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特色案例范文10篇

时间:2023-11-15 17:18:50

慢性病特色案例

慢性病特色案例范文篇1

【关键词】糖尿病;2型;全科医师;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是当今世界卫生系统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近年来随着慢性病低龄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增加了慢性病管理的难度和迫切性。其中,糖尿病尤为受关注,它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普遍和最具挑战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糖尿病作为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其治疗过程中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巧、开展健康教育,并对并发症进行监测和定期随访等关键环节若仅依靠三级医院专科医生将无法完成,尤其是在医院外,如缺乏糖尿病综合管理团队对患者加强教育和监督,往往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半途而废。因此,构建以社区为基础、全科医师为骨干、一体化治疗方案为中心的社区-医院一体化医疗管理新模式,并规范化实行和积极推广,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1]。

1以实现分级诊疗为切入点,构建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管理新模式

1.1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概念。WHO和世界银行组织等多个国家卫生体系对于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了定义,指的是建立社区为中心的上下联动健康服务体系,并倡导将临床诊疗服务融入大的健康维护管理体系,最终为群众提供防、治、康、养、护和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全人健康服务[2]。在新医改背景下,我国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虽没有WHO定义的内涵广,目前也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但其核心仍然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3]为指导方针,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4]为切入点,据此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三级医疗机构为支撑,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将糖尿病患者纳入由基层社区医院和上级医院共同构建的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共享、双向转诊等措施,为社区人群提供筛查、预防,同时为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提供诊疗、随访、监测等连续、全程、防治一体的医疗管理模式[5]。1.2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框架。在一体化管理模式下,社区医生作为骨干贯穿于一体化模式的始终,是上下联动的关键纽带。首先,由社区医生完成对社区人群的疾病筛查、预防保健,并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再对慢性病患病人群根据疾病危重程度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设定不同的随访指标和时间,完成对患者定期的随访和遵医行为的监督,评估治疗效果。同时作为双向转诊的平台,不仅为患者提供便捷、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也可在病情需要时及时提供综合医院高端技术服务,而在疾病的恢复期又为患者提供专业的随访,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用药。获得的调查数据可供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共享,不仅可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健康档案的利用率,还可节约患者往返于综合性医院门诊耗费的大量时间、金钱,避免各项重复检查。因此,社区-医院一体化医疗管理模式不应仅简单理解为是传统医疗模式的补充,它还是遵循慢性病发展规律,将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环节串联成整体而一体化管理的新型医疗模式,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的特点[6]。见图1。1.3组建多学科交叉合作团队,制定一体化治疗方案。组建以全科医师为骨干,联合糖尿病专科医生、糖尿病专科护士、社区服务保健志愿者(无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交叉的糖尿病综合管理团队。以团队为单位,根据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7]中糖尿病的教育内容,统一学习,结合各个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对患者目前病情和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个体化防治方案和糖尿病教育内容。包括:①饮食教育,指导患者根据个人饮食习惯、营养状况等,制定可以长期执行的糖尿病食谱;②运动教育,针对患者的年龄、身体素质差异等指导患者选择个体化的运动项目及制定个体化运动量,同时教育患者如何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低血糖,从而真正达到运动治疗的效果;③血糖监测,于住院期间,由糖尿病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自测血糖的培训,确保患者离院后能够继续对血糖进行自我监测,同时教育患者于正确的时间和频率进行血糖监测;④用药指导,教育患者正确进行胰岛素注射操作,住院期间由糖尿病专科医生制定药物强化治疗方案,对血糖水平长期控制不佳的患者,根据其血糖水平及生活习惯重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帮助患者血糖达标;⑤院外管理,由社区全科医生采取电话随访、一对一个体化讲解、门诊约谈等方式继续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并采用家庭访视、上门检测血糖并记录、风险评估等方式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血糖监测、用药方案等方面进行督促及全程指导;⑥睡眠指导,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必要时配合专业心理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1.4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践案例一体化糖尿病管理模式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已有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形成了包括家庭医生、专科医生、拥有糖尿病教育执照的糖尿病教育专员、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在内的专业团队,在社区中运用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护理过程和临床结果,也是节省费用的有效的途径[8-10]。我国于2007年3月,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率先在上海市普陀等5个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糖尿病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对1000余例患者进行一年的强化管理后,患者的血糖良好达标率由管理前的8.9%上升到管理后的31.74%,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由管理前的60%提升至90%[11]。上海的另一项调查研究显示,纳入社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随着健康教育频率的增加,血糖控制不佳的比例显著降低[12]。于平等[13]对社区357例糖尿病患者随访5年后发现,社区规范化管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分别由管理前的32.2%、34.7%、30.3%提高到53.5%、51.3%和49.6%,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也得到了减少和延缓。西北地区社区虽然在构建并实施该管理模式方面起步较晚,但仅在3个月内,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由管理前的34.6%增加到78.8%,增长幅度达44.2%[14]。同时,社区医生对患者有很强的亲和力,容易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在社区医生监督下,患者自我管理坚持性较长,家属的配合积极性更高,医患互动性更好[15]。可见该模式对患者血糖控制、提升自我管理水平以及改善社区居民医疗满意度等方面,均有十分显著的效果[16]。

2一体化管理模式的需求评估

在所有慢性病中,糖尿病发病率上升速度最快,目前中国T2DM患者达到1.1亿,居世界第一,占全球T2DM患者总数的1/3,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1.5亿[17]。而我国糖尿病人群的现状却是知晓率低、达标率低、并发症筛查率低[18]。除此之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带给社会的经济负担更是远远超过其他慢性病。中国每年投入近250亿美元用于糖尿病治疗,用于糖尿病的直接医疗支出占中国医疗支出的13%,这些数据还未包括糖尿病相关疾病给患者家庭和公司带来的经济损失[19]。在中国,糖尿病每年导致的死亡人数约1030万,占死亡总数的80%,占中国总疾病负担的70%,其中近40%的死亡为过早死亡(指70岁及以下人口的死亡)[20]。正是由于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更迫切要求将糖尿病治疗由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转变为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以保证开展的持续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大规模实行,从而有助于减轻个人、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以低成本获得高效益,在医疗投入有限的前提下,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21]。

3应用前景及推广意义

慢性病特色案例范文篇2

201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深化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六五”普法工作的收宫之年。卫生系统法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化医改为主线,强化学习,转变观念,加强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创新执法方式,依法解决矛盾纠纷,为卫生事业的跨越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一、强化学习、提升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

1.加强法治学习。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关于法治建设的新论述,加强对法治建设的新理解,充分发挥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实现领导干部定期学法制度化。贯彻党委(党组)中心组定期学法制度,每年集中学法不少于2次。

2.以制度建设为中心,加强科学民主决策。完善行政决策机制,重大决策事项,严格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程序进行决策。完善行政听证制度,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研究制订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化解处置预案。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

3.法制宣传常抓不懈。各单位要承担宣传普及卫生法律法规的主体责任,深化“法律五进”活动,结合“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以及卫生行业节日纪念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各单位要将法律知识纳入干部职工在岗培训的必修内容,课程学时(学分)不得低于总学时(学分)的20%,推动全系统干部职工完整地学习掌握卫生计生法律知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卫生执法人员应当在执法监督过程中加大普法力度,使办案过程成为宣传法律的过程,每年学习法律知识的时间不得少于15小时。配合县政法委、县法制办、县司法局开展第十个行政执法服务月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切实做好法治宣传月活动,努力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4.做好“六五”普法终期检查工作。今年是“六五”普法的实施的关键年,也是“六五”普法终期督导检查年。全系统要把做好“六五”普法终期督导检查工作作为今年法制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实际,制定自查方案和措施,认真进行动员部署,做好终期迎检工作。

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5.持续推进卫生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健全完善行政执法人员上岗培训和日常培训、轮训常态化工作机制,根据上级相关部门要求,及时组织执法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完善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储备,实现执法依据的动态调整和与执法人员法律水平的及时更新,提高执法水平。坚持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做好执法证的申领、换发工作。

6.继续深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做好权力库的维护和及时更新,以最新法律法规为依据,根据机构职能转变,实现权力库的动态调整。根据县相关部门要求进一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对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压缩服务时限,优化服务流程,固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明确监督制约环节。量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加强法制监督,清理和维护行政执法人员库,核实、修改、完善执法人员信息,并完成年度注册工作。落实重大行政处罚、许可案件的备案审查,推进行政权力网上规范、公开、透明、高效运行。

7.深入开展卫生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健全卫生行政执法的监督约束机制,形成案卷评查工作的常态化,将卫生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纳入日常监督管理和检查,定期对评查结果进行通报,明确奖惩制度,鼓励先进,学习典型,交流经验。

8.坚持文明执法,改进行政执法方式。继续开展说理式执法,逐步推行行政指导等柔性方式,认真落实省《全面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意见》,把行政指导贯穿于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在卫生行政执法过程中,适时灵活地采取指导、劝告、建议等非强制性方法,谋求相对人同意,以有效地实现行政目的。建立行政指导工作制度,规范行政指导程序和执法文书,重视收集典型案例。

9.提高卫生法制建设质量,切实维护法制统一。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制度,制定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规范性文件,要公开征求意见,进行合法性审查。定期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清理后及时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三、妥善处理矛盾纠纷

10.妥善解决矛盾纠纷,推动行政调解规范化建设。正确适用行政调解程序,规范行政调解行为,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化解医疗纠纷提供保障。根据工作实际,进行案件分析,加强交流,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医疗纠纷调解机制,提高行政调解水平。积极开展行政纠纷信息报告分析工作,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工作了解民意、反映群众诉求、服务领导决策的作用。

11.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依法行政中的作用,建立复议与信访的互接机制,推动建立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联动机制,实现各类调解主体的有效互动,形成调解工作合力。建立行政复议专家咨询和论证制度。对存在较大争议、专业性难度较大、法律适用存在重大分歧的复杂案件,通过征求意见、召开论证会等方式征求专家意见;建立行之有效的行政复议简易程序。做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

12.扎实推进“阳光”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利用好网络这一新兴媒体,保证矛盾纠纷在法治轨道内妥善解决。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合法、理性的通过“阳光纪检”、“文论坛”、“阳光信访”、“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四种渠道表达利益诉求。对各类矛盾纠纷明确专人主抓,确保有帖及时发现,跟帖及时作出,问题及时解决。完善网络舆情的预警研判制度,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引导,形成合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之中。

四、完善对法治工作考评机制

13.注重实效,力求创新,组织开展卫生系统法治考评工作。明确考核标准、量化考核分值,将法治工作列入年度法治目标考核,切实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强化考评结果的应用,注重培育、总结、推广先进典型,推动各单位在增强法治意识、促进职能转变、完善决策体制、规范行政行为、强化问责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把存在的问题解决好,把既定的目标完成好,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确保卫生系统法治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

2015年卫生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更加广泛的普及卫生法律法规为重点的法律知识,不断强化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大幅度提高卫生行政人员法制化管理水平。促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持续发展,为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1.突出抓好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充分利用各类普法阵地、普法平台、普法载体,在全系统深入开展系列法制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市建设,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一系列新论断、新部署、新要求,培育法治理念,塑造法治信仰,不断增强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突出抓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教育。按照县政法委、县司法局、县法制办相关要求,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宪法尊法守法”主题活动。把主题活动作为重要载体,突出宣传宪法,系统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宣传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

3.突出抓好与卫生工作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根据《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的要求,重点学习和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精神卫生法》、《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献血法》、《职业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依法开展执业活动。

二、强化法律素养,扎实抓好重点对象普法教育工作

4.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健全党组中心组学法和学法讲座制度,党组中心组全年集中学法活动不少于2次,举办法制讲座不少于2次。坚持和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重大决策前法律咨询制度。充分发挥好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的表率作用,推动卫生计生系统普法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5.抓好机关公务员的学法用法工作。坚持和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大力推进公务员学法用法活动和依法行政培训工作,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公务员依法履职情况好,办事效率高。机关工作人员坚持集体学法与自学相结合,每人要有学法笔记和学习心得,每年有针对性的学法时间不少于40学时。

6.抓好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人员的学法用法工作。一方面要学习熟知卫生计生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在执法过程中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运用法律条款准确,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每年学法时间不少于40学时。

三、积极创新载体和形式,增强法制宣传教育效果

7.扎实推进法制文化阵地建设。巩固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独特优势,加大媒体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创新传统媒体普法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本单位的宣传载体,融入法制元素,形成以法制走廊、法制宣传栏和法制宣传橱窗为主导的等全方位法制文化阵地网络,安排专人负责法制宣传内容的管理,不断更新法制宣传内容。

8.加大重点普法措施的实施落实。一是组织开展“法律四进”(进机关、进医院、进科室、进家庭)法律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工作实际和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法活动;二是结合“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以及卫生行业节日纪念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配合县政法委、县法制办、县司法局开展第十个行政执法服务月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切实做好法治宣传月活动,努力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组织法律法规知识讲座、知识测试等活动。

四、强化领导,夯实普法基础,注重考评宣传

9.进一步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明确专人负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大队伍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多层次的普法骨干培训班,切实提高业务和工作能力。

10.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考评与宣传。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要有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方案,精心开展各项活动,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宣传,努力全县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第三篇: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部署,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确保全系统生产安全。

二、工作目标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全社会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各项指标均控制在市、县下达的指标内,加强全县卫生系统安全生产管理,认真查找全县卫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事故隐患并及时整改,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为全县卫生系统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为抓手,推动强基础,抓各单位隐患治理和事故预防

1.消防方面:各单位要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全面开展消防安全检查。重点检查人员密集场所消防通道畅通情况,消防设施情况,线路情况等管理情况。积极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消防演练工作。

2.“源头”安全:医用氧、压力容器、电梯、煤气、液化气气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源等危险品源,辐射源等“源头”情况。

3.行业场所安全:各单位门诊、病房等人口密集场所情况及其安全设施配置情况。

4.交通安全:救护车、单位自备车等交通工具情况。

5.食品药品安全:各单位药房(库)药品尤其是精麻毒药品的使用、保管及储藏安全,食堂餐饮卫生等情况。

6.设备安全:各单位要爱护各类设备,认真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登记工作,严格执行各项规程制度,建立健全各类设备档案。特别是各种特种设备,要做到安全管理责任到人,确保各类设备的正常运行。

7.建筑施工方面:有在建工程的单位要重点贯彻落实建筑安全生产相关文件和标准规范情况;高温季节施工安全、防火消防措施及管理情况。

8.医疗安全:各单位树立法制观念、严格依法执业;通过建立健全医疗核心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通过“三基三严”培训,提高诊疗技术水平;通过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杜绝院感事件发生;通过建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和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及时化解医疗争议,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通过抓住重点、把握关键,杜绝医疗安全事故发生;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医用危险化学品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二)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行政监管责任体系

各单位领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具体责任要明确到人,认真做好安全排查和督促整改工作。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内部及下属管理单位的安全排查和整改工作以及县隐患自查自报信息系统的隐患排查治理的上报工作。

(三)继续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排查工作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本单位排查和下属管理单位排查相结合。二是拉网式大排查与重点部位排查相结合,重点部位主要排点场所、重点科室、重点岗位,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人员进行地毯式排查。三是科室自查与科室间互查相结合,所有排查对象都要自查一遍,充分调动职工自查自纠的积极性。四是领导带队排查与技术层面专业排查相结合。五是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

(四)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各单位排查组负责人亲自带队,深入本医院、本单位各部门,确保情况了解全面准确,隐患排查清楚到位。既要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科室、重点岗位的检查,也要重视平时不太起眼、易被忽略的地方,做到全方位、立体式、全覆盖。

2.落实长效管理措施,确保整治成效。要针对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多部位及整治中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实现安全预防关口的前移。建立健全安全隐患发现公告机制,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纳入经常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推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长期、有效开展。

3.不徇私情,严格监管。要以铁的心肠抓监管、铁的纪律抓制度、铁的手腕抓治理,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做到铁面无私、重拳出击。

4.不打折扣,整改到位。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认真研究采取整改措施,做到边查、边纠、边改。特别是对严重影响安全的隐患,要立即整改到位。

(五)建立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

建立对各类事故的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机制,完善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搞好日常性的应急培训、演练,加强队伍的组织和协调配合能力,组织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灾难的处置施救能力。

(六)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全系统安全责任意识

继续做好“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以新《安全生产法》和《县卫生局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细化明确各级安全责任,切实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组织开展符合本单位实际,面向广大干部职工的丰富多彩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全系统的安全生产意识。

第四篇:慢性非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计要点

一、背景分析

2015年,我县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紧抓上级目标,结合本地特点,重点在质量上、规范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慢性病预防控制领域的新技术,促进了我县慢性病防控工作标准化、精细化、特色化、全民化进程。首先,在死因监测和肿瘤登记报告工作渐趋完善的基础上,加强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健全完善了我县慢病监测工作。其次,高危人群发现和干预工作得到落实。全县所有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部分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场所建立了健康指标自助监测点,在1个镇开展了食管癌早诊早治工作。第三,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工作指导,规范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管理取得良好成效。高血压、糖尿病社区患者登记率、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不断提高,全县社区累计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分别达3.6万与1.3万多人。第四,充分利用慢性病主题宣传日(周),组织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活动。全县3个镇积极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示范创建、11个镇开展健康指导员培训等系列活动,3家示范创建通过县级验收。第五,继续做好慢性病干预重点项目工作。通过项目争取工作经费、提升防控能力。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项目、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项目随访、脑血管病补充调查均得到有效落实。

全县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虽然从整体上有了较快发展,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慢病防制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能力不足;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率没有达到要求,管理不规范;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创建工作畏难情绪严重。另外,慢性病工作任务繁重,面广量大,人员相对不足,给不少工作深入开展带来难度。

二、工作思路

认真做好《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终期评估工作。加强疾病监测,完善信息网络,提高监测质量。立足社区,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项目。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继续做好早诊早治等重点干预项目。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机制。

三、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全面完成《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终期评估工作。

(二)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慢性病防治工作任务。医疗机构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测血压率达95%以上,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病人的筛查工作。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登记率、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控制率均分别达到60%、50%,80%、60%以上。积极推动慢性病规范管理信息化进程,慢性病健康管理计算机动态管理率≥60%。

继续推进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电子化管理。居民建档率城市≥90%,农村≥60%。计算机动态化管理率达80%以上。认真开展老年人保健工作,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体格体检和健康指导,包括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体检率≥90%。

全县新建自助检测点不少于10个,以镇为单位患者自我管理小组覆盖率达到20%以上。35岁以上成人血压和血糖知晓率分别达到70%和50%。

(三)积极开展慢性病监测工作,完善慢性病监测体系。居民粗死亡率原则上不低于6‰,根本死因判断错误率小于5%,编码错误率小于5%,审核及时率95%以上。并及时整理、分析和上报数据,完成数据分析报告。加强对县级医疗机构死因监测及网络报告工作的指导,及时进行网络报告资料审核。县级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覆盖率100%,报告及时率90%以上,漏报率小于5%,审核及时率95%以上。对辖区内的恶性肿瘤患者开展登记报告、病例核实和随访管理,肿瘤登记漏报率低于5%,死亡发病比(M:I)控制在0.6-0.8之间,病例组织学诊断率应在66%以上,部位不明所占百分比(UNK%)应小于5%,发病率与前一年比较浮动在10%以内。。重点抓好县级医疗机构的报告质量,提高肿瘤登记报告的准确性。每年至少开展1次覆盖所有镇的规范的漏报调查并撰写漏报调查报告每年开展2次以上死因和肿瘤漏报调查工作。辖区内医疗机构心脑血管事件报告覆盖率100%,提高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病例登记报告工作质量,发病报告数不低于死亡数。

(四)继续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任务达标率达到100%。全县积极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示范创建、指导员等系列活动,全年新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食堂、健康餐厅/酒店、健康步道、健康小屋)数量不少于5个。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不少于200人(覆盖50%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每季度不少于1次。

(五)全面落实肿瘤随访登记、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食管癌早诊早治、国家疾病监测点等各项重点干预项目,保持保量地按时完成上级各项监测任务。充分利用慢性病预防控制领域的新技术,均衡推进全县的慢性病防治工作。

四、具体措施

(一)统筹安排,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终期评估工作。

2015年是《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实施的收官之年,各镇和有关单位要根据上级统一部署认真做好自查工作,了解落实《规划》目标情况,查找存在问题,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的建议,为“十三五”期间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二)强化业务培训,促进防控队伍实力化。

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人才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特别要强化对防保人员和村医的培训,让他们熟悉和掌握慢病工作的防治策略、技术规范与操作技能,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在基层医生中大力推广和普及《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试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以提高全县慢性病防治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促进慢性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三)依据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促进慢性病防控工作标准化。

强化《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的培训,使我县慢性病防控工作计划、方案、调查、干预、管理、督导、质控、考核评估均能按规范进行,促使我县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上台阶、达标准。继续加强工作部署后的督导、评估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落实。进一步完善慢性病相关报表制度,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报表与原有报表内容进行整合,涵盖慢性病监测、慢性病病人建档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等内容,及时掌握基层慢性病防治动态。通过各种管理措施的落实,推动全县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均衡发展。

(四)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慢性病防控工作精细化。

要抓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一核心工作,对项目中慢性病工作进行认真梳理、整合,以就高不就低原则,将所有项目业务指标与日常条线指标统一起来,以保证工作任务、口径的一致。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细化服务内容,提高防控实效。

(五)继续完善慢性病监测体系,促进监测工作惯性化。

目前我县慢性病监测体系已基本构建,并呈惯性运转。今年将继续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现场督导、加强数据审核等方式,解决监测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以死亡网络直报、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为重点,强化指导力度,全面提升慢性病监测质量。借助死亡登记报告和肿瘤随访登记项目,进一步规范报告流程,提高卡片填写质量,完善死因登记、肿瘤报病等慢性病监测系统。死亡报告要杜绝漏报、减少迟报,肿瘤发病报告要降低漏报率,提高及时率、准确率。全年要组织开展两次漏报调查。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在数量达标的同时,在数据质量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六)结合重点干预项目,促进慢性病防控工作特色化。

2015年,我县将本着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实施相应重点干预项目,推动慢病整体工作的发展,打造具有特色的慢性病防控新格局。

主动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病人的筛查工作,逐步对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生活方式指导与干预。指导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每个镇建立高血压、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各1个以上,每年完成6次以上活动,资料齐全。提高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确保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的真实性、规范性。

逐步建立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为居民提供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测定,年内各镇设立自助检测点不少于1个,并指导居民进行健康自我检测。

做好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项目,积极落实食管癌早诊早治工作,并加强对前期患者的随访工作。

(七)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为平台,促进慢性病防控工作全民化。

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进“健康宣传栏”、“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健康知识一条街”等多种形式的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进一步扩大行动覆盖范围,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各镇要积极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食堂、健康餐厅/酒店的创建工作,并通过考核验收。

以全国高血压宣传日、联合国糖尿病日、世界无烟日、肿瘤防治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日为契机,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以营造慢性病防治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氛围,提高全人群慢性病防治意识,降低危险因素流行水平。在做好主题宣传的同时,要组织开展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逐渐影响群众的观念和行为,发挥群众在慢性病预防中的积极作用。

第五篇: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市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全面排查单位内部及周边各类安全隐患,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努力实现卫生系统安全事故零目标。

二、检查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及规范性文件。

三、检查内容

1.安全生产责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情况;

2.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3.“1+3”规范运行情况;

4.岗位安全职责落实情况;

5.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落实情况;

6.“三防”建设达标情况;

7.应急预案制定、演练情况;

8.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落实情况;

9.消防安全、用电管理、毒麻药品、特种设备等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情况;

10.医疗安全及核心制度坚持情况。

四、检查方式

1.按照安全监管分类AB等级划分,对B级单位每季度一检查,重大节假日抽查;A级单位每半年一检查,重大节假日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查。

2.查阅资料。采用查阅文件、调阅资料的方式对安全工作部署情况、安全会议情况、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应急管理、特种设备管理、设施场所等安全基础工作进行检查。

3.现场检查。对各单位消防设施,用电设施,毒麻药品,危化用品,特种设备,车辆管理,职工食堂、宿舍,警务室,领导带班值班等方面进行检查。

五、检查安排

1.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全年督查4次。

2.开展全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综合督查4次。

3.开展重大节日、重点时段安全生产专项检查3次。

六、综合监督检查结果的应用

综合监督检查结果进行汇总通报。对工作较好的单位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安全隐患迟迟整改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根据《金湖县卫生局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局主要领导、安全分管领导及分管其他工作的领导每年深入基层开展安全检查不少于6次。

第六篇:卫生系统禁毒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全国、全省禁毒工作规划和市、县政法委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平安”为目标,以平安创建为载体,加强禁毒基础工作,广泛组织发动干部职工开展禁毒工作,坚决遏制来源,防止易制毒化学品和麻醉精神药品流入非法渠道,为实现“两个率先”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卫生系统禁毒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禁毒工作领导小组。

三、具体工作

(一)严打犯罪,强化堵源截流。

1.配合公安系统把“破大案、打团伙、抓毒枭、摧网络、追资产”作为重点,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和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达到毁网断线的效果。

2.积极推进部门的禁毒协作,提高堵源截流工作实效。认真贯彻落实《省公安机相关部门及派出所禁毒工作主要职责(试行)》的规定,密切与各相关单位和派出所禁毒协作,形成斗争合力。依托卫生系统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建立健全易制毒化学品和麻醉精神药品和工作机制。

(二)深化“无毒社区”创建,增强禁吸戒毒工作实效。

1.积极树立、推广创建工作典型,全面带动和促进创建工作。组织召开全系统创建“无毒社区”工作经验交流会,交流推广各单位创建工作成功经验,引导创建活动健康深入发展。

2.扎实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严格按照《禁毒法》的规定,认真配合相关部门推动整个社会面戒毒(康复)工作的开展。

3.不断探索和创新戒毒帮教工作方法,增强禁吸戒毒实效。进一步发挥社区民警和家庭成员在帮教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落实对戒毒出所人员帮教责任和措施。

(三)切实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和非法吸、贩、种植的监督管理。

1.切实加强对公共服务场所阵地控制,及时发现查处公共服务场所吸贩毒活动。

2、进一步巩固禁种铲毒成果,遏制非法种植原植物活动的反弹。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认真落实禁种铲毒和禁种集中专项行动各项要求。

3.以国家《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为依托,进一步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坚持依法管理,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国家《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的规定,明确执法主体,建立完善对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管理的规章制度,落实各项管控措施。加大执法和宣传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守法经营意识。

(四)、进一步加大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禁毒、防毒意识。

1.抓好经常性的禁毒宣传教育。积极开辟经常性禁毒宣传教育的渠道和阵地,通过各种手段开展经常性的预防宣传教育。

慢性病特色案例范文篇3

一、2020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一是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牢固梳理“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政治担当,充分发挥医疗保障系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医疗保障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扎实做好包村联户和第一书记各项工作。二是抓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正作风纠“四风”,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扎实开展警示教育,织紧织密制度笼子,牢牢守住廉政底线。召开省委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及全市医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建立意识形态制度3项,组织党组理论学习10次,主题党日活动12次。召开支部党员大会3次,集中学习21次,观看专题片7次。三是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认真执行《党支部工作条例》,落实“”、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新党员工作。综合运用“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学习平台,不断提升政治觉悟和能力素质。积极开展特色党支部创建、到社区“双报到”活动。四是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医保工作全过程,始终把党建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推动医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更大力度治理“慵懒散浮”,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决扛起意识形态工作政治责任,切实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落细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认真履行保密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创新宣传方式和宣传载体,线上线下齐发力,进一步提高医保政策知晓率。灵活运用多种宣传方式,通过报纸、电视台、村村通、LED宣传大篷车、全福元室外宣传屏等渠道,综合运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美篇等新媒体手段,围绕医保政策解读、维护基金安全政策法规、打击欺诈骗保等内容开展大密度、高频次宣传,进一步营造关注医保、支持医保,保障医保基金安全,杜绝欺诈骗保行为的良好氛围。2020年,共印制各类宣传材料近29万份,宣传版面100多块,组织宣讲场次,培训2000多人次。

(三)高点定位,发扬“绣花精神”织密医保元素。在全市医保系统推行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实现证明材料最少、办事流程最简、办理时限最短、服务质量最优的“四最”改革目标,参保人员医保政策能问、医保疑点可查、医保事项好办。12月10日,在市召开全省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和稽核工作会议,省医保局选取了4个地市、1个县级市介绍医保基金管理方面经验,我市作为唯一一个县级市做典型发言。

(四)借水行舟,依托互联网实现医保业务家中办。大力挖掘“互联网+医保”的路径,推出了企业立户“一链全办”、医保转移“隔空快办”、人员增减“一网通办”、基数年报“全程网办”、慢病申报“线上联办”、异地备案“手机掌办”等“不见面零跑腿”服务,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医保服务的优质便捷。8月底,我市高频医保民生事项“网办”实现全覆盖。23项医保业务可以通过小程序随时随地办理。在市范围内率先上线医保微信办理小程序,市政府政务公开2019年第56期专题介绍《市打造“互联网+全域医保”模式助力医疗服务提质增效》经验做法。

(五)同向发力,借势定点医药机构布局“邑”保e栈。

一是链条化聚合,搭建1+10+N的服务框架。1即以市民之家医保窗口为基础;10即10个镇街区实现医保服务站全覆盖,24处定点医院植入医保经办功能,成为医保经办次大厅,两病等多项业务实行院端发起、后台审核、院端出证的集成化模式;N即在定点村卫生室设立村级服务点278处,在定点药店、保险公司和银行网点设立服务点74处,功能定位为政策咨询和帮办代办。业务下沉以来,累计办理业务达144399人次。8月27日,市局在召开现场观摩会,该项工作也被省医保局列为经办服务典型案例。二是创新性突破,慢性病从N到0实现住院即拿证。自5月份开始,市在全市率先实行慢性病在院办模式,患者住院、结算、慢性病办理一次完成,实现了多件事一次办零跑腿。运行以来,361名参保人员受益。三是协同化推进,两病办理不出村。2020年初,依托镇村两级医疗机构,为1219人次扶贫人员上门办理“两病”备案,成功破冰。4月份开始,“两病”院端办理在市内率先上线运行,实现了院端上传、后台复核、院端打证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截至目前,我市“两病”备案18506人次,为14176人次报销两病药品费用58.87万元。市推进两病政策落地的做法在市两病启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e保邑栈”入选省医保经办服务典型案例。

(六)统筹兼顾,贡献医保元素助力疫情防控。一是预拨医保资金。预付定点医院1个月的医保基金1621万元,拨付市人民医院专项资金1260万元;二是开启“绿色通道”。对肺炎确诊、疑似患者实行特殊医保支持,先就医后结算,医保基金先行垫付;三是确保费用报销。对确诊、疑似、留观患者进行手工二次补偿;四是落实减免政策,疫情期间减免医疗保险费用3675万元。

(七)精准施策,ABCD分级打造基金“防火墙”。一是规范法度,监管关口前移做实“规定动作”。二是延伸长度,多方协同配合亮剑“安全红线”。部门协同不缩水,近日四部门联合开展了两随机一公开检查。三是找准精度,智能监控系统安装“电子法眼”。四是提升高度,信用等级评价打造“诚信医保”。从2019年10月启动定点医药机构信用等级评价考核工作,评选出A级单位55家、B级单位464家、C级单位26家。五是拓展维度,药品带量集采绘制“降价天梯”。截至目前,已经组织了三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药品降价幅度明显,实现了政府、百姓双方受益。

(八)群策群力,实施靶向政策做好扶贫攻坚。联合市财政为12413名四类人员资助参保费用3274960元;成立10个医保扶贫包靠小组;对符合两病或慢病政策的,开通绿色通道,采取上门办、帮扶人帮办和家庭医生代办等多种形式,累计为贫困群众办理门诊慢性病2412人次,“两病”1814人次。创新推出独具特色的“医保扶贫惠民卡”,内容涵盖基本信息、7项医保扶贫政策、联系沟通方式三大模块,“一卡在手、医保信息全有”。对每名贫困群众的门诊慢性病、“两病”、普通门诊签约定点医疗机构等5项信息进行精准识别、登记在卡,实现了“一人一卡、精准服务”。该项创新举措先后在省医保局扶贫专刊、国家医保局网站刊发,并在全省医保扶贫视频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宣传仍有死角,部分参保居民认同度不高。医疗保险政策内容较为专业,内容较多并且细化程度高。虽然通过发放明白纸、村委大喇叭广播、横幅、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但个别参保居民仍然不了解,加之,居民医保有很大部分是老年人、学龄前儿童和幼儿,这部分人员只能依靠家人来了解政策,有个别参保居民因为没有享受到待遇导致不理解、不认可。

(二)支付方式改革仍在探索,具体操作难度较大。按病种分值付费工作为今年第一年试运行,在运行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问题。需要在病种分值、数据上传、监督管理等方面不断改进。

(三)经办服务手段仍需丰富,与群众需求差距大。受信息、数据的限制,部分经办服务事项的服务手段和渠道、向基层延伸等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经办服务的手段还需进一步丰富,满足参保人员的不同需求。

三、2021年医保重点工作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医保脱贫攻坚质效。严格执行省、市医保政策各项规定,既不拔高,也不降低。紧盯医保扶贫存在问题,健全完善动态台账机制,不定期进行实地调研排查,确保问题整改后不变样不反弹。全面做好上级主管部门信息比对结果运用,持续做到应保尽保、应享尽享、应改尽改、应办尽办。

(二)完善医保经办服务机制,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一是提升医保经办机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统一经办标准、推进实现“一站式”“一窗式”服务模式。二是大力实施“放管服”改革,改善营商环境。三是强化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

(三)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构建医保基金“大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定点医药机构分级监管制度,继续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基金监管。建立医保智能监管中心,采用线上大数据智能监控,线下医院自查自纠、互查、加强行政执法等方式,立体化防范打击欺诈骗保。

慢性病特色案例范文篇4

围绕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全域城镇化发展规划,调整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数量、规模、结构和布局,健全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使90%的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康复在市内基本解决。

加快市中心人民医院内科大楼扫尾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尽快投入使用,进一步优化医院布局和就医流程。积极推进市中医医院新院建设,年底前完成门诊医技楼和病房楼主体工程建设以及部分装饰装修任务。深入实施“卫生强基”工程,进一步加强镇街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鲍沟、羊庄卫生院病房楼后续建设进度,确保7月份前建成使用;实施大坞、姜屯、张汪、滨湖4处卫生院门诊(病房)楼建设工程;整体迁建柴胡店镇卫生院;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开工建设北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龙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立,加快推进中心的规划设计、选址用地等工作,力争下半年开工建设。继续开展“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工作。按照《省村卫生室基本设备配置标准》,加强标准化村卫生室消毒锅、无菌柜、处置台等基本设备配备,统一建筑外观、标牌制度等标识系统,提升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和管理水平,打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形象品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3〕14号),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农民需求、服务半径、地理交通等因素,按照村卫生室服务覆盖每个行政村的要求,科学规划和设置村卫生室。合理配置乡村医生,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

鼓励市直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纵向业务技术合作、卫生支农、定点帮扶等形式,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鼓励市直医疗卫生机构与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探索建立医疗服务联合体,共建共管,互惠共赢,真正构建初诊在基层、按需进医院、上下联动、全专结合、双向转诊的工作新模式。发展完善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等原则,依法稳妥地做好乡村医生全员竞聘上岗工作。强化乡村医生在岗培训,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能力。

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完成2013年度新农合筹资任务,实现应保尽保。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50元。优化统筹补偿方案,进一步提高门诊和住院医药费报销比例,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平均达到80%以上。最高支付限额维持在15万元。调整三级定点医院住院医药费报销比例,提高市级医院中医治疗的报销比,开展1元中草药治感冒的试点工作,逐步降低个人自付费用比例。建立在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检查确诊后回镇街卫生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其疾病诊断直接相关的门诊检查费用纳入住院报销范围制度。增加特定慢性病病种,划定特定慢性病类别,提高特定慢性病报销比例和最高报销限额,促进慢病管理向规范化方向发展。按照省、市要求开展终末期肾病、肺癌等20种重大疾病大病医疗保险工作,对上述20种疾病医疗费用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理医疗费用,由大病保险予以补偿,8000元以下补偿17%,8000元以上补偿73%,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

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利用,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原则,积极推进按病种、按床日、按次均费用、总额预付等多种形式的支付方式改革。积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通过改变支付方式实现对医疗服务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建立医疗费用增长的制约机制,加强和完善新农合基金预算管理,按照定点医疗机构不同级别、类别、定点服务范围、有效服务量以及承担的首诊、转诊任务等因素,细化分解控制指标,充分发挥新农合的引导作用,建立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联动机制,形成对医疗行为内控和外控相结合的调控机制,为群众提供适宜、可承受的医疗服务。强化医疗服务监管,逐步将次均费用、复诊率、住院率、手术率、重症病人比例等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定点医疗机构诚信评价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严厉打击套取、骗取基金等违法违纪行为,加强日常监督,形成审批与监督相分离,加大对外伤及未参合对象的查处,确保基金安全。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即时结报、一站式服务等便民措施。加快新农合信息化建设。

三、进一步推进相关医改工作,着力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效

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要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重点推动补偿机制改革,积极协调落实财政补助政策,探索建立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全面做好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深入开展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实现医药分开。协调推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科学确定人员编制,建立完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科学薪酬制度,加强医师定期考核,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成本、质量控制为中心的医院内部管理模式和以公益性质、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继续巩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继续推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和常用药品工作。完善镇街卫生院以“医药分离、药品共管”为核心的药房管理模式,加强对药品配送企业的监督管理和诚信评价,强化镇街卫生院与药品配送企业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坚持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制度,协调解决个别药品品种不全以及价格偏高等问题。重点推进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配送管理。加强医务人员用药培训和考核,规范医疗机构用药行为。提升基层药学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为准则,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继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探索实行“阳光绩效分配制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5元提高至30元,新增经费主要用于扩大服务人群,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大篷车”建设,统一车辆、人员、设备和服装配备,认真开展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工作质量,注重服务内涵。在做好免费进村入户健康查体、建立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团队”、“城市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乡村医生签约式服务”、“慢性病管理沙龙”等服务,打造形象一流、服务规范、管理创新、惠及群众的公共卫生服务新模式。扎实做好预防梅毒艾滋病乙肝母婴传播、农村妇女补服叶酸、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强化项目管理,严格绩效考核,切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效率。

四、强化医疗机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提高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

突出医院内涵管理,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狠抓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以核心制度、关键岗位、重点项目为抓手,进一步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的形成。规范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医疗器械准入和监管。按照医院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市中心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要做好迎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改进护理服务,突出抓好护士人力资源配置、护理工作制度、护理服务流程改进、分级护理原则落实等工作。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依法加强对毒、麻、精、放射性等特殊药品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强化医院感染管理,提升医院感染防控水平。加强与医患纠纷调处中心的信息沟通,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通报案例、分析原因、查找问题,形成良性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在巩固先诊疗后付费、预约诊疗、优质护理等便民惠民服务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惠民、慈善项目。强化医药费用控制,通过开展“三双行动”、规范药品招标采购、开展高值耗材集中采购、调整大型设备检查价格等,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以市中心人民医院为依托,探索建立临床检验、病理、医学影像等专业中心,积极推动临床检验和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力争实现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零增长。积极创建平安医院,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五、做好疾病控制卫生应急工作,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认真实施艾滋病、结核病、慢性病、地方病、麻风病、精神疾病防治计划,提高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加强以病毒性肝炎、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性出血热、布鲁氏菌病、麻疹、狂犬病等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强化“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做好艾滋病、梅毒防制工作。巩固“省结核病防治规范县”成果,推进结核病新型防治服务体系建设。以创建“全省免疫规划工作示范县”为目标,在保持常规免疫高水平接种率基础上,做好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监测与控制,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切实规范疫苗和冷链管理,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完善重性精神疾病规范化管理,深化康复措施的落实。以创建“全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为载体,加强高血压、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实施重点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推进肿瘤登记报告、死因登记报告工作。建立完善的慢病监测、发现、治疗、干预的一体化模式。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深入开展创建“全省卫生应急示范县”活动,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大力实施以母婴安全、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妇女儿童疾病防治和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妇幼卫生工作。加强产科规范化建设,提高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水平,努力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严格《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加大整治“两非”工作力度,做好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和扩大卫生乡镇、单位创建成果,完成“全省卫生城市”复审,积极创建“部级卫生城市”。立足于建设“健康”,打造一批健康镇街、健康社区和健康村居。完成农村2000户改厕任务。大力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水平。进一步强化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干预措施,构建有利于促进公众合理膳食的支持环境。继续开展无烟医疗卫生单位创建活动。

六、紧紧围绕能力提升工作主线,着力加强人才学科管理建设

着力提升专科发展能力。市中心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要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医疗保障能力以及疾病谱变化,重点发展与之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突出加强神经、心血管、新生儿、消化、肿瘤等临学科建设。加强现有12个市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和管理,引领我市学科建设工作达到新的水平,力争1~2个学科进入省级重点学科行列。加强镇街卫生院全科医学建设。

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借助国家适当放宽部分相对成熟的二、三类医疗技术的准入条件的机遇,有序推进心血管介入诊疗、外周血管介入、综合介入、PCR等医疗技术的开展。开展好宫颈癌、乳腺癌、肝癌、食道癌、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疑难疾病的救治、筛查、转诊工作。

着力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把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以及社会满意度等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量化考核指标。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费用控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更新完善部分医疗设备的配置。

突出加强人才建设。市直医疗卫生单位继续按照“一院一策”、“人事”等办法,加强硕博研究生招录和高端急需人才的引进,力争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硕博研究生总数达到600名。遴选5名专家作为医学领军人才人选重点培养,培养优秀中青年业务骨干100名,力争有10名市重点学科带头人担任或省级医疗卫生各专业学会的主委、副主委。继续完善为镇街卫生院招录本科毕业生制度。加强全科医师培养,建立基层人才培养基金,实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定期轮训、定向培训等制度,每年选择5~10种疾病开展救治能力专项培训。全面完成乡村医生专项培训任务。

着力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依据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在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建设集医疗管理、合作医疗、妇幼保健、疾病监测、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应急指挥、社区服务、居民档案、电子政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七、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市中医医院新院建设步伐,建成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病房。市中心人民医院争创“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羊庄、滨湖二处卫生院争创“省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继续推进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提高建设水平,累计建成中医药综合服务区13处。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医药服务量占总服务量的比例比2012年提高5%。市中医医院要巩固“三级”创建成果,深入开展以“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引导乡村医生使用中药饮片及中医药适宜技术,配备和使用中药饮片的村卫生室达到40%。加大中医专业本科生招聘引进力度,充实镇街卫生院中医科技术力量,力争每所卫生院中医诊室至少有一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针灸理疗室至少有一名本专业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逐步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继续开展“西学中”人才培养,改善中医药人员结构;继续组织参加“讲典、读典、用典”活动。弘扬优秀中医药文化,运用适宜技术和方法,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引导居民运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完善差别支付政策,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鼓励、引导群众接受中医药服务,搞好“感冒首选中药”试点工作。

八、依法做好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提高卫生监督的社会影响力

推进执法能力建设。按照全市“三集中三到位”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卫生行政许可行为。加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监测,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城市集中式供水单位监督频率,农村公共供水单位监管覆盖率达到100%。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住宿、游泳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美容美发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60%以上,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50%以上。加强学校卫生监督,中小学校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继续开展大中型医疗机构综合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等违法行为。加强涉水产品、消毒产品监督,探索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有效监管方式,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管覆盖率达到80%以上。规范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实现全覆盖。

九、重点加强卫生系统党建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全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力推进,实现卫生事业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的新突破,开创全市卫生工作新局面。巩固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活动成果,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大力开展医德医风和行业作风建设,促进全市卫生工作提质提速提效。加强平安医院建设,全面做好出院病人回访工作,促进医患关系进一步和谐。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落实廉政风险防控各项措施,着重抓好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入推进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认真抓好已有防控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的落实,着力从体制、机制、政策方面铲除商业贿赂赖以存在的土壤和条件。

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深入开展整治“庸懒散奢疏”行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树立清廉朴素的良好形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就医问题入手,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认真听取意见,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查找问题,带头改进,强化约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升干部管理能力和水平。

慢性病特色案例范文篇5

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精神为指引,强化思想素质教育,进一步重视青年医务人才培养

一是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认真贯彻局党委和团县委的有关部署,围绕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等会议精神,借助“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分级传达精神内涵。进一步发挥“青年干部讲堂”的作用,组织青年参加局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干部讲座,继续轮流推荐团支部负责人参加“周一微团课”,推动团的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二是做好育优推优工作。加强“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发展”的工作机制,依托“双诺双争”活动,认真做好推优荐才工作,通过组织活动,不断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团员充实到党组织的队伍中,抓好青年成才工作,彰显青年团队特色,表彰五四先进,推荐优秀志愿者,突出典型模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学习先进,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三是进一步引导青年健康发展。建立团干部培训及学习机制,进一步提高团干部的综合水平。充分利用春节、五四、国庆等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增强共青团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活跃团员青年生活气氛,引导青年健康发展。

二、以“青字号”工程为载体,积极推进共青团服务党政、服务青年、服务社会的职能

一是深化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从岗位文明、岗位技能、岗位效益入手,对各基层团组织开展前期考察和自主申报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积极争创成功,已争创的单位争一流业绩。每年推荐至少2家单位(部门)申报县级青年文明号争创单位,1家争创市级青年文明号单位,做好已申报单位(部门)的验收工作。与“百村共建结对”工作相结合,团干部、团员积极开展联系结对农村困难学生活动,长期做好下村走访、义诊、慰问、帮扶、爱心结对等工作。

二是广泛开展岗位练兵。积极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挖掘“青年岗位能手”并向县市级申报推荐,组织开展青年医学技能比武,积极鼓励青年广泛参与上级组织的各类技能比武,争取好成绩。

三是发挥“青少年维权岗”作用。利用专业优势,积极争创,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和其它切实帮助,积极做好贫困儿童的结对帮互工作。

三、依托“党建带团建”,深入推进四大青春建功项目,不断深化活力团组织建设

深入开展“四大青春建功”活力项目,结合党建带团建,进一步挖掘卫生文化、志愿行动、爱心助学、下乡义诊等活动特色,将团建活力深入到社区、农村、企业等基层团组织中。

一是营造活力氛围,凸显文化特色。组织团员参加各种体育、娱乐及健康宣教活动,丰富我县卫生青年医疗文化水平,鼓励发动各支部间开展联谊活动,团员参与达到全覆盖。

二是践行活力项目,打造志愿品牌。依托“善医先锋”、“爱在善医”、“仁医仁心”等志愿者服务品牌,整合原有的5支志愿者大队、8个志愿者服务点以及200多名志愿者,进一步做好日常志愿、突击志愿、主题志愿、特色志愿四个服务项目,深化绿丝带青少年助残志愿队、青年乡村义诊队伍建设,新建中医院网络志愿服务岗,将“爱在善医”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今年的试点和重点项目,打造一支素质高尚、服务优质的卫生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彰显青年团员的青春风采和活力四射;

三是增强活力强度,提高爱心热度。与县红十字活动、局机关创建五型机关、各医疗单位创建文明单位等工作相结合,继续深化情暖老干部、爱心助学、助残、献爱心送温暖、志愿者无偿献血、骨髓捐献、器官捐献志愿意向申报、应急救护技能培训等活动;

四是扩大活力范围,密切群众服务。团员青年以“共建结对”活动为载体,积极参与“红色联盟送医下乡”、“365红色服务方阵送网格、送服务”、党代表接待日、政协委员进社区等活动,通过走村(社)入户,为广大群众提供测血压、免费义诊、政策宣讲等服务,联系结对贫困家庭,深入开展团干联系结对、关爱困难青年等活动。

四、以“三个一”信息宣传平台为载体,狠抓信息质量,进一步完善新媒体建设

深入加强网络媒体作用,狠抓信息质量,拓宽网络服务平台,稳步推进团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团内信息报送机制,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媒体加强共青团工作的宣传,努力提高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关注度和社会认可度,扩大对团员青年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一是拓宽宣传载体。鼓励各医疗单位开通网站团建版块,形成“一网”宣传阵地;组建新浪、腾讯微博“网络评论员”、“网络战士”,深化“一博”评论功能;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宣传活动信息、青廉短信,搭建“一信”连心服务平台。

二是狠抓信息质量。建立信息考核机制,提量炼质,将信息报送的质量作为年底评优的考核标准之一,实施信息工作一票否决制。

第二篇

一、围绕示范点建设总目标,全面推进“健康”建设

2014年是我县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深化之年。围绕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以推进“健康”建设为引领,统揽卫生工作全局,重点推进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管理、健康文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卫生强县建设基础,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构建健康促进型社会。率先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全面小康社会相匹配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动县域医疗强化、重大疾病防制、健康守门人制度、重大公共卫生安全监管、全民健康教育与促进等项目实施。努力实现“人人拥有健康身心,人人享有幸福生活”。

二、抓好两大重点,着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1.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县委县政府将县级医院改造作为2014年政府十大年民生实事之一,要以县委常委会通过的县“十二五”县级医院建设改造方案为基础,认真谋划项目建设改造方案,确保县一院2014年上半年完成搬迁任务,启动二期工程;有序推进县中医院和肿瘤防治所搬迁改造,力争2014年7月启动;加快县二院迁建项目的启动。同时,加快姚庄镇卫生院扩建工程建设;加快开展惠民卫生院迁建和大云卫生院改造工程。

2.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按照省卫生厅支持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的若干意见,着力在体制机制上求得突破,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探索药房管理新机制,改革药品购销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制度;探索医疗合作新模式、完善市场机制法人治理结构等。推进县镇村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

三、凸现四大亮点,着力推进工作上新台阶

1.县镇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试点工作做出新亮点。作为全省16个县乡村一体化综合管理试点县之一,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用,进一步探索建立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整合完善覆盖城乡的临床检验中心、影像会诊中心、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基地)等“六中心三基地”,推进县级医院帮扶卫生院工作,其中县一院、县二院、县中医医院分别对口支援姚庄镇卫生院、镇卫生院、天凝镇卫生院,先行试点,逐步在全县建成县、镇、村医疗资源整合新机制,合作单位间制定合作方案,明确帮扶措施和目标,通过医疗资源整合实现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等级评审等全面快速提升。积极推进医师多地点执业,完善卫生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强化基层人事、财务、药品、服务质量等整体化管理,引导群众树立“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念。明显提高县域内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就诊比例。

2.国家医改信息化建设试点县工作做出亮点。加强力量、积极筹划,加快推进医改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实现医疗卫生数据的统一采集、交换和上报;推进区域诊疗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设区域HIS、LIS、PACS平台;推进医疗就诊“一卡通”项目建设,通过“一卡通”实现就诊记录、医保结算、健康档案调阅和预支付;推进新居民预防接种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建立县域范围内卫生、教育、新居民三部门新居民适龄儿童预防接种者个人信息数据对接交换平台。进一步巩固省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创建成果,建立完善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全面提升卫生应急能力和水平。

3.公共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上做出新亮点。加强县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建立合作指导机制,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在建设成为全省第一个县级水质检测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县公共卫生重点实验室”。充分利用各类项目,深入开展公共卫生科研技术合作及数据分析应用。在省疾控中心指导下建立县疾病预防控制科学发展示范基地。

4.深化县级医院与省市医院合作上做出新亮点。积极争取省内外知名医院与各县级医院开展合作。县级医院与省级医院分别建立对口支援关系。深化省肿瘤医院与县第一人民医院协作医院建设、邵逸夫医院与县二院对口帮扶合作。推进省中山医院与县中医医院合作建立省名中医馆分馆,推进县康慈医院与省立同德医院精神卫生服务协作机制。进一步推动县第一人民医院与上海市中山医院合作中心建设、县康慈医院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协作医院建设。

四、强化六大管理,促进各项工作有新起色

(一)强化公共卫生管理

1.巩固创建工作成果。充分发挥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作用,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发挥县级慢性病专家指导团队、公共卫生单位责任医生指导团队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实效。进一步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切实提高全县爱国卫生工作整体水平,为新一轮“国卫”复查打下基础。联合开展县级机关“无烟单位”创建。认真做好“灭蟑、灭蝇、灭蚊先进城区”复查工作,加强对西塘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的指导。

2.深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在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基础上,2014年,在街道、镇辖区部分村(社区)进行深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至所有镇(街道)。通过深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模式的推广,探索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服务格局及按服务人口预付卫生经费等机制,为居民提供连续、便捷、优质、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

3.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巩固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强部门配合,落实各项工作,为2014年部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评估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对霍乱、人感染H7N9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血虫病等疾病的防控工作。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传染病管理。开展消除麻疹、疟疾及食品风险监测等工作。进一步巩固规范化、星级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犬伤门诊创建成果。加大工作力度,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互联互通。认真组织实施小学二年级学生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工作,做好公共卫生监测和健康教育等工作,以及浙沪四县(市、区)血防、爱卫联防值班县相关工作。

4.加大卫生监督管理力度。加大对公共场所、医疗卫生、生活饮用水、消毒产品等领域的卫生监督管理力度,加强部门配合,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违法行为。加强对助理卫生监督员队伍的管理,规范开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工作。做好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相关工作,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5.落实妇幼工作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宫颈癌和乳腺癌项目等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和妇女健康促进工程项目,巩固规范化妇儿保门诊创建成果。认真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和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免费项目工作,加强部门配合,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依法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做好新版《出生医学证明》启用、管理工作,加强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管理工作。

6.加强肿瘤和精神病防治。继续实施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工作和肿瘤防治各项工作。2014年大肠癌筛查镇为魏塘街道,估计目标人群4.5万人,完成初筛3.2万人,完成电子肠镜4000人。做好肿瘤和全死因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县肿瘤登记资料质量,加强数据开发利用,使肿瘤防治工作更上新台阶。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工作。依托686项目,加强部门配合,及时发现、管理精神病人,减少、杜绝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二)强化合作医疗管理

1.建立大病二次救助机制。提高合作医疗各级财政补助标准,2014年的筹资额为740元,其中政府补偿490元。从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基本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目标出发,结合实际,以商业保险公司的协作平台,制定实施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运作的大病救助机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参保居民的保险水平。同时,加强大病二次救助管理,充分利用商业保险机制,协助商业保险公司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加强二次大病救助审核管理。

2.实施省际异地联网实时补偿。在完善与市级4家医院联网实时报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至市域内武警、荣军等医院的联网;在省厅的帮助指导下,及早与杭城省级医院联网实时报销,同时进一步做好与上海部分医院及省际医院的协作,尽早实现联网实时报销。

3.适时整合调整管理机制。以社会基本保障制度整合为契机,协助搞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工作,调整建立新的管理机制模式,促进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健康发展。重视抓好第五轮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内审检查,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工作要求,适时开展财务管理检查,保证合作医疗基金运行安全。

(三)强化医政管理

1.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务人员准入管理,完善医师定期考核中对职业道德的考核。以卫生信息化管理为支撑,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建设,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深入开展,加强医疗质量监管。不断完善和落实“大手牵小手”县级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依托慢性病基层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建立本地区有特色的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模式。加大民营医疗机构扶持力度,实现符合条件的民营医院享有公立医院同等政策待遇,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加快发展。

2.推进医学科技创新。依托省级资源,推动科研能力提升,加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重点推进县级龙头学科、民营医院特色专科、基层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与管理。依托县中医院,切实做好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育与推广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健全中医药学会组织,推进中医技术普及。

3.推动卫生院等级建设。根据省卫生厅提出的在2013年—2015年期间,完成省第一轮等级卫生院评审的要求,巩固镇卫生院一级甲等创建成果,推进其他5家一级乙等卫生院提升诊疗水平,提高床位使用率,培养特色专科,到2015年底,争取3家以上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卫生院标准。

(四)加强红十字会工作

加快推进乡镇、学校等基层红会的发展,建立健全学校红十字会,开展知识普及和精神传播、救护培训等。积极招募红十字志愿者,规范志愿者的招募、培训、使用、管理和奖励办法,统一标志、证书、证章。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机制,加快推进信息公开,及时公开捐赠款物接受与使用、人道救助。推进无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器官)捐献登记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依法落实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及其亲属优惠用血政策。争取到2014年底我县红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突破200人。

(五)强化队伍建设管理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各类培训基地,拓宽医务人员接受先进诊疗技术和医学知识的再教育渠道,推进省级医学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和县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基地)建设,争取将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基地)建设成全省示范点;与省级医疗卫生单位建立开展省级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实现远程培训。对社区护士、心电、影像、检验等医技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和乡村医生等医务人员开展在岗培训,努力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

2.加大引进人才力度。探索推进县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鼓励并支持各医疗卫生单位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紧缺专业。县级医院重点引进学科带头人和研究生,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进一步做好县级和镇级公开招聘工作。建立和推进三级医院高职称人员下乡基地建设、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县服务基地建设。

3.提升学历结构水平。鼓励卫生人才通过自学、自考、函授等形式取得高层次学历,改善学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与人事、财政、教育等部门的沟通,确保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做好2014年农村社区定向培养生的招生(招录)以及2011届农村社区定向培养生的安置工作。

4.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后备干部的选拔管理机制,加强后备干部队伍管理和教育培训,大力提高干部队伍能力和整体素质。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查处用人制度上的不正之风,严格执行任前公示制和任后跟踪考察制。

(六)统筹抓好行风建设等工作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运用中心组学习、个人自学、座谈研讨、专题辅导等多种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深刻把握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坚定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识。巩固和扩大创先争优活动成果,深入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继续抓好“星级党支部”创建工作。进一步打造卫生系统“仁医仁心健康先锋”党建品牌。继续深入开展“三百一千”活动。

2.加强卫生系统行风建设。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细则,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贯彻落实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有关规定,进一步深化医药回扣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满意系列活动,打响“清风伴医行”服务品牌。强化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加大法制教育力度,增强卫生干部职工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做到人人学法、知法、懂法、依法行政和执业。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统筹抓好其他卫生工作。加强卫生信息与宣传,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加强卫生信访工作,完善卫生系统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全面落实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党建带群团建工作,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关心支持妇、团、工委开展活动。加强安全生产、院务公开等工作,促进我县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篇

一、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1.把握时代主题,激发工作潜能。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是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要坚持工会发展道路,以中国梦为引领,引导广大职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理念,打牢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有效利用互联网、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媒介,开展相关内容的宣传,吸引职工群众参与。激发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凝聚力量,自觉做中国道路的实践者、中国精神的承载者、中国力量的主力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2.坚持群众路线,增强服务实效。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始终牢记工会是党的群众组织,是做群众工作的,不断增强密切联系职工、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深入扎实开展好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定制度措施,适应职工多样化需求,不断创新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积极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努力把工作做到所有职工中去,把更多职工吸引到工会中来、吸引到工会活动中来,使工会工作更贴近基层、贴近职工,更符合职工意愿,成为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

二、搭建职工岗位创新平台,助推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

1.深化“两个结合”,激励职工建功立业。动员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将“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与职工创业创新工作紧密结合,将创建“部级慢病防控示范区”与提升全民健康工作紧密结合,加大科研力度,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激发职工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汇集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为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献计出力,充分展示广大职工的劳动价值和创新价值。努力打造卫生发展可看可学可示范的模式。

2.深化“两个广泛”,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以行业、窗口和基层单位为重点,抓好文明诚信和职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扎实开展“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开展各类先进人物评选活动,宣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自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提升职工素质,促进社会和谐。

三、深入开展职工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卫生文化品牌

1.实施工会特色文化。积极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各单位工会要广泛开展各类主题突出、形式多样、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活跃和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开展职工读书月、职工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加快职工书屋培育力度。开展“天使杯”第乒乓球比赛和第十三届职工“红心”扑克比赛以及棋类比赛等各类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2.实施工会和谐文化。大力促进“职工劳动技能竞赛”、“工人先锋号创建”等工作的制度化、品牌化、长效化建设,着力扩大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渗透力。将各类活动作为服务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使活动更扎实有效的开展。努力完善女职工工作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工会财务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基层工会要适时做好换届工作,通过换届选举工作,有效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增强工会工作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四、夯实和谐发展基础,着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1.抓好职工民主管理。进一步落实职代会有关规定,提高职代会质量和实效。要强化职代会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中的作用;依法保证职代会审议、通过、决定权的落实,努力实现源头参与;落实职代会民主评议本单位领导干部的工作;进一步搞好职代会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深化院务公开工作。围绕职工关心的热点、单位建设的重点,在院务公开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开展对院务公开的检查督导活动,进一步推动院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抓好维权工作重点。坚持“贴近中心促发展,贴近职工办实事,贴近基层搞服务”的“三贴近”工作思路,继续推进“送温暖”工程,切实关心困难职工生活。继续发扬工会组织的传统和优势,履行“第一知情人”的责任,深入群众,及时了解和反映职工群众的疾苦,主动协助党政领导想方设法解决困难职工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协助和督促各单位行政不断改善职工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调动职工积极性。不断完善做好节日帮困、金秋助学、大病救助以及困难职工扶贫解困等工作。推进全县职工互助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化解职工患大病、重病医疗风险。

第四篇

2014年全县公共卫生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和省、市卫生工作要求,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抓手,全面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肿瘤防治、精神疾病防治和卫生应急工作水平,不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保障全县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健全公共卫生工作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县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与宣传、财政、新居民、教育、公安、农经等部门和各镇(街道)的配合,加强沟通联系,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完善县政府对镇(街道)的公共卫生考核,强化政府履行公共卫生的职能。加强公共卫生工作业务考核,完善公共卫生考核办法,县对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定期组织考核,做到考核绩效与公共卫生经费拨款挂钩,确保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及时到位、合理使用,使各项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二、加强体系建设,提高履职能力

一是加强县级公共卫生机构建设。以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水质检测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政府在人员编制、经费投入等方面的保障,确保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肿瘤防治、精神病防治等各项公共卫生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工作绩效考核,充分发挥县级社区责任指导团队、县级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专家指导团队的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培训、指导和考核,使各项公共卫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镇(街道)公共卫生机构建设管理。以巩固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卫生应急示范镇(街道)创建成果为载体,通过等级医院评审、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达标建设,不断改善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服务办公条件、硬件装备、人员数量和工作经费。进一步完善内部科室设置,明确工作任务,完善工作制度,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三是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以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强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妇幼卫生、免疫规划等软件系统的整合,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开展质量,规范和强化绩效考核,以卫生信息化来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同时,加强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卫生应急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是进一步完善社区责任医生制度。继续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强化团队管理。深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积极开展社区家庭医生制度、社区重点慢性病防治首席医生制度试点工作,以老人、孕产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管理为重点,依托慢性病自助检测点等,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联络员制度、例会制度、月报制和信息通报制等工作制度,进一步推动城市社区责任医生制度的落实。积极开展优秀社区责任医生、优秀社区责任医生团队、优秀社区指导团队评选表彰活动。

五是加强基层公共卫生队伍建设。继续按省方案要求落实基层复合型公共卫生骨干培训和城乡社区公共卫生人才培训工作;以卫生事业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为契机,开展人才交流与挂职锻炼;加强对镇(街道)公共卫生管理员、村(社区)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基本业务知识培训和各类演练,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三、强化工作职能,提高监管水平

一是加大医疗服务市场监管力度。完善与公安等部门之间的工作协作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等违法行为;继续推进依法执业、守护健康行动,开展医疗服务市场专项整治,开展对医疗机构的诊疗科目、外聘人员资质、放射诊疗等执法检查;加强对医疗广告的监测,加强医院消毒管理工作的监督,防范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加强传染病防治执法检查,积极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流行,加强发热呼吸道、肠道等专科门诊的检查;进一步加强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处置监管工作。

二是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艾滋病防治条例》等,以333专项治理为载体,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工作;继续开展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建立并完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员制度,落实公共场所用具消毒和安全套放置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游泳场所的监管,开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监督检查,加强足浴场所的卫生许可和监管工作;加强对城乡集中式供水单位的监督监测和二次供水的水质监测工作;加强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日常监管和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逐步探索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五常”管理模式。

三是加强学校卫生和爱国卫生监督管理。以校园卫生安全健康专项行动为重点,全面抓好学校卫生工作。督促学校校医队伍的建设,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和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督促学校落实各项基本卫生条件,加强学校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监管工作。认真履行《省爱国卫生促进条例》赋予的卫生监督职责,加强爱国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四是认真履行职业病防治工作职责。贯彻执行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认真履行卫生部门职业卫生监管职责。规范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等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推进职业病诊断机构的建设。

五是加强卫生法制和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建立和完善卫生监督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卫生行政审批制和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程序,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和执法工作稽查制度。做好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相关工作,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手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卫生投诉案件的处理工作,加强卫生法制宣传和培训工作。完善卫生监督协管机制,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示范点创建工作,着力提升卫生监督综合执法水平。

四、加强防控能力,突出工作重点

一是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工作,及时发现和控制布病疫情。所突破和进加强以霍乱为重点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腹泻病人、外环境采样监测工作,规范开设肠道门诊,加强腹泻病人诊治管理。加强以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重点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落实部门协作机制,加强联防联控,开展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置相关病例。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做好疫情监测等工作。加强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继续做好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加强对重点、高危人群的艾滋病防控健康教育、抗体筛查和行为干预。认真做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人治疗项目工作,有效落实病人发现和规范治疗措施,保持肺结核病人的高发现率和高治愈率。加强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和学校、幼托机构等重点场所各类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是巩固免疫规划工作成果。继续开展规范化和星级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创建工作,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态化查漏补种,结合与新居民部门联合开展的主题活动,重点落实对外来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疫苗管理,加强免疫针对性疾病的疫情监测与防控,重点做好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和集中式查漏补种工作,进一步消除人群免疫空白;加强脊灰监测,落实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措施;强化安全接种意识,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置工作,杜绝差错事故发生;完善免疫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不断提高群众疫苗接种需求的可及性。

三是深入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机制,积极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加强慢性病团队管理,规范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认真做好重点慢性病综合防治推进县项目等以及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建设工作。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依托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深入开展重点慢性病管理。通过县级医院体检中心及卫生院参合农民健康体检等主动筛查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并实施管理。根据群众需求增设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并加强规范运行管理,主动发现慢性病病人。积极开展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风险流行病学调查项目随访工作,认真做好公共卫生监测区相关工作。

四是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继续实施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加强部门协作,开展联防联控和各类监测工作。进一步做好晚血病人内科治疗救助项目工作。做好疟疾防治工作,对各医疗单位“三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进行质控督导,发现疟疾可疑病人及时规范处置。做好丝虫病防治工作,开展外来人员丝虫病监测工作,继续在全县开展慢丝病人关怀照料管理工作。做好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开展重点人群监测、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做好散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做好碘缺乏病防治、监测工作,对批发企业和居民户使用的碘盐作全定量监测。认真做好浙沪四县(市、区)血防联防值班县相关工作。

五是做好学生健康监测和常见病防治工作。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生年度健康体检工作,根据体检情况针对性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小学二年级学生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不断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六是加强监测预警工作。进一步落实疫情报告责任制,加强各类突发疫情的日常监测,及时进行疫情预警预报。做到突发疫情苗子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和及时处置,努力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降低突发疫情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的危害。认真落实我县常见传染病常态下的各项管理措施。全面落实发生在重点人群、重点单位、重点场所的散发疫情控制措施,防止疾病爆发流行。加强以水质检测为重点的公共卫生实验室建设,开展计量认证复评和食品检验机构的评审,进一步健全以食品污染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为重点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落实上级下达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

七是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结合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和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医院和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健康教育讲师团的作用,继续深入开展“百场健康教育课进社区”活动。通过各类卫生宣传日活动,广泛开展卫生科普知识宣传,不断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五、规范项目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合理规划配置妇幼保健资源。认真做好“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妇幼保健和技术服务各项工作。重视二胎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按照区域人口和预测分娩数,合理配置妇幼保健资源。

二是规范妇幼卫生项目管理。继续深化妇女健康促进工程,结合参合农民(居民)健康体检,继续开展两年一次的妇女常见妇科疾病免费检查工作。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检测率。深入开展“两癌”筛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住院分娩补助等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免费项目工作,做好孕产妇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免费检查工作。

三是加强妇幼保健绩效管理。进一步加强对规范化妇幼保健门诊的管理,提高妇幼保健人员的服务技能。加强妇幼保健信息化建设,加强绩效考核,强化产前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加强体弱儿、高危孕产妇的管理,降低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切实加强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不断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

四是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规范产科质量管理,严格技术准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建立健全危重孕产妇抢救运行机制和疑难病例会诊机制。建立健全有效控制剖宫产率的工作措施,加大宣传,提高对自然分娩好处的认识。强化对产科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的培训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有效控制剖宫产率。

五是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进一步加强助产技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母婴保健专项技术的监督管理,加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人员和机构的依法管理,做好新版《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加强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环境。

六是继续做好新居民妇幼保健工作。强化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管理,建立以社区为依托、多部门协同的新居民妇幼保健服务机制,促进新居民妇女儿童享有均等化的妇幼保健服务。

七是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依法加强B超管理和对相关医务人员教育,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严禁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严格定点凭证引产制度。深入开展打击“两非”活动,巩固性别比治理成果。

六、实施早诊早治,提高干预质量

一是深入实施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2014年完成魏塘街道的大肠癌筛查任务,做好其他镇(街道)大肠癌高危人群随访、复查工作。

二是切实做好肿瘤和全死因监测工作。继续加强“三级防癌网”建设。加强管理,开展肿瘤漏报率调查和“两卡”报病质量调查,提高“两卡”报告质量。落实肿瘤新病例的核实和随访制度,完善村级肿瘤和全死因月报制度。加强肿瘤科研工作,加强数据开发利用,使肿瘤防治工作更上新台阶。

七、加强社区管理,规范项目工作

一是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加强医务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学习,积极开展精神卫生法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切实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深入实施686项目工作。规范实施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强化重性精神疾病信息报告与管理。加强部门配合,及时发现精神病人。加强社区管理,切实抓好重性精神病人社区治疗管理、救治救助和心理干预,减少、杜绝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第五篇

一、坚持不懈抓党风廉政教育,筑牢防腐拒变思想防线

⒈强化廉政教育。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利用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机关干部夜学、青年干部论坛、道德讲堂等平台,采取专题辅导学、交流研讨学、全面轮训学、实践体验学“四学集成”方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规定篇目,学习党的光辉历史、优良传统,开展党的组织制度、组织规范和组织纪律教育,深入开展学习讨论时间不少于3天。继续开展主要领导上党课活动,和“廉政课堂进医院”活动,邀请县检察院、纪委、党校等部门领导授课,强化广大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

⒉强化廉洁文化建设。深化“廉洁文化建设年”活动,进一步打响“清风伴医行”服务品牌,深入开展“廉洁文化进医院”活动。举办一次以“清廉·满意”为主题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一次廉洁文化演讲比赛,鼓励广大职工积极挖掘出身边廉洁干部标兵的典型,倡导全员一起学廉倡廉夸廉,并进行“廉洁标兵”巡展,树立以廉为荣的新风尚,加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力度。组织一次廉洁志愿者上街惠民利民医疗服务活动,为群众提供免费义诊;继续开展层层签订廉洁从医承诺书活动,不断扩大廉洁文化长廊建设,利用好已开辟的5条医院廉洁文化长廊,将廉洁文化建设与医院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廉洁文化品牌。

⒊强化警示教育。深入开展警示教育,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加大剖析反面典型;落实两次以上反腐倡廉专题学习研讨会以及纪检干部去法院旁听,及时研究解决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每位医务人员至少要参加一次警示教育活动;继续组织“廉洁从政”进家庭活动;利用短信平台,定期发送警示短信,对“四风”问题做好旁敲侧击;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领导干部到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筑牢岗位风险“防火墙”。

二、持之以恒抓源头治腐,建立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⒈深化权力公开工作。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转入深化、常态化,不断提升权力运行的科学化水平,坚持完善权力公开、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院务公开联动公开的制度,进一步细化公开内容,重点公开重大决策、人事任免、工程建设和三公费用等内容;丰富公开方式,在利用公开栏、板报、报纸等常规性媒介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等宣传媒介,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

⒉深化权力制约工作。坚持贯彻落实“四重一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党政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及“末位表态”制度,着力在系统内进一步深化党政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制度,深化一把手“财务不直接分管”工作,进一步完善、优化各项制度,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规范运行,开展系统内财务检查。

⒊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经济责任审计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机制;将党风廉政和纠风工作目标责任考评结果作为班子考评、干部任用、评先评优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结合起来,督促各单位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

三、举措有力抓四风建设,树立卫生系统良好形象

⒈加强服务理念建设。深化满意系列创建,建立“满意服务”体系,各医疗卫生单位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及服务民生满意行业(站所)、满意医院创建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要创新落实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提高人民群众的认可度,塑造卫生系统的良好形象,促进医疗卫生单位行风建设持续好转。

⒉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坚持执行中央、省市委“八项规定”、“六个严禁”以及县委“六条规定”、“十六项要求”,并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落实,利用正风肃纪专项巡查监督工作,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和医德医风问题,重点开展严肃工作纪律、严刹行业歪风、严查控烟工作、严格执行规定、严明各项制度等“五大专项整治行动”,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心浮气躁等不良风气,认真治理庸懒散问题,严肃处理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认真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严格“三公”经费管理,严格公务接待、公务用车标准,严禁公款出国(境)旅游和设立“小金库”,进一步完善日常管理长效机制。

⒊加强监督考评工作。进一步完善医德考评制度,加大医德考评工作力度,充分运用考评结果,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激励和约束。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建立健全以人大、政协、廉政执法监督员、行风监督员、新闻媒体、局管干部家属为主体的监督网络,加大卫生系统行风建设督查力度,将采取自查与督查、定期与不定期、明查与暗访,以及循环查、重点查、交叉查等相结合的方法,不定期开展明查暗访,及时通报检查结果。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认真对待群众诉求,积极回应卫生工作的热点、焦点问题,大力推广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及时化解医患矛盾,促进医患和谐。

四、科学实效抓阳光工程,严防医药回扣问题反弹

1.明确工作重点。以公立医院反腐倡廉建设为重点,认真落实医院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基建、招投标和药品采购工作的规定。院长要加强对医院医疗质量、服务效能的精细化管理,加强对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的管理,各单位对财务、基建、药剂、设备、信息、采购等重点岗位实行定期轮岗交流。同时,加强对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监督检查,加大对涉及医改政策规定落实和执行情况的检查,认真研究分析医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深化阳光监管。贯彻落实“九不准”要求,深入实施“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健全多方参与的监管机制,加强督导检查,规范药品招标采购、使用和医疗服务行为,坚决遏制过度医疗和收受回扣、红包等问题。严格“统方”管理。健全内部制约机制,严格统方权限和审批程序,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防范非法统方和电子监察预警系统监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省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实施办法》,在采购前必须查询不良记录数据库,凡列入黑名单的,两年内不得采购其产品。

⒊坚持长态治理。坚持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常抓不懈,深化“医药回扣专项治理年”的活动经验,加大对先进典型和案例的宣传力度,增强医疗卫生行业从业人员抵制商业贿赂的自觉性,不断净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社会环境,建立完善治理医药回扣长效监管机制。

五、严惩不贷抓监督巡察,严肃惩处违法违纪行为

⒈严格考察干部。严格落实党的干部人事制度和组织工作纪律,认真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规定,切实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的监督,重点加强对选拔任用干部的廉政考察工作,防止“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确保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⒉严格项目监管。严格督查新一院迁建工程的建设监管措施,进一步发挥工程保廉室监督作用,加强对重大项目和各类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把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重大项目的监督与加强资金监管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覆盖项目审批、资金拨付、项目实施、考核验收等全过程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公共卫生、基层卫生建设发展、重大科研与学科建设、新农合等资金拨付和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严防发生资金截流等违纪违法问题,确保各项资金安全。

⒊严格督办案件。综合运用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手段,严肃查处乱收费、开单提成、收受回扣、索要“红包”及因工作不负责任发生严重医疗安全事故的行风案件。强化责任追究,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同时,注重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深刻剖析问题发生的根源,对案件暴露出来的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从源头上防范腐败问题的发生。

六、从严管理抓队伍建设,提高纪检干部纠风工作水平

一是要按照“做党的忠诚卫生,做群众贴心人”的要求,加强纪检监察队伍的自身建设,有计划地开展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着力提高卫生系统纪检监察干部调查研究、有效监管、查办案件的能力,提高服务、保障和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创新工作理念及工作方法,深入开展“三比一争”活动,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具有钢铁战士精神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慢性病特色案例范文篇6

选择我院2011、2012级高职护理专业4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各班年龄及专业层次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二班(28人)、四班(28人)作为实验组引入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尝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一班(30人)、三班(27人)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课堂教学,两组课程内容与考核方式相同。课程结束后,自制问卷对实验组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评价,并比较两组考试成绩。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研究内容与步骤

2.1实验组教学过程

2.1.1体现现代护理特色和理念把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护理岗位工作能力作为护理教育的指导思想。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健康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2.1.2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以内科护理工作项目为导向,内科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基础,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将内科护理学分为九大工作项目,48个学习任务。(2)实施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教学目标。以案例教学和问题教学为主,设计典型案例与学习情境,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肌梗塞”“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等内容实施PBL教学,现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例介绍如下。①教师准备案例及问题,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准备。病例叙述了一位35岁男性病人从3年前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空腹痛到3小时前突然出现呕血再到失血性休克而急诊入院。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提出以下问题:病人所患疾病是什么?如何估计出血量?抢救治疗4h后,如何判断出血是否停止?护士应对病人进行哪些方面的病情观察?针对病人目前情况,护士如何配合医师进行抢救?止血措施有哪些?若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其止血措施有何不同?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有哪些?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有哪些?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诱因有哪些?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你建议病人如何改变生活方式?②将学生分为5组,每组5~6人。授课前一周,教师将案例及问题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将所有问题的讨论结果书写出来,组内成员分工合作,确定好各问题的发言人或课堂上就某一问题进行小讲课、情景模拟等。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言,其他组提出质疑及补充意见,教师做好组织管理工作,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发言,适当辅以板书,展示重点内容。最后,教师利用10min时间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知识点。(3)尝试校企合作,强化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向社区延伸,定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带领下参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及肺结核等传染病的健康教育讲座和宣教,设计制作健康教育板报,实现教、学、做有机融合,增强学生预防与控制疾病的意识,提高健康教育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建立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阶段考核及制作健康教育板报(10%)、期中考试(20%)、案例作业(10%),占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核为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考试题型以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为主,选择题模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加大案例分析题比例;考试内容以临床常见病为主,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某一特定临床任务的能力。

2.2对照组教学过程

进行传统课堂教学,各章节内容由教师集中讲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整体护理要求完成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与实验组相同。

3讨论

慢性病特色案例范文篇7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党支部战斗力。

围绕“四讲四学”“灯下黑”整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及“建模范机关,塑过硬队伍”活动要求,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周二学习日、网络学习等方式,在保证党的常规工作正常化的基础上,引导党员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不断加强党员的党性意识、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组织意识教育,真正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党员。开展了2次谈心谈话,确保了全体党员干部全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加强落实党支部建设基础性工作。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抓好《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的学习贯彻工作,深化支部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机关党组织各项制度,深入开展“三分类三升级”工作,落实好“”制度,开展好“三重”“三亮”“三微”活动。坚持亮明党员身份,利用红色教育做好重温学习,过好主题党日、党员政治生日、机关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使党内生活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坚持领导干部上党课制度,按时缴纳全办3名党员的1498元党费,加强了对“一卡一表”档案的规范管理。

慢性病特色案例范文篇8

壮医药线点灸是龙玉乾医师祖传的一门医疗技法,一直保持着亲缘单线传承了百余年。当初黄瑾明、黄鼎坚、黄汉儒三位教授提出要把他的祖传技法拿出来一起研究整理提高,让更多的人学习的时候,龙玉乾医师也曾犹豫过,但是最终决定把祖传技法毫无保留、毫无条件地贡献出来,让更多的人受益,用他的话来说是“药线灸治我奉献,振兴中华理当先,天下人民如手足,民族团结花更鲜”[2]。假如没有龙玉乾医师的这一举动,这项技法就不可能走上大学讲堂,就不可能每年有千千万万的病患受益于此疗法。龙玉乾医师这样的胸怀和气魄无论在上世纪80年代还是在当今,都是值得尊重和学习的。中医院校的一部分学生的家庭是祖传行医,有自己的一些秘方,需要学生学医以承袭。笔者从事多年的民族医药调研工作,了解到很多实用、效好的方法因为找不到传承人,或是没有很好地传承而消失殆尽,多年的医学探索经验被浪费,让人扼腕叹息。所以,每次在讲授龙玉乾医师献出祖传医技的时候,笔者都让学生们换一种角度考虑,假如他是龙玉乾医师,他会怎么做?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感恩、奉献的人文精神。虽然现代社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像龙玉乾医师一样毫无保留的把秘方拿出来的人很少,但是希望通过授课影响,让学生们在遇到祖传秘方秘法的时候,尽量地传承保存下来,以让更多的人受益,让中华医药存留更多的瑰宝。培养医学生感恩奉献的精神是必需和必要的。

引入现代科研成果,提高学生科研兴趣

壮医药线点灸是从壮族民间挖掘整理出来的一门疗法,一门技法的挖掘整理过程也是科学研究的过程,涉及到科研设计、统计学、动物模型的制作、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在课堂上,适当引入一些研究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壮医药线点灸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方式,为学生开启医学科研的一角,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与积极性,为其以后的科研生涯开个头。例如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研究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大鼠的影响时,如何使用“劳倦致脾虚”、“苦寒泄下致脾虚”等方式制作脾虚大鼠模型,观察壮医药线点灸对“脾主运化”的影响,观察什么项目,如何分析研究结果、如何运用研究结果论证议题等内容以增加课堂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认识。

强调施治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医疗是一个服务性行业,细节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壮医药线点灸,是用苎麻线点燃在线端形成圆珠状炭火后,将此炭火迅速而敏捷地直接灼灸在人体体表一定穴体或部位,所以壮医药线点灸痛不痛、是否留疤这些解释工作、操作细节,是消除患者疑虑,提高临床疗效,获取患者信任的关键。患者信任,是一剂良药。患者患病,心情本不畅,若是慢性病患者,心情抑郁更是严重。加之面对陌生的医者,疑虑、担心、紧张等不良情绪更是纷至沓来。如果医者注重细节,让患者感到医生很关心他,并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会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能获得患者的信任,不用药而病祛一半矣。所以授课时,特别注重细节的传授。例如初次经历壮医药线点灸的患者,为缓解患者紧张怕痛的情绪,第一个穴位如何选择?其次再点哪儿?点到某个穴时,预先告诉患者点灸这穴较前更痛,是什么原因等,通过这些细节消除患者的紧张,关心患者的感受。课堂上,还通过情景教学,让一些学生扮演医者和患者,余下的学生作为旁观者,让学生们通过看、演,体会在点灸治疗过程中哪一种方式、细节更能获得患者的好感与信任。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感受细节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慢性病特色案例范文篇9

关键词: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对比

健康教育学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研究对象,是医学与行为学科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贯穿于现代医学各学科的实践中。健康教育学课程的开设旨在帮助健康教育者面对不同层次背景的对象,选择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促使个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方式与生活习惯,同时提高疾病管理技能。健康教育在疾病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已成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手段。随着当前对健康教育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课程教学的关注也日渐提高。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健康教育学课程开设情况的相关文献,对比国内外课程的发展历史、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并分析发达国家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值得借鉴之处,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国内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提供建议。

1国内外对比

1.1发展历史

发达国家的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起步较早,“健康教育”一词在20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于加拿大的公共卫生文献,作为预防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健康教育在全球迅速发展,学科体系逐步形成。此后,健康行为理论的兴起推动了西方健康教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在西方各国中,加拿大被公认为国际社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倡导者,加拿大政府于1974年发表里程碑式的政策性宣言——《加拿大健康新展望》,是西方国家政府第1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提出“健康促进”作为国家战略。1979年,多伦多大学创建加拿大首个健康促进专科学位。20世纪90年代,西方健康教育学的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1年,美国的126所医学院校中有65%专门为学生讲授个体患者的健康教育技能,有74%向学生提供社区健康促进课程[1]。德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注重以行为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学,重在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课堂的时效性[2]。日本是亚洲地区较发达的国家,1991年,大阪大学健康体育部教授大河内寿一就曾指出开设健康教育学课程的必要性[3]。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在医学院校开始创立健康教育专业。1991年,天津师范大学开设了专业大专班,之后上海、江苏、北京、广东等地也相继开设健康教育学课程,当时健康教育学课程主要开设于卫生学校等专科学校。华西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等高等学府相继创办了健康教育的专科学习,开展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4]。1993年,健康教育学曾作为“预防医学类”、“预防医学专业”下的一个专业方向进行设置。2002年原国家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将健康教育学列入规划教材编写计划,2004年,第1版《健康教育学》出版。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发病率显著增加,健康教育作为慢病管理的重要手段,重要性也日益提升。“十一五”期间,国家各部委出台了《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法案》等相关政策,提出“让每位医生不仅仅是治疗者更是健康促进者、保护者”的目标,开启了健康教育学的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30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提出“健全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体系”,健康教育作为慢病管理的重要手段被提升到战略高度。2020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更是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及其专业人才培养”,“医疗卫生人员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时,应当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健康教育课程。总体而言,历经30多年,健康教育学在我国不断发展,实现了办学层次提高、授课对象扩大、理论性增强和教学手段优化。

1.2授课对象

国内外医学院校主要针对护理专业、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医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该课程。此外还有一些综合性高校还对体育教育学专业开设本课程。随着健康教育对象和功能的扩大,以及基层对健康教育专业人员需求的增加,有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学习需求的人群也日益扩大,除医护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外,还包括营养师和社工志愿者等健康教育从业人员;人员从业岗位包括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健康管理机构等。这些接受过健康教育学课程专业培养的人才服务于相应岗位,不仅有利于从整体上改善我国专业健康教育队伍的薄弱状况,而且对医疗卫生事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起到切实推动作用。

1.3课程内容

总体而言,国外健康教育学课程专理论、重实践。健康教育以行为科学为理论基础,如知信行模型、健康理念模型、阶段变化理论等。这些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西方,对健康教育学科发展起到重要影响,因此国外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行为科学理论及其模型的应用。其次,由于国外医疗卫生体制的特点,教学注重面向社区和基层,如新加坡尤其重视实习期间的社区健康教育[5]。此外,各国的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结合地方特点各有特色:日本由于历史原因和老龄化严重,有专门的核辐射后遗症防治教育和老年康复护理专业教育;全球范围内,根据疾病发展特点,艾滋病、慢性病和心理疾病的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健康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正逐步优化。主要发展趋势体现在加强现代健康教育理论与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和模型的教学,突出现代健康传播方法和新媒体在健康教育领域运用成果的教学,并且更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1.4教学方法

国外健康教育学课堂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除理论教学外,强调课堂实践。新加坡多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即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大量的学习资料,经过学生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5]。德国的教学以行动为导向,教师给学生提供信息并提出问题;学生在得到信息后要自主思考、分析问题,再最终得出结论[2]。日本还经常采用颇受师生好评的角色扮演法,学生们组成4~5人的小组,通过扮演患者、医生、家属等角色在模拟情景中真实体验健康教育学的学习成果[6]。很多国家临床医学院的学生也会在高年级的临床实践中深入康复医院、社区医院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我国的健康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过去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少实践,导致许多学生学习后仍不具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20世纪末,随着我国的健康教育学科迅猛发展,学校开始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目前,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逐渐运用在课堂之中,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也日益受到重视。首都医科大学运用整合式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课外实践等手段,发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展项目教学法,在课堂中导入项目情景、落实项目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8];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联合,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教育实践,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实践技能的培养[9]。

1.5师资力量

发达国家健康教育学发展时间久远,设置了专业学位,学历教育体系完备,培养了许多专业的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如美国有200多所大学或学院设有授予健康教育学士学位的健康教育系,有22所大学和公共卫生学校设有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健康教育系[10]。我国健康教育学目前尚未设置独立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缺乏专业性。师资力量主要由具备经验的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管理学等专业人员构成。这些教师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许多并不是健康教育专业出身,理论功底略显不足,因此,专业师资建设任重道远。

2国外健康教育学发展的政策与社会背景

2.1政策保障,推动健康教育学科发展

西方国家政府重视健康教育,学科发展的社会基础好。以加拿大为例,早在19世纪80年代,加拿大政府就开始以传统媒体为媒介,开展以传播卫生信息为主的健康教育。1969年,《医疗保健法案》(MedicalCareAct)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提出了通过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提高人群健康水平,降低卫生费用支出的目标[11]。1974年,加拿大政府发表了《加拿大健康新展望》,这是西方国家政府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倡导大力推进“健康促进”作为提供公众健康的重要策略,健康教育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11]。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1986年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在渥太华召开,发表《渥太华宪章》,标志着健康促进理论体系正式建立。健康教育学在西方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保障。

2.2开展从业者的准入和专业化要求助推学科发展

西方国家建立了严格的健康教育从业者准入制度,这一制度对于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在美国,只有通过CHES(CertifiedHealthEducationSpecialist)资格认证的专业人员才能从事健康教育工作。在加拿大,要想成为专业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者,必须经过加拿大糖尿病教育认证委员会考试认证,并且每满5年要进行资格的重新认定[12]。一方面,严格的专业认证制度保证了健康教育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这种准入制度也推动了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职业准入的衔接,能够提升教学质量。

2.3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大批实践人才

健康教育事业在国外的大力发展离不开大批专业人才在这一领域的理论推广和实践传播。回溯到国外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相较于国内,更多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医学院校会特别注重临床见习中面向社区的健康教育,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正是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造就了既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又具备开展健康教育实践能力的传播者和推广者,推进了健康教育在国外的蓬勃发展。

3对我国健康教育学发展的启示

3.1建议把健康教育学纳入高等院校通识课

目前,各高校主要把健康教育学作为预防医学专业、护理学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但随着慢性病患病率的提高,健康教育作为慢病管理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广大医学生面对患者的必备技能。同时,随着基层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建议医学院校增加课程教学对象的覆盖面,可以将健康教育学作为通识课程开设,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

3.2开展继续教育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专业活动,健康教育者除了需要具备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传播学、行为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及良好的沟通能力。我国目前从事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很多没有接受过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的专业学习或培训,这将限制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上述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①建立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体系,促进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②吸纳志愿者等社会力量,通过培训使其具备专业知识,承担健康教育工作;③未来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尝试建立准入制度,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推动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职业准入的衔接。

3.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健康教育“金课”

在当前大学课堂要打造“金课”的时代潮流下,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慕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虚拟教学平台等手段来实现课堂现代化。既可以使课程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鼓励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线上、线下交互学习;又能够扩大课程的辐射面,使得教学对象不仅局限于在校学生,满足临床医护人员、健康管理机构从业人员、社工志愿者等的学习需求。

3.4不同高校在教学中探索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各高校在健康教育学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教学改革,结合学科优势和教学特长进行大胆创新。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开设的健康教育学课程可以结合中医药在“治未病”、养生保健、临床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将健康行为改变理论与中医健康干预手段相结合,展示中医药开展健康教育取得的实际成果,同时实现弘扬中医药文化自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LittleDR.HealtheducationprogramsinU.S.medicalschools[J].AcadMed,1992,67(9):596-598.

[2]李晓玲.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2(11):109-111.

[3]张德伟.日本大学的健康教育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1991(2):62-65.

[4]张小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研究概述[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4,9(1):36-40.

[5]李青.新加坡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模式及启示[J].现代职业教育,2016(22):20-21.

[6]森忠三,西尾利,尹旻.日本医学院校医学概论课程实施情况调查[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7(1):19-20.

[7]曹洪涛,崔小波整合式教学方法在《健康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2):279-281.

[8]樊宏,吉华萍,陆慧,等.项目教学法在医学院校健康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21-23.

[9]汤晶晶,施榕,周典,等.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上海预防医学,2018,30(10):820-823.

[10]杜琰,曹广文.美国公共卫生教育机构及资格认证体系简述[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7):553-555.

[11]季丽新.公平视角下加拿大医疗卫生政策剖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2(11):77-81.

慢性病特色案例范文篇10

关键词:基层定向;医学生;中医学;教材

基层定向医学生的就业方向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学生将来的服务人群是基层群众,工作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为主,因此人才培养目标、方向与普通医学生有一定区别。目前,国家对基层医疗服务有更严格的要求,提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医药卫生人才,以满足“小病在基层解决”的要求。中医因其“简便效廉”的优点,在基层医院被广泛应用,因此中医学在基层定向医学生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中医学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基层定向医学生对中医学授课教师、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教材设置等方面的评价,分析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制订相应对策,为提高中医学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首都医科大学2017级定向临床班和预防班的学生,参与调查并填写有效问卷的共92人,问卷应答率为100.00%。

1.2调查方法

在咨询授课教师、与学生访谈、查阅相关文献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中医学的了解,学习中医学的动机和目标、学习中医学的方法、对中医学教材的评价、对中医未来的看法5方面,每个方面设置4~12个问题。利用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学生网上填写、提交。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评价和建议,采用不记名填写问卷的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对中医学的了解

很喜欢中医学的学生占32.61%,完全相信中医药疗效的学生占47.74%,非常了解中医学的学生占7.61%。对于中医学知识的获取途径,66.3%的学生选择书、电视、广播。58.7%的学生曾经找中医师看病。通过阅读书籍获取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生占27.17%。自己或家人偶尔看中医的学生占81.52%,经常看中医的占15.22%。认为有必要开展中医学教学的学生占79.35%,42.39%的学生认为针灸治疗有效,33.70%的学生认为对内科疾病有效。67.39%的学生认为中药见效慢、煎服麻烦、太苦。50%以上的学生认为中医具有副作用小、历史悠久、能治本等优点。52.17%的学生认为非中医类专业医学生有必要掌握中医学知识,实现中西医结合,而46.74%的学生则认为应根据学生兴趣决定是否开设中医学课程。通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73.91%的学生对中医的认识有很大改观,60.87%的学生认为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医学生不了解中医,自己以及家人也很少看中医,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通过阅读书籍了解中医学知识。可见,大众包括西医医生对中医的认识均有待提高。学生比较肯定针灸的疗效,大部分学生认为中药见效慢、煎服麻烦、太苦,但是肯定中医历史悠久、副作用小、能治本的优点。因此,应发挥中医针灸的优势,克服中药的缺点,如推广中药颗粒剂,扩大中药应用范围。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做出巨大贡献,学生切身感受到了中医的疗效,73.91%的学生对中医的认识有了很大改观。可见,切实的疗效对学生观念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2.2学习中医学的动机和目标

34.78%的学生非常想学习中医学,65.22%的学生想学习,没有学生不愿意学习中医学。46.74%的学生因为感兴趣而学习中医学,26.09%的学生因课程设置而学习,27.17%的学生因为有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学习。58.70%的学生希望学习中医学知识后应用于临床,39.96%的学生则希望用于养生保健。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中医学很感兴趣,希望能够将所学应用于临床以及自己和家人养生保健。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重要。中医学的发展源于临床,因其病机描述抽象、概念内涵模糊初学者往往难以理解,授课教师应在不失科学性、真实性的前提下,增加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临床案例示教,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体会中医的魅力。西医院校中医学理论课课时相对较少,见习课更是少之又少,较少的实践机会无法使学生充分应用理论知识[1]。应增加临床见习课时,尤其是针灸课课时,以实用、可操作为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当前,健康观已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基层医生应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承担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推广普及的责任[2]。故在课程中可增加治未病、养生相关内容,讲授保健穴位、保健操、保健中药知识,突出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有一定疗效的特点,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为己所用,工作后为患者及其家人健康提供可行性建议。

2.3学习中医学的方法

54.35%的学生认为学好中医学的关键是兴趣,30.43%的学生认为是用功程度,还有15.22%的学生认为与教师的授课方法有关。50.00%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要有一定的授课技巧,专业基础扎实,至于知识渊博、热情坦诚等优点并不是他们看重的。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占比最高的是临床实践与病例分析,分别为68.48%和63.26%,选择问答式教学的学生只有9.78%。82.61%的学生认为中医学教学中应多讲有趣的故事,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希望多一些实践机会。有84.78%的学生认为最佳中医学教学模式为理论讲授+实践。57.61%的学生认为中医学教学存在中医基础薄弱,中医临床思维得不到培养的问题,并且认为中西医课程安排不均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兴趣是学好中医学的关键,而且学生对于教师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效果最关键的因素。有调查显示,中医院校95.6%的学生希望教师博学多才,知识渊博,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在讲授理论时联系临床[3]。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提高课堂趣味性、生动性。我们在遴选授课教师时,不应仅以学历、科研成就、职称等为条件,相反,扎实的临床基础、娴熟的授课技巧、丰富的临床经验才是重要标准,既往问卷调查发现,中医学教师应具备较高的医学人文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执教能力与操作能力,有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熟知中医适宜技术,具备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4]。学生比较认可临床实践和病例分析的授课方式,并期望教师在课堂上多讲有趣生动的故事及案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与中医学学科特点有关。另外,学生认为应多实践,了解中医看病特点,使其对理论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2.4对中医学教材的评价

对于教材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针灸、中药、拔罐、食疗、推拿、艾灸、刮痧,分别占75.00%、66.30%、55.43%、52.17%、44.57%、43.48%、31.52%。认为教材内容难易适中的占47.83%,较难的占42.39%;对教材内容很满意的占44.57%,一般满意的占54.35%。47.83%的学生认为教材有特色,但不够鲜明;44.57%的学生认为教材特色突出,和西医有明显差异。问卷调查显示,58.70%的学生认为中医学课时太少,感兴趣的知识点被删掉了;39.13%的学生认为课时完全够。41.30%的学生认为课程压力大,课后没有时间学习;36.96%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就能够掌握,不需要课后进一步学习。从以上学生对中医学教材内容的反馈可见,有近半数的学生对教材满意,认为内容难易适中;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课时太少,应适当增加课时数。对于教材内容,学生感兴趣程度排名前3的为针灸、中药、拔罐,半数以上学生对食疗、推拿、艾灸、刮痧等内容感兴趣,希望适当增加针灸、艾灸、刮痧等实用性强的内容,突出中医特色。

2.5对中医未来的看法

对于中医发展趋势,64.13%的学生认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21.74%的学生认为发展前景一般,比较难传承。认为中医发展难的原因在于中药口感差、携带不便、难以推广的学生占51.09%,45.65%的学生认为中医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31.52%的学生认为是见效慢,33.70%的学生认为是媒体宣传不到位,还有28.26%的学生认为中医只是根据前人经验、没有创新。对于今后的学习内容,51.09%的学生希望是常用中医知识。可见,对于中医理论的理解以及现代中医发展的认识,学生理解得不够深刻。中医理论来源于临床,是一门经验医学,重视个体辨证,与西医不同的是临床可重复性差,这使得一部分学生认为其缺乏科学性。目前,中医也在逐步现代化,做了大量现代机理的研究,力求与现代医学接轨,然而由于学科体制不同,还需要一定时间,并且两个学科完全吻合也是不现实的,正是由于二者的差异性,才能利用各自优势进行互补性的治疗和预防。比如,中医在慢性病、预防保健方面优于西医,而西医在危急重症的治疗方面优于中医。这就需要教师在理论授课时对两种医学的特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对中医有更清晰的认识。

3思考与建议

随着国家对中医的认可和推广,中医在基层的应用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基层医师中医知识掌握情况对于中医临床疗效的发挥起到关键作用。因此,要对基层定向医学生中医学教育引起重视。目前,从问卷结果来看,基层定向医学生中医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

3.1加强中医学知识宣传

学生对中医学认识了解欠佳,因此,有必要加强中医学知识宣传,弘扬中医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此次全球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医在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学生切身感受到了中医的疗效,许多人对中医有了新的认识。

3.2培养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多数学生注重授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授课技巧,既往问卷调查显示,带教教师的临床诊疗水平和医患沟通能力与教学效果相关[5]。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临床技能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授课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性、灵活性、实用性,使学生理解“艰涩难懂”的中医学概念,主动学习中医学课程,在实践中多运用、多总结、多观察,真正掌握中医学的精髓,而不是单纯为了学分、考试去学习。

3.3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通过学生对中医学教材内容的反馈可以发现,学生对拔罐、艾灸、养生方面的知识较感兴趣,因此可以增加这部分内容。这些内容简单易学、可操作性强,学生易于掌握并能应用于临床且效果显著,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教材内容不能过多强调中医学的科普性和养生保健性,要注重其临床性和学术性,中医在很多疾病治疗方面具有西医不可比拟的优点,要防止学生形成“中医的作用类似街边养生馆”的误解。

3.4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安排课程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仍以讲授、操作相结合为主,很大一部分学生希望增加见习课时,这也是我们在课程安排时应当关注的。中医学概念内涵模糊的特点使学生对经络、脏腑理论的掌握有一定难度,中医理论来源于实践,通过实践能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比如,学习中药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可使学生对肝阳上亢的肝脏病理特点掌握得更好。因此,可以适当增加实践内容,使学生真实感受中医疗效,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医学理论。

4结语

基层定向医学生未来的执业对象是社区居民,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临床诊疗居多,因此在中医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更多、更实用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发挥中医临床治疗优势,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此项问卷调查从学生视角出发,了解学生对中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看法,为中医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安丽,李雅洁,曹国强.高等西医院校中医教学方法研究[J].医学信息,2018,31(12):21-22.

[2]张贵锋,李力强,祝晓忠,等.基层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9):25-27.

[3]李欢,郭惟,洪晓敏,等.学生视角下的现代中医教育模式调查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4):4-5.

[4]崔淑兰,任小宁,丑建伟,等.从基层医疗需求探索高职中医教师素质提升[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