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检验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6:18

商品检验论文

商品检验论文范文篇1

论文摘要:由于国际贸易的环节和程序繁多,操作复杂,在每一个环节和操作过程中都潜在着很大的风险,签约前的国际商务谈判将直接影响到合同履行的顺利与否。本文针对国际商务谈判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探讨谈判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些细节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对企业顺利地开展国际商贸业务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随着国际经济及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各国对外商贸活动的竞争愈演愈烈,中国早已成为这贸易旋涡中不可缺少的主角。然而,由于国际贸易的环节和程序繁多,操作复杂,在每一个环节和操作过程中都潜在着很大的风险。在与众多能力相当甚至比我们实力雄厚企业的贸易大战中,中国企业如何旗开得胜,在世界经济大潮中稳步前进,又能合理地规避潜在的各种风险?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重视国际贸易主要环节方面问题十分重要,众多的国际贸易案例提醒我们不得不谨记那句名言:细节决定成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一些细节尤其不可忽视。下面是国际商务谈判中需关注的几个细节问题。

1.不能忽视自认为不太重要的细节问题

有些谈判人员在对外贸易交易磋商过程中往往仅就交易的几个重要内容反复磋商,而忽视了对次要环节的讨论,而这些所谓的次要环节往往有可能就是引起后面纠纷的祸根。

一般地,国际贸易主要磋商应包括以下十方面内容:品质、数量、包装、价格、交货(装运)、保险、交付、商品检验、索赔与仲裁、不可抗力。但在实际交易磋商中,有不少业务员很看重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装运、保险、支付七个交易条件。而对其他的三个交易条件却觉得无足轻重,或根本不谈,或敷衍了事,正因如此,在交易合同的履行过程中,这三个方面的纠纷时常出现。

例如,我国某外贸公司在与外商进行的某种工业品出口的交易磋商中,双方未就商品检验问题进行磋商,合同中也未明确规定。结果买方收到我方货物并进行检验后,认为我方所交货物不符合同规定,并提出索赔。尽管我方在货物运出之前,请国内某商品检验局进行品质检验,取得的检验报告也证明上述商品品质与合同相符,但买方断然拒绝我方检验结果,坚持索赔,双方因此产生纠纷,虽然事情最终得到妥善解决,但这次教训却很值得我们吸取。“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本案例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交易内容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严防每一个可能出现潜在纠纷的细节,才能防范于未然。

2不能忽视合同中某些条款文字表述的具体明确

谈判是一个紧张的过程,尤其是对一些新业务员来说更是如此,这种紧张的情绪,加上经验不足,很容易影响到对某些关键性语言或词句的阐述表达,从而将某些模棱两可的语言带人合同,在交易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一定的麻烦。

例如,在规定信用证开给卖方的最后期限时,写成“买方应该于2009年明6日之前将信用证开给卖方。”很明显这一描述有三个漏洞:①时间的确立不明确,不知是北京时间还是其他时间;②“于2009年9月6日”之前是否包括“6日”这一天;③“开给卖方”是以开到为准,还是以投邮为准。为此,上面的描述可以修正为“买方应于北京时间2009年明6日之前将信用证开到卖方”。

因此,对国际商贸谈判中怎样把握好细节性、关键性的环节很重要,需要谈判人员提高不断自身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只有做到临危不乱,才能于冷静中占得主动,避免风险,把握成功。

3不能忽视对谈判对方心理状态的揣摩研究和谈判时机的把握

国际商务谈判也有技巧,要善于对谈判对方的心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对谈判对方,理状态揣摩不够,有可能会影响到商机。

曾有一个日本商人与我国某外贸公司洽谈进口某产品,日商面对这外贸公司给出的优惠条件却久拖不决。转眼过去了两个多月,原来一直兴旺的该类产品国际市场货满为患,价格暴跌,这时日商再以很低价格收购,使我方吃了大亏。日本商人经常采取拖延战术稳住谈判对手,谈判中一定要注意时机的把握。

商务谈判人员更应重视谈判原则,否则会造成谈判失败。某国一公司曾派代表前往日本谈判。日方在接待时得知其在两个星期后返回。日方没急着开始谈判,而是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陪他到处游玩,晚上安排宴会。谈判终于在第12天开始,但每天都很早结束,为的是安排其去打高尔夫球。直到最后一天,日方才谈到重点。但这时外贸公司人员已无时间和对方周旋,只好答应对方条件,签订了协议。

这手段不仅仅拖延时间,更重要的是这能软化人的心理,如果接受了其邀请,这已实现了日方的第一纸另外,也会不好意思拒绝对方的要求,毕竟“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其实该代表已违背了商务谈判原则,公事绝不能成为私利的牺牲品,这关系到一个谈判者的根本素质。

4不能忽视对谈判对手特点的充分了解

各国历史文化背景、商务惯例等差异导致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的障碍。国际商务谈判人员应充分了解对手情况,尤其是其信誉、文化习俗和贸易习惯特点、实力,乃至其谈判特点及其质用手法和以往实际。

如日本人谈判很有忍耐力,擅长拖延战术,在拖延中想方设法了解谈判对手的真实意图,对方若急于求成,其就乘机抬价或压价,把对方弄得筋疲力尽、焦躁不安。另外,日本人的情报意识非常强,谈判之前广泛地收集情报,并以情报为依据作出决策。所以与日本人谈判,要注意做好商业保密工作。并根据日本商人的特点,与其谈判时,必须搞清楚对手有多大的权力、能作出什么决定。谈判时,语言应尽量婉转,如果不得不否定某个建议,也要以明确、委婉而非威胁的态度来陈述理由。注意谈判策略,不要公开批评对方,不要直截了当地拒绝,而说你还得进一步考虑。

日本商人在谈判中有很强的团队意识,与日方谈判不能只重视对方谈判班子中某个人,而要争取说服每个人。如果暂时未能全面达成一致意见,也不要应急于催促,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商品检验论文范文篇2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决定其培养学生素质高低的关健因素。作为高职院校,应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更加突出其应用性,实践性。但是,当前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培养结果与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相背离。因此,应针对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确定科学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从而找出适应其教学目的的科学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以满足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对经贸人才的迫切需要。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为学生构建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框架与实际操作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明确了国际贸易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因此,采用“边改革、边实践、边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对于满足社会对国际经贸类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一、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及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

国际贸易专业从学科性质上来讲,主要具有两个特点:跨学科性和实践性。跨学科性是指国际贸易专业从学科上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种学科,综合性较强。从这个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提出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国际贸易专业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不仅要掌握好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环节中得到锻炼。通过让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实习,建立学校与企业的战略联盟等方式,或直接采用案例分析训练等方式都可以实现这一实践教学环节目标。

(二)现沂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我国现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理论型”培养模式,另一种是“岗位技能型”培养模式。这两种培养模式都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科特点,培养的人才也很难达到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1,“理论型”培养模式表现形式

“理论型”培养模式主要强调理论知识,同时拓宽专业口径,注重专业素质教育。若按“理论型”培养模式培养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过程中势必存在三方面偏差:一是在讲课过程中过于细化部分贸易理论。比如说,在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把贸易的关税效应、国际技术转移模型、国际货币制度,尤其是购买力平价理论以及一些难度较大的贸易理论向学生做详细讲解,这容易使学生学习难度加大,更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违背了高职院校教学中实用的原则,又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和用人单位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二是忽略了国际贸易是一门集应用性知识、新兴知识以及动态发展知识为一体的课程。例如,对于跨国公司的新发展、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运作方式、WTO运行规则、反补贴与反倾销对策等内容讲解得不够深人,有的甚至省略不讲。这样不能将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比较陈旧。三是忽略了国际贸易专业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人才。例如,对于满足外贸业务岗位所需要的有关货物运输与保险、报关实务、商品检验检疫、外贸单证、函电等具有操作实务的重要课程,既不进行系统详细讲解,也不进行仿真模拟实训和技能实践,更谈不上校外实践和顶岗实习,从而造成学生实践技能的欠缺,毕业后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

2,“岗位技能型”培养模式表现形式

该模式以特定岗位实际需要的专门技能为中心,以该技能所需的基本知识为基础,注重岗位操作技能和劳动态度的培养。按照该模式进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外贸操作技能,但由于理论基础的欠缺和知识面的狭窄,限制了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空间。从总体上来说,这种模式的缺点主要表现为:一是过分强调外贸业务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基本理论知识的支撑作用,因此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二是过分强调单一知识技能的学习,忽略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养,难免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技能过于狭窄,不能适应社会对多种技能的需要。三是过分强调培养外贸业务员单一岗位所需的实际操作能力,忽略了行业岗位所需其他知识技能的培养,势必影响受教育者综合能力的培养。四是过分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忽略了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重理论.轻实践

1、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定位不科学

高校定位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高职院校的定位应该是培养能够从事具体工作的专门人才。然而有些高职院校不切实际过度重视了教师以及学生理论素质的培养,却忽视了在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有些高校非常注重理论教学,认为具体贸易实践操作属于低层次的要求,一般中等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经过培训就能做,所以未能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有些高校甚至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来对待,加上师资方面的因素,很多教师根本不具有国际贸易实际操作经验,只能照本宣科。这些教学方法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不含理

过多地设置了理论性的课程,如国际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但像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外贸函电、报关实务等实践性课程却相对涉及较少。这种课程设置的状况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原因所导致:首先,在国际贸易课程理论与实务的比重上,多数教师由于个人的习惯和兴趣,也可能由于课堂与社会脱节,往往喜欢多讲理论少讲实务,尤其是多讲纯理论性的知识,使实际授课的内容与计划不符;其次,由于教学计划制定得不合理,没有从宏观上协调国际贸易专业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导致一些知识的重复讲解;再次,在国际贸易课程的总体教学上,过分强调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却没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模拟环境,并进行出口业务的模拟操作,结果陷人纸上谈兵,无法学以致用。

3、教学实验室建设相对落后,实习基地缺乏

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重点高校有国家配套资金支持,情况要好于一般非重点院校和民办院校。大部分院校没有建立起专门的国际贸易实验中心来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需要。到目前为止,很多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就根本没有配套的实验室,这不符合现代的教学发展的需要。另外,很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企业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一般建立在部分教师过往人际关系等个人感情基础之上,没有上升到学院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层次。实习单位与学校和学生属于单向不均衡关系,没有对价支出,因此,缺乏持续合作的基础和动力,不能保证学生实习实践需求的稳定性要求。

4、外经贸人才现实要求与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

对于外贸公司来说,更多期待的是毕业生成为来了就能发挥作用的人才,也就是说他们期待具备较强实践和操作能力的人才,而现有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离这一要求相去甚远。由于受到较好学术氛围的熏陶,通常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具备良好的分析和研究能力的毕业生,往往在企业高薪聘请一段时间后,发现毕业生要么眼高手低,不愿做具体工作和业务,要么不能胜任具体的贸易实际操作工作。这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缺人、学生失业的结构性问题。

(二)过分强调老师主导作用.扭视学生主体地位

虽然已有很多人意识到了我国传统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弊端,但“仓库理论”依然盛行。该理论认为:“大脑是储存知识的仓库”,教育就是用知识去填充“仓库”,把记忆知识的的量的多少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

由于在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中采取单一的灌输教育方式,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非启发式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学生一味地接受老师传播的知识,缺乏思考,所以谈不上真正吸收,更谈不上创新。因此缺乏案例教学和实训的锻炼,贸易知识的学习会变成一个乏味的过程,导致很多学生不知所学何用。

(三)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沂业内部竟争升级

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传统思维认识密不可分,高考学生选择专业时,家长和社会的导向都存在不尽合理的倾向:如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国有名校轻民办院校;重热门专业轻自身基础。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是近些年学生热捧专业,综合院校、专业院校、民办院校、职业院校都在宣传自身优势,在一定程度造成竞争升级,对专业和社会不负责任,人才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有明确区别:学历教育高校应该承担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职业教育则应该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然而二者却出现了倒置或混杂的不良倾向。

三、构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新模式的路径

(一)合理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1、坚持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

培养应用型人才不等于废弃理论课教育。因此,我们坚持必要的基础理论课教学必须到位,在教学计划中保证必要的课时。例如,在教学计划中,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概论、货币银行学等基础理论课都保证了其必要的地位,以使学生打好理论基础。

2、突出实践教学

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计划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一是要求课堂理论教学要体现实践性的要求。例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要求突出案例教学并与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软件如SIMTRADE教学软件相结合进行教学;电子商务课程在理论课教学的同时,亦就部分内容实行课堂实验模拟教学;会计学课程,要求教师课堂精选实例讲解。二是围绕国际贸易业务的流程专门开设多门实验课,比如单证、通关实务等。

(二)贫沏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

1、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了加强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开始学习专业理论课时就进人应用环境或背景中加以理解,我们在理论课教学中也提倡案例教学,要求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各门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运用案例教学,强化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如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枯燥的理论,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需要学校为他们创造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条件,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强化实验课教学是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加强应用能力训练的最重要的一环。比如,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仿真、电子商务、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调研、国际贸易模拟实验、金融投资模拟实验。这些实验课程均紧紧围绕让学生进人国际贸易业务环境和提高相关技能而开设。这些实验课,一部分在实验室完成,另一部分必须走向社会,实地训练。如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调研,需要直接与有关单位零距离接触.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以期帮助学生从理性认识返回到实践中的感性认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及其实用性。

2、大力推广双语教学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将来就业岗位的特点,外语技能的掌握对学生的就业和适应工作的能力影响极大。为此,我们的培养方案强调了本专业对学生外语掌握程度的要求。在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中,鼓励部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促进双语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的推广。

(三)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教学。他们在教学上采取工学交替形式,一年分两个学期,每学期24周,其中12周在学院学习,12周在企业培训,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实际生产组织,掌握各种工作岗位的职责,需要时还可顶班工作。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将来的工作岗位有大概的了解,同时也为企业选拔人才和学生选择职业提供机会与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实习制度的实践教学模式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实习制度,美国高校采取的实习制,其种类有全职的、兼职的;长期的、短期的;不收酬劳的、收取酬劳的等等。它与今后的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通常,学校都设有被称为‘脚acement"的机构(相当于职业介绍所),该机构的职能就是帮助毕业生或实习生联系工作单位。学生可以将简历述于该机构,再由机构提供参考意见并联系企业以安排实习。

2、建立战略联盟,实现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指的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其教学活动直接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利用公司的某些资源,如丰富的实践经验、全球化的网络等。特别是通过与一些跨国大企业的合作,使学校在全球化组织管理方面收益匪浅,获得很多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经验。

3、案例分析理论的教学模式

商品检验论文范文篇3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机关”活动的重大意义,局党组把开展这一活动作为推动全局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内容,纳入日程,摆上位置,精心组织,强化领导。一是局成立指导小组和考评委员会,由党组书记、局长李华森同志任组长,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指导小组下设考评委员会,分管领导兼任考评委员会主任,政工科、办公室、综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科、绩效办的有关同志为考评委员会成员。指导小组对创建学习型机关、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机关”活动情况随时进行指导督促,各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机关”活动的进行具体指导与督促,确保活动的质量。二是局党组把每年“五月”确定为“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机关”活动月,年初都制订《创建学习型机关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机关”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目的、意义和方法步骤。三是把“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机关”活动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分解到每位班子成员和每个科室,进行统一考核、总结和评比。全局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主管局长具体抓,活动办公室协调抓,各科室积极参与”的运行机制,真正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保证了“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机关”创建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

二、统一思想,营造氛围

为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参与“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机关”活动的积极性,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局党组把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机关”活动作为创建学习型机关、提高人员素质、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用健康的思想影响人,用正确的理论武装人,用高尚的道德陶冶人,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人。通过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机关”活动,达到增长知识、启迪智慧、涵养道德、弘毅志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证检验检疫事业的兴旺发达的目标。二是每年年初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进行宣传动员,由党组书记、局长李华森同志作了动员报告,鼓舞思想,激发了全员参与的热情。三是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机关”读书交流活动,2006年局党组重点推荐了《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在干部职工队伍中大力倡导求真务实、讲究细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6月份组织开展了以“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关系大局”为主题的“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机关”读书交流活动,共收到文稿100余篇,16人进行了大会交流。四是利用触摸屏、大屏幕、内网和外网网站、宣传橱栏等宣传阵地,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励大家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这些措施的实施,在全局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全局干部职工参与文明创建、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机关”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精心组织,严格要求

局考评委员会每半年对“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机关”活动开展情况组织一次集中检查,年底进行考评总结。“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机关”活动考评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经考评确定为优秀、良好、合格等次的个人,分别给予500元、400元和300元的奖励。没有完成任务或考评不格的,不予奖励,并按照绩效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一是关于读一本书,除必读书目外,还要求干部职工结合业务工作,职工学习政治理论、历史、法律等知识,把重点放在提高检验检疫工作水平上。二是关于记一本笔记,读书笔记本由局统一发,统一使用。所写笔记要和所读书目相对应,要求语言简洁流畅,字迹工整清楚,一定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字数不少于5000字。三是关于写一篇调研文章,要联系自己的实际工作带着问题搞调查,做到调查与研究相结合,找准问题,抓住本质,通过整理、鉴别使问题得出正确结论,字数不少于1200字。四是关于做一次交流发言,除全局集中交流外,各科室分别进行一次交流发言,大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思想状况、学习收获,谈经验、谈体会、谈感想,体现了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初步成果,丰富了检验检疫文化建设。五是关于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所提建议要严肃认真,符合检验检疫工作实际,鼓励大家多提对我局的发展有建设性的建议。2006年评选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2名。2006年的“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机关”活动正在进行收集整理,目前已收集笔记101本,调研文章和交流发言各102篇,格言112条,建议126条,评选在进行中。从两年来活动开展情况看,所读书目内容健康向上,读书笔记认真工整,所写交流发言稿和调研文章论述精辟,贴近工作及生活实际,提出的各项建议有益于全局“三个文明”建设,反映了全局职工优秀的思想品德,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强烈的事业进取心和工作责任感,表现出国门卫士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聪明才智。

四、结合实际,促进工作

局党组把“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机关”活动与检验检疫工作紧密结合,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开展活动,使职工的参与意识大大增强,活动的有效性明显提高,不仅培养了干部职工的读书兴趣,增长了才干,而且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全局干部职工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干事创业的积极有了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全局三个文明建设工作,树立了检验检疫良好的社会形象。

促进了调研工作。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局党组以身作则,主动到五莲县,莒县等有关企业调查研究,并同县府一起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在“为民实践月”活动中,分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征求意见,向社会各界发放征求意见函120余份,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大会进行问卷调查,在报检大厅设立了征求意见箱。局党组把收集整理的120余条群众和进出口企业的意见建议印发给全局党员领导干部,要求对号入座,结合群众和企业反馈意见组织开展党员先进性标准大讨论,制定整改意见。同时,局党组还紧紧围绕“监管有效、方便进出”这个检验检疫工作主题,在做好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系统地推出了《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十项措施》,有力支持了对外经济贸易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科技创新。与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有机结合,全局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干部职工的岗位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普遍提高,科技创新实现了新突破。2006年全局共参加系统内培训班39期,参训39人;参加市人事局培训班2期,参训35人;120名干部职工进行了《山东检验检疫全员培训教材》的培训学习。全年共有21人通过了省局各类岗位资格考试,22人通过了省局英语水平测试,28人通过了专业技术人员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山东沿海口岸放射性本底监测》获山东检验检疫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旅行者重急症救治的临床研究》通过市科委鉴定,另有4项科研制标项目已完成申报,等待总局鉴定,发表科研论文6篇,出版计算机专著2部。

促进了机关文化建设。把“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机关”活动与文明创建紧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密结合,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组建了蓝球队、女子健美队,开展了趣味运动会、先进性教育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党群团组织恢复了活力,在单位形成了风正气顺、人和局兴的良好氛围。

商品检验论文范文篇4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全所业务总收入400万元,上半年。占全年任务的72%比去年同期增长27.1%上半年共完成产(商品检验5204批次,比去年同期3044批次增长41.5%其中省监抽、定检511批次;省工商市场监测525批次,比去年同期285批次增长45.7%完成农业局农畜产品例行监测840批次;完成条码续展16家,占全年29.1%,新增16家,占全年50%,料理机构代码1494家,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30%。

扩大业务领域,一积极发明条件。业务量、演讲量、客户量均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所业务形式的多样化,今年。不只拓宽了业务领域,也确保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上级部门的市场监抽、市场买样、建设工程用建筑和装饰装修资料的专项监督抽查、与稽查队的合作、与报社的商品质量演讲》等多种形式的业务合作,大大促进了所业务量的增加,呈现了业务量、演讲量、客户量同时增长的大好势头。

圆满地完成任务,1继续做好上级各类指令性任务。对上级交办的任务认真落实、严肃认真的态度。赢得了上级的信任,上半年,省、市局共下达我所食品、白酒、玻璃、人造板等监抽、定检任务511批次。

继续做好大宗委托检测。上半年,2加强沟通、配合。与省工商、农业部门积极沟通,主动协调配合,承当了食品、钢材、电动车、饲料、肥料、种子等525批次市场抽检任务,比去年同期的285批次增长45.7%完成农业局840批次的农畜产品例行监测抽检任务。

上半年与宿迁日报社合作的眼镜、人造板检验,3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市场商品检测工作。省局下达的市场商品专项监督抽查,食品风险监测,建筑工地的专项检查等项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所的业务工作,为上半年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以优质服务赢得更多客户。凭着多年的超值服务、诚信服务,4扩展技术协议服务。为我所赢得越来越多的客户,业务量也在不时增高,经统计,全所上半年共与69个企业签订服务协议,其中2万元以上的大客户达到14家。

提高规范情报工作水平二加强规范情报中心建设。

改善办公条件。3月底,1完善组织机构。所成立了规范情报中心,形成了一个中心三个部门的健全的规范情报机构。并对原稽查队办公用房进行了改造及装修,用于情报中心办公用房。

提升工作效能。维持代码部原考核方案不变,2完善考核机制。条码、规范信息部总收入扣除24%以后,剩余发工资和抽出支出后,结余局部50%作为效益工资。

工作效果初步显现。今年上半年,3加强规范情报工作。对和今年一季度代码数据库进行整理,仅上半年就完成13748份电子档案的扫描,占总任务的110%。召开了全市条、代码工作会议,将全市条码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及本所规范情报中心并准备撰写一份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演讲。

提升技术检测能力三以中心建设为契机。

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上半年。不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满意的技术服务。

积极争创国家白酒中心。为充分发挥省中心的区域核心作用,1实施品牌战略。所以省白酒中心的名誉牵头举办了全省白酒品评员的培训班,班学员36名,邀请了三沟一河的国家评委讲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促进了中心与全省各企业之间的合作。

省白酒中心在全省及周边地区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经过四年的发展建设。中心的综合实力已达到全省领先水平,也将申报“国家白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目前,市局党组、省局和宿迁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计划投资7000万元资金和规划50亩土地建设23000平方米的综合检测办公大楼,全力开创宿迁质检新局面。

提高检测能力。上半年,2完善技术装备。所添置了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原子吸收仪、酶标仪等高尖端的检测设备,检测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另外,省局补助的食品专项资金300万元检测设备和白酒、玻璃两中心共200万元检测设备,食品能力提升项目160万元项目经费已开始实施,今年底全所将添置近700万的设备,这将是建所以来所有设备的总和,这将大大提升全所的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

认证项目覆盖范围包括食品、化工、轻工、建材四个领域,3实验室复评审顺利通过。6月5日—7日顺利通过cna实验室现场评审。认可项目131项;6月13日—14日,所及四个中心顺利通过省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其中本所认定项目达925个产品、38个参数;省质量技术监督宿迁食品农产品检测中心认定项目699个,参数33个,省白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定项目65个,省人造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定项目23个,省玻璃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宿迁认定项目12个。

扩充技术人才力量。为了进一步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4有计划的加强人员培训。更好的开展业务工作,上半年,所开展了新春业务培训,有针对性的选派2人参加省局微生物检验员培训和2人次参与原子荧光光谱仪、气相色谱操作研讨班学习。另选派3人参加3c工厂审查员培训、3人次参与机动车安检机构审查员培训。此外,经过省局统一招聘,2名研究生经过层层选拔被我所录取,现已走上工作岗位,空虚到检验队伍。

多措并举,四以“促发展、惠民生”为着力点。提升单位形象

所在此期间开展百户居民家装甲醛含量免费检测活动,1为迎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并于3月10日在宿迁日报、宿迁晚报上分别刊登了通告。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大大提升了所的社会形象。

战胜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2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减轻工业企业负担,多措并举积极协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所出台了促发展、增活力、惠民生措施。

优化宿迁质检事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3为了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更好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贯彻落实市局“服务发展、感恩社会”精神,所推出自5月1日起,每月拿出一个涉及民生的检验项目,面向社会开展“为经济发展服务、兴感恩社会之风”为主题的百户定项免费检验感恩惠民服务活动。

采用率达到57条,4做好信息宣传工作。上半年上报市局信息64条。市以上媒体发表文章30篇。

二、存在问题

所各方面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上半年。但与市局的要求和全年的目标还有差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跟踪监督管理还未到位。上半年,1工作质量还需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演讲质量和条、代码工作质量连续两次被省局相关部门通报,排名倒数后三名。

工作创新意识不够强。目前尚有两个部门未能完成序时进度工作指标。围绕中心业务开展、提高服务水平上,2业务收入不平衡。如何开拓工作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创新局面做得不够。

本位主义严重。3还存在一局部同志大局意识不强。

大事讲原则,4局部同志政治素质和个人修养有待提高。小事讲风格的风气还未形成。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布置

1全力争创国家白酒中心。

条码新办和续展工作,2继续开展代码办证。与省规范情报院合作,建立规范信息的联网查询系统。条、代码工作退出全省后3名。

3保质保量完成上级各类指令性抽检任务及工商下半年市场监抽任务。

向测土配方、农药等方面发展;加强与县区、稽查部门协作,4进一步拓展农业部门、市场委检业务。农业系统业务上寻求大发展。增加技术服务内容。

发挥白酒、玻璃等省中心辐射作用,5继续做好四个省中心建设。做大市外业务,并积极向周边及省外拓展。

6做好500万元检测设备方案中自行推销设备的调研、推销工作。

加强检验工作质量考核工作。使检验工作质量退出全省后3名,7进一步规范质量体系运行。发证检验演讲质量退出全省后5名。

行风建设不放松,8继续深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确保不出现违规违纪事件。

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9开展一次文体活动。

商品检验论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论述了推动国际认证机构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未来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产品出口多次遭遇“绿色壁垒”。如何获得通行证进入国际市场,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遇到的问题,而由此产生的巨大市场空间,则吸引着众多的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纷纷进入我国。

从有关外经贸部门获悉,近年来中国每年约有400亿美元的出口受到国外各种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以食品为例,每年被美国海关扣留的食品批次中,25%并非质量不良。而是因为标签不符合“美国食品标签法”的规定而导致被销毁或退货。为了保护本国市场,许多国家制定了许多严格的标准、法规,甚至用法律明确规定进口商品必须符合进出口标准。目前,欧盟拥有的技术标准就有10多万个,德国的工业标准约有1.5万种,日本有8000多个工业标准和近400个农业标准。而中国技术认证推广开展时间不长,企业和产品的认证数量以及认证的组织机构、认证标准等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急于找到正确的途径获得相关认证。与此同时,中国各级政府和外经贸部门也推出一系列办法,鼓励中国企业开展技术和质量认证。

一、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看到我国的检测认证行业的巨大市场,纷纷来到我国设立认证公司及办事处机构。

(一)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布局

从第三方认证检测机构在我国的发展布局来看,它们的分支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沿海城市,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中心向沿海城市延伸。从北到南,目前已经在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温州、厦门、深圳、广州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主要包括英国INTERTEK、瑞士SGS、德国TUV、法国BVOI、美国UL等,它们是现今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独立第三方产品安全测试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权威认证机构。这些公司也是在我国主要的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都具有良好的国际声誉。

(二)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阶段

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经历着从单一业务逐步发展到多元化业务阶段。由于我国第三方认证市场的竞争并不激烈,而且客户群体相对固定,因此这些国际认证机构都处于市场规模发展的上升阶段,但业务重点不同。如:英国INTERTEK(天祥认证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第三方认证检测机构之一,于1989年在深圳成立的合资公司(深圳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第一家进人中国市场的外资检测机构,主要做纺织品检测。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IN-TERTEK陆续在我国上海、广州、杭州、大连等40多个城市设立了30多个实验室和70多家分支机构,总人数达5000人。目前由5个主要的事业部组成:商用电子电气、消费品服务、政府服务、风险管理、石油化工及农产品服务。

德国莱茵中国集团包括TUV莱茵、南德TUV、北德TUV三家公司。TUV莱茵在1989年进入中国市场,已分别在上海、北京、大连等地设立了7个分公司或办事处,南德TUV在1993年进入中国,北德TUV于1999年进入中国。经过在2007年的并购与市场重组,目前在中国有业务的主要是TUV莱茵和TUV南德,并且在医疗器械认证和汽车-认证的优势明显。

美国uL安全检测实验室,与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总公司共同建设合资认证公司-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2003年1月正式开业。目前在苏州、北京设立独立实验室。我国已成为uL公司在美国本土之外最大的海外市场,经uL授权的工厂已经超过7100家,占全世界uL授权工厂的11.5%,且每年以20%的速度不断增长。实验室可对视听产品、照明、家电、信息技术设备、马达、电动工具等产品提供安全测试。

瑞士SGS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已陆续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地注册了33个分支机构。业务范围消费品、汽车、矿产、石油、农业、政府及公共机构服务部服务。法国BVQI在中国大陆的业务始于1996年,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14个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及联络处,主要以体系认证为主。2007年1月15日,北美地区最著名的产品认证机构CSA宣布在中国大陆地区正式推出对卫浴产品的测试和认证服务。2007年6月,荷兰KEMA在中国温州的CB试验室成为可以测试CB体系项目的正式试验室。KEMA据此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工业电器元件测试领域的独立外资测试试验室。另外,德国VDE、日本JQA、南非SABS等国际知名认证机构也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二、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发展的原因

(一)环境问题推动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

如今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欧盟、美国、日本等纷纷制定出保护环境的法令法规,而且法规执行更加严格,涉及范围扩大。例如,2006年7月ROHS&WEEE指令已经在欧洲实施,这是“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危害物品使用的指令”,目的是禁止在电子产品中使用危害环境的材料。指令中详细说明严禁使用重金属铅、汞、镉、六价铬、PBDE、PBB。WEEE是“有关废弃电子电器设备的指令”,将确保产品在使用完毕后能得到妥善的处理,使供应商承担生产的电子产品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经济责任。这无疑给我国的出口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凡是2006年7月之后进入欧洲市场的电子产品都需要遵循ROHS&WEEE要求。在中国的浙江和广东两省,电子产品出口企业密集,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占据大多数,出口欧盟成员国的产品迫切需要符合指令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在我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推出了有关ROHS的检测,为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提供专业测试与相关测试报告服务,以帮助我国产品顺利进入欧洲市场。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我国出口企业产品的检测结果直接影响到国外购买者的决策,环境因素会为产品与购买者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感情纽带,其中权威第三方认证无疑给购买者增加了信心(二)我国国际贸易增长也推动了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大量企业不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的竞争,更希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能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中国人之后,国外的关税壁垒被逐步打破,这使中国产品出口获得更多商机。无论是在中国大陆,香港还是台湾地区,出口贸易都在增加,而出口贸易的繁荣带来大量认证需求和商机。但与此同时,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认证等为表现的“技术壁垒”表现得更为突出,成为中国产品出口最隐蔽、最难对付的障碍。以玩具行业为例,我国的玩具年出口量达220亿多件,占据欧美市场70%的市场份额。而义乌市是全国小商品集散中心,在我国对外出口的玩具产品中义乌玩具占了相当大的份额。据义乌玩具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义乌市场的玩具年销售额超过40个亿,出口比例约占70%,其中出口欧美国家占25%1)1上。在义乌市场3000多玩具经营主体中,本地生产企业为300余家,年产值10多个亿。因此而产生的巨大检测认证市场空间吸引着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目前法国BVQI已经进入义乌,为义乌当地外贸出口企业和单位提供装船前检验服务,目前已有4家企业通过了产品检测和现场考核。据悉,英国INTERTEK、瑞士SGS也将准备进入义乌认证市场,为本地企业提供便捷的检测认证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内部质量自控体系,提供质量许可、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咨询和产品安全标准培训、积极对企业进行抽样检测和现场考核。

在日新月异的国际市场中,企业必须顺应全球贸易、采购、销售方式的不断变化,应对新兴市场带来的影响,扩大产品线和产品种类、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降低成本、减少供应链风险,同时又要在整个商业经营过程中达到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当企业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时,第三方认证机构成为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持和可靠伙伴,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难题。

三、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内地企业认证需求的增长,将影响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发展的战略部署,未来会出现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逐步辐射到全国的局面。因此巨大的发展潜力也使国际认证机构加快拓展我国市场的进程,如何提升品牌形象、调整业务方向及整合业务将是这些国际认证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国际认证机构的悠久历史、良好声誉、全球客户资源都有助于他们提高市场地位。强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是在我国认证行业激励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认证公司如果能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认证范围、能提供多种检测,那么客户也就不需要为一件产品而去通过好几个认证公司的认证,推行全程一站式服务业务将是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我国业务的发展方向。

商品检验论文范文篇6

论文摘要:离职教育中的国际贸易专业技能教学一直就是薄弱环节,要解次谊问题?瞩确国际贸易专业技能体系十分必要?同时也娄确立正确的国际贸易专业各项技能训练的目的和相关基础课程的教学,同时注意将国际贸易专业技能考核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强调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培养方法应多元化,以及加强国际贸易专业技能教学师贵队伍建设的重要幔。

目前在高职教育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将专业培养目标订得过高,这不利于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突出职业性、行业性,面向地方或行业经济的特征,明确高职教育就是为学生从业服务的,就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专门人才为主要教学目的。由此,我们认为,高职教育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对外贸易专业知识与技能,适应新的企业环境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对外贸易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理论技能,独立开展涉外经贸业务及对外经贸管理工作。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不难得出结论,突出国际贸易技能教学是完成该专业培养目标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国际贸易专业技能教学,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离职教育中国际斑易专业技能体系

三年的国际贸易专业学习,要完成sa多门的课程,这些课程中,哪些课程与技能教学有关呢?这还要从什么是技能谈起。这里所说的技能,是指涵盖完成某一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任务的必播的一切技术和应用能力,是指把专业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岗位工作中去的能力。国际贸易专业技能体系包括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含岗位技能)。

基本技能包括:演讲与口才;英语听、说、读、写、译;中英文录人;计算机应用;公关礼仪。专业技能包括四个方面:谈判前的准备阶段:包括国际市场调研、与国外客户建立贸易关系;交易磋商与合同的签订阶段:包括成本核算预报价、商务洽谈、外贸合同的拟定;合同的履行与善后处理阶段:包括单证业务、储运保险、报关报验、国际仲裁;进出口业务全程仿真模拟训练。

二、国际贸易专业各项技能训练的目的和相关的苍础课程

〔一)基本技能训练。其目的是:通过对有关基本技能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本专业将来职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素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拥有专业技能,胜任基本工作打好基础。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在兰年的学习过程中,必须通过下列基本技能课程的训练。(见表)

基本技能训练必须有组织与考进行,最后还要考核。应由专职教师结合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相关项目的教学、实训,实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现场观摩模拟操作、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最终达到考核要求。考核方法可通过现场操作和综合打分等形式进行,其中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能熟练攀握计算机办公室自动化软件及其他外贸应用软件,并达到浙江省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级。英语要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并达到CET--4或英语应用能力A级,三校生英语应达到应用能力A级或CET-3。

(二)专业技能训练。国际贸易专业技能训练项目是围绕进出口业务的开展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谈判前的准备阶段。这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国际市场调研。企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必须研究国际市场的变化规律。该项技能训练的目的就是使广大学生掌握如何在国际市场商搜集商品信息和做好商品定位、市场细分等国市场营销的基本技能。相关的课程主要包括“进出口业务”、“外贸英文函电”、“电子商务”、“国际市场营销”。其次是与国际客户建立业务关系。该项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寻找海外客户的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客户关系外贸英文函电的处理,寻找海外客户的各种途径。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外贸英文函电”、“进出口业务”、“国际经贸地理”等。

第二阶段:交易的磋商与合同期签订阶段。包括:(1)成本核算与报价:这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产品的成本核算,外贸商品报价技能,不同的贸易术语(主要是FOB.CFR,CIF)的报价转换,不同报价货币的报价转换,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进出口实务”、“国际结算”、“国际金融”等。(2)国际商务谈判。这旨在培养学生国际商务谈判的组织能力,国际商务谈判的策略和技巧,以及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基本礼仪,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英语听说”、“公关礼仪”、“国际商务洽谈”、“国际商法”、“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贸易实务“等。(3)外贸合同拟定训练,包括商品的品质、数量、包装、价格等合同条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对外贸易合同中各条款拟定应注意的间题。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进出口实务”、“国际商法”,"WTO概论”等。

第三阶段:合同的履行与善后处理阶段。包括:(1)单证业务技能训练。单证业务包括开证、审证训练和单据制作和修改等方面。通过单证业务的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进口商申请开立信用证的业务流程(模拟进口商)掌握进口业务开证的相关技能,通过单据的制作的修改训练,使学生拳握发票、汇票BlL等专业单据的制作,具备单证员的业务能力,相关专业课程有“单证业务”、“外贸英文函电”、“国际结算”、“国际金融”、“进出口实务”。{2)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训练,使学生掌握货物储存、运输、保险等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使学生能胜任货代员的工作。相关的课程有“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进出口业务”、“外贸商品学”等(3)报关报脸技能训练。该项训练目的使学生掌握商品报关、商品检验、商品检疫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胜任报关员、报检员的工作,涉及的相关课程有“进出口实务”、“报关实务”等。(4)国际仲裁训练。这是使学生掌握进出口业务中出现纠纷后进行国际仲裁应具备的应对能力,涉及的相关课程有“国际商法”、"WTO概论”、“进出口业务”等。

第四阶段:进出口业务全程仿真模拟实训。该阶段的技能训练是通过完成一笔进口(或出口)业务的综合模拟训练,使学生掌握掌综合外贸业务能力,并具备一般国际贸易业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相关课程有“进出口业务”、“外贸英文函电”、“单证业务”等。

三、专业技能教学应该特别注惫的若干问题

1、技能考核与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专业技能的考核不可流于固定模式,甚至形式化,有的技能课程的考核可采取在实训或课程结束时,单独设立实训项目考核,由任课教师负资,单独列人学生外贸综合技能成绩群中,成绩可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条件具备的技能训练课可积极实行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方法,以推动社会劳动准人制度的实施,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拿到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证书有利于学生的就业,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加现有的适合高职教育的有关资格证书考试,还要积极参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工作,如果能将这些标准与教学计划有机结合,可以使技能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商品检验论文范文篇7

论文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对降低跨地区的交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益,最终改善全球的资源配置发挥积极作用。

在2008年“中欧企业与商会国际论坛会议”上,全球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每年5.8万亿美元,即使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10年全球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6万亿美元。2008年,随着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升、美国因次贷危机缩减进口等因素影响,使得国内众多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处境艰难。而电子商务因其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等内在特征显示出传统的贸易方式不具备的优势,电子商务正在成为我国企业对外贸易方式的重要选择之一。

据有关专家估计,2009年电子商务这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大大地增加了全球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机会、降低跨地区的交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益,最终改善了全球的资源配置,成为国际贸易的必要桥梁。

一、全面认识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电子商务一经诞生就以超常的速度发展,成为推动新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也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从微观主体的影响:

1.1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交易双方的新要求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式的商务交易模式,摆脱了展示柜与谈判桌,使商务交易变成了一种“点到点”“、站到站”的商业数据互动,但是,电子商务应用于国际贸易并不是想象中由供应商建立起一个自己公司的网站,全世界买家就能搜寻到该供应商的产品,而后发出查询、询价、要求样品等直至签定合同、安排货运、收付货款等等如此简单。国际贸易的开展,买家和供应商有各自独立的商业目的。只有把双方的目的有机地连接起来,贸易才能展开。同样,运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优化国际贸易进程也必须将买家和供应商各自独立的商业目的通过互联网,运用新的技术手段,软件,服务和相配套的流程将其相互连接,这样才能使双方达到各自的目的。因此,无论是供应商还是买家必须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产品及公司介绍展示在互联网上:而买家必须将供应商的信息收集、编辑成通用的形式以做比较,这样才能让电子商务为国际贸易作出更好的贡献。

1.2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新的经营主体虚拟公司的出现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这种“虚拟公司”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创新型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与“虚拟经营”采用了合作竞争的经营方式,揭开了信息社会公司组织及运作方式变革的序幕。通过开放系统的动态网络组合寻找资源和联盟,这种虚拟公司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竞争环境和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给跨国公司带来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好处。

2从宏观方面来看:

2.1电子商务要求虚拟市场——国际贸易新的运行环境的完善

电子商务通过网上“虚拟”信息的交换,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空间,这是一个开放的、多维的、立体的市场空间,它突破了传统市场以一定的地域为存在前提的局限性,在全球范围内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新型世界市场的形成。信息流动加速了资本、商品、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带动了全球“网络经济”的崛起在这种网络贸易的环境下,各国间的经贸联系与合作也大大加强。

论文摘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它的触角已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国际贸易领域是最早感受到电子商务影响和;中击的领域之一。世界各国、WTO和世界其它一些经济组织对电子商务的发展都极为关注,探索我国国际贸易在电子商务大潮中如何应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对降低跨地区的交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益,最终改善全球的资源配置发挥积极作用。

在2008年“中欧企业与商会国际论坛会议”上,全球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每年5.8万亿美元,即使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10年全球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6万亿美元。2008年,随着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升、美国因次贷危机缩减进口等因素影响,使得国内众多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处境艰难。而电子商务因其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等内在特征显示出传统的贸易方式不具备的优势,电子商务正在成为我国企业对外贸易方式的重要选择之一。

据有关专家估计,2009年电子商务这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大大地增加了全球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机会、降低跨地区的交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益,最终改善了全球的资源配置,成为国际贸易的必要桥梁。

2.2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营销模式和贸易方式改变

传统的营销模式是先有了产品再寻找顾客,卖双方基本上是用电话沟通、邮寄产品目录、各式各样的展览会等方式交流意见和建议。而电子商务引起市场营销的巨变,促进国际贸易营销,产生新的市场营销形式——电子营销,即采用电子手段的市场营销和以因特网为核心的电子营销。而后者正在发展成为现代国际贸易营销的重要方式。

另外,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方式与传统国际贸易方式不同,主要表现为:(1)交易各方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通过直接面谈方式或当面交换方式来达成和进行国际贸易交易:(2)国际贸易流程改革。实现对以纸面贸易单据(文件)的流转为主体的传统国际贸易流程和交易方式的改革,形成新的国际贸易流程方式。

2.3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管理和监管方式改变

电子商务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根据已有实践,运用电子商务进行的国际贸易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出口商品配额电子招标(2)网上申领发放进出口许可证(3)海关网络化管理(4)进出口商品电子化检验检疫管理(5)外贸企业全过程电子化管理。从监管方面来说,一方面要积极与世界各国合作,共同推进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在国际贸易的管理上加强电子商务的应用如出口商品配额的发放、电子报关、进出口商品检验等方面要尽快与国际接轨,使政府在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成为主导力量。

二、我国发展国际电子商务的对策

对中国来说,如何更前瞻性地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变化,更好地利用国际电子商务这一新的方式来提高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大力推动出口贸易的增长,也是政府、企业界和相关各方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目前的环境下,中国发展国际电子商务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积极鼓励信息技术发展,加强电子商务基础建设。

继续完菩相关工程建设,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积极支持和鼓励公司或个人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适用先进技术,对从事信息技术开发和经营的公司或个人给予税收的优惠积极推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在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全民族的电子商务意识: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二,加强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

首先,应密切关注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及时总结问题,为政策出台做好准备。其次,在政策的完善过程中应注重评估经济影响。再次,应注重和已有政策法规的衔接问题。最后,应和国际上对电子商务的政策接轨,使中国的政策、制度规范化。现行国际贸易法许多规定不适用于电子商务方式,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会带来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为了保证电子商务的发展,围绕电子商务发展及相关的网络管理、信息安全、金融结算、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应加快现行法律的修改步伐,及时制定、出台新的贸易法规。

第三,提高企业电子商务能力

企业是推行电子商务的重要主体,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保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需要具备必要的决策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资金能力。中国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能力不足,要继续推进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教育和培训,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完善科学建设,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不断充实和提高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综合能力。

第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对话,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

面对电子商务带来的诸如关税与税收、统一商业代码、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新问题,各国加强了对话与合作。我们可以吸收学习国外发展成熟的相关经验,逐步发展壮大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如针对我国通信基础设施薄弱,安全技术不够完善,可利用国外的电子商务技术及设施,发展国际业务。事实上,这些对话活动不但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条件下新贸易规则的制定,决定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利益分配而且加强了各国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各国电子商务的国际性。

商品检验论文范文篇8

[论文关键词]贸易实务双语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它以国际贸易具体流程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国际贸易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该课程涉及到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商法、保险、运输、金融、商品检验等诸多方面的知识。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日趋明显,在高校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具有实际的意义。

一、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实践的模式

在本世纪初全国高校开始普遍开始尝试双语教学之时,就纷纷开始尝试运用双语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这期间有成功、有失败,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们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及自身的知识水平,探索出来几种针对该课程讲授方式的几种模式。

(一)半外语型即使用英文教材,教师用汉语讲授。这是初级形式的双语教学模式,适合于学生外语基础和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情况。

(二)混合型即直接使用英文教材,教师用英文和汉语交错讲授。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知识,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要低一些。

(三)全外语型即直接使用外文(英文)原版教材,教师用外文(英文)讲授,学生以外文(英文)接受所学知识。这是高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文水平要求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学生在普及教育阶段,外语的学习主要是以学生的读写能力为主,这直接造成我国高校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多不能贯彻全外语型教学模式,而多停留在半外语型和混合型教学模式上。

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选择的困难

按照许多学校规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材的选用标准为原版英文教材,也有相对宽松些的要求,使用中英对照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就全英教材来讲,目前国内可使用的有两种途径。一个是从外国引进的原版全英教材。由于这些教材与中国的实际国情不相匹配,故很难采用。一个是国内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所编著的全英的贸易实务教材,如帅建林编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贸易实务》(英文版)、对外经贸大学周瑞琪主编的《国际贸易实务》(英文版)。但是由于我们高校学生普遍英语程度及专业英语水平所限,纯英文版的外贸书学生学习起来不易全部吸收。需要一些汉语的外贸书籍做参考才好。但是从学生经济状况而言很少有学生为了学习一门课程愿意购买两个教材的。这就需要中英文对照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但是或于客观条件所限,就笔者进行实务双语教学中所见,很多教材的内容还需要充实,编排也还需要完善。

(二)学生学习的困难

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热情上一般要高于其他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但是纵然有这份对英语的热情,也难以抵挡他们在学习贸易实务双语课程上的畏惧感。直接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自身水平所限。全英课件看不懂,全英讲授听不懂,全英教材看不懂,这样的现象在贸易实务的双语课程上是很普遍的事情。2、英文专业术语多。国际贸易实务中很多专业性的术语,用汉语讲学生能理清楚其中的关系已经不错,莫说是再转换成英语的术语了。这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无疑是难上加难的事情。譬如,IS0、ICC、D/PatSight、hereof,thereto、CustomSfeesandduties等等。3、对于双语课程考试的形式的担忧。笔者平时上课经常会遇到学生问,老师我们这们课究竟怎样考试?是不是都是英语啊。如果双语教学给学生的感觉特别难得话,学生对考试也是充满着畏惧。

(三)教师教授的困难

国际贸易实务本身是专业课,但要开为双语无疑对教师的自身的外语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有的教师迫于学校要求或其他原因,在自身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去开双语课自然是收不到好的效果。但是对于自身外语水平较好的教师教双语课程也是个很大的挑战,怎么让学生既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双语,又能真正地掌握专业知识。全英授课,学生听不懂会抱怨,全汉授课,名不副实。一半英语一般汉语,那一部分应该用哪种语言,也要仔细考虑。教师所要面临的另一个困难是学校对于双语课程的规定,一般学校对双语课程都有较为严格的认定,并且也有严格的教学效果的评定,譬如,教学中英语必须达到50%以上等等。教师面临着是严格按照教学管理制度中规定的英语比例让课还是先放下英语问题先解决学生专业知识掌握问题的两难境地。

三、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教学效果优化策略

虽然在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仍应看到双语是个大趋势,如能灵活处理,克服其中的问题,我们依然能够探索出一条教学效果较好的途径来。

(一)鼓励贸易实务双语教程的编纂

鉴于前文所提到的困难,我们应该大力鼓励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全面的教师编写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程,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国外职业教育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国际经济法教材、国际商务教材等相关材料,以及我们国内一些权威的汉语版国际贸易方面的教材,去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对照教材,逐步建立全面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材体系对于一些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学校甚至可以组成双语教材编写督导小组,以起到督导优化所编教材的作用。这对于我们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一件大好事。

(二)灵活多样得组织课堂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我们每位老师所面临的教授对象不同,所应采取的方式也应该不同。作为双语教师,我们要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英文水平,接受能力,以此为基础再决定究竟怎样来实施双语。譬如,在我国重点本科院校,学生的英文读写能力普遍要高于一般二本院校,这时我们在课件的处理上,就可以大面积使用英语,只对一些术语或较难得词汇予以标注。但是在二本院校,或学生英文读写能力较有限的学校,我们可以使用英文课件,辅之以汉语课件的方式,课堂讲授也要注意对于重点、难点不妨就用汉语来讲,对于比较容易得地方用英语,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尝试使用此法,实践证明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三)积极探索双语实验教学

目前许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引入实验软件,进行软件模拟,这其中有北京用友公司的国际贸易模拟流程软件等。这些软件本身的流程中,大量的单据都是英语的。如果教师能够善用这些单据,并在模拟流程中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询盘、发盘、还盘的交流,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有案例讨论,模拟商务谈判等环节鼓励学生用英语来学习。

商品检验论文范文篇9

摘要:地理标志是世界贸易组织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提出的,要求WTO的各缔约国给予保护的一种独立知识产权。国外立法对地理标志的保护主要有两种模式,分别为商标法保护模式和专门法保护模式。笔者认为,采用商标法保护地理标志的方式存在着缺陷,不能实现对地理标志全面的保护。在我国已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国应制定专门的地理标志保护法,以保护我国的地理标志。

关键词: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商标法专门立法

一、地理标志的涵义及其法律保护意义

根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下简称“TRIPS协议”)第22条第1款,地理标志是指其标示出某商品来源于该地域中的某地区或某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它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论文百事通地理标志作为某种特定的知名产品来源的标志,是由产地标志、原产地名称逐步演变而来的。早在1883年3月签署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中就对产地标志的保护问题进行了规定;1958年10月签署的《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是一个专门保护原产地名称的国际条约,该协定对原产地名称的定义、保护方式、保护途径做了详细规定;而地理标志的定义则是在1994年4月签署的TRIPS协议中正式确立的,并逐步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TRIPS协议将地理标志列为知识产权的一种形式,对其保护问题做了若干规定。

在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于2005年6月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对地理标志产品作了定义:“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

地理标志作为一种知识产权,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其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地理标志是标示这些特色产品来源地的标志,它同时还表明这些产品的质量、信誉和其他特征与其来源地密切相关。使用地理标志不仅可以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来源的信息,满足消费者追求产品真实产地的愿望,而且还意味着向消费者提供了该产品具有某种特定的质量保证。

我国是发展中农业大国,而地理标志产品大多是农产品,因此保护地理标志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作用重大。

二、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模式

虽然TRIPS协议对地理标志作了详细的规定,但TRIPS协议没有确定保护地理标志的具体方法,不同国家在处理这类问题上有较大的差异,各国在地理标志的保护方式甚至地理标志的定义上都存在分歧。目前世界各国保护地理标志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商标法保护模式

商标法保护模式是实行普通法的国家主要采取的一种模式,以美国为典型代表。该模式将地理标志纳入商标法的保护体系,通过将地理标志注册为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的方式进行保护,并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人的主体资格进行限制。目前多数国家采用商标法模式。该模式的优点是根据商标法兼容性的特点,将与商标基本功能相同的地理标志用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的有关规定进行保护,既无需任何其他附加资源的投入,又可有效避免因主管机关不同而引发的冲突和纠纷。采用此模式的国家一般都有较为完备的商标法。

(二)专门立法保护模式

法国是这种保护方式的代表,早在1919年法国就颁布了《原产地名称法》,规定了原产地名称的概念、主管机构、认定程序及法律诉讼程序。迄今有20多个国家采用此模式。从地理标志的保护强度看,保护水平最高的当属特别法模式。该模式充分考虑到了地理标志权作为一项知识产权的特点,通过专门立法使保护的内容和形式明确规定。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

这种保护模式以瑞典、日本为代表。将地理标志侵权行为视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保护。采用该模式的国家一般是国内符合地理标志要求的产品较少,没有必要耗费太多社会资源予以保护。由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只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较少的国家,所以一般说来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主要有商标法保护模式和专门立法保护模式。

三、我国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现状

在我国,1999年8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定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的规章;2001年3月,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布了《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及其实施办法;2005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对地理标志产品从概念、申请到保护监督作了统一系统的规定。而2001年10月新修订的《商标法》明确指出地名可以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使用。可见,我国采用的是商标法和特别法保护的双轨制保护模式,对地理标志实行两套法规、两个部门同时管理:国家工商行政机关依据商标法律制度,将地理标志纳入到证明商标、集体商标体系之中进行保护,仿效的是美国模式;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对地理标志实施保护,仿效的是法国模式。

同时存在两个地理标志保护机构根据不同的法律行使行政权力,必然造成权力的冲突、管理体制上的冲突和地理标志管理秩序的混乱,导致市场主体无所适从,而这又必然造成权力主体的冲突,增加了当事人的负担,浪费了国家管理资源。2005年末的“龙口粉丝”案就是这种地理标志“两股道”管理模式导致权力和权利冲突的典型案例。

四、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模式

鉴于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问题,有学者主张我国应专门制定一部地理标志保护法,也有学者主张我国以采用商标法模式为宜。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认为应当用专门法来保护地理标志。理由如下:

(一)我国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能够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

在1999年8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和2001年3月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布的《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的基础上,2005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按照WTO的TRIPS协议关于地理标志的规定,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有关规定,在总结、吸纳原有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和《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已于2005年7月开始施行。该规定的内容对地理标志的保护作了详细的规定,它的施行标志着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日趋完善。该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决地理标志有关法规之间的不一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施行后,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同时废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的《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及其实施办法中关于地理标志的规定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不一致的,以后者为准。这就使《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和《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两部不同的法规得到了统一和完善,申请人在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上只执行一个法规,大大方便了申请。

2.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明确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依照只能开展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工作。并同时对出入境检验检疫和质量技术监督两个部门受理原产地域产品的范围作出明确的分工,解决了管理较差和同一产品重复申请的问题。

3.进一步明确地理标志的涵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明确了地理标志产品的概念,规定较为全面,消除了歧义。解决了以往对地理标志产品,即原产地域产品、原产地标记产品的涵义不尽相同甚至存在分歧的问题,使申请人可以容易的了解本地申请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从而积极申请保护。

4.明确地理标志的申请主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明确规定地理标志产品的申请主体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的地理标志产品申请机构或人民政府认定的协会和企业。解决了《原产地与产品保护规定》和《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对地理标志申请人的规定不一致、不明确的问题,有利于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商标法保护地理标志存在的缺陷

用商标法模式保护地理标志,就是把地理标志当作一种特殊的商标,放到商标法的保护伞中,通过注册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的方式来保护。但地理标志与商标有本质性的区别,用商标法来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存在种种缺陷:

1.《商标法》对商标构成的规定无法应用于地理标志。《商标法》第10条规定商标包括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中不能含有地名,以保证商标的显著性。但被作为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保护的地理标志却正是由地名和产品通用名称组成的。

2.商标法对商标权保护期的规定并不能够很好的保护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从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来看,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十年,若想取得长期保护,要经过续展程序,才可保证其权利具有永久性,过了续展期后,商标权即告终止和丧失,进入公有领域。而地理标志一经注册成功后,只要合理使用,就可以永久存续不受时间的限制。

3.以商标形式保护地理标志无法解决地理标志的权利主体和权属关系问题。注册商标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单一的,注册商标只属于商标注册人。而地理标志只是一个地域的名称,是该特定地区内所有生产同类产品的符合条件的生产者均可使用的共有的、开放性的权利。

4.商标标示商品出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使公众识别出同类商品的生产者或同类服务的提供者。这样就具有识别同类产品生产者的功能;而地理标志则除了直接标示商品的来源,以区别其他同类商品的产地。如果将地理标志注册为商标,商标总局在质量技术检测方面的劣势无法解决地理标志质量标准控制问题。

5.地理标志的注册是一种权力确认。商标权的获得是以商标的注册为先决条件,而地理标志获得保护的前提并不是注册登记,注册只是对已经存在的这种权利进行的一种确认。因此,地理标志的注册不是权利产生的前提,而是一种公示宣告、一种权利确认。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地理标志是一种独立于商标法律体制之外的知识产权,属于商标体制的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无法全面实现对地理标志的保护与规范。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地理标志的保护采用商标法保护模式,因此有学者认为我国商标法已经采取了通过注册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的形式保护地理标志的做法,这一做法符合国际惯例,没有必要再单行立法。目前学术界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将商标法保护地理标志说成是“国际惯例”而主张我国采用,这并非是一种科学的观点。

当前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商标法保护存在种种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地理标志的专门性法规和规章保护日趋完善,鉴于地理标志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我国符合地理标志特征保护的产品众多的特点,我国应尽快建立与商标保护相区别的地理标志及其保护体系。

参考文献:

1.马晓莉.地理标志立法模式之比较分析.电子知识产权,2003(1)

2.李凯年.解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3(3)

商品检验论文范文篇10

【论文关键词】消费者安全权现状法律对策

一、我国消费者安全权保护现状

消费者的安全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害的权利。这是消费者享有的首要权利,是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其中消费者人身安全权是指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权,它是享有其他权利的基础。而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是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财产安全不受侵害的权利这里的财产安全既包括所购买、使用商品本身的安全和接受服务所涉及商品本身的安全也包括它们对于其它财产的安全。

我国消费者的安全权保护一直是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它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侵害消费者安全权的案件数量多、危害大涉及商品和服务行业众多侵害不特定消费者安全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如2004年的徽害人婴儿奶粉案、2005年肯德基的“苏丹红“案件2005年哈医大二附院550万的天价医药费案件,今年3月郑州市的保罗国际美容美发(河南)有限公司(以下称保罗国际)天价头事件“。这表明消费者安全权的保护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消费领域里一直居高不下的是食品、药品、装修装饰材料等的质量问题。近两年来随着居民购买商品房、家用汽车及金融服务、网络购物等新的消费需求的增多,消费者安全权侵害的领域也随展之扩展据中消协2007年全国消协受理投诉情况分析2007年投诉增长前十位的是销售(含网络销售、电视直销)、计算机、互联网、汽车、金融保险、教育培训、美容美发、电信、厨房设备。

第二近年来整体情况有好转但消费者安全权侵害仍是消费纠纷的重要部分。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相关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强近两年情况略有好转。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年2月公布的《2007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分析))显示:2007年的全部案件受理数比2006年少了45487件。其中2007年消费安全投诉13452件比2006年的13967件少了515件下降3.7%。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其一安全权侵害案件的总量还在万件以上其二尽管直接的安全权纠纷在各种消费者权益纠纷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占消费纠纷比重较大的质量问题、价格问题等或会直接给消费者带来人身、财产损害或会误导消费者使其做出错误判断从而带来财产损害。因此消费者安全权保护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重中之重。

第三消费者安全权法律保护不力因为消费者安令权保护法律规定不完善诉讼成本高、执行不力举证艰难行政监管不到位消费者团体组织力量有限,消费者自身认知能力欠缺等诸多原因致使消费者安全权法律保护难以做到及时、高效。刚刚发生在郑州的“保罗国际天价头’‘案件就是例证。2008年3月29日本打算花38元剪发的两名女大学生在结账时被告知两人消费总额仁2万元。事情发生后消协因店方拒绝调解将投诉转到工商所。而随后工商、公安、物价、税务各部门相互推诱无人出面。而且,“保罗国际“强制消费自2007年9月以来一直有人投诉但管理部门却并未采取任何行动。最后直至事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有关领导的批示下,有关部门才对“保罗国际”作出行政处罚。笔者认为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不力的状况一天不改变消费者安全权就一天无法实现。

二、加强消费者安全权法律保护的对策

1.完善消费者安全权立法

第一,进一步扩大消费者安全权的保护范围,即一切对消费者生命、身心健康、人格尊严和财产利益有现实或潜在危害的产品或服务消费者都有权获得法律救济。

第二进一步明确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和严格经营者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时代带来的补充性制度它的社会功能在于维护社会正义保护弱势群体。因而,它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技术性。以此作为逻辑起点,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和责任的改造应该集中在保持对政策性充分重视的同时强化其技术性和可操作性上面。首先通过广泛建立国家标准的方式来明确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标准。其次进一步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侵犯消费者安全保障权的归责原则和救济方式,即规定消费者安全权纠纷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同时规定完善的救济途径和合理的赔偿标准。

第三完善消费者安全权争议解决机制。按照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消费者权益纠纷发生后只能由消费者各个人行使诉权缺乏团体诉讼制度和公益诉讼制度。我国消费者协会在消费者维权方面的地位日益重要但因为没有诉权其消费维权的作用大大减弱导致消费者维权成本增加维权机会减少。此外我国出现的王海、葛锐等人为了公益目的而进行的诉讼由于必须个人承担为诉讼而付出的时间、精力等成本迫于生计他们近年来已很少再进行公益诉讼了。这无疑对维护包括安全权在内的各项消费者权益是重大损失。因此我国应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消费者协会等组织享有团体诉权的团体诉讼制度和公益诉讼制度。

第四提高对经营者消费侵权的处罚数额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适用惩罚性赔偿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和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这一规定不尽合理。根据外的经验、惩罚性赔偿的计算标准为个案的实际损害乘以行为的责任机率的倒数。而我国这一制度是在任何情况下的一倍明显不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该法第五十条规定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这一规定的罚款数额偏低,从而致使经营者违法成本过低。难怪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主持人在4月21日对“保罗国际天价头事件“报道时感言:”违法成本太低。“国外的处罚则普遍较高,如全球最大的烟草公司菲利浦·莫里斯公司因未向烟民告知“吸烟有害健康“的真相,导致一个有30年使用该公司香烟的老烟民患上了肺癌,被推上被告席,被洛杉矶高等法院判以280亿美元的巨额罚金。建议修改第50条大幅度提高经营者消费侵权的罚款数额增加经营者违法成本,土曾强法律的威慑力。

2.加强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行政监管

经营者违法成本不仅表现在立法不完善上而且表现在行政监管薄弱上。按照我国现有的制度设计消费者安全权保障制度主要有四种:标准化制度、安全认证制度、许可证制度、商品和服务的标示制度。行政监管是执行消费安全制度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制度。在我国政府内部有不同的职能管理部门其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技术监督机关、卫生监督机关、环境保护机关、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机关、各行业主管部门等都是消费者安全权保护的行政管理机关。这些机关通过自己的各种不同的职能来管理市场、约束市场,但是目前仍存在监管不力等问题,必须通过完善工作制度体系等方式加强行政监管。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对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提高管理、监督人员的素质、增强其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更好的保护消费者的安全权益

第二完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制度。继续推进和完善流通领域商品准入制度改革。以食品及涉及消费安全的商品为重点商品,以农村为重点区域,强化对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管、对批发市场的源头治理,加大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商店的监督检查力度。选择商品房销售、电视购物、美容美发服务等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第三不断完善消费维权工作体系。一要建立工商机关和相关行政部门联动的消费维权协作机制和完善合作机制。二要与涉及消费安全的重要商品和服务的有关行业协会建立协作机制。三要完善与新闻媒体的消费维权互动机制。四要进一步促进、引导行业组织制定消费维权自律管理制度。

3.强化对消费者安全权纠纷的司法裁判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了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途径可以选择和解、调解、申诉、仲裁、诉讼。但实践中往往是协商不欢而散、调解难见分晓、申诉久拖不决、仲裁没有依据、起诉精疲力尽最后弄得消费者懒得奉陪、自认倒霉从而助长了经营者侥幸投机、态意妄为的行为。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消费纠纷的数额虽小但诉讼程序繁琐劳时费力、不堪重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应当采取措施方便消费者提起诉讼。因此应借鉴国外的做法,专门设立小额消费纠纷法庭综合《民事诉讼法》关于简易程序和特别程序的有关规定,采取对消费者更有利、更简便、更快捷的方式解决消费纠纷,如实行独任审判、一审终审、短期审结等等r减轻消费者的诉讼之累。同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53条、第54条和第55条的规定,在消费纠纷数额小、诉讼标的又是共同的或属同一种类,无论参与诉讼的消费者人数确定还是不确定,都按共同诉讼的规定来处理。消费者可以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法院也可以发出公告,说明案件情况和诉讼请求,通知不确定的其他消费者到法院来登记,参与共同诉讼法院就该案作出的判决和裁定,对未参加登记的消费者来说,只要是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提起诉讼,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属同一种类,就直接适用该判决和裁定。

4.加强消费者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