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的应用

时间:2022-04-28 10:16:23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的应用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今天,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多媒体技术给语文课堂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选用优秀的朗读资料烘托教学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引入优秀的朗读链接到课件中非常必要,因为对教师而言,自己范读固然可取,但不是每一篇都能尽情投入,不是每个细节都能准确把握,不是每位教师朗读技巧都过关。所以往往读出来的也只闻字词,缺乏感染力,如果选用优秀的朗读课件辅助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一则可以弥补教师范读的不足,二则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在讲《散步》时,我引入音频朗读,温和而深沉的语调,让学生对文中所要表达的一种中年人的责任感,一家人的浓浓的亲情,都体会于心。再如《致橡树》一课也采用了著名配音员丁建华的朗读,朗读者声情并茂的吟诵,将男女各自的形象、气质、性格表达的淋漓尽致,不用教师指导,学生轻而易举地明确了橡树与木棉的象征意义。

恰当运用动画及影视片断化解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一段合适的影视或者动画片段可以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的自主性,对展示课文主题,化解教学难点有重要的作用。如教学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一课时,让学生观赏有关济南冬天风景的视频材料,学生仿佛置身于冬天的济南,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老舍笔下特有的冬景。教学《听潮》一课,主要特点是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学习的重点之一就是通过朗读领略大海刚柔相济的美。这对内陆的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在教学中,通过播放自制的潮起潮落的VCD以及以潮水声为背景音乐的范读录音,使学生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将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汇聚成对大海的立体感性印象,起到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的作用,突破了重点、难点,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除了以上的三点,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但是,目前,有的教师仅把教学内容以文字形式输入电脑,把教学环节编成程序,然后播放,教师整堂课没有离开鼠标;又有人给有关作品提供的文字配画,输入电脑,学生整堂课没有离开读连环画。可见,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并非是完美的,仍然有以下弊端。

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

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

多媒体的滥用与误用,直接导致了语文课教学诗意的苍白

文学语言就不同于其他语言,它具有含蓄性、情感性、隐喻性、象征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因而采用多媒体的直观视觉形象是难以传达文学语言的内涵的。试想,朱自清的《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那“偷偷地”和“钻”其情味又岂能用直观的视像来传达?“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其用词之妙又有哪位摄影师能用画面来表现?试想,如果哈姆雷特只剩下影视屏幕或图片上的一个形象,那么“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从何谈起?

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离不开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学生一看一目了然,不需要去听、去读、去写。学生省事了,课堂效率看似提高了,实际上扼杀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另外,教师出示了课件,学生就停止了思考、想象,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学生看过课件后,就不愿意交流、探讨,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作者:张 单位:安徽省南陵县春谷中学