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方案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5:13:54

企业管理方案

企业管理方案范文篇1

理,促进企业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实施方案。

2制定原则

2.1.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

2.2.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强化企业管理的原则。

2.3.健全责任体制和约束机制,体现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2.4.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原则。

3范围

本方案规定了企业内部管理实施事宜,适用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和考核。

4职责

4.1.企管部具体负责公司各车间、部门的综合考核工作。

4.2.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按照本方案要求按期对相关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并

按信息传递要求按时向企管部提供信息。

4.3.综合考核.的结果由管理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5管理形式

5.1.经济责任制

5.1.1.经济责任制实行“量化指标”考核和综合管理的考核。

5.1.2.炼胶车间、分层带车间、整芯带车间、编织车间、V带车间的生产实行保质

量目标、保产量、保质量、保综合管理、保原材料消耗(成本)、保车间费用、保

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形式。

5.13.动力车间实行保质量目标、保综合管理、保煤耗、保维修费、保服务质量、

保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形式。

5.1.4.V车间的销售实行以货款回收按比例提成包销售人员工资、差旅费、业务费、

保工作质量、保服务质量的考核形式。

5.1.5.职能科室按照公司生产经营计划相关指标、岗位工作标准,实行保质量目标、

保工作质量、服务质量、安全管理的责任制形式。

5.1.6.供销部的销售业务实行保销售额、货款回收、保销售费用、保工作质量、保

服务质量的责任制形式。

5.2.部门领导负责制

5.2.1.执行董事(总经理)与副总经理、主管的部门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各副

总经理与各主管的部门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各级之间逐级负责。

5.2.2.各车间主任、部门负责人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严

格执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定,是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第一责任人。

5.2.3.车间主任、部门负责人负责做好员工的业务技术教育、质量意识教育及政治

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5.2.4.车间主任、部门负责人应加强对本车间(部门)员工的安全生产的教育,出

现安全生产事故,承担相应的责任。

5.2.5.各部门和车间应加强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企管部每两月出一期《银带简

报》每期简报时间间隔不超过60天,各车间在逢单月的20日前更换一次黑板报

(有两块黑板的应每月更换一块),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企业文化

氛围,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2.6.车间主任在确保本车间产量、质量、材料消耗、费用等指标完成的同时,做

好内部的综合管理工作。

5.2.7.企管部根据公司用工需要和岗位定员情况,及时配置人员,车间、部门根据

需要向企管部提出申请,人员由企管部统一调配。各车间、部门无权私自用工。私

自用工者承担由此引发的一切责任。

5.2.8.车间主任、部门负责人有权对本车间(部门)经公司考核后的月工资总额和

季度奖金进行二次分配。

5.2.9.工资二次分配时,应当按照车间或部门内部管理制度,按照“按劳分配”的

原则,依据各个岗位的技术复杂程度、劳动繁重程度、工作责任大小、工作态度以

及员工在其它方面的表现进行。公司允许截留工资,用于车间或部门内部活动的经

费支出,但截留工资不得超过当月工资总额(包括奖金)的3%。

5.2.10.车间应结合公司规定和本车间实际,就质量目标分解、工资分配、劳动纪律、

安全生产、工艺执行、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并在车间内

部管理中严格执行。车间内部管理制度在企管部备案。

5.2.11.车间主任、部门负责人有权根据生产任务的变化和工作需要,可以调整本

车间、部门人员的岗位,车间、部门人员请假执行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手册》中的’

有关规定。

5.2.12.车间(部门)负责人有权对车间(部门)内部的技术革新、质量竞赛、节能

企业管理方案范文篇2

一、布局现状

工业气体通指氧气、氮气、氩气、二氧化碳、溶解乙炔气以及为特殊用途而配制的混合气体等。我市工业气体行业以深冷空气分离、低温液体充装、溶解乙炔气生产企业和经营站(门市部)等经营企业组成。工业气体作为国民经济领域和相关制造业不可缺少的配套产品,应用于冶金、机械、医药、化工、食品、电子等领域。同时,工业气体被灌装于容器(钢瓶)供运输、仓储和使用,许多气体易燃易爆,为甲类危险化学品。

目前,我市共有工业气体生产企业三家。其中:杭州贝斯特气体有限公司规模最大,品种最多,主要产品是工业氧气、医用氧气、氮气、氩气、二氧化碳、液态氧氮、混合气。杭州三泰工业气体设备有限公司单一生产乙炔气。富阳特种气体有限公司生产氩气、碳三气,二氧化碳。xx的工业结构主要是造纸、通讯电缆行业为主,整个工业经济领域气体的需求量不大,但也不可缺少。

三、管理措施

1.全市停止新增工业气体生产企业,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新增的,由企业提出申请和理由,乡镇(街道)或企业主管部门签具意见,经市安监局审查后报市政府同意。

2.凡气体经营布局规划已满额的地区,在未出现停业或关闭企业之前,停止审批经营企业。凡规划未满额尚可新增经营企业的地区,在严格准入条件的前提下,按谁先申请谁先审批的原则,申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气体经营企业布点满额后停止审批经营企业。

企业管理方案范文篇3

一、目标要求

通过召开此次现场会,使食品生产企业充分认识到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检查,深入排查隐患漏洞。各责任单位要监督企业建立落实质量安全控制体系,落实食品生产加工单位主体责任,全面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风险监测、快速反应和工作协调机制,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推动主体责任的全面落实,营造出全市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保障食品安全的浓厚氛围。

二、工作安排

(一)时间安排

初步定于2012年5月20日,时间一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二)会议地点

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会议室。

(三)会议内容

1、宣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及相关文件;

2、听取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和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经验介绍并现场观摩相关企业;

3、与食品企业签订《质量承诺书》。

(四)观摩企业

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

(五)参会人员

1、全市食品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

2、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协会、行风监督人员和媒体记者;

3、部分消费者代表。

三、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深入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活动是今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首要任务,各责任部门要全力以赴,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抓出成效。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工作的要求,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大力宣传和推广典型经验和典型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周密组织,落实责任

综合科为组织此次会议的牵头部门,负责此次会议的全程组织协调工作,确定具体召开时间、地点等会议相关事宜,并及时通知各责任单位。

企业管理方案范文篇4

20*年,亨达前瞻性地甩开了国内竞争对手的贴牌战与低价战,勇敢地率先走出国门与法国国际品牌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亨达深刻地感受到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广告,更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及早牵手法国国际品牌集团这样专业从事皮鞋等服饰类商品研发、设计、品牌运营及生产经营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一流的国际人力资源、市场渠道资源、品牌差异化资源和最先进的技术设备,乃至全球化优势资源才是亨达所仰重的。彼时,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以色列、日本和中国香港的世界顶级设计师百余人云集其麾下,亨达形成了“世界顶级决策、设计、研发的‘大脑’与‘心脏’”。

通过兼容并蓄、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亨达数年来不仅成功运营了“阿迪丽娜”、“动力足”等叫得响的国际品牌,同时,借力法国国际品牌集团在全球的市场、渠道资源,发挥“世界顶级决策、设计、研发‘大脑’与‘心脏’”的优势,整合并集成来自全球的优势资源,为我所用,最终成功地将自主品牌——“亨达皮鞋”也推到了世界市场的前台。

如果说一次合作还不能证明亨达“站在月球看地球”的开阔视野,那么建立“亨达国际营销网络”则堪称中国企业国际化竞争的经典案例。

企业管理方案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规范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保障环境安全为出发点,以实施各项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制度为抓手,通过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从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处置和利用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督促产生企业加快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力度,处置利用企业严格依法经营,坚决杜绝危险废物排放行为,实现全区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和利用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为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做出贡献。

二、实施范围

全区所有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单位,从事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企业单位。

三、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年3月)

根据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经验,制定在全区推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二)部署阶段(年4月上旬)

召开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会议,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动员和部署,明确实施目的、内容和要求。

(三)组织实施阶段(年4月中旬至9月)

1.启动(年4月中旬至4月底)

区环境监察大队根据各自职责,以年度申报登记数据和日常监管情况为依据,摸清现状底数,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方法步骤,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危险废物管理情况统计表(见附件)及实施方案应于年4月30日前报市局。

2.整治(年5月至6月)

在全区范围内对所有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和从事危险废物经营活动企业开展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专项整治,对照需要规范的内容,督促企业制定上报整治计划,并跟踪督促落实。

3.查处(年7月至8月)

区环境监察支队根据各自职责,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单位或拒不整改的单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厉查处,以查处促整改,促提高。

4.自查(年9月)

区环境监察支队对所管辖的企业规范化管理情况进行自查,写出自查总结并报市局,同时按照一企一档要求,建立健全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档案。

(四)市级验收阶段(年10月)

由市环保局组成检查验收组,采取查看档案、现场抽查等形式,进行检查验收。经检查不到位的,限期完善。

(五)省级验收阶段(年11月)

在市级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形成全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自查报告,报请省环保厅进行验收。

(六)总结表彰阶段(年12月)

根据省、市检查验收情况,对全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并对该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彰。

四、需要规范的内容

(一)如实申报危险废物产生情况,认真落实危险废物信息季报制度。

(二)制定年度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报当地和上一级环保部门备案。管理计划应当包括贮存、利用、处置措施,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度、管理办法以及按月(季、年)转移(频次)计划。管理计划内容有重大改变的,应及时变更申报。

(三)建立危险废物产生台帐。要确定危险废物产生源,根据危险废物产生后不同的管理流程,在产生、贮存、利用、处置等环节建立有关危险废物的台账记录表(或称生产日志)或危险废物转移内部联单机制。

(四)建有符合相关标准的贮存设施和场所,产生的危险废物实行分类收集后置于贮存设施内,贮存时限不得超过一年,并设专人管理。

(五)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标明危险废物产生环节、产生量及去向并在车间、贮存(库房)场所等显著位置张贴。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度以及管理规章制度在厂区显著位置张贴。

(六)产生的危险废物必须纳入集中、无害化处置,或者自行采取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利用自有设施采取资源化利用措施的,要说明利用的技术、设备、产品以及利用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情况;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利用的,必须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计划报批和依法运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七)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必须依法设置相应识别标志。

(八)建立和完善突发危险废物环境应急预案,并报当地和上一级环保部门备案。定期组织实施应对危险废物环境突发事件演练,提高应对危险废物环境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与处置能力,确保环境安全。绘制地形示意图,标明单位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道路以及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和场所的位置并在场区显著位置张贴。

(九)坚持职工培训制度。每年培训有关职工不少于二次,有培训教材(结合本单位实际自编),讲课有记录,并有影像资料,资料保留齐全。

(十)从事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企业单位还要按照《环境保护部年号公告》要求,认真执行危险废物经营情况记录及报告制度,每季度第一个月向市局污控处和区环保局报告上一季度经营情况。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在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和利用企业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是加强环境管理、保障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企业科学生产、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必须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二)明确责任分工。区局管理科负责组织开展全区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和利用企业规范化管理工作;区环保局管理科负责组织所管辖产生企业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区环境监察大队负责组织危险废物处置利用企业和所管辖产生企业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负责对区规范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并建立全市规范化管理工作档案。

(三)加强宣传教育。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涉及企业众多,政策和技术要求较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对危险废物的特性、危害,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要求、技术标准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引导企业自觉发挥责任主体意识,积极投入到规范化管理工作中来。

(四)严格执法监管。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必须与严格执法监管结合起来,对工作开展中发现的违法问题,应及时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要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以严格执法监管推动规范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五)加强档案建设。为确保顺利通过市环保局及省环保厅验收,自此项工作开展之日起就要高度重视档案建设工作,工作中形成的各类文字、声像、图片等资料注重收集、整理、归类、保存。

六、工作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四)《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五)《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六)《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七)《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企业管理方案范文篇6

一、在加强企业管理中要同步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管理

企业如果没有很好的企业文化就如同没有精神支撑,缺乏凝聚力,自然无竞争优势可言。对于企业文化,认识上不能仅局限于企业的业余文体活动,其实企业文化的内涵很广,含盖了企业的指导思想、精神理念工作作风,包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典型仪式、管理制度以及企业形象,它不单包括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社会心理、技能、方法和企业自我成长的特殊方式与各种因素。因此我们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特别要加强人本管理,重视加强对职工的企业文化培养,以企业精神为统领,正确引导职工以爱厂如家的主人翁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忠诚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发展尽职尽责,创造企业的辉煌,实现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的双赢。

二、要加强对中层管理者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培训

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知识的培训显得优为重要。特别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知识层次。要加强管理人员“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公司理财”、“企业经济法”及证券等管理课程的培训,拓宽视野和知识面,在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运营管理学,会让管理人员明确如何将人力、物料、设备、技术、信息、能源等生产要素变换为有行产品和无形服务,如何制定运营的活动计划、组织与控制,如何进行运营系统的设计、改造与升级,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获得利润。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竞争的程度空前加剧,这种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就是制定计划、规划、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善于用人、量才而用,用其所长,补其所短,就会事得其人。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对企业发展将是一种推动力,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企业管理中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企业管理方案范文篇7

1.从企业管理的职能看,企业管理的每一个职能都与信息有关

企业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控制和激励。计划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科学的计划必须以全面反映客观经济过程的大量信息资料为依据,如此才能在计划中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规定时间和建立指标等。也就是说,掌握信息是企业计划工作的前提。企业的组织工作需要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内部信息沟通顺畅,企业的组织职能就会得到较好落实;内部信息交流不畅,企业组织工作就会失效。控制是要接受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并与计划对比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很显然,没有信息也就没有控制可言。对企业员工的激励也要在收集和了解员工的生活情况和精神状态的各种信息后才能有效的进行。

2.从企业管理的过程看,企业管理过程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

企业管理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发现问题,管理者先要进行信息感受,即收集和加工一定量的信息,然后找到和认识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企业管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是管理者针对所发现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优决策方案,多个决策方案的提出和比较均离不开使用大量的相关的信息。企业管理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是最优决策方案的实施,一方面,管理者要将最优决策方案的信息以指标、任务、命令等形式分解、传递给各级执行机构或执行者,这是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另一方面,决策者还需要自下而上的获得最优决策方案实施情况的各种信息。企业管理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是对最优决策方案进行评价,管理者在获得最优决策方案实施情况的各种信息的同时,还要不断获得企业外部的各种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确定最优决策方案时的预计情况相对比,判断是否达到管理目标,以便采取新的调整措施,形成新问题,继而重复上述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管理问题的形成、最优决策方案的确定、最优决策方案的实施、方案评价以及新管理问题的形成构成企业管理的循环过程,这一循环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处理过程。

3.从企业管理的手段看,信息反馈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企业管理实际上是一个一个的决策行动形成一连串的决策,以确定各个不同层次的管理目标和要求。为了落实这一连串的决策,必然要求将上一个决策行动的结果通过报告、数据、图表、资料等形式把信息反馈回来,以便下一个决策的进行。很显然,如果没有信息反馈,上一个决策行动的结果情况就不得而知,而没有关于上一个决策行动的结果的信息,就无法做出下一个决策,从而企业管理过程也就受阻了。可见,信息反馈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二、从信息的角度进行分析,信息促进了企业管理的深化

1.信息的沟通是否合理,决定着企业经营能力的放大倍率的大小

一个企业,无论是内部的控制,还是与外部的联系,都是通过信息进行的。企业管理能对企业经营能力起放大作用的原因就在于信息。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来控制企业的人、财、物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效能,就能增大企业的产出,亦即放大企业的经营能力。这种放大倍率的大小,就取决于信息的流动是否合理,是否有其适当的路线和程序,是否消除了障碍。

2.信息能激发企业管理者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企业管理更有效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既有重复性的东西,又应有不断创新的成果。这种不断创新的成果就是在原有知识、管理经验的储存和积累的基础上,随着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受信息的启示和激发,由创造性思维得出的。有了这种在信息激发下的创造性思维,企业管理活动就会使企业顺利地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适应企业竞争的需要,为企业的自身发展创造条件。

3.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首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化了企业管理思想。比如,由于信息技术突破了地域与时间限制,使企业直接面对全球市场,直接面对全球范围来配置资源,这就要求企业树立全球化观念和标准化观念等新的企业管理观念。又如,由于Internet网、信息高速公路等信息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传递载体,使企业在获取和信息实现了“零时延”,这就要求企业树立“零时延”的崭新时空观——企业必须善于捕捉信息,并及时创新,从而使自己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处于有利位置。

其次,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化了企业管理组织。比如,企业组织结构正逐渐从传统的“职能分工制”转向“事业部制”。“职能分工制”是以劳动分工理论为基础,企业分设生产、供应、销售等不同部门,每个部门只负责其职能范围内的工作。这种企业组织结构的信息沟通环节过多,会造成信息在不同部门之间的传递所需的大量等待时间的浪费和衔接的误差。如何克服这种缺陷呢?许多企业开始实践或已经转为“事业部制”,即按作业流程把各种职能部门的人员组织成一个一个“事业部”,各个“事业部”彼此独立,每个“事业部”负责从设计到销售的整个作业流程。在“事业部制”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克服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的缺陷。又如,企业决策由过去的高度集中决策中心组织改变为分散的多中心决策组织。决策的分散化,一方面克服了集中决策下容易形成的官僚主义、低效率、条块分割等弊病,另一方面增强了员工的参与感和责任感,从而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再次,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化了企业管理方式。比如,大大减少了企业管理人员。传统的企业组织中,从高层决策到基层执行,要经过若干中间管理层次的媒介,中层管理人员,除了监督基层的执行工作外,其主要职能是对信息的中转,将上级决策的信息层层传达到基层,同时将基层执行情况及其所处环境变化及时报告最高管理层,以使最高管理层把握全局,进行整体上的协调和控制。然而,由于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中层的信息传递功能的重要性已大大削弱。中层管理人员的数量因此而大为减少。又如,产品或技术创新速度加快。在信息化条件下,人们可以快捷、准确地获取与产品或技术创新有关的最新资料,计算机辅助设计又加快了产品或技术创新的步伐,这样,就使得企业产品或技术创新的速度惊人。

最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化了企业管理手段。比如,企业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建立自己的网站,从而可以在网上与顾客实现零距离接触,这样更容易培养用户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企业还可以通过网站招聘人才,使企业的人才招聘工作不受地域与时间限制;企业还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络让研究开发做到资源共享,从而大大提高研发的效率,降低研发的成本。又如,电子邮件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沟通方式——企业内部人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交流信息;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等外部成员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谈判、下订单等。

总之,企业管理的发展与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进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

参考文献:

[1]杨建国:略论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和发展[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1(6):23~25

[2]陶振民夏扬:企业管理现代化与信息系统建设的关系协调[J].科技管理研究,2005(4):68~70

企业管理方案范文篇8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关系

一、引言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如何能从大量企业中脱颖而出并保持优势地位呢?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之中,依靠信息肯定是重要因素之一。在认识企业管理与信息的关系时,我们既要看到企业管理离不开信息,更要注意到信息促进了企业管理的深化。

二、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看,企业管理离不开信息

1.从企业管理的职能看,企业管理的每一个职能都与信息有关

企业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控制和激励。计划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科学的计划必须以全面反映客观经济过程的大量信息资料为依据,如此才能在计划中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规定时间和建立指标等。也就是说,掌握信息是企业计划工作的前提。企业的组织工作需要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内部信息沟通顺畅,企业的组织职能就会得到较好落实;内部信息交流不畅,企业组织工作就会失效。控制是要接受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并与计划对比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很显然,没有信息也就没有控制可言。对企业员工的激励也要在收集和了解员工的生活情况和精神状态的各种信息后才能有效的进行。

2.从企业管理的过程看,企业管理过程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

企业管理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发现问题,管理者先要进行信息感受,即收集和加工一定量的信息,然后找到和认识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企业管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是管理者针对所发现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优决策方案,多个决策方案的提出和比较均离不开使用大量的相关的信息。企业管理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是最优决策方案的实施,一方面,管理者要将最优决策方案的信息以指标、任务、命令等形式分解、传递给各级执行机构或执行者,这是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另一方面,决策者还需要自下而上的获得最优决策方案实施情况的各种信息。企业管理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是对最优决策方案进行评价,管理者在获得最优决策方案实施情况的各种信息的同时,还要不断获得企业外部的各种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确定最优决策方案时的预计情况相对比,判断是否达到管理目标,以便采取新的调整措施,形成新问题,继而重复上述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管理问题的形成、最优决策方案的确定、最优决策方案的实施、方案评价以及新管理问题的形成构成企业管理的循环过程,这一循环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处理过程。

3.从企业管理的手段看,信息反馈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企业管理实际上是一个一个的决策行动形成一连串的决策,以确定各个不同层次的管理目标和要求。为了落实这一连串的决策,必然要求将上一个决策行动的结果通过报告、数据、图表、资料等形式把信息反馈回来,以便下一个决策的进行。很显然,如果没有信息反馈,上一个决策行动的结果情况就不得而知,而没有关于上一个决策行动的结果的信息,就无法做出下一个决策,从而企业管理过程也就受阻了。可见,信息反馈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三、从信息的角度进行分析,信息促进了企业管理的深化

1.信息的沟通是否合理,决定着企业经营能力的放大倍率的大小

一个企业,无论是内部的控制,还是与外部的联系,都是通过信息进行的。企业管理能对企业经营能力起放大作用的原因就在于信息。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来控制企业的人、财、物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效能,就能增大企业的产出,亦即放大企业的经营能力。这种放大倍率的大小,就取决于信息的流动是否合理,是否有其适当的路线和程序,是否消除了障碍。

2.信息能激发企业管理者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企业管理更有效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既有重复性的东西,又应有不断创新的成果。这种不断创新的成果就是在原有知识、管理经验的储存和积累的基础上,随着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受信息的启示和激发,由创造性思维得出的。有了这种在信息激发下的创造性思维,企业管理活动就会使企业顺利地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适应企业竞争的需要,为企业的自身发展创造条件。3.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首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化了企业管理思想。比如,由于信息技术突破了地域与时间限制,使企业直接面对全球市场,直接面对全球范围来配置资源,这就要求企业树立全球化观念和标准化观念等新的企业管理观念。又如,由于Internet网、信息高速公路等信息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传递载体,使企业在获取和信息实现了“零时延”,这就要求企业树立“零时延”的崭新时空观——企业必须善于捕捉信息,并及时创新,从而使自己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处于有利位置。

其次,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化了企业管理组织。比如,企业组织结构正逐渐从传统的“职能分工制”转向“事业部制”。“职能分工制”是以劳动分工理论为基础,企业分设生产、供应、销售等不同部门,每个部门只负责其职能范围内的工作。这种企业组织结构的信息沟通环节过多,会造成信息在不同部门之间的传递所需的大量等待时间的浪费和衔接的误差。如何克服这种缺陷呢?许多企业开始实践或已经转为“事业部制”,即按作业流程把各种职能部门的人员组织成一个一个“事业部”,各个“事业部”彼此独立,每个“事业部”负责从设计到销售的整个作业流程。在“事业部制”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克服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的缺陷。又如,企业决策由过去的高度集中决策中心组织改变为分散的多中心决策组织。决策的分散化,一方面克服了集中决策下容易形成的官僚主义、低效率、条块分割等弊病,另一方面增强了员工的参与感和责任感,从而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再次,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化了企业管理方式。比如,大大减少了企业管理人员。传统的企业组织中,从高层决策到基层执行,要经过若干中间管理层次的媒介,中层管理人员,除了监督基层的执行工作外,其主要职能是对信息的中转,将上级决策的信息层层传达到基层,同时将基层执行情况及其所处环境变化及时报告最高管理层,以使最高管理层把握全局,进行整体上的协调和控制。然而,由于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中层的信息传递功能的重要性已大大削弱。中层管理人员的数量因此而大为减少。又如,产品或技术创新速度加快。在信息化条件下,人们可以快捷、准确地获取与产品或技术创新有关的最新资料,计算机辅助设计又加快了产品或技术创新的步伐,这样,就使得企业产品或技术创新的速度惊人。

最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化了企业管理手段。比如,企业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建立自己的网站,从而可以在网上与顾客实现零距离接触,这样更容易培养用户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企业还可以通过网站招聘人才,使企业的人才招聘工作不受地域与时间限制;企业还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络让研究开发做到资源共享,从而大大提高研发的效率,降低研发的成本。又如,电子邮件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沟通方式——企业内部人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交流信息;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等外部成员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谈判、下订单等。

总之,企业管理的发展与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进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

参考文献:

企业管理方案范文篇9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关系

一、引言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如何能从大量企业中脱颖而出并保持优势地位呢?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之中,依靠信息肯定是重要因素之一。在认识企业管理与信息的关系时,我们既要看到企业管理离不开信息,更要注意到信息促进了企业管理的深化。

二、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看,企业管理离不开信息

1.从企业管理的职能看,企业管理的每一个职能都与信息有关

企业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控制和激励。计划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科学的计划必须以全面反映客观经济过程的大量信息资料为依据,如此才能在计划中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规定时间和建立指标等。也就是说,掌握信息是企业计划工作的前提。企业的组织工作需要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内部信息沟通顺畅,企业的组织职能就会得到较好落实;内部信息交流不畅,企业组织工作就会失效。控制是要接受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并与计划对比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很显然,没有信息也就没有控制可言。对企业员工的激励也要在收集和了解员工的生活情况和精神状态的各种信息后才能有效的进行。

2.从企业管理的过程看,企业管理过程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

企业管理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发现问题,管理者先要进行信息感受,即收集和加工一定量的信息,然后找到和认识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企业管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是管理者针对所发现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优决策方案,多个决策方案的提出和比较均离不开使用大量的相关的信息。企业管理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是最优决策方案的实施,一方面,管理者要将最优决策方案的信息以指标、任务、命令等形式分解、传递给各级执行机构或执行者,这是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另一方面,决策者还需要自下而上的获得最优决策方案实施情况的各种信息。企业管理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是对最优决策方案进行评价,管理者在获得最优决策方案实施情况的各种信息的同时,还要不断获得企业外部的各种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确定最优决策方案时的预计情况相对比,判断是否达到管理目标,以便采取新的调整措施,形成新问题,继而重复上述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管理问题的形成、最优决策方案的确定、最优决策方案的实施、方案评价以及新管理问题的形成构成企业管理的循环过程,这一循环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处理过程。

3.从企业管理的手段看,信息反馈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企业管理实际上是一个一个的决策行动形成一连串的决策,以确定各个不同层次的管理目标和要求。为了落实这一连串的决策,必然要求将上一个决策行动的结果通过报告、数据、图表、资料等形式把信息反馈回来,以便下一个决策的进行。很显然,如果没有信息反馈,上一个决策行动的结果情况就不得而知,而没有关于上一个决策行动的结果的信息,就无法做出下一个决策,从而企业管理过程也就受阻了。可见,信息反馈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三、从信息的角度进行分析,信息促进了企业管理的深化

1.信息的沟通是否合理,决定着企业经营能力的放大倍率的大小

一个企业,无论是内部的控制,还是与外部的联系,都是通过信息进行的。企业管理能对企业经营能力起放大作用的原因就在于信息。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来控制企业的人、财、物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效能,就能增大企业的产出,亦即放大企业的经营能力。这种放大倍率的大小,就取决于信息的流动是否合理,是否有其适当的路线和程序,是否消除了障碍。

2.信息能激发企业管理者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企业管理更有效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既有重复性的东西,又应有不断创新的成果。这种不断创新的成果就是在原有知识、管理经验的储存和积累的基础上,随着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受信息的启示和激发,由创造性思维得出的。有了这种在信息激发下的创造性思维,企业管理活动就会使企业顺利地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适应企业竞争的需要,为企业的自身发展创造条件。

3.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首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化了企业管理思想。比如,由于信息技术突破了地域与时间限制,使企业直接面对全球市场,直接面对全球范围来配置资源,这就要求企业树立全球化观念和标准化观念等新的企业管理观念。又如,由于Internet网、信息高速公路等信息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传递载体,使企业在获取和信息实现了“零时延”,这就要求企业树立“零时延”的崭新时空观——企业必须善于捕捉信息,并及时创新,从而使自己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处于有利位置。

其次,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化了企业管理组织。比如,企业组织结构正逐渐从传统的“职能分工制”转向“事业部制”。“职能分工制”是以劳动分工理论为基础,企业分设生产、供应、销售等不同部门,每个部门只负责其职能范围内的工作。这种企业组织结构的信息沟通环节过多,会造成信息在不同部门之间的传递所需的大量等待时间的浪费和衔接的误差。如何克服这种缺陷呢?许多企业开始实践或已经转为“事业部制”,即按作业流程把各种职能部门的人员组织成一个一个“事业部”,各个“事业部”彼此独立,每个“事业部”负责从设计到销售的整个作业流程。在“事业部制”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克服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的缺陷。又如,企业决策由过去的高度集中决策中心组织改变为分散的多中心决策组织。决策的分散化,一方面克服了集中决策下容易形成的官僚主义、低效率、条块分割等弊病,另一方面增强了员工的参与感和责任感,从而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再次,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化了企业管理方式。比如,大大减少了企业管理人员。传统的企业组织中,从高层决策到基层执行,要经过若干中间管理层次的媒介,中层管理人员,除了监督基层的执行工作外,其主要职能是对信息的中转,将上级决策的信息层层传达到基层,同时将基层执行情况及其所处环境变化及时报告最高管理层,以使最高管理层把握全局,进行整体上的协调和控制。然而,由于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中层的信息传递功能的重要性已大大削弱。中层管理人员的数量因此而大为减少。又如,产品或技术创新速度加快。在信息化条件下,人们可以快捷、准确地获取与产品或技术创新有关的最新资料,计算机辅助设计又加快了产品或技术创新的步伐,这样,就使得企业产品或技术创新的速度惊人。

最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化了企业管理手段。比如,企业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建立自己的网站,从而可以在网上与顾客实现零距离接触,这样更容易培养用户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企业还可以通过网站招聘人才,使企业的人才招聘工作不受地域与时间限制;企业还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络让研究开发做到资源共享,从而大大提高研发的效率,降低研发的成本。又如,电子邮件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沟通方式——企业内部人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交流信息;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等外部成员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谈判、下订单等。

总之,企业管理的发展与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进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

参考文献:

企业管理方案范文篇10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企业管理;作用;应用

一、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发展

在企业管理中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在50年代初期,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只是进行工资计算以及会计作业,应用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事务处理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第二阶段,电子计算机被用于控制原材料、设备以及配件的存贮,来为订货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计算机存贮控制与预测技术相结合,具有了订货管理的作用。第三阶段,电子计算机被用于核算产品成本,利用计算机将有关的原始数据以一定的关系式进行计算,并可以进行成本比较。第四阶段,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决策。这时的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有了新的发展,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对原始数据的收集、分析以及贮存等都以电子计算机的要求实现了程序化与规模化,并凭借计算机建立了企业的数据管理网,建立了各种经营管理以及经营决策的优化模型。

二、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在企业管理中,信息是企业进行管理的介质,它反映了企业内部与生产、经营以及人力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变化情况,主要包括了数据、报表、图纸、凭证以及文件等。企业中的信息对于企业的管理有着直接影响,每一种信息的变化都会使企业管理进行调整,以适应信息变化。比如:当产量减少,企业管理就需要对生产进行合理组织;当库存增加,企业管理就需要相应地改变运输或者销售手段等。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要对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收集。另外,现代化企业管理还要求对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以及深度加工,而电子计算机可以将企业中零散的、不具规则性与系统性的信息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信息分类与排序[1]。具体来说,电子计算机可以将同类信息按照时间进行排列,或者根据信息的属性将信息排列成网状结构以及层次结构,再或者按照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性进行归类存贮,建立出各种类型的数据库或者文件库,可以随时进行信息的增添以及删减,并可方便查阅。

2.进行科学的判断与决策。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由最初的只用处理企业事后业务发展到现在的处理科学判断与决策等事前业务,应用范围不断拓展。能否及时获取信息并进行正确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管理的效率。获得信息是指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而正确地使用信息是指利用信息进行判断和决策。比如:当产品的产量以及原材料的消耗情况等发生变化时,企业该怎样确定其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对这些突发性、动态性以及大型性的状况进行科学的判断与决策,而这光靠管理者的经验和大脑是不够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可以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科学管理方法库以及解决管理问题模型库或者优化管理模型库,这些可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各种方案进行选择,以最快速的方式决策出最优的管理方案,大大提升管理效率。

3.可以节省人力以及时间。在进行统计、计算、抄写以及存贮工作时利用电子计算机,可以让工作人员从这些烦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只要对计算机进行适当操作就可以将原本庞大的工作量轻松地解决掉。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的投入,而且可以大大地减少工作时间,让工作人员有时间对本职工作的业务理论以及方法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与效率。此外,计算机可以完成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任务,比如:某公司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工作,在每天下午下班后将各部门的生产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处理上报给总公司,总公司会在当晚将第二天的生产任务传达给各部门,这个过程将非生产人员减少了12%[2]。

4.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在企业中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不仅涉及到与计算机本身相关的知识,还涉及到数学知识以及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必须符合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在原本的管理知识基础上,还要掌握用计算机进行本职业务处理的知识与技能,比如控制论、信息论以及计算机原理与程序设计等知识与技能。管理人员只有在掌握了这些知识与技能的情况下,才能在现代化管理中展现自己的价值,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来进行深度管理。所以,利用计算机进行企业管理,可以使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得到提高。

三、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与实践

1.大力宣传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人们对于计算机的了解只停留在计算机的信息搜索、人际通信、视频音频播放等功能上,而对于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到底能够做什么以及能起到什么作用并不清楚,这就需要对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与作用进行大力宣传。宣传内容可选用国外应用计算机进行企业管理的案例来拓宽人们的思路,在宣传手段上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班与培训班,让大众对计算机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体会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电子计算机的优势。

2.做好基础性的工作。要在企业管理中实现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与实践,需要创造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基础性条件来顺利开展计算机应用工作。最先要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就是选择恰当的课题,在课题选择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于在人工计算时重复次数多、计算量大的课题利用计算机进行,比如工资的结算、成本的预算与结算以及利润的计算等。二是对于人工无法完成,但是在采用科学的方法后可以起到明显提高经济效益的工作或者任务,应该利用计算机进行解决,比如对市场需求的预测以及生产安排的优化工作等。三是对于那些可以进一步拓展的工作利用计算机进行。此外,还要在加强数据管理工作中利用计算机将各项指标进行数量化、标准化、系统化处理;在处理原始文件的格式化问题上利用计算机解决;在经济信息分类制度以及编码系统的建立时利用计算机进行。在这些基础性的工作中融入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在基础性工作中的应用对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与作用进行宣传与推广。

3.可以推广应用经济数学方法。经济数学方法是指在经济研究中以及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的数学方法,是用来研究经济信息之间的关系,比如规律性、依存性等,进而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在进行决策时提供定量的分析方案,使管理人员在定量分析方案的帮助下选择出最优方案,保障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到的数学方法包括:规划论、存贮论、排队论、数理统计以及网络技术等,它们有的在生产需要中被提出,有的在生产实践中被应用。比如:在生产能力以及原材料的供应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规划论中的线性规划方法将预定目标进行最优化处理,使产量达到最高,而成本却可以最低;在设备的更新计划中,可以利用规划论中的动态规划将总收益提到最高,成本投入降到最少;在进行设备大修时,通过网络技术可以达到减少工期的目的;在企业计划平衡工作中,建立投入产出模型,不断地改进计划的方法;在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采用优选法以及正交设计;企业在对产品的市场进行需求分析时,可以采用回归分析法以及时间序列分析法来进行,促进企业合理地安排生产以及更好地组织销售。企业管理者将经济数学方法结合实际工作进行灵活的应用,通过不断地应用来总结并建立出各种数学模型,为企业管理以后的发展做好铺垫与准备。

4.研究并建立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企业要研究并建立属于企业自己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来实现企业的管理自动化。在系统的研制过程中,一般要经历计划的提出、可行性分析、系统调查、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等流程。其中系统调查主要是对现行管理现状以及业务流程的调查,初步设计是在经过系统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初步设计的内容是将计算机运用于管理中的规划性方案,比如方法库、数据库的建立等。详细设计是对初步设计中提出的每一个子系统进行详细的功能设计。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建立是需要花费较长周期的,而且需要管理人员与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密切配合,参加研究与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人员是由系统分析师以及程序员构成,只有这样严格研制流程和参与人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才能建立属于企业自己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使企业管理实现自动化。

四、结束语

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途,且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展,随着科技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必将越来越大。

作者:庞旭 单位: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