而能够为每一位读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作者:汪海燕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继坤.浅议图书管理现代化[J].安顺学院学报.2008(03)

数字图书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图书管理;创新方法;创新途径

1前言

图书管理在传统模式下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对图书管理各环节进行管理,诸如采购、编目、检索和流通借阅等环节,具有效率低下,容易形成各个小信息系统孤岛,各个信息系统间没有实现透明访问和智能关联,信息间访问代价较高效率低下,且没有联合各个信息系统形成图书管理者和用户有意义的价值信息等。仅仅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没有实现图书管理的网络化和智能化,与智慧图书馆和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相差甚远。创新成为当今各行业改革发展的动力。在“互联网+”时代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必将颠覆传统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和建设方式,引起图书管理者和相关部门以及用户反思,并着眼于图书管理的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改变服务模式,变被动粗放的管理和服务为主动的推送式的高质量服务,促进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发展,体现以用户为本的思想,激发图书管理的潜力和活力。本文主要探析高校图书管理创新方法与途径,主要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分析图书馆管理创新发展的必要性,研究高校图书管理创新方法与途径,主要着眼于提高图书馆建设质量和管理效益,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奠定好扎实的基础,为校园其它系统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提供参考和示范。

2图书管理创新需求

2.1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

在“互联网+”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着全国各行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使个行业各信息模块能够智能化整合在一起,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安全可靠访问,提高效率并实现管理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样也推动着图书管理创新,促使图书管理各信息系统有机智能整合,提供更加丰富的管理功能,提供更加高效、及时的主动推动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技术、物联网/传感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这位智慧图书馆和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也为图书管理创新提供了方法和途径。例如,大数据技术对图书情报能力提升是重要的增长极。从购买图书的数量和图书知识,能够挖掘出在不同时间阶段内读者关注的重点和需求,可以分析出不同专业书籍和知识的热度,也可以从公共图书馆借阅资料的频繁度定量计算出读者的关注度,从而挖掘出在主体感兴趣的参数限制下的图书情报知识。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大数据定量分析和挖掘方法获取学生关注度高的图书,从而为图书导购提供决策参考,也能够获知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整体发展动态,从而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发展策略。

2.2管理创新大环境驱动

图书管理工作中惟有创新才能推动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能够适应整个高校的系统改革,并能适应高校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带来的管理改进需要。智慧校园或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必然推动图书馆各信息模块的数字化建设或智能化发展,这对图书馆建设和管理也时时提出新的要求。社会管理创新也是促进图书管理创新和改革的动力。因为社会读者越来越多的通过智能化终端进行访问,这要求图书管理部门应该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相关数据,并对图书建设和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方向。

2.3业务管理提升自身驱动

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也是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为了明确图书建设方向和目标,提高图书管理效率和质量,必须进行图书管理改革工作。通过改革和管理创新,既能够降低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出错风险,提高管理智能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丰富图书管理功能,以满足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

3高校图书管理创新方法与途径

3.1信息技术提升图书管理创新

3.1.1大数据技术提升图书管理创新

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电子数据库及海量增生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炼出对图书情报单位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隐藏在海量数据后面的图书情报信息,其图书情报信息的价值度与图书情报知识关注点、海量数据的质量和推理挖掘技术密切相关。因此从数据层面,可以通过清洗加工现有的海量数据并成为格式化的有用信息加以存储。大数据技术主要能从现有的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帮助图书管理者知道用户关注的知识兴趣,把握好图书建设和管理的方向和重点。

3.1.2物联网/传感网技术提升图书管理创新

物联网/传感网技术是近年来研究与应用的热点,它能实现底层数据的感知、处理和传输,并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物或物人相联的信息系统,用户可以任何时间地点通过终端透明访问异构网络数据。物联网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近距离无线识别技术RFID技术的集合,能够自动识别感知图书信息和方位等,这位图书馆管理带了极大方便。

3.1.3云计算技术提升图书管理创新

云计算技术应用到图书管理方面,主要是使海量的图书信息和图书管理产生的衍生数据除可以存储在本地服务器上,也可以存储在云存储器空间上,在递增的数据中快速分析和挖掘出有价值信息并加以利用。云计算技术能够加快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供存储和管理的统一解决方案,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集中化的管理有利于降低硬件投入和管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信息孤岛以及孤岛间通信带来的开销和成本。云计算技术提供了上述系列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在图书资源管理建设中存在较多的优势。

3.2智能终端与移动图书馆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电子数字化图书馆和掌上移动图书馆更为读者所接受。如何在电子数字化的图书资源管理的方式下,通过信息技术的管理创新,提升图书管理效率。建立移动图书馆应用,将图书馆管理和应用的基本功能都集成在应用里面。读者或用户可以基于应用和自身已有的权限,对图书数据进行共享或访问。在校园内大力建设数字化智能终端,如台式终端PC、掌上移动智能设备等,也可以引进并培养技术人才或引进技术平台的方法。用户可以从随时从智能终端进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图书管理单位也可以根据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挖掘出用户所关心的兴趣知识,提供主动及时的推送服务。

4结语

数字图书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管理;管理创新

1.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

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在图书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图书管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管理员没有树立好自身的服务观念、没有认清自己的管理职责,是阻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难题。很多高校图书管理员出现了消极怠工现象,没有发挥出图书管理员应有的价值,服务态度很不友善,服务质量得不到高校学生们的认可。有些管理员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图书管理培训,导致其业务能力很低,不能将服务与先进的设备相结合,从而导致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下降。还有些管理员在图书馆文献资料的整理过程中,没有根据其所属类型进行分类,给学生们找寻资料造成了很大困扰[1]。

2.新时代下图书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随着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正接受一场前所未有的网络变革,这种变化促使我国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面临重大改革。高校图书馆只有建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管理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才能满足新时展的需要,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2.1完善人为本的服务管理机制

高校图书馆在改革中应注重发展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就是利用图书馆的现有资源最大限度的满足高校师生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这是图书馆管理事业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以人为本是在高校图书管理中要突出人的核心地位,既要注重实现图书管理员的管理目标,又要满足读者对图书的阅读需求[2]。图书管理员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管理者,是联系馆藏资源与读者的中央媒介,只有管理员将图书管理工作做好,才能实现图书馆发展的最大价值。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图书馆要想发展创新就必须以读者的需求为目标,千方百计的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最大限度利用馆藏资源为读者服务,建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管理理念。

2.2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在知识文化领域的普及,高校学生对图书馆中的文献阅读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图书馆适应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图书馆文献的管理方式和图书管管理制度都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图书管理员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对管理系统进行创新,增加网上阅读功能,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在图书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按照学科的分类对馆藏资源进行存储和编辑,使文献获取、检索、传递信息化,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效率,优化图书馆的服务职能。

2.3创建高校数字化图书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图书馆在高校的发展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数字图书化馆的构建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要趋势。所谓数字化图书馆,就是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文献资料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进行压缩处理,使其转变为数字信息存储在学校的服务器之中,通过网络平台实现阅读服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为学生的学习节省了大量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图书馆资料的使用率。

2.4发展多种形式的文献载体

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承载人类文明的文献资料信息也应与时俱进,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类对信息知识的需求,发展多种形式的文献载体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信息存储的介质也在不断翻新,光盘管理系统、硬盘存储系统、数据库存储等相关存储技术的进步为高校文献资料多种形式的存储提供了可能。文献载体多元化使现代文献信息的存储海量化,压缩了存储空间,提高了文献信息的可利用率。

2.5实现图书馆资料网络共享化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只是提供给学生简单的图书资料和安静的阅读场合,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模式单调而死板、工作效率低下,很难有效发挥图书馆的真正作用。随着信息网络传播速度的加快、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读者对图书馆文献信息需求急剧增加,因此,读者们热切希望图书信息资源能够网络共享[3]。建立数字化图书馆,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图书馆资料进行管理,提供自动化网络共享服务,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为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

3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传承文化、发展文化的重要基地,随着人本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管理要想发展创新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只有在以人为本理念下不断对图书事业管理进行创新,才能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满足高校教学及科学研究的知识需要,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图书事业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职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宝贵人才。

作者:廖淑君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黄付艳.论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09).

数字图书管理范文篇7

1三网融合在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技术设备落后。三网融合在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技术设备落后的问题,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图书馆在三网融合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先进的设备,但部分图书馆管理人员对网络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缺乏相关的设备,导致三网融合工作难以稳定开展。第二,部分图书馆在图书整理的过程中,没有应用计算机对图书进行编号整理形成自动化服务技术,难以提高图书查找效率,难以在这一基础上合理进行三网融合。1.2资源利用率低。三网融合在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但部分图书馆应用传统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导致信息资源中存在一定的重复问题,难以将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第二,由于图书馆对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影响,但部分图书馆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应用先进的资源检索技术,难以提高资源利用率。1.3图书管理员专业能力不强。三网融合在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图书管理员专业能力不强的问题,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部分图书馆在招聘管理员时,没有对其计算机能力、工作经验进行考查,部分管理人员对工作流程不熟悉,在工作中常出现人为失误问题,难以合理推进三网融合工作的发展。第二,部分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员工专业能力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定期开展培训工作,甚至存在老龄化现象,难以推进图书馆信息化发展。

2三网融合在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影响

2.1优化配置。三网融合在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应用时,具有优化配置的影响,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在图书馆中进行三网融合,能够使图书信息以多样化的形式传播,例如:管理人员可以以视频、图片、文档等形式在图书馆平台,读者可以通过关键词进行搜索,既能够提高读者查找效率,又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层的读者需求,进一步推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第二,图书馆在进行三网融合建设时,需要先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合理应用先进技术,促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并改变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还能够推动图书馆进一步发展。2.2丰富服务项目。三网融合在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应用时,具有丰富服务项目的影响,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地查找图书信息,在信息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增加关键词联想技术,根据用户经常搜索的关键词为用户推荐合适的图书,丰富服务项目,满足用户的需求。另外,在进行三网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应用语音阅读模式,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信息建设质量。第二,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之前,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难以满足全部读者的阅读需求,但在三网融合之后,图书资源能够通过网络传播,读者能够随时在图书馆资源平台查找图书,提高图书查找效率,促进图书馆进一步发展。2.3资源标准化。三网融合在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应用时,具有资源标准化的影响,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虽然三网融合能够推进图书馆进一步发展,但对图书馆的资源标准化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在三网融合之后,信息资源具有量大、数字化等特点,需要图书管理员先对图书进行整理分类、筛选、整合等工作,之后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使资源具有标准化的特点。第二,由于三网融合能够将图书资源以不同的形式传播,但需要确定载体形式、图书内容等,使资源具有标准化的特点,促进图书馆进一步发展。

3三网融合在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3.1提高技术支持力度。三网融合在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应用时,需要提高技术支持力度,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由于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需要应用先进技术,例如:管理人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并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为其讲解信息化建设方向,使其能够构建既能够满足读者需求的平台,又能够满足工作人员的需求[1]。另外,在建设平台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读者需求,可以在平台上设置留言区域,读者可以在其中提出意见。第二,为了能够建立出数据、语音、视频合一的网络,需要先完善图书馆中的网络,扩大无线网络的覆盖面积,满足工作人员的数据传输需求,优化图书馆网络环境,促进图书馆进一步发展。3.2提高资源利用率。三网融合在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应用时,需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由于部分图书管理员没有对图书进行合理管理,导致部分图书资源没有发挥出自身优势,为了能够转变这一现状,达到三网融合的目的,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使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的重视程度,之后引导图书管理人员应用科学的配置方法,使图书资源能够合理分类,并将存在重复问题的图书资源筛选出来,提高资源利用率。第二,由于图书资源与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关系,在节日时可以在三网融合中为读者推荐相关图书,使其能够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发展。另外,为了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在对图书资源进行整理时,可以先对人们的阅读需求进行整理,例如:图书馆管理员可以对读者开展问卷调查活动,了解人们的阅读需求,并在三网融合中设立热点图书板块,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图书馆进一步发展。3.3创新服务模式。三网融合在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应用时,需要创新服务模式,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由于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模式与服务质量、效率有一定的联系,为了能够推进三网融合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图书馆转变传统的服务模式,例如:管理人员需要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三网融合的特点,制定完善的服务形式,拓宽了服务模式[2]。第二,在创新服务模式之前,管理人员可以先整理出图书馆中的特色,并在优化服务的过程中体现图书馆的特色,并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中存在大量的病毒,对网络平台的运行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够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需要图书馆聘请专业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定期检查网络平台的运行稳定性,并设置专门的平台服务人员,为其制定服务用语、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3.4完善相关管理体系。三网融合在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应用时,需要完善相关管理体系,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在进行三网融合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例如:管理人员可以将三网融合工作落实,并将各部分工作分为几个小组,由组长检查工作情况,使三网融合工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3]。第二,由于部分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为了能够改善这一现状,管理人员可以落实奖惩制度,组长需要记录工作分配情况,在管理人员检查的过程中,一但发现其中存在问题,需要根据工作记录表找到对应的负责人,并对其进行处罚。3.5提升图书管理员综合能力。三网融合在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应用时,需要提升图书管理员综合能力,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由于图书管理员的综合能力与信息化建设情况有一定的联系,但部分图书馆在招聘时,没有考查专业能力,导致其难以以专业的方法提供优质服务。为了能够改善这一问题,需要转变传统的招聘模式,例如:在招聘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对应聘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考查,并将专业能力较为优秀的应聘人员留下,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第二,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了能够合理开展三网融合,需要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例如:图书馆管理员可以聘请图书管理专家,通过图书分类方法、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使其能够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但在培训的过程中,由于部分管理人员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难以达到培训的目的,为了能够提高其重视程度,需要在培训之后进行综合能力考核工作,并辞退综合能力较差的员工,促进图书管理员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为了能够进一步发展,需要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并进行三网融合,但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促进图书馆进一步发展,为了能够改善这一现状,需要对图书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合理应用先进技术,另外,为了促进三网融合工作的发展,需要提高图书管理员的服务能力、工作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牛金凤.数字信息化技术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6):164-166.

[2]曾维佳,秦放.浅析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问题和应对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3(1):31.

数字图书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信息化;图书管理;策略

信息资源逐步数字化、网络化影响了人们获取、分享信息的手段,网络获得信息资源相对于传统的图书形式更加便捷和丰富,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网络的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人们对传统的图书管理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紧随形势发展,对传统的理念、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进行变革与创新,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

一、信息化视角下的图书管理模式内涵及特征

信息化视角下的图书管理模式就是用“互联网+”思维,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图书管理的自动化和便捷化,进一步推进管理人员自身的信息化、工作智能化,最终目的是将信息技术与图书管理最大限度的结合起来,实现图书管理网络化、信息管理智能化、图书存储数字化、管理服务个性化,以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环境的变化。信息化视角下的图书管理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图书借阅更加易用便捷,使用数字化技术将纸质图书变成电子图书,对图书进行借阅可以更好的感知图书内容,也可以借助网络形式对图书进行下载,读者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进行图书的阅读,其次是丰富的图书资源,传统的图书管理中,纸质的图书一般需要一定的空间进行存储,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图书管理使用的是虚拟方式的存储空间,借助各个兄弟院校馆际间共享互联,通过网络的形式将各个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连接起来,读者可以最大限度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能够大大提高读者服务的拓展性,进而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信息化建设视角下的图书管理建设的必要性

(一)优化图书资源服务,提升图书馆价值。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使图书馆信息更加具有时效性。读者可以利用多种检索方式,根据自己的需求对资源进行检索。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将信息化融入到管理体系当中,特别是借助现代化手段对所需要的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为需求者提供相应的服务。(二)实现资源整合共享,发挥图书资源的价值,提升资源利用率。传统模式对于当前图书馆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更加注重资源共享,图书馆之间构建共享平台。将相对比较分散的图书资源融入到网络中,不仅可以实现图书集中,也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图书资源的价值。(三)降低服务管理成本,提高图书馆的智能管理水平。信息化的图书管理能够充分利用图书的价值,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一旦投入建成信息化管理模式,将极大的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图书的数字化处理以及服务的智能提供,将使图书资源的管理推广成本大幅度缩小,依仗图书馆自身竞争力,让更多的读者进入到图书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不足,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硬件建设投入的力度也跟不上;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各图书馆间主要服务于自己的主体,共享资料因标准和格式不同导致图书资源共享困难,致使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

三、信息化建设视角下的图书管理模式建设策略

(一)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传统图书馆发展中重视经典,实用不足,竞争力,激励机制缺乏,不能跟上时展步伐。在当前信息时代提升图书馆自身的管理水平成为重要的内容。当前图书馆管理中,传统封闭,独立的模式已经不适合其发展,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更加开放和流通,以开放的方式接纳图书馆,以此实现工作共赢,提升管理水平。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承担起图书馆应具备的文化使命,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真正实现模式上的创新。在管理模式改革后,继续创新相适应的图书管理制度体系,创新人员激励制度,创新技术应用。(二)注重信息化建设方法的改进理念的创新是开展创新图书管理工作的基础。图书馆在发展中应树立信息技术化的思维方式,通过自身开放性的思维,以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不仅仅是实现图书资源的数字化,还要不断探索智能化的发展模式,对大数据、云存储等相关的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要注重加大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强化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力度。图书馆管理系统中还要能够将市场化的理念应用其中,构建自上而下的图书信息化管理系统,要能够认识到云服务是图书资源管理的一种发展趋势,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发展优势,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信息资源体系,对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三)以制度和措施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因素,已成为阻碍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问题,为此,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要制定严密的制度和措施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加大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安全的财力人力支持,不仅仅从硬件还要从软件及管理等方面加大其投入力度。制定图书信息安全方面的标准,从图书信息化方面的数据变化、运行等实际情况出发,在具体运行中对这些标准进行落实,应时刻具备危机意识,关注工作中的风险,高度警惕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定期检查、实时监督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及时发现系统存在的管理漏洞。(四)改革提升人事考核制度,培养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人才。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要注重从自身实际出发,做出人才发展规划以及相应的战略。将对人才和团队的培养放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位置,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不仅仅是专业理论素质,还要注重职业素质以及相应的创新精神。注重构建图书信息化建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确立目标管理体系,落实岗位责任制,挂钩人事考核制度,通过相应的奖惩手段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他们更好的参与到图书信息化管理中,通过实践锻炼组成强有力的建设团队。此外,还要加大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其在信息化以及网络化方面的能力,丰富其信息化管理的知识。增强全馆人员的服务意识,要注重信息的及时性和多样化,挖掘本馆的资源优势,提供具有特色的服务,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和好评度。(五)构建图书馆联盟,提高市场竞争力。随着网络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发展,人们进入图书馆的进行阅读的机会越来越少,传统的图书馆模式正在受到冲击。图书馆在发展中要注重引导人们选择传统阅读模式,加强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们走进图书馆,以此感受文化的魅力。此外,图书馆之间要做的是加强其合作资源实现共享,强化交流合作。进行有效的信息整合,以更好的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服务于社会大众,提高图书馆的综合竞争力。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图书馆合作联盟,要能够真正促进图书馆管理方面的创新,以此为图书馆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随着信息化进程加快,图书资源也由传统的纸质载体逐渐向电子载体演变,在图书馆发展中引入信息化手段,研究对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应对转变、着手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图书资源的整合共享,发挥图书文化资源的价值。在信息化视角下,图书馆要能够注重其理念的创新,在管理体系、制度、安全、技术等方面做好相应的保障,做好图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以此更好的构建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图书管理机制。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科学规划图书管理人力资源,实施标准规范的图书服务要求,在安全的图书环境下,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水平,为广大师生及读者提供深层次、人性化、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郑祥征.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工作研究[J].兰台内外,2018(09):11-12.

[2]裴宏.信息化建设视角下的图书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3):198-199.

[3]龚旭曦.关于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26):199-200.

数字图书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信息化;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

所谓的图书馆信息化就是信息储存的数字化、传输手段的网络化、管理控制的智能化及管理人员素质的信息化。图书馆信息化的实质就是借助最新的信息技术提高其自动化管理,进而促进其现代图书馆的形成。公共图书馆作为大众知识的重要储存宝库,不断加强其信息化的管理关系到大众的信息掌握及获取质量。

一、公共图书馆信息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管图书管理的信息化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数据共享困难。从传统意义上讲,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查询及分类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公共图书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伴随着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发展及网络的逐渐扩大化,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源的电子化、数据化成为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对象为纸质的信息截然不同,其还广泛涉及到依托计算机及网络的电子图书、影视等资料。但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目前技术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公共图书馆纸质图书还需要一个过程以实现全面的电子化及数字化;此外,我国不同的图书收藏渠道在内部有其各自不同的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很难实现与其他图书馆之间的定性对接。(二)用户信息获取能力低。众所周知,公用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是需要依靠广大的公众及管理人员共同协作才可以完成的,也就是说,并不只是单纯依靠管理人员去进行的,只有公众真正意义上享受到信息化服务,真正感知到其对自己生活带来的便捷,这样的变革才是成功的。但是目前来看,读者的文化程度高低、计算机及网络技能是否熟练都直接影响到了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三)数字资源的利用率低。当前中国的公共图书馆管理正在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在从资质资源向电子化、数字化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实际的发展结果而言,真正可以使用这些电子资源的读者并不多,在公用图书馆中真正享受这些信息资源的读者比较少,数字化与数字资源利用率之间并没有呈现出等量的增长趋势。

二、公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开发切实可行的图书管理系统。针对目前不同的图书馆之间难以实现共享的现状,所有的图书管理部门应该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基于各自发展的特点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图书管理系统。为了实现这一标准,实现图书馆之间的共享,首先需要全方位反映广大读者与公共图书管理部门、图书管理部门与市场之间及与出版社之间的互动情况,形成互动机制,从而保证整合与服务的进行。此外,还需要在互动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联动性,保证图书出版、市场反馈及读者需求之间可以在这个系统的基础上很快了解对方的需求,进而有目的性地开展与图书管理相关的各项活动。(二)规范图书管理制度。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制度是维系管理的重要保证所在,但是从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管理现状来看,图书丢失、损坏、逾期不还的现象广泛存在。在追求公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管理部门可以仿效银行管理机制,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征信体制,完善公共图书馆的信用管理及机制,对公共图书馆出现的损坏、不还等问题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及赔偿说明,进而保证公众的图书责任和自律意识。因为只有个人能充分认识到网络化的信息渠道与个人的图书行为和信誉相关才可以有效的约束自身的行为,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三)革新管理方法及模式。依靠新媒体及其他的终端设备可以建立与广大读者之间的联系和对话平台。该平台不仅应该具备最基本的图书借阅和预定功能,还应该支持读者与图书馆等载体之间进行交流及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针对性的服务及管理,为广大的读者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服务。另外,还应该注意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提高广大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实现电子化办公、科学化办公,使网络成为管理的重要依托,使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四)加强公用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中,其管理人员的素质应该是多方面的。管理人员除了应该具备基本的业务知识外还应该不断学习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掌握最新的信息及必要的网络安全知识。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应该对其员工进行定期培训,使其紧跟时展的潮流不断提升其文化知识水平,进而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此外,在培训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依托网络技术,使其通过网络构建读者与图书之间的纽带,帮助读者了解其对电子信息资源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公用图书馆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目前我国大众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到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及广大读者的文化知识水平。但是从目前信息化管理的现状来看,其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因而广大公用图书馆管理工作者必须不断紧跟时展的潮流,依托自身的发展提升其个人的业务知识及网络信息技能,进而为我国公用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保驾护航,为广大的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尹慧.关于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源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3):257.

数字图书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资料;信息化;策略

一、图书管理工作概述

图书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图书馆是专门储存图书资料的场所。长期以来图书管理主要靠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人工完成图书的收集、借阅、维护工作。首先需要对馆藏图书进行分门别类,然后分别整理,这样不仅有利于图书的日常管理,也方便读者查找借阅。目前馆藏图书资源数量日益增多,形式趋于多样化,资源信息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传统的管理模式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效率低,易出错,无法快速便捷处理大量的资源数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图书管理中引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以信息管理为主,人工管理为辅,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模式的缺陷,而且将大幅度提高图书资料的管理效率,提高服务读者的能力。

二、目前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现状

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馆藏图书的保管和日常维护工作,二是为读者提供图书资料的查询及借阅等工作。目前在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都相对比较落后,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书资料管理相对封闭

基于多种原因,馆藏部分图书资料不对外借阅,因此形成了图书馆相对封闭的管理形式,被动式服务于读者。互联网时代,这种管理模式使资源更新严重滞后,妨碍图书馆的进步与发展,不利于图书馆向广大读者进行知识的传播和资源共享。

(二)图书管理缺乏规范,管理制度不甚健全

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缺乏经验,整个图书管理信息化工作开展比较缓慢,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管理模式。实体图书馆中存在诸如图书摆放混乱,电脑搜索图书位置不准确、工作人员效率低下、用户体验差等问题。部分网络图书馆存在图书划分依据不明确,归档不细致,出现重复划分,疏漏划分等问题,影响了读者借阅的便利性。

(三)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

传统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在于图书资料的借阅,模式单一,被动服务为主。这导致图书馆功能逐渐下降,工作人员缺乏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没有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搜索客户需求图书资料,从而导致图书馆客户量日渐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四)缺乏高素质图书管理信息化人才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必须有足够的对信息化理念具有较深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的管理人员,也就是说,要想建立起一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图书管理队伍,就必须拥有足够的专业人才。图书管理工作者一定要懂得多方面的知识,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有效推进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阶段,很多图书管理工作者的知识素养并不高,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需要,很多图书单位也没有树立较强的图书管理意识,所以资金的投入力度也很小,不能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员工,所以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就很难提高。

(五)缺乏较高的信息化水平

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比,我国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水平还很低,要想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还需要做出很多努力。除此之外,进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一些图书馆受能力限制,很难投入充足资金建设图书管理信息化,所以建设水平可想而知。这一问题正是我国目前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

(六)在管理工作中缺乏创新

现阶段,我国的图书资源非常丰富,可是图书馆对图书管理的水平却高低不同,有很大差别。一些图书馆并不重视图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还是运用传统的管理方法,造成管理水平很低,没法提高工作效率,还使大量图书资源产生浪费,使管理成本和难度都大大增加。

三、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图书数量日渐增长,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大量非书资源的冲击,对图书信息的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图书资料必须实现信息化管理,才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服务,达到知识传播,资源共享的目的。实现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是图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保护及共享图书资料

纸质资料在阅读和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纸张磨损,资料缺失,降低信息完整性。特别是一些重要而不可复制的资料的缺失,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图书资料信息化,可将资料保存至网络数据库,既不会因人为、时间等因素丢失,也不会在传播中损坏,从而实现图书资料共享。

(二)加快信息传递,更快更准获取资源

互联网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及利用率,读者可以在图书服务平台中,运用图书馆信息系统检索所需的图书资料信息,快速、准确地获取目标图书资料信息。

(三)服务模式被动变主动,提高图书馆服务大众的能力

在信息化管理中,图书馆工作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深度挖掘读者数据,详细了解读者需求,由原先的被动服务读者转变成主动服务读者,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利用信息技术,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还可以确定图书采购重点,实现图书资源的优化和合理布局,使图书资料服务工作得到本质的飞跃,提高图书馆服务大众的能力。

四、互联网背景下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策略

(一)建立健全的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体系

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应以系统管理为先导,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现代图书资料管理应全面引进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以系统论为主导,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把整个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工作视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实现系统的最优化,保证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二)提高管理人员对图书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信息服务水平

传统图书资料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所以,首先要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信息化培训。工作人员除了需要掌握图书资料管理的学科知识外,还应掌握网络资料的收集、筛选,电子图书的归纳、整理以及网络图书馆使用维护等相关知识。图书馆可通过组织相关讲座﹑学术研讨﹑进行短期培训、在职进修等多种形式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

(三)建立各种类型文献数据库,实现图书管理数字化

图书资料实现信息化管理,必须构建通用性和标准化的图书资源数据库。图书资料的信息化就是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建立各类型文献数据库,逐步实现文献资源数字化,增强文献资源的共享性、兼容性、易检索性和可传递性。加强纸质文献的电子化管理,对馆藏纸质资源进行分类,收藏价值高的纸质资源可通过扫描、文字识别等转变为数字或者光盘资源,提高其可储存性,实现资源管理的数字化。

(四)加快网络化建设,加强馆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单个的图书馆不可能馆藏所有的图书资源。要实现资源共享,图书馆必须加强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在实现馆内共享的基础上,加强各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合作。打破不同图书馆之间的隔阂,将图书资源的作用在读者中间得到最大化发挥。

(五)强化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

要想收到较好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果,就一定要拥有具有较强信息管理素质的人才。因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有着较高的系统性、综合性、技术性,因此对于建设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高的要求。相应单位必须重视此项工作,并投入相应资金强化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保证图书管理工作者具有比较强的设备维护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此外,还要积极培养相应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从而使员工树立较强的分享、互助、合作的工作意识。

(六)积极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水平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很多新技术涌现出来。因此进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时候,相应的管理者必须及时关注信息技术发展,这样才能及时地引进前沿设备和技术,从而有效提高信息化水平,进而向读者提供更为人性化和方便的服务。在日常工作中,新书上架后相应的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在网络上更新信息,还要使其处于置顶位置,这样读者才会更加及时方便地了解这些信息。

(七)积极创新管理方式

图书管理工作者必须全面了解有关图书管理方面的信息,实现与时俱进。能够按照以往图书馆发展历史及当前信息化建设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并在实际工作中提出有效建议。此外,图书馆必须积极引进电子书,从而跟上时展步伐。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图书资料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图书肩负着人民群众文化建设的使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信息化管理能力,培养专业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更好的为用户提供全面、贴心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彩霞.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190.

[2]刘兴华.网络冲击下的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工作探讨[J].信息化术,2013(5):188.

[3]韦金飞.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的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24)47-48.

[4]鲍先琬.现代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基本设想[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