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行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6-30 17:42:57

数字教育行业

数字教育行业范文篇1

关键词:茶文化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创新思考;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与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数字媒体等新媒体兴起,促使社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媒体时代,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要求高校搞好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工作。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等,有待进一步进行人才培养创新。为此,下面从茶文化时代入手,对当前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创新思考与实践进行了简要分析。

1茶文化与数字媒体艺术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公共艺术,它具备包容性与开放性,涵盖了诸多文化精髓。从唐宋到明清,茶文化吸收融汇各家文化之所长,并体现在茶道、茶礼、茶艺等,可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我国悠久、灿烂的文明。进入现代社会后,茶文化内涵日益丰富,逐步走上了现代化产业发展道路,无论是产业模式还是产品种类、品质等都有了很大程度提升。而且,现代人十分注重健康、养生,越来越多的喜欢喝茶品茗这一种修身养性、凝神静气的生活方式,推动了茶文化产业发展,茶文化时代已经来临。在这种情况下,茶叶电商网站数量与日俱增,传统的人才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互联网经济与电商平台运营需求,需要大量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数字媒体是一种以数字形式进行记录、处理及传播等过程中的信息载体,主要表现内容有数字化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由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数字科技逐渐向艺术设计行业蔓延,各大高校为适应社会、行业发展的人才需要而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在茶文化时代下,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要加大教育改革与创新力度,改善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优化教育效果,为茶文化产业发展与产品信息宣传传播等提供需要的优秀专业人才。

2茶文化时代下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2.1教学体系不完善.开展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相关的优秀人才,而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虽然有新闻、计算机工程、美术等学科方面的教学经验,但是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与能力,对茶文化产业发展与电商经营的了解不多,并不能完全满足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需要。

2.2基础理论不足.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过程中,高校比较注重软件等硬件条件建设,基础理论等软实力建设经常被忽略,造成具体的教育活动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数字技术、动画、美术设计等内容无法有效的联结起来,使人才培养质量下降。针对这样的问题,必须加深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理论建设,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发展规律等,以便了解未来的数字媒体发展方向。

2.3课程设置不合理.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具有兼容性、边缘性等特征,既有文科内容也有理科、技术内容,是一种覆盖从艺术创造到艺术技术全过程的学科体系。从中不难看出,课程内容建设十分重要,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内容都不能忽略。但是由于院校注重技术教学,只强调数字媒体图像技术等课程建设,相对忽略学生文化素质与专业理论知识培养,特别是很少涉及茶文化等产业发展概况等内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才培养质量。

3茶文化时代下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创新思考与实践

3.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奠定教育创新基础.在茶文化时代下,为满足茶叶产业发展及相关产业优化升级需要,高校针对数字媒体艺术学科交叉、复合等特征,建立复合型的专业师资队伍,使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既懂得专业理论、技术及工作实践,也了解茶文化,做好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育工作。第一,学校不定期组织岗位培训,培育专业教师的岗位能力,加强他们对数字媒体、茶文化产业发展的了解;第二,高新聘请优秀教师及师范毕业生等到校任职,扩大教师队伍;第三,与茶产业内的社会组织、企业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诚聘领域内的优秀工作者参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工作,加强校内教学与岗位实践之间的对接,培育优秀的专业人才。

3.2加强学科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践.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门交叉型学科,十分注重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实践操作能力培育,要求学生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和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等知识。为此,高校要针对当前的茶产业好数字媒体艺术发展趋势等,加强与其他同类院校、社会行业、企业等之间的合作,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与其他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走交叉、整合之路,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专业课程,兼顾理论与技术教育两方面,培育学生的文化与技术能力,使学生成为综合型实践人才。院系领导加大与其他院系的沟通,打破不同院系之间的界线,实现跨学科协作,以便构建复合型课程。

3.3大力培养市场需要的数字媒体人才.在人才培养上,从市场需要、专业特征入手,结合当前的茶文化时代和数字媒体行业发展趋势等,建立产学结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创新性的数字媒体人才。首先,学校在保留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融入一些创新性元素,促使教学向独创性、风格化转换,构建创新教育氛围。其次,学校通过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构建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使教育与市场有效对接,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如,院系领导或教师带领学生到茶企参观、顶岗实习等,让学生了解生产设计知识与过程,借助短暂的实习机会锻炼自身的专业技能,为后续的学习活动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3.4创新教育理念,促进教学创新.在茶文化时代下,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要想实现创新,首要任务是要创新教育理念,教师应具备前瞻性思维,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思维,有意识的把技术、技能训练与日常授课结合起来,适应于当前及未来行业领域的人才需要。在当前的互联网经济下,创意设计十分关键,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与品牌建设等有着重大作用。所以,无论是茶企还是其他行业内的企业都非常重视产品的视觉传达设计和营销环境艺术设计。为此,教师应当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宏观把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理念与要求,做好教学创新工作,更有效的展开人才培育工作。

3.5重塑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外延.在以往的教学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思维单一、教学设备落后,显得教学内容十分单调,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很难达到离线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当立足茶文化时代的人才需求,利用新技术构建在线课程平台、“空中课堂”、数字媒体库等,重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内容,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与丰富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体实践中,教师应从计算机中得到启示,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创造多元化的艺术创造途径。对于艺术创造而言,数字媒体技术带来了新的艺术创造手段,因为数字媒体技术具备其他技术手段无法比拟的数据处理、高速运算等优势,这些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拓展教学外延,构建与专业、行业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外延,不局限于某一专业或领域,使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

4结论

综上所述,茶文化时代下需要大量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高校针对当前茶文化时代人才需求和数字媒体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开展教学理念、教学课程、教学内容及人才培养模式等创作工作,坚持实施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培育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祥民,王平.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与教学培养模式探析[J].创意与设计,2016(1):79-84.

[2]杨明刚,沈唯,赵方歆.华东理工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研究[J].设计,2015(3):146-148.

[3]张钰.武夷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与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8(1):95-99.

数字教育行业范文篇2

当前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那就是信息化的变革,信息化的变革依托于数字化的变革,这种变革现在已经广泛地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世界正在进入成熟的数字化时代,数字已成为贯通世界所有人群、行业的基本要素。谁领先拥有不断刷新的数字化技术,谁就名列前茅,如不把握数字化技术,必将落后挨打以至于被淘汰。这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

在国外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数字艺术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生产和动漫产品输出国,包括动漫业的文化产业早已名列6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仅次于军事工业,位居第二,动漫及其衍生产品的出口额甚至超过了汽车和航空航天工业的出口。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动漫生产国,数字艺术产业的出口额是其钢铁出口额的4倍,包括动漫业在内的文化产业成为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韩国政府十分重视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专门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对动漫产业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很大的支持,使韩国在短短的10多年内一跃而成为第三大动漫产业国。英国数字艺术产业所创造的年产值已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

印度近几年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使其的综合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近几年,中国对发展数字艺术产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使我国的数字艺术产业已经成为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成为信息技术及文化产业中一个重要的阵地。数字艺术产业正在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如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以及运营、出版、媒体、医疗造像、军事、制造业、娱乐休闲等诸多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同时,政府建立了一批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专门设立了高达30亿元人民币的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优秀动漫原创产品的创作和生产,并为创立我国原创动漫品牌和培养数字艺术创作人才,精心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及信息传递方式的多元化,数字艺术领域正日益拓宽,其中动漫技术就包括了二维艺术动画、三维计算机动画、网络动画、四度立体全息影视动画等泛动画现象,手机游戏、网络多媒体、影视广告、电视节目制作、科技成果演示、虚拟漫游、娱乐休闲、模型玩具等领域都被叫作数字艺术,而事实上这些概念反映的是艺术与计算机相结合之后的一个发展历程,并且,作为不同的分支,都在朝着各自的方向深入发展。由于数字艺术领域发展太快太广,似乎很难给数字艺术下一定义,然而,还是可以把数字艺术定义为:“使用以下三种方式的数码技术的艺术,将他们成为作品、将他们成为过程、或者是事物本身”。当然,对数字艺术的定义,并不是希望区分数字艺术与其他艺术的界限,而是为了获得数字技术对于艺术领域的影响,尽可能地使数字艺术完善起来。

二、科技进步,教育先行

艺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千百年来,人类科技的进步时时触发艺术创作的灵感。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曾经讲到:“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意指艺术与科学殊途同归、不可分离。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更加成为了艺术创作的现实工具和传播载体,也因此而诞生了数字艺术和新媒体这些新的领域。同时,艺术又往往先于技术而行,良好的艺术构思往往可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促进技术的发展。有新的领域的诞生,就需要有教育的跟进,所谓“科技进步,教育先行”,教育是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反映,同时又对它们给予影响和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在近代历史上也已经发生过多次,每一次都催生了新的艺术门类以及在此基础之上产生的新的艺术教育门类和学科。因此,积极探索一条适应产业发展的数字艺术教育之路,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我国数字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数字艺术产业发展的时间较短,数字艺术教育的起步更晚,目前,国内数字艺术教育的专业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不合理,大部分专业教师为本科计算机专业或美术设计院校毕业,教师的年龄结构普遍年轻,真正具有数字艺术制作经验又有教学经验的高学历教师少之又少,高端人才更少。甚至存在“美术加计算机等于数字艺术”、“掌握计算机软件的能力等于掌握数字艺术能力”等错误概念,出现了懂艺术的不了解计算机技术,懂数字技术的却往往缺乏艺术基础的现象,而且工科类院校单纯注重数字技术应用,艺术类院校只注重艺术创作能力培养的弊端已经显现,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普遍存在理论性强、实践性差,不能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而且,大部分院校新办的数字艺术专业的学术基础薄弱,人才技能层次过低,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后,这些都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不可避免地导致教与需之间的脱节,使数字艺术教育难以适应产业调整所带来的需求变化,因此,目前产业急需的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缺口非常大,就影视动画方向的调查数据表明,2008年的人才缺口为80万。这已成为制约数字艺术产业发展的瓶颈,同时也使得数字艺术企业的运行成本居高不下,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这些都是制约技术发展、阻碍产业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及社会各界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四、数字艺术教育的构架思考

教育的好坏需要社会的检验。我们不能脱离社会的大环境来讨论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目前,对于数字艺术教育来讲,最为紧迫的是,明确数字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构建完整的数字艺术教育体系、教育模式,系统规范的数字艺术专业教材,打造课程与实训之间的创新平台。

由于数字艺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加上数字艺术横跨艺术、技术两个领域的特性,这就要求数字艺术行业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因此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融艺术与科学为一体的,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表现能力、扎实的动手能力、既具备艺术素养和精通专业技能,能将数字艺术语言、运动规律体现在计算机相关的应用中,又能依据相关软件进行数字艺术新作品的创作与研发,更能适应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要培养高素质数字艺术专业人才,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数字艺术教育的要求,更不能适应行业和市场的需要。但通常的大学教育规律,是相对稳定的,几年调整一次,不可能随便更换。而数字艺术行业发展很快,时常会有非常大的飞跃与更新,可能在今天需要几个小时完成的功能,在新的软件里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帮你完成了,如果你还只是维持一、两年前学到的软件,那么效率就要比别人低得很多,加上行业所发展的新的东西很难反映到大学里来,因此如何以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为切入点,和著名企业联合办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并以项目驱动和实训环节为主,坚持把实训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搭建合理的实训平台,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构完全符合企业和就业的要求。从而使课程、实训、就业构成一个系统的、互动的数字艺术教育体系。

要建设一支综合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邀请企业、机构的业内专家担任教学顾问和客座教授,通过专家将数字领域比较前端的东西,比较高技术的内容带给学生,使学生充分掌握行业经验、技术经验。同时,基于团队的项目学习模式和多层立体教学模式无缝链接学生职场生涯,真正让学生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企业的核心项目进行教学,贴近企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按照行业、企业的需要来确定专业课,再根据确定的专业课来按排专业基础课,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用人标准来制定完整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上,可以采取模块化方式,将人文科学、前沿技术分解到相关模块,加强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由于数字艺术教育的范围很广,本文仅以影视动画方向进行课程体系的研讨。

影视动画方向的课程体系可以分成5大模块:

1.绘画技能

培养学生的手绘能力,使之具备绘画方面的基本技能,具有平面手绘动画、二维角色背景设计、二维动画设计、手机像素画设计、视觉广告平面设计、游戏原画设计等能力。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速写。

素描:系统的阐述动画素描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包含动画片中常见的各种人物、动物、场景、表情、动作等创作思想和技法。

色彩:系统地讲解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色彩绘画的基本技法。

速写:全面的概括动画中线描技术的应用、基本方法应用、以及关于线描造型的基本训练方法。

2.专业认知

了解专业发展、行业技术、基本操作,使之了解本专业的特点,以增加专业认知能力。具有前期策划、基础操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动画概论、影视技术概论、操作系统、电脑动画基础。

动画概论:系统的介绍动画的基础知识,包括创作要素、制作流程和基本制作法。

影视技术概论:全面系统的概括影视技术的发展过程。包含对影视技术的内涵、沿革和发展。

操作系统、电脑动画基础:讲授计算机基础理论、windows操作系统。

3.艺术素养

全面学习动画理论知识,提高动画作品鉴赏、艺术美感、动作理解及运用。具有艺术素养、动画鉴赏、培养造型美感、动画感觉的能力。

主要课程:视听语言、作品赏析、动画造型、动画场景、动画运动规律。

视听语言:视听语言概论、镜头、轴线、场面调度、剪辑技巧、电影声音等影视动画视听语言学的本质和核心内容。

作品赏析:通过精心选择国内外经典影视动画作品,从独特的视角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深入探讨这些作品的成功和缺憾。

动画造型:系统讲解动画造型的创作基础,包括创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动画造型中分类的创作技巧,不同风格动画造型的赏析与应用。

动画场景:系统介绍动画场景制作的各种技巧,包括场景造型的构思方法、场景的空间构成、影片色彩创作、光影造型、陈设道具、场景图等。

动画运动规律:介绍加速度、力学原理、动作基础、夸张、变形等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掌握人物、动物及自然的基本运动规律。

4.专业技能

系统学习影视动画的主体制作工具MAYA软件,全面培养影视动画制作的实战技能。具有动画建模、动画材质、动画动作、动画特效、影视动画短片制作、工业造型设计、多媒体制作的能力。主要课程:平面软件、Maya制作基础、Maya制作基础建模、Maya制作基础渲染材质、Maya制作基础动画、Maya制作基础特效。

平面软件:以Photoshop、Painter、Illustrator等软件为例,全面介绍平面绘图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Maya制作基础:介绍Maya软件的功能、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包括模型、渲染、动画、特效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Maya制作基础建模:MAYA界面介绍和基本操作应用、各种场景和角色制作、各种建模介绍、NURBS生物和人物制作、细分建模介绍和细分角色制作等。

Maya制作基础渲染材质:hypershader界面介绍、基本计算程序节点、各种贴图、贴图的绘制、强烈镜面反射的材质、灯光与阴影、复杂程序节点的综合使用、层材质和笔刷特效等。

Maya制作基础动画:动画基础操作、animatio菜单、路径动画学习、BlendShape学习、晶格、簇、骨骼、IK解算器、蒙皮、各种约束、角色骨骼、角色化设置、动画创作技巧等。

Maya制作基础特效:粒子属性及类型、粒子、流体、软体、刚体碰撞、刚体约束、火焰、烟雾、闪电、弹簧、各种动力场的应用等。

5.就业准备

完整掌握影视动画制作流程,为就业做好准备。具有影视后期合成、影视后期特效、影视后期剪辑、影视动画作品制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非线性特效、电脑动画短片制作。

非线性特效:通过大量的实例练习,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的基本编辑技巧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应用级的影视编辑技巧,熟练掌握软件的核心内容和高级使用技巧,以及实际应用的操作。

数字教育行业范文篇3

【关键词】教师能力;财会类专业;数字经济;SWOT分析

一、引言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影响。一方面,数字经济带来了人们生活的便利化,如快捷支付、数字货币、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极大程度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数字经济也带来了传统产业与传统工艺的转型升级,使得企业需要认识数字经济、了解数字经济、适应数字经济、使用数字经济。而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同样涉及到教育行业,一方面,在数字经济的新科技时代,教育从之前的封闭状态走向当前的开放时代,学生学习的途径越来越广,获得知识的来源越来越广,使得教师也同样需要不断的了解新知识,讲授新知识;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利用新科技赋予教育的新手段,包括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等一系列新的授课方式的出现,都要求教师需要用更多、更新颖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这也就意味着,在数字经济时代,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提升自身能力,从而保证自身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与新的教育要求,这不但将影响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与发展质量,也顺应了当前整个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张红岩等,2021)。作为传统生产要素所依赖的工具和手段都发生明显变化的行业,财会行业是受到数字经济时代冲击较大的行业之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金融科技等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财会工作的提质增效,财会类人力资本管理的升级也对财会人员的能力配置提出了新要求。于是,这就要求传统的财会类教育需要进行要素结构的创新,而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强财会类师资队伍建设的升级与创新,既要优化财会类专业教师的资本增量,也要优化资本存量(唐大鹏等,2020)。也就是说,数字经济带给了财会类教师转型升级与能力提升良好的机遇,但也对传统财会类教师带来了挑战。曹前(2019)指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商科背景下财会专业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培训力度,尤其是需要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马慧颖(2020)指出数字经济时代高校财会类专业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提升自身信息化能力,在教学理念与方法方面进行创新;王爱国(2021)指出数字经济时代财会专业的建设需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需要鼓励教师提升自身双师双能的能力。在数字经济时代,财会类专业教师提升自身能力面临着机遇与调整,那么财会类专业教师将面临什么样的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以及如何在不同条件下做出相应的决策,本文将针对数字经济时代财会类专业教师能力提升进行相应的SWOT分析。

二、财会类专业教师能力提升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1.教师自身主动学习是能力提升最大的诉求。每名教师都具有主动学习的诉求,以及很多高校都为教师提供主动学习的环境与条件,从而很多教师就会主动在数字经济时代对数字经济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数字技术进行学习。尤其是财会类教师,其自身会充分感受到数字经济时代财会类行业的变化,从而就会积极地主动学习,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充分地提升自身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2.财会类教师的双师型技能使其具有能力提升的基础。由于财会类行业的特殊性,使得财会类教师往往具有双师型的基础,也就是说财会类教师往往与企业之间具有良好的关系。于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伴随着财会类行业发生的变化,财会类教师往往会较快地发现行业的变化,这也就是有利于财会类教师能够尽快地融入新的行业。通常,在与行业接触的过程中,财会类教师通过发现的问题,主动寻求自身能力的提升,这不仅包括教学能力的提升,也包括财会类教师对自身科研能力、国际化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二)劣势分析。1.教师现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技术能力提升的程度。现有财会类教师,尤其是年龄相对较大的财会类专业教师,往往是传统财会类专业的学习出身,对于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技术、新方法等并不熟悉。而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技术,如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都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与计算机基础,这对于传统的财会类教师就具有较大的难度。一方面,很多教师并不具备这一方面的学习基础,如很多财会类教师是传统的文科出身,数学基础与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即使部分教师曾经具备这些基础,多年都未再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也使其无法快速掌握数字经济的新技术。因此,这些教师在对数字经济时代财会行业新技术掌握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需要耗费更大的成本。2.教师自身惰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综合能力提升的积极性。教师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不但是需要对现有能力进行提升,还需要学习新的能力,这就使得教学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成本等,尤其是可能需要抛弃原先已经定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然而,由于人自身具备的惰性,使得教师在接受新鲜事物,在要求自身进行能力提升时,就会打“退堂鼓”。尤其是财会类专业教师,一方面,对数字经济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能力提升,是对自身传统知识的一种颠覆,这需要其耗费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对新课堂技术的掌握,同样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块的转化,例如录制在线课程,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从而自身的惰性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教师能力提升的积极性。(三)机会分析。1.数字经济为教师主动寻求综合能力提升提出了时代要求。数字经济时代,财会类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得事后会计转变为实时会计,传统会计也转化为智能会计(赵珂昕,2021),这些新技术在会计行业的应用,促使教师比较主动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内容,才能够有效地将新知识讲授到课程中。于是,财会类教师必须主动学习,主动提升自身能力。尤其是,数字经济带来的财会行业的变化,这些新知识往往是现有教材中并未涉及的,从而使得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其他途径学习,否则教师依然只教授传统的教材内容,不但无法“站住”课堂,所传授的知识也无法让学生能够应用到日后的实际工作中。2.数字经济为教师提升核心能力提供了新的方向。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提升,有效地适应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这也有利于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关系,并保证教育的持续发展。数字经济的出现,为教师,尤其是财会类教师提供了进一步学习与提升能力的方向。教师通过掌握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知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不但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能够提升教师适应行业变化的实践能力,也有利于为教师提供在科研方面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技术,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核心能力,保证教师能够抓住时代的脉络。3.数字经济为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不仅带来了财会类行业的发展,还对教育基本手段也产生了影响,使得传统教育手段已经在新时代中落后了。对于新的教育手段,教师应积极地适应并使用,这不但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够保证学生更好地学习到知识。尤其是对于财会类专业,由于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因此单纯的通过传统教学手段,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较慢,更加无法了解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操作(闫茜等,2020)。于是,新科技对于教学手段的赋能,促使财会类专业教师积极提升自身教学能力,鼓励教师掌握包括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等教师手段以及一些新的教学软件,以此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将新的教学技术运用到课堂中。尤其是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能够融入到真实的财会行业中,能够直接模拟真实的财会案例,这就缩短了学生与行业之间的距离。(四)威胁分析。1.行业竞争使得财会类教师面临极大挑战。财会类教育行业中的竞争较大,尤其是传统财会类教师面临着新教师的挑战,这些新教师部分是财会类专业毕业的,也有部分是大数据类、数学类等专业毕业的。这些新教师不但具有较强的自我提升动力,对于数字经济技术的掌握能力也更强,从而就会“威胁”到传统财会类教师的位置,尤其是科技能力较强的年青教师,其对于新知识的掌握能力也较强。2.高校培训模式的单一影响财会类教师能力提升的主动性。对于教师培训,尤其是某个学科教师的能力培训,高校往往不会进行统一培训,而是由教师自我进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会类教师能力提升的主动性。加之,当前社会层面组织的财会类教师能力培训参差不齐,并不能够完全起到提升教师能力的效果,从而使得财会类教师并不能够完全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

三、财会类专业教师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数字教育行业范文篇4

关键词:课堂-项目-竞赛三维联动;数字媒体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1研究背景

随着数字技术发展,数字出版、数字游戏、数字影视、数字动漫等数字媒体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也在各高校相继展开。广西科技大学于2006年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近年来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开展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但由于成立较晚、教育教学经验积淀较薄,课程体系设置没能很好反映数字媒体技术特点,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1教材内容滞后。虽然数字媒体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技术更是日新月异,而专业教材内容滞后严重。数字媒体产业发展,要求培养具备良好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基础、能够进行数字媒体作品设计、熟练掌握数字媒体制作技能、具备坚实数字媒体软件系统开发能力的综合型应用技术人才。但现行教材中反映数字艺术、数字媒体、影视创作等多学科交叉和渗透方面的内容较为欠缺,使得课堂讲授内容与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无法开拓学生创新思路,不利于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大部分教材理论性强,实践操作内容较少,并且教材中的案例距离实际工作情景较远,教材缺少实用性和职业指导意义[1]。1.2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脱节。首先,实践内容与数字媒体产业实际需要不一致,通常是以老师或学生个人的喜好开展的设计制作性实验;更重要的是实践内容单一或过于简单,缺乏参与项目决策、协调、控制、合作和管理的基本过程,学生没能得到完成项目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其次,实践方式单一,虽然数字媒体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很多企业却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大部分学生很少有机会到公司或企业中进行系统实践,使得课堂实践成为单一的实践方式[2]。实习实践往往流于形式。虽然有部分课程引入了项目化教学,但所采用的项目往往是从教材或参考资料中来,很少有从相关行业、企业的落地项目中来,离企业的真实工作情景相距较远。1.3专业教师职业经历不足。由于我国数字媒体产业历史较短,而广西科技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成立时间也不长,专业教师来源较为复杂,缺乏数字媒体产业的职业经历。在授课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关注教材知识点传授,没能结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点开展有效教学设计,无法对学生学习进行深入指导,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发展。同时,由于没有职业经历,大部分专业教师缺乏项目策划、操作等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只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缺乏产业实践知识,学生无法了解和把握产业发展动态和动向,毕业后可能不适应行业实际需求。因此,要提高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对现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出创新教学模式。事实上,为了提高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数字媒体产业每年都开展学科竞赛和行业竞赛等活动。但现行教学活动没有将课程教学与学科竞赛、行业竞赛结合起来,未能达到通过竞赛使学生接触到企业落地项目,得到参与项目规划、设计、协调、实施、合作、控制、管理等的基本训练,提高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因此,为了提高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广西科技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育具体情况,提出了课堂-项目-竞赛三维联动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以下简称三维联动模式),以期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2三维联动模式

三维联动模式,就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项目化教学为驱动,融合学科竞赛、行业竞赛内容的教学模式。首先,利用课堂教学的严谨性、规范化,使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其次,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将课程培养目标分解成若干具体可实施的教学任务,并结合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将学科竞赛、行业竞赛内容以及企业落地项目,结合教学任务,分解为有时间和资源限定的、目标明确的项目。通过项目驱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对专业技能的充分掌握,进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3]。在这个过程中,强调以小组形式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共享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第三,以学科竞赛、行业竞赛为平台,把行业的专家、工作场景引入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学生有机会接触行业的前沿知识及其应用,使学生在行业真实工作场景中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既能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对行业规范、工作要求有真实的感受,为毕业后尽快融入具体工作打好基础。三维联动模式将学科竞赛、行业竞赛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改革人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需求相脱离的问题。通过三维联动,学校与企业(行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能够掌握企业新需求和行业新规范,能够不断完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有利于学校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另外,学科竞赛、行业竞赛吸收了行业发展最核心、最前沿的技术,反映着行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因此,把学科竞赛、行业竞赛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掌握行业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的最新要求,有根据地整合原有课程体系,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3三维联动模式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实践

近年来,广西科技大学将三维联动模式运用到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取得了一些成绩。3.1营造实施环境。由于三维联动模式的实施需要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实施条件和环境。为此,在学校与柳州市“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特色办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参与办学,与区内外多家数字媒体企业签订了校外实习、实训合作协议,共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6个,校内专业实验室2个,创建教学科研平台“数字媒体创新与创意基地”。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承担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参与企业、公司项目研发、生产。3.2确定实施目标。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广西科技大学确定了三维联动模式运用于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的实施目标。(1)在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中增加学科竞赛、行业竞赛设计,把学科竞赛、行业竞赛内容融入课程项目化教学中,使教师都参与到三维联动的实施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竞赛活动[4]。(2)将企业落地项目转化为课程教学项目,融入课程教学设计中。(3)构建学科竞赛、行业竞赛、综合实训互动机制,将各种、各类竞赛内容整合成综合实训课程项目,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竞赛能力,实现两者相统一[5]。(4)通过教学模式实施,促进以“综合素质+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改革,重点做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项目化课程建设,完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形成“以课带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教”的特色。3.3制定实施方案。(1)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出发,深刻反思相关课程现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从中寻找与社会需要和行业需求融合的切入点。(2)收集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相关的各级、各类历届学科竞赛、行业竞赛的选题内容;同时深入行业企业,特别是专业的实习基地,收集企业的落地项目。依据三维联动理念,将竞赛内容、企业落地项目,依据项目所属的知识内容,转化为相关课程的教学项目,构建与学科竞赛、行业竞赛、企业落地项目相结合的项目化教学设计,实现“教、学、做、赛”一体化的教学设计。(3)遵循以项目任务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主线,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使相关的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三维联动的实施过程中。让每位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体会到竞赛的氛围,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4)竞赛活动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将竞赛内容体系提炼转化为专业课程体系,强化以竞赛引导和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按照竞赛的要求,以及企业需要和行业规范,优化课程体系设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技能标准,开展课程改革,重新构建课程体系。随着三维联动模式实施的常态化、制度化,逐步实现以赛促改、以赛促练,使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与竞赛活动实行直接对接[6]。(6)跟踪、调查三维联动模式的实施情况,并根据反馈结果,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课程体系。

4实践效果

三维联动模式实施两年多来,聘请了多位企业、公司的专家担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学生参与了多项企业的项目开发、运作。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行业竞赛。共获得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4项。两年来,随着教学模式的实施,逐渐完善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积累并建设了两套相关的实训项目库。

5结语

数字教育行业范文篇5

关键词:数字经济;湖南高职教育;商科专业;人才培养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数字经济优势不断凸显,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重要推动力。总书记指出,“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离不开大量职业工人和职业技能人才,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不管是生产、流通还是消费环节,将会诞生出更多新的职业和职业技能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将会是中国未来高等教育中的两条腿,要持续推动传统职业教育向现代化职业教育转化,为行业和企业供应大量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技能人才。

1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从数字创新要素、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数字产业、数字融合应用、数字经济需求、数字政策环境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中指出,湖南在2019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5位。湖南属于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呈现产业集群特点,长沙作为省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初步形成了“一园五区两山”的产业发展格局。2020年在疫情持续的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核心技术对湖南数字经济发挥出了巨大作用,湘江鲲鹏首台服务器下线、中国首条“智慧公交”投入使用、“和包支付产业园”的持续发展、长沙高新区互联网企业的上市、5G技术在工程设施等方面的应用、传统零售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获批,使得湖南区域经济转危为机。2020年湖南移动电商、社交新零售、跨境电商、乡村振兴、电商扶贫、网络视频、在线教育、移动办公等细分领域融合创新,逆势上涨。2020年,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推动湖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南省了《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但是数字经济在湖南省经济总量中占比依旧相对较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问题主要集中在自主创新能力偏弱、高端复合型人才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双重短缺等方面。

2数字经济对高职院校商科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数字贸易快速向前发展,移动电商、跨境电商、农村电商扶贫、社交新零售等行业快速崛起,企业的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人才的职业技能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传统的高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符合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数字化转型不仅使企业和行业急需稀缺行业的高学历高级人才,也急需经验丰富的职业工人和职业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对人才需求更新也是高职院校商科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认真考虑的问题。高职院校商科不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是需要把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的数字时代新科技结合起来,转变人才培养思路,以培养具备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人文素养等具有综合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目前在数字经济方面最热门的行业有互联网服务行业、教育和培训行业、农业、传媒行业、移动互联网行业(见表1);而在商科专业方向,互联网/电子商务、贸易/进出口领域招聘需求增长较快,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也是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比2020年第二季度有所下降(见表2);随着出口贸易的逐渐恢复,进出口贸易行业在就业上也受到利好影响,竞争指数相对降低,职位供给比较大,在长沙地区商科方向薪水方面,贸易/进出口行业薪水相对较高(见表3)。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发现,职位供给旺盛的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其竞争压力也是比较大的,体现在企业在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本身求职人员职业素养不匹配的问题,如何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也是高校一直在摸索和研究的课题。

3人才培养瓶颈分析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跨境电商、农村电商扶贫、社交新零售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商科专业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变化,同时受疫情持续影响,中美贸易摩擦等各方面压力,2020年大学生就业遭受重大冲击,中小企业校招岗位需求减少,大企业岗位竞争压力激增,导致岗位要求不断升级,不断向名校倾斜,不断向高学历倾斜,出现研究生学历抢占本科生职位、本科生抢占专科生职位的局面,进一步压缩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求职空间,高职院校商科专业人才培养面临巨大瓶颈期。如何为湖南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商科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3.1专业定位偏差。专业定位偏差包括认知性偏差和结构性偏差。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湖南数字经济发展的特性,使得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和标准,但是存在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商科专业定位不清晰的问题,容易导致学生的专业认知存在偏差,比如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认为国际商务和国内电子商务类似,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认为营销等同于推销。结构性偏差主要体现在高职商科专业定位及设置结构与企业职业人才需求结构及规模之间的偏差。在数字经济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消费模式和销售模式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商科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大有可为,因此,高职院校在商科专业建设方面,应该结合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比如2020年湖南自贸区成立等利好信息,结合本校和企业资源,明确专业定位,为湖南地区经济发展输入应用技能型人才添砖加瓦。3.2人才培养方式认知偏差。迎合市场需求,追求就业率,过度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忽视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高职院校容易走入的人才培养极端。高职院校商科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与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区分开来,避免陷入重技能轻人文素养的误区,要注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人文素养的深度融合与综合培养。专业知识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在课程设置上应从专业对应性、岗位适用性和知识前沿性等方面进行考虑,提高所学知识和岗位需求的匹配度,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验室建设、学习氛围、教学模式和专业群方面的建设,这些都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对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制造2025》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应当向国家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是当前高职商科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很明显,不利于他们融入企业和社会。如何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学中,适当融入社会、历史、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艺术、法律、工匠精神等信息,从而全面提升高职商科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商科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也是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深入摸索和研究的问题。3.3教师队伍培养单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关键环节。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人文素养较高,职业技能相对缺乏;高职院校引入的高层次人才平时重点也放在了科研能力的培养上,职业技能培养有所忽略,这些问题导致教师队伍培养比较单一和单薄。但是在大数据时代,经济环境瞬息万变,行业和企业也在对用人标准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单纯只追求专业知识授课和科研能力,可能不能为学生提供新鲜的资讯和信息,比如国际商务专业的关务知识,海关每年都会有信息变更,如果教师只守着自己的固定教材认真上课,不去经常与外贸企业交流获取最新信息,所传授的过时的知识对学生也将是无用的。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通过创新创业、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也要鼓励和激励高校教师多到企业中去实践学习,多与相关商科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交流和学习,获取最新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也将有助于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3.4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湖南省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但是具体如何操作及其实施细则条款并没有出台,具体操作细则并不完善。大企业因为人才需求层次不同,一般较少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另外,中小型企业比较注重眼前的利益,缺乏人才培养的长远意识和战略意识,合作意愿和合作主动性不强;同时企业也会担心自己的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担心人才培养成本和人才流失问题。这些瓶颈问题都制约企业不能高质量的参与到高职院校商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来。3.5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有待提升。对高职院校商科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环节缺失,将直接体现在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方面。除了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部分学生容易出现参与学校组织的校企合作实习主动性不高,学习主动性较差、自律性较差、责任感缺失、不能很好的遵守学校和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等问题。高职院校教师和辅导员应该在平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素养宣讲,先成人后成才。

4对策研究

4.1专业定位精准化和动态化。高职商科专业定位应该精准化,在给学生做学前教育和专业宣讲时着重明确学生的职业方向和定位,纠正专业认知偏差。但是根据职业不断变迁的社会现实,专业培养又不能陷入一成不变的困局,要实施动态化的专业定位调整,既要使学生明白所学专业是干什么的,又要考虑学生就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至少考虑3~4年的因为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引发的周期性风险,确保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围绕一个核心内容和方向,在不超出职业方向和定位的范畴内,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学生的学习方向可以根据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企业用人需求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4.2注重人才培养方式的融合和多样化。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数字经济背景下湖南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与时俱进的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注重人才培养方式的融合和多样化,培养适合湖南地区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善于根据湖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进行高职院校商科专业课程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以满足湖南区域经济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商科专业设置应紧跟数字经济发展步伐,深入行业和企业进行调研,通过对商科对应岗位和职业的深入分析,合理调整商科专业设置。4.3提升教师实践技能水平。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提升教师实践技能水平项目的财政投入,鼓励刚出校门的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省培、国培、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企业组织的师资“1+X”证书培训,获取行业前沿知识和新动态;鼓励老师带队参加湖南省技能竞赛以及商科行业技能赛项,如互联网+国际贸易赛项、电子商务技能赛项、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技能赛项等等,通过参与技能比赛达到以赛促课、以赛促教的目的,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4.4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高职院校大力提倡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产学研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通力合作和互相配合。政府层面需要制定和完善能够激励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具体政策和制度,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如政府拨款鼓励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中来,企业税收优惠等措施。同时政府联合地方行业协会,鼓励企业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定期举办行业、企业、教师专业知识实操能力培训,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学生流失问题,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第三方协议,明确“高职院校—企业—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加大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4.5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人文素养内涵包括法律意识、职业道德、诚信意识、通识教育等内容。高职院校不光要培养商科专业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从商技能,同时也要加强人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的方向。高职院校应该鼓励教师把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来,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湖南省、行业组织的各项专业技能比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湖南高职院校商科专业人才培养应结合湖南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结合各校发展情况,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教师培养、企业积极性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等方面下功夫,采取适合各校的人才培养路径,为湖南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王博,杨延.职业教育专业定位偏差所致就业风险的应对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8(12):18~23.

[2]吴旻.浙江数字贸易发展的人才瓶颈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20(6):246~248.

数字教育行业范文篇6

高职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

由于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成立时间不长,且专业融合了技术与艺术,因此,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类似于本科艺术设计专业。公共课与专业基础课形成课程多、课时少、理论多、实践少、知识多、技能少的教学模式,缺乏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高层次与职业性”的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技术可能面面俱到,但无一精通,很难达到行业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素质的要求。

(二)专业教材体系不完善

教材体系建设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求,适用于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材并不多。目前,大部分高级院校依然以本科类艺术设计高校教材作为教学教材使用,其理论部分占比较大,缺乏重技能实践、职业化等针对性。

(三)学生缺乏创造力

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在具备较为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提高艺术审美力。目前,多数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在艺术审美力方面状况不容乐观,一些学生的艺术视野较窄,很难创作出符合当下艺术设计潮流的作品。

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能力本位”的教学原则

(一)“岗位化”的教学原则

要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教学本位,通过调研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所涉及的就业行业,分析所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及素养,进而构建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将“能力本位”职业岗位教学原则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学计划要注重岗位能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岗位素养”为中心、“岗位能力”为重点,创造模拟企业就业教学环境,让学生明确岗位需求,提早适应就业岗位环境。

(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同时招收文理科学生,因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既有技术性特点,又有艺术性特点,需要根据学生基础和特点,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行业领域划分技术性较强与技术性较弱的两类方向供学生选择,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校的主导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是当今世界发展变化最为迅速的专业之一。如何在瞬息万变的专业领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步,是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构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同先进企业保持高度联系,坚持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

构建“能力本位”的高职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模式

(一)突出产、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构建校企产、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行业知名专家和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实施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企业深度融合”。校企双方合作完善课程内容及评价体系,共建数字媒体技术课程资源,根据岗位技术能力需求制作活页式课程教材,在课程体系结构上将课程结构分为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等几个层次。学生定期到校外企业实习基地实践、锻炼,校企紧密合作,不断修订动态变化的个性人才需求,考察课程体系实施效果,修订课程体系内容,构建突出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二)项目化教学模式

采用“艺技结合,项目带动”培养模式,在充分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的同时,促进数字媒体专业群的建设和科学发展。适应行业市场需要采用项目加主题教学法的教学探讨方式,岗位市场化需要进行教学实践,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在教学模式上积极探索,要进行大胆有益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教学实践,制定适合本专业的成功教学模式并总结经验。构建“能力本位”的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应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模式要以培养岗位目标能力为主线,以产、教结合为途径,突出项目化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不断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不断细化数字媒体技术岗位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进而提高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职业化程度,满足数字媒体行业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变霞.浅谈高职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现状及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5(22):187-188.

[2]梅继卿.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6,{4}(24):31-32.

[3]李小苓.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4}(17):61-64.

[4]梁艳.试论校企合作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模式[J].青春岁月,2019,(26):189.

数字教育行业范文篇7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定位

近年来,在互联网产业及其相关数字设计行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中的一支生力军。但该专业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出现的时间还不足5年,依据2015年教育部下发的高职专业目录,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是原有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数字空间艺术、交互媒体设计、数字传媒艺术等专业的结合与转型体,虽然专业性质和教学方法与大多数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类似,但仍有一些新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第一,专业定位不够精准,职业教育对接行业岗位的精确性不强。第二,专业技能与理论体系的搭建还处于萌芽阶段。第三,专业教学和科研水平较低,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丰富。第四,专业课程体系如何精准搭建仍需进一步探讨。第五,部分岗位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当前高职生源质量难以满足相应需求。第六,专业服务产业、行业的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较长的建设与发展时间。在上述的问题中,专业定位问题是专业发展的首要问题。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教育形式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面对数字设计这样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领域,进行明确的专业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与互联网产业相关的数字设计行业人才构成

依据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社会需求调查,通过提炼与总结,笔者得出了当前与互联网产业相关的数字设计行业人才构成情况(表1)。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与互联网产业相关的数字设计行业支持型人才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第二,数字设计行业及其特定岗位的常规技能包括:网络产品开发与运营、软件产品开发与运营、App产品的开发与运营、广告设计项目、数字游戏开发、影视动画等。

二、专业定位分析

专业定位的方向是一切工作的源头。在调研的过程中,通过提炼与总结,笔者明确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定位方向、相应优势以及技能范畴的备选方案(表2)。根据以往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调研和建设经验,我们可以预见,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定位方向明确为网页设计、UI界面设计或网络美工方向更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征,更能满足当今数字设计行业的需求,此方向可归纳为网络视觉设计方向。从以上专业定位方向中,笔者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网络视觉设计方向)是培养与互联网产业相关的数字产品设计与创意人才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第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网络视觉设计方向)的核心岗位包括:平面设计岗位(基础岗位)、界面设计岗位(中级岗位)、网页设计岗位(精英岗位)等。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开发、网页平面美工、界面交互设计制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业精神,面向互联网生活服务和数字内容服务等行业一线,从事电商美工、界面交互设计、网页设计、平面创意与设计、影视后期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隶属于艺术设计类专业领域,具备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普遍特征与职业技能特性,是结合了互联网产业与数字设计行业需求的新型专业。这种专业定位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与传统的广告设计、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等专业不同,它集中服务于移动互联网和IT数字类项目。因此,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于互联网项目的运营与管理、移动端的开发与运营、网络产品销售等交叉学科和专业内容的了解与掌握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特性决定了其职业技术型的发展道路。因此,该专业应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为主。在专业建设与教学过程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应配合校企课程合作、项目引入、课程置换、师资置换、校内工作室等多种形式,利用真实的教学项目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并通过师徒制等一对一指导与互动式讲授,完成教学信息的交流。同时,在项目式教学模式指导下,配合以工学结合为运行机制的实训教学模式,可以达到巩固与升华学习内容的目的。最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艺术设计类专业类似,其核心课程的主要特征是执行性较强、流程特征明显、专业化程度高。因此,大多数课程的授课需要相对完整的周期和以模块为主的集中授课形式加以保障。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特征是突出技能性与应用性,其专业人才具备强有力的行业与职业竞争力。

三、专业定位优势

首先,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不仅具备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职业性、应用性与技能性特征,而且具备比其他艺术设计类专业更强的社会适应性。高职院校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初期由于受到专业性较强的制约,出现入行难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持续时间我们称为瓶颈期。这段瓶颈期的长短由毕业生的自身条件及其所处专业岗位的技术含量决定。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以平面和网店设计技能为基础,学生应把基础知识学深、学透,这样才能在互联网行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具备更广泛的择业空间,才能更顺利地入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满足网页前端、UI界面设计等高端技能型岗位需求,不同学情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就业初期就有选择、有目标、有机会。其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网页设计、UI界面设计等高端岗位涉及的技能含量高,能够满足优秀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这些岗位在职业发展后期具备后劲足的优势,相关技术应用广泛,社会需求量大,薪资待遇高。最后,互联网产业及其相关数字设计行业的发展空间巨大。艺术设计行业的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较为稳定,且行业间不同岗位的融通程度较高。自20世纪80年代末艺术设计行业在我国发展壮大以来,行业的人才需求与行业产值稳步上升,没有发生过较大波动。同时,“互联网+”及其相关配套产业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基调,相关产业发展潜力不言而喻。因此,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面对新形势,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既迎来机遇又面临挑战。因此,在明确的专业定位基础上,相关人员应不断探索和深化专业建设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机制和师资队伍;同时,丰富和深化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等多方面的配套建设。只有在正确的专业定位的指引下,专业建设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坤.江苏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设置的合理性研究.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2]张国锋.互联网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戏剧之家,2019(3).

[3]梅子.高职院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艺术科技,2019(13).

数字教育行业范文篇8

一、行业期刊创新经营的必要性分析

创新是在正确理解了当前问题的本质、当前的解决方案和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最新的、相对全面的科学技术知识、调动可以利用的资源(人、物、资金等),针对解决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或整体方案进行反复地优化和改造,最终以更高效、更低成本或更有价值的方式来解决相关问题。从整体的层面上看,创新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助跑器”,也是助力期刊经营成功的强力引擎。如今,互联网这一“信息高速公路”,使得信息数量、信息传播速度、信息处理速度、信息应用程度等均呈几何级数增长,网络传播变得更加及时、方便和快捷,科研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获取最新的科技信息,传统媒体的市场占有率逐渐下降。同时,随着5G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介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趋势日益明显,其互补性、一体化的现象越发引人注目。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下,行业期刊逐渐陷入了受众减少、影响力下降、盈利模式遭受重创等困境,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行业期刊需要优化办刊理念,“引进复合人才,谋求合作共赢,从单一的纸刊盈利模式向多元化经营模式过渡”[1],也就是说,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经营模式的创新,开拓出更多的经营路径。此外,创新性经营是行业期刊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趋势。对此,行业期刊出版单位应予以充分重视。在文化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双重作用之下,行业期刊从原先的行政主管部门脱离出来,走向了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道路。但是,这些行业期刊普遍资源有限、体量较小,走市场化道路导致其经营长期入不敷出。[2]一本面向市场的期刊,要想生存发展,准确的定位和精品化的质量只是期刊起飞的前提,而要实现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还须实现经营方式的有效创新,这是当下期刊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趋势。

二、行业期刊创新性经营的路径分析

(一)大力推动数字化经营

目前,行业期刊出版单位十分重视开展期刊数字化经营,但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在互联网、自媒体发展迅速的形势下,尚未找到或明确数字化经营的突破口和方向;二是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融合发展速度较慢,尚未建立数字化经营的长效机制和联动机制;三是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缺乏,在数字化经营平台建设和内容推广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作为传播产业中重要的一环,期刊要适应数字化潮流,与时俱进改善经营方式与策略,以激发期刊活力。在期刊数字化进程中,可从采用图文音视频结合的多样化内容经营出发,利用全媒体矩阵打造期刊个性化的品牌,做好用户的培育与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开展期刊的数字化经营。[3]此外,可从整体上推动纸媒体、新媒体和期刊数字化的一体化发展,以“水涨船高”之势推动数字化经营更上一层楼。例如,广东教育杂志社锐意打造新型教育宣传全媒体平台。一是继续做好其官方网站“南方教育网”各项工作,坚持“内容”和“运营”两手抓,不断增加原创文章的比重和质量;二是进一步建设“历史期刊数字化及检索数据库平台”,并与知网、万方、龙源、超星等电子刊社加强合作;三是进一步完善“广东教育传媒”微信公众号,继续加强与各地市、县(市、区)教育局微信公众号的联系,并不断强化杂志社新媒体面向读者的服务功能,如建设“广东教育传媒”粉丝群,完善话题互动形式“每周一问”等;四是建立纸刊《广东教育》与“广东教育传媒”微信公众号的联动机制,推动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齐头并进。通过以上做法,广东教育杂志社在数字化经营之路上越走越远。

(二)开展全媒体融合营销

广告作为行业期刊的主要收入来源,在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行业期刊传统广告业务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广告形式单一,互动性较差,等等。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赋予媒体广告营销更多可能。[4]以数字媒体为龙头,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开展全媒体融合营销已经成为行业共识。要开展全媒体融合营销,首先,要搭建好全媒体平台。行业期刊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的趋势,综合运用多媒体表现形式[5-6],搭建“刊—网—端—微—视”联动的全媒体内容和推广服务平台。其次,要进行全媒体广告产品梳理,整理出可供销售的全媒体产品选单,如借力于新媒体的具有全新内涵的纸刊、顺应媒体新潮流的具有强大功能的视频平台等。在此基础上,有序实施全媒体融合营销。一要做客户的“知心人”,有的放矢地向其推送全媒体服务理念和产品形态,引导其选择推广方式。二要研究销售策略,着眼客户实际,灵活组合全媒体广告产品菜单,将付费推广和增值服务整合打包,增加客户总的广告投放额度。三要高度关注客户需求,把纸刊、网媒、数字媒体及视频等形式有机整合,开发营销项目,形成系统化的全媒体宣传推广解决方案。四要做好客户服务。客户的宣传推广方案执行后要及时跟进,了解用户对客户广告产品或服务的认知度和意见建议,为客户提供信息反馈。撰写服务报告并及时提供给客户,争取其信任和支持,为长久合作夯实基础。[7]

(三)开展多元化活动,促进期刊品牌价值提升

活动是经营的助跑器,开展多元化活动是行业期刊创新性经营的重要一环,有利于进一步丰满期刊形象,实现期刊品牌增值,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期刊出版单位应充分利用行业期刊的品牌优势,以品牌铸品牌,以活动促发展,通过开展多元化活动和打造活动品牌,让受众通过不同途径了解行业期刊,增加读者对期刊的感知和认识,同时,通过多维手段丰满期刊的形象,弥补纸质媒体的平面化特征,使期刊品牌更加深入人心,进而走好经营之路,实现“两个效益”的提升。例如,在2020年,广东教育杂志社积极开展多元化活动,以多元化活动带动期刊品牌价值的提升。一是继续做好传统活动项目,积极开展“第十三届广东省中小学‘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第九届‘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师德征文及微视频活动”“2019年广东教育好新闻评选活动”等相关工作,通过做好系列活动,推动期刊品牌价值的提升。二是努力开拓新活动、新项目,如做好“信以为真———广东第二届中小学生书信活动”,精心筹划“2020年广东省校园摄影大赛”等,实现“两个效益”的提升。

(四)在打造期刊品牌的基础上,拓宽和开辟与期刊相关的经营业务

期刊的创新发展要求期刊出版单位审时度势,积极拓宽和开辟与期刊相关的经营业务,而打造期刊品牌是开拓与期刊相关的经营业务的重要基础。期刊的品牌建立在期刊对其内容、种类、栏目和读者个性化经营的成功基础之上,尤其得益于期刊固有风格和特色的进一步优化和强化。由是观之,期刊能够形成品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举期刊社上下之力,集全社之智,在保证期刊整体质量的基础上,以崇尚创新的视角出发,重点培育期刊特色。例如,《广东教育》(综合)努力打造教育新闻宣传特色,紧扣教育发展脉搏,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遵循新闻规律和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宣传功能、引导功能等,紧紧围绕各个时期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大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时传播教育教学最新理论成果,不断推出教育改革的典型和经验,不断丰富教育期刊宣传内容,拓展教育新闻宣传形式,探索宣传工作机制,在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创造良好氛围的同时,逐渐形成“教育宣传品牌”。一方面,围绕广东省教育中心工作做好教育宣传工作。2019年,《广东教育》(综合)A版对广东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省教育大会、广东高考综合改革、职业教育“双精准”育人等进行跟踪报道,为广东教育改革发展方面的政策研究提供积极参考。另一方面,以“深度采访”强化品牌生命力。2019年,派出3位记者独家专访广东教育援藏团队,在《广东教育》(综合)第6期呈现了万字大稿《情系高原粤藏同心———广东谱写教育援藏新诗篇》,有力传递广东教育正能量,并紧紧围绕广东省教育系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重点工作,先后派出记者到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清远市清新区、普宁市、湛江市坡头区、高州市、连南瑶族自治县等6个地区进行深入采访,撰写了《拔节生长,激活竹乡教育“一池春水”———广宁县推进教育现代化纪实》《聚初心,凝合力,清新教育昂首跨入新时代》《民族教育谱华章,百里瑶山传书香———连南瑶族自治县推进教育现代化纪实》等大型通讯稿,积极宣传推介有关地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先进经验及工作成效。此外,努力服务各级各类学校特色发展,策划、推出了“‘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南海特色学校建设系列报道”“汕头市澄海区‘培育特色提升品质’学校创建系列报道”等学校类专题报道,对省内学校间办学经验的交流和办学特色的辐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上述做法,《广东教育》(综合)进一步强化了“教育宣传品牌”。当期刊具有品牌效应之后,做实、做强、做大应为第一要务。例如,创办与品牌期刊内容相关的子刊,开办与期刊出版有关的发行、印刷、广告、培训及文化传播公司之类的经营业务,使以期刊为中心的传播文化产业做大。我国的《知音》《家庭》《读者》在拓展相关经营业务方面,均获得了较好的效益和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8]

数字教育行业范文篇9

关键词:数字媒体;实践;教学;教育

在教育中,不只应该注重理论教学,还应当注重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来讲,不应该只具有理论知识,还应当具有实践动手能力,这种能力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十分需要实践教学过程。在数字媒体教育领域同样也是如此,一个优秀的实践教学对于数字媒体人才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总而言之,在数字媒体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有效的开展实践教学,这样才能够使数字媒体领域越来越发达。

1数字媒体教育概述

(1)学科特点。在当今的社会形态下,产生了许多新兴的学科。在过去,学科往往具有极强的专一性,而这些新兴的学科大多数都是交叉性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即要求学生对于知识面的掌握要广,而不单单是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事实上,数字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数字媒体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数字媒体专业传输、处理和制作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2)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相应的人才,因此在数字媒体专业的教育过程中要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数字媒体领域,人才应该具有许多复合型技能,比如:视频制作、网站设计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等。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开展多门专业学科,同时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3)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专业领域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教育也需要随着社会进行改进。教育是具有目的性的,而不是盲目的。事实上,如今许多高校的教育模式都已经十分落后,从结果来看,按照这种教育理念教导出的学生在毕业后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因此教育模式应该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在数字媒体领域,教育中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并且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视频制作、设计等等能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才能够真正成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2数字媒体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实用性低。高校许多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都忽视了实践教学过程,数字媒体专业也是如此。但对于数字媒体专业来讲,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只注重理论的学习,实际上对学生来说是无法真正掌握学到的技术的。如今,在数字媒体教学课程的设计上依然存在的问题就是课程设置实用性低,设置的课程大多都是传统意义上的理论学习,这样下去数字媒体领域就很难培养出真正的人才了。(2)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专业性的思维,而不是单单的学习专业知识。在数字媒体教育的课程设计上十分缺乏科学性,即无法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这样的课程无法培养学生的专业性思维,进而也就无法培养出人才。长此以往,数字媒体领域就无法得到好的发展。(3)脱离社会实践。如今数字媒体行业的开设岗位不断增多,为许多本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工作和实习平台,但由于大多高校在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时脱离了社会实践,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很难适应岗位的需求,甚至许多学生都不具备岗位的基本要求。事实上,只有学生真正具备了实践动手能力,才能够真正适应社会,才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目前的课程设计大大的脱离了社会实践,无法使学生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3数字媒体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数字媒体属于工学学科门类,是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以及逻辑媒体和实物媒体。因此在数字媒体行业中要使用计算机网络、信息传递、通信等众多技术,同时这些技术都需要在实践中才能更好的掌握。总而言之,在数字媒体教育中是不能忽视实践教学的。(1)实训项目设置多方向教学。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同样是具有目的性的,在设置实践课程时应当设置多方向的教学,根据不同的理论知识课程开展与之相应的实践课程。这种课程的设计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例如:针对数字媒体专业来说,可以开展数字影视制作、网站设计开发、动画设计制作、软件工程、游戏开发设计等方向的实践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以及开放的创造力。(2)开展多主题、多形式学术交流活动。在教育时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学术交流活动,这些学术交流活动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头脑风暴”,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同时应当开展多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不同形式来使学生接触不同的领域与行业。例如:学校可以请不同领域的专家来开展专业讲座,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于不同知识的了解;或者可以在讲座上使不同学生发言来表达自己看法,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肯定要更加了解学生,因此这种方式就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设计实践课程的教学不仅要设计课程的形式,也要注重实践的环境。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实践学习来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高校应当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开办不同学科的实验室。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拥有了良好的实践环境,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实践的能力。在实训基地中,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设备在行业中的功能,也能够了解到设备的用法,学生也能够借此提升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换而言之,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训基地的建设,因此各个高校应该注重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这样才能够为数字媒体领域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4)以工作室模式培养学生。之前提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培养出的单一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因此在课堂教育之外,应当开展其他模式的教学来进行辅助培养,例如:工作室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学校建立不同的工作室,而这些工作室的成员可以是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这种工作室的建立与发展也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方式之一,学生可以在工作室中培养不同的专业能力,并且可以与其他学生交流合作完成同一个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既交到了朋友,也提升了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而这种工作室的环境介于学校与社会之间,既不完全属于学校,也不脱离学校,因此这种模式的开展也可以为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不同教学模式相辅相成,才能够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够使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真正符合市场岗位的要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媒体专业领域,不能只注重概念上的教学,还应当多开展实践教学。在数字媒体专业,学生需要掌握众多的知识,比如:计算机、通信、网络传输等等。因此,开展实践教学对于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是十分重要的,也只有通过这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

总而言之,数字媒体领域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媒体教育的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贾云鹏,郭宁.数字媒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技术手段在创作中的应用与融合[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07-112.

数字教育行业范文篇10

【关键词】数字影像;后期合成;数字媒体技术;教学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加快,在此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取得了较大成果。其中,影视娱乐行业的发展也较为迅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实力的提升,也加强了我国此类产业技术的发展。在此现状下,关于影响影视发展的数字影像后期合成技术则引起了较多人群的关注。如何以适时、适用、高效、稳定的方式开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成为当前教育部门以及研究人员长期研究的课题。在此背景下,笔者针对当前数字影像后期合成课程的开展现状,简要分析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策略的制定,以盼能为我国此类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数字影像合成

随着当前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数字影像合成课程,按照其归类属于理工科类别。当前我国数字媒体技术类课程在细化的过程中分属为计算机类。数字影像合成课程单从字面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三个要素:数字、影像、合成。其中数字指代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模式,按照数字进制进行排列存储。影像则为通过摄像机、手机等媒介设备获取的画面。之后将摄制的影像导入计算机,利用剪辑设计软件进行图片或视频的剪辑、配音、特效处理、压制、合成。此为数字影像合成的主要内容,数字影像合成课程在开设过程中涉及的课程内容主要有影像剪辑、图形处理、视听语言、表导演基础、摄影摄像、动漫设计等。

二、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目标

随着当前影视行业的快速发展,影像后期合成也进入到了职业教育中。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具备一定影像剪辑、作品设计、游戏创作、程序开发、理论知识的综合型人才。

三、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

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高新技术类的发展较之西方国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影视行业、游戏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项目之一,当前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因此,国家对此类技术的发展也较为重视,大力推动此类技术的教育和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整体发展较为良好,但由于基础较为薄弱,人才系统的成熟以及尖端人才的储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四、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数字媒体技术的整体发展较为良好,实现了较好的教学成果。但在实际应用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归纳起来有:教学策略偏重理论教育、课程项目多而深度浅、学生专业实践偏少、合作学习模式未能全面展开、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较小,等等。此类问题的出现,对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策略制定以及后期的教学发展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此现状下,笔者针对此类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1.教学策略偏重理论教育当前,我国教育整体的教学模式仍多为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侧重点为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受此影响,我国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发展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注重理论教育,与课程设立的初衷相违背,结果学生往往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实际动手能力较弱,最终影响学生后期的就业问题。2.课程项目多而深度浅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整体的发展态势较为良好。课程编制人员为了保证学生知识的全面性,设置的课程项目较多、较杂。按照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所设立的学习课时,根本不足以完成如此大量的学习课程。由此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体学习的课程内容较多,但对知识的实际掌握较少,深度较浅。导致学生不能完整地接受学习知识,对于学生的后期学习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3.学生专业实践偏少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偏重于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基于此类目的,该类课程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中也设计了较多的实践评测等内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具体体现为:学校课程设计中的评测内容与市场发展严重脱节,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培养人才的技术能力较为落后,无法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对课程的发展以及学生后期的发展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4.合作学习模式未能全面展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需要全面开展合作学习模式。然而,当前高职教学受设施、师资等方面的制约,实际教学过程主要还是通过教师讲课、演示,学生听课、记录、操作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模式未能全面有效地展开推进。因此,不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5.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较小影视行业除了对技术人员专业方面的要求外,对创作设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自我发挥空间的引导较少,因此对人才后期的职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五、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策略制定发展态势较为良好,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为了有效地改善此类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改善策略,如: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进行精简化教学、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等。1.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数字媒体课程在教学策略制定过程中,应根据其教学的目的进行设计。针对当前高职数字媒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偏重理论教学问题,首先应改善教学平衡问题。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后期发展较为重要,但实践动手能力更为重要。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主要有个人作品创作,具体体现为软件操作能力、作品设计创作能力、剧本策划能力、特效配置能力等。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更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保障学生的均衡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相互结合,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动手能力的提升。2.研究市场发展现状,精简化教学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教学内容较多,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实际技术的掌握以及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教职人员和课程设计人员应深入市场进行调研,研究实际应用的软硬件以及相对应的理论知识应用,以此进行课程设计的改革,去除其中落后的技术以及理论知识,加入新型技术和理论知识。以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强化人才对市场的适应性。3.定期举办专业比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当前高职院校实践评测还存在评测技术落后等问题。针对此现状,高职院校应定期举办专业的评测比赛,并按照市场标准,引导学生进行作品创作。鼓励学生学习新型技术,以此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4.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影像后期合成技术是一项复杂程度较高的操作型技术,在实际合成或剪辑的过程中,通常按照技术类型分为音频分类、视频剪辑分类、特效分类、字幕分类等。在此情况下,如由单一个体独立完成,耗费的时间较长,出错率也较高。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回顾人类教育的发展史,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一直是推动教育产生变革的根本性力量。目前,我们经历着第四次教育革命的发展和演变,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模式逐步让位于基于广泛学习资源的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模式。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策略亦莫过于此。

作者:梁姗 单位: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马卫.高职影视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视频剪辑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法为例[J].东方教育,2015,(1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