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质教育的感悟和实践

时间:2022-01-22 10:49:25

语文素质教育的感悟和实践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苏教版教材在全国多省市广泛推广,在实施素质教育上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语文素质教育不仅有强烈的人文性和情感性,浸透了浓浓的诗意,培育诗化了的心境,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而且极具生命力和穿透力.师生在思维的碰撞中,逐步接近语文教学的本源,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

关键词:培育情志;回归生活;唤起梦想;探究关键点;把握基点

一、感悟———“情志、生活、梦想”是突显“苏派”小学语文教育灵魂之依托

1.培育情志,激发学生的情感.苏教版语文教材把素质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其核心是情感.举杯对月、临风起舞、沙滩嬉戏,阳光明媚、风花雪月、狂风骤雨􀆻􀆻这些文字背后丰富的情愫,就是要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地挖掘出来;激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交融、心灵碰撞,艺术的光辉才能照亮学生的心扉.教师在教学中投入全部情感,让学生在爱和感恩的思想下学习,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育教学的目标.我很欣赏这样一句话:“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一颦一笑,一笔一画,举手投足,正如阳光,一旦普照到学生身上,就一定会在他们心灵深处打上深深的烙印,唤起他们对知识的向往和追求,使其自觉地投入神奇无比、深邃广阔的语文天地中去.教师激情满怀,学生则如沐春风,悄然心动;教师悲怆凄婉,学生则黯然神伤;教师亦庄亦谐,学生则乐趣、理趣俱得􀆻􀆻通过师生情感的共鸣,语文教学达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2.回归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学生聪明智慧.语文教育应回归生活中,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感受语文,在大自然中捕捉灵气.教师的语文教学更要生活化,要把教学与生活连接起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苏教版语文教材突破狭隘的唯理性科学世界的束缚,充分认识到科学世界教育只是生活世界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其全部;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苏教版语文教材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安安静静听教材和背教材的局面,而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能够自主把握的学习情境,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合理整合,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能量,使得他们的生活能力与学习能力得以大大提升.3.唤起梦想,开启学生的理想风帆.无论语文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都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体现时代特征,将社会与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尔􀅱盖茨说:“哪个成功者不是阅读者,哪个领导者不是阅读者.”叶圣陶明确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熟练技能.”这不仅需要回归教材,还需要超越教材.这就要求语文素质教育树立大语文观,努力拓展语文资源,将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把课堂内外整合连接起来.

二、实践———“课堂、学法”彰显小学语文教学魅力之关键

1.探究关键点———从课堂入手,让教学更加高效、富有魅力.我以“倡简、务本、求实、高效”为重点,掌握好教学艺术,关注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在愉快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对此,应在语文课堂中把握以下三原则.(1)以“动”唤醒学生的灵性.课堂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其一,调动学生学习.首先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开宗明义,“最重要的是带着脑子进课堂”;然后“动”口朗读、说话,“动”手圈画批注笔记,“动”身体验,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带进文本理解,等等.其二,调动课程资源.把教材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教学生学知识,教学生用方法,创设丰富的“听”(听范读、听同学发言)、“说”(说自己对字、词、情感的理解)、“读”(朗读、默读、美读)、“写”(记笔记)实践活动.同时老师也“动”起来,范读、讲解、点拨、板书、提问,并适时呈现适当的课外资料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其三,留有余地.课堂要留给学生细心品味、合作探索的时间,将学生扶上马,使其向更广阔的空间驰骋,激发学生自学、乐学、善学的热情.(2)以“静”培育学生的从容.语文课,不仅要有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沉思默会、浮想联翩、静静走笔同样重要.其一,语文课要有自然恬淡的景致.即便是诵读诗词歌赋,也绝不拿腔拿调、矫揉造作.其二,学生静静地品读、静静地思考、静静地动手、静静地实践.如探寻深藏于字面背后的作者的所思所感(“圈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阅读有关作者的资料,以“读懂作者的心”.其三,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学生答对不要“喜形于色”,暂时答不上来也不必“惊慌失措”.(3)以“思”开启学生的卓识.老师的指导,只有教学生学会思考、促进思考,才算真指导;老师的指导,只有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推一把、点一下,让其“跳一跳摘果子”,才算真有效.学生自己能够读懂的不需要教,要教就教学生读不懂的,当然这种教也不是“和盘托出”,而是启发思考.要求学生“静静地看,静静地思考,看能不能读懂作者的心声”.高明的老师是不会让孩子的脑子生锈的!2.把握基点———从学法入手,让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教是为了不教,“不教”建立在学生“会学”的基础上.因而,“授渔”当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法宝.对此,语文素质教育,要从学法入手,提供给学生一个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1)提供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语文教学不是灌输式的记忆,而是要让学生在课文中体验,在生活中感悟,要把更大的舞台交给学生.(2)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个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开始时老师或家长先陪孩子每天一起阅读书籍,坚持一段时间,等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后,就可以放手了,这样做效果很好.我注重从两个方面培养:一方面,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结合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专题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开展读书交流、评比等活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课堂激发孩子读书兴趣.一是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让孩子们交流自己读的书.二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己的感受来.三是引导学生读好课文,重视示范性.由于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我会特别注意一篇课文的字音、语速、语调、语感等,尽可能地为学生做出更好的示范.(3)引导孩子正确地运用语言能力.唐江澎校长在谈到他的体悟教学时曾这样说:“人只有在说话中学会说话、在理解中学会理解、在感悟中学会感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只有在语言的运用中学会运用.”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教育我的学生观察生活、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之,在感悟和实践中,我越来越感受到“苏派”小学语文教育的魅力所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苏派”小学语文教育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突显了素质教育,这也是“苏派”小学语文最本质的源泉、最持久的动力———从本质上激发学生生命核心的潜能,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辨别能力,对人类、自然的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和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坚强不屈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始终积极向上的情怀.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教育的诗意:朱永新教育序跋录[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

[2]亚米契斯.爱的教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孔令云 单位:巢湖市槐林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