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结合现实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分析

时间:2022-11-12 08:54:50

语文结合现实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分析

一、语文要融入生活

学习《社戏》一文时,由于学生对“社戏”及戏剧的有关知识不够了解,很难理解和体会文章所要传达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在上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关于戏剧的相关资料,了解一些重要剧种及代表剧目。第二天,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成果:有戏剧的历史、戏剧的种类、著名的戏曲演员、各种戏曲脸谱,有两位同学还即兴表演了黄梅戏《天仙配》。这样学习课文,不但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戏剧的相关知识,让他们的知识储备更丰富,而且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推进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1)改编文本,再现生活。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大都贴近生活,学生很容易读懂文本,但却很难深入领会文本所要传达出的思想内涵,为了直观、形象地体现课文的意蕴,我常常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把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课文演成一台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快乐地学习,从而更深入地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同时,学生在改编课文时,精读了原文,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体会了情感,甚至进行了改编创作,这也锻炼了学生的语文口语能力。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这篇童话的寓意,我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把课文改编成舞台剧,并且运用戏剧化的构思去创编场景和情节。这样一来学生们情绪高涨,积极投入,精心编排。第二天呈献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将各个鲜明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出来,使同学们深切地感悟到了皇帝的昏庸腐朽,大臣们的虚伪逢迎,小孩子的天真无邪、无私无畏,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寓意,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有了成就感,促进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2)亲身实践,体验生活。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他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与方法是:教学做合一。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去亲身实践,体验生活,进一步感悟生活,进而加深感受。如《春》一文,朱自清先生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的绚丽春光图。它既是一幅风景画,又是一曲春的赞歌。教学时,教师如果仅从文字上去解读课文内容,学生得到的往往只是对课文支离破碎的印象,很难进入到文章所勾画的美妙境界中。因此,在学习完课文内容以后,我让学生走进田野,去仔细观察小草的生长,花朵的绽放,蜜蜂的嬉闹,蝴蝶的翩飞,感受春风的轻柔,春雨的缠绵,以及春天人们饱满的活力,然后让学生写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此时,通过深入生活亲身实践,学生对春天的美有了深切的感受,和朱自清先生在情感上也产生了共鸣,对课文的感悟也更加深刻。

二、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知识不仅仅局限在书本里,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可以供我们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学会去学习生活。

(1)在学校生活中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集中接受教育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在这里,发生的同学之间的友爱与矛盾,发生在师生之间的误解与感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学生文艺汇演、师生书画展,甚至校园里的宣传栏、墙报、标语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极佳资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这些身边的事中去发现、去学习,从而打开视野,悟出道理,得到启迪。

(2)在学校生活中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集中接受教育的生养哺育我们的地方,更是教育我们的地方。我们的家是一本读不完的长书。首先,在家庭生活中,通过耳濡目染,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受用不尽的知识,比如父母对长辈的孝顺可以影响到我们对待长辈的态度,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懂得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礼仪。其次,在家庭生活中也可以锻炼我们的语文实践能力,比如有的学生家里是开超市的,就可以让他设计一下超市广告词;家里是开饭店的,就可以让他设计一份图文并茂的菜单;家人都热衷阅读,则可以设计一个读书交流活动等。教师要将语文教学和家庭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拓宽教学的内容。这些来源于生活实践中的学习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很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3)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社会是一个大舞台,舞台上有不同的场景,在社会舞台的不同生活场景中,蕴含着更多的语文教学资源。比如电影电视、标语广告、商店匾额、商品说明书、企业公司招牌、报纸刊物、互联网使用的语言等都蕴含着语文知识。而且所在地方的风俗习惯、名胜古迹,社会现象等都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它们,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使学生学到更多更鲜活的知识。总之,语文只有植根于生活的沃土之中,才会枝繁叶茂。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中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新课程指导下,让我们展开语文与生活的双翼,自由地飞翔,取得语文与生活双赢,为学生成长成才助力。

作者:温东林单位: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平襄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