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模式及治理体系

时间:2022-11-09 08:37:54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模式及治理体系

摘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优化,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峻。而针对农村污染,目前的治理手段为政府一元治理模式,但因农村环境污染涉及范围广等特点,这一模式的治理效果并不明显。为了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提升治理效果,本文分别阐述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的选择和治理体系的构建,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模式;治理体系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生态环境污染恶化、自然资源匮乏等问题逐渐展现出来。在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污染和废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加之一些重污染的工业企业逐渐向农村转移,农村环境问题受到了严峻考验。但是,现行政府一元治理模式并不能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探寻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积极构建治理体系迫在眉睫。

1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模式分析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模式主要可分为三种。

1.1政府一元治理模式

在政府一元治理模式下,污染治理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具备环境污染治理的所有权力,并承担全部责任。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其往往借助于法律文件、行政手段等。

1.2市场一元治理模式

在市场一元治理模式下,将环境公共物品进行私有化,并赋予其市场主体环境治理的全部权力,并承担全部责任。在环境治理过程中,该模式往往借助于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和技术创新机制。

1.3多元治理模式

多元治理模式,顾名思义即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包括政府、市场、社会等,对同一个环境治理目标进行合理化权责分配,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分工合作、协调治理[1]。根据参与主体在治理过程中的地位的不同,多元治理模式又可细分为政府主导、市场主导以及社会主导三种治理模式。

2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模式选择

2.1政府一元治理模式短板

现阶段,政府一元治理模式是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模式。在该模式下,若想使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有效进展,应当保证信息完全、政府监管能力强、零行政成本,但由于农村地区相对较为偏僻,上述条件均存在一定弊端。同时,政府一元治理模式的短板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制定环境治理制度时,将农村和城市放在了同一体系下进行设计,忽略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特殊性;农村环境污染没有主体力量进行支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存在政策性倾斜;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和城市环境治理模式存在矛盾,限制着农村环境治理措施的开展[2]。2.2市场一元治理模式缺陷综合分析市场一元治理模式,该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即使农村实行集体所有制,但农村经济的集体所有权是虚置的,且农村很多土地、水源的使用权归农户所有,将农户的污染责任落在集体上并不可行。其次,农村地区土壤、水源、大气等具有跨境转移特征,并不能进行私有化解决。最后在这一模式下,针对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处理,需要各村完善垃圾和污水处理设备,环境治理成本大,村集体无法承担。

2.3多元治理模式优势

考虑到政府一元治理模式和市场一元治理模式的弊端,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模式上只能选择多元治理模式。首先,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污染愈发严重,对于农村地区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是杯水车薪,若要实现对农村环境的高效治理,应发挥政府、社会、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的优势,从而解决环境治理过程中人、财、物、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其次,农村地区污染源分布广泛,需要借助农村基层自治主体,实现农村资源的减量化、无害化。通过政府指引、基层组织,促进农户多元互动,提升农民群众对环境治理的积极性[3]。最后,农民群众环保意识不强,在政府和社会团体的有效介入下,应用先进技术,激发基层环境污染自治能力,不断提升农民的环境保护及治理意识。

3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体系的构建分析

3.1构建治理结构体系

治理结构体系主要由治理主体、主体权责以及主体间关系组成。依据多元治理模式,环境污染治理主体包括政府、村民、村集体、社会群体、环保技术服务机构、环保产品生产企业等多元化主体。各治理主体的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政府主体权责包括,针对各参与主体制定规范文件,明确环境治理规则;制定农村环境治理目标及规划;借助法律、行政手段强化污染治理管制;针对符合条件的地区,投资建设环境污染治理设备;创建环境污染治理平台,对各主体环境治理情况进行公开,加强主体间合作等,并承担辖区范围内环境污染突发事件责任。村委会权责主要包括,代表村集体签订环境治理合作协议;协助政府落实环境治理的制度法规;管理治理资金,保证环境治理设备与村情相符;完善环境治理纠纷解决方案,并承担环境污染突发事件责任。村民及村集体则承担环境违法行为、违反合作治理协议行为等责任[4]。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根据情况不同,各主体存在上下级的管理关系,同时也存在权力平等的协商关系。

3.2构建治理制度体系

通过构建治理制度体系,能够有效解决治理结构不能有效运转的问题。首先,完善农村环境治理法律法规制度,比如,结合农村环境治理现状,完善《农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修正村委会组织法;结合资源与环境情况完善环境资源保护教育法;完善环境污染治理风险管理制度和纠纷解决制度等。其次,完善农村污染治理激励机制,包括环境治理表现出色的物质奖励及表彰、基层自治评价机制以及举报机制等。最后,完善农村污染治理协作机制,借此实现跨区域执法、主体间的信息沟通以及协作解决环境治理纠纷等。

3.3构建治理方法体系

构建完善的治理方法体系,能够通过多方面手段解决环境治理问题。其一,法律手段,将农村环境治理方法和治理体系上升至法律高度,实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其二,行政手段,加大农村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加强行政指导,实现软法治理。其三,经济手段,为采取环境治理措施的企业提供财政补贴政策,通过财政拨款、村集体筹款等方式筹集资金以治理环境。其四,道德手段,通过道德约束对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加以规范。最后,教育手段,借此提升基层组织和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并在资金上支持环境教育行为。

4结语

总之,面对日益严峻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应当首选多元治理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完善的环境污染治理体系,从而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琼,李子蓉,张云峰.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环境协同治理关键因素识别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9,27(2):227-235.

[2]曾祥福.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的选择与治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绿色画报,2018(7):146.

[3]王培培,袁玮.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模式选择与治理体系构建[J].中国科技投资,2019(12):264.

[4]刘勇华.论依法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9(10):10-11.

作者:辛静 单位:泰安市生态环境局泰山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