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4:01

数字通信技术

数字通信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卫星数字通信技术;广播传输;运用

1卫星数字通信的概述

卫星数字通信是航天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卫星数字通信通过中继站和终端站来实现通信目的的,具体来说卫星数字通信的中继站是人造卫星,终端站为地面站,可以有多个终端站,来实现两个或者多个终端站之间的通信,这种通信具有容量大、区域广的特点[1]。在卫星数字通信中应用的人造卫星叫做通信卫星,它与地球的自转的周期与方向同步,所以也叫做地球同步卫星,通信卫星始终固定在天空中某一位置上,方便地面与卫星的通信。卫星数字通信技术是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应用到的主要技术之一,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它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优势更加鲜明。与微波数字通信传输相比其优势具体表现在:一是覆盖面广;二是投资成本低且建设快;三是传输信号的质量高;四是便于维护;五是运行成本低。与模拟卫星广播相比其优势具体表现为:一是可以节省卫星频率资源;二是,节省运行成本;三是节目信号质量高;四是数字信号处理与开发更加方便。

2卫星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2.1卫星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在广播传输中卫星数字通信系统主要由卫星上行发射站、测控站、星载转发器以及卫星接收站这四部分组成。广播数字卫星上设有C波段转发系统和Ku波段转发系统[2],上行发射站的主要作用是发射C波段信号和Ku波段信号,并接收卫星下行转发的微波信号。具体机制为:上行发射站将广播控制中心发送来的各种信号进行处理与调制,将上频率与高功率进行放大后,将上行C波段信号和Ku波段信号通过定向天线发射给卫星。上行发射站接收卫星下行转发的微波信号的作用是对卫星转播节目的质量进行监测。星载转发器的作用是将地面上行站发送的上行C波段信号和Ku波段信号进行接收,并将接收的上行微波信号进行放大以及变频处理后,再进行放大,然后将经过一系列处理的信号发射给地面服务区。星载转发器相当于中继站一样发挥作用,它的优点是保障广播信号以最低的附加噪声和失真进行传送。

2.2卫星上行发射站系统。广播电视台的覆盖性广的特点,起到最重要作用的部分是卫星上行站系统,上行站的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导致整个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会全部中断,这就要求在上行站应用的设备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靠性要非常高,并且要存有备份。广播卫星上行发射站可以将一路或者多路信号传送到卫星,卫星转发其在广播电视卫星中设有C波段信号转发系统和Ku波段信号转发系统,它的作用是将上行发射站传送的信号进行接受,另外也将下行信号转发给广播地面接收站。卫星上行发射站的主要由天线分系统、高功率放大设备、低噪音接收设备、上下变频器调制解调器、系统监控设备以及附属设备构成的。其中天线分系统中天线的作用是将发射功率转化为电磁波能量由上行站传送给卫星,同时也会将及微弱的有空间卫星发出的电磁波能量进行转化,转化成为同频信号来传送到接收机。在卫星上行站系统中低噪声接收设备是进行第一级放大的,高功率放大设备是进行第二级放大的;上下变频器的作用是搬移在射频与中频之间的频谱;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对信号进行调制,将广播控制中心发出的信号调制后传输到空间卫星,可以降低信号传输的噪音干扰的影响;系统监控设备的作用是对上行站的所有关键设备进行监控,来方便掌握每台设备的工作状态以及主要指标特性等。

2.3星载转发器。星载转发器在数字卫星通信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起着中继站的作用,它的性能好坏可以对数字卫星通信系统的工作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所以星载转发器在放大和转发地面站传送的信号时其附加噪声以及失真性能应该保持最低。星载转发器的噪声包括非线性噪声和热噪声,其中非线性噪声的来源主要是转发器电路或者器件特性的非线性,而热噪声的来源主要是设备的内部噪声以及通过天线传来的外部噪声。转发器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透明转发器;其二是处理转发器。其中透明转发器的作用是将地面发来的信号进行低噪声、频率以及功率放大后进行转发,它主要应用于模拟卫星通信系统中。另外处理转发器不仅可以转发信号还可以进行信号处理,多应用于数字卫星通信系统中,它可以很好的消除噪声的积累。

3卫星数字通信系统在广播传输中的应用

3.1卫星数字广播。将卫星应用到广播节目的传输中,是为卫星应用技术的重大突破,并且卫星数字传输在广播节目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节目信号到达播控系统后,数字矩阵被中控机房进行切换,然后将要输出主路和备路节目信号分别送到光端机和微波端机,通过光缆以及微波传输到云岗卫星地球站,卫星站接接收到来自主路和备路信号后,通过卫星上行系统来实现广播电台节目的全面上星[3]。

3.2卫星转播车与现场直播车。卫星转播车与现场直播车不仅丰富了节目的传输手段,而且保障了直播节目的安全播出。卫星转播车与现场转播车的车系统的作用有:一是,可以传输高质量无线数字,提供高质量的转播传输以及支持节目直播的制作;二是,还可以解决部分主要节目的应急制作以及传输问题;三是,具有采集、传送以及直播音频、视频、网络音频节目、网络视频节目的能力。卫星转播车和卫星直播车不仅可以组合使用,而且可以独立完成节目的直播与传送任务,它们的存在可以为广播节目的直播与传送提供一个强大而又灵活的移动技术平台。其中卫星转播车可以通过三种传送方式实现转播的目的,分别为卫星传送、地面微波传送、地面电信线路传送,它主要用在大型转播现场的,为现场提供移动技术平台,支持信号的双向传输。卫星转播车技术系统主要包括:车载传送系统、卫星转播车音频系统、以及固定地面站传送系统等。现场直播车主要应用在国际台各调频栏目在各直播现场提供一个移动技术直播平台。其系统主要包括车载音频系统、车载视频系统、传送系统等。现场直播车的传输能力也很强大,可以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并可以进行多业务传输,现场直播车可以在大多数的传输环境中进行独立作业,能够很好的完成直播传输任务。

4结束语

卫星数字通信技术一定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在广播电视传输的作用也将会越来越不可替代,系统功能不断的完善不断的强大,会更加有效的推动广播传输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这一技术的有效应用,让其在更多的领域内发挥作用。

作者:孙雪柳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763台

参考文献:

[1]喻强.数字卫星通信在广播传输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5,12:111.

数字通信技术范文篇2

在整个采样值传输时序分布结构当中,MU中对于采样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过程当中时延问题能够借助于信号调理时延予以处理,在此基础产生A/D转换过程中的时延问题。这一时延在经过FIR滤波器群延时处理之后会生成与MU采样信号数字化处理时延相对应的数据处理时延,并在以太网控制器进行信号发送以及报文传输的过程当中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时延。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电力系统各类型设备电压及电流信号自产生直至处理完成的全过程当中,高阶FIR滤波器装置所对应的群延时问题是数据时延问题最为严重的一个阶段。假定整个数据采样周期的时间设定为50us,与之相对应的一般性64阶结构FIR滤波器装置所涉及到的群延时间则表现为1.5ms以上。从这一角度上来说,仅仅依赖于传统意义上的插值运算是无法针对电流及电压信号在采集、传输至处理全过程中所产生时延问题予以有效控制及补偿的。在这一背景作用之下,应当采取一种特殊的两极同步处理方式,即首先借助于数字移相器装置针对相位滞后信号进行前移处理,进而在应用动态化二次拉格朗日插值计算的方式实现这部分滞后信号的精确性相位同步处理。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重点关注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首先,在数字移相器进行滞后信号

迁移处理以及相位均衡的过程当中,由阻容网络以及运算放大器装置所构成的整个超前移相很明显,模拟移相器连续传递函数的取值同图1中所示的电阻值R以及C均存在密切关系。基于以上分析,通过对拉普拉斯变换复变量参数的引入与替代处理能够获取与系统连续信号对应模拟角频率以及拉普拉斯变换复变量虚部参数相关的移相器频率特性传递函数。在针对相拼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当中不难发现,图1中整个模拟移相器在进行数据同步处理过程当中所表现出的移相读数始终维持在0°~180°范围之内。进而通过对校正系数的调节与计算,能够在均方差最小原则的处理作用之下获取频域方差函数作用之下个点的min参数,最终能够获取数字同步处理中所需要的全通滤波器最优化解。

(2)其次,借助于插值重采样作业方式

实现整个电子式互感器中传输数据的同步处理是现阶段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处理方式。MU能够兼容接受PPS或是B格式码。与此同时,FPGA支持下的数据同步模块能够将间隔时间在1s范围之内的同步脉冲头进行均匀分割处理,并形成均匀性的4000个时间片。以上每个时间片的开始位置均与一个独立的同步采样脉冲信号相对应。在此基础之上,能够将此过程中所获取的同步采样脉冲信号作为基准参数并进行插值处理,借助于此种方式实现良好的采样同步。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为确保信号带宽能够在数字同步处理过程当中得到有效拓展,并实现对混叠误差的有效控制,需要在高压采集板运行过程当中引入采样技术,同时在MU当中设计有抽取滤波器装置,实现对采样频率的有效恢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建立在动态化二次拉格朗日差值运算基础之上的差值分析能够实现4抽1模式的滤波抽取与差值计算。

2电子式互感器数字通信技术分析

结合信息模型分层分类思想方式,建立在IECE标准配置基础之上的MU服务器基本模型结构示意图。从该MU服务器基本模型结构示意图当中不难发现:MU服务器模型在应用过程当中将所涉及到的12路采集信号进行了两路数据集的分配,与之相对应的是差异性的采样值控制块绑定。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考虑到IEC标准配置对于测量值的发送以及保护值的发送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要求采样值控制块能够实现对与之相对应电流信号以及电压信号的集中式发送。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在基于这一MU服务器模型应用之下所表现出的数据信号集中式发送速率基本可以达到平均每秒4kbit单位。基于以上分析,在数字通信技术应用过程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对分布式采样值控制块的构建。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采样值控制块读写操作以及报文传输操作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性的差异性。报文传输操作能够直接实现与以太网的连接,在简化了操作步骤的同时使得报文传输的实时性要求较高。而对于采样值控制块而言,其从本质上来说属于全部A协议集与T协议集的映射,在MMS当中属于复杂度最高的模块。但在远程控制功能以及在线监测功能的作用之下,采样值控制块的应用对于数字通信的实时性要求角度。在此基础之上应当构建的IED对象与MMS对象之间的所表现出映射关系为。

3结束语

数字通信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数字通信技术;有线电视网络;技术应用

1925年,英国工程师贝尔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机械电视,到现在的智能电视。电视的外观大小、视听效果体验感以及电视技术的精进,电视的技术变革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绝对离不开强大技术的支撑。就拿数字通信技术来说,数字通信技术应用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领域,电视就是其中之一,也许其他领域的变化我们体会不算深刻,但数字通信技术给电视机带来的变化是千家万户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2]。

1数字通信技术的优点

1.1抗干扰能力强。数字通信技术可以大大减弱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失真和外来因素的干扰。对于它的这个优点,从它在有线电视的应用上来说,体现的更加明显。例如以前的电视在大风大雨高温天气,都容易出现没有信号的状况,还时常伴有沙沙沙的噪音,频幕画质也很差甚至出现全屏的雪花和白杠这样的干扰,用户看电视的体验感很不好。而现在的电视基本上克服了以上种种问题,这些都是数字通信技术优点的体现。1.2通信的可靠性增强。数字信号通过差错控制编码,可提高通信技术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看电视时信号不稳定的情况,让我们能够稳定高效地搜索到很多频道的电视节目,也不用担心信号不稳定而出现蓝屏的情况,让用户能够随时想看就看,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外界因素带来的干扰。

2数字通信技术和有线电视网络之间

2.1数字通信有效提高有线电视网络的拓展能力。说到有线电视的拓展,我们立马会想到,以前的台式电视机与现在的智能电视机的差别之大。以前的老式电视机非常笨重而且很占空间,能够搜索到的频道也十分有限,那个时候的老式电视机的主要作用就是观看电视节目和了解天气预报。而现在数字通信技术的深入应用,使有线电视网络的拓展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现在各种各样的尺寸外观、应有尽有的附加功能,给有线电视完成了“技多不压身的”的大变化,使有线电视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台智能电视机,只要给它连上网络,它就能给你带来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全新体验感[3]。2.2数字通信有效的提升有线电视网络的通信质量。还记得以前在老式电视机那里听到的滋滋滋的声音吗?还记得曾经被电视屏幕一片“雪花”而支配的烦恼吗?引发这些烦恼的原因,是因为模拟信号在长距离的传送过程中,能量会逐渐变弱、衰减,再加上受到天气等外来因素的影响,就使老式电视机的信号更差了。而数字通信技术可以把受干扰的电脉冲信号再度还原成初始没有受到干扰的信号,这就不仅很好地延长了通信距离,而且可以有效地避免系统的非线性失真和噪音产生的影响,极大地提升了有线电视网络的通信质量。正是得益于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现在看到的电视能够稳定清晰地搜索到很多频道的节目。2.3数字通信提高了电视画面的清晰度从以前的黑白电视到现在的高清电视,电视画面清晰度的改变,我们都是它改变路途上的见证者。其中数字电视按照清晰度分为四个档次:高清晰度(HDTV)、增强清晰度(EDTV)、标准清晰度(SDTV)和普通清晰度(PDTV)。这几种不同的档次给不同消费能力的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可能。

3数字通信技术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

数字通信技术的逐渐完善,使数字信号具有易于加密处理、通信的可靠性高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使得传统的模拟信号的传输技术大部分已经被数字通信技术所取代,这个技术性的变革在有线电视网络的应用方面得到了很好地体现。3.1机顶盒的广泛应用。数字电视机顶盒是有线电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只是小小的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盒子状,但它实际上是一台强大的变换设备,它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我们平时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制作精良的画面和十分清晰的声音,都是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功劳,它给观众提供了更加优良的视觉享受和更多高质量的电视节目。3.2为电视网络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能够更好的将原有的电视信号和HFC电视网络结合在一起,并对新的电视信号进行了编码整理。数字通信技术的信道编码工艺包含以下内容:一是码流的随机化、二是R-S编码、三是卷积的交织、四是字符的映射、五是差分编码、六是基带滤波器、最后是QAM调制[4]。还好有数字通信技术的出现,让我们在电视上连接网络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回看我们想要看的电视,再也不用担心错过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点,或者因为观影中途有事走开而错过了精彩情节,数字通信技术使以上的这些烦恼已经远远地离我们而去,基于数字通信技术越来越普遍的原因,也就出现了我们现在所说的“追剧”,让我们的线下时光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4总结

总而言之,数字通信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方面的应用,让我们在观影的视听体验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让我们的电视机从以往的画质差声音不清晰的黑白电视,升级为现在的液晶电视智能电视,使我们足不出户只需坐在家中就能体验到一种在电影院看大片的视觉享受,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智能化。数字通信技术的诞生是人类文明再一次进步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邵琴.数字通信技术在有线电视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9,(5):8-9.

[2]时勇.数字通信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J].科技创导,2019,(28):131,133.

[3]舒明霞.数字通信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分析[J].数字通信界,2019,(11):51.

数字通信技术范文篇4

关键词: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广播电视;现状;前景

数字微波属于通信过程中的一种传输方式,它主要是以微波的形式来完成数字信息的传输,在传输的过程中和电波空间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就能够对一些相互没有关联的数字信息进行传输,然后根据传输情况进行再生中继。一方面,微波通信技术是当今社会传媒中一种重要的、发展迅速的传输方式;另一方面,我国在通信技术领域有很多种技术,比如光纤通信的应用就非常广泛,这样就会使微波通信技术面临很大的竞争,微波通信技术就需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拓展发展空间,以满足通信的实际需求,并在发展中提高技术含量[1]。

1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特点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特点包括以下几方面。(1)抗干扰能力强,线路噪声低数字通信比模拟通信的抗干扰能力强,同时在通信过程中不会累积太多的线路噪声。数字信号具有再生的能力,可以确保在通信过程中中继通信的线路噪声不会积累。如果通信过程中出现信号干扰导致信号产生误码,那么这些误码在整个传输中一般无法消除,将会在传输过程中不断地积累。(2)保密性强一般情况下,数字信号的加密功能比较容易实现,数字微波通信采用扰码电路,同时能够根据当前情况对加密电路进行设置。另一方面,数字微波通信中有一个天线设备,它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如果接收方和数字微波发射信号的方向有较大的偏离,将无法接收到微波信号[2]。(3)容易构建数字通信网对于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主要实现的是对数字信息的交互,能够方便地与各种类型的数字通信网进行交互,然后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对交互的管理和控制。(4)占用空间少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传输过程中所占用的空间比较少,这样就可以降低成本,因为传输物质是数字信号,这样在集成性的设备中传输不会产生太多的能量损耗,另一方面,数字信号自身有着较强的抗干扰性,这样就可以降低微波通信设备的发信功率,正常情况不会多于1瓦特,在节能方面具有较明显的效果。

2微波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现状

当前,微波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通过以下5部分来进行分析。(1)广播电视的专用卫星一般包括C波段和Ku波段两个波段的转发系统,数字信息在传输时,广播电视台的播控中心首先把信号传输到发射站,发射站将该信号进行相应的调制后,再将信号以C波段和Ku波段信号发送到卫星。在实际传播过程中,卫星将微波信号发送到发射站,发射站再通过相应的设备和技术对卫星转播的节目质量进行监测。下一步是由星载转发器对各个上行站的微波信号进行接收,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检验,合格的信号需要再进行调制等相关处理,然后通过发射站将信号传输到各个服务区[3]。(2)由于电视广播传输过程中覆盖面积比较广、传输中信息质量比较高以及成本相对比较低,在维护方面也比较容易,因此在实际的数字信号传输中,卫星数字通信可以在多个距离比较远的地面站间进行通信,这样就能够满足更多用户的收看。(3)卫星数字广播作为一种传输技术,在广播电台数字传输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该技术能够对节目进行采集、制作和播控等操作,把节目信号发送到地球站,其传输介质一般有光缆和微波。(4)数字微波的传输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微波、卫星以及光缆等,这些方式相互结合,共同完成数字信号的传输,实时地为视频直播、音频直播平台提供综合性的传输信号,同时能够在直播中对四路标清视频转播信号以及多路音频转播信号进行采集。(5)数字微波技术还有一个重要应用,即能够实现现场直播的传输。在每天正常的工作过程中,能够给节目直播提供应有的支持,使现场直播变得轻松便捷,同时能够为有线数据通信、电台网站多路视频直播中信号的采集以及卫星传输进行技术上的支持和帮助[4]。

3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正在各个领域普及,给数字微波通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存在很多优势,因而在通信领域仍然有较好的前景。三网融合的发展如火如荼,三网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一方面强调技术升级,服务统一,各网实现互通以及资源共享,共同为用户服务,另一方面又要各自发展,发挥优势,充分竞争。过去微波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方面有较多应用,当时我国建立了许多的广播电视无线微波传输网,这些网络覆盖范围广,从我国当前形势来看,这样的网络只能用于广播电视信号传输,造成了很多的资源浪费。在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微波传输技术需要根据当前形势,在广播电视网络基础上进行改造,将三网传输的方式进行统一,为广大客户提供专线服务,包括ATM和TDM等功能,通过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对数字广播电视进行组网,完成移动终端的高技术和低成本覆盖,这样才能够大大节省网络终端的成本,更加充分地发挥优势,提升服务能力。宽带无线接入是一种通信技术,在高速数字传输业务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宽带无线接入将得到大力的支持和发展。

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是宽带无线接入的一个代表,它主要在26~28GHz的微波段进行工作,通过和光纤以及卫星通信进行比较,我们能够发现LMDS技术在建设过程中所需成本最低,并且建设方便,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实现组网,维护成本也相当低,所以LMDS被叫作无线光纤,LMDS在欧美已经有了较多应用,在我国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5]。

作者:温鹏翔 单位: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微波总站

参考文献:

[1]常国锋.微波通信技术的概述[J].电子制作,2015,(01):162.

[2]赵彬宇.微波通信的主要技术与应用价值[J].中外企业家,2013,(35):215,217.

[3]姜建民.微波传输新技术在三网融合中的应用[J].中国有线电视.2013,(07):797-799

数字通信技术范文篇5

通过十年的教学实践及与学生不断的交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和特点,并总结归纳出该课程的特点与难点。

1.1专业性强

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数字通信理论》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概率论及数理统计》、《随机过程》、《信号与系统》等先修课程的学习基础,如《信号与系统》中对于频域知识及常见信号频域变换;《随机过程》中常见随机信号的表示及特点等。同时,对一些新型通信技术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增加了课程的专业性。

1.2理论性强

作为《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后续课程的基础,《数字通信理论》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数字通信理论》课程具有一定的公式及理论推导,系统性强,学生普遍感觉该课程内容繁多、抽象、复杂,不易掌握。另外,需要从时域和频域的角度分析和理解信道、信号的特性。这些都对学生的数学基础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1.3实践性强

同时,《数字通信理论》又是一门与实验和仿真紧密结合的课程。针对课程中各原理及技术,要求对各知识点进行实验及MATLAB仿真,已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起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通过实验与仿真,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及编程能力的培养。

1.4发展性强

《数字通信理论》是一门与新兴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课程,随着新兴通信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数字通信理论》课程内容不断的更新,从而起到课程内容保鲜的作用。将国内外新兴通信技术引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前沿技术,开阔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

2教学方法研究与综合运用

2.1做好课堂讲授的内容和步骤

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笔者认为在复杂繁多的教学内容中,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搭建授课的体系结构,并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练习,准确把握课程的要点、重点、难点,从知识的点、线、面入手,融教材于一体,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针对部分学生课后不能做到及时复习的问题,在组织和实施教学中,应该带领学生复习前次课的内容,特别是重要的公式和概念最好板书并讲解,以此加强学生对上次课内容的印象,巩固所学知识。

2.2实现教师间、师生间互动教学模式

依据互动教学的思想,通过相互交流,实现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提高教学效果。由于每个教师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教育教学经验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以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有利于达成教学的目标。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互动形式。经教师的启发、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思考、判断、选择接纳教师的理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的求知意识,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的教学互动环节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参与求知的主观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课堂教学氛围积极活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课堂互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课程时难点所在,针对该部分内容重点讲解。另外,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急切盼望得到的新内容,以便及时补充最新通信理论与技术。

2.3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结合

《数字通信理论》课程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学科,公式和推导相对比较多,如果教师仅通过语言、黑板板书的传统教学方式,会使板书占用时间增多、课堂的有效教学时间减少、信息含量下降、。为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在增加信息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学水平的提高,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将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结合,具体方案如下: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

2)通过网络环境,共享教学资源。

3)跟踪学科的发展,注意知识更新。

4)丰富教学资源,扩大学生的自学空间。

5)对重点内容、重要公式、定理与结论采用板书方式,使教学重点、难点内容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结语

数字通信技术范文篇6

1通信技术概述

信息传输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宽带IP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数据通信和数据网等都属于通信技术的范畴。为此,将针对数字通信、程控交换与信息传输三种不同的通信技术展开介绍。

1.1数字通信技术

通过数字信号来实现传输目的的通信就是数字通信,主要是将信源发出的模拟信号,在数字终端编码的作用之下积极转变成为数字信号[1]。随后,通过终端发送的数字信号会经由信道编码处理再次转变成与信道传输要求相吻合的数字信号。合理运用调制解调器,则可以把信号调制到信息技术系统使用的数字信道当中,并且在多次转变的过程中,传送到相对应的位置。

1.2程控交换技术

该通信技术具体指的就是人们根据实际需求,通过运用专业电子计算机,把之前编制的程序保存到计算机当中。而在存储在计算机中之后,达到通信交换的目的。现阶段,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信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所以交换技术同样向着软交换技术的方向发展。

1.3信息传输技术

对于信息传输技术而言,其中包含了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图像通信等[2]。而移动通信具体指的就是在移动的过程中实现通信的目的,光纤通信主要是把光波当成载频,并且将光导纤维当成传输介质通信的方式。而这种通信技术最明显优势就是频带宽,不害怕高温,实际的损耗不大,而且自身重量轻。卫星通信具体指的则是通过运用卫星中继站实现通信的目标(如图1所示)。这种方式可以应用在各种业务传输中,而且通信距离也相对较远。但是,通信线路可靠性与稳定性极为明显与突出,实际的质量相对较高。对于数字微波通信技术而言,其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信号可以再生。这对于集成电路应用具有积极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有效连接。

2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

2.1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同样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1G出现,移动通信技术也随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通信技术[3]。而对于1G来讲,其传输速度、质量与安全存在一定的缺陷,为此,相关研究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革新,全面增强其功能性与稳定性。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3G与4G技术出现,满足了消费者对移动通信技术的相关需求,同样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转变。当前,4G技术可以确保传输的高清性,也加快了下载的速度,但是在网络发展的过程中,网络资源增长明显,要想提升用户体验,就一定要具有强大的网络支持,提高传输的安全性,节省移动通信的费用。基于此,5G移动信息通信技术将成为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目标。

2.2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磁与磁场理论逐渐完善并获得全面发展,与其相关的理论以及技术也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其中,无线电通信技术成为电磁理论中应用最广泛的内容。无线电通信主要是运用无线电磁波并在空间中实现传输,将电磁波当作重要的信息载体,以保证将所需传输信号有效传输至具体地点。相较于有线电波通信技术,无线电波具有方便和快捷的特点[4]。然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受无线频段影响,无线传输也会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因此,稳定性也开始面临严峻挑战。现阶段,无线电通信设备更为小巧,功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绝大部分智能终端都能够在多频段网络中共享信息数据,以保证移动信息设备满足通信需求。

3通信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与业务应用研究

3.1通信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而通信技术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将在具体方面表现出自身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数字化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过程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数据网的速率以及传输质量都实现了全面提升。在此过程中,网络系统更加简化,形成了更多的连接器与服务器,同样被广泛应用在实践过程中[5]。其中,在网络泛在化方面,人们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约束,通过合理运用终端设备以及网络实现相互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则可以获取相关信息服务。需要注意的是,泛在化的通信技术将成为通信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其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用户个性化的需求,积极主动地为其提供相关服务。在此基础上,要想方便人们日常操作以及应用,则要求终端设备具备环境感知力和智能接口的能力。其次,综合化与融合化发展趋势。虽然通信业务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但其本身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为了有效弥补其不足之处,并且满足个性化业务需求,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通信技术必然会以综合业务网为发展方向,以保证实现无线接入的目标。与此同时,通信技术在后期发展的过程中,技术的融合也将成为其重点发展内容[6]。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电视技术的互相作用与渗透,通信技术也将呈现出综合化与融合化的趋势,进而转变人们生产与生活方式,为人们提供更为丰富的娱乐形式与多样化的合作方式。未来利用通信技术获取的信息内容一定更加立体,将听觉、触觉以及嗅觉集中于一体,形成立体化的信息。最后,宽带化以及智能化发展趋势。在信道容量全面提升的同时,信道传输的速度也不断提高,CPU运行速度呈现出理想的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相对应的通信系统在实时性以及针对性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中,可视电话以及静态图像的传送方式在未来很容易被替代,而业务数字网则逐渐成为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重点内容。而随着泛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通信技术逐渐呈现出高层次、智能化的发展态势,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为灵活的功能,进而合理控制通信系统,也使得通信业务更加智能化与个性化[7]。

3.2通信技术的业务应用解构

首先,通信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在平台型业务方面将获取理想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随着通信技术的可持续督管理力度逐渐加大的背景下,用户创造通信内容的主动能动性以及积极性得以全面激发与调动。泛在网络技术不断升级与更新,为人们创造通信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通信业务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为实现更好发展,就必须要高度重视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有效连接,只有将两者充分融合,才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使人们能够取得更为真实的体验[8]。除此之外,无线业务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因而网络透明化特征也更加明显。最后,通信技术中的整合型业务将取得理想的成绩,特别是物联网以及IPIV等将形成较大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传感器业务、RFID(如图2所示)以及二维码等多样化的业务同样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除此之外,在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与超级计算能力的过程中,能够保证针对用户使用中所形成的信息数据展开进一步计算。这样一来,必然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为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服务,使技术本身的功用得以充分发挥。

4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带动了通信技术的进步。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通信技术不断更新与改进,其功能也更加多样化。在国际范围内,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与政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通信技术必须要与时俱进,适应科技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应深入了解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掌握业务应用的相关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推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希望上述研究,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作者:刘娅 单位: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乔秀,任立文.通信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及业务应用分析[J].电子世界,2014(12):437.

[2]翟冠军,张跃红.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及业务应用展望[J].中国电子商务,2011(12):60.

[3]李宝岩.现代通信技术在铁路中的运用及其发展趋势[J].硅谷,2013(7):104-105.

[4]林丹.4G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J].科技信息,2013(24):241.

[5]林琳,王昆,曹积源,等.电力通信业务应用及发展思考[J].通讯世界,2016(13):98.

[6]刘贵富,屈麟,丁蓝,等.电力通信业务应用及发展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7):20-21.

数字通信技术范文篇7

【关键词】无线电液控制;盾构管片拼装机;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电液控制技术,结合了电液控制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等领域,不但提高工程机械的自动化程度和可操作性,还改善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降低了由于视觉受限制所带来的误操作事故。在工程机械如建筑业、采矿业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1]

一、无线电液控制技术基本原理

无线电液控制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首先,无线电液控制系统将操作者或机器的控制指令进行数字化处理(包括对信号的滤波,A/D转化等处理),变为易于处理的数字信号;其次,对数字指令信号进行编码处理;再次,指令信号在经发射系统进行数字调制后,通过发射天线以无线电波的方式传递给远处的接收系统。最后,接收系统通过接收天线把带控制指令的无线电波接收下来,经过解调和解码,转换为控制指令,实现对各种类型阀的进行控制。

由于无线电液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它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都投入了很多的技术力量和资金进行研究开发。虽然红外遥控也可以实现电液控制技术的远程遥控,但是由于红外遥控存在对工作背景要求高、能耗高、传输距离短(一般不会超过10米),且必需在同一直线上,中间不能有任何障碍物以及易受工业热辐射影响等缺点,使得无线电液控制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二、无线电液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无线电液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最初,遥控电液控制系统都是采用有线遥控方式进行的。早在60年代初期,人们就能利用拖缆遥控装置来控制液压机械上的手动、电液多路阀,操作时通过拖缆遥控装置上的双向单轴摇杆输出线性比例信号来控制电液比例多路阀,线控盒摇杆的信号完全能模拟液压多路阀上手动拉杆的动作。虽然这种方式也可以使操作人员在作业区外对机械设备进行操作控制,但是由于控制信号在电缆线中的衰减,使得遥控的距离有限,同时由于电缆线的存在,影响了操作的灵活性,而且数米长的电缆经常是生产事故中的主要根源。[2]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成熟,把无线电技术引入电液控制系统成为了可能。由于无线电液控制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来传递控制指令,完全消除了拖缆式遥控装置所带来的故障隐患。但是一开始的无线电液控制系统都只能发射简单的指令,如:打开/关闭等指令。进入70年代后,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及专用微处理器的出现,开发出了可靠性更高的手持式无线遥控系统。后来,随着数字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数字通信技术的日趋成熟,利用数字通信技术的抗干扰能力强、易于对数字信号进行各种处理等等的优点,使得遥控系统的抗干扰性能逐步提高,安全性能大大改善;与此同时,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迅速发展,各种高精度的模拟/数字转换器(A/D)和数字/模拟转换器(D/A)的研制成功,并把他们应用到无线电液控制系统中,使得无线电液控制系统不但能够传输开关信号,也能够传输模拟控制量并且对控制指令有较高分辨能力,也就是说,无线电液控制系统不但能够控制普通的电磁开关阀,而且能够控制比例阀。

由于无线电液控制技术既有电液控制技术的优点,又有无线技术的优点,因此它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工程机械领域中。无线电液控制系统的典型应用场合如工业行车、汽车吊、随车吊、混凝土泵(臂架)车、盾构掘进机的管片拼装机等。

80年代初,美国KraftTeleRobtics和约翰·迪尔等公司,相继开发出无线遥控系统,并应用于挖掘机中,成功推出遥控挖掘机。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约翰·迪尔公司的690CR型遥控挖掘机。

1983年,日本小松制作所研究开发了各种工作装置的微动控制和复合动作的无线电操纵,并成功改装PC200-2型液压挖掘机。

1987年,德国HBC公司研制成功应用于工程机械领域的工业无线电遥控装置。这种遥控装置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通信技术,传输的比例控制信号安全、可靠和实用,并对发射的指令有很高的分辨率;在接收端使用模拟技术可以使执行机构的加速、减速动作与无线电遥控装置发射器上的动作完全成比例,从而实现对执行机构的无级控制。利用它,结合电液比例伺服驱动机构、液压比例多路阀和电液比例减压阀及普通电磁控制开关阀,就可以实现工程机械的无线遥控。德国HBC无线电遥控系统采用的比例输出信号(0-5V/10V、4-20mA、PWM0-2A)可与多个厂家电液多路阀信号匹配,可模拟手动操作方式达到与液压控制系统互相间的协调。

与国外对无线电液控制技术的研究应用相比较,国内则相对比较晚,技术相对也落后一些。上海宝山钢铁公司于1997年引入HBC无线遥控系统、意大利FABERCOM的比例液压伺服模块,对黄河工程机械厂生产的ZY65型履带式装载机进行了遥控改造,使其成为一台遥控装载机。

(二)无线电液控制技术研究趋势

随着数字通信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高速发展,把数字通信技术和高性能、高集成度的集成电路应用到无线电液控制技术中,使得无线电液控制器的性能更加完善,可靠性更加高。它们都推动着无线电液控制技术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使无线电液控制器硬件电路的可靠性提高,同时为实现更强大的(下转第152页)(上接第193页)功能提供了可能性;(2)数字通信技术提高了无线电液控制器的性能;(3)纠错编码技术提高了无线电液控制器的抗干扰能力。

三、无线电液控制技术在盾构管片拼装机中的应用

盾构管片拼装机是一六自由度机械手,由电液比例多路阀控制各个方向执行器动作,实现管片的拼装。利用无线遥控系统控制电液比例多路阀的先导级就可以控制进入多路阀的流量。采用电液比例技术能提高管片机的拼装速度,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

四、结语

由于无线电液比例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在工程机械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无线遥控技术应用于盾构管片拼装机系统,将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郑贵源.无线遥控装置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J].机械与电子,1997,(2).

数字通信技术范文篇8

《电力系统通信工程》一书全面介绍了数字通信的基本理论,包涵各种通信系统的主要内容,反映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参考材料。该书由殷小贡和刘涤尘共同编写,武汉大学出版社于2000年7月出版。除绪论外,全书共有八章。第一章数字通信基础,介绍内容有数字通信及其特点、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数字基带传输、数字复接技术、数字调制与解调、同步技术。第二章数字微波中继通信,阐述了微波与微波通信、微波通信系统的组成、天线与馈线、抗衰落技术、微波系统设计的参数计算以及微波通信系统的监控系统。第三章光纤通信系统,详细讲解光纤与光通信、光纤与光缆、光源与光发射机等相关知识。第四章电力线载波通信,包括载波通信原理、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电力线载波机主要功能部件等内容。第五章移动通信与卫星通信,主要介绍蜂窝、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第六章程控数字交换,论述了交换技术基础、数字交换原理、程序控制原理以及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组成等知识。第七章计算机通信网,讲述了网络通信协议、存取控制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第八章电力系统复用保护通道,涵盖了电力系统远方保护的特点、要求及其通道工作方式,以及复用保护通道基本原理及其分类、应用与运行管理、调度通信网络实现远方保护的信号传递等内容。

1.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在社会各领域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它的实现主要依靠智能交互技术,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是智能交互技术得以发展的基础。在今后,人工智能必定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这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5G移动通信技术除了具有数据流量大、传输速率快以外,还能大大缩短网络延迟时间、提高系统容量、实现大规模设备连接,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如开展“智慧城市创建”、实现VR直播等。

2.云端生活

云端技术在高效共享的社会中已经得到普遍应用,该技术不仅极大程度地拓展了信息的存储量,也有保障信息安全的能力。云端技术实现其应用价值主要依赖网络条件,需要更多的数据流量和更高的上传速率。因此,5G移动通信技术毫无疑问能为云端技术的应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5G移动通信在云端技术上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个性化云端服务。5G移动通信技术不仅能使电力通信的内容更加丰富,还能根据相关数据分析用户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推送智能化应用内容,从而提升人们的通信质量;二是发展移动设备云。有了5G通信技术的支持,移动设备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可为用户提供更多资源服务,且以云内容的形式体现。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有以下几方面:

1.大规模MIMO技术

MIMO技术被看作5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主要是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天线,信号通过两端的多个天线实现传送与接收,进而提升通信质量。MIMO技术可将空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多个天线多发多收,在不改变天线发射功率和频谱资源的条件下,成倍的提高系统容量。不但提升了移动通信的传输效率,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

2.多载波技术

多载波技术应用于5G移动通信能很好的解决传输速率有一定限制的问题。该技术中,发送端通常采用合成滤波器调制多载波,接收端多载波的调制则采用分析滤波器。多载波技术采用多个载波信号,将需要传送的高速串行数据转换成低速并行的子数据流,然后调制到子信道上进行传输,也即是利用这些子数据去调制若干个载波,具有频谱利用率高、抗多径反射干扰能力强的优势。

3.自由组织网络技术

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主要依靠人工完成网络部署和运行维护,对人力资源和成本的消耗较大。而自由组织网络技术在部署阶段能进行自规划和自配,维护阶段能自优化和自愈合。简单易懂又安全,与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相比,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力资源和成本的消耗情况。自由组织网络技术在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发展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也是提升5G移动通信网络性能的有效保障。从发展态势来看,5G移动通信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其技术的发展能促进相关经济增长,提升民众生活质量。5G移动通信可用于电力通信中的人工智能和云端存储等方面,能有效推动电力通信的发展。其关键技术包括大规模MIMO技术、多载波技术、全双工技术及自由组织网络技术等,为5G移动通信实现高传输速率、缩短延迟时间、提高系统容量等性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字通信技术范文篇9

无线电液控制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首先,无线电液控制系统将操作者或机器的控制指令进行数字化处理(包括对信号的滤波,A/D转化等处理),变为易于处理的数字信号;其次,对数字指令信号进行编码处理;再次,指令信号在经发射系统进行数字调制后,通过发射天线以无线电波的方式传递给远处的接收系统。最后,接收系统通过接收天线把带控制指令的无线电波接收下来,经过解调和解码,转换为控制指令,实现对各种类型阀的进行控制。

由于无线电液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它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都投入了很多的技术力量和资金进行研究开发。虽然红外遥控也可以实现电液控制技术的远程遥控,但是由于红外遥控存在对工作背景要求高、能耗高、传输距离短(一般不会超过10米),且必需在同一直线上,中间不能有任何障碍物以及易受工业热辐射影响等缺点,使得无线电液控制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二、无线电液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无线电液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最初,遥控电液控制系统都是采用有线遥控方式进行的。早在60年代初期,人们就能利用拖缆遥控装置来控制液压机械上的手动、电液多路阀,操作时通过拖缆遥控装置上的双向单轴摇杆输出线性比例信号来控制电液比例多路阀,线控盒摇杆的信号完全能模拟液压多路阀上手动拉杆的动作。虽然这种方式也可以使操作人员在作业区外对机械设备进行操作控制,但是由于控制信号在电缆线中的衰减,使得遥控的距离有限,同时由于电缆线的存在,影响了操作的灵活性,而且数米长的电缆经常是生产事故中的主要根源。[2]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成熟,把无线电技术引入电液控制系统成为了可能。由于无线电液控制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来传递控制指令,完全消除了拖缆式遥控装置所带来的故障隐患。但是一开始的无线电液控制系统都只能发射简单的指令,如:打开/关闭等指令。进入70年代后,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及专用微处理器的出现,开发出了可靠性更高的手持式无线遥控系统。后来,随着数字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数字通信技术的日趋成熟,利用数字通信技术的抗干扰能力强、易于对数字信号进行各种处理等等的优点,使得遥控系统的抗干扰性能逐步提高,安全性能大大改善;与此同时,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迅速发展,各种高精度的模拟/数字转换器(A/D)和数字/模拟转换器(D/A)的研制成功,并把他们应用到无线电液控制系统中,使得无线电液控制系统不但能够传输开关信号,也能够传输模拟控制量并且对控制指令有较高分辨能力,也就是说,无线电液控制系统不但能够控制普通的电磁开关阀,而且能够控制比例阀。

由于无线电液控制技术既有电液控制技术的优点,又有无线技术的优点,因此它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工程机械领域中。无线电液控制系统的典型应用场合如工业行车、汽车吊、随车吊、混凝土泵(臂架)车、盾构掘进机的管片拼装机等。

80年代初,美国KraftTeleRobtics和约翰·迪尔等公司,相继开发出无线遥控系统,并应用于挖掘机中,成功推出遥控挖掘机。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约翰·迪尔公司的690CR型遥控挖掘机。

1983年,日本小松制作所研究开发了各种工作装置的微动控制和复合动作的无线电操纵,并成功改装PC200-2型液压挖掘机。

1987年,德国HBC公司研制成功应用于工程机械领域的工业无线电遥控装置。这种遥控装置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通信技术,传输的比例控制信号安全、可靠和实用,并对发射的指令有很高的分辨率;在接收端使用模拟技术可以使执行机构的加速、减速动作与无线电遥控装置发射器上的动作完全成比例,从而实现对执行机构的无级控制。利用它,结合电液比例伺服驱动机构、液压比例多路阀和电液比例减压阀及普通电磁控制开关阀,就可以实现工程机械的无线遥控。德国HBC无线电遥控系统采用的比例输出信号(0-5V/10V、4-20mA、PWM0-2A)可与多个厂家电液多路阀信号匹配,可模拟手动操作方式达到与液压控制系统互相间的协调。

与国外对无线电液控制技术的研究应用相比较,国内则相对比较晚,技术相对也落后一些。上海宝山钢铁公司于1997年引入HBC无线遥控系统、意大利FABERCOM的比例液压伺服模块,对黄河工程机械厂生产的ZY65型履带式装载机进行了遥控改造,使其成为一台遥控装载机。

(二)无线电液控制技术研究趋势

随着数字通信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高速发展,把数字通信技术和高性能、高集成度的集成电路应用到无线电液控制技术中,使得无线电液控制器的性能更加完善,可靠性更加高。它们都推动着无线电液控制技术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使无线电液控制器硬件电路的可靠性提高,同时为实现更强大的(下转第152页)(上接第193页)功能提供了可能性;(2)数字通信技术提高了无线电液控制器的性能;(3)纠错编码技术提高了无线电液控制器的抗干扰能力。

三、无线电液控制技术在盾构管片拼装机中的应用

盾构管片拼装机是一六自由度机械手,由电液比例多路阀控制各个方向执行器动作,实现管片的拼装。利用无线遥控系统控制电液比例多路阀的先导级就可以控制进入多路阀的流量。采用电液比例技术能提高管片机的拼装速度,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

四、结语

由于无线电液比例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在工程机械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无线遥控技术应用于盾构管片拼装机系统,将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郑贵源.无线遥控装置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J].机械与电子,1997,(2).

[2]李水平.工业遥控器在起重机上的应用[J].设备管理与维修,1997,(9).

[3]马宏远.钢铁工业中的无线遥控和计算机无线数据通信[J].钢铁技术,1999,(6).

数字通信技术范文篇10

【关键词】数字微波通信;应急通信;应用

微波通信具有容量大、可远距离通信的特点,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应运而生,在应急通信中应用可充分发挥出数字微波通信的优势,保证信息传递的实效性、准确性,及时将信息传播于外界。

一、数字微波通信的基本概述

微波为电磁波的一种,波频在300MHz~300GHz的范围,波长在1mm~1m区间。微波通信,指的是将微波作为载体经空间电波携带信息的无线通信,若是携带信息为微波信号可模拟微波通信,反之携带数字信息即为数字微波通信[1]。时分复用技术能够利用数字微波通信,在多路数字通信体系中运用效果较好,模拟微波通信会采用频分复用技术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微波通信能模拟微波通信,一般在传输电话通信、数据、图像等中应用。

二、数字微波通信的主要特征分析

1、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特征。为使信号传输通道能被有效利用,传输技术多经多路信号共用相同的信号通道。而数字微波通信为采用时隙位置分列传输信号,可简单理解为一个信号通道分离多路的信号,传输信息频宽、一个信号通道频宽进行比较有较大差异。这时为实现节省信道资源的效果,通常情况下会运用多路分离技术处理。与此同时,数字微波通信信息传输可经微波通道直线传播,在海拔有差异、地矿复杂区域应用均可获得较好的通信效果。2、数字微波通信保密性特征。数字微波信号、数字信号相比较,在加密方式、消耗人力、物力,以及加密设备等方面比较,差异性均存在[2]。究其原因,和数字微波通信附有方向性非常强的天线设备存在联系,所以可获得准确的信号发生源捕捉信号、接收微波信号,如此一来不但利于确保信号传输的安全性,而且能够避免发生微波信号传输构成干扰的情况。3、数字微波通信抗干扰特征。和模拟微波通信系统作以比较处理,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由于数字信号存在可再生的特点,因此能防止发生在信息传递过程对线路造成干扰的现象,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通信期间数字通信系统中继站数字滤波能力较强,而这也是型号传输抗干扰能力强的根本原因。4、数字微波通信硬件固态化、集成化特征。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模拟微波通信系统,在硬件固态化、集成化方面实行比较差异显著。主要表现: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可将各功能整合,提高微波通信传输能力的方面。实际传输时,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空间占用较小,因此能有效节省通信系统成本,降低于集成设备中传输能量的消耗。此外,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非常强,于数字微波通信下传输信号发信功率<1W,节能效果较佳。

三、数字微波通信于应急通信中的应用情况探析

应急通信中应用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较强、反应速度较快、维修简便,对于系统故障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修复。需要注意的是应急通信多面对的为突发事件,对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反应速度的要求非常高,故此组建数字微波通信网络的过程需提高通信的速度、反馈速度。构建系统时,应合理配置对应监控系统,目的为及时对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加以监控,作出相应的系统反馈反应。同时需合理设置配套的管控系统,以便不断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及安全。1、有效构建信息反馈网络。为有效发挥出应急通信中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最大作用,可通过利用系统容量、频带建立信息反馈网络,实现数字信息交互的效果。若想获得及时将突发事件反馈于上级的效果,除了对应急反应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同样极其必要,以便联系具体情况立即通过对应措施处理,降低对人员、环境的不良影响。2、合理建立信息平台。自然灾害应急通信中,构建信息平台能及时使救援者于外部发出救援的信号,便于信息在第一时间被不同单位、社会各界人士接收,开展救援工作,确保社会的稳定性。3、数字信息监控方法。因为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存在抗干扰能力,所以实行抗震救灾不良环境下应用数字微波通信,有助于保证救援现场数字信号的稳定性,经远程摄像将通信信息传输于救灾指挥中心,促使指挥人员能经过数字信号传输现场图像,作出相应的指导[3]。

应急通信中运用数字微波通信技术,有助于实时传输、反馈信息。与此同时,数字微波通信系统信息通信、传播的方式较多,便于在第一时间将相关救援信息传播于不同单位、社会各界人士,为更好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景小燕,王晓娜.广播电视微波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7(9):189-189.

[2]夏志飞.卫星通信技术在人防应急通信中的应用[J].数码世界,2017(7):165-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