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诊改机制创新研究

时间:2022-12-18 03:20:10

教学质量诊改机制创新研究

摘要:质量文化是学校教育实践的积淀,是学校质量管理的灵魂。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是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途径,是落实教学质量诊改工作机制的软性手段。高职院校创新教学质量诊改机制,应强化精神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建立制度文化,构建教学质量诊改的长效机制;激活行为文化,落实质量生成主体的职责使命;强化物质文化,奠定教学质量保证的物质基础。通过质量文化建设推动高职院校诊断与改进制度落实,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质量文化;诊断与改进制度;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2015年,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指出:“各职业院校要切实履行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主体责任,建立周期性常态化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开展多维度多层面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构建校内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1]随着教育质量成为高职院校广泛关注的焦点,各高职院校纷纷响应职业教育发展新要求,积极探索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常态机制。但在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不少高职院校却偏离了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制度的初衷,教学质量改善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将重心放到了各项“硬性”指标的达标上,而忽视了“软性”指标的重要作用,即以质量文化为核心的教育质量发展理念未得到充分确立。

一、质量文化的内涵

质量文化最初是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由企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随着质量文化研究的深入,质量文化的内涵得到进一步延伸,质量文化成为了企业文化和教学文化的整合。在我国,刘德仿教授最早提出了高等教育质量文化概念,刘教授认为“质量文化是指高校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质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及传统习惯等‘软件’的综和”。[2]质量文化是学校教育实践的积淀和学校质量管理的灵魂,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对学校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校质量文化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构成。[3]其中,精神文化是质量文化的核心内容,发挥着主导作用。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目标、教学质量方针、人才培养目标等。制度文化是学校在质量管理实践中形成的质量管理制度,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主要表现为学校的管理制度、组织架构、评价体系等。物质文化是质量文化的外显部分,是以直观的实物质量形态呈现,主要包括学校的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等。行为文化是指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方式,是对教学制度和教学理念的实践,主要表现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作风和风气,如教师的治学态度、学生的学风等都是质量文化中行为文化的表现形式。质量文化的四个层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了质量文化的完整体系。

二、质量文化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诊改机制构建的意义

(一)质量文化建设是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途径。“质量保证”是高职院校需要长期努力追求,永无止境的奋斗目标。高职院校实施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内部质量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文化作为一种内生动力,在高职院校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过程中,起到最根本的作用机制。只有当质量成为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学校的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质量文化建设是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途径。高职院校培育积极的质量文化,将质量观融入到师生员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增强学校全体成员为质量目标而努力的自觉意识,为高职院校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奠定重要基础。(二)质量文化建设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诊改工作实施具有导向性。教育质量是一个永恒发展的问题,教育质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保证学校教育质量,高职院校通过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对教育质量进行反复诊断与改进,完善“五纵五横一平台”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4]质量文化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具有导向性。它对高职院校全体成员具有一定的感召力,能够使全体成员凝聚成一股重要力量,为学校的质量工程而努力奋斗。[5]高职院校卓越的质量文化,能增强全体师生的质量责任意识,使全体师生主动践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制度,努力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质量改进和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最终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三)质量文化建设是落实高职院校诊改工作机制的软性手段。从实际情况看,高职院校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习惯性依赖于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注重学校各项硬件指标体系的达标,而忽视软件文化的根植,极不利于高职院校长效性的质量保证机制建设和学校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开展。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是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创新,是落实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的软性手段。通过注入“隐形”的质量管理理念,培植积极的质量文化,让高职院校全体成员树立质量意识和质量理念,进而使内在的理念、思想和价值观逐渐转化为学校具体化的制度、规则、体系,并进一步影响到学校全体成员的一言一行,这应是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

三、质量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教学质量诊改机制的策略

(一)以培育精神文化为核心,树立“以人为本”的质量管理理念。为确保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顺利开展,高职院校应首先确立质量管理理念,为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提供积极的思路和方向。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以人为本”的质量管理理念符合全体师生员工的发展需求,保证了广大师生的共同利益。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以学生为本”,强调育人质量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内核,落实诊断与改进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所以,高职院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质量管理理念。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以教师为本”,强调办学质量的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因而,高职院校质量管理理念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核心地位,通过精神层面的文化,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二)以建立制度文化为基础,构建教学质量诊改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创新教学质量诊改机制,除了确立“以人为本”的质量管理理念,培植精神层面的质量管理意识以外,还需要从学校的管理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制度建设是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建立制度文化,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师生员工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高职院校要注重质量制度文化建设,在创新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将学校制度文化内化于人心,提升学校制度文化的认同性,促进制度文化的升华;通过制度文化引导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导向,提高全体师生参与质量提升的意识,催生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通过管理制度的实施,促进全体师生共同参与质量改进工程,不断落实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制度,构建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长效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三)以激活行为文化为动力,落实质量生成主体的职责使命。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层层落实主体职责成为了实施诊改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质量问题并非小事,实施诊改制度应实行质量“问责制”,从源头上杜绝质量问题的隐患。质量行为文化是高职院校质量理念和质量意识转为具体行为的体现。行为文化能使高职院校全体成员将质量理念和质量意识转为自觉行动,为学校的质量提升工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高职院校在实施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适当发挥制度管理的作用,引导学校全体成员积极参与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使学校的每一位成员能自觉遵守行为准则,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尽其职;另一方面可以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向广大师生员工传播积极的质量文化,增强学校全体成员的质量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学校全体成员在汲取质量文化的同时,将质量文化转为自觉行为。(三)以强化物质文化为保证,奠定教学质量保证的物质基础。高职院校建立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常态机制,需要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支撑。物质文化是质量文化中直观的外显部分,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整体风貌。学校的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等是一所学校物质文化的具体体现,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首先应打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其次,高职院校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高职院校物质层面的质量文化应秉持环境设计与育人功能相结合,充分体现学校的学术品味,在校园景观、标识建筑、自然环境中适当地融入学校的文化特色,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和文化内涵。让师生通过物质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提升个人修养,从而实现“以物保质”。[6]

参考文献

[1]熊发涯.高职院校落实诊断与改进制度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12-15

[2]郑晓齐,赵婷婷编.亚太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1

[3]华危持.学校内部质量保证的文化自信[J].江苏教育研究,2018(02):66

[4]朱永江.质量文化: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灵魂[J].现代教育科学,2012(04):98-100

[5]刘德仿.高校质量文化及其意义[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9(09):42

[6]何茂勋.高校质量文化论纲[J].高教论坛,2004(03):144

作者:冯莉莉 姚跃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