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调查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9:20:02

水文调查报告

水文调查报告范文篇1

蓄水前阶段验收作为一个中间验收,建设项目在蓄水前阶段验收其间,尚有未完成工程内容,但其主要的设计工作、开工所需的行政手续均已全部完成,为了明晰整个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该蓄水前阶段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内容和重点与项目整体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相近。综合上述法律法规和工作中的经验,竣工验收调查单位接到任务后,应在项目枢纽下闸前完成包括调查单位的现场调查和编制调查报告工作,并获得环保部门的下闸允许(即阶段验收批复)。其中为获得环保部门的下闸许可批复文件,递交调查报告书后的工作还包括现场检查、专家评审、调查报告审查、等待项目批准四个主要环节。技术上,由于导则中缺乏行业指引文件,调查工作中基本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对项目蓄水阶段所要求的具体措施落实情况、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影响,进行一一对应的落实情况调查。如有发现未落实的环境保护措施工作,则需要立即向建设单位提出补充或整改意见,引导建设单位完成环保措施,以满足相关环境保护要求,并待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达到环评阶段预期效果后,方能向审批部门递交调查报告,申请蓄水前阶段验收。以下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水利水电项目验收的重点和内容进行介绍:1.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要求《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水利水电》(HJ464-2009)中4.6小节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中4.7小节,在总体上对验收重点进行描述,而项目具体、细化的调查内容,就必须依靠调查人员对项目的熟悉和对审批要求的把握。1.2环评文件及其批复对验收内容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虽说竣工验收工作中,重点是对着环评及批复要求“照单捉药”,但由于分项工程建设的阶段性,某些环保措施不一定达到其建设阶段,比如施工营地仍在用不能进行拆除等,这种情况下,应参考“三同时”原则,对已开工建设的工程内容,必须进行相应配套的环保措施,并评判其运行效果是否达标。总结实际工作,蓄水阶段验收调查时,重点调查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实际建设工程内容包括工程建设内容、规模、地理位置,取土石料场、弃渣场的实际情况及与环评方案相比的变化情况。(2)规划的符合性规划方面主要是项目建设是否符合流域发展规划,附有发展改革部门同意开展建设工作的意见作为附件即可。(3)占地由于蓄水前阶段调查并非竣工调查,现阶段未有准确的征占地情况汇总,在后期工作中,也会有部分规划外新征地或者临时征地归还的,因此现阶段验收主要为整体征地占地的合法性,需要出具的文件包括有土地使用证、取弃土场使用合同、施工营地租赁合同等。(4)生态调查、保护和补偿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对所在地的生态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项目的生态保护措施包括有:下泄低温水的减缓措施、鱼类保护措施和方案、陆生珍稀动植物保护、生态流量的下泄设施和计划、珍稀植物移栽、珍稀动物人工培育和放养等。当以货币形式作为生态补偿时,需要调查补偿资金的落实情况。(5)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6)移民安置环境影响报告及其批复文件中,关注点在于当采用建设安置区形式集中安置移民时,安置区的水土保持、污染治理措施落实情况。因此工作中,除需要调查移民情况、安置方式外,还需要针对移民安置区的水土保持和环境污染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当以货币形式补偿时,需调查赔偿资金的落实情况。(7)库底清理1.3其他需调查的工作内容除1.2节中环评及其批复中常见的环保措施要求外,为满足阶段验收调查报告要求,针对水利水电类项目,还需要进行以下内容的调查和汇报:(1)建设过程的环境监测落实情况及其结果汇编(2)监理制度的落实情况(3)风险管理调查(4)环境保护设计(5)污染物处理及排放情况(施工生活营地、作业面、仓库、机修)(6)征地赔偿、林木、青苗赔偿情况(7)文物迁移的方案及其落实情况(8)施工期水土流失监测结果(9)施工对下游的影响(包括下游水文情势变化及其生态影响,下游用水户受影响情况及其处理措施)(10)施工期间,周边居民的投诉反映情况及其处理方案。

2可获得的材料及信息

调查单位进行工程项目整体验收时,必须了解整个水库工程的施工建设内容、过程、步骤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建设管理文件,以便获得相关的信息。整体验收其间,可参考(HJ464-2009)中5.1章节内容出列的资料清单进行资料调查,但蓄水阶段的调查中,以上资料清单中的内容可能是未编制(或收集)的,甚至需要调查单位代为提醒建设单位补充部分资料。由于水利水电项目为大型建设项目,建设过程参与设计、施工、建设、管理、安全、质量监管等参建单位多,涉及的大小事项均有记录,文件众多,格式不一,不可能一一研读,加上建设过程文件不一定能及时归档,作为调查单位,并不能只单靠与建设单位接触解决所有文件和材料的获取问题。下文就某水电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概述项目在下闸蓄水时的工程进度,对下闸蓄水时已有材料进行汇总,为以后同类型项目材料收集工作提供参考。2.1该水电工程项目蓄水前阶段环保竣工验收工作中需要关注的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有:(1)工程的筹建(水文、地质、文物、矿产勘查,可行性研究及专项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征地,移民安置规划等)(2)工程施工准备(“三通一平”工作、施工工厂设施、生活及办公房屋、场内公路)(3)部分主体工程的施工(主要包括:主坝和副坝填筑及库周防渗、导流泄洪洞的建设、生态放水管的敷设、电气及金属结构、水道及厂房工程土建工程)(4)厂企拆迁、移民安置(5)枢纽工程导(截)流验收(6)库底清理(7)库内地形的测量其余工程内容和进度要求可参见《水电站建设工程蓄水验收管理办法(试行)》(水电规计[2007]0009号)。2.2对应上述工程进展,调查单位可采用材料有:(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含附图、附件)及其批复;(2)当地环保部门关于项目采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资料;(3)可行性研究报告(含附图)及批复;(4)初步设计及批复(如有,含附图),其他设计文件(包括六大专项报告:水资源、地质灾害、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施工总布置规划、移民安置规划);(5)征用土地批文及附件;(6)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协议;(7)下游用水户补偿合同;(8)环保措施建设、管理合同,垃圾收运合同;(9)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测、监理合同;(10)主要材料采购合同;(11)生态补偿协议、合同;(12)(蓄水阶段)工程建设报告(或蓄水阶段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13)水土保持监测(月/季/年)报告、水土保持监理(月/季/年)报告;(14)环境监测(月/季/年)报告、环境监理(月/季/年)报告;(15)已完成工程的施工总结(主要为公路系统、库底清理);(16)库底清理专项验收意见;(17)征地移民专项阶段验收报告;(18)当地环保部门收集到的居民投诉、意见;(19)应急预案及环境管理体系说明;(20)施工期间施工、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等相关视频、照片影像资料。需要说明的是,配合工程下闸蓄水进度需要,下闸蓄水前,应当取得环保部门的阶段验收批复。因此,计算现场调查、报告编制、开展评审会及等待批复的工作时间,按照经验,最晚在下闸计划时间的6个月前,调查单位就必须进入工程现场。因此,调查单位初次进驻时工程施工进度和相关文件材料的编制进度都未达到下闸蓄水要求。同时,蓄水阶段也未编制工程变更总结,调查单位需要就工程实际建设内容与环评阶段建设方案进行一一比对,认真校核。

3验收常见的存在问题及建议

3.1建设单位施工过程无专人负责环保方面的监管

现时,工程建设过程,建设单位更为注重工程建设进度,一般建设单位的环保工作安排安质环部门监管,实际上建设单位更为重视安全与质量,对于环保工作,大都没有设置专业的专责管理人员,难以在日常工作中监督建设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针对该情况,建议建设单位应设置环境保护专责人员,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环保工作进行监管,并定期编制环境保护工作自查报告。

3.2施工过程打包施工

由于现时工程大多采用分包方式,对单项施工工程内容进行总承包。而现时监理工作中,基本以工程进度为唯一进度评判,对环保工作的落实及效果未有实际监督,即使施工方未有落实环保要求,也不影响其进度款项的收取。最终到了验收阶段,建设单位需要对施工单位造成的环境污染背负责任。建议:将环保水保工程内容及施工期间管理落实状况一并纳入施工承包合同,监理签发工程进度款项时也必须同时监管环保水保工程落实情况,并把环保水保落实情况作为考核,纳入施工的阶段费用签发中去,对于管理不到位,以至于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施工单位单项工程,需待整改完善后才发放相应工程款项,做到真正落实“三同时”。

3.3重要生物物种保护的移栽、收集放养和增殖放养问题

对于珍稀濒危陆生植物,首选的保护措施是通过优化设计,避开该植物生境。实在无法将工程线路或施工面转移需要进行移栽时,由为保证成活率,应邀请专业的林木公司或植物研究机构,对植物移植选点、移植办法和后期种植维护要点进行指导。移植后,也应邀请当地林业部门对移植效果进行验收,并对移栽现场及过程拍摄记录。对于珍贵野生动物,一般要求在施工前将野生动物进行驱赶,部分行动缓慢的动物,例如龟类、蛙类等,需要进行收集后放养。调查实际工作,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能做到施工前驱赶动物,施工期间对部分误入工区的动物进行救治放养,但环评提及的珍稀动物难以搜集到。对于某些环评文件中建议增殖放养的珍贵鱼类,也存在增殖成本太大、未有稳定的人工增殖技术等问题。这些都导致验收工作难以完成。为解决以上的动物、鱼类保护措施存在问题,建议环评单位在编制环评文件时,对同一保护目标提出多个生态保护措施,不至于过于限制建设单位的生态保护工作,同时注重措施的可行性;建设单位在落实生态保护工作时,应多采用视频、照片保留影像记录,加强工作落实程度的说服性。

3.4征地移民工作

水文调查报告范文篇2

关键词: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第一阶段调查;调查方法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9》(以下简称《技术导则》)[1]将建设用地调查划分为3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调查通常也成为“污染识别”,是在不开展采样调查的情况下,通过对资料分析、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等方式,定性识别场地特征污染物的过程。当前《技术导则》对第一阶段调查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的要求总体较为宏观且原则性内容为主,不利于现实工作中的具体操作。我国现有对土壤环境第一阶段调查方法的研究[2−4]主要集中在程序研究上,对重要步骤应开展的工作深度,以及与第二阶段调查之间的关联性体现不足,现实工作中调查者容易对第一阶段调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资料挖掘和分析深度不足,导致出现布点调查阶段点位设置合理性分析不足,分析检测污染物指标的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所以应高度重视第一阶段调查工作的开展,做到方法规范、内容全面和深度到位,切实起到对点位布设和污染分析的指导性作用,避免“瞎子摸象”式的调查。

1第一阶段调查目的

若要高质量完成第一阶段调查,必须对该阶段调查目的有深刻认识。《技术导则》中并未明确提出第一阶段调查工作的目的,仅在第一阶段调查的“结论和分析”部分提出:“本阶段调查结论应明确地块内及周围区域有无可能的污染源,并进行不确定性分析。若有可能的污染源,应说明可能的污染类型、污染状况和来源,并应提出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建议”。结合上述表述以及建设用地土壤调查实践经验,第一阶段调查目的应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定性判断场地是否受到污染。结合收集的资料、经验以及现场快速检测等手段,判断调查土壤是否受到污染。若第一阶段调查确认地块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均无可能的污染源,则认为地块的环境状况可以接受,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活动可以结束。2)识别场地内可能的污染物类型并对污染特性进行分析。这是第一阶段调查的首要目的,以指导第二阶段土壤环境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检测因子的确定。《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5]中的污染物不能覆盖所有污染因子,需要依据第一阶段污染识别的结果,为第二阶段采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依据,避免污染因子的遗漏或者无关因子不必要监测等问题。3)对布点采样点位的确定提供指引和依据。通过第一阶段调查,应对第二阶段调查的布点方案提出直接意见,以提高点位布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具体任务

《技术导则》提出第一阶段调查的主要任务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和分析与建议等4个方面。为实现上述目标,结合具体工作实践和经验,可将上述4个方面工作内容进一步细化为11项具体任务,见表1。

3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是第一阶段调查非常重要的内容,力求收集的资料全面、真实和有效,支撑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形势的定性分析。资料收集主要涵盖地块所在的区域性资料、地块生产历史资料、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等3个方面。资料收集后,应在调查报告中将收集到的资料名称、资料中的主要内容和资料形成时间等信息以列表形式进行表达。如果一个地块不同历史时期涉及不同的业主和不同产品生产,资料收集过程中需要将各个历史主要阶段的“地块生产历史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3.1区域性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地块所在的区域性资料包括区域自然环境状况、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3个方面。1)区域自然环境状况:包括区域(如区县)的气候气象条件(风玫瑰图、主要风向、降雨量和气温等)、地形地貌、水资源状况、地表水资源状况以及冻土情况等。2)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包括所在区域的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和区域水文条件(含地下水状况如地下水的流向等)。3)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主要产业和经济社会主要经济指标。资料收集后开展必要的分析,调查报告中应以专门的章节分析调查地块的区域性状况。3.2地块生产历史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主要包括:(1)企业生产信息(含土地利用信息);(2)污染产生和排放信息;(3)工程地质信息,见表2。具体收集的资料名称及可能来源,见表3。若地块上曾发生过企业变更、行业变更、生产工艺或产品变更,需将地块生产历史合理划分为几个不同的主要阶段(划分的阶段需要贯穿在第一阶段调查的分析中),分别收集历史资料,阐述每个阶段的“企业生产信息”和“污染产生和排放信息”。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面临资料缺失问题,这就需要多对象收集信息,除了从企业本身收集以外,还需要前往企业所在的区县环保部门、国土部门、发改、工信以及规划等部门进行多途径的资料收集。

4调查地块生产历史及现状分析

4.1不同时期生产状况分析。充分收集资料,在调查报告中充分阐述调查地块在历史各个主要时期的生产活动情况。1)使用的主要生产工艺技术。对各个阶段采用的主要生产工艺技术和各个阶段主要的新改扩建等活动进行全面阐述。2)绘制不同阶段的生产功能分区。包括厂区总平面布置图、生产功能分区图、生产设施平面布置图以及建构筑物平面布置图等。生产功能分区图中应尽可能勾画出土壤污染可能的重点区域,如各主要生产区域、原辅材料贮存区域(如仓库)、地下储罐设施区域、化学品贮存罐区、污染治理设施区域(如废水处置区域、固体废物贮存区域、固体废物处置区域、污水排放管线和软水制备区域)、供电供气辅助生产区域等区域,体现不同区域的位置、范围和面积大小。调查报告中应形成生产功能平面布置图和生产功能列表,将不同区域的名称、区域性质以及区域面积等信息进行全面反映。3)分析不同阶段的原辅材料消耗数量、产品(含副产品)生产数量。收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企业生产安全评价报告等资料,分析不同阶段生产过程中原辅材料消耗数量、产品和副产品生产数量等内容,计算原辅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年使用量、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年产量之和的最近三年的平均值,以列表形式进行表达,形成危险化学品名单。这些危险化学品可能因为跑冒滴漏、挥发和遗撒等各种原因进入到土壤环境,从而造成土壤(地下水)污染,所以通过消耗数量、产品数量和消耗、贮存部位的分析,总体就可以对土壤(地下水)潜在污染物类型、分布和可能的污染程度有总体的定性认识,这正是开展原辅材料和产品(含副产品)化学品清单编制的意义所在。实际工作中,不同资料显示的原辅材料和产品的类型、数量等信息不完全一致,这就需要调查者对不同资料显示的内容进行对比和甄别,按照实效性高和可靠度高的信息优先等原则合理确定。4.2地块历史卫星图分析。给出不同主要阶段的卫星地图,在每张图片上标明主要区域的名称。通过卫星地图的对比,分析地面上建构筑物和生产设施发生的变化。4.3地块使用权人分析结合“土地使用证或不动产权证书”,对每个阶段的地块使用权人进行分析。若被调查的地块涉及不同的业主(土地使用权人),则需要说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土地使用权人。

5现场踏勘主要方法

5.1主要目的。现场踏勘的目的是通过对场地内尤其是重点区域以及调查区域范围外环境敏感目标的实际走访和观察,结合资料收集情况,对调查范围内外的实际现状进行观察和发现。应实现的目的包括:①充分了解重点区域现状;②结合企业平面布置图或生产功能分区图对企业原有主要生产设施的布局尽可能进行还原,结合XRF或者PID现场快速检测设备的定性分析数据,达到对第二阶段调查点位布设提供分析和判断的目的。5.2调查地块内的踏勘。5.2.1踏勘重点区域。包括:①主要生产区域;②曾发生泄露或环境污染事故的区域;③各类地下罐槽、管线、集水井和检查井等所在的区域;④固体废物堆放或填埋的区域;⑤原辅材料、产品、化学品和有毒有害物质等生产、贮存、装卸、使用和处置的区域;⑥危险废物生产、贮存、装卸、使用和处置的区域;⑦其他存在明显污染痕迹或存在异味的区域;⑧根据已有资料或前期调查表明可能存在污染的区域。对于在产企业,还应了解企业生产工艺和生产设施布局等,重点关注污染物排放点及污染防治设施区域,包括生产废水排放点、废液收集和处理系统、废水处理设施以及固体废物堆放区域等。5.2.2技术要求。调查报告中应注意对下述问题进行描述,包括:①重点区域的现场状况和地表覆盖情况分析。以图片和文字形式说明上述重点部位的土壤污染防治现状,避免照片内容空洞化。注意分析重点区域的地表覆盖状况,尤其是主要的生产区、储存区、废水治理区、固体废物贮存或处置区等区域的地表覆盖情况,包括硬化地面是否完好,是否有破损或裂缝等情况;②土壤采样点位布设建议。现场踏勘认为第二阶段初步调查过程中应优先布设的土壤采样点位进行标识;③地下(半地下)罐体或管线现状。明确厂区内是否有产品、原辅材料或者油品的地下(或者半地下式)储罐或输送管线、地下污水管线和储水池等。若各种罐体、槽分布较多,可以列出表格,表示不同区域的各种罐体和槽的数量和名称等,可行时给出地下设施布设图,同时对地下(半地下)储罐或输送管线和储水池等设施的防渗措施进行描述,有条件时形成现场图片;④残留废弃物现状踏勘。表述调查区域内是否有残余废弃物,包含数量、位置和形状等,以图片和文字形式表述过去和现在废物填埋或堆放的地点和处理情况;⑤现场土壤快速分析检测及分析。5.3调查范围外的踏勘。地块周边环境的现场踏勘也是现场踏勘的组成内容之一。包括周边环境敏感点的调查和周边生产活动的调查。5.3.1周边环境敏感点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范围外1km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目标的名称、分布和距离。环境敏感目标包括幼儿园、学校、居民区(分布较为集中的居民区)、医疗机构、食用农产品产地、饮用水井、地表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自然保护区等,其中地表水体要明确其用途。5.3.2周边生产活动调查对1km范围内工业企业生产活动进行现场踏勘。收集生产活动相关资料,了解生产企业的名称、生产工艺以及排污信息等。关注上风向方向和地下水方向的上游方向是否存在工业生产活动。分析和判断不同地块之间由于生产活动是否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彼此影响。

6主要生产(处置)工艺和产排污分析

6.1生产工艺及产排污分析。此部分内容是第一阶段调查的重点之一。实际工作中需要以生产区域为单位,分别描述各个功能分区的生产工艺,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主要生产工艺与节点排污示意图);以及在该工艺流程上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环节。对主要节点产生的污染物情况进行分析,包括产生量和排放量,主要污染物的名称以及达标排放情况等。若涉及不同历史阶段,则需要就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生产工艺和产排污状况进行分析。6.2污染集中处置设施的分析。对调查地块曾经从事的污染物集中处置状况进行阐述,包括大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等不同类型废物的处置工艺,绘制处理工艺流程图,形成废气污染物名单和废水污染物名单,分析某一年份各项污染物的年排放量等。由于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处置过程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所以调查工作和报告编制中应注意对以下问题进行描述:①企业产生和贮存的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的年贮存数量;②对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贮存区的防护水平进行评价,包括地面硬化、顶棚覆盖、围堰围墙以及雨水收集导排系统等是否完善和有效等。6.3潜在污染物识别。调查场地内不同区域潜在污染物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污染识别”阶段非常重要的产出之一。应对场地内不同功能分区提出潜在的土壤关注污染物名称。潜在的土壤污染物名称可以参考2015年版《危险化学品名录》或者污染物字典等工具获得。

7企业违法行为分析

通过走访和调研地方环保部门、网上查询和天眼网等途径,调查报告中需要明确历史生产企业和当前生产企业:①是否存在环境违法行为;②是否发生过化学品泄漏或环境污染事故;③分析曾因废气、废水、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举报或投诉状况。若发生的话,需将有关情况全面进行阐述,重点分析违法行为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可能影响。

8地块未来规划用途分析

地块未来规划用途分析是第一阶段调查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产生内容之一。地块未来规划用途应以详细规划或者控制性规划确定的规划用途为主,同时还应说明地块所在区域的地下水用途,明确地块邻近区域地表水用途。需注意的是,各种用途的确认应取得地方规划管理部门对该地块未来规划用途的书面说明材料并盖章确认。

9不同区域的特征污染物分析和调查建议

9.1不同区域特征污染物分析。汇总提出不同生产区域的特征性污染物。若历史上有不同阶段的生产工艺,则应将不同阶段生产历史形成的特征污染物分别进行识别,然后将历史和最近生产形成的特征污染物进行汇总,从而为下一个阶段与污染地块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标准[5]的对比分析打下基础。9.2污染特征分析。1)污染物毒性分析。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将致癌物质分为5类。A类是对人类确定致癌;B类是对人类很可能致癌,对动物确定致癌;C类是对人类有可能致癌,对动物很可能致癌;D类是致癌性证据不足;E类是无致癌性。如污染物属于A类、B类或C类,则进一步查询和明确其对应的致癌类别和致癌斜率因子(SF)。2)污染物中是否含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地块特征污染物中是否含有滴滴涕、氯丹、灭蚁灵、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毒杀芬、六氯苯、多氯联苯、二噁英、呋喃、α-六氯环己烷、β-六氯环己烷、林丹、十氯酮、五氯苯、六溴联苯、四溴二苯醚、五溴二苯醚、六溴二苯醚、七溴二苯醚、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全氟辛基磺酰氟以及硫丹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3)污染物挥发性。挥发性通常以污染物的亨利常数进行表征。4)污染物迁移性。地块中特征污染物的迁移能力,主要由污染物在水中的溶解度(SO)和分配系数(Kd)共同决定。水溶性较好的污染物,其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性能较好,可造成较深较广的污染(如重金属中的六价铬;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中的氯代烃、氯代有机溶剂包括四氯化碳和氯仿、苯系物;石油烃等污染物是易迁移的污染物;疏水性的氯苯、六六六是相对难迁移的污染物)。若企业排放的废水中同时含有这些物质,现实中也可能出现迁移性较差的物质随着迁移性较好的物质一并快速迁移扩散的情景。9.3调查分区和初步调查点位布设建议。1)结合生产功能分区布置图,说明调查分区计划。划定潜在重污染、潜在中度污染和潜在轻度等不同类型的区域,明确每个区域类型包含的范围;2)提出每个区域内调查点位布设的建议。在生产功能分布布置图上标注出第二阶段初步调查的点位布设建议,说明生产行为与调查点位的关系;3)判断污染物的可能分布。根据地块的具体情况、地块内外的污染源分布、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等因素,分析说明地块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可能分布,为制定采样方案提供依据。10不确定性分析实际工作中可能会由于各种现实原因造成资料收集不全、生产功能平面布置还原困难、地下管网和储存设施缺乏资料和生产历史信息资料难以有效收集等现实问题,对第一阶段调查工作和阶段性结论的形成造成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影响,如污染区域的划分是否准确、可能的重污染区域是否识别全面、特征污染物识别是否全面和准确等。这时就需要调查者更多地参考和借鉴同生产类型企业的土壤污染经验知识加以类比,并在第二阶段土壤环境现场采样调查过程中更加认真分析采样后土壤的实际性状特点,更加认真开展点位布设和分析判断,由此弥补第一阶段的不确定性。同时从方法上看,第一阶段土壤环境调查可不必开展钻孔取样和分析检测,但实际工作中为了弥补第一阶段的不确定性,以及更有效和准确开展后续阶段工作,可在第一阶段中开展少数典型点位的钻孔、采样和分析,对地块土层结构、地下水流向、土壤物化性质和最大污染深度进行初步分析和摸排。

11结论

污染地块第一阶段调查是整个调查工作的重要基石。11项具体工作内容从浅入深,共同构成完整的第一阶段调查任务体系。其中生产和使用历史的追溯、地块功能分区、潜在重污染区域确定、地下管道与历史上是否存在废物填埋、特征污染物识别和地块未来规划用途等是第一阶段调查最为核心的内容,必须紧紧围绕这些重点开展工作。第一阶段信息采集并非仅仅限于第一阶段才能开展。事实上,后续采样阶段仍需要对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进一步核实和验证,未收集到的资料还可继续开展收集工作。为了更好开展土壤环境调查,需要将各个阶段的调查目的、不同阶段之间的关联性有更好的认识并加以融会贯通,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土壤环境调查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9[S/OL].(2019-12-24)[2020-03-10].

[2]王学娟,陈勇.上海某污染地块环境质量初步调查[J].山西化工,2018(4):203−206.

[3]孙宁.管好治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N].中国环境报,2020-01-07(03).

[4]王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J].环境与发展,2019,31(10):21−22.

水文调查报告范文篇3

1工程背景

1.1地下储气库工程

世界上第一个地下储气库工程于1915年在加拿大建成[1],其中利用枯竭气藏作为储气空间是应用最广泛的储气方式,约占储气库工程总量的3/4。地下储气库的建设目的是为了适应高耗气地区的用气储存需要和实现调峰功能,以提高供气效率,缓解供气管线输气能力不足的压力,并使枯竭气藏存储空间得到利用。1969年,大庆油田利用枯竭气藏建造了萨尔图1号地下储气库,是我国第一个地下储气库工程。至本世纪初,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为缓解天然气供气紧张状况,各地开始大量建设地下储气库工程。根据资料预测,至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耗量将达到1600亿立方米,需建设的大型地下储气库达30座以上[2]。

1.2文96地下储气库工程

中原油田文96地下储气库项目是榆林-济南天然气管线的配套工程。该储气库整体位于河南省境内,储气空间利用既有文96气藏,包括文96主块、文92-47块两大板块,储气地层属砂岩类。除利用既有枯竭气藏空间外,其新建工程还包括集注站、井场、输气干线、集输管线等内容。

2地下储气库环境保护验收流程及内容

a)验收流程。根据现行环境保护验收管理相关规定,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前,应首先进行竣工环境保护的验收或备案。对于地下储气库工程,纳入生态影响类项目进行管理的,其环境保护验收主要流程包括委托编制验收调查报告书(表)、验收(或备案)申请、批准(或准予)验收(备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验收调查报告书(表)的结论,符合验收条件的直接批准验收或备案;对存在问题的则限期整改,视结果给予验收(备案)。b)验收内容。环境保护验收的内容依照HJ/T394-200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类》中所提出的具体点、项实施,并由有资质单位编制调查报告。验收的主要内容:①工程变更情况。比较工程的主要技术指标、工艺、数量,以及线性工程的选线是否与环评报告书所评价的相关内容一致或基本一致;②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包括主体工程绿化措施及效果、水土保持设施,生态敏感目标的保护措施。临时工程的恢复,并需要达到相应的恢复效果;③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与效果。包括生产废水、生活废水收集、处理设施或措施;废气处理及处置措施;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的收集、储运与后期处置设施及措施;高噪声设备的降噪措施等;④环境管理。除具体的环境保护设施及措施外,还包括工程运营阶段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情况、环境管理制度、台账管理情况等;⑤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涉及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建设项目,应编制运营期突发事故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作为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的一部分纳入风险防范管理。即验收内容还包括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的编制情况及有关环境应急设施建设、物资储备等[3]。除上述内容外,现行环境保护验收(备案)一般还要求建设单位进行环保信息公开、开展公众意见调查。

3地下储气库项目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要点

以中原油田文96地下储气库工程为背景,该项目施工、运营均采用目前国内外较新的通用技术,其建设、运营工况具有代表性。项目现已通过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分析验收工作的全过程,可总结的技术要点如下。

3.1线性工程

a)线位变更核查。文96储气库工程敷设的输气干线、集输管线共计约30km,线性工程环境保护验收的关键是线位的变更情况核查,即线位走向与环评比较是否存在重大变化。验收的依据是环评文件,实际工程线位与环评阶段的设计比较如果发生重大变化,则相应的工程量、穿越区域将发生明显变化,其产生的环境影响、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也与环评阶段的评价、预测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验收时无法给出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的结论,或者需要系统的、重新评价环境影响。在本项目中,管道工程实际较环评报告中设计长度缩短了约5km,其原因是在局部地段管道取直,以及埋深变化引起的管道坡度变化使管道长度减少。此项变更未引起环境影响的重大变化,不构成重大变更。存在线位重大变化的项目应该在变更初期对相关环境问题进行评估,完善落实相关资料补充、报备手续,在验收阶段才有利于顺利通过。b)环保施工工艺。一般的线性工程环境保护验收内容主要是对施工临时设施、占地的生态恢复及其效果,例如施工面复耕、绿化等,在施工阶段已经基本落实,通常不存在遗留问题。验收中关注的重点是线性工程环保施工工艺的采用情况。在本项目中,对输气干线穿越河道的施工,根据环评文件要求应采用定向钻施工,可明显减小大开挖作业对环境的破坏,属于重要的环保措施,验收过程重点核查了定向钻施工的金堤河地段的工程情况、迹地恢复等内容。c)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对涉及易燃易爆品的建设工程,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的核查是环保验收的重要环节。其关键点包括两方面:一是严格核实针对管道沿线环境敏感目标如居民住宅、学校等房屋和场所的安全防护措施、搬迁措施的实施情况;二是截断阀室的设置情况,除满足安全管理要求外,还应满足环境保护主要是对特殊敏感目标的保护要求。截断阀室的设置往往是该类工程环保验收中较容易被忽视的内容。

3.2站场

集注站、井场属于站场工程内容,以污染影响为主并主要集中在运营期。针对各项污染因子的验收技术关键包括如下。a)生产、生活污水的处置工艺和排放去向。站场污水中生产、生活污水根据其成分、排放量的不同,环评文件中均提出了明确的处置工艺、设施要求,验收环节重点核查相应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情况,其工艺、规模是否能够满足废水处置的要求。废水排放去向往往根据处置工艺和达标要求决定,必须执行环评提出的排放去向要求。文96储气库集注站污水经处置后要求排入周边的油气田污水处理站,进行深度处理后用于回注地下。b)废气排放达标情况。验收重点关注各类废气排放的达标情况,并且需从采气期、注气期分别开展监测工作。文96集注站运营期站场废气主要为两部分:一是采气期三甘醇加热装置燃烧天然气产生的有组织排放废气;二是集注站的设备、管道产生的烃类的无组织排放,和偶发性的放空火炬燃烧产生的烟尘、废气等无组织排放。c)降噪设施及达标情况。在噪声方面验收关注压缩机、空冷器等高噪声设备的降噪措施的落实情况,包括减振、防护措施,吸声、隔声材料和厂房的建设等,并需通过监测考察场界达标情况。d)危险废物处置。在固体废物方面,除一般的生活垃圾、检修垃圾处置的基本验收内容外,其关键是核查危险废物是否有相应的处置渠道及其可行性、依法合规性。文96项目中集注站内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矿物油、危险化学品等即属于此类,验收过程重点核查了相关危废的处置去向并需在验收文件中附相应的委托处置协议。e)地下水环境影响调查。验收中需重点考察新建钻井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情况,与环评文件中的现状调查进行比对,给出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结论。文96项目涉及新建注采井14口,采用了新型的负压射孔技术[4],使钻井作业时间缩短,孔壁防护强度明显提高,从环保方面其施工技术起到了减少地下水水文环境破坏的作用,并在运营期有效防止油气对含水层的污染。

4结论

a)地下储气库线性工程部分环境保护验收应重点核查管线线位的变更情况,与线位走向紧密相关的是工程对临近保护目标产生的环境影响、环评文件提出的环保措施;管线施工采用的环保施工工艺及其达到的环境保护效果;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中的沿线敏感目标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以及截断阀室的设置。b)集注站、井场等站场工程验收中,生产、生活污水重点关注其处置工艺和排放去向,应严格按环评文件提出的要求落实;废气、噪声排放按要求需监测达标;固体废物则以对危险废物的处置为核心,考察其处置渠道的可行性,并做到依法合规;要通过对施工工艺进行分析、开展监测等判断钻井工程在施工、运营阶段是否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c)我国地下储气库工程在竣工阶段环境保护专项验收评估方面的技术研究目前开展较少,随着大量的储气库工程逐步进入完工使用阶段,国家环境保护验收政策和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对相关的技术研究和积累,乃至于建立储气库工程相关的验收技术体系具有较为迫切的需求。

作者:李新刚 单位:中国石化中原储气库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吴忠鹤,贺宇.地下储气库的功能和作用[J].天然气与石油,2004,22(2):1-4.

[2]许德全,牛树伟.对地下储气库生态环境的监测[J].油气储运,2003,22(4):57-59.

水文调查报告范文篇4

1矿山地质背景

1.1地层岩性

举例煤矿区位于太行山中南段的泽州盆地北端,地势总体为南高北低。矿区南部出露大面积下石盒子组地层,上石盒子组地层在井田内零星出露,矿区中部、北部大部分区域被黄土覆盖。矿区处于太行山复背斜与沁水复向斜之间,位于华北板块山西板内造山带沁水板拗太行块隆西侧、晋获褶断带西北侧。

1.2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处于沁水盆地中段东部,属高平—晋城盆地三姑泉域水文地质单元,区域内地下水类型主要存在碳酸盐岩类、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裂隙、碎屑岩类裂隙、松散岩类孔隙3个含水岩组。

2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该煤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矿井保有资源量约6000×104t以上,生产规模约为90×104t/a,矿区面积近700hm2。部分地区煤层已进入残采期,但在矿井改扩建期间,企业利用煤矿现有生产系统准备开采该区残存煤资源。

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该煤业有限公司为再整合改建矿山,目前处于整合后基建期。通过近年调查与监测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但矿山开采潜在地裂缝、塌陷影响区范围内存在耕地、有林地、其它林地、草地等多种用地类型。该区煤层已大面积采空,地表也曾发育裂缝、塌陷,煤层开采已对其上覆地层造成较大破坏,该煤层之上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下统下石盒子组、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亦可能遭到破坏,如隔水层破坏,储水结构发生变化,同事部分地区浅水井已出现明显水位下降。现状条件下,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的影响程度较严重。

4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认为:煤矿开采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主要影响目标为旱地、有林地、其它林地等,造成的危害主要为耕地减产和林木损毁,若保安煤柱留设不当将对区内居民及工业场地建筑造成较严重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煤层采空后,可能将在矿区南部沟谷边坡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其威胁对象主要为沟谷中园地、耕地、林地等。矿山新建工业场地占用土地面积约13hm2,其中占用旱地约10hm2,占用其它草地约两公顷。矸石堆放占用土地面积约3hm2,土地类型主要为灌木林地。矿山开采将导致地面塌陷、地裂缝等潜在地质灾害,其中重度地质灾害区约占矿区面积的70%,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为严重。通过对各开采煤层垮落带、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结果分析,矿区内各煤层大面积采空后,会对可采煤层上覆含水层造成较大破坏,甚至影响到第四系孔隙水。

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结合矿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确定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目标和任务。结合矿山开采方案的确定性,总体工作部署分为近期(近5年)和中远期(5年后至闭坑)。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包括:(1)地灾防治,如土地塌陷和裂缝填埋、崩塌、滑坡治理等;(2)含水层修护;(3)地貌景观修复,植被绿化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主要任务与目标:(1)矿山开采时为区内村庄、工业场地等留设保安煤柱;(2)采矿引发的地面塌陷、裂缝及时填埋,恢复土地功能;(3)恢复采矿地表变形损毁的地表植被,改善及恢复中转场地、煤矸石堆放场地形地貌景观;(4)解决受影响村庄的人畜饮水问题;(5)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掌握矿山地质环境的动态变化。

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析与建议

综上分析,该煤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相对复杂,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在全国范围居中,但由于其地理位置与地质条件特征,因此对周围社会生产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较大。现状调查及预测分析发现,矿山开采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另外会对含水层造成较严重影响。因此结合矿山地质、交通、经济及社会等条件,应从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地貌景观保持三个层面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从而保障当地的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与群众生产生活的正常持续进行。

作者:温静 王昊 单位: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龙达煤业有限公司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专题[R].太原: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2014.

[2]辛鹏.陕西省麟游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J].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

[3]辛鹏.陕西宝鸡市渭河北岸大型黄土滑坡形成机理与危险性评估[J].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

[4]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晋城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详细调查报告[R].太原: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2013.

水文调查报告范文篇5

煤矿开采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煤矿产业最关心的问题,由于很多不可预测或者人为的因素造成了很多煤矿事故的发生,这些年来,我国的煤矿事故频繁发生,尤其是因为井下水和瓦斯引发的事故发生率最高,不仅给我国的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也阻碍了煤矿事业的发展。那么,在煤矿生产中,如何将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采用地质测量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开采煤矿之前,就可以对矿区进行全方位的测量,以便掌握矿区的地质条件,同时也了解地下水和瓦斯的分布情况,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灾害的发生,保证了煤矿生产的安全。为了有效安全地实施煤炭资源的开采,就不得不依靠精准的地质资料和测量数据实施前期开拓开采设计方案拟定。因此,一直以来地质测量工作都受到了煤矿生产企业的关注,但是想要真正的发挥这项工作的优势,一定要保证每一项测量数据都正确无误,确切的测量数据能准确指导煤矿安全生产。所以,煤矿企业应重视在测量过程中的监督管理。

2地质测量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主导作用

2.1地质测量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

煤矿生产中,为了有效处理地质繁杂多变这个问题,就要做好地质勘查和测量工作,这不但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步,并且也是实施每一项开采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就实践来说,地质测量与资料预报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煤矿的安全生产,煤矿井下生产是一项地下施工的艰苦工作,危险性大,不确定因素多,特别是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给巷道的掘进、煤炭的回采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给安全工作提出一道难解的课题,也是需要我们必须破解的问题。为处理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准确的地质预测预报资料。准确的地质预测预报资料是煤矿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好的“预防”工具。因为其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预防性工具,这就需要运用地质勘探技术和测量技术来探测、研究矿区的水文地质、煤系地层、地质构造、煤层和煤质的变化规律,查明影响矿井生产的各种地质因素,以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所以,应用地质测量,使现场地质状况的分析和测量加大,能够为企业施工提供准确的水文、断层等异常地质结构状况,使企业在施工中能采用科学有效的施工组织措施来确保煤矿的安全施工。在实际操作中,煤矿施工企业要严格依据先探后掘和有疑必探的原则,加强与有关技术部门之间的合作,以准确的地质预测预报资料为基础将有效的安全作业防范措施拟定出来,并结合应用锚杆喷浆、挂网锚索和超前支护等支护形式,让煤矿安全生产获得有效保障。

2.2地质测量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保障

煤矿要想做好安全生产,就必须要做好地质测量工作。煤矿的地质测量是煤炭工业的重要组成,它包括煤矿的勘探和安全生产两个部分,地质测量人员通过对地质报告的分析,对矿区、井下、巷道、水文等地质条件进行预测,是矿井、采区设计的重要依据。在设计采掘作业规程之前,地质人员通过对已经掌握到的地质、水文等资料加以分析,对断层和褶曲等较大的地质构造的位置、走向、倾向、落差等做出正确的判断。高档综采工作面要采用物探、钻探等方法对工作面内隐伏的地质构造进行进一步清查。另外,地质人员还要对岩浆岩的侵入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煤层变质带的范围以及变质程度进行测定,通过煤层厚度计算可采储量,为采矿生产提供依据。另外,地质测量部门要掌握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及时分析相邻采区积水情况。以遏制透水事故的发生。地质测量现场实测的数据,为导线布设,预计导线误差提供了基础性的资料。在巷道掘进50米后,要及时安装激光指向仪,保证巷道尽可能笔直,使回风巷与皮带巷尽可能平行,以使采面等长度回采。特别是皮带巷更应接近直线,以免皮带跑偏撤煤。地质测量图(包括地质剖面图、采掘工程平面图、主要巷道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等)的及时绘制,为矿井的规划.开拓巷道的设计,巷道的立交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井巷工程结束后,要及时将实际标定值与设计资料比较,计算偏差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误差较大,要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发生地测事故时,要实事求是,认真追查,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事故责任抓好责任落实,为以后工作提供借鉴。

2.3地质测量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技术支撑

从生产实践中我们能够看出,因为地质条件的变化多样,每一个煤矿的生产过程所处的地质环境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就造成煤矿的开采形式和开采过程中的煤层规模等不完全一样。由此可见,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地质测量工作在矿井的前期设计与规划和在施工项目中都占据特别关键的位置,这关键表现在下面3个方面:(1)依照《矿井地质规程》规定,采区设计需要的地质说明书应在2年前通知地质部门。并在正式设计前3个月提取出采区地质说明书。地质人员再依据调查报告与采区的开采状况对本地区的工作面与采掘巷道提供准确的预测预报,水文工作亦是如此,这些都是把煤矿安全生产做好所要实施的最基础的准备工作。(2)地质测量部门要全面负责为设计、施工等部门提供正确的地质测量资料,假如发生资料和现实状况不符,要马上重新实施调查。要及时实施编录与整理各个掘进工作面的地质状况,假如发现有个别疑难问题,要马上向公司总工程师汇报,一起研究、分析,并提出解决建议,使生产正常进行。地质测量部门还要结合现阶段工作面的地质状况。对已经开采的工作面的资料实施分析,预测未开拓采区的地质变化,每个季度末对该季度内的地质预报的准确程度做一次全面总结,为下个季度的工作预报提供借鉴。(3)在回采的过程中,地质测量人员要及时掌握工作面的地质变化规律,经常对各类地质隐患作出分析与研究,假如发现有安全隐患,补救措施要及时提出。同时,还要根据地质资料对巷道内的岩层、煤层的厚度与构造变化作出预测,为安全施工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完成每一个工作面的回采后,都要实施仔细的地质工作总结,对提供回采地质说明书的正确程度作出评价,为之后的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2.4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必需内容

在煤矿建设与生产的过程中,煤矿地质测量是一种日常性的工作,它可以有效的收集井下地质结构和煤层分布等有关数据的原始资料,而且可以为煤矿的生产提供有益的指导。开展地质测量工作对于完成煤矿安全生产和完成其经济效益都有着紧密的关系,进行地质测量工作能更好的分析地质结构带和断层等地质环境对煤矿生产的影响,针对部分突发或者复杂的地质状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从而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依据,使煤矿生产能顺利进行,避免煤矿事故的发生。对于个别断层构造带等的预测,可以更好的分析失煤状况,确保每一项生产方法的有效性,从而防止经济损失。开展煤矿地质测量工作,为煤矿生产工与开采方案,让煤矿生产可以成功实施,确保安全生产的同时也完成其经济效益。

3增强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的有关对策

3.1提升煤矿地质测量的质量管理工作

在煤矿生产中,地质测量的质量对于每一项工作的展开都会形成关键的影响,在煤矿生产运行中,有关部门的执法力度要加大,严格实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理念,确保每一项测量工作都必须依照规范实施,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来完成对矿区地质、水文等条件的正确测量,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为此,要确保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并对有关测量数据实施妥善保管,地质测量提供的高精度数据资料是实施煤矿采掘工作时准确解决好巷道贯通的前提条件,不但能使煤矿事故安全的发生减少,还可以为后续的工作展开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3.2应用现代化技术,提升测量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中国科技运用的广泛普及,煤矿开采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越来越成熟,现代煤矿产业的助力器是信息化。由于煤矿地质的情况相对不确定,所以,在测量数据的收集上也展现出动态化、不确定性的特征,并且随着煤矿产业的发展,所需要掌握的数据资料也会持续积累增多,使用以前传统的信息数据检索法已不适应现代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所以,需要在先进设备与技术的支持下,来完成煤矿地质测量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3.3提升地质测量人员的素质

地质测量工作是一项实用性非常强的工作,对于测量人员的素质有着相对高的要求。为了把地质测量的质量提高,首先要提高地质测量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经常注意知识更新,加强业务培训学习,深入施工现场,增强、积累生产经验。因此,要求地质测量人员必须经常深入井下一线,观察了解地质变化,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修改平、剖面图纸,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资料。从而提高煤矿灾害预测的精确度,这样对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有帮助。

4结语

水文调查报告范文篇6

一、构建职业化语文课程教学体系

现阶段,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表示高职语文教学课堂,需充分彰显出职业特色和职业文化内涵,利用学科核心教学内容来构建出能体现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向社会各行各业输送更多人才,满足社会发展人员刚需,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推动人才进步有积极影响。我国新课程教育在应试教育中得到确切执行,高职教育改革同样是不可或缺,但高职院校教育重点在于培养职业人才,与其他应试教育(如基础教育、中职教育、高等教育)侧重点有所偏差。基于高职教育特点为前提,语文教学需满足整体教育需求,适当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明确定位来制定职业化课程体系,达到预期教学目的[1]。为此,高职学校及教师在规划课程和设计课堂时,需明确职业教学理念,始终贯穿职业素养教育,不断完善语文课程教学体系,提高学生职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例如,对于高职学校中的理工类专业,涉及职业岗位方面的教学多是各类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内容,如岗位上常见设计方案说明、制作招投标书,那就要求学生需具备良好的应用写作能力;管理类专业所对应的社会岗位,需要与各种阶层人员沟通,那么要求学生需具备良好的语言交流表达能力和沟通水平。教师在开展高职语文教学时,需考虑到专业特色来综合整理《应用写作》《大学语文》相关内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材,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提供教育基础。与此同时,教师需一并重视学生物质层面的学习和文化精神层面的渗透教育,即重点教学工程技艺的同时,侧重点需注意其人文素质培养,如路桥专业的路桥文化、水利专业的水文化、建筑专业的建筑文化、园林专业的园林文化等。教师需找到精神文化和工程技艺之间的相关性和结合点来选择教学内容,既能体现专业特色,又能帮助学生掌握必学技能,实现专业教学与人文教育齐头并进,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二、实施高职语文模块化教学

高职语文课本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古代诗词、现代散文、国内外名著等内容,文化底蕴深厚,涉及内容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因此,教师可借助丰富的教材内容来执行模块化教学方案,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和培养职业能力来进行教学设计,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具体模块划分格式可参照以下四大板块进行:(一)名篇赏析板块:作为一个底蕴深厚的历史大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流传至今,思想文化内涵丰富的文章更是在社会发展变革中层出不穷,教师可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优秀且具有代表性的诗词篇章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鉴赏,培养其人文素养,同时探索其与职业素养间的联系,借助文章背后所蕴含的哲理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为今后参与到社会工作能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2]。如屈原代表作《离骚》,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诗歌赏析中,了解到作者身世和著作背景,烽烟四起的战火让这个爱国诗人遇到挫折也不轻言放弃。此时,学生通过在教师所建立的情境课堂中增加情感体验,被屈原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再如,苏轼所著《赤壁赋》,诗词中不仅仅让人看到月下美景,综合作者心境变化去探索人生真理,对生活产生向往之意,保持高涨情绪去追求理想。此外,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加上现实生活中的电子产品、各款游戏容易让人沉溺,教师可借助开展优美诗词鉴赏、优秀网络读物推荐等活动去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丰富其情感体验,树立良好品质。(二)口语表达与交际板块:高职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与运用是重点教学内容之一,通过高效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帮助其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对优化其专业水平和提高职业基础素养有积极影响,也对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在人际交往或是工作沟通方面奠定基础。教师在开展学生口语交际锻炼时,日常教学中可采取情景对话或案例教学模式来设计课堂,让学生在实际演练中逐步提升语言应用素质。首先,因为高职学校的受众群体,不仅仅有当地学生,也有外地的参与学习。因此,需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强调其在课堂、日常交流中说普通话,并写规范字,提高汉字正确应用和普通话准确口述的熟练程度。其次,可借助“书法大赛”“作文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营造浓厚文化氛围,让学生能积极并主动参与活动中。最后,定期开展普通话水平培训并进行测试,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三)应用文写作板块:应用文写作作为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课程必学内容之一,对学生今后因工作需求撰写相关文案奠定写作基础,同时通过文章梳理找出逻辑漏洞,便于锻炼其缜密思维和提高逻辑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项目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对提高其技巧灵活应用水平有积极影响。例如,教师在进行《策划书》写作章节教学时,利用项目教学、范文引导、写作常见错误解析等方法,指导学生正确掌握《策划书》的书写格式、写作要领和语言表达,课堂尾声布置任务或者模拟活动来让学生自主撰写一份完整的《策划书》,评估其掌握程度,及时指出不足之处,便于巩固学生知识记忆和提高掌握水平。(四)专业相结合模块: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兴产业或是传统行业携手并进,趋向于纵深方向持续进步。高职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时,需考虑学生专业情况,开发出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板块,彰显教学特色的同时锻炼学生职业素养。如对于导游专业学生,教学时可适当添加导游词写作技巧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上台演讲解说词,将老师和同学视为游客,提前锻炼其职业素养;营销专业学生可添加营销策划书写作和推销时表达技巧等方面教学内容,课堂中让学生现学现用进行模拟演练,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提高其专业和学科综合水平。

三、创新高职语文教学方式

高职语文教师需转变个人教学方式,基于传统教学基础上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综合考虑学生专业和层次的差异性来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教育目的[3]。基于此,笔者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三个实用性较高的教学手段进行举例分析,为创新高职语文教学手段提供一己之见:(一)项目教学法:此类教学手段是制定项目形式来进行课堂设计,要求转换师生角色,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点的传授者,学生在课堂中也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教师需发挥引导者的身份地位来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彰显其课堂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培养其个人思维和创新能力。如,教师在教学“调查报告”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点后,简单练习后帮助其梳理好撰写报告的相关要求和步骤,之后开展实训活动,即设计一个课题项目来指导学生完成写作,可建立主题为《关于大学生电子产品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通过分组来完成素材搜集及项目调查。之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来整合分析相关数据,并根据要求完成写作,总结出最终调研成果,在课堂中由小组代表成员进行宣教。此类项目教学手段,既能帮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点,又能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梳理知识框架,并提高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和锻炼其沟通交流水平,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二)任务驱动法。此类教学手段属于一种综合性教育方法,对教师整体素质具有很高要求,教师备课时可通过划分教学内容为前后具有关联性的小任务,让学生通过团队配合来一同完成任务,用于高职学生语文教学中,所制定任务需贴近其课程教材,并探索出内容与职业素养的关联性,让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期间中让其职业素养能得到潜在提升。例如,教师在教学《春江花月夜》时,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可以划分为多个小任务,如“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回顾月的意象”“探析意境”和“分析月是故乡圆的代表蕴意”等,要求学生根据学习任务来逐步破解谜题,并在完成任务期间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激发其创新能力,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锻炼解决问题能力有积极影响。(三)小组合作法:此类教学手段是目前新课改后应试教育常用教学方法,用于高职教学中同样具有较高适用性,通过组建学习小组来执行组内合作性学习、组外互相竞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之间、团队之间的竞争力,激发其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团队协作意识,为其今后步入社会时奠定良好心理基础,做好万全准备,灵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并提高学生交际、团队协作方面能力[4]。例如,教师在说到“朱自清先生”时,可根据文章框架来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各布置一个任务,如文章的结构框架特色、各段落大意阐述、优美字词在文章中的作用等,要求各学习小组收到任务后进行组间分配,并在固定时间内解决相关任务,之后统一汇报最终答案给教师进行查阅,由教师通过点评来纠正错误,同时予以正面鼓励来肯定学生的优秀方面,既能端正其语文学习态度,又能通过教师指点来掌握正确且具有高效性的学习方法,树立学习自信心。小组合作式教学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较学生埋头苦读或被动式学习而言,更能提高其协作、交际方面能力,增强其团队精神。

四、优化高职语文教学评价机制

检测语文学习质量的标准,需要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去支撑,因此,关于高职语文教学评价机制,需综合职业院校教学特点、学生专业、就业需求等多方面实际情况来不断完善评价体系,确保理论与实践考核齐头并重,过程和结果评价能一并进行,具体可根据以下三个考核标准来全方位评估学生课程学习情况:(一)过程性考核:此类考核标准主要包括学生出勤、课前预习、课堂表现和任务完成等情况,并要求上述指标在最终成绩评估中占据一定比例,精准反映出学生具体学习情况,便于加强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管理,调动学生在语文教学各环节参与的主动性。(二)形成性考核:即评估学生是否达到阶段性目标,也是评估其综合能力水平的量化指标。此类考核标准以考察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为主,并由教师根据学生结果所反馈出来潜在情况去持续优化个人教学方法,力求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学生在全面总结各阶段的语文课程学习,还能收获到一定成就感,积极参与到下一阶段的任务学习中。(三)实践活动考核:高职语文教学区别其他应试教育要求,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能力不仅仅是依靠卷面成绩去评估,最终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否得到有效提升,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因此,教师需联系学生专业情况来制定能反馈其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考核项目,促进考试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如营销、导游行业需引入针对性口才演讲内容考评、管理专业需引入学生企业策划书写作考评内容等,贴切学生实际就业情况来制定考核项目,更能反馈其语文学习的综合水平和职业素养。综上所述,关于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思考,教师需明确教育定位来优化教学手段,制定符合提升职业素养的教学内容,利用精彩课堂演绎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锻炼个人交际能力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步入社会时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个人力量。

参考文献

[1]朱瑞雪.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语文教学问题探析[J].人文之友,2021(2):96-97.

[2]王琴.高职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及改革路径探析[J].散文百家,2021(11):147-148.

[3]刘麟.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体会[J].现代职业教育,2021(22):166-167.

水文调查报告范文篇7

一、目标与任务

(一)检测目标

全面查清我区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现状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分析动态变化原因,更新石漠化土地基础信息数据库,编制并提交石漠化监测图斑因子与图形调查成果数据,为国家及地方制定石漠化综合防治政策和有关规划,推进全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科学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任务

1、按照国家统一的技术规定,结合区特点,以镇为基本单位,调查的石漠化土地的面积、程度、分布情况。

2、掌握监测间隔期内全区石漠化土地的动态变化及演变情况。

3、掌握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工程进展情况,对工程效果进行科学评价,为国家和地方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4、深入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岩溶地区石漠化过程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与技术措施。

5、更新我区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地理信息数据库(与上期相对应),进一步完善全区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信息管理系统。

二、监测内容与范围

(一)监测内容

1、石漠化土地状况。包括监测市域内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面积、程度和分布现状,以及动态变化情况。

2、石漠化土地演变评价。对监测区域内石漠化演变情况、演变原因进行分析、评价。

3、土地利用状况。包括监测区内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现状和动态变化,以及引起变化的原因。

4、植被状况。包括监测区内植被种类、起源、生长状况、主体植被盖度和植被总盖度。

5、土壤状况。包括监测区内岩溶地貌、母岩、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层厚度等。

6、石漠化治理状况。对监测区内治理石漠化采取了生物、工程和综合措施的情况进行调查,对没有采取治理措施的提出建议采取措施。

(二)监测范围

全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范围为:板桥镇、泗渡镇、高坪镇、团泽镇、董公寺镇、高桥镇等六个镇。

三、组建工作机构

我区岩溶地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工作在市林业局的统一部署、安排下,组建区级石漠化监测工作机构,承担并完成我区第二次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工作任务。成立区石漠化监测领导小组。

四、监测工作程序

(一)监测工作技术准备

1、落实调查工组数和人员(工组长、组员)配备。

2、落实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建立、数据录入与统计、图件制作、监测报告编写等专业人员及技术负责人。

3、明确技术分工与合作事项。

4、收集监测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气象水文资料。

5、购置必要仪器、工具。

(二)开展技术培训

依据《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技术规定》和《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调查)实施细则》,对所有参加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使所有参加监测工作的人员全面掌握监测工作的技术标准、操作方法与成果要求。请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相关专家指导技术培训、做石漠化监测专题报告。

1、实施单位:由区石漠化监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

2、培训人员:全区参加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

3、培训目标:保证参加全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人员,严格掌握技术标准,熟悉监测工作方法,提高监测数据精度,保证监测工作质量,提交合格监测成果,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岩溶地区生态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三)图斑规划及外业调查验证

在建立解译标志的基础上,按照技术规定图斑区划条件和要求进行变化图斑区划,并到现场进行验证和调查,修订图斑界线,填写各项调查因子。

区林业局负责完成本辖区图斑区划及外业调查验证、图斑因子调查表填写、质量检查;辖区图斑数据库与图形库数据录入、逻辑检查;没有条件完成本辖区图斑区划及外业调查验证与数据库建立的市辖单位,由市级石漠化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实施单位,组织技术力量完成。同时接受上级监测机构的监测质量抽查与验收。

(四)监测成果与成果汇总

1、监测图斑因子数据汇总。以区为单位进行监测图斑调查因子数据录入,提交区级石漠化监测图班监测因子县级数据库。

2、监测图斑图形数据汇总。以镇为单位进行监测图斑图形数据汇总,由区林业局进行区级监测图斑图形数据库汇总。

3、区级监测报告。在完成监测图斑因子数据与图形数据录入工作基础上,编制区级石漠化监测报告。在区级石漠化监测报告和质量检查报告的基础上,编写《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报告》,报请市林业局石漠化监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区级监测成果进行评审,并按规定程序上报。

五、区级成果的提交

(一)区级监测成果

区级监测成果经检查验收合格后直接向市级监测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成果内容包括:

1、区级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遥感解译标志库(含影像、照片)。

2、区级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各类面积统计表。

(1)石漠化监测因子调查表

(2)土地利用情况统计表

(3)石漠化治理情况统计表

(4)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完成情况统计表(1)

(5)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完成情况统计表(2)

(6)气象因子调查表

(7)水文情况调查表

(8)社会经济情况调查与统计表

(9)石漠化状况及程度分行政单位统计表

(10)石漠化演变类型分行政单位统计表

(11)石漠化状况及程度分地类统计表

(12)分土地使用权统计表

(13)分植被综合盖度统计表

(14)分石漠化治理措施统计表

(15)分石漠化变化原因统计表

(16)石漠化状况动态转移表

(17)石漠化按行政单位动态变化统计表

3、区级基本图和石漠化状况分布图、石漠化程度分布图、石漠化动态变化分布图、石漠化演变类型分布图等专题图件。所提交图件图幅以A0幅面为准(以光盘为介质提供),提交岩溶地区shape格式的地理信息图形数据库。

4、区级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报告。

5、区级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工作总结。

六、质量管理

为了统一全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调查成果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保证石漠化监测成果质量,按照国家“建立‘三查一验’的检查验收制度”要求,落实调查工组自查,做好省级和部级质量抽查,确保一次性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成果质量验收。

检查验收方法、内容及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技术规定》(修订),按照《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调查)实施细则》进行操作,确保监测过程执行技术规定,严格掌握标准,做到界线区划准确,调查因子全面、数据正确。

七、工作进度安排

进行技术培训,由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专家负责培训;完成外业调查及外业调查成果审查;完成调查成果数据录入和图纸制作等内业成果,并接受市检查组验收;12月底完成区级数据汇总及调查成果上报工作。

八、保障措施

(一)技术保障

成立专业技术组。本项目涉及林业、生态、地质、土壤、地理、信息等多个专业学科,技术内容丰富,按专业不同,在项目责任制的基础上,成立因子调查、录入统计(数据库)、区划制图(图形库)、分析报告等专业技术组,每个专业组重点负责项目相关内容的过程指导、质量控制与省级质量验收,并接受部级检查验收。

(二)质量保障

1、制定质量管理办法。为确保我区石漠化监测成果质量,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以及参加石漠化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分别明确任务,落实质量责任,分级落实责任制度,制定《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办法》,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检查与核查,加强培训和监督,确保监测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成立区级石漠化监测工作专家指导组。由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队长梁晓林任组长、主任工程师吴远由等人员组成的专家指导组,分别深入到各工组现场指导。

3、组织区级石漠化监测成果专家初审。由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各地石漠化监测成果进行初审。

(三)人力组织

1、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负责协调本辖区石漠化监测工作区质量检查和配合市级验收与成果统计、分析,数据库与图形库建立。

2、区林业调查规划队负责本级石漠化监测外业调查、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图形制作、调查报告编制等,向市级石漠化监测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本级石漠化监测成果。

水文调查报告范文篇8

关键词:建筑设计;工艺美术;应用分析

建筑是人类创造伟大奇迹和最古老艺术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建筑设计也可以较好的展现工艺美术设计推动现代化建筑设计的进步。继而将设计作为彰显艺术和技术的重要载体,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规范化设计。并且,在设计过程中人们也会将自身意志融入其中,呈现在自然界之上。人类经常会将之前的传统建筑设计和现代化的建筑设计放置于同于位置作为构建人类文明建设发展的急促。其中,传统建筑设计主要作用是将之前的设计经验进行较好的结合,为创新建筑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方面提供帮助。继而,彰显不同建筑风格中的创造性,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时,在技术、社会环境等经济层面也要根据实际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并将其作为适合促进时展的重要手段。

1建筑设计中的工艺美术设计概述

在我国建筑行业更新发展氛围下,建筑越来越注重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并且,工艺美术方面也是设计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工艺美术的艺术形态与其美术类型相比,稳定性比较高。因此,在现阶段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巧妙应用工艺美术的创新思想,既可以较好凸显日常实际生活状态,也能较好地发挥工程性的作用和特点。同时,也能较好的彰显艺术在人们日常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对于创新建筑设计水平方面和突破艺术作品局限性方面也都具有重要作用。在现代化建筑行业发展进程中,对于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都要呈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筑设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能较好展现不同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和艺术水平。同时,还要注重对建筑设计方面进行创新和构思,有效将设计理念中地启蒙意义进行合理运用。通过创新工艺美术设计理念和思想后,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既可以较好的诠释技术和艺术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审美价值在相互渗透过程中融合为一体。在对建筑进行设计过程中,需要将凸显建筑艺术形象视觉表现力和冲击力等为主。同时,在其中还要有效增加融入其他设计元素,进行符合时展的创新和渲染。以及,充分运用工艺美术配色中的设计理念来增添色彩,其中设计理念可从简单大方、和谐统一、灵动活泼等效果为主。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呈现完美的视觉效果,以及构成新型人文景观、心理认知、归属感等。此外,在现代化建筑设计中有效对工艺美术进行创新优化,这样既可以展现建筑设计的本体特征,也能将各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进行展现,继而为建筑设计提供丰富的色彩和素材资源,也能较好将工艺美术的内涵也作用进行展现。

2建筑设计中的工艺美术设计的重要性与意义

2.1提升设计科学含量

在国内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是有效推动行业进步发展的重要基石。同时,在实际日常建筑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也能为建筑物提供有效安全保障,继而使人们收获较好地体验。同时,当构建在科学技术的应用基础上,也有益于人们发现建筑设计的美,使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性,继而收获别样的美感[1]。对此,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将建筑和科学技术这两者进行有效整合,为提高建筑科技含量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建筑相关部门还要大力提倡开展培训提升课程,针对性促进建筑设计人员充分了解和领悟建筑设计系列的技术知识和审美知识。这样既可以较好地弥补设计人员自身不足之处,也能更好地促进两者的有效结合,在为人们提高方便的同时,也能充分落实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2提升设计整体性能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并不是单一的局部在进行工作,而是由整个建筑整体性开展工作的。对此,在建筑领域开展设计工作过程中,必须将建筑整体性放在首要位置[2]。只有这样,才能较好的凸显建筑整体性能的多个方面,其中包含建筑的质量、审美、功能、安全性能等。因此,设计人员进行建筑设计工作时,需要将设计方案、理念、方法等构建在整体性能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设计方案获得较好的完善。

3建筑设计中的工艺美术设计应用分析

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人们对建筑设计方面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并且较为深入地理解和我学习工艺美术中暗藏的独特内涵和意义。当建筑设计水平获得相应提高后,建设设计方面自然会出现更多的建筑设计创新想法和创意,有效落实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目标。并且,也可较好的增长现代建筑设计要求,将中国建筑视野发扬光大。当建筑企业在对建筑进行创新设计时,需要先对现阶段建筑设计理念进先了解掌握。还需要对设计不足之处进行及时地补充,可以充分满足时展的新需求。此外,还要广泛汲取和吸收国外建筑设计经验和案例,筛选适合传承国家文化的方法。这样既可以促进建筑设计理论获得创新,也有效推动工艺美术提升至更高层次。设计师在对建筑进行设计过程中,可充分将工艺美术的构思想法融入其中,以此来有效凸显建筑设计的空间美感和灵性,并得到全身的认可。其次,在我国社会科学进入飞速发展氛围下,建筑领域在开展设计工作时,需要先对现阶段国内建筑设计发展情况和方向进行了解掌握[3]。及时探索出适合国内建筑设计的方法,在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有效提高建筑设计水平。这样有助于较好凸显信息技术在国内的广泛应用,继而可以满足现阶段人们对建筑设计方面的审美需求。同时,信息技术也可以为建筑设计师构思创意设计时,呈现三维立体的效果图。由此可见,应用信息技术对创新建筑设计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4建筑设计中的工艺美术设计应用创新

4.1通过审美文化体现

根据相关报道对现阶段建筑美术设计思想创新实际情况调查显示,大部分人对审美情趣和建筑美感要求之间都存在一定差异,并不能将所有需求归为一类。因此,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要想促进建筑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需要先从创新建筑设计中的工艺美术为着手点,积极对设计思想和理念进行创新优化,使其与时展保持一致。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人们日常实际生活水平也获得显著提升,自然对建筑审美方面的需求也与之前不相同。因此,调研人员需要深入人民群众基层,根据各地区群众需求记录调查报告,然后将其整合于一体。为创新建筑设计思想和理念提供有利依据,进而通过多方因素的共同努力,提高建筑美术设计思想创新的质量和效率,为建筑行业长远发展提供帮助。

4.2捕捉特色进行设计

建筑设计并不是一项独立开展的工作,而是通过多方面工作结合于一体呈现整体的一种方式。对此,设计工作人员在日常进行开展工作时,需要对当前建筑特色进行捕捉,以及巧妙应用外部环境和人文环境融入日常设计中。其次,设计人员还有对实际建筑地区的自然情况,水文变化情况、地质情况、气象情况等进行了解,通过多方结合和考量后从之前古板固化的标准化理念中进行突破,充分落实建筑设计和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以及充分落实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设计人员还要结合当地的风土民情、人文景观融入设计理念中,继而使建筑可较好的彰显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当人们对建筑物的审美需求获得满足后,还要针对丰富人们自身情感方面地体验。基于此,就可借助建筑来传递和谐舒适幸福的气息,为人们真正带来舒适和便捷。

4.3具有视觉冲击能力

在现阶段建筑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通常会先最大限度的显现建筑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进而较好的展现建筑物的艺术形象。但是,开展工作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关键设计元素的应用,只有经过巧妙地设计方案来进行设计才能较好的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反馈[4]。通常主要可从点、线、面、色彩运用等几方面为主,在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充分展现工艺美术的作用的和优势,继而有效增强和提升建筑的整体性,使人通过直观感知的方式感受到建筑物大方的整体外观。并且,在上文也提到过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展示各地区和城市的特色,还要保障周边景观搭配的协调性,以此来实现建筑的重要归属感。在设计发展过程中,色彩和图形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工作人员还要将以上俩两者和贯穿于整个建筑设计环节中,继而较好地满足人们对建筑审美的实际需求。

5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氛围下,人们日常实际生活生平已经获得显著提高。人们对现状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人们对日常实际生活环境方面也有了比较高的要求。希望生活中处处有造型感、建筑设计感,因此落实到具体发展中,就需要从工艺美术推动建筑方面入手。因为工艺美术所创造出的造型无论从哪些方面,都值得人们进行认真欣赏。如果从专业角度来分析,应用工艺美术其实是在为我国建筑设计方面增添发展新方向。建筑设计方面获得显著创新,也正是因为运用了工艺美术设计,才会有效凸显我国建筑设计的风味和特色。为我国建筑设计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和突破,促进我国建筑领域更加繁荣壮大。

参考文献:

[1]刘楠.传统工艺美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消费导刊,2019(40):189.

[2]姜超南.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9(35):256.

[3]郜晶晶.现代建筑设计中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应用[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19(22):158.

水文调查报告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法依规管理建筑行业各项事务,保障我县建筑市场健康发展。

二、组织机构

成立“县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行为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委、经贸委、外经委、国土、规划、建设、房管、城管、环保、消防、气象(防雷)、人防、国投、工业园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抽调有关人员组成检查督查组。

三、工作目标

涉及到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的部门要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确保建筑行业法津法规得到贯彻实施。

四、适用范围

本县县域范围内的所有建筑行为都必须遵守本实施意见。

五、管理措施

(一)行政审批。加强环节控制,严格执行法定基本建设程序,上一个环节审批部门必须明确告知建设单位到下一环节办理手续,下一个环节审批部门必须以上一环节所办手续作为前置条件,切实做到一证管多证,后证管前证,实行完整的闭合管理。

规划选址,立项环评。在项目工程实施前,要认真做可行性研究分析,从经济、技术、未来发展和环保等方面分析,在符合土地性质的前提下,提出最佳选址意见,并办理好立项、环评等相关手续。

规划审批。用地规划要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工程规划要保证在标高、平面布置、层高、总高度以及外形均要符合要求。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业主)必须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相关审批手续,并报城管局备案;在建设过程中,城管应加强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土地审批。国土资源局要严格把关,确实提高土地的价值和土地的利用效率,发放土地权属证明前,建设方一定要先取得规划用地红线图、规划设计条件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房屋拆迁许可。城市房屋拆迁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有利于城市旧区改造和生态环境改善,保护文物古迹。房屋拆迁必须由有资质的拆迁公司负责,拆迁公司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拆迁没有到位的不准开工建设。

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批。规划方案或初步设计要通过规划局组织的专家小组评审;施工图设计要经有资质的审查机构的技术审查和建设局的行政审查通过,做到高标准设计。同时必须满足节能、消防、绿化、排水、防雷、水文、地质、抗震等的要求。

项目的招投标实施。根据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县工程建设招投标办要加强监督管理。外来施工(监理)企业必须办理进赣进饶备案手续,并加强项目经理(建造师)、五大员持证上岗监管。

合同管理。加强合同的备案管理工作,勘察、设计合同应规范备案。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图施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根据规范操作,监理单位必须为建设单位(业主)提供技术上的服务,实施旁站管理,并做好记录。

施工许可。投资总额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或者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房屋建筑工程,要先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方可开工建设。建设局负责审查各方责任主体的资质资格,建设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设计图纸是否通过专家审查。在取得施工许可证后,规划部门负责定位放线。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文明施工。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加强行政监管职能,从原材料的质量,施工技术,样品的抽样检测,隐蔽工程的验收等方面入手,保证项目工程质量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验收备案。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房屋结构安全的重要手段,建设局要加强验收备案的管理力度,严禁对不具备备案条件的项目工程备案。

房产预售,产权证办理。房管局要加强对房地产管理,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建设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方面的法规法律,并自觉地遵守。建设(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勘察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项目建设经济、美观、节能、实用。项目开工前,实行严格的开工审查;在建设过程中,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整体综合验收,验收时要邀请规划、建设、发改委、经贸委、国土、房管、消防、人防、环保、绿化、通讯、防雷等部门参加,严格验收备案制度。以达到土地利用合理,规划指标落实,建筑市场有序,保证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安全的综合效果。各有关部门要依法行政,既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又要互相支持,相互配合。国土局在发放土地使用权证时,要查验规划选址意见书、规划设计条件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局在发放工程规划证时,要查验土地使用权证、绿化审批表;放线定位时,要查验施工许可证。建设局在发放施工许可证时,要查验土地证、拆迁许可证和建设用地、工程规划许可证。房管局在发放房产证时,要查验土地证、规划证、施工许可证、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备案表。

(二)项目监管。“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在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提高工程规划设计水平和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建筑行业审批后的管理工作,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业主)应当将办理完毕的相关审批手续报执法部门备案;执法部门要切实履行受委托的职责,应当遵照自身职权范围加强巡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处理,将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对应当进行行政处罚的违法违规行为,执法部门要及时将有关情况报相关委托机关审批,在取得相关委托机关同意后,可对当事人或单位进行相关处罚。建工委、县政府法制办和相关委托机关负责对建筑市场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三)行政处罚。为了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办理行政案件程序,保障执法部门在办理案件中正确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我县县城规划区内建筑市场行政执法实行联动执法,由县城市管理联合执法大队按万府发[2008]9号文件执行。

1、简易程序。对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个人处以五十元以下、对单位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可以由办案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场处罚,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1)二名以上执法人员向违法行为人表明执法身份,口头告知其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2)对违法行为人的陈述和申辩,应当充分听取。违法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3)填写处罚决定书并交付被处罚人;

(4)当场收缴罚款的,同时填写罚款收据,交付被处罚人;不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告知被处罚人在规定期限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

适用简易程序处罚的,可由办案人员直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办案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于二日内报所属委托机关备案。

2、一般程序。除简易程序规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其他行政处罚案件按一般程序处理。具体程序如下:

(1)立案。执法部门应及时发现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并进行初步调查取证,填写立案申请单,提交所属委托机关审批。相关委托机关对应当立案的,应同意立案,立案时应填写立案审批表。

(2)调查取证。立案后,执法部门应及时进行调查,收集证据,必要时所在地乡(镇)政府应派相关工作人员作为见证人全力配合调查取证。调查,收集证据,应遵循合法、客观、全面、及时的原则,即收集对相对人不利的证据,也收集对相对人有利的证据。调查取证应当有当事人在场,对所提取的物证要开具物品清单,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或盖章。调取原始凭证有困难的,可以复制,但应当标明“经核对与原件无误”,并由出具书证人签名或盖章。各执一份。

询问。询问当事人及证明人,应当个别进行。询问应当制作笔录,笔录经被询问人核对无误后,由被询问人逐页在笔录上签名或盖章。如有差错、遗漏,应当允许补正。

勘查。进行实地勘查时,应当制作勘查笔录,并有当事人在场,由执法人员、当事人及见证人签名或盖章。

鉴定。涉及专门性问题的,由相关法定部门鉴定。

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必须当场清点,开具清单,清单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各执一份。

案件调查终结,案件承办人员应当书写案情调查报告。案情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事实等。

(3)审核审定。对可进行行政处罚的,执法部门应将案情调查报告连同案件材料,及时提交所属委托机关审核,相关委托机关对案件审核通过后,报建工委领导审定。审核审定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包括:①对案件是否有管辖权。②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③定性是否准确。④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处罚是否适当。⑤程序是否合法。⑥有关执法文书是否符合规范;文字是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文句是否遵守语法、合乎逻辑;是否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文中有无错漏等。对建工委和相关委托机关提出的意见,执法部门应予采纳。

(4)告知。对应当进行行政处罚的,相关委托机关出具行政处罚告知书,执法部门应及时将行政处罚告知书送达当事人,处罚告知书的内容包括:①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②违法的事实和证据;③拟作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④当事人享有的权利;⑤作出行政处罚告知书的机关和日期。对适用听证程序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5)组织听证。符合听证条件,且当事人在告知后三日内提出申请要求听证的,执法部门应当在15日内组织听证,并应当在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通知书送达听证申请人,听证通知书的主要内空有: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听证主持人等有关事项。公开举行听证的,应当在举行听证3日前公告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案由以及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6)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执法部门根据所属委托机关审核审定的意见,结合听证情况,拟定行政处罚决定书,报所属委托机关主要领导审批,加盖所属委托机关印章。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内容包括:①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地址;②违法的事实和证据;③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④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⑤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⑥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和日期。行政处罚决定生效后,任何人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

(7)送达。执法部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或有关文书,应在七日内直接送交当事人。送达必须有送达回执。当事人应在送达回执上签名或盖章,并注明签收日期。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当事人拒绝接受行政处罚决定书或有关文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的代表或其他人到场见证,在送达回执上注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盖章,把行政处罚决定书或有关文书留在当事人处,即视为送达。

水文调查报告范文篇10

关键词:有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教师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这句话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科学指导下,学生主动自觉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体现,紧密结合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和学习现状,它是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的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能开拓学生潜能,增进学生体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但是要想防止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必须重视教师的有效指导。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指导,这对于提高课程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一、教师在确定主题时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要通过各个活动领域的实施得以实现。“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虽然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各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特有的价值,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主题的形式来开展活动的。具体形式上,它们都超越具体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在价值追求方面,性质和价值追求有着共同点;性质方面,实践性和鲜明的综合性都体现了出来。都是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钻研能力、社会价值感,使学生对社会、环境、自我的社会经验等为最终目的。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正确引导适合学生操作的活动主题,以便帮助学生对活动主题分析判断,确立可行的主题活动。

(一)依托本地特色资源科学设计主题

《新课标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我们家乡聊城,处于山东省西部,位于鲁西平原,有中国蔬菜第一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内十大休闲城市的美誉。聊城被国内誉为“江北水城”美名,被评价为“中国北方的威尼斯”,地理位置位于黄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明清时期借助京杭大运河的便利,成为运河九大商都之一,经济昌盛达几百年年之久,在国内享誉盛名。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家乡的水文化》、《聊城历史知多少》、《古城游》、《聊城与水浒文化》等一些主题活动。冠县的鸭梨、莘县的香瓜都是闻名全国的特产,教师可以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组织学生开张《鸭梨之乡》、《香瓜的世界》等主题活动。聊城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有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近代有抗日英雄马本斋,当代有“情系高原”、“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们情系桑梓,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教师用这样的人文素材进行实践活动最能起到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报效祖国,回报家乡的远大志向,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匪浅。

(二)结合学生兴趣设计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纲要》不难看出,与封闭的课堂学习活动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有很大差别。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它是针对自然、社会、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的学习。这样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生兴趣,能够让学生坚持不懈。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及时并针对学生最感兴趣的若干个问题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把学生对实践活动研究的关注点培养起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做好选题。比如,中秋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对“中秋季”的关注点,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查询有关中秋节的典故及风俗,进而告诉学生国家已将清明、端午、中秋这3个传统节日列为国家法定假日,从这点可以看出,我国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那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中秋节还需要知道哪些内容?学生问题确千奇百怪。教师顺水推舟以“中华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为话题,开展“中秋前夕话中秋”的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探求聊城传统中秋节日文化的民俗以及教育价值,用学生最容易亲近的生活资源,针对学生关注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并通过自身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筛选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初步思考,提高了课堂效率。活动结束后,学生们普遍反映他们了解了有关中秋节的典故和风俗,让学生真正切身体会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这些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主动获得收获,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研究问题的兴趣。

(三)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设计主题

我们现在的学科教学往往有时远离学生生活的现实,封闭的课堂教学有时成了学生与现实世界的天然屏障。学生生活在现实中,与现实社会、现实世家的联系密不可分。综合实践活动无疑打破了这道天然屏障,开辟了一条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大道,它可以促进学生持续关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倡学生对自己、社会与自然之间联系的整体认知与体验,它引导学生研究、探究问题的兴趣更加浓厚,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的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此,关注学生的现实与关注学生关心的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首要内容。例如,开学不久,我调查发现一些学生在外面书店里买些乱七八槽的小说,偷偷地带入教室。为了能让孩子读好书多读书,我决定和学生们一起展开实践活动,把“开卷有益”作为本学期开学初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开展为期三周的实践活动。三周后的验收阶段,让我意想不到。学生不但自发成立了“读书兴趣小组”,同学还展示了手抄报、编写了《开卷有益的倡议书》,还讲解哪些书才能开卷有益。学生自发组织《诗词大会》,提高大家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二、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让学生以活动为中心重组经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对学生的活动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和有效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授业解惑”者的身份,而是学生活动的积极参与引导者,给学生适当的帮助。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你想知道什么,需要完成什么任务,通过哪些方法获得”的角度思考问题,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指导学生将体验经历表现出来,如编抄报、写日记、调查报告等。学生普遍存在好胜心理,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更多表扬。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某个方面给予科学的引导、鼓励、支持与合理的表扬,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适时进行科学的评价,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比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状况,可以设定相关奖项与奖品,引导学生更加主动、自觉投入到实践活动中,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同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真正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与想法,通过与学生交流谈话等多种方式去了解。主要了解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信心、态度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最好总结,包括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得到的经验与不足、需要加强改进的地方等等。让同学之间互相提建议、互相评价,这样有利用于学生更好的开展实践活动,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达到实践活动的效果。

三、多元评价,合理布置作业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整个教学过程,更要注意到学生情绪、情感的变化发展以及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别,尊重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对于每一个参与的学生,教师都要持公平对待的心态。实践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合理、公平、公正、科学,不能简单地用“好”“孬”来评价,要科学运用激励性话语以引导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浓厚兴趣与信心。培养学生更好的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评价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不管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强与若,成绩好与差,要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发现进步就应该表扬,很多时候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简单的口头表扬都会对学生的进步与自信心的增强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我在教学中还采用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通过语言、掌声、小红花奖励等多种评价方式。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科有着不同的特点,自主性、研究性、实践性等是其特有的,笔者在课堂教学内容、活动形式方面设计的时候,还别出心裁的创新了作业形式———设计课前和课后实践作业。通过这样有效实现对课内活动的补充和延伸,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自觉自主地进行实践活动学习,获得更多的信息,进一步激发兴趣,提高探索研究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受益无穷。而且,作业的形式不拘一格,比如小问卷、小调查报告、小课题研究等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过程的分享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并在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评价要摒弃单纯卷面成绩评定的方式,建立包括过程评价、正面评价、多元评价等评价方式在内的评价体系。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帮助,在学生疑惑时及时点拨,在学生退缩时及时鼓舞,既不“大包大揽”也不“袖手旁观”,让学生再综合实践的大舞台上绽放精彩。

参考文献:

[1]朱青.紧贴生活挖掘资源学科融合———谈如何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0).

[2]张俞清.因需定材整合包容发展素养———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整合设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