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时间:2022-09-30 15:07:31

消化内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摘要:为满足当今社会对于高层次复合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我国正大力推行临床专业型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模式,有效缩短了培养周期,提高了专业型研究生的临床素养,但也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以消化内科专业型研究生为例,对目前消化内科专业型硕士与规培并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总结,助推医学教育改革健康发展。

关键词:消化内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计划;科研能力

国内外长期的医疗卫生工作实践证明,从一名院校毕业的医学生成长为合格的临床医生需要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毕业后教育的进一步打磨,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在部分大学附属医院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试点。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相关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标志“规培”制度正式在我国形成,其中明确提出了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后续《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出台,逐渐形成了目前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并轨实施的培养模式[1]。该培养模式下学生具有研究生及住院医师双重身份,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需同时完成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以培养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为目标的硕士学位课程。通过相应考核,合格者毕业时将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执业医师资格证》《学历证》《学位证》,又被称为“四证合一”。目前这种培养方案在我国已试行8年,在缩短培养周期、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以消化内科专业型硕士为例,对当前专硕与规培并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目前消化内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1.1规培轮转时间分配不合理

目前各住培基地依照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为准则,按专业相应培训细则实施。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例,消化内科隶属于内科基地,要求在3年时间内进行为期33个月的科室轮转,其中消化内科轮转时长为3个月,仅占总时长的1/11。对内科各个科室全面覆盖,诚然可以为学生夯实内科学基础,提高多学科临床处置水平,避免在临床实践中陷入思维定式,但过短的专科轮转时间,严重影响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消化专科知识。而对专科知识不熟悉,将影响学位课题的设计、开展等,也导致毕业后无法短时间内胜任消化内科临床工作。

1.2培养目的模糊及缺乏专科性培训

消化内科专业型研究生的临床培训学科分类隶属内科,完全按照内科培训要求进行轮转,在专科方面仅表现为大纲要求掌握的腹腔穿刺、腹盆CT判读、胃管置入等基本操作,对消化内科临床诊疗中必备的内镜技术的培训并不做要求,且学生长期在外轮转,缺乏相应时间去系统学习[2]。多数消化内科专业型研究生在3年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后,仍无法快速、独立承担消化内科临床诊疗工作,有悖于国家要求培养能够胜任临床医疗工作、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专业型人才的初衷。

1.3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在高强度临床工作及自身科研任务的压力下,临床医生对带教工作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待教学任务敷衍应付,或是临床教学经验不足,采用单一的传统模式教学,照本宣科地进行知识灌输,缺乏系统、规范的临床技能培训。在全国各地高校的医学教学中,也不乏小范围尝试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中开展案例式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问题导向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团队合作教学法(Team-basedLearning,TBL)等国外新型教学模式,但多数仅是模式套用,没有达到学习精髓、实现教学模式“中国化”“本土化”的目标,最终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既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又浪费了学生与教师的宝贵时间。

1.4缺乏对人文教育的重视

当前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育中往往更注重对临床基础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和锻炼,而缺乏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双轨合一”模式也使研究生医学人文教育时间缩短。在临床实际中呈现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医患沟通意识与技巧上的欠缺[3],一方面是由于专业知识体系不完善,无法详尽、准确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另一方面正是因为缺少人文知识学习与实践。

1.5科研素养与科研思维培养相对欠缺

医学科学研究源于临床,服务临床,贯穿临床医学始终,并推动临床医学发展。脱离临床的基础科研缺乏实际意义,脱离科研的临床医学缺乏发展动力,二者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规范化培训期间,在提高临床素养,强化临床技能培训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科研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长期在外轮转的专业型研究生,缺乏与导师沟通联系,部分同学自身也缺乏对科研能力培养重要性的正确认知[4]。此外,科室轮转占据绝大部分时间,繁忙的临床工作常导致人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导致科研素养与科研思维欠缺,科研能力薄弱,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消化内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策略

2.1优化调整消化内科专业型研究生住培计划

适当调整规培计划,延长消化内科专业型研究生在本科室轮转时间。一是专科轮转多在导师的监督下进行工作和学习,不仅增加了与导师交流及接受指导的机会,有助于课题研究的开展,而且由于在自己专业学习,学生更有归属感,比在其他科室轮转时更认真更积极主动,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二是专科轮转时间延长,可增加专科诊疗操作及实践机会,有助于学生充分熟悉和掌握专科疾病,不仅仅是常见多发病,在一些少见危重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一定经验,并且可初步进行消化内镜操作的培训,为毕业后能独立胜任消化内科临床工作做铺垫。此外,每个专业型研究生在入学确定导师的同时也确定了未来3年的研究方向,因此,如能基于专业型研究生自身研究方向和需求、调整制定轮转计划,将更有利于专科型人才培养。例如,病理在炎症性肠病诊治中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轮转安排中增加原计划缺少的病理科室轮转,有利于以炎症性肠病为研究方向的消化内科专业型研究生对其课题更深入的学习。

2.2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LectureBasedLearn-ing,LBL)中教师作为教学中心,将灌输知识作为主要手段,最终形成以分数为导向的终结性评价,是目前主流应用的教学模式。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平台兴起及丰富的数据资源共享,使得网络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已呈大势所趋。在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下,以各大在线课程及实时通讯平台为依托开展的在线教学模式充分保证疫情期间教学质量及进度,成功践行了“停课不停学”的理念,也使得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重新成为教学工作者们的关注热点[5]。混合式教学模式[6]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监督引导,混合面对面教学、网络资源学习和实践等方式实施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对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参与度及沟通表达、团队协作的能力。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应用基于翻转课堂[7]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培训的住院医师,在将基础知识应用于解决临床问题及技能评估考试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现[8]。故为使学生利用有限的轮转时间,有效提升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以及毕业后适应消化内科高强度临床工作,在临床教学中应尽可能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提升效率。

2.3重视人文教育与医患沟通方面培养

重视人文教育是全面提高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要求。提高人文教育的教学质量,有效整合学校及医院资源,推进医教协同,深化医学人才培养[9]。学校教授人文及相关重点理论知识,医院负责实践教学内容,并利用案例分析、标准化病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与手段,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及人文关怀能力。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其不仅负责引导研究生探索学科前沿,培养其科研思维与能力,而且负责对研究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培养。通过言传身教,导师可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塑造敬畏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维护生命健康权为主要内容的医学人文核心价值观。例如通过学生跟导师上门诊和管理住院患者,提高学生对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诊疗以及医患沟通能力,通过临床教学启发、引导,提高研究生医学人文素养,学习如何将高深的医学知识,转换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以实际临床医疗纠纷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职业道德及医患关系理念。最后,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类项目,如在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进行基层医疗情况调研、结合自身专业进行科普宣讲等,不仅可以达到夯实医学基础、强化医患沟通水平,还可以增强其敬畏生命及关爱病患的职业使命感等。

2.4加强科研能力培养

导师在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导师在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方面不应照搬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要引导其意识到进行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在临床工作中训练科研思维能力,即引导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寻找科研灵感,通过临床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设计临床课题。带着科研意识去开展临床工作,通过查阅书籍及文献,归纳文献中科研设计的思路、研究方法及优缺点等,然后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对临床课题进行完善调整等。在整个临床课题实施过程中导师应始终给予指导,以培养学生科研思维的形成。导师们可以以课题组为单位,定期组织开展JournalClub,通过使研究生轮流进行文献精读、汇报,并引导其积极参与对文献内容或是方法、创新点等方面的讨论,鼓励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以此来增强研究生的综合科研能力。目前国内外均有文献证实通过JournalClub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积极探索科学问题,并有效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及科研创新意识[10-11]。其次,敦促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科研专题讲座等,不仅可以拓宽眼界,了解相关临床科研的前沿内容,还能够通过沟通交流所建立的良好学术氛围甚至激发新的科研灵感。再者,鼓励研究生积极尝试参加创新科研项目、参与课题、专利等申请,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此外科研道德培养也是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及推动科研事业的长远发展。故而,导师还应重视对学生的科研学术道德方面的培养,避免因过度关注和强调科研成果产出,导致研究生出现学术造假、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维护学术道德建设,切实监督学生。总之,目前“四证合一”的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医学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可通过优化住培计划和加强科研能力培养加以完善,以更好满足临床需求。

作者:毛宇娟 叶梅 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