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技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6:01

青年科技论文

青年科技论文范文篇1

1提升政治素养

编辑人员承担期刊内容的策划、选择、加工、推广等一系列工作,其政治觉悟和科学素养决定了期刊内容的走向。科技期刊是科学研究成果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平台,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科技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期刊出版要坚持正确出版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党的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新时代的青年编辑更应该有信念、有理想,自觉践行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在稿件审读时青年编辑应该把是否符合政治要求放在首位,确保不出现任何政治性错误。为此,青年编辑从业后应该努力学习国家关于新闻出版法规方面的方针政策,如《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尽快适应编辑这一新身份。可以借助新媒体的方式,利用“碎片化时间”,浏览“学习强国”“人民网”“新华网”等手机客户端,熟悉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提升政治敏感度和理论水平。出版工作是国家文化强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版工作的政治性、科学性、专业性都很强,编辑人员作为出版物内容的策划者、选择者、加工者和推荐者,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坚守学术底线

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阵地,也是防范学术不端的战场。编辑部应该制定严格、规范的审稿流程,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青年编辑收到稿件后,应该首先借助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检测文字复制比,尽早发现剽窃、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学术类期刊在三审程序外,通常还需要外审专家对论文进行进一步审阅,青年编辑可以通过知网等平台检索外审专家的学术成果,熟悉编辑部合作的外审专家的专业方向,擅长的专业领域,将稿件送给合适的专家审阅,借助外审专家对论文的创新性、严谨性、学术价值给出专业的判断和建议。外审过程要严格执行双匿名审稿制,保证审稿过程的公平公正。稿件的学术质量、编校质量是期刊的生命线,青年编辑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那么期刊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紧密相连。青年必须恪守学术规范和底线,自觉抵制业内的不正之风,自觉远离关系稿、人情稿,坚决杜绝超越办刊宗旨刊发质量低劣论文等行为,以自身的自律为期刊赢得繁荣长远的发展。

3发挥专业优势

科技期刊是科学研究成果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是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国家科技软实力的重要标志[3]。由于科技期刊的特殊性,青年编辑往往来自不同专业,大多具有研究生学历,在自身的专业方面受过良好教育,有各自的专业主攻方向,在工作中青年编辑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同时补足编辑知识的欠缺[4]。

3.1稿件鉴别能力

期刊编辑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对初审稿件进行鉴别,判断论文的研究新意和研究深度,筛选高质量的论文进入下面的审稿流程。专业优势可以帮助青年编辑筛选稿件,看出稿件存在哪些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并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青年编辑也不能一直满足于在学校所获得的专业知识,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保证完成编辑工作的同时,可以有选择地参加全国性的专业学术会议,多与专家学者交流,优化知识结构,追踪学术热点,提升相关领域知识技能,争取早日成为学者型编辑。

3.2敏感的学术洞察力

青年编辑在审阅稿件时,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敏感地捕捉到学术热点问题和高产优秀的作者、专家群体,结合期刊的定位,进行选题策划,组稿约稿。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为例,期刊秉承着传承体育文化、弘扬体育精神、展现体育成就、思考体育发展的理念,围绕体育领域重大关键问题或社会关注热点组稿。为积极响应“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报在全国体育期刊中首设“课题思政”研究专栏,刊发了3篇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相关论文,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教学进行深入探索。上述论文在知网等平台的下载量和被引量在本刊发文中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引起了热烈反响,对于推动体育教学领域课程思政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积极预防肺炎疫情,科学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学报邀请天津市全民健身与体质健康方面的专家从科学健身、合理运动的角度,针对疫情下如何运动、如何健身进行学术研究,起到积极的传播作用。2020年2月28日,国际体育仲裁院(CAS)公布了“孙杨案”的裁决结果,即刻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体育界、法学法律界人士以及有关媒体的普遍关注和广泛热议。编辑人员策划组织了“体育法治与建设——‘反兴奋剂’专题”,从反兴奋剂规则、国际体育制度等多方面对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解读与分析。此类组稿成功的策划离不开编辑人员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敏感的学术洞察力。青年编辑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专业优势,发挥创新精神,捕捉学术热点,完成策划选题。

3.3沟通桥梁作用

良好的沟通能力在编辑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新时代的编辑人员不能仅局限在“三尺书案”,在实际工作中,编辑人员经常要与作者、审稿专家等进行沟通交流,在沟通过程中,亲切得体的态度很重要,如果同时能具备丰富的专业素养,和作者、外审专家站在同一个高度审视问题,与专家学者有更多共同语言,对快速赢得信任,继续顺利展开工作将起到助力作用。青年编辑也可以在沟通过程中,继续精进自己的专业,扩大知识体量,使学术视野更加开阔。

4提高编辑业务水平

良好的专业背景是很多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优势,同时编辑相关知识的不足也是青年编辑开始接触工作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青年编辑首先要形成编辑思维,在面对一篇稿件的时候,从读者的身份,转换到编辑的角度,这个思路的转变很关键。首先,青年编辑要积极参加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和相关培训,努力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从事编辑工作的许可证。这个考试基本覆盖了出版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青年编辑可以快速掌握出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出版实务知识。其次,青年编辑必须仔细研读出版相关规定。国家对法定计量单位、参考文献、标点符号、文内字母、数字的用法等都出台了各项标准和出版规范。编校质量是期刊出版工作的生命线,排版格式、段落安排、文本格式要求、图表规范、数字和字母使用规则、语法规范、语言逻辑等,所有这些都需要青年编辑从熟悉再到熟练应用。青年编辑可以找到已出版稿件的原始稿件,自行操作练习,再与存档的每个校次的稿件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和不足,不懂的地方要虚心向编辑同事请教,老编辑的一次点拨往往能解开青年编辑思虑半天的困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编辑工作就是一项需要细致入微、精益求精、不厌其烦的工作,精雕细琢方能打磨出精品。新闻出版总署实施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要求,“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不少于72学时。参加继续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职业技能的好时机,青年编辑更应该认真贯彻执行总署的规定,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自己的编辑学理论研究和编辑业务水平[5]。专业学术水平与编校水平是期刊编辑专业水平的组成部分,唯有不断提升这两方面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学术期刊质量的“守门人”。

5主动融入新媒体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已占全球网民的1/5;互联网普及率达70.4%,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了99.7%[6]。手机等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信息的传播和接收方式,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期刊,也受到了极大冲击。如何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当下所有期刊都要思考的重要命题。大部分科技期刊的现状是现有的编辑团队传统编辑经验丰富,但新媒体技能不足。加强对编辑的新媒体技能培训,着力构建新媒体专业人才队伍,运用新媒体扩大传播范围和提高期刊影响力,是很多编辑部目前需要进行的艰巨任务和挑战。年轻编辑相比于年长编辑,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学习运用新媒体技术更快、更熟练,在编辑部内部职能划分中,青年编辑往往承担起了新媒体运营的工作。目前,开设微信公众号是大部分期刊新媒体尝试的重要方式,但是有的也只是形式上开通,没有实际运营,或者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大多局限于纸刊内容的编辑加工,对期刊导读、目录、摘要等进行推送。青年编辑如果能开拓思路,结合期刊特色多形成原创内容,相信会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扩大期刊影响力。再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为例,在2015年开始启用微信公众号后,逐步完善公众号功能。2020年在纸刊上刊登了我国现代运动训练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田麦久先生的最新力作,并且在公众号上,推送邀请6位学者书写读后思考与争鸣,单月点击浏览量近2万次,形成了纸刊和网络的一次成功互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编辑,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主动掌握新的科学技术,以适应新时代期刊发展的新需求,促进期刊转型升级,为我国文化强国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7]。

青年科技论文范文篇2

2019年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四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科技期刊发展开辟了新的局面。科技期刊是以发表自然科学及技术相关内容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刊登最新的行业政策和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其主要学科范畴包括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技期刊涉及出版内容、出版方式、出版周期等要素,其主要特征有连续性、时效性、创新性、渗透性等。科技期刊是期刊的有机组成部分,能为各行各业的学者、专家等提供科学技术交流的平台,为各种新技术的实现提供实用可行的参考,学者、专家可通过科技期刊追踪行业前沿科学技术、最新研究成果。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科技期刊编辑应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提升自我素质,为“四全媒体”的到来作全面准备。针对编辑自我素质的提升,很多行业内的前辈都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达丽哈·阿合亚[1]对大数据时代图书编辑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研究,提出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更新工作方式,提高编辑专业素质;梁永霞[2]对科技期刊编辑科学素质的提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邰文[3]就科技期刊编辑自我提升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如转变信息服务模式、推进数字化建设、拓展服务方式等;孙瑾[4]将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素质的培养分为三大方面:基本素质、单位培养及青年编辑的自我培养;丁磊[5]对青年编辑的基本素质及其培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郭海瑞[6]就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人才的吸引、培养及队伍建设给出了相关建议;李晓濛[7]剖析了科技期刊青年编辑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自我培养的路径;杜承宸[8]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探讨了如何做好科技期刊编辑工作;陆雅玲[9]站在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科技期刊编辑需要具备的素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分析。“四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王海燕[10]对“四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胜任力的现实要求与提升进行了分析与指导。本文围绕“四全媒体”进行分析,并就科技期刊编辑自我素质的提升提出建议。

二、“四全媒体”概述

“四全媒体”有四个基本特征,可以从时间、空间、主体、效能四个方向解读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

(一)全程媒体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信息传输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或事件的全程记录、同步传播得以实现,媒体能实现时间上的全程跟踪记录,全程媒体由此出现。

(二)全息媒体

物联网、多维成像等技术的成熟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基本实现了信息或者事件在空间上的全方位呈现以及多角度的同步传播,还可通过激发感官体验,实现现实和虚拟之间的衔接切换,全息媒体由此出现。

(三)全员媒体

全员媒体是指随着手机等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更多全媒体型、专家型媒体工作者涌现出来,全民媒介素质逐步提高。

(四)全效媒体

技术革新后,多种媒体载体、新媒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受众能够获得更广泛的体验,受到更强烈的影响,从传播效能来看,全媒体也是全效媒体。“四全媒体”的提出,将科技期刊出版推向新的时代,面对新时代传媒载体形式丰富、信息多元、传播方式多样等特点,科技期刊需要适时调整自身发展策略。科技期刊编辑也需要根据时代及行业发展的要求,在工作实践中提升创造性、把握时代性、增强规律性,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本领与能力。应针对“四全媒体”时代的特点、科技期刊出版以及相关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完成自我素质的提升。

三、编辑素质提升

“四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科技期刊出版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科技期刊作为记载、传播、积累和交流文化成果的重要手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科技期刊编辑需要紧跟“四全媒体”时代的步伐,全方位提升自身素质。

(一)掌握“四全媒体”特征,走媒体融合道路

“四全媒体”及媒体融合发展,是当前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新媒体的发展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类开始进入新的阅读时代。在“四全媒体”时代,海量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受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适应读者的数字化生活习惯和阅读方式,应积极进行数字化尝试,从提供内容转向提供服务。“四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应准确掌握“四全媒体”的四项基本特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入分析把握“四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和媒体发展规律。政策带动产业变革,科技与出版融合加深,推动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四全媒体”全面反映了当今全媒体发展的复杂态势,面对新媒体的冲击,要做好科技期刊,科技期刊编辑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升自身素质,对信息内容进行整合创新,优化科技文化传播效果。要推动科技期刊创新性发展,科技期刊编辑应将“四全媒体”时代的特性及行业发展需求相结合,提升自我素质,推进科技期刊的发展进程。“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险夷,履之者知。”事物是甜还是苦,只有尝试过的人才能辨别;道路平坦还是险阻,只有走过的人才知道。实践出真知,科技期刊编辑在工作中应不断尝试,积累实践经验,顺应时展,提升自我素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

(二)夯实专业基础,紧跟行业动态

科技期刊出版工作集新闻、传播、图书馆、情报、中文等学科于一体。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承载着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职责,对从事该工作的人才要求较高。科技期刊以刊登科技论文为主业,因此,科技期刊编辑通常需要具备契合该科技期刊栏目的专业背景,科技期刊编辑在熟知行业科技研究进展的同时,还需掌握出版行业的相关知识,在跟随时展的同时,了解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包含选题、组稿、审稿等流程,对接学者或专家撰写的原始论文。在原始稿件从接收到出版的过程中,编辑需要做到事无巨细,在接收论文的时候需要对论文的质量,如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等进行审查,并且基于专家的审查意见,对文章进行审核,与作者对接,并适当地对文章进行修改、完善。科技期刊编辑在处理科技论文的同时,还需要关注社会和行业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将接收的科技论文处理妥善。科技期刊服务于相关行业,服务于行业科技交流及发展。科技期刊编辑只有了解行业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在审校科技论文的时候才能对其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等有全面的认识,才能紧跟行业最新发展趋势,牢牢把握期刊行业发展方向,推动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青年科技论文范文篇3

1撰写编辑学论文的作用

1.1有助于编辑自身的成长

目前,许多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并非编辑学专业出身,刚进入编辑行业时往往面临缺乏自信、对编辑行业认可度低、无职业规划等问题[1]。成功发表编辑学论文能够提升自信、提高对编辑行业的认可度。编辑在不断撰写编辑学论文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学习了解编辑学,规划自身在编辑行业的发展目标和实施途径。科技期刊编辑撰写论文以编辑学研究为基础,这一过程需要科技期刊编辑理清研究思路,选择科学研究方法,合理规划研究技术路线[2]。这一方面可以培养编辑的科学思维,提高科研能力;另一方面能促使科技期刊编辑定期对编辑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并针对问题查阅文献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编辑业务水平。撰写发表编辑学论文也是科技期刊编辑职称评审时的重要支撑。写作能够让青年编辑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编辑,也是国内职称评审制度对青年编辑发展成才的基本要求[3-4]。只要将压力化为动力,将外部动机化作自身的内部动机[5-6],平时多看多读多思考,科技期刊编辑就能从文献中、从工作中找到撰写编辑学论文的思路。科技期刊编辑一旦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从心理上和行为上克服了写作障碍,迈过初始写作关,撰写论文就会成为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7]。

1.2有助于编辑团队的建设

高素质的编辑团队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由13人组成的华西口腔医学院编辑团队,团结协作、充满活力、学术氛围活跃,这也得益于编辑学论文的撰写。“传、帮、带”不仅体现在经验丰富的老编辑会带领新编辑学习科技期刊编辑方面的知识,练好编辑基本功;也体现在老编辑会帮助新编辑选题和修改文章。老编辑一直坚持写论文,为青年编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和撰写编辑学论文的传统无形中提高了团队撰写文章的积极性。为不断紧跟编辑学前沿热点,找到撰写编辑学论文的选题,编辑团队经常参加国际国内编辑行业高水平专业会议和编辑系列培训。编辑部定期开展集体业务学习,不断总结归纳编辑学知识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不仅对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形成全员积极学习向上的氛围,还能从中找到合适的选题进行编辑学论文的写作。通过不断撰写编辑学论文,编辑团队不仅提升了贯穿于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宣传营销等出版全过程的人文素养,还培养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素养[8]。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和组织中青年编辑有效地进行编辑学研究,完善研究成果,撰写发表编辑学论文,既能增强编辑工作的成就感,又能提升编辑团队整体的编辑素养[9]。

1.3有助于期刊影响力的提升

编辑在撰写编辑学论文时通过对期刊定位、发展的思考和总结,通过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办法的归纳,会更容易找出适合期刊发展的路径,逐渐做大做强期刊。同时,发表编辑学论文也是对办刊经验的宣传推介,让更多的同行学习到期刊工作中的经验,了解期刊运营的手段,在同行内不断扩大期刊的影响力。通过撰写编辑学论文,编辑还能体会到投稿作者创作的艰辛和不易,在处理稿件和与作者交流的过程中更易产生共鸣,使编辑的责任心更强,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作者。对于不能录用的稿件,尽量给出明确、充分的退稿意见;对于需要修改的稿件,力求给出详细、中肯的意见,让作者明白修改的要点;对于逻辑混乱和口语化严重的稿件,努力给出范例文章,让作者有的放矢地修改[10]。通过与作者沟通以及帮助作者提升稿件的质量,提高期刊的美誉度。

2撰写编辑学论文的选题途径

科技期刊编辑在撰写编辑学论文时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选题。“创作来源于生活”,编辑学论文的写作也同样来源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从选题策划、组稿、送审、编辑加工、数字出版等实际工作中,还是从期刊管理和发展研究、著作权保护研究等理论研究中都能够找到合适的选题[4]。结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编辑部编辑的发文情况,对科技期刊编辑撰写论文的选题途径做如下探讨。

2.1从办刊工作经验中选题

不同学科的科技期刊既有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因此不同科技期刊的办刊方法必然有所差异。同一学科的科技期刊也可能会因主办单位的不同、办刊理念的不同、期刊历史的不同,在工作模式和培养人才方面存在差异。每一位编辑都可以根据自己所在期刊具体的办刊经验和独特之处进行选题,撰写文章。同行评议是所有科技期刊保证质量的必要流程。同行评议的形式多样,各有优缺点,如何在多样的同行评议中找到适合自己期刊使用的形式并加以实践非常重要。例如,本文作者以自身工作中遇到的同行评议中存在的问题为契机,总结分析了不同的同行评议形式,并介绍了期刊使用的单盲同行评议的流程及改进之处。从工作细节中来,到工作实践中去,对编辑同人具有很强的参考和借鉴价值[11]。医学期刊的大多数编辑都是来自本专业的医生。与医生相比,编辑这份职业不论从社会认可度还是自我成就感上都略逊色。如何让医学期刊的编辑专心做好编辑工作是很好的选题。本编辑部联系实践,提出了自己的培养模式[12],那就是编辑在开展编辑工作的同时不脱离临床实践。这种培养方法,一方面可以稳定编辑队伍,提升医生编辑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还可以让编辑始终走在临床技术的前沿,能够对来稿的准确性、创新性做出正确的判断。该选题紧密联系实际,为医学期刊如何稳定医生编辑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所以论文很快被接收发表。

2.2从出版热门话题中选题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数据爆炸式增长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13],出版业只有顺应趋势,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全新发展方向,才能在未来逐渐白热化市场竞争中取得行业份额。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出版专业人员共同关心和议论的时政热门话题都能够成为编辑学论文的选题。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持续关注科技期刊界的学术研究动向和学术交流重点,不断开阔视野[2]。在数字化、网络化不断发展融合的新技术革命下,科技期刊多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是出版专业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选题,提出科技期刊需要借助新媒体强大的传播优势和便捷的服务功能,实现从单一性质纸刊向多媒体融合共建复合媒体转变,以满足用户知识获取、智能服务和个性化需求的观点[14]。另外,针对自身期刊使用的新媒体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实践,归纳出普适性理论[15],这样的编辑学研究文章也是业界喜闻乐见的。出版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导向,科技期刊的发展更有赖于政府的支持。任何有关出版业的时政热点,通过剖析都能够成为撰写编辑学论文的选题。在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和《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文件下发后,我们通过仔细阅读文件,深入理解,撰写出《新形势下科技期刊发展路径———基于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两文件的思考》,阐述了科技期刊如何跟上形势寻找自身发展路径[16]。因文章结合时政,又是编辑同人和科研人员都关心的问题,文章受到了广泛关注。

2.3从新兴技术应用中选题

计算机及网络等新技术已经渗透到期刊工作的各个环节。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现代编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对应用新技术时克服困难的解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也能撰写出有新意的编辑学论文。如何利用新兴技术增加展示度,提升影响力一直是中文科技期刊奋斗的目标。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应用新技术的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可以从这些新兴技术应用中寻找选题,撰写编辑学论文。例如,《华西口腔医学杂志》被MEDLINE数据库收录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文章在全球的阅读性、传播力和展示度,编辑部对PubMed平台的扩展功能进行了开发和利用[17],为中文期刊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为此撰写发表了相关的编辑学论文。

2.4从编辑工作实践中选题

编辑工作不仅包括接收稿件、送审稿件和稿件重排,还包括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校对、版面设计以及印刷、装订、发行等,每一过程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18],在工作实践中会遇到诸多问题,撰写编辑学论文可以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法中选题。为了节省审稿人的时间,设计方便审稿人使用的审稿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审稿人[19]。这一工作细节便是很好的编辑学论文选题,总结工作经验并将其公之于众自然能够受到行业的关注。论著和综述对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贡献大小如何,科技期刊组稿邀稿的文章类型应该如何选择是编辑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编辑部刊物和国际权威科技期刊的发文类型,得出邀约、刊发高质量论著是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重要途径[20]。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编辑工作中的小问题有时候通过思考和研究可以成为大文章,更可以成为解决编辑工作难题的有效途径。

2.5从期刊发展状况中选题

各地区、各学科的期刊发展状况均有其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编辑学论文选题可以从多层次视角下对期刊发展状况进行剖析。文章既可以分析本学科的期刊,也可以分析所在地区的期刊,还可以分析国外期刊。通过这些文章可以了解国内外期刊的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找出科技期刊自身的不足和发展目标,进一步指导办刊,也是编辑学期刊乐于发表的文章类型。例如,针对国内稿源大多流向国外英文期刊的严峻态势,本文通信作者参与撰写的《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生存现状探析》[21],总结归纳了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生存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为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比较不同地区科技期刊的发展状况,提出本地区科技期刊发展的目标和实施路径,也是撰写编辑学论文的很好选题。

2.6从不同学科专业中选题

与普通编辑不同,科学编辑不仅具有编辑出版的专业技能,还具有学科专业知识。不少科学编辑本身就是相关学科专业的研究人员,也在坚持从事科研活动[22],所以科学编辑不仅可以在科研实践中发表专业文章,还可以从编辑学与统计学、循证医学、哲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数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之间寻找交叉点,确定选题。拥有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并精通编辑业务的科学编辑还可以结合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字功底进行科普写作,服务广大群众,挖掘、扩大读者队伍,从而提高期刊和编辑个人的知名度。本文通信作者依托口腔医学专业背景和深厚的文字功底,撰写了一系列科普文章,有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公众介绍口腔修复治疗前的疑问;有的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对老百姓的牙病预防和治疗进行普及;还有的向大众说明了缺牙不补的危害,提醒广大公众预防牙病的重要性。这一过程不仅为广大公众提供了口腔专业性的知识,也让作者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2.7从突发公共事件中选题

突发公共事件中,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和引导作用非常重要。编辑可以发挥自身多角色的功能,从中挖掘选题撰写论文。例如,新冠疫情下,口腔门诊操作产生的气溶胶等致使口腔医生处于感染的高风险中,本文通信作者抓住这一选题,撰写出相关论文及时向口腔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新冠疫情下的防护策略[23]。同时从编辑的角度,向广大的编辑及医务工作者讲述了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编辑的担当和医学期刊的作用与行动[24-25]。

青年科技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青年指导教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

一、前言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我国高等院校实施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实现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后一个环节。它既是对本科生大学四年所学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又是对学生科研素质、动手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察[1]。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不仅体现一个学生的学术研究水平,还是衡量一个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之一[2]。不同于其他教学环节,它的独立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将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升高标准和高要求的本科教学质量,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获得综合训练,提高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3],需要在近四个月的时间里(一般为16周课时)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研究科学问题的积极性[4],并将科学问题的求解过程以文本形式展现出来,最终经过专家评委们的评定,从而获得相应的学分(一般为28学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和指导教师的素质、能力及责任感密不可分[5]。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首要负责者,需要高度的责任心与耐心,严格把控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各个环节[6]。一般而言,本科生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本科阶段前七个学期学习的专业知识与自身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一个学术性课题[7]。经过开展毕业设计/论文这一重要环节,高等校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和提升本科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8]。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综合评价本科生大学四年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同时也可以作为重要教学课程来评估高等院校的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教育部办公厅了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着重强调了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本人作为郑州大学一名青年教师,在大力建设“一流”学科———绿色催化的同时,以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河南省特色学科)为平台,与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交流合作,结合自身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经验,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几个重要环节进行逐一剖析,提出个人见解,以提高一流学科专业培养目标下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一步促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剖析

近几年来,随着本科生毕业人数逐年上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数量也日益增长。但是,毕业生不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缺乏必要的系统学术训练,科研理论素养偏低,教师指导不到位等因素,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尽人意。课题选择不当、方法使用不规范、乱编数据、结论无法重复验证等学术性问题日益突出。只有通过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科研素养,强化学术训练,建立全过程渐进式的指导模式等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水平、大学生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9]。(一)科研素养是基础。对于本科生来说,从大一开始,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科研创新竞赛,加入一些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项目,提前进入自己所感兴趣的老师的课题组,进行一些简单的科研实践训练,形成浓烈的科研氛围。除此之外,指导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资料搜集、科技论文写作,以及实验动手能力,开设相关课程,引导本科生学习和了解科研方法和技巧,培养正确理性的科研观念。要想将本科生培养成为优秀的复合型科研人才,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需要日积月累积淀的过程,所以只有从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内教学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外科研实践两个方面来加强学生的科研素养,使本科生得到充分的提高,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10]。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中,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客体,结合前沿的研究热点丰富与拓展理论课教育内容,适当地加深理论课深度,通过传授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实践,使本科生在理论课程学习过程中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科学思考的好习惯,这样的养成过程也是让本科生自主学习、实践、培养科研兴趣,提高科研素养的探索过程。此外,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除了高等教育要求的必修的实验课程外,学院也可以组织以青年教师为主开始引导学生接触简单的实验课题,这对创新能力的提高,科研兴趣的激发以及科研素养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一般来说,青年教师和学生之间年龄差距小,更能理解学生的想法,所以沟通起来更为容易,青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11]。(二)做好选题是关键。选题是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众多环节的第一步,也是举足轻重的一步。对于新工科时代背景下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一般是由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项目和研究方向,同时结合相关工程背景而拟定的。在选题内容上,青年指导教师一方面需研读本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教学要求[12],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结合本领域学术前沿,考虑学生思维方式的创新性,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13]。同时,在选题的难度上要因人而异,需要大致衡量学生的能力,以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圆满地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以优异的学术结果来提高设计/论文质量,实现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与毕业设计/论文一体化[14]。青年指导教师将选题大致确定后,可以将选题领域、自身的科研方向、对学生的要求等重要信息统一汇总,方便感兴趣的本科生对该课题进行初步了解。同时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探讨关键点,以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这里应该加强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的指导。例如郑大化工学院鼓励大学二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实验室,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成绩优异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造力。结合本人的经验,首先与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进行面谈,使其熟悉课题组研究方向,并由研究生带领进入课题组熟悉基本情况。起初,要加强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青年指导教师的联系,定期讨论课题并交流经验,周期一般为一个学期。在此期间,学生可以进一步确定是否继续该课题,并作为日后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同时,青年指导教师也可以进一步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特长[15]。待双方相互确定后,青年指导教师引领本科生和课题组的相应研究生进行“一对一”的组队,正式开展课题内容的研究。参与辅助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研究生需要经过青年指导教师的考核,保证该研究生具有足够的辅导能力和端正负责的态度[16],从而形成“导师-研究生-本科生”的指导模式。该指导模式无论在沟通方式上还是科研水平上,形成了一种高效的工作节奏和有效的递进关系。青年指导教师针对本科生所研究课题进行大致思路分析之后,在研究生的带领下,本科生需要从基础知识开始对课题进行全面地认识,如相关文献的阅读,专业知识的储备,学术词语的解读,实验设备的使用等等。青年指导教师需要注意本科生的时间分配问题,可每月进行一次“面对面”的学习汇报,同时辅以现代网络通讯工具进行讨论,便于青年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交流[17]。对于这种指导模式,青年指导教师需要提醒大二、大三年级的本科生,以课程学习为主,课题研究为辅,以防本末倒置。对于本科生而言,提前接触课题不仅可以提前熟悉课题的研究内容,完成一些简单的课题任务,为后期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减轻负担,还可以保证自己在未来的两年时间内顺利完成一个系统且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18],这会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科研的热情和养成积极的思维方式[19],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三)过程指导是保障。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时,青年指导教师可向学生强调该环节的每一个时间节点,规定好汇报总结的时间频率(例如每一周或两周汇报一次)和具体要求,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20],从而产生一定的时间紧迫感。对于已初步了解课题的学生,可以提高工作任务的难度,并逐步促使其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完成较复杂的课题任务。结合本人指导经验,对那些已得到课题数据的学生,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始时,更侧重思维方式的激发,进行较深入的数据整理并给出系统性分析结果。借助“导师———研究生———本科生”的指导模式,由青年指导教师把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思路,研究生负责指导本科生探究课题中的细节部分,如一些基础操作的传授和基础问题的解答等。为了保证学生能按照既定时间计划开展课题,青年指导教师需要求本科生每周当面给研究生汇报课题进展,每两周或每月当面给指导教师汇报总结,这样既能培养学生阶段性总结的好习惯和能力,而且还能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为了完成更加高质量的毕业设计,青年教师还应该端正自己的指导理念:要尽可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而考虑,所以不可以直接授之以“鱼”,而是要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研理念,降低对老师的依赖性,做到“授之以渔”。相对于传授理论知识来说,提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更加重要的,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是高等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之处,也更加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我国学生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老师和课堂的依赖性过于强,所以青年指导教师一定要注意多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动手解决遇到的问题,但是基于完成时间的影响一定要及时给予一定的方向引导,强调问题关键的地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做的课题理解得足够彻底[21],为以后的答辩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共同进步,逐渐探索和摸索出更加合适的指导方法和教育方法。(四)重视撰写能力培养在学生撰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时,青年指导教师需要特别重视其设计/论文的撰写,其质量将最终体现选题的合理性、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及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首先,指导教师和学生均需认真研读学院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要求。学生需要了解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及相关规范要求,如字数、格式等。青年教师需要了解如何教学生撰写出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引导学生建立起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认识,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水平与规范性[22]。为了让日后继续深造的学生尽早进入研究生状态,青年指导教师需在学院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要求,让学生达到准硕士生的标准。其次,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效率,青年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可先列出设计/论文的提纲,再确定设计/论文的结构,最终对设计/论文进行润色。学生列出提纲需交给指导教师并得到认同后,再进行设计/论文的撰写。由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着重描述课题的研究结果和对数据的系统分析,所以青年指导教师还需要和学生进行讨论,提炼出核心数据,并总结出一定的结论,充分回答课题所提出的关键科学问题。最后,针对毕业设计/论文整体的语言规范问题,青年指导教师可从自身书写科技设计/论文的经验出发,提供基本要求,如语句的陈述方式、图表格式、参考文献的篇数和编排等。基于近年来不少违反学术规范与道德的科研造假、论文抄袭严重的案例,青年指导教师更应该给学生着重强调科学研究论文的规范性,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研理念和良好的科研素养。(五)严格把控答辩环节答辩是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最后一个环节,提供给了大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毕业设计成果的舞台。通过半年左右的课题研究,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课题从一开始的不甚了解,到已经形成自己一个大致的知识体系和认知观点,并通过答辩的形式传递给他人[2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不仅要求学生在完成设计/论文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课题结果,还要求学生能将课题研究内容和相应的结论有条理地陈述出来,并与答辩小组老师进行学术交流。为此,青年指导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制作完成答辩PPT。该答辩PPT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结论,课题展望以及致谢等。答辩PPT需要满足简洁、美观、大方且具有学术性等要求。为了保证学生在答辩过程中有逻辑地陈述整个课题内容,指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预答辩,并给予指导和意见。通过预答辩,既可以让学生熟悉整个答辩流程,也可以让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整个答辩过程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以便学生顺利通过答辩,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任务。

三、保障方案

优秀的指导教师可以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提升所学专业的兴趣和信心,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对以后的科研开展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和启蒙作用,所以说指导教师的选拔是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核心部分,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在做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教师承担着选定设计/论文题目,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指导实验过程,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具体进度,修改毕业设计/论文,授予学生答辩技巧等任务。所以,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要求指导教师本身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及综合素质。然而由于青年教师本身指导经验有限,教学阅历不足,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往往影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进度和完成质量。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来提高青年教师的指导能力,为高质量毕业设计/论文提供保障体系。第一,学校要努力健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完善关于青年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规章制度。指导教师选定课题后,应制定指导手册,其中包括选定课题,选题难度,学生情况,规划完成进度表以及指导计划等主要核心内容,并应上交给院系,由院系专业人员审核,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反复斟酌并给予指导,若有不合理的地方,应及时指出并加以修正[24-25]。除此之外,为了毕业生能够按时并且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学校方面也要组织督导组定时抽查,不但要对学生的课题完成进度和质量进行检查,还要对导师的指导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第二,青年教师要多跟随老教师吸取经验。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执教能力有限,所以可以先作为助教跟随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几次的指导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再独立指导学生。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对于青年老师来说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26],不但可以向其他老师学习更多方面的知识,还可以积累更多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指导技巧,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青年教师的学习时间,而且也缩短了教学适应期。第三,建立完善有效的奖惩机制,引起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27-29]。指导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的积极性。对于完成高质量毕业设计/论文的本科生和指导老师,应该及时给予嘉奖和鼓励;同样,对于疏于指导的老师和应付毕业设计/论文的本科生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惩罚。这样不但可以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还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进而更有动力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四、结语

青年科技论文范文篇5

一、科技经费增长速度加快

2005年学校科技总经费为7922万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2005年自然类科技经费为7735.8万元,人文社科类科技经费为190.25万元,较2004年增长较大。

科技经费增长速度较快,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校科技投入加大。学校对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2005年科技投入1027.1万元。这主要源于学校科技政策的改善。学校先后出台相关政策,通过对科研基地、高级别纵向科研项目的一系列资助配套,促进了学校科技工作的持续快速发展。

学校通过加大对科研基地的投入,以吸引、遴选和造就一批国内知名学术带头人,培养、支持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建设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为目标,带动科技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经过广泛调研和科学论证,相继制定和完善了《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科研基地分层分类管理办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来源:公务员之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等制度。通过这些文件制度规范了科研基地管理,使其按照科学规律成长。

“十五”期间学校投入自筹资金2500万元进行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整合现有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不断加强科研条件建设,加大投入改造技术装备,增建研究实验室等措施,构建科技创新基地。经过几年努力,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校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申报立项新增了四个省级重点科研基地,凝聚了一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对学科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为了激励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争取和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保障高层次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学校制定了《纵向科研项目经费资助办法》。以重大和高级别科技项目的争取作为契机,组织各学科技术骨干组成科研团队,积极申报国家自科基金、社科基金、国家“十五”攻关、国家3计划及各省市设立的科技项目,凝聚整合科技力量,产出科技精品。“十五”期间先后对高级别项目进行配套384万元,用于科研平台与科研环境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科学研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和热情进一步得到提高。2005年纵向科研经费万元,比2004年提高%。

2、企事业委托经费增长较快。2005年企事业委托经费达5619.9万元,较2004年增长2651.4万元,增幅高达89.32%,占当年科技经费总收入的70.9%,是我校科技经费来源中的最大组成部分。由于企事业单位委托高校开发的项目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对于纯研究项目和实验室阶段的成果不是太感兴趣,所以这些经费主要用于科技成果转化和发展,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3、人文社科类起步晚,但进步很快,成绩喜人。2005年我校人文社科类积极争取纵向课题经费,国家、省、市专项费较2004年经费增长108万元,增幅高达近9倍。特别是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全年共获得3项国家社科基金。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与其它院校相比,我校人文类科研实力和总体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今后还应不断努力。

二、R&D经费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近年我校R&D经费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5年R&D经费为3794.1万元,比2004年年增加了1853万元,增长95.5%。从R&D经费结构看,基础研究经费增幅最大,比2004年增长140%,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各增长108%和86.3%。根据有关资料显示,1999—2004年高等学校是R&D经费增长较快的部门,高等学校R&D经费的快速增长对全国R&D经费总量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来源:公务员之家()作用。从我校的R&D经费增长趋势来看与全国高校R&D经费增长趋势是相一致的。此外从R&D经费结构看基础研究所占比例较低、显示我校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精神还不够强,科学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还需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是产出学术精品和大成果的决定性因素。

三、数量持续增长

近年来我校数量持续增长,2005年我校661篇,较2004年增长129篇,增长24%,我校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27篇,比2003年增加了一倍多。

这主要源于学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技评价体系,逐步完善各类评价方法和措施,在强化科技业绩考核的同时,处理好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关系。针对近年来存在单纯以论文数量为依据对教师考核和评估科研业绩的现象,导致大量低质量、低水平的论文出现,学校进一步健全和规范了科技评价体系。制订完善了《权威期刊、核心期刊认定办法》,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会科学,从国内核心期刊到国外核心期刊,从不同角度规范和引导教师通过科技创新和长期积累,发表高质量、高级别学术论文,促进学校科学研究工作再上台阶。

此外加大奖励力度,制订了《科技奖励办法》。对高水平的论文进行奖励。科技奖励制度在教职工中反响很大,极大地鼓舞了科研工作者的创新热情,也调动了更多的教职工,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较前几年有较大提高,促进了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的持续、高速、跨越式发展。但同时也应清楚认识到与其它院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今后还要在特别是高级别论文上加倍努力。

四、教学与科研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1、年龄结构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2005年学校教学与科研人员年龄分布为:35岁及以下人员总计占42%,36-40岁的占19%,41-45岁的占21%,46-55岁的占14%,56-60岁的占3%,61岁以上的占1%。(详见图6)。45岁以下人员占到了82%,可见中青年科技人员已成为我校科研工作的主体力量。

2、学历结构

教学与科研人员的文化程度呈以下分布(详见图7)

3、职称结构

教学与科研人员技术职称构成(详见图8)

从图7、图8中可看出学校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员占到一半,具有中级和初级职称的人员占65%,所占比重过高,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高校正处于新老教师交替的高峰期,由于扩招,教师缺编,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教学科研的主要力量。他们将是今后学校学科建设的主力军,但是青年教师普遍缺乏系统的科研训练,人员素质不高,由于缺乏科研启动资金,很难开展学术研究。青年教师的科研训练工作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因此支持他们开展科研工作、承担科研项目,培养他们成为优秀学术带头人是一项非常迫切的重要工作。

针对这种现状,学校近年来一直努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队伍素质。通过实施“百名博士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种优秀人才,培养、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以带动学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制订了《科技基金管理办法》,积极引导支持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青年教师申报创新基金的热情非常高,有力的促进了青年教师科学研究的能力。对取得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学校给与科研启动金,资助他们开展科学研究、参加学术交流。十五期间共立项143项,投入资金近100万元,资助了143位中青年教师,占青年教师总数的1/3以上,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骨干。

五、专利及出版科技专著尚显不足

近年来在学校科技政策的激励下,专利申请量有了大幅的增长,特别是发明专利申请量较往年有了较大的增长。2005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共申请专利23项,较去年有大幅提高。虽然与以前相比,学校拥有的专利从申请、授权均增幅较大,但是和省内其他高校相比,我校的专利申请和授权绝对值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今后还需要继续加倍努力。

2005年学校没有出版科技著作。针对近年来学校学术著作偏少,教师出版学术著作积极性不高的现状,2005年制订了《优秀学术著作资助办法》,主要对学术价值高、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的学术著作进行出版资助,并优先资助与我校特色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著作。通过制定这项政策,极大地鼓励了教师出版著作的积极性。从制定该政策起一年内资助4部著作,总计金额10万元。学术著作的出版宣传了学校科技创新工作,提升了学校学术地位。

青年科技论文范文篇6

1科技期刊对科研人员具有培育作用

科技期刊是科学技术成果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从功能角度来看:于个人而言,科研人员在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的数量和质量,是其个人职称评定、学位授予、同行认可、学术成果等的重要评判依据;于群体而言,高影响力的科技期刊数量和高水平的学术文章数量,是衡量国家、研究机构、企业等科技成果的重要依据。而科研人员又是科研群体的核心,因此,说到底,高水平的科技期刊是科研人员实现自身发展的土壤。以《石油勘探与开发》为例,该刊经过多年有计划、系统性的建设,已成为石油科技类影响力较强的期刊,刊载了大量石油、石化等领域的优质论文。根据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的2020年SCI期刊引证报告,《石油勘探与开发》影响因子为3.803,超越了,创造了该刊创刊以来最高纪录。《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作者,同时也“反哺”了作者,期刊针对优质内容的传播制定了一整套的方案,包括与国外平台建立直接联系,同步最新内容,借助国外知名的传播渠道来推广优质作者及其最新成果。通过一系列长期努力,期刊对作者的“反哺”作用初见成效。据统计,在该刊发表过文章的国内作者,有96%都收到了国外期刊的约稿,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石油勘探与开发》在实现期刊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见证了石油勘探等相关领域一批优秀的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形成了期刊和作者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2《石油勘探与开发》影响力现状

《石油勘探与开发》创刊于1974年,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在国内外科技期刊领域具备了一定的行业影响力。一方面,《石油勘探与开发》于2012年进入SCI,近年来影响因子持续升高;在全球石油工程类SCI期刊中排名第3,继续保持在Q1区;总被引频次由2019年的3818次增加到4738次;引用其刊出论文的SCI期刊为125种;读者覆盖世界127个国家或地区;作者来自35个国家或地区。另一方面,《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年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连续9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17次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连续5届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6届被评为“中国权威学术期刊”;有13篇刊出的论文被评为“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2012—2016年在中国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在第1位,近年来有所下降,但始终处在前5名;在录用率不到4%的情况下,依然连续10年保持年投稿量在1500篇以上。[2]可以说,《石油勘探与开发》已成为我国石油勘探领域在世界舞台上的一张名片,为世界先进石油理论技术进入中国、中国石油工业最新科技成果走向世界搭建了高端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3科技期刊培育科研人员的举措

科技期刊不仅对科研成果的交流、宣传起着重要作用,也对提升科研人员的学术影响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研人员同时是作者和读者,是科技期刊的服务对象,引导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的学术文章,是科技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核心动力。科技期刊通过发表前瞻性理论成果,可以引领、推动学科的理论发展和技术进步,为科技创新项目研究的推进与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在具体实践层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3.1参加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是重要科技成果的信息来源。科技期刊尤其要重视各类学术交流会,科技期刊的编辑团队通过会议学术报告不仅可以把握学术前沿动态、增强专业素养,更可以面对面与业内专家交流,对重大前瞻性科研成果进行集中组稿约稿。[3-4]科技期刊编辑要切忌“等靠要”的不良作风,积极“走出去”“上会(学术会议)”“下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石油勘探与开发》根据所在期刊的学科领域和所负责栏目的细分方向,搜集、跟踪会议信息,精准分配给编辑,大家分头上会,全面把握参会人员的学科背景和学术成果,进而挖掘高水平的潜在作者,积极与对方取得联系,作为写稿、审稿的储备专家。[2]

3.2跟踪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是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的摇篮,而优秀的作者是期刊发展的根基。为了培养并建立稳定的优质作者群,科技期刊要紧跟前沿科研项目,在跟进项目进展的同时,挖掘优秀科研人员,以定向约稿组稿为手段,以发表中英文优秀论文为目标,帮助这些青年科研人员成长,走向更高的舞台。《石油勘探与开发》主编带领团队多次奔赴油田、科研院校等开展调研,对一些重大科研项目,从项目背景调研到项目研究再到项目验收,指定编辑进行全程跟进,协助作者精准提炼最新学术观点,撰写成文并尽快发表,进而挖掘并培养基层科研人才。对于一些难度大、周期长的科研攻关项目,《石油勘探与开发》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有充分的耐心来应对。例如,编辑部连续近10年跟踪震旦纪—早寒武世四川盆地西部构造基础研究进展,连续向参与工作的科研人员约稿,2014年发表的论文在古老海相油气勘探领域引起了很大反响,对我国深层古老海相油气的勘探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再如,编辑部持续多年追踪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等非常规地质理论热点,共发表相关文章96篇,推动了我国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研究与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在跟进这些周期较长的科研项目过程中,《石油勘探与开发》发表了一大批青年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很多作者如今已成为知名专家,他们的“成名之作”都是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上发表的。在见证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的同时,优秀的文章也吸引了更多国内外优秀作者的关注,真正实现了期刊与作者协同发展。[2]除了跟进国内重大科研项目,《石油勘探与开发》也开展了国际化约稿工作,借此挖掘国外青年科研人员,作为期刊作者、审稿专家的人才储备。例如,近年来编辑部持续关注石油勘探领域国际前沿,精心策划面向人工智能技术在油气田开发应用方面的专题,与国际上该领域的知名学者约稿或邀请他们当审稿人,刊发了一系列优秀论文,得到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有效提升了期刊的国际知名度。

3.3打造专业服务

近年来,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数据库中进步较快的石油类科技期刊,无不在编辑团队的服务能力建设上加大投入,提升编辑团队素养,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作为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思想品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还应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学术鉴赏力和社交能力。很多科技期刊编辑来自科研一线,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在跟踪科研课题进展之余,有的还承担研究课题,从事相关专业研究和编辑学研究,与专家学者在学术上开展对话、互相启发,在交流中帮助专家挖掘论文选题,无形当中也提升了期刊在专家学者心中的认可度。[5-6]为了提升服务的专业性,《石油勘探与开发》的编辑在论文稿件处理方面,熟练了解相关专业数据库特点并掌握查询方式,了解行业规范,杜绝稿件中出现不规范的术语和违反行业规范的表达,误导读者;在论文中的实验数据处理方面,编辑发挥专业背景优势,去伪存真,确保数据真实可信;对于稿件中的图表,编辑确保图片信息的准确性和图片质量,确保表格的规范性,提醒作者注意量和单位的规范用法;当稿件中出现公式时,编辑求教业内专家,完整推导公式,确保公式使用的准确无误。通过这些对稿件细节的专业处理,编辑让作者感受到期刊的专业性,确保科研成果以最严谨的形式呈现出来。此外,《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也要求编辑多撰写,作为作者切身体会在稿件撰写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需要哪些来自期刊的专业性帮助,从而在工作中提升对作者的服务能力,在一点一滴的细节上做好专业服务,吸引更多优秀的作者。[2]

3.4构筑交流桥梁

据统计,《石油勘探与开发》在爱思唯尔的ScienceDirect平台上的下载量近10年来翻了20多倍,2020年达到25.4万篇次,读者遍布美国、英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泰国、巴西、印度等127个国家或地区。近年来,《石油勘探与开发》英文版刊发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文章,以“石油工业智能化研究成果”为主题的专刊出版,有力推动了国内外学者间的学术交流。调查显示,《石油勘探与开发》刊出文章后的3个月内,93%以上的作者都会收到国外学者发来的邮件,与作者就文章中内容开展探讨,甚至直接约稿。可以说,《石油勘探与开发》切实构筑了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之间交流的桥梁,推进了学术交流,将我国前沿科研成果推向了国际舞台。

青年科技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青年编辑;主观能动性;自我价值;中国农业期刊网;挑战

近年来,越来越多高学历的青年进入了期刊行业,扩大了编辑从业人员的规模,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初入期刊行业的青年编辑大多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获取信息、查阅文献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均比较强,但是普遍缺乏编辑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1]。和大部分青年编辑一样,笔者也曾是外行,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的招聘,于是按照要求,经网上申请、笔面试等环节,最终进入了编辑行业。初入编辑行业,笔者对其一无所知。迄今为止,笔者参加编辑工作已有两年时间,从一个编辑行业的“门外汉”,通过不断摸索快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责任编辑。本文通过自身的学习经历,结合身边的优秀示例,分享一些能帮助青年编辑快速成长的方法,以期与青年编辑共同进步。

一、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主动接触新鲜领域

(一)深入了解所在期刊的基本情况

编辑的自身成长与所在的期刊紧密相连,期刊的创新需要编辑的与时俱进,编辑的成长需要期刊提供平台。因此,新入职编辑需要对所在期刊有一个全面又深入的认识。笔者入职的《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于1996年创刊,是综合性农业期刊,月刊。主要刊登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与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和农业机械工程等学科的学术论文。《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作为农业高校学报类的领头期刊,影响因子以及总被引频次等指标逐年上升,2019年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农业科学综合类期刊中学科排名第33位,位于《期刊引用报告》的前25%;2020年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农业科学综合类期刊中学科排名35位,学科排名基本稳定,但在《期刊引用报告》中仅位于前50%。《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曾获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颁发的“百佳期刊”和“中国农业期刊网”颁发的“领军期刊”奖,被多个国外重要检索刊库(俄罗斯文摘杂志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来源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网站来源期刊、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和国际农业和生物学中心等)收录,是农业高校学报类最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之一。通过对自刊的认知,了解到自刊具有的优势以及与同类期刊的差距与不足,从而作为规划自身发展的切入点,为做好编辑工作树立良好的开端。

(二)掌握编辑必备的基本功

一名合格的编辑需要掌握出版规范知识、语言文字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等[2]。笔者在正式接触稿件前,重点学习了语言文字知识和出版规范知识,借助陈浩元先生的《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和《出版专业基础·初级》《出版专业实务·初级》《量和单位》等书籍,快速对编辑工作内容有了初步的认知,也为后续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光靠理论学习是不够的,理论还需实践证明,因此,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青年编辑参加编辑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于是笔者先通过借阅资深编辑修改过的一校稿件仔细揣摩修改要领,分析资深编辑对稿件整体结构、图表、字词句和标点符号等修改的原因,着重记下之前写作中会疏忽的问题,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不断积累经验。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及时向资深编辑请教,边校对边学习,是快速提升编辑能力的有效途径。编辑学习是一项漫长的终生的事业,活到老学到老也同样适用于编辑职业。因此,青年编辑入职后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主动加强学习与实践,力争做好学术“守门人”。

(三)积极参加编辑行业的交流学习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指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90学时[3]。为响应和落实国家政策,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学会)等每年都会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青年编辑要有选择地参加培训活动,多学习多交流,让自己快速积累经验。如笔者曾参加中国农业期刊网在河南郑州举办的“中国农业期刊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培训会”,会议汇集了来自全国农业期刊界的百余名代表。本次会议对中国农业期刊的创新发展路径展开交流,为做好农业类期刊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这次会议,笔者第一次认识到自己所做的工作具有更大的意义,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内期刊提供高质量文章仅仅是其中的一小步,往更深层次挖掘,是为国家乡村振兴做贡献,为提升国内期刊的国际传播力做贡献。编辑的工作千篇一律,很容易产生消极懈怠心里,举办培训活动不仅提高了编辑业务能力,更树立了青年编辑正确的价值观念。只有从编辑工作中找到乐趣、发掘意义,才能不断实现自我增值,使自己成为专家和行家。

(四)及时参加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国家考试

出版制度明确要求,“凡在出版单位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须在到岗两年内取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4]。新入职编辑应根据文件规定,提前了解考试相关资讯,有计划地学习,尽早准备,持证上岗,做一个真正的编辑从业者。笔者入职至今已有两年时间,学历和工作经历符合报考中级条件,通过提前对考试充分了解以及报名后认真准备,于2021年顺利通过了出版专业中级考试,取得了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证书,正式成为《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的责任编辑,实现了成为一名真正的编辑从业者的职业目标。而作为编辑,取得出版资格证书只是初级目标,接下来要制定更为长远的中级目标,提升自身眼界并努力为行业发展做贡献。

二、借出版业改革的春风,积极投身行业社会服务工作

(一)时代呼唤青年编辑投身行业社会服务工作

近几年,国内各种编辑出版行业协会都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员会,急需青年编辑加入,充分发挥其年轻有活力的优势,带动整个出版行业的发展。如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和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都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员会,以搭建青年编辑交流探讨的平台并凝聚优秀的青年人才,共同为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做贡献。2019年8月,中国科协、、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为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发展人才是其中重要的一项[5]。青年编辑现在正处于一个国家高度重视出版行业的时代,在这样前所未有的利好条件下,广大的青年编辑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行业的社会服务工作。在服务过程中,发挥双向导向作用,不仅要吸收他人成功办刊经验,传播自刊的先进成果,更要和其他行业的办刊人沟通交流,拓宽交际网络,共同为提升国内期刊的国际传播力做贡献。这种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对青年编辑来说无疑是非常宝贵的。

(二)青年编辑要积极促进学术期刊的改革与发展

《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提出,“推进期刊集群化并加快向集团化建设”,“鼓励集群化发展”[5]。我国已有的期刊集群,如中国光学期刊网、中国地学期刊网和中国力学学会期刊网等通过“共享资源、抱团取暖”从而做强做大[6]。借出版业改革的春风,由《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牵头,联合《中国农业科学》编辑部、《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和《中国农学通报》编辑部等国内权威期刊一起,构建了中国农业期刊网。该网站发扬了中国农业期刊编辑行业30多年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已经聚集了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一批行业专家和学者,覆盖全国近500种农林牧渔等学术期刊。中国农业期刊网提供的交流平台,让农林牧渔行业的编辑人员汇集在一起,同心同力,共同为建设国内一流期刊出谋划策。中国农业期刊网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是培养高素质的青年编辑队伍。在中国期刊协会、中国农学会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的指导下,中国农业期刊网每年定期组织召开中国农业期刊学术年会等会议,在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还开展了研究基金项目申报、行业评优结果表彰、编校知识竞赛及行业编辑培训等项目,为青年编辑提供了展示平台。如第三届中国农业期刊编校知识竞赛的举办发掘了一批具备较强编校能力的青年编辑;2021年度中国农业期刊网研究基金项目的申报,为很多青年编辑做研究提供了支持。这些活动的举办使得很多青年编辑崭露头角,个人能力得到展现,同时也让部分人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活动意义重大。青年编辑应珍惜改革带来的利好政策,积极参与活动,为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想法与能力。通过参加活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开阔眼界。

三、直面挑战,有所作为

(一)青年编辑面临的挑战

中文科技期刊面临国际传播能力不强、在国际上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较弱的窘境,要建设世界一流的中文科技期刊,我国的期刊工作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提高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传播力,在现阶段提高稿件质量十分关键。目前高质量研究成果更倾向于在国外期刊上发表,优质稿源流失严重,且许多高校机构对中文文章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职称和奖学金评审时优先考虑科学论文索引文章,而不是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提升国内中文科技期刊质量的重点在于优秀的编辑业务能力和优质稿源。首先要保证优质稿源不外流,目前很多期刊以约稿方式争取更多优质稿源,通过和权威专家以邮件、电话和上门拜访等形式沟通交流,为自刊争取优质资源;争取到优质稿源后还需要编辑的专业水准为其“锦上添花”;最后要利用现有的多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公众号推文或朗读文章摘要等音频方式推送优秀论文,让不同阅读习惯的读者能更灵活地获取文章信息,将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互动[7]。编辑的工作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自己工作的意义,主动迎接挑战,通过加强学习成长为编辑部或行业的领军人物。

(二)做有所作为的青年编辑

青年编辑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因此青年编辑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除了要练好编辑必备的基本功外,还要不断开拓思维,学习新的出版理念和出版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浏览专业网站、关注微信群和新媒体平台等方式主动获取相关信息,如在国家新闻署网站、“农业期刊编辑在线”微信群和公众号(“期刊强国”“科技与出版”“中国高校期刊研究会”等)等平台了解业界最新信息和相关会议资讯,时刻走在行业的最前沿;另一方面,还应当努力进行科学研究,不断提升自我。事实证明,在编辑做研究、写论文的过程中,个体成长与期刊发展是互相促进和相辅相成的。通过不断设定目标并实现目标,做有所作为的青年编辑。科技期刊承担着扶持和培育青年科技人才的责任,编辑人员常被赞誉为“善识千里马的伯乐”,这反映了社会对编辑人员的期望和要求。中文科技期刊为众多初入科研领域的研究生和青年学者的研究产出提供了展示平台,他们处在科研工作的起步阶段,可能存在论文写作不熟练等问题,这就需要编辑在论文编校过程中积极鼓励、正向引导,发掘科研人员的潜力,培养优秀的科研队伍[8]。青年编辑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增强责任心,不辜负社会对编辑人员的期望。

四、结语

青年科技论文范文篇8

一、充分利用、积累、挖掘资源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百度学术等网站可通过搜索科技期刊待送审文章的关键词查到该细分领域专家发文情况,聚焦待送审论文对应的专家资源并有目的地快速送审。(二)多途径积累、挖掘专家资源。1.物色投稿频次高、质量高的作者编辑工作需细心、留心,也需长时间积累。除上述网络搜寻审稿专家的方法外,还可在投稿频次高、质量高的作者中物色审稿专家,也可通过参加技术交流会结识,也可关注同领域期刊微信号推送的专家报告、精彩论文,从中发现近期热点领域的审稿人选。2.开辟专家自荐、互荐窗口科技期刊还可在网站、微信平台等开辟专家自荐窗口,鼓励年轻科技工作者“毛遂自荐”。在送审专家审稿环节,科技期刊可开设增添该方向送审专家信息等功能,鼓励审稿专家在审稿之余补充同行专家或在拒审时推荐专家。3.挖掘青年学者及其团队有发文经历的博士生挖掘和用好青年学者及其团队有发文经历的博士生也会有助于科技期刊审稿效率的提升。青年学者多处于事业上升期,精力更加充沛。同时还多是重要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发文需求高,因此审稿热情更容易被调动。挖掘他们作为科技期刊审稿中坚力量可彼此支撑,互助发展。4.重视参考文献信息科技论文的参考文献作者研究的起点和基础,体现了科研深度和广度,因此根据待送审论文的参考文献信息,科技期刊编辑可快速精准地挖掘送审专家,提高送审效率。

二、使用个性化的审稿函

为提升科技期刊的审稿效率,一些期刊多使用在线方式审稿,故在线采编系统在收稿、初审、外审等单据的设计上多采用统一预设模板。采用这种模板给专家发送审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编辑发邮件的工作效率,但往往有些偏生硬的感觉,送审邮件不能在专家收到时立即“打动”专家,更不能与专家共鸣,专家后续审稿效率得不到更有力的保障。编辑工作不仅是案头工作,更应重视与作者、读者及专家的沟通,重视彼此的感受、信息传递与沟通的效果,因此编辑在与专家交流关键的“送审”环节,更应体现出对专家“有温暖”的尊重。在统一预设的送审邮件模板基础上加入编辑最近与专家见面时交流话题的延伸或主动在送审邮件分享送审专家对口方向的会议信息等更能吸引专家眼球,从而增进彼此沟通的效率和效果。

三、多方式送审和催审

目前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科技期刊编辑与作者、读者和专家交流的方式日益多样化。电话、电子邮件、微信、微博、参加专业会议面对面交流等使科技期刊编辑与专家的距离越来越近。利用上述方式,积极与专家互动,能巧妙提高送审、催审效率。参加专业会议时,科技期刊编辑可在短时间内结识较多的同行专家,会间直接添加专家微信或通过大会微信群发掘专家或通过会议主旨报告发掘专家,可使编辑与专家交流更直接,也更易找到共同话题,提高交流效率和效果,助力稿件送审和催审。日常催审除按照传统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外,还可通过微信一对一联络专家或为专家的朋友圈消息点赞点评等方式开展。编辑也可将期刊近期热点专栏或与专家方向相近的论文集锦等信息做成微信链接及时推送给专家,在约稿或分享论文的同时跟进催审,在服务专家的同时提升交流效率。在期刊出版单位相关制度允许的前提前,用微信发送专家审稿费,可在方便专家的同时再次与专家互动联络,加深联系,助力催审。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集群还可考虑基于公共网络数据建立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审稿系统[5]。该系统可及时根据网络数据更新专家情况,以便科技期刊编辑运用该系统快速在线查询与待审稿件方向匹配的审稿人。

青年科技论文范文篇9

1青年编辑的自我培养

1.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熟练掌握编辑出版规范

青年编辑踏上编辑工作岗位后,要尽快完成从学生到编辑的角色转变。通过加强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了解时事和理论时评[3],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培养自身对政治的敏感性;通过参加各项政治学习和阅读相关文件材料,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青年编辑要熟练掌握各校对符号的意义及用法;要掌握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学公式、量和单位、图与表格的书写规则或编排规范[4];掌握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了解摘要的写作要求,关键词的提取方法;要尽快学会选题策划、审稿、编辑、校对方法;通过自学编辑出版专业知识和理论操作实务,提高文字水平、编辑水平,掌握编辑技巧,确保自己编辑的科技论文在文字质量及科技信息方面具有良好的规范性。

1.2通过向同事学习培养奉献精神,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涉及到组稿约稿、审稿、退修、校对、印刷等多个环节,编辑部各成员在专业背景、知识水平、编辑阅历、沟通交流等方面各有千秋,青年编辑入职后,要积极主动向已工作多年的同事学习,多想、多看、多问,学会与人交流,通过边学边干,掌握编辑各环节的工作内容。通过向同事学习、向同事看齐,全心全意为作者、读者服务。编校过程中,秉承凡有疑问处一律问清楚、查清楚的原则,全身心投入编辑工作,认认真真、仔仔细细、一丝不苟地完成各环节的编校工作,从思想上体会并深刻认识编辑工作的职业特点和职业精神,树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的职业精神,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1.3通过参加考试和培训掌握出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提升编辑业务能力

青年编辑要通过参加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和每年90个学时的编辑业务培训,掌握编辑出版专业基础理论、操作实务。通过备考,系统地学习有关编辑出版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从事出版工作必备的相关学科知识,结合工作实际掌握编辑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尤其要注重学习出版专业有关法律法规,争取在取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快速掌握编辑基本技能,在编校工作中严格贯彻执行出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5]。通过参加出版专业继续教育培训,了解有关出版方面最新的法规和规范,增加知识储备,学习优秀期刊编辑部先进的办刊经验,在开阔思路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编辑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

1.4养成阅读习惯,提高知识储备

青年编辑应养成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无论工作多忙,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阅读。阅读一方面可以提高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字水平。可以阅读本学科领域的中外优秀期刊,或与自己的期刊专业相近的期刊,在学习先进期刊办刊理念的同时,了解本学科科研动态,熟悉本学科专家团队及其研究方向,提高学科专业知识储备,提高职业敏感性;还要阅读有关编辑出版专业的期刊,如《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科技与出版》等,以了解编辑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尽快熟悉并掌握编辑出版行业规范,为进一步开展编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1.5积极参加学术会议,掌握学科发展动态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青年编辑的工作压力、学习压力不断增大,只有快速成长,才能适应新时展的需要[2]。青年编辑要加强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关注本领域学科发展动态,抓住一切机会参加本学科学术会议。通过会议不仅可以学习本学科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最新研究进展,掌握学科发展动态,还可以熟悉本领域的专家团队,通过与团队成员沟通交流,解决编辑工作中遇到的科研问题,发现创新点、开拓新思路,不但开阔了视野,也为以后的组稿约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依托资深编辑“传帮带”培养

资深编辑是指已在编辑出版行业工作多年,具有高尚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适应信息时代的完备职业素养的优秀编辑[6],他们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专业知识素养、语言文字素养[7],在长期的编辑工作中,练就了敏锐的政治判断力与洞察力、深厚的文字功底,对作者需求、读者阅读需求、期刊发展需求等情况了然于胸,能够调动审稿人和作者的积极性。在日常编辑工作中,通过资深编辑的“传帮带”作用及榜样力量,不仅能给青年编辑传授编校经验,还能通过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培养青年编辑的职业伦理和工匠精神。

2.1通过“传”的方式培养青年编辑良好的职业精神和敬业精神

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依托资深编辑的言传身教培养青年编辑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和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为作者读者服务的敬业精神。资深编辑比较熟悉本刊作者群的特点,了解本刊的老作者、新作者、潜在作者各有哪些,熟悉作者群的写作水平、修改能力,可以通过日常编辑工作中的言传身教,指导青年编辑如何与作者沟通交流,增强青年编辑为作者服务的意识,在帮助青年编辑顺利完成稿件退修任务的同时,提高青年编辑的沟通交流能力。资深编辑应督促青年编辑尽快熟悉并掌握本刊读者群的阅读需求和关注点,指导青年编辑针对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稿、约稿。在编校工作中,资深编辑可以通过总结编辑部历年编辑工作中出现的典型案件,对青年编辑强调再强调在审稿、校对、印刷出版等工作中应严加重视的关键问题;通过对自己严谨细致的校样的学习,给青年编辑传授稿件编辑加工经验;还要对青年编辑提出高水准的编校质量要求,通过编辑部成员不断追求更低的差错率和更高的编辑质量的工作氛围,引领青年编辑继承编辑部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

2.2通过“帮”的方式帮助青年编辑尽快成长

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1]。资深编辑要通过“帮”的形式做好青年编辑的思想工作,调动全体编辑部成员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及时调整青年编辑认识上的偏差,使青年编辑深刻认识到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性,从心底里真正对编辑职业产生认同感、自豪感,才能不断增强其自身使命感、责任感,从而在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资深编辑可以根据青年编辑的专业背景、文字功底,结合其本人的岗位业务范围、职业发展定位等,为青年编辑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使其在新入职阶段、见习阶段能各有侧重。在新入职阶段,能尽快掌握编辑出版业务流程,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在见习阶段,能重点加强编辑业务实践的培训。资深编辑在辅导青年编辑业务工作的同时,能清楚地了解到青年编辑的性格特点、优势劣势、个人兴趣,可结合实际情况,对青年编辑的职业发展路径,即其自身的职称晋升、上升空间和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帮助其了解不同阶段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帮助其制定学习规划、业务能力提升规划,使青年编辑能尽快成长起来,成为支撑期刊发展的中坚力量,不断提高编辑出版质量,提高刊物竞争力。

2.3通过“带”的方式培养青年编辑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

资深编辑可以通过带领青年编辑参加期刊编辑年会、期刊编辑交流会、编辑学会研讨会,介绍其加入有关编辑出版方面的QQ群、微信群,关注编辑出版方面的优秀公众号等,带领青年编辑走进编辑界,为其向编辑界同仁学习、交流、合作搭建良好桥梁;通过带领青年编辑参加专业学术会议,介绍其加入审稿专家群、编委群、作者群等科研领域群体,并通过积极为组稿成功的科研专家学者服务,带领青年编辑走进科研界,为其向科研团队成员组稿、约稿搭建良好纽带。在稿件初审工作中,青年编辑对本刊稿件录用的标准还不能严格把握,一般会以自己在学校时老师对自己撰写论文的要求来要求作者,往往出现对自己熟悉领域的稿件要求过高,而对自己不熟悉领域的稿件无所适从的现象[1]。针对此问题,可以通过资深编辑与青年编辑共同初审稿件,指导青年编辑对稿件做出正确的取舍判断,在完成稿件初审工作的同时,校正青年编辑学术评判与学术定位的偏差[1]。科技期刊稿件的专业性强,审读与加工校对的难度较大,资深编辑可以通过检查并点评青年编辑的编辑、校对质量,指出其在工作中的出错点和疏漏点,以及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资深编辑除了要通过自身的榜样力量与严谨细致工作品质为青年编辑作出示范以外,还要对青年编辑有足够的耐心,能虚心听取青年编辑的意见,通过编辑部内容业务交流营造深厚的学习氛围,将编辑常规技能、编校技巧与要领、编校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问题、规避的方法与措施等传授给青年编辑,从而培养青年编辑认真仔细、耐心细心的工作习惯。

青年科技论文范文篇10

以编辑身份登录《湖北林业科技》网站主页,选择“统计分析”功能,在“稿件统计”下选择2015-2019年进行数据检索。

二、结果与分析

1.投稿总量分析。从本刊近5年的统计数据来看,2015~2019年总收稿量为1140篇,退稿量286篇(占25.09%),录用量630篇(占比55.26%),送审量419篇(36.75%)。5年中主办单位投稿总量285篇,投稿至《湖北林业科技》总计144篇,占比50%,刚好二分之一。由图1可知:①从投稿数量来看,2015-2019年《湖北林业科技》在投稿前10名(5年投稿总量≥18篇)的单位中,投稿主力军第一梯队为主办单位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5年投稿比为10.41%-15.32%,总量为144篇;第二梯队为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总量为57篇。第三梯队为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湖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等7个单位。②从投稿量趋势来看,华中农业大学5年投稿比为(0.74%-3.38%);长江大学5年投稿比为(0-3.86%),浙江农林大学5年投稿比为(0.37%-1.45%),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5年投稿比为(0-2.35%),湖北省林业厅林木种苗管理总站5年投稿比为(0-2.35%)。投稿数量基本持平的单位为湖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5年投稿比为(1.18%-2.02%);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5年投稿比为(0-1.57%);投稿逐步下降的单位为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5年投稿比为(2.75%-7.81%)和湖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5年投稿比为(0-4.37%)。2.稿件来源分析。(1)按照稿件来源来分:部级基金资助论文10%~22%,省级基金资助论文12%~44%,其他33%~77.5%。其他类文章波动幅度较大,文章类型差异较大。(2)按照作者来源来分:湖北省内作者占比72%~83%,省外作者17%~28%。省外一般稿件占比也同比上升。(3)从投稿单位来源来看,投稿主力依然为主办单位。其次为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第三梯队为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湖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等7个单位;从投稿量趋势来看,稳步上升的为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和湖北省林业厅林木种苗管理总站,近5年高校投稿逐步上升,需要继续扩大宣传,争取吸收更优质的稿源;投稿略有下降的单位为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近5年逐步降低,需要加强同局直单位的横向联系,争取稿件;从文章综合质量来看,主办单位以及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高等院校投稿中,项目基金资助文章、试验研究类文章占比略高。农林类高等院校各类项目支持多,文章质量相对高。这是今后本刊约稿的重点。除此之外,市级林科所有持续稳定的稿源,也是投稿主力,不容忽视。例如咸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宜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三峡植物园管理处、河南南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等。这也是今后稿件争取的重点和方向。3.稿件类型分析。(1)从稿件组成来看,本刊以自由投稿为主,其中第一部分为省内林业工程系列职称晋升投稿;第二部分为大专院校学生自由投稿;第三部分为推荐投稿;最后一部分为省外自由投稿。约稿占比甚微。这四部分稿件中,以省内林业工程系列职称晋升稿件为多;在大专院校学生自由投稿中,因为硕博士毕业对发表文章有严格的要求,所以这一部分优质稿件难以挽留,比例也不高。还有一部分稿件为业务单位或熟人推荐稿件。需要继续加强局直单位的横向联系,争取稿件。而在省外自由投稿中,实际上很大一部分优质的省外稿件,首先被各大学学报录用,其次各省林业科技瓜分或争取,所以这部分收稿占比不高,质量并不理想。(2)按照文章类型来分:试验研究论文占比32.5%~44%,综述论文0~14%,实用技术论文11%~31%,工作研究及问题探讨21%~48%,其他4%~68%。自2017年期刊整体未分栏目以来,部分文章类型模糊,难界定。目前以优质稿源缺乏及稿件质量下降两大问题凸显。很难吸引有第一手试验数据的研究类和可读性、实操性强的科技文章。疫情期间,投稿数锐减。2020年1月23日~2020年4月13日,投稿数<15篇。在目前稿源和期刊质量均不高的情况下,筹措稿源措施虽多,诸如根据基金项目从高校博士、硕士组稿等措施却并不现实,第一是争取不到,第二对接不上。坐等稿件的局面愈演愈烈,面临的办刊环境十分严峻。

三、稿源拓展及质量提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