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习计划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0:46:46

硕士学习计划

硕士学习计划范文篇1

【关键词】硕士远程教育;我国学生需求;发展方向

要认清硕士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远程教育,什么是硕士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指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相对于传统的面授教育,远程教育具有这样几个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准永久性地分离;教育机构或组织通过学习材料和支持服务对学生的学习施加影响;利用各种技术媒体联系师生并承载课程内容;提供双向通信交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准永久性地不设学习集体,学生主要作为个人在学习,为了社交和教学目的进行必要的会面。”而硕士远程教育,就是指在远程教育方面开展的硕士层次的教育。那么,我国硕士远程教育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我国硕士远程教育将如何发展?

一、我国硕士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

相对于国外来说,我国的硕士远程教育起步较晚,各方面政策和制度还不太成熟,一些普通高校和教育机构目前主要局限于提供专科和本科层次的远程教育,而以国家开放大学为代表的我国国立远程教育系统目前还在筹备开设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远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而这种“新”,体现在其学生大部分是本科毕业后从业的在职人员而非普通高校的专职学生。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变化会促进远程教育不断发展,因此,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的需求,做好学生的支持服务工作,就成为了硕士远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认真分析这些在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才能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硕士远程教育。那么,这些学生有什么特点和学习需求呢?与普通高校学生不同的是,远程教育的学生大多为在职人员,他们有一定的工作经验,通过本科的学习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他们有学习的需求但又要忙工作、忙家庭,学习时间没有保障,工学矛盾十分严重,其学习需求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获得证书,得到工作或晋升

现代社会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人才质量需求不断提高的社会。大学本科的扩招,导致越来越多持有本科文凭的人才涌入市场。用人单位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招收本科学生,他们提高了要求,更加青睐于招收那些更高层次学历的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学历证书已经成为了进入一个工作单位的敲门砖。很多本科生想要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就不得不通过继续学习获得必要的证书。同样,即使在同一个单位,若想获得晋升,其规定的学历要求也是一个硬指标。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越来越成为大多数用人单位的晋升条件之一。迫于社会压力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很多在职人员开始考虑通过远程学习获得硕士学位,以期获得更满意的职位和薪水。

2.学习计划合理,解决工学矛盾

很多在职人员想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而且年龄较大的人员甚至还要照顾自己的家庭,工学矛盾十分严重。他们无法保障学习时间,无法固定学习地点,因此,他们希望能有更合理、更人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安排,能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时间进行有效学习。

3.提高考试通过率,顺利毕业

远程教育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他们既欣喜于教育门槛的低矮,又担心很难通过考试。考试是远程教育学生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他们普遍担心考试题目太难,自己无法通过考试,因此希望远程教育能够设计出既能反映真实学习水平又简单易行的考核方式,从而使他们通过努力顺利通过考试并获得毕业证书。这就对远程教育的学习成效提出了更高要求。

4.充实自己,学以致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不仅对学历有要求,而且对于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同等学历条件下,他们更喜欢那些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同时,在职人员本身也有获得更多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用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需求。他们并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理论内容,而是想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

5.扩大人脉,丰富业余生活

远程教育的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学习,基本上是处于“师生分离、生生分离”的状态,缺乏足够的交流与互动。在职人员希望能在学习过程中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和朋友,共同探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他们愿意认识更多的人,扩大人脉、分享资源,甚至愿意抽出有限的时间参加一些更有趣、更有意义的社团活动,从而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6.其他需求

在职人员还有其他的一些需求,比如:为了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为了认证已学课程和证书;为了满足自己终身学习的需要而进行非学历教育的学习等。

二、我国硕士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

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我国硕士远程教育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发展:

1.大力发展和完善硕士远程教育

我国硕士远程教育起步较晚,发展十分缓慢。为了满足学生获得证书、得到工作或晋升这一需求,远程教育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和完善硕士层次方面的教育。我国硕士远程教育可以借鉴和吸取专科、本科层次远程教育的宝贵经验和优势,逐步向上拓展,同时可以借鉴国外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发展模式,并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起一套更合理、更完善的硕士远程教育体系,真正满足社会需求。

2.做好学习支持服务,让学习过程更灵活、更便捷、更高效

由于远程教育的学生大多是在职人员,工学矛盾较为严重。为了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和学习时间,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硕士远程教育必须把学习时间和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把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目标,让学生一点一点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做好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要大力发展现代硕士远程教育,推进教育理论和技术创新,探索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特别是要实时结合新科技应用手段,搭建以互联网、移动设备等为载体的强大的远程教育信息化支撑平台,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更高效的学习支持与服务,提供给学生一种更加方便、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条件。特别是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几乎随处可见、人人皆有的当今社会,一定要探索充分利用这些移动设备构建出一套体现开放性、多元化的特色学习模式和学习支持服务模式,对学习资源进行碎片化、个性化设计,并辅之以相应的教学辅导策略。

3.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多元化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为了能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有所成,就必须狠抓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的因素在于教师。一个综合素质过硬、熟悉远程教育规律、了解学生特点和需求的远程教育教师,能够更好、更有效地开展课程教学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因此,应加大对硕士层次远程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也要加大对教师的监管力度,做好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协调及服务工作,加强对教学过程实施的监控检查。可以通过聘任协议的方式,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同时设置专人定期进行网上教学检查,将学生的学习活跃程度与学习质量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核内容。同时,由于学习个体具有较大差异性,为了帮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顺利通过考试,硕士远程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进行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设计,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适合其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树立只要认真学习就能顺利毕业的信念。另外,还要转换以往的教育思路,广泛吸纳学生参与对教师和课程的评价,甚至参与课程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硕士远程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网络时代的一个特征就是开放性,在远程教育中,这种开放性不仅仅表现在我们的资源对学生或是对公众开放,而是要吸引学生参与网络教育,参与网络教学的建设,分享网络教育建设成果。”最后,还要进一步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考核和评价体系,特别是要加大形成性考核比例,增加对过程性任务进行考核,同时进一步简化选修课程以及非专业课程的终结性考核方式,推进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的多元评价模式逐步代替目前以终结性考试为主的考核评价模式,使学生能更顺利地完成学业,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毕业率、扩大生源。

4.加强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践

与普通高校相比,硕士远程教育更侧重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和职场竞争力。特别是要加强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满足在职学员的实际需求,让他们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其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让学生真正做到边学边用,学以致用。而相对于本科层次远程教育,硕士远程教育无论是在理论基础、教学案例,还是实践领域方面,都要更精深、更开阔、更具有指导意义。硕士远程教育要进一步提高对学生实践性课程的学习要求和学习质量,加大实践性任务的学分比例,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可以深入行业、企业,针对用人单位的工作特点和对员工的培养需求,对专业和课程设置进行论证,有目的、灵活多样地设置课程,特别是要设置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践性课程以及相应的考核评价方式,同时不断加大实践性课程的学分比例,以实操性能力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做好情感上的支持服务

硕士远程教育要做好对学生情感上的支持服务,让其产生群体归属感和认同感,满足学生扩大人脉、丰富业余生活等情感需求。所谓群体归属感,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有了这种情感,个体就会以这个群体为准则,进行自己的活动、认知和评价,自觉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并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发生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所谓群体认同感,即群体中的成员在认知和评价上保持一致的情感。“由于群体中的各个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目的,有着共同的利益,同属于一个群体,于是在对群体外部的一些重大事件和原则上,都自觉保持一致的看法和情感,自觉地使群体成员的意见统一起来。”只有产生了群体归属感和群体认同感,学生才会与周围的人建立友好的关系,从而扩大自己的人脉和交往面。硕士远程教育可以将灵活多样的线上交流活动与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相结合,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进一步相互认识和了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生活,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特别是通过建立各种团体如学生会、校友会等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则效果更好。

6.满足其他需求

硕士远程教育可以通过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学分银行系统,建立更加完善的学分认证标准,不断扩大普通高校以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之间学分互认与转换的课程范围,促进各类教育的衔接与沟通,让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累积和相互转化,从而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另外,也要做好市场调研,不断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各种有益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非学历教育项目,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终身学习的需求。

总之,我国硕士远程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完善,我国硕士远程教育一定能不断满足在职人员的需求,从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李亚婉.世界开放大学的现状分析与趋向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7:2.

[2]阮智勇.我为办好开放大学建言献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12:19.

硕士学习计划范文篇2

近年来,开发区纪工委围绕“创建学习型纪检监察机关,做学习型纪检监察干部”,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构筑多元学习平台,不断加大抓学习的力度,有效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加强领导,为创建学习型机关提供有力保证。一是提高认识来推动。广泛开展思想发动和宣传教育,使干部认识到,学习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是发展的前提、创新的动力,必须把学习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二是加强领导来推动。成立了创建学习型机关领导小组,由书记任组长,两位副书记任副组长,纪委委员任成员。三是有序组织来推动。坚持年年制定学习计划,并把今年确定为“学习提高年”,明确了12个学习专题、26项学习内容,保证了学习任务的落实。四是培育理念来推动。教育和引导干部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理念,自觉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使学习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二、营造氛围,强化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一是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重点抓了“四个一”建设:制作“一本个人学习手册”,开辟“一个学习专栏”,设立“一个书架”,建立“一个学习档案”。二是严格考核的氛围。将学习教育纳入了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进行专项考核,同时将学习绩效列入年终考核,并作为评选先进、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鼓励在职攻读的氛围。对通过自学、函授大本以上毕业者,除给予精神奖励外,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四是硬件的智能化氛围。近年来,先后购进12部手提电脑、10部台式电脑,对委机关的电脑全部进行了更新。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促进了素质的提高,推动了工作的开展。目前,机关人员大本以上学历所占比例较三年前上升了50%,其中有两名公共管理硕士;所有人员都通过了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考试,其中9人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机关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并开发了自己的网站,纪工委内部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三、创新载体,提高干部学习的成效。重点搞好三个结合:一是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设立“纪工委周末讲台”,通过集中交流、专家学者及业务骨干轮流辅导讲座和观看电教片,保证了学习效果。目前已组织进行了10个专题、18项内容的学习,外聘专家教授讲课2次,组织开展“双规”、“审计”等业务研讨会4次,观看电教片2次。同时,强化个人自学,征订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手册》等书籍,并提出了全年读书的量化指标。要求在工作之余自觉进行政治、法律知识和本职业务的学习,有选择、有方向、有计划地进行自学,切实提高学习质量。二是重点学与全面学相结合。在坚持全面学的基础上,重点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同志“七一”讲话精神,加强对市场经济、法律、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拓宽干部视野,提高干部的综合技能。三是学与用相结合。注意把所学知识及时用于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促进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健全制度,注重用机制推动干部学习。一是修订完善学习、督查制度。规定了学习时间、内容、范围和方式,每季度第一个月的月初,制定季度学习计划,确定重点学习专题,每次专题学习确定1至2名中心发言人,进行重点发言。二是建立学习交流制度。各处室每季度组织一次学习专题交流会,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和学习经验。三是严格考勤、补课制度。每次学习都要做好考勤登记,缺席人员要在《考勤登记表》中注明原因,并进行补课。四是严格督促检查落实制度。对干部职工的学习自觉性、学习计划、学习时间、学习效果等,都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督促检查,检查结果内部通报,并作为年终考核评比的一项重要依据。通过搭建“讲学习、重学习、爱学习”的多元学习平台,努力把纪工委建成一个“无人不学、无时不学、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机关。

硕士学习计划范文篇3

(一)美国应用型硕士研究生项目的课程设置

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多由民间机构组织,学术导向的博士研究生选择更重视考核候选者的综合素质和研究水平,而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候选者的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会计专业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学习的候选者需要参加托福(TOFEL)和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入学考试(GMAT),后者由分析性写作评价、数学和语文三部分组成(申请的学校越好,要求的GMAT成绩越高),同时,他们也需要提供本科平均绩点不低于3.0的学习成绩,学校对于拥有不同背景和目的的学生能够申请不同的项目。下面以美国会计专业排名较前的大学为例,分析会计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

1.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课程设置

1948年,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开设了全球第一个会计专业硕士项目,并且截至目前,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会计专业硕士在美国新闻、世界报道和公众会计报告的公告中排名第一。该校学生往往需要完成36或42学分以获得职业会计硕士(MasterinProfessionalAccounting简称MPA)学位,学校的课程考虑到学生的经验、技能以及职业目标,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灵活的课程。通过参加案例教学,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反应速度,并且有机会将他们在课上所学应用到实际中,与此同时,如果一个学生的最终目标是参加注册会计师(CPA)考试,他的MPA的指导老师将修正其学业计划,以便其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有能力参加该项考试。MPA学位的最低要求是36学分,包括19学分会计核心课程以及4学分的会计非核心课程;最高学分要求是42学分,其具体课程如表1和表2所示。

2.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课程设置

根据2014USnews专业排名,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会计专业在美国排名位于第三,其会计硕士包括会计科学硕士(MasterofAccountingScience简称MAS)和会计学科学硕士(MasterofScienceinAc-countancy简称MSA)两个专业方向。MAS作为为期一年的项目针对伊利诺伊大学会计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进行选拔,在向学生提供更多会计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学生也可获得金融、税务、信息系统等进一步的知识。进入MAS课程学习的学生往往集中辅修商务和公共政策、公司治理和国际商务、金融、信息技术和控制或者是税收,MAS的课程安排如表3所示。MSA也是为期一年的项目,其主要是录取没有会计背景的学生,包括国际学生和美国学生(一般是本科读金融,经济,或者工程等其他学科的学生),与MAS项目不同的是,MSA项目主要是为参加美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学生提供培训,MSA的学生可能会缺乏高级专业知识,而注册会计师(CPA)课程将覆盖他们这方面的缺漏,因此MSA学生可以参加注册会计师(CPA)的培训课程,获得至少10学分以满足伊利诺伊大学考试委员会对于参加CPA考试的要求。而这些学分和成绩并不计入MSA学位的要求体系。此外对有一些专业背景的学生,可以选修更多的高级课程,例如衍生会计学(DerivativeAccounting)、组织经济学(EconomicsofOrganization)、企业合并(BusinessCombination)、财务报告(FinancialReporting)以及外币折算(For-eignCurrencyTranslation)等课程。MSA的课程安排如表4所示。

3.密歇根州立大学的课程设置

密歇根州立大学开设了会计硕士研究生(MasterinAccounting)和会计学博士研究生(Ph.D.inAccounting)两级学位。会计硕士学位需修满30个学分,一般可在1年之内完成,而博士学习主要面向理论研究,一般需要5—6年完成。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会计硕士研究生项目的课程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了在会计专业领域继续深入学习的机会,同时,学生还需完成如传播、金融、管理、市场、供应链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学习。此外它也接受非会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的申请,但这些学生需额外完成会计专业的辅助课程,而这些课程的学分并不算在会计硕士项目所要求的学分中。会计硕士学位要求最低达到30学分,而且每门课的绩点不得低于3.0(每门课程的最高绩点为4),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会计硕士学位分为三个专业方向,即税务、信息系统或政府与企业会计,各专业方向的学生需要选择各自专业方向课程的12—15学分,此外还需选择15学分,其中9学分必须是会计专业以外的课程。

(二)中国MPAcc研究生项目的课程设置

中国MPAcc研究生入学考试包括英语和管理学联考,其中管理学联考作为对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模仿,包括了高中数学、逻辑和写作。然而不同于美国大学的是中国大学对于本科毕业生的绩点关注较少,这就有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不重视对课程的学习,而是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上。在中国,会计专业硕士对于是否拥有会计专业背景的学生来说都是为期两年的学习过程。通过不同大学间的比较,目前存在的会计专业硕士设置方式有:根据不同职位设置(如东北财经大学设置CFO方向、注册会计师方向);根据不同学科设置(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设置会计方向,财务方向和注册会计师方向)或者是两者的综合,但是绝大多数的中国大学应用型会计硕士的专业方向是根据学科进行设置。下面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为例对其会计硕士的课程设置进行说明。

1.中国人民大学应用型硕士的课程设置

中国人民大学的会计学位需要修满40学分,其中必修课至少修22学分,选修课至少修12学分,同时还要完成6学分的社会实践,其会计硕士的课程设置如表6和表7所示。

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硕士课程设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会计硕士学位需要修满40学分,其中必修课至少修20学分,选修课至少修14学分,同样有6

学分的社会实践。

(三)中美课程设置的差异比较

1.培养时间差异

美国的培养时间较短。美国的应用型会计硕士项目对于无论是否具有会计背景的学生来讲大多都是1年的时间,最多持续1年半。中国的培养时间则一般持续2年,其中往往包括6个月的实习时间。

2.培养对象的差异

美国的硕士培养要区分会计与非会计背景的申请者,有时对其可选项目设置不同(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MAS和MSA),同时对于没有会计背景的申请者而言往往需要完成辅修课程,并且相比具有会计背景的学生要选修更多的会计课程。中国的硕士培养在入学时不会对会计与非会计背景加以区分,即不会产生诸如MAS和MSA这两者的分类,但也会要求非会计背景的学生补修一部分会计课程。在这方面笔者认为中国会计研究生教育应加强对不同个体的培养,尤其对会计和非会计背景的研究生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

3.培养导向的差异

美国的硕士培养注重注册会计师(CPA)考试培训。当学生选择课程时,通常能够接受到CPA考试的培训(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或者应用型硕士项目的顾问会根据学生最终考取CPA的目标对其课程计划进行调整(如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会计硕士学位项目的培养内容与学生的职业追求十分相关,其职业导向既可以是重视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是咨询公司、政府部门或企业。中国的硕士培养往往并不注重CPA考试的培训。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CPA考试不要求具备硕士学位,因此,中国大学并未为CPA考试设置会计硕士课程。然而,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由于其考试的权威及公正性,已经被很多用人单位作为衡量其会计专业水平的一个标准,因此如今大部分的会计专业学生,即使今后不进入事务所工作,也在参加CPA考试,以期找到其他更好的工作。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大学应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以使其适应考试的要求。

4.培养方向的差异

美国学校通常对会计硕士进一步划分不同方向,具体方向通常包括信息系统、政府和企业会计以及税务等研究方向,学生选择其中之一作为其研究方向,其要求的核心课程作为主攻方向,其他方向的核心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程。中国大多数会计硕士培养单位是根据学科进行专业方向的划分,而本文认为,最好的选择是根据未来的职业设置进行划分,对于会计专业硕士的学生而言,首要目标是在特定的行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此他们需要明确今后从事什么行业并为之准备更加充足的知识。

5.培养技能的差异

美国课程设置十分注重对调查、分析、判断、决策等方法和技能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的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的培养,要求一定比例的学分必须是会计专业以外的课程。课程不仅向学生传授更高级的会计专业知识,也向学生教授一个专业会计师所必备的技能,如较强的分析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团队合作时极高的工作效率和领导力)。中国大学往往更重视会计专业知识的覆盖面,但对于会计专业之外的课程学习不做强制要求。笔者认为中国的课程设置应该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如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并加强他们的批判能力,使其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课程设置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设立目的不同

1.美国大学设置应用型会计硕士的目的

美国会计硕士的设立和发展不仅得益于二战后美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得益于经济学的相应发展。同时,商业管理人才的急需也是促进美国会计硕士设立和发展的直接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取得学士学位不足以实现会计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获得事业成功所必要的技能,有必要进一步通过研究生的学习来增强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近年来,尽管有许多反对的声音,但是美国大多数州已经通过立法要求学生获得150个学分(150个学分相当于五年的大学学历),才能获得注册会计师考试资格,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本科阶段完成120学分后再多修30学分的课程,即达到专业会计硕士水平的报考者才能够取得参加注册会计师(CPA)考试的资格。因此美国许多学校设置专业会计硕士项目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达到根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州会计委员会全国协会共同的《统一会计法案及其实施细则》中针对报考CPA必须修读的150学分的要求。

2.中国大学设置应用型会计硕士的目的

中国最初的会计硕士研究生学位类型为单一型的学术型学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的设置目的是作为博士研究生的前期阶段,主要侧重于基础理论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为将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及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基础。但是从我国硕士研究生从业的去向调查来看,只有少数人会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更多的则是走向实务界。因此为了培养适应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2004年我国开始招收应用型会计硕士研究生(MasterofProfessionalAccounting,MPAcc),MPAcc最初只是招收具备数年工作经验的人员,从2009年起,教育部对MPAcc的培养开始采取“双轨制”的方式,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而且被允许招收应届本科生,2011年又增加了审计专业硕士研究生(Maud)。可以说,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asterofProfessionalAccounting,简称MPAcc)项目的建立主要是基于健全和完善国家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人才队伍的需要。

(二)学生评价体系及就业去向不同

1.美国大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及就业导向

在美国攻读会计硕士学位的学生通常需要每学期绩点达到3.0。那些绩点没有达到3.0的学生将被给予一学期的重修期,通过该学期学习绩点如果达到3.0才可顺利毕业,否则,将无法获得硕士学位。由于在美国会计师事务所寻找的是修满“150学分”的申请者,也就是学生必须完成150学分或取得硕士学位,许多事务所还要求申请者在就职前通过全科或部分注册会计师(CPA)科目的考试,因此大多美国的会计专业硕士不需要完成论文,通常应用型硕士的培养更重视实习和注册会计师(CPA)的考试,同时对于申请应用型硕士课程的学生而言,他们也较多倾向于在事务所工作。

2.中国大学的评价机制及就业导向

在中国,攻读会计硕士学位的学生通常必修课程都有最低成绩要求(比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要求必须在70分以上),如果成绩没达到需要在学制年度内重修直至达到成绩要求。此外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同学术型研究生一样还需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只不过应用型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应该更加接近实际,符合专业硕士的特点,突出知识的运用并关注于解决现实问题,其毕业论文的形式可以选择研究报告或案例分析等。不同于美国,中国的CPA考试只要具备大专以上学位即可报考,不要求具备硕士学位或等同于硕士的学分要求,因此,中国硕士培养单位并未为CPA考试设置会计硕士课程,会计专业毕业的硕士生也很少选择会计师事务所。例如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毕业去向数据显示,70%的毕业生就业于国有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10%的毕业生签署了中外合资企业,9.29%的毕业生就业于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7.14%的学生工作于政府单位,3.75%的学生与私企签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会计硕士毕业生就业去向显示,57.14%的毕业生就业于国有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14.29%的毕业生就业于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14.29%的学生工作于外企,14.29%的学生与私企签约。由此可见中国会计专业毕业的硕士生较少将会计师事务所作为首选工作单位。

三、研究结论

硕士学习计划范文篇4

近期的《2015年分单位研究生招生计划》中提出今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57万多人,说明我国是一个教育大国,但还不是教育强国,这是一个基本判断。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根本原因是发展不够科学,要害是质量不高。而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标准规范、灵活多样,满足了美国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顺应了社会趋势,促进了美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研究和借鉴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经验,有助于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美国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简介

美国的研究生招生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影响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入学不做统一规定。

(一)入学制度

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基本由民间组织完成,培养单位根据前期考试情况进行录取工作,政府教育部门不参与考试大纲制定、录取比例设定的招生工作,即GRE董事会和招生单位是研究生招生的两大主体。

1.GRE入学考试美国研究生入学必须要经过GRE考试,该考试是申请攻读硕士、博士等高等学位的人员必须参加的考试。申请学校时,各招生单位要求申请者提供该考试成绩,以此作为录取的要求之一。GRE董事会作为入学考试的组织者,由教育测验服务中心(EST)、美国研究生院联合会和美国研究生院协会联合组成。组织不划定国家统一的考试及格线,没有权利决定应考者是否录取,而是由招生单位根据不同的专业和要求划定具体分数线,以此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依据。

2.招生单位考核录取美国大学的招生没有全国统一的研究生招生简章,由各招生单位根据具体的专业和学科要求,制定不同的招生标准。考生在参加GRE考试获取成绩后,便可向招生单位提交研究生攻读申请。招生单位依据各自的招生标准、专业学科要求、申请者GRE考试的最低成绩,确定参加面试的考生名单。通常情况下,除提供GRE成绩,还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在本科或者硕士阶段的学习成绩证明;教授推荐信;考生自荐材料,在材料中需说明学术经历、工作经历、学习计划、科研意向等。结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入学考试由GRE董事会负责,考试类型类似中国的资格类考试,考试成绩在规定年限内有效,而招生录取则由各招生单位全权负责,综合衡量,选出有科研培养前途的学生。

(二)教学制度

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美国研究生主要有三类:学术型研究生、运用型研究生、开发型研究生。不管是何种类型,均需要达到一定要求的基础课程学习,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强调基础课程学习。美国研究生培养需要进行大量的、系统的基础课程学习。不同的学科专业设置不同的基础理论课程,包括选修课与必修课,其中选修课占四分之一的学分。一般而言,美国硕士研究生需要修满30个学分左右,博士研究生需修满35个学分左右。可见,美国研究生教育不仅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扎实的理论基础是研究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二是学生是课堂的主角。美国的研究生课堂教育与中国有很大区别,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仅是参与者和组织者。除必要的讲授以外,往往是教师提出讨论主题,由学生课后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实验研究,完成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再在课堂上讨论交流。这种授课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与批判精神,以及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能力。

(三)科研训练制度

1.重视科学训练科学研究一直是美国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遵循研究生培养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研究创造的能力。目前,美国研究生还呈现多元化的培养趋势,不仅注重基础理论学习和研究,还将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形成了研究型和专家型培养并重的新模式。

2.鼓励学科交叉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注重文理知识的渗透,许多高校都十分重视跨学科研究,认为交叉学科可以产生新的知识。鼓励启迪学生大胆想象,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3.导师和导师指导委员会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除分派专职导师以外,还成立一个研究生指导委员会,由其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一般而言,硕士研究生指导委员会由3~5人组成,博士生研究生指导委员会成员有5~7人,由其负责指导研究生制定学习和科研计划、论文指导和评定,并对学生进行专业咨询和具体的指导。

(四)激励—淘汰制度

美国大学研究生院实行“宽进严出”,考核淘汰制贯穿美国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具体而言,是在课程学习、资格考试、论文答辩评审等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这样,一方面能考察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另一方面能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动力,激励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提高和研究层次的深入。

1.课程学习淘汰制度美国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要求硕士研究生必须修满必要的硕士生课程和学位论文,至少完成30学分的学习计划。部分学校的一些专业不要求硕士生撰写论文,用多修学分来代替。课程学习达不到专业要求学分的学生将被淘汰。课程考试一般在第一或第二学期举行,目的是了解所学课程,若未能通过课程学习,则不能参加下一阶段的资格考试。

2.资格考试淘汰制度高年级的研究生需要进行综合理论考试,以测试其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具体而言,不要求撰写论文的专业,研究生只要通过综合考试就能被授予硕士学位;要求撰写论文的专业,只有考试合格的学生才能进入论文写作阶段,未通过者则会被要求重新学习或直接淘汰。3.论文评审淘汰制度目前美国高校有一种趋势是以课程学习来代替论文写作。因为硕士生科研能力差,很难写出富有创造性的成果,通常要求其提交一篇小论文或课程设计,这些作品必须是学生自主完成,且能体现独立科研的能力和创新性。而博士研究生的论文要求非常高,其论文写作主要分为论文选题、论文研究计划的审核、口试、论文撰写过程、论文答辩过程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严格要求,实行论文评审淘汰制度。

(五)资助制度

美国具有完善的研究生资助制度,吸引了大量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使其保持相对较好的生活条件,能够促使学生专注于学业和学术研究。

1.资助来源在美国,研究生资助来源主要包括各级政府、科研机构、慈善组织和私人组织等。其中,联邦政府提供的资助计划有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工读付酬计划。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高校通过设立专门的筹资机构、专业筹资人员,不定期地开展筹资活动、大宗捐赠筹资活动等来争取社会捐赠。

2.资助力度美国研究生资助力度强劲有力,且资助领域、受众面较为广泛,尤其注重培养和资助各领域的精英。此外,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设有研究生科研奖学金,资助在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这一制度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中国也设有该类奖学金,但是资助力度不强,资助面也相对较小。3.资助类型捐赠和贷款是美国研究生资助的主要类型,此外还有助理奖金制度。通过设立多层次的奖学金,对达到一定要求的学生进行评选认定,给予奖学金、助学金、培训金,用于奖励学业成绩优异尤其是发表优秀学术论文的研究生。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研究生助学金实行分级分层管理,减少了复杂的中间运作环节与各种繁琐的手续,使整个研究生助学资助运作机制简洁、高效。

三、中国与美国研究生管理制度对比分析

(一)入学制度

1.美国去行政化,中国行政化色彩浓重美国研究生录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过程,GRE入学考试和招生单位考核录取,政府基本不参与这两个过程,只是在宏观上通过立法形式影响研究生工作,其他不涉及。然而,中国的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带有浓重的行政化色彩,这是由中国的管理体制决定的,有其历史原因。行政化涉及到招生院校的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培养方式、就业指导等方面。

2.考试方式相似,但考试内容差别很大就考试方式而言,中国与美国没有太大的区别,实际上均包含了初试与复试两个环节,不同的是初试和复试的责任主体不同。美国的复试由GRE董事会负责。中国的初试有两个责任主体,中国教育部研究生考试院负责统考科目的命题工作,招生单位负责复试工作,最终由教育部划定初试合格线。就考试内容而言,美国GRE考试包括一般测验、专业测验、写作评价三个部分,该考试注重考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科研潜力,对考生的学术前途非常关注。中国研究生初试主要科目为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两门业务课。就业务课而言,多数高校存在指定重点章节、考试大纲和考前辅导,严重限制了考生对于报考学科的整体认知和理论知识的总体把握,可能会对研究生质量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3.美国复试注重科研潜力,中国复试流于形式虽说中美两国在研究生复试的形式、提供材料等方面大体相同,但是在具体操作时,中国显得形式主义,并不看重考生的科研背景、学术潜力,录取与否还是初试成绩起决定作用,这种现象在地方院校中更为突出。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反思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的情况:美国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中国研究生教育逐步演变成大众教育。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高校复试组成员的产生并不规范。因行政权利与学术权利边界不清,往往具有行政职务的教师进入了复试答辩小组,而高校行政的要求与学术的要求并不一致,有行政职务的并非都是学术水平最优秀的,其结果是复试的学术水平质量不高,以复试作为优秀生源的把关口效果不明显[7-9]。4.招生责任主体不同,关系不同美国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主要有两个独立的责任主体,即GRE董事会与各招生单位,它们分工明确,不存在任何附属关系,保证了考试的客观公平。中国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有两大主体,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招生单位,且它们之间存在附属关系,复杂的隶属关系很难保证在考试中做到客观公平。

(二)教学制度

就课程学习制度而言,中国同样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不同的是教学方式的区别。美国向来崇尚自由主义,这种观念在研究生教育中也充分体现。美国的课堂永远是活跃的,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任课教师抛出一个问题,研究生课前看书,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讨论,最终由任课老师点评。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查阅文献的能力,能够培养出真正有批判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课题组对川渝8所高校的研究生课堂教学进行了调查,在这些学校的研究生课堂教学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主流。任课老师是主角,老师更多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按照教材解释和讲解,学生参与互动的机会相对较少。任课老师偶尔抛出一个问题,学生也不会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有学生、老师的原因,归根结底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造成的。

(三)科研训练制度

1.美国有明确的科研培训制度,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长期以来,美国研究生培养非常重视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在整个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训练占据了主要的时间。美国研究生培养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研训练制度,跟美国研究生培养目的相契合。中国研究生科研培训制度尚未形成,研究生科研训练更多是依据指导老师,导师有科研项目需要学生参与,就会更多地指导学生,学生与导师之间更多的是一种雇佣关系。加之学生缺乏主动性,很少与导师在学术科研方面进行探讨。此外,地方院校科研条件相对不足,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相对较少。

2.美国专业型、学术型研究生区别培养,而中国为混合培养美国针对不同类别的研究生有不同的培养侧重点。对于学术型研究生,更多地加强其科研学术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专业型或专家型的研究生,会更多安排其参与实践,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指导教授是同时具备较强科研学术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专家。在中国,目前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几乎只是名称上的区别,入学后这两类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论文考核标准、论文答辩等不存在区别,毕业论文虽然针对不同类型研究生制定了不同标准,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执行一个标准。

3.美国为团队指导模式,中国多为单一导师散养模式美国研究生教育已通过制度保证了导师和导师指导委员会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使得研究生能够得到更多的指导,学生也可以对各个指导老师的优势进行整合和借鉴。中国仅少数研究生能够参与到导师团队中,接受不同导师的指导。中国研究生教育更多是单一导师的指导,这种培养方式理论上是导师将会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来培养研究生。然而,中国不少高校因导师指导研究生数量过多,没有精力来指导,学生与导师数年难见几面,一些研究生过着散养的生活,学术训练明显不足,课程学习也存在时数不足的问题。

(四)激励—淘汰制度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都实行了淘汰制度,不管是对研究生还是研究生指导老师来说,均受淘汰制度影响,不同的是影响作用的大小不同。美国是一个法治观念较强的国家,其研究生教育亦如此。美国研究生淘汰率达到15%左右,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考核标准较高,这是美国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研究生的保证之一;二是较强的制度观念,学校执行淘汰制度时更多的是参照淘汰标准执行。1.美国研究生论文考核标准相对较高美国研究生教育从研究生入学接受教育开始就注重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的结合,加上导师和导师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学生在参与科研论文写作方面已具备相对较好的基础,这是美国研究生论文考核标准相对较高的原因之一。在中国,这两个方面均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研究生教育在中国更多定位是大众教育,研究生接受的教育像大学本科教育的延续,如何确保庞大的研究生群体顺利毕业,相对较低的考核标准便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2.中国研究生缺乏激励机制的保证在课程学习中,任课老师会在考前划定考试范围或是采取开卷半开卷的考试方式,变相降低考试难度,由此课程淘汰制度失效。在资格考试中,如英语四六级考试,有些学校已不做要求,有些学校虽有要求,但是为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毕业,会设置一个较低的学校内部合格线,资格考试淘汰制度形同虚设。在论文评审中,中国研究生培养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选题、中期检查、论文评阅,并就以上内容负有指导责任。在缺乏激励的前提下,导师很难有激情尽心尽力,全程悉心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在答辩阶段,导师还会与答辩委员会沟通好,确保所指导学生能够顺利毕业,论文评审淘汰制度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五)资助制度

1.中国资助经费相对不足,美国资助经费充足且合理利用

我国政府的财政拨款总量不足,而且没有明确的资助计划,缺乏合理规范资助金额的制度。中国虽然有企业、基金会、名流人士捐资办学,但筹集的资金相对较少,效果不明显。美国则是由政府提供专项教育经费,专款专用,明确各项资金的用途,有利于社会资金的合理利用和监督管理。

2.中国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和激励制度不完善

美国大学采取收费与激励并举的措施,学生需要交纳学费,受教育成本较高,研究生非常珍惜读研的机会。同时,学校和院系依据学生学术进步和学术表现的不同而给予相应的激励,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意味着研究生受教育机会增多而教育成本降低,加之激励制度不完善,很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科研。对于这一点,2014年9月开始执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辅助以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保障了研究生学习期间的生活来源。

3.奖助金的申请认定与评审机制不同

中国大部分高校由于没有专门的资助评审机构,很难开展研究生的资格认定、档案建立、审批程序、跟踪管理等工作。美国具备完整的奖助资格认定程序,学生可以从所在州、学校、社区组织和自治团体及宗教组织等多种渠道获得奖学金。中国高校正在逐步完善研究生奖助金申请、评审机制,部分高校已取消“一考定三年”的做法,采用每年重新申请、评审的原则。

四、结语

硕士学习计划范文篇5

关键词:研究生;衔接;始业教育;自我定位

本文针对艺术设计类本硕衔接教育问题展开研究,通过访谈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进行深入探讨,目的在于提升高校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顺利渡过本硕衔接这一特殊阶段,为之后的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一、研究背景

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扩招政策的实施,研究生招生数量以每年约28%的速度递增,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而艺术设计类的招生增长更为迅速。扩招利弊兼备,一方面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继续深造学习,而另一方面教育资源不足、教学质量滑坡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另外传统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缺少相应的社会实践,学生整体素质下降等问题更加凸出。为更好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高等院校不仅要研究培育先进的教学培养模式,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和管理制度,也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环境的特殊性,重视本科教育过渡到研究生教育的衔接,制订相应的教育方案和措施,完善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尤其是对于招生规模庞大、学生个性鲜明的艺术设计类研究生而言更为重要。在高等教育中,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是两个重要的阶段,本硕衔接的连贯性也同样重要。由于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各有所长,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也各不相同。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学生,在由本科的基础学习进入到研究性阶段的衔接过程中,尤其在考研、读研前后这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心理行为、学习计划和预期目标等都会产生一些变化和问题。例如考研前对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无甚了解,目标迷茫,读研时对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盲目,缺乏动力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近几年我们通过对近百名艺术设计类研究新生进行了调查访谈,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考研之后和进入研究生学习之初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包括学习目标不明晰、学习动力不足、学业规划方向不明确等,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就教师本体而言,对于本科、硕士教育中出现的一些新政策、新现象甚至也不甚了解等情况,都会直接对教师的培养方法、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质量以致教师的自我成长等产生阻碍和不良影响,因此,做好本硕衔接教育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从宏观上来说,重视本硕衔接教育问题是为了提升高等教育整体的教学质量,更好挖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水平,为社会输送高能型人才。从微观上说,本硕衔接问题涉及到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因素,做好本硕衔接教育既是对学校教学实施的检测,对教师引导方式的指正,也是对学生生涯规划的持续导航。就艺术设计类本硕衔接教育问题而言,通过对此类学生本科、硕士教学现状的观察分析,寻找本科学习过渡到研究生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促进他们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尤为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重视学生对于硕士研究生教学的心理变化和适应能力,指导学生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也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提升。综上所述,本文分别从学校教学规划角度、师生个体及师生关系角度为研究切入点,目的在于有效地提高学生本硕过渡阶段的衔接性,进一步完善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制度和管理模式,实现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这一要求也符合我国对于高等教育的长远目标(图1)。

三、艺术设计类本硕衔接教育现状的分析研究

(一)学生群体的分析研究

学生是本硕衔接教育的客观对象,针对学生主体展开引导和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应试教育压力下的考生往往心理承受压力较大,受到包括来自社会、家庭、经济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他们新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本次研究将学生主体分为两类人群:高年级本科学生和研究生新生,针对这两类群体的不同特点,探索解决在本硕衔接阶段他们各自所面临的问题。针对本科高年级学生而言,首先应该让他们明确自己未来的目标,是希望步入社会参与工作还是继续研究生学习,如果步入研究生学习,对于研究生专业和类型的如何选择,这些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认识和规划。这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即高年级本科生的接续教育研究。就研究生新生阶段而言,他们需要更多的自主性学习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尤其是多数高校艺术类学生通常个性较强,自律性较差,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对他们的学习成果有很大影响。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通过交流和深入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明确自我定位和自我认识,包括他们的专业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对未来的就业规划等。这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把这种教育和引导定义为研究生新生的始业教育。为深入细致地展开和推进艺术设计类本硕衔接教育问题研究,在长期的观察发现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我们依据认知能力的高低与主动性的高低,把艺术设计类学生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高认知高主动型学生;2.高主动低认知型学生;3.高认知低主动型学生;4.低认知低主动型学生。演绎如图2:根据圆点大小的示意,方形图示右上角圆点表示为高认知高主动型学生,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导师可对其提出相对高层次的学习要求,让他们尝试一些新的研究和探索;方形图示右下角圆点为高主动低认知型学生,这一类学生学习有较强的自主性,基础相对薄弱,导师可鼓励其多阅读文献书籍,多进行实践锻炼,逐渐积累知识强化创新性思维;左上角圆点为高认知低主动型学生,导师可鼓励其多参加专业性强而有趣的讲座和展览,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图示左下角圆点为低认知低主动型学生,导师可加强对其监督和管理,鼓励这类学生多多交流,在按时完成学习计划的同时抽出时间继续学习,不急于求成,而是对一方面的问题做更为深刻的了解。

(二)教师主体及其引导性分析研究

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硕士生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的教学方式,这就对导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作为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强调学生的培养教育,另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的直接执行者,也需要不断进步。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充实知识构成,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提升相互适应。只有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导师的引导方式不是单一不变的,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人情境变量而相应变化,对于指导不同类型的学生、所处不同的学习情境应采取与之相应的引导方式。根据引导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参与型引导、指点型引导、成就导向型引导。

1.参与型引导是导师在制订培养目标和研究计划的决策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倾听学生想法和建议。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2.指点型引导是导师将如何完成工作的指令和时间告知学生,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有相应的指导和讲授,学生可通过学习研究逐渐提高科研能力。

3.成就导向型引导即导师为生设置一些较高层次的任务和要求,并且期望学生能够达到最佳水平。这类学生定位为认知能力强自主性高的学生。鉴于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和教学环境的特点,导师可因学生个人和教学情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兼顾到对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进行培养和管理。当然对于学生来说,主动找导师交流自己的学习、科研以及生活方面的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之下,充分利用各类学习资源,积极开展丰富的学术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创新意识,促进形成系统化逻辑化的思维理论研究体系。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参与科研活动,使艺术设计类学生平稳扎实地渡过由研究生向本科生的转变,让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获得实质性的飞跃。

(三)学校管理层面的分析研究

对于学校而言,应该从管理者的层面上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培养方式。制订与研究生学习科研状态有接轨的课程,创办社会实践及学术交流活动等。通过本专业的教授进行相关学术领域的和专业前景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要进入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积极策划并且协助学院和教师一同制订相关的策略,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本硕衔接期。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而言,学校应该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殊性制订培养方案,既要考虑艺术类专业课程的特性,也要对学生展开个别化和特性化的定位。具体来说:第一,艺术设计类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过渡期内要采取与师生匹配的管理模式和学生培养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为最终目标。其次,要确定课程体系的规划设计。在艺术设计类研究生的教学中,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都与本科学习有一定的差异,为两者之间的过渡做准备是十分必要的。其中包括学习的自主性、知识的系统化和专业化,逻辑思维的建立和培养。因此,学校要根据各专业的差别化,制订既能提升理论研究又能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培养计划,包括一系列的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第三,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对教师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时事、招生政策的宣讲传达。艺术设计类教师对于时事的关注往往不够,而艺术设计类本、硕招生近几年都有比较大的变化,比如将以往研究生类型分为学术类、专业类,研究生学费和奖学金等缴纳、奖励方式,学生交流方式等,这对于引导学生的目标规划、学习成长具有很重要的引导意义。综合以上分析得出,学校是本硕衔接教育问题的管理者和调控者,学校既需要整体地制定合理的政策和管理办法,也要协调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在和谐互利的状态下进行科学研究和创作,以更好地解决本硕衔接中所出现的问题。

四、艺术设计类本硕衔接教育中高年级本科生的后续教育问题

在艺术设计类本硕衔接教育问题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高年级本科生后续教育的跟进更是极为重要的,它对于本硕衔接教育问题的顺利实现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从总体来说,本科生后续教育以有意向继续进入研究性学习的高年级学生为主体,给予他们思想认识、学习目标、专业选择方向等方面的正确引导,帮助其顺利步入到研究生学习阶段。从学校层面来说,需意识到本科生后续教育的重要性,为它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教师是本科生后续教育的推动者,教师应对有意向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高年级本科学生定向关注,引导他们明确个人目标和行动指向,如投考硕士研究生的类型,如何夯实本科教育阶段的基础知识,如何在科研讲座中有意识地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等。从而为未来的科研学习做充分的准备。高年级学生群体是本科生后续教育的重心,对于艺术设计类的本科学生来说,应权衡自身全面因素进行综合决策,选择适合自己深造学习的研究方向,一方面努力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有意识地阅读文献、参与讨论,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并注重知识间的衔接性与系统性。针对艺术设计类学科的特点,除了提高本科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之外,其艺术感知能力、实践创新意识以及更深层次的人文情怀也同样重要。最后,只有本科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与倾力而为,本硕衔接的目标和价值才能真正实现。

五、艺术设计类本硕衔接教育中研究生新生的始业教育问题

研究生新生阶段在本硕衔接这一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未来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这就自然要提到始业教育,始业教育是指学生在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开学前的一段适应性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如今被各阶段的学校所采用。如何将始业教育落实好,并真正地使研究生新生从中受益是始业教育问题的根本所在。根据艺术类研究生新生的特点,制订适宜的措施对其实行始业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要根据专业和学生的特殊性实现差异化的引导教育方式。具体来说:

1.教育内容的系统化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始陆续关注研究生的始业教育问题,同时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始业教育也愈加被各高校重视。始业教育的实现内容多种多样,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开展讲座和交流活动。调查研究发现,内容系统完整的讲座活动对于学生的实际受用性更强。学校在组织讲座活动时,应打破专场短期讲座为主的模式,尽力实现内容完整的系列性讲座活动,并采用入学初集中学习,后期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相结合。讲座内容可以涉及学校历史、专业培养、思想教育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各个方面。通过较为系统和完整的讲座及交流活动,除了新生必备的知识和信息的传递,重点在于对学生自我认知观念的正确引导和树立,帮助研究生新生对这一阶段的学习生活有更加充分的了解。

2.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除了最基本的讲座形式之外,始业教育的跟进需要学校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如社团活动、文体比赛、短期的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参与不同形式的活动,一方面丰富了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提高了研究生新生的自主适应能力,并能够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同时,研究生学习阶段以参与型的实践性学习为主,通过以社会为载体,对研究生新生进行专业规划方面的引导,例如通过参与学术交流会、参观大型企业、参与学术竞赛活动的形式,既提升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其科研创新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保证了活动的效果。通过加强高校研究生新生的始业教育,实现专业学习和社会需求的相互渗透。

3.实现方式的特殊化

对于艺术类研究生新生的始业教育问题来说,除了上述所论的内容系统化和形式多样化之外,应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探索与之相适的始业教育的实施方式。艺术类学习通常处于较轻松自由的氛围,交流是提升思想和学习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学校定期举办丰富的交流活动,包括科创展览、学术讲座和各类设计竞赛,采用鼓励引导的方式,尽可能地吸纳研究生新生加入,促成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良好氛围,并让他们能够尽快地融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其次,除了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讲座活动,艺术设计的学习不能缺少阅读的积淀和交流探讨带来的启发,特别是对于处于衔接阶段的研究生,阅读积淀和交流探讨是未来学习的重要铺垫。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以接收到新式多样的思想;学生主动地与学者、教师之间的沟通,以受到不同层面的启发和认识。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引导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拓展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点滴的积累对于未来做研究和做设计都有积极的意义。

六、结语

硕士学习计划范文篇6

一、狠抓点滴时间,进行业务学习

现在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要想教学上出类拔萃,必须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为此,我一定立足平凡岗位,制定三年学习计划,争分夺秒,提高自身的教师教育教学素养。

1、对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材、教参做到熟读精思,并能科学构建学科、单元等知识树。

2、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有基本了解,坚持每日看晚间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有关理论内容及中国教育报的先进教学经验,并做好摘要和学习心得。

3、争取顺利完成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并顺利结业,并把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文凭拿到手。

4、对新课程理念、教师道德、教育学、心理学、如何做班主任等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再进行一次系统学习。

5、加大向其他教师学习,强化自身的听评课意识,取长补短,提高自我。

二、搞好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搞好课堂教学,能减轻学生负担,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必须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1、上课前,要精心备课。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备作业。

2、针对不同课型,摸索出新课、复习课、习题评讲课、自习辅导课、课外活动课等针对本课程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上出自己的幽默风趣、回味无穷的授课风格。

3、课堂上,贯彻老师精讲、少讲,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精炼、多参与的原则,并能分层次教学,做好培优补差工作,争取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进。公务员之家

4、在组织课堂教学上,围绕教学目标,力争巧设教育教学情境,精设教育教学问题,贯彻精心预设和巧妙生成相结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思维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创新和动手能力,出色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三、多参加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争取多多参与,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2、对年轻教师,在业务上本着互相学习和团队协助的原则,不惜指点,不吝指教。

硕士学习计划范文篇7

一.狠抓点滴时间,进行业务学习

现在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要想教学上出类拔萃,必须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为此,我一定立足平凡岗位,制定三年学习计划,争分夺秒,提高自身的教师教育教学素养。

1、对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材、教参做到熟读精思,并能科学构建学科、单元等知识树。

2、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有基本了解,坚持每日看晚间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有关理论内容及中国教育报的先进教学经验,并做好摘要和学习心得。

3、争取顺利完成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并顺利结业,并把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文凭拿到手。

4、对新课程理念、教师道德、教育学、心理学、如何做班主任等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再进行一次系统学习。

5、加大向其他教师学习,强化自身的听评课意识,取长补短,提高自我。

二、搞好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搞好课堂教学,能减轻学生负担,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必须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1、上课前,要精心备课。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备作业。

2、针对不同课型,摸索出新课、复习课、习题评讲课、自习辅导课、课外活动课等针对本课程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上出自己的幽默风趣、回味无穷的授课风格。

3、课堂上,贯彻老师精讲、少讲,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精炼、多参与的原则,并能分层次教学,做好培优补差工作,争取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进。公务员之家

4、在组织课堂教学上,围绕教学目标,力争巧设教育教学情境,精设教育教学问题,贯彻精心预设和巧妙生成相结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思维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创新和动手能力,出色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三、多参加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争取多多参与,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2、对年轻教师,在业务上本着互相学习和团队协助的原则,不惜指点,不吝指教。

硕士学习计划范文篇8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完善

2009年是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收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第一年,它与以往的专业硕士不同,它是我国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而诞生的。

1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区别[1]

2009年教育部将“全日制普通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两种类型属于同一层次,报考条件相同,毕业成绩合格均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学术型,重视学术理论兼顾实践;专业型,突出实践兼顾学术理论。2010年是分类后的第二次招生。有媒体介绍,国家是鉴于国内对实用型人才需求增加而学校教育又普遍与社会脱节的情况,并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作出这次分类的。部分西方国家(如英国)对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和重视程度超过学术型研究生。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录取要严格按照“一视同仁,同等对待”的原则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分数标准。国家在确定今年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时,将统筹考虑前期计划和新增专业学位招生计划需要,确定统一的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另行制定标准)。34所自主划线高校也要按照上述原则确定本校考生进入复试的基本分数要求,考生调剂到校外和接收校外调剂生执行全国统一复试分数要求,各高校要严格执行统一标准,不得对专业学位招生执行另外标准。

2010开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独立招生,独立且国家统一划分国家复线分数线,跟学术型硕士招生并驾齐驱。

2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2]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日新月异,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大批量、多规格、高层次的特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都主动适应这种变化,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调整,大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竞争力。研究生教育必须要增强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

我国自1991年开展专业学位教育以来,专业学位教育种类不断增多,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不断增强,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学位教育既要培养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满足他们在职提高、在岗学习的需要,也要培养应届本科毕业生,满足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开展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于完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3创新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

3.1科学定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同,要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必须科学确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合理定位,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培养理念,改革培养模式,确保培养质量。公务员之家

3.2教学要求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习年限一般2年,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与实践课程要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可以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注重培养创新和实践研究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能力。

以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为例,其中的基础课程与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基本相同,并也采用学分制,总学分要求大于28学分。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请工程背景强的优秀教师、薄膜材料工程企业的总工程师或总设计师主讲相关课程,结合企业的实际案例,讲授材料制备与检测的关键技术,比如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材料检测技术等课程。这样就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整体课程设置,在强化基础理论的同时,突出了应用知识的课堂教学[3]。

3.3实践要求[4]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要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研究生要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结报告。要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以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学院积极联络和本学科相关的企业建立实践基地,比如天津市激光技术研究所等有关薄膜材料检测的单位,为今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4学位论文要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也可以是大型项目中的某一子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可以按两种形式提交:①结合工程课题的论文(研究论文);②工程设计及其分析研究(工程设计)。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4结束语

我国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在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在培养环节中的课程设置和实践实习是关键核心环节,我们要不断探索,充分借鉴、吸收国际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先进做法,不断创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和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环节和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教探讨,2010(22):55-56.

[2]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9.

硕士学习计划范文篇9

一.狠抓点滴时间,进行业务学习

现在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要想教学上出类拔萃,必须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为此,我一定立足平凡岗位,制定三年学习计划,争分夺秒,提高自身的教师教育教学素养。

1、对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材、教参做到熟读精思,并能科学构建学科、单元等知识树。

2、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有基本了解,坚持每日看晚间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有关理论内容及中国教育报的先进教学经验,并做好摘要和学习心得。

3、争取顺利完成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并顺利结业,并把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文凭拿到手。

4、对新课程理念、教师道德、教育学、心理学、如何做班主任等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再进行一次系统学习。

5、加大向其他教师学习,强化自身的听评课意识,取长补短,提高自我。

二、搞好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搞好课堂教学,能减轻学生负担,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必须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1、上课前,要精心备课。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备作业。

2、针对不同课型,摸索出新课、复习课、习题评讲课、自习辅导课、课外活动课等针对本课程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上出自己的幽默风趣、回味无穷的授课风格。

3、课堂上,贯彻老师精讲、少讲,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精炼、多参与的原则,并能分层次教学,做好培优补差工作,争取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进。

4、在组织课堂教学上,围绕教学目标,力争巧设教育教学情境,精设教育教学问题,贯彻精心预设和巧妙生成相结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思维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创新和动手能力,出色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公务员之家

三、多参加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争取多多参与,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2、对年轻教师,在业务上本着互相学习和团队协助的原则,不惜指点,不吝指教。

硕士学习计划范文篇10

一.狠抓点滴时间,进行业务学习

现在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要想教学上出类拔萃,必须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为此,我一定立足平凡岗位,制定三年学习计划,争分夺秒,提高自身的教师教育教学素养。

1、对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材、教参做到熟读精思,并能科学构建学科、单元等知识树。

2、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有基本了解,坚持每日看晚间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有关理论内容及中国教育报的先进教学经验,并做好摘要和学习心得。

3、争取顺利完成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并顺利结业,并把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文凭拿到手。

4、对新课程理念、教师道德、教育学、心理学、如何做班主任等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再进行一次系统学习。

5、加大向其他教师学习,强化自身的听评课意识,取长补短,提高自我。

二、搞好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搞好课堂教学,能减轻学生负担,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必须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1、上课前,要精心备课。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备作业。

2、针对不同课型,摸索出新课、复习课、习题评讲课、自习辅导课、课外活动课等针对本课程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上出自己的幽默风趣、回味无穷的授课风格。

3、课堂上,贯彻老师精讲、少讲,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精炼、多参与的原则,并能分层次教学,做好培优补差工作,争取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进。公务员之家

4、在组织课堂教学上,围绕教学目标,力争巧设教育教学情境,精设教育教学问题,贯彻精心预设和巧妙生成相结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思维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创新和动手能力,出色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三、多参加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争取多多参与,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2、对年轻教师,在业务上本着互相学习和团队协助的原则,不惜指点,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